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自律的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3.02.27

[参考]自律的读后感精选。

即使是读同一本书,不同的人都会不有不同的心得。体会心得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很多人都经历过写心得体会这样的写作训练,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在写自己的心得体会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参考]自律的读后感精选”,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自律的读后感 篇1

打开一本书,坚持每天阅读一篇,晚上不要熬夜,看似是一件小事,却透着自律,自律是人生的一道坎。作家马歇尔·古德史密斯用一些问题来让我对自律力有了一些更新的认识,更正了一些思维误区。

有自律力的人和没有自律力的人的区别是什么?在于行动力。此书用每日问答为框架,提出六个积极的问题,帮助我们克服环境中的消极诱因,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出意义深远的改变。 作者马歇尔‧古德史密斯是美国管理研究院(IMS)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过去25年内仅有的两名获奖者之一),也是全球高级领导者教练领域的先驱和权威,为数不多的曾受邀对超过150名CEO及其管理团队进行辅导的咨询师之一。

我需要一些自律力,自己会出于一些借口,惰性,让自己的行动力,执行力降低了。在这个过程中,自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马歇尔讲到自律力不足的原因:1对自己的认知不足,2对脑力和体力的过度自信。

比如跑步这件事,先按着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制定计划,每天跑几公里,怎么跑,体力和执行力跟上,并且坚持,才能算自律。

一个人减重、瘦下来并保持健康的体型比单纯的减肥更难,如何 转变,让人体型、心理上做改变,这本书中可以找到答案。

你要减肥,你要脱单,其实质是什么东西刺激到你了,这就是书中所说的诱因,但是突然出现一个事情,比如肯德基出了限量版的食物,导致你某段时间放弃减肥,这就叫反向诱因。

自律的读后感 篇2

《自律力》读后感1000字:

我一直认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由自己的意志决定了自己想做什么、要做什么。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自己就是最了解自己、最能掌控自己的人。但是,从我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看,经常会有“明明知道这样不好,可我就是控制不住我自己”的情况,会有“当时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现在想起来,真是不应该”的情况。事后冷静分析,我经常把出现的问题归结于“情商低”的缘故。最近读了一本关于自我管理及提升自律能力方面的书,在这一问题上得到一些启发,在此与大家分享。

大家可以仔细想想,你真的认识你自己么?你能平静的看待自己身上的缺点么?你能正确对待不定时涌现的负面情绪么?你能打破内心的成见,客观的和他人交往么?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来自外界的干扰和内在的心理活动始终存在,意识的波动带来的就是“有色眼镜”,无论是看别人还是看自己。

通常我们能察觉到的,只不过是当下的意识和想法。这个想法来得快,去得也快,往往左右了我们的情绪和认知,我们往往在不知不觉间就成了这个意识的奴隶。情绪化、下意识、不由自主的,就是我们成为奴隶的表现。我们都以为自己是自己的主人,可真实的情况是,我们往往连最基本的情绪都控制不了。

因为,人的意识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能觉察到的,只不过是意识最表面的一层,与安全管理中的“冰山理论”同理,我们“能够意识到的意识”就仿佛冰山一角,在看不到的海底深处,意识还有许多层面是我们正常情况下所认识不到的。深层次的意识活动决定了表层的意识活动,只有我们勇敢的破开自己的心防,顺着当下的念头继续向下挖掘,深入到我们心灵的深处,在那里,才能找到我们之所以是我们自己的根源。

那个地方,心理学上称为潜意识,佛学上称为第八识。领悟了八识的人,就是破除了心灵的幻象、已经觉悟的智者。《道德经》上所说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所写“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都是这个意思。

作者谈到,了解别人,可以通过逻辑思维的理性延展方式办到,可是了解自己,就需要更深一个层面的方法,也就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的修行,不断的洗去沉积在心灵上的尘垢,不断的擦亮本心,直至露出真实的本来面目,仿佛明镜一般,一尘不染,净能照物。读后感·我对这一观点有些怀疑,究竟怎样才算“修行”、才是“本心”?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只是唯心的一个概念。

如果能够达到作者所述的境界,我觉得可以说是“我们成为了自己的主人”,也即是“自知者明”的境界。不然的话,充其量就是情绪的奴隶,潜意识操控下的傀儡,我们以为是自己在想、在感受、在体会,实际上都是潜意识在背后推着我们不由自主的行动。

我能够认识到、也认可潜意识的存在,我希望自己能够通过自律,达到内心的真正觉醒。这说来简单,但做起来却不容易,只有先在日常工作、生活方式中锤炼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迈过沟壑,发现一个新的自己,那将是终点,也是起点。

自律的读后感 篇3

自律和爱——《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000字

这本书就讲了2件事情:自律和爱。没读之前,我的理解:“自律”,从字面上就是自己很好的把控自己,自我约束;“爱”,从心底,由衷的,全身心的;

读了以后,知道了原来自律还可以这样衍生;然后开始考虑什么是真正的爱。所以,有输入真的是好事情,让我原来不懂的东西有了合理的解释,也注入了新的知识,还可以引导自己变得更好。书本的原话就不重复了,听的时候我很认真的做了些笔记,而且想把听后的感想尽快的写下来。以下是我的一些收获。

书中的“自律”,包含了:延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和保持平衡。我收益最大的是明白了何为”延迟满足感“。心扉是在我婚姻的第8个年头才出生的。之前,我从不觉得有孩子是件快乐的事情。相反,我更享受2个人无拘无束,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的愉悦。甚至觉得丁克非常好,有孩子很烦,责任太大。常常潜意识的告诉自己,我不喜欢孩子,我不会是个合格的妈妈,我喜欢现在的生活。这就如书中比喻的,吃蛋糕会先把奶油部分吃完,只想享受最简单最容易的部分。每次和心扉举例子讲道理,也很希望自己一次把道理讲透,让她从此明白!现在知道了,原来我不懂得要推迟满足感。我应该耐心陪伴孩子面对困难,让她觉得经历的事情都是可以忍受的;当爱和照顾给到了孩子,让她感受到自身价值,不轻易浪费自己的时间;体会到困境也可以挨过去,能面对苦难的时候,书中说,这就是自律的起点。

承担责任、忠于事实和保持平衡会比较好理解一些。即不过分把一些东西加注在自己身上,让自己活得很痛苦;也不事事都把责任推向对方,让别人很痛苦。要承认所处的环境带来的一切,不要沉浸在自己的假想世界,甚至移情。承担该承担的,不能把所有的责任压在自己身上。

书中的“爱”,也是全新的解读,至少对我而言。什么是真正的爱?爱,是一个动词。不能把感觉当成了爱。但我们以为的一些爱,喜欢也好,精神灌注也好,是培养爱的基础。然后不断的努力,滋生出真正的爱。会倾听,能承担风险,尊重对方的独立性。对于女儿,我不要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在她的身上,而听不到她真正的声音。

最后我很喜欢书中说的2句话:“懒惰的背后是恐惧”;“当我们懂得更多以后,我们会更加的谦逊和快乐”。我想成为这样的人,做些自律的事,用行动来表达爱,逐渐走上这条少有人走的路。

自律的读后感 篇4

每一个未来都是对过去生活的检验,每一个现在都将成为不可逆转的过去;未来过得怎样,都取决于现在怎样状态的你,命是弱者借口,运乃强者谦辞。

——《自律力》by小野

太久太久没有写过读后感这种东西了,一时也不知道写点什么好。首先说说为什么会看这本书吧,大概是最近感觉自我状态不对,做任何事情好像都缺少那么一点热情,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这让我觉得有点慌,每天不应该这样荒废度过,便想到了阅读,权当升华思想吧!

其次,也是这本书名吸引了我,自律力。我觉得自己有一个非常不好的毛病,赖床,极度赖床!我也问了很多朋友,她们是怎么做到闹钟一响,就能立马起床,回答我的都是自然而然就起来了啊,我。。好无赖!所以,我希望借助这本书,借助书中得事迹感染我,让我改掉这个坏毛病。

事实我也确实在尝试,至今坚持了三天,确实很痛苦,但我不想被不自律打败,人有的时候得对自己心狠一些,同时,这也是我看完这本书之后悟到的一个中心思想。

习惯是一点点养成的,改变习惯也是一点点改变的,急不得也急不来π_π想要达成某件事,还是要对自己心狠一点阿,期待更好的自己。

"自律的读后感"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