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宣传中心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12

外宣工作总结。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我们偶尔会需要写总结。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以往的情况。每次写下总结,我们就多了一份感知与思考:幸福是争取来的,生活与工作上的成就也是。那么你知道怎么书写优秀的总结报告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外宣工作总结》,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2011年,鄢陵县外宣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外宣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改革创新、整合资源、扩大领域,积极主动地展开对外宣传工作,展示鄢陵良好形象,为加快实现“四县一城”奋斗目标营造了良好外宣舆论环境。

一、协调各方力量,利用各种渠道,全方位树立鄢陵对外良好形象

外宣部门担负着党委、政府对外形象的公关师、雕刻师和管理师的重任。年初在调查摸底、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六易其稿,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外宣工作的意见》,并报请县委主要领导签发,以县委文件印发全县,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外宣工作的意见》确立了2011年全县外宣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四项工作措施。该意见成为县委全面指导外宣工作的首个指导性文件。

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开展了首届中国(鄢陵)蜡梅产业高层论坛、第十届中原花博会暨许昌生态文化游、首届中国(鄢陵)世界鹅业大会、首届中原箱包博览会、迎接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等系列活动的对外宣传。重点宣传鄢陵县在花木名县、生态美县、旅游强县、工业大县、宜居花城建设中的新成就和新举措。

加强与省以上媒体的联系,主动积极邀请他们来鄢采风,先后组织接待了新华社河南分社莅临调研、省委组织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采访团,中央电视台“两会会场内外”现场连接直播、河南电视台博会开幕式现场直播、港澳亚太媒体高层访问团等,推出了一批鄢陵对外宣传的精品力作,其中有人民日报一版头题、农民日报一版头题、河南日报一版头题、河南电视台、河南电台头条新闻。

在外宣办牵头的第十届花博会外宣工作中,做到“策划先行、注重运作、职责明确、分口对接、前头抓总、督办不漏、多方兼顾、注重沟通”,先后由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马正跃、以《东方风来满眼春》成名的深圳商报总编陈锡添、凤凰卫视总编阮次山、省委外宣办主任何彧等领导和媒体亲临鄢陵为花博会增光添彩。9月4日14家港澳媒体高层采访团在鄢陵名优园区进行深入细致采访,空前提高了第十届花博会在园内外的影响力。外宣办全员上阵参与承办的《花博特刊》,为莅鄢领导、客商和媒体提供了一个可以“拿在手、带的走”的花博会。

二、积极推动党委部门新闻发布制度建设,做好县外媒体来鄢的采访接待服务

年初邀请上级宣传部门领导和省、市媒体专家对全县百多名新闻发言人进行了外宣业务培训。袁宝根县长还放下手上繁重的政府工作,亲自在郑州参加了省委外宣办举办的新闻发言人培训班,接受了《增强新闻舆论意识,提高与媒体打交道能力》专题培训。“新闻发布”与“工作开展”同步安排的“新闻执政”理念逐步在党委、政府各部门得到贯彻落实。县委、政府召开的重要会议,组织大型活动,开展重大工作、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时,对相应的“新闻发布”做出同步安排。不仅减少和避免了“良好政策遭遇舆论批评”的情况发生,而且促进了重大决策的公众参与和民主决策,切实改进了政府管理,维护了公众利益。

完善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机制,积极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做好了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的舆论管理和引导工作。在马坊派出所农妇割腕事件,县一高学生跳楼事件,全县高中招生分数事件等媒体应对中,外宣办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到媒体采访的第一现场,指导事件单位第一责任人给媒体留下主动合作的良好第一印象,为宣传部门进一步善待媒体、善用媒体打下了良好基础。各类突发事件在事发单位的积极配合、外宣部门的精心指导和上级党委宣传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都得到有效化解,消除了不利影响,避免了媒体跟风炒作。

媒体接待沟通一直以来都是外宣办的工作重点。2011年全县外宣接待任务历年来最繁重,接待媒体层次历年来最高端,接待媒体批次人数历年来最多的一年。在常委部长高度重视、精心指导和亲自参与下,不论是花博会开幕这样的重大活动媒体组织接待,还是县外报社、电视台记者个别来临时采访,都提前有详细预案,采访中有预定对象,采访后有沟通,来有迎、访有陪、走有送,与各级各类媒体建立了深厚交流和良性互动,使媒体在采访鄢陵中了解鄢陵,从而更好地理解支持鄢陵的发展,为鄢陵形象增光添彩。

三、进一步拓展外宣渠道,全方位提升外宣工作水平

作为全县外宣主管部门,县外宣办担负起牵头抓总的职责,在全县党委、政府部门建立了外宣工作责任制,统筹全县外宣资源,形成了外宣整体合力。在外宣办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具体指导”中,全县招商、外事、台湾事务、科技、教育、文化、旅游等活动部门都主动把业务工作与外宣工作紧密结合,相互促进,进一步形成了“外宣无小事、全民大外宣”的格局。台湾鄢陵同乡会主办发行的《鄢陵》杂志,对第十届花博会进行了全方位宣传报道,激发在台鄢陵同乡热爱故乡、支持故乡发展的热情。

围绕鄢陵经济发展、人文优势和投资环境搞好对外宣传,参与印制《花博特刊》等外宣品,在上海世博会河南周首日出版了“精彩河南——鄢陵彩版《生态鄢陵·名冠天下》”。

gz85.COM更多总结编辑推荐

某县外宣工作总结


一、党政重视是根本 在2004年4月召开的中央对外宣传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强调,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外宣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对外宣传工作的领导体制,积极整合对外宣传资源,形成对外宣传的合力,努力增强全民的外宣意识。一年来,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对外宣传工作是一项任务繁重而作用明显的系统工程,只有领导重视,加强领导,统筹协调,狠抓落实,为外宣工作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经费保障和人力保障,外宣工作才能取得显著成效。 落实领导责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对外宣传工作,把对外宣传作为宣传思想工作重头戏,放在与经济工作同等重要位置,同时计划,同步实施,并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落实。县里成立了对外宣传领导小组,县委分管领导任组长,县级10多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明确了任务,落实了责任。同时要求各级各部门成立相应的外宣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并要求制定和落实行之有效的外宣制度,配备好专(兼)职通讯员,定期向宣传主管部门汇报对外宣传工作情况,对外宣工作实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完善工作机构。建立和完善外宣工作机构,配力配强外宣干部,充实外宣队伍。今年外宣办与新闻科合署办工,并争取到编制,从基层调入一名干部任外宣办副主任,并从教育部门借调1名教师充实到外宣办,充实了外宣办力量,增强了外宣办职能,做到对外宣传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保证外宣经费。对外宣传工作也是一项需要投入的事业,2004年我县对外宣传工作一改过去重结果、轻投入的做法,各级各部门均落实了必要的外宣工作经费,确保了对外宣传工作正常运转。县委、县政府首次把4万元新闻外宣奖励基金和3万元新闻外宣工作费列入财政预算,无论是日常外宣活动,还是重大外宣活动,需要经费,县委、县政府都如数划拨,为外宣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经费保障。同时,县委、县政府还投资4万多元,成立了新闻图片资料中心,投资8000多元,为外宣办购置了数码相机,确保了对外宣传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机制创新是保障 2004年,我县把创新机制、树立全民外宣意识作为加强和改进对外宣传工作的切入点,着力创新考核激励机制、队伍建设机制、信息通报机制等,为对外宣传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创新考核激励机制。县委切实加强对外宣传工作的宏观指导、统筹协调和归口管理。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对外宣传工作的意见》和《中共**县委宣传部关于进一步营造正气浩然的舆论环境的实施意见》,把外宣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对各单位的年终目标考核内容,实行目标管理,并对各乡镇、街道、单位的外宣工作进行单项考核,从而在全县上下形成领导重视、外宣部门主动抓、相关部门配合抓、各单位参与的齐抓共管的大外宣格局。明确规定县级各部门每年在市级以上报刊用稿件不少于30件,各乡镇每年在市级以上报刊台刊用稿件不少20件。制发了《**县新闻外宣工作目标考核奖励(试行)办法》,明确了对外宣传工作的重点,完善了外宣工作激励机制,严格兑现奖惩。2004年3月4日,在全县宣传思想工作会上,拿出专项经费3.5万元,对22个新闻外宣工作先进单位、35名新闻外宣工作先进个人、6名优秀调研文章作者给予表彰,对在市级以上报刊台刊播的74件重点稿件给予重奖,从而激发了广大通讯员的写作热情。

创新队伍建设机制。我县狠抓外宣队伍建设,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外宣队伍新闻观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外宣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增强他们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提升做好外宣工作的能力,切实担负起为跨越式发展服务的重任。建立健全了新闻宣传网络。各部门、各乡镇都成立报道组,建立专门的办公室,落实了专门经费,确定了专职通讯员;建立起了骨干通讯员定期培训制度,3月份组织30多名骨干通讯员在县城进行了培训,安排部署了全年外宣任务,并请有关人员授课,使通讯员了解了媒体的特点、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向《经济日报农村版》推荐特约通讯员2名,向《四川农村日报》推荐特约记者1名,并参加川报、川农报、巴中日报等媒体组织的培训。 全县真正拥有近100名骨干通讯员队伍常年写稿,加之有较好的激励政策和环境平台,才能取得全年在市级以上报刊用稿近2000件的辉煌成绩,实现了荣誉和绩效的双赢目标。 创新信息通报机制。对外宣传工作必须以信息为载体,2004年,我县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不断创新信息通报制度,做到了信息的上传下达,为通讯员写稿和外来记者掌握县情提供了方便。新闻主管部门坚持把重大外宣工作及时报送县委、县政府领导专题研究,县委对外宣传领导小组坚持定期将工作要点、重大活动安排通报给相关部门,确保了整个外宣工作把握全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坚持定期向市委宣传部、市委外宣办汇报外宣工作,以期得到主管部门的指导;外宣办编印通讯员通讯录,便于通联,不定期编印宣传报道要点,准确把握宣传重点,指导通讯员多写稿、写好稿、上大报、攻头条,按季度编辑《新闻外宣作品选辑》,充分展示外宣成果。

三、重点策划是关键 2004年,我县对外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县委外宣办对全县新闻外宣工作的统筹与归口管理职能,加强对外宣传的纵向联系,加大对外宣内容与形式的策划,狠抓战役性宣传,努力打造外宣精品,着力营造大外宣格局。 构建平台,依托强势媒体进行重点宣传。县委宣传部、县委外宣办积极策划,主动与新华社、《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等中央、省市主流媒体的联系,努力拓展对外宣传渠道,及时宣传报道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重大决策及全县各行各业的新成就和典型经验。应邀来南采访的新华社、《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等媒体记者拍摄采写的30余篇通讯稿件先后刊播后,反响强烈。新华社记者采写的通讯《县委书记的春节日记》被新华社《内参选编》刊用后,又被《四川党建》全文,成都一私企老板读后深受感动,慷慨捐资10万元帮助**县发展;四川日报记者与我县通讯员联合采写的*******30多篇新闻稿件先后刊出;四川电视台国际部拍摄制作的《****》专题片,在《四川电视台》栏目播出后,又在西部十二省市电视台播出,**发展三大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了全景式的反映,为树立**对外宣传新形象起到了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县对外宣传工作总结.


含山县2005年度对外宣传工作总结
2005年对含山县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可以概括为“关键之年、考验之年、突破之年”,也是富有成效之年。面对先旱后涝的自然灾害;面对不容乐观的稳定形势;面对免征农业税的新形势,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加强调度,全县上下同心同德、艰苦拼搏,各项工作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对外宣传也是如此,我们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部署,牢牢把握团结奋进、昂扬向上、开拓创新、扎实有序的宣传基调,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活动,开展扎实有效的宣传工作,对外宣传取得了新的突破,为推进含山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环境。据统计,全年我们共在《人民日报》上发稿14篇,是前五年的总和,《中央电视台》用稿3条,《安徽日报》发稿101篇,是近年来最多的,首次突破100篇的大关,在安徽电视台、安徽人民广播电台上发稿连续四年在全市,《巢湖日报》发稿847篇,其中头版头条23篇,也是近年来最多的。另外我们还组织了《国际日报》含山专版,向欧美地区的华人宣传含山,推介含山,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做好对外宣传工作中,我们坚持积极拓展外宣渠道和载体,整合外宣资源,形成外宣合力,为含山的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抓住重大活动契机,服务于中心工作。
2005年元月,英国、美国几家主流新闻媒体为了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前集中宣传中国的变化,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推荐下来到含山,拍摄我县农村群众过新年风俗以及群众生活的变化,接到任务后,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付悦栓同志亲自过问,并专门陪同采访。县计划生育、农委、文化以及乡镇的负责同志也都非常重视,使采访顺利完成。
3月—6月,我县结合徽商大会的召开,在市外宣办的指派下,先后接待了新华社、CCTV-1、CCTV-4、CCTV-7等媒体的记者50多人来含采访报道。
8月,我们结合巢湖(含山)首届铸造业发展论坛在含山举办,邀请了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安徽日报》等10多家新闻媒体参会采访。
同时,我们还积极与县招商局、文化旅游局、经贸委等部门协调合作,为招商引资、旅游推介、工业项目配套等活动组织对外宣传,收到明显的实效。
2、以抗洪抢险工作为契机,提高外宣策划工作水平。
2005年9月3日,13号台风“泰利”袭击我县,特大暴雨倾盆而下,造成含山县受灾非常严重。
灾情发生后,我们迅速启动对外宣传工作预案,我们一方面组织县内的新闻工作者立即奔赴抗洪抢险第一线,掌握第一手素材,采写了大量的稿件;另一方面我们加强与上级新闻媒体的联系,先后组织了新华社、《人民日报》、《安徽日报》、安徽电视台、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巢湖日报》等10多家媒体50多名编辑、记者来含采访。其中《巢湖日报》更是每天派出一名文字记者、一名摄影记者到含山采访。9月4日,《人民日报》率先刊发了含山的特大灾情,从9月5日开始,《安徽日报》每天都报道含山抗洪抢险的内容,特别是省委书记郭金龙在50天的时间里,两次到含山检查指导工作的新闻发表后,在含山的干群中引起很大的反响。《巢湖日报》从9月4日起,每天都把报道的注意力放在含山抗洪抢险上,特别是从6—8日,连续3天的头版头条都是含山的内容,此举激发了含山干群的巨大热情,也为抗洪抢险取得的最终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抗洪抢险的一个多月里,我们每天都注意收集反映含山的稿件,每周向主要负责人保送一次,并进行归档,形成了珍贵的抗洪抢险宣传档案。据统计,在抗洪抢险期间,我们在《人民日报》上发稿4篇,《中央电视台》用稿1条,《安徽日报》发稿21篇,在《巢湖日报》发稿85篇,其中头版头条3篇。
3、整合外宣资源,加大外宣力度,形成外宣合力。
2005年,我们积极统筹协调,充分利用与上级新闻媒体良好的关系,有效地整合社会优势资源,积极向上、向外发稿,从而拓宽了我县在中央、省级新闻媒体的宣传覆盖面,扩大了含山在境内外的影响力。与此同时,我们认真做好外宣品的研制工作,县文化旅游、体育等部门制作了精美的画册和光盘等,受到外界欢迎和好评。
通过有一年扎实的工作,我们认为要使对外宣传工作收到实效。必须做好“三个结合”:
一是注重平面宣传与网络宣传相结合。要主动适应形势发展变化,在继续加强对主流社会平面媒体宣传的同时,积极拓展网络媒体宣传。今年我们就先后在“人民图片网”、“中国新闻图片网”、“中国招商引资网”、“中国日报网站”、“中安网”等网络媒体上开展了专版宣传,网络宣传信息量大,传递快捷,受众多,效果较好。
二是注重日常宣传与专题策划相结合。要抓住重大经贸活动的时机,进行专题宣传,增强外宣效果。
三是注重“请近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要主动加强与省内外媒体的联系,邀请他们来含实地开展采访和报道活动,拓展了新的外宣渠道。

县对外宣——传工作总结


含山县2005年度对外宣传工作总结
2005年对含山县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可以概括为“关键之年、考验之年、突破之年”,也是富有成效之年。面对先旱后涝的自然灾害;面对不容乐观的稳定形势;面对免征农业税的新形势,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加强调度,全县上下同心同德、艰苦拼搏,各项工作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对外宣传也是如此,我们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部署,牢牢把握团结奋进、昂扬向上、开拓创新、扎实有序的宣传基调,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活动,开展扎实有效的宣传工作,对外宣传取得了新的突破,为推进含山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环境。据统计,全年我们共在《人民日报》上发稿14篇,是前五年的总和,《中央电视台》用稿3条,《安徽日报》发稿101篇,是近年来最多的,首次突破100篇的大关,在安徽电视台、安徽人民广播电台上发稿连续四年在全市,《巢湖日报》发稿847篇,其中头版头条23篇,也是近年来最多的。另外我们还组织了《国际日报》含山专版,向欧美地区的华人宣传含山,推介含山,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做好对外宣传工作中,我们坚持积极拓展外宣渠道和载体,整合外宣资源,形成外宣合力,为含山的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抓住重大活动契机,服务于中心工作。
2005年元月,英国、美国几家主流新闻媒体为了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前集中宣传中国的变化,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推荐下来到含山,拍摄我县农村群众过新年风俗以及群众生活的变化,接到任务后,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付悦栓同志亲自过问,并专门陪同采访。县计划生育、农委、文化以及乡镇的负责同志也都非常重视,使采访顺利完成。
3月—6月,我县结合徽商大会的召开,在市外宣办的指派下,先后接待了新华社、CCTV-1、CCTV-4、CCTV-7等媒体的记者50多人来含采访报道。
8月,我们结合巢湖(含山)首届铸造业发展论坛在含山举办,邀请了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安徽日报》等10多家新闻媒体参会采访。
同时,我们还积极与县招商局、文化旅游局、经贸委等部门协调合作,为招商引资、旅游推介、工业项目配套等活动组织对外宣传,收到明显的实效。
2、以抗洪抢险工作为契机,提高外宣策划工作水平。
2005年9月3日,13号台风“泰利”袭击我县,特大暴雨倾盆而下,造成含山县受灾非常严重。
灾情发生后,我们迅速启动对外宣传工作预案,我们一方面组织县内的新闻工作者立即奔赴抗洪抢险第一线,掌握第一手素材,采写了大量的稿件;另一方面我们加强与上级新闻媒体的联系,先后组织了新华社、《人民日报》、《安徽日报》、安徽电视台、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巢湖日报》等10多家媒体50多名编辑、记者来含采访。其中《巢湖日报》更是每天派出一名文字记者、一名摄影记者到含山采访。9月4日,《人民日报》率先刊发了含山的特大灾情,从9月5日开始,《安徽日报》每天都报道含山抗洪抢险的内容,特别是省委书记郭金龙在50天的时间里,两次到含山检查指导工作的新闻发表后,在含山的干群中引起很大的反响。《巢湖日报》从9月4日起,每天都把报道的注意力放在含山抗洪抢险上,特别是从6—8日,连续3天的头版头条都是含山的内容,此举激发了含山干群的巨大热情,也为抗洪抢险取得的最终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抗洪抢险的一个多月里,我们每天都注意收集反映含山的稿件,每周向主要负责人保送一次,并进行归档,形成了珍贵的抗洪抢险宣传档案。据统计,在抗洪抢险期间,我们在《人民日报》上发稿4篇,《中央电视台》用稿1条,《安徽日报》发稿21篇,在《巢湖日报》发稿85篇,其中头版头条3篇。
3、整合外宣资源,加大外宣力度,形成外宣合力。
2005年,我们积极统筹协调,充分利用与上级新闻媒体良好的关系,有效地整合社会优势资源,积极向上、向外发稿,从而拓宽了我县在中央、省级新闻媒体的宣传覆盖面,扩大了含山在境内外的影响力。与此同时,我们认真做好外宣品的研制工作,县文化旅游、体育等部门制作了精美的画册和光盘等,受到外界欢迎和好评。
通过有一年扎实的工作,我们认为要使对外宣传工作收到实效。必须做好“三个结合”:
一是注重平面宣传与网络宣传相结合。要主动适应形势发展变化,在继续加强对主流社会平面媒体宣传的同时,积极拓展网络媒体宣传。今年我们就先后在“人民图片网”、“中国新闻图片网”、“中国招商引资网”、“中国日报网站”、“中安网”等网络媒体上开展了专版宣传,网络宣传信息量大,传递快捷,受众多,效果较好。
二是注重日常宣传与专题策划相结合。要抓住重大经贸活动的时机,进行专题宣传,增强外宣效果。
三是注重“请近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要主动加强与省内外媒体的联系,邀请他们来含实地开展采访和报道活动,拓展了新的外宣渠道。

"外呼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