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年级教学工作总结和反思

发布时间: 2019.08.12

教学反思:放飞思想。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与工作中,时常会需要写总结报告。在总结中,我们可以找出缺点与不足,吸取经验教训。每写一次总结,就让我们多一份思考的机会:一个人的价值就是可以为自己和他人创造价值。那么我们写一篇总结需要考虑什么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教学反思:放飞思想”,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教学反思:放飞思想

 

        在教学里,不要禁锢自己的思想,放飞自己的思想吧!

 

那一节课,我介绍了比号的来历:“17世纪,著名的数学家莱布尼兹认为,因为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所以比号与除号有一种亲缘关系,而比号与除号又不能共用,所以就把‘÷’中的小横线去掉,于是‘∶’就成为了比号现在的模样了。”学生们被这个数学故事入迷了,学生也从符号的形状了解了比与除法的关系,我自己也不禁有些自得起来。

突然一个学生表示了他对这个问题的兴趣,更可以说是质疑:“那除号中的小短横跑哪去了?”他的话音一落,教室里出现了学生的窃窃的笑声。

我不禁一楞,随即把皮球踢了回去:“你的问题提的很好。哪位同学能够展开合理的想象,把自己的猜想告诉他?”

过了片刻,一个学生说:“小短横可能到减法家族里做减号去了。”立即有学生表示反对:“不可能的,因为减法比除法先出现。”又有一个学生犹豫道:“是不是去做分数线了,因为分数与除法关系也很紧密呀。”这时又有学生认为小横线做减号了:“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减法是除法的简便运算。数学家可能认为减法、除法、比有关系,所以就从‘÷’上分解出‘-’和‘∶’。”他的说法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认可。我不禁为这个学生的想象赞叹不已。一个也许是“莫须有”的话题,孩子们竟然讨论的那么热烈,那么执着,想象是如此的丰富,理由是那么的充足,这不正是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吗?

这时一个学生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沉思,只见他快步走向讲台,一本正经的说:“我知道小横线哪里去了。大家请看,(他在黑板上写着)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从‘÷’中看出来。这条小横线可以看成是分数线,而上下两个点不正可以表示分子与分母吗?”我发现所有的学生都和我一样屏住呼吸,生怕漏听了一个字。“‘÷’与分数的关系可见一斑。我们知道除法和比的关系如双胞兄弟,小横线又怎么会溜走了呢?它只是变了个形象,要不怎么说是双胞兄弟呢?大家请看‘÷’向左旋转90度,成为‘·|·’这个形状,左右两个点各表示一个数,‘|’表示比号。为了与数字‘1’区分开来,化为两点即‘∶’。好,我的看法就是这样,谢谢大家!”我情不自禁的为这个孩子精彩绝伦的想象鼓起掌来。我追问他:“你是不是看过这类数学故事?”“没有,我只是从比号、除号以及分数的形状联想到的。哦,对了,我刚才说‘|’作比号为了与数字‘1’区分开来,改写为两点的。如果把‘|’写斜一点就成为‘/’形状,就不用改写成两点了。如可以写成3/5,如果我的猜想正确的话,那么是否也可以读成3比5呢?”

我高兴的称赞他的想象很丰富,而且是那么的合理。我说:“除号与比号的关系是不是你说的那样,我们可以课后查阅资料。不过你从除号、比号、分数的形状能找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很有创造性。而且你对分数与比的关系的猜想是完全正确的,我们稍后就要研究它。”

一场关于“÷”的小横线哪里去了的争论结束了,然而学生的表现对于我来说除了赞叹,还是赞叹!

事后我把这个故事讲给同事们听,同事们认为我没事找事,浪费时间。可是我对同事的看法同样也不以为然:回首刚刚接手的这个班,谁都说头疼,没法教。可我硬是不信这个邪,楞是相信学生,为他们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经常为学生提供讨论、探索的问题,所以学生现在的思维才会这么的活跃。 (教学反思 http://fan) 这场争论虽然花费了我的宝贵的一节课的时间,可我却依然认为很有价值:因为新课程标准下的老师越来越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参与者,老师往往为学生提供可供讨论的话题。再说今天的这场争论,学生们都愿意参与这场讨论,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虽然提出小横线跑到哪里去了的问题很古怪,可是我并没有因此斥责他,反而让学生自己去讨论。这节课里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想象的翅膀在数学的天空里自由自在的飞翔。“联想是发现的先导。”更何况学生的联想与科学竟是不谋而合。谁说数学只是抽象,在学生的想象的天空下数学就是这么的具体、形象。而今天的这次讨论,或许已经成为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一个引子。数学不仅仅是为了应用,而且还“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我们老师应该拥有一份诗人的天真,浪漫的情怀,为学生搭建想象的舞台,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数学的天空里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教学反思:放飞思想》出自:工作总结之家
链接地址:http://fan

GZ85.com更多总结扩展阅读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品德)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品德)》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

教学反思(品德)

《说声》教学反思

金平一小——敖 庆

一、学情分析:现在的多数是独生子女,倍受宠爱,对他们来说承受太多的爱,容易导致他们的心灵产生爱的麻痹。他们往往认为所有人对的关心、帮助、服务都是理所应当的,习以为常,不以为意。对父母都难说一声“谢谢”,更难对其他给予自己帮助(或服务)的人真心诚意地表达。本课重在引导观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了解社会各行各业中为社会和他人服务而辛勤工作的人,在发现、体验中有所感悟,激发他们尊重并感谢劳动者(包括身边的人)的情感。学习参与社会,做有爱心、有感恩之心、有良好文明习惯的人,并以良好的文明行为回报他人。

二、针对以上分析本节课我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了六个活动:

(来自: 在 点 网)

(一)播放儿歌,导入课题;(二)回忆生活,说声谢谢;(三)体验感悟,认识谢谢;(四)真情放送,表达谢谢;(五)今天,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六)总结生活,心存感谢。这些活动都是在深入了解学生兴趣、需要、体验和能力基础上设计出的活动方案,这些“活动” 力求很好地为实现“目标”服务,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在儿歌导入,引出谢谢这一环节,我用孩子们喜欢的儿歌引入,孩子们边唱边做动作,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而且引发了他们的思考,使得课题在孩子们的交流中

很自然的引出。

2.在回忆生活,说声谢谢这一环节,我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亲身经历入手,引导学生梳理往事,学会观察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助、服务、鼓励和关爱,让学生感到在接受别人帮助和服务后需要说声“谢谢 3.在体验感悟,认识谢谢这个环节,我主要抛出两个问题,“你得到过别人的感谢吗?和有没有为别人做了什么而没有得到感谢的时候呢?”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生活中的事例,体验到得到别人的感谢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同时也懂得了帮助别人不一定要得到什么,提高了人的文明素养。并且通过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告诉学生说谢谢的重要性。

4.在真情放送,表达谢谢这一环节,我注意了学科整合,把用于美术课制作感谢卡用在品德课上来抒发情感,将美术课与本堂课联系起来。孩子们真实的情感在美丽的卡片上尽情挥洒,表达的谢意更加细腻、感人。最后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师生合作配乐朗诵《感谢你》,学生的情感得到了美的熏陶,懂得感谢是一种美德,学会谢谢,心中有爱,世界才更加美好,更和谐。

5.在挖掘课堂资源方面,我灵活运用教材,如文本中的图片,并且搜集了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的图片,还配上了有关感谢的歌曲和诗歌,这样既能活跃课堂,又能让学生体验、感悟、学会谢谢。我还特别注重课堂生成的资源,把自己的在课堂的亲身经历,对班级老师把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上课忘记谢谢补上谢谢。对小组长帮忙分发卡片忘记说谢谢,也补上谢谢。从而影响了学生,当学生说忘了对自己班的同学说谢谢时,我马上给他机会,叫他主动

补上谢谢。把握好这些课堂生成的资源,对课堂效率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6.针对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我采用孩子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设计了提前留心观察、小组合作交流、创设情境发现、做感谢卡、诗朗诵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去自主探究,拨动他们的情感之弦。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让学生从“动心”到“动情”再到准备“行动”,发自内心地表达自己深情的话语。

7.三年级的孩子是低年级刚到中年级的第一年,他们的注意力的时间还不长久,所以也要注重课堂的组织教学,所以在课的始终,我用小组竞赛的手段调动孩子们发言的积极性,在课的结束,也有总结奖励。

存在的问题:

1.《品德与社会》作为人们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但有的时候我还在以我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思考,自己的教学思路还不够开阔,没有多渠道收集资料、信息,课堂上贴近学生的生活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加强理论修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2.教学时感情投入不够,缺少教学激情。一节成功的课首先肯定是教师要能在教学时自己打动自己,特别是品社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师如果不能百分之百感情投入,不能打动感染自己,也很难打动感染学生。思想教育的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我觉得我这节课,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参与不积极主动,影响了我课堂教学的效果,

以后在这方面一定要注意改正。

3.在制作感谢卡时,我只定格在一张感谢卡,所以学生也定式思维,大多都只写给父母,思路不广,所以在这里边听音乐,边制作时,可循环播放几张给各行各业劳动者的感谢卡,这样就开拓了学生的思路。

4.学生如果能在一定的情境中去感受体验,效果就更理想。如在体验感悟,认识谢谢这一环节让学生把生活在现,学生的感谢就更加深刻。

5.教学评价较单一,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这个得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学习,总结,提高。

这是篇好范文参考内容,主要描述学生、谢谢、感谢、孩子、自己、教学、体验、课堂,看完如果觉得有用请记得(CTRL+D)收藏。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化学教学反思


本页是工作总结之家最新发布的《【初中化学教学反思】化学教学反思》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

化学反思

化学教学反思

初三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中调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能掌握教学规律,因材施教,从开发非智力因素入手,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媒体创造情景,认真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在 学习中最大的兴趣、最持久的兴趣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吸引力。以求学生对所学问题是否弄懂、学会,只有老师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的知 识又能弄明白,他们对学习才有兴趣,课堂的教学才能得到顺利进行,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调动,才能收到较好的实际效果。因此,我们在 教学中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学生有一个温故而知新的感觉,使新旧知识衔接好,让新知识能自然过度,为学生接受新知识作了铺垫。同时,在教学中,我们坚持面向差生,紧靠课本讲课。讲课时,力求学生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在基础知识。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学好化学。

充分发挥化学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质量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们与学生的接触中,我们往往发现初三学生对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只要课堂上一做实验,兴趣骤升,如何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引导他们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越性,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我们除按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示范操作外,还引导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我们还结合教材内容,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的效果,加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借助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综合归纳,提高学 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做好期末复习工作,争创会考好成绩。期末复习工作的好坏,是直接影响会考的成绩,所以期末复习工作,我们能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每个阶段,我们要复习什么内容,都做到心中有数,复习的练 习题、测试题都严格筛选。对不同层次的题目进行辅导和练习,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适应会考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做到耐心 细致、百问不厌,常利用中午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为提高会考的合格率,我们不断耕耘。同时,对于学生作业我们基本上做到全收全改,做好每次测评工作。从反馈回来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做好辅导和改进的调控工作,为全面提高考试成绩而不断地进取。

(来自: 工作总结之家)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化学教学反思》是篇好范文参考,涉及到学生、我们、实验、兴趣、教学、化学、提高、能力等方面,希望网友能有所收获。

教学反思:教学方式


教学反思:教学方式

 

      任何工作都需要不断反思,老师更是这样。请看本文!

 

在《摸一摸画一画》的教学中,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表现身体的触觉;引导学生体验色彩、点、线条、肌理等造型语言;引导学生运用造型语言来表达自己对触觉的独特感受,发展视觉表达能力。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知觉,运用主观能动性,表现感知觉。这样深层次的理解,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十分艰难,所以我毅然决定使用游戏作为开课统领。我用两个黑色严实的袋子装着两种感觉的物品,并用十分神秘的话语吸引孩子迫切的希望能亲自体验这样的触觉。我提出参与的条件,用点、线、面在黑板上画出自己手中的触觉。孩子将小手伸进袋子那瞬间的表情,有恐惧、有好奇、有微笑、有疑问……这一系列的表现,使未参与的学生激情高涨,使课堂一次次推向高潮。通过手中的触觉,课堂的氛围,孩子创造了许多表现感知觉的绘画表现形式和成果,同时很好的发展自己的视觉表达能力。

只有巧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我们的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美术学习的兴趣是美术教学的生命。同时巧用游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想象力,从而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游戏能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兴趣,能给课堂营造良好的氛围。而创设良好活跃的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联想活跃,思维敏捷,表达欲增强,积极的游戏活动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同时模仿能力强,好动,好玩,不怕羞,爱表现也是小学生的天性。根据小学生的这些特点,多组织一些游戏活动,无疑对学生有极大的益处。以及巧用游戏,引入竞争机制,从而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合作精神。在游戏中增加学生的竞争意识,树立不甘落后的学习劲头。

我觉得运用游戏性美术教育教学活动需要注意的地方是: (教学反思 http://fan) 教师设计的游戏内容和形式要紧密配合,课堂上组织好游戏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强抓课堂常规,不能让混乱的课堂纪律,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师要提前准备好游戏中所用的教具和实物;教师在游戏中语言要突出重点;运用儿童语言把讲、听、看、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玩中获得知识和美感。

总之,以游戏导入课堂教学,使严肃、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无穷的乐趣。他们在游戏中玩、在游戏中乐、在游戏中学、在游戏中成长、在游戏中培养心智。同时在游戏性教学方式中,尊重了学生的愿望、乐趣、情感、选择等“学”的权利,学习热情将会有增无减,教师也实现了教的义务。我想小学的美术教学是一门研究性的学科,有待我们美术教育者不断的探索与追求,将美术课程真正成为其他学科心目中的轻松、愉悦的学科。 《教学反思:教学方式》出自:工作总结之家
链接地址:http://fan

"政治教学工作总结和反思"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