搜索

2020—2021年下学期“小学生厌学情绪的预防”课题

发布时间: 2020.10.23

时间会一分一秒的从我们身边溜走,这一阶段的工作即将收官,我们要抓紧时间做工作总结了。总结以自己的工作实践为素材,采用第一人称写作。怎么写好一份优秀的总结呢?经过搜索整理,小编为你呈现“2020—2021年下学期“小学生厌学情绪的预防”课题”,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在香坊区“三个和谐,三个促进”的重要精神的指引下,我校将继续开展好课题研究工作,努力研究出一套具有科学、实效的预防学生厌学的方法,消除部分学生的厌学情绪,使变得爱学、乐学。

一、主要工作:

1、我们利用周三下午召开课题组研讨会,收集、反馈实验中老师们普遍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分析学生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集思广益,解决问题,保证课题研究的有效推进,活动有确切的目标和内容,做到有记录。

2、本学期对实验教师进行了“充满生命活力课堂的基石”为主题的专题讲座,继续提高实验教师的研究能。

3、开展了实验教师“关注课堂教学行为,打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课题研讨课活动,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体现了以下特点:

(1)、教师能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和学生建立平等、亲密、和谐的师生情感关系。

(2)、能从教材的实际出发,依次确定教学目标、容量、重点、难点、方法、节奏等,课堂上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学习情绪,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3)、教师上课精力充沛,情绪饱满,表述准确、清晰、流畅;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评价语,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4、实验教师编写《小习惯大作为》的学生学习习惯养成读本已完成撰稿,其中收集了大量的“名人好习惯”资料,并配插了相关的名人名言,还有科学的学习习惯养成指导,下学期初将进行印刷。

5、加强科研成果的整理和积累,每位实验教师要认真撰写科研成果。

6、学期末评选优了秀学习型小组和优秀教育科研课题积极分子。

二、主要成绩:

本学期,科研室积极组织教师参优秀加科研成果的评选活动,共有40篇《小学生厌学情绪的预防》课题科研成果获奖,其中国家级1篇,市级25篇,区级14篇。

三、存在问题:

1、根据我们课题的特点,心理辅导是研究必要的措施,但是教师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方法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2、在繁忙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还要采取措施激发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四、改进措施:

今后,我们还将进行深入的行动研究,充分发挥个人研究和合作研究的优势,早日探索出一套科学、有效的小学生厌学情绪的预防方法,帮助每位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以健康的学习心理去收获知识的硕果。

GZ85.com更多工作总结范文扩展阅读

2020—2021年下学期课题研究总结


本学期,以人本教育和特长发展为着眼点,从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角度出发,针对我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干预”为主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充分以活动育人和环境育人为基本渠道,靠创新求实与素质教育接轨,用坚韧恒心与特长发展相约,经过一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落到实处。

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转变思想,是确保子课题研究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通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制度落实、测试落实、焦点落实。对学生心理情况测试分析,找出病因,对症下药。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素质。

(一)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更关注和注重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发展。通过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方面做了很多的尝试。例如,提高这些学生的参与课堂的机会和能力,多给机会进行课堂提问,适当适时的表扬,使这些学生的心理得到有效改善。个性和心理特征有明显进步。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本学期能过轮流当文委活动,有效地锻炼了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力,使他们的自信心充分得到提高。此外还进行了文艺标兵的征选活动。在这些活动了,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和自信心。

三、注重子课题理论成果的形成。围绕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特点开展一系列研究。

(1)单粗暴型。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该类型的家长比例较多,由于外在因素的影响,家长的情绪不佳、脾气暴躁,在子女的教育上无耐心,说服教育少,动辄谩骂、责打。有时还将自己对现实的怨气与对孩子的愤怒一起发泄到孩子的身上,采用极简单的打骂方式,强制孩子服从或改正缺点。家长的粗暴无理会使孩子变得胆小、畏惧、粗暴、撒谎、逆反。有的长期被压制而缺乏自信心、自尊心、无创造力、思维狭隘;有的则在压制中反抗,逆反心理重,他们脾气粗暴,好攻击别人,越轨行为增多。

(2)放任型(忽视型)。工作环境差,找不到工作,给家庭经济带来了许多困难,他们有的情绪低落无心管教孩子;有的为生活四处奔波,无暇顾及孩子。关心、限制少,让孩子自由发展,听其自然。在学习、品德、个性发展上无起码的要求。家长忽视,使学生心理产生了消极影响,孩子自由散漫,懒惰,学习生活习惯差,不守规矩,易交上坏伙伴,沾上社会不良习气,易走上歪道。

(3)苛求型(期待型)。家长们目睹了知识爆炸的硝烟,经历了外出打工的艰辛,他们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超出实际,以致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过高要求,给孩子造成较大的思想压力,他们会因达不到要求而不安、厌学、焦虑、畏惧,产生不良的心理障碍。

(4)溺爱型。由于经受了许多磨难,家长们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再受苦,便尽全力庇护孩子,做孩子的保护伞,百依百顺,事事包办代替。一些隔代抚养的孩子更受到了爷爷奶奶无微不至的关怀,给他们的爱超过了有益的界限.不良的“爱”不可避免地产生自私、任性、骄横、不通情理、难解人意、不善控制自己的不良习性,依赖思想严重,无创新意识、创造能力。

(5)理智型。在困境中,家长能正确对待、控制自己的情绪,一如既往地关心、教育孩子,与孩子谈心,并以自己的“困境”为契机教育孩子战胜困难、战胜挫折。这是良好的教育方式,给孩子以正面影响。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关注他们的心理发展,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将与时俱进,展望未来,扎实研究,努力开拓我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新局面。

2020小学数学新知易错的预防与对策研究——课题小结


10月,我校三年级和六年级数组成员参加区级课小学数学新知易错的预防与对策研究的课题研究,现已有大半年光景,现将这一学期所做工作作如下汇报:

一、课题实施的简要情况回顾

(一)科学规划,合理建构。

1、合理建构课题研究小组,认真做好前期工作。

课题确定以来,确定了课题研究组的成员,学校重新制定了参加课题研究老师的奖励办法,充分调动了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热情和积极性。学校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由专家领导、教导处负责人、学校数学骨干教师共同参与的课题研究小组。有效确保了课题研究小组的工作活力及能力,为课题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

2、以理论学习为指导,把握现状,明确研究方向。

本课题是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开展的,课题组成员应通过学习课程改革理论,充分认识到本课题的主导思想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本课题研究本身就是深化和推进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一部分。如果脱离了课程改革这个大背景,本课题的研究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了我们研究的真实意义。所以课题研究要紧紧围绕新课程改革这个教学科研的中心工作来开展。要时时以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来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实践。这一期我们集中学习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享受活力的课堂》、《数学学习中学生错误资源利用》,《小学数学教师》、《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新课标下对一堂好课的再思考》、《数学因生活而精彩》等多篇论文,课题组成员另外还自主学习,认真钻研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文章,力求使每一位成员都能接受新课程理念的洗礼。

(二)规范实施,研中促长。

1、在行动中研究。

行动研究是一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式和途径,也是课题研究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为了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我组以教师的行动研究为突破口,我组教师结合自身的特点,结合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新知易错的预防方法、矫正手段等多方面确立了个人行动研究课题,通过教师的行动研究,以点带面,以研促教,推动了课题研究的深入。行动研究也使新知易错课题充满了生命和活力。

2、在研讨中升华。

为了使课题研究的成果在理论、实践两方面得以发展,我组确立了课题研究研讨活动机制:

(1)把课题研究与三课有机结合 (课题研究与家常课相结合、课题研究与研究课、公开课、课题研究与推门听课相结合),探索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新知易错的原因,及矫正的对策,提炼教师具有创新成分的操作方式与方法。

我们把课题组与数学教研组相 结合,让每位课题组教师围绕课题参与上课、说课、评课活动,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本学期我组成员每位都上了两堂教研课,另外还上了两堂研究课,每位教师上完课,我们都进行认真的研讨,以达到真正提高教师钻研教材的水平。

(2)把课题研究与学校的研训论坛相结合。教科研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科研方式,应该说一次活动就是一次思想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的碰撞。教师们在交流中得到收益,感觉到自身学习的重要性

(3)把课题研究与反思、积累相结合。

依据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研究过程,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开展自我反思,通过写教学后记,写教学案例、论文等形式反思自己的教学,回顾教学的得失与成败,总结行之有效的新知易错的预防与矫正策略,提炼有效的矫正手段。要求教师开展互评,通过听课评课、交流反刍等方式,让教师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值得借鉴处,发掘有待完善处,促进课题的深入,给课题以活力。

(三)专家点拨,指点迷津。

通过学校的校本引领,通过学校骨干的示范带路,通过学校教师的研训论坛,在学校教师研究到一定的程度后,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强化研究的策略,我们邀请了区教研室涂建宏老师来校为我组教师指导工作

二、研究进程与成果

1、通过一个阶段的实验和研究,转变了教师的学生观。

教师们意识到课堂上一定要关注细节,不仅仅是看学生听课认不认真,作业做得如何,更主要的是看学生的心理活动怎样;看学生是否喜欢数学课;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完全调动起来;看是否增强了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兴趣。现在我们大部分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那么枯燥乏味,离我们并不遥远,原来它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2、通过一个阶段地实验和研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这得益于教学由原来的教师讲授、学生记忆,改变为教师关注细节,如创设情境,学生小组讨论、探索、总结出概念,因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家找到了一条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和方法。

3、通过一阶段的实验和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老师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养成了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勤总结的习惯,变得会教、善教,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研究展望

在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还仅仅是个开始,我们将通过研讨课、讨论座谈、质量分析等多种形式继续开展课题的研究,及时发现研究中的问题,调整和改进研究的策略

鱼洞四校数学课题组


中国

转贴于

2020—2021学年度小学课题研究总结


教育科研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在区科研部的指导下,已进入了深入研究阶段,并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将一年来的课题研究工作做一个简要回顾总结。

一、规范管理,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科研教育思想。

为提高我校科研水平,调动教师全员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科研促教研,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每月坚持自学,并做好3000字以上的学习笔记。同时要求每位教师每月撰写课题研究案例、教学反思等等。除此之外我们还积极参加省、市、教育学会组织的科研论文征集工作课题研究培训活动,拓宽自己的研究研究思路。

二、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将课题研究融入日常教学中。

“科研兴校”一直是我们办学指导思想,为使课题的研究工作能真正落实到实处,我们在加强教师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计划性,着重要求教师们将课题研究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中。

(1)我校组织教师按照课题实施方案制定本学期的课题研究计划,各课题小组结合学科特点从多元角度拿出方案并认真实施。

(2)教师把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继续围绕课题进行小课题研究活动,小组成员间相互听课,研讨交流。

(3)由课题组统一领导,落实好本学期的实验研究工作。学校科研室跟踪指导,带领各小组不断修正补充完善。

(4)每位课题组成员每月上交案例分析、课题研究反思等。

(5)、本学期学校开展了“青蓝杯”青年教师课题课教学大赛活动,青年教师结合学校的研究课题进行教学大赛,相互交流学习,推动了课题研究的进行。

2、我校将“小课题研究”活动纳入常规工作当中,已开展多年,以学年组为单位的“小课题”研究活动,有效的促进了老师香胡交流和提高。

3、积极进行课题研究构筑有效生命课堂。有效的教育、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每位教师的追求,也是我们教育科研的最终目标。教研与科研相结合是教育科研发展的必然趋势。积极围绕“有效生命性”这一主题开展教科研研究。我们精心研究备课教案;要求各教研组能结合理想课堂的构建,针对教学中的困惑、难点确定教研主题,然后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理论学习、集体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反思等研讨活动。

三、抓好过程管理,做好阶段性总结,健全课题管理档案。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教育科研工作必须有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

就科研工作制度而言,本校从XX年起开始制订有关教科研工作的规章制度,并逐年修订、补充、完善。确保了我校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

在参加学校“十一五”课题的研究中,我们每位课题成员都能根据自己收集到的实验材料按时做好课题的阶段性总结。学校及时总结并将过成材料归档。

四、课题研究初见成效。

我校的课题研究虽然开展充分显示了它的生命力,收到了显著的成果。教师们的教育观念更新较快,特别是一部分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了学校科研工作的骨干。“十一五”科研期间,我校以省、市、县级的征文活动为契机,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投稿。许多教师把自己在教学中收集到的点滴写成论文并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论文评比。我想,只要我们为之努力,争取了,我们才有可能得到丰厚的汇报。

小学数学新知易错的预防与对策研究——课题小


XX年10月,我校三年级和六年级数组成员参加区级课“小学数学新知易错的预防与对策研究”的课题研究,现已有大半年光景,现将这一学期所做工作作如下汇报:

一、课题实施的简要情况回顾

(一)科学规划,合理建构。

1、合理建构课题研究小组,认真做好前期工作。

课题确定以来,确定了课题研究组的成员,学校重新制定了参加课题研究老师的奖励办法,充分调动了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热情和积极性。学校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由专家领导、教导处负责人、学校数学骨干教师共同参与的课题研究小组。有效确保了课题研究小组的工作活力及能力,为课题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

2、以理论学习为指导,把握现状,明确研究方向。

本课题是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开展的,课题组成员应通过学习课程改革理论,充分认识到本课题的主导思想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本课题研究本身就是深化和推进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一部分。如果脱离了课程改革这个大背景,本课题的研究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了我们研究的真实意义。所以课题研究要紧紧围绕新课程改革这个教学科研的中心工作来开展。要时时以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来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实践。这一期我们集中学习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享受活力的课堂》、《数学学习中学生“错误”资源利用》,《小学数学教师》、《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新课标下对“一堂好课”的再思考》、《数学因生活而精彩》等多篇论文,课题组成员另外还自主学习,认真钻研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文章,力求使每一位成员都能接受新课程理念的洗礼。

(二)规范实施,研中促长。

1、在行动中研究。

行动研究是一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式和途径,也是课题研究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为了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我组以教师的行动研究为突破口,我组教师结合自身的特点,结合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新知易错的预防方法、矫正手段等多方面确立了个人行动研究课题,通过教师的行动研究,以点带面,以研促教,推动了课题研究的深入。行动研究也使“新知易错”课题充满了生命和活力。

2、在研讨中升华。

为了使课题研究的成果在理论、实践两方面得以发展,我组确立了课题研究研讨活动机制:

(1)把课题研究与三课有机结合 (课题研究与家常课相结合、课题研究与研究课、公开课、课题研究与推门听课相结合),探索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新知易错的原因,及矫正的对策,提炼教师具有创新成分的操作方式与方法。

我们把课题组与数学教研组相结合,让每位课题组教师围绕课题参与上课、说课、评课活动,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本学期我组成员每位都上了两堂教研课,另外还上了两堂研究课,每位教师上完课,我们都进行认真的研讨,以达到真正提高教师钻研教材的水平。

(2)把课题研究与学校的“研训论坛”相结合。教科研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科研方式,应该说一次活动就是一次思想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的碰撞。教师们在交流中得到收益,感觉到自身学习的重要性

(3)把课题研究与反思、积累相结合。

依据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研究过程,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开展自我反思,通过写教学后记,写教学案例、论文等形式反思自己的教学,回顾教学的得失与成败,总结行之有效的新知易错的预防与矫正策略,提炼有效的矫正手段。要求教师开展互评,通过听课评课、交流反刍等方式,让教师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值得借鉴处,发掘有待完善处,促进课题的深入,给课题以活力。

(三)专家点拨,指点迷津。

通过学校的校本引领,通过学校骨干的示范带路,通过学校教师的研训论坛,在学校教师研究到一定的程度后,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强化研究的策略,我们邀请了区教研室涂建宏老师来校为我组教师指导工作

二、研究进程与成果

1、通过一个阶段的实验和研究,转变了教师的学生观。

教师们意识到课堂上一定要关注细节,不仅仅是看学生听课认不认真,作业做得如何,更主要的是看学生的心理活动怎样;看学生是否喜欢数学课;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完全调动起来;看是否增强了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兴趣。现在我们大部分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那么枯燥乏味,离我们并不遥远,原来它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2、通过一个阶段地实验和研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这得益于教学由原来的教师讲授、学生记忆,改变为教师关注细节,如创设情境,学生小组讨论、探索、总结出概念,因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家找到了一条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和方法。

3、通过一阶段的实验和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老师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养成了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勤总结的习惯,变得会教、善教,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研究展望

在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还仅仅是个开始,我们将通过研讨课、讨论座谈、质量分析等多种形式继续开展课题的研究,及时发现研究中的问题,调整和改进研究的策略

鱼洞四校数学课题组

"三年下学期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