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诗经》文辞清丽的代表作节选大全

发布时间: 2022.09.03

中华文化兼容并蓄,在我国悠久灿烂的人文历史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为了加强我们的人文修养,我们可以欣赏学习《诗经》,它承载着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民族之魂。那么有哪些惊艳时光的古诗词呢?以下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细心准备的《《诗经》文辞清丽的代表作节选》,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诗经》文辞清丽的代表作节选【篇一】

出车

我出我车,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召彼仆夫,谓之载矣。王事多难,维其棘矣。

我出我车,于彼郊矣。设此旐矣,建彼旄矣。彼旟旐斯,胡不旆旆?忧心悄悄,仆夫况瘁。

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出车彭彭,旂旐央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玁狁于襄。

昔我往矣,黍稷方华。今我来思,雨雪载途。王事多难,不遑启居。岂不怀归?畏此简书。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既见君子,我心则降。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执讯获丑,薄言还归。赫赫南仲,玁狁于夷。

【注释】

牧:牧地。一说城郊以外处。

仆夫:驾驭车马之人。

棘:通亟,急切,急迫。

旐〔zho〕:画有龟蛇图案的旗。

旄〔mo〕:以牦牛尾装饰旗竿的旗。

旟〔y〕:画有鸟隼图案的旗。

旆旆〔pi〕:下垂貌,一说飘扬貌。

悄悄:忧伤貌。

况瘁〔huǎng cu〕:憔悴。况,通恍。

南仲:周宣王初年〔一说周文王时〕的军事统帅。

往城于方:去往朔方筑城。城,筑城。方,朔方,周镐京以北之地,在今陕北、陇东、宁夏等地。

彭彭〔bāng〕:盛多貌。

旂〔q〕:画有交龙并有铃铛的旗。

央央:鲜明貌。

襄〔rǎng〕:通攘,排斥,祛除。

简书:用于告诫、策命、盟誓、征召等事的文书,亦指一般文牍。

喓喓〔yāo〕草虫:喓喓,虫鸣声。草虫,草螽,即俗称的蝈蝈。

趯趯阜螽〔yu yu f zhōng〕:趯趯,跳跃貌。阜螽,蝗的幼虫。

薄伐:征伐,讨伐。薄,句首语气词,无实义。

迟迟:阳光温暖、光线充足貌。

喈喈〔jiē〕:禽鸟鸣声。

采蘩〔fn〕祁祁:蘩,白蒿。祁祁,盛多貌。

执讯获丑:执讯,对所获敌人加以讯问。获丑,俘获敌众。

薄言:语气助词,无实义。一说急忙。

夷:平定。

【翻译】

我出动我的兵车,在那片牧地之中。从天子所在之处,告知我来到这里。召集那驾车御夫,告知他们去载物。王室之事多危难,情势已经很紧迫。我出动我的兵车,在那方郊野之地。立下这龟蛇纹旗,树起那旄尾饰旗。那鸟隼旗龟蛇旗,怎么不是向下垂?心中忧伤又哀愁,驾车御夫貌憔悴。周王下令给南仲,去往朔方筑城池。出动兵车极众多,旂旐旗帜色鲜明。周之天子命令我,给那朔方筑城池。光明显赫此南仲,猃狁夷狄皆攘除。当我往昔离去时,黍稷作物正开花。而今待我归来时,落雪纷纷满路途。王室之事多危难,没有时间可安居。难道不会想归去?只是畏惧此简书。蝈蝈吱吱在鸣叫,幼蝗来去正跳跃。还没见到君子时,心中忧愁又烦闷。既已见到君子后,我心下沉得安稳。光明显赫此南仲,征伐西面狄戎族。春日温暖天晴明,花卉树木郁葱葱。黄莺唧唧在啼鸣,采摘白蒿盛又多。俘虏敌人又审讯,做完然后再回去。光明显赫此南仲,平定猃狁之祸乱。

【解读】

《出车》是一曲宣扬战功、歌颂统帅的赞歌。《毛诗序》指出本诗主旨为劳还率也,郑玄《笺注》则解释说遣将率及戍役,同歌同时;反而劳之,异歌异日。总之,此诗写的是周宣王初年派遣大夫南仲讨伐猃狁获胜之事,表现了周室君臣中兴王业、建功立业的决心。

本诗共分六章,每章八句。前三章写的是战前准备情况。从召集御夫、郊野出动兵车,到树立各种旌旗以示军威,再到南仲率人筑城抗敌,皆是一派紧张忙碌而秩序井然的氛围。后三章略过战争场面,直接写战胜凯旋的情境。其中有昔日离去和今日归来的对比,有王事多难、怀归不得的惆怅,有既见君子的安和喜乐,还有俘敌得胜的自豪感此外诗中还对统领南仲的赫赫战功多次赞颂,可说是一幅全面展现战争各个层面的史诗鸿篇。

《诗经》文辞清丽的代表作节选【篇二】

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

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将兮。

衣锦褧衣,裳锦褧裳。叔兮伯兮,驾予与行。

裳锦褧裳,衣锦褧衣。叔兮伯兮,驾予与归。

【注释】

丰:容貌丰满美好。

俟〔s〕:等候。

送:从行,从嫁。

昌:硕大,健壮。

将:随行,从嫁。

衣〔y〕:穿上衣。

褧〔jiǒng〕衣:枲麻类植物纤维制成的单罩衣,古代女子出嫁途中所穿,以蔽风尘。

裳〔chng〕:穿下衣。

叔兮伯兮:叔、伯,此指迎亲之人。

驾:驾车。

归:归去,一说出嫁。

【翻译】

你的容貌丰满美好,你在巷里等候着我。后悔我没有跟你走啊!你的体格健壮魁梧,你在堂上等候着我。后悔我没有嫁给你啊!上身锦衣外罩麻衫,下身锦衣外罩麻衫。迎亲的各位叔伯啊,驾车我和你们一同出行。下身锦衣外罩麻衫,上身锦衣外罩麻衫。迎亲的各位叔伯啊,驾车我和你们一同归去。

【解读】

《丰》这首诗从字面来看,描写了一位女子因故未能与一位男子成婚,后来却为此感到后悔的故事。《毛诗序》判定此诗主题为讽刺郑国时弊,认为郑国存在昏姻之道缺,阳倡而阴不和,男行而女不随的问题,这种观点主要是从宏观层面的政治学和社会学角度而言。朱熹《诗集传》概括此诗主题说妇人所期之男子已俟乎巷,而妇人以有异志不从。既则悔之,而作是诗,这与近现代学者观点相同,主要是从个体微观角度而言。在对诗意的把握上面,这二种观点并没有本质的不同。

本诗共分四章,前二章每章三句,后二章每章四句,共十四句,叠咏手法也是在前后二章中分别运用。前两章是女子的回忆,主要描述了男子丰昌的仪容体魄,以及在巷和堂等候自己的情景,暗示男子本来有意要娶她,但她却未同意。然而现在她却感到追悔莫及,所以连发两句感叹,表明自己愿意从嫁之意。后两章是女子的设想,既然现实中已经铸下大错,不可挽回,那只有在幻想的境界中嫁给对方,聊以慰藉自己悔恨落寞之心。她详细地描写了自己身穿锦绣嫁衣、外罩麻布披风的情景,且在两章中颠倒次序,反复咏唱。继而又假想对方迎亲队伍驾车接迎自己的场面,不仅自己主动招呼迎亲之人为叔伯,而且还希望他们驾车带自己同归,出嫁的迫切意愿凸显无遗。幻想中的愿求越是殷切,梦醒后的悔恨便越是深长,这二者之间的巨大反差,使得诗人哀怨凝重的心绪渲染得无以复加。

本诗全用赋法,虚实结合,以回忆和幻想的内容分野,采用前后不同的复沓结构,构思奇巧而独特。以幻想之美好反衬幻灭之残酷,使得全诗被赋予一种浓郁的悲剧性,读来令人扼腕,又耐人寻味。

《诗经》文辞清丽的代表作节选【篇三】

墓门

墓门有棘,斧以斯之。夫也不良,国人知之。知而不已,谁昔然矣。

墓门有梅,有鸮萃止。夫也不良,歌以讯之。讯予不顾,颠倒思予。

【注释】

墓门:墓道之门,一说为陈国城邑名。

斯:劈,析。

夫:此人,指陈佗。

知而不已:指国人皆知,他却依然如故。

谁昔:畴昔,从前。谁,发语词,无实义。

鸮〔xiāo〕:猫头鹰,古人认为是恶鸟。

萃止:聚集。止,语尾助词,无实义。

讯:责问,诘问。一说谇的假借,斥责,劝诫。

颠倒:倾倒,跌倒,引申为倾覆,败亡。

【翻译】

墓门前长着棘树,用斧头将它劈开。这个人也不贤良,国中众人皆知道。人知他却不止恶,从昔以来就如此。墓门前长着梅树,猫头鹰群集栖止。这个人也不贤良,唱歌来把他诘责。劝诫之语他不顾,覆亡才会想到我。

【解读】

如《毛诗序》的解读,《墓门》一诗表达的是陈国人对陈佗无良师傅,以至于不义,恶加于万民的讽刺和谴责。陈佗本名妫佗,是陈文公之子,陈文公死后,妫佗之兄妫鲍继位,称陈桓公。桓公病死,陈佗发动政变,杀太子妫免而自立为君,使陈国政局陷入动荡不安。

本诗共分二章,每章六句,皆用叠咏章法。各章皆以墓门某树起兴,以斧斩棘暗喻我匡正时弊、歌以讯之之举;以鸮群集暗喻彼恶行依然、知而不已之行。陈佗利欲熏心,谋权篡位,自然是不良之人,然而多行不义必自毙,其违礼悖德之行终会导致颠倒一日,那时再行追悔,想起臣民劝谏之语,不免为时已晚。全诗的嘲谑讥讽意味至此达到巅峰。

《诗经》文辞清丽的代表作节选【篇四】

巧言

悠悠昊天,曰父母且。无罪无辜,乱如此幠。昊天已威,予慎无罪。昊天大幠,予慎无辜。

乱之初生,僭始既涵。乱之又生,君子信谗。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君子如祉,乱庶遄已。

君子屡盟,乱是用长。君子信盗,乱是用暴。盗言孔甘,乱是用餤。匪其止共,维王之邛。

奕奕寝庙,君子作之。秩秩大猷,圣人莫之。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跃跃毚兔,遇犬获之。

荏染柔木,君子树之。往来行言,心焉数之。蛇蛇硕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彼何人斯?居河之麋。无拳无勇,职为乱阶。既微且尰,尔勇伊何?为犹将多,尔居徒几何?

【注释】

且〔jū〕:语尾助词,无实义。

幠〔hū〕:大。

威〔wi〕:通畏,虐害。

慎:诚然,确实。

僭〔jin〕始既涵:僭,过分,一说通谮,谗言。涵,接受,容纳。

乱庶遄沮〔zǔ〕:庶,或许,几乎。遄,快速,迅疾,后同。沮,同阻,阻遏,终止。

祉〔zhǐ〕:福。

已:停止。

盟:结盟。

是用:犹是以,因此。

盗:此指小人、奸佞。

餤〔tn〕:本指进食,此指增进、促进。

止共:止,中止,废止;一说做到;一说语气助词,无实义。共,通供,供奉,奉事;一说通恭,指忠于职责;一说共事。

邛〔qing〕:病,劳。

奕奕寝庙:奕奕,高大貌。寝庙,古代宗庙的正殿称庙,后殿称寝,合称寝庙。

秩秩大猷:秩秩,众多而有条理,一说明智。大猷,治国大道。

莫〔mu〕:通谋,谋划。一说制定。

跃跃毚〔chn〕兔:跃跃,跳跃貌。毚兔,狡兔,大兔。

荏〔rěn〕染:柔嫩貌。

行〔xng〕言:流言,谣言。

数:思量,计度。

蛇蛇〔y y〕硕言:蛇,通訑,浅薄傲慢貌。硕言,大话,空话。

麋〔mi〕:通湄,水边,岸旁。

拳:勇健。

职为乱阶:职,专主,掌管。乱阶,祸乱的阶梯,指祸端、祸根。

既微且尰〔zhǒng〕:微,通癓,小腿生疮。尰,通瘇,脚肿。

为犹将多:犹,通猷,计谋,策划。将多,太多,甚多。

居徒:居,积聚;一说语气助词,无实义。徒,徒众,党徒。

【翻译】

浩瀚悠远是上天,可谓人之父与母。没有罪过无错咎,祸乱竟然如此大。上天已经降暴虐,但我确实没罪过。上天广大无边际,但我确实没错咎。祸乱刚刚发生时,过分言行就纵容。祸乱再次发生后,君子依然信谗言。君子闻馋如怒斥,祸乱或可速平息。君子见贤如赐福,祸乱或可速终结。君子屡次结盟约,祸乱因此得滋长。君子亲信奸佞人,祸乱因此更暴烈。奸佞小人话甜美,祸乱因此愈增进。不但中止忠心奉,而且为王添忧劳。高大恢宏是宗庙,君子将它营建起。众多有序治国道,此是圣人谋划出。他人有心要谗毁,我能揣测忖度到。狡兔来去方跳跃,遇到猎犬被捕获。树木娇柔而幼嫩,乃是君子栽种它。往来散布之流言,心中思量又计度。浅薄自大之空话,也是从口而说出。巧妙言语如鼓簧,颜面真是无比厚。那究竟是什么人?居住在那河岸边。没有力量无勇气,专门制造祸乱根。小腿生疮脚变肿,你的勇气在哪里?谋虑策划那么多,你聚徒众有几人?

【解读】

《巧言》一诗,揭露了奸佞当道、谗言祸国的政治现状,抒发了对贤良遭难、国家危乱的痛惜和忧虑。正如《毛诗序》所言大夫伤于谗,故作是诗也,且再判此诗诗旨为刺幽王也。

本诗共分六章,每章八句。首二章诗人即以昊天起兴,以言自己本是清白却被构陷致罪,而君王听信谗言、纵容佞人之举也终究酿成大祸,且愈演愈烈。中二章进一步推进情节,指出君王屡盟信盗,听任那些口蜜腹剑之辈胡作非为,违背了古圣先贤所传的宗庙之法和治国大道,终于引发心头大患。末二章是对那些巧言令色、聚集党羽之徒的讽刺贬斥,其中蛇蛇硕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无拳无勇等词的描摹刻画,可谓活灵活现、入木三分。

《诗经》文辞清丽的代表作节选【篇五】

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注释】

镗〔tāng〕:击鼓声。

踊跃:欢欣鼓舞貌。

兵:武器。

土国:在国都服筑城等劳役。土,土功。国,国都。

漕〔co〕:卫国的城市。

孙子仲:即公孙文仲,字子仲,邶国将领。

平:使媾和,使和好。

陈与宋:陈国与宋国,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名。

不我以归:倒装结构,即不以我归。以,使,令。

有忡:同忡忡。

爰〔yun〕:于,从。一说语助词,无实义。

丧:丧失,丢失。

于以:在何处。

契阔:聚散。契,合。阔,离。一说勤苦。

成说〔shuō〕:定约,誓约。

于〔xū〕嗟:感叹词,于同吁。

活:假借为佸,相会。一说存活。

洵〔xn〕:远。

信:相信,信任。一说为古伸字,指其志得伸。

【翻译】

击鼓之声咚咚作响,战士鼓舞操练兵器。都在国都修筑漕城,只我一人向南而行。我跟随着公孙文仲,陈宋两国得以交合。但我不被允许回家,忧心忡忡不可断绝。而我此刻身在何处?马儿跑失又在哪里?何处可以找回它来?就在那片山林之下。此生生死聚散之事,我已与你早有誓约。我要拉起你的手来,和你一起直至老去。哎呀如今却又分离,你再不能与我相聚。哎呀我们天各一方,让我如何信守誓言!

【解读】

《击鼓》是一首经典的战争诗,字里行间流露的是诗人对战争的厌倦抵触,对故乡的殷切思念,和对战友的深厚情谊,表达了诗人在战乱动荡的时代对个体生命获得尊重和幸福的呼唤,体现了先民真挚朴素的人文关怀精神,也开创了后世以战争别离为题材进行文学创作的先河。

关于此诗所表达的精神主旨,古今学者观点多无分歧,然而就此诗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具体事件则说法不一。《毛诗序》云:卫州吁用兵暴乱,使将,而平陈与宋,国人怨其勇而无礼也,认为是鲁隐公四年,卫国公子州吁联合宋、陈、蔡三国伐郑之事。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云:此乃卫穆公北清北之盟,求陈为宋所伐,平陈宋之难,数兴军旅,其下怨之而作此诗也,指为鲁宣公十二年,卫穆公出兵救陈之事,今人亦大多赞同此说。

全诗共有五章。第一章由战鼓之声和练兵之景起行,点明征战在外的现实背景。继而又说众人虽服劳役修筑城池,犹在国内;独我一人孤身赴战,南行陈国,其艰苦凄楚更难道尽。乃至平陈与宋之后,仍然无法归来,忡忡忧思自然难绝。第三章中,诗人不仅让马跑失,仿佛自己也迷失其中,不知所归。然而马失易得,终在林下找到,可是与同心战友定下的生死誓约,执手偕老的美好愿景是否还可实现?第五章中对此给出答案:彼此阔别,天各一方,何以相聚,又何以履约?哀苦悲叹,空留余恨,至此战争造成的生命色彩的缺失和个体理想的破碎,已力透纸背,流露无遗。

诗中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句流传广泛,可谓人尽皆知。此句已脱离了其原本含义,而被用来表达对待爱情或婚姻坚定忠贞的态度。这从侧面也反映出《此诗》语言优美,对后世的人文精神有着深刻影响。

Gz85.Com小编推荐

《诗经》古代现实主义诗歌节选大全6篇


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当中曾诞生过许多杰出的诗人,为了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可以赏析解读《诗经》,它是中华文化的绮丽瑰宝,是古代先贤的智慧结晶。那么您知道都有哪些必读的古诗词呢?我们帮大家整理了《诗经》古代现实主义诗歌节选”,敬请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诗经》古代现实主义诗歌节选(篇1)

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注释】

凯风:和风。一说南风,夏天的风。

棘心:棘木之心,一说棘木的纤小尖刺。棘,即酸枣,落叶灌木,枝上多刺,果实小而味酸。

夭夭:树木柔嫩貌。

母氏:母亲。

劬〔q〕劳:操劳,劳苦。

棘薪:可以当做柴火的棘木。

圣善:明理贤善。

令人:品德美好的人。

爰〔yun〕:句首发语词,无实义,一说何处。

浚〔jn〕:春秋时卫国邑名,在今河南省。

睍睆〔xin huǎn〕:形容鸟声清和圆转,一说形容鸟色美好。

载〔zi〕:传载,载送。

【翻译】

和煦的风从南边而来,吹在那棘树的树心上。棘树之心还很柔嫩,母亲却是勤苦操劳。和煦的风从南边而来,吹在那棘树的枝条上。母亲明理而又贤善,我却不是美德之人。有股寒凉的清泉水,就在卫国浚邑之下。儿女纵然共有七人,母亲仍然劳苦不息。黄雀鸣声清亮婉转,悠扬之声传到耳边。儿女纵然共有七人,但却不能宽慰母心。

【解读】

《凯风》无疑是一首牵涉到中国传统孝文化的诗歌,然而对于此诗中表达的孝意,历来却有着不同的解读。《毛诗序》认为此诗创作的背景是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因此这是一首七子能尽其孝道,以慰其母心,而成其志的美孝子之诗。朱熹《诗集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认为七子通过婉词几谏,不显其亲之恶之举成其孝行。清末魏源、王先谦等认为此诗所写乃七子孝事其继母,近代闻一多则认为这首诗名为慰母,实为谏父。今人多认为这首诗表达的是儿子对母亲的歌颂和对自己的诘责,结合诗意这种理解似乎更为妥切。

全诗共有四章,前两章运用了叠咏手法,以南方来的凯风吹拂棘心棘薪起兴,比喻母亲对七子的抚养。母亲就如和煦的微风,精心照料这些夭夭的幼孩,直至棘心长成棘薪,幼孩得以成人。然而她虽劬劳辛苦又圣明贤善,我却没有成为有德的令人,委婉地表达出孝子反躬自责之心。诗的后两章,分别选取浚下寒泉和好音黄鸟两个意象进行比兴。清泉甘洌,暑夏可解人渴乏;鸟音婉转,栖木可悦人心耳,而我等七子却始终莫慰母心,再度渲染了对劳苦母亲的悯惜和对自己无能的叹息。

本诗文笔清新优美,尤其善用比兴,如凯风、棘树、寒泉、黄鸟等意象不仅暗示出由春入夏的时序变化,也蕴含着七子对母亲一片殷切的孝心。此诗对后世文学影响较大,六朝之前为妇女作的挽词、诔文乃至皇帝诏书,皆常用凯风寒泉以表达母爱,宋代苏轼在为胡完夫母亲周夫人所作的挽词中,还有凯风吹尽棘有薪这种从此诗直接化用而来的诗句。

《诗经》古代现实主义诗歌节选(篇2)

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注释】

衣:上曰衣,下曰裳。

里:外曰衣,内曰里。

曷〔h〕:何。

维:句首语气词,无实义。

已:止。

亡:通忘,一说停止。

女〔rǔ〕:通汝,你。

治:此指制作。

古人:指亡故之人。

俾〔bǐ〕:使。

尤:过失,罪过。

絺〔chī〕:细葛布。

绤〔x〕:粗葛布。

凄:寒冷。

获:得。

【翻译】

绿色的上衣啊,绿上衣是黄色里。心中忧伤不绝,何时才可停止?绿色的上衣啊,绿上衣配黄下衣。心中忧伤不绝,何时才可忘怀?绿色的丝线啊,是你亲手纺成的。我思念那亡故之人,是她使我不犯过失。细葛布及粗葛布啊,风过生起点点凉意。我思念那亡故之人,是她确实深得我心。

【解读】

《绿衣》一诗的主旨,《毛诗序》认为是妾上僭,夫人失位,而作是诗也,朱熹《诗集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认为是庄公惑于嬖妾,夫人庄姜贤而失位,故作此诗。然而从后世学者文中古人一词的考证结果来看,此诗当属一首悼念亡人的作品。而绿兮丝兮,女所治兮一句,则暗示了所悼念的亡人极有可能就是诗人的妻子。

本诗共有四章。前两章运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以绿衣黄里黄裳起兴,暗示了诗人从上到下、由表及里地反复翻看着这件衣服,进而引生了心中绵绵不绝、不可忘怀的忧伤之情。第三章起,由绿衣再进一层观察到缝制衣服的绿丝,不由睹物思人,联想到那已经亡去的古人。这一针一线是她亲手缝制的,如今却物在人亡,不禁更添一分悲凄之感。第四章以粗细葛布起句,打开了诗人的回忆闸门。他想到亡妻平素的贤德使他少犯过失,她的关怀体贴深入其心,如今二人阴阳相隔,留下的只有穿衣而过的簌簌冷风了吧!

这首诗作所抒发的无尽悲忧之情,颇与《长恨歌》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相近。而此诗也对后世悼亡主题的文学作品产生了较大影响,如西晋潘岳《悼亡诗》、唐代元稹《遣悲怀》等,在其内容主旨和表现手法上都可找到《绿衣》一诗的影子。

《诗经》古代现实主义诗歌节选(篇3)

墓门

墓门有棘,斧以斯之。夫也不良,国人知之。知而不已,谁昔然矣。

墓门有梅,有鸮萃止。夫也不良,歌以讯之。讯予不顾,颠倒思予。

【注释】

墓门:墓道之门,一说为陈国城邑名。

斯:劈,析。

夫:此人,指陈佗。

知而不已:指国人皆知,他却依然如故。

谁昔:畴昔,从前。谁,发语词,无实义。

鸮〔xiāo〕:猫头鹰,古人认为是恶鸟。

萃止:聚集。止,语尾助词,无实义。

讯:责问,诘问。一说谇的假借,斥责,劝诫。

颠倒:倾倒,跌倒,引申为倾覆,败亡。

【翻译】

墓门前长着棘树,用斧头将它劈开。这个人也不贤良,国中众人皆知道。人知他却不止恶,从昔以来就如此。墓门前长着梅树,猫头鹰群集栖止。这个人也不贤良,唱歌来把他诘责。劝诫之语他不顾,覆亡才会想到我。

【解读】

如《毛诗序》的解读,《墓门》一诗表达的是陈国人对陈佗无良师傅,以至于不义,恶加于万民的讽刺和谴责。陈佗本名妫佗,是陈文公之子,陈文公死后,妫佗之兄妫鲍继位,称陈桓公。桓公病死,陈佗发动政变,杀太子妫免而自立为君,使陈国政局陷入动荡不安。

本诗共分二章,每章六句,皆用叠咏章法。各章皆以墓门某树起兴,以斧斩棘暗喻我匡正时弊、歌以讯之之举;以鸮群集暗喻彼恶行依然、知而不已之行。陈佗利欲熏心,谋权篡位,自然是不良之人,然而多行不义必自毙,其违礼悖德之行终会导致颠倒一日,那时再行追悔,想起臣民劝谏之语,不免为时已晚。全诗的嘲谑讥讽意味至此达到巅峰。

《诗经》古代现实主义诗歌节选(篇4)

车邻

有车邻邻,有马白颠。未见君子,寺人之令。

阪有漆,隰有栗。既见君子,并坐鼓瑟。今者不乐,逝者其耋。

阪有桑,隰有杨。既见君子,并坐鼓簧。今者不乐,逝者其亡。

【注释】

邻邻:同辚辚,众车行进声。

白颠:额有白毛。

寺人:古代宫中的近侍小臣,多以阉人充任。

阪〔bǎn〕:山坡。

隰〔x〕:低湿之地。

逝:指时光流逝,一说去往他处。

耋〔di〕:七八十岁,此处泛指年老。

鼓簧:吹笙。簧,笙管中的铜叶,借指笙。

【翻译】

众车辘辘行进,马匹额有白毛。还没见到君子,等待侍臣传令。山坡长着漆树,湿沼长着栗树。既已见到君子,一起坐着弹瑟。现今不享其乐,时过已然耄耋。山坡长着桑树,湿沼长着杨树。既已见到君子,一起坐着吹笙。现今不享其乐,时过却已身亡。

【解读】

《车邻》这首诗从文本来看,似乎宣扬的是一种及时行乐的思想,有点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意味。《毛诗序》认为此诗是对秦仲始大,有车马礼乐侍御之好的誉美,今人袁愈荌、唐莫尧等则认为是没落贵族士大夫劝人及时行乐之诗。此外诸说仍多,不再赘举。

本诗共分三章,第一章四句,后二章各六句,运用了复沓手法。第一章以众车驰行、白颠之马起兴,渲染出未见君子之时贵族们盛大的准备活动。第二、三章分别以阪和隰上的各种树木起兴,描绘了既见君子后共同奏乐的场景,末二句发出了光阴如梭、人生易老之叹,意在让人珍惜目前、尽情欢乐,莫待耋亡之时再去追悔。

《诗经》古代现实主义诗歌节选(篇5)

大明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难忱斯,不易维王。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

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乃及王季,维德之行。

大任有身,生此文王。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

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在洽之阳,在渭之涘。

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

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于周于京,缵女维莘。长子维行,笃生武王。保右命尔,燮伐大商。

殷商之旅,其会如林。矢于牧野,维予侯兴。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注释】

忱:信任。

维:乃,是。

天位殷适:天位,天子之位,一说位同立。适,居,处;一说借为嫡。

挚仲氏任:挚,古国名,任姓,在今河南汝南东南。仲,次女。任,太任,王季之正妃,文王之母。

嫔:王族之女出嫁。

王季:又名季历,姬姓,周太王之少子,周文王之父。

之行:是行,依之而行。

大任有身:大任,同太任。有身,怀孕。

昭〔sho〕事:勤勉地服事。昭,通劭,一说明。

怀:招致,一说思怀。

回:邪僻,一说违背。

方国:四方诸侯之国。

天监:上天的监察。

集:依就,依从。

初载:初年,早期阶段。

合:婚配。

洽〔h〕:又名瀵水,现称金水河,源出今陕西合阳北,东南流入黄河。

止:句末语助词,无实义。一说借为礼。

有子:指莘国太姒,周文王之正妃,周武王之母。一说殷商帝乙之妹。

伣〔qin〕:如同,好比。

文:占卜的文辞,一说文德。

梁:桥,此指连船使之成为浮桥。

不:句首语助词,无实义。一说通丕,大。

缵〔zuǎn〕女维莘:缵,继续,承续。莘,莘国,古国名,姒姓,在今陕西合阳东南。

长子维行:长子,长女,一说指文王长子伯邑考。行,依德而行,一说死去。

笃:句首语助词,无实义。一说厚。

保右命尔:保右,同保佑。尔,语气助词,无实义;一说指代武王。

燮〔xi〕伐:协同征伐。一说燮借为袭。

会:会聚,会合。一说借为旝,战时指挥旗。

矢:通誓,誓师。一说陈列。

女:同汝。

牧野洋洋:牧野,古地名,在今河南淇县南。洋洋,辽阔无际貌。

檀车煌煌:檀车,古代车子多用檀木制造,故后常指兵车、役车。煌煌,鲜明盛美貌。

驷騵彭彭:騵,赤毛白腹的马。彭彭,强壮貌。

维师尚父:师,太师,周代三公之首。尚父,又作尚甫,指姜子牙,名尚,一名望,字子牙。

时维鹰扬:时,通是。鹰扬,鹰隼飞扬,形容威武勇猛。

凉〔ling〕:假借为倞,辅佐。

肆:疾速,迅捷。

会朝〔zhāo〕:一朝,一早。

【翻译】

光明辉映临下界,赫赫朗耀在天上。上天之意难可信,无有变易唯帝王。天子之位帝辛居,不能挟制四方国。挚国次女乃姓任,来自殷商之畿内。出嫁来到此周地,在那京都为王妃。于是偕同那王季,依循道德而行事。等到太任有身孕,生下这位周文王。这位名为文王者,小心谨慎又谦恭。勤勉奉事那天地,于是招来许多福。他有美德不邪僻,接受诸国来归附。上天监察于下界,上天之命已依从。在那文王早年时,上天为他结姻缘。在那洽水之北面,在那渭水之涯际。文王具有嘉美德,大国中有这女子。大国中有这女子,好比天帝之妹妹。卜辞断定很吉祥,迎亲来到渭水边。造船相连作桥梁,昭显周国之荣光。天命降临自天帝,诏命给那周文王。周国京都君天下,承续之女在莘国。莘国长女依德行,生下西周之武王。上天保佑下诏命,协同征伐大商朝。殷商所遣之军队,会聚集合多如林。武王誓师于牧野,只有我周能兴盛。天帝降临视尔辈,专一其志莫二心。牧野之地很辽阔,檀木战车色鲜明,四騵驾车体雄健。太师名为姜子牙,威猛如鹰高飞扬,辅弼佐助那武王。疾速征伐大商朝,一朝天下皆清明。

【解读】

《大明》是一首描写周朝开国创基、歌颂周王丰功伟绩的诗歌,与《大雅》中的《文王》《生民》《公刘》《緜》《皇矣》诸篇一脉相承,堪为一组开国史诗。《毛诗序》言此诗之旨为文王有明德,故天复命武王也。朱熹《诗集传》则云:此亦周公戒成王之诗。

全诗共分八章,一、三、五、七章各六句,二、四、六、八章各八句。全诗从殷纣无道、天下离心写起,依次介绍了太任嫁予王季生下文王、文王贤德以致四方来朝、文王迎娶太姒为妻生下武王、武王于牧野誓师伐商、姜太公辅佐武王创国等重大史实。全诗以天命所佑为核心,是为论证创立周朝的合法性,也反映出当时社会流行的哲学观念和人文色彩。

《诗经》古代现实主义诗歌节选(篇6)

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注释】

硕鼠:大鼠,一说田鼠。

黍:古代一种粮食作物,亦称稷,一说黄米。

三岁:多年,后同。三为虚词,泛指数目之多。

贯:侍奉,服事,后同。

女〔rǔ〕:同汝,后同。

莫我肯顾:倒装结构,即莫肯顾我,后文莫我肯德莫我肯劳用法相同。

逝:通誓,发誓,决意,后同。

去:离开,后同。

爰〔yun〕:于是。

德:恩惠,恩德。

直:通职,处所。一说通值,价值。一说正直。

劳:慰劳。

号〔ho〕:呼号,大声喊叫。

【翻译】

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再吃我的黍。多年来奉事于你,你却不肯顾念我。发誓将要远离你,去往那片安乐土。安乐土啊安乐土,这才是我好去处。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再吃我的麦。多年来奉事于你,你却不肯恩惠我。发誓将要远离你,去往那个安乐国。安乐国啊安乐国,这才是我好归宿。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再吃我的苗。多年来奉事于你,你却不肯慰劳我。发誓将要远离你,去往那方安乐郊。安乐郊啊安乐郊,谁还长久呼与号!

【解读】

《硕鼠》是一首有名的刺贪诗。诗人将贪得无厌又寡薄无情的剥削者形象地比喻为硕鼠,正如《毛诗序》中所说: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无限的憎恶、怨恨和谴责之意尽皆流注于笔端。

全诗共分三章,每章八句,皆运用叠咏章法。各章首二句以警诫的口吻比兴,让硕鼠不要无休止地啃噬农人辛苦收获的谷物,然后进一步给出原因:多年来对它的事奉不仅没有得到一点恩惠,反而是变本加厉的蚕食鲸吞。也难怪诗人会决然发誓离开硕鼠,去寻找那方安乐之土了。诗中乐土乐国乐郊三词意义类似,皆是寄托着诗人美好向往的一种象征,代表着没有剥削、人人平等、安乐祥和的一种理想社会。

刘禹锡诗词选录的传世经典代表作大全(8篇)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在我国历史上曾诞生过很多杰出的诗人,为了培养我们的思想情趣,我们可以欣赏学习唐宋诗词,它承载着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民族之魂。刘禹锡有哪些古诗词让您心中触动呢?下面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刘禹锡诗词选录的传世经典代表作”,欢迎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刘禹锡诗词选录的传世经典代表作【篇一】

刘禹锡:《柳花词三首》

开从绿条上,散逐香风远。故取花落时,悠扬占春晚。

轻飞不假风,轻落不委地。撩乱舞晴空,发人无限思。

晴天闇闇雪,来送青春暮。无意似多情,千家万家去。

全文赏析

每到暮春时节,河堤、池边、小径旁、庭院里,总可见翠柳低垂,风吹柳絮满天轻盈起舞,碧绿的柳条不断地轻扬起柳花,总是别有一番精致与情趣。古今文人墨客,也总吟咏这柳花,韵味多多。

柳花俗称柳絮,又叫杨花。在春芳殆尽的晚春,柳絮似雪,无根无依,随风荡扬,引起了诗人们的联想和感概,表达着不同的感情。折柳赠别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行旅风俗,此风俗形成于秦汉。著名于西安市东郊的灞水上的灞桥,汉人送客至此,折柳赠别。这里有“灞柳风雪”之称,已列入“关中八景”。

在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特别情境当中,总有折柳相送的场景细节。于是,古人的诗词歌赋中就少不了“歌咏折柳”的意义。

刘禹锡这组诗一反前人咏柳的格调,诗中写出了柳花的品格和精神。这是由于刘禹锡参与变法革新失败后,遭遇贬谪,他借题发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他把柳花写得那么高尚,那么多情。

刘禹锡诗词选录的传世经典代表作【篇二】

刘禹锡:《登司马错古城》

将军将秦师,西南奠遐服。故垒清江上,苍烟晦乔木。

登临直萧辰,周览壮前躅。堑平陈叶满,墉高秋蔓绿。

废井抽寒菜,毁台生鲁谷。耕人得古器,宿雨多遗镞。

楚塞郁重叠,蛮溪纷诘曲。留此数仞基,几人伤远目。

刘禹锡诗词选录的传世经典代表作【篇三】

刘禹锡:《伤秦姝行》

长安二月花满城,插花女儿弹银筝。南宫仙郎下朝晚,

曲头驻马闻新声。马蹄逶迟心荡漾,高楼已远犹频望。

此时意重千金轻,鸟传消息绀轮迎。芳筵银烛一相见,

浅笑低鬟初目成。蜀弦铮摐指如玉,皇帝弟子韦家曲。

青牛文梓赤金簧,玫瑰宝柱秋雁行。敛蛾收袂凝清光,

抽弦缓调怨且长。八鸾锵锵渡银汉,九雏威凤鸣朝阳。

曲终韵尽意不足,馀思悄绝愁空堂。从郎镇南别城阙,

楼船理曲潇湘月。冯夷蹁跹舞渌波,鲛人出听停绡梭。

北池含烟瑶草短。万松亭下清风满。秦声一曲此时闻,

岭泉呜咽南云断。来自长陵小市东,蕣华零落瘴江风。

侍儿掩泣收银甲,鹦鹉不言愁玉笼。博山炉中香自灭,

镜奁尘暗同心结。从此东山非昔游,长嗟人与弦俱绝。

刘禹锡诗词选录的传世经典代表作【篇四】

刘禹锡:《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全文赏析

铭是古代一种刻于金石上的押韵文体,多用于歌功颂德与警戒自己。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了题意,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引论铺下了基础。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对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平时的功底积累与反复推敲了。4—7句刁难下祭出此文,并将其刻于石上,具有很强烈的针锋相对的性质。从全文的写作手法来看,通篇以“比”的手法一气呵成,而不是烘托。那么“苔痕”和“谈笑”二句究竟在说什么呢? 青苔在石阶上(照样)绿意盎然,野草在荒地里(依然)郁郁青青。言下之意是什么呢?我刘禹锡在哪里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没有(你们这些)无学之辈。作者以青苔和野草来比喻自己独立的人格,这是气节的写照,是不屈的宣言。

如果说本文的1~3句是一种铺垫,那么4~7句则进入了真正的对抗。作者以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展示了自己的铮铮傲骨,同时,也对势利小人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实际上刘禹锡这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诸葛亮是闲居卧龙草庐以待明主出山。而扬雄呢?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却是后世的典范。作者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处变不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荣辱从容的意思。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平淡的那种志向吧。这结合作者官场的起起落落,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收束全篇,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用圣人肯定的操守来规范要求自己,也许就是刘禹锡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最高要求。这样的结句,不说其中的内容是何种意思,但结合题意,却是妙手天成。因为封建礼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为最高道德标准的,孔圣人的肯定,也就为他道德品质的论注下了最好的定论,论文当有论据,而引孔圣人言作为论据,无疑在当时是最好的论据,充分而不可辩驳。

写作背景

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刘禹锡诗词选录的传世经典代表作【篇五】

刘禹锡:《武昌老人说笛歌》

武昌老人七十馀,手把庾令相问书。自言少小学吹笛,

早事曹王曾赏激。往年镇戍到蕲州,楚山萧萧笛竹秋。

当时买材恣搜索,典却身上乌貂裘。古苔苍苍封老节,

石上孤生饱风雪。商声五音随指发,水中龙应行云绝。

曾将黄鹤楼上吹,一声占尽秋江月。如今老去语尤迟,

音韵高低耳不知。气力已微心尚在,时时一曲梦中吹。

刘禹锡诗词选录的传世经典代表作【篇六】

刘禹锡:《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全文赏析

诗以“秋风”为题;首句“何处秋风至”,就题发问,摇曳生姿,而通过这一起势突兀、下笔飘忽的问句,也显示了秋风的不知其来、忽然而至的特征。进一步推寻思索还暗含怨秋的意思,与李白《春思》诗“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句有异曲同工之处。秋风之来,既无影无迹,又无所不在,它从何处来、来到何处,本是无可究诘的。这里虽以问语出之,而诗人的真意原不在追根究底,接下来就宕开诗笔。

“萧萧送雁群”一句写耳所闻的风来萧萧之声和目所见的随风而来的雁群。化无形之风为可闻可见的景象,从而把不知何处至的秋风绘声绘影地写入诗篇。结合前两句诗,脱胎于屈原《九歌》“风飒飒兮木萧萧”和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而可以与这两句诗合参的有韦应物的《闻雁》诗:“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但韦诗是以我感物,以情会景,先写“归思”,后写“闻雁”。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指出,这样写,“其情自深”,如果“倒转说”,就成了一般人都写得出的普通作品了。这首《秋风引》前两句所写的秋风始至、鸿雁南来,正是韦诗后两句的内容,恰恰是把韦诗倒转过来说的。它是远处落想,空际运笔,从闻雁思归之人的对面写起,就秋风送雁构思造境。至于韦诗前两句的内容,是留到篇末再写的。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把笔触从秋空中的“雁群”移向地面上的“庭树”,再集中到独在异乡、“归思方悠哉”的“楚客”,由远而近,步步换景。“朝来”句既承接首句的“秋风至”,又承接次句的“萧萧”声,不是回答又似回答了篇端的发问。它说明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却又附着它物而随处存在,此刻风动庭树,木叶萧萧,则无形的秋风分明已经近在庭院、来到耳边了。

孤客最先闻”诗写到这里,写足了作为诗题的“秋风”,诗中之人还没有露面,景中之情还没有点出。孤客最先闻。”才画龙点睛,说秋风已为“孤客”所“闻”。这里,如果联系作者的另一首《始闻秋风》诗,其中“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两句,倒可以作“闻”的补充说明。当然,作为“孤客”,他不仅会因颜状改变而为岁月流逝兴悲,其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更是可想而知的。

这首诗主要要表达的,其实正是这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但妙在不从正面着笔,始终只就秋风做文章,在篇末虽然推出了“孤客”,也只写到他“闻”秋风而止。至于他的旅情归思是以“最先”两字来暗示的。如照说,秋风吹到庭树,每个人都可以同时听到,不应当有先后之分。而惟独孤客“最先”听到,可以想见,他对时序、物候有特殊的敏感。而他如此敏感的原因。这就是对“最先闻”的解释。这些评语都称赞这一结句曲折见意,含蓄不尽,为读者留有可寻味的深度。从全诗看来,却必须说“不可闻”,才与它的苍凉慷慨的意境、高亢劲健的风格相融浃。两个结句,内容相似,一用曲笔,一用直笔,却各尽其妙。对照之下,可悟诗法。

这首诗借景抒情,主要表达的其实是这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它说明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却又附着它物随处存在,风吹树动,萧萧木叶,那无形的秋风分明已经近在庭院、来到耳边了。

写作背景

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了一段长时期的贬谪生活。这首诗作于被贬期间。因秋风起、雁南飞而触动了孤客之心,有感而作。

刘禹锡诗词选录的传世经典代表作【篇七】

刘禹锡:《堤上行三首》

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

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

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长堤缭绕水徘徊,酒舍旗亭次第开。

日晚出帘招估客,轲峨大艑落帆来。

全文赏析

这是三幅江边居民生活的速写。

第一首:日暮争渡

堤头酒旗相望,堤下船只密集,樯橹相连。“酒旗相望”写出了酒家之多,说明此地贸易往来频繁,可以想见这个江边码头是个人烟稠密、顾客云集的热闹所在;一面面酒旗在宽阔的大堤上迎风招展,给人一种强烈的感染力,富有世俗人情的生活气息。“堤下连樯堤上楼”寓有心于无心中,意象朴素,语言朴素,不见一点雕琢痕迹,大堤上乱中有序、一派生机的景象一下子呈现在眼前。前两句诗为读者展示了江南水乡风俗画的完整背景,这样写是为“日暮行人争渡急”张本的。

三、四两句,描摹近景,增强了画面感,画出了一幅生动逼真的江边晚渡图。“日暮行人争渡急”先点明时间,然后“争”“急”二字把江边居民忙于渡江的神情和急切的心理以简练的语言传达出来。诗人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揣度他人之心,却并没有直接刻画人心,而是在看似无心的客观景物描写中流露出来。“桨声幽轧满中流”一句状写景色,摹拟声音,不写人声的嘈杂,只用象声词“幽轧”两字,来突出桨声,写出了船只往来穿梭和船工的紧张劳作,把“争渡急”写足,意境与诗味俱佳,使人如有身临其境之感。

诗人很善于捕捉生活形象:酒旗、楼台、樯橹、争渡的人群、幽轧的桨声,动静相映,画面灵动,将诗情与画意揉在了一起,把诗当作有声画来描绘。但无论是画面还是其中情思,都突破了传统的景物描写窠臼,立意新颖、手法娴熟、笔调清丽自然,流淌出世俗人情的诗化美。

第二首:月夜对歌

重在描写长江两岸的风俗人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开头二句先将月夜对歌总写一笔:月照寒江,夜色中隔江相望,烟波渺茫。“烟波”二字,把迷蒙的夜色和入夜时的江景写得非常美。在静态的景色描绘之后,继而写出两岸长堤之上,行人络绎不绝,歌声此伏彼起,相和相应,打破了静夜的沉寂。这个场面是宏大的,气势是磅礴的。

他们唱的是什么歌,诗人用第三句作了概括:“《桃叶》传情《竹枝》怨”,都是巴山楚水人民爱唱的民歌。《桃叶歌》倾吐爱情,《竹枝词》诉说哀怨,可以想见,这歌声对遭贬谪、受打击的诗人来说,自然会惹动自身的“情”与“怨”的,这也是“含思宛转”之处。诗的结句高妙,极有意境。“水流无限月明多”是写眼前所见之景:流水和月光无穷无尽,契合江边和夜色。同时也是比喻,以流水和月光的无限来比喻歌中“情”与“怨”的无限,把歌唱者的感情形象化。这句诗是以视觉来写听觉的,流水与月光,既含流动之势,又具明丽之色,这是用眼可以看到的,是视觉的感受;但是优美、动人的歌曲也能给人灵动、流丽的艺术感受,两者(指视觉与听觉)能引起“通感”。这种描写创造了优美的艺术境界,产生了良好的美学效果。整首诗写景与抒情水乳交融,感情深沉真挚,景色优美动人。

第三首:酒家迎客

长堤缭绕,江水徘徊,堤上酒家,依次排开。余晖脉脉,杏帘飘飘,估客大船,落帆而来。这首诗绝弃雕饰,纯用白描,把码头的勃勃生机和船只的频繁来往,描绘得真实、生动、自然。

总而言之,这三首诗,形象鲜明,音调和谐,清新隽永,写景如画;有浓厚的乡土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是刘禹锡学习民歌所取得的成果。

写作背景

《堤上行三首》大约写于刘禹锡任夔州刺史到和州刺史时,即公元822年(长庆二年)到公元824年(长庆四年)。唐代的大堤是商旅荟萃之地,所以多声伎歌酒之娱、南来北往之人,是十分繁华热闹的地方。每到一地,学习当地的民歌,融入自己的诗歌创作,或者描写当地的风土人情,是刘禹锡的一大优势。这一类的诗歌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占据很大的比例。这首诗描写了傍晚时分,大堤上常见的景象,选取极为普通的镜头,描写世俗生活的场景,语言质朴天然,不假修饰,而富有人情味,读来令人感到强烈的生活气息。所描写的事物如酒旗、樯橹、行人、桨声等,都是常见的生活物象。人们的活动也似乎是未加修饰的大堤生活中一个画面。但是诗人就是能够把这样普通的事物谱写成诗歌。这种取自生活、提炼生活的作诗态度使得刘禹锡诗歌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风貌。

刘禹锡诗词选录的传世经典代表作【篇八】

刘禹锡:《捣衣曲》

爽砧应秋律,繁杵含凄风。一一远相续,家家音不同。

户庭凝露清,伴侣明月中。长裾委襞积,轻珮垂璁珑。

汗馀衫更馥,钿移麝半空。报寒惊边雁,促思闻候虫。

天狼正芒角,虎落定相攻。盈箧寄何处,征人如转蓬。

古诗文选录《诗经》杰出诗歌代表通用


中华文化底蕴深厚,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当中曾诞生过许多杰出的诗人,为了让我们汲取民族智慧,我们可以欣赏学习《诗经》,它是古代先贤的智慧结晶,是我国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那么您知道有哪些有故事的古诗词呢?下面是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大家悉心准备的“古诗文选录《诗经》杰出诗歌代表”,欢迎阅读,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灵感。

古诗文选录《诗经》杰出诗歌代表【篇1】

灵台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沼,於牣鱼跃。

虡业维枞,贲鼓维镛。於论鼓钟,於乐辟廱。

於论鼓钟,於乐辟廱。鼍鼓逢逢。蒙瞍奏公。

【注释】

经始灵台:经始,开始营建。灵台,古台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附近。

攻:建筑。

子来:如同子女承事父母一样到来,形容民心归附,不请自来。

灵囿〔yu〕:周文王园囿名。囿,帝王畜养禽兽的园林。

麀〔yōu〕鹿:母鹿。

濯濯:肥壮润泽貌。

翯翯〔h h〕:光泽洁白貌。

灵沼:周文王时池沼名。

牣〔rn〕:满。

虡〔j〕业维枞:虡、业、枞皆为悬挂钟磬等乐器的木架的部件。虡,指木架两旁的柱子。业,指木架横木上的大版,状如锯齿。枞,指木架上端刻的锯齿,亦代指钟磬架。

贲〔fn〕鼓维镛:贲鼓,一种大鼓,贲借为鼖。镛,一种奏乐时表示节拍的大钟。

论:通伦,有次序。一说伦理,一说思念。

辟廱〔b yōng〕:周天子设以行乡饮、大射或祭祀之礼的地方,圆形,围以水池,前门外有便桥。辟,通璧。

鼍〔tu〕鼓逢逢〔png png〕:鼍鼓,用鼍皮蒙的鼓,鼍即扬子鳄。逢逢,形容敲鼓声。

矇瞍奏公:矇瞍,指乐官,古代乐官以盲人充任,故名。奏公,演奏歌唱。公,通颂,一说通功。

【翻译】

开始修筑那灵台,经纶而又营治之。百姓出力来建造,没过多久就完工。开始修筑莫焦急,百姓如子皆到来。君王在那灵囿中,母鹿贴伏在地上。母鹿肥壮毛润泽,白鸟光泽又鲜洁。君王在那灵沼边,池中满是游鱼跃。钟架横板有崇牙,大鼓还有那大钟。敲起钟来有节奏,辟廱宫中尽欢乐。敲起钟来有节奏,辟廱宫中尽欢乐。敲起鼍鼓声砰砰,乐官演奏又歌唱。

【解读】

诗中的灵台和灵沼,在《孟子梁惠王》中有一段简介: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毛诗序》认为此诗展现的是民众归附文王之旨,文王受命,而民乐其有灵德,以及鸟兽昆虫焉。

全诗共分五章,每章四句。首章介绍修筑灵台的过程,二、三两章分别写文王游灵囿和灵沼的场景,其中对母鹿、白鸟、跃鱼的描摹极富情趣。四、五两章主要写了辟廱宫中敲鼓鸣钟、奏乐歌咏的场面,渲染了文王治下和恰安宁的社会状况。

古诗文选录《诗经》杰出诗歌代表【篇2】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注释】

木瓜: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果实长椭圆形,色黄而香,味酸涩,经蒸煮或蜜渍后供食用,可入药。

琼琚〔jū〕:精美的玉佩。

匪〔fēi〕:假借为非,后同。

木桃:即樝子,毛叶木瓜的果实,比木瓜小,味酸涩,可入药。

琼瑶:美玉。

木李:即榠樝,又名木梨,果实似木瓜,味酸涩,可入药。

琼玖〔jiǔ〕:琼、玖皆美玉名,泛指美玉。

【翻译】

你将木瓜投予我,我拿琼琚作回报。并非以此为酬偿,只愿你我永交好。你将木桃投予我,我拿琼瑶作回报。并非以此为酬偿,只愿你我永交好。你将木李投予我,我拿琼玖作回报。并非以此为酬偿,只愿你我永交好。

【解读】

《木瓜》是《诗经》中知名度颇高的一首诗,历来为人传诵,然而对其诗旨的解读,古今却有许多分歧。主要的观点有三派:一派以《毛诗序》为代表,认为此诗创作背景是卫国为狄人所灭,齐桓公对徙居漕邑的卫移民以物资及军事上的援助,此诗正是卫国人对齐桓公欲厚报之的思怀赞美之作。另一派以《三家诗》中的《鲁诗》为代表,认为此诗为臣子对君王思报礼而作。还有一派以朱熹《诗集传》为代表,提出了男女相赠答之词之说,这一说法多受现当代学者的支持。

全诗共有三章,每章四句,全用叠章手法。三章除了投报之物变易,其余均只字未变,保持了形式上的高度一致性。诗中写对方三次投予自己水果,而自己却报以美玉,所回报之物与所受赠之物的价值相差极大,体现的是古人相知相交的一种崇高情谊。你送我的东西虽然微渺,但于我而言象征着礼轻情意重,所以我要以珍贵之物作为馈赠,以表达我对你的深情厚谊。在这里,所赠之物是什么不再重要,它只作为情感沟通的一个载体或桥梁存在,而彼此双方心有灵犀、心心相印的那份契合早已超越了一切形式。所以诗人三次强调匪报也,表明礼物的交换不是简单的价值酬偿,而是代表着对双方永以为好的美好祝福和期冀,使投报的内涵得以延展,而全诗的境界也得到升华。

本诗用语清新隽永,韵律圆润优美,读来有如余香盈齿,缕缕不绝。诗作的意涵也逐渐演变为后世礼尚往来的文化精神,被普遍应用于臣子忠心念报君主爱人相守坚贞不渝友人馈赠礼轻情重等方面,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

古诗文选录《诗经》杰出诗歌代表【篇3】

鸿雁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注释】

劬〔q〕劳:辛劳,勤苦。

矜人:可怜恤之人,指贫弱者。

鳏〔guān〕寡:鳏,老而无妻之人。寡,丧夫之女。

于垣:筑墙。

堵:一丈为一版,五版为一堵。一说长、高各一丈。

其究安宅:究,终究,最终。安宅,安居。

哲人:智慧卓越之人。

宣骄:骄奢。

【翻译】

鸿雁飞翔在空中,簌簌扇动它翅膀。那人外出要远行,郊野之中勤劳苦。便于贫弱行周济,哀悯鳏夫与寡妇。鸿雁飞翔在空中,齐集栖息湖边。那人正在修筑墙,上百堵都已筑成。虽然辛勤又劳苦,终究还能得安居。鸿雁飞翔在空中,嗷嗷发出其哀鸣。只有这些有智者,说我辛劳又勤苦。唯有那些愚昧人,说我骄奢喜铺张。

【解读】

对于《鸿雁》主题的理解,古今学者存在不同的观点。《毛诗序》认为是美宣王也,因万民离散,不安其居,而能劳来还定,安集之,至于矜寡,无不得其所焉。朱熹《诗集传》云:流民以鸿雁哀鸣自比而作此歌也。方玉润《诗经原始》则提出此诗写的是使者承命安集流民。

全诗共分三章,每章六句。各章均以飞翔的鸿雁起兴,其振翅、栖集、哀鸣暗喻着全诗的情感主线。诗中写流离远方的人民劬劳辛苦、筑墙劳作,只为求得一个安身之所,然而智者能知,愚人不解,甚而嘲讽,全诗流露出对于鳏寡矜人的无限哀悯和怜恤之意。

古诗文选录《诗经》杰出诗歌代表【篇4】

小星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嘒彼小星,维参与昴。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寔命不犹。

【注释】

嘒〔hu〕:形容星光微小而明亮。

三五:参宿三星和昴宿五星,一说举星之数。

肃肃:疾速貌。

宵征:夜行。宵,夜晚。

寔〔sh〕:通实,确实,实在,一说通是。

命:命运,天命。

维:句首语气词,无实义。一说是义。

参〔shēn〕: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昴〔mǎo〕: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抱〔pāo〕:通抛,抛下,一说为抱着。

衾〔qīn〕:被子。

裯〔chu〕:被单,一说为床帐。

犹:如,若。

【翻译】

小小的星微光熠熠,参宿和昴宿在东方。尚在夜晚就匆忙出行,从朝至夕只为奉公。这确实是命运不同。小小的星微光熠熠,原来是参宿和昴宿。尚在夜晚就匆忙出行,抛下棉被还有被单。这是命运不如别人。

【解读】

《小星》一诗的主旨,《毛诗序》认为是夫人无妒忌之行,惠及贱妾,进御于君,知其命有贵贱,能尽其心矣,而《韩诗外传》卷一引夙夜在公,实命不同一句,谓此诗主题为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古今学者多认为申韩之说更符原意,意即此诗咏叹了一位远行的小臣日夜兼程、为公事而奔走不息的形象。

全诗只有两章,结构上是工整的复沓。各章以熠熠发光的小星起兴,暗示了主人公的身份比较低微,也暗示了他长期披星戴月、夙夜在公的生活状况。在描写小星时,作者明确提到了同属二十八宿的参宿和昴宿,三五的含义或认为就是参宿和昴宿,因为古人认为二宿分别有三星、五星;或认为是言星的数量,形容其稀少之貌。在形容征人出发的疾速动作之时,用了叠词肃肃,仿佛模拟出征人衣襟之间呼呼的风声,十分贴切而形象。

抱衾与裯一句中,抱字应为古抛字,但也有人认为就是本意,指行人或役夫随身携带着被褥行帐,此说并不可取。正是从征人抛下被衾床帐这个举动,进一步渲染了他在睡意未消之时就不得不起身赶路的仓皇匆促,并由此发出了寔命不同寔命不犹的无限感慨,透露出上古时期人们所具有的某种宿命观,略带悲怆色彩的叩问和质询极富艺术感染力。

古诗文选录《诗经》杰出诗歌代表【篇5】

羔裘

羔裘逍遥,狐裘以朝。岂不尔思?劳心忉忉。

羔裘翱翔,狐裘在堂。岂不尔思?我心忧伤。

羔裘如膏,日出有曜。岂不尔思?中心是悼。

【注释】

朝〔cho〕:上朝。

忉忉〔dāo dāo〕:忧思貌。

翱翔:遨游,漫步。

堂:朝堂。

膏:油脂,脂膏。

曜〔yo〕:照耀。

悼:悲伤,哀念。

【翻译】

身穿羔皮衣悠然徐行,身穿狐皮裘去上早朝。怎么能不思虑于你?劳心伤神忧思不止。身穿羔皮衣优游漫步,身穿狐皮裘立在朝堂。怎么能不思虑于你?我的心中忧愁哀伤。羔皮裘衣如同脂膏,太阳出来光辉照耀。怎么能不思虑于你?我的心中悲苦惆怅。

【解读】

古今学者对《羔裘》这首诗的理解,观点较为统一,大多支持《毛诗序》之说。《毛诗序》认为桧国国小而迫,君不用道,好洁其衣服,逍遥游燕,而不能自强于政治,其国大夫故作此诗,以道去其君也。也就是说,此诗是对桧君耽于燕乐、昏庸误国的针砭和谴责。

全诗共分三章,每章四句,皆用复沓章法。前二章起句直叙桧君身着羔裘和狐裘,逍遥翱翔、上朝壁立之状,展现了一派雍容华贵、安逸自得的风采。然而在光鲜外表的背后,是国家积弱、旦夕危亡的严峻现实,故而其国大夫以三度反诘,自问自答,流露出自己无比沉重、悲哀、痛怀的心绪,也从侧面对桧君进行了诘责和指斥。

古诗文选录《诗经》杰出诗歌代表【篇6】

大东

有饛簋飧,有捄棘匕。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眷言顾之,潸焉出涕。

小东大东,杼柚其空。纠纠葛屦,可以履霜。佻佻公子,行彼周行。既往既来,使我心疚。

有冽氿泉,无浸获薪。契契寤叹,哀我惮人。薪是获薪,尚可载也。哀我惮人,亦可息也。

东人之子,职劳不来。西人之子,粲粲衣服。舟人之子,熊罴是裘。私人之子,百僚是试。

或以其酒,不以其浆。鞙鞙佩璲,不以其长。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捄天毕,载施之行。

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维南有箕,载翕其舌。维北有斗,西柄之揭。

【注释】

有饛簋飧〔mng guǐsūn〕:饛,食物盛满器皿貌。簋,古代青铜或陶制容器,用以盛食物。飧,晚饭,亦泛指熟食、饭食。

有捄〔qi〕棘匕:捄,长貌。棘匕,用棘木做的匕匙。

砥:本指质地很细的磨刀石,此处形容平坦。

眷:回头看。

小东大东:小东,东方较近之国。大东,东方较远之国。

杼柚〔zh zhu〕:杼,织机上持纬线的梭子。柚,同轴,织机上承经线的筘齿。合称指代织布机。

纠纠葛屦〔j〕:纠纠,纠缠交错貌。葛屦,用葛藤编成的鞋。

佻佻〔tiāo tiāo〕公子:佻佻,独行貌,一说逸豫轻狂貌。公子,本指诸侯之庶子,亦泛指诸侯之子。

氿〔guǐ〕泉:从侧旁流出的泉水。

获薪:砍下的柴薪。

契契寤叹:契契,愁苦貌。寤叹,睡不着而叹息。

惮〔dn〕人:劳苦的人。惮,通瘅。

东人:西周统治下的东方诸侯国之人。

职劳:从事劳苦之事。

西人:西周都城镐京之人,一说西周的贵族。

粲粲〔cn cn〕:鲜明貌。

舟人:船夫,一说舟应为周。

罴〔p〕:熊的一种,又名棕熊、马熊等。

私人:古时称公卿、大夫或王室的家臣。

百僚是试:百僚,百官。试,用,任用。

浆:酢浆,古代一种微酸的饮料。

鞙鞙〔juān juān〕佩璲〔su〕:鞙鞙,佩玉下垂貌,一说玉圆或长之貌。璲,古代贵族佩带的一种瑞玉。

长:擅长。

汉:银河。

监:视,看。一说通鉴,照。

跂〔q〕彼织女:跂,成角状,一说通歧,分叉状。

七襄:谓织女星在白昼七个时辰移位七次。

报章:谓杼轴往复,织成布帛。报,梭子引线往复织作。章,经纬纹理。

睆〔hun〕彼牵牛:睆,明亮貌。牵牛,星宿名,亦称河鼓,俗称牛郎星,由三颗星组成。

服箱:负载车箱,犹驾车。

长庚:金星〔太白星〕晨在东方,称启明星;夕在西方,称长庚星。

天毕:星宿名,即毕星,由八颗星组成,状如捕兔的毕网。

载施之行:施,陈设,位列。行,此指二十八星宿之行列。

箕〔jī〕:星宿名,又称南箕,由四颗星组成,状如簸箕。

簸扬:扬去谷物中的糠粃杂物。

斗〔dǒu〕:星宿名,又称南斗,有六颗星组成,形似斗。

挹〔y〕:舀出。

载翕〔xī〕其舌:箕宿二星为踵,二星为舌,踵窄而舌宽,如舌伸展貌。翕,伸展,一说闭合、收拢。

西柄之揭:西柄,南斗宿呈斗形有柄,其柄常在西方,故称。揭,高举,翘起。

【翻译】

簋里盛满了饭食,棘木匕匙样子长。大道平坦如砥石,笔直如同箭一样。君子走在此路上,小人只是看一看。转过头来在回望,涕泪潸然而流下。东方近远诸侯国,织布机上空荡荡。纠缠交错葛藤鞋,可以踩在秋霜上。独自行走公侯子,正走在那大道上。既已去了又到来,使我心忧如生病。测流泉水凉又冷,柴薪砍下莫浸湿。忧愁难寐发叹息,哀怜我辈劳苦人。砍下木薪作柴火,尚可将其运载回。哀怜我辈劳苦人,也该可以休息会。东方诸国人之子,专事劳务不能来。西周京都人之子,衣服鲜艳又明洁。舟楫之人其之子,熊罴毛皮做裘衣。贵族家臣其之子,百官任其来运用。有人可以得酒喝,有人却无酸浆饮。低低下垂璲玉佩,并非其才本擅长。天空之中有银河,远望也见有光芒。织女星宿成角状,整个白昼移七次。虽然位移有七次,不能织出文采章。牵牛星宿熠熠亮,不能驾车载车厢。东方金星叫启明,西方金星叫长庚。天毕星宿形状长,也在廿八星宿列。天空之南有箕宿,不能扬筛谷糠粃。天空之北有斗宿,不能舀取酒和浆。天空之南有箕宿,口宽如同伸展舌。天空之北有斗宿,斗柄在西高翘起。

【解读】

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大多在其东方,所以以大东小东分别指代距离周室远、近的诸侯国。周道,又称周行,是西周王室修筑的战略要道,用以和东方各诸侯国间运输军队、物资、贡赋等。本诗的主旨,毛诗序认为是讽刺时局之动乱,即所谓东国困于役而伤于财,谭大夫作是诗以告病焉。此说基本得到古今学者的赞同。

全诗共分七章,每章八句。前四章运用赋法写实,诗人通过簋飧周道杼柚葛屦氿泉穫薪等意象起兴,或兼有比,西周贵族豪华奢侈的生活和东国百姓劳苦贫贱的遭际形成巨大反差。后三章转移到天文星象上,诗人运用比拟、夸张等手法,以别具文化内涵的星象之理,与前文的簋飧棘匕杼柚等形成呼应之势,进一步深化了诗歌主题。

古诗文选录《诗经》杰出诗歌代表【篇7】

瞻卬

瞻卬昊天,则不我惠?孔填不宁,降此大厉。邦靡有定,士民其瘵。蟊贼蟊疾,靡有夷届。罪罟不收,靡有夷瘳!

人有土田,女反有之。人有民人,女覆夺之。此宜无罪,女反收之。彼宜有罪,女覆说之。

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懿厥哲妇,为枭为鸱。妇有长舌,维厉之阶!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匪教匪诲,时维妇寺。

鞫人忮忒,谮始竟背。岂曰不极,伊胡为慝?如贾三倍,君子是识。妇无公事,休其蚕织。

天何以刺?何神不富?舍尔介狄,维予胥忌。不吊不祥,威仪不类。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天之降罔,维其优矣。人之云亡,心之忧矣。天之降罔,维其几矣。人之云亡,心之悲矣!

觱沸槛泉,维其深矣。心之忧矣,宁自今矣?不自我先,不自我后。藐藐昊天,无不可巩。无忝皇祖,式救尔后。

【注释】

卬:同仰。

填:长久。

瘵〔zhi〕:疾苦。

届:穷极。

罟〔gǔ〕:网。

瘳〔chōu〕:病愈。

说:通脱。

懿:通噫,叹词。

为枭为鸱〔chī〕:枭,猫头鹰。鸱,老鹰。古人皆认为是恶鸟。

时维妇寺:时,通是。寺,亲近。

鞫〔jū〕人忮忒〔zh t〕:鞫,穷尽。忮,忌恨,患害。忒,变化无常。

竟背:竟,最终。背,违背。

慝〔t〕:邪恶,不正。一说通忒,差错。

贾三倍:商人获得三倍的利润。

富:通福。

介狄:介,大。狄,通逖,远。

吊:善,好。一说至。一说慰问。

类:善。

罔:通网。

觱〔b〕沸:泉水涌出貌。

忝〔tiǎn〕:辱没,愧对。

【翻译】

瞻视仰望那上天,上天不对我惠爱。极其长久不安宁,降下这般大灾戾。国家没有安定时,士人庶民多疾苦。蟊贼害虫毁庄稼,没有安宁止息时。罪恶法网不收伏,没有安宁恢复日。别人拥有之田地,你却反而去占据。别人拥有之人民,你却反而去夺取。这人本来没有罪,你却反而收押他。那人本来有罪过,你却反而赦免他。明智男子兴城池,明智女子覆城池。哎呀明智之女子,如同枭鸟如鹞鹰。妇女长舌多话语,这是灾患之根由。祸乱并非从天降,而是产生自妇女。非由教导或诲育,而是亲近妇女故。咄咄逼人多变化,开始谗言终矛盾。难道说这不极端?什么才是恶毒呢?如商人得三倍利,君子却能识此事。妇女没有公事做,却要废止蚕织功。上天为何而责难?神明为何不赐福?与你分离太遥远,却还与我相忌恨。不嘉善也不吉祥,威仪缺失不美好。贤良之人皆逃亡,国家困急陷危难。上天所降之法网,也很优渥很宽大。贤良之人皆逃亡,心中忧苦又愁闷。上天所降之法网,危险几乎已在前。贤良之人皆逃亡,心中悲伤而忧郁。泉水涌动而流溢,其来有自源头深。心中忧愁而苦闷,难道就从今日始?灾难降下非生前,也不在我此生后。苍茫浩渺之上天,一切无不可巩固。不要辱没诸先祖,拯救危亡济子孙。

【解读】

《瞻卬》是一首讽刺周幽王乱政灭国的诗。《毛诗序》言此诗是凡伯刺幽王大坏也,凡伯是凡国君主,时任周室卿士。朱熹《诗集传》则云:此刺幽王任用小人以致饥馑侵削之诗也,二者语意接近。

全诗共分七章,前三章各十句,后四章各八句。前二章写国内祸患四起、生灵涂炭却无法平息的社会现状;三、四两章通过哲夫和哲妇的对比,警诫女人谗言惑君、搬弄是非可使君王昏庸失德;五、六、七三章则揭示君王之无道、无威仪使贤良远离、国家陵夷,人皆忧心忡忡、苦痛难申,而末四句却仍流露出一丝对君王的期冀和勉励之意。

古诗文选录《诗经》杰出诗歌代表【篇8】

蜉蝣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於我归说。

【注释】

蜉蝣〔f yu〕:昆虫名,幼虫生活在水中,成虫褐绿色,有四翅,生存期极短。

楚楚:鲜明貌,一说整齐干净。

于〔wū〕:通乌,何,哪里,后同。

采采:华美多饰貌,一说众多貌。

掘阅〔xu〕:昆虫始生时穿穴而出。阅,通穴。

麻衣:深衣,古代诸侯、士大夫家居时穿的常服。

说〔shu〕:休息,栖止。

【翻译】

就像蜉蝣的双翅,衣裳鲜明而亮丽。心中忧愁无止尽,哪里是我归去之处?正如蜉蝣的两翼,衣服华美又精致。心中忧愁无止尽,哪里我可归去休息?蜉蝣初生须穿穴,麻衣洁白如冬雪。心中忧愁无止尽,哪里我可归去栖止?

【解读】

《蜉蝣》是一首蕴含人生哲思的小诗。《毛诗序》判定此诗主旨是对曹昭公的讽刺,因其国小而迫,无法以自守,好奢而任小人,将无所依焉。有现代学者则从更具一般性的角度出发,认为此诗是借朝生暮死的蜉蝣之虫,表达对生命短暂的思考和生命终将消亡的困惑。

本诗共分三章,每章四句,皆用叠章结构。前二章皆以蜉蝣翅翼起兴,亦是以之比喻华美鲜亮、细薄精致的衣物。这二物虽然美好无比,却如昙花一现般转瞬即逝,无法挽留,因此引发了诗人对生命存在和归宿的追溯拷问,三个无解的反诘句,似乎成为永远萦绕在人类心中的千古一问。

"《诗经》古诗文选录"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