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工作总结和计划

发布时间: 2019.08.12

侨办工作总结和计划。

在我们的工作中,有时候会需要我们写总结。在总结中,我们可以找出缺点与不足,吸取经验教训。每写一次总结,就让我们多一份思考的机会:一个人刚开始做某件事的时候可能不会,但一直不会就是态度问题了。那么你知道怎么书写优秀的总结报告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侨办工作总结和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WWw.GZ85.cOmsp;二是实施“侨爱工程”。加强与侨的联系,密切与侨的关系,深入基层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加大对困难归侨侨眷的帮扶力度,解决其实际困难;深入开展“万侨助万村”活动,引导侨港资到农村兴办实业;继续实施“关爱工程——送温暖医疗队”活动,造福侨界群众。区侨办通过联欢、联谊、座谈会等方式加强与归侨侨眷的联系,进一步凝聚侨心、发挥侨力。
三是努力为侨服务,切实维护侨的合法权益。做好侨务来信来访工作,及时妥善处理来信来访,及时化解矛盾,维护侨界稳定。努力为归侨、侨眷排忧解难办实事,维护侨的政治、经济、文化、经营权利。
四、夯实侨务基层基础工作,社区侨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对全区各街道办事处进行了2010年度侨务检查考核工作。在全区开展港澳台海外代表人士的情况调查工作,全面、准确、真实地调查摸清侨情资源。对新华侨华人创业情况重点走访,对华侨、华人及留学生情况进行跟踪服务,建立完善电子侨情资源库。
二是抓基层打基础,切实加强社区侨务工作阵地建设。继续开展争创“全省侨务示范社区”活动,推动社区侨法宣传角建设,夯实社区侨务工作。各街道办事处要根据自身实际,设立“便侨服务点”,加强服务网点规范化建设。坚持以“双向服务”为抓手,使归侨侨眷成为社区工作的组织者和参与执行者。
三是以建党90周年为契机,积极开展宣传纪念活动。区侨办积极参与区委统战部红诗朗诵会,在各街道社区举办红歌会和广场演出,组织广大归侨侨眷观看。
五、加大宣传力度,扩大侨务宣传效果
一是积极向省、市新闻媒体投稿,广泛宣传我区重大涉侨活动,宣传**侨界先进典型,扩大**侨务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二是以徐州**政府网为依托,加强侨务信息工作,整理上报各类侨务信息,提高信息稿件质量,更好地发挥侨务信息在指导侨务工作、反映侨情动态和加强全区侨务工作中的作用。截止到10月底,已上报、被采用了20余篇。
三是根据省侨办《华人时刊》征订工作会议精神,分解征订任务,开展征订工作,完成了115份征订任务。
六、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推进机关作风建设
今年以来,我办先后组织学习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并开展大讨论活动。一是认真学习全会精神,充分认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战略意义。这是全面推进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方面,是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二是侨务部门要积极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明确指导思想、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结合侨务工作实际,丰富侨务文化活动。三是努力探索服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途径,发挥侨界优势,汇聚力量,搭建桥梁、献计献策,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服务。
区侨办积极响应区委的号召,组织开展“学文明礼仪·创文明机关”主题教育活动。旨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不断提升机关工作人员文明素质和机关文明礼仪程度,塑造区侨办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良好形象。这次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以开展“四个一”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文明素质提升,力求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一是开展一次知识讲座。围绕机关干部的个人礼仪、公务交往礼仪、会议礼仪等专题邀请专家讲课,提高侨办干部的个人修养和素质。二是评选一批“党员文明先锋岗”和先进个人。依据文明用语、文明礼仪、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等标准,在侨办评选出一批“党员文明先锋岗”和先进个人,形成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三是开展一次卫生集中清扫活动。组织全办机关干部利用工休和周末时间,开展义务劳动,保持办公区及周边环境清洁卫生。四是开展一次文明礼仪结对共建活动。结合“走基层、暖民心”活动,由区侨办与结对帮扶困难户对接,围绕困难群众所急、所需,切实为结对困难户解决2至3个难题,树立机关人员为民、务实的良好形象。
中秋节前夕,**区侨办全体工作人员来到包挂特困户陈洪昌家中,进行走访慰问,并送去500元慰问金。陈洪昌是原北方氯碱集团病退职工,由于身患肾衰竭,需每周做透析三次,其妻子也无工作,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作为包挂单位,今后将力所能及地为其提供帮助。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着一些制约侨务工作发展的不足,如:思路不够开阔,为侨服务的制度和方法需全面细致,在为经济建设发挥作用上,还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2012年工作计划
2012年,我区侨务工作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全国、省、市侨办主任会议精神为依据,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发挥优势, 服务发展,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开创全区侨务工作新局面。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采取切实措施,继续加大《侨法》宣传力度。
以落实《侨法》为重点,通过持之以恒的学习、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扩大《侨法》宣传的广度和深度,解决侨法学习“侨内热侨外冷”问题,进一步提高全区上下对做好侨务工作重要性、紧迫性、必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侨法》的法律意识,增强广大干部群众依法护侨的认识,切实维护归侨侨眷合法权益。
2、加强侨务机构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工作水平。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做好侨务工作的前提和保证。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侨务工作机构建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热心为侨、廉洁奉公的侨务干部队伍。进一步牢固树立为侨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观念,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3、充分发挥侨务工作的桥梁作用,扩大内引外联。
牢固树立“大侨务、大开放”的新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为侨服务的宗旨,坚持服务全区工作大局和为侨服务的有机统一。发挥海外华侨华人的资金、技术、智力、文化、管理等独特优势,进一步加大引资引智力度。积极推动与华侨、华人、港澳同胞中重点社团、重点人士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多形式、多渠道的往来和沟通,持之以恒地做好为侨资企业、归侨侨眷服务的工作。紧紧依托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社区侨务工作,积极为引资、引智牵线搭桥,服务经济发展大局 2011年侨办工作总结和2012年计划
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年,**区侨办深入贯彻全国、省、市侨务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区工作大局,强化责任意识、忧患意识,以“为侨服务、为经济服务”为抓手,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引智工作力度,切实推进侨务基层基础建设,努力实现“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为我区“率先建成江北现代服务业强区,向全省一流城区进军”的目标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积极推进侨务招商引资引智工作
一是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始终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和项目建设上不犹豫、不松劲。利用一切可利用的阵地,宣传我区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态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宣传我区依法保护归侨侨眷、华侨华人和侨资企业合法权益的情况,增进外部对**区的更多了解。
二是参与全市、全区招商引资和联谊活动。充分发挥牵线搭桥和服务保障作用,为来我区创业的归侨、侨眷提供优质服务。积极协调区委、区政府有关部门,有重点地联系一些侨港资企业、华人社团和著名侨界人士来我区参观考察,与他们广交朋友、共谋发展,促进其在我区投资兴业。着重加强了与香港新世纪集团和南京客商的联络,积极加强**辖区体育场地块、城南商业广场地块的推介。
6月24日,2011年“海外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江苏行”活动在我区举行,美国杰奈瑞公司CEO、美籍华人刘胜栋和新加坡亚洲YUANFENG国际投资控股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新加坡华侨叶渡林在市侨办主任李明、市侨办副主任刘振平的陪同下,到我区矿大科技园、江苏集群展示厅、神采映画和徐州动漫博物馆参观考察。副区长姚吉松、区侨办主任徐艳向海外客商详细介绍了我区发展现状和招商引资情况,并全程陪同考察。
9月22日,澳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邱维廉先生一行四人来我区考察交流,对城北开发区和徐州软件园进行现场考察。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侨办主任李明、区委书记张引、副区长姚吉松等领导陪同考察。
三是更好地为侨港资企业服务。充分利用国内外各种传统节日,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做好为侨港资企业服务的各项工作,切实维护海外侨胞在我区的投资权益。区侨办组织开展了春节前走访慰问归侨侨眷活动;街道、社区对辖区内的归侨、侨眷、归国留学生和侨港资企业进行了走访,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对生活、工作有困难的归侨侨登门慰问;对华人华侨、出国留学生,通过贺卡等方式进行慰问。组织我区5家侨港资企业代表及12名侨属参加全市侨界迎春联欢会。做好推荐侨港资企业加入“江苏省侨商投资企业协会”工作,共推荐上报技源科技等4家侨港资企业。9月26日,我区侨港资企业代表——徐州理想食品有限公司经理李伟应邀出席市政府中秋招待会。
二、面向海外,大力实施华文教育宣传工作,外派教师实现新突破
一是加强与省市侨办的沟通交流,及时掌握文宣工作的信息,积极推进文宣工作的节点进度。
二是建立外派教师人才库,不断充实外派教师队伍,协调区文教体局把师德优良、英文水平高的教师充实到人才库中,目前国侨办人才库中我区已录入3人。
三是积极推荐**、宣传**,通过文宣工作平台,面向海外展现**,展现**教师风采。
四是外派教师顺利成行,文宣工作取得新突破。随着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声望不断提高,学汉语逐步形成一种国际潮流,对外汉语教学成为我国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国国侨办协助、菲律宾晋江同乡总会从全国聘请的7位教师将飞赴菲律宾进行为期10个月华语教学督导。我区奎山中心小学教师余文涛经我办推荐获得赴菲任教的资格,这是我区侨务工作一次新尝试。
三、维护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合法权益,扎实做好为侨服务工作
一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区侨办召开纪念《侨法》颁布21周年座谈会,来自全区各行各业的20 多名归侨侨眷代表参加了会议。座谈会上,归侨侨眷代表纷纷发言,畅谈自己对这部法律的认识和体会。大家认为,《侨法》的实施,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归侨侨眷的关怀爱护,集中反映了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心声。我区各级侨务部门在依法维侨、护侨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较好地保护了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同时,归侨侨眷代表还就如何进一步发挥侨办在代表归侨侨眷利益、维护归侨侨眷权益方面的作用提出建议。组织各街道办事处举行“侨法”颁布21周年宣传活动。认真落实“六五”侨法宣传规划,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宣传侨法,实施侨法。使侨人人知晓侨法,使侨务工作者、涉侨单位依法为侨服务,努力营造良好的爱侨、护侨的社会氛围。
&nb

Gz85.Com更多总结小编推荐

侨办侨联十一五工作总结


“十一五”期间,县侨办侨联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侨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紧紧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为侨服务”的宗旨,深入基层单位和侨界群众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明确工作定位,创新工作方法,积极主动的开展各项工作,为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新做出了积极的努力。现将县侨办侨联来的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县基本侨情
县是市第三大侨乡,又是云南省23个重点侨乡县之一,截止底,全县有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2836户,15600人,分布在缅甸、泰国、越南、印尼、日本、英国、爱尔兰、法国、奥地利、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等13个国家。有归侨侨眷1284户4492人,其中,归侨1667人,侨眷2825人,分布于除珠街乡外的其他12乡镇。县内有我市唯一的安置归难侨的华侨农场一个(即柯街华侨农场),全场有职工和场员家庭1285户,总人口3252人,其中归侨侨眷2686人,占总人口数的83%。
二、侨务工作开展情况
(一)国内侨务工作
1.认真学习宣传《侨法》,营造依法护侨良好氛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实施办法》及《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办法》颁布实施以来,我们把宣传贯彻“一法两办法”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确保抓好贯彻落实。在学习宣传“一法两办法”活动中,五年来共印发各种学习宣传材料1600多份,同时运用广播、电视、黑板报、侨法讲座、电影晚会、“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形式开展多层次的宣传,引导归侨侨眷知法、用法和守法,进一步增强了全体侨务干部依法护侨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广大归侨侨眷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自觉性。
2.心系群众,关注民生,按时开展春节送温暖慰问活动。
每年春节前夕,县侨办侨联都参与市、县党委政府和中国侨联、省市侨办侨联等组成的慰问团,深入柯街华侨农场归侨侨眷居住点,对当地的孤寡老人、下岗职工、因病因灾造成生活困难的贫困户进行走访慰问,此外县侨办侨联还对退休老同志、侨务工作热心人士和散居其他乡镇的归侨侨眷进行了走访慰问,平均每年慰问40户,五年共发放慰问品、慰问金6.6万余元,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归侨侨眷的心中。
3. 紧密配合,服务大局,积极协助相关部门共同推进柯街华侨农场改革和发展工作。
县柯街华侨农场改革和发展工作,在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和侨务部门的正确领导帮助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为目标,以体制改革和危房改造为重点,以促进群众增收为核心,相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广大归侨侨眷积极参与,社会各界广泛支持,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改革工作情况。
一是体制顺利融入地方;二是人员调任录用圆满完成;三是土地确权工作提前完成;四是社会保障政策全面落实。
(2)发展工作情况。
一是将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全部纳入全县统一规划(即“十二五”规划);二是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超前做好基础设施项目报建工作;四是华侨社区经济发展理清了思路;五是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明显;六是侨场群众思想观念发生了实质性变化。
(3)危房改造工作情况。
10月,省发改委批准县柯街华侨农场实施归难侨危房改造690户25500平方米,总投资2620万元。5月,省华侨农(林)场改革和发展领导小组下达县柯街华侨农场非归难侨危房改造任务267户,每户给予补助1.5万元。
为确保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县人民政府成立了华侨农场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人员组成工作组驻场配合社区开展工作,制定出台政策措施,调动群众建设家园的积极性,推动危房改造进程。底,690户归难侨危房改造任务全部按计划完成,其中新建673户72234平方米,维修加固17户1035平方米。今年以来,面对日益严重的旱情,工作组按照“先保人饮安全,后保产业用水”的要求,坚定信心,加强领导,带领华侨社区干部和居民树立抗大旱、抗长旱的思想,采用修井、抽水、运水等措施,确保抗旱和危房改造工作两不误。截至2010年10月底,柯街华侨农场非归难侨危房改造已完成259户(其中新建64户,维修加固195户),正在改造的有8户,落实建设资金845.5万元。
县侨办侨联在侨场改革和发展中,与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做了以下具体工作:
一是在改革前,配合国务院和省、市、县的人大、侨务、发改、水利、交通、建设、农业、社保等部门深入华侨农场进行专题调研,形成了全面反映侨场困难和问题的调研报告,上报上级相关部门,为制定出台改革优惠政策提供决策依据。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全力参与县人大、县政府做好与省、市、县三级人大以及国侨办、省侨办等部门视察调研相关的接待和汇报工作。
二是与华侨农场、县社保局、财政局、医保中心等部门通力合作,清理出华侨农场历年拖欠的养老保险费和医疗保险费数据,再根据新的补助标准测算出以后的缴费金额和补助金额,按时上报花名册,确保上级补助资金及时拨付到位。
三是积极服从县政府的安排部署,派出2名职工参加华侨农场危房改造工作队,深入持久地做好入户调查、政策宣传、土地调整、选址规划、配置地基、监督施工等工作,做到为侨服务、攻坚克难不落伍。协助柯街镇做好华侨社区居民代表、居民小组长、社区“两委”班子的选举工作,确保体制改革顺利进行。
四是把握政策,抢抓时机,密切配合柯街镇和华侨社区稳步推进抗旱保民生、非归难侨危房改造、产业结构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五是协助华侨社区筹备召开第一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
7月,柯街华侨农场完成体制改革并入柯街镇,成立柯街镇华侨社区后,许多干部和归侨侨眷群众纷纷要求成立社区侨联组织。华侨社区现有总人口3252人,其中归侨侨眷有2686人,占总人口的83%,根据《中国侨联章程》,具有成立基层侨联组织的良好条件。为了凝聚侨心,发挥侨力,促进华侨社区的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社区“两委”班子研究,拟定于今年第四季度召开柯街镇华侨社区第一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柯街镇华侨社区侨联第一届委员会。县侨联积极协助华侨社区做好会议筹备工作,目前已拟就会议方案,待柯街镇党委批准后正式实施。
六是关注舆情,上下联动,积极参与华侨农场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确保侨场改革期间社会和谐稳定。新一轮改革以来,侨场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群众上访事件,确保柯街华侨农场的改革和发展整体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4.散居归侨侨眷扶贫开发工作情况。
“十一五”以来,我县高度重视散居归侨侨眷贫困问题,把散居归侨侨眷纳入全县扶贫开发的总体规划,与解决全县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和可持续发展一道同步实施,整体推进。
(1)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散居归侨侨眷贫困状况。
县侨办与扶贫办积极配合,历时两个多月深入各乡镇、村组,对全县散居归侨侨眷贫困状况进行摸底调查,调查结果:全县有散居归侨侨眷420户1509人,其中归侨73人,侨眷1436人,分布在12个乡镇51个行政村(社区)。按照县年人均纯收入1196元的贫困线标准,散居归侨侨眷在贫困线标准以下的有173户647人,其中散居城镇的有24户89人,散居农村的有149户558人,占全县贫困人口的0.4%。
(2)以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为重点,大力改善归侨侨眷散居地生产生活条件。
“十一五”整村推进规划以优先扶持弱势群体为原则,覆盖了43个有归侨侨眷居住的行政村,共规划整村推进项目84个(每个项目点投入扶贫资金15万元),现已实施完成60个,对归侨侨眷进行各种培训210人次,投入扶贫资金900万元,尚有24个将于2010年度实施完成。通过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加强了归侨侨眷散居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贫困归侨侨眷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夯实了发展后劲,为归侨侨眷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
(3)管好侨务扶贫周转金,扶持侨户脱贫致富。
上级侨务部门共下拨我县侨务扶贫周转金3.5万元,五年来,县侨办始终把握“十六字”方针和严守侨务扶贫工作纪律,把有限的扶贫资金管好用活,使其真正发挥效益。县侨办用此项扶贫周转金先后扶持42户归侨侨眷发展种植、养殖、加工、运输、修理、商品零售等行业,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目前已有36户受扶持的侨户实现了脱贫。
(4)开展“爱心圆梦”活动,倾力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近五年来,县侨办侨联积极发挥部门优势,与县教育局、一中、二中、柯街中学等部门协调配合,帮助21名大、中专贫困学生(其中归侨侨眷学生13名)向云南省海外交流协会、美国爱心妈妈联谊会、云南省金秋助学基金会等社会组织申请到助学金共计2.3万余元,使他们摆脱辍学困扰,顺利完成了学业。
(5)关注民生,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对受灾归侨侨眷实施及时救助。
在散居城镇的归侨侨眷中,有71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225人实现再就业,307人参加城镇职工或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14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在散居农村的归侨侨眷中,有111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1117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做到应保尽保。另外对遭受水灾、火灾、风灾、旱灾、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或遭遇意外事故的归侨侨眷实施及时救助,五年来,我县为60多户受灾严重的归侨侨眷送去了价值22万余元的粮食、衣被、炊具、帐篷等物品和生活费,使他们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并树立信心,战胜困难。
5.做好侨务对台工作,促进祖国统一。
我县80%的华侨、华人居住在缅甸和泰国,而这两国的华侨、华人转赴台湾定居、学习和工作的人数居多,侨胞和台胞之间有着极其特殊的地缘、亲缘和血缘关系。根据“侨中有台,台中有侨”的特点,五年来,我们积极做好侨务对台工作,协同县台办走访回乡探亲的台胞19人次,与他们进行亲切的沟通交流,宣传党的对台政策,增进亲情友情,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对促进祖国统一有特殊意义。
6.积极参政议政,发挥民主监督作用。
参政议政是侨联的重要职能之一,是党和政府了解和掌握侨界意见、建议及愿望的重要渠道,是侨联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县侨联积极做好侨界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推荐工作,全县归侨侨眷中有省人大代表1名,市政协委员1名,县政协委员12名,他们积极履行职责,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五年来提出各种提案建议71件,被采纳的提案数为63件,为我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7.做好侨务信访工作,为侨排忧解难,切实维护侨益。
五年来,县侨办侨联共接到群众来信来访126件次,涉及落实侨房、社会保障、“三侨生”证明、退休待遇、回国定居、下岗职工再就业、危房改造贷款等问题,我们认真贯彻《信访条例》,发扬耐心细致、热情服务的良好作风,对每一件来信来访都作了办理或答复,使党和国家的各项侨务政策得到落实,从而争取和凝聚了侨心。
(二)国外侨务工作
1.把握机遇,创造条件,扩大对外联络联谊。
根据“走出去、请进来”的发展思路,我们把握各种机遇,以70周年县庆和举办“千年茶乡商贸文化节”为契机,成功地邀请了李程、张云峰、张德文、张德钧四位海外知名人士回乡参加县庆,接待了字联祥、蒋岳、赵小安、杨世昌、李丽滨、鲁洪波等华侨华人56人次,为他们回乡探亲访友、旅游观光和祭祖献坟提供帮助和服务。县侨办侨联还努力创造条件,五年来先后四次分别访问了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县的清水河、老街,缅甸佤邦第二特区的邦桑市;泰国清菜府密章县的美斯乐村和老象塘新村,拜访了当地的侨领和知名华侨华人。这几次访问虽然规模小、时间短,但却达到了加深了解,增进亲情乡谊的目的,使我县的外宣外联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2. 大力倡导捐资助学,改善办学条件,推动引侨兴教。
近年来,在大力倡导捐资助学的良好社会氛围中,我县接受来自海外的涉侨捐赠大部分都集中到支持教育事业发展上,有的用于修建教学楼、图书室和完善校园配套设施,有的直接捐赠图书资料和教学器材,还有的用于补助贫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必要开支,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鼓励受助学生积极上进完成学业,推动引侨兴教,如:
—,泰国爱国华侨张秉权先生向田园镇新华小学捐赠10万元修建教学楼,香港应善良基金会向温泉乡大九甲完小捐赠11.385万元教学楼工程款,解决了两所学校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爱心助养团连续三年为我县6所中学的115名困难中学生捐赠助养金20.09万元,让爱的精神在孩子们身上得到传承和发扬,使受资助的同学珍惜社会爱心人士的关爱,勤奋学习,将来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旅美华人鲁剑涛、鲁洪波在向故乡5所完小捐赠价值5000元的少儿图书的基础上,又向15名新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捐助首次赴校路费5200元,受助对象是北京大学新生杨丽媛以及鸡飞乡考取农、林、医、师类公办院校的贫困农民子女学生,他们心系故乡、倾力助学的善举,体现了海外侨胞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和关爱,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2010年1月,缅甸华人赵小安先生将2万元助学金捐给了漭水村纳静、许素蓉、许国辉、李秋月四位贫困学生家长,并鼓励他们要把捐助款专项用于学生接受教育、成长进步和励志成才,将来要有感恩之心回报家乡、回报社会。
三、注重理论学习,增强业务技能,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五年来,县侨办侨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云岭先锋”工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贯彻《党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展创先争优、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三查三看”等学习教育活动,切实转变了机关作风,进一步增强了侨务干部的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还加强了业务、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的学习,通过系统的学习,增强了侨务干部用正确理论指导工作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了干部的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造就了一个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和一支爱岗敬业的干部队伍。在此期间,县侨办机关联系实际,严格要求,在提高法制政府四项制度落实水平、强化责任政府四项制度贯彻落实、巩固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实施成效的基础上,扎实推行以行政绩效管理、行政成本控制、行政行为监督、行政能力提升为主要内容的效能政府四项制度,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县侨联按照“进一步组织起来,活跃起来”的总体要求,相继开展了“能力建设年”、“聚侨心、促和谐”和“调研创新年”等一系列活动,取得了新的成绩。
四、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侨法在宣传贯彻上还存在缺陷,宣传面不宽,深度不够,没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近几年,虽然我们连续不断地加大侨法的宣传力度,但比较了解和掌握侨法的,大多是具有归侨侨眷身份的人和涉侨工作人员,部分单位领导干部自觉维护侨益的意识仍然比较淡薄。
(二)归侨侨眷散居地很少有专门的扶贫项目支持,以致散居归侨侨眷的贫困状况改观不大。县侨办现有的侨务扶贫周转金十分有限,满足不了众多贫困归侨侨眷发展产业需要更多资金支持的迫切要求。
(三)在侨务外宣外联方面,由于经费严重不足,“走出去,请进来”战略难以实施,对外联谊交流甚少,致使国外(含港澳台)侨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
(四)由于与国外华侨华人有实质意义的接触交往很少,没有建立起长期稳定的亲侨护侨引侨机制,加之缅甸部分地区局势不稳,信息沟通不畅,致使我县华文教育工作没有取得新进展。
五、今后工作打算
(一)加大侨法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维护侨益氛围。要解决侨法宣传广度深度不够的问题,除了继续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标语、黑板报等形式宣传外,还应举办侨法培训班,培训对象扩大到各乡镇宣传干事以及涉侨部门的业务人员,使我县的干部职工和归侨侨眷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中学法、知法、守法,使维护侨益得到广泛重视,在全社会营造依法护侨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与海外侨胞的联谊交往,建立长期稳定的亲侨护侨引侨良好机制。争取出访缅甸腊戌、果敢、胆阳或越南老街等地,重点考察华文教育,向海外华侨华人宣传推介“千年茶乡—”,扩大与国外的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发展一支与我们长期合作的海外友好力量,实现引资引智引商的目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
(三)继续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柯街华侨农场的改革和发展工作,重点抓好非归难侨危房改造工作。
(四)积极争取援助,帮助我县贫困大学新生实现上学梦想,顺利完成学业。
(五)协助柯街华侨社区召开第一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依照《侨联章程》成立社区侨联组织。
(六)加强侨务对台工作,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七)关注民生,多办实事,进一步拓宽侨务公益事业领域,努力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争取事业有成的侨胞和侨资企业家,采用多种形式带动散居归侨侨眷脱贫致富。开展“送科技、送项目、送医疗”等活动,引导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自觉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爱国爱乡、扶贫帮困的优良传统,热心参与公益事业,共同推进社会和谐进步。

市外侨办结对扶贫工作总结


xxxx年开始,我办与市司法局一起联系武义县桃溪镇泽村的结对扶贫工作。一年来,根据《关于开展新一轮结对帮扶活动的通知》(市委办〔xxxx〕48号)的具体部署,我办认真做好结对扶贫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根据市委督通字〔2009〕3号督促检查事项通知书的要求,现将一年来的结对扶贫工作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扶贫资金落实
去年以来,我办领导始终把结对扶贫工作作为外侨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积极采取帮扶措施,推动泽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拓展结对扶贫工作的新局面。年初,我办把结对扶贫工作列入办重点工作,结合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对全年的结对扶贫工作进行专门研究和部署,把结对扶贫任务落实到各处(室、队),明确责任人员和工作要求,要求大家从稳定农村工作,协调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大局出发,认真对待和落实帮扶工作。
去年年中,办领导亲自带队深入泽村,了解扶贫结对村的基本情况。根据我办和结对村的工作实际,建立了一户一策一干部活动,要求每位干部根据自身结对户的实际情况,认真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年底,我办主任罗月霞又带队到泽村进行了实地考察,了解结对扶贫进展工作,落实帮扶举措推动该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整治等方面工作,并送去扶贫资金3万元,为泽村解决道路建设和饮用水工程建设的资金困难。
二、加强调研,扶贫思路到位
去年年中,我办赴泽村进行了专题调研。泽村山多地少,加上基础设施薄弱,种植结构单一,经济来源有限,生产生活状况不佳。由于泽村以种稻为主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粮食价格偏低,加上本来土地面积少,每家余粮不多,农民收入普遍较低。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办基本确定了物质扶贫、精神帮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扶贫工作思路。在物质扶贫方面,一是把扶贫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道路建设、基础设施改造和发展效益农业上,积极指导开展村庄整治、道路建设和饮用水工程等实事工程项目。二是严把扶贫资金使用关,监督好资金使用,明确资金流向,确保扶贫资金用于项目建设上,而不是简单的分发到村民的手中。在精神帮困方面,加大科技帮扶力度,帮助该村开展文化、科技和法律知识的普及活动,解放广大农民的思想,培养村民们科技致富、勤劳致富的能力。
三、加强科技帮扶,农民致富能力增强
我办始终把增强农民的致富能力作为帮扶工作切实取得成效的关键。在提供扶持资金、推进扶贫项目、加强泽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我办尽最大的努力在普及科普知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为村民提供帮助。一是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我办努力以科技文化扶贫配套物资、资金上的帮扶,积极开展政策宣传和科学文化知识宣传,普及科普知识和法律知识,在改变农民传统的生产、生活观念上下工夫,改变他们落后的思想观念,提高他们的素质,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二是积极帮助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能尽力帮助村民了解就业市场上的需求信息,给村民一些指导,使村民外出务工有一定的针对性,避免盲目流动。


市政府外事与侨务办公室
xxxx年x月xx日

浙江省某市外侨办五年工作总结


社团的优势,拓展与市内相关协会合作交流的新领域。三要加强侨务品牌建设,把海外的侨务资源优势和舟山的海洋文化、旅游文化、佛教文化资源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侨务外宣工作。四要加强华文教育,促进侨务资源可持续发展。要主动参与省政府“151”工程,与有条件的学校建立华文教育基地。一方面加深海外新生代华侨、华人对家乡的了解,增强爱乡情结,另一方面推进我市教育国际化进程与对外交流步伐。五要加强侨务对台工作,积极主动地把工作做到亲台社团和人士中去,通过侨胞作台胞工作,通过凝聚侨心,争取台湾民心,促进两岸交往,壮大统一力量,加快祖国统一的进程。

浙江省某市外侨办五年工作总结
“十五”以来,是舟山历史上最快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市外侨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争领先,打头阵,创特色,求实效”、实施“六六决策”、建设“平安舟山”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战略部署和要求,开拓创新,务求实效,推动我市外事侨务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围绕中心,发挥优势,为对外经贸交流搭建平台。

五年来,市外侨办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利用外事侨务职能优势,深挖资源,牵线搭桥,瞄准需求,加强外宣,为舟山的对外经贸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积极“走出去”,打响知名度,加强实质性经贸合作。五年来,我们以国(境)外大型活动及市领导出访考察为契机,在境外召开市情说明会,推介舟山优势产业,提升舟山知名度,促成实质性交流合作项目。2003年,在我办策划组织下,舟山市政府与香港船东协会在香港联合举办“加快舟山航运业发展座谈会”,起到了积极的宣传和交流作用,并促成香港万邦集团与浙江永跃船务有限公司的上亿元的项目合作。2004年,常务副市长刘爱世率我市代表团参加在希腊比雷埃夫斯港举行的波斯道尼亚国际海事展期间,成功举办了“中国舟山海运业(希腊)推介会”,为提升城市形象,促成实质性合作发挥积极作用。2005年竺园副市长为团长的舟山市政府经贸代表团参加了在意大利拉斯佩其亚省举办的“2005’船舶工业研究和技术博览会”,并与该省省长就两市间的港务、造船等交流合作达成意向。2006年,利用市长郭剑彪率领舟山市代表团参加在希腊国际展览中心举行的第20届波斯道尼亚国际海事展的机会,向世界各国展示了我市海洋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和港口物流、船舶修造等特色产业,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了国际间的经济技术合作。

二是主动“请进来”,更加直观、立体地展示舟山特色,扩大舟山在海外的影响。利用每年的朱家尖国际沙雕节、普陀山南海观音节、等系列大型节庆活动,邀请、接待一批重要外宾、知名华侨来舟山,在加强联谊、增进感情的基础上,也使他们对舟山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一个直观而全面的认识,扩大了舟山对外影响力,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2003年沈家门渔港民间民俗大会期间,我们邀请德国、印度、韩国等外国驻沪总领事来舟,观音文化节又邀请泰国东方大学校友会等。2005年,我们邀请由会长周亦卿先生、名誉会长杨良鋆先生带领的香港舟山同乡会代表团来舟参加舟山—香港首航欢迎仪式。同时,还通过邀请海外媒体来舟山进行外宣与推介。2002年,利用我省举办国际“友城媒体访浙江”的时机,组织韩国《京仁日报》、《中部日报》、《首都圈日报》等十家报社来舟采访,回国后许多报社用整版的篇幅进行了报道,从而进一步加深了我市与江华郡友城之间的交流与沟通。2004年,由国务院侨办、省侨办、省新闻办联合主办,舟山市政府承办的“世界华文媒体看浙江·舟山行”活动在我市举行,来自世界15个国家的24家华文媒体记者参加了此次活动。在海外华文报刊登了文章60余篇次。2005年,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我们邀请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记者来普陀拍摄“绿眉毛”仿古帆船,使舟山海洋文化、木帆船文化的独特魅力得到充分展示。2006年,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分别在杭州、舟山两地举行,我办派出业务骨干和翻译人才,全力以赴地参与这次我市有史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外事接待工作,为宣传推介舟山佛教文化作了积极的贡献。

二、官民并举,多元开拓,多渠道宽领域开展对外交流。

近五年,我市对外开放的格局不断优化,对外交流合作的方式不断创新,民间 外交以其广泛性、灵活性、稳定性的优势成为一种新兴外交渠道。我们在加强政府间交往与实质性经贸合作的同时,也积极利用友城资源。走民间路线,注重教育、文化等多领域交流,开创了全方位对外交流合作的新局面。

一是认真做好研修生派遣工作,加大友协工作服务舟山经济的力度。2001至2004年,我市连续派出四期共409名研修生赴日本气仙沼市水产加工企业进行研修。我们每年都在本市的水产企业挑选熟练女工并严格体检、集中培训,以保证输送质量。一年期满回舟山后,许多研修生成为原企业的技术骨干,并能运用从日本学来的先进技术提高整个企业的生产效率。同时,我们考虑到研修生在日本时间长,信息资源较丰富的特点,积极动员她们做招商引资的宣传员、信息员。在我们的努力下,研修生派遣工作为舟山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是以学生间住家式互访为切入点,加强教育、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2004年7月,舟山组成了一个20人的学生友好交流团赴韩,进行了为期5天的住家式文化交流活动。此次活动开辟了两市中学生之间相互进入对方家庭学习生活的友好交流方式的先河,受到了两市教育界(包括学生和家长在内)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热烈欢迎,也成为舟山学生民间文化交流的一个招牌项目。2005—2006两年,我们借鉴学生住家式文化交流的成功经验,继续与韩国江华郡中学生及日本气仙沼鼎浦高中学生开展住家式文化交流。

三是利用大型民间文化活动,通过县区搭台,与友城间开展文化艺术交流。2004年,岱山外侨办在徐福东渡节期间邀请了24名日本徐福研究会员来岱山参加学术研讨,促进了两国间文化交流。普陀区外侨办每年都邀请世界各国优秀的民间艺术团体参加 “沈家门渔港民间民俗大会”,让他们在参加表演的同时也观摩当地民俗表演和国内绝活表演,这种互动使中外优秀文化得到了充分交流。

三、规范程序,加强服务,提高外事管理水平。

五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我们在规范外事管理上下功夫,在完善制度,科学管理,加强服务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是出台制度,简化程序,做好因公出国(境)管理审批工作。因公临时出国管理坚持管理与服务并举。一方面不断简化因公出国管理审批手续,规范各项审批制度,确保审批的工作效率的提高。2002年,出台了《关于我市新经济组织临时因公出国(境)人员报批试行办法》和《关于我市因公出国(境)直报企业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新措施、新办法,为我市外向型企业提供优质服务。2003年,我们在全市范围内推行了重点企业因公出国(境)直报制度,邀请外国人来舟山的审批手续,由“一审二核”制改为“一审一核”制。简化了办事程序,赢得了企业好评。2004年,我们结合机关效能建设,制定出台AB岗工作制度、审核审批项目限时办结制、前置审批告知制等,从制度上确保因公出国(境)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因公出国管理责任单位的职责,进一步规范因公临时出国管理工作。近几年来,由我办起草,市委办、市府办连续下发了《关于重申加强党政领导干部因公临时出国(境)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舟山市党政干部因公临时出国管理的若干规定》,从团组结构到审批程序作了进一步的明确。近期又出台了《关于党政干部因公临时出国管理补充规定》,并建立了舟山市因公出国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从而进一步规范了我市的因公出国(境)管理工作。同时,我们还以全省护照检查为契机,对全市的护照管理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自查,建立了护照的电子目录档案以方便查询 ,召开对全市护照签证专办员的培训工作会议,进一步规范护照的收缴和借调程序,使护照收缴率达到90%以上。

二是妥善处理涉外事件,保护人民财产和生命安全。涉外事件具有突发性、影响大、政策性强等特点,五年来,我们坚持“外事无小事”的原则,共处理涉外事件64起。2005年,为了提高涉外案件处理的规范性,我办通过调研提交了《舟山市涉外案件处理工作意见》,并由市政府转发给各涉外单位,明确规定了涉外案件处理的原则、程序和牵头部门的职责要求。我们还与市海洋渔业局一起,在涉外渔业案件多发的县区、乡镇共建“涉外渔业安全管理点”,积极探索有效预防和处理渔业涉外案件的方法和途径,对涉外渔民开展涉外知识培训,减少涉外渔业案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护渔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三是加强在舟的外国专家管理工作。积极为前来我市工作的外国专家办理专家证申请或延期手续,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开展走访和联谊活动,主动征求外专的意见和建议,为外国专家的工作和生活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我们还为外国专家做好荣誉申报工作,舟山市兴业有限公司日本专家伊藤英敏、西昌河、挪威专家特朗先生等三人分别被省政府授予2003、2004、2005年度的“西湖友谊奖”。

四、夯实基础,加强联谊,为侨服务上新台阶。

侨务工作是一项争取人心的工作。五年来,我们以服务入手,从基础做起,同时广泛挖掘侨务资源,以侨引资引智,使我市的侨务工作又上新台阶。

一是固本强基,开展多方位的调查研究,提升侨务工作层次。侨务工作的关键是掌握侨情。五年来,我办高度重视侨务资源的收集和积累。2002年,组织了全市各级侨务部门联合开展侨情调查,由此建立了“舟山籍华侨资料库”,并进行动态管理和更新。2005年,我办对全市侨资企业开展调查,建立了“舟山市侨资企业档案”。同年我办紧紧围绕全市科技人才工作,在市委组织部牵头下,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了海外专业人才调查工作,由此建立了“舟山籍海外专业人才网”,并深入调研,撰写了《舟山市海外专业人才引进工作浅析》(获全市人才工作调研论文二等奖)。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现有60089名侨胞旅居海外,分布在41个国家和地区,分别在商贸、医学、电子、文教、金融保险界等32个界别发展。其中政治上有影响、经济上有实力、科技上有成就的500余人,包括硕士研究生173位,博士215位,博士后22位。2006年,我办又开展了华侨在国内权益保障情况的调研,及时发现侨胞维权过程中出现的苗头性问题,撰写了《扎实工作,依法护侨》等调研报告。

二是加强宣传,健全网络,提高依法护侨实效。侨务工作侨政是基础。五年来,我办创新观念,改变了“侨务工作单做、活动单搞、服务单向”的传统模式。每年我们都充分利用媒体、网络、横幅、社区晚会和知识竞赛等多种宣传手段,在全市开展以“宣传侨法、维护侨益、凝聚侨心、发挥侨力”为主题的侨法宣传月系列活动,初步形成“知侨法、护侨益”的良好社会氛围。2005年组织了全市侨务信访学习会,请信访、国土、房管等职能部门为涉侨信访工作者进行政策讲解,对涉侨祖房拆迁等热点问题和典型案例进行剖析讨论,进一步增强了对涉侨信访的政策把握。2006年,在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的支持下,侨务知识讲座被纳入了市委党校处级干部轮训班的课程,邀请了国侨办国外司司长为来舟山讲课。在组织网络建设方面,我办一方面以社区侨务工作为基点,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建立街道(乡镇)侨台工作领导小组,使侨务网络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另一方面以“五侨联席会 议制度”为支点,整合涉侨部门合力,明确职责,建立了全市重点难点涉侨信访案件协办机制,聘请了法律顾问,使“为侨服务”落到实处。五年来,我办关心困难归侨侨眷生活,共看望慰问归侨侨眷620人次,从2005年1月起我市对低保、特困归侨给予每人每月100—150元的生活补助金。共受理来信、来访107人次,每年办结率为95%以上;走访侨资侨属企业142家次。

三是积极谋划,牵线搭桥,为舟山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五年来我办牢固树立“为侨服务、侨为社会”互动双赢的意识,既向侨胞介绍我市社会经济经济发展状况,又主动了解侨胞需求。针对我市各业对科技的需求以及对海外专业人才科研层次高的特点,我办有的放矢地向海外发布需求信息,畅通沟通渠道。对有意服务家乡建设的侨胞,我们主动发挥纽带作用。一方面鼓励他们的捐赠热情,尊重他们的捐赠意向,另一方面规范管理,出台《舟山市华侨华人捐赠项目管理实施办法》,建立捐案赠备案登记,开展对受赠单位的走访和检查。截止2005年,我市接受侨胞捐赠累计7359.4万元,主要用于教育、卫生事业。2006年,我办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中心,启动了“侨缘莲心”助学行动,促成海外侨胞与我市渔农村贫困学生结成助学对子。到目前为止,“侨缘莲心”已结对26名贫困学子,资助金额累计达30余万元。

四是以海外侨务为主导,促进与新华侨华人的交流。五年来,我办高度重视侨务资源的可持续性,为增强舟山籍华侨子女的故乡情结,提高他们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对舟山海洋文化的深入,我们每年组织华裔青少年代表参加北京“寻根之旅”夏令营活动,鼓励南海实验学校为华侨子女开办短期华文教育培训班。同时以海外专业人才、知名华商、华人社团为重点,与11个社团、55位重点人士保持着经常性联系,定期向他们发送舟山动态信息。加强与海外专业人才的联络,关注海外舟山同乡会的建设,加强与香港舟山同乡会的交流与沟通,引导为维护港澳的繁荣稳定出力;先后帮助成立了澳大利亚留学生联谊会、挪威舟山同乡会。同时我办还在市内借助《魅力》杂志开辟舟山籍海外知名华侨专访,架起了海内外宣传的桥梁。

今后五年外事侨务工作思路

今后五年,我市外事侨务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外事侨务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和全国侨务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发展的眼光和创新性的工作,打造“和谐外侨、优质外侨”品牌,为我市实施“十一五”规划,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一、创新方式,进一步增强外事宏观管理能力

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精神,坚决执行中央外事工作的方针政策,按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抓好落实,推进我市外事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

进一步完善涉外工作协调机制,增强统筹协调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提出外事工作要向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转变,增强地方外事工作的“统筹、协调、管理”职能。一是要建立健全外事工作管理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外事部门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主渠道作用,加强与人大、政协专委会和其他涉外部门的联络,形成做好外事工作的整体合力。统筹社会力量,切实加强涉外管理工作,推动工作创新和制度创新,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提高履行职能的水平和实效。二是要完善舟山籍中国公民的领事保护机制,认真研究我市涉外渔业案件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创新工 作机制,拓展联系网络,维护我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提高对我市公民海外利益的保护能力。三是进一步完善因公出国(境)管理制度,加大政策指导和监督检查力度。要认真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关于领导干部因公临时出国管理的各项规定,结合党风廉政建设联席会议制度,重点规范市管干部的临时因公出国。

二、拓展领域,推动地方外事工作向纵深发展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紧紧围绕扩大我市对外开放这一中心任务,进一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贸、文化交流与合作,形成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的局面。

坚持“官民并举”“以民促官”的总体思路来推进我市国际合作和对外交流。要变小外事为大外事,推动官方交往向民间交往、友好交流向经济合作、单一的政府交往向文、教、卫、体、传媒等全面交往发展,发挥整体合力,构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交流网络。一是要立足舟山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进一步加大社会领域的对外合作交流的工作力度,广泛开展我市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领域的对外交流,为经贸合作创造更多的机遇,推动各项交流与经济合作融合互动,从而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牢固树立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观念,充分挖掘潜力,提高服务水平。要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切实增强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意识,利用一切机会宣传舟山、推介舟山,努力提高舟山的国际知名度;要主动发挥外事侨务优势,为扩大对外经贸、人才引进、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办实事;特别要主动出击,加强与世界各地的友好城市、国际组织、民间友好组织的联系,多方收集国外在经济建设、城市规划、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成功经验,积极建言献策,为我市新一轮发展提供借鉴。三是发挥友协优势,推动民间外交。根据我市产业发展导向,及时做好友城规划,适时调整总体布局,努力开拓友城渠道。

三、依法保护侨益,建立维权体系,以“和谐侨务”促“和谐舟山”建设。

维护归侨侨眷合法权益、保护海外侨胞正当权利是侨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和谐舟山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及实施办法,依托“五侨”联席会议,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要适时对在涉侨权益保障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前瞻性思考、调研并及早制定措施。二要充分借用社会各界、各职能部门的力量,建立为侨服务的专家或律师队伍,提高维权水平和实效。三要发挥我市各级侨务部门组织网络优势,建设“和谐侨务”,努力形成一个“苗头问题协调在社区、重点问题解决在市县、典型问题规范在五侨、适法问题解决在司法”的维权体系。四要加强对侨胞捐赠项目的监管,管理工作要由备案登记向以评促管转变,捐赠方向以教育、卫生事业为主向服务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建设的更广领域转变。

四、拓宽联谊渠道,加强海内外友好交往工作,以侨务外宣促进舟山对外影响力的提高。

海外联络联谊是开展海外侨务工作的基础,今后五年要以海外侨务工作为主导,坚决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外侨务工作的指示精神,努力形成以“传统侨团为联络基础,新华侨社团为交流重点,专业协会为合作亮点”的工作格局,一要指导侨团建设,充分掌握海外侨情动态。要发挥海外侨团自发性民间性的特点和优势,向他们介绍家乡的发展情况,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家乡的建设。要引导侨胞团结、合作、共发展,帮助已在海外成立的舟山同乡会开展活动,增进团结,指导侨胞在舟山籍华侨集聚的国家和地区建立同乡会,增进乡情。二要充分发挥海外华侨华人专业

"策划工作总结和计划"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