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连绵不绝,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曾诞生过许多杰出的诗人,为了开阔我们的眼界,我们可以欣赏学习《诗经》,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一种体现民族文化精神的艺术形式。那么您知道有哪些有故事的古诗词呢?工作总结之家小编已为您准备好了《那些读之一叹《诗经》优美诗歌》,希望工作总结之家小编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那些读之一叹《诗经》优美诗歌(篇一)
武
於皇武王!无竞维烈。允文文王,克开厥后。嗣武受之,胜殷遏刘,耆定尔功。
【注释】
于〔wū〕皇:于,叹词。皇,美好,伟大。
无竞维烈:无,语气助词,无实义。竞,强盛。烈,功业。
允文:允,诚然。文,具有文德。
刘:杀戮。
耆〔q〕:致,达到。一说年老。
【翻译】
哎呀武王真崇高,强大有力建功业。文王的确有文德,能开后代之基业。武王继承受其命,战胜殷商止杀戮,你之功勋可论定。
【解读】
《武》与《我将》一诗,同为武王灭商开国所创乐舞《大武》的一部分,《武》是其二成诗歌。《毛诗序》亦云本诗乃奏《大武》也。本诗共一章七句,诗歌虽然主要赞颂武王克殷建周、止杀平治的赫赫功业,不过也溯及其源,追思了文王的美好文德和对周朝作出的奠基性贡献。
那些读之一叹《诗经》优美诗歌(篇二)
谷风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婚,如兄如弟。
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宴尔新婚,不我屑以。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不我能慉,反以我为仇。既阻我德,贾用不售。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既生既育,比予于毒。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宴尔新婚,以我御穷。有洸有溃,既诒我肄。不念昔者,伊余来塈。
【注释】
习习:微风和煦貌。
谷风:东风,生长之风。
黾〔mǐn〕勉:勉励,尽力。
葑〔fēng〕:又名蔓菁、芜菁等,形似萝卜,根茎可食。
菲:萝卜一类的蔬菜。
以:用。
下体:指植物的根茎。
德音:善言。
迟迟:徐行貌。
违:恨。
伊:表判断,是,却是。
迩〔ěr〕:近。
薄:句首语气助词,无实义。
畿〔jī〕:门槛,门内。
荼〔t〕:一种苦菜。
荠:荠菜,一说甜菜。
宴尔:安乐,后用以指代新婚。
昏:同婚。
泾:泾水,后文渭指渭水。
湜湜〔sh sh〕:水清澈貌。
沚〔zhǐ〕:水中的小洲,一说同底。
屑:清洁,整洁。
逝:去,往。
梁:堤堰,鱼堰。
发〔bō〕:通拨,除去。一说打开。
笱〔gǒu〕:安放在堰口的竹制捕鱼器。
躬:自身,亲自。
阅:容,容许。
遑〔hung〕:何,怎能。
恤:忧心,顾虑。
就:趋向,靠近。
方:竹木编成的筏,此指以船筏渡河。
亡〔w〕:通无,没有。
丧〔sāng〕:祸难。
匍匐:本指手足伏地而行,此指尽力。
慉〔x〕:起,扶持。
雠〔chu〕:同仇,仇敌。
既阻我德:已经拒绝我的心意。阻,拒绝。德,善意,心意。
贾〔ɡǔ〕用不售:东西售卖不出去。贾,卖。用,东西,货物。
育恐育鞫〔jū〕:生于恐惧穷困之中。育,生活。鞫,贫穷。
颠覆:艰难,困顿。
比:比拟,指视为、看作。
毒:毒草,毒物。
旨:美味的食品。
洸〔guāng〕:水面波光粼粼貌。
溃〔ku〕:水冲流貌。
既诒〔y〕我肄〔y〕:将劳苦之事全留给我。既,尽。诒,留。肄,劳苦之事。
伊余来塈〔j〕:抚慰于我。伊,句首语助词,无实义,一说唯。来,语气助词,无实义。塈,安抚、抚慰,一说爱。
【翻译】
和煦的东风拂来,天色转阴而降雨。二人勤勉同心力,本不应该有怒气。采摘蔓青和萝卜,却不使用其根茎。美好话语莫背弃,与你偕共赴死门。缓缓走在道路上,心中含有怨恨意。路途不远离得近,送我直至门槛内。谁说荼菜味道苦,其味甘甜如荠菜。安然快乐新婚时,你我亲密如兄弟。泾因渭入变浑浊,水中小洲却清澄。安然快乐新婚时,却不将我洁净饰。不要去往我鱼堰,不要打开我渔器。我自身就不被容,何能顾及我后嗣?接近河流渊深处,船筏小舟来渡河。接近河流微浅处,浮游即可渡过去。什么拥有什么无,勤勉有加以求之。但凡百姓有困难,尽心尽力救济他。不能支持辅佐我,反倒视我为仇敌。既已拒绝我心意,犹如东西卖不出。往昔生活惧贫寒,与你一同度患难。生活既已有好转,却视我为恶毒物。我有美食积蓄好,也是为了御严冬。安然快乐新婚时,却以我来御贫穷。波光粼粼水冲流,劳苦之事全给我。全然不念往昔情,还忆彼时慰我心。
【解读】
《谷风》一诗,与前面的《江有汜》《日月》《终风》等诗类似,也是以弃妇口吻表达被弃的痛苦,斥责丈夫的无情。《毛诗序》亦认为此为刺夫妇失道之诗,表现的是卫人化其上,淫于新昏而弃其旧室,夫妇离绝,国俗伤败焉。与《氓》中女子的坚决果敢不同,此诗中的女子虽然愁怨万分,却始终没有愤恨激烈的指斥,从始至终都保持了一种温和柔弱的气质。
全诗共有六章,每章八句,共有四十八句,篇幅较长,且各章在结构上均保持一定独立性。全诗采用倒叙手法,第一章以习习东风、成阴致雨的意象起兴,使全诗的意境已经笼罩了一层淡淡的忧愁。采摘葑菲却不要根茎,比喻对方丢弃根本,视宝为废,也比喻黾勉同心及尔同死的美好誓言最终都化为梦幻泡影,毕竟成空。第二、三章中以荼苦荠甘、泾浊渭清和宴尔新婚前后不同的对照,反衬出主人公哀伤不已的心绪,引发了她我躬不阅,遑恤我后的深深忧虑。第四、五、六三章,回忆了诗人自己对于这个家庭黾勉求之的巨大贡献,对周围百姓匍匐救之的善行善德,以及及尔颠覆度过穷困的历史。如此的付出本应得到对方的爱惜支持,得到的却是不解其意、视若毒物的回应,甚至在宴尔新婚之时以我御穷,贻我苦事,全然不念昔日慰藉于我之情。正如陈子展《诗经直解》中引孙缄语:道情事实切,以浅境妙。末两句道出受病根由,正是诗骨。
本诗用语质朴,作比贴切,善用对照手法,叙写了往昔信誓旦旦、如今背信弃义,过去贫穷美好、当前富足凄惨,自己尽善尽德、对方冷漠无情的种种巨大反差,折射出主人公内心交织翻涌的无穷苦痛悲戚,也体现出一种物变人非世事无常的人生幻灭感,读来颇有意味。
那些读之一叹《诗经》优美诗歌(篇三)
清人
清人在彭,驷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
清人在消,驷介麃麃。二矛重乔,河上乎逍遥。
清人在轴,驷介陶陶。左旋右抽,中军作好。
【注释】
清人:指清邑的军队。清,郑国邑名,在今河南中牟之西。
彭:郑国邑名,在郑、卫两国边界,今河南中部。
驷介旁旁:驷介,由四匹披甲马挽引的战车。旁旁,强壮有力貌。
二矛重〔chng〕英:二矛,酋矛和夷矛。重英,指矛柄上有两重画饰,一说指矛上的两层缨。
翱翔:遨游,一说徘徊不进。
消:郑国邑名,在黄河边。
麃〔biāo〕麃:勇武貌。
重〔chng〕乔:指矛上悬缀雉羽的勾,一说指矛上用雉羽作的缨。
逍遥:缓步行走貌,一说彷徨、徘徊不进。
轴:郑国邑名,在黄河边。
陶陶:驱驰貌。
左旋右抽:御者在左,掉转车驾;武士在右,抽刃击刺。旋,调转车头,引申为回归、返回。抽,抽刀。
中军作好:中军,古代作战三军之一,主将就在中军发号施令。作好,指军容威严。
【翻译】
清邑的军队驻守在彭邑,牵引战车的披甲四马矫健有力。酋矛和夷矛柄上有两重画饰,在黄河边上遨游不息。清邑的军队驻守在消邑,牵引战车的披甲四马强壮勇武。酋矛和夷矛上用勾悬缀着雉羽,在黄河边上缓缓行走。清邑的军队驻守在轴邑,牵引战车的披甲四马驱驰不休。左侧御者回转车头、右侧武士抽刀击刺,中军主将仪容威严。
【解读】
《清人》一诗的创作,有着比较明确的时代背景。公元前年狄戎侵略卫国,因郑、卫两国毗邻,郑文公担忧狄人渡过黄河南侵郑国,就派自己憎恶的高克领兵去黄河边抵御。很长时间郑文公都没有召回高克的军队,最后军队溃散四归,高克也逃奔到了陈国。《毛诗序》认为此诗为郑国公子素所作,讽刺的是高克进之不以礼,文公退之不以道,危国亡师之本。
全诗共分三章,每章四句,除末二句外皆是重章结构。初读之下,感受到的似乎只是清邑军队的盛大阵仗和凛凛威风。比如形容驷介的雄健勇武用了旁旁麃麃陶陶三词,形容兵士所持二矛的精致华美用了重英重乔二词,还有形容在黄河边行进的队伍用了翱翔逍遥二词,俨然一派威武自得的气势。再加上文末对于车上左侧御者、右侧勇士和中军主将的描摹,更是展示出一幅骁勇猛悍、杀气腾腾的作战场景,更让人以为这是对军队的一曲赞美之歌。然而结合相关史实和诗中彭消轴三地名的暗示,即可推知此诗意在讽刺郑文公和高克。诗人用这种反话正说的手法,含蓄地对高克军队溃散叛逃之事进行了辛辣的嘲谑讥讽,顺带也暗讽了郑文公因个人好恶不当处置军队的失德之举。
本诗纯用赋法,善描细节,且多用叠词,使诗句具有音韵上的美感。诗人在通篇埋下反语的巧妙布局,只有在读完全诗之后才能恍然大悟,加强了本诗的讽刺意味,读来饱含意蕴,发人深省。
那些读之一叹《诗经》优美诗歌(篇四)
赉
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敷时绎思,我徂维求定。时周之命,於绎思。
【注释】
敷时绎思:敷,广泛。时,同是,后同。绎,陈述。思,思索;一说语气助词,无实义。
【翻译】
文王已很勤勉,我应领受其道。广泛陈述思考,我去只求安定。这是周朝大命,应该陈述思考!
【解读】
《赉》是周朝大型乐舞《大武》的三成歌诗。《毛诗序》云此诗乃大封于庙也,郑玄《笺注》解释说:大封,武王伐纣时,封诸臣有功者。
全诗共一章六句,展现了武王上承文王之德励精图治、平定天下的治政才能,兼有武王对诸侯臣属的勉励和训诫之意。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
那些读之一叹《诗经》优美诗歌(篇五)
大车
大车槛槛,毳衣如菼。岂不尔思?畏子不敢。
大车啍啍,毳衣如璊。岂不尔思?畏子不奔。
榖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皎日。
【注释】
大车:大夫所乘之车。
槛槛:行车的声音。
毳衣〔cu〕:此指大夫的礼服,以毛布制成。毳,鸟兽的细毛。
菼〔tǎn〕:初生的荻。荻,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叶似芦苇,茎可以编席箔。
啍〔tūn〕啍:迟重缓慢貌。
璊〔mn〕:一种红色玉石。
奔:私奔。
谷:生存,生长。
谓:认为,以为。
皦〔jiǎo〕日:明亮的太阳。皦,同皎,光亮洁白。
【翻译】
大夫的车辘辘行驶,毳衣色如初生之荻。怎么会不思念你呢?害怕大夫不敢表露。大夫的车缓缓行驶,毳衣色如红色之璊。怎么会不思念你呢?害怕大夫不敢私奔。活着之时不在一室,死后就要埋在一坟。如果认为我不可信,我誓就像璀璨明日。
【解读】
《大车》这首诗涉及到了男女婚恋的话题。《毛诗序》认为此诗通过描写古时大夫仪容庄重、威慑人心的风范,来讽刺当时礼义陵迟,男女淫奔,大夫不能听男女之讼的社会现实。而近当代学者却多以此诗为一男子所作的情诗,认为诗中的子指男子所恋之女,所畏之事乃女子不敢和他相恋及私奔。
这两种说法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源于对诗中大车和毳衣二词的不同解释。毳本指鸟兽细毛,后来毳衣逐渐成为天子或大夫的一种毛制礼服的代称,近人闻一多则考定此诗毳衣指毛毡车篷。然而诗中对毳衣的形容用了菼璊二字,表示芦荻的菼字暗示其色泽新绿,质地通透;表示美玉的璊字暗示其色泽朱红,质地光润。考虑到这种具有多种色彩纹饰的精细织物在周时只可能为贵族专有,而毛毡车篷也无法呈现出这样的色泽和质感,此毳衣应指贵族礼服,大车也应指大夫之车。这样,后文以子指代大夫,就能使上下诗意在逻辑上一贯相承。
本诗共有三章,每章四句,前二章运用重章手法,末章相对独立。前二章首两句刻画了大夫身着华美裘服,乘车缓缓而行的情景,渲染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此后诗人以设问句表明并非自己不思念情人,只是威慑于大夫的雍容庄重的仪容,不敢有进一步的举动。生时不能在一起,所以诗人只好在末章发下共死之誓,并以皦日昭明其志,此情可谓拳拳在膺、令人动容。然而这也从反面体现出古人对婚姻以礼传统的重视。
那些读之一叹《诗经》优美诗歌(篇六)
南山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葛屦五两,冠緌双止。鲁道有荡,齐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从止?
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鞠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极止?
【注释】
南山:齐国山名。
崔崔:高峻貌。
绥绥〔su su〕:舒缓行走貌,一说独行求偶貌。
鲁道:鲁国境内的道路。
有荡:平坦貌。有,语气助词,无实义。
齐子:齐国的女儿,此指齐襄公的同父异母妹文姜。
由归:出嫁。
止:句末语气词,无实义,后同。
怀:思念。
葛屦〔g j〕:用葛草编成的鞋。
五两:谓两只配成一双。五,通伍,并列。两,通緉,一双。
冠緌〔guān ru〕:古代公侯礼帽的帽穗緌,帽带的下垂部分。
庸:用,此指出嫁。
从:相从,随从。
蓺:古同艺,种植。
衡从〔zng〕:同横纵。
亩:田垅。
鞠〔jū〕:放任,恣纵。
析薪:劈柴。
匪〔fēi〕:假借为非。
极:至,此指至齐。一说恣极、放纵无束。
【翻译】
南山山势高峻,雄狐踽踽独行。鲁国道路平坦,齐君女儿出嫁。既然说已出嫁,为何还要思念?葛鞋并列成对,帽穗垂緌成双。鲁国道路平坦,齐君女儿嫁人。既然说已嫁人,为何还要追从?种麻应该如何?田垅纵横耕耘。娶妻应该如何?一定禀告父母。既然说已禀告,为何还要放任?劈柴应该如何?不是斧头不行。娶妻应该如何?没有媒人不成。既然说已成婚,为何还要至齐?
【解读】
对于《南山》一诗的主题解读,自《毛诗序》提出刺襄公也的说法以来,几乎没有异议。公元前年,鲁桓公娶齐襄公同父异母妹文姜为妻。文姜素与齐襄公有私情,甚至于前年,趁鲁桓公访齐的时机违礼归宁,与齐襄公会面。后来鲁桓公得知实情后斥责文姜,文姜以此告知齐襄公,齐襄公竟然借宴请之机派人谋杀了鲁桓公。此事传出后,各国震惊,齐、鲁两国人民皆以为大耻,齐国大夫对此尤为切齿,于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此诗,以讽刺齐襄公荒淫无道的丑行。
本诗共分四章,每章六句,前二章第三句、后二章一三句及各章末二句采用了叠咏句式。首章是以齐国的南山和雄狐起兴的,写雄狐行走之貌用了绥绥一词,这与《卫风有狐》一诗完全相同,暗示了此诗和男女之情有关,学者多认为独行雄狐象征觊觎文姜美色的齐襄公。齐襄公之妹已经出嫁鲁国,襄公却贼心不死,故诗人以曷又怀止的反诘予以谴责。第二章以成双成对的葛鞋和帽穗比喻人有常偶,暗讽文姜违背礼法回乡与襄公私合之事,曷又从止一句是对文姜丑行的谴责。第三、四两章借种麻、劈柴等生活事宜,说明万事万物的运行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则法度,娶妻成家也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礼仪规矩,暗讽了鲁桓公作为丈夫,对文姜行为放任恣纵,终究酿成大祸。
本诗句式上主要为四言,后两章杂以五言,部分诗句出现叠韵。全诗兼用赋、比、兴三法,对齐襄公、文姜和鲁桓公三名当事人皆展开了辛辣的批评和讽刺。各章末诗人皆以反诘句总结收束,凸显了本诗的嘲讽鞭挞意味,也使诗歌的结构更加完整。
那些读之一叹《诗经》优美诗歌(篇七)
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注释】
镗〔tāng〕:击鼓声。
踊跃:欢欣鼓舞貌。
兵:武器。
土国:在国都服筑城等劳役。土,土功。国,国都。
漕〔co〕:卫国的城市。
孙子仲:即公孙文仲,字子仲,邶国将领。
平:使媾和,使和好。
陈与宋:陈国与宋国,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名。
不我以归:倒装结构,即不以我归。以,使,令。
有忡:同忡忡。
爰〔yun〕:于,从。一说语助词,无实义。
丧:丧失,丢失。
于以:在何处。
契阔:聚散。契,合。阔,离。一说勤苦。
成说〔shuō〕:定约,誓约。
于〔xū〕嗟:感叹词,于同吁。
活:假借为佸,相会。一说存活。
洵〔xn〕:远。
信:相信,信任。一说为古伸字,指其志得伸。
【翻译】
击鼓之声咚咚作响,战士鼓舞操练兵器。都在国都修筑漕城,只我一人向南而行。我跟随着公孙文仲,陈宋两国得以交合。但我不被允许回家,忧心忡忡不可断绝。而我此刻身在何处?马儿跑失又在哪里?何处可以找回它来?就在那片山林之下。此生生死聚散之事,我已与你早有誓约。我要拉起你的手来,和你一起直至老去。哎呀如今却又分离,你再不能与我相聚。哎呀我们天各一方,让我如何信守誓言!
【解读】
《击鼓》是一首经典的战争诗,字里行间流露的是诗人对战争的厌倦抵触,对故乡的殷切思念,和对战友的深厚情谊,表达了诗人在战乱动荡的时代对个体生命获得尊重和幸福的呼唤,体现了先民真挚朴素的人文关怀精神,也开创了后世以战争别离为题材进行文学创作的先河。
关于此诗所表达的精神主旨,古今学者观点多无分歧,然而就此诗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具体事件则说法不一。《毛诗序》云:卫州吁用兵暴乱,使将,而平陈与宋,国人怨其勇而无礼也,认为是鲁隐公四年,卫国公子州吁联合宋、陈、蔡三国伐郑之事。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云:此乃卫穆公北清北之盟,求陈为宋所伐,平陈宋之难,数兴军旅,其下怨之而作此诗也,指为鲁宣公十二年,卫穆公出兵救陈之事,今人亦大多赞同此说。
全诗共有五章。第一章由战鼓之声和练兵之景起行,点明征战在外的现实背景。继而又说众人虽服劳役修筑城池,犹在国内;独我一人孤身赴战,南行陈国,其艰苦凄楚更难道尽。乃至平陈与宋之后,仍然无法归来,忡忡忧思自然难绝。第三章中,诗人不仅让马跑失,仿佛自己也迷失其中,不知所归。然而马失易得,终在林下找到,可是与同心战友定下的生死誓约,执手偕老的美好愿景是否还可实现?第五章中对此给出答案:彼此阔别,天各一方,何以相聚,又何以履约?哀苦悲叹,空留余恨,至此战争造成的生命色彩的缺失和个体理想的破碎,已力透纸背,流露无遗。
诗中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句流传广泛,可谓人尽皆知。此句已脱离了其原本含义,而被用来表达对待爱情或婚姻坚定忠贞的态度。这从侧面也反映出《此诗》语言优美,对后世的人文精神有着深刻影响。
那些读之一叹《诗经》优美诗歌(篇八)
车邻
有车邻邻,有马白颠。未见君子,寺人之令。
阪有漆,隰有栗。既见君子,并坐鼓瑟。今者不乐,逝者其耋。
阪有桑,隰有杨。既见君子,并坐鼓簧。今者不乐,逝者其亡。
【注释】
邻邻:同辚辚,众车行进声。
白颠:额有白毛。
寺人:古代宫中的近侍小臣,多以阉人充任。
阪〔bǎn〕:山坡。
隰〔x〕:低湿之地。
逝:指时光流逝,一说去往他处。
耋〔di〕:七八十岁,此处泛指年老。
鼓簧:吹笙。簧,笙管中的铜叶,借指笙。
【翻译】
众车辘辘行进,马匹额有白毛。还没见到君子,等待侍臣传令。山坡长着漆树,湿沼长着栗树。既已见到君子,一起坐着弹瑟。现今不享其乐,时过已然耄耋。山坡长着桑树,湿沼长着杨树。既已见到君子,一起坐着吹笙。现今不享其乐,时过却已身亡。
【解读】
《车邻》这首诗从文本来看,似乎宣扬的是一种及时行乐的思想,有点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意味。《毛诗序》认为此诗是对秦仲始大,有车马礼乐侍御之好的誉美,今人袁愈荌、唐莫尧等则认为是没落贵族士大夫劝人及时行乐之诗。此外诸说仍多,不再赘举。
本诗共分三章,第一章四句,后二章各六句,运用了复沓手法。第一章以众车驰行、白颠之马起兴,渲染出未见君子之时贵族们盛大的准备活动。第二、三章分别以阪和隰上的各种树木起兴,描绘了既见君子后共同奏乐的场景,末二句发出了光阴如梭、人生易老之叹,意在让人珍惜目前、尽情欢乐,莫待耋亡之时再去追悔。
Gz85.Com小编推荐
那些令人神往《诗经》优美古诗词(8篇)
中华文化绚丽多彩,在我国历史上曾诞生过很多杰出的诗人,为了丰富我们的文学知识,我们可以赏析解读《诗经》,它是古代先贤的智慧结晶,是我国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有哪些古诗词让您内心一动呢?以下是编辑细心准备的《那些令人神往《诗经》优美古诗词》,敬请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那些令人神往《诗经》优美古诗词 篇1
行露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注释】
厌浥〔yāy〕:潮湿。
行〔hng〕:道路。
谓:通畏,害怕,担忧。一说奈何。
女〔rǔ〕:通汝,你。
无家:没有成家,没有妻室。
速:招致。
狱:讼案,官司。
室家:成室成家,即成婚。
墉〔yōng〕:墙壁。
讼:诉讼。
女从:倒装用法,即从女,听从于你。
【翻译】
潮湿的道路上露水浓重,难道不需清晨就开始赶路?否则就会担心行走时多露。谁说鸟雀没有喙?不然怎么会啄穿我的房屋?谁说你没有成家?不然怎么会给我招来官司?即使你给我招来官司,我还是不足以与你成家。谁说老鼠没有牙?不然怎么会凿穿我的墙壁?谁说你没有成家?不然怎么会给我招来诉讼?即使你给我招来诉讼,我还是不会听从于你。
【解读】
《行露》这首诗的主旨,古今说法纷纭不一,增加了理解和研究此诗的难度,以至于宋人王柏在《诗疑》中断言是别诗断章错入。《毛诗序》联系上篇《甘棠》的召伯听讼,解释此诗为彊暴之男,不能侵陵贞女也。而《韩诗外传》《列女传》等认为此诗主旨是申女许嫁之后,夫礼不备,虽讼不行,近代亦有人承袭此说,此外还有寡妇执节不贰贫士却婚远嫌诸说。当代学者多认为,此诗表达的是一个女子(或女子家长)对一个诉讼她的男子的斥责和拒绝。至于这个男子的身份,则或认为是女子的丈夫,或认为是强娶女子之人,或认为是已有妻室之人,其中当以已有妻室的强娶之人二说合解较为圆融。
全诗共有三章,第一章独立,第二、三章叠章。第一章首句即以行露起兴,交代出作诗的背景。然后就写到天寒露重,道路湿滑,所以要夙夜兼程,提早上路,以此暗示女主人公所处的险恶处境,也透露出她与之抗争的坚定意志。
第二、三章分别以雀角和鼠牙比兴,以雀虽有角而无穿屋之理,鼠虽有牙而无穿墉之理,说明你已有妻则无致我讼案之理。四个连续的反问句式形成字字含泪、步步紧逼之势,充分揭露了对方速我狱讼的卑劣行径,也自然表引出了她室家不足亦不女从的坚定立场,可谓斩钉截铁,气概凛然。另外,清代张澍《读诗钞说》认为后两章并非现实,而是预拟其变而极言之的假设之辞,也颇有见地。
那些令人神往《诗经》优美古诗词 篇2
葛覃(周)诗经
葛之覃兮,施于中穀,維葉萋萋。
黃鳥于飛,集于灌木,其鳴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穀,維葉莫莫。
是刈是蒦,為絺為绤,服之無斁。
言告師氏,言告言歸。薄污我私,
薄浣我衣。害浣害否?歸寧父母。
译文:
葛藤多柔长,蔓延山谷中,叶儿真茂盛。
黄雀轻轻飞,栖息灌木上。喈喈啭欢声。
葛藤多柔长,蔓延山谷中,叶儿真清鲜。
割来煮泡后,织成粗细布,穿试百不厌。
轻声告保姆,思归情牵缠。洗罢贴身衣,
又忙洗外衫。何洗何不洗?早归父母安。
注释:
1.葛: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紫红色,茎可做绳,纤维可织葛布,俗称夏布,其藤蔓亦可制鞋(即葛屦),夏日穿用。覃(tn谈):本指延长之意,此指蔓生之藤。
2.施(y易):蔓延。中谷:山谷中。
3.维:发语助词,无义。萋萋:茂盛貌。
4.黄鸟:一说黄鹂,一说黄雀。于:曰;聿,作语助,无义。于飞,即飞。
5.集:栖止。
6.喈喈(音jie1接):鸟鸣声。
7.莫莫:茂盛貌。
8.刈(y义):斩,割。濩(hu获):煮。此指将葛放在水中煮。
9.絺(音chi1吃):细的葛纤维织的布。綌(x戏):粗的葛纤维织的布。
10.斁(y义):厌。
11.言:一说第一人称,一说作语助。师氏:类似管家奴隶,或指保姆。
12.归:本指出嫁,亦可指回娘家。
13.薄:语助词。污(w务):洗去污垢。私:贴身内衣。
14.澣(huǎn缓):浣,洗。衣:上曰衣,下曰裳。此指外衣。
15.害(h何):通曷,盍,何,疑问词。否:不。
16.归宁:回家慰安父母,或出嫁以安父母之心。
那些令人神往《诗经》优美古诗词 篇3
蟋蟀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无以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注释】
聿〔y〕:语气助词,无实义,后同。
莫〔m〕:古同暮,傍晚,引申为迟、晚、将尽。
除:流逝,过去。
已:甚,很,后同。
大〔ti〕康:安泰康乐。
职:专主,专门,后同。一说得、要。
居:处所,引申为本职、本分。
无荒:此指不荒废本职之事,后同。
瞿瞿〔j j〕:勤勉谨慎貌,一说惊视瞻顾貌。
迈:时光流逝。
蹶蹶〔ju ju〕:勤勉貌。
役车:古代平民所乘的服役出行之车。
慆〔tāo〕:消逝。
【翻译】
蟋蟀在厅堂上,一年即将度过。如今我不快乐,日月不停流逝。不要过于安泰,得要专想本分。喜乐不误职事,贤士勤勉谨慎。蟋蟀在厅堂上,一年即将完结。如今我不快乐,日月不停迁变。不要过于安泰,得要专想外事。喜乐不误职事,贤士勤勤恳恳。蟋蟀在厅堂上,一年即将终尽。如今我不快乐,日月不停褪去。不要过于安泰,得要专想忧患。喜乐不误职事,贤士安然和乐。
【解读】
《蟋蟀》这首诗的主旨,《毛诗序》判为对晋僖公的讽刺,认为他俭不中礼,故作是诗以闵之,欲其及时以礼自虞乐也。宋人王质《诗总闻》则提出此大夫之相警戒者也,今人陈子展《诗经直解》亦言:盖士大夫忧思深远,相乐相警,勉为良士之诗,这一观点较为公允。
本诗共分三章,每章八句,采用复沓结构,各章仅动五字。各章皆以蟋蟀在堂起兴,实际上已经暗示了一岁将尽的时节背景。此后诗人数言自己不乐,自然引出日月流转、岁月易逝的慨叹,以及贤良之士要居安思危、谨慎勤勉的主题。本诗多用连绵词,且交错押韵,极具韵律之美。
那些令人神往《诗经》优美古诗词 篇4
文王
文王在上,於昭於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亹亹文王,令闻不已。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
世之不显,厥犹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孙子。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肤敏,祼将于京。厥作祼将,常服黼冔。王之荩臣,无念尔祖。
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宜鉴于殷,骏命不易!
命之不易,无遏尔躬。宣昭义问,有虞殷自天。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仪刑文王,万邦作孚。
【注释】
命:天命。
有周不显:有,语气助词,无实义;一说这。不,语气助词,无实义;一说同丕,大。显,光显,光明。
帝命不时:帝命,天命。时,通是。
亹亹〔wěi wěi〕:勤勉不倦貌。
令闻:美好的声誉。
陈锡:施予,赐给。锡,通赐。
侯:句首语气词,无实义,犹微。
本支:本宗〔嫡出〕和支子〔庶出〕。
亦世:奕世,累世。亦,通奕,一说也。
厥犹翼翼:厥,其,他们的。犹,通猷,谋略。翼翼,恭敬谨慎貌。
思皇:思,句首语助词,无实义。皇,天,一说美盛。
桢〔zhēn〕:支柱,骨干。
穆穆:仪容举止和美。
缉熙敬止:缉熙,光明。敬止,敬仰。止,语气助词,无实义。
假:坚固,一说大。
其丽不亿:丽,数目。亿,十万为亿,极言其多。
周服:归服于周。一说周之九服。
殷士肤敏:殷士,殷商的臣属。肤敏,优美敏捷。一说肤通簠,祭祀宴享时盛稻粱的竹制礼器。
祼〔gun〕将:谓助王行祼祭之礼。祼,酌酒灌地的祭礼。
常服黼冔〔fǔxǔ〕:常服,指殷商本朝的礼服。黼,礼服上绣的半黑半白的花纹。冔,商代的一种礼帽。
荩〔jn〕臣:进用之臣,引申为忠臣。
永言配命:永,长久。言,语气助词,无实义。配命,配合天命。
丧师:失去民心。
骏命:大命,指上天或帝王之命。
宣昭义问:宣昭,宣扬,显扬。义问,美好的声名,问通闻。
虞殷〔yī〕:虞,审度。殷,依的假借字,一说殷商。
载:事。
臭〔xi〕:气味。
仪刑:效法。刑通型,法式,典范。
作孚:信服,信从。
【翻译】
文王尊位在上方,光明昭彰在天上。西周虽是旧邦国,承受新兴之天命。周朝荣显势赫赫,秉承上天之意旨。文王上升或下降,随从天帝之左右。勤勉不倦那文王,美好声名无穷已。上天惠赐建周邦,文王子孙久绵延。文王子孙及后裔,本宗支子传百代。但凡周朝之士卿,光荣显赫累世享。世代得享荣显报,谋略计议甚恭谨。上天众多才杰士,降生于此周王国。王国能生此贤才,乃是周朝之栋梁。才杰济济数极多,文王可享天下宁。庄穆和美那文王,德行光明堪敬仰。上天之命真坚固,殷商子孙来归顺。殷商子孙及后裔,数目上亿人众多。天帝既然已下诰命,让其归服于西周。于是归服于周朝,上天之命也无常。殷臣优美而敏捷,京师助王行祼礼。于是助王行祼礼,黼服冔冠皆旧制。周王进用之臣属,应当感念你先祖。感念你们之先祖,才能修养好德行。常久应合天之命,才能自求有多福。殷商未失民心时,其德可以配天帝。应当以殷为镜鉴,上天大命会改变。上天之命会改变,你之躬行莫停歇。美名佳誉广宣扬,审度依从于天命。上天之事有大道,没有声音无气味。文王堪作良典范,万国信任而顺服。
【解读】
《文王》是《大雅》德第一首诗,歌颂的是周王朝的奠基者文王姬昌。周文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明君,更是被孔子誉为三代之英而受到后世儒家的广泛推崇。《毛诗序》指出此诗之旨为文王受命作周也。朱熹《诗集传》云:周人追述文王之德,明国家所以受命而代殷者,皆由于此,以戒成王。
本诗共分七章,每章八句。前二章言文王兴周、子孙百代乃天命所归;第三章言周有众多贤才辅弼,可平定绥靖天下;四、五两章言大量殷商后裔归服于周,助周王参加祭礼,显周之强盛慑服四方;六、七章以天命无常之理,劝诫周王借鉴商朝覆亡之教训,也再次对周朝和文王予以了赞美和祝福,称文王之德堪为万国之典范,使得全诗主旨得到升华。
那些令人神往《诗经》优美古诗词 篇5
东山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户。町畽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仓庚于飞,熠耀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注释】
徂〔c〕:去,往。
东山:代指远征或远行之地。
慆慆〔tāo tāo〕:长久。
勿士行枚:士,通事,做。行枚,行军时衔在口中以保证不出声的竹棍,亦泛指征战之事。
蜎蜎〔yuān yuān〕:昆虫蠕动爬行貌。
蠋〔zh〕:此指蚕的幼虫。
烝〔zhēng〕:句首发语词,无实义,后同。一说久。
敦:独处貌,一说蜷缩成团。
果臝〔luǒ〕:植物名,又名栝楼、吊瓜等。臝,裸的异体字。
施〔y〕:蔓延。
伊威:一种小虫,又名委黍、鼠妇。
蟏蛸〔xiāo shāo〕:一种蜘蛛,通称喜蛛或蟏子。
町疃〔tǐng tuǎn〕:田舍房边的空地。
熠耀宵行:熠耀,萤火闪烁貌。宵行,萤火虫夜飞。
鹳〔gun〕:一种水鸟,形似白鹤,嘴长而直,捕食鱼虾等。
垤〔di〕:小土丘。
穹窒:完全堵塞鼠穴。
聿〔y〕:语气助词,有将要之意。
有敦瓜苦〔h〕:敦,藤蔓缠绕貌。瓜苦,瓠瓜,苦通瓠。一说瓜味苦。
栗薪:劈柴。
仓庚:即黄莺。
皇驳:淡黄色和淡红色。
亲结其缡〔l〕:亲,此指女子的母亲。缡,妇女出嫁时所系的佩巾。
九十其仪:形容仪式繁多。九十,虚词,泛指其多。
新:此指新来之时。
孔:甚,很。
旧:此指时日已久。
【翻译】
自我去往东山后,久久未能归乡去。如今我从东山回,细雨飘零又濛濛。我从东山归家去,我心念西生伤悲。缝制下衣和上衣,不再行军口衔枚。蚕之幼虫蠕动行,就在野外桑林中。孑孑一人独露宿,有时也在车底下。自我去往东山后,久久未能归乡去。如今我从东山回,细雨飘零又濛濛。栝楼结出其果实,藤蔓爬到屋檐下。委黍小虫在室中,喜蛛张网在门上。房边空地作鹿场,萤虫夜飞光熠熠。如此之景不可怕,却能让人心思念。自我去往东山后,久久未能归乡去。如今我从东山回,细雨飘零又濛濛。鹳鸟鸣叫在土丘,妻子嗟叹在室内。洒扫庭院塞鼠洞,我远征罢将到来。瓠瓜藤蔓密密缠,然后去把柴火劈。自我离开不见亲,至今已有三年久。自我去往东山后,久久未能归乡去。如今我从东山回,细雨飘零又濛濛。黄莺振翅正飞翔,羽毛鲜艳又绚丽。这位女子要出嫁,马色浅黄及淡红。母为女儿结佩巾,婚仪繁多有九十。初嫁之时很美好,时日一长又如何?
【解读】
关于《东山》这首诗,历来解说也多有差别。《毛诗序》言:周公东征,三年而归,劳归士,大夫美之,故作是诗也。朱熹《诗集传》提出异议,认为此周公劳归士词,非大夫美之而作。部分现代学者则指出,此是一位征人在解甲还乡途中思怀故乡之诗。
本诗共分四章,每章十二句。各章前四句完全重叠,以富有诗意的笔法,展现征人远赴东山,久后方归,而途中遇雨的场景。在诗的后半部分,首章写征人归途中风餐露宿的艰辛;中间两章是诗人对故乡风物和亲人的想象,尤其写到妻子洒扫清理屋舍,准备为自己接风洗尘之景;末章则描写了一场热闹而喜悦的传统新婚过程。或回忆,或实事,虚实已难考定,然而从中自然流露出诗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安宁和乐生活的向往。
那些令人神往《诗经》优美古诗词 篇6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关关雎鸠〔jūjiū〕:关关,雄雌水鸟相互应和的鸣叫声。雎鸠,亦称王鴡,一种水鸟名,上体暗褐,下体白色,善捕鱼。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yǎo tiǎo〕:娴静貌,美好貌。窈,喻女子心灵美;窕,喻女子仪表美。
仇〔qi〕:古同逑,配偶。
荇〔xng〕菜:又名莕菜,多年生水生草本,圆叶细茎,叶可食用。
流:义同求,此指顺水势摘采。
寤寐〔w mi〕:日夜。寤,醒时。寐,睡时。
思服:思,语气助词,无实义。服,思念。
友:亲近,结交。
芼〔mo〕:以手指或指尖采摘。
【翻译】
相对啼鸣的雌雄雎鸠,就在河水中央的小洲之上。娴静淑雅的女子,是君子最好的配偶。长短不齐的荇菜,从左边或右边来回摘取。娴静淑雅的女子,在白昼或夜晚常想追求。设法追求却还未得到,令人醒时梦时思念萦缠。此心此情悠长不绝,翻来覆去难以安眠。长短不齐的荇菜,从左边或右边逐一采摘。娴静淑雅的女子,演奏琴瑟来与她相交。长短不齐的荇菜,从左边或右边轻轻拈取。娴静淑雅的女子,演奏钟鼓来让她愉悦。
【解读】
《关雎》一诗是《国风》的第一篇,也是《诗经》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一首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在《论语》中,孔子多次提到《诗经》,但仅对《关雎》一篇作了具体评价,谓之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这首短小的诗作,主要描写了一位君子爱慕追求一位窈窕淑女的故事,因此常常被解读为表达古代青年男女委婉爱情的诗作。然而正如汉儒在《毛诗序》中所说《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古人认为夫妇为人伦之始,一切德行成就的根基在于夫妇之德,而《关雎》也正是因为在厚人伦,美教化,移风易俗方面具有典范作用,才被列为《国风》首篇。
作者以雌雄雎鸠的对鸣起笔,比喻儒家礼法下夫妻之间的伦常原则。此后重点刻画了娴淑温婉的窈窕淑女形象及君子追求淑女的曲折过程。窈窕淑女,几乎由此成为了古代儒家礼乐标准下理想的女子形象,也对后世女德修养的思想起到了奠基性和启发性的作用。而君子对于淑女的追求,虽然不免寤寐求之展转反侧,却仍能发乎情,止乎礼;在接近了淑女之后,也是以琴瑟钟鼓的演奏来与她相识相知,体现了一位谦谦君子遵循礼法而又不失风雅的动人作风。此诗意境清新优美,语言含蓄隽永,流露出上古民风的淳朴和乐,读来朗朗上口,余韵不绝。此外,文中反复交替出现采摘荇菜的情景,也为本诗增添了一分别样的灵动和生机。
那些令人神往《诗经》优美古诗词 篇7
大车
大车槛槛,毳衣如菼。岂不尔思?畏子不敢。
大车啍啍,毳衣如璊。岂不尔思?畏子不奔。
榖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皎日。
【注释】
大车:大夫所乘之车。
槛槛:行车的声音。
毳衣〔cu〕:此指大夫的礼服,以毛布制成。毳,鸟兽的细毛。
菼〔tǎn〕:初生的荻。荻,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叶似芦苇,茎可以编席箔。
啍〔tūn〕啍:迟重缓慢貌。
璊〔mn〕:一种红色玉石。
奔:私奔。
谷:生存,生长。
谓:认为,以为。
皦〔jiǎo〕日:明亮的太阳。皦,同皎,光亮洁白。
【翻译】
大夫的车辘辘行驶,毳衣色如初生之荻。怎么会不思念你呢?害怕大夫不敢表露。大夫的车缓缓行驶,毳衣色如红色之璊。怎么会不思念你呢?害怕大夫不敢私奔。活着之时不在一室,死后就要埋在一坟。如果认为我不可信,我誓就像璀璨明日。
【解读】
《大车》这首诗涉及到了男女婚恋的话题。《毛诗序》认为此诗通过描写古时大夫仪容庄重、威慑人心的风范,来讽刺当时礼义陵迟,男女淫奔,大夫不能听男女之讼的社会现实。而近当代学者却多以此诗为一男子所作的情诗,认为诗中的子指男子所恋之女,所畏之事乃女子不敢和他相恋及私奔。
这两种说法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源于对诗中大车和毳衣二词的不同解释。毳本指鸟兽细毛,后来毳衣逐渐成为天子或大夫的一种毛制礼服的代称,近人闻一多则考定此诗毳衣指毛毡车篷。然而诗中对毳衣的形容用了菼璊二字,表示芦荻的菼字暗示其色泽新绿,质地通透;表示美玉的璊字暗示其色泽朱红,质地光润。考虑到这种具有多种色彩纹饰的精细织物在周时只可能为贵族专有,而毛毡车篷也无法呈现出这样的色泽和质感,此毳衣应指贵族礼服,大车也应指大夫之车。这样,后文以子指代大夫,就能使上下诗意在逻辑上一贯相承。
本诗共有三章,每章四句,前二章运用重章手法,末章相对独立。前二章首两句刻画了大夫身着华美裘服,乘车缓缓而行的情景,渲染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此后诗人以设问句表明并非自己不思念情人,只是威慑于大夫的雍容庄重的仪容,不敢有进一步的举动。生时不能在一起,所以诗人只好在末章发下共死之誓,并以皦日昭明其志,此情可谓拳拳在膺、令人动容。然而这也从反面体现出古人对婚姻以礼传统的重视。
那些令人神往《诗经》优美古诗词 篇8
竹竿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淇水滺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注释】
籊籊〔t〕:长而尖削貌。
尔思:倒装结构,即思尔,意谓思念你。
泉源:水的源头。一说水名,即百泉,在卫之西北,东南流入淇水。
瑳〔cuō〕:本指玉色鲜亮,此处形容露齿巧笑貌。
傩〔nu〕:行走姿态柔美有节度。
滺滺〔yōu〕:水流貌。
桧楫〔gu j〕:桧木作的船桨。
言:语气助词,无实义。
写:倾吐,抒发,一说消除。
【翻译】
竹制鱼竿尖削修长,拿它在淇水边垂钓。难道不会对你思念?只因路远难以归去。泉水之源在左边,淇水奔流在右边。女子即将要出嫁,远离兄弟与父母。淇水奔流在右边,泉水之源在左边。嫣然含笑如玉色鲜白,佩玉行走风姿优雅。淇水奔流无有止息,桧木作桨松木为舟。驾船出行水上游玩,以此倾吐我心之忧。
【解读】
淇水,源出今河南淇山,汇入卫河,是春秋时期为卫国主要河流之一。风光秀丽的淇水是许多卫国青少年游乐之地,因此当他们远居异乡思念故国之时,淇水就成了他们抒怀唱咏的重要文化符号。像之前的《泉水》《桑中》《淇奥》《氓》这几首诗中,都出现了淇水的意象,而这首《竹竿》亦不例外。《毛诗序》认为此诗是一位远嫁他国的卫女思归之作,可谓深明其旨;魏源在《诗古微》中考定此诗为许穆夫人所作,但并无确凿证据。
本诗共有四章,每章四句,仅二、三章中泉源淇水两句运用倒序复沓手法。前两章是女子对出嫁前卫国生活的回忆,主要以淇水河畔垂钓的细节表现少年生活的乐趣。左右的泉源、淇水都是熟悉的卫国事物,而女子却要出嫁他国,远兄弟父母,她该是怎样的恋恋不舍?岂不尔思?远莫致之两句则是回到现实后的感叹,包含着思乡怀国的深情和远不能归的无奈。三、四两章是女子幻想中回到卫国的情景。一方面描写了自己巧笑如瑳佩玉如傩的仪容风姿,暗示自己已为人妇,难再回到旧日时光,也表达了返归故乡的无限喜悦;一方面设想自己与家人泛舟游于淇水之上,一派其乐融融的氛围。然而美梦虽美,终究会醒,末二句诗人就从幻想中回归到了现实。谁知这思乡之情却挥之不去,愈发浓烈,所以诗人唯有驾言出游,以消解心中无限忧思。
本诗构思新奇,虚实相间,且运用了倒叙、插叙相结合的手法,使得诗人缠绵悱恻的思怀之情以一种超越时空的梦幻形式传递出来,感染了数千年来无数读者的心灵。此诗就如那汩汩不绝的淇水,为远方游子焦灼的灵魂恒常地带去清凉和甘洌。
《诗经》唯美诗歌优秀代表作精选7篇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国悠久的人文历史中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为了丰富我们的想象力,我们可以欣赏学习《诗经》,它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根,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有哪些古诗词值得一读呢?以下是小编陆续整理的“《诗经》唯美诗歌优秀代表作”,仅供大家参考,如果喜欢可以收藏!
《诗经》唯美诗歌优秀代表作 篇1
正月
正月繁霜,我心忧伤。民之讹言,亦孔之将。念我独兮,忧心京京。哀我小心,癙忧以痒。
父母生我,胡俾我瘉?不自我先,不自我后。好言自口,莠言自口。忧心愈愈,是以有侮。
忧心惸惸,念我无禄。民之无辜,并其臣仆。哀我人斯,于何从禄?瞻乌爰止?于谁之屋?
瞻彼中林,侯薪侯蒸。民今方殆,视天梦梦。既克有定,靡人弗胜。有皇上帝,伊谁云憎?
谓山盖卑,为冈为陵。民之讹言,宁莫之惩。召彼故老,讯之占梦。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
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维号斯言,有伦有脊。哀今之人,胡为虺蜴?
瞻彼阪田,有菀其特。天之杌我,如不我克。彼求我则,如不我得。执我仇仇,亦不我力。
心之忧矣,如或结之。今兹之正,胡然厉矣?燎之方扬,宁或灭之?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终其永怀,又窘阴雨。其车既载,乃弃尔辅。载输尔载,将伯助予!
无弃尔辅,员于尔辐。屡顾尔仆,不输尔载。终逾绝险,曾是不意。
鱼在于沼,亦匪克乐。潜虽伏矣,亦孔之炤。忧心惨惨,念国之为虐!
彼有旨酒,又有嘉肴。洽比其邻,婚姻孔云。念我独兮,忧心殷殷。
佌佌彼有屋,蔌蔌方有谷。民今之无禄,天夭是椓。哿矣富人,哀此惸独。
【注释】
正月繁霜:正月,正阳之月,指夏历四月。繁霜,浓霜。
孔之将:孔,甚,很,后同。将,此指影响很大。
京京:忧愁不绝貌。
小心:畏忌,顾虑。
癙〔shǔ〕忧以痒:癙忧,郁闷忧愁。痒,病。
瘉〔y〕:同愈,得病,遭难。
莠〔yǒu〕言:丑恶之言,坏话。
愈愈:更加严重。
茕茕〔qing qing〕:忧愁貌。
无禄:不幸。
从禄:得到利禄。
瞻乌爰止:乌,乌鸦。止,栖止。
侯薪侯蒸:侯,语气助词,无实义。薪,较粗的木柴。蒸,较细的木柴。
殆:危险。
梦梦:昏暗,不明。
既克有定:既然上天有所命定。克,能够,后文克乐之克义同。
盖卑:盖,表推测,犹大概、或许。一说通盍,为何。卑,地势低下。
惩:惩戒,戒止。
故老:元老,旧臣。
讯之占梦:讯,询问。占梦,卜度梦的吉凶。
具:通俱,全,都。
局:弯曲。
蹐〔j〕:走小碎步,即后脚尖紧接着前脚跟。
号〔ho〕:呼号,喊叫。
有伦有脊:伦、脊,泛指原则、道理。
虺蜴〔huǐy〕:虺,一种毒蛇。蜴,蜥蜴。
阪〔bǎn〕田:山坡上的田。
有菀〔y〕其特:菀,茂盛貌。特,单独,特出。
扤〔w〕:动摇。
克:战胜,攻下。
则:语尾助词,无实义。
执我仇仇:执,留下。仇仇,怠慢貌。
力:功绩能力。
结:郁结。
正:通政,政治,政事。一说滋长。
扬:高扬,指火势旺盛。
宗周:指周王朝,因周为所封诸侯国之宗主国,故称。
褒姒〔bāo s〕:姒姓,褒国人,周幽王姬宫湦第二任王后,幽王曾为她而烽火戏诸侯。
永怀:长久愁忧悲伤。
窘:困迫。
辅:古代夹在车轮外旁的直木,每轮二木,用以增加车轮载重支力。
载〔zi〕输尔载〔zi〕:前一个载为句首语助词,无实义;后一个载指所承载之物。输,掉落。
将〔qiāng〕:表示愿望、请求。
员〔yn〕:加固。
仆:车夫。一说通轐,指附在车轴上起固定作用的东西。
曾〔zēng〕是不意:乃,竟。不意,不在意,不留意。
炤〔zhāo〕:古同昭,明显。
惨惨:忧闷,忧愁。
洽比:融洽亲近。
云:亲近和睦,一说周旋。
殷殷:忧伤貌。
佌佌〔cǐcǐ〕:渺小,卑贱。
蔌蔌〔s s〕:鄙陋,浅薄。
天夭是椓〔zhu〕:夭,摧折。椓,毁坏,伤害。
哿〔gě〕:欢乐。一说通嘉,美好。一说可以。
茕独:泛指孤独无依之人。茕,没有兄弟之人。独,老而无子嗣之人。
【翻译】
周历正月霜降浓重,我的心中充满忧伤。民众所传谣言流语,也会散布影响广泛。心想唯我独自一人,忧心忡忡难以断绝。哀怜自己畏忌顾虑,忧郁苦闷以致成疾。父母既然生养了我,为何使我遭逢灾殃?既不在我生前出现,也不在我身后出现。美好话语从口说出,丑恶之言也从口出。忧愁之心更加严重,因此遭受这番欺侮。心中忧愁而又悲伤,想到自己没有利禄。平民百姓并无罪过,却也全都成为奴仆。哀悯我的国中之人,要从哪里求得利禄?瞻望乌鸦就要栖息,会在谁家房屋之上?瞻望那片树林之中,树木可做粗细柴薪。百姓如今正处危难,看那上天昏暗不明。上天之命既可确定,就没有人不须禀受。天上有那君皇上帝,所憎恨者又是谁人?人说山丘地势低下,实为高冈以及峻岭。民众所传谣言流语,难道不去惩戒制止?征召那些元老旧臣,询问请其占卜梦境。人人都说自己圣明,谁能知晓乌鸦雌雄?人说天空高旷辽远,我却不敢不弯着腰。人说大地深厚凝重,我却不敢不踩碎步。只有呼号所发之言,有条有理讲究原则。哀叹如今世上众人,为何要像虺蛇蜥蜴!远望那方山坡田地,独自长得兴盛丰茂。上天动摇折磨于我,唯恐不能将我打倒。当初他们请求用我,唯恐不能将我获得。留下我后怠慢无礼,也不让我出力建功。心中感到忧愁伤悲,如同有物蕴结一起。如今这些国家政事,为何变得猛厉暴烈?大火燎燃正值旺盛,难道有人可以扑灭?光辉显赫周之王朝,正是褒姒将它毁灭。终是长久忧愁悲伤,又遇阴雨穷困窘迫。车内既已装载好物,于是丢弃你的车辅。你的载物掉落下来,请求大伯帮助自己。不要丢弃你的车辅,还要加固你的车辐。频频回看你的车夫,不要掉下你的载物。终于度过大艰巨险,竟然还是无意之中。鱼儿正在池沼之中,也并非能得到快乐。即使深潜藏伏其中,也能看得十分清楚。心中忧愁而又苦闷,顾虑国家施行虐政。他有香醇美味之酒,又有精美上好菜肴,邻友相处融洽和睦,婚姻裙带甚为亲近。心想我是独自一人,忧愁之心深重殷切。卑贱之人拥有房屋,鄙陋之徒享有俸禄。百姓如今没有利禄,上天摧折而又伤害。欢乐喜悦是那富人,可怜这些茕独之人!
【解读】
根据诗中赫赫宗周,褒姒灭之一句,可以断定此诗写的是西周将亡之际腐败黑暗的政治和社会现实。自《毛诗序》提出本诗主题是大夫刺幽王以来,古今学者几乎没有异议。
全诗共分十三章,前八章各八句,后五章各六句。诗中以天暗指君王,指出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君王却不闻不问,梦梦昏昏,甚而有占梦问卜、宠幸奸佞、怠慢贤臣等昏庸之举。其次,王朝的权臣巧言令色、散布流言,而且结党营私、心如虺蜴,然而却有旨酒嘉肴相伴,又有高官厚禄之利,这恰与贤臣备受冷落、广大人民困苦不堪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诗中反复渲染了民众的疾苦和诗人的哀愁,堪可与屈原的《离骚》并存优秀的爱国忧国文学作品之列。
《诗经》唯美诗歌优秀代表作 篇2
赉
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敷时绎思,我徂维求定。时周之命,於绎思。
【注释】
敷时绎思:敷,广泛。时,同是,后同。绎,陈述。思,思索;一说语气助词,无实义。
【翻译】
文王已很勤勉,我应领受其道。广泛陈述思考,我去只求安定。这是周朝大命,应该陈述思考!
【解读】
《赉》是周朝大型乐舞《大武》的三成歌诗。《毛诗序》云此诗乃大封于庙也,郑玄《笺注》解释说:大封,武王伐纣时,封诸臣有功者。
全诗共一章六句,展现了武王上承文王之德励精图治、平定天下的治政才能,兼有武王对诸侯臣属的勉励和训诫之意。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
《诗经》唯美诗歌优秀代表作 篇3
大东
有饛簋飧,有捄棘匕。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眷言顾之,潸焉出涕。
小东大东,杼柚其空。纠纠葛屦,可以履霜。佻佻公子,行彼周行。既往既来,使我心疚。
有冽氿泉,无浸获薪。契契寤叹,哀我惮人。薪是获薪,尚可载也。哀我惮人,亦可息也。
东人之子,职劳不来。西人之子,粲粲衣服。舟人之子,熊罴是裘。私人之子,百僚是试。
或以其酒,不以其浆。鞙鞙佩璲,不以其长。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捄天毕,载施之行。
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维南有箕,载翕其舌。维北有斗,西柄之揭。
【注释】
有饛簋飧〔mng guǐsūn〕:饛,食物盛满器皿貌。簋,古代青铜或陶制容器,用以盛食物。飧,晚饭,亦泛指熟食、饭食。
有捄〔qi〕棘匕:捄,长貌。棘匕,用棘木做的匕匙。
砥:本指质地很细的磨刀石,此处形容平坦。
眷:回头看。
小东大东:小东,东方较近之国。大东,东方较远之国。
杼柚〔zh zhu〕:杼,织机上持纬线的梭子。柚,同轴,织机上承经线的筘齿。合称指代织布机。
纠纠葛屦〔j〕:纠纠,纠缠交错貌。葛屦,用葛藤编成的鞋。
佻佻〔tiāo tiāo〕公子:佻佻,独行貌,一说逸豫轻狂貌。公子,本指诸侯之庶子,亦泛指诸侯之子。
氿〔guǐ〕泉:从侧旁流出的泉水。
获薪:砍下的柴薪。
契契寤叹:契契,愁苦貌。寤叹,睡不着而叹息。
惮〔dn〕人:劳苦的人。惮,通瘅。
东人:西周统治下的东方诸侯国之人。
职劳:从事劳苦之事。
西人:西周都城镐京之人,一说西周的贵族。
粲粲〔cn cn〕:鲜明貌。
舟人:船夫,一说舟应为周。
罴〔p〕:熊的一种,又名棕熊、马熊等。
私人:古时称公卿、大夫或王室的家臣。
百僚是试:百僚,百官。试,用,任用。
浆:酢浆,古代一种微酸的饮料。
鞙鞙〔juān juān〕佩璲〔su〕:鞙鞙,佩玉下垂貌,一说玉圆或长之貌。璲,古代贵族佩带的一种瑞玉。
长:擅长。
汉:银河。
监:视,看。一说通鉴,照。
跂〔q〕彼织女:跂,成角状,一说通歧,分叉状。
七襄:谓织女星在白昼七个时辰移位七次。
报章:谓杼轴往复,织成布帛。报,梭子引线往复织作。章,经纬纹理。
睆〔hun〕彼牵牛:睆,明亮貌。牵牛,星宿名,亦称河鼓,俗称牛郎星,由三颗星组成。
服箱:负载车箱,犹驾车。
长庚:金星〔太白星〕晨在东方,称启明星;夕在西方,称长庚星。
天毕:星宿名,即毕星,由八颗星组成,状如捕兔的毕网。
载施之行:施,陈设,位列。行,此指二十八星宿之行列。
箕〔jī〕:星宿名,又称南箕,由四颗星组成,状如簸箕。
簸扬:扬去谷物中的糠粃杂物。
斗〔dǒu〕:星宿名,又称南斗,有六颗星组成,形似斗。
挹〔y〕:舀出。
载翕〔xī〕其舌:箕宿二星为踵,二星为舌,踵窄而舌宽,如舌伸展貌。翕,伸展,一说闭合、收拢。
西柄之揭:西柄,南斗宿呈斗形有柄,其柄常在西方,故称。揭,高举,翘起。
【翻译】
簋里盛满了饭食,棘木匕匙样子长。大道平坦如砥石,笔直如同箭一样。君子走在此路上,小人只是看一看。转过头来在回望,涕泪潸然而流下。东方近远诸侯国,织布机上空荡荡。纠缠交错葛藤鞋,可以踩在秋霜上。独自行走公侯子,正走在那大道上。既已去了又到来,使我心忧如生病。测流泉水凉又冷,柴薪砍下莫浸湿。忧愁难寐发叹息,哀怜我辈劳苦人。砍下木薪作柴火,尚可将其运载回。哀怜我辈劳苦人,也该可以休息会。东方诸国人之子,专事劳务不能来。西周京都人之子,衣服鲜艳又明洁。舟楫之人其之子,熊罴毛皮做裘衣。贵族家臣其之子,百官任其来运用。有人可以得酒喝,有人却无酸浆饮。低低下垂璲玉佩,并非其才本擅长。天空之中有银河,远望也见有光芒。织女星宿成角状,整个白昼移七次。虽然位移有七次,不能织出文采章。牵牛星宿熠熠亮,不能驾车载车厢。东方金星叫启明,西方金星叫长庚。天毕星宿形状长,也在廿八星宿列。天空之南有箕宿,不能扬筛谷糠粃。天空之北有斗宿,不能舀取酒和浆。天空之南有箕宿,口宽如同伸展舌。天空之北有斗宿,斗柄在西高翘起。
【解读】
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大多在其东方,所以以大东小东分别指代距离周室远、近的诸侯国。周道,又称周行,是西周王室修筑的战略要道,用以和东方各诸侯国间运输军队、物资、贡赋等。本诗的主旨,毛诗序认为是讽刺时局之动乱,即所谓东国困于役而伤于财,谭大夫作是诗以告病焉。此说基本得到古今学者的赞同。
全诗共分七章,每章八句。前四章运用赋法写实,诗人通过簋飧周道杼柚葛屦氿泉穫薪等意象起兴,或兼有比,西周贵族豪华奢侈的生活和东国百姓劳苦贫贱的遭际形成巨大反差。后三章转移到天文星象上,诗人运用比拟、夸张等手法,以别具文化内涵的星象之理,与前文的簋飧棘匕杼柚等形成呼应之势,进一步深化了诗歌主题。
《诗经》唯美诗歌优秀代表作 篇4
玄鸟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
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
龙旂十乘,大糦是承。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
四海来假,来假祁祁。景员维河。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
【注释】
玄鸟:燕子,传说有娀氏女简狄吞燕卵而生契,契为商人始祖。
芒芒:广大辽阔貌。
武汤:即成汤,谥号为武王。
正域:正,长久。域,拥有。一说正域指整治封疆。
方命厥后:方命,遍告。后,诸侯国的君主。
奄有九有:奄,尽,全。九有,九州,传说为禹所划分。
先后:先王。
殆:同怠,懈怠。
武丁:商朝君主,庙号高宗。
武王:即成汤。
龙旂〔q〕十乘〔shng〕:龙旂,绘有两龙蟠结的旗帜。乘,四马一车。
糦〔xī〕:黍稷。
邦畿〔jī〕:王城及周围地区。
肇:开始。
假:至,到来,此指朝觐。
祁祁:众多貌。
景员维河:景,景山,在今河南商丘;一说极力。员,围绕;一说通云,说。河,河流;一说通何。
何:通荷,承受,负担。
【翻译】
天帝下令给玄鸟,降于人间生商祖,所居殷地很辽阔。古时天帝命成汤,长久拥有四方国。普遍诏告于诸侯,九州大地尽占有。商朝历代先王中,接受天命无懈怠,正是子孙名武丁。商之子孙武丁者,成汤遗业无不承。绘龙旂旗车十乘,大量黍稷来承事。王畿方圆有千里,正是百姓安居处,由此开始有四海。四海各国来朝觐,前来朝觐人众多。景山外环有河流,殷受天命皆合宜,百般福禄全承受。
【解读】
商人是以玄鸟为图腾的民族,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即是关于其起源的一则神话。《玄鸟》一诗应是商人祭祀高宗武丁的颂歌,正如《毛诗序》所云祀高宗也。武丁,子姓,名昭,商王小乙之子,商朝第二十三任君主。他在位期间勤于政事,广用贤臣,励精图治,使商朝出现了武丁盛世的局面。
全诗共一章二十二句,使人从玄鸟生商的传说写起,继而写到商朝开国君王成汤平定天下的卓越功绩。成汤后裔武丁不但能继承祖业,还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终于取得国富民强、四海来归的成就,因此诗人对殷商予以了百禄是何的赞颂和祝福。
《诗经》唯美诗歌优秀代表作 篇5
丰年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注释】
稌〔t〕:稻子。
廪:粮仓。
秭〔zǐ〕:数词,周代万亿,相当于今十亿。
醴〔lǐ〕:甜酒。
烝畀〔b〕祖妣:烝,进献。畀,给。祖妣,男女祖先。
皆:广,遍。
【翻译】
丰年多黍多稻,也有高高粮仓,粮食上万上亿。酿成清甜好酒,献给男女先祖,以使百礼和恰,降福十分广泛。
【解读】
《丰年》是一首庆祝和祭祀丰年的诗。我国古代是农业社会,农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人民的存亡和政权的兴衰,所以历来统治者都极其重视农业生产。古人为了获得谷物丰收,常常会向神灵祭祀祈祷,比如社稷一词代表的就是农人常祭的土地神和谷神。此诗共一章八句,诗中写丰收之年的酿酒祭祀、庆祝祈祷活动,洋溢着欢快喜乐的氛围。
《诗经》唯美诗歌优秀代表作 篇6
葛覃(周)诗经
葛之覃兮,施于中穀,維葉萋萋。
黃鳥于飛,集于灌木,其鳴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穀,維葉莫莫。
是刈是蒦,為絺為绤,服之無斁。
言告師氏,言告言歸。薄污我私,
薄浣我衣。害浣害否?歸寧父母。
译文:
葛藤多柔长,蔓延山谷中,叶儿真茂盛。
黄雀轻轻飞,栖息灌木上。喈喈啭欢声。
葛藤多柔长,蔓延山谷中,叶儿真清鲜。
割来煮泡后,织成粗细布,穿试百不厌。
轻声告保姆,思归情牵缠。洗罢贴身衣,
又忙洗外衫。何洗何不洗?早归父母安。
注释:
1.葛: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紫红色,茎可做绳,纤维可织葛布,俗称夏布,其藤蔓亦可制鞋(即葛屦),夏日穿用。覃(tn谈):本指延长之意,此指蔓生之藤。
2.施(y易):蔓延。中谷:山谷中。
3.维:发语助词,无义。萋萋:茂盛貌。
4.黄鸟:一说黄鹂,一说黄雀。于:曰;聿,作语助,无义。于飞,即飞。
5.集:栖止。
6.喈喈(音jie1接):鸟鸣声。
7.莫莫:茂盛貌。
8.刈(y义):斩,割。濩(hu获):煮。此指将葛放在水中煮。
9.絺(音chi1吃):细的葛纤维织的布。綌(x戏):粗的葛纤维织的布。
10.斁(y义):厌。
11.言:一说第一人称,一说作语助。师氏:类似管家奴隶,或指保姆。
12.归:本指出嫁,亦可指回娘家。
13.薄:语助词。污(w务):洗去污垢。私:贴身内衣。
14.澣(huǎn缓):浣,洗。衣:上曰衣,下曰裳。此指外衣。
15.害(h何):通曷,盍,何,疑问词。否:不。
16.归宁:回家慰安父母,或出嫁以安父母之心。
《诗经》唯美诗歌优秀代表作 篇7
泮水
思乐泮水,薄采其芹。鲁侯戾止,言观其旂。其旂茷茷,鸾声哕哕。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思乐泮水,薄采其藻。鲁侯戾止,其马蹻蹻。其马蹻蹻,其音昭昭。载色载笑,匪怒伊教。
思乐泮水,薄采其茆。鲁侯戾止,在泮饮酒。既饮旨酒,永锡难老。顺彼长道,屈此群丑。
穆穆鲁侯,敬明其德。敬慎威仪,维民之则。允文允武,昭假烈祖。靡有不孝,自求伊祜。
明明鲁侯,克明其德。既作泮宫,淮夷攸服。矫矫虎臣,在泮献馘。淑问如皋陶,在泮献囚。
济济多士,克广德心。桓桓于征,狄彼东南。烝烝皇皇,不吴不扬。不告于訩,在泮献功。
角弓其觩。束矢其搜。戎车孔博。徒御无斁。既克淮夷,孔淑不逆。式固尔犹,淮夷卒获。
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葚,怀我好音。憬彼淮夷,来献其琛。元龟象齿,大赂南金。
【注释】
泮〔pn〕水:古代学宫前的水池,形状如半月。
茷茷〔f f〕:严整貌。一说飘扬貌。
哕哕〔hu hu〕:铃声和鸣。
蹻蹻〔ju ju〕:马健壮貌。
昭昭:声音洪亮。
色:脸色和悦。
茆〔mo〕:莼菜。
锡:同赐。
长道:长远道路。
丑:对作恶者的蔑称。
明明:勤勉貌,明通勉。一说德行光明。
矫矫:勇武貌。
馘〔gu〕:古代战争中割取敌人的左耳,以计数献功。
皋陶〔yo〕:又作皋繇,传说虞舜时的司法官。
桓桓:威武貌。
狄:通剔,清除。
不吴不扬:吴,喧哗。扬,高声。
讻〔xiōng〕:争讼,纷争。
角弓其觓:装饰有兽角的弓。觓,弯曲貌,一说松弛貌。
束矢其搜:束矢,五十支一束的箭。搜,众多,一说强劲。
鸮〔xiāo〕:猫头鹰。
桑黮:桑葚,黮通葚。
憬:远行貌。
琛〔chēn〕:珍宝。
大赂南金:赂,通璐,美玉;一说赠送。南金,南方出产的铜。
【翻译】
泮水令人生喜乐,去那采摘水芹菜。鲁国之侯来到这,观瞻绘龙之旂旗。旂旗严整有法度,鸾铃声音很和谐。群臣不分贵或贱,都随鲁公而出行。泮水令人生喜乐,去那采摘水中藻。鲁国之侯来到这,他的马儿真健壮。他的马儿真健壮,他的声音很洪亮。脸色和柔带欢笑,没有怒气宣教化。泮水令人生喜乐,去那采摘野莼菜。鲁国之侯来到这,在泮水边饮美酒。已经饮用美味酒,长赐高寿难变老。顺着这条长长道,征服那些作乱者。庄严和美之鲁侯,德行诚敬又光明。恭敬慎重其威仪,堪作百姓之表率。确有文德和武功,祭祷建功之先祖。没有不知孝道者,自己可以求福报。勤勉力行之鲁侯,使其德行放光明。已经建筑好泮宫,淮水夷族皆归服。勇猛武臣真矫健,泮宫进献敌左耳。善于讯问如皋陶,泮宫进献众敌囚。众多贤士齐汇集,能够弘扬有德心。威武军队又出征,消除东南之患乱。气势恢宏显荣光,却不喧哗不扬声。不因争讼而告官,泮宫之中献其功。兽角饰弓状弯曲,一束箭矢数目多。作战兵车极宽大,徒步驾车无厌倦。既已攻克淮夷族,十分和善不叛逆。因为坚持你计谋,终究战胜淮夷族。鸮鸟翩然而飞翔,群集泮水之林中。吃下我的桑葚果,回报我以好声音。远方到来之淮夷,进献我国诸珍宝。大龟还有那象牙,大璐以及南方铜。
【解读】
泮宫与周天子的辟雍类似,是诸侯举行祭祀、庆功、宣扬教化等多种礼乐活动的场所。辟雍中央为高台建筑,四面环水,而泮宫等级逊于辟雍,仅有三面环水,所环之水即为泮水。《泮水》一诗展现的是鲁侯在泮宫行受俘之礼,宣扬平定淮夷的殊胜武功。《毛诗序》则称此诗颂僖公能修泮宫也。
全诗共八章,每章各八句。前三章皆以泮水边采摘植物起兴,引出鲁侯观旂、驾马和饮酒等事。此后三章则主要对鲁侯和贤臣的威仪、功德等进行称颂,表明在泮宫举行战争胜利的庆功仪式。末两章则以兵器、战车、兵卒等事物重现了征战场面,并写出淮夷臣服后远道而来所朝贡的众多珍贵物品,凸显出鲁国的赫赫武功和强盛国力。
陆游那些让人叹惋的唯美诗词大全八篇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词的国度,在我国悠久的人文历史中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为了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可以赏析解读唐宋诗词,它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我国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陆游有哪些古诗词让您念念不忘呢?根据大家的需求,工作总结之家小编特意准备了“陆游那些让人叹惋的唯美诗词”,赶紧看看对您有没有帮助吧,喜欢请收藏哦!
陆游那些让人叹惋的唯美诗词(篇一)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全文赏析
本诗系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
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又妙在对仗工整,顿挫铿锵,且一气贯注,组接无痕,以其雄放豪迈的气势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联。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当英雄无用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去的。想当年,诗人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有如山涌,何等气魄!诗人何曾想过杀敌报国之路竟会如此艰难?以为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诗人开篇一自问,问出多少郁愤?
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尾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再看尾联。亦用典明志。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一表真名世”,但终归名满天宇,“千载谁堪伯仲间”。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仿诸葛亮,施展抱负。
回看整首诗歌,可见句句是愤,字字是愤。以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
写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这已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陆游那些让人叹惋的唯美诗词(篇二)
白发萧萧卧泽中,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全文赏析
这两首诗是作者七十三岁时在山阴所作。他说“盖人之情,悲愤积于中而无言,始发为诗。不然,无诗矣。”(《渭南文集》卷十五《澹斋居士诗序》)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陆游经常在作品中抒发出浓勃深沉的积愤。这两首所抒发的,“就是塞上长城空自许”,“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愤。
前一首抒发自己的满怀壮志和一片忠心不被人理解的愤懑。“泽中”,指诗人居住之地镜湖。其时,诗人年迈力衰,远离朝廷。他想到,光阴既不待我,衷肠亦无处可诉,只好凭天地来鉴察自己的一片孤忠。紧接着,诗人抚今追昔,想起了古人。苏武厄于匈奴,餐毡吞雪而忠心不泯。安史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被俘后仍骂敌不止,最后竟嚼吞舌,不屈而死。我的耿耿孤忠,不减他们二人,有天地可鉴。此联补足上联之意。上林苑,汉时旧苑。它和“洛阳宫”,在这里都是用来代指皇宫所在之地。首二联情绪激昂,一气直下。这一联则描写细腻,对偶精工,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最后一联一吐胸臆,直点主题,语气激昂,情绪悲壮,表现了“亘古男儿一放翁”(梁启超《读陆放翁集》诗语)的英雄本色。
在第二首中,诗人的愤慨和前一首有所不同。虽然这一首似乎是承接着上一首最后两句,诗人不得不发出无可奈何的叹谓。这一篇的首联和上篇“壮心未与年俱老”句,意思一脉相承,是说对镜照容,已是两鬓苍苍,但是年华虽逝,而自己的壮心依然炽热,不减当年。第二联承上:自己迟暮衰弱,不胜戎衣,但是,悲愤存胸,宝剑在握,寒光闪烁,还是想拼一拼的。于是想起了当年之事。那时,他一腔热血,满怀激情,为了收回失地,远戍的博(在今四川璠番东南。这里泛指川、陕),鏖战皋兰(县名,在今甘肃兰州北)。然而,时光流逝,那自古以来的关河无穷之事(指征战疆场,澄清山河),在我身上终于无法实现。当年是壮志凌云,岂料到今日成了一个袖手旁观之人。其心情之悲痛苍凉,溢于字里行间。这便是后二联的意境。
陆游的这两首《书愤》诗,笔力雄浑,气壮山河,充分得显示了他诗歌风格特征的一个主要情意,更是陆游整个创作中的精华所在。
写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书愤》两首诗为陆游在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所写,此时他已是61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5年,直到这一年春天,又被起用,任命为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这两首七律即写于此时。
陆游那些让人叹惋的唯美诗词(篇三)
华鬓星星,惊壮志成虚,此身如寄。萧条病骥。向暗里、消尽当年豪气。梦断故国山川,隔重重烟水。身万里,旧社凋零,青门俊游谁记?
尽道锦里繁华,叹官闲昼永,柴荆添睡。清愁自醉。念此际、付与何人心事。纵有楚柁吴樯,知何时东逝?空怅望,鲙美菰香,秋风又起。
全文赏析
范至能,即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比陆游小一岁。公元1162年(绍兴三十二年)九月,孝宗已即位,两人同在临安编类圣政所任检讨官,同事相知。公元1175年(淳熙二年)六月,范成大入蜀知成都府、权四川制置使,辟陆游为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兼四川制置使司参议官,范成大有一首诗:“余与陆务观自圣政所分袂,每别车取五年,离合又常以六月,似有数者。”《宋史·陆游传》说:“范成大帅蜀,游为参议官,以文字交,不拘礼法,人讥其颓放,因自号放翁。”这年春,陆游因病休居城西桥一带;范成大也因病乞罢使职,公元1177年(淳熙四年)六月,离蜀还朝。范、陆在蜀,颇多酬答唱和之作,这首词就是其中一首,当作于公元1176年(淳熙三年)秋陆游病后休官时。
公元1176年(淳熙三年),陆游五十二岁,已离开南郑军幕,在成都制置使司任官,后又因病和被“讥劾”而休官,有年老志不酬之感。故上片开头三句:“华鬓星星,惊壮志成虚,此身如寄”,即写此感。这种感情,正如他《病中戏书》说的:“五十忽过二,流年消壮心”,《感事》说的:“年光迟暮壮心违”。“壮心”的“消”与“违”,主要是迫于环境与疾病,故接下去即针对“病”字,说:“萧条病骥。向暗里、消尽当年豪气。”这一年的诗,也屡以“病骥”自喻,如《书怀》:“摧颓已作骥伏枥”,《松骥行》:“骥行千里亦何得,垂首伏枥终自伤”,这一年的《书叹》诗:“浮沉不是忘经世,后有仁人知此心。”《夏夜大醉醒后有感》诗:“欲倾天上银河水,净洗关中胡虏尘。那知一旦事大谬,骑驴剑阁霜毛新。却将覆毡草檄手,小诗点缀西州春。鸡鸣酒解不成寐,起坐肝胆空轮囷。”浮沉不忘经世,忧国即肝胆轮囷,可见所谓消沉,只是一时的兴叹而已。“梦断故国山川,隔重重烟水。”由在蜀转入对故都的怀念,而“心在天山”的心迹也透露无疑,同样也表现出作者终日忧愁,于何时才能重返前线的愤慨。另一方面,也为下文“身万里,旧社调零,青门俊游谁记”。作一过渡。“旧社”义同故里,这里紧属下句,似泛指旧友,不一定有结社之事,苏轼《次韵刘景文送钱蒙仲》:“寄语竹林社友,同书桂籍天伦”,亦属泛指。“青门”,汉长安城门,借指南宋都城临安。这三句表示此身远客,旧友星散,但难忘以前同游交往的情兴。陆游在圣政所时,与范成大、周必大等人同官,皆一时清流俊侣,念及临安初年的旧友,都引以自豪。就如《诉衷情》说:“青衫初入九重城,结友尽豪英。”《南乡子》说:“早岁入皇州,樽酒相逢尽胜流。”换头“尽道锦里繁华,叹官闲昼永,柴荆添睡”,又自回忆临安转到在蜀处境。锦城虽好,柴荆独处;投闲无俚,以睡了时,哪能不“叹”?“清愁自醉。念此际、付与何人心事”。这两句是倒文,即此时心事,无人可以交谈,只得以自醉对付清愁之意。时易境迁心事无人可付;只能是壮志未消、苦衷难言的婉转倾诉。作者“借酒浇愁愁更愁”,酒不能消“清愁”,愁反而成醉。巧妙、曲逝地反映出作者的心态。
“纵有楚柁吴樯,知何时东逝?”无计消愁,无人可托心事,转而动了归乡之念,也属自然。因“东归”而想望“楚柁吴樯”,正如他《秋思》诗说的:“吴樯楚柁动归思”,“东逝”无时,秋风又动,宦况萧条,又不禁要想起晋人张翰的故事:“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薄羹、鲈鱼脍”,遂“命驾而归”,顿感“空怅望,鲙美菰香,秋风又起。”更难堪的,是要学张翰还有不能,暂时只得“空怅望”而已。值得提出的是,作者的心情,不仅仅是想慕张翰。他的“思鲈”,还有其不得已的苦衷,诗集中《和范待制秋日书怀二首》,作于同时,不是说过“欲与众生共安稳,秋来梦不到鲈乡”吗?陆游是志士而非隐士,他的说“隐”,常宜从反面看。这也曲折反映出作者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无奈心情、欲罢而又不甘心。因两种矛盾心情,遂发出“空怅望”的感叹。才有“思鲈”的痛苦的念头。
陆游那些让人叹惋的唯美诗词(篇四)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译文
用黄金镀饰、白玉镶嵌的宝刀,到夜间,它耀眼的光芒,穿透窗户,直冲云霄。
大丈夫已到了五十岁,可建功立业的希望渺茫,只能独自提刀徘徊,环顾着四面八方,祈求能一展抱负,小试牛刀。
我在京城里结交的都是些豪杰义士,彼此意气相投,相约为国战斗,同生共死。
不能在流传千年的史册上留名,我感到羞耻;但一颗丹心始终想消灭胡虏,报效天子。
近来,我来到汉水边从军,每天早晨都对着参差耸立的终南山,遥望着布满晶莹似玉般积雪的峰峦。
啊,楚国虽然被秦国蚕食,但即使剩下三户人家,也一定能消灭秦国,难道我堂堂中华大国,竟会没有一个能人,把金虏赶出边关?
注释
⑴金错刀:用黄金装饰的刀。
⑵白玉:白色的玉。亦指白璧。
⑶八荒:指四面八方边远地区。
⑷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这里指南宋京城临安(今杭州市)。
⑸奇士:非常之士。德行或才智出众的人
⑹意气:豪情气概。
⑺相期:期待;相约。这里指互相希望和勉励。
⑻史策:即史册、史书。
⑼丹心:赤诚的心。
⑽尔来:近来。
⑾天汉滨:汉水边。这里指汉中一带。
⑿南山:终南山,一名秦岭,在陕西省南部。嶙峋:山石参差重叠的样子。
⒀ “楚虽三户”句:战国时,秦攻楚,占领了楚国不少地方。楚人激愤,有楚南公云:“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意思说:楚国即使只剩下三户人家,最后也一定能报仇灭秦。三户,指屈、景、昭三家。
写作背景
孝宗乾道八年(1172)正月,陆游应四川宣抚使王炎的聘请,从夔州(今四川奉节)赴南郑(今陕西汉中),担任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南郑位于宋、金对峙的前线,陆游的身份又是前敌指挥部中的负责人员,他到任后,曾多次奔走于前线视察军情,投身于收复失地的准备工作。他还提出了自己的军事主张:“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汉中)始。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宋史·陆游传》)视汉中为收复中原的重要根据地。这段“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散关图有感》)的从军生活,给陆游以深刻难忘的印象,直至晚年,他还留下了“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的回忆。过了一年,即乾道九年,那年陆游48岁,奉调摄知嘉州(今四川乐山)。10月,他根据这段在汉中的经历和感受,写下了这首《金错刀行》。表达了诗人对政府军的不满,也是对满目疮痍的祖国的伤心欲绝!
陆游那些让人叹惋的唯美诗词(篇五)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全文赏析
第一首诗主要写十一月四日的大雨和诗人之处境。前两句以夸张之法写大雨瓢泼,其声响之巨,描绘出黑天大风大雨之境,很是生动,波涛汹涌之声正与作者渴望为国出力、光复中原之心相印。后两句转写近处,描写其所处之境,写出作者因天冷而不思出门,其妙处是把作者的主观之感和猫结合一起写。这首诗也道出了作者处境悲凉。
第二首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
诗的开头两句,意思紧密相联:“僵卧孤村不自哀”叙述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尚思为国戍轮台”是对“不自哀”这种精神状态的解释,前后照应,形成对比。“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僵”字写年迈,写肌骨衰老,“卧”字写多病,写常在床蓐;“孤”字写生活孤苦,不仅居处偏僻,而且思想苦闷,没有知音;“村”写诗人贫困村居,过着荒村野老的凄苦生活。四字写出了作者罢官回乡后处境寂寞、窘迫、冷落的生活现状。笼罩着一种悲哀的气氛,让人十分同情。但接下去“不自哀”三字情绪急转,又现出一种乐观豪放之气。诗人对自己的处境并不感到悲哀,贫病凄凉对他来说没有什么值得悲哀之处;诗人自己尚且“不自哀”,当然也不需要别人的同情。但他需要理解,理解他终生不渝的统一之志,理解他为这个壮志奋斗的一生,理解他的满腔热血、一颗忠心,就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精神状态。这两句诗是诗人灵魂和人格的最好说明,山河破碎,国难当头,自有“肉食者谋之”,诗人不必多此一举。另外,诗人正是因为“喜论恢复”、热心抗敌才屡屡受打击,最后才罢官闲居的。作为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他一生问心无愧,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而今后国运如何他可以毫不负责。其次,虽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诗人作为年迈多病的老人也已不能承担报国杀敌的义务了。作为一个既无责任也无义务的七旬老人仍有“为国戍轮台”的壮志,这就让人肃然起敬慷慨扼腕。相比之下,那些屈辱投降的达官贵人和苟且偷生的人,他们承担着责任和义务却无心复国,显得渺小和可鄙。
“夜阑卧听风吹雨”紧承上两句。因“思”而夜阑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风吹雨打声,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这样听着、想着,辗转反侧,幻化出特殊的梦境——“铁马冰河”,而且“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诗人日夜所思的结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这也是一代志士仁人的心声,是南宋时代的民族正气。
写作背景
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此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四日。当时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爱国情怀丝毫未减,日夜思念报效祖国。诗人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
陆游那些让人叹惋的唯美诗词(篇六)
粉破梅梢,绿动萱丛,春意已深。渐珠帘低卷,筇枝微步,冰开跃鲤,林暖鸣禽。荔子扶疏,竹枝哀怨,浊酒一尊和泪斟。凭栏久,叹山川冉冉,岁月骎骎。
当时岂料如今。漫一事无成霜鬓侵。看故人强半,沙堤黄合,鱼悬带玉,貂映蝉金。许国虽坚,朝天无路,万里凄凉谁寄音。东风里,有灞桥烟柳,知我归心。
陆游那些让人叹惋的唯美诗词(篇七)
一别秦楼,转眼新春,又近放灯。忆盈盈倩笑,纤纤柔握,玉香花语,雪暖酥凝。念远愁肠,伤春病思,自怪平生殊未曾。君知否,渐香消蜀锦,泪渍吴绫。
难求系日长绳。况倦客飘零少旧朋。但江郊雁起,渔村笛怨,寒_委烬,孤砚生冰。水绕出围,烟昏云惨,纵有高台常怯登。消魂处,是鱼笺不到,兰梦无凭。
陆游那些让人叹惋的唯美诗词(篇八)
陆游《双头莲》原文
风卷征尘,堪叹处、青骢正摇金辔。客襟贮泪。漫万点如血,凭谁持寄。伫想艳态幽情,压江南佳丽。春正媚。怎忍长亭,匆匆顿分连理。
目断淡日平芜,望烟浓树远,微茫如荠。悲欢梦里。奈倦客、又是关河千里。最苦唱彻骊歌,重迟留无计。何限事。待与丁宁,行时已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