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杜牧古诗大全

发布时间: 2022.06.10

小学生必背的古诗词作者杜牧。

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上多次出现过诗歌盛行的时期,为了增强我们的思想底蕴,我们可以欣赏学习杜牧的古诗词,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一种体现民族文化精神的艺术形式。那么您知道诗人杜牧有哪些有名的古诗词吗?下面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必背的古诗词作者杜牧》,希望工作总结之家小编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小学生必背的古诗词作者杜牧(篇一)

杜牧《池州送孟迟先辈》原文

昔子来陵阳,时当苦炎热。我虽在金台,头角长垂折。

奉披尘意惊,立语平生豁。寺楼最鶱轩,坐送飞鸟没。

一樽中夜酒,半破前峰月。烟院松飘萧,风廊竹交戛。

时步郭西南,缭径苔圆折。好鸟响丁丁,小溪光汃汃。

篱落见娉婷,机丝弄哑轧。烟湿树姿娇,雨馀山态活。

仲秋往历阳,同上牛矶歇。大江吞天去,一练横坤抹。

千帆美满风,晓日殷鲜血。历阳裴太守,襟韵苦超越。

鞔鼓画麒麟,看君击狂节。离袖飐应劳,恨粉啼还咽。

明年忝谏官,绿树秦川阔。子提健笔来,势若夸父渴。

九衢林马挝,千门织车辙。秦台破心胆,黥阵惊毛发。

子既屈一鸣,余固宜三刖。慵忧长者来,病怯长街喝。

僧炉风雪夜,相对眠一褐。暖灰重拥瓶,晓粥还分钵。

青云马生角,黄州使持节。秦岭望樊川,只得回头别。

商山四皓祠,心与樗蒲说。大泽蒹葭风,孤城狐兔窟。

且复考诗书,无因见簪笏。古训屹如山,古风冷刮骨。

周鼎列瓶罂,荆璧横抛摋。力尽不可取,忽忽狂歌发。

三年未为苦,两郡非不达。秋浦倚吴江,去楫飞青鹘。

溪山好画图,洞壑深闺闼。竹冈森羽林,花坞团宫缬。

景物非不佳,独坐如鞲绁。丹鹊东飞来,喃喃送君札。

呼儿旋供衫,走门空踏袜。手把一枝物,桂花香带雪。

喜极至无言,笑馀翻不悦。人生直作百岁翁,

亦是万古一瞬中。我欲东召龙伯翁,上天揭取北斗柄。

蓬莱顶上斡海水,水尽到底看海空。月于何处去,

日于何处来?跳丸相趁走不住,

尧舜禹汤文武周孔皆为灰。酌此一杯酒,与君狂且歌。

离别岂足更关意,衰老相随可奈何。

小学生必背的古诗词作者杜牧(篇二)

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原文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全文赏析

诗一开始写登临览景,勾起古今联想,造成一种笼罩全篇的气氛:六朝的繁华已成陈迹,放眼望去,只见草色连空,那天淡云闲的景象,倒是自古至今,未发生什么变化。这种感慨固然由登临引起,但联系诗人的经历看,还有更深刻的内在因素。诗人此次来宣州已经是第二回了。八年前,沈传师任宣歙观察使(治宣州)的时候,他曾在沈的幕下供职。这两次的变化,如他自己所说:“我初到此未三十,头脑钐利筋骨轻。”“重游鬓白事皆改,唯见东流春水平。”(《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宣州因题赠》)这自然要加深他那种人世变易之感。这种心情渗透在三、四两句的景色描写中:敬亭山象一面巨大的翠色屏风,展开在宣城的近旁,飞鸟来去出没都在山色的掩映之中。宛溪两岸,百姓临河夹居,人歌人哭,掺合着水声,随着岁月一起流逝。这两句似乎是写眼前景象,写“今”,但同时又和“古”相沟通。飞鸟在山色里出没,固然是向来如此,而人歌人哭,也并非某一片刻的景象。“歌哭”语出《礼记·檀弓》:“晋献文子成室,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歌哭”言喜庆丧吊,代表了人由生到死的过程。“人歌人哭水声中”,宛溪两岸的人们就是这样世世代代聚居在水边。这些都不是诗人一时所见,而是平时积下的印象,在登览时被触发了。接下去两句,展现了时间上并不连续却又每每使人难忘的景象:一是深秋时节的密雨,像给上千户人家挂上了层层的雨帘;一是落日时分,夕阳掩映着的楼台,在晚风中送出悠扬的笛声。两种景象:一阴一晴;一朦胧,一明丽。在现实中是难以同时出现的。但当诗人面对着开元寺水阁下这片天地时,这种虽非同时,然而却是属于同一地方获得的印象,汇集复合起来了,从而融合成一个对宣城、对宛溪的综合而长久性的印象。这片天地,在时间的长河里,就是长期保持着这副面貌吧。这样,与“六朝文物草连空”相映照,那种文物不见、风景依旧的感慨,自然就愈来愈强烈了。客观世界是持久的,歌哭相迭的一代代人生却是有限的。这使诗人沉吟和低回不已,于是,诗人的心头浮动着对范蠡的怀念,无由相会,只见五湖方向,一片参差烟树而已。五湖指太湖及与其相属的四个小湖,因而也可视作太湖的别名。从方位上看,它们是在宣城之东。春秋时范蠡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之后,为了避免越王的猜忌,乘扁舟归隐于五湖。他徜徉在大自然的山水中,为后人所艳羡。诗中把宣城风物,描绘得很美,很值得流连,而又慨叹六朝文物已成过眼云烟,大有无法让人生永驻的感慨。这样,游于五湖享受着山水风物之美的范蠡,自然就成了诗人怀恋的对象了。

诗人的情绪并不高,但把客观风物写得很美,并在其中织入“鸟去鸟来山色里”、“落日楼台一笛风”这样一些明丽的景象,诗的节奏和语调轻快流走,给人爽利的感觉。明朗、健爽的因素与低回惆怅交互作用,在这首诗里体现出了杜牧诗歌的所谓拗峭的特色。

小学生必背的古诗词作者杜牧(篇三)

杜牧《同赵二十二访张明府郊居联句》原文

陶潜官罢酒瓶空,门掩杨花一夜风。 ——杜牧

古调诗吟山色里,无弦琴在月明中。 ——赵嘏

远檐高树宜幽鸟,出岫孤云逐晚虹。 ——杜牧

别后东篱数枝菊,不知闲醉与谁同。 ——赵嘏

小学生必背的古诗词作者杜牧(篇四)

杜牧《闻开江相国宋(一作宋相公申锡)下世二首》原文

权门阴进夺移才,驿骑如星堕峡来。晁氏有恩忠作祸,

贾生无罪直为灾。贞魂误向崇山没,冤气疑从湘水回。

毕竟成功何处是,五湖云月一帆开。

月落清湘棹不喧,玉杯瑶瑟奠蘋蘩。谁令力制乘轩鹤,

自取机沉在槛猿。位极乾坤三事贵,谤兴华夏一夫冤。

宵衣旰食明天子,日伏青蒲不为言。

小学生必背的古诗词作者杜牧(篇五)

杜牧《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原文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全文赏析

这首诗在写景上很成功,从中可以领略到古代诗词中写景的种种妙用。

此诗作于公元839年(开成四年)春,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做官的杜牧即将离任,回京任职。他的朋友、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要到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去,诗人便先为他送行,并赋此诗相赠。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诗一出手,就用明快的色调,简洁的笔触,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一个初春的早晨,和煦的太阳照耀着大地,积雪大半已消融,解冻的路面布满泥泞,经冬的野草茁出了新芽,原野上一片青葱。待发的骏马兴奋地踢着蹄,打着响鼻,又不时仰头长嘶,似乎在催促主人上路。这两句诗不只是写景而已,它还交代了送行的时间、环境,渲染了离别时的氛围。

三、四两句又展示了两幅美景:“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一幅是悬想中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有“佛国仙城”之称。山在池州青阳(今属安徽)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九华山路”暗示裴坦的行程。一幅是眼前绿水环抱的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青弋江在宣城西,江水绀碧,景色优美。“清弋江村”,点明送别地点。“云遮寺”,“柳拂桥”,最能体现地方风物和季节特色,同时透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和惜别时的依恋之情。这里以形象化描绘代替单调冗长的叙述,语言精炼优美,富有韵味。两句一写山间,一写水边,一写远,一写近,静景中包含着动态,画面形象而鲜明,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上四句通过写景,不露痕迹地介绍了环境,交代了送行的时间和地点,暗示了事件的进程,手法是十分高妙的。后面四句,借助景色的衬托,抒发惜别之情,更见诗人的艺术匠心。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叙写行者与送行者的不同心境。的的,是鲜明的样子。裴坦刚中进士不久,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所以,尽管在离别的时刻,也仍然乐观、开朗。而杜牧的心情是两样的。他宦海浮沉,不很得意。此刻要与好友离别,临歧执手,更觉“心摇摇然如悬旌而无所终薄”(《史记·苏秦传》),一种空虚无着、怅然若失的感觉油然而生。

最后两句把“送裴坦”和自己将要“赴官归京”两重意思一齐绾合,写道:“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两人原来是一起从京城到宣州任职的,此时却不能一同回去了。在这风光明媚的春日里,只身回到京城以后,将会感到非常寂寞的。

诗的前半部分环境描写与后半部分诗人惆怅心情构成强烈对比:江南的早春,空气是那样清新,阳光是那样明亮,芳草是那样鲜美,人(裴坦)是那样倜傥风流,热情自信,周围一切都包孕着生机,充满了希望;而自己并没有因此感到高兴,反而受到刺激,更加深了内心的痛苦。这里是以江南美景反衬人物的满腹愁情。花鸟画中有一种“背衬”的技法,就是在画绢的背面著上洁白的铅粉,使正面花卉的色彩越发娇艳动人。这首诗写景入妙,也正是用的这种“反衬”手法。

GZ85.com延伸阅读

小李杜中杜牧的最佳诗词五篇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上多次出现过诗歌盛行的时期,为了培养我们的思想情趣,我们可以欣赏学习杜牧的古诗词,它承载着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民族之魂。那么诗人杜牧都有哪些经典的古诗词呢?以下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吐血整理的“小李杜中杜牧的最佳诗词”,供大家参考,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些许帮助。

小李杜中杜牧的最佳诗词【篇一】

杜牧《赤壁》赏析

【原文】

《赤壁》

年代:唐作者: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释】

(1)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

(2)销:销蚀。

(3)将:拿起。

(4)磨洗:磨光洗净。

(5)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6)东风:指火烧赤壁事

(7)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

(8)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9)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译文】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赏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成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这里的铜雀台,就表现了曹操风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风流韵味,最后再用一个“锁”字,进一步突显其金屋藏娇之意。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很是蕴藉。

诗中的大乔、二乔两位女子,并不是平常的人物,而是属于东吴统治阶级中最高阶层的贵妇人。大乔是东吴前国主孙策的夫人,当时国主孙权的亲嫂,小乔则是正在带领东吴全部水陆兵马和曹操决一死战的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她们虽与这次战役并无关系,但她们的身分和地位,代表着东吴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尊严。东吴不亡,她们决不可能归于曹操;连她们都受到凌辱,则东吴社稷和生灵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诗人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一句诗来描写在“东风不与周郎便”的情况之下,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正是极其有力的反跌,不独以美人衬托英雄,与上句周郎互相辉映,显得更有情致而已。诗的创作必须用形象思维,而形象性的语言则是形象思维的直接现实。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杜牧在此诗里,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这正是他在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另外,此诗过分强调东风的作用,又不从正面歌颂周瑜的胜利,却从反面假想其失败。杜牧通晓政治军事,对当时中央与藩镇、汉族与吐蕃的斗争形势,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并曾经向朝廷提出过一些有益的建议。如果说,孟轲在战国时代就已经知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原则,而杜牧却还把周瑜在赤壁战役中的巨大胜利,完全归之于偶然的东风,这是很难想象的。他之所以这样地写,恐怕用意还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其中也暗含有阮籍登广武战场时所发出的“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那种慨叹在内,不过出语非常隐约,不容易看出

【名家评价】

许顗《彦周诗话》:“杜牧之作《赤壁》诗······意谓赤壁不能纵火,为曹公夺二乔置之铜雀台上也。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被捉了二乔,可见措大不识好恶。

纪昀等《四库提要》:“(许顗)讥杜牧《赤壁》诗为不说社稷存亡,惟说二乔,不知大乔乃孙策妇,小乔为周瑜妇,二人入魏,即吴亡可知。此诗人不欲质言,故变其词耳。”[5]

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牧之之意,正谓幸而成功,几乎家国不保。”

王尧衢《古唐诗合解》:“杜牧精于兵法,此诗似有不足周郎处。”

小李杜中杜牧的最佳诗词【篇二】

杜牧《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原文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全文赏析

这首诗在写景上很成功,从中可以领略到古代诗词中写景的种种妙用。

此诗作于公元839年(开成四年)春,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做官的杜牧即将离任,回京任职。他的朋友、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要到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去,诗人便先为他送行,并赋此诗相赠。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诗一出手,就用明快的色调,简洁的笔触,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一个初春的早晨,和煦的太阳照耀着大地,积雪大半已消融,解冻的路面布满泥泞,经冬的野草茁出了新芽,原野上一片青葱。待发的骏马兴奋地踢着蹄,打着响鼻,又不时仰头长嘶,似乎在催促主人上路。这两句诗不只是写景而已,它还交代了送行的时间、环境,渲染了离别时的氛围。

三、四两句又展示了两幅美景:“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一幅是悬想中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有“佛国仙城”之称。山在池州青阳(今属安徽)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九华山路”暗示裴坦的行程。一幅是眼前绿水环抱的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青弋江在宣城西,江水绀碧,景色优美。“清弋江村”,点明送别地点。“云遮寺”,“柳拂桥”,最能体现地方风物和季节特色,同时透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和惜别时的依恋之情。这里以形象化描绘代替单调冗长的叙述,语言精炼优美,富有韵味。两句一写山间,一写水边,一写远,一写近,静景中包含着动态,画面形象而鲜明,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上四句通过写景,不露痕迹地介绍了环境,交代了送行的时间和地点,暗示了事件的进程,手法是十分高妙的。后面四句,借助景色的衬托,抒发惜别之情,更见诗人的艺术匠心。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叙写行者与送行者的不同心境。的的,是鲜明的样子。裴坦刚中进士不久,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所以,尽管在离别的时刻,也仍然乐观、开朗。而杜牧的心情是两样的。他宦海浮沉,不很得意。此刻要与好友离别,临歧执手,更觉“心摇摇然如悬旌而无所终薄”(《史记·苏秦传》),一种空虚无着、怅然若失的感觉油然而生。

最后两句把“送裴坦”和自己将要“赴官归京”两重意思一齐绾合,写道:“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两人原来是一起从京城到宣州任职的,此时却不能一同回去了。在这风光明媚的春日里,只身回到京城以后,将会感到非常寂寞的。

诗的前半部分环境描写与后半部分诗人惆怅心情构成强烈对比:江南的早春,空气是那样清新,阳光是那样明亮,芳草是那样鲜美,人(裴坦)是那样倜傥风流,热情自信,周围一切都包孕着生机,充满了希望;而自己并没有因此感到高兴,反而受到刺激,更加深了内心的痛苦。这里是以江南美景反衬人物的满腹愁情。花鸟画中有一种“背衬”的技法,就是在画绢的背面著上洁白的铅粉,使正面花卉的色彩越发娇艳动人。这首诗写景入妙,也正是用的这种“反衬”手法。

小李杜中杜牧的最佳诗词【篇三】

杜牧《商山麻涧》原文

云光岚彩四面合,柔柔垂柳十余家。

雉飞鹿过芳草远,牛巷鸡埘春日斜。

秀眉老父对樽酒,茜袖女儿簪野花。

征车自念尘土计,惆怅溪边书细沙。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由宣州经江州回长安途中路过商山麻涧时所作。商山,在今陕西省商县东南,其地险峻,林壑深邃。麻涧,在熊耳峰下,山涧环抱,周围适宜种麻,因名麻涧。诗人以清隽的笔调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这一带优美的自然景色。淳朴、恬静的农家生活和村人怡然自得的意态,充满了浓厚的诗情画意。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一辆风尘仆仆的“征车”曲折颠簸在商山的山路上。峰回路转,车子进入麻涧谷口,一片迷人的“桃源”境界,一股沁人心脾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使得诗人一下子忘记了旅途的疲困,精神为之一振。

举目遥望,周围群峰耸立,山上白云缭绕,山下雾霭霏微,在阳光的辉映下,折射出炫目的光彩;山风飘拂,山涧逶迤,远处在一片垂柳的掩映下,竟然坐落着一个十余户人家的小村庄。这是一个无比美好的休息之处。那袅袅的炊烟,那轻柔的柳丝,那悠悠的鸡犬声,引得诗人兴奋不已,催车前行。车轮辘辘向前,打破了山间的幽静,惊起了栖息在野草丛中的野鸡,纷纷扑棱着翅膀,从车前掠过;胆小的獐鹿竖起双耳,惊恐地逃到远处的草丛里。车子进入村庄时,太阳已经西斜,放牧的牛羊纷纷回栏,觅食的鸡鸭也开始三三两两地回窠了。

黄昏,是农家最悠闲的时光。劳动了一天的人们开始回到石头垒成的小院里休息、并准备晚餐了。那长眉白发的老翁悠然自得地坐在屋前的老树下,身边放了一壶酒;那身着红色衫袖的村姑正将一朵刚刚采撷的野花细心地插在发髻上。置身这恍如仙境的麻涧,面对这怡然自乐的村人,诗人心旷神怡。想到自己千里奔逐,风尘仆仆,想到明天又得离开这里,踏上征途,欣羡之余,又不禁升起了悠悠怅惘。一个人坐在溪涧边,手指不由自由地在细沙上画来画去。此时余辉霭霭,暮色渐渐笼罩了这小小的山村。

这首诗运用蒙太奇的艺术手法,通过巧妙的剪辑,远近结合,移步换形,一句一景,将商山麻涧一带的自然风光和山村农家的和美生活写得熙熙融融,生机盎然。最后,诗人将自己的怅然失落的神情一起摄入画面,曲折地表达了因仕途曲折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富有意趣。

小李杜中杜牧的最佳诗词【篇四】

杜牧《题桐叶》原文

去年桐落故溪上,把笔偶题归燕诗。江楼今日送归燕,

正是去年题叶时。叶落燕归真可惜,东流玄发且无期。

笑筵歌席反惆怅,明月清风怆别离。庄叟彭殇同在梦,

陶潜身世两相遗。一丸五色成虚语,石烂松薪更莫疑。

哆侈不劳文似锦,进趋何必利如锥。钱神任尔知无敌,

酒圣于吾亦庶几。江畔秋光蟾阁镜,槛前山翠茂陵眉。

樽香轻泛数枝菊,檐影斜侵半局棋。休指宦游论巧拙,

只将愚直祷神祇.三吴烟水平生念,宁向闲人道所之。

小李杜中杜牧的最佳诗词【篇五】

杜牧《春末题池州弄水亭》原文

使君四十四,两佩左铜鱼。为吏非循吏,论书读底书。

晚花红艳静,高树绿阴初。亭宇清无比,溪山画不如。

嘉宾能啸咏,宫妓巧妆梳。逐日愁皆碎,随时醉有馀。

偃须求五鼎,陶只爱吾庐。趣向人皆异,贤豪莫笑渠。

唐代杰出诗人杜牧的经典古诗词五篇


中华文化多姿多彩,在我国悠久的人文历史中曾诞生过很多杰出的诗人,为了增强我们的知识储备,我们可以赏析解读杜牧的古诗词,它是古代先贤的智慧结晶,是我国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那么您有久久不能忘怀的诗人杜牧古诗词吗?以下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精心整理的“唐代杰出诗人杜牧的经典古诗词”,希望工作总结之家小编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唐代杰出诗人杜牧的经典古诗词(篇一)

杜牧《新转南曹未叙朝散初秋暑退出守吴兴书此篇以自见志》原文

捧诏汀洲去,全家羽翼飞。喜抛新锦帐,荣借旧朱衣。

且免材为累,何妨拙有机。宋株聊自守,鲁酒怕旁围。

清尚宁无素,光阴亦未晞。一杯宽幕席,五字弄珠玑。

越浦黄柑嫩,吴溪紫蟹肥。平生江海志,佩得左鱼归。

唐代杰出诗人杜牧的经典古诗词(篇二)

杜牧《鹭鸶》原文

雪衣雪发青玉觜,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全身羽毛雪白,又如穿着一个雪白的绒衣,衬托着青玉般的长嘴,漂亮极了。 它们成群结队的在溪中捕食鱼虾,洁白的身影在清澈的水中荡漾。

一但惊动了它们就会远走高飞的离去,在青山映存下,姿态是那么的优美,正像那满树的梨花在晚风中飞荡!

全文赏析

这首诗分别从个体、群体、近景、远景等不同的角度来刻画鹭鸶的形象,描绘出鹭鸶的优美姿态。三、四两句,以远方碧山为衬,用梨花作喻,境界尤为开阔。

唐代杰出诗人杜牧的经典古诗词(篇三)

杜牧《清明》原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全文赏析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怎见得呢?“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所谓“纷纷扬扬,降下好一场大雪来”。但是临到雨,情况却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这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倾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行人”不等于“游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魂”就是“三魂七魄”的灵魂吗?不是的。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当诗人有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爱用“断魂”这一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

清明这个节日,在古人感觉起来,和我们今天对它的观念不是完全一样的。在当时,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除了那些贪花恋酒的公子王孙等人之外,有些头脑的,特别是感情丰富的诗人,他们心头的滋味是相当复杂的。倘若再赶上孤身行路,触景伤怀,那就更容易惹动了他的心事。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给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层愁绪。这样来体会,才能理解为什么诗人在这当口儿要写“断魂”两个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吗?

这样,我们就又可回到“纷纷”二字上来了。本来,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zǎn]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前二句交代了情景,问题也发生了。怎么办呢?须得寻求一个解决的途径。行人在这时不禁想到:往哪里找个小酒店才好。事情很明白:寻到一个小酒店,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小饮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湿的衣服;最要紧的是,借此也就能散散心头的愁绪。于是,向人问路了。

是向谁问路的呢?诗人在第三句里并没有告诉我们,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在语法上讲,“牧童”是这一句的主语,可它实在又是上句“借问”的宾词——它补足了上句宾主问答的双方。牧童答话了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动”为答复,比答话还要鲜明有力。我们看《小放牛》这出戏,当有人向牧童哥问路时,他将手一指,说:“您顺着我的手儿瞧!”是连答话带行动——也就是连“音乐”带“画面”,两者同时都使观者获得了美的享受;如今诗人手法却更简捷,更高超:他只将“画面”给予读者,而省去了“音乐”。不,不如说是包括了“音乐”,读者欣赏了那一指路的优美“画面”,同时也就隐隐听到了答话的“音乐”。

“遥”,字面意义是远。但我们读诗的人,切不可处处拘守字面意义,认为杏花村一定离这里还有十分遥远的路程。这一指,已经使我们如同看到,隐约红杏梢头,分明挑出一个酒帘——“酒望子”来了。若真的距离遥远,就难以发生艺术联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妙就妙在不远不近之间。《红楼梦》里大观园中有一处景子题作“杏帘在望”,那“在望”的神情,正是由这里体会脱化而来,正好为杜郎此句作注脚。《小放牛》里的牧童也说,“我这里,用手儿一指,……前面的高坡,有几户人家,那杨柳树上挂着一个大招牌”,然后他叫女客人“你要吃好酒就在杏花村”,也是从这里脱化出来的。“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这只需要说明指往这个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就够了,不言而喻,那里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不但如此。在实际生活中,问路只是手段,目的是得真的奔到了酒店,而且喝到了酒,才算一回事。在诗里就不必然了,它恰恰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句话。剩下的,行人怎样地闻讯而喜,怎样地加把劲儿趱上前去,怎样地兴奋地找着了酒店,怎样地欣慰地获得了避雨、消愁两方面的满足和快意……,这些诗人就能“不管”了。他把这些都含蓄在篇幅之外,付与读者的想象,由读者自去寻求领会。他只将读者引入一个诗的境界,他可并不负责导游全景;另一面,他却为读者开展了一处远比诗篇语文字句所显示的更为广阔得多的想象余地。这就是艺术的“有余不尽”。

这才是诗人和我们读者的共同享受,这才是艺术,这也是我国古典诗歌所特别擅场的地方。古人曾说过,好的诗,能够“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在于言外”。拿这首《清明》绝句来说,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当之无愧的。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的地方吧!

写作背景

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

唐代杰出诗人杜牧的经典古诗词(篇四)

杜牧《池州送孟迟先辈》原文

昔子来陵阳,时当苦炎热。我虽在金台,头角长垂折。

奉披尘意惊,立语平生豁。寺楼最鶱轩,坐送飞鸟没。

一樽中夜酒,半破前峰月。烟院松飘萧,风廊竹交戛。

时步郭西南,缭径苔圆折。好鸟响丁丁,小溪光汃汃。

篱落见娉婷,机丝弄哑轧。烟湿树姿娇,雨馀山态活。

仲秋往历阳,同上牛矶歇。大江吞天去,一练横坤抹。

千帆美满风,晓日殷鲜血。历阳裴太守,襟韵苦超越。

鞔鼓画麒麟,看君击狂节。离袖飐应劳,恨粉啼还咽。

明年忝谏官,绿树秦川阔。子提健笔来,势若夸父渴。

九衢林马挝,千门织车辙。秦台破心胆,黥阵惊毛发。

子既屈一鸣,余固宜三刖。慵忧长者来,病怯长街喝。

僧炉风雪夜,相对眠一褐。暖灰重拥瓶,晓粥还分钵。

青云马生角,黄州使持节。秦岭望樊川,只得回头别。

商山四皓祠,心与樗蒲说。大泽蒹葭风,孤城狐兔窟。

且复考诗书,无因见簪笏。古训屹如山,古风冷刮骨。

周鼎列瓶罂,荆璧横抛摋。力尽不可取,忽忽狂歌发。

三年未为苦,两郡非不达。秋浦倚吴江,去楫飞青鹘。

溪山好画图,洞壑深闺闼。竹冈森羽林,花坞团宫缬。

景物非不佳,独坐如鞲绁。丹鹊东飞来,喃喃送君札。

呼儿旋供衫,走门空踏袜。手把一枝物,桂花香带雪。

喜极至无言,笑馀翻不悦。人生直作百岁翁,

亦是万古一瞬中。我欲东召龙伯翁,上天揭取北斗柄。

蓬莱顶上斡海水,水尽到底看海空。月于何处去,

日于何处来?跳丸相趁走不住,

尧舜禹汤文武周孔皆为灰。酌此一杯酒,与君狂且歌。

离别岂足更关意,衰老相随可奈何。

唐代杰出诗人杜牧的经典古诗词(篇五)

杜牧《同赵二十二访张明府郊居联句》原文

陶潜官罢酒瓶空,门掩杨花一夜风。 ——杜牧

古调诗吟山色里,无弦琴在月明中。 ——赵嘏

远檐高树宜幽鸟,出岫孤云逐晚虹。 ——杜牧

别后东篱数枝菊,不知闲醉与谁同。 ——赵嘏

小学生必背范仲淹千古流芳的古诗词合集(5篇)


中国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为了让我们解古人诗情画意的生活,我们可以欣赏学习范仲淹的古诗词,它承载着我国古代的智慧,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那么您还记得诗人范仲淹有哪些古诗词呢?一起来看看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必背范仲淹千古流芳的古诗词”,仅供大家参考,如果喜欢可以收藏!

小学生必背范仲淹千古流芳的古诗词【篇一】

范仲淹:依韵和襄阳王源叔龙图见寄

高车赴南岘,敝郊主东道。

风采喜一见,布素情相好。

屈指四十秋,于今岁寒保。

我起为君寿,善颂复善祷。

愿尽杯中物,薄言理可到。

君子贵有终,功名非必早。

期端卿大夫,所尚贤而老。

世虑久乃周,圣门深已造。

与君誓许国,无忝于祖考。

洁如凤食竹,乐若鱼在藻。

安得长相亲,时时一绝倒。

不忘平生期,明月满怀抱。

小学生必背范仲淹千古流芳的古诗词【篇二】

范仲淹:出守桐庐道中十绝

陇上带经人,金门齿谏臣。雷霆日有犯,始可报君亲。

君恩泰山重,尔命鸿毛轻。一意惧千古,敢怀妻子荣?

妻子屡牵衣,出门投祸机。宁知白日照,犹得虎符归?

分符江外去,人笑似骚人。不道鲈鱼美,还堪养病身。

有病甘长废,无机苦直言。江山藏拙好,何敢望天阍?

天阍变化地,所好必真龙。轲意正迂阔,悠然轻万钟。

万钟谁不慕?意气满堂金。必若枉此道,伤哉非素心。

素心爱云水,此日东南行。笑解尘缨处,沧浪无限清。

沧浪清可爱,白鸟鉴中飞。不信有京洛,风尘化客衣。

风尘日已远,郡枕子陵溪。始见神龟乐,优优尾在泥。

小学生必背范仲淹千古流芳的古诗词【篇三】

范仲淹:祠风师酬提刑赵学士见贻

先王製礼经,祠为国大事。

孟春祭风师,刺史敢有二。

斋戒升于坛,拜手首至地。

所祈动以时,生物得咸遂。

勿鼓江海涛,害我舟楫利。

旱天六七月,会有雷雨至。

慎无吹散去,坐使百穀悴。

高秋三五夕,明月生天际。

乃可驱云烟,以喜万人意。

愿君入薰弦,上副吾皇志。

阜财复解愠,即为天下赐。

八使重古礼,作诗歌祭义。

诚欲通神明,非徒奖州吏。

贤哉推此心,良以警有位。

小学生必背范仲淹千古流芳的古诗词【篇四】

范仲淹:和提刑赵学士探梅三绝

其一 萧条腊后复春前,雪压霜欺未放妍。 昨日倚栏枝上看,似留芳意入新年。其二 静映寒林晚未芳,人人欲看寿阳妆。 玉颜须傍韶春笑,莫斗严风与恶霜。其三 百花争早孰过梅,天与芳时岂待催。 莫惜黄金置清赏,隔年春色为君开。

小学生必背范仲淹千古流芳的古诗词【篇五】

范仲淹:送谢景初迁凭宰馀姚

世德践甲科,青紫信可拾。

故乡特荣辉,高门复树立。

馀姚二山下,东南最名邑。

烟水万人家,熙熙自翔集。

又得贤大夫,坐堂恩信敷。

春风为君来,绿波满平湖。

乘兴访隐沦,今逢贺老无。

文藻凌云处,定喜江山助。

未能同仙舟,离樽少留驻。

行行道不孤,明月相随去。

"杜牧的古诗大全"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