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主角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2.12.27

[热门]主角读后感分享1000字(精选8篇)。

在平常日子里,记录下阅读带来文字形式感悟就是读后感。作者写的作品是最能引起读者共鸣,收获独属于自己的体验的,将自己的真情实感写进读后感,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吸收书本中的知识。你近期在搜集作品的读后感范文吗?在这里,你不妨读读主角读后感分享,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主角读后感分享(篇1)

花了不到五天的时间,我一口气看完了这本著作,真真是一部伟大的艺术创作,以名俐忆秦娥四十年艺术唱戏为主线,一生所经历的苦难,名利,荣誉,辛衰,从一个人人看不起的农村烧饭丫头,到发现她有唱戏天分的苟存孝老师对她的鼓励培养,一步步走向众人眼中的伟大秦腔艺术舞台,这中间的苦难与心酸也非常人难比,主角意味着你要承受别人承受不了的磨难与坚持,要经得起高高在上的荣耀,同时也要承受起那些来自与旁边人的嫉妒,暗算,耍心机与那些不是同一战线的行业者的抨击,几次想要离开那个耀眼与痛苦的舞台,却还是一次次回到那个给予她开心与苦难的舞台,因为这个舞台已不再是她一个人的舞台,而是属于忆秦娥的舞台属于秦腔艺术的舞台,文中一再通过别人眼中说的“傻”,也真是这种傻才让秦娥走向舞台饰演主角火的不可收拾,同时也是这种傻让她一个人独自遭受了很多苦,默默承受,遭遇两次“不堪”的婚姻,初恋封潇潇更是成为心中的一个无法释怀,人啊人,无论你当初怎么鲜亮、风光、荣耀,难道最终都是要这样可可怜怜地退场吗?这句话达到整个小说的集中点,与红楼梦有异曲同工之妙,主角的智障儿子也离她而去,那是她倾注了所有心血,所有与她有关联的男人都没有一个好结局,养女也不亲,就连自己贡献一生的舞台最终也是被曾经自己尊敬的秦八娃老师和薛团长让给了新一代的继承人,绝望吗,好像一切都似乎不那么重要了,对主来说这是精彩的一生同时也是悲壮的一生…………

主角读后感分享(篇2)

就这样把书读完了,可是依然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如此开放式的结局,真的让我很想知道忆秦娥回去之后还会发生什么事情。

小忆秦娥最后回到自己的亲人身边了吗?她红火起来了吗?而忆秦娥在她60岁的时候,唱够50本大戏了吗?还有其他人的命运都会接着变成什么样子?这些都是我想知道的。

纵观忆秦娥的40年唱戏生涯,真的是受尽了苦难和折磨,可是这依然阻挡不了她对戏曲的热爱,不管外面的环境和人物是如何的变化,也不管这个世界的潮流在怎样变化着,可是她依然以不变应万变,依然用她的初心来与这个世界斗争着。

她在戏曲上所取得的成就是无法言说的,确实百年难的一遇的戏曲人才,可是上天也是公平的,在赋予她超高的戏曲天赋的同时,也让她失去了一些东西。比如对风花雪月上的不理解,对情感表达与交流上的缺失。这也导致了她的感情生活是如此的跌宕起伏。

在不断的与这个世界,与身边的人持续斗争中,她慢慢的学会宽恕他人,也放过自己,慢慢变得佛系。包括最后对祸害了她半辈子的楚嘉合的宽恕和不追究。不管怎么说,从戏曲这一层面来说,她确实是很优秀,也很难得。从11岁离家开始学戏,受尽了苦难和折磨,还有周围人的冷眼相待,还有收到遭人嫉妒的无下限的迫害和污蔑。可是她依然在自己打的主动努力下和在他人的被动帮助下不断的向着戏曲的最高艺术高度去努力前进。

天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凡事都是有一定规律的,犯下的错,逃过的苦,终究会以另一种方式回到身上。同样,你所付出的努力和掉落的泪和血,终究会帮助你达到你想要的目标和成就。

所以做好你自己就行了,无所谓管不管别人。

主角读后感分享(篇3)

《主角》是陕西作家作家陈彦创作的长篇小说,有着“动人心魄的命运之书”的美称,作者以细腻扎实的笔触,尽态极妍叙述了秦腔名伶忆秦娥近半个世纪人生的兴衰际遇、起废浮沉,及其与秦腔及大历史的起起落落的之间的复杂关联。期间各色人等与转型时代的命运遭际无不穷形尽相、跃然纸上,及教人深省,亦教人叹惋。

《主角》中的主人公忆秦娥是一个典型的农村放羊娃,因舅舅在县剧团担任敲鼓一职;在舅舅引荐下结束了放羊的生活,踏上了改变她一身的舞台生涯;说来也巧,纵观全书忆秦娥就是天生的这块料,虽然进剧团的时候得了不少人的照料,像“声乐老师”胡彩香、“形体老师”米兰,还有后来的老一辈艺术家以及他那不老实不靠谱的舅舅胡三元,但主要还是她平时的努力,别人休息、聊天、偷懒,她一刻都不停歇,天道酬勤一词在她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即使后来舅舅得罪人入狱牵连被贬为烧火丫头,接踵而来的一次次打击也并没有让这个小女孩失去对舞台的向往,反而凭着这股精神成了舞台的角儿,再到后来红遍大江南北的秦腔皇后。

从放羊娃到演员的突破;从演员到名伶的质变,可见忆秦娥背后付出的不懈努力和对艺术矢志不渝的追求,成名后面对的是非,亲情爱情带来的困扰更是数不胜数,即便如此,她除了短暂的痛苦之外则是更加刻苦的训练,从此在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追溯忆秦娥一路的艰辛,在每次命运向她抛来一堆问号时,她总是能牢牢把握人生的方向,她成就了秦腔,反之秦腔也成就了她,艺术的道路上忆秦娥这位秦腔皇后做了主角。

主角读后感分享(篇4)

一位纽约的芭蕾舞演员展开,她与母亲退休的芭蕾舞演员居住在一起。

她的生活只有舞蹈以及野心勃勃的职业目标。

好机会终于降临,当导演决定为新一季《天鹅湖》挑选新演员时,妮娜成为了第一候选人。

不过,她还有一个竞争者,莉莉。

托马斯要求舞者不仅仅能演出白天鹅的无辜与优雅,更要能演出黑天鹅的诡诈与淫荡。

妮娜是完美的白天鹅,而莉莉却是黑天鹅的化身。

渐渐的,两位舞蹈演员的竞争与对抗进入扭曲的状态。

妮娜开始鲁莽、不顾一切的探索起自己黑暗的一面,这也将毁掉她

里面的女主角,正是《这个杀手不太冷》里面的马婷达!这部电影更是娜塔莉.波特曼的奥斯卡封后力作。

整部电影就在现实与妮娜的幻觉来回穿梭,所以经常看得我云里雾里,到最后也没弄清插在她腹部的玻璃究竟是真实还是幻觉...

后来看了分析有人提出,妮娜的母亲其实根本不存在,只是她自我约束所产生的幻影,虽然脑洞很大但我更喜欢这种暗黑的设定!

主角读后感分享(篇5)

在读完陈彦先生的《装台》之后又满怀期待的读她的《主角》,历经一周时间读完了这本记录普通艺人跌宕起伏的一生。

《主角》的主角叫忆秦娥。一九七六年她出场时,还不到十一岁。姐妹俩,她排行老二。父母亲更希望她们能招引来一个弟弟,因此,姐姐取名叫来弟,她叫招弟。招弟对上学兴趣不大,上完学还得回来放羊,倒不如早早回家放羊算了,她想。论条件,县剧团招收演员,是应该让她姐去的,她觉得她姐比她漂亮、灵醒。可家里觉得姐姐毕竟大些,还有用场,就硬是把她送了去。她舅胡三元是剧团的敲鼓佬,觉得外甥女唤招弟太土气,就给她改了第一次名字,叫易青娥。这个名字,也是因为省城剧团的大名演叫李青娥,才照葫芦画的瓢。后来,易青娥还果然出了名,又被剧作家秦八娃改成忆秦娥了。也许是这个名字耳熟能详,又有点意思,忆秦娥竟然从此就爆得大名,一步步走向了“塔尖”,终成一代“秦腔皇后”。主角忆秦娥,其实开头并没有做主角的自觉与意愿。甚至屡屡准备回去放羊,或者给剧团做饭、跑龙套。对做主角,她是有一种天然怯场与反感的。但时势就那样把一个能吃苦的孩子,一步步推到了主角的宝座上。她时或觉得新鲜刺激,时或懵懂茫然;时或深感受用,时或身心疲惫;时或斗志昂扬,时或退避三舍;时或呼风唤雨,时或草木皆兵;时或欧美环球,时或乡野草台;时或扶摇直上,时或风筝坠落、头脸抢地。其命运与社会相勾连,也与大千世界之人性根底相环扣。你不想让生命风车转动,狂风会推着风车自转;你不想被社会声名所累,声名却自己找上门来,不由分说地将你五花大绑、吆五喝六地押解而去。她吃了别人吃不下的苦头,也享了别人享不到的名分;她获得了唱戏的顶尖赞誉,也受到了唱戏的无尽毁谤。进不得,退不能,守不住,罢不成。总之,一个主角,就意味着非常态,无消停,难苟活,不安生。但唱戏总得有人当主角,社会也得有主角来占中、压台、撑场子。要当主角,你就须得学会隐忍、受难、牺牲、奉献。我的忆秦娥就这样光光鲜鲜、苦苦巴巴、香气四溢,也臭气熏天地活了半个世纪。中国戏曲,虽然历史留下的是文本,但当下,却是角儿的艺术。好戏是演出来的。看戏看戏,戏是用来看的。要看戏,自然是看角儿了。但一个好角儿的修炼、得道,甚至“成仙”,在我看来,并不比蒲松龄笔下那些成功转型的狐狸来得容易。有真本事、真功底、真“活儿”的角儿,太是凤毛麟角了。而中国戏曲的巨大魅力,就来自这苦苦修道者。唱戏需要聪明,但太过聪明,脑瓜灵光得眉头一皱,就能计上心来者,又大多不适合唱戏。尤其不适合做角儿。要做也是小角儿、杂角儿。大角儿是需要一份憨痴与笨拙的。忆秦娥要不是笨拙,大概也就难以得秦腔之道,成角儿之仙了。戏曲行的萎缩、衰退,有时代挤压的原因,更有从业者已无“大匠”生命形态有关。都跟了社会的风气,虚头巴脑,投机钻营,制造轰动,讨巧卖乖。一颦一蹙、一嗔一笑,都想利益最大化,哪里还有唱戏的“仙家”可言呢。一个行业的衰败,有时并不全在外部环境的销蚀、风化。其自身血管斑块的重重累积,导致血脉流速衰减,甚至壅塞、梗阻、坏死,也当是不可不内省的原因。戏剧不是宗教,但戏剧有比宗教更广阔而丰沛的生命物象概括能力。宗教因了过度的萃取与提纯,而显得有点高高在上。戏剧却贴着大地行走:生老病死,宠辱荣枯,饥饱冷暖,悲欢离合。凡人情物事,不仅见性见情、见血见泪,也见精神之首,时时昂向天穹,直插云端。契科夫说,少了戏剧我们会没法生活。俄罗斯人更是把剧院看做天堂,说那里是解决人的信仰、信念,以及有关善良、悲悯、同情、爱心问题的地方。

忆秦娥,在九死一生的时候,也曾有过皈依佛门的念头。恰恰是佛门住持告诉她:唱戏更是度人度己的大功德。正是这份对“大功德”的向往,而使她避过独善其身的逍遥,重返舞台,继续起唱戏这种度己化人的担当。在中华文化的躯体中,戏曲曾经是主动脉血管之一。许多公理、道义、人伦、价值,都是经由这根血管,输送进千百万生命之神经末梢的。无论儒家、道家、释家,都或隐或显、或多或少地融入了戏曲的精神血脉,既形塑着戏曲人物的人格,也安妥着他们以及观众因现实的逼仄苦焦而躁动不安、无所依傍的灵魂。在广大农村地区,多少年、多少代人,可能都没有文化教育机会,但并不影响他们知道“前朝后代”,懂得“礼义廉耻”。这都拜戏曲所赐。戏曲故事总是企图想把历史演进、朝代兴替、人情物理、为人处世要一网打尽。因而,唱戏是愉人,唱戏更是布道、是修行。我的忆秦娥也许因文化原因,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地唱了大半辈子戏。但其生命在大起大落的开合浮沉中,却能始终如一地秉持戏之魂魄,并呈现出一种“戏如其人”的生命瑰丽与精进。唱戏是在效仿同类,是在跟观众的灵魂对话;唱戏也是在形塑自己,在跟自己的魔鬼与天使短兵相接、灵肉撕搏。

忆秦娥,倒不是要装出一副白痴相来,有时她也是真的憨痴,有时却不能不憨痴。她没有过多的时间精明,也精明不起,更精明不得。太精明,也就没有忆秦娥了。因而,陷害、攻讦、阻挠,反倒成为一种动力,而把一个逆来顺受者推向了高峰。我十分景仰从逆境中成长起来的人,周遭给的破坏越多,用心越苦,挤压越强,甚至有恨其不亡者,才可能成长得更有生命密度与质量。(苏建萍)

主角读后感分享(篇6)

主角

用了38个小时仔细看完了这本书,因为第十届矛盾文学奖佳作值得细细品读。小说很吸引人,时间仿佛穿越到上个世纪中旬,跟着主角怡秦娥经历了她跌宕起伏的前半生,为她的吃苦钦佩,为她的成功激动,也为她的苦难坎坷而潸然泪下。

我们的主角忆秦娥,其实开头并没有做主角的自觉与意愿。甚至屡屡准备回去放羊,或者给剧团做饭、跑龙套。对做主角,她是有一种天然怯场与反感的。但时势就那样把一个能吃苦的孩子,一步步推到了主角的宝座上。她时或觉得新鲜刺激,时或懵懂茫然;时或深感受用,时或身心疲惫;时或斗志昂扬,时或退避三舍;时或呼风唤雨,时或草木皆兵;时或欧美环球,时或乡野草台;时或扶摇直上,时或风筝坠落、头脸抢地。其命运与社会相勾连,也与大千世界之人性根底相环扣。你不想让生命风车转动,狂风会推着风车自转;你不想被社会声名所累,声名却自己找上门来,不由分说地将你五花大绑、吆五喝六地押解而去。她吃了别人吃不下的苦头,也享了别人享不到的名分;她获得了唱戏的顶尖赞誉,也受到了唱戏的无尽毁谤。进不得,退不能,守不住,罢不成。总之,一个主角,就意味着非常态,无消停,难苟活,不安生。但唱戏总得有人当主角,社会也得有主角来占中、压台、撑场子。要当主角,你就须得学会隐忍、受难、牺牲、奉献。我的忆秦娥就这样光光鲜鲜、苦苦巴巴、香气四溢,也臭气熏天地活了半个世纪。

或许作者并未想过要赋予主角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生命意义,主角也像个普通人一样有不完美的性格,不善言辞、不懂社交,但她善良勇敢有大爱,在被苦难一次次重击后依然热爱生活。

被万众瞩目着,很多事情是身不由己的。她不爱刘红兵却被生活裹挟着结了婚,而离婚好像也离的稀里糊涂,心疼她的坚强,总是习惯一个人扛,刘有缺点却不是什么坏人,如果双方能及时沟通也许会是另一种结果呢?而第二任画家丈夫就像秦八娃说的,他的一个灵魂单纯的像婴儿一样的生命,他是中南山的一个精灵,是不适合人间烟火的。与其说两任丈夫是遇人不淑不如说是根本不合适,是选择错误,但作为公众人物想要找一个过日子的人怕也是不可能。

忆秦娥的养女,是在一次演出中无意遇到的可怜孩子,在自己生活负担如山重的情况下收作女儿,视如己出、养育十年,结果倾毕生心血将其培养成角儿后与她关系疏远回到当初将其抛弃的亲生父母身边。面对如此情景,她也惧怕被观众遗忘,她也伤心视如己出的女儿和她疏远,但她却仍然毫无保留地培养她的养女。心疼她的善良,感叹她的勇敢。作者怎么忍心让这么善良勇敢的人一次次地遭受心灵的摧残?养女也许还小,人生路漫长,她虽然得到了忆秦娥全部的技艺传承,但如果不懂知恩图报,没有忆秦娥一样善良无私的大爱是永远无法成为像忆秦娥一样的主角。

借用作者一句话来结尾,真正的勇敢是什么?

不是承认自己的无能为力不去做什么,而是即使被生活按着摩擦,也要努力从尘埃里开花。

这才是真正的英雄主义。

主角读后感分享(篇7)

读完这本书有两天了,还会时不时不由自主地回到忆秦娥所在的世界中去。

作者说,“演员争角色,那是一件何等了得的事,有人为这个,恨不能剥了人的皮,喝了人的血。”然而他却让他的主角忆秦娥至天命之年才起了那么一点想要去争争主角的心思。

在忆秦娥近四十年的秦腔生涯中,她就仿佛一个无辜莫名被拉扯进角儿之争的看客,她所遭受的所有的命运的沉浮都不是她自己的选择所致,不是被舅舅的清高自傲所“连累”,便是被领导的意外身亡所“牵连”。

她成为角儿,靠的是与生俱来的惊人天赋,靠的是一门心思地勤学与苦练,靠的是对名利不在意的单纯与天真。她成为角儿,是一件顺理成章、理所当然的事情。她似乎从未正儿八经地去争过,她甚至一直在往后躲。这躲的理由,是因为累,——“一个主角非凡的苦累,甚至是生命的极端绞痛。”而这样的苦累与绞痛,在无数旁人眼里,不仅无法感同身受,更不会相信。他们只看得到那舞台上的光耀四射和角儿们的荣华富贵。

十六岁的忆秦娥还叫易青娥。她已经学会了不把伤痛告诉任何人。“告诉任何人都是没有用处的。”“告诉了,无非是证明你比别人活得更窝囊、更失败而已。一切都是需要自己去慢慢忍耐消化的。痛苦告诉别人,只要延长痛苦,增添痛苦,而对痛苦的减少,是毫无益用的。”

易青娥十八岁时已经团里当之无愧的角儿。她的物质条件改善了一些,她使那个给她取名“招弟”的父母变得得意骄傲。可对她本人而言,成为角儿,只意味着要比从前更加艰辛、更加痛苦。她也比从前更多地看到了人间百态和世态炎凉。

她曾因为她那个浑身都是本事的舅舅被人高看两眼;也曾因舅舅的狂妄和坐牢被发配到伙房,从一个唱戏的丫头变成一个烧火的丫头;她因为角儿的身份被推上副团的高位,又因为演出事故被拉下台……无论是唱戏还是烧火,无论是身居要职还是普通百姓,她都一刻也没有松懈地操练着功夫。然而,这并不是因为她对未来有什么渴望或期许,也不是因为她已经感知到她内心对戏的热爱,而仅仅只是被她与生俱来的本能所驱使、所推动。真正让她明白什么叫“戏”,什么叫“角儿”,是她在舞台中央亲眼看着把自己这个烧火丫头视为珍宝的苟老师倒在台上之后的事儿,是她每一次演出结束都会止不住地呕吐、心中纵使千般不愿但也无法全身而退之后的事儿。

她领悟到“唱戏是不能偷懒的。人可能在偷懒中获得一点快活,但却回丢掉更重要的东西,也会丢掉一生最美好的记忆。”也渐渐明白苟老师曾对她说的那番话:“主角,演一大本戏,其实就是看你的控制力。哪儿轻缓、哪儿爆发,都要张弛有度,不可平均受力。稳扎稳打,是一个主角最重要的基本功。自打你出场开始,你就要有大将风范。这个大将,不是表面的‘势’,而是内心的自信与淡定。”

忆秦娥的两段婚姻,看起来是两个男人的错,可她当真就一点责任没有吗?忆秦娥是个戏痴,她的初恋和两任丈夫都发自肺腑、真情实意地爱着她,可他们却并不太懂这个女人。本质上他们还是将她视为一个寻常女性,只不过是比较优秀的寻常女性。他们并没有站得更高一点看得更远一点,看到这个女人为了戏所付出的一切、为了角儿所承担的一切,以及她个性里的懦弱与自卑。作文所以他们并不能真正地去尊重她、欣赏她。可是忆秦娥又可曾主动去了解过她的初恋和丈夫呢?没有。她完全被她的个性禁锢住了。她把所有的精力都献给了舞台和功夫,一点点都没有匀给她的丈夫。就连后来得知初恋因为她一蹶不振终生尽毁,她也只是觉得遗憾,而并无锥心之痛。她在感情经营上是缺位的。作者没有因为她的才华而去美化这个缺位。作者对此也是遗憾甚至痛惜的。可是他不能代替忆秦娥成长,哪怕忆秦娥是他笔下的女主角。

作者没有给忆秦娥一段美满的婚姻,甚至连爱情都不给。然而这才是最真实的模样不是吗?越是接近权力的中心,便越孤独;越是靠近舞台的中央,便越孤独;越是远秀于人,便越孤独。痴迷于某事的人,就是会淡漠其他的事。某个圈子里的英雄,可能是某个家庭里被厌恶的人。这是符合逻辑的,这也是符合人性的。

我喜欢这样的小说。一看便知这个故事是作者亲历过或熟悉的,那一景一物,那些大小人物的嬉笑怒骂,即便我从未见过、接触过,读起来也全无半点陌生与牵强。这个故事里,没有谁的日子是和和美美的,没有谁的爱情是理所当然的,没有谁的事情是一帆风顺的。你不会边看边疑惑故事的逻辑性,也不会被人物的个性过于极端所困扰,更不会看到那些电视剧里为了突出矛盾而刻意制造的毫无章法的冲突。这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是立体的,有好的时候,也有不好的时候;有伟光正的那一刻,也有阴暗晦涩的某一瞬。受欢迎的人并不是什么道德模范,被鄙夷的也不是什么坏蛋垃圾,就算是忆秦娥,也一样。

作者说他在写这部小说时,“几乎常常是一泻千里般地涌流起来。并且时常会眼含热泪,情难自抑。”作为读者的我,又何尝不是呢!当我摊开书时,我不由自主地被拽进忆秦娥的世界里,为她焦虑、为她欣喜、为她潸然泪下。当我合上书时,我又真切感受到了作者的激情,看到了他的心血,也读出了他的向往与遗憾。

主角读后感分享(篇8)

从开始忆秦娥就不喜欢刘红兵。年幼时不堪的屈辱和意外目睹舅舅与胡彩香的苟且之事都深深影响着忆秦娥。只能说她年幼的心灵深处受到的伤害远远不是周边人所能体会的。加之文化水平不高,缺少人生导师,她对性和爱的关系是懵懂无知的。初见她就不喜欢刘红兵,甚至是厌恶这个张扬的花花公子。刘纵然是死缠烂打,如影随形地跟随忆秦娥,但强行地介入忆秦娥的生活,一厢情愿地追求秦娥,依然不能打动她。最终是迫于周边压力,秦娥才勉强接受刘红兵。这样的婚姻怎么可能幸福?忆秦娥始终是那个不懂爱的单纯的傻丫头。刘红兵的出轨与她的婚姻态度有极大关系。遇人不淑,没有文化,加之性格缺陷,忆秦娥的婚姻必定是失败的。第二段婚姻也让人嘘唏不已。忆秦娥始终是个被动者。追求画艺的“野人”石怀玉,对她一见倾心,便使出百般手段疯狂追逐。感动于画家对自己的爱,被画家的身上的狂放不羁所吸引,画家的种种善举打动了她。她接受了,但却没有看到双方三观不合,互不理解,文化差异大。表面看石怀玉的自私造成了秦娥第二段婚姻的失败。其实秦娥和画家的互不理解才是悲剧的根源。秦娥学艺专注,能吃苦,且心地纯良,上天眷顾她,让她拥有美貌、身段和灵性,她成了角儿。但她却没有成为生活的角儿。

"主角读后感"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