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啊!设计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 2023.04.20

啊!设计读书笔记(集锦9篇)。

有关“啊!设计读书笔记”是栏目小编精心整理的内容,阅读作品,可以让人收获无数的精神财富。阅读书籍后及时写读后感,有利于积累语文素养,你是否想要写出一篇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读后感吗?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啊!设计读书笔记 篇1

内容简介:无论是软件开发、工程还是建筑,有效的设计都是工作的核心。《设计原本:计算机科学巨匠Frederick P. Brooks的思考》将对设计过程进行深入分析,揭示进行有效和优雅设计的方法。本书包含了多个行业设计者的特别领悟。Frederick P. Brooks, Jr.精确发现了所有设计项目中内在的不变因素,揭示 了进行优秀设计的过程和模式。通过与几十位优秀设计者的对话,以及他自己在几个设计领域的经验,作者指出,大胆的设计决定会产生更好的结果。作者追踪了设计过程的演进,探讨了协作和分布式设计,阐明了哪些条件造就了真正卓越的设计者。他探讨了设计过程的具体细节,包括多种预算约束条件、美学考虑、设计经验主义及工具。同时,他将这些讨论与现实中的案例结合起来,这些案例从房屋建造到IBM的Operating System/360。成功的关键因素贯穿全书,每个设.....

设计原本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设计师的首要任务乃是帮助客户发现他们想要的设计。我们确实就是这样工作的,本书如一股清泉,从山间趟过,冲走泥沙,留下了关于设计及其过程的真实描述:目标不是固定在墙上的飞镖靶,需要我们在设计过程中不断明晰。一个好的工程模型需要对此提供自然的解决方法......

设计原本读后感,来自当当网的网友:计算机大师心中的建筑设计情怀 Frederick P.Brooks 在计算机领域可谓是无人不晓。他因领导开发IBM System/360计算机系列以及操作系统而荣获美国国家技术奖,因为对其计算机体系结构研究作出的里程碑式的贡献而获得了A.M.图灵奖。 布鲁克斯在他6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涉及了计算机架构、软件、......

啊!设计读书笔记 篇2

看完这篇《好运设计》,我不禁想提这样一个问题:此作的基调究竟是欢乐还是忧伤?或许有人会说是欢乐,因为整篇散文文笔幽默,详尽地描摹着一个美好的有关理想人生的白日梦;尽管其中不无调侃,但也绝谈不上讽刺,反而能在一种逗乐中让人若有所悟,会心一笑。或许也有人会说是忧伤,因为一个白日梦的背后往往隐含着人生的缺憾,这种缺憾越是以一种相反的形态表现出来,缺憾本身就越能让人在蓦然间体会到一种刻骨铭心的伤痛。尽管作者在文章的结尾于否定这个白日梦的同时,正面提出了另一个考察人生价值的指标过程,但是这个过程,倒更像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自圆其说,犹如一块刻意掩饰伤口的创可贴。

以上两种看法究竟何种准确呢?我以为都准确。也正因为如此,这篇散文的基调究竟是欢乐还是忧伤便成为一桩说不清的事情。说不清并非一件坏事,它是真实的人生。而所谓纯文学和流行文学的主要不同也就在这里显现出来了。流行文学作为一种样式文学,将人生的感受在强化中简化,以满足读者对某种特定情绪的消费需要:悲情的文字就是为了赚人眼泪,喜剧的情节就是为了逗人一笑。而纯文学又纯在何处呢?纯就纯在它是对真实人生的纯粹的自我呈现,它不是刻意的秀,它最真实也最自然。

这篇散文其实是有关生命苦难的叙说。但是作者并没有如许多或励志或煽情的文章那样写下许多睿智的格言、表明某种强烈的态度、记下一些刻骨铭心的事件。作者仿佛是在自言自语,自己给自己解闷,自己开导自己。人生的大幕就是在这样的随意自然中不经意地被拉开了一角。

在真实的人生中,欢乐与忧伤总是如影随形,它们难以分割地扭结在一起。人生得闲,如作者那般天马行空地沉醉于白日梦中,设计自己理想的人生,并于其中自由地表达自己对人生种种境遇的看法,品评世事,不亦快哉!但是这种欢乐纯粹吗?它的背后有没有苦涩和无奈?当我们看到一个人长大了若不能怀恋自己的童年,当是莫大的缺憾。你应该有一大群来自不同家庭的男孩儿和女孩儿做你的朋友,跟他们一块认真地吵架翻脸,然后一块哭着和好如初这样的文字时,我们不禁要揣测作者自己是否享受过这样理想的童年,而这揣测本身不正带着挥之不去的沉重吗?这沉重难道不是同样隐藏在作者展示的力量背后吗?然而我们又无法因为此而否定作者力图超越自身痛苦的努力,无法因此而否定作者对好运的毅然排斥、对过程的肯定推崇,尽管这种排斥和推崇背后有着同样如影随形的无奈一个真正得到幸福的人,似乎从来不会去认真考虑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就好比一个失败的人才会不停地琢磨究竟怎样才算成功。

生命的苦难不在于某个具体的遭遇,而在于它使人形成了一种苦苦追寻、不断追问的生命姿态。在这种生命姿态中,轻松与调侃是短暂的,力量和勇气总是在一个巨大的阴影背景下展开,人们总是欲言又止、欲罢不能、欲抑先扬、欲哭先唱!因此我看着这篇散文,很想流眼泪不是单纯的伤感的眼泪,而是一种体会着这就是我们一言难尽的人生的眼泪!

啊!设计读书笔记 篇3

看《大设计》,却收获颇丰。一方面,这本书的内容重复了《时间简史》的很多理念,同时语言更通俗,案例更易懂,另一方面我也算是有所长进。所以看完该书,激动了颇久。这本书确实颠翻了我的三观,让我对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尽管这种认识,对于现实可能一点价值都没有

这本书让我感到有趣的有以下几个部分:

一、关于科学

科学,是我们最常听到的一个名词,即便是某党也提出科学发展观这样的理念。但是什么是科学,是我们一直没有特别关注的。易经八卦算不算科学?法律是科学么?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到底谁是科学的?这些问题虽然我们多少有个答案,但却不明所以。看《大设计》的第一个收获就是,让我更加明白了科学的定义。

插播一段闲话,在这本书里,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古希腊文明是多么的牛掰,在我们的春秋战国时期,古希腊人已经提出了以下理论:杠杆定律;人应该是由其他物种进化而来;发现了空气;原子论;提出地球,甚至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是的,这些我们熟知的现象可能在近几百年才被逐步验证,但是在2000多年前,已经被古希腊人提出来了。不得不佩服这个文明的伟大。

好,回到正题,尽管古希腊人已经把以上现象或定律提出,但是还不够科学。以至于在接下来的2000年里,许多正确的观念反而被错误的观念代替并被深埋在旧纸堆里。问题出在哪里:

1、他们还未发明科学的方法,他们发展理论并不以实验检定为目标。(因此不存在客观方法来解释两种假设的争端)。

2、在人类的律条和物理定律之间没有清楚的区分。(经常把应归于物理定律的现象通过道德进行解释)。

3、经常以法律的术语描述物理过程,并且相信他们是需要被实施的,尽管被要求服从定律的物体无生命。

古人专注于自然为何如此行为,而非自然如何行为,因此很少有预言价值。而且拒绝宇宙由中性的自然定律制约的观念。

17世纪的时候出现了自然定律的现代概念,在此之后科学才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迅速发展起来。在今天,大多数科学家会说:自然定律是建立在观测到的规律性基础上能够为它所给予的直接情形之外的情况提供预测的规则。

在我看来,这里至少有两条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1、自然定律是建立在观测的基础上,而不是想象上的。是的,前面所提到的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争议:质量不不同的物体下落速度是否跟质量成正比,谁说的对,不是靠谁更能口生莲花,而是应该通过用两个质量不同的物体做实验来验证。即便是通过数学计算得出的难于验证的事实,也只有在验证之后才能作为一种定律,相对论虽然是基于数学计算的结果,但却是经过实践检验后才成为一种被大家接受的理论。更多的基于推测得到的结论并未成为定律,是因为他们无法通过观测这一环节,如果我们不懂得这个道理,就会被各种各样神奇的理论所迷惑而无法发现其中正确的那部分。其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这个概念的一种表述。

2、能够为它所给与的直接情形之外的情况提供预测

是的,自然规律一定要有预测性。如果你提出太阳东升西落是一种自然规律的话,那么除了我们观测的这一天应为如此之外,明天、后天、大后天天天均应如此。现在许多所谓的规律之所以并不成为规律的本质原因就在于其没有预测性。举个例子来讲,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其所叙述的规律就应该有预测性。比如供给不变需求上升导致价格上升,可以很好的解释物价上涨的现象也能为未来价格的走向提供预测。比如一个叫谢X忠的经济学家,连喊十年:因为租售比太高,所以房价一定会下跌,而这十年间房价却在持续上涨。我们就可以知道,租售比太高在短期内未必会导致房价下跌,而我们也可以知道,继续相信这是定律的经济学家不是一个好的经济学家,更可能是个强迫症患者。

因此,当我重新审视一个假设是否科学的时候,就要问自己两个问题:这个假设是否和实验结果一致?这个假设能否预测其他类似的情况?

二、关于有效理论

知道了什么是科学,我们仍然会有疑问,既然如果存在例外就不能称之为自然定律,相对论的出现说明牛顿定律存在例外,那么牛顿定律为何还存在于我们的教科书中?

因为我们可以采纳一种成为有效理论的方法,在物理学中,有效理论就是构建出来将某种观测现象模型化的框架,它徐徐详细描述现象背后的全过程。

比如在大多数情况下,物体的运动速度远低于光速,而在远低于光速的情况下牛顿定律与相对论得出的结论差异微乎其微,而相对论计算的复杂程度要远远高于牛顿定律,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牛顿定律足以解释绝大多数的情况。牛顿定律就是一种有效理论。

化学也是一种有效理论,在化学方程式中,并未阐述每个原子、分子乃至中子、夸克是如何作用的,但能够给分子群在化学反应中提供充分解释。

至于人类,由于我们不能求解决定我们行为的方程组,所以我们便采纳了人拥有自由意志的有效理论。

三、关于实在

存在论一直是哲学界的一个争论焦点,我们是否是实在的?还是别人想象中的一个幻影?

我们的先人有庄公晓梦迷蝴蝶的疑问,现代也有《黑客帝国》这样的科幻电影。但即便是我们已经拥有了如此多的先进技术,我们似乎也无法回答一个问题:我们是否生存在蝴蝶的梦境中呢?

在这里,霍金提出了一个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理论:依赖模型的实在论。

按照依赖模型的实在论,追问模型是否真实毫无意义,只能追问模型是否符合我们的观测。如果两种模型都能符合我们的观测,我们就不能说一个比另一个更真实。我们可以使用其中较简单的那个。

依赖模型的实在论解决(至少避免)了一个问题,就是存在的意义。我们可以假设当我们闭眼的时候,外星人会把所有家具都搬走,当我们睁眼的时候又全都放回原地,这是一种模型。但是当我们找来两个人,其中一个人闭眼的时候另一个人不闭眼的时候不闭眼的人可以观测到外星人并未把所有家具都搬走,所以我们可以排除第一种模型。但是我们仍然无法排除这样一种模型:当所有人都闭眼的时候,外星人会把所有家具都搬走,但只要有一个人睁眼后会再把家具放回来。但是相对于我们睁眼或闭眼并未影响家具的位置这个模型来讲,前一个模型太复杂了,所以科学家倾向于使用这个模型。

一个模型是一个好的模型,如果:

1、它是优美的;(一个理论应该尽可能简洁,直到不能再简洁为止)

2、不包括任意的、可调整的要素;

3、符合并能解释现存的所有观测;

4、能够详尽预言未来观测、如果预言不成立则可证伪模型。

四、可择历史

这段内容是颠覆三观的重要内容。

量子物理给我们这样一种模型:给定系统在某一时刻的状态,自然定律就决定了它各种各样的未来和过去出现的概率,而不是明确的决定未来和过去本身。无论我们当下的观测是多么周全彻底,(没有观测到的)过去正如未来一样是不确定的,它仅仅作为一连串的概率而存在。过去没有确定的样态,意味着对系统所做的观测会影响他的过去。(做一个宏观的比喻,你现在在教室里,1小时之前可能是在家里也可能是在操场上,你在教室里是一系列概率的叠加,但是当你去查阅摄像头时,发现当时正在家里,这就改变了历史(历史本是两种状态的叠加,而观测却使历史变成了其中的一种)。当然,这在宏观世界并不能观测到,但在量子世界却的确是如此运作的)。

五、人存原理

弱人存原理:我们的存在限制了我们所处环境的种类特征。

人类能够存在的条件是如此的苛刻,因此许多人相信正式上帝的存在才使得我们能够生活在一个如此舒适的环境中。但是当我们发现宇宙中有如此多的行星、星系后我们也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正是因为有这么多条件结合到一起,才可能导致智慧生物的出现并且观测这个世界,所以他们观测到的世界一定是事宜他们生长的世界。

因此基于我们的存在,我们可以对环境特征作出预测:比如,为了我们能够存在,宇宙中必须含有碳之类的元素,而碳的出现过程要耗费100亿年的时间,所以宇宙的年龄应该大于100亿年。

强人存原理:我们的存在不仅限制了我们所处的环境特征,还限制了宇宙定律本身可能得形式和内容。

为什么强核力、弱核力、引力是现在这样的数值?因为存在许许多多不一样的宇宙,但只有现在这样的数值才能产生现在这样的宇宙,现在这样的宇宙才产生了我们这样的智能生物区观测它。

六、生命游戏

根据依赖模型的实在论,一个构建合理的模型就自发的创造了一个实在。生命游戏则有助于我们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生命游戏是1970年数学家约翰康威发明的一个模型。它提供了一个基于二维世界的宇宙定律,一旦设置好定律和初始条件,这个宇宙就会根据定律继续演化。

康威构想的是一个方格世界,就向无限延伸的棋盘。每个方格存在活(黑)或死(白)两种状态,两种状态必居其一,每个方格周围的8个方格是他的邻居,给定方格死和活的一组安排,根据下述规则,活邻居的数量决定了下一步如何发生:

1、如果或方格周围有2或3个活邻居,它就存活;

2、如果死方格周围正好有3个活邻居,下一步就变成活方格;

3、在其他所有情形中,方格死去或保持死亡状态。

这就是这个世界的全部规则,这个宇宙有趣的地方在于,尽管基本规则如此简单,但产生的效果却可能很复杂。在不同的尺度上存在着不同的复合物体,比如上图是滑翔机枪:一种稳态图样,可以周期性的生成新的滑翔机(吐出的部分称为滑翔机)。在不同尺度下,可以得到制约该尺度下的物体定律。只要尺度足够大,这个世界里甚至能产生自我复制的物体并且拥有某种程度的智能(在我们的世界里,这就可以被称为生命了)。这个游戏让我看到,其实我们并不特殊,我们也只是三维世界里在几个简单规律的作用下组成的复杂物体罢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看一下这类科学前沿的书籍,很有趣,能让人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尽管宏观世界基于的有效理论没有什么变化,所以我们的世界不会因为发现这些规律有什么不同。但是当我看到这些似乎不可思议的事情的时候,仍然感到奇妙、兴奋,让我对世界多了一份好奇心和敬畏感。

啊!设计读书笔记 篇4

《为真实的世界设计》读书笔记800字:

最近在读《为真实的世界设计》,说几点很触动我的:

1关注人的需求还有弱势群体的需求。在做设计之前也要有个先验的判断,别人让她做的设计是否值得去做。有的时候设计师为社会里10%的人做了过多过分的设计,却对90%的人的真实的需求视而不见。比如对尘肺病人,对脊柱变形的人,对长时间看手机的人,都有他们各自特别的需求和特别的设计。

2设计师能够给其作品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辨别、剖析、定义问题的能力。设计必须敏感于问题的存在。设计师常会发现一个别人从未意识到的问题,并把它定义,然后试图找到一个解决的办法。问题的数量及复杂性日增,这需要新的和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设计师是种问题导向的生物,也准备好武器库来随时解决问题。

3因为社会大生产导致的一致性需求过大,来自学校、工作场所等等。我们的现代物质世界其实多样性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

4原创及创新的想法都是重创文化的行为,而教育是一种文化保护机制。任何新的离经叛道的行为都得不到现有教育的支持。创新的想法意味着失败的尝试,读后感.但是现在社会环境大部分都鼓吹成功,提倡自己为自己的错误负责。没有那么宽松的容忍失败的环境,所以创新者也要自己营造小环境,在失败中获得创新的希望。

5为了能自由联想,跨学科的能力不可或缺。通过理解一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可以极大地促进人们用一种新方法看待事物。因为每一种语言结构都会给我们一些不同的对待和经验真实的方法。——有多了一种学习语言的理由。

6有一种从未过时的源泉就是自然。自然这个反脆弱系统经过这么多年,留存下来的都是最具有反脆弱新的事物。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它之前都已经解决。人类通过模仿自然可以解决很多自身问题。——“以最少求解最多”。我们研究大自然的原则,并把这些原则和程序运用到人类的需要中去。

7产品和环境的设计必须通过跨学科的团队去完成。这样的跨学科团队必须包括最终用户(消费者),以及那些制作由设计师设计的物品的工人。——我非常认同这一条。太多的设计失误的错误都是由于单一素养知识的设计师来作为“上帝”决定产品或环境的形态功能导致了很严重的问题。

啊!设计读书笔记 篇5

内容简介:设计不仅仅是把产品的外观做得好看!人们想的很肤浅,递给设计师一个东西,然后跟他说“把它弄得好看!”这根本就不是设计!设计不仅是外观和感觉,而是整个用户体验,关键在于用起来怎么样。书中讲述了8家公司的经典案例,即保时捷、耐克、乐高、OXO、REI、克里夫能量条、艾斯酒店和维珍集团。也许,他们并不是在设计方面做得最好的,但他们确是在设计和设计思维上运用方面的典范。他们的规模不一样,经营范围也不同,往往是不同领域的代表。有的公司历史悠久,有的公司历史并不长,有上市公司,也有中小型公司,但它们之中的任何一家都是能借助设计获得成功的公司!能够贯彻“设计旨在创造一种绝佳的用户体验”这个理念的公司,势必将在21世纪获得蓬勃发展!

设计的创造力读后感,来自当当网上书店的网友:在全球化的时代,当传统产品的优势在商品化的过程中越来越不明显,设计思维提供了其中最吸引人的希望,即创造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不是把设计贴到产品之上,而是将设计植入到产品之中。设计在这个新的领域必须是深思熟虑的、被尊重的、深入到社区的,作者在本书中为我们展示了所有实现此事的经典案例。设计不仅是它如何运作,而是我们如何工作。

设计的创造力读后感,来自卓越网上书店的网友:杰伊·格林抓住了设计的本质。设计不仅关乎外观,而关乎事物是如何使用的。通过他对世界上最重要的、以设计为主导的公司的精彩描绘,我们得以明白他们是如何使设计成为他们努力的中心。本书给那些想要创建新型企业的人们一些创意和灵感。

啊!设计读书笔记 篇6

前几天看是铁生的作品集,在生与死中感悟生命时,忽然看到一个不一样的题目好运设计,眼前一亮的同时,也纳闷了:难道史铁生也希望自己只有好运,没有厄运吗?看后了之后才明白,不是这样的。

作者给第二人称你设计了一帆风顺的人生,包括出身、童年、青年时期,甚至恋爱史,一直都是那么顺,好运连连的。你是个天才,你成绩优秀,你运动细胞又强,你的爱情很顺利,是很完美。但我读着读着却开始觉得别扭了,我开始怀疑,这是可能的吗?这真是我们想要的吗?

紧接着,作者提出了我想到的问题,并说,要添点痛苦才好。于是,你的人生才变得正常起来,才可以在痛苦中感受到健康的美好,感觉到幸福的存在。但是,痛苦又不能只有一次,否则当痛苦被战胜后,你有一帆风顺,生民又开始变得淡然无味了,也就又陷入了绝境。你没处可退也没处可逃。情况就是这样。现在我们只占着一项便宜,那就是死神还没驾到,我们还有时间想想对付绝境的办法,当然不是逃跑,当然你也跑不了。其它的办法,看看,还有没有。 过程。对,过程,只剩了过程。对付绝境的办法只剩它了。你可以把死亡也变成一个精彩的过程,相反坏运更利于你去创造精彩的过程。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苦尽甘来,对,这才是最为挂念的好运道。除非这样的痛苦与你同在,永远与你同在,你才能够永远欣赏到人类的步伐和舞姿,赞美着生命的呼喊与歌唱,从不屈获得骄傲,从苦难提取幸福。我知道,我的生命中走势会有这样那样的挫折,我要坦然面对,我不能轻易感到苦恼,不能轻易困在为什么我会这么倒霉的想法中,我要鼓励自己,我一定能战胜它,我一定能在挫折之后收获许多。苦尽甘来,当天的时候想起苦的过去,也会感谢上天的吧,感谢它让我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勇敢。那战胜挫折,坚定信心的过程,其实也是可以很幸福的。当以后遭遇痛苦时,我也能告诉自己,这是必须要经历的,这样才会懂得珍惜已有的幸福。

对于文中的段落,印象最深的是作者设计的童年时的片段。在作者的笔下,你应有一群的伙伴,有时认真吵架并认真翻脸,然后哭着和好。你们可以偷溜出来去冒险,然后在很晚时安全回来,让父母转忧为喜,且不会责骂你们。你们可以在家中疯玩,打碎了什么也不要紧。你应拥有享受到纯粹的友谊,感受到圣洁的忧伤的机会。那才是童年,才是真正的童年。一个幸运的孩子理应意过一点小祸,而且理应遇到过一些困难,遇到过一两个骗子、一两个坏人、一两个蠢货和一两个不会发愁而很会说话的人。一个人长大了若不能怀恋自己童年的痴拙,若不能默然长思或仍耿耿于怀孩提时光的往事,当是莫大的缺憾。

对于我的童年,我竟已没什么印象了。只记得幼儿园时确实有几个常常在一起玩的好伙伴,家门前的那条小巷里常留下我们的足迹与笑声,有时是玩弹珠,有时是追赶,有时是过家家。如今我还会碰到同样长大了的他们,不知道他们是否也和我一样记得那些快乐的时光。只是我,每次想起他们时,会觉得很感动,很幸福。

也许真的会有来世,那么我不想求自己多些好运,我只是想求,让自己在来世,能成为爸爸妈妈来世的妈妈,我会努力让他们过得快乐。过得幸福。我只想求来世如此,如果真的有来世。我相信那就是我的好运。

啊!设计读书笔记 篇7

内容简介:何为好设计?答案在于你如何定义“Good”,它是关于形式、功能、花费、价值,还是可持续性?Good是一个主观的词汇,本书介绍了许多广受尊重的优秀设计师的高质量设计作品,从中可看到他们对好设计的定义和理解,他们来自美国、英国、瑞典、日本、印度、韩国、墨西哥等地。本书意在解析和发现:形式与功能孰重孰轻?是什么让好设计起作用?这些设计师不仅同读者分享他们对何为好设计的看法和观点,还谈论了他们认为的一流设计师的特色作品,并展示了图片视觉材料。这些作品和讨论涵盖了标志设计、产品设计和包装设计等。当然他们有自己的观点、偏爱和喜好。但是,总体而言,他们一致认为好设计的共性为:概念、内容、工艺、惊奇、悬念和沟通功效。

好设计读后感,来自卓越网的网友:书中的许多设计师都认为,相比功能来说如果更追求外观的话,设计就是失败的。但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这个永恒的话题却长时间困扰着设计师们。那么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设计以营利为目的,那么它应该满足某种需要。“成功”(好设计VS差设计)可以衡量。为便于论证,我们将形式比喻成鸡,功能比喻成鸡蛋。那么,结论应该是蛋生鸡(形式......

好设计读后感,来自当当网的网友:大家都喜欢好故事。我们围坐在篝火旁听人们讲好故事。我们拿起好书来阅读好故事。我们去看电影和收看电视,去看好故事。告诉我一个好故事,我会从中感到快乐、长见识、震惊、惊讶、鼓舞、激励、奇怪、震撼或警告。好设计就像讲述了一个好故事。关键是要设计一个故事的传递手段。设计可以弥补因不需要难懂字而写不好的缺陷。它可以通过讲故事......

啊!设计读书笔记 篇8

在心理学上,人类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应包括三个层次:本能, 行为和反思。本书的作者根据这三个层次,对情感化设计进行了阐述。

首先,人的大脑有三种加工水平,其中,本能水平是自动的预先设置层,行为水平支配日常行为中的脑部活动,反思水平则是脑思考的部分。这是全书的核心观点的基础。从上至下是知觉驱动,从下至上是思维驱动。作者举了过山车的例子,坐过山车本身是会引起对害怕的本能感觉,但是过后又会因为是一种冒险刺激行为而感觉良好,还可以作为吹嘘的资本,所以坐过山车的行为是本能水平的焦虑与反思水平的快乐pk的结果。

针对这三种加工水平,设计也可以划分为本能水平的设计、行为水平的设计和反思水平的设计。

本能水平的设计指的是产品的外形。人是视觉动物,对外形的观察和理解是出自本能的。如果视觉设计越是符合本能水平的思维,就越可能让人接受并且喜欢。

行为水平的设计应该是我们关注最多的,特别对功能性的产品来说,讲究效用,重要的是性能。使用产品是一连串的操作,美观界面带来的良好第一印象能否延续,关键就要看两点:是否能有效地完成任务,是否是一种有乐趣的操作体验,这是行为水平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

反思水平的设计与物品的意义有关,受到环境、文化、身份、认同等的影响,会比较复杂,变化也较快。产品真正的价值是可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最重要的一个需要是建立其自我形象和其在社会中的地位需要。当物品的特殊品质使它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时,当它加深了我们的满意度时,我们就会对他产生爱。

举例说,我们购买外观可爱有趣的物品,出于我们的本能,哪怕很多东西将来我们用不着,甚至同其它物品并不相配(如房间的各种装饰),但为了“好看”,有时我们会甘心掏钱;我们购买方便使用的各种工具,出于行为水平的反应,“如果功能不足或者没有益处,那么产品几乎没什么价值”;我们购买一些旅游记念品,哪怕他们看上去很普通,又不精致,也没什么功能,但却满足了我们反思水平的需要,在回忆的时候,它们往往十分重要。

在这里我也想到一个有趣的例子。苹果在本能水平的设计已经无可挑剔,由于其良好的品牌形象,苹果已经某种程度上成为特立独行和简约高尚生活的代名词,因此在反思水平上也赢得了用户,至于行为水平上的设计,用得顺手的人当然赞不绝口,用得不顺手的人也因为另外两种层次上需求的满足暂且忍耐,认为是自己的问题。购买苹果的产品,不止是为了功能和设计,也是为了一种心理上的满足,表达自己“想成为那类人”的心愿。从这个角度讲,更炫更酷的视觉设计,不止是为了本能水平的设计,还是为了带来更年轻更时尚的感觉;更多更强的功能,也不仅是行为水平的设计,也是给人以更专业更优秀的感觉;这些设计,虽然说某种程度上牺牲了成本、易用性等等,但都给用户带来了情感上的满足,也是有其存在的意义的。

于此同时,作者认为,产品设计的真正挑战是:“去理解终端用户未得到满足的和未表达出来的真正需求”。用户从事什么样的活动,产品需要支持什么样的任务,怎样的功能可以为用户提供更方便的服务更优质的生活,这些是不能通过询问、主题小组、问卷等得到的。因为多数行为是潜意识的,人们真正做的与他们认为自己做的可能差异很大。我们人总觉得自己知道为什么会做那些自己做过的事,但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真的知道,无论你可以为自己的行为加上多少解释。本能反应和行为反应都是潜意识的,这一事实使我们意识不到我们真正的反应和它们的原因。

也就是说,对于一个产品设计师,用户的需求是难以捉摸的,何况这些需求可能大部分是隐性的,用户不一定意识得到、不一定表达得出、不一定有动力去表达。所以,设计师应该首先是一名受过训练的优秀观察者,他的设计从理解用户的需求开始,在产品被使用的任何地方进行观察和研究,通过在真实情景下观察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说出比用户本人更多的对产品的喜好和厌恶及其原因,发现许多用户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问题。

另外,书中还有很多见解都使我受益匪浅,比如:在审美上令人感到快乐的东西能使人更好的工作;特别的东西都是能够唤起往事的,这种特别很少集中于东西本身,重要的是故事,是一个回忆的特殊时刻;不要通过询问潜在用户意见来评估一项创新;最好的设计始终遵从一个有凝聚力的主题,具有明确的视觉和重点。通常,这样的设计是由一个人的想象力所驱动的,所以如果想要一个成功的产品,就测试和修改它;如果想要一个伟大的产品,就让它由某人的一个明确观点驱动;设计的精髓是把许多东西放入一个小的空间而且保持一种美感……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本书应该算作一本科普读物,作者书中涉及的方面很广,并没有用一些生涩的专业知识从技术上加以更深层次的讨论,就像是书的副标题所表述的一样,这本书就是告诉读者“Why We Love (or Hate) Everyday Things”,什么样的事物才是让人喜爱的,什么样的设计产品才是让人动心的。其实这样的问题很难回答,因为人有千面,各有不同,每个人因为自身经历的不同,喜爱的产品和事物也各不相同,但如果从更广的角度来看待,这样的问题都有一个答案,那就是——情感。

啊!设计读书笔记 篇9

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家庭装修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热门话题,这一现象的出现,及是经济发展与生活提高的必然结果。但如何才能装修好自己的家,却存在着不完全相同的看法,也就是平常说的观念存在着差异,应该认为这是正常的现象。然而其中有一个问题则需要弄清楚,即要想搞好家庭装修,在施工之前是离不开良好设计创意的,犹如画家在作画之前强调“意在笔先”是同一个道理,否则就会产生乱点鸳鸯谱而作不好画。同样,若没有清晰的意图,就盲目地进行家庭进修,也是难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往往还会酿成花不少钱,却买个俗不可耐的结局,令人感到得不偿失和啼笑皆非。产生这类恶果,固然原因很多,其中有一个原因是通常被遗忘的,那就是用户考虑家装时“实”处考虑的多,而“虚”处考虑的少,甚至于缺乏考虑。

例如:地面铺设石材还木材、墙壁贴壁纸还是涂料、天花是吊顶棚还是做灯池、家具选择大的还是小的、顶部灯具是吊花灯还是装格栅灯等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实而又实的问题。诚然,上述这些具体的问题不是不应该考虑,但它们都是漂浮在家庭装修中表面上的东西,问题在于把这些建筑装修材料堆积在一起,欲取得什么样的装修效果,常常有欠研究,也步是没有在感觉得到而又看不到的内涵“虚”字上做文章,例如追求典雅大方、朴实无华、返朴归真、民族风韵、现代气息等,皆是家庭装修中至关重要的创意上的问题。有良好的创意,就有可能使家庭装修居于较高的水平,同时还可以有力地排斥那些华而不实、珠光宝气、比例混杂、尺度失调、章法紊乱、庸俗不堪的所谓“家装”。大量的实践证明,如果处理好这个问题,甚至还有可能节约用户的不少投资。

"设计读书笔记"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