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化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12

各种虚拟化技术总结。

平常的学习工作中,我们一般会需要写一份或者几份总结报告。总结写多了,我们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每多写一次总结,我们的大脑就越清晰: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价值,能力越大责任越大。那么你知道怎么书写优秀的总结报告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各种虚拟化技术总结”,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各种虚拟化技术总结》是一篇好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这里给大家转摘到工作总结之家。

篇一:主流的四大化对比分析

主流四大虚拟化架构对比分析

云计算平台需要有资源池为其提供能力输出,这种能力包括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和网络能力,为了将这些能力调度到其所需要的地方,云计算平台还需要对能力进行调度管理,这些能力均是由虚拟化资源池提供的。

云计算离不开底层的虚拟化支持。维基百科列举的虚拟化技术有超过60种,基于X86(CISC)体系的超过50种,也有基于RISC体系的,其中有4 种虚拟化技术是当前最为成熟而且应用最为广泛的,分别是:VMxnet是半虚拟化的I/O设备驱动程序,它可以和hypervisor共享数据结构。这些半虚拟化技术的应用改善了设备的兼容能力,提高了数据吞吐速率,降低了CpU利用率。需要重点澄清的是:VMware tools 服务和vmxnet设备驱动并不是CpU半虚拟化解决方案,它们紧紧对客户操作系统进行了微小的、非关键

这是篇好范文参考内容,涉及到虚拟化、操作系统、技术、硬件、虚拟、架构、运行、直接等方面,觉得好就请(CTRL+D)收藏下。wWW.gZ85.com

Gz85.Com更多总结小编推荐

虚拟仿真施工技术总结


本页是工作总结之家最新发布的《虚拟仿真施工技术总结》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

篇一:虚拟仿真在工程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cn

虚拟仿真施工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作者:原大为 常燕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33期

[摘要]全国组织干部学院E区屋面穹顶钢结构及玻璃幕墙、悬索预应力钢结构层施工,充分运用虚拟仿真施工技术,优化施工方案,空间张弦结构施工仿真计算,在确保工程结构施工和使用安全的同时,圆满解决了工期紧张的难题,节能环保,节约施工成本,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虚拟;仿真;穹顶;悬索预应力;玻璃幕墙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况

全国组织干部学院E区结构设计复杂,采用型钢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混合结构、钢桁架结构、预应力悬索钢结构和穹顶钢结构等多种结构形式。

1屋面穹顶钢结构采用全隐框玻璃幕墙,共约3000 m2,幕墙玻璃采用8+1.52pVB+8mm和10+1.52pVB+10mm两种钢化夹胶玻璃,穹顶最顶部水平位置采用10+1.52pVB+10mm玻璃,共计32块;开启扇玻璃共3排,即第8排、第9排和最底部1排,共计144块;其它玻璃共计476块,合计穹顶夹胶玻璃为652块,每块玻璃面积约4.0m2至5.3 m2不等,玻璃自重约250㎏/块。

2 屋面穹顶高42.3m,施工中设计图纸变更,在E区钢桁架层与屋面穹顶之间增加一层悬索预应力钢结构层,即多功能厅(二层)上增加屋面花园平台(五层)。

悬索预应力钢结构平台(图4中红色虚线部分)整体形状为圆环形,由24榀钢桁架以15°角度成放射状均匀布置,圆环直径28.90m,内圆环镂空,直径7.30m,桁架高1.80m,上下弦为焊接H型钢,中间为三根无缝钢管与之焊接相连,每榀重量为6.1t,长10.7m。结构的下层由环向拉索和径向拉索组成,构成稳定的空间结构受力体系。

3、E区屋面造型独特,穹顶钢结构及玻璃幕墙、悬索预应力钢结构层施工复杂,需利用虚拟仿真施工技术,对其施工及各阶段受力情况、安装精度、构件尺寸等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并优化设计、施工方案,以达到最好的工程效果。

3.1 为达到屋面穹顶完美的半球体效果,利用仿真技术,通过建立三维,确定玻璃幕墙空间分格尺寸,逐一确定每块玻璃的具体加工、安装尺寸;

篇二:虚拟仿真施工技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虚拟技术与仿真技术的有效整合,并成功应用于设计、施工中,大大改变了传统的设计、施工模式。那么,究竟什么是虚拟仿真技术呢?它在建筑施工中是如何应用的呢?

1.虚拟仿真技术概述

从传统的仿真技术来看,几乎很少涉及到仿真人的感知模型。也就是,无法模拟人对外界的感知情况。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和传感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了人对外界环境感知模型的研究。虚拟仿真技术的完美结合,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仿真模型的建立和试验的模拟,使仿真的过程和结果可以实现图像化、可视化,使仿真的系统具有三维、实时交互、属性提取等特征,极大地促进了仿真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使虚拟现实技术更加具有生命力。虚拟仿真技术是通过建立研究系统的模型,结合环境(实际或模拟)条件进行研究、分析和实验的方法。虚拟现实(VR)是在仿真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仿真的高级阶段;仿真器系统正在向虚拟环境系统演变。虚拟现实促进了仿真技术的发展。两者都是对现实世界的模拟,即都是基于模型的活动,而且都力图通过计算机及各类装置达到现实世界尽可能精确的再现。虚拟现实技术和仿真技术的结合形成了虚似仿真技术。

2.虚拟仿真技术分类

(1)系统仿真技术

仿真(simulation)属于一门基础性学科。仿真技术是以控制理论、相似原理、数学模型与计算技术、信息技术、系统技术及其应用领域相关专业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多种专用物理效应设备为工具,借助系统模型,对实际的或设想的系统进行动态试验研究的一门新兴综合性技术。它属于一种可控制、无破坏性、耗费小、并允许多次重复的试验手段。它以其高效、优质、低廉体现强大的生命力和潜在的能力。它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的经济的综合集成方法,是推动技术进步的战略技术。仿真就是建立系统的模型(数学模型、物理效应模型或数学-物理效应模型),并在模型上进行试验和研究一个存在的或设计中的系统。包括技术系统,如土木、机械、电子、水力、声学、热学等,也包括社会、经济、生态、生物和管理系统等非技术系统。现代仿真技术的发展与控制工程、系统工程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控制工程和系统工程的发展促进了仿真技术的广泛应用,而计算机的出现及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则为仿真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和工具。在系统运行前,利用仿真模型作为预测器,向用户提供系统运行起来后,可能产生什么现象,以便用户修订计划或决策;利用仿真模型作为训练器,训练系统操纵人员或管理人员。在工程领域,仿真技术可以降低系统的研制成本,提高系统试验、调试和训练过程的安全。

一般认为,建立模型是仿真的第一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步。传统仿真技术中,一个仿真系统要首先建立起系统的数学模型———一次仿真模型,然后再改写成适合计算机处理的形式———仿真模型。仿真模型可以说是系统二次近似模型。建立起仿真模型后,才能书写相应的程序。

仿真基本上是一种通过试验求解的技术。通过仿真试验要了解系统中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观察系统模型变量变化的全过程,此外,为了对仿真模型进行深入研究和结果优化,必须进行多次运行、系统优化等工作,因此,良好的人机交互性是系统仿真的一个重要特性。

(2) 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又称灵境技术,实际上是一种采用计算机技术制作模拟仿真的假想世界技术。它采用计算机产生一个被模拟仿真世界的动态三维视觉环境,使操作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对探讨大量需要借助形象思维的问题颇有帮助。采用此项新技术,参与者使用硬件,如数据手套、鼠标器、跟踪球、操纵杆、头盔式显示器、护目镜、耳机及数据配合获得所需的感知,来体验计算机世界境况。VR环境系统包括建模、控制及媒体数据源三大部分。建模是指利用物理的或数字的方法,对需要仿真的实际系统进行描述获得近似的数字模型。这是进行数字仿真或半实物仿真必不可少的步骤。建模是仿真的基础,亦是仿真的结果,研究新型建模仿真方法是其首要任务。三维立体显示是其一项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它是系统向用户输出反馈信息的主要手段。

(3)系统仿真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

传统的系统仿真技术很少研究人的感知模型的仿真,因而无法模拟人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听觉、视觉、触觉)。随着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动画、传感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模拟外界环境对人的感官刺激开始成为可能。事实证明,人类对于图像、声音等感官信息的理解能力远远大于数字和文字等抽象信息的理解能力。将仿真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仿真模型的建立和试验的模拟,使仿真的过程和结果可以实现图像化、可视化,使仿真的系统具有三维、实时交互、属性

提取等特征,极大地促进了仿真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使虚拟现实技术更加具有生命力。

2 虚拟仿真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2.1 虚拟建造技术的应用

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将设计图建成实物的复杂工作。其施工方法和组织程序都存在多样性、多变性的特点。目前,对施工方法和施工组织的优化主要建立在施工经验基础上。依靠施工经验对施工进行控制和优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在

全新结构或复杂条件下的施工,依靠经验对工程施工的可行性、控制优化、事故预测和生产调度优化等各方面的分析和预测,可能会由于思维惯性而忽略重要结果或由于力不从心只能分析局部和少量结果,更无法开展定量分析。建筑虚拟施工技术是将以虚拟现实为基础的仿真技术应用于建筑施工领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建筑物的几何模型和施工过程模型,对施工方案进行实时、交互、逼真的模拟,验证对比和优化,进而采用数字化手段制定和修改施工方案,并逐步代替传统的施工方案编制方法。其实施过程如图所示。

虚拟建造技术应用流程

2.1.1 工程概况

正大广场位于上海浦东陆家嘴东方明珠电视塔下。平面基本呈矩形,地下3层,地上10层,长约260m,宽约100m,总高度50m,总建筑面积达24.3万m2,是集商业、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由于建筑规模、设计造型要求,本建筑采用了大量钢结构,构件数量规格繁多,各种不同类型的构件约3 000余件、共5 600t,而结构吊装工期仅85d,且钢结构主要集中在8层以上,重、大型构件又集中在建筑物腹地。单件超大超长,安装高度各异,大多数构件只能用桅杆式起重机安装,吊装有较大难度。吊装过程中任何失误都可能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其施工组织和施工技术亟需应用全新的技术手段进行验证。上海正大广场的虚拟施工技术以满足生产需求为目标,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通过建立三维模型,对施工全过程进行三维可视化模拟,在施工前了解各种构件在实际结构中的相对位置和相互关系,对多种施工方案进行模拟、验证、对比和优化,并提供相应的施工和安全控制参数。

2.1.2 仿真系统的主要内容

1)外景仿真

在建筑物建成前,虚拟建筑物建成后的周围环境。将正大广场按设计图纸详细建模渲染,并将附近建筑、场景、道路、黄浦江等建模渲染。系统实现了观察者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漫游方式。在场景中加入海洋效果、声音仿真等特效,使场景更显真实并具有动感,沉浸感更强。在漫游中实现碰撞检测功能,使漫游场景中的各种实体能真实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状况。

2)吊装仿真

这是系统的核心部分。钢结构施工前在计算机上完成各种构件配装、吊装的多种试验和优化工作。同时利用多点决策理论,采用两榀屋架同时装配方案,使装配-吊装过程连续进行。正大广场钢结构数量多、规格杂、分布散。施工方案选用6台塔式起重机和5部桅杆式起重机进行吊装。按每个构件的具体吊装方法及整个吊装过程的先后顺序,对每个吊装过程进行吊装虚拟。吊装过程采用GSL编程实现。针对不同的吊装过程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对塔式起重机双机抬吊采用反运动学算法。

通过正在吊装的钢结构主梁的空间位置,算出吊装的转角和小车的运动行程。塔式起重机及桅杆式起重机单机起吊吊装动作则首先通过手动操作塔式起重机或桅杆起重机运动,在不断试验中寻找将构件吊装到位并能避开障碍的最佳运动轨迹,并记录此轨迹上的每一个转折点,以及在此点上塔式起重机和桅杆起重机的运动参数。然后用GSL语言实现吊装动作。在吊装试验过程中,为解决依靠视觉判断是否存在构件干涉,无法克服三维模型显示在二维屏幕上存在的视觉误差问题,系统中加入了构件的实时碰撞检测功能。当构件之间出现碰撞干涉时,相应的构件颜色将产生变化以提醒用户。

3)应力和变形分析

包括两方面内容:①桅杆起重机主副臂、基座、缆风绳和吊装屋架的应力分析 通过设计分析软件,成功地对桅杆起重机吊装动态过程中,各种条件下主臂、副臂、格构柱、缆风绳和混凝土基座的受力状况的有关参数进行计算,并对吊装屋架的应力进行对比分析。②对典型厚板的焊接过程分析 选择典型的箱形截面焊接过程进行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截面有限元的网格划分了8节点块体单元,同时考虑了温度使弹性模量发生的变化及钢材从弹性体※塑性体※弹性体的变化过程,力学模型采用了非线性的热弹塑性模型。经过连续计算,获得了箱形截面的一次焊接和多层焊接的温度场、应力场和应变场的变化规律。

土钉墙施工场景

灌注桩施工场景

篇三:建筑工程施工论文虚拟仿真技术应用现状论文

建筑工程施工论文虚拟仿真技术应用现状论文

【摘要】目前高新技术已经开始日益发展,建筑也一定要勇于创造,积极吸纳新技术,从而促进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现代化的实现创造条件,这成为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开始普及,并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促进了管理水平与施工技术的提高,对施工科学的进步与发展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建筑施工中主要应用的软件系统有CAD辅助系统、智能管理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等等,这些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传统施工理论是一种改造与发展,同时也为传统的施工方法带来了新的理念,目前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用虚拟技术已经成为可能,通过虚拟技术的应用,建筑施工将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一、虚拟仿真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主要结合了计算机方针技术、计算机图形技术以及现实技术等多种学科的优势于一身,使人机交互对话成为了可能,为其提供了更加真实、直接的三维界面,同时还在多维的信息空间中搭建虚拟的信息环境,用户在使用时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虚拟现实技术一方面结合了仿真技术的优点,另一方面为用户提供更加真实的环境效果,在很多领域中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虚拟仿真施工技术总结》是篇好范文参考,主要描述仿真、技术、系统、施工、模型、进行、虚拟、吊装,觉得好就按(CTRL+D)收藏下。

虚拟生活的伦理架构


所谓虚拟生活,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以网络(虚拟实在)为中介的生活。为什么说这只是一种最简单的理解呢?主要的原因在于,网络在我们面前所敞开的,不单单是一种硬件和软件组成的信息中介,而是一种令我们寻视和沉浸于期间的生活情境。有人也许会称之为技术化的生活情境,而实际上技术与人的生活形式密不可分,始终属于人的生活世界中的内在要素,反思生活世界与对技术进行哲学思考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因此,对技术进行哲学思考,也就是反思主体的生活,必须将主体纳入其中,反之亦然。有鉴于此,我将从海德格尔的"在世界之中存在"(又译或简称在世之在、在世界之中、在世,Being-in-the-world)、"与他人共在"(Being-with-others)和胡塞尔的"交互主体性"(又称主体间性或主体际性,intersubjectivity)出发,引入"在网络中存在"(在网)和"在网络中与他人共在"(网际共在)等概念,用以透视网络空间和虚拟生活的本质。

在上述哲学探讨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反思虚拟生活的伦理问题。鉴于网络空间的虚拟生活和交往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建立恰当的伦理架构是一个十分迫切的伦理实践问题。我认为,虚拟生活的伦理架构有两个层面:(1)尽管网络社群是一个十分松散的"联合体",但在网络社群的实践情境中,人们内在的伦理精神仍可能生发出寻求伦理规则的需求,这使得网络社群可能建构起某种自治的伦理架构;(2)人们在网络空间中的虚拟生活可视为一种自我生活,为了实现网际自我生活的幸福必须建构一种自我伦理架构。

基于对网络空间和虚拟生活的伦理考量,我提出了网络空间的文化战略:(1)从乌托邦原则到责任原则,(2)走出公共电子牧场的悲哀,(3)适度保持虚实之间的张力,(4)建构批判和反思性的文化。

一、 网络空间与虚拟生活的本质

关于网络空间的本质的讨论不能仅停留在所谓客观化的层面,即我们在第二章曾经讨论过的"世界的信息化展现"的视角,这一视角固然揭示了网络空间涉及的知识权力结构等政治经济特征,并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探讨网络权力结构的异化及其消解等问题,但它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仅将信息视为抽象的符号,将网络空间视为单纯的信息容器,而忽略了人这一能动性主体的存在。为此,应该进一步从人(主体)的角度思考网络空间的本质,从主体的意向,主体间的交往和社群共同体的文化需求等层面,全面理解信息和网络空间的本质。

进一步揭示网络空间的本质有助于深入剖析虚拟生活。从主体在世界中存在(在世)的角度看,网络空间与虚拟生活由于主体"在网络中存在"而同时出现和发生,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是相互赋予意涵、必然关联的两个方面。两者的联结点就是主体的意向和想象,一方面,虚拟生活的实质可以理解为,主体在其意向和想象的作用下,不断地在网际寻视各种信息,并对信息作出回应的过程;另一方面,这种基于意向和想象的信息寻视,又决定了网络空间的存在,规定了网络空间的"空间关系"。换言之,网络空间是虚拟生活的"场所"(场域),虚拟生活实践即意味着网络空间的构建和拓展。主体意向和想象在网络空间和虚拟生活中的基础性作用表明,网络空间决不仅是可以客观量化、价值中立的信息容器,而负载了主体的精神旨趣和价值诉求;同时,虚拟生活也不单是被动的信息处理过程,而必然有主体意志(主体性)渗透其中。

与人在真实世界中必然与他人共在类似,作为主体的人不仅"在网络中存在",而且每每"在网络中(与他人)共在",即"虚拟生活"也常常是与他人一起生活。由此,网络空间不仅受到单个主体的意向和想象的影响,更为共同体的意向和想象所左右。由此,对网络空间和虚拟生活的讨论从主体性层面进入主体间性(交互主体性)层面。

有鉴于此,本节将从主体在"在网络中存在"(在网)和群体"在网络*在"(网际共在)两个层面探讨网络空间的本质,并冀图以此把握游牧部落式的虚拟生活的实质,为虚拟生活的伦理反思奠定哲学基础。

1. 从信息容器到主体意向空间

在进入本小节的主题,即从主体在世界中存在的角度诠释网络空间之前,先讨论关于信息的两种隐喻。这不是一种无关紧要的讨论,正是对信息的不同理解,会导致我们对网络空间的不同看法。然后,我们从海德格尔的"在世界中存在"出发,从主体性的层面分析网络空间的本质。

关于信息的两种隐喻

关于信息的隐喻主要有两类。其一为信息的传输隐喻,这一隐喻所持的基本立场就是所谓的客观化视角。依据信息的传输隐喻,信息即通信在传输过程中没有失去的那部分。由此隐含的一个前提是信息是一种客观性的实体,其客观性要求信息传输尽可能地准确和快捷。在此隐喻下,由于主体受到忽视,信息被视为反映世界变化的客观量,而主体只是这种客观性要求的执行者,他们如同"信息的佣人",不得不为保障信息的客观性而努力。如果信息的传输隐喻完全替代信息本身的涵义,作为信息传输平台的网络空间无疑仅是信息容器意义上广延形式,我们不妨称之为网络空间的信息容器隐喻。这相当于牛顿经典物理学中的欧氏空间。

其二为信息的习俗隐喻。要克服客观化视角的缺陷,就必须找回被信息传输隐喻所遗忘了的主体及其价值等确定信息意义的内涵。从主体的角度来看,被客观化视角遗忘了的内涵就是信息是有意义的符号集合,而意义惟有主体才能赋予。在客观化视角中,为了掩盖信息背后潜藏的现实利益,主体被抛开,信息被描述为客观的消息流动。但在生活世界中,信息的意义不仅反映现实利益关系,而且还具启迪想像和表达象征的功能,后两个方面是不断重建生活世界的基础,离开了主体完全无法运作。从文化的角度来,信息的符号意涵所表达的是文化习俗(ritual

各种课外科技、文化及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本页是工作总结之家最新发布的《各种课外科技、文化及社会实践活动总结》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工作总结之家。

各种课外科技、文化及社会实践总结

参加各种课外科技、文化及社会实践活动

情况总结 长期以来,我学部坚持“让学生真正学到东西”的九字目标,坚持以育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培养为重点,每年举办一系列课外科技、文化及社会实践活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将总结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我学部依据学院要求,认真指定每学期的活动开展计划,团总支学生会积极响应、认真落实,根据自身专业特点,确定实践方向,作好动员工作。广大都以认真的姿态对待这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热情的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从而锻炼了广大同学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了广大同学的综合能力。

二、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课外科技、文化及社会实践活动

1.每学期定期开展演讲比赛,锻炼和培养同学们的口才;

2.每学期定期开展导游大赛,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同学提供一个很好的展示自我的舞台;

3.每学年积极准备和参加校运动会;

4.每学年积极组织同学参加新苗杯英语演讲比赛;

5.每学年积极组织同学参加寝室文化艺术节,供喜欢设计的同学充分展示自我,也不断激发着同学们的创新意识;

6.每学年积极组织同学参加青春杯篮球赛和女生节排球赛,为热爱球类运动的同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

7.每学年定期举办迎新晚会、换届晚会、元旦晚会,同学们积极

参与节目的排演和晚会的设计;

8.每学期认真组织同学们观看讲座及励志影片,提高同学们的知识水平;

9.每学期组织同学们参加党校学习,提高同学们的认识水平和思想境界

10.每学期组织同学们参加义务鲜血及义务劳动,培养同学们的奉献精神;

11.每学年定期举办十佳歌手比赛,为热爱唱歌的同学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

12.每学期定期组织学生去敬老院,聋哑学校进行参观及慰问,培养同学们的关爱之心;

13.每学期进行总结表彰,表彰在各类活动表现突出者。

三、情况小结:

总共有106位同学获得各年度“社会工作奖”;

总共有37位同学获得各年度“优秀学生干部”称号;总共有56位同学获得各年度“学习优秀奖”;

总共有61位同学在各年度寝室文化艺术节中获奖;总共有54位同学获得各年度“优秀士兵” 称号;

总共有28位同学获得各年度党校“优秀学员”称号;总共有20位同学在校运动会中获奖;

总共有11位同学在新苗杯英文演讲比赛中获奖;

总共有18位同学在中文演讲比赛中获奖;

总共有10位同学在导游大赛中获奖;

总共有5位同学在女生节排球赛中获奖;

总共有2位同学在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中获奖;总共有6位同学在十佳歌手大赛中获奖;

总共有63位同学在英语竞赛中获奖;

总共有50位同学在数学竞赛中获奖;

总共有6位同学在楼栋征文比赛中获奖;

总共有6位同学获得各年度“创新奖”;

总共有1位同学获得2006-2007“涉外杰出青年”荣誉称号。

四、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

1.部分学生对各类活动没有全面的认识,积极性不高;

2.开展活动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有些活动的组织工作不能完全到位,以至于出现直到工作开展过程当中,才发现还缺这缺那现象,前期准备不很充分.

3.由于组织活动的主要是学生,部分学生由于协调不好活动与学习的关系,导致耽误了学习;

4.活动文件资料的收集和管理工作仍然存在较大的漏洞,部分活动的方案,照片和总结没有及时进行整理;

3.偏重对活动的开展,忽视了对日常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五、今后的基本任务和工作重点

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的精神,牢记至善至美、自立自强.以促进同学们的成长和成材为目的,以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和科技文化知识学习为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断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和组织协调能力.修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使学生们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研究新情况,思考新问题,探讨新思路,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同时,加强与外界(高校、社区等)交流与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回顾过去的时光,是团结而促进步的时光,是求实创新的时

光,更是我们开拓进取,积累经验的时光,我们为自己的逐步成长感到自豪!展望未来,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新形势下各种课外科技、文化及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这就需要我们用极大的勇气和万分的热忱,锐意改革,认真实践,开拓进取.

以上就是这篇范文的详细内容,主要描述同学、总共、活动、开展、获奖、学生、学期、年度,觉得好就按(CTRL+D)收藏下。

"职称化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