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杜牧古诗大全

发布时间: 2022.08.04

晚唐杜牧写的诗有哪些是绝句(8篇)。

中国是一个文明国度,在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长河中多次出现过诗歌盛行的时期,为了丰富我们的想象力,我们可以欣赏学习杜牧的古诗词,它是民族文化的基因,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底蕴。那么您知道诗人杜牧有哪些有名的古诗词吗?下面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晚唐杜牧写的诗有哪些是绝句”,欢迎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晚唐杜牧写的诗有哪些是绝句(篇一)

杜牧《史将军二首》原文

长鉟周都尉,闲如秋岭云。取蝥弧登垒,以骈邻翼军。

百战百胜价,河南河北闻。今遇太平日,老去谁怜君。

壮气盖燕赵,耽耽魁杰人。弯弧五百步,长戟八十斤。

河湟非内地,安史有遗尘。何日武台坐,兵符授虎臣。

晚唐杜牧写的诗有哪些是绝句(篇二)

杜牧《早春寄岳州李使君,李善棋爱酒,情地闲雅》原文

城高倚峭巘,地胜足楼台。朔漠暖鸿去,潇湘春水来。

萦盈几多思,掩抑若为裁。返照三声角,寒香一树梅。

乌林芳草远,赤壁健帆开。往事空遗恨,东流岂不回。

分符颍川政,吊屈洛阳才。拂匣调珠柱,磨铅勘玉杯。

棋翻小窟势,垆拨冻醪醅。此兴予非薄,何时得奉陪。

晚唐杜牧写的诗有哪些是绝句(篇三)

杜牧《题武关》原文

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迹自穷。

郑袖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

山樯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

今日圣神家四海,戍旗长卷夕阳中。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公元839年(唐开成四年),杜牧由宣州赴长安,途经武关时,吊古伤今,感叹时事,写下了这首《题武关》。

武关,在今陕西省丹凤县东南,战国时秦置。作为千古形胜之地,诗人跋涉至此,不能不驻足凭吊一番。所以首联开门见山,叙述诗人来到了武关的东边,清清溪水从眼前汩汩流过,好像在向行人诉说着前朝的史事;举目眺望,可笑当年那昏庸懦怯的怀王入关投秦,一去不返,如今除了关塞依旧,没有留下任何遗迹。这里诗人用拟人的艺术手法,把自己在武关的盘桓说成是“碧溪”的相留,这就将诗情十分自然地转到对这一历史陈迹的临风联想上来。

“一笑怀王迹自穷”,是诗人对楚怀王的悲剧结局的嘲弄,其中更有对怀王其人其事的感叹、痛恨和反思。因此,颔联紧承这一脉络,以历史家的严峻和哲学家的深邃具体地分析了“怀王迹自穷”的根源。楚怀王原任命屈原为左徒,内政外交均很信任他。后来由于上官大夫的诬陷,怀王渐渐疏离了屈原。秦国见有隙可乘,就派张仪至楚,以重金收买了上官大夫靳尚之流,并贿赂了怀王稚子子兰和宠姬郑袖,谗害屈原。怀王在郑袖、靳尚等一群佞臣小人的包围下,终于走上绝齐亲秦的道路,放逐了屈原。最后怀王为秦伏兵所执而客死秦国。此后楚国国运日益衰败,一蹶不振。从这段历史可以看到,怀王的悲剧结局完全是由于他亲小人、疏贤臣的糊涂昏庸所致,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因此,诗人在颔联中以形象化的语言,极为深刻地揭示了这一内在的根源。这两句诗对比强烈,内涵丰富。郑袖“娇娆”,可见其娇妒、得宠之态,而“酣似醉”,足见怀王对他的宠幸和放纵;屈原“憔悴”,可见其形容枯槁、失意之色,而“去如蓬”,足见屈原遭放逐后到处流落,无所依归的漂泊生涯。诗人正是通过小人得势、贤臣见弃这一形象的对比,婉转而深刻地指责了怀王的昏聩,鞭挞了郑袖的惑主,以及痛惜屈原的被逐。由此思之,诗人在瞻眺武关时,面对“怀王迹自穷”的现实,不能不付之一笑。

颈联在构思上是个转折,从对历史的沉思、叙述过渡到抒发眼前的感喟。如桅杆耸立的峰峦,似壕沟深长的山谷依然存在,而弱肉强食七国争雄的局面却象过眼烟云尽已成空。诗人通过对江山依旧、人事全非的慨叹,说明“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刘禹锡《金陵怀古》)的历史教训。楚怀王正是因为在人事上的昏庸才导致了丧师失地、身死异国的悲剧。从这一意义来说,这一联的感慨实际上是对上联所叙述史事的寓意的进一步延伸。

最后,诗人的眼光再次落到武关上。如今天子神圣,四海一家,天下统一;武关上长风浩荡,戍旗翻卷,残阳如血。这一联是全诗的出发点。杜牧不但才华横溢,而且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他的理想社会就是盛唐时期统一、繁荣的社会。但是晚唐时期,尽管形式上维持着统一的局面,实际上,中央王朝在宦官专权、朋党交争的局面下势力日益衰败,地方藩镇势力日益强大,几乎形成了“无地不藩,无藩不叛”的局面。这不能不使怀有经邦济世之志和忧国忧民之心的诗人忧心忡忡。面对唐王朝渐趋没落的国运,诗人站在武关前,思绪万千。于是对历史的反思,对现实的忧思,一齐涌上心头,形于笔底。他希望唐王朝统治者吸取楚怀王的历史教训,任人唯贤,励精图治,振兴国运。同时也向那些拥兵割据的藩镇提出了警戒,不要凭恃山川地形的险峻,破坏国家统一的局面;否则,不管弱吐强吞,其结局必将皆成空。这首诗起于武关,落于武关,将与武关相联的特定的历史情节和山川形胜的自然背景构筑在一起,上下千年,思绪纵横,立意深沉而含蕴。

晚唐杜牧写的诗有哪些是绝句(篇四)

杜牧《金谷园》原文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堕楼人。

全文赏析

金谷园故址在今河南洛阳西北,是西晋富豪石崇的别墅,繁荣华丽,极一时之盛。唐时园已荒废,成为供人凭吊的古迹。据《晋书。石崇传》记载:石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孙秀使人求之,不得,矫诏收崇。崇正宴于楼上,谓绿珠曰:“我今为尔得罪。”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君前。”因自投于楼下而死。杜牧过金谷园,即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咏春吊古之作。

面对荒园,首先浮现在诗人脑海的是,金谷园繁华的往事,随着芳香的尘屑消散无踪。“繁华事散逐香尘”这一句蕴藏了多少感慨。王嘉《拾遗记》谓:“石季伦(崇)屑沉水之香如尘末,布象床上,使所爱者践之,无迹者赐以真珠。”此即石崇当年奢靡生活之一斑。“香尘”细微飘忽,去之迅速而无影无踪。金谷园的繁华,石崇的豪富,绿珠的香消玉殒,亦如香尘飘去,云烟过眼,不过一时而已。正如苏东坡诗云:“事如春梦了无痕”。可叹乎?亦可悲乎?还是观赏废园中的景色吧:“流水无情草自春”。“流水”指东南流经金谷园的金水。不管人世间的沧桑,流水照样潺湲,春草依然碧绿,它们对人事的种种变迁,似乎毫无感触。这是写景,更是写情,尤其是“草自春”的“自”字,与杜甫《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的“自”字用法相似。

傍晚,正当诗人对着流水和春草遐想的时候,忽然东风送来鸟儿的叫声。春日鸟鸣,本是令人心旷神怡的赏心乐事。但是此时—红日西斜,夜色将临;此地—荒芜的名园,再加上傍晚时分略带凉意的春风,在沉溺于吊古之情的诗人耳中,鸟鸣就显得凄哀悲切,如怨如慕,仿佛在表露今昔之感。日暮、东风、啼鸟,本是春天的一般景象,着一“怨”字,就蒙上了一层凄凉感伤的色彩。此时此刻,一片片惹人感伤的落花又映入诗人的眼帘。诗人把特定地点(金谷园)落花飘然下坠的形象,与曾在此处发生过的绿珠坠楼而死联想到一起,寄寓了无限情思。一个“犹”字渗透着诗人多少追念、怜惜之情!绿珠,作为权贵们的玩物,她为石崇而死是毫无价值的,但她的不能自主的命运不是同落花一样令人可怜么?诗人的这一联想,不仅是“坠楼”与“落花”外观上有可比之处,而且揭示了绿珠这个人和“花”在命运上有相通之处。比喻贴切自然,意味隽永。

一般怀古抒情的绝句,都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这首诗则是句句写景,景中寓情,四句蝉联而下,浑然一体。

晚唐杜牧写的诗有哪些是绝句(篇五)

杜牧《朱坡》原文

下杜乡园古,泉声绕舍啼。静思长惨切,薄宦与乖暌。

北阙千门外,南山午谷西。倚川红叶岭,连寺绿杨堤。

迥野翘霜鹤,澄潭舞锦鸡。涛惊堆万岫,舸急转千溪。

眉点萱牙嫩,风条柳幄迷。岸藤梢虺尾,沙渚印麑蹄。

火燎湘桃坞,波光碧绣畦。日痕縆翠巘,陂影堕晴霓。

蜗壁斓斑藓,银筵豆蔻泥。洞云生片段,苔径缭高低。

偃蹇松公老,森严竹阵齐。小莲娃欲语,幽笋稚相携。

汉馆留馀趾,周台接故蹊。蟠蛟冈隐隐,班雉草萋萋。

树老萝纡组,岩深石启闺。侵窗紫桂茂,拂面翠禽栖。

有计冠终挂,无才笔谩提。自尘何太甚,休笑触藩羝。

晚唐杜牧写的诗有哪些是绝句(篇六)

杜牧《杂曲歌辞。少年行二首》原文

官为骏马监,职帅羽林儿。两绶藏不见,落花何处期。

猎敲白玉镫,怒袖紫金鎚.田窦长留醉,苏辛曲护岐。

豪持出塞节,笑别远山眉。捷报云台贺,公卿拜寿卮。

连环羁玉声光碎,绿锦蔽泥虬卷高。

春风细雨走马去,珠落璀璀白罽袍。

晚唐杜牧写的诗有哪些是绝句(篇七)

杜牧《齐安郡晚秋》原文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译文

秋风瑟瑟,柳影渐渐稀疏。我所居住的地方显得更加寂静、苍茫。

游赏黄州的山水,闲云倒影在水中,让人赏心悦目,闲来吟啸抒怀,日子倒也过得闲适自得。

残灯暗淡的雨夜,一起下棋的友人已经散去,酒醒后孤枕难眠,又看到北雁南飞。

当年英雄豪杰争雄的赤壁还在,而如今只有我这样的蓑翁在此垂钓。

注释

散后;一作欲散。

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晚唐杜牧写的诗有哪些是绝句(篇八)

杜牧《扬州三首》原文

炀帝雷塘土,迷藏有旧楼。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

骏马宜闲出,千金好旧游。喧阗醉年少,半脱紫茸裘。

秋风放萤苑,春草斗鸡台。金络擎雕去,鸾环拾翠来。

蜀船红锦重,越橐水沈堆。处处皆华表,淮王奈却回。

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

纤腰间长袖,玉珮杂繁缨。拖轴诚为壮,豪华不可名。

自是荒淫罪,何妨作帝京。

GZ85.com扩展阅读

晚唐杜牧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诗作收藏


中华文化璀璨夺目,在我国悠久的人文历史中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为了提高我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我们可以赏析解读杜牧的古诗词,它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根,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那么诗人杜牧都有哪些经典的古诗词呢?下面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您精选的“晚唐杜牧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诗作”,敬请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晚唐杜牧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诗作【篇一】

《送刘三复郎中赴阙》(作者:杜牧)唐诗赏析

【作品介绍】

《送刘三复郎中赴阙》的作者是杜牧,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24卷。

【原文】

送刘三复郎中赴阙

作者:唐·杜牧

横溪辞寂寞,金马去追游。

好是鸳鸯侣,正逢霄汉秋。

玉珂声琐琐,锦帐梦悠悠。

微笑知今是,因风谢钓舟。

【注释】

①刘三复:[唐]润州句容(今江苏句容)人。邺父。会昌中,累官至刑部侍郎弘文馆学士。

②横溪:即浙西横溪桥镇(据胡可先《杜牧诗辨伪》)。

③金马:汉代的金马门,此处代指朝廷。

④鸳鸯:犹鸳鹭,指朝官班行。

⑤玉珂:马勒上贝饰,色白如玉,振动则有声。琐琐:声音细碎。

⑥锦帐:锦制的帷帐。汉时尚书郎入直,官府供给锦被、帷帐等。见《汉旧仪》。

晚唐杜牧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诗作【篇二】

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原文

小侄名阿宜,未得三尺长。头圆筋骨紧,两眼明且光。

去年学官人,竹马绕四廊。指挥群儿辈,意气何坚刚。

今年始读书,下口三五行。随兄旦夕去,敛手整衣裳。

去岁冬至日,拜我立我旁。祝尔愿尔贵,仍且寿命长。

今年我江外,今日生一阳。忆尔不可见,祝尔倾一觞。

阳德比君子,初生甚微茫。排阴出九地,万物随开张。

一似小儿学,日就复月将。勤勤不自已,二十能文章。

仕宦至公相,致君作尧汤。我家公相家,剑佩尝丁当。

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

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多是抚州写,今来五纪强。

尚可与尔读,助尔为贤良。经书括根本,史书阅兴亡。

高摘屈宋艳,浓薰班马香。李杜泛浩浩,韩柳摩苍苍。

近者四君子,与古争强梁。愿尔一祝后,读书日日忙。

一日读十纸,一月读一箱。朝廷用文治,大开官职场。

愿尔出门去,取官如驱羊。吾兄苦好古,学问不可量。

昼居府中治,夜归书满床。后贵有金玉,必不为汝藏。

崔昭生崔芸,李兼生窟郎。堆钱一百屋,破散何披猖。

今虽未即死,饿冻几欲僵。参军与县尉,尘土惊劻勷。

一语不中治,笞箠身满疮。官罢得丝发,好买百树桑。

税钱未输足,得米不敢尝。愿尔闻我语,欢喜入心肠。

大明帝宫阙,杜曲我池塘。我若自潦倒,看汝争翱翔。

总语诸小道,此诗不可忘。

晚唐杜牧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诗作【篇三】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原文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全文赏析

《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刘禹锡创作多首《竹枝词》,分两组,这是其中一组二首。

第一首是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表达的情事。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是不可少的。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这一句是叙事,写这位少女在听到情郎的歌声时起伏难平的心潮。最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晴”和“情”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东边日出西边雨”,表面是“有晴”、“无晴”的说明,实际上却是“有情”、“无情”的比喻。这使这个少女听了,真是感到难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但她是一个聪明的女子,她从最后一句辨清了情郎对她是有情的,因为句中的“有”、“无”两字中,着重的是“有”。因此,她内心又不禁喜悦起来。这句用语意双关的手法,既写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这个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巧妙地描绘出来。

此诗以多变的春日天气来造成双关,以“晴”寓“情”,具有含蓄的美,对于表现女子那种含羞不露的内在感情,十分贴切自然。最后两句一直成为后世人们所喜爱和引用的佳句。

这种根据汉语语音的特点而形成的表现方式,是历代民间情歌中所习见的。它们是谐声的双关语,同时是基于活跃联想的生动比喻。它们往往取材于眼前习见的景物,明确地但又含蓄地表达了微妙的感情。如南朝的吴声歌曲中就有一些使用了这种谐声双关语来表达恋情。如《子夜歌》云:“怜欢好情怀,移居作乡里。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欢是当时女子对情人的爱称。梧子双关吾子,即我的人。)又:“我念欢的的,子行由豫情。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的的,明朗貌。由豫,迟疑貌。芙蓉也就是莲花。见莲,双关见怜。)《七日夜女歌》:“婉娈不终夕,一别周年期,桑蚕不作茧,昼夜长悬丝。”(因为会少离多,所以朝思暮想。悬丝是悬思的双关。)

这类用谐声双关语来表情达意的民间情歌,是源远流长的,自来为人民群众所喜爱。作家偶尔加以摹仿,便显得新颖可喜,引人注意。刘禹锡这首诗为广大读者所爱好,这也是原因之一。

写作背景

唐会昌五年(845)张祜来池州拜访杜牧,因二人都怀才不遇,同命相怜,故九日登齐山时,感慨万千,遂作此诗。

晚唐杜牧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诗作【篇四】

杜牧《西江怀古》原文

上吞巴汉控潇湘,怒似连山静镜光。

魏帝缝囊真戏剧,苻坚投棰更荒唐。

千秋钓舸歌明月,万里沙鸥弄夕阳。

范蠡清尘何寂寞,好风唯属往来商。

全文赏析

人们常常不知道为什么登高望远、咏史怀古的诗歌总要带上一股浓浓的愁绪,仿佛凭吊历史古迹,眺望莽苍景色必然要“惆怅”。从陈子昂那首《登幽州台歌》中“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到苏轼那两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似乎让人读来浑身上下都裹了一层悲凉。

也许,登高极目时,总会让人感到宇宙的浩瀚与自然的阔大,从而感受到“人”的渺小。凭吊古迹时,总会让人感到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无情,从而感受到“我”的短暂。所以,在时间与空间面前的悲哀、孤独、失落,是人类一种共同的心理感受,它从古到今笼罩着那些敏感的诗人,使他们一登上山峦楼阁,一看见遗址陈迹,就会从心底里透出一种哀伤悲凉的感慨。杜牧《西江怀古》说:

上吞巴汉控潇湘,怒似连山静镜光。魏帝缝囊真戏剧,苻坚投棰更荒唐。千秋钓舸歌明月,万里沙鸥弄夕阳。范蠡清尘何寂寞,好风唯属往来商。

这就是在浩荡的大江面前生出来的无限感慨。有人以为曹操能以布囊盛沙塞断长江,这荒唐的念头真是可笑;苻坚自称投鞭可以断流,这口气也实在狂妄得可以。可是这些荒唐与狂妄的人如今都早已灰飞烟灭,而江上渔歌依然、沙鸥依然,夕阳西下,明月东升,又何尝因为这些狂人而改变半分?就是那位智谋极高、财富极多,进而运筹帷幄、退而泛舟江湖的范蠡,如今又何在呢?还不是一抔黄土、化为清尘了吗?只能让人千载之下感到寂寞而惆怅。江上的好风依然在吹,但曹操享受不上,苻坚享受不上,范蠡享受不上,却都付与了往来江上的商人。惟有长江依然是长江,它千百年来仍是上连巴蜀汉中,下接潇湘吴越,汹涌时惊涛拍岸,叠浪如山,平静时水光接天,明如平镜。

人在宇宙与历史之中永远是一个匆匆过客和一粒小小沙砾,除非缩于蜗角,坐井观天,才能获得夜郎自大的满足,否则就永远会感到存在的悲剧意味。诗人与常人不同之处就在于他总是在思索一些常人不愿意思索的问题或觉得不必思索的问题,所以他们总是比常人更多地品尝到人生的悲哀。正像杜牧另一首咏史怀古诗《江南怀古》所说:“车书混一业无穷,井邑山川今古同。”很多人都忽略了这两句的潜含意义。其实,诗人是在叹息,纵然像秦始皇那样使“车同轨,书同文”,建立了一统帝国的伟人,如今又安在呢?井邑山川却仍然是老样子,并不因为一两个伟人而改变。杜牧另一首《题敬爱寺楼》里说:“独登还独下,谁会我悠悠。”这“悠悠”就是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悠悠”,并不是《诗经》中“悠悠我心,青青子衿”的“悠悠”。冯集梧注引《淮南子》:“吾日悠悠惭于影”,也是对的;日影是时间的标志,在时间的无情流逝之前,有谁能不惭愧自己的短暂生涯?在高楼远眺,又有谁能不怅叹自己的渺小?

《三国演义》开篇的一首《西江月》,有几句是“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其中的苍凉正是“人”对生存意义的困惑。同样,当读杜牧《西江怀古》时,便不由感到这个诗人当时眺望长江、缅怀古人,心里一定也在想人在无垠的空间与无际的时间里那尴尬的处境。

诗歌里有几类主题常常是老生常谈地被人反复吟咏,像什么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包括爱情与友谊),什么理想与事业,什么山水自然的美丽等等,千人道过来,万人道过去。人生的短暂、个人的渺小与宇宙的永恒、自然的阔大,也不知道有过多少诗歌写过这个主题,像《古诗十九首》的“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飘尘”,“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等,都是这一主题的咏叹调。可是,为什么诗人总是乐而不疲地反复咏哦,而读者总是不觉其烦地愿意捧读呢?这是因为这个主题永远牵动着人类心灵深处的一个暗结,即“人生存的意义是什么”。如果人活着就是要建功立业,那么当他生命结束化为黄土之后这功业又有什么意义?但如果人存在于世不是为了建功立业,那么他活着又有什么意义?人生如果是一场戏,那么每个人似乎都成了牵线木偶式的傀儡。人生如果不是一场戏,那么表现了一番身手之后又由谁来评是说非?人生为什么只有百年之期,而宇宙却为什么永世长存?自人的角度看宇宙,那似乎是一个永远解不尽的巨大的谜,而从宇宙的角度看人类,是不是会觉得人类像忙忙碌碌的蚂蚁或不知春秋的蟪蛄?于是,这个主题在人们心中就成了一个“原型”,每当这一原型出现,人心都会发生共鸣,因为古人也罢,今人也罢,东方人也罢,西方人也罢,都有着这么一个心灵共震频率。

所以,当杜牧的《西江怀古》以浩瀚宏大、亘古不变的长江及江上古今咏唱的渔歌、江面飞去飞回的沙鸥、永远东升西落的日月反衬人类英雄智者的渺小时,人们就不由自主地感到了一阵“人”的哀伤。尤其是当想到曹操、苻坚、范蠡虽是英雄豪杰。却不过是匆匆过客徒留笑柄,因而反观更加渺小的“我”时,这心中的怅惘便更加上了一重愁思。

晚唐杜牧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诗作【篇五】

杜牧《长安秋望》原文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全文赏析

这是一曲高秋的赞歌。题为“长安秋望”,重点却并不在最后的那个“望”字,而是赞美远望中的长安秋色。“秋”的风貌才是诗人要表现的直接对象。

首句点出“望”的立足点。“楼倚霜树外”的“倚”,是倚立的意思,重在强调自己所登的高楼巍然屹立的姿态;“外”,是“上”的意思。秋天经霜后的树,多半木叶黄落,越发显出它的高耸挺拔,而楼又高出霜树之上,在这样一个立足点上,方能纵览长安高秋景物的全局,充分领略它的高远澄洁之美。所以这一句实际上是全诗的出发点和基础,没有它,也就没有“望”中所见的一切。

次句写望中所见的天宇。“镜天无一毫”,是说天空明净澄洁得象一面纤尘不染的镜子,没有一丝阴翳云彩。这正是秋日天宇的典型特征。这种澄洁明净到近乎虚空的天色,又进一步表现了秋空的高远寥廓,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当时那种心旷神怡的感受和高远澄净的心境。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第三句转笔写到远望中的终南山。将它和“秋色”相比,说远望中的南山,它那峻拔入云的气势,像是要和高远无际的秋色一赛高低。

南山是具体有形的个别事物,而“秋色”却是抽象虚泛的,是许多带有秋天景物特点的具体事物的集合与概括,二者似乎不好比拟。而此诗却别出心裁地用南山衬托秋色。秋色是很难描写的,它存在于秋天的所有景物里,而且不同的作者对秋色有不同的观赏角度和感受,有的取其凄清萧瑟,有的取其明净澄洁,有的取其高远寥廓。这首诗的作者偏于欣赏秋色之高远无极,这是从前两句的描写中可以明显看出的。但秋之“高”却很难形容尽致(在这一点上,和写秋之“凄”、之“清”很不相同),特别是它那种高远无极的气势更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在这种情况下,以实托虚便成为有效的艺术手段。具体有形的南山,衬托出了抽象虚泛的秋色,读者通过“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的诗句,不但能具体地感受到“秋色”之“高”,而且连它的气势、精神和性格也若有所悟了。

晚唐诗往往流于柔媚绮艳,缺乏清刚遒健的骨格。这首五言短章却写得意境高远,气势健举,和盛唐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有神合之处,尽管在雄浑壮丽、自然和谐方面还不免略逊一筹。

晚唐杜牧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诗作【篇六】

杜牧《紫薇花》原文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全文赏析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出自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意谓桃花李花开得鲜艳靓丽,引得人人们纷纷前来观赏,以致树下踩出了小路。杜牧在这首诗中用此典故,却一反其念,以桃花李花来反衬紫薇花的美和开花时间之长,极有新意。诗人虽写紫薇但在此诗中一字不提紫薇,使读者在惊奇之中,享受到紫薇的美丽的质感。充分感觉到紫薇不与群花争春,淡雅高洁的风骨和一枝独秀的品格。所谓“反常”必须以“合道”为前题,方能构成奇趣。这首被人们誉为咏紫薇诗中的佳作,由于设想入奇,扩大了诗的张力和戏剧效果,使人玩味不已,杜牧便得到了“杜紫薇”的雅称。

晚唐杜牧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诗作【篇七】

杜牧《题扬州禅智寺》原文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全文赏析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从“蝉”和“秋”这两个字来看,其时当为初秋,那时蝉噪本已嘶哑,“一蝉噪”,说明音色的凄咽;在风中摇曳的松枝、桂树也露出了萧瑟秋意。诗人在表现这一耳闻目睹的景象时,用意遣词十分精细。“蝉噪”反衬出禅智寺的静,静中见闹,闹中见静。秋雨秋风则烘托出禅智寺的冷寂。

接着,诗人又从视觉角度写静。“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台阶长满青苔,则行人罕至;“满”字写出了台阶上青苔之密,间接地写出了来人稀少,渲染了环境的空寂凄清。寺内白鸟徘徊,不愿离去,则又暗示寺的空寂人稀。青苔、白鸟,似乎是所见之物,信手拈来,呈现孤单冷落之感。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从明暗的变化写静。禅智寺树林茂密,阳光不透,夕阳西下,暮霭顿生。于浓荫暮霭的幽暗中见静。“斜阳下小楼”,从暗中见明来反补一笔,颇得锦上添花之致。透过暮霭深树,看到一抹斜阳的余辉,反映了禅智寺冷而不寒,幽而不暗。然而,这毕竟是“斜阳”,而且是已“下小楼”的斜阳。这种反衬带来的效果却是意外的幽静,格外的冷清,分外的沉寂。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乐衬哀,用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反衬出禅智寺的静寂,更突出了诗人孤独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

至此,诗人通过不同的角度展示出禅智寺的幽静,似乎文章已经做完。然而,忽又别开生面,把热闹的扬州拉出来作陪衬:“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禅智寺在扬州的东北,静坐寺中,秋风传来远处扬州的歌吹之声,诗人感慨系之:身处如此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却只能在静寂的禅智寺中凄凉度日,“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伤感油然而生,不可遏止,写景中暗含着诗人身世感受、凄凉情怀。

这首诗写扬州禅智寺的静,开头用静中一动衬托,结尾用动中一静突出,一开篇,一煞尾,珠联璧合,相映成趣,艺术构思十分巧妙。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文宗开成二年(837)秋。杜牧时年三十五岁,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洛阳。杜牧的弟弟杜顗患眼疾,暗无所视,寄住在扬州城东的禅智寺。杜枚告假,从洛阳带了眼医石公集前去探视。此诗便作于此时。唐制规定: “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杜牧这次即因告假逾百日而离职。

晚唐杜牧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诗作【篇八】

杜牧《感怀诗一首(时沧州用兵)》原文

高文会隋季,提剑徇天意。扶持万代人,步骤三皇地。

圣云继之神,神仍用文治。德泽酌生灵,沉酣薰骨髓。

旄头骑箕尾,风尘蓟门起。胡兵杀汉兵,尸满咸阳市。

宣皇走豪杰,谈笑开中否。蟠联两河间,烬萌终不弭。

号为精兵处,齐蔡燕赵魏。合环千里疆,争为一家事。

逆子嫁虏孙,西邻聘东里。急热同手足,唱和如宫徵。

法制自作为,礼文争僭拟。压阶螭斗角,画屋龙交尾。

署纸日替名,分财赏称赐。刳隍by万寻,缭垣叠千雉。

誓将付孱孙,血绝然方已。九庙仗神灵,四海为输委。

如何七十年,汗赩含羞耻。韩彭不再生,英卫皆为鬼。

凶门爪牙辈,穰穰如儿戏。累圣但日吁,阃外将谁寄。

屯田数十万,堤防常慑惴。急征赴军须,厚赋资凶器。

因隳画一法,且逐随时利。流品极蒙尨,网罗渐离弛。

夷狄日开张,黎元愈憔悴。邈矣远太平,萧然尽烦费。

至于贞元末,风流恣绮靡。艰极泰循来,元和圣天子。

元和圣天子,英明汤武上。茅茨覆宫殿,封章绽帷帐。

伍旅拔雄儿,梦卜庸真相。勃云走轰霆,河南一平荡。

继于长庆初,燕赵终舁襁。携妻负子来,北阙争顿颡。

故老抚儿孙,尔生今有望。茹鲠喉尚隘,负重力未壮。

坐幄无奇兵,吞舟漏疏网。骨添蓟垣沙,血涨滹沱浪。

只云徒有征,安能问无状。一日五诸侯,奔亡如鸟往。

取之难梯天,失之易反掌。苍然太行路,翦翦还榛莽。

关西贱男子,誓肉虏杯羹。请数系虏事,谁其为我听。

荡荡乾坤大,曈曈日月明。叱起文武业,可以豁洪溟。

安得封域内,长有扈苗征。七十里百里,彼亦何尝争。

往往念所至,得醉愁苏醒。韬舌辱壮心,叫阍无助声。

聊书感怀韵,焚之遗贾生。

晚唐诗人杜牧诗集的节选之作汇编五篇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曾诞生过许多杰出的诗人,为了提高我们的审美意识,我们可以赏析解读杜牧的古诗词,它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跨越千年的思想交流。那么您知道诗人杜牧有哪些有故事的古诗词呢?工作总结之家小编帮大家整理了晚唐诗人杜牧诗集的节选之作”,希望工作总结之家小编收集的这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晚唐诗人杜牧诗集的节选之作(篇一)

杜牧《叹花 / 怅诗》原文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全文赏析

这首诗用“比”的手法,以花喻人,借叙事咏物以抒情。 作者以自己寻春失时,致狂风催花,花落结子,暗喻自己与某位女性之间一段错过的因缘,笔端带有无尽的感叹与惋惜。

从这首小诗中,我们可以体会一种很深的哲理意蕴。机遇的稍纵即逝固然增加了人们把握它的难度,但这并不意味着机遇本身的不可把握或不存在。相反,它启示人们:应该学会准确的抓住“现在”,抓住一切可能的机遇,并且加倍的珍惜这种机遇。

晚唐诗人杜牧诗集的节选之作(篇二)

杜牧《秋夕》原文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 一作:天街;卧看 一作:坐看)

全文赏析

此诗写失意宫女孤独的生活和凄凉的心境。

前两句已经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在一个秋天的晚上,银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一句十分含蓄,其中含有三层意思:第一,古人说腐草化萤,虽然是不科学的,但萤总是生在草丛冢间那些荒凉的地方。如今,在宫女居住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萤飞动,宫女生活的凄凉也就可想而知了。第二,从宫女扑萤的动作可以想见她的寂寞与无聊。她无事可做,只好以扑萤来消遣她那孤独的岁月。她用小扇扑打着流萤,一下一下地,似乎想驱赶包围着她的孤冷与索寞,但这是无用的。第三,宫女手中拿的轻罗小扇具有象征意义,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用了,所以古诗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相传汉成帝妃班婕妤为赵飞燕所谮,失宠后住在长信宫,写了一首《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此说未必可信,但后来诗词中出现团扇、秋扇,便常常和失宠的女子联系在一起了。如王昌龄的《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王建的《宫中调笑》:“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都是如此。这首诗中的“轻罗小扇”,也象征着持扇宫女被遗弃的命运。

第三句,“天阶夜色凉如水”。“天阶”指皇宫中的石阶。“夜色凉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袭人,该进屋去睡了。可是宫女依旧坐在石阶上,仰视着天河两旁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民间传说,织女是天帝的孙女,嫁与牵牛,每年七夕渡河与他相会一次,有鹊为桥。汉代《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就是写他们的故事。宫女久久地眺望着牵牛织女,夜深了还不想睡,这是因为牵牛织女的故事触动了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产生了对于真挚爱情的向往。可以说,满怀心事都在这举首仰望之中了。

梅圣俞说:“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见《六一诗话》)这两句话恰好可以说明此诗在艺术上的特点。一、三句写景,把深宫秋夜的景物十分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冷”字,形容词当动词用,很有气氛。“凉如水”的比喻不仅有色感,而且有温度感。二、四两句写宫女,含蓄蕴藉,很耐人寻味。诗中虽没有一句抒情的话,但宫女那种哀怨与期望相交织的复杂感情见于言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这首诗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

晚唐诗人杜牧诗集的节选之作(篇三)

杜牧《齐安郡中偶题·其一》原文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全文赏析

首句“两竿落日溪桥上”,点明时间和地点。时间是“两竿落日”,则既非在红日高照之下,也非在暮色苍茫之中。在读者眼前展开的这幅画中的光线和亮度是柔和宜目的。地点是“溪桥上”,则说明诗人行吟之际,既非漫步岸边,也非泛舟溪面,这为后三句远眺岸上柳影、俯视水上绿荷定了方位。

诗的次句“半缕轻烟柳影中”,写从溪桥上所见的岸柳含烟之景。诗人的观察极其细微,用词也极其精确。这一句中的“半缕轻烟”与上句中的“两竿落日”,不仅在字面上属对工整,而且在理路上有其内在联系。正因日已西斜,望中的岸柳才会含烟;又因落日究竟还有两竿之高,就不可能是朦胧弥漫的一片浓烟,只可能是若有若无的“半缕轻烟”;而且,这“半缕轻烟”不可能浮现在日光照到之处,只可能飘荡在“柳影”笼罩之中。

这前两句诗纯写景物,但从诗人所选中的落日、烟柳之景,令人感到:画面的景色不是那么明快,而是略带暗淡的;诗篇的情调不是那么开朗,而是略带感伤的。这是为引逗出下半首的绿荷之“恨”而安排的合色的环境气氛。

诗的三、四两句“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写从溪桥上所见的荷叶受风之状。这两句诗,除以问语“多少”两字领起,使诗句呈现与所写内容相表里的风神摇曳之美外,上句用“相倚”两字托出了青盖亭亭、簇拥在水面上的形态,而下句则在“回首”前用了“一时”两字,传神入妙地摄取了阵风吹来、满溪荷叶随风翻转这一刹那间的动态。在古典诗词中,可以摘举不少写风荷的句子,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是周邦彦《苏幕遮》词“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几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赞这几句词是“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而如果只取其一点来比较,应当说,杜牧的这两句诗把风荷的形态写得更为飞动,不仅笔下传神,而且字里含情。

这里,诗人既在写景之时“随物以宛转”(《文心雕龙·物色篇》),刻画入微地曲尽风荷的形态、动态;又在感物之际“与心而徘徊”(同上),别有所会地写出风荷的神态、情态。当然,风荷原本无情,不应有恨。风荷之恨是从诗人的心目中呈现的。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贯注到无生命的风荷之中,带着自己感情色彩去看风荷“相倚”、“回首”之状,觉得它们似若有情,心怀恨事,因而把对外界物态的描摹与自我内情的表露,不期而然地融合为一。这里,表面写的是绿荷之恨,实则物中见我,写的是诗人之恨。

南唐中主李璟有首《摊破浣溪沙》词,下半阕换头两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历来为人所传诵。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却认为,这两句不如它的上半阕开头两句“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并赞赏其“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而原词接下来还有两句是:“还与韶光共顦顇,不堪看。”这几句词以及王国维的赞语,正可以作杜牧这两句诗的注脚。联系杜牧的遭遇来看,其所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芳时不再、美人迟暮之恨。杜牧是一个有政治抱负和主张的人,而不幸生在唐王朝的没落时期,平生志事,百无一酬,这时又受到排挤,出为外官,怀着壮志难酬的隐痛,所以在他的眼底、笔下,连眼前无情的绿荷,也仿佛充满哀愁了。

晚唐诗人杜牧诗集的节选之作(篇四)

杜牧《题武关》原文

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迹自穷。

郑袖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

山樯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

今日圣神家四海,戍旗长卷夕阳中。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公元839年(唐开成四年),杜牧由宣州赴长安,途经武关时,吊古伤今,感叹时事,写下了这首《题武关》。

武关,在今陕西省丹凤县东南,战国时秦置。作为千古形胜之地,诗人跋涉至此,不能不驻足凭吊一番。所以首联开门见山,叙述诗人来到了武关的东边,清清溪水从眼前汩汩流过,好像在向行人诉说着前朝的史事;举目眺望,可笑当年那昏庸懦怯的怀王入关投秦,一去不返,如今除了关塞依旧,没有留下任何遗迹。这里诗人用拟人的艺术手法,把自己在武关的盘桓说成是“碧溪”的相留,这就将诗情十分自然地转到对这一历史陈迹的临风联想上来。

“一笑怀王迹自穷”,是诗人对楚怀王的悲剧结局的嘲弄,其中更有对怀王其人其事的感叹、痛恨和反思。因此,颔联紧承这一脉络,以历史家的严峻和哲学家的深邃具体地分析了“怀王迹自穷”的根源。楚怀王原任命屈原为左徒,内政外交均很信任他。后来由于上官大夫的诬陷,怀王渐渐疏离了屈原。秦国见有隙可乘,就派张仪至楚,以重金收买了上官大夫靳尚之流,并贿赂了怀王稚子子兰和宠姬郑袖,谗害屈原。怀王在郑袖、靳尚等一群佞臣小人的包围下,终于走上绝齐亲秦的道路,放逐了屈原。最后怀王为秦伏兵所执而客死秦国。此后楚国国运日益衰败,一蹶不振。从这段历史可以看到,怀王的悲剧结局完全是由于他亲小人、疏贤臣的糊涂昏庸所致,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因此,诗人在颔联中以形象化的语言,极为深刻地揭示了这一内在的根源。这两句诗对比强烈,内涵丰富。郑袖“娇娆”,可见其娇妒、得宠之态,而“酣似醉”,足见怀王对他的宠幸和放纵;屈原“憔悴”,可见其形容枯槁、失意之色,而“去如蓬”,足见屈原遭放逐后到处流落,无所依归的漂泊生涯。诗人正是通过小人得势、贤臣见弃这一形象的对比,婉转而深刻地指责了怀王的昏聩,鞭挞了郑袖的惑主,以及痛惜屈原的被逐。由此思之,诗人在瞻眺武关时,面对“怀王迹自穷”的现实,不能不付之一笑。

颈联在构思上是个转折,从对历史的沉思、叙述过渡到抒发眼前的感喟。如桅杆耸立的峰峦,似壕沟深长的山谷依然存在,而弱肉强食七国争雄的局面却象过眼烟云尽已成空。诗人通过对江山依旧、人事全非的慨叹,说明“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刘禹锡《金陵怀古》)的历史教训。楚怀王正是因为在人事上的昏庸才导致了丧师失地、身死异国的悲剧。从这一意义来说,这一联的感慨实际上是对上联所叙述史事的寓意的进一步延伸。

最后,诗人的眼光再次落到武关上。如今天子神圣,四海一家,天下统一;武关上长风浩荡,戍旗翻卷,残阳如血。这一联是全诗的出发点。杜牧不但才华横溢,而且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他的理想社会就是盛唐时期统一、繁荣的社会。但是晚唐时期,尽管形式上维持着统一的局面,实际上,中央王朝在宦官专权、朋党交争的局面下势力日益衰败,地方藩镇势力日益强大,几乎形成了“无地不藩,无藩不叛”的局面。这不能不使怀有经邦济世之志和忧国忧民之心的诗人忧心忡忡。面对唐王朝渐趋没落的国运,诗人站在武关前,思绪万千。于是对历史的反思,对现实的忧思,一齐涌上心头,形于笔底。他希望唐王朝统治者吸取楚怀王的历史教训,任人唯贤,励精图治,振兴国运。同时也向那些拥兵割据的藩镇提出了警戒,不要凭恃山川地形的险峻,破坏国家统一的局面;否则,不管弱吐强吞,其结局必将皆成空。这首诗起于武关,落于武关,将与武关相联的特定的历史情节和山川形胜的自然背景构筑在一起,上下千年,思绪纵横,立意深沉而含蕴。

晚唐诗人杜牧诗集的节选之作(篇五)

杜牧《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原文

昔事文皇帝,叨官在谏垣。奏章为得地,齰齿负明恩。

金虎知难动,毛釐亦耻言。掩头虽欲吐,到口却成吞。

照胆常悬镜,窥天自戴盆。周钟既窕槬,黥阵亦瘢痕。

凤阙觚棱影,仙盘晓日暾。雨晴文石滑,风暖戟衣翻。

每虑号无告,长忧骇不存。随行唯跼蹐,出语但寒暄。

宫省咽喉任,戈矛羽卫屯。光尘皆影附,车马定西奔。

亿万持衡价,锱铢挟契论。堆时过北斗,积处满西园。

接棹隋河溢,连蹄蜀栈刓.漉空沧海水,搜尽卓王孙。

斗巧猴雕刺,夸趫索挂跟。狐威假白额,枭啸得黄昏。

馥馥芝兰圃,森森枳棘藩。吠声嗾国猘,公议怯膺门。

窜逐诸丞相,苍茫远帝阍。一名为吉士,谁免吊湘魂。

间世英明主,中兴道德尊。昆冈怜积火,河汉注清源。

川口堤防决,阴车鬼怪掀。重云开朗照,九地雪幽冤。

我实刚肠者,形甘短褐髡。曾经触虿尾,犹得凭熊轩。

杜若芳洲翠,严光钓濑喧。溪山侵越角,封壤尽吴根。

客恨萦春细,乡愁压思繁。祝尧千万寿,再拜揖馀樽。

唐代后期优秀诗人杜牧的七言绝句大全


中华文化绚丽多彩,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多次出现过诗歌盛行的时期,为了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我们可以赏析解读杜牧的古诗词,它是中华文化的绮丽瑰宝,是富有生命力的文化精髓。诗人杜牧有哪些古诗词让您让您无法忘怀呢?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唐代后期优秀诗人杜牧的七言绝句”,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唐代后期优秀诗人杜牧的七言绝句(篇一)

杜牧《中秋日拜起居表晨渡天津桥即事十六韵献…兼呈工部刘公》原文

碧树康庄内,清川巩洛间。坛分中岳顶,城缭大河湾。

广殿含凉静,深宫积翠闲。楼齐云漠漠,桥束水潺潺。

过雨柽枝润,迎霜柿叶殷。紫鳞冲晚浪,白鸟背秋山。

月拜西归表,晨趋北向班,鸳鸿随半仗,貔虎护重关。

玉帐才容足,金樽暂解颜。迹留伤堕屦,恩在乐衔环。

南省兰先握,东堂桂早攀。龙门君夭矫,莺谷我绵蛮。

分薄嵇心懒,哀多庾鬓班。人惭公幹卧,频送子牟还。

自睹宸居壮,谁忧国步艰。只应时与醉,因病纵疏顽。

唐代后期优秀诗人杜牧的七言绝句(篇二)

杜牧《寄内兄和州崔员外十二韵》原文

历阳崔太守,何日不含情。恩义同钟李,埙篪实弟兄。

光尘能混合,擘画最分明。台阁仁贤誉,闺门孝友声。

西方像教毁,南海绣衣行。金橐宁回顾,珠簟肯一枨。

只宜裁密诏,何自取专城。进退无非道,徊翔必有名。

好风初婉软,离思苦萦盈。金马旧游贵,桐庐春水生。

雨侵寒牖梦,梅引冻醪倾。共祝中兴主,高歌唱太平。

唐代后期优秀诗人杜牧的七言绝句(篇三)

杜牧《梁秀才以早春旅次大梁将归郊扉言怀兼别示…走笔依韵》原文

玉塞功犹阻,金门事已陈。世途皆扰扰,乡党尽循循。

客道难投足,家声易发身。松篁标节晚,兰蕙吐词春。

处困羞摇尾,怀忠壮犯鳞。宅临三楚水,衣带二京尘。

敛迹愁山鬼,遗形慕谷神。采芝先避贵,栽橘早防贫。

弦泛桐材响,杯澄糯醁醇。但寻陶令集,休献楚王珍。

林密闻风远,池平见月匀。藤龛红婀娜,苔磴绿嶙峋。

雪树交梁苑,冰河涨孟津。面邀文作友,心许德为邻。

旅馆将分被,婴儿共洒巾。渭阳连汉曲,京口接漳滨。

通塞时应定,荣枯理会均。儒流当自勉,妻族更谁亲。

照瞩三光政,生成四气仁。磻溪有心者,垂白肯湮沦。

唐代后期优秀诗人杜牧的七言绝句(篇四)

杜牧《边上闻笳三首》原文

何处吹笳薄暮天,塞垣高鸟没狼烟。

游人一听头堪白,苏武争禁十九年。

海路无尘边草新,荣枯不见绿杨春。

白沙日暮愁云起,独感离乡万里人。

胡雏吹笛上高台,寒雁惊飞去不回。

尽日春风吹不散,只应分付客愁来。

唐代后期优秀诗人杜牧的七言绝句(篇五)

杜牧《长安秋望》原文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全文赏析

这是一曲高秋的赞歌。题为“长安秋望”,重点却并不在最后的那个“望”字,而是赞美远望中的长安秋色。“秋”的风貌才是诗人要表现的直接对象。

首句点出“望”的立足点。“楼倚霜树外”的“倚”,是倚立的意思,重在强调自己所登的高楼巍然屹立的姿态;“外”,是“上”的意思。秋天经霜后的树,多半木叶黄落,越发显出它的高耸挺拔,而楼又高出霜树之上,在这样一个立足点上,方能纵览长安高秋景物的全局,充分领略它的高远澄洁之美。所以这一句实际上是全诗的出发点和基础,没有它,也就没有“望”中所见的一切。

次句写望中所见的天宇。“镜天无一毫”,是说天空明净澄洁得象一面纤尘不染的镜子,没有一丝阴翳云彩。这正是秋日天宇的典型特征。这种澄洁明净到近乎虚空的天色,又进一步表现了秋空的高远寥廓,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当时那种心旷神怡的感受和高远澄净的心境。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第三句转笔写到远望中的终南山。将它和“秋色”相比,说远望中的南山,它那峻拔入云的气势,像是要和高远无际的秋色一赛高低。

南山是具体有形的个别事物,而“秋色”却是抽象虚泛的,是许多带有秋天景物特点的具体事物的集合与概括,二者似乎不好比拟。而此诗却别出心裁地用南山衬托秋色。秋色是很难描写的,它存在于秋天的所有景物里,而且不同的作者对秋色有不同的观赏角度和感受,有的取其凄清萧瑟,有的取其明净澄洁,有的取其高远寥廓。这首诗的作者偏于欣赏秋色之高远无极,这是从前两句的描写中可以明显看出的。但秋之“高”却很难形容尽致(在这一点上,和写秋之“凄”、之“清”很不相同),特别是它那种高远无极的气势更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在这种情况下,以实托虚便成为有效的艺术手段。具体有形的南山,衬托出了抽象虚泛的秋色,读者通过“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的诗句,不但能具体地感受到“秋色”之“高”,而且连它的气势、精神和性格也若有所悟了。

晚唐诗往往流于柔媚绮艳,缺乏清刚遒健的骨格。这首五言短章却写得意境高远,气势健举,和盛唐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有神合之处,尽管在雄浑壮丽、自然和谐方面还不免略逊一筹。

唐代后期优秀诗人杜牧的七言绝句(篇六)

杜牧《扬州三首》原文

炀帝雷塘土,迷藏有旧楼。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

骏马宜闲出,千金好旧游。喧阗醉年少,半脱紫茸裘。

秋风放萤苑,春草斗鸡台。金络擎雕去,鸾环拾翠来。

蜀船红锦重,越橐水沈堆。处处皆华表,淮王奈却回。

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

纤腰间长袖,玉珮杂繁缨。拖轴诚为壮,豪华不可名。

自是荒淫罪,何妨作帝京。

唐代后期优秀诗人杜牧的七言绝句(篇七)

杜牧《感怀诗一首(时沧州用兵)》原文

高文会隋季,提剑徇天意。扶持万代人,步骤三皇地。

圣云继之神,神仍用文治。德泽酌生灵,沉酣薰骨髓。

旄头骑箕尾,风尘蓟门起。胡兵杀汉兵,尸满咸阳市。

宣皇走豪杰,谈笑开中否。蟠联两河间,烬萌终不弭。

号为精兵处,齐蔡燕赵魏。合环千里疆,争为一家事。

逆子嫁虏孙,西邻聘东里。急热同手足,唱和如宫徵。

法制自作为,礼文争僭拟。压阶螭斗角,画屋龙交尾。

署纸日替名,分财赏称赐。刳隍by万寻,缭垣叠千雉。

誓将付孱孙,血绝然方已。九庙仗神灵,四海为输委。

如何七十年,汗赩含羞耻。韩彭不再生,英卫皆为鬼。

凶门爪牙辈,穰穰如儿戏。累圣但日吁,阃外将谁寄。

屯田数十万,堤防常慑惴。急征赴军须,厚赋资凶器。

因隳画一法,且逐随时利。流品极蒙尨,网罗渐离弛。

夷狄日开张,黎元愈憔悴。邈矣远太平,萧然尽烦费。

至于贞元末,风流恣绮靡。艰极泰循来,元和圣天子。

元和圣天子,英明汤武上。茅茨覆宫殿,封章绽帷帐。

伍旅拔雄儿,梦卜庸真相。勃云走轰霆,河南一平荡。

继于长庆初,燕赵终舁襁。携妻负子来,北阙争顿颡。

故老抚儿孙,尔生今有望。茹鲠喉尚隘,负重力未壮。

坐幄无奇兵,吞舟漏疏网。骨添蓟垣沙,血涨滹沱浪。

只云徒有征,安能问无状。一日五诸侯,奔亡如鸟往。

取之难梯天,失之易反掌。苍然太行路,翦翦还榛莽。

关西贱男子,誓肉虏杯羹。请数系虏事,谁其为我听。

荡荡乾坤大,曈曈日月明。叱起文武业,可以豁洪溟。

安得封域内,长有扈苗征。七十里百里,彼亦何尝争。

往往念所至,得醉愁苏醒。韬舌辱壮心,叫阍无助声。

聊书感怀韵,焚之遗贾生。

唐代后期优秀诗人杜牧的七言绝句(篇八)

杜牧《八六子》原文

洞房深,画屏灯照,山色凝翠沈沈。听夜雨,冷滴芭蕉,

惊断红窗好梦。龙烟细飘绣衾,辞恩久归长信。

凤帐萧疏,椒殿闲扃。

辇路苔侵,绣帘垂,迟迟漏传丹禁。蕣华偷悴,

翠鬟羞整。愁坐望处,金舆渐远,何时彩仗重临。

正消魂,梧桐又移翠阴。

"杜牧诗词大全"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