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觉醒年代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1.08.16

2022观《觉醒年代》有感。

《觉醒年代》这部剧以还原的情景表现了中华之崛起是依靠让人民的力量以及代代无畏牺牲的革命英烈们,而绝非是依靠买办,外国势力的施舍。那么关于《觉醒年代》观后感怎么写?工作总结之家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觉醒年代》观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觉醒年代》观后感(一)

今年是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为了庆祝这一历史时刻,出版了很多与党有关的电视剧,其中《觉醒年代》就令我赞叹不已。

1840年后,由于西方列强入侵,中华大地满目疮痍,民愚国弱。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的民众和濒临崩溃的祖国,一大批仁人志士挺身而出: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他们创办《新青年》,搞新文化运动,启蒙人民的思想,鲁迅的《狂人日记》就是一部经典。1919年,巴黎和会日本强烈要求占有胶东半岛,为了捍卫主权,在先知先觉的爱国学生带领下掀起了一场全民族的运动——五四运动,一百多座城市,全部实施“三罢”---罢课、罢工、罢市,并上街游行和抵制日货,通过不懈努力,北洋政府终于拒绝巴黎和约!中国人民第一次当家作主!通过这次全民族的五四运动,这批仁人志士找到一条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可以拯救中国的富民强国之路,1921年中国共产党孕育而生!

如果没有《新青年》的思想启蒙,就不会有这一次革命性的五四运动;如果没有五四运动,就可能没有中国共产党;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也就没有我们现在如此美好的生活。“中国共产党的横空出世,是划时代的大事件”,是你们用热情和鲜血铸就了这一切,你们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最为可敬之人,你们的丰功伟绩永远值得我们铭记与歌唱。

在歌唱的同时,我们应该时刻谨记习近平的教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我们是学生,强身健体、好好学习,这就是我们的初心。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才能报答祖国,同学们:我的国,是中国;你的国,是中国;他的国,也是中国,中国是我们十四亿同胞的祖国,我们的祖国,我们不来报答,谁来报答?!

《觉醒年代》让我明白“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1949年,中国共产党已经带领我们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我们更要认真学习,成为国家的顶梁柱,在党的领导下,祖国百年华诞之际,定能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觉醒年代》观后感(二)

《觉醒年代》的片头,采用隐喻的手法,使这组电视艺术的镜头语言,具有蒙太奇手法的画面,成为“有意味的形式”之审美表达,既让全剧有岁月感,又点明该剧的主旨,有一箭双雕、一石二鸟的艺术效果,堪称“此时无声胜有声”。

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百年前一大批叱咤风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英雄群像,构成了明星璀璨、浩如星辰的民国大师人物艺术长廊,栩栩如生、高大伟岸的身影,每每让人眼前一亮。

每集片尾的音乐,低沉、忧郁、伤感的哼唱,呜咽哀号般的曲调,苦闷、压抑、无助、困惑、迷茫,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寂寞苦闷之心境,表达得淋漓尽致!

富于视觉冲击力的还有一幅幅黑白木刻的剧中主人公版画群像展示,让观众的思绪,瞬间穿越至百年前的历史片场,营造出年代感。黑白版画在革命战争年代对鼓舞军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仅具有战斗性,更具有革命性。运用版画这一艺术到《觉醒年代》片头中,不仅在起承转合的节点上,体现故事的叙事策略,更是内容方面的拓展,从视觉到内容上,多维度展现剧中人物的革命品格与斗争精神。该剧还引用了纪录片的元素,许多黑白相间的画面,给人以历史深沉感,将大时代的风云际会全景式表现出来。

剧中呈现的老北京黄沙漫天的景象、深深的车辙、行走的骆驼、叮当的驼铃,以及民国初期的“青色白字”、青花瓷般的色彩,大到当时年代的建筑,小到人物的穿着,或西装,或长袍,甚至制服上的金属纽扣都颇具年代感——这些真实的画面扑入眼帘,岁月沧桑的历史感,便涌上心头。

《觉醒年代》观后感(三)

《觉醒时代》这部剧以1915年起始,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机关读物,展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继而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等历史事件。以陈独秀、李大钊等爱国救国人士为第一视角,更加真切的突出了一百年前,被政府压迫的人民的艰苦和当时受辱的旧中国,内有政府的不作为,外有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入侵,这时就体现出了陈独秀等爱国人士,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的大义,也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是在危难中凝聚而成的,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在危急的时刻一批批的爱国人士将生死置之度外前赴后继的希望救人民于水火之中,经过了一系列的探索,在俄国的十月革命过后,给了中国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那就是马克思主义道路,于是乎中国共产党高举以马克思主义道路发展的旗帜,用以气势磅礴的力量,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巨龙,经过党的一百年来的探索与实践,事实上也证明了马克思主义道路是唯一也是最适合中国发展的一条道路,也是一项需要时间发展的长期任务,需要我们一代接一代的人民永不言弃的努力奋斗,在当今新中国成立七十余年,建党100年的时候,我们国家从刚开始的一青二白到如今的蓬勃发展,都是在一代代像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领导者的带领与努力下,一步步完成的,在政治方面,我们的港澳回归,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各国互赢,成为常任理事国等等,在科技方面,我们从靠外国进口到自主研发,中国天眼,是世界最大的望远镜,北斗卫星,再到登月,这都是一代代先驱者的努力才让我们可以生活的如此平静祥和,就拿这次的疫情来讲,我们国家严阵以待,我们的党也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颁布一系列的利民政策,以人民为中心,与他国形成强烈对比,我们努力控制,严加防范,响应党的号召积极采取防范,医护人员也日以继夜的研制疫苗,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优秀的领导和国家的强大。

我们作为青年一代要将爱国铭记于心,国就像是肥沃的土壤,我们就像花朵一样,若是离开了国,就像是失去了土地的花,失去了最重要的东西。我们更要智存高远,努力奋斗,因为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成为国家的中流砥柱,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所以只有现在努力奋斗,才会在以后国家需要的时候奉献出自己最大的能量,而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有一声叹息。祖国的强大,就依靠我们青年一代。我们不能像有的人那样混水摸鱼,浑浑噩噩的度过我们的漫长岁月,而是应该像陈独秀、李大钊那样为了祖国,为了未来,为了我们的美好时候而努力奋斗,挥洒青春和汗水,以后的你会感谢现在努力的你自己。前辈吃过的苦我们可能没体会过,那是什么样艰难险阻的滋味,但我们能竭尽全力去为国家人民乃至自己的事一定不可以懈怠。

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永远存于我们心中,那是我们应当学习的榜样,也是前进的动力与方向。

《觉醒年代》观后感(四)

故事的开始,日本早稻田大学内,远在异国他乡的中华儿女听闻了袁世凯的卖国行为,都感到了羞耻心。众人义愤填膺,纷纷举起了右拳抗议着。虽然每个人都有一颗爱国的心,但是却总有一些顽固子弟依旧执迷不悟,推崇着君主立宪制度。与此同时,李大钊与陈独秀单独见面。

通过电视剧,可以看到当时陈独秀的外貌,他的头发又长又乱、胡子又长又散、衣服杂乱不堪。

在全国上下中,都能排得上名字的一个人,却似乞丐一样,吃着别人的剩饭。他为革命任务负重、为国家斩草除根、为人民舍弃一切。陈先生是个忠心、聪慧的革命家,他乐观面对留学生的唾骂,他依旧面带笑容,他是一个内心无比坚强的人。

他回国后,立志救国,没有向那些位高权重、且站在对立面的高管屈服,他积极发表言论、发表文章,决心拯救国人之政治觉悟,觉醒新一代人,为推翻袁世凯做出了极大地贡献。

陈延年和陈乔年是陈同志的儿子,但是他们没有以父亲的名字和地位欺负别人,而是在上海滩勤工俭学,并且代替其他工友受苦。他们永远不会叫苦,并且孝敬、简朴。

当他们的姨妈带来了包子和蛋汤,他们并没有第一时间收下,尽管肚子早已饿的咕咕乱叫。我敬佩他们的坚持、简朴、不服命运的高尚品质。他们的礼貌。朴素是发自内心的,他们是新一代的模范,是国家升起的新星。

《觉醒年代》不仅是觉醒国家,更是觉醒人民。以民为本,创建一个新共和国。

只有新思想、新道德的人才能有如此之觉悟,我们新青年也应该有此觉悟!

gz85.COm小编推荐

2022暑期在家观看《觉醒年代》有感(精选)


在追剧的同时,又能学到很多历史的事件,那当属觉醒年代最合适。那么关于暑期在家观看《觉醒年代》有感怎么写呢?下面是由工作总结之家网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暑期在家观看《觉醒年代》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暑期在家观看《觉醒年代》有感(一)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我们纪念它,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努力推动当下历史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甘洒热血的百年青春。端详历史的望远镜,一幕幕景象在眼前铺陈开来: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所有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正是这场曾使中国人报以期待的“巴黎和会”,让祖国山河破碎,国家主权沦丧。“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还我青岛”……是热血青年的声声怒吼,劈开了旧中国如磐的黑暗,激发了全民族的伟大觉醒。五四运动的云集,让数十万爱国青年爆发出排山倒海的巨大能量,让中国社会各阶层看到了民族复兴的希望所在,也正因如此,青年开始以一个整体登上政治舞台,开始了救国复兴之路的艰辛探索。

日夜兼程的奋进时代。五四运动唤醒了一代青年,却点染了几代人的青春。如果给青春一个形容,它可能拥有蕴藏无限可能性的力量,能够将空白时间变成饱满历史,激励吾辈不断向上、岂容解甲。百年来,中国成就之巨、变化之大,来源于每一个个体的使劲努力,青年人作为之一,在时代的洪流里展现着年轻一代的自信与抱负:1915年,36岁的陈独秀和26岁的李大钊为挽救民族存亡,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1955年,44岁的钱学森冲破种.种阻力,为中国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86年,26岁的王继才弃小家忍己欲,为国守岛32年。不同的历史时期,相同的奋斗精神,百年来,青年人日夜兼程、挥斥方遒,用奋斗凝聚起一个活力四射的青春中国。

劈波斩浪的复兴之路。在人类文明史上,青年人的梦想有着千百种面孔:“有饭吃、有工作做”“花更多时间看世界”“成为一名医生”“奥运赛场为国争光”……但几代青年又都做着同样一个梦,那是祖国繁荣富强,是人民安居乐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面对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斗争,面对“被开除球籍”的艰辛探索,面对改革开放的困难挑战,复兴之路光荣而艰巨。现如今,一代代革命先驱孜孜以求的强国梦、复兴梦距离我们如此之近,青年人唯有将小我融入大我,用绵薄之力与国家需要同频共振,才能真正彰显青春价值,才能用付出照亮梦想的天空。

五四精神照亮百年复兴之路,伟大事业点燃不老青春。百年前,一代青年为中国该向何处去而艰难求索;今天,吾辈青年当手持历史的接力棒,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让五四精神绽放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让复兴之路在亿万青年脚下不断延伸。

暑期在家观看《觉醒年代》有感(二)

在假期中,我看了《觉醒年代》。

《觉醒年代》中任何一个道具和场景都体现当时那个年代的特质。在毛泽东出场之时,可以看到小商小贩,毛孩子的穷人要饭的,军阀骑马冲击百姓人的等等,尽管只出现了几秒,还是将当时年代的场景还原。每个重要人物出场方式都不同,或意气风发,或忠厚沉稳,或傲骨凌然,塑造出不同人物的独特性感。我印象最深的是鲁迅出场的方式。只见他在凳子上军阀押着一个人从他身边走过我,走到刑法的地方,一群人在旁边议论纷纷,鲁迅任然没有看一眼。刽子手的刀已经鲜血淋淋,一些人拿着馒头匆忙地跑到处罚的地方,对刽子手说自己需要蘸点热血就人。同意后拿着全是血的馒头跑开了,嘴里还说着:我“我儿子有救了”。这样混乱的场面,鲁迅依旧沉稳地坐凳子上。

《觉醒年代》 中的剧情也有接地气的的时候。在汪孟邹和陈独秀吃涮羊肉时,碰到了郭心刚和白兰。四个人一起吃涮羊肉,陈独秀不顾其他人是目光学着刚才车夫吃肉的样子,将羊肉统统放入锅里,然后将调料倒入盘子中,在将煮好的羊肉放入盘中,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口中还说着:“痛快”还在李大钊回家时,妻子捉鸡时李大钊纵声大笑。

在高君曼去见陈延年和陈秀年时带着热腾腾的包子和鸡蛋汤,体现了高君曼对俩人的关爱和关心。在陈延年和陈秀年看的别人的钱包时一直等到晚上才等到主人,表现了二人的善良。在蔡元培当上北京大学校长,曾三次去请陈独秀去担任北大的文科学长,体现了蔡元培的诚恳。在江冬秀找胡适看同学人表演话剧时,因为是小脚怕给胡适丢脸就不敢走,胡适看到后就挽着妻子向座位走去,众人都在为他们鼓掌。体现了胡适对妻子的爱,也表现了众人没有对江冬秀是小脚就鄙视她。

暑期在家观看《觉醒年代》有感(三)

最近观看《觉醒年代》,真的让人感慨万千,特别是一些文人,让人肃然起敬,如李大钊、鲁迅、陈独秀、蔡元培等等,如今央视终于出了一部《觉醒年代》,犹如高山流水,让人赏心悦目,实乃三生大幸!《觉醒年代》无疑是给观众带来一场极其盛大的“历史盛宴”,有电影的质感,年代感画面感极强,清晰勾勒出大时代的人们的现实生活与精神风貌,剧中所有大人物刻画得非常真实和生动。展现了那个时代文化人之风骨,为天下苍生之担当,不畏牺牲,追求真理,着实令人钦佩不已!反思当下我等众生,物富思空,望尘莫及,勿忘历史,永留初心!

该剧以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从相识、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传奇故事为基本叙事线,以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经历为辅助线,艺术地再现了一百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一群热血青年演绎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

张桐扮演李大钊,于和伟扮演陈独秀,侯京健扮演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强大的演员整容,本身就有很多看点!

开头几集,于和伟扮演的陈独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激情却不用力过猛,有气场却不虚张声势,既展现了先知先觉者的深邃的思想和澎湃的激情,又有普通人的无可奈何情感纠葛。使得人物有温度有情感,看起来可信而有感染力。

陈独秀的儿子陈延年、陈乔年,两个年轻人演的非常好:他们热情满怀,又嫉恶如仇;他们善良厚道,又坚持原则……在父亲面前,又是一个让老父亲常常下不了台的刺猬孩子。两个年轻演员的演技棒棒哒!

个人觉得,《觉醒年代》整部剧的灵魂人物,堪称一代国士的蔡元培,北大之校长非他莫属!北大之所以能成为今天的北大,就是有那些先哲大师们的存在,如:文学巨匠——鲁迅,扛“科学民主”大旗,一呼百应的《新青年》创始人——陈独秀,还有敢为人先,为人民发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伟大革命家,思想家——李大钊,后来北大还聚集了胡适、刘半农、辜鸿铭、刘师培、周作人,梁漱溟、徐悲鸿等这些学术权威性人才。

《觉醒年代》是好看的,这几集,断断续续出场了好一些学术大师,钱玄同、刘半农、刘师培、鲁迅、胡适……,还有一些现在在台词中可能之后会出场的,梁漱溟、吴虞、杨昌济、蒋梦麟、徐悲鸿……,那些学术名人们,一个一个出现在观众面前,他们或英姿焕发,或朝气蓬勃,或傲骨凛然,就算是顽固派辜鸿铭,也有着自己的学术风骨。

看《觉醒年代》就像在读历史,一个个人物活灵活现,剧中太多的人物一出场便让人肃然起敬,根本分不清到底谁是主角。有故事,有启蒙,有思想,有现实,有理想,有情怀,有教育。个人觉得,《觉醒年代》整部剧的灵魂人物,堪称一代国士的蔡元培,北大之校长非他莫属!北大之所以能成为今天的北大,就是有那些先哲大师们的存在,如:文学巨匠——鲁迅,扛“科学民主”大旗,一呼百应的《新青年》创始人——陈独秀,还有敢为人先,为人民发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伟大革命家,思想家——李大钊,后来北大还聚集了胡适、刘半农、辜鸿铭、刘师培、周作人,梁漱溟、徐悲鸿等这些学术权威性人才。

我们只有看清历史,才能放眼未来,更加坚定自己脚下的路该怎么走,该怎么好地爱自己的国与家。

也有人说,剧中人物不尽然是光彩照人传播正能量的英雄人物,也有投鼠忌器的“小人”,争议最激烈的便是襄助张勋复辟,欲将中国历史走向倒退的辜鸿铭,剧中的辜鸿铭让人讨厌至极,在个人看来,也不尽然。

当时北大的文科可真是群星璀璨,大师云集啊,简直像是风云际会,精彩万分!像辜鸿铭、黄侃及刘师培这样,性格刁钻,脾气古怪的人,太正常了,现在的老头不也都是这样吗?还常常被人误以为是“迂腐”,“老顽固”。

不要看人物片面之行为,就草率给他盖棺定论,就否定了他为国家所做的贡献,否定了他整个人,这样做就大错特错了,身为后辈的我们最是没有资格说那些守旧顽固派迂腐,他们大多数人往往都是大学问家,大思想家,有大智慧的大师级人物,往往深藏不露,平时看他哪哪都不顺眼,行事风格往往让常人无法理解,但在关键时刻,可以一鸣惊人。

辜鸿铭这个人物不简单啊,生于南阳,学于西洋,成名东洋,服务北洋,“老古董”级大师,精通9国语言,学贯中西,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奇才,号称清末之怪杰。说实话,讲洋文,当时恐怕没几个比得过他辜鸿铭,论学术造诣,他的境界无人质疑。他的资质,的确够得上北大教授,国学大师的称呼。

但是他走错了一步,襄助张勋复辟,民愤四起,作为清朝培养出来的人才,辜鸿铭的做法可以理解,但是当时是民国,决不能逆天而行。有才无德,任何时候都无法受人尊敬,更不会让他委以重任。搞学问,做研究,教书育人,学术水平要看,立场与原则问题更是重中之重。

好在他是真才实学,让北大师生有幸看他对“中国人的精神”的演讲,他留着长辫子,也许在学生们看来,他封建,他保守,他迂腐,但辫子在他心里就是爱国,中国优秀文化的象征。而那个时候,很多从国外归来的思想家、文学家大力推崇国外的各种制度,免不了会出现部分人走极端,失去对中国甚至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心。

而辜鸿铭论“中国人的精神”,犹如高山流水,石破天惊!警醒中国人中华文化之重要性,并立誓用其一生将中国人之精神和民族之文化发扬光大,辜老的狂傲,透着一种精神力量,有着旧知识分子应有的风骨,一番高论,无一人反驳,无愧于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当然,刘师培、黄侃等人皆是如此,中国处于探索阶段,每个人都在苦苦寻找强国之路,思想有分歧是必然的。

剧中,除了辜鸿铭,还有一个人物值得一说,那就是后来投海的易白沙,都说他是一个悲剧人物,其实不然。

剧中的易白沙抱着陈独秀大哭,声泪俱下,在今天看来,有些人多少会觉得肉麻,现实生活中,很少看到一个大男人这样哭,因为他们这一代人正是太热爱这个国家,爱得深沉,那个时代,爱国早已刻进他们的骨子里,真正心怀天下的人才会哭得如此绝望,像失去亲人般,哭得肝肠寸断。在屏幕前的我,好像被他的哭感染了,顿时感到鼻子好酸,看得人真是心痛啊。

或许感觉现实的无能为力,才如此悲观,前路渺茫,虽说他最后投海,但他的死有种力量,犹如屈原投泪罗,深感国之无望,于是他想要用自己是生命来唤醒国人。

忧国忧民的易白沙,视死如归的易白沙,你若问我: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这个国家爱得深沉!

看这些人物事迹,就像翻看一页页历史书,剧中每一个人都不是无名之辈,每一个人都了不起,忠于人民,热爱国家,追求真理,是我辈之楷模,有人说,《觉醒年代》是中国影视近十年来的一部精品之作,,这部片确实属于不可多得的经典良心之作,觉醒时代——充满黑暗的年代,同时也充满光明与智慧的时代。

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中国革命的先知先觉者。没有他们,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成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成立……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的发起人、缔造者,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时代急先锋!

满屏正能量,一点一滴皆是历史,这部电视剧的题材很多都可以直接纳入学校教材给学生们看,好的作品就应该流芳百世,因为这部剧可以激励人心,洗涤灵魂,让后辈们知道,多少先贤先烈们前仆后继,用他们的鲜血与生命换来了一个崭新的中国。

暑期在家观看《觉醒年代》有感(四)

我将无我,不负重托--观《觉醒年代》有感, 在五四运动百年纪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掷地有声、震撼人心的重要讲话,深切鼓动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信仰、信念、信心,激励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拓展生命的宽度,丰厚人生的质感,润染时光的底色。

苦苦探索出现真理之光,视线拉回到100年前满目苍夷,民不聊生,破败的国,贫穷的家,维新志士谭嗣同写下这样悲壮的诗句:“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朴实善良的中国人民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难。一批批仁人志士知耻而后勇,绝地而后生。蹈锋饮血,前仆后继,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经过了戎戎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一系列救亡图存的探索,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迷惘中的中国人带来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高举起“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以摧枯拉朽之势,气势磅礴之势,唤醒了东方这头沉睡的巨狮,喊出了“土地不可以断送,人民不可低头!”的口号,四万万同胞,无人潸然泪下。五四运动拯救了民族危亡,捍卫了民族尊严,凝聚了民族力量。这是一条唯一正确的道路,也是一项长期的历史史命,需要一代接着一代人的持续奋斗。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就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永不停步的开拓前进。拳拳之心,归来仍是少年。五四先驱陈独秀在《爱国心与自觉心》中发表警世言论:“国人无爱国心者,其国恒亡,国人无自觉心者,其国必殆。二者俱无,国必不国。”不论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土里,爱国心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立身之本,成才之基。没有一颗拳拳之心,就像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始终是一颗漂泊的浮萍,心无所依。爱国不是空喊口号,爱国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它不光是感性的,发心的,它还是真理的,实践的。青年人要把“爱国”二字。镌刻心间,流淌于血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祖国培养下历练,在立誓报国中成长。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得其大者可兼其小”的经典,意思就是告诉青年人要正确处理“大我”与“小我”的关系,要把个人命运同国家命运紧紧相连,要把以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人生当鸿晧,当有鸿皓之志,鱼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有了理想,奋斗才有目标,有了信念,人生才有航向。“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做到理想坚定,信念执着”……始终都是习近平总书记挂在嘴边的殷殷希望,谆谆教诲。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只有13人,到现在已发展成为国际上第一先进政党,这个过程中一串串闪光的名字载入史册:陈独秀、李大钊、孙中山……他们舍生取义,用鲜血谱写胜利的讴歌,他们永垂不休,用生命践行信念的伟力。

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强则国家强,五四风雷激荡百年,青春中国风华正茂。

先驱长逝,历史已远。

然天下居庙堂者与处江湖者,当以史为鉴,牢记民生之重,国用之重,使命之重。

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的期待,民族的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观《觉醒年代》有感通用五篇


我们经常会观看一些视频或者电影,观看的过程就是思维不断跳跃的过程,为了更好地领悟作品的内涵,我们需要写一篇观后感。整理我们的思维,写观后感不啻为一种好的方式。一篇优秀觉醒年代观后感怎么写呢?下面的内容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觉醒年代》有感,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观《觉醒年代》有感【篇一】

连续观看了43集电视连续剧《觉醒年代》,自己心情感慨万千,心灵又一次受到了洗礼。学习观看党史题材教育片,可以深化对党的信赖,坚定对党的领导信念,不忘党史、牢记党史。

从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该剧以李大钊、陈独秀为党的创始人,以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使党走向正确道路历史大剧,深刻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缔造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的伟大历史。捍卫主权,北大学子行动起来,全国各大学校的学子行动起来,抗议巴黎不平等和约,五四运动代表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掀起了爱国主义运动,100年来历史证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全国人民推翻旧社会走向新社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全国人民走改革开放的.道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国梦,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全国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100年来历史告诉我们祖国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富裕走向小康,强大的中国屹立在东方,我们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14亿人在欢歌笑语。

自己作为新时代的党员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跟党走,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投入到安全生产工作中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引领作用,树型立标在岗位、在责任区,落实“责任心+责任制+基本功=安全正点”,在创建“毛泽东号”式班组中发挥积极作用,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用实际行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观《觉醒年代》有感【篇二】

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电视剧展播剧目,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觉醒年代》正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间热播。剧中,演员张桐凭借其扮演的李大钊一角受到关注,不少观众表示,他虽然不是最“形似”的,但演出了李大钊先生的“魂”。

出道近20年,张桐先后出演过《亮剑》《中国近卫军》《铁梨花》等影视作品。再次扮演革命者角色,张桐坦言:“这次的表演经历让我震撼,革命先驱的信仰激励着我们前进。”

“啃一啃这块硬骨头”

当《觉醒年代》的制片方向张桐发出饰演李大钊的邀请时,张桐的内心很纠结。他回忆:“我第一时间从心里冒出来的想法是:不想演。这里面包含了敬畏,也有对自己的没把握。”在他看来,扮演李大钊这样的历史人物,既要符合史实,又要演得真实、生动、鲜活,难度太大了。但另一方面,他又想尝试“啃一啃这块硬骨头”,最终,他决定接下邀约。

“我是抱着敬畏之心和谦虚之心来诠释这个角色的。把自己的灵魂敞开,去迎接另一个灵魂的到来。”张桐说,表演过程中,他给自己找到了两个支点,“我觉得李大钊先生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非常鲜明,那就是要为国家和民族去拼搏、去牺牲。同时,他在面对工人兄弟和农民兄弟时,心是无私敞开的。立场鲜明、善良无私的主体人格,是我走近李大钊的两个支点。”

剧中有一场戏,用写意的镜头展现李大钊攀爬长城,象征他在革命中不断摸索前行。拍这场戏的那天,剧组选择了一段野长城,所有人都扛着设备坚持爬完了。“风很大,日头也晒,过程很艰苦,大家都想到了红军长征。”张桐回忆说,“虽然艰苦,但我一路看到很多灌木穿过石头缝长了出来,当时心中就仿佛感受到了我们的民族和我们的历史。站在长城极目远眺,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那一刻,我好像与李大钊先生融为一体了。”

“兢兢业业打磨技艺”

张桐本科就读于南开大学计算机专业,后来选择去法国里昂艺术戏剧学院攻读硕士,从此正式踏入演艺行业。他说,自己小时候有两个梦想,一是当警察,二是当明星。他承认,年轻的自己曾经“心气儿高”,但在他远赴法国学艺术的两年里,“现实社会给我上了一课,发现做人还是应该脚踏实地”。这一“课”,他至今仍在受用,联系到实际工作中,便是“踏踏实实投入每一个角色”。

《亮剑》里的魏和尚、《铁梨花》里的牛旦、《红槐花》里的程牛儿……虽然过去演的不全是男主角,但张桐对每一个角色都秉承“真诚、投入、谦虚”的态度。“老师曾教我们,要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演戏。作为‘80后’演员,我觉得自己更应该肩负起这份传承的责任,承上启下,兢兢业业地打磨技艺。”张桐说。

观《觉醒年代》有感【篇三】

《觉醒时代》这部剧以1915年起始,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机关读物,展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继而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等历史事件。以陈独秀、李大钊等爱国救国人士为第一视角,更加真切的突出了一百年前,被政府压迫的人民的艰苦和当时受辱的旧中国,内有政府的不作为,外有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入侵,这时就体现出了陈独秀等爱国人士,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的大义,也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是在危难中凝聚而成的,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在危急的时刻一批批的爱国人士将生死置之度外前赴后继的希望救人民于水火之中,经过了一系列的探索,在俄国的十月革命过后,给了中国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那就是马克思主义道路,于是乎中国共产党高举以马克思主义道路发展的旗帜,用以气势磅礴的力量,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巨龙,经过党的一百年来的探索与实践,事实上也证明了马克思主义道路是唯一也是最适合中国发展的一条道路,也是一项需要时间发展的长期任务,需要我们一代接一代的人民永不言弃的努力奋斗,在当今新中国成立七十余年,建党100年的时候,我们国家从刚开始的一青二白到如今的蓬勃发展,都是在一代代像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领导者的带领与努力下,一步步完成的,在政治方面,我们的港澳回归,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各国互赢,成为常任理事国等等,在科技方面,我们从靠外国进口到自主研发,中国天眼,是世界最大的望远镜,北斗卫星,再到登月,这都是一代代先驱者的努力才让我们可以生活的如此平静祥和,就拿这次的疫情来讲,我们国家严阵以待,我们的党也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颁布一系列的利民政策,以人民为中心,与他国形成强烈对比,我们努力控制,严加防范,响应党的号召积极采取防范,医护人员也日以继夜的研制疫苗,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优秀的领导和国家的强大。

我们作为青年一代要将爱国铭记于心,国就像是肥沃的土壤,我们就像花朵一样,若是离开了国,就像是失去了土地的花,失去了最重要的东西。我们更要智存高远,努力奋斗,因为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成为国家的中流砥柱,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所以只有现在努力奋斗,才会在以后国家需要的时候奉献出自己最大的能量,而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有一声叹息。祖国的强大,就依靠我们青年一代。我们不能像有的人那样混水摸鱼,浑浑噩噩的度过我们的漫长岁月,而是应该像陈独秀、李大钊那样为了祖国,为了未来,为了我们的美好时候而努力奋斗,挥洒青春和汗水,以后的你会感谢现在努力的你自己。前辈吃过的苦我们可能没体会过,那是什么样艰难险阻的滋味,但我们能竭尽全力去为国家人民乃至自己的事一定不可以懈怠。

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永远存于我们心中,那是我们应当学习的榜样,也是前进的动力与方向。

 

观《觉醒年代》有感【篇四】

青春,一个多美好的词儿啊!它是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是那些正在生长的力量;青年,一个多美好的年纪啊!它正如陈独秀所歌的那样: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之最好年华也!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新时代青年,希望他们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负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才能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席慕容说,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诚然,青春似一张车票,过期不候;又像一片云朵,稍纵即逝。可只要青年们一心向上走、一意向前冲,大胆的说话、勇敢地行进,便能够走好青春这段路,创造一个青春的小我、一个青春的中国、一个青春的民族。

以远大理想确立人生航向。青年正处于理想信念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坚定什么样的信念、确立什么样的目标、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至关重要。“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对新时代青年提出六点希望,第一点就是树立远大理想。青年树立远大理想,就是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笃定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强信心,坚信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就是要把自己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将人生目标、职业选择与祖国需要、人民利益紧密结合起来,要像第一支青年垦荒队奔赴北大荒那样坚韧不拔、艰苦创业,铸就拓荒丰碑;像云南“80后”干部李忠凯那样奋战在脱贫攻坚主战场,虽“白发苍苍”却不敢忘实现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像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群体那样奔赴沙漠播撒梦想,照亮他人诗的远方……

观《觉醒年代》有感【篇五】

党史学习要“耳到”“眼到”“心到”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共中央决定,今年在全党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基层党员干部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伟大事业的来龙去脉,在学习党史时注重“耳到”“眼到”“心到”,在红色歌曲中聆听党史,在历史剧作中了解党史,在革命圣地里学习党史,经常回忆,深入思索,切实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在红色歌曲中聆听党史,让伟大事业“不绝于耳”。优秀的红色歌曲以其高亢嘹亮的旋律、催人奋进的词作激荡着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弦。红色歌曲中的党史,是《红梅赞》中江姐英勇就义时的英雄豪胆,是《我的祖国》中志愿军战士无畏向前的爱国情怀,是《赞赞新时代》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红色歌曲作为联系党史的纽带,不能将其束之高阁,基层党员干部要注重对红色歌曲的保护与开发,通过在各部门各单位举办红色歌曲演唱活动,并加入全新的演奏形式,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使红色歌曲常唱常新,让红色歌曲中的党史“不绝于耳”。

在历史剧作中了解党史,让伟大事业“尽收眼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党时,每一件文物都十分珍贵,每个情景都耐人寻味。近日,大型历史剧作《觉醒年代》在央视一套热播,全景展示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时代风云,清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全过程。影视作品作为重现党史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直观地回顾那段历史,基层党员干部要运用好基层党建APP等信息平台,做好对党史剧作的宣传活动,在信息平台上分享观后感,引发更多人的关注与讨论,感怀先辈们接续创造的丰功伟绩,让历史剧作中的党史“尽收眼底”。

在革命圣地里学习党史,让伟大事业“扣人心弦”。党史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要走出房门,去到革命圣地汲取精神养分。革命圣地作为承载党史的载体,能够让我们在圣地重游的过程中汲取营养,基层党员干部学习党史,要将挖掘宣传当地红色资源、革命圣地等结合起来,利用闲暇时间去实地考察学习,了解革命圣地背后隐藏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感悟伟大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并在共产党员网上投稿撰写心得体会,积极引导更多的人重游革命圣地,让革命圣地中的党史“扣人心弦”。

观《觉醒年代》有感范文五篇


除了读书让我们成长,观影也是一种成长方式,观看的过程就是思维不断跳跃的过程,网络上,很多都在谈论的,观看了以后让人眼前一亮。写观后感的过程,也就是我们提升自己的过程。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觉醒年代观后感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大家呈现“观《觉醒年代》有感范文”,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观《觉醒年代》有感范文【篇一】

以“青春”为帆 开启人生的远航

1919年5月4日,一场青年学生的爱国运动开启了青春的旅程,一腔热血激起国民的爱国心,一身正气从此记录在中国的革命史中。在这100年里,五四精神时刻引领着我们砥砺前行,树立远大理想,塑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品行,不断献身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去。

青春很短,只不过一瞬就远去。在这有限的年华中,有的人虚度光阴,有的人碌碌无为,但也有的人不断挑战自己砥砺前行,在青春的航程中投入心血、挥洒汗水。青春很长,需要我们去好好经营。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青年作为国家的栋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后备力量,身上的担子可是不轻的,如何挑起重担,如何让自己在未来反思中不悔恨羞愧?不断树立理想、担当奋斗和学习本领很重要,只有这样,才能继承和发展上一代人的精神接棒,在无悔的青春中,不负人民,无我奉献。

新时代新青年应志存高远,在青春的远航中树立远大理想信念。理想似一个指向标,在人生的道路上指引着我们前行;理想,似一座灯塔,在偶遇迷茫时告诉我们彼岸的方向。青年马克思树立理想信念,自身投入到伟大理论创建中;青年习近平立下鸿鹄之志,身先士卒引领梁家河摆脱贫困。在新时代中,我们在前行中总会遇到一些新的挑战,或荆棘险阻,或峰险难走,迷茫胆怯或许是你的第一反应,但心有理想信念,会使我们的心更加强大。奋斗在基层一线的我们,总会遇到不同的“五大关”,或行或止,或懦或勇,只有我们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才能让我们心有猛虎,逢难必过,只有我们坚持以民为师、以民为重,不忘理想初心,才能不负青春、不辱使命,接棒属于我们的新时代新征程。同时,我们要永葆心中的五星红旗,爱国、爱党、爱社会,以赤诚的心奉献祖国、奉献人民,用一生的心血和汗水为祖国的发展增添力量。

新时代新青年应保持本心,以担当的品行把好手里的船舵。五四运动中,无数青年学子以国之运为己之担当,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青年创办杂志引革命洪流;抗战革命中,青年毛泽东持笔持戎,秉心中之担当义无反顾投身革命。正值青春的我们身处和平年代,不同于战乱,不必要颠沛流离,但我们仍身兼重大使命,不能懈怠,国家的繁荣富强还需要我们,树立忠诚干净担当的品行,时刻保持自身的战斗力,下基层、走群众,在险境中劈浪斩棘,争做勇做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终身。

新时代新青年应以学为本,提高综合素质战“巨浪”。习近平说:“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当今世界,知识信息快速更新,学习稍有懈怠,就会落伍。”面对新挑战,青年不仅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还需要有一身过硬的本领,坚持学无止境,面对知识如饥似渴,掌握知识更进一步,积极探索新领域、新技能,锤炼自身硬本领,以真才实学服务群众,同时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民为师,不断汲取朴素知识,使自身融入到服务中去。此外,我们还需要培养正确的道德认知,不断修身立德,在大是大非面前明辨是非,认清世界变局,切勿人云亦云、盲目更风,巧拒形形色色的诱惑,树一身正气,并居安思危、饮水思源,心怀感恩之心,不断培养自己回报国家、社会和人民,在前进中体现人生价值。

每个时代都是一场长征,每一代人都是上一代人接班人,在这跨世纪的接力中,我们应该怀着感恩的心,以国之重任为己任,树立忠诚干净担当的品行,永葆五四精神火炬生生不息,风雨兼程地投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

观《觉醒年代》有感范文【篇二】

一部《觉醒时代》充分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让我们看到了在那个觉醒年代的百态人生。如今,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干部们,你觉醒了吗?

新时代的觉醒,需要有“人生道路千万条,为民服务第一条”的理想信念。从我们党这一路走来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艰苦奋斗的初心是人民。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无论是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还是南方洪灾,我们都在用行动践行“一切为了人民”。作为青年干部,光有一腔热情是不够的,更要树立自己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声共气、心心相印当成为青年干部的自觉追求,心得体会以“人民至上”的责任心服务基层群众。

新时代的觉醒,还要有“艰难险阻路迢迢,风雨兼程勇向前”的拼搏进取。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再到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走过了无数艰难崎岖的道理,越过了无数陡峭险阻的山崖。他们凭着那一股拼搏之力、那一股坚韧之劲和那一腔奋勇之气,为我们创造了如今的良好环境。大江潮涌,勇者弄帆。在时代发展、事业前进中,作为青年干部,任他千般苦、万般难,我们也要敢于冲锋在前,不用扬鞭自奋蹄。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风雨兼程,奋勇向前”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口号,而应是“刻进骨子里、融入血液中、记在心坎上、落在行动上”的铮铮誓言。

新时代的觉醒,更要有“以梦为马启新程,脚踏实地谱新篇”的砥砺奋斗。历史一次次证明,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梦想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口号和虚无缥缈的空想,我们以梦想为指引,以踏实刻苦的拼搏,将每一个梦想都变成了现实。作为青年干部,要始终牢记奋斗就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青年风华正茂,更应当潮而立。面对美好岁月,我们要少一些望洋兴叹的怯懦,多一些乘风破浪的勇毅;范文参考网面对复杂形势,我要少一些“与我何干”的推卸,多一些“冲锋在前”的担当,始终抱有一股以梦为马的****和稳扎稳打的干劲,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以更稳健的速度和力度,扬鞭而进,谱写新篇。

观《觉醒年代》有感范文【篇三】

中央1套隆重推出了《觉醒年代》,详细介绍了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员中华民族新派从反封建到求共产的转化,在影视题材里第一次正面大张旗鼓的树立了陈独秀先生独立思考、个性张扬、奋发有为的形象。

从流亡日本反思国可以爱也可以不爱被愚忠派当做汉奸,到回国创立新青年杂志,再到入京任教将新青年转移到北京,被北洋政府逼迫从北京返沪,陈独秀先生倡导的民主和科学,振聋发聩,一时风头无两,激励国人。

觉醒一词,用的恰如其分。清末以降,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亡图存之路。有封建士绅的洋务运动,有勋亲贵胄的君主立宪,有封疆大吏的东南互保,有神鬼颠倒的太平天国,有农民起义的捻军,有不明真相的义和团,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有张骞为代表的实业救国,甚至有袁世凯为代表的军政府复辟、张勋复辟……各派各流,粉墨登场,偌大中华,成了演练场,成了试验田。为国,时代精英和盲流们真是操碎了心。凡此种种,皆以失败告终。当那之时,知识分子的'苦闷,不可为不大,竟连周树人,也无奈的沉迷故纸堆,考据金石,以古封今,麻痹自己!

大变革的年代,自然是风雷激荡,大变革的年代,自然是新旧交替。胡适之先生留美返国,一方面作为新青年的导师,首倡白话文、白话师,誓与旧文化旧文坛决裂并一战高低,另一方面娶老家安排的小脚女人,相濡以沫;李大钊先生一方面深入工厂,与长辛店工人交朋友,另一方面对家中一字不识事实上的童养媳宠爱有加;辜鸿铭留着辫子养着奴才,却娶了日本女人,说着流利的几国外语,驰名欧美;周树人一方面抨击着吃人的礼教,呼喊着救救孩子,另一方面又不违母命,和发妻在一个院子里住着却不同床……凡此种种的纠结与扭捏,是时代的注脚!

新文化运动,白话诗文和小说,事实上降低了文化门槛和思想表达门槛,扩展了文化和文明的覆盖面,有效降低了学习成本,将文化逐步的推向大众甚至结合工农识字班推向工农。文化,再也不是皓首明经的有闲阶级专享。

当代人说,风起时,猪都能飞上天。潮流来的时候,本着求同存异,新思想新文化在襁褓中总要团结奋进,战旧战古战当局,但潮流滚滚中,对于将来,同袍亦会有分歧。在倡导新文化反封建上,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甚至吴稚晖都能同仇敌忾,法国派、俄国派、美国派、无政府主义等等,都有共同的敌人,封建主义。在反封建的下一步发展上,大家产生了分歧,巨大的分歧,从思想到行动上都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归根到底,是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

五四运动中,李大钊最早发掘并激励了工人的力量,接触马克思主义后毛泽东认真思考了中国工人阶级弱小需要同盟的问题,陈独秀在武汉演讲中公然抛出了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道路选择。一代人的集体智慧,逐渐凝结,慢慢滴灌中华大地。

经过了理论传播与思考、学习与讨论、学生与工人运动结合,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条件成熟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在嘉兴的游船上,一个小规模的秘密社团建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自此,经历28年风霜雪雨,中国共产党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觉醒年代》里,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初心和使命,是为劳工、为大众、为民族、为社会!观看此剧,作为一个中年人,我数次热泪盈眶!我为是这个伟大组织的一员感到光荣和自豪,我愿为人民的幸福、社会的进步肝脑涂地!

此致我亲爱的党!

观《觉醒年代》有感范文【篇四】

最近看完了央视播出的《觉醒年代》,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是近年来很少有的一部精品。剧中陈独秀桀骜不驯,李大钊一心救国,胡适儒雅斯文,蔡元培包容大度,还有很多民国名人的精彩演绎,让人过目不忘。

这是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主线。

作品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了那个“觉醒年代”的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

所有的这一切,也许在我们的中学课本上大家都看到过,大概内容,何等浅显!

那个年代的“文化斗士”是什么样子的呢?如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曾经的“革命青年”是怎样的家国情怀?比如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

平常人如果不做专门研究和探讨,你根本无法清楚。那也没关系,看《觉醒年代》一目了然。

该剧以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从相识、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传奇故事为基本叙事线。

以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经历为辅助线。

该剧耗时七年之久,艺术地再现了一百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一群热血青年演绎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

《觉醒年代》的播出,无异于是一场思想洗礼。剧中讲的那些事,那些人,无时无刻都在敲打着心灵,让我们忍泪沉思。那些人,陈独秀、李大钊等等,都学识渊博,薪酬优渥,原本可以享受无忧的生活,但他们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人民,宁肯抛妇弃雏,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们不是傻,不是执着,而是少了我们平常人的世故 。

《觉醒年代》中最让我动情的画面就是陈延年、陈乔年面带微笑赴死,带着镣铐的双脚走过一条血河。你可能注意到了血河中盛开的朵朵桃花。我认为这个画面可能包含着这样几个含义:一是寓意陈氏二兄弟,为了革命,牺牲了如花的生命;二是寓意今天的幸福是用无数烈士的鲜血染成;三是寓意浴血奋战的尽头一定是鲜花盛开……还有很多细节也特别感人。蔡元培为了请陈独秀雪中坐在门口三顾茅庐;鲁迅写《狂人日记》目光如炬;陈独秀送别儿子拿着炒糊了的南瓜子。

剧中也展现了民国文人风骨。经管学术上有争议,但人品光明磊落。辜鸿铭黄侃刘师培不为小人所利用,送别陈独秀离开北大时,黄侃说了一句,你走了就少一部通史。辜鸿铭一句,还斗否?让人潸然泪下。

剧中的几位女性也塑造的有血有肉。陈独秀的妻子高君曼,为了丈夫的事业随夫君东奔西跑,担惊受怕,无怨无悔。李大钊的妻子赵兰仞,他们青梅竹马一起长大,李大钊叫一声“姐”,让人又亲切又感人,她为了丈夫的事业深明大义勤俭持家,不是普通女人能做到的。还有陈延年和柳眉在湖边离别的那一段,明明深爱着的两个人,为了事业,延年却不敢答应……

曾经贫弱的中国,正是有了这些先贤志士,才有了今天的强大,才有了平视世界的能力,才有了对于美国的指手画脚,我们能大声的说: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

这是一部好剧——见天地!见苍生!见国魂!正可谓:风雨飘摇,世纪沧桑,峥嵘岁月,追风逐浪。书生魂,铁肩道义,文人胆,初心不忘。赤子高呼寒夜醒,群龙奋起青春唱。正年少有为,忧国复兴邦惊雷响。

观《觉醒年代》有感范文【篇五】

观时代风骨,立鸿图之志,追吾辈之号召。

故事的背景从新文化运动开始,讲述了那个时代的思想启蒙,不同思想流派在寻求救国之路中纷呈互映、相惜相争,展现了革命英雄的使命担当与俊朗风骨。以“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革命故事为线索,展现了从《青年杂志》创办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段伟大的历史进程。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为中国寻找出路,进行种种探索和思想交锋,清晰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全过程。

革命、信仰、理想不单单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在荒乱年间,一切都是不稳定的,但是只要有信念,就永远不会被打倒!那个年代的青年,都有着伟大的信念。他们一腔热血要救中国,可能他们知识储备不足,但那些领头人却是有着伟大的使命担当。一群好儿郎,心系着国家的命运,他们有着更远的眼界,他们知道未来的走向。在一切都不稳定的年代,他们尝试的每一条道路都是救国的方法,或许最终未必走得通,但是他们敢于尝试,敢于挑起大梁,由于各种文化思想的碰撞,才能找到最适合的道路。如今,我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那个模糊且未知年代,他们摸着“石头过河”,又是何等的艰辛啊!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并立志创造一批新时代、新思想、新观念的青年人,从根本上救中国。虽然得到普遍认同,但仍然不乏一些顽固派的阻挠,他们固步自封,坚持拥护孔子的三纲五常,不接受一切新的事物,他们这群新思想的学者虽然跟保守派对立,但是他们并不反对古代的优秀文化及思想;而相比顽固派,他们却不辨好坏,一味的求古,不分糟粕,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那个时代的“大家们”,都称得上英雄,他们不仅有先进的思想、丰富的知识,更是有信仰和理想的革命英雄。

前辈摸着石头过河,如履薄冰,后辈也要紧跟其后,不惧艰辛。我辈青年虽不需在战乱中扛起国家大旗,但我们仍需要学习先辈的精神。每个时代的人有每个时代的任务,在当今和平的中国不需要我们青年扛枪上战场杀敌护国,但是我们有着同样的任务——强国。但国家最需要的不是空有一腔热血的青年而是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我们国家飞速发展,在某些方面已是强国,但却不是全面的,在这个靠才能的时代,我们最应该做的是科技强国。我们虽然不能像钟南山、袁隆平、钱学森他们那样伟大,但时代选择了我们,培养了我们,为了获得时代的认可,我们应当努力学习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完成好自己的学业,为祖国的建设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短短几十年,新中国迅速发展起来,那些中流砥柱的老前辈已退下,我们充满着一腔热血的年轻人即将登上舞台。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志,则国志;少年独立,则国独立。我们要感应时代号召,担起少年之责,实现强国之梦。让我们用青春之我铸就青春中国,把小我梦想融入大我情怀,将个人奋斗的前进动力凝聚为民族复兴的时代经纬,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恢宏乐章!

观觉醒年代有感300字范例五篇


快乐来自于视觉,观影即是如此,那些情节不断地触动着我们的思维,写一篇观后感,可以更好地从剧中领悟出作品想表达的理念。我们可以用写观后感的方式将各种感触和思考组织在一起。如何在写的觉醒年代观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工作总结之家小编特地编辑了“观觉醒年代有感300字”,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觉醒年代有感300字【篇一】

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电视剧展播剧目,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觉醒年代》正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间热播。剧中,演员张桐凭借其扮演的李大钊一角受到关注,不少观众表示,他虽然不是最“形似”的,但演出了李大钊先生的“魂”。

出道近20年,张桐先后出演过《亮剑》《中国近卫军》《铁梨花》等影视作品。再次扮演革命者角色,张桐坦言:“这次的表演经历让我震撼,革命先驱的信仰激励着我们前进。”

“啃一啃这块硬骨头”

当《觉醒年代》的制片方向张桐发出饰演李大钊的邀请时,张桐的内心很纠结。他回忆:“我第一时间从心里冒出来的想法是:不想演。这里面包含了敬畏,也有对自己的没把握。”在他看来,扮演李大钊这样的历史人物,既要符合史实,又要演得真实、生动、鲜活,难度太大了。但另一方面,他又想尝试“啃一啃这块硬骨头”,最终,他决定接下邀约。

“我是抱着敬畏之心和谦虚之心来诠释这个角色的。把自己的灵魂敞开,去迎接另一个灵魂的到来。”张桐说,表演过程中,他给自己找到了两个支点,“我觉得李大钊先生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非常鲜明,那就是要为国家和民族去拼搏、去牺牲。同时,他在面对工人兄弟和农民兄弟时,心是无私敞开的。立场鲜明、善良无私的主体人格,是我走近李大钊的两个支点。”

剧中有一场戏,用写意的镜头展现李大钊攀爬长城,象征他在革命中不断摸索前行。拍这场戏的那天,剧组选择了一段野长城,所有人都扛着设备坚持爬完了。“风很大,日头也晒,过程很艰苦,大家都想到了红军长征。”张桐回忆说,“虽然艰苦,但我一路看到很多灌木穿过石头缝长了出来,当时心中就仿佛感受到了我们的民族和我们的历史。站在长城极目远眺,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那一刻,我好像与李大钊先生融为一体了。”

“兢兢业业打磨技艺”

张桐本科就读于南开大学计算机专业,后来选择去法国里昂艺术戏剧学院攻读硕士,从此正式踏入演艺行业。他说,自己小时候有两个梦想,一是当警察,二是当明星。他承认,年轻的自己曾经“心气儿高”,但在他远赴法国学艺术的两年里,“现实社会给我上了一课,发现做人还是应该脚踏实地”。这一“课”,他至今仍在受用,联系到实际工作中,便是“踏踏实实投入每一个角色”。

《亮剑》里的魏和尚、《铁梨花》里的牛旦、《红槐花》里的程牛儿……虽然过去演的不全是男主角,但张桐对每一个角色都秉承“真诚、投入、谦虚”的态度。“老师曾教我们,要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演戏。作为‘80后’演员,我觉得自己更应该肩负起这份传承的责任,承上启下,兢兢业业地打磨技艺。”张桐说。

观觉醒年代有感300字【篇二】

最近,我观看了电视剧《觉醒年代》,让我感慨万千。

新生的xx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不甘沉沦,一心想着救国,他们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并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才能使中国人民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才能推动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彻底消灭旧中国,建设新中国。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是中国共产党史上一段广为传颂的佳话。那么“南陈”与“北李”是如何认识,并走到一起的呢?他们的第一次交手,谈论的是什么问题?剧中一开篇,就展现了陈独秀与李大钊相识的过程。

开头几集,于和伟扮演的陈独秀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有激情却不用力过猛,有气场却不虚张声势。既展现了先进知识分子的深邃思想和澎湃的`激情,又有普通人的无可奈何。人物的塑造有温度有情感,看起来极具感染力。

看《觉醒年代》就像在看历史,年代感、画面感极强。剧情清晰勾勒出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精神风貌。剧中的人物刻画非常生动和形象,往往一出场,便令人肃然起敬,根本分不清谁才是主角。有故事,有思想,有现实,有理想,有情怀,有教育。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人之风骨,为天下苍生的担当。他们不畏艰难险阻,勇敢地追求真理,以自己的一腔热血和理想抱负,积极投身于革新运动中,着实令人敬佩不已。

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该珍惜当下,奋发有为,积极探索,刻苦学习,争做国家栋梁,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观觉醒年代有感300字【篇三】

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优秀电视剧展播剧目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史诗巨制,电视剧《觉醒年代》2月1日起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该剧首次全景式展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时代风云和历史画卷,清晰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历程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全过程。

全景还原建党历程,揭示历史必然性

《觉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通过对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众多历史风云人物为中国寻找出路的种种探索和思想交锋,以及思想文化界的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展现,艺术化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宏大背景与历史卷轴。

20世纪初,辛亥革命失败后,积贫积弱的旧中国面貌并未得到根本改变,三座大山仍然压在中国人民的头顶,军阀混战、倒行逆施、民众蒙昧、思想混乱的社会乱象,将“出路问题”再一次摆在全体中国人面前。“欲图根本之救亡” ,一些先进的革命者和知识分子在反思中逐渐认识到,要改造中国,就必须先进行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把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于是,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革命者在一片混沌中上下求索,从新文化运动开始着手思想启蒙,力求唤醒民众救亡图存。随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他们开始接触、学习、接受、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并逐渐从思想启蒙转向革命行动,倡导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实践,更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面貌为之一新。电视剧《觉醒年代》清晰展现了这一伟大历史进程,并借此揭示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

致敬革命先驱,刻画鲜活人物群像

一批名冠中华的文化大师和一群拥有革命理想的热血青年,在电视剧《觉醒年代》中演绎了一段充满激情、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全剧聚焦建党风云人物,突出展现了李大钊等中国共产党革命先驱的崇高理想和卓越贡献,客观全面、鲜明生动地塑造并刻画了一幅立体而丰富的人物群像图。

《觉醒年代》既展示了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为中国共产党建立所作出的历史贡献,也表现了周恩来、邓中夏、赵世炎等青年革命者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实践之举,还有陈延年、陈乔年等爱国进步青年为国为民付出的流血牺牲……这些共产党早期革命领袖个个被刻画得有血有肉、有理想有锋芒、有困境更有探索,他们的革命品格与斗争精神,深刻传递着爱国情怀,传播了爱国爱党、艰苦奋斗的正能量。

与此同时,鲁迅、胡适、蔡元培、辜鸿铭、钱玄同等新旧文化阵营中的知识分子的思想和观点,也在《觉醒年代》中形成尖锐交锋,勾勒了丰富多彩的时代人物群像。

一流团队精心打造,电影质感再现“建党伟业”

由于题材重大,北京市委宣传部、安徽省委宣传部等《觉醒年代》出品方提前数年组织策划、精心打造,集结了一流的主创团队。其中,著名制作人刘国华担任总制片人,党史专家、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编剧龙平平操刀剧本,曾执导过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马向阳下乡记》《安居》等优秀作品的张永新执导。而张桐、于和伟、侯京健、马少骅、刘琳、朱贺日尧、张晚意、曹磊、夏德俊等老中青三代实力演员的加盟,更令《觉醒年代》看点十足。

对于《觉醒年代》这部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点剧目,剧组上下都抱持着一颗敬畏之心进行每一场戏的创作,坚持“以史为据、以人为本” ,“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尽可能呈现历史真实、传递爱国情怀,无论剧本、表演,还是服装、化妆、道具,各环节都力求精益求精。由于年代的特殊性,该剧对于背景细节的把控尤为重要。张永新透露,剧中大到当时年代的建筑,小到制服上的金属纽扣;大到院子中的枣树,小到杂志社的纸张;大到外交部的陈设,小到剧中人物所用的牙刷牙粉,无论是大小还是材质,都力求真实再现。为了拍摄出最佳效果,北大红楼建筑甚至按照1 : 1 . 2的比例进行了复刻。

导演张永新“量体裁衣,穿针引线” ,将主创团队的群体智慧发挥到极致。在拍摄过程中,剧组在艺术创作中以导演为核心,认真钻研历史和党史,剧中的一个场景、一句台词甚至一个标点符号都要仔细推敲。张桐介绍:“ 《觉醒年代》剧组在制作过程中可以说是不惜血本,不但真实还原了老北京的街道、风沙,哪怕仅仅是一片不起眼的墙头上的苔藓都不会忽略。 ”于和伟则表示:“这是一台好戏。我轻易不这么说,也从未这么期待过一部我演的戏。我战战兢兢,又信心满满。这部剧,见天地!见苍生!见国魂! ”

值得一提的是, 《觉醒年代》中侯京健饰演的青年毛泽东是一位纯粹、执着而充满活力的青年革命者,他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寻找着真理的方向、追寻着真正适用于中国道路的理论思想。在“南陈北李”思想影响全中国的那个年代,青年毛泽东怀揣着梦想背井离乡,只身前往北京求学,虽然只是一名图书管理员,但他不拘于自己的身份,更不拘于别人的冷漠,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最终成长为一代伟人。

电视剧《觉醒年代》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核心事件,展现大时代,传承大文化,抒写大情怀,深刻揭示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这一主题,艺术再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与梦想,传递出极富感染力的爱国主义情怀。

观觉醒年代有感300字【篇四】

“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鲁迅

我们并不缺乏无法纪念的历史,可我们却总是用吃喝玩乐来填满生活。所有的懒惰与怯懦,都是从忘记历史开始的,我们忘却了来之不易,也忘却了物力艰辛。

文学和艺术创作最大的作用就是镌刻过去,启迪未来,《觉醒年代》,近些年难得的剧作了。一开篇,就一瞬间好像又回到了求学时故纸堆中描述的那些旧时旧事,那个距离我们最近的最远的历史,那个时代的一首悲怆史诗。总是感觉那个时代的人都充满了鲜亮明媚的人物性格,身处最为屈辱至暗的时刻,却能激情、沸腾、炽烈,好像地底的岩浆越是压迫越是要喷发,随着喷发流入闯入时代的冰流,激荡起满目热气,滚滚洪流,永远向前。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只凭一腔孤勇,仍能勇往直前向东去,向西去,去尝试,以头颅,以青春,九死不悔,单单冠以猛士,尤不足述其慷慨。

中国诸朝之变革,从来都不应该是华洋之变,古今之革。皆是疾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非洗经伐髓,不可治之。

读书人,太平医病,乱世医国,承天景命殷忧启圣。

什么是美好啊?是一切耀眼,是颜色?是线条?是旋律?是,缺不全面。

最好的美好是时代,是历史长河中,波涛汹涌里翻腾的所有英雄人物,是所有籍籍无名,是惊天动地,是润物无声,是喷涌的热血,是满怀的泪水,是老怀雄壮,是少年意气。

中华之国,千年不坠,荣之,辱之,沉之,浮之,不气不馁,不惊不怯。

乱世出英雄,因为他们的付出所以才换回了我们生活的安宁。

因为他们对国家的热爱,所以用最年轻的生命去谱写出最不平凡的一生,请记住这些人吧,这些我们称之为先烈的年轻人。

“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观觉醒年代有感300字【篇五】

何为觉醒?就是突然明白了,明白了人为何物,为何而活?要怎样活?活成个啥样儿?社会亦然,国家亦然。

那是20世纪初期,是在封建帝制的尾声里,是在列强侵扰军阀混战的年代里,那个年代生活着我们的祖辈们,社会有明显的阶层之分,人有高低贵贱,尤其工人和农民,时时劳作却活得如猪狗一般,他们的身体和劳动成果被剥削着,思想被禁锢奴役着,想想都让人心酸!是陈独秀李大钊这一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使他们明白,他们是人,是创造了巨大价值的人!有着高贵的精神而非空有皮囊!人人都有吃饱饭睡好觉的权利!人人都有学知识长志气的资格!国家是人民的国家,人民应该是国家的主人而非统治阶级和帝国主义的奴隶!

人为什么会觉醒?在那个年代觉醒?时机到了,因缘成熟了!那时的旧中国,人民头上有压迫身上有剥削,承受着鸦片战争以来近百年的屈辱,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码头工人整日搬运却只能以麻袋蔽体,农民整日劳作却只够纳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天灾人祸有人卖儿卖女求生存,那时候,人民,太苦了!有良知的人,能够深切体会到这种痛苦,有着悲悯情怀和纯净心灵的人,他们不想看见国家满目疮痍,不想让百姓人民再承受诸多的苦难。所以恰同学少年,所以恰伟人集结,中国人一个个开始觉醒!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在历史的天空相继闪耀起来!

一旦觉醒,那是一种力量!一种冲破苦难牢笼的奋斗力量,一种为国献身的爱国力量!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奥等同盟国的失败告终,1919年1月,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和平会议,准备收回对山东的自治权。当时作为合约国的美英法与日本同流合污,使得中国作为战胜国却得不到战胜国应有的待遇,要将本该归还中国的山东的统治权转让给日本,而中国政府在日本的威压下竟然同意在合约上签字,此消息一经传出,众多的爱国人士义愤填鹰。

当时,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创办的《新青年》杂志在北大竖起了新文化运动的大旗,科学与民主的理念已经在全国学联迅速蔓延,许多有志青年如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等人,纷纷成立和参加社团创建报刊杂志,弘扬新文化。

国难当头,陈独秀李大钊等迅速发文抨击时政,5月4日,北京大学3000多名学生联合其他各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示威游行和街头演讲,主张科学与民主,呼喊着驱除反动军阀,抗议政府丧权辱国的行为,要求拒签巴黎和约。虽然京师警察厅和军队联合镇压,学生们屡遭被捕入狱,但他们志气高昂,爱国热情使他们无所畏惧越挫越勇。北京长辛店的工人们也在这时候觉醒,参与到爱国运动中来。一时间,全国各地学生运动工人运动掀起了空前的高潮,国外爱国华侨也示威游行包围代表团所住大使馆给他们施压,国内国外的舆论和爱国运动结合,最终迫使中国代表团放弃在合约上签字,拒绝将山东的自治权转给日本,爱国运动取得胜利!

也正是这场运动使人们看清了中国的现状,看清了政府的真实面貌,不能维护正义还残暴镇压学生,这样无能的政府,给不了国家希望,也给不了人民幸福!

觉醒了的人要自己决定自己怎样活!科学与民主的大旗竖起来!人民要自己当家做主人!依据中国的国情,农民和工人一贫如洗,奋起反抗,去除奴役,丟掉锁链,正是工人的意愿!挣脱剥削,安定生活,不再流离失所,正是农民所期盼的!

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还有与他们一起奋斗的仁人志士,这些先驱者带着推动历史进程的光芒,勇敢地担当起了改造旧中国的使命!一边认识自己一边认识社会,他们在求知探索中成长,终于在1921年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决定带领工农阶级反抗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推翻万恶的旧社会,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我特别感慨先辈们无私忘我的付出,他们一边教学生一边做学问一边办报刊杂志还一边探索救国出路,自己的生活却极为朴素。李大钊刚从日本回国的时候,身无分文,看见街上一个孩子发烧无钱医治不惜把自己的衣服怀表拿去当铺当掉,想办法让他们夫妻给孩子治病。有一次一个学生交不起学杂费,他马上把要带孩子去吃饭的钱给了学生让赶紧教学费。每每看见剧中李大钊先生的付出,我就忍不住落泪……他生活的节俭,他和善的面容慈悲的情怀,对学生对工人对朋友的点滴支持,他的一生总是在给予在付出,竭尽所能地,去帮助所有遇到的有缘人,我深深为之感动。不是他富有,是他心中只想别人过得好,是无我的精神!

陈独秀先生不懈探索救国之路,号召一批思想先进的有志之士,以笔为戟,勇敢豪爽又诙谐地挑战腐朽的政权,先后五次被捕入狱,其子陈乔年陈延年二人也为革命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

前辈们信念坚定,一心为救国而活,为救人民于水火而活!整整一个世纪过去了,当下,又何尝不是一个觉醒的年代?!

如今生活水平是提高了,却有许多人不知道该怎样活了?投机取巧的人被认为很有本事,无私奉献的人被许多人说成是傻瓜,生活中迷茫的人到处都有,人性中很多的纯朴都沾染了太多的无知。有多少人沉醉于金钱和奢华里而不自知?有多少人每天追名逐利不择手段?为自己的一点私欲而诬陷他人?有多少人因贪欲无止而身陷债务的泥潭?有多少年轻人因遇到一些学业上或情感上的挫折就寻死觅短?有多少人为争夺房产而闹上法庭置亲情于不顾?有多少兄弟相残多少夫妻反目?

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要懂得珍惜呀同胞们!爱国精神永续!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富强、民主,更要和谐、幸福。爱国就要意识到如何平衡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更注重些精神财富。让我们从自己做起,有意识地去付出和奉献,而不是一味地索取甚至贪婪。给自己的生活多一些心安快乐,给社会风气添一抹美丽清明。会有许多人在金钱债务中醒来,会有许多人在情感纠葛中醒来,从各种各样的痛苦中醒来,醒过来就会决定要怎么活就不再迷茫!醒过来就没有了惧怕就有了勇气就有了担当!醒过来就会彼此去唤醒,一起健康一起快乐一起享受新时代的无限美好!

《觉醒年代》,重现的是历史,觉醒的是灵魂,英雄先烈虽身已千古,但音容笑貌精神信仰穿越时空犹在。我辈当感其心承其志,在新时代的阳光下,自强不息!竭尽所能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作出应有的贡献!

2022红色电视剧《觉醒年代》观后有感四则


《觉醒年代》之觉醒不仅仅是一批知识分子的觉醒,它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觉醒、全体中国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它用细腻的人物描绘将那些救亡图存的知识分子再度显示在我们面前,重现了那些人的风采。工作总结之家小编收集整理了四篇《觉醒年代》的观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觉醒年代》观后感(一)

“为了你们能当家做主,为了中国的老百姓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为了人人都受教育,少有所教、老有所依,为了中华民富国强,为了民族再造复兴,我愿意奋斗终生!”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史诗巨制《觉醒年代》正在央视一套开播。《觉醒年代》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为核心事件,聚焦建党风云人物,突出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革命先驱的崇高理想和卓越贡献,客观全面、鲜明生动地塑造刻画了一幅立体而丰富的人物群像图。这些共产党早期革命领袖有血有肉、有理想有锋芒、有困境更有探索,他们的革命品格与斗争精神,深刻传递着爱国情怀,传播了爱国爱党、艰苦奋斗的正能量。

中国共产党是由怎样的一群人创建的?他们的初心是什么?中国为什么要走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何处是源起?这些是《觉醒年代》向观众揭示的问题。该剧的叙事线贯穿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的全过程。《觉醒年代》呈现了100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和热血青年演绎出一段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他们为中国寻找出路的种种探索和思想交锋,以及思想文化界的一系列重大事件。

辛亥革命后,积贫积弱的旧中国面貌并未得到根本改变,三座大山仍然压在中国人民头顶,军阀混战、倒行逆施、民众蒙昧、思想混乱的社会乱象,将出路问题再一次摆在中国人面前。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在混沌中上下求索,从新文化运动开始着手思想启蒙,力求唤醒民众救亡图存。随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他们开始接触、学习、接受、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逐渐从思想启蒙转向革命行动,倡导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实践,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面貌为之一新。

既有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出的历史贡献,也有周恩来、邓中夏、赵世炎等青年革命者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实践之举,更有陈延年、陈乔年等爱国进步青年为国为民作出的流血牺牲……这些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领袖有血有肉、有理想有锋芒、有困境亦有探索,他们的革命品格与斗争精神,深刻传递着爱国情怀,传播了爱国爱党、艰苦奋斗的精神。与此同时,鲁迅、胡适、蔡元培、辜鸿铭、钱玄同等新旧文化阵营中知识分子的思想和观点也在《觉醒年代》中形成交锋,织就丰富的时代人物图谱。这组群像生动诠释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绝不仅仅是一批知识分子的觉醒,它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觉醒、全体中国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

《觉醒年代》观后感(二)

一百年前,“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成为中国共产党建党史上一段被人传颂的佳话。一百年后,一部展现中国共产党从酝酿到成立过程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觉醒年代》恰逢其时。观看后大家心潮澎湃,该剧获得了收视口碑的双丰收,并成功制造了主旋律成“顶流”的范本。

《觉醒年代》,剧如其名。彼时的中国,内忧外患、动荡衰败、人心思变,“两千五百年不变的车辙如何去面对船坚炮利,只有一条路——觉醒”。在这条觉醒之路上,有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风雷激荡,有一大批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的苦苦探寻。这段思想启蒙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探索救亡图存之路的崭新开端。这历史的一瞬,对中国革命、民族复兴而言,却是孕育初心、锤炼使命、奠基思想的重要阶段。对这段岁月,文献资料、课本教材都有或详或略的记载,其中对不少重点事件、重点人物事迹,大家还都“背诵过”。许多人都被这部剧带动和感染,“让那段历史从课本里活了起来”“看完整个人都好有动力”“主旋律也可以充满‘文学性’” ……陈独秀会不顾旁人目光狼吞虎咽涮羊肉、李大钊看到妻儿在院中捉鸡时会纵声大笑……“南陈北李”等历史人物不再只是课本中“精神导师”式的高大全,而是在人间烟火中展现着性格,使得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历史脉络更加“有情有味”。以历史为依托的细节刻画,让人物塑造比同类剧集更精准、更生动、更丰满、更立体。

《觉醒年代》的创作者为革命历史题材剧注入历史哲思,注入人文抒情,形成了历史现实主义与历史浪漫主义交融的审美特质。同时,叙事策略上的多元创新,使得这部电视剧突破了题材的束缚,营造出极致东方美学效果。服化道、镜头感的运用,生动的台词,全员在线的演技,相得益彰,共同呈现了一部有厚度、有广度、有温度的文艺佳作。近些年,这类历史题材的影视剧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和热捧,足以充分说明,社会大众对历史风云的热情、对伟人风骨的景仰、对理想信仰的追寻一直都在,历史题材、党史题材的文艺作品是有市场的,也是大家所期待的。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期待能有更多经得起审视的优秀剧集涌现,带领我们走进历史,感知时代。

《觉醒年代》观后感(三)

适逢建党百年,中央一台隆重推出了《觉醒年代》,详细介绍了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员中华民族新派从反封建到求共产的转化,在影视题材里第一次正面大张旗鼓的树立了陈独秀先生独立思考、个性张扬、奋发有为的形象。

从流亡日本反思国可以爱也可以不爱被愚忠派当做汉奸,到回国创立新青年杂志,再到入京任教将新青年转移到北京,被北洋政府逼迫从北京返沪,陈独秀先生倡导的民主和科学,振聋发聩,一时风头无两,激励国人。

觉醒一词,用的恰如其分。清末以降,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亡图存之路。有封建士绅的洋务运动,有勋亲贵胄的君主立宪,有封疆大吏的东南互保,有神鬼颠倒的太平天国,有农民起义的捻军,有不明真相的义和团,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有张骞为代表的实业救国,甚至有袁世凯为代表的军政府复辟、张勋复辟……各派各流,粉墨登场,偌大中华,成了演练场,成了试验田。为国,时代精英和盲流们真是操碎了心。凡此种种,皆以失败告终。当那之时,知识分子的苦闷,不可为不大,竟连周树人,也无奈的沉迷故纸堆,考据金石,以古封今,麻痹自己!

大变革的年代,自然是风雷激荡,大变革的年代,自然是新旧交替。胡适之先生留美返国,一方面作为新青年的导师,首倡白话文、白话师,誓与旧文化旧文坛决裂并一战高低,另一方面娶老家安排的小脚女人,相濡以沫;李大钊先生一方面深入工厂,与长辛店工人交朋友,另一方面对家中一字不识事实上的童养媳宠爱有加;辜鸿铭留着辫子养着奴才,却娶了日本女人,说着流利的几国外语,驰名欧美;周树人一方面抨击着吃人的礼教,呼喊着救救孩子,另一方面又不违母命,和发妻在一个院子里住着却不同床……凡此种种的纠结与扭捏,是时代的注脚!

新文化运动,白话诗文和小说,事实上降低了文化门槛和思想表达门槛,扩展了文化和文明的覆盖面,有效降低了学习成本,将文化逐步的推向大众甚至结合工农识字班推向工农。文化,再也不是皓首明经的有闲阶级专享。

当代人说,风起时,猪都能飞上天。潮流来的时候,本着求同存异,新思想新文化在襁褓中总要团结奋进,战旧战古战当局,但潮流滚滚中,对于将来,同袍亦会有分歧。在倡导新文化反封建上,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甚至吴稚晖都能同仇敌忾,法国派、俄国派、美国派、无政府主义等等,都有共同的敌人,封建主义。在反封建的下一步发展上,大家产生了分歧,巨大的分歧,从思想到行动上都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归根到底,是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

五四运动中,李大钊最早发掘并激励了工人的力量,接触马克思主义后毛泽东认真思考了中国工人阶级弱小需要同盟的问题,陈独秀在武汉演讲中公然抛出了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道路选择。一代人的集体智慧,逐渐凝结,慢慢滴灌中华大地。

经过了理论传播与思考、学习与讨论、学生与工人运动结合,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条件成熟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在嘉兴的游船上,一个小规模的秘密社团建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自此,经历28年风霜雪雨,中国共产党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觉醒年代》里,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初心和使命,是为劳工、为大众、为民族、为社会!观看此剧,作为一个中年人,我数次热泪盈眶!我为是这个伟大组织的一员感到光荣和自豪,我愿为人民的幸福、社会的进步肝脑涂地!

此致我亲爱的党!

《觉醒年代》观后感(四)

终于是在五四青年节那几天把《觉醒年代》看完了。豆瓣评分从刚开始的8.6涨到了现在的9.3,真的是最近国产剧中最值得追的一部剧。

剧情以1915年陈独秀一手创办的《青年杂志》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觉醒年代的百态人生。

该剧以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从相识、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传奇故事为基本叙事线,以毛泽东、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经历为辅助线,艺术地再现了一批名冠中华的文化大师和一群理想飞扬的热血青年演绎出的一段充满激情、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

于和伟扮演陈独秀,张桐扮演李大钊,侯京健扮演青年时代的毛泽东,马少骅扮演蔡元培校长等等,超强大的阵容,演技就没得说了。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是戏。

《觉醒年代》也是在这建党100周年推出的历史革命题材作品,看完之后,感慨挺多。《觉醒年代》可谓是一场极其盛大的历史盛宴。有电影质感,每个大人物的出场导演都把控得非常好, 都具有很强的年代画面感。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们熟知的鲁迅先生《药》一篇中的场景,剧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剧中清晰的勾画出了民国时期,人们现实生活的精神面貌。一个个只存在于死板无聊的历史课本上的大人物,在剧中被演绎得有血有肉,刻画得非常饱满而真实。剧中不仅仅展现了伟人们丰功伟绩,又展现了作为普通人的感情纠纷。

仲甫和两儿子陈乔年、陈延年的感情纠纷,从一开始的不理解、恶作剧、思想分歧,到最后的和解、相互理解。共同为寻找救国之路走上同一条战线。

大钊先生和妻子赵纫兰是娃娃亲,两人相差6岁,她喊他憨坨,他唤她“姐”,这在当年追求“自由”的年代,大钊先生这个堂堂的教授却对自己的“糟糠之妻”不离不弃。李大钊投身革命,没有精力照顾家庭。而赵纫兰独力养育五个子女,守住了李大钊的家,也守住了李大钊身后的温暖。剧中有段赵纫兰怀着孕带着饭去看望大钊,真的感动的哭了~

“守常,你是干大事的人,你每次跟我讲的那些大事儿啊,我有的听得懂,有的听不懂,但是我不管我懂不懂啊,我就知道你是在为别人做事,为老百姓做事儿,做的是大好事儿,所以我不能拖你后腿,我会把家给你守好的,你就放心吧。”

“憨坨啊,你知道我最开心的事儿是什么吗?我最开心的就是收到你从天津从日本给我寄过来的信,我就拿着那些信呐,就到咱们村让大先生给我读,读完了以后,晚上我就在煤油灯下,我就一遍一遍地看,我就用手描画着你写的那些字,我就在想我要是认字儿就好了,我要是认字儿,我就能给我的憨坨写封信,我就能跟我的憨佗说说我的心里话。”

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眼泪

另一个被圈粉的要属本剧灵魂人物,堪称一代国士的蔡元培蔡公。真的深深被其人格魅力折服。有着大海一般的胸襟,为人宽容大度,善良、体贴人。

曾三顾茅庐请陈独秀出任北大文科学长,对待学生没有作为校长的高高在上,而是儒雅随和,礼貌有加。

在蔡公担任北大校长期间,尽管他自己是新文化的支持者,教授之间意见分歧很大。面对一面是陈独秀一派的新文化倡导这,一面是辜鸿铭一派的保皇派。他能够做到“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在北大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能够做到知人善用。即使是无论走到那里都端着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子,一个眼高于顶的守旧派人物的北大怪杰辜鸿铭,也对蔡公佩服的五体投地。

蔡公的任职演讲,更是振聋发聩,击中多少世俗病症

他告诉在场的一千多师生,要做好以下三件事

一曰抱定宗旨

二曰砥砺德行

三曰敬爱师友

蔡元培讲的这三件事是为学之道,更是为人之道。

上面说到了辜鸿铭,我们就来看看学富五车的北大怪杰。剧中的辜鸿铭的出场、表现可能让人讨厌至极,在个人看来,也不尽然。

在那样的社会,像辜鸿铭、黄侃及刘师培这样的守旧派不在少数。辜鸿铭这个人物也不简单,生于南阳,学于西洋,成名东洋,服务北洋,“老古董”级大师,精通9国语言,学贯中西,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奇才。

他的资质,的确够得上北大教授,国学大师的称呼。

但是他走错了一步,襄助张勋复辟,民愤四起。

平时看他哪哪都不顺眼,行事风格往往让常人无法理解,但在国家利益受到侵犯,大是大非的关键时刻,能够和国人站在一起维护国家利益。或许就是民国时期文人的傲骨吧。

上面只是列举了一些影响比较深刻的历史人物事迹,剧中的每一个人都不是无名之辈,都了不起。

在上学的时候,我们就从历史课本上知道,“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上,列强要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引起了青年学生的愤怒。

剧中对“五四运动”的爆发演绎的十分到位,家乡在青岛的北大学生郭心刚,本来满怀憧憬地与女友畅想未来:我们是战胜国,我们终于要收回山东了,可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了 结果,“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日本要霸占山东的消息传来,如当头棒喝,使郭心刚深受刺激,一夜白头,忧愤而死。

从清末到民国,中国第一次以一个战胜国的身份列席国际会议,举国上下都弥漫着兴奋与乐观。国人怀揣着巨大的希冀,企望巴黎和会能够给我们一个“公理战胜”。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是真真切切的让我们感受到了弱国无外交。

巴黎和会参加者虽有27国,但实际操纵于美、英、法、意、日5国,特别是美、英、法3国之手。其他国家,只限于参加有关事项的讨论,根本没什么话语权。

巴黎和会进行的同时,国内爆发了“五四运动”,从学生到工人,爱国斗争的怒火燃遍全国,纷纷要求“拒签巴黎和约”,“收回山东主权”。

五四运动后,守常送仲甫出京

天是阴沉的,黑云压城,冷风呼啸;

地是辽阔的,白雪茫茫,枯草丛生;

天地相接处,一辆小小的马车踽踽独行。

马车里,两个人谈到接下来的打算,就在这辆小小的马车里,就在两个人的谈话间,一个伟大的政党,就要建立了!一个新的时代,就要诞生了!

两个人对着这苍茫大地,对着这些苦难同胞,一起宣誓

1920年,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剧中的隐喻也不少,其中出现多次的那一条泥泞小路也是寓意深刻,寓意着他们走的道路充满了艰难险阻,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走下去~

整部剧每一集都挺燃的,一点一滴都是历史。

等有时间了,真的还想再刷一遍。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