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化学检测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12

地基检测技术总结。

时间过得很快,让人不知所措,我们会遭遇各种各样的事情,在这些事情中,总结那一段时间的经过是非常重要的。总结的精髓在于客观的查错改错。大家晓得总结范文怎么写好吗?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地基检测技术总结,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地基检测技术总结》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篇一:谈关于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技术工作

谈关于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技术工作

摘要:随着我国检测领域的不断发展,使得地基基础检测技术日趋成熟与先进,对于规范地基工程的检测工作,提高地基基础检测数据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地基基础检测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检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从而也为确保整体工程质量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

关键词: 地基基础;检测工作;试验检测

1.前言

当前,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地基基础检测市场竞争已经处于白热化的阶段。相当一部分的地基基础检测单位为进一步抢占地基基础检测市场采取一些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比如人为的恶意压低地基基础检测价格,导致地基基础检测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隐患,对于地基基础检测市场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低价格的地基基础检测合同理论上讲对于施工单位是好事,但是如果价格低于检测成本,就会相应造成某些环节的偷工减料甚至不负责任,直接影响了地基基础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还有的地基基础检测合同签订的同时,签约双方处于不对等的地位,有些条款的制定存在不公平现象,施工质量、检测手段等方面不能有效保证,导致检测报告中所显示的检测数据与实际情况有差距。

2.地基基础检测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2.1地基基础检测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检测机构具体分为两部分:其一是国家指

篇二:地基基础工作总结

洛南县职教中心综合楼工程施工工作总结

一、工程概况

洛南县职教中心综合楼位于职教中心院内西侧。六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5058平方米。±0.000以上砌体为非承重多孔砖,基础、一二层,三至六层混凝土为C30。

地基基础分部工程于2011 年3月26日开工,验槽 2011年3月30日验槽,2011年3月31日浇筑混凝土垫层,4月2日—4月11日做底板防水,4月12—5月6日施工梁式筏板基础,5月8日—5月23日施工地下室剪力墙,5月27日—5月30日地下室外墙防水,5月30日—6月4日施工一层结构钢筋混凝土施工,2011年7月6日混凝土试块试压结果合格。

二、批验收情况:

地基基础分部有混凝土、卷材防水、钢筋、、模板、土方开挖、土方回填6个分项,模板分项8个检验批,钢筋分项6个检验批,混凝土12个检验批,卷材防水1个检验批、土方开挖1个检验批,土方回填1个检验批,共计29个检验批,各分项检验批验收合格。

三、试验检测情况:

钢材试验16份(中 )钢材焊接2份,水泥二份,砂石各复试一份,复试结果合格。混凝土试块试压均合格。

三、质量保证措施:

施工过程中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建立健全

了质量安全保证体系,按照经监理审批的方案组织施工,使施工有序进行。在施工中我们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严格执行施工标准,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制度,做到每道工序施工前分别进行质量、技术、安全三级交底,加强施工过程控制和检验批的检查验收,未经验收的或验收不合格的绝不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特别是对钢筋的隐蔽工程、地基基础等都是由各职能部门验收合格后才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严把材料进场检验制度,进场材料除本有合格证外,仍作复试检验。

四、安全保证措施:建立健全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对工人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增强广大职工安全意识,做到安全生产天天检查并做好记录。从开工到竣工验收未出现安全事故。

总体质量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观感好,资料基本齐全,同意地地基基础分部验收。

商洛市商州天成建司

2011年9月29日

篇三:桩基检测技术总结-secret

一、低应变检测分析判定

1、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通病

①泥浆护壁的钻孔灌注桩,桩底沉渣过厚;

②水下浇注混凝土时,施工不当如导管下口离开混凝土面、混凝土浇注不连续时,桩身会出现断桩的现象,而混凝土搅拌不均、水灰比过大或导管漏水会产生混凝土离析;

③当泥浆相对配置不当、地层松散或呈流塑状,或遇承压水层时,导致孔壁不能直立而出现踏孔时,桩身就会不同程度的出现扩径、缩颈或断桩的现象。

2、检测目的

检测桩身及其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3、桩身完整性

反映桩身截面尺寸相对变化、桩身材料密实性和连续性的综合指标。4、检测方法

弹性波反射法。5、检测范围

规则截面混凝土桩且桩径应小于2.0m;桩长一般不大于40m 6、测试原理

一般嵌入地层的基桩具有较大的长径比,可近似看作一维弹性杆件,当在桩头施加一机械脉冲力F(t) 时,桩顶在发生阻尼振动的同时,将产生一弹性波,并沿桩身向下传播。当波传至桩底或桩身某一缺陷时,由于这些部位均存在明显的波阻抗差异(形成波阻抗界面),因此在这些波阻抗界面上除一部分弹性波以透射波的形式往下传播和被介质吸收外,另一部分能量以反射波的形式往上传播。而反射波的走时和振幅、相位、频响等运动学特征和动力学特征不仅与桩底、桩间缺陷位置有关,而且与缺陷性质、类型密切相关。因此,在桩头激振的同时,用安置在桩头的检波器接收来自桩底、桩间的反射信号及桩土体系的振动信号,同时进行滤波放大和必要的数据处理,就能获得桩间缺陷位置与性质等方面的参数,确定桩身缺陷位置、性质。7、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①桩身完整性分析宜以时域曲线为主,辅以频域分析,并结合地质资料、施工资料和波形特征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判定。②桩身波速平均值的确定:

1)当桩长已知、桩底反射信号明显时,选取相同条件下不少于5根Ⅰ类桩的桩身波速按下式计算桩身平均波速:

cm?

1n

?c

i

i?1

n

ci?

2L?1000

?T

ci?2L??f

式中

cmci

—桩身波速平均值(m/s);

—参与统计的第i根桩的桩身波速值(m/s);

L

—测点下桩长(m);

—时域信号第一峰与桩底反射波峰间的时间差(ms);

—幅频曲线上桩底相邻谐振峰间的频差(Hz),计算时不宜取第一与

?T

?f

第二峰;

n—参与波速平均值计算的基桩数量(n?5)。

2)当桩身波速平均值无法按上款确定时,可根据本地区相同桩型及施工工艺的其它桩基工程的测试结果,并结合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与实践经验综合确定。

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反射播波速经验值

经验值是针对普通混凝土提出的,仅供参考。高性能混凝土、添加粉煤灰及其他添加剂的混凝土波速与强度等级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如具备条件,可制作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模型短桩测定波速,也可

根据钻取芯样测定波速,确定基桩检测波速时应考虑土阻力及其它因素的影响。

③桩身缺陷位置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L'?

12000

??T?c

'

L'?

1

2?f

?

c

'

式中 L'—测点至桩身缺陷的距离(m);

'

?T—时域信号第一峰与缺陷反射波峰间的时间差(ms);

?f

'

—幅频曲线上缺陷相邻谐振峰间的频差(Hz);

c

c—桩身波速(m/s),无法确定时用m值替代。

cm

另国家规范要求取值的离散性不能太大,即 ∣Ci–Cm∣/ Cm≤5%

④ 桩身完整性类别应结合缺陷出现的深度、测试信号衰减特性以及设计桩型、成桩工艺、地质条件、施工情况,按规定和表所列实测时域或幅频信号特征进行综合判定。

表 桩身完整性判定

这是篇好范文参考内容,涉及到检测、施工、地基基础、混凝土、检验、缺陷、进行、反射等方面,觉得好就按(CTRL+D)收藏下。

Gz85.Com更多总结小编推荐

无损检测技术总结


工作总结之家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无损检测技术总结》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工作总结之家。

篇一:无损技术总结2011

工作技术总结

(RT)

二零一零年十二月

X射线工作总结

我于二零零零年八月从事无损探伤工作。曾任山XX心质量技术部部长,现任XX,负责无损检测管理和质量控制等工作。持有RT 级、UT 级、MT/pTⅡ级等项技术等级资格证书。在六年年的工作中,积极完成各项探伤任务,努力研究和推广无损检测的新工艺、新方法,以解决检测中碰到的难题,并且努力提高探伤的技术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寻求降低检测费用和节约检测材料的新工艺方法和操作技巧,从而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取得了一些成绩。2000.8年至2007年年度,主要从事市政管道及建筑钢结构厂房等无损检测;2007年至2010年年度,主要从事大型钢结构桥梁无损检测工作,先后参与XX、XX测、现正在XX区景观大桥。下面浅谈钢箱梁桥焊缝的X射线探伤。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和铁路上的钢制桥梁越来越多。按照图纸技术条件及规范要求,钢箱梁桥构件的腹板、顶板、底板的对接为全熔透焊缝。对需要焊透的焊缝按技术条件及规范要求进行超声波及X射线探伤,以确保焊缝内不存在裂纹等,从而保证钢箱梁桥的焊接质量。

1X射线检测方案

钢箱梁桥材质一般为Q345qD钢,腹板厚度为12~20mm,顶板、底板厚度为14~20mm,钢箱梁跨度长35~50m,焊缝多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对接焊缝余高≤4.0mm。

气孔和夹渣是体积型缺陷,只要不超标,危害性较小,而裂纹、未焊透和未熔合是平面型缺陷,在运行中容易发展扩大,危害性较大,是绝对不允许存在的。

钢箱梁桥的梁段拼装全熔透焊缝时对接接头,厚度14mm,不留钝边,根部留3mm间隙,单面焊双面成型,加用陶瓷衬垫。

根据钢箱梁桥设计图纸、技术规范及JTJ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TB10212-2009《铁路钢桥制造规范》等标准要求,各种构件焊缝质量等级及缺陷分级为:

表17.2.7-2 焊缝超声波探伤内部质量等级

4箱形杆件棱角焊缝探伤的最小有效厚度为 (t为水平板厚度,以mm计)。5焊缝超声波探伤范围和检验等级应符合表17.2.7-3的规定,距离一波幅曲线灵敏度及缺陷等级评定应符合本规范附录K-1的规定。

表17.2.7-3 焊缝超声波探伤范围和检验等级(mm)

6对接焊缝除应用超声波探伤外,尚须用射线抽探其数量的10%(并不得少于一个接头)。探伤范围为焊缝两端各250~300mm,焊缝长度大于1200mm时,中部加探250~300mm。当发现裂纹或较多其他缺陷时,应扩大该条焊缝探伤范围,必要时可延长至全长。进行射线探伤的焊缝,当发现超标缺陷时应加倍检验。用射线和超声波两种方法检验的焊缝,必须达到各自的质量要求,该焊缝方可认为合格。焊缝的射线探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熔化焊对接接头照相和质量分级》(GB3323)的规定,射线照相质量等级为B级,焊缝内部质量为Ⅱ级。2 X射线检测工艺

2.1.X射线机和照相材料

2.1.1 X射线机应符合ZBY201标准中有关规定。

2.1.2 胶片:工业用X射线胶片。

2.1.3 暗盒

暗盒根据检测范围一般选用不透光、X射线照射下不发荧光、具有一定韧性的材料制成,其几何尺寸为80×300mm。

2.1.4 增感屏

使用铅箔增感屏,其表面必须保持清洁、平整、光泽、无杂质、无斑点、无机械损伤等,增感屏的选用见表1。胶片和增感屏在透照过程中应始终相互紧贴。

使用线型像质计,其规格和型号应符合GB5618-85《线型像质计》标准中R'10系列的要求,像质计的代号为FE1/7 GB5618,FE6/12 GB5618,FE10/16 GB5618。透照厚度和像质计的选用见表2。

2.1.6观片灯

观片灯应有观察底片最大黑度为3.5的最大亮度,且观察的漫射光亮度可调。对不需要观察或透光量过强的部分应采用适当的遮光板以屏蔽强光。经照明后的底片亮度应不小于30cd/m2,观片灯的最大亮度应不小于100×103cd/m2。

2.1.7显影液、定影液、停影液的配方和配制应按X射线胶片推荐的配方和配制方法进行配制,配制完成静置24小时后方可使用。

2.2.照相前的准备工作

2.2.1 焊缝经外观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X射线检验,且在焊后24小时后实施检验。检验工件名称、检验数量、焊完时间等内容以焊缝探伤申请单为准。

2.2.3 焊缝透照区应清除焊接飞溅、锈蚀、焊瘤等。探测面应平整光滑,焊缝表面应满足X射线检验的要求,表面的不规划状态在底片上的图象应不掩盖焊缝中的缺陷或与之相混淆,否则应作适当的修正。

2.2.4 X射线照相的防护应符合GB4792-84《放射线卫生防护基本标准》的有 关规定。透照时必须有明显的警示信号、标志,并应有专人监护,严禁非作业人员进入射线防护非安全区。

2.3.透照几何条件

2.3.1 透照时,X射线源、工件、胶片(含暗盒、增感屏)、象质计相对位置如图1所示。胶片暗盒应尽量紧贴工件,射线束中心线应指向有效透照区中心,并垂直于工件表面。

射线源

胶片

焊缝 (

工程编号 部位编号 探伤日期 像质计

B 照相底片显示

图1 射线透照和底片显示示意图

2.3.2 射线源至工件上表面最小距离见表3。

表3 射线源至工件上表面最小距离 单位: mm

篇二:无损检测工作总结

无损检测工作总结

我从事无损检测工作至今已经有将近7年了,从当初的一无所知,到现在已经考取了射线检测、磁粉检测和渗透检测Ⅱ级资格证,以及超声波检测Ⅲ级资格证,初步掌握了部分无损检测知识以及相关的验收规范、检测标准。曾经从事过压力容器、船舶、锅炉、燃气管道、供热管道、钢结构等无损检测,也参与了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在这些工作中慢慢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现将我这些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工作时,要有一颗不怕吃苦的心,还要有耐心。无损检测这个行业现场的检测条件不是很好,一个工地一个样,被检测工件要么在地下,要么是架空,检测条件好的工地很少,工地的生活环境也不是很好,要是没有一个吃苦的心和耐心,在检测工作中很容易发生工作失误,往往工作中一点的失误就会造成错误的检测结果,而检测结果那是要负法律责任的,所以需要有一颗不怕吃苦的心,还要有耐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正确性。

二.检测工作中要认真、细心。检测工作进行前,第一步要先弄清楚工程概况和被检测工件的现场情况,被检测工件的现场情况包括被检测工件的名称、规格、材质、编号、所在位置及其现场情况;第二步弄清该工程的验收规范和检测标准,还有合格级别和检测比例等;第三步依据该工程的验收规范和检测标准,结合被检测工件的实际现场情况制定检测方案;第四步根据检测方案实施检测;第五步检测结束整理资料,出具检测报告。以上五步都是一环紧跟一环,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和细心的确定、实施。工作认真、细心是保证检测结果正确性和准确性的前提和保障。

三.在无损检测过程中一些细节一定要注意,不注意的话往往会严重影响底片质量和检测结果,根据我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射线检测过程中贴片时要让铅字紧靠焊缝,确保铅字在底片上都能显示;

2.射线检测过程中,射线机的窗口角度,要在相距90°的两个方向上观察窗口中心是否对准底片中心;

3.洗片时,要养成先洗一张试片的习惯。底片水洗必须用流动的清水,洗片用的水决不能重复使用,每次洗片前必须更换洗片桶内的水;

4.超声波检测过程中,每次检测前和检测后,必须对探头和扫描曲线进行校对;

5.超声波检测过程中必须确保探头和工件之间耦合良好,且扫查速度不能过快;

6.磁粉检测和渗透检测前必须要先对检测设备进行校对;

7.渗透检测擦除渗透剂时,一定要一个方向擦除,且要擦除干净。

以上第一和第二两个方面是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它代表着个人从事无损检测工作的态度,是从事、干好无损检测工作的基本条件,工作经验就是靠着持有这样工作态度的人,反反复复、重复枯燥无味的检测工作慢慢积累起来的,它是无损检测事业发展的动力。第三个方面是我在这么些年的工作中总结出来的,且在这个方面犯过不少错误,深有体会。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注重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提升工作能力,爱岗敬业、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努力提升工作质量,发扬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工作作风,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转载于:3以上球形储罐的超声、磁粉检测工作。

参加工作以来,时刻不忘向身边经验丰富的前辈学习,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利用一切机会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经过多年的学习,专业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也积累了一些超声检测的经验。

下面就我在超声检测工作中遇到的一个问题及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及过程做一个简要的总结,恳请老师指导。

一、问题描述

在实际工作中,横波斜探头应用十分广泛,常用于对接焊缝、钢管、钢板、锻件等的检测。而K1探头由于其端角反射率高,经常用来检测焊缝单面焊根部未焊透或裂纹,在钢板、锻件、厚的对接焊接接头的横波检测及缺陷高度的测量中也经常会用到K1探头。

用2.5p14×14K1横波斜探头在CSK-ⅢA试块上制作DAC曲线时发现:深度20mm的Φ1×6孔的反射回波比深度为10mm的孔要高3dB 左右,这样在深度30mm以前的DAC曲线就会呈现一种忽高忽低的锯齿状。而2.5p14

×14K2探头却没有这种情况发生。

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种情况会对探伤产生什么影响及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带着这三个问题,我做了如下的工作。

二、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初步分析,曲线呈现忽高忽低的锯齿状,可能的原因是深度10mm、20mm的Φ1×6短横孔处在探头的近场长度以内,致使反射回波声压不按与距离成反比的规律变化,而出现这种情况。

那么斜探头在CSK-ⅢA试块中的近场长度又是多少呢?横波声场的近场长度N以及在第二介质中的近场长度N’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N?Fs

??s2cos?cos?

Fscos?tan?N'?N?L2??L1??s2cos?tan?

式中:

Fs:波源的面积,Fs=a×b

λs2:CSK-ⅢA试块中的横波波长

β:CSK-ⅢA试块中的横波折射角

α:探头在有机玻璃斜楔中的纵波入射角

L1:入射点到波源的距离

L2:入射点到假想波源的距离

由以上公式,可以看出来,参数L1:入射点到波源的距离,是计算出N’的关键,那么如何求得入射点到波源的距离L1?

根据超声波传播的距离d=声速c×传播时间t。有机玻璃中的纵波声速通过查资料可得,为2730m/s。而传播时间t近似为零点偏移的时间τ的一半(往返时间),而τ可以在数字式超声探伤仪上直接读取。而超声波传播的距离

d,约等于入射点到波源的距离L1(由于耦合层极薄,超声波在耦合层内传传播的时间与在有机玻璃斜楔中传播的时间比较很小,此处将其中忽略不计)即得到求入射点到波源的距离L1的公式如下:

L1=C×τ/2

三、对以上分析的验证

对于以上分析是否正确,我按照以上的分析思路做了如下的试验和计算加以验证:

试验所用仪器:HS600C超声探伤仪一台

探 头 型 号 : 2.5p14×14K1.0、2.5p10×12K1.0、2.5p14×14K2.0

探头各一个

试块:CSK-ⅠA、CSK-ⅢA各一块

辅 助 材 料:20mm钢尺一把,20#机油100ml

试验所测得的各探头的零点偏移时间及数据经计算整理后的结果如下:

表1:各探头测试时对应的第二介质中的近场长度N’

表1:不同探头测试时不同深度的孔所对应的实际声程

比较以上表1、表2不难发现,用2.5p14×14K1.0探头扫查CSK-ⅢA试

块上深度20mm的Φ1×6短横孔时,实际声程(27.6mm)小于2.5p14×14K1.0探头在第二介质中的近场长度(35.5mm)。即埋深10、20mm的短横孔均处在2.5p14×14K1.0探头在第二介质中的近场长度内。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用

2.5p14×14K1横波斜探头在CSK-ⅢA试块上制作DAC曲线时深度20mm的Φ1×6孔的反射回波比深度为10mm的孔要高3dB 左右,在深度小于30mm的DAC曲线呈现一种忽高忽低的锯齿状的现象。

而用2.5p10×12K1.0、2.5p14×14K2.0探头扫查CSK-ⅢA试块上的Φ1×6短横孔时,只有深度10mm的孔的实际声程小于探头在第二介质中的近场长度。所以不会出像2.5p14×14K1.0探头探测时的那种现象。

四、以上这种情况会对探伤产生什么影响及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显然,通过以上的分析和验证,可以肯定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近场长度过长所引起的。而近场长度过长,对探伤的定位定量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处在近场长度内的一个小缺陷如果正好位于声压极大值的点上时,反射回波就会过高,这样会把小缺陷判大,而一个大缺陷如果正好位于声压极小值的点上时,反射回波就会比实际值低,这样会把大缺陷判小。又因为近场区的声压分布与远场区不同,声压最大值不一定位于声束轴线上,所以会造成定位误差。

在横波斜探头探伤时因为探头的K值不同,而使同样深度所对应的声程会有很大的差距,同样的深度所对应的声程会随K值的减小而减小。另一方面,横波斜探头在第二介质中的近场长度又会随K值的减小而增大。所以当选用探头的K值较小时,在保证检测灵敏度和分辨力的前提下,应适当的选用小的晶片尺寸,选用较低的频率,以避免近场长度对检测的不利影响。

以上总结,由于本人工作经验的局限性,肯定有不全不深之处,请老师多多指正。我会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多向老师和同行们请教,吸取他们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使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更上一个新台阶。

以上就是这篇范文的详细内容,讲的是关于检测、工作、射线、探头、探伤、无损检测、缺陷、距离等方面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地面气象观测技术总结


本页是工作总结之家最新发布的《地面气象观测技术总结》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

篇一:地面测报技术总结

地面测报技术总结

地面测报是业务的基础工作,做好测报工作是每一位测报员的职责。本人在从事地面测报业务工作中遇到过许多的问题,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本文就如何提高地面测报业务技术谈几点体会。

一、全面系统地把握业务规范,严格遵循技术流程

地面测报工作的实质就是要精确测定规定时刻各有关天气要素的变化值,并严密监测天气的变化。其显著的特点是时间性强,一旦疏漏或失误,往往无法补救。因此,要当好地面测报班,全面系统地把握业务规范是基础,严格遵循技术流程是关键。在日常测报工作中,一是要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接班时要仔细巡视全部仪器,接班后要注意上一班的交待事项,了解本班的工作内容,特别是要对上班所做的一些特殊工作,如换用仪器、拍发的重要报、一些不正常记录的处理及备注内容等要仔细复查;二是值班时思想要高度集中,密切监视天气演变情况。对云天的编码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每次、发报的内容要进行仔细分析校对。巡视仪器时要做到“一看、二听、三校对”,即看仪器运行是否正常、自记迹线是否正常,听自记钟运转发音是否正常,校对自记迹线的时间与自记纸的时间刻度是否一致;三是下班前一小时,对班内记录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校对。校对时,不能抱着“大概差不多”的侥幸心理,而应对所有记录再次进行多方面的分析、检查,改变思维

方式及分析方法,往往容易发现一些错误。

在遇到复杂天气或突发天气时,要保持头脑的冷静,梳理好所有工作事项。如夏季遇强对流天气时,要注意蒸发加盖、雷暴的移向、雨量重要报的编发、有无大风、冰雹等。

二、加强季节转换期的业务学习,确保测报质量的连续性

天气现象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因此在季节转换之前对业务规范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再学习,熟练掌握可能出现的复杂、特殊的云、天气现象、以及与此相关的操作规程、发报规定等。如汛期来临,应事先学习重要天气报中容易在汛期出现的大风、冰雹、雨量等的观测和发报规定;还要注意学习各类报文重叠时地处理;冬季来临前,则要温习大雪、雪深及湿球溶冰等项目的观测方法及溶冰不当处理的技术要求,做到心中有数,有效避免技术处理失当现象。特别是在复杂、恶劣天气即将影响本站时,对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的记载、编报及其处理要提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做好各项应急处理,避免因慌乱而造成迟、缺、漏报现象。例如:Cb云滚滚而来,气势凶猛,就要想到大风、冰雹、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出现的可能,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尽量想得周全些。

三、报表预审重在认真细致,不放过每一个细枝末节

报表预审首先要对原始记录进行严格、细致的初审,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气簿-1、自记纸的预审不要集中解决,最好每次值班时将前几天的记录全部看完,到月底工作量会大大减轻,也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初算完成后,主要预审汇总后的报表

记录,认真查看备注栏、气候概况栏以及格式的正误等内容。

在人工观测与站并轨运行期间,必须用两种报表来判断一些记录的疑点,在比较时要充分考虑两种观测方法各要素的变化特征。一般人工观测与自动观测的气压差值非常稳定,无大起大落,如遇差值较大时,可增加三小时变压来判断,因三小时变压更加稳定,这样就能更加准确判断记录的正误了;因气温观测时间有15分钟之差,故在升、降温阶段二者比较意义不大,只有在阴天气温平稳时二者才有比较性,但是二者的日平均值则较一致,差值在0.0-0.3℃之间,日最高为0.0-0.3℃、日最低为0.0-0.2℃;相对湿度的人工观测与自动观测可能是测量原理不同,二者差值较大,但总体上差值是平稳的;地温观测因感应球部的安装方法不同,普遍0、5、10CM、地面最高地温传感器与人工记录相差较大(只有通过前后几天的比较才能判断有无疑误),自动与人工两者应多结合作比较。由于自动站仪器的精密性,所以在使用、维护方面更应小心谨慎,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千万不可麻痹大意。要熟悉自动站仪器的原理和构造,以便更好地操作,争取在做好遥测仪器的日常维护工作的同时,能够初步查找、判断出仪器故障并进行小故障的维修。所以,二者安装的准确度要求很高;遥测测量与虹吸雨量一致,但由于人工与自动测量时间有10-12分钟之差,故在雨大时应对照自记纸及过程雨量仔细分析;风向风速在风力较大时二者有较好的一致性,且日最大、日极值数值、风向及时间较准确,但若二者极值有较大的差异,应对照自记纸比较二者的出现时间是否一致。(有时是要素

变化比较剧烈二者感应时间不尽相同所引起)

自动站审核程序打印的疑误信息必须逐条仔细分析,报表打印后,尚需逐项查看有无遗漏、差错。人工站与自动站月极值也应校对比较。自记记录的整理以及极值的挑取应反复校对,各日极值与定时值变化应一致,并且要符合当时天气变化规律。整理雨量自记记录时,经时差订正后各降水时段一定要与天气现象中的降水起止时间相一致。预审温度时要逐日审查日变化规律,如有异常情况,应与地温、云、天气现象、日照等配合判断,有自记记录应与自记作比较,注意有无误读±5℃、10℃之差。审查逐日气温极植与定时实测值有无矛盾,通过查看相关要素来判断数值是否有误,并与自记最高最低作比较。审查地面曲管温度时应注意前后记录的连惯性,通过对记录前后对比同一时刻不同层次记录作比较,有时也能发现问题。如果地面与地中温度日变化规律反常,造成这种记录反常的原因有:一是误读,二是仪器本身受损造成。一些出现次数少的天气现象容易漏记。例如:飑是一种少见的天气现象,出现时往往会疏忽记载,为此,根据各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找出一定规律,进行判断分析,就可避免漏记现象。对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地面气象报表预审办法》、《综合解答》、以往查询单中提出的问题。把好原始记录关,即对每个观测项目逐个进行检查,对每一天的云、能、天、压、温、湿等各气象要素结合起来,分析有无漏记天气现象或有无矛盾记录,总结错情发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加强重点预审;并与历年相比看有无技术性方面的问题;报表记录有更改时,原始

资料,报表,信息化资料均要一起改,且改后最好让其他人再校对一次。做到旬清月结,把好原始记录分析关,把好气象要素统计关,对预审出来的问题一一认真填写并报上级审核员。

此外,平时要加强对不正常记录及其疑难问题处理规定的钻研,多留心,多总结,特别是在进行质量分析时要认真借鉴别人对“疑、误点”的处理意见。

篇二:谈地面气象观测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

谈地面气象观测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一般来说,当前的地面气象观测主要指的是依靠设备和目力等,对于气象问题所做出的判断,地面观测是气象观测的一种常见的,基础的办法,始终贯穿着气象观测工作的始终。在面临着当前我国气象灾害繁多的情况下,为了避免众多的气象灾害给人民的日常生活带来重大影响,气象观测的准确与否显得十分必要。切实的做好地面气象观测的相关工作,保证资料数据的完整有效,才能保证更好的协助气象部门对气相分析等工作的开展。我国地面气象观测随着时间的饿推移得到了发展,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就从每个方面对地面气象观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地面气象 观测 问题 对策

随着我国气象科技和气象观测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在气象领域也取得很大的成就。但是,科学技术依然还在不断的向前发展,为了顺应这个发展的的大方向和趋势,这对于我国当前的气象观测人员和技术方面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地面气象观测作为气象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业务,一定要引起相关人员的注意与重视,不仅要掌握好相关的专业基础性知识,还要依据工作中不同的情况学会随机应变,及时发现在工作中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分析。但是在现在,我国在地面气象观测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加以改进。

一、地面气象观测中常出现的问题

1、客观因素

1、1、温度表中的液柱出现中断

温度表是在地面气象观测中常用的仪器之一,在温度表的使用过程当中会出现一些常见的故障问题,比如液柱的中断,就可能会影响测量的精确程度。想要解决液柱中断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有很多,比较常见的主要有手甩法,加热法,冷却法和撞击法等等。但是这些传统解决方法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手甩法可能由于控制不好力度的大小,在实际测量过程当中一般都不会采用。再比如冷却法和加热法,这两种方法由于受温度表形状和各种原因的影响,实施起来

较为复杂困难,而且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一般也不采用这两种方法。在当前的实际测量过程当中,普遍最多采用的是撞击法。撞击法方便操作,受客观影响因素较少,并且安全简单实用。在当前,气象站中多被观测人员实用,并且使用过后很少出现失误的情况。

1、2、由于降水可能使蒸发器内的水量不准

在夏半年,由于降水量较大,雨水频繁,所以,很难控制在蒸发器中的水量,稍不留心肯能就会导致蒸发器中的水溢出,导致测量过程中难以估计准确的蒸发量,导致测量结果出现偏差。为了防止蒸发器中的水量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可以采取适当措施,对传统的蒸发器进行简单的改造。制造一个可以对蒸发器瓶口进行保护和改造的装置,能够在降水天气确保瓶内水量,同是也保证了蒸发量记录的准确性。但是瓶口放置的保护性装置在降水天气过后不要忘记拿开,以免影响蒸发。

1、3、对于所观测的云的形状问题

云是变化万千的,虽然很容易变化,但是对于云状的把握并不是没有规律可循。在对于一些较为典型的云状的变化问题上,气象观测人员一般不会出现记录上的问题和失误,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还是容易产生一些失误,例如:

(1)、云产生的原因不明确,并且产生的变化并无特别明显的规律,气象观测人员就很难通过以往的经验对云的形状等进行进一步准确的判断。

(2)、当存在多个层次的云的时候,或者很难直观的对上层云进行观察等,这时候观测人员就难以对云状做出精确合理的判断,结果就容易产生误差。

(3)、云码的编报并无明显的规律来遵循,仅仅凭借依靠固定时刻观测的云状编码。

不仅如此,在夜间的气象观测中,最容易出现误差等问题,因为在夜间,观察视线较差,更加容易出现问题,而在夜间观察中,在这些情况中更容易产生问题:

(1)、气象观测人员对于当时的云状变化特点不够了解,同时还不清楚当天傍晚时分的天气变化情况和云层分布状况。

(2)、由于夜间观测容易产生视觉上的误差,有一些观测人员在眼睛没有对黑暗完全适应了的情况下就直接进入观测站进行观测,使得测量结果存在一定的误

差。

(3)、在特殊异常的天气情况下,并未对云层进行深层次分析就一味的只知道记录。

2、主观因素

在气象观测的过程当中,气象检测人员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检测结果的准确与否主要是由检测人员决定的,但是在当前的地面气象检测过程当中,检测人员自身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小觑的问题。

首先,很大一部分气象监测人员由于工作时间较长,有了一定的相关工作经验,在所处的当地,对经常出现的,频率较高的云层云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在对于观测结果的纪律上,就容易遵循以往的经验,而并不是认真的加以分析,在很多情况下,观测人员观察到某种云,就自然而然的以为是以前观测到的某种云。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某个地方遭遇了雷雨天气,有些观测员就会记录下:多为积雨云等。对于在雷雨天气出现频率小的,不常出现的云,很多人就选择了忽略,但是没想到,这些被忽略掉的云往往都是带有指示性含义的,对于了解天气状况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工作人员对于工作的马虎不仔细,很可能就会为气象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

同时,除此之外,还存在另外的现象,有的气象工作人员怕在观测中出现偏差问题,就对记录的结果最大程度上的进行简化再简化,对于观察中拿不准的云则采取了回避不记的方法。还有一些观测员工作的责任心缺失,为了图一时的省事与便利,在很多情况下都尽可能的简化、偷工减料。这些行为都对气象观测结果的精确程度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对于当前出现的问题给出的对策

2、1、对于气象监测相关仪器的检查与管理

仪器的检查与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在气象观察中,仪器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性工具,仪器如果损坏了,气象监测就难以正常进行,所以,对于仪器的管理应该制定一系列的相关制度。制定轮班管理仪器的规定,在下班前由当天负责的指定人员对仪器进行检查,并且要根据当前的天气特点、观测数据和仪器运行的情况对下一阶段所用的仪器进行管理等。避免因为粗心大意导致在仪器问题上出现偏差失误。所以,做好一起管理的相关工作,认真负责的对需要定期查看的仪器进

行留心观察,这些对于得到精确可靠地检测结果有着巨大的帮助。因此仪器的管理也是地面气象监测部门需要重视的环节之一。

2、2、气象观测人员要不断完善自身各方面素质

气象观测人员在气象的监测过程当中是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一部分。一般来说,地面气象的观测工作是枯燥乏味的,同时,在观测过程当中还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这就要求观测人员不仅要能够耐得住寂寞经受得住考验,同时还要具备对待工作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专业的知识技能。能够自觉地遵守职业道德,有足够的工作责任心,不管在怎样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都能够一心一意的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对天气状况进行及时准确的反馈与记录,真正的做到实事求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同时,相关的气象部门也应该时刻关注气象观测人员的生活状况,想办法提高观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应该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知识培训,培养观测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更好的为气象监测做出贡献。

三、结语

地面气象的观测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在气象工作当中不可忽视的核心部分,但是在当前,我国的气象观测工作依旧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气象观测工作的不断发展起到的是阻碍的作用。气象观测工作能够对农业的生产与发展起到不可小视的作用,同时,及时准确的天气预报也能够对提前做好灾害的预防做好充足的准备。这些对于我国的社会稳定和不断向前发展都起到了重大作用,因此,积极地面对在地面气象观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及时的找到应对问题的相关措施对策,不断地加以改进,使得气象监测的数据结果更好的为社会和人民所用,而我国在气象观测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也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与改进。不断的通过实践经验来总结经验教训,是的地面气象观测工作能够逐渐地完善进步。

【参考文献】:

[1]《地面气象观测常见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16),朱卫民,张艳洁;

[2]《谈地面气象观测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2012[J]北京农业,海花,樊丽坤,张英,史润琴;

[3]《浅谈地面气象观测》,2012[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刘勇,刘薇,李鹏权;

[4]《地面气象观测常见的问题及对策》,2013[J]农技服务,杨志强;

[5]《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中的几个常见问题》,2011[J]管理观察,董如华

[6]《浅谈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2013[J]科技论坛,尹雪梅,宋明明;

篇三:《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技术问题综合解答(第一号)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技术问题综合解答

(第1号)

1、国家基本站和一般站,在人工和自动站平行观测期间,定时观测记录缺测时的处理方法是否可参照基准站的规定处理?

答:可以。即人工观测记录和自动气象站的同类观测记录可相互代替。

2、自动气象站2分钟与10分钟平均风有缺测时,是否可以相互代替?

答:不能。自动站记录用人工站记录代替时,也遵循此原则。

3、人工观测站,湿度记录缺测,水汽压、露点温度如何用自动站记录代替?

答:当有人工观测的相对湿度和气温时,则用人工观测值反查求得水汽压和露点温度;若相对湿度缺测,则水汽压、相对湿度和露点全部用自动站记录代替,若气温缺测,相对湿度不缺测,则水汽压和露点用自动站记录代替,并在备注栏内注明,此时允许气温与相对湿度反查不一致的现象。

4、自动气象站中,因时极值不正常,影响日极值挑取,如何进行处理?

答:若某时时极值出现异常,而影响日极值挑取时,则将该时时值作缺测处理,如果能够判断该日极值不会出现在该时内,则该日日极值从其它正常时次记录中挑取;不能判断是否出现在该时内时,则改从已有的自动站时极值和人工观测或从自记纸中挑取的日极值挑取,若此时日极值为人工观测或从自记纸中挑取的值,则出现时间作缺测处理,若无人工观测记录,则从实有的自动站时极值中挑取日极

值,这些情况需在备注栏中注明。时极值可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OSSMO 2004)中,通过“逐日地面数据维护”和“逐日辐射数据维护”处理。

5、总辐射、净辐射、直接辐射、散辐辐射、反射辐射的值相互之间出现矛盾时如何处理?

答:目前自动气象站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复杂。

若在日出第2个小时至日落前2个小时之间(当为阴天或地面有积雪反射辐射很强时除外)净辐射值出现负值,或日落后至日出前净辐射出现正值,当时曝辐量的绝对值>0.10时,可将该时的值作缺测处理,再用内插法求得该时值;若在日落之后和日出之前有总辐射、直接辐射、散辐辐射、反射辐射,则将其作0处理;日极值不正常时,按照第4条解答处理。

若记录之间有矛盾,但不是很突出或不能判断是何要素有明显错误,则维持原记录;若能判断某要素有明显错误时,则先将该要素的记录值按缺测处理,再按记录缺测时的处理规定对该记录进行处理,此时在备注栏中注明。当出现水平面直接辐射等于或大于垂直于太阳面的直接辐射时,维护原记录。若水平面直接辐射较大,应检查直接辐射表跟踪是否正常。

6、内插是否可以跨日界?

答:可以。

7、辐射记录的时曝辐量缺测时,若无正点辐照度值,如何处理?

答:可用内插法求得,此时对于跨日出、日落的时次(包括前后两时次),应按梯形法进行内插。

8、对于风、湿度记录,如何进行内插?

答:《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23.2.1⑵②括号中的内容修改为“风、降水量除外”,即风向、风速缺测时不能用前、后时次数据内插求得。

对于湿度记录的内插,应考虑水汽压、露点温度与气温、相对湿度的一致,按如下情况处理:

① 人工观测站湿球温度缺测,水汽压、露点温度用干球温度和相对湿度反查求得时,此时湿球温度仍记为“-”,不必进行内插;② 当湿度记录有缺测时,先用内插法求得相对湿度,再用气温(也可是内插值)与内插求得的相对湿度反查求得水汽压和露点温度。

9、当时极值与正点值矛盾时,如何处理?

答:在Z、H、I文件中,由于厂家自动气象站采集软件对小时开始分钟的处理有偏差,容易出现有时极值出现时间与对应时次矛盾;极值时间出现在正点,而极值与该时正点的值不一致的现象。处理方法:

① 若极值出现时间出现在上一时次00分,则将极值出现时间改为上1次时01分。例如:3时极大风速的出现时间为0200,则将0200改为0201;

② 若极值出现时间不在上一时次00分至该时次时间内时,如果该时极值正常,则该时出现时间按缺测处理,如果分析该时极值有明显偏差,则该时极值和出现时间均按缺测处理;

③ 若极值时间在正点,但极值与该时次相应值不一致,若极大(小)值高(低)正点的相应值,则用该时极值代替该时正点值,若极大(小)值低(高)正点的相应值,则用该时正点值代替该时极值。例如:6时最大风速为65,最大风速对应的风向为238,出现时间为0600,若此时10分钟平均风速为64,对应风向为240,则将10分钟平均风速改为65,对应风向改为238,若此时10分钟平均风速为66,对应风向为240,则将该时最大风速改为66,对应风向

改为240,若只是风向不一致,则以正点的风向为准修改极值的风向。上述情况可不备注。时极值处理正常后,则不会出现日极值不正常的情况。

10、自动气象站降水记录不正常时,分钟、小时降水量如何进行处理?

答:按如下情况处理:

① 若无降水现象,因其它原因(蚂蚁、风、人工调试等)或自动站故障而多记录时,应删除该时段内的全部分钟和小时降水量。该情况在值班日记中说明。

② 降水现象停止后,仍有降水量,若能判断为传感器翻斗滞后(其量一般为0.1、0.2、0.3mm,且滞后时间不超过2小时),可将该量累加到降水停止的那分钟和小时时段内,否则将该量删除。夜间不守班的站,夜间(20~8时)混有滞后降水量时,因无法判断,按正常处理。该情况在备注栏中说明。

③ 出现漏斗堵塞或固态降水随降随化,若自动站记录的过程总量与人工雨量筒观测的量的差值百分率与其它正常时相当,则按正常处理;若自动站记录的降水量明显偏小或滞后严重,则该时段的分钟和小时降水量按缺测处理。该情况在备注栏中说明。

④ 若自动站记录的过程总量与人工雨量筒观测的量存在明显偏差,如有雨量自记记录,则该时段的小时降水量用雨量自记记录值代替,分钟降水量作缺测处理,如雨量自记记录也没有,则对应降水现象时段内的分钟和小时降水量均作缺测处理。该情况在备注栏中说明。

⑤ 使用自动站降水量编发报的观测站,有关降水量组和天气现象组必须配合一致。若无降水现象,而从自动站Z文件读取有降水量时,在定时观测编报中,应人工将该量删除。该情况在值班日记中说明。

11、A文件中,哪些站需要录入海平面气压?

答:按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0.2.2(6)的规定,只有编发02、08、14、20时4次天气报且报文中编发海平面(转 载于:O 2004)中,A文件中需要录入海平面气压的站,需在台站参数中将“观测项目”中的“海平面气压”选上,其它台站该项则不必选中。天气报(或加密天气报)需要编发海平面气压组,只需在“定时编报参数”中,选中4pppp组即可。

12、自动气象站与人工观测的风的记录会有差别,应以何记录来记录大风天气现象?

答:在平行观测期间,大风天气现象按人工站、自动站分别记录,自动站转入单轨运行后,则以自动站的极大风速判断记录。

13、自动气象站“FJ.txt”文件中记录的大风数据与Z文件记录的极大风速及其时间不一致,应如何处理?

答:在自动站采集正常时,可按FJ.txt记录的内容记录大风天气现象,FJ.txt的记录规定详见《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和记录簿表格式》的相关内容。

由于现自动气象站采集器中无法存储大风记录,FJ.txt文件的数据是自动气象站采集监控软件(SA/s,FJ.txt中无大风记录,可从Z文件中的时极大风速尽可能的判断记录,或通过随OSSMO 2004一并下发的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控制软件中的“大风现象查询”功能获取。

② 部分厂家的自动站,有时会出现从采集器读取的每分钟数据

这是篇好范文参考内容,涉及到观测、气象、记录、地面、出现、自动、问题、天气等范文相关内容,觉得好就按(CTRL+D)收藏下。

工程质量检测技术总结


本页是工作总结之家最新发布的《工程质量检测技术总结》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有用就收藏了,这里给大家转摘到工作总结之家。

篇一:建设工程有限总结(1)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2013年工作总结

二零一三年十二月三十日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2013年工作总结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11月,是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民营企业,公司注册资金100万元,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公司拥有各项试验检测仪器80余件(套),拥有齐全的各项试验检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公司现有专业技术检测人员 12人。公司具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公司下设财务室、各职能检测室、资料室、办公室,可独立承担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试验检测工作。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在省、市相关单位的关心和支持下,公司于2013年6月通过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取得计量认证证书,于2013年9月取得资质证书,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试验检测工作顺利取得一定的成绩,现就2013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3年开展工作概况

公司于2013年9月份取得资质证书后,开展了部分试验检测工作,截止年底共出具检测报告 44份。

二、行业主管部门的变化情况

自公司成立以来,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住建系统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顺利通过了计量认证和颁发的检测资质证书,在实验室运行过程中多次亲临指导实验室检测工作,我公司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质量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情况

公司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公司

工作人员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历经近半年的时间,对公司《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了认真学习,切实保证各类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和检测业务的独立性,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公正性、准确性进一步提高。

公司在申请办理资质证书的这一段时间,进行了业务知识学习,做了大量的比对试验,努力提高员工的业务知识,使每位实验员对各项试验操作以讲课的形式对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进行熟练掌握,大大提高了检测人员的业务素质。

四、规章制度建立完善和执行情况

我公司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狠抓内部管理,营造健康向上的工作环境。首先为了推动检测工作规范运行,针对来样制定了专人收样要求,安排专职人员对外来样品的真实性、有效性和数量进行检测,并在委托单上签字确认,经签字的委托单才能进行业务受理,样品受理后由收样人员贴上唯一性标识,并分发到各检测操作员,检测人员依据委托单要求进行样品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从根本上杜绝了委托人员与实验检测员之间的联系,使检测程序更加清晰明了,确保了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其次制定了“不合格样品处理制度”。针对检测中出现的不合格样品及时通知委托单位并出具不合格报告。对于影响结构安全的材料,尤其是钢材、水泥等主要原材料在发现不合格后,第一时间配合施工、监理单位及时抽样复检,尽最大可能不影响工程进度的前提下,确保了工程质量。

五、检验结果质量控制情况

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很多,包括人员、设备和环境条件、检测方法、抽样及样品的处臵等。检测结果准确与否,是体系运行中对各种因素控制好坏的综合反映。检测结果的控制直接关系着该项目是否可以投入使用;为使检测结果准确,对检测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主要通过技术校核、留样复检、人员比对、方法比对等方法;当与标准更新、人员交替、设备变化和检测质量波动的情况下,优先加强技术校核工作,能对检测过程是否持续满足预定目标进行确认。

六、设备管理和运行情况

所有检测设备都有专人负责管理,对所有的仪器设备根据使用频次及时进行校准,为了满足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准确性、及时性、科学性,我公司进一步加大工程质量检测硬件设施配套的投资力度,公司现有仪器设备运行正常,能满足检测范围的各项检测工作。

七、人员培训情况

目前为止,我公司拥有在职职工12人,工程师2人,初级专业技术职称3名,技术人员7人,均经过培训持证上岗,持证率100%。为了检测试验工作顺利开展,我公司利用业余时间对在职人员进行内部培训,相互交流对检测工作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使公司健康发展得到了完善、改进的作用。

八、服务质量方面的情况

为保证检测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我公司制定服务质量控制措施,对试验检测的标准物质,消耗材料的采购对检测数据的影响。

在市场竞争中,坚固建立“以人为本,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公司经常教导职工要加强服务意识,强化服务理念,改变服务方法,主动以服务带动业务发展让服务成为打造公司品牌形象的第一要务。检测收样“一站式”服务管理,实现了检测项目从委托登记到收样交费到领取检测报告的快捷方法,既方便了用户,又提高了效率。同时在收样处设立了“意见箱”和客户意见簿,及时的收集了客户的意见和投诉信息,使公司的服务质量及时得到改进。

九、检验检测工作中出具不合格报告、整改后合格报告数量及不合格原因分析等方面的情况

检验结果直接关系着工程质量和耐久性问题,为排除导致不合格、不满意的原因以取得准确、可靠的数据结果。采用了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可监控检测工作过程,预见到可能出现问题的征兆,或及时发现问题的存在,使实验可有针对性的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公司在报告发放中采取三级审查制度,层层审查把关,确保每一份报告都准确无误,公司目前未发生不合格检测报告。

十、监督评审或监督检查中不合格项整改完成情况

上级领导通过审阅质量体系文件、查看记录、现场考核、提问等方式,对我公司进行了全面的评审、考核和评价。并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同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评审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项,我室组织相关人员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使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得到了保证。十一、检验检测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处理情况

在检验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及

篇二: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总结

我至2015年7月16日正式毕业后,在检测所工作,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由刚步入职场的懵懂与迷茫,逐渐开始走向工作的正轨,各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学习到了很多专业的技能知识与仪器的使用方法。

1、钢筋探测仪的使用:我们通常用它来探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的位置,走向,保护层厚度,通过几根钢筋之间长度之和与之间的间隙数量来估计一个构件中的钢筋间距。钢探仪探出钢筋时会发出一声“嘀”的响声,此时,钢探仪探头中心所在的位置为钢筋所在位置,屏幕右下角所显示的数值为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当探头远离钢筋位置约2cm时,也可能发出警报声,此时多为误差,需反复验证。如测阳台悬挑板钢筋布置时,不能直接探测,应先去除地面做法后开始探测。

2、回弹法混凝土强度:回弹仪主要用来检测混凝土,砖与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同构件的检测使用的回弹仪类型也是不同的。具有唯一性。测混凝土用回弹仪,使用前需先在标准钢砧进行率定,测混凝土回弹仪的率定值为80±2方可使用,与混凝土回弹检测同时进行的还有混凝度碳化深度检测,首先在检测构件上进行打孔,直径与孔深约10mm即可,用皮老虎将孔内灰尘吹掉,喷上1 %的酚酞酒精溶液,待孔内变色稳定后并出现明显分界后,用碳化深度检测尺进行检测,如颜色分界不明显或无变色,则默认碳化深度大于6mm。检测回来后将回弹数据与碳化数据输入电脑进行计算,得出构件的推定强度;

如遇特殊状况,则需对混凝土构件进行钻芯取样,用芯样抗压强度结果对混凝土回弹数据进行修正。通常,混凝土的回弹数据计算完毕后,由得出的混凝土强度的上下限值对比该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设计强度,得出混凝度强度等级是否与设计值相符。

3、回弹法测砖、砂浆强度:测砖用回弹仪与测砂浆用回弹仪使用前同样需要在标准钢砧上进行率定,率定值同为74±2,不同是测砖用回弹仪检测时,每个测点弹一次即可读数,侧砂浆用回弹仪每个测点需要侧三次,只读最后一次显示结果。测量完毕后,同样需要将数据录入电脑进行计算。通常,回弹法测砖砂浆强度时伴随着对该测量建筑的测图,用笔对该建筑物进行户型绘画,并用测距仪测出该建筑各部件的详细尺寸,包括门窗位置,开洞大小,墙厚,跺距,层高与墙的位置等详细信息。之后用天正建筑与CAD软件将其绘制成图,将图纸与计算出的砖、砂浆强度推定等级等信息送往与公司合作的建筑设计院,让设计人员代为计算该房屋的荷载、抗震等级等房屋详细数据,最终推定该房屋的安全等级。

4、房屋大角垂直度偏差检测:将经纬仪固定好并调平后,将望远镜对准房屋(大角)的最高点,固定好角度,然后向下调整视点,最后用钢直尺量出望远镜十字线对准的位置到相应墙角的距离,即该房屋的垂直度偏差。允许偏差不得超过该建筑总高的度千分之三。

5、建筑物沉降观测:该建筑外设立两个基准点BM1、BM2,在建筑四周的墙体上均匀布置至少6个观测点,每个观测点间距15米至30米为宜。沉降观测的误差对结果影响较大,应使用精密度很高

的水准仪,以及背部具有圆形水平仪的观测尺,测量时遵循“五定”原则,先测后视,再测前视,测量到所有观测点与基准点,形成一个封闭的类圆形。一般要求每一个月为一个观测周期。通过历次测量与第一次测量的结果比对,得出该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6、手持式混凝土雷达的使用:混凝土雷达是以该设备辐射出电磁波,透过混凝土表面,接收从物体,如钢筋、孔洞或其它具有和混凝土不同电性质的物体反射的信号,以图像的方式显示混凝土内部横断面。因此,沿与被测物垂直的方向移动雷达,物体(如钢筋)的横断面将以相角图的方式显示出来。一般我们只在钢探仪探测结果误差较大的情况下,用混凝土雷达复核钢筋的位置以及间距。在显示屏幕的画面现实上,一般保护层下第一个红色的波浪线为钢筋所在深度,每个波形的波峰位置为钢筋所在的位置,通过显示屏上每根钢筋位置所对应的刻度,可以估算出该构件的钢筋间距。实测时经常会发现钢筋位置的上方会出现一个不太明显的小型波形,多为垫管,可以不计。

以上就是我这段时间内的知识总结。我所在的检测鉴定室是一个充满技术性的部门,我要认真学习岗位职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业务知识,通过多看、多学、多练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各项业务技能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工作过程中慢慢克服急躁情绪,积极、热情、细致地的对待每一项工作。

篇三:工程质检员个人工作总结

工程质检员个人工作总结

工程质检员个人工作总结

我是林旭平,现任泛华建设兰苑、铭居项目部质检。2011年是忙碌的一年,伴随着**一场场皑皑冬雪,项目工地工作临近尾声,我们在这里总结过去,畅想未来。一年里在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同事们团结合作下,较好地完成了这一年的工作任务。思想、素质和个人的工作能力都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

一、在工作态度上;

一年来严格遵守纪律,按时出勤,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保证工作按时完成的同时,积极主动学习专业知识,总结工作经验,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二、在具体工作中;

作为一名合格的质检员,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岗位职责,(转 载 于: 工作总结之家:工程质量检测技术总结)以此来指导自己。坚持原则,讲究方式方法,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促使工程项目顺利进行。在具体工作中,按照设计图纸、施工规范、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质量安全标准组织施工。指导管区内现场作业人员按照技术、质量、安全标准进行操作。制止纠正一切违章作业行为。对分部分项工程和单位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参加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核定,尽量做到验收前自检不合格的不报批甲方监理验收签字。

参加组织隐蔽工程的核查验收,不合格的当场组织作业人员进行整改,当场检查,当场记录,做好检查记录的会签。发生问题及时解决并如实报告。按规定做好本工程的质量纪录,定期不定期的汇报工程质量情况。

对管区的工程施工工序跟踪检查,不发生漏检。注重质量预控和过程控制,及时对每道工序,及施工要求进行现场技术交底。在工序完成后监督并参与劳务管理人员对其完成工作的自检。对不合格产品当即要求其整改返工,直到检验合格,才允许下一道工序的进行。在此过程中,注重各项分项工程的技术要求,施工工艺;注重工序与工序之间的衔接,配合施工员组织生产。

工程中每一批材料进场,对其型号,外观进行仔细检查是否有缺损。在本职工作的同时配合现场监理工程师对进场材料的审查。

回顾检查自身存在的问题,虽然在工作中积极有效的完成了检验任务。但是仍然有许多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管理经验不足,对待一些问题的分析比较单纯,有些片面,对于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未来作如下规划:

积累经验,学以致用,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工作当中,遇到问题,多角度分

析可能影响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虚心请教,强化自身,向同行同事虚心学习工作和管理方面的经验,借鉴好的工作方式,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完成工作的质量和标准。

同时,配合好其他岗位同事的工作,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

最后,祝愿公司和我个人在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大的成绩和进步。

以上就是这篇范文的详细内容,涉及到检测、工作、公司、进行、质量、混凝土、情况、钢筋等方面,希望对网友有用。

"技术季度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