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槐乡五月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 2023.04.19

槐乡五月教学反思1000字。

小编搜索并整理了槐乡五月教学反思,以下是相关内容,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片言之赐,皆我师也,身为老师,常常需要根据教学进程来编写教案。每个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习惯来设计教案形式。

槐乡五月教学反思 篇1

6月9日,我为福建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三明地区教学研讨活动开设一节研讨课《槐乡五月》。《槐乡五月》是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织在一起,使花美人更美的主题自然生发开去。课文的语言如诗般动人,对称句式的错落有致,描写抒情的交融,使全文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材料。

这节研讨课很荣幸地得到福建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刘一承教授、方永华老师、陈国平老师三位专家的指导,他们亲临我校听课、评课,给予我热情的鼓励。刘一承教授认为这节课用理性、智慧和真情,对小学语文新课程进行了一次深度的演绎,体现了课改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重视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现以读为本的思想;体现学科特点,教学特点鲜明,表现了作为学科带头人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素质。事实上,这节课的设计是在我校林品英副校长、姜冬梅老师等几位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几易其稿形成的。我自己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也收获良多,受益匪浅。简而言之,以下几个方面的感受颇深:

一点成功:

本文文质兼美,如诗般清新流畅,如歌般富有韵律。因此,“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是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学生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中感受到槐乡的美、人的美,感受语言文字本身的美,并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中表达美,再现美。从美入手,以读解文,以情带读,通过开放的教学设计,创设优美的情境,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优美意境,让学生在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行自我建构。

一点尝试:

本文句式对称,节奏鲜明,语句优美,意境无穷,全文闪烁着音乐的韵律和节奏。本课教学设计尝试着探寻语文文本的音乐物质及在语文实践中实现文本音乐性的回归。而文本的这种音乐性将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灵气与意韵。鉴于教材特点,让音乐与语文结缘,追求语文与音乐学科的融合,借音乐记忆教材的内容,借音乐凸显教材的美。在轻快柔和的旋律中,孩子们通过歌唱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一点困惑:

本课教学内容太多,有点贪多求全嚼不烂,有位老师说这么优美的课文教学4、5课时都有可能,如果细细挖掘,如果适度延伸,如果再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确实如此。所以,我力图在一节课内完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就势必要忍痛割爱,最终这样的取舍也不知道对不对,课上完了心中仍有困惑。

一点遗憾:

改编歌词这个环节原来是设计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创作的,其意义不仅仅是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一种创造潜能的开发。我想唱着由他们自己改编的歌,他们该多么自豪啊。可惜由于时间不够,我只好越俎代疱了。这是我感到遗憾的一个地方。

一点不足:

教学进行到填空练习的时候,指名填空“五月是 ( )的季节。”我预设的答案是“五月是槐花盛开的季节”,学生的回答是“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当时我请同学们评价谁的答案正确,孩子们都说是那位同学正确,我的评价是两者都可以,课后静下来想想,其实那位同学的答案的确比我预设的答案好,因为整个片断是围绕“槐乡的孩子”来写,用“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更能提示中心。我当时没有随机应变,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白白浪费了一个很好的生成资源。另外,此处将填空处留白,让孩子发挥更多的不同见解,对于激发学生的潜能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槐乡五月教学反思 篇2

这是一篇好长的课文,从54页一直写到57页,我和学生花了整整四节课才学完了它。可学生从开始到结束一直都学得津津有味。因为这回学生真的是跟着作者那诗一般美丽的文字走进了五月的槐乡,和作者一样迷恋上了那赏心悦目又清新可口的槐花。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读第二小节的时候。这一段讲的是被香气熏醉了的外乡孩子们尽情地品尝着槐花饭的甜美,享受着槐乡孩子的热情款待。“在这洋槐开花的季节,你们一定很想去槐乡看看吧”(一张张小脸写满了对槐花的向往)“那就跟着作者去吧,尽情地去读读课文第二小节,好好的在槐乡逛逛。”(学生很起劲地读了起来)“刚刚你们都在槐乡干了些什么呢?”“我到了槐乡就被槐花的香气熏醉了,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

“你们也都去了槐乡,你们看到翁宇峰在槐树下那样儿了吗?”这下学生可都乐了,小手一个比一个举得高,争着跟我说看到了。

“老师,他呆呆地坐在槐树下,连我叫他都没听见。”“他一个劲伸手抓槐花往嘴里塞,一不留神就撞着树了。”“他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槐花看呢!”……接着又有学生说自己在槐乡吃到了香喷喷的槐花饭,现在想起来还流口水;还有说槐乡孩子送了他一大包的槐花。就这么说着说着,孩子们不知不觉就走进了文字和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此时的朗读以不再需要我刻意的指导,每一句听来都是那么动人。读书就当是这样才会是一种享受吧!

槐乡五月教学反思 篇3

《槐乡五月》教学反思 胥浦小学 刘翠琴

《槐乡五月》是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织在一起,使花美人更美的主题自然生发开去。课文的语言如诗般动人,对称句式的错落有致,描写抒情的水乳交融,使全文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材料。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统领全文。这句话是整篇文章的灵魂和基调。整个教学我就围绕这句话来铺展。整堂课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朗读感悟为主,感受槐乡槐花的美;第二部分,以师生间的口语交际为主,体会槐乡孩子的快乐。总而言之,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我收获良多,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1.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本文文质兼美,如诗般清新流畅,如歌般富有韵律。因此,“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是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本课教学时,本人设计了多次读书,力求让学生在课堂上书声朗朗。以读代讲,感受槐乡美。学生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中感受到槐乡的美、人的美,感受语言文字本身的美,并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中表达美,再现美。

朗读不光只是一种形式,也不是一种技巧,从技巧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种舍本逐末的指导得到的效果并不好,老师要着力在激发学生的情感上下功夫,以情促读。因此,巧用媒体,给学生提供图片创设槐乡五月的意境。在这样的“阅读情境”中,学生的朗读情趣盎然。

2.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

语文学习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训练,离不开对字词的品味、推敲。引导学生扣词扣句的感悟、推敲,以悟促读,品味语言美,正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体现。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了几处对语言文字的训练及推敲:

(1)“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这两句比喻句勾勒出生动、形象的画面是美的,如果让学生纯粹地从读文感悟,是很困难的。如何让学生体验到这种美,图文对照学习是一个途径。此外我引导学生进行补白训练:“这是作者眼中的槐花,你眼中的槐花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呢?(观察槐花)让我们也来说一说。练习句式:有的槐花像。(2)“‘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除了让学生反复诵读,将这种语言美、文字美积淀以外,我又抓住“嗡嗡嗡”重点引导学生去想象小蜜蜂在说些什么?“啪啪啪”又体现了孩子们怎样的心情?

从而进一步让学生感悟槐花的美、槐花的香,体会槐乡孩子喜悦的心情。让学生从课文生发开去,展开想象的翅膀,听弦外之音,会言外之意。

(3)对于语言文字的推敲我更是不放松,如“清香、醇香、浓香”“香海”“浸”这个词的理解。我努力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并通过朗读,使学生意识到这些词形象地写出了槐花的香味,整个槐乡芳香四溢。

再如读到“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时,我追问学生,人会“飘”吗?为什么用“飘”?说明了什么?一个“飘”字中蕴藏着槐乡孩子的“乐”,这是何等精妙,因此教师设疑,引导学生体会小姑娘们的内心是十分快活的。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不遗余力地感悟、品味,从而体会文章谴词造句的精妙。

3.多媒体成功辅助教学。

本课教学时,我制作了简单实用的PPT文稿。每一张文稿都成功地给予学生直观的图片、优美的文字、鲜明的感受,丰富了学习资源,拓展了学生眼界,让学生更贴切地感受槐乡的美景,槐乡孩子的快乐,引导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本课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不足,尤其是课堂结构不够紧凑,前松后紧,虎头蛇尾。正视不足,争取不断进步。

槐乡五月教学反思 篇4

《槐乡五月》教学反思

2011年5月24日,我作为东川区第五届骨干教师评选对象,在东川一小上了一节研讨课《槐乡五月》。《槐乡五月》是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织在一起,使“花美人更美”的主题自然生发开去。

本课行文如流水,语言如同诗一样的美妙,读起来琅琅上口,对称句式错落有致、描写抒情水乳交融,它素洁高雅,恬淡隽永,意境美妙,如同一首田园诗,使全文呈现出诗一般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材料。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品味欣赏优美词句,感受槐花的美丽清香。

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统领全文,这句话是整篇文章的灵魂和基调。这样,整个教学我就围绕这句话来铺展。整堂课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朗读感悟为主,感受槐花的美;第二部分,以师生、生生间的口语交际为主,体会槐乡孩子的快乐。总而言之,在备课、上课11...的过程中我收获良多,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一些成功:

1.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本文文质兼美,如诗般清新流畅,如歌般富有韵律。因此,“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是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本课教学时,我设计了多次读书,力求让学生在课堂上书声琅琅。以读代讲,感受槐乡美。范读、个别读、齐读、自由读、看图读、表演读等形式不同的朗读就不下二十次。老师设计各种方式让学生能多读、乐读。学生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中感受到槐乡的美、人的美,感受语言文字本身的美,并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中表达美,再现美。

朗读不光只是一种形式,也不是一种技巧,从技巧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种舍本逐末的指导得到的效果并不好,老师要着力在激发学生的情感上下功夫,以情促读。因此,我巧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图片创设槐乡五月的意境。在这样的“阅读情境”中,学生的朗读情趣盎然。

2.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

三年级,是语文学习的转折期,老师应该充分认识自己不仅是学生的合作者、参与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语文学习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训练,离不开对字词的品味、推敲。引导学生扣词扣句的感悟、推敲,以悟促读,品味语言美,正是《语文课程标22...准》所强调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体现。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几处对语言文字的训练及推敲:

如读到“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时,我追问学生,人会“飘”吗?为什么用“飘”?说明了什么?一个“飘”字中蕴藏着槐乡孩子的“乐”,这是何等精妙,因此教师设疑,引导学生体会小姑娘们的内心是十分快活的。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不遗余力地感悟、品味,从而体会文章谴词造句的精妙。

如读到“他们大大咧咧的,不时就朝嘴里塞上一把,甜丝丝、香喷喷的,可真有口福呢。”我追问学生,为什么不用“放”而要用“塞”呢?一个“塞”字看出槐花很好吃,小小子们很幸福,很快乐,从而体会文章谴词造句的精妙。

第一自然段中,槐花的美引来了小蜜蜂,引来了孩子们,引导学生想象:槐花还会把什么引来,它们会说些什么?这样的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悟了槐花的美。

还有在语文扩展环节中,假如你就是槐乡的孩子,来到城市的各个角落,请你当小导游,向客人介绍槐乡。这个环节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对学生进行了很好的语言文字训练,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统一。

3、多媒体成功辅助教学。

本课教学时,我制作了简单的多媒体课件。虽然简单,但却起到了良好的辅助效果,每一张文稿都成功地给予学生直观的图33...片、优美的文字、鲜明的感受,丰富了学习资源,拓展了学生眼界,让学生更贴切地感受槐乡的美景,槐乡孩子的快乐,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些遗憾:

教学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教学中让我也认识了一些自己的不足,如在教师自身的语言上,有时比较罗嗦,不够简练;因为本人的能力不足,觉得在课堂调控上还很欠缺,在教学环节的连贯上不够完美,有一个小问题,打断了一个学生的发言,没有充分尊重学生,还有对第一自然段的感悟过多,占用了一些上后面内容的时间。

正是由于有了这些遗憾,才有了不断追求完美的进步。最后我要感谢铜都中心学校的各位领导和老师的真诚帮助,正是有了他们,才有了我课堂教学的改进和提高。真心谢谢他们!

44...

槐乡五月教学反思 篇5

《槐乡五月》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之情。教学中我努力落实三个教学原则:

一、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享受诗意语文。

二、引导学生读书感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以学定教,顺势而导,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本课我是分五步进行教学的:激情导入、初读感知、精读感受、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一、激情导入。

“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为此,上课伊始,我让学生说说暑假里都到哪旅游了,看到了什么,然后我问学生你们去过槐乡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走进五月的槐乡看一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潜移默化的认识到,要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就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二、初读感知。

导入新课后,首先检查学生读书,因为新升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课前读书,自学生字词的能力,课堂上我就直接进行了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相机指导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达到每个学生都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的要求。然后说说对槐乡五月有哪些了解,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知槐乡五月的花美、人美。

三、精读感受。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与学生交流情感,使学生乐于进入教学情境,主动与文本对话,积极展示自我,按照“感受花美——花美人也美——花美人更美”的顺序展开教学活动。

四、总结升华。

首先由花美人更美自然过渡到课文最后一句话“……”作了全文总结。然后我诵读了自己做的一首小诗,以激发学生表达情感的欲望。学生在写作、交流中升华了对槐乡五月的理解和感悟,激发了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五、拓展延伸。

我创设了一个情境,课下让学生策划槐花节。目的是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槐乡五月教学反思 篇6

槐乡五月是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抒情的语言,描绘了槐乡五月洋槐花盛开的动人景象,抒发了对美好生活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课文第一段,描绘了五月的槐乡到处盛开着洋槐花,婀娜多姿、香气醉人的美好景象。第二段,写被香气熏醉的孩子们尽情地享受槐花饭的香甜,设想中走进槐乡的小朋友一定会闻香沉醉,受到热情接待的情景,第三段叙写孩子们用槐花装点自己,表达他们对槐花的喜爱之情。最后一节总写五月是槐花瓢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作者巧妙地将槐花与孩子融为一体,既赞美槐花,又赞美人。

语文教学中读书是必不可少,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书方式,如:个别读、齐读、自由读、表演读、男女生分角色读,力求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槐乡的花美、人美以及文章的语言美。通过这次教学更让我明白了读书不只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技巧,要着重激发学生的情感,要不然读书就是徒然的。所以今后在朗读指导上我还要不断努力,不断学习。

一篇美文如果深挖进去的话会挖出很多内容,但课堂时间有限所以我抓住了几个中心句,即“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让学生体会这种对称句式的妙用浓化了情境氛围,如同诗的意境叠加。这里,“远”“近”对称,用景语渲染了洋槐开花“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的情境。“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情为心声,体会这种夸张性的赞美,不但不感到唐突、张扬,反而觉得熨贴、自然。最后通过“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让学生通过赞叹的朗读把由衷的赞美之情一下子宣泄出来,体会作者赞的对,颂的准,让全文的美好意蕴达到了新的价值层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了许多的不足,除了自己预设的内容顺利讲完之外,在课堂调控上、关注学生上和问题引导上都存在不足之处。像最后想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槐乡的花美人美”但最终还是没能引导学生说出。另外,在整个教学中给与学生的评价少之又少,今后要多多注意,注意关注每一位学生,及时给与他们不同的评价。

"槐乡五月教学反思"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