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汽车配件销售论文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12

中外会计比较论文总结。

时间过得很快,让人不知所措,我们的生命中,经常有很多记忆深刻的经历,在事情过后,我们或主动或被动的写一篇总结,总结可以让我们自我反省,提升自我。那么,大家有写过关于总结的范文吗?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外会计比较论文总结,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页是工作总结之家最新发布的《中外会计比较论文总结》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篇一:中外报告的比较与启示

毕业论文

中外会计报告的比较与启示

学 院 会计学院 专业班级 会计 学生姓名 学 号指导教师 职 称

二 ○ 年 月

2

论文原创性声明

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年 月 日

3 中文摘要

摘 要

财务报告是财务会计的最终成果,同时也是企业财务信息的主要载体和输出形式。财务会计报告越来越受到企业经营者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重视,各国或国际组织也都对财务报告做出了具体的规定。但根据各国实际情况不同,会计报告体系和内容也各不相同。本文从会计报告的概念,列示各国会计报告的组成和实质内容,编制会计报告的目的,比较分析会计报告的不足之处,意图更加完善我国的财务会计报告,提高在国际交易中的信息质量。

【关键词】会计报告 中外比较 启示

4 英文摘要

Abstract

Financial report is the culmination of financial accounting,corporate financial information is also the main carrier and the output form.Financial and accounting reports is more and more concern by business operators and information users.States or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lso makes specific provisions on the financial report.Ho the accounting concept,lists the composition and substance of national accounting report and the purpose of the preparation of accounting reports to comparative and analysis the inadequacies of the accounting report of China.mercial competition.This articl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accounting reports of differences and their reasons,and puts forting report;sino-foreign differences;

一、引言

国内外会计报告向来存在不少不同之处。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和报表注释方面,国内外报告格式规范仍有许多差异。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国内外会计准则、会计观念和会计环境的不同。目前,相对于国际会计报告来说,我国的会计报告存在很多不足。为了提高我国会计报告在国际贸易中的信息质量,需要从更高的角度来审视我国现有的会计报告。继续完善三大基本会计报表,适当增加一些新的报表,完善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都是解决目前国内外会计报告差异的有效对策。

本文列举了国内外相关论文资料,具体阐述了对于国内外会计报告差异比较的相关论点。

二、中外会计报告的差异表现

在全球范围内,早已形成以资产负债表(财务状况表)、收益表(利润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财务状况变动表)为三种基本财务报表的格局,分别向报表使用者提供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动情况的通用信息。高来军(2005)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差异。

(一)、资产负债表的差异

就资产负债表而言,美国和受美国会计模式影响的其他国家的企业大都采用账户式,资产列在左方,负债和业主权益列在右方;采用账户式资产负债表的大多数英联邦国家的企业则恰好相反。

此外,英国和欧洲大陆各国还流行一种称为“财务状况(营运资本)式”的资产负债表,即在表的上端,先列示企业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营运资本,而后加上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再减去长期负债(非流动负债),最终得出企业的业主权益。

关于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排列,美国的企业把变现能力最强的项目列在最先。在资产方,先流动资产,后非流动资产;在负债和权益方,先流动负债,后长期负债;再后为股东权益。我国也是流动列前。这说明比较重视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法国只允许采用账户式,且固定列前,说明法国比较重视企业的生产能力和长期财务实力。

(二)、损益表的差异

从格式上来看,中美基本相同。但我国的营业利润范围比美国小。另外,我国损益表项目的规范性与美国相比更严格。日本和法国的格式类似,都为帐户式或报告式,反映的内容都较为详细。

(三)、现金流量表的差异

会计状况变动表是以营运资本为基础的财务状况变动表或以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为基础的现金流量表都是反映资金变动情况的报表。可以说,在国际范围内,现金流量表已基本上奠定了它作为对外通用财务报表中的“第三报表”的地

位。我国也于1998年1月1日起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以现金流量表的称谓取代财务状况变动表。我国要求使用直接编制法。而在美国的实际应用中,间接法比较流行。

(四)、报表注释的差异

与美国、日本和法国相比,我国的会计报告体系的注释部分远不及其他国家的内容丰富,方法多样。我国的注释部分主要包括会计报表附注和会计状况说明书两部分内容。其中,会计报表附注仅包括会计方法的变更、重要项目资料的披露、非常项目的说明等几项内容。

三、中外会计报告差异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有不少专家学者如王松年、王中华等对中外会计报告及准则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目前我国会计准则、会计报告与国际惯例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会计报告的构成与格式、会计信息披露要求、会计准则的具体规定等方面,并认为中外会计准则及报告存在差异是必然和正常,但过大的差异不利于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商业竞争,中国的会计准则应尽量靠近国际通行惯例。探究差异背后的原因,不难发现差异的存在有其深厚的文化、历史背景技术发展的根源。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准则的差异

因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因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其制定的原则或准则就必定会有不同,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必然是从自己的立场和需要出发来制定适合自己的会计原则或会计准则。

1、发达国家和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之间会计准则存在的主要差异

C.诺比斯.R.帕克莱(1991)在《比较国际会计》一书中谈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不同,也体现在会计准则的差异上。比如,金融工具计量、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的交易等。国际会计准则要求以“公允价值”计量。这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是司空见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来说却是勉为其难。从供给角度看,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市场机制不成熟,产权市场不完善,很难形成市场公允价值,而且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会计师在公允价值计量上也缺乏经验。从需求角度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

和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关注的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而不是“相关性”;更希望获得的是真实可靠地反映过去的交易和事项所形成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而不是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预测信息;更倾向于“历史成本”计量,而不是“公允价值”计量。所以,发达国家和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相关问题就会有不同的规定。

2、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存在的主要差异。

徐凯(2006)研究认为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除了需要考虑我国经济相对落后、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存以及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等客观因素外,还要考虑其他有关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市场体系尚不完善,法律制度不够健全,缺乏充分和公开的市场竞争,企业间的交易行为还不规范,国有企业关联交易极为普遍,价格往往成为利润操纵的一种手段,由于公平交易的缺乏,公允价值的获取和使用也就存在较大的难度;我国资本市场的规模和容量均还较小,上市公司数量不足,财务信息的使用者还不能完全以投资者为主,因此在对会计目标的考虑上还必须兼顾国家宏观管理、投资者决策和公司内部管理等多方面的需要。这些因素也使得我国会计准则的结构和内容与国际会计准则以及其他国家的会计准则的结构和内容产生较大的差别。

比如,我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和价值重估的方法较为排斥。这种做法虽然有利于避免企业舞弊和利润操纵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我国当前国情的需要,但是,对公允价值一概加以否认的做法,与会计准则国际发展的趋势并不合拍。在经济全球化、企业购并愈演愈烈和金融工具层出不穷的今天,公允价值已跃升为与历史成本并驾齐驱的新的计量属性。在国际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不仅广泛应用于金融工具,在投资性房地产、农业、企业合并、非货币交易等事项的会计处理中也被广泛应用。

(二)、会计观念的差异

1、李明侠(2009)提出主要矛盾是“实质重于形式”还是“形式重于实质”。“实质”就是经济实质,“形式”就是法律形式。“实质重于形式”是企业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是仅仅按照他们的法律形式作为核算的依据。“形式重于实质”就是企业会计对交易的核算是把法律作为核算的依据。我国采用的是“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而许多的欧洲大陆国家如法,德等都采

用的是“形式重于实质”的原则。它们之间的差异我们用融资租赁的资本化问题予以说明。在我国与英美等国,往往根据融资租赁的经济实质,要同时确认资产与负债,即采用资本化处理。而在欧洲大陆法德等国家往往考虑的是融资租赁的法律形式,故主张不视为相应的资产和负债予以确认。

2、靳艳萍(2009)在《分部报告准则的中外比较》中对经济业务中不确定风险的态度进行了阐述。她认为,在经济业务往来中,将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些不可预见的风险,如地震,暴雨,台风等自然灾害,交易企业的不守信等人为因素。正是由于这些风险具有不可预见性,不能直接的对这些风险进行业务处理,因此对这些风险的态度决定了对会计不确定性的处理。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鼓励冒险的国家,但仍对不确定事项采用的是适度的稳健性的处理;而在欧洲国家对风险的态度过于审慎,表现在会计上,会采取计提大量的准备的方法来对待不确定事项;在中国采用的是轻微的稳健原则。

3、收益确定的概念。收益的确定有“总括收益观”和“当期收益观”之分。所谓总括收益观就是认为收益主要包括业主交易事项外的资产变化,如果用公式可以表示为:全面收益= 期末资产- 期初净资产- 与业主之间的交易项目。而当期收益观则主张以当期的经营成果来确认收益。同时,前者不能把非常损益和会计政策变更的影响作为对业主权益的直接调整;而后者可以把非常损益和会计政策变更的影响对权益进行直接的调整(张素贞,2000)。

(三)、中外会计环境的差异

中外会计环境差异同样是导致会计差异的主要原因。会计环境包括市场发育程度、会计监管体系、法律环境及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具体分析起来,造成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的会计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徐凯(2006)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市场体系尚不完善,法律制度不够健全,没有充分和足够开放的市场竞争,企业间的交易行为也还不够规范,国有企业关联交易极为普遍,价格往往成为利润的一种操作手段,由于公平交易的缺乏,公允价值的获取和使用也就存在较大的难度。

2、李凤鸣(2000)认为我国资本市场的规模与容量均还较小,上市公司数量不足,财务信息的使用者还不能完全以投资者为主,因此,在对会计目标的考虑上,还必须兼顾国家宏观管理,投资者决策和公司内部管理等多方面的需要。

篇三:中外会计的联系与区别

中外会计的联系与区别wqwq

——会计要素的比较分析

[摘要]由于会计的区别与联系过于广泛,而会计要素又是一个最基本的会计概念,同时也是会计准则中极为重要的内容,所以我对于中外会计的比较与分析着手于会计要素方面。科学合理的会计要素体系对于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实现会计目标以及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中外会计要素的组成及其定义内涵,对我国新经济环境下构建会计要素体系以及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持续全面趋同提出建议。全文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第二部分介绍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会计要素体系;第三部分分别介绍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会计要素之间的差异;第四部分介绍我国会计要素体系存在的缺陷以及提出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 中外会计;会计要素;比较;改进

一、绪论

1.1会计要素的内涵及意义

会计是企业财务人员按照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定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实现会计目标所进行的管理活动。因此,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定作为企业会计工作的规范和评价企业会计工作的准绳,其完善性、合理性对实现会计目标影响巨大。会计要素作为会计基本准则中重要的基础内容之一,其设置是会计的理论基础,是按照经济内容对会计对象所进行的具体分类,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其分类和定义要根据现实经济环境不断调整完善,才能实现会计目标、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而各国会计对象是一致的,会计目标也大体相似,因此各国会计准则所确认和定义的会计要素有许多相似之处。会计要素的划分和设立是人的主观意识和客观要求相结合的产物,但各国会计所处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具体环境不同,制定会计准则时的考虑也各有侧重,会计要素体系的构建就体现了特定经济发展环境下企业经济活动本身的特征和会计目标的要求。科学合理的会计要素体系对于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实现会计目标以及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会计要素的组成和具体内涵又不尽相同。

1.2会计要素的研究背景

2006年2月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标志着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中国新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2009年9月,财政部发布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

则持续全面趋同路线图(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时间表: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持续全面趋同的完成时间确定为2011年。财政部此次发布《路线图》的核心目标,是希望能够积极地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拟作出重大修改的准则项目,促进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充分考虑我国新兴市场经济的实际,并积极消除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现存的极少数差异。这就意味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持续全面趋同,并非只是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修改企业会计准则,而是推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更多地考虑我国的情况,并对我国会计准则做出相应的调整。有效的财务报告体系是金融稳定的必要条件,而高质量的全球统一会计准则是实现有效财务报告的前提。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几乎均已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发布了趋同路线图。随着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应对金融危机重大项目的完成,我国会计准则可能再次与国际准则之间存在差异。正因如此,我国会计界就更有必要来研究中外会计之差异,积极寻求更为妥善的解决途径,更何况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是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大趋势,这为我国更好地融入全球一体化的大环境创造条件。

同时,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过程中,随着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的进入、国内企业在业务领域和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对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重要内容——会计要素的研究与探讨就更具有实际意义。本文拟对中国、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所确认和定义的会计要素进行比较,对我国新的经济环境下构建会计要素体系提出建议。

1.3会计要素的总体认识

我们先用下表对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所确认和定义的会计要素进行总体比较,以期产生大体的认识。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国、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规定的会计要素存在差别,但这些会计要素均可归为两大类:一类是反映企业一定时点上的财务状况的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权益(所有者权益);一类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的要素,包括营业收入(收入)、费用、利得、损失、综合收益(利润)、业主投资(业主投入)、派给业主款(业主分配)。两类要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勾稽关系:资产、负债和权益因另一类型要素变动而发生变动,而且任何时候都是后者的累计结果。就每一类型要素而言,其各自内部又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会计等式反映了这种联系。就第一类要素而言,“资产=负债+权益”这一恒等式表明了其内在联系,如果没有相应的其他资产的减少(增加)或相应的负债或权益的增加(减少),资产的增加(减少)就不会发生。就第二类要素而言,“综合收益=营业收入-费用+利得-损失”表明了其内在关系。业主投资(业主投入)和派给业主款(业主分配)与综合收益(利润)一起影响一定时期期末的权益数额。

二、中外会计要素体系

1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会计要素体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在1985年发表的第6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6)中,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权益、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营业收入、费用、利润、损失、综合收益十大类。其中,第一类用以描述某一时点的资源和对资源的要求权,即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资产、负债、权益);第二类用以描述在一定期间内影响企业资产、负债和权益变动的交易和其他事项及情况的要素(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营业收入、费用、综合收益、利得和损失)。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1.1、第一类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

(1)资产:指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它是特定主体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所取得的或加以控制的;(2)负债:指将来可能要放弃的经济利益,它是特定主体由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将来要向其他主体转交资产或提供劳务的现时义务;(3)权益:是以某一主体的资产减除其负债的剩余部分。在企业,权益就是所有者权益。

1.2、第二类反映资产、负债和权益变动的交易和其他事项的要素

(1)业主投资:是在特定企业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是由于其他主体转入有价值的资产以便在其中取得或增加所有者利益(或权益)的结果。业主投资最常见的形式是投入资产,但投入的标的物也可以包括劳务、或抵偿的或转换的本企业的负债;(2)派给业主款:是在特定企业里权益的减少,它是企业向所有者转交资产、提供劳务或承担债务的结果;(3)综合收益:是企业报告期内,从所有者以外的交易,以及其他事项和情况中所产生的权益变化。它包括报告期内

除所有者投资和向所有者分配以外,一切权益上的变化;(4)营业收入:是某一主体在其持续的、主要或核心业务中,因交付或生产了货品,提供了劳务,或进行了其他活动,而获得的或其他增加的资产,或因而清偿的负债(或者兼而有之);(5)费用:是某一主体在其持续的、主要或核心业务中,因交付或生产了货品,提供了劳务,或进行了其他活动,而付出的或其他耗用的资产,或因而承担的负债(或者兼而有之);(6)利得:或称溢余,是某一主体来自营业收入或所有者投资以外,来自边缘性或偶发性交易,以及来自一切其他交易和其他事项与情况得权益(净资产)之增加;(7)损失:是某一主体除费用或向所有者分配以外,出于边缘性或偶发性交易,以及出于一切其他交易和其他事项与情况的权益(净资产)之减少。

2.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的会计要素体系

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的《财务报告原则公告》第四章“财务报表的要素”指出,财务报表需要反映报告主体的交易和其他事项结果的财务业绩和财务状况,将财务报表要素定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得、损失、业主投入、业主分配等七项。其中,第一类用以描述某一时点的资源和对资源的要求权,即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二类用以描述在一定期间内影响企业资产、负债和权益变动的交易和其他事项及情况,即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利得、损失、业主投入和业主分配)。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1.1、第一类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

(1)资产指企业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引起的,并且由企业控制的、获得未来经济利益的权力和其他使用权;(2)负债指企业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承担的转移经济利益的义务;(3)所有者权益指企业全部资产扣除企业全部负债以后的剩余利益。

1.2、第二类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

(1)利得指会计期间内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但不包括与所有者有关的权益增加;(2)损失指会计期间内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但不包括与对所有者分配有关的权益减少;(3)业主投入:是在特定企业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是由于其他主体转入有价值的资产以便在其中取得或增加所有者利益(或权益)的结果。业主投资最常见的形式是投入资产,但投入的标的物也可以包括劳务、或抵偿的或转换的本企业的负债;(4)业主分配:是在特定企业里权益的减少,它是企业向所有者转交资产、提供劳务或承担债务的结果。

3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的会计要素体系

IASC(IASB的前身)在1989年发布的“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权益、营业收入、费用五大类。其中,第一类用以描述某一时点的资源和对资源的要求权,即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资产、负债、权益);第二类用以描述在一定期间内影响企业资产、负债和权益变动的交易和

其他事项及情况,即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营业收入、费用)。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1.1、第一类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

(1)资产指企业由于过去事项而由企业控制的、预期会导致未来经济利益流人企业的资源;(2)负债企业由于过去事项而承担的现时义务,该义务的履行预期会导致含有经济利益的资源流出企业;(3)权益企业资产扣除企业全部负债以后的剩余利益。

1.2、第二类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

(1)营业收入是指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增加,其形式表现为由资产流入、资产增加或是负债减少引起产权增加,但不包括与产权所有者出资有关的类似事项;(2)费用指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减少,其形式表现为因资产流出、资产消耗或是发生负债而引起的权益减少,但不包括与对所有者分配有关的权益减少。

(四)我国会计要素体系

我国在1992年《企业会计准则》中首次提出会计要素的概念,并借鉴国际惯例将会计要素设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要素。此后,2000年颁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对会计要素的含义进行了全面修改,并体现在2001年起执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中,2006年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在保留原有要素项目的基础上对其内涵做了改进。其中,第一类用以描述某一时点的资源和对资源的要求权,即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第二类用以描述在一定期间内影响企业资产、负债和权益变动的交易和其他事项及情况,即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1.1、第一类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

(1)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2)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3)所有者权益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其余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差额,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1.2、第二类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

(1)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2)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3)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三、中外会计要素内涵的比较

1我国与美国(FASB)会计要素的比较

这是篇好范文参考内容,讲的是关于会计、我国、会计准则、准则、企业、要素、差异、会计报告等方面的内容,觉得好就按(CTRL+D)收藏下。

GZ85.cOm更多总结延伸阅读

工作总结结尾怎么写比较完整


工作总结之家工作总结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工作总结结尾怎么写比较完整,供大家阅读参考。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工作总结频道。

一篇好的个人工作总结,除了要有非常充实的内容、准确无误的语言、清晰明了的条理之外,还要有一个好的开头与结尾。好的工作总结结尾,可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回味无穷。工作总结结尾是整篇文章的收尾,能与总结开头相呼应,详略得当,篇幅不宜太长。

怎样写好工作总结的结尾呢?结尾的方式可以是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今后努力方向,或认识自己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也可以表明决心 、展望前景:

第一种:结尾提出今后努力方向

在工作总结结尾的写法当中,提出今后努力方向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就是在总结的结尾表明心迹,给阅读者留下印象。

例如,常见的办公室个人工作总结的结尾如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加强个人修养,努力学习,努力提高工作能力,适应新形势下本职工作的需要,扬长避短,发奋工作,克难攻坚,力求把工作做得更好,树立办公室的良好形象。

第二种:认识自己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例如,常见的银行人员工作总结结尾: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我仍感自己有不少不足之处:

1、只是满足自身任务的完成,工作开拓不够大胆等;

2、业务素质提高不够快速,对新业务知识仍然学习得不够多,不够透彻;

3、本职工作与其他同行相比还有差距,创新意识不强。

在以后的工作中,请大家给予我监督与建议,我将努力改进自己的不足,争取获得更好的成绩。

第三种:表明决心 、展望前景

以上是我个人2009年年度工作总结,俗话说:“点点滴滴,造就不凡”,在以后的工作中,不管工作室枯燥的还是多彩多姿的,我都要不断积累经验,与各位同事一起共同努力,勤奋的工作,刻苦的学习,努力提高文化素质和各种工作技能,为了单位的发展做出的贡献。

完善会计标准强化经营管理会计理论论文


《完善会计标准强化经营管理会计理论论文》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希望对网友有用。

完善标准强化经营管理会计理论论文

一、会计标准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标准本身存在的问题 自1993年开始实施的银行业新会计制度,对正确反映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增强其风险抵御能力,以及搞好稳健经营等,均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制度本身不够完善,某些规定不甚合理,使其作用的发挥受到了限制,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1.会计制度规定的呆坏账准备金提取方法不符合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按照现行规定,商业银行的坏账准备金按年初应收利息余额的3%差额提取,呆账准备金按年末贷款余额的1%差额提取。这种“一刀切”的提取方法明显地存在三方面的缺陷:一是忽略了不同质量的贷款资产和不同账龄的应收利息的不同风险;二是提取的总量过少,目前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呆账存量规模已高达2000多亿元,而每年可消化的呆坏账仅达400多亿元的水平,根本无法实现及时化解风险的目的;三是不利于真实反映商业银行的损益,由于呆账准备金按年末贷款余额的1%差额提取,这就为商业银行人为地调节账面利润提供了方便,当要虚减账面利润时,可采取年末突击放款,次年初再收回的方法虚增成本,当要虚增账面利润时,则可采取相反的方法操作。

2.权责发生制与商业银行所处的经营环境相冲突。在采用权责发生制确认损益的条件下,商业银行面临着收入的软约束和支出的硬约束并存的局面。一方面,因经济结构调整不到位,企业效益增长乏力,大量应收利息难以如期收回,名义上是收入,实际上是前景堪忧的债权,构成了事实上的虚假收入;另一方面,银行的各项费用支出,以及按虚假收入及由此而产生的虚假利润计算出营业税、所得税等,又必须按期如数缴纳,不得拖欠。这种状况使商业银行受到了极不公正的待遇,许多银行名为盈利,实为亏损,虽然财政部规定逾期一年以上的贷款所产生的应收利息不再计入当期损益,而是纳入表外核算,但是逾期不足一年的贷款的应收未收利息却已经对损益的真实性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执行会计标准的随意性大,造成核算口径不统一,影响了会计资料的可靠性 严格执行制度规定,维护制度的严肃性,是统一核算口径,确保会计可靠性的前提条件,但往往有一部分商业银行从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出发,为完成某些经济指标、掩盖某些违规事实或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其他问题,在核算过程中随意歪曲制度规定,具体表现在:

1.应付利息提取方法不规范。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在计算应付利息时,采用根据各类定期存款的平均余额按当时利率提取的方法,很显然,这种做法难以充分顾及存款余额变动对实际应付利息的影响,并与“按存单利率计付到期利息”的规定不符,在目前利率持续下调的情况下,往往表现为应付利息提取不足,这无疑会造成平时损益不实,而面对存款集中到期,应付利息不足支付的局面,各行又随心所欲地采取了三种不同的做法:一是在利息支出科目中直接列支利息;二是突击提取应付利息;三是在应付利息科目中用红字反映余额。前两种做法会不可避免地造成本期成本大幅度上升,后一种做法则极可能造成今后为弥补红字而虚增成本。

2.坏账核销不及时,造成损益不实。按照规定,账龄达三年以上的应收未收利息应予以核销,但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商业银行出于完成利润指标的需要,对这一部分利息长期挂账,不予核销。从表面上看,这一部分利息已纳入表外核算,其本身对损益真实与否已无直接影响。但是,对该核销的利息坏账不核销,必然使当期该减少的坏账准备金余额难以减少,从而直接影响到下年度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数额。由于(转载于: 在点 网)坏账准备金是计入成本的,因此,坏账核销不及时对损益真实性的影响仍是不容忽视的。

3.科目核算内容被随意调整。这种状况表现为部分费用未能列入相关费用类科目,而是被用于冲减收入。例如,部分银行规定,在手续费收入科目中列支空白信用卡的工本费和信用卡“消费指南”的印费等,这一做法直接导致了账面手续费收入的虚减,并因此少缴营业税金及附加,不但损害了财政的利益,而且还使营业利润不实。

4.费用开支项目被随意调节,指标控制流于形式。为逃避费用开支指标的限制,商业银行往往把受指标控制的某些费用随意转入不受指标控制的项目。主要表现在把业务招待费转入差旅费,把临时工工资计入手续费支出等,诸如此类的做法既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又提供了滋生腐败现象的土壤。

(三)会计基础不规范 1.会计信息披露方式模

糊,阻碍了其作用的正常发挥,并影响了央行监管工作的效率。载体要素齐全是有效披露信息,进而合理发挥其作用的基础,然而在电算化条件下,作为披露会计信息的重要载体的账簿和报表的要素不齐全问题,却更为突出起来,分户账上缺少账户名称仅有账号、摘要或摘要过于简单和对方科目、总账和报表上缺少科目名称仅有科目代号等是其主要表现形式。这些问题的存在致使账、表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的性质和内容不清、资金来源和去向不明、业务和财务活动的透明度不高,不但使会计信息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而且还影响了中央银行的监管效率。

2.“双线核算”在电算化条件下已名存实亡,以致对错账难以有效控制。根据“双线核算”原则的要求,明细核算和综合核算应根据凭证平行登记、分别核算。在核算过程中,两大系统应互不干扰,构成一种“并联”关系。然而在电算化条件下,综合核算是根据明细核算时录入的凭证信息来进行的,两大系统间名义上的“并联”关系已被事实上的“串联”关系所取代,只要明细核算出现差错,综合核算必然随之出错,使总分核对失去实际意义,加之人们对电脑过于迷信,复核和事后监督流于形式,造成记账差错率居高不下,会计信息失真,银行声誉受损。

3.不同系统的商业银行之间,以及同一系统内部各行处和部门之间在会计工作上缺少协调。目前,各商业银行在会计工作上均自成体系,在遵循统一会计制度的前提下,在核算方法上体现出本系统的特色,与此同时,随着核算内容的日益多样化和业务技术手段的现代化,会计工作主体也同时趋向多元化。这种现状对进一步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充分有效地利用现代会计技术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业务和财务活动,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同系统的商业银行之间以及同一系统内部各行处和部门之间在会计工作上缺少统一规范和协调的问题。(1)各行会计处理的软件各不相同。目前各商业银行所使用的软件主要由各自总行自行组织开发,有的还由分行组织开发,这使行与行之间在核算软件上缺少统一性,难免会产生口径不一致,信息披露方式不统,会计工作的横向联系受阻等弊端。(2)会计档案管理责任不明确。落实会计档案管理责任是加强事后监督、明确经济责任、杜绝违纪违法行为的基础,但因会计工作主体已趋向多元化,会计工作涉及到的责任人和责任部门随之增多,而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和人员又不明确,不可避免地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了相互推诿和“扯皮”的现象,增加了调阅档案的难度,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

以上就是这篇范文的详细内容,涉及到会计、商业银行、利息、核算、提取、工作、信息、影响等方面,觉得好就请(CTRL+D)收藏下。

工作总结开头怎么写比较新颖


工作总结之家工作总结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工作总结开头怎么写比较新颖,供大家阅读参考。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工作总结频道。

工作总结的开头对于一份工作总结的整体而言非常重要。工作总结开头怎么写呢?以下从几篇优秀的工作总结开头语中提练出几种工作总结的开头,希望大家能从中领略到工作总结开头怎么写。

工作总结开头范例一:

2009年,在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办公室全体同志积极努力,分工协作,较好地完成了所担负的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工作总结开头范例二:

在学校党支部,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镇财政所的正确指导下,较好的完成了本学期的收支计划,保证了学校的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将本学期学校的财务工作总结如下:

工作总结开头范例三:

半年来,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自己在政治思想和工作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绩,下面就将教师上半年工作总结汇报如下,敬请各位师生提出宝贵意见及建议。

工作总结开头范例四:

2009年上学期,我校紧紧围绕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实践学校确立的“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德育见长”的办学理念,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圆满完成了学校期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可以用四个字的来总结它,即“有序发展”。首先是这学期来,学校各方面的工作都在发展,都有进步。其次是学校的发展主线清晰、重点击破、目标明确,一步一步前进。主要体现在:
工作总结开头范例五:
2009年,学校工会在市局党委、教育工会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学校党总支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行政班子的支持下,在全校教职工的信任、理解、支持、配合下,全面开展各项工作。在工作中,学校工会根据上级工会的有关精神,结合我校的中心工作和发展实际,为着力构建新形势下的学校工会维权机制,构建和谐四中,尽其所能,发挥桥梁作用,做好教职工的代言人,为进一步把四中办成环境美、条件优、育人好、质量高、特色显的优质学校办实事,为进一步把四中办成省一级规范化学校。工会将于学校工作为中心,把服务教职工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年来,主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范例六:
2009年,全镇上下始终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稳定为第一责任,贯彻“打防结合、预防为主”,“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两个就是、一个打造”,以夯实基础和创新工作为抓手,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建设和保护黄山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为加快建设“两个重镇”奠定坚实基础。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范例七: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乡工会在乡党委和上级工会的领导和指导下,工会工作紧紧依靠全体基层工会组织开展工作.按照鲁甸总工会的要求,结合我乡工会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工作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为理念,夯实工作基础,注重工作实效,切实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不断提升我乡工会工作的整体水平。2009年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销售会计半年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