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杜牧古诗大全

发布时间: 2022.08.03

小李杜中杜牧的最佳诗词五篇。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上多次出现过诗歌盛行的时期,为了培养我们的思想情趣,我们可以欣赏学习杜牧的古诗词,它承载着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民族之魂。那么诗人杜牧都有哪些经典的古诗词呢?以下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吐血整理的“小李杜中杜牧的最佳诗词”,供大家参考,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些许帮助。

小李杜中杜牧的最佳诗词【篇一】

杜牧《赤壁》赏析

【原文】

《赤壁》

年代:唐作者: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释】

(1)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

(2)销:销蚀。

(3)将:拿起。

(4)磨洗:磨光洗净。

(5)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6)东风:指火烧赤壁事

(7)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

(8)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9)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译文】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赏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成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这里的铜雀台,就表现了曹操风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风流韵味,最后再用一个“锁”字,进一步突显其金屋藏娇之意。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很是蕴藉。

诗中的大乔、二乔两位女子,并不是平常的人物,而是属于东吴统治阶级中最高阶层的贵妇人。大乔是东吴前国主孙策的夫人,当时国主孙权的亲嫂,小乔则是正在带领东吴全部水陆兵马和曹操决一死战的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她们虽与这次战役并无关系,但她们的身分和地位,代表着东吴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尊严。东吴不亡,她们决不可能归于曹操;连她们都受到凌辱,则东吴社稷和生灵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诗人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一句诗来描写在“东风不与周郎便”的情况之下,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正是极其有力的反跌,不独以美人衬托英雄,与上句周郎互相辉映,显得更有情致而已。诗的创作必须用形象思维,而形象性的语言则是形象思维的直接现实。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杜牧在此诗里,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这正是他在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另外,此诗过分强调东风的作用,又不从正面歌颂周瑜的胜利,却从反面假想其失败。杜牧通晓政治军事,对当时中央与藩镇、汉族与吐蕃的斗争形势,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并曾经向朝廷提出过一些有益的建议。如果说,孟轲在战国时代就已经知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原则,而杜牧却还把周瑜在赤壁战役中的巨大胜利,完全归之于偶然的东风,这是很难想象的。他之所以这样地写,恐怕用意还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其中也暗含有阮籍登广武战场时所发出的“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那种慨叹在内,不过出语非常隐约,不容易看出

【名家评价】

许顗《彦周诗话》:“杜牧之作《赤壁》诗······意谓赤壁不能纵火,为曹公夺二乔置之铜雀台上也。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被捉了二乔,可见措大不识好恶。

纪昀等《四库提要》:“(许顗)讥杜牧《赤壁》诗为不说社稷存亡,惟说二乔,不知大乔乃孙策妇,小乔为周瑜妇,二人入魏,即吴亡可知。此诗人不欲质言,故变其词耳。”[5]

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牧之之意,正谓幸而成功,几乎家国不保。”

王尧衢《古唐诗合解》:“杜牧精于兵法,此诗似有不足周郎处。”

小李杜中杜牧的最佳诗词【篇二】

杜牧《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原文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全文赏析

这首诗在写景上很成功,从中可以领略到古代诗词中写景的种种妙用。

此诗作于公元839年(开成四年)春,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做官的杜牧即将离任,回京任职。他的朋友、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要到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去,诗人便先为他送行,并赋此诗相赠。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诗一出手,就用明快的色调,简洁的笔触,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一个初春的早晨,和煦的太阳照耀着大地,积雪大半已消融,解冻的路面布满泥泞,经冬的野草茁出了新芽,原野上一片青葱。待发的骏马兴奋地踢着蹄,打着响鼻,又不时仰头长嘶,似乎在催促主人上路。这两句诗不只是写景而已,它还交代了送行的时间、环境,渲染了离别时的氛围。

三、四两句又展示了两幅美景:“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一幅是悬想中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有“佛国仙城”之称。山在池州青阳(今属安徽)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九华山路”暗示裴坦的行程。一幅是眼前绿水环抱的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青弋江在宣城西,江水绀碧,景色优美。“清弋江村”,点明送别地点。“云遮寺”,“柳拂桥”,最能体现地方风物和季节特色,同时透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和惜别时的依恋之情。这里以形象化描绘代替单调冗长的叙述,语言精炼优美,富有韵味。两句一写山间,一写水边,一写远,一写近,静景中包含着动态,画面形象而鲜明,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上四句通过写景,不露痕迹地介绍了环境,交代了送行的时间和地点,暗示了事件的进程,手法是十分高妙的。后面四句,借助景色的衬托,抒发惜别之情,更见诗人的艺术匠心。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叙写行者与送行者的不同心境。的的,是鲜明的样子。裴坦刚中进士不久,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所以,尽管在离别的时刻,也仍然乐观、开朗。而杜牧的心情是两样的。他宦海浮沉,不很得意。此刻要与好友离别,临歧执手,更觉“心摇摇然如悬旌而无所终薄”(《史记·苏秦传》),一种空虚无着、怅然若失的感觉油然而生。

最后两句把“送裴坦”和自己将要“赴官归京”两重意思一齐绾合,写道:“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两人原来是一起从京城到宣州任职的,此时却不能一同回去了。在这风光明媚的春日里,只身回到京城以后,将会感到非常寂寞的。

诗的前半部分环境描写与后半部分诗人惆怅心情构成强烈对比:江南的早春,空气是那样清新,阳光是那样明亮,芳草是那样鲜美,人(裴坦)是那样倜傥风流,热情自信,周围一切都包孕着生机,充满了希望;而自己并没有因此感到高兴,反而受到刺激,更加深了内心的痛苦。这里是以江南美景反衬人物的满腹愁情。花鸟画中有一种“背衬”的技法,就是在画绢的背面著上洁白的铅粉,使正面花卉的色彩越发娇艳动人。这首诗写景入妙,也正是用的这种“反衬”手法。

小李杜中杜牧的最佳诗词【篇三】

杜牧《商山麻涧》原文

云光岚彩四面合,柔柔垂柳十余家。

雉飞鹿过芳草远,牛巷鸡埘春日斜。

秀眉老父对樽酒,茜袖女儿簪野花。

征车自念尘土计,惆怅溪边书细沙。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由宣州经江州回长安途中路过商山麻涧时所作。商山,在今陕西省商县东南,其地险峻,林壑深邃。麻涧,在熊耳峰下,山涧环抱,周围适宜种麻,因名麻涧。诗人以清隽的笔调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这一带优美的自然景色。淳朴、恬静的农家生活和村人怡然自得的意态,充满了浓厚的诗情画意。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一辆风尘仆仆的“征车”曲折颠簸在商山的山路上。峰回路转,车子进入麻涧谷口,一片迷人的“桃源”境界,一股沁人心脾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使得诗人一下子忘记了旅途的疲困,精神为之一振。

举目遥望,周围群峰耸立,山上白云缭绕,山下雾霭霏微,在阳光的辉映下,折射出炫目的光彩;山风飘拂,山涧逶迤,远处在一片垂柳的掩映下,竟然坐落着一个十余户人家的小村庄。这是一个无比美好的休息之处。那袅袅的炊烟,那轻柔的柳丝,那悠悠的鸡犬声,引得诗人兴奋不已,催车前行。车轮辘辘向前,打破了山间的幽静,惊起了栖息在野草丛中的野鸡,纷纷扑棱着翅膀,从车前掠过;胆小的獐鹿竖起双耳,惊恐地逃到远处的草丛里。车子进入村庄时,太阳已经西斜,放牧的牛羊纷纷回栏,觅食的鸡鸭也开始三三两两地回窠了。

黄昏,是农家最悠闲的时光。劳动了一天的人们开始回到石头垒成的小院里休息、并准备晚餐了。那长眉白发的老翁悠然自得地坐在屋前的老树下,身边放了一壶酒;那身着红色衫袖的村姑正将一朵刚刚采撷的野花细心地插在发髻上。置身这恍如仙境的麻涧,面对这怡然自乐的村人,诗人心旷神怡。想到自己千里奔逐,风尘仆仆,想到明天又得离开这里,踏上征途,欣羡之余,又不禁升起了悠悠怅惘。一个人坐在溪涧边,手指不由自由地在细沙上画来画去。此时余辉霭霭,暮色渐渐笼罩了这小小的山村。

这首诗运用蒙太奇的艺术手法,通过巧妙的剪辑,远近结合,移步换形,一句一景,将商山麻涧一带的自然风光和山村农家的和美生活写得熙熙融融,生机盎然。最后,诗人将自己的怅然失落的神情一起摄入画面,曲折地表达了因仕途曲折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富有意趣。

小李杜中杜牧的最佳诗词【篇四】

杜牧《题桐叶》原文

去年桐落故溪上,把笔偶题归燕诗。江楼今日送归燕,

正是去年题叶时。叶落燕归真可惜,东流玄发且无期。

笑筵歌席反惆怅,明月清风怆别离。庄叟彭殇同在梦,

陶潜身世两相遗。一丸五色成虚语,石烂松薪更莫疑。

哆侈不劳文似锦,进趋何必利如锥。钱神任尔知无敌,

酒圣于吾亦庶几。江畔秋光蟾阁镜,槛前山翠茂陵眉。

樽香轻泛数枝菊,檐影斜侵半局棋。休指宦游论巧拙,

只将愚直祷神祇.三吴烟水平生念,宁向闲人道所之。

小李杜中杜牧的最佳诗词【篇五】

杜牧《春末题池州弄水亭》原文

使君四十四,两佩左铜鱼。为吏非循吏,论书读底书。

晚花红艳静,高树绿阴初。亭宇清无比,溪山画不如。

嘉宾能啸咏,宫妓巧妆梳。逐日愁皆碎,随时醉有馀。

偃须求五鼎,陶只爱吾庐。趣向人皆异,贤豪莫笑渠。

Gz85.com编辑推荐

杜牧那些让后世传颂的名著古诗词精选五篇


中华文化熠熠生辉,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为了丰富我们的想象力,我们可以欣赏学习杜牧的古诗词,它是民族文化的基因,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底蕴。诗人杜牧有哪些古诗词让人不容错过呢?工作总结之家小编已为您准备好了《杜牧那些让后世传颂的名著古诗词》,仅供大家参考,如果喜欢可以收藏!

杜牧那些让后世传颂的名著古诗词【篇一】

杜牧《洛阳长句二首》原文

草色人心相与闲,是非名利有无间。桥横落照虹堪画,

树锁千门鸟自还。芝盖不来云杳杳,仙舟何处水潺潺。

君王谦让泥金事,苍翠空高万岁山。

天汉东穿白玉京,日华浮动翠光生。桥边游女珮环委,

波底上阳金碧明。月锁名园孤鹤唳,川酣秋梦凿龙声。

连昌绣岭行宫在,玉辇何时父老迎。

杜牧那些让后世传颂的名著古诗词【篇二】

杜牧《池州送孟迟先辈》原文

昔子来陵阳,时当苦炎热。我虽在金台,头角长垂折。

奉披尘意惊,立语平生豁。寺楼最鶱轩,坐送飞鸟没。

一樽中夜酒,半破前峰月。烟院松飘萧,风廊竹交戛。

时步郭西南,缭径苔圆折。好鸟响丁丁,小溪光汃汃。

篱落见娉婷,机丝弄哑轧。烟湿树姿娇,雨馀山态活。

仲秋往历阳,同上牛矶歇。大江吞天去,一练横坤抹。

千帆美满风,晓日殷鲜血。历阳裴太守,襟韵苦超越。

鞔鼓画麒麟,看君击狂节。离袖飐应劳,恨粉啼还咽。

明年忝谏官,绿树秦川阔。子提健笔来,势若夸父渴。

九衢林马挝,千门织车辙。秦台破心胆,黥阵惊毛发。

子既屈一鸣,余固宜三刖。慵忧长者来,病怯长街喝。

僧炉风雪夜,相对眠一褐。暖灰重拥瓶,晓粥还分钵。

青云马生角,黄州使持节。秦岭望樊川,只得回头别。

商山四皓祠,心与樗蒲说。大泽蒹葭风,孤城狐兔窟。

且复考诗书,无因见簪笏。古训屹如山,古风冷刮骨。

周鼎列瓶罂,荆璧横抛摋。力尽不可取,忽忽狂歌发。

三年未为苦,两郡非不达。秋浦倚吴江,去楫飞青鹘。

溪山好画图,洞壑深闺闼。竹冈森羽林,花坞团宫缬。

景物非不佳,独坐如鞲绁。丹鹊东飞来,喃喃送君札。

呼儿旋供衫,走门空踏袜。手把一枝物,桂花香带雪。

喜极至无言,笑馀翻不悦。人生直作百岁翁,

亦是万古一瞬中。我欲东召龙伯翁,上天揭取北斗柄。

蓬莱顶上斡海水,水尽到底看海空。月于何处去,

日于何处来?跳丸相趁走不住,

尧舜禹汤文武周孔皆为灰。酌此一杯酒,与君狂且歌。

离别岂足更关意,衰老相随可奈何。

杜牧那些让后世传颂的名著古诗词【篇三】

杜牧《为人题赠二首》原文

我乏青云称,君无买笑金。虚传南国貌,争奈五陵心。

桂席尘瑶珮,琼炉烬水沉。凝魂空荐梦,低耳悔听琴。

月落珠帘卷,春寒锦幕深。谁家楼上笛,何处月明砧。

兰径飞蝴蝶,筠笼语翠襟。和簪抛凤髻,将泪入鸳衾。

的的新添恨,迢迢绝好音。文园终病渴,休咏白头吟。

绿树莺莺语,平江燕燕飞。枕前闻雁去,楼上送春归。

半月縆双脸,凝腰素一围。西墙苔漠漠,南浦梦依依。

有恨簪花懒,无聊斗草稀。雕笼长惨淡,兰畹谩芳菲。

镜敛青蛾黛,灯挑皓腕肌。避人匀迸泪,拖袖倚残晖。

有貌虽桃李,单栖足是非。云輧载驭去,寒夜看裁衣。

杜牧那些让后世传颂的名著古诗词【篇四】

杜牧《题桐叶》原文

去年桐落故溪上,把笔偶题归燕诗。江楼今日送归燕,

正是去年题叶时。叶落燕归真可惜,东流玄发且无期。

笑筵歌席反惆怅,明月清风怆别离。庄叟彭殇同在梦,

陶潜身世两相遗。一丸五色成虚语,石烂松薪更莫疑。

哆侈不劳文似锦,进趋何必利如锥。钱神任尔知无敌,

酒圣于吾亦庶几。江畔秋光蟾阁镜,槛前山翠茂陵眉。

樽香轻泛数枝菊,檐影斜侵半局棋。休指宦游论巧拙,

只将愚直祷神祇.三吴烟水平生念,宁向闲人道所之。

杜牧那些让后世传颂的名著古诗词【篇五】

杜牧《许七侍御弃官东归潇洒江南颇闻自适高秋企望…十韵》原文

天子绣衣吏,东吴美退居。有园同庾信,避事学相如。

兰畹晴香嫩,筠溪翠影疏。江山九秋后,风月六朝馀。

锦帙开诗轴,青囊结道书。霜岩红薜荔,露沼白芙蕖。

睡雨高梧密,棋灯小阁虚。冻醪元亮秫,寒鲙季鹰鱼。

尘意迷今古,云情识卷舒。他年雪中棹,阳羡访吾庐。

网上收录的杜牧诗词经典作品范例


中国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为了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我们可以赏析解读杜牧的古诗词,它是中华文化的绮丽瑰宝,是古代先贤的智慧结晶。那么诗人杜牧都有哪些经典的古诗词呢?工作总结之家小编帮大家整理了网上收录的杜牧诗词经典作品”,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网上收录的杜牧诗词经典作品【篇一】

杜牧《华清宫三十韵》原文

绣岭明珠殿,层峦下缭墙。仰窥丹槛影,犹想赭袍光。

昔帝登封后,中原自古强。一千年际会,三万里农桑。

几席延尧舜,轩墀接禹汤。雷霆驰号令,星斗焕文章。

钓筑乘时用,芝兰在处芳。北扉闲木索,南面富循良。

至道思玄圃,平居厌未央。钩陈裹岩谷,文陛压青苍。

歌吹千秋节,楼台八月凉。神仙高缥缈,环珮碎丁当。

泉暖涵窗镜,云娇惹粉囊。嫩岚滋翠葆,清渭照红妆。

帖泰生灵寿,欢娱岁序长。月闻仙曲调,霓作舞衣裳。

雨露偏金穴,乾坤入醉乡。玩兵师汉武,回手倒干将。

鲸鬣掀东海,胡牙揭上阳。喧呼马嵬血,零落羽林枪。

倾国留无路,还魂怨有香。蜀峰横惨澹,秦树远微茫。

鼎重山难转,天扶业更昌。望贤馀故老,花萼旧池塘。

往事人谁问,幽襟泪独伤。碧檐斜送日,殷叶半凋霜。

迸水倾瑶砌,疏风罅玉房。尘埃羯鼓索,片段荔枝筐。

鸟啄摧寒木,蜗涎蠹画梁。孤烟知客恨,遥起泰陵傍。

网上收录的杜牧诗词经典作品【篇二】

杜牧《牧陪昭应卢郎中在江西宣州佐今吏部沈公幕罢府…投寄》原文

燕雁下扬州,凉风柳陌愁。可怜千里梦,还是一年秋。

宛水环朱槛,章江敞碧流。谬陪吾益友,只事我贤侯。

印组萦光马,锋铓看解牛。井闾安乐易,冠盖惬依投。

政简稀开阁,功成每运筹。送春经野坞,迟日上高楼。

玉裂歌声断,霞飘舞带收。泥情斜拂印,别脸小低头。

日晚花枝烂,釭凝粉彩稠。未曾孤酩酊,剩肯只淹留。

重德俄征宠,诸生苦宦游。分途之绝国,洒泪拜行輈.

聚散真漂梗,光阴极转邮。铭心徒历历,屈指尽悠悠。

君作烹鲜用,谁膺仄席求。卷怀能愤悱,卒岁且优游。

去矣时难遇,沽哉价莫酬。满枝为鼓吹,衷甲避戈矛。

隋帝宫荒草,秦王土一丘。相逢好大笑,除此总云浮。

网上收录的杜牧诗词经典作品【篇三】

杜牧《赤壁》赏析

【原文】

《赤壁》

年代:唐作者: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释】

(1)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

(2)销:销蚀。

(3)将:拿起。

(4)磨洗:磨光洗净。

(5)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6)东风:指火烧赤壁事

(7)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

(8)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9)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译文】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赏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成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这里的铜雀台,就表现了曹操风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风流韵味,最后再用一个“锁”字,进一步突显其金屋藏娇之意。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很是蕴藉。

诗中的大乔、二乔两位女子,并不是平常的人物,而是属于东吴统治阶级中最高阶层的贵妇人。大乔是东吴前国主孙策的夫人,当时国主孙权的亲嫂,小乔则是正在带领东吴全部水陆兵马和曹操决一死战的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她们虽与这次战役并无关系,但她们的身分和地位,代表着东吴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尊严。东吴不亡,她们决不可能归于曹操;连她们都受到凌辱,则东吴社稷和生灵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诗人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一句诗来描写在“东风不与周郎便”的情况之下,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正是极其有力的反跌,不独以美人衬托英雄,与上句周郎互相辉映,显得更有情致而已。诗的创作必须用形象思维,而形象性的语言则是形象思维的直接现实。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杜牧在此诗里,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这正是他在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另外,此诗过分强调东风的作用,又不从正面歌颂周瑜的胜利,却从反面假想其失败。杜牧通晓政治军事,对当时中央与藩镇、汉族与吐蕃的斗争形势,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并曾经向朝廷提出过一些有益的建议。如果说,孟轲在战国时代就已经知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原则,而杜牧却还把周瑜在赤壁战役中的巨大胜利,完全归之于偶然的东风,这是很难想象的。他之所以这样地写,恐怕用意还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其中也暗含有阮籍登广武战场时所发出的“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那种慨叹在内,不过出语非常隐约,不容易看出

【名家评价】

许顗《彦周诗话》:“杜牧之作《赤壁》诗······意谓赤壁不能纵火,为曹公夺二乔置之铜雀台上也。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被捉了二乔,可见措大不识好恶。

纪昀等《四库提要》:“(许顗)讥杜牧《赤壁》诗为不说社稷存亡,惟说二乔,不知大乔乃孙策妇,小乔为周瑜妇,二人入魏,即吴亡可知。此诗人不欲质言,故变其词耳。”[5]

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牧之之意,正谓幸而成功,几乎家国不保。”

王尧衢《古唐诗合解》:“杜牧精于兵法,此诗似有不足周郎处。”

网上收录的杜牧诗词经典作品【篇四】

杜牧《奉送中丞姊夫俦自大理卿出镇江西叙事书怀因成十二韵》原文

惟帝忧南纪,搜贤与大藩。梅仙调步骤,庾亮拂櫜鞬.

一室何劳扫,三章自不冤。精明如定国,孤峻似陈蕃。

灞岸秋犹嫩,蓝桥水始喧。红旓挂石壁,黑槊断云根。

滕阁丹霄倚,章江碧玉奔。一声仙妓唱,千里暮江痕。

私好初童稚,官荣见子孙。流年休挂念,万事至无言。

玉辇君频过,冯唐将未论。庸书酬万债,竹坞问樊村。

网上收录的杜牧诗词经典作品【篇五】

杜牧《题乌江亭》赏析

【原文】

《题乌江亭》

年代:唐作者: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

1)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兵败,乌江亭长备好船劝他渡江回江东再图发展,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乃自刎于江边。杜牧过乌江亭时,写了这首咏史。

2)不期:难以预料。

3)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4)江东:指江南苏州一带,是项羽起兵的地方。

【译文】

胜败乃兵家常事,是难以预料的,能忍受失败和耻辱才是真正的男儿。

江东的子弟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如果项羽当年重返江东,说不定还能卷土重来。

【赏析】

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悟。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事”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正的“男子汉”呢?“男子汉”三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这就又落脚到了末句。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其意盖谓如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这样就为上面一、二两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呵成,令人想见“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情状,是颇有气势的。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颇有积极意义的。【扩展阅读】

此诗与《赤壁》诗一样,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

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是杜牧咏史诗的特色。诸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题商山四皓庙》),都是反说其事,笔调都与这首类似。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谓这首诗“好异而畔于理……项氏以八千人渡江,败亡之余,无一还者,其失人心为甚,谁肯复附之?其不能卷土重来,决矣。”清人吴景旭在《历代诗话》中则反驳胡仔,说杜牧正是“用翻案法,跌入一层,正意益醒”。其实从历史观点来看,胡氏的指责不为无由。吴景旭为杜牧辩护,主要因这首诗借题发挥,宣扬百折不挠的精神,也是可取的。

网上收录的杜牧诗词经典作品【篇六】

杜牧《八六子》原文

洞房深,画屏灯照,山色凝翠沈沈。听夜雨,冷滴芭蕉,

惊断红窗好梦。龙烟细飘绣衾,辞恩久归长信。

凤帐萧疏,椒殿闲扃。

辇路苔侵,绣帘垂,迟迟漏传丹禁。蕣华偷悴,

翠鬟羞整。愁坐望处,金舆渐远,何时彩仗重临。

正消魂,梧桐又移翠阴。

网上收录的杜牧诗词经典作品【篇七】

杜牧《怀钟陵旧游四首》原文

一谒征南最少年,虞卿双璧截肪鲜。歌谣千里春长暖,

丝管高台月正圆。玉帐军筹罗俊彦,绛帷环珮立神仙。

陆公馀德机云在,如我酬恩合执鞭。

滕阁中春绮席开,柘枝蛮鼓殷晴雷。垂楼万幕青云合,

破浪千帆阵马来。未掘双龙牛斗气,高悬一榻栋梁材。

连巴控越知何事,珠翠沉檀处处堆。

十顷平湖堤柳合,岸秋兰芷绿纤纤。一声明月采莲女,

四面朱楼卷画帘。白鹭烟分光的的,微涟风定翠vz々。

斜辉更落西山影,千步虹桥气象兼。

控压平江十万家,秋来江静镜新磨。城头晚鼓雷霆后,

桥上游人笑语多。日落汀痕千里色,月当楼午一声歌。

昔年行乐秾桃畔,醉与龙沙拣蜀罗。

网上收录的杜牧诗词经典作品【篇八】

杜牧《往年随故府吴兴公夜泊芜湖口今赴官西去…因成十六韵》原文

南指陵阳路,东流似昔年。重恩山未答,双鬓雪飘然。

数仞惭投迹,群公愧拍肩。驽骀蒙锦绣,尘土浴潺湲。

郭隗黄金峻,虞卿白璧鲜。貔貅环玉帐,鹦鹉破蛮笺。

极浦沈碑会,秋花落帽筵。旌旗明迥野,冠珮照神仙。

筹画言何补,优容道实全。讴谣人扑地,鸡犬树连天。

紫凤超如电,青襟散似烟。苍生未经济,坟草已芊绵。

往事惟沙月,孤灯但客船。岘山云影畔,棠叶水声前。

故国还归去,浮生亦可怜。高歌一曲泪,明日夕阳边。

小学生必背的古诗词作者杜牧


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上多次出现过诗歌盛行的时期,为了增强我们的思想底蕴,我们可以欣赏学习杜牧的古诗词,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一种体现民族文化精神的艺术形式。那么您知道诗人杜牧有哪些有名的古诗词吗?下面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必背的古诗词作者杜牧》,希望工作总结之家小编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小学生必背的古诗词作者杜牧(篇一)

杜牧《池州送孟迟先辈》原文

昔子来陵阳,时当苦炎热。我虽在金台,头角长垂折。

奉披尘意惊,立语平生豁。寺楼最鶱轩,坐送飞鸟没。

一樽中夜酒,半破前峰月。烟院松飘萧,风廊竹交戛。

时步郭西南,缭径苔圆折。好鸟响丁丁,小溪光汃汃。

篱落见娉婷,机丝弄哑轧。烟湿树姿娇,雨馀山态活。

仲秋往历阳,同上牛矶歇。大江吞天去,一练横坤抹。

千帆美满风,晓日殷鲜血。历阳裴太守,襟韵苦超越。

鞔鼓画麒麟,看君击狂节。离袖飐应劳,恨粉啼还咽。

明年忝谏官,绿树秦川阔。子提健笔来,势若夸父渴。

九衢林马挝,千门织车辙。秦台破心胆,黥阵惊毛发。

子既屈一鸣,余固宜三刖。慵忧长者来,病怯长街喝。

僧炉风雪夜,相对眠一褐。暖灰重拥瓶,晓粥还分钵。

青云马生角,黄州使持节。秦岭望樊川,只得回头别。

商山四皓祠,心与樗蒲说。大泽蒹葭风,孤城狐兔窟。

且复考诗书,无因见簪笏。古训屹如山,古风冷刮骨。

周鼎列瓶罂,荆璧横抛摋。力尽不可取,忽忽狂歌发。

三年未为苦,两郡非不达。秋浦倚吴江,去楫飞青鹘。

溪山好画图,洞壑深闺闼。竹冈森羽林,花坞团宫缬。

景物非不佳,独坐如鞲绁。丹鹊东飞来,喃喃送君札。

呼儿旋供衫,走门空踏袜。手把一枝物,桂花香带雪。

喜极至无言,笑馀翻不悦。人生直作百岁翁,

亦是万古一瞬中。我欲东召龙伯翁,上天揭取北斗柄。

蓬莱顶上斡海水,水尽到底看海空。月于何处去,

日于何处来?跳丸相趁走不住,

尧舜禹汤文武周孔皆为灰。酌此一杯酒,与君狂且歌。

离别岂足更关意,衰老相随可奈何。

小学生必背的古诗词作者杜牧(篇二)

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原文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全文赏析

诗一开始写登临览景,勾起古今联想,造成一种笼罩全篇的气氛:六朝的繁华已成陈迹,放眼望去,只见草色连空,那天淡云闲的景象,倒是自古至今,未发生什么变化。这种感慨固然由登临引起,但联系诗人的经历看,还有更深刻的内在因素。诗人此次来宣州已经是第二回了。八年前,沈传师任宣歙观察使(治宣州)的时候,他曾在沈的幕下供职。这两次的变化,如他自己所说:“我初到此未三十,头脑钐利筋骨轻。”“重游鬓白事皆改,唯见东流春水平。”(《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宣州因题赠》)这自然要加深他那种人世变易之感。这种心情渗透在三、四两句的景色描写中:敬亭山象一面巨大的翠色屏风,展开在宣城的近旁,飞鸟来去出没都在山色的掩映之中。宛溪两岸,百姓临河夹居,人歌人哭,掺合着水声,随着岁月一起流逝。这两句似乎是写眼前景象,写“今”,但同时又和“古”相沟通。飞鸟在山色里出没,固然是向来如此,而人歌人哭,也并非某一片刻的景象。“歌哭”语出《礼记·檀弓》:“晋献文子成室,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歌哭”言喜庆丧吊,代表了人由生到死的过程。“人歌人哭水声中”,宛溪两岸的人们就是这样世世代代聚居在水边。这些都不是诗人一时所见,而是平时积下的印象,在登览时被触发了。接下去两句,展现了时间上并不连续却又每每使人难忘的景象:一是深秋时节的密雨,像给上千户人家挂上了层层的雨帘;一是落日时分,夕阳掩映着的楼台,在晚风中送出悠扬的笛声。两种景象:一阴一晴;一朦胧,一明丽。在现实中是难以同时出现的。但当诗人面对着开元寺水阁下这片天地时,这种虽非同时,然而却是属于同一地方获得的印象,汇集复合起来了,从而融合成一个对宣城、对宛溪的综合而长久性的印象。这片天地,在时间的长河里,就是长期保持着这副面貌吧。这样,与“六朝文物草连空”相映照,那种文物不见、风景依旧的感慨,自然就愈来愈强烈了。客观世界是持久的,歌哭相迭的一代代人生却是有限的。这使诗人沉吟和低回不已,于是,诗人的心头浮动着对范蠡的怀念,无由相会,只见五湖方向,一片参差烟树而已。五湖指太湖及与其相属的四个小湖,因而也可视作太湖的别名。从方位上看,它们是在宣城之东。春秋时范蠡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之后,为了避免越王的猜忌,乘扁舟归隐于五湖。他徜徉在大自然的山水中,为后人所艳羡。诗中把宣城风物,描绘得很美,很值得流连,而又慨叹六朝文物已成过眼云烟,大有无法让人生永驻的感慨。这样,游于五湖享受着山水风物之美的范蠡,自然就成了诗人怀恋的对象了。

诗人的情绪并不高,但把客观风物写得很美,并在其中织入“鸟去鸟来山色里”、“落日楼台一笛风”这样一些明丽的景象,诗的节奏和语调轻快流走,给人爽利的感觉。明朗、健爽的因素与低回惆怅交互作用,在这首诗里体现出了杜牧诗歌的所谓拗峭的特色。

小学生必背的古诗词作者杜牧(篇三)

杜牧《同赵二十二访张明府郊居联句》原文

陶潜官罢酒瓶空,门掩杨花一夜风。 ——杜牧

古调诗吟山色里,无弦琴在月明中。 ——赵嘏

远檐高树宜幽鸟,出岫孤云逐晚虹。 ——杜牧

别后东篱数枝菊,不知闲醉与谁同。 ——赵嘏

小学生必背的古诗词作者杜牧(篇四)

杜牧《闻开江相国宋(一作宋相公申锡)下世二首》原文

权门阴进夺移才,驿骑如星堕峡来。晁氏有恩忠作祸,

贾生无罪直为灾。贞魂误向崇山没,冤气疑从湘水回。

毕竟成功何处是,五湖云月一帆开。

月落清湘棹不喧,玉杯瑶瑟奠蘋蘩。谁令力制乘轩鹤,

自取机沉在槛猿。位极乾坤三事贵,谤兴华夏一夫冤。

宵衣旰食明天子,日伏青蒲不为言。

小学生必背的古诗词作者杜牧(篇五)

杜牧《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原文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全文赏析

这首诗在写景上很成功,从中可以领略到古代诗词中写景的种种妙用。

此诗作于公元839年(开成四年)春,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做官的杜牧即将离任,回京任职。他的朋友、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要到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去,诗人便先为他送行,并赋此诗相赠。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诗一出手,就用明快的色调,简洁的笔触,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一个初春的早晨,和煦的太阳照耀着大地,积雪大半已消融,解冻的路面布满泥泞,经冬的野草茁出了新芽,原野上一片青葱。待发的骏马兴奋地踢着蹄,打着响鼻,又不时仰头长嘶,似乎在催促主人上路。这两句诗不只是写景而已,它还交代了送行的时间、环境,渲染了离别时的氛围。

三、四两句又展示了两幅美景:“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一幅是悬想中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有“佛国仙城”之称。山在池州青阳(今属安徽)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九华山路”暗示裴坦的行程。一幅是眼前绿水环抱的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青弋江在宣城西,江水绀碧,景色优美。“清弋江村”,点明送别地点。“云遮寺”,“柳拂桥”,最能体现地方风物和季节特色,同时透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和惜别时的依恋之情。这里以形象化描绘代替单调冗长的叙述,语言精炼优美,富有韵味。两句一写山间,一写水边,一写远,一写近,静景中包含着动态,画面形象而鲜明,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上四句通过写景,不露痕迹地介绍了环境,交代了送行的时间和地点,暗示了事件的进程,手法是十分高妙的。后面四句,借助景色的衬托,抒发惜别之情,更见诗人的艺术匠心。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叙写行者与送行者的不同心境。的的,是鲜明的样子。裴坦刚中进士不久,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所以,尽管在离别的时刻,也仍然乐观、开朗。而杜牧的心情是两样的。他宦海浮沉,不很得意。此刻要与好友离别,临歧执手,更觉“心摇摇然如悬旌而无所终薄”(《史记·苏秦传》),一种空虚无着、怅然若失的感觉油然而生。

最后两句把“送裴坦”和自己将要“赴官归京”两重意思一齐绾合,写道:“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两人原来是一起从京城到宣州任职的,此时却不能一同回去了。在这风光明媚的春日里,只身回到京城以后,将会感到非常寂寞的。

诗的前半部分环境描写与后半部分诗人惆怅心情构成强烈对比:江南的早春,空气是那样清新,阳光是那样明亮,芳草是那样鲜美,人(裴坦)是那样倜傥风流,热情自信,周围一切都包孕着生机,充满了希望;而自己并没有因此感到高兴,反而受到刺激,更加深了内心的痛苦。这里是以江南美景反衬人物的满腹愁情。花鸟画中有一种“背衬”的技法,就是在画绢的背面著上洁白的铅粉,使正面花卉的色彩越发娇艳动人。这首诗写景入妙,也正是用的这种“反衬”手法。

"杜牧诗词大全"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