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白居易古诗

发布时间: 2022.05.25

白居易描写思乡的古诗分享(5篇)。

中华文化丰富多彩,在我国悠久的人文历史中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为了丰富我们的文学知识,我们可以赏析解读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古诗词,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一种体现民族文化精神的艺术形式。让您无法忘怀的白居易的古诗词有哪些呢?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白居易描写思乡的古诗”,欢迎阅读,希望这些可以帮助到大家!

白居易描写思乡的古诗(篇一)

忆昨腊月天,北风三尺雪。年老不禁寒,夜长安可彻。

赖有青毡帐,风前自张设。复此红火炉,雪中相暖热。

如鱼入渊水,似兔藏深穴。婉软蛰鳞苏,温燉冻肌活。

方安阴惨夕,遽变阳和节。无奈时候迁,岂是恩情绝。

毳bD逐日卷,香燎随灰灭。离恨属三春,佳期在十月。

但令此身健,不作多时别。

白居易描写思乡的古诗(篇二)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全文赏析

前两句“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因为生活经验证明:初落雪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马上下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空气中的严寒。这里已感衾冷,可见落雪已多时。不仅“冷”是写雪,“讶”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此句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以上全用侧面描写,句句写人,却处处点出夜雪。

后两句“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里仍用侧面描写,却变换角度从听觉写出。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减。诗人有意选取“折竹”这一细节,托出“重”字,别有情致。“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写出了诗人的彻夜无眠;这不只为了“衾枕冷”而已,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由于诗人是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才使得这首《夜雪》别具一格,诗意含蓄,韵味悠长。

这首诗新颖别致,首要在立意不俗。咏雪诗写夜雪的不多,这与雪本身的特点有关。雪无声无嗅,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视觉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无从捕。诗人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全用侧面烘托,依次从触觉(冷)、视觉(明)、感觉(知)、听觉(闻)四个层次叙写,一波数折。从而生动传神地写出一场夜雪来。诗中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凝重古朴、清新淡雅。这首诗朴实自然,诗境平易,充分体现了诗人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语言特色。

写作背景

白居易的《夜雪》作于公元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年)冬。诗人当时45岁,官职是江州司马。当时白居易因上书论宰相遇刺事被贬江州,在寒冷寂静的深夜中作者看见窗外积雪有感而发,孤寂之情愈发浓烈,写下了这首《夜雪》。

白居易描写思乡的古诗(篇三)

含桃实已落,红薇花尚熏。冉冉三月尽,晚莺城上闻。

独持一杯酒,南亭送残春。半酣忽长歌,歌中何所云。

云我五十馀,未是苦老人。刺史二千石,亦不为贱贫。

天下三品官,多老于我身。同年登第者,零落无一分。

亲故半为鬼,僮仆多见孙。念此聊自解,逢酒且欢欣。

白居易描写思乡的古诗(篇四)

陶云爱吾庐,吾亦爱吾屋。屋中有琴书,聊以慰幽独。

是时三月半,花落庭芜绿。舍上晨鸠鸣,窗间春睡足。

睡足起闲坐,景晏方栉沐。今日非十斋,庖童馈鱼肉。

饥来恣餐歠,冷热随所欲。饱竟快搔爬,筋骸无检束。

岂徒畅肢体,兼欲遗耳目。便可傲松乔,何假杯中渌。

广池春水平,群鱼恣游泳。新林绿阴成,众鸟欣相鸣。

时我亦潇洒,适无累与病。鱼鸟人则殊,同归于遂性。

缅思山梁雉,时哉感孔圣。圣人不得所,慨然叹时命。

我今对鳞羽,取乐成谣咏。得所仍得时,吾生一何幸。

劳者不觉歌,歌其劳苦事。逸者不觉歌,歌其逸乐意。

问我逸如何,闲居多兴味。问我乐如何,闲官少忧累。

又问俸厚薄,百千随月至。又问年几何,七十行欠二。

所得皆过望,省躬良可愧。马闲无羁绊,鹤老有禄位。

设自为化工,优饶只如是。安得不歌咏,默默受天赐。

白居易描写思乡的古诗(篇五)

司天台,仰观俯察天人际。羲和死来职事废,

官不求贤空取艺。昔闻西汉元成间,上陵下替谪见天。

北辰微闇少光色,四星煌煌如火赤。耀芒动角射三台,

上台半灭中台坼。是时非无太史官,眼见心知不敢言。

明朝趋入明光殿,唯奏庆云寿星见。天文时变两如斯,

九重天子不得知。不得知,安用台高百尺为。

gz85.COM精选阅读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古诗分享(15篇)


中华文化多姿多彩,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上多次出现过诗歌盛行的时期,为了培养我们的创造性思维,我们可以赏析解读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古诗词,它凝聚着无数前人的思想和心血,是富有生命力的文化精髓。那么您知道有哪些有故事的白居易的古诗词呢?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古诗”,敬请阅读,希望工作总结之家小编的分享可以给您提供一些参考。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古诗(篇一)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全文赏析

歌题目的中心语“望月”,是叙述也是行为,其修饰语时间“八月十五日夜”和地点“湓亭”,它限定了望月的特定环境时,还突出“望”的动作,又强化“望”之月的圆盘貌。显然是这个“望”月引发了诗人情怀。

其实,诗人就是在特定空间面对这个特定时间的月亮引发的人生感慨,诗歌首颔联正是诗人关照月亮的思考。从逻辑上应该“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抬头望月,触想到“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的月下之景,诗歌却从对面飞来着笔昔年往事,描绘出一幅中秋月明、曲江池畔、朝廷盛会欢饮图。诗歌起笔不同反响,召唤其昔日的觥筹交错、夜夜欢歌的情形,只有这样颔联的今年贬谪的“湓浦沙头水馆前”的失落。繁华的过去越明朗,对照今日的凄冷就越有感觉,以此造成的昔今悬殊反差,犹如从天堂掉入地狱的悲苦感。可是两联二十八言中,诗人不烦厌地重复“八月十五夜”,显然它带给诗人的心灵是震撼的,也是惨痛的。让诗人不堪回首昨日的欢乐,独自苦品着眼前的寂寞和凄苦。诗句一望而知地运用了昔今对比手法,其实每一联都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场景,对比的不仅是时间,更是情景意境的对比,今晚观赏的不单是月亮,而是面对年年望相似的月亮情景下的心情,是一种过去到现在的物是人非的感伤情怀。

月亮在古典诗歌里,更多承载了怀乡思亲。“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明月照高楼,含君千里光”,这些月亮内涵是因空间距离产生而寄寓感情的。不过月亮也会出现时间概念,它却成了一种永恒对照无常的人生,进而表现人生的痛苦感。“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春江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这些诗句里的月亮意象无不指向时间概念,突出物是人非之感留给个体生命的怅惘痛苦。

昔今这种对比古诗里还是常见的,“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过去听闻就该登楼观望洞庭水,可是不知为何直至今朝才有机缘登临,道出诗人生活无尽的无奈和生活的凄楚遭遇。其实白居易在对比中也在暗示自己无法主宰命运的无奈和感伤之情。

诗歌的首颔联多层面的表现诗人的痛苦感,其实这还是生活横截面的对比,那诗歌又是如何完成内容的转折呢?从内容上颈联涉及望乡和圆月,表面上像在思乡,但是“望乡“行为反映的心理,却浸透着诗人的孤寂和凄苦,而这种心理想通过望乡排遣,其结果没有望到自己的故乡,反而再次强化了内在的主体孤苦体验。“见月”就是观赏中秋明月月,那是一轮圆月,但行为发问的竟为“几回圆”,显然这圆月在诗人眼里不圆,这种发问折射了诗人由外在之物的中秋明月到内在的之情的孤寂凄苦。“望乡”“见月”行为艺术是望而不见、见而有疑的矛盾迷惘,正是诗人极度孤寂产生的心理结果。“西北望乡”“东南见月”,其实是互文修辞,身处彭浦湓亭向四方眺望故乡和四野观望明月,能想象出一个人观望的心神不定和急切之情,希望能望到家乡带给自己温暖,能看到心中一轮明月留给自己关怀,却出现相反结果,徒添了诗人不尽的凄苦感。

诗歌是如此极尽曲折的突出诗人贬谪的孤寂之情,尾联诗人细节化的再现秋风月光。“秋风秋雨愁煞人”,过去的日子出现的“昨风一吹无人会”,没有人领会这凄厉秋风的凉意。能忽略这凄冷秋风的肌肤感,一定是人们沉浸在无情的喜悦里,已然忘记了秋风的凄冷,这里突出诗人过去日子的欢快感。“今夜清光似往年”,一是说今夜的月和往年是相似的,光是借代用法,突出的月亮还是昔日的月亮,暗含了人已不是昔日的意气之人了,照应诗歌前文对比的物是人非的无奈悲苦;二是言今夜的月亮似往年,但这样的月光照在身上,却令人清冷至极,置身“湓浦沙头水馆前”环境里,心内却是清冷感,诗歌在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贬谪后面对十五明月带来的凄苦怅惘失落之感。

诗读至此,不禁为之动容,白居易是如此变幻的再现自己的悲苦感,也不禁惊叹诗人诗歌技巧的娴熟,尺幅之间尽情描摹无形的心里悲苦!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古诗(篇二)

南康丹旐引魂回,洛阳篮舁送葬来。北邙原边尹村畔,

月苦烟愁夜过半。妻孥兄弟号一声,十二人肠一时断。

往者何人送者谁,乐天哭别师皋时。平生分义向人尽,

今日哀冤唯我知。我知何益徒垂泪,篮舆回竿马回辔。

何日重闻扫市歌,谁家收得琵琶伎。萧萧风树白杨影,

苍苍露草青蒿气。更就坟前哭一声,与君此别终天地。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古诗(篇三)

我年日已老,我身日已闲。闲出都门望,但见水与山。

关塞碧岩岩,伊流清潺潺。中有古精舍,轩户无扃关。

岸草歇可藉,径萝行可攀。朝随浮云出,夕与飞鸟还。

吾道本迂拙,世途多险艰。尝闻嵇吕辈,尤悔生疏顽。

巢悟入箕颍,皓知返商巅。岂唯乐肥遁,聊复祛忧患。

吾亦从此去,终老伊嵩间。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古诗(篇四)

微之别久能无叹,知退书稀岂免愁。甲子百年过半后,

光阴一岁欲终头。池冰晓合胶船底,楼雪晴销露瓦沟。

自觉欢情随日减,苏州心不及杭州。

荣进虽频退亦频,与君才命不调匀。若不九重中掌事,

即须千里外抛身。紫垣南北厅曾对,沧海东西郡又邻。

唯欠结庐嵩洛下,一时归去作闲人。

白头岁暮苦相思,除却悲吟无可为。枕上从妨一夜睡,

灯前读尽十年诗。龙钟校正骑驴日,憔悴通江司马时。

若并如今是全活,纡朱拖紫且开眉。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古诗(篇五)

中庭晒服玩,忽见故乡履。昔赠我者谁,东邻婵娟子。

因思赠时语,特用结终始。永愿如履綦,双行复双止。

自吾谪江郡,漂荡三千里。为感长情人,提携同到此。

今朝一惆怅,反覆看未已。人只履犹双,何曾得相似。

可嗟复可惜,锦表绣为里。况经梅雨来,色黯花草死。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古诗(篇六)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

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晚春初夏的一个晚上,刚下过雨,塘里的水积得很深,抬头望头顶的枝丫上已经长出了叶子。

远处几只船好像没有组织的渡家一样散乱的排着,旁边村落篱笆疏散,好像只是一个小的江村。

闲来无事静静地抚摸着琴床,突然想起打开酒窖,取上一瓶好酒来独自品味。

终日无事,只能不时地逗逗还不懂事的小孙子。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古诗(篇七)

商山阳城驿,中有叹者谁。云是元监察,江陵谪去时。

忽见此驿名,良久涕欲垂。何故阳道州,名姓同于斯。

怜君一寸心,宠辱誓不移。疾恶若巷伯,好贤如缁衣。

沉吟不能去,意者欲改为。改为避贤驿,大署于门楣。

荆人爱羊祜,户曹改为辞。一字不忍道,况兼姓呼之。

因题八百言,言直文甚奇。诗成寄与我,锵若金和丝。

上言阳公行,友悌无等夷。骨肉同衾裯,至死不相离。

次言阳公迹,夏邑始栖迟。乡人化其风,少长皆孝慈。

次言阳公道,终日对酒卮。兄弟笑相顾,醉貌红怡怡。

次言阳公节,謇謇居谏司。誓心除国蠹,决死犯天威。

终言阳公命,左迁天一涯。道州炎瘴地,身不得生归。

一一皆实录,事事无孑遗。凡是为善者,闻之恻然悲。

道州既已矣,往者不可追。何世无其人,来者亦可思。

愿以君子文,告彼大乐师。附于雅歌末,奏之白玉墀。

天子闻此章,教化如法施。直谏从如流,佞臣恶如疵。

宰相闻此章,政柄端正持。进贤不知倦,去邪勿复疑。

宪臣闻此章,不敢怀依违。谏官闻此章,不忍纵诡随。

然后告史氏,旧史有前规。若作阳公传,欲令后世知。

不劳叙世家,不用费文辞。但于国史上,全录元稹诗。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古诗(篇八)

何处堪避暑,林间背日楼。何处好追凉,池上随风舟。

日高饥始食,食竟饱还游。游罢睡一觉,觉来茶一瓯。

眼明见青山,耳醒闻碧流。脱袜闲濯足,解巾快搔头。

如此来几时,已过六七秋。从心至百骸,无一不自由。

拙退是其分,荣耀非所求。虽被世间笑,终无身外忧。

此语君莫怪,静思吾亦愁。如何三伏月,杨尹谪虔州。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古诗(篇九)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

卢橘子低山雨重,栟榈叶战水风凉。

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全文赏析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这两句,虽然仅是对“西湖晚归”的一个交代,但在写法上却很见技巧。试以现代的电影摄影手法作比,先是全景:波光漪涟的柳湖。然后镜头向前推近:映出松岛、莲花寺。最后是两个分镜头:湖上,天近傍晚,撑船人正摇动“归桡”,准备接客归去;寺中,诗人正和“诸客”走出道场,准备“晚归”。这种写法,层次分明,主从有序,给人以清晰明快之感。其次,这两句五处用了富有特征性的修饰词语和“借代”之法,从而增加了景物的质感和特征,写出了诗人对它的喜悦之情。试想,如果直说“西湖孤山山上寺,晚动归舟出庙堂”,这就索然无味,不能写出孤山寺的特色及诗人的喜悦之情。诗贵别趣,意忌直出,没有诗人的这种精心安排和恰当修饰,就不会使人读之如身临其境的。

上二句,从大处写起,由景到人;下二句,是从小处着笔,由人观景。“卢橘子低山雨重,栟榈叶战水风凉”,就是写诗人归路所见。卢橘即批杷,栟榈即棕榈。批杷硕果累累,金实翠叶,本来就多么令人喜爱,山雨过后,清香四溢,连果枝都被压得低垂下来;一个“重”字,写出了诗人对它的多少喜悦之情!棕榈树高叶大,俨若凉扇遮径,雨后清风,阔叶颤动,似乎它也感到了水风的清爽。一个“凉”字,透出诗人多少快感!好的画境,首先要看它能否表现出典型的物象;好的诗情,首先要看它能否把作者的精神融于画境。这两句,可以说是美景爽情的融冶,诗情画意的结合,似情似景,难解难分。

诗人移步登舟,船行湖上,这时的情景是:在宽阔的湖面上,轻轻的寒烟似有似无,蓝蓝的湖波共长天一色,所以说“烟波澹荡摇空碧。”“澹荡”二字,使人如泛仙槎,如升青冥,写出了清爽闲适之情。回望孤山寺:“楼殿参差倚夕阳”,“参差”二字,写出了随山势高下而建筑的宇观楼殿的特有景色,从而使人想到檐牙错落、各抱地势的瑰丽情景;加之夕阳晚照,红砖绿瓦,金光明灭,真是佛地宛如仙境,因而诗人发出由衷的感慨:“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落笔到“回望孤山赠诸客”的题旨,作品便戛然而止。孤山寺中有蓬莱阁,两者浑然一体,不着痕迹,更增加了韵外味,弦外音,使孤山寺的诗情画境久久萦绕于读者的脑际。

这首诗,短短八句,句句写景,句句含情,读后如随诗人游踪,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幕幕湖光山色的画图。它宛如一篇优美的游记,更配有铿锵的韵致,荡起喜悦的心声,如画卷在目,如乐章在耳,给人以情景水乳交融的快感。

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长庆二年(822年)秋至四年夏,当时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闲暇之余,他常喜欢到寺里听听高僧讲经,故而创作这首诗,这首诗描绘了孤山寺周围的景象,同时也记录了他与“诸客”听讲归来的感受。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古诗(篇十)

我说南中事,君应不愿听。曾经身困苦,不觉语叮咛。

烧处愁云梦,波时忆洞庭。春畬烟勃勃,秋瘴露冥冥。

蚊蚋经冬活,鱼龙欲雨腥。水虫能射影,山鬼解藏形。

穴掉巴蛇尾,林飘鸩鸟翎。飓风千里黑,qL草四时青。

客似惊弦雁,舟如委浪萍。谁人劝言笑,何计慰漂零。

慎勿琴离膝,长须酒满瓶。大都从此去,宜醉不宜醒。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古诗(篇十一)

吉凶祸福有来由,但要深知不要忧。只见火光烧润屋,

不闻风浪覆虚舟。名为公器无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

虽异匏瓜难不食,大都食足早宜休。

鱼能深入宁忧钓,鸟解高飞岂触罗。热处先争炙手去,

悔时其奈噬脐何。尊前诱得猩猩血,幕上偷安燕燕窠。

我有一言君记取,世间自取苦人多。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古诗(篇十二)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全文赏析

白居易这首《重阳席上赋白菊》诗写得新颖而别致,词约而意丰。此诗一、二两句写诗人看到满园金黄的菊花中有一朵雪白的菊花,感到无限的欣喜;三、四两句是采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把那朵雪白的菊花比作是参加“歌舞席”的老人,和“少年”一起载歌载舞。全诗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以花喻人,饶有情趣。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古诗(篇十三)

昆明春,昆明春,春池岸古春流新。影浸南山青滉漾,

波沉西日红奫沦。往年因旱池枯竭,龟尾曳涂鱼喣沫。

诏开八水注恩波,千介万鳞同日活。今来净绿水照天,

游鱼鱍鱍莲田田。洲香杜若抽心短,沙暖鸳鸯铺翅眠。

动植飞沉皆遂性,皇泽如春无不被。渔者仍丰网罟资,

贫人久获菰蒲利。诏以昆明近帝城,官家不得收其征。

菰蒲无租鱼无税,近水之人感君惠。感君惠,独何人,

吾闻率土皆王民,远民何疏近何亲。愿推此惠及天下,

无远无近同欣欣。吴兴山中罢榷茗,鄱阳坑里休封银。

天涯地角无禁利,熙熙同似昆明春。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古诗(篇十四)

黑潭水深黑如墨,传有神龙人不识。潭上架屋官立祠,

龙不能神人神之。丰凶水旱与疾疫,乡里皆言龙所为。

家家养豚漉清酒,朝祈暮赛依巫口。神之来兮风飘飘,

纸钱动兮锦伞摇。神之去兮风亦静,香火灭兮杯盘冷。

肉堆潭岸石,酒泼庙前草。不知龙神享几多,

林鼠山狐长醉饱。狐何幸,豚何辜,年年杀豚将喂狐。

狐假龙神食豚尽,九重泉底龙知无。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古诗(篇十五)

我生来几时,万有四千日。自省于其间,非忧即有疾。

老去虑渐息,年来病初愈。忽喜身与心,泰然两无苦。

况兹孟夏月,清和好时节。微风吹袷衣,不寒复不热。

移榻树阴下,竟日何所为。或饮一瓯茗,或吟两句诗。

内无忧患迫,外无职役羁。此日不自适,何时是适时。

诗王白居易白居易写下的经典古诗集锦十一篇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长河中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为了陶冶我们的情操,我们可以赏析解读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古诗词,它是民族文化的基因,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底蕴。有哪些白居易的古诗词值得一读呢?以下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细心准备的《诗王白居易白居易写下的经典古诗》,欢迎阅读,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诗王白居易白居易写下的经典古诗【篇一】

山鹧鸪,朝朝暮暮啼复啼,啼时露白风凄凄。

黄茅冈头秋日晚,苦竹岭下寒月低。畬田有粟何不啄,

石楠有枝何不栖。迢迢不缓复不急,楼上舟中声暗入。

梦乡迁客展转卧,抱儿寡妇彷徨立。山鹧鸪,

尔本此乡鸟,生不辞巢不别群,何苦声声啼到晓。

啼到晓,唯能愁北人,南人惯闻如不闻。

诗王白居易白居易写下的经典古诗【篇二】

贾谊哭时事,阮籍哭路岐。唐生今亦哭,异代同其悲。

唐生者何人,五十寒且饥。不悲口无食,不悲身无衣。

所悲忠与义,悲甚则哭之。太尉击贼日,尚书叱盗时。

大夫死凶寇,谏议谪蛮夷。每见如此事,声发涕辄随。

往往闻其风,俗士犹或非。怜君头半白,其志竟不衰。

我亦君之徒,郁郁何所为。不能发声哭,转作乐府诗。

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功高虞人箴,痛甚骚人辞。

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未得天子知,甘受时人嗤。药良气味苦,琴澹音声稀。

不惧权豪怒,亦任亲朋讥。人竟无奈何,呼作狂男儿。

每逢群盗息,或遇云雾披。但自高声歌,庶几天听卑。

歌哭虽异名,所感则同归。寄君三十章,与君为哭词。

诗王白居易白居易写下的经典古诗【篇三】

香山石楼倚天开,翠屏壁立波环回。黄菊繁时好客到,

碧云合处佳人来。酡颜一笑夭桃绽,清吟数声寒玉哀。

轩骑逶迟棹容与,留连三日不能回。白头老尹府中坐,

早衙才退暮衙催。庭前阶上何所有,累囚成贯案成堆。

岂无池塘长秋草,亦有丝竹生尘埃。今日清光昨夜月,

竟无人来劝一杯。

诗王白居易白居易写下的经典古诗【篇四】

世役不我牵,身心常自若。晚出看田亩,闲行旁村落。

累累绕场稼,啧啧群飞雀。年丰岂独人,禽鸟声亦乐。

田翁逢我喜,默起具尊杓。敛手笑相延,社酒有残酌。

愧兹勤且敬,藜杖为淹泊。言动任天真,未觉农人恶。

停杯问生事,夫种妻儿获。筋力苦疲劳,衣食常单薄。

自惭禄仕者,曾不营农作。饥食无所劳,何殊卫人鹤。

诗王白居易白居易写下的经典古诗【篇五】

谬历文场选,惭非翰苑才。云霄高暂致,毛羽弱先摧。

识分忘轩冕,知归返草莱。杜陵书积蠹,丰狱剑生苔。

晦厌鸣鸡雨,春惊震蛰雷。旧恩收坠履,新律动寒灰。

凤诏容徐起,鹓行许重陪。衰颜虽拂拭,蹇步尚低徊。

睡少钟偏警,行迟漏苦摧。风霜趁朝去,泥雪拜陵回。

上感君犹念,傍惭友或推。石顽镌费匠,女丑嫁劳媒。

倏忽青春度,奔波白日颓。性将时共背,病与老俱来。

闻有蓬壶客,知怀杞梓材。世家标甲第,官职滞麟台。

笔尽铅黄点,诗成锦绣堆。尝思豁云雾,忽喜访尘埃。

心为论文合,眉因劝善开。不胜珍重意,满袖写琼瑰。

诗王白居易白居易写下的经典古诗【篇六】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全文赏析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诗人三十六岁。周至县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诗人想到自己四体不勤却饱食禄米,内心十分惭愧。于是直抒其事,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谁又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呢?

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水壶,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务,而后做饭;小孙子跟着奶奶、妈妈送饭时一齐到地里。她们是要在饭后和男人们一道干下去的。你看这一家忙不忙呢?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呀!舍不得浪费。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之语,愿字的用法与此处惜字的用法正同。

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弄得破了产,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这是比前述阖家忙于收麦者更低一个层次的人。你看她的形象:左手抱着一个孩子,臂弯里挂着一个破竹筐,右手在那里捡人家落下的麦穗。这有多么累,而收获又是多么少啊!但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是收麦的时候,还有麦穗可捡,换个别的时候,就只有去沿街乞讨了。而她们家在去年、前年,也是有地可种、有麦可收的人家呀,只是后来让捐税弄得走投无路,把家产,土地都折变了,至使今天落到了这个地步。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

作品的题目叫《观刈麦》,而画面上实际出现的,除了刈麦者之外,却还有一个拾麦者,而且作者的关心也恰恰是更偏重在后者身上。他们二者目前的贫富苦乐程度是不同的,但是他们的命运却有着紧密的联系。今日凄凉可怜的拾麦穗者是昨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又安知今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明日不沦落成凄凉可怜的拾麦者呢?只要有繁重的捐税在,劳动人民就永远摆脱不了破产的命运。作者在这里对当时害民的赋税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对劳动人民所蒙受的苦难寄寓了深切的同情。而且不是一般的同情,是进而把自己摆进去,觉得自己和劳动人民的差别太大了,自己问心有愧。这时的白居易的诗歌确实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绪,呼出了劳动人民的声音。

这首诗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是不带任何夸张地、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场景。他选取了举家忙碌和凄凉拾穗这两个镜头,使之构成强烈对比。前者虽然苦、虽然累,但他们暂时还是有希望的,至于后者,则完全是断梗浮萍,朝不保夕了。两个镜头所表现的场面、气氛、形象、心理都很好。

诗的最后是发议论,这是白居易许多讽谕诗的共同路数。这首诗的议论不是直接指向社会病根,而是表现为自疚自愧,这也是一种对整个官僚贵族社会的隐约批评。白居易才是一个三百石的小小县尉呀,那些大官僚、大贵族们难道不应该有更大的自疚自愧吗!赋税是皇帝管的,白居易无法公开反对,他只能用这种结尾来达到讽谕的目的。

写作背景

《观刈麦》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805年(唐宪宗元和元年)至806年(元和二年)间,是白居易任陕西盩厔(今陕西省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是作者早期一首著名讽谕诗。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

诗王白居易白居易写下的经典古诗【篇七】

香炉峰北面,遗爱寺西偏。白石何凿凿,清流亦潺潺。

有松数十株,有竹千馀竿。松张翠伞盖,竹倚青琅玕.

其下无人居,悠哉多岁年。有时聚猿鸟,终日空风烟。

时有沉冥子,姓白字乐天。平生无所好,见此心依然。

如获终老地,忽乎不知还。架岩结茅宇,斫壑开茶园。

何以洗我耳,屋头飞落泉。何以净我眼,砌下生白莲。

左手携一壶,右手挈五弦。傲然意自足,箕踞于其间。

兴酣仰天歌,歌中聊寄言。言我本野夫,误为世网牵。

时来昔捧日,老去今归山。倦鸟得茂树,涸鱼返清源。

舍此欲焉往,人间多险艰。

诗王白居易白居易写下的经典古诗【篇八】

执象宗玄祖,贻谋启孝孙。文高柏梁殿,礼薄霸陵原。

宫仗辞天阙,朝仪出国门。生成不可报,二十七年恩。

虞帝南巡后,殷宗谅暗中。初辞铸鼎地,已闭望仙宫。

晓落当陵月,秋生满旆风。前星承帝座,不使北辰空。

业大承宗祖,功成付子孙。睿文诗播乐,遗训史标言。

节表中和德,方垂广利恩。悬知千载后,理代数贞元。

梦减三龄寿,哀延七月期。寝园愁望远,宫仗哭行迟。

云日添寒惨,笳箫向晚悲。因山有遗诏,如葬汉文时。

诗王白居易白居易写下的经典古诗【篇九】

世欺不识字,我忝攻文笔。世欺不得官,我忝居班秩。

人老多病苦,我今幸无疾。人老多忧累,我今婚嫁毕。

心安不移转,身泰无牵率。所以十年来,形神闲且逸。

况当垂老岁,所要无多物。一裘暖过冬,一饭饱终日。

勿言舍宅小,不过寝一室。何用鞍马多,不能骑两匹。

如我优幸身,人中十有七。如我知足心,人中百无一。

傍观愚亦见,当己贤多失。不敢论他人,狂言示诸侄。

诗王白居易白居易写下的经典古诗【篇十】

夜色尚苍苍,槐阴夹路长。听钟出长乐,传鼓到新昌。

宿雨沙堤润,秋风桦烛香。马骄欺地软,人健得天凉。

待漏排阊阖,停珂拥建章。尔随黄閤老,吾次紫微郎。

并入连称籍,齐趋对折方。斗班花接萼,绰立雁分行。

近职诚为美,微才岂合当。纶言难下笔,谏纸易盈箱。

老去何侥幸,时来不料量。唯求杀身地,相誓答恩光。

诗王白居易白居易写下的经典古诗【篇十一】

圃旱忧葵堇,农旱忧禾菽。人各有所私,我旱忧松竹。

松干竹焦死,眷眷在心目。洒叶溉其根,汲水劳僮仆。

油云忽东起,凉雨凄相续。似面洗垢尘,如头得膏沐。

千柯习习润,万叶欣欣绿。千日浇灌功,不如一霢霂。

方知宰生灵,何异活草木。所以圣与贤,同心调玉烛。

号称香山居士的白居易写的名著古诗(5篇)


中华文化连绵不绝,在我国悠久的人文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为了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可以欣赏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古诗词,它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跨越千年的思想交流。那么都有哪些经典的白居易的古诗词呢?下面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号称香山居士的白居易写的名著古诗”,欢迎阅读,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灵感。

号称香山居士的白居易写的名著古诗【篇一】

独凭朱槛立凌晨,山色初明水色新。

竹雾晓笼衔岭月,频风暖送过江春。

子城阴处犹残雪,衙鼓声前未有尘。

三百年来庾楼上,曾经多少望乡人。

全文赏析

在古代诗歌中很有一部分是“登高望远”之作,要么站在楼上,要么站在山上。或是因为站在高处,凭栏临风,衣襟摆动,发际飘摇,眼目所到之处,皆是宽阔宏大视野,此情此景此境最容易激发人的豪情气概。这豪情气概充塞胸间,若不抒发出来,定觉难受。会做诗的便将之化成诗句,会唱歌便将之化作歌声,既不会做诗也不会唱歌的,也定要对着远处哦哦啊啊吼叫几声,才觉痛快。

白居易站在庾楼之上,策动他内心的不是汹涌的豪情,而是悠远的乡情。

独凭朱栏立凌晨,山色初明水色新。

首二句写明了时间、地点和景色,定下了全诗的意境。

竹雾晓笼衔岭月,苹风暖送过江春。

此二句继续写景,苹风就是单纯的指风,古人认为“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所以称风为苹风。其中后一句写得很妙,指明了季节是初春,那边的苹风一吹,便将温暖的春天送到江这边来了。

子城阴处尤残雪,衙鼓声前未有尘。

想是庾楼坐落在一座城市边(可能是江城,未作考证),从这里大概可以看到全城景貌,包括白居易平常上班的衙门。前一句再一次揭明了季节为冬末春初,城市阴处的雪还未化尽;后一句亦再一次揭示时间是清晨,人们一天的工作还未开始,衙门口大鼓前还没有尘土飞起——说明没人在那儿活动。

三百年来庾楼上,曾经多少望乡人。

末二句是点睛之笔,前面写景、写景,到结束了来这么一句感叹,戛然而止,却意蕴悠远。这望乡人中,白居易何尝不是其中一个。

号称香山居士的白居易写的名著古诗【篇二】

三十生二毛,早衰为沉疴。四十官七品,拙宦非由他。

年颜日枯槁,时命日蹉跎。岂独我如此,圣贤无奈何。

回观亲旧中,举目尤可嗟。或有终老者,沉贱如泥沙。

或有始壮者,飘忽如风花。穷饿与夭促,不如我者多。

以此反自慰,常得心平和。寄言同病者,回叹且为歌。

号称香山居士的白居易写的名著古诗【篇三】

陋巷孤寒士,出门苦恓恓.虽云志气高,岂免颜色低。

平生同门友,通籍在金闺。曩者胶漆契,迩来云雨睽。

正逢下朝归,轩骑五门西。是时天久阴,三日雨凄凄。

蹇驴避路立,肥马当风嘶。回头忘相识,占道上沙堤。

昔年洛阳社,贫贱相提携。今日长安道,对面隔云泥。

近日多如此,非君独惨凄。死生不变者,唯闻任与黎。

号称香山居士的白居易写的名著古诗【篇四】

元和九年秋,八月月上弦。我游悟真寺,寺在王顺山。

去山四五里,先闻水潺湲。自兹舍车马,始涉蓝溪湾。

手拄青竹杖,足蹋白石滩。渐怪耳目旷,不闻人世喧。

山下望山上,初疑不可攀。谁知中有路,盘折通岩巅。

一息幡竿下,再休石龛边。龛间长丈馀,门户无扃关。

仰窥不见人,石发垂若鬟。惊出白蝙蝠,双飞如雪翻。

回首寺门望,青崖夹朱轩。如擘山腹开,置寺于其间。

入门无平地,地窄虚空宽。房廊与台殿,高下随峰峦。

岩崿无撮土,树木多瘦坚。根株抱石长,屈曲虫蛇蟠。

松桂乱无行,四时郁芊芊。枝梢袅青翠,韵若风中弦。

日月光不透,绿阴相交延。幽鸟时一声,闻之似寒蝉。

首憩宾位亭,就坐未及安。须臾开北户,万里明豁然。

拂檐虹霏微,绕栋云回旋。赤日间白雨,阴晴同一川。

野绿簇草树,眼界吞秦原。渭水细不见,汉陵小于拳。

却顾来时路,萦纡映朱栏。历历上山人,一一遥可观。

前对多宝塔,风铎鸣四端。栾栌与户牖,恰恰金碧繁。

云昔迦叶佛,此地坐涅槃。至今铁钵在,当底手迹穿。

西开玉像殿,白佛森比肩。斗薮尘埃衣,礼拜冰雪颜。

叠霜为袈裟,贯雹为华鬘.逼观疑鬼功,其迹非雕镌。

次登观音堂,未到闻栴檀。上阶脱双履,敛足升净筵。

六楹排玉镜,四座敷金钿。黑夜自光明,不待灯烛燃。

众宝互低昂,碧珮珊瑚幡。风来似天乐,相触声珊珊。

白珠垂露凝,赤珠滴血殷。点缀佛髻上,合为七宝冠。

双瓶白琉璃,色若秋水寒。隔瓶见舍利,圆转如金丹。

玉笛何代物,天人施祇园。吹如秋鹤声,可以降灵仙。

是时秋方中,三五月正圆。宝堂豁三门,金魄当其前。

月与宝相射,晶光争鲜妍。照人心骨冷,竟夕不欲眠。

晓寻南塔路,乱竹低婵娟。林幽不逢人,寒蝶飞翾翾.

山果不识名,离离夹道蕃。足以疗饥乏,摘尝味甘酸。

道南蓝谷神,紫伞白纸钱。若岁有水旱,诏使修蘋蘩。

以地清净故,献奠无荤膻。危石叠四五,pI嵬欹且刓.

造物者何意,堆在岩东偏。冷滑无人迹,苔点如花笺。

我来登上头,下临不测渊。目眩手足掉,不敢低头看。

风从石下生,薄人而上抟。衣服似羽翮,开张欲飞鶱.

gf々三面峰,峰尖刀剑攒。往往白云过,决开露青天。

西北日落时,夕晖红团团。千里翠屏外,走下丹砂丸。

东南月上时,夜气青漫漫。百丈碧潭底,写出黄金盘。

蓝水色似蓝,日夜长潺潺。周回绕山转,下视如青环。

或铺为慢流,或激为奔湍。泓澄最深处,浮出蛟龙涎。

侧身入其中,悬磴尤险艰。扪萝蹋樛木,下逐饮涧猿。

雪迸起白鹭,锦跳惊红鳣.歇定方盥漱,濯去支体烦。

浅深皆洞彻,可照脑与肝。但爱清见底,欲寻不知源。

东崖饶怪石,积甃苍琅玕.温润发于外,其间韫玙璠.

卞和死已久,良玉多弃捐。或时泄光彩,夜与星月连。

中顶最高峰,拄天青玉竿。q0p0上不得,岂我能攀援。

上有白莲池,素葩覆清澜。闻名不可到,处所非人寰。

又有一片石,大如方尺砖。插在半壁上,其下万仞悬。

云有过去师,坐得无生禅。号为定心石,长老世相传。

却上谒仙祠,蔓草生绵绵。昔闻王氏子,羽化升上玄。

其西晒药台,犹对芝朮田。时复明月夜,上闻黄鹤言。

回寻画龙堂,二叟鬓发斑。想见听法时,欢喜礼印坛。

复归泉窟下,化作龙蜿蜒。阶前石孔在,欲雨生白烟。

往有写经僧,身静心精专。感彼云外鸽,群飞千翩翩。

来添砚中水,去吸岩底泉。一日三往复,时节长不愆。

经成号圣僧,弟子名杨难。诵此莲花偈,数满百亿千。

身坏口不坏,舌根如红莲。颅骨今不见,石函尚存焉。

粉壁有吴画,笔彩依旧鲜。素屏有褚书,墨色如新干。

灵境与异迹,周览无不殚。一游五昼夜,欲返仍盘桓。

我本山中人,误为时网牵。牵率使读书,推挽令效官。

既登文字科,又忝谏诤员。拙直不合时,无益同素餐。

以此自惭惕,戚戚常寡欢。无成心力尽,未老形骸残。

今来脱簪组,始觉离忧患。及为山水游,弥得纵疏顽。

野麋断羁绊,行走无拘挛。池鱼放入海,一往何时还。

身著居士衣,手把南华篇。终来此山住,永谢区中缘。

我今四十馀,从此终身闲。若以七十期,犹得三十年。

号称香山居士的白居易写的名著古诗【篇五】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全文赏析

该诗只有短短的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 、“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 —— 一片始盛的桃花。从紧跟后面的“长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 ,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 —— 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 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诗人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人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海拔越高,温度越低,所以季节的出现也较陆地晚这里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大林寺的桃花在季节上为什么比山下要开得迟?从气象的角度来解释,答案只有一个,这就是“受了气温垂直差异的影响。也就是说,大林寺桃花之所以开得迟,原因是由于这里是“山地气候” 的缘故。

常识告诉我们,在山地地区,气温是随着地势的高度的上升而相应递减的。一般说,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就下降0.6℃。当山地垂直起伏到几干米时,气温的垂直差异就更为明显。加上植物对气温的适应能力不同,这样,处于不同高度地段的植物景观必然就会出现差异。庐山海拔高度约1 400米,山顶气温比山麓平川地区一般要低8~9℃;大林寺位于今日庐山“花径风景区”,比山下平原高出1 100余米,气温较山下的九江市一带低6~7℃;加以庐山地处长江与郡阳湖之间,江湖水汽郁结,云雾弥漫,日照不足,更使山上的气温降低,春天当然就来得迟了。

对于这个道理,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白居易自然是无法理解的。这从他在《游大林寺序》中所写的一段话“大林穷远,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四月),正如正、二月天,梨桃始花,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一世界者”,可以证明。 其实,气温垂直变化对植物的影响,不仅在庐山是这样,就是在别处也不例 外。试以喜马拉雅山在我国境内一段山地为例,位于山地东南谷地的察隅、墨脱一带,由于海拔较低,日照充足,气温较高,可以种植水稻、玉米、柑桔等喜高温作物;由此往上,到海拔3 000米处,气温下降、雨水减少,只能种青裸、小麦一类作物;再往上,则是草木稀疏的高山牧场;雪线以上则因终年积雪、气候恶劣,除了偶尔长着几棵雪莲以外,啥植物也长不了。可见,在山地地区,植物在垂直分布上的差异性是与山地气候要素一一气温和降水的垂直变异分不开的。所以山地地区的气候就表现出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色了。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四月。白居易时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年四十六。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情况,白居易集有《游大林寺序》可参考:“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广平宋郁、安定梁必复、范阳张时、东林寺沙门法演、智满、士坚、利辩、道深、道建、神照、云皋、恩慈、寂然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即《大林寺桃花》)。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宏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诗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

唐贞元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曾授秘书省校书郎,再官至左拾遗,可谓春风得意。谁知几年京官生涯中,因其直谏不讳,冒犯了权贵,受朝廷排斥,被贬为江州司马。身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曾面对琵琶女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沧桑感慨。这种沧桑的感慨,也自然地融入了这首小诗的意境,使《大林寺桃花》纪游诗,蒙上了逆旅沧桑的隐喻色彩。

"白居易的诗"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