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关于就业部门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12

就业工作总结。

时间匆匆流逝了,走得那么无影无踪,当我们遇到一些深刻的事情或者经历时,在事情过后,我们或主动或被动的写一篇总结,总结的精髓在于客观的查错改错。写总结范文的时候我们注意哪些地方呢?于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就业工作总结。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就业工作总结

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局坚持以服务民生、促进就业为中心,加强重视,明确职责,落实责任,确保了我市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现将2014年就业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4年就业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266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1%,与去年同期比较超1.1%,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742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74%,与去年同期比较超0.9%、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319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1%,与去年同期比较超1.3%;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1199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43%,与去年同期比较超55%,征缴失业保险费1237.93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5%,与去年同期比较超39%;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604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0%,与去年同期比较超5%,创业培训177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0%,与去年同期比较超14%,品牌培训90人,完成目标任务69%,与去年同期比较超21%,培训后就业率达90%以上;在岗培训1212人,完成目标任务51%;小额担保贷款200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2%(有2户企业正在申请中);认真做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鉴定人数达91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1-6月使用就业专项资金386万元。

二、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强化政策宣传,提升就业服务,营造出良好的就业发展氛围。开展政策宣讲进乡镇、进社区、进企业的三进活动,实地走访宣传,进一步扩大政策宣传覆盖面,为广大群众提供便捷周到的咨询服务。2014年共举办7场就业政策进企业宣讲会,为我市650多家企业宣讲招聘会、技能培训、技能补贴等就业政策,发放宣讲资料1000多份。

(二)搭建就业平台,举办各类招聘会,帮助劳动者实现就地就近就业。深入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利用人力资源市场专场,衔接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结合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需求,开展各类招聘会,搭建就业双选平台,密切联系乡镇,鼓励乡镇举办招聘会,帮助劳动者实现就地就业就近就业。2014年1-6月,共举办各类招聘会33场,提供岗位31552,比去年同期增长15%,现场达成就业意向协议达8400人。

(三)加强培训力度,拓宽培训项目,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完成全市定点培训机构培训招投标工作,我市6所定点培训学校成功竞标3200人。加强技能培训力度,推进培训机构与企业合作,结合企业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定向、定单、在岗培训,以提高企业职工的技能水平;结合我市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需要,不断拓展培训项目和领域。今年5-9月举办我市首届万名企业职工技能大比武,着力壮大我市技能人才队伍,提升就业质量。认真落实培训政策,对城乡劳动者参加技能培训按工种实施分类补贴。严格按照德阳市规范化考试要求,加强初级专项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四)密切联系基层,加强平台建设,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平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制定并完善《广汉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全市所有乡镇、村(社区)按照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方案要求,完善基层服务平台,健全各项制度,规范办理流程,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五)加强资金监管,合理使用资金,确保就业专项资金运行安全。年初对2012年就业专项资金使用进行分析,并对2014年资金使用编制预算做好预算安排,力求科学合理使用就业专项资金。完成对公益性岗位的实地调查,完成一、二季度资金使用情况的申报。完善和规范就业局内部控制制度,尤其加强就业专项资金监管制度的修订,确保专项资金安全运行。

三、存在问题

(一)技能大赛开展相对滞后,我市首次技能大赛万名企业职工技能大比武,由于与有关单位联系不密切,造成大赛前期活动开展不理想。

(二)信息工作需进一步加强,基础资料需进一步规范、完善。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推进全年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按照年初就业专项资金预算安排、工作计划,对照全年的目标任务,认真开展各项就业工作,确保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二)加强对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力度,针对下半年专项资金申报集中的情况,对申报单位申报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检查,确保专项资金使用合规合法。

(三)继续加强培训力度,特别注意加大服务业的培训力度,加强培训全过程的监管。

(四)定期组织科室人员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并配合人社局做好各项临时安排工作。

大学生就业工作总结

一、 基本情况

信息工程系几年来一直十分重视学生的就业工作。成立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系主任任组长、书记与副主任为副组长、学工办主任与辅导员为组员的就业工作小组。常年开展工作。

就业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老一届毕业生的工作还没完成,新一届毕业生工作已经开展,甚至是新生入学之后,专业教育连同就业教育一同开展了。所以我们在工作中,注重信息及时交流、工作经常沟通、经验总结积累,使系部就业工作有序不间断运转,已经形成了规范的工作规律,使就业工作虽紧张、繁重,但有章可循,工作效率极大提高。

1.为了进一步总结一年来的就业情况,系毕业工作小组专门开了两次会,会上大家做了认真的总结。同时按照学院就业工作指标体系的要求认真进行自评。同时也总结出工作的不足和今后应当努力的方向。

2.对于学生座谈会,我们与原辅导员商议,我系参加座谈会的学生非常有代表性。即有原来的学生干部,又有原来的一般学生;即有参加工作的,又有在高校继续学习的;即有三年制的又有五年制的;有软件专业的又有计应专业的;

3.搜集了与就业工作相关的原始材料。如:辅导员工作日记、毕业生就业信息登记表、毕业生跟踪调查表、到就业实习基地实习的材料、各种会议的材料等。进行整理、归纳。

二、工作状况

信息工程系对就业工作十分重视,作为系一把手对就业倾斜力度特别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一个踏实肯干的领导班子和工作细致入微的学工办主任。

系领导对就业工作重视体现在:大会小会时时强调,大事小事逐一落实,从上到下齐想办法,从内向外开拓市场。每次系部会议上我都谈到学生就业思想教育,要求辅导员时时刻刻向学生宣传,充分认识到就业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实效性。系主任亲自做了许多学生的思想工作。凡是与就业工作撞车的事一律让行,不能解决的大家齐想办法。学生在大三时把就业工作、毕业设计结合在一起,要求指导教师必须负责所指导学生的就业工作。全系上下为学生寻找就业市场。与网通、联通等关系单位经常联系以增近感情。同时利用已往毕业生开拓就业市场,一线工作室刘鹏、贸易通的周 经理都来我系招毕业生。同时我们到大连、沈阳等地联系,有了很大收获,已经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关系。

系主任亲自抓毕业生就业工作,每两周召开一次就业工作会,定期听取学工办主任和辅导员的就业工作汇报,研究毕业生的心态、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汇总就业率的统计,召开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会议,开办就业讲座等。制定毕业班辅导员工作职责,主要对其就业工作进行考核。对在就业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个人应给予表彰和奖励。这些措施有力的促进了信息工程系就业工作的开展。

学工办主任魏秀艳踏实能干,工作有思想、有方法、有措施,大量日常工作都由她带领辅导员完成。信息工程系的就业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与学工办主任是分不开的。

2.建立了毕业班辅导员工作职责,提出了工作目标。

要求辅导员必须建立毕业生就业档案,对毕业生的求职信息进行记载;学生的思想教育、就业信息传达、学生毕业去向认真记载,有案可查;实行一票否决制,即完不成就业指标的不得参加评优。初次就业率多一人次和年终就业多一人次,分别奖励多少都是有标准的。

3.多次开展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与动员大会

对09届毕业生通过毕业实习教育、就业动员大会、学生放假发送致家长的一封信、应聘注意的事项和技巧讲座、就业办主任开展文明离校教育等一系列活动对学生的就业思想和理念进行教育。加大就业宣传力度。要让大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了解市场、了解需要怎样的人才,政府、学校要加强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方面的指导、培训,不能盲目地追求就业率。

4.深入调研人才培养方案,寻求就业市场。

针对09届毕业生,信息工程系大力挖掘就业信息,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途径和平台。09年主任带领教研室主任到大连的动漫一条街、沈阳的浑南动漫城联系学生的变业实习情况。同时走访企业调研动漫专业人才需求规格。走访了兄弟院校:大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沈阳职业技术学院、沈阳农大职业技术学院,共同探讨了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模式、就业服务等工作,受益非浅。

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坚持长期性、准确性。跟踪调查深入、全面,通过各种方式如到用人单位实地调查、邮件、电话等等方式。对毕业生比较集中的联通公司、网通公司等企业单位我们主动到用人单位走访、座谈。诚恳的征求用人单位意见。通过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这一手段了解我们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存在哪些不足。

5.辅导员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发布就业信息为学生提供服务。

信息工程系所有就业信息都是及时上传到就业工作板上,而且再通过辅导员在班级重复一次,同时采取邀请用人单位来校招聘、设专门的就业信息专栏、到第六学期,学生很多分散,辅导员就利用QQ、E-meil、电话等方式与学生沟通,座机不方便时就手机联系。魏玲和刘姜的电话费都损失不少,从没有一个人来系里斤斤计较。

辅导员对每一位毕业生的去向记载详细,并经常进行电话、E_mail、网上QQ联系,确保对已毕业学生的跟踪调查。

6、每个专业都有就业实习基地并充分开展工作

每个专业都建立了两个以上的就业实习基地:基地建设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有利于用人单位方便准确地选录毕业生,有利于提高毕业生就业的稳定性,有利于促进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其中公司、网通公司、铁通公司、石油一厂、报社等单位都是我系的就业实习基地。学生在这些企业中学到许多东西。

几年来,我系的就业实习基地给我系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就业培训见习提供了有力帮助,石油一厂、联通公司、网通公司等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同时有许多毕业生应聘后在这些单位就业。

三、存在问题

1.就业岗位群体比较分散,行业没有形成区域。

软件公司用人少且滚动性差,有些岗位需求量大但不吸引人。劳动力市场上求职者供大于求;从产业需求看,第三产业的劳动力需求占2/3,第二产业需求占近1/3。

2.学生的满腔热忱与冷清的就业市场形成反差。

3.部分学生不认真学习,不能按时毕业。

4.工学矛盾依然存在。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与社会用人单位的联系,开拓出更多的就业市场。

2.与就业主管部门共同努力,寻求域外就业天地。

3.充分利用三年的时间,搞好就业宣传、就业服务,让学生到大三时从心理到思想、到技能、到理念都有一个充分的准备。

4.加强对辅导员的督促工作,工作做到基层,做到实处,产生实效。

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2014年,在全社会就业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人数继续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大的情况下,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一系列文件、会议精神,在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两年实现稳步增长,校招生与就业处还被评为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一、我校2014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1、基本就业情况。我校2014届本科毕业生总人数为3748人。 截止至2014年12月10日止,本科就业率为97.65%,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率为97.69%,非师范类就业率为97.57%;专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7.96%。就业率达到100%的本科专业共有22个。

2、毕业生就业的总体流向:普教职教系统就业1923人,占52.54%;企业单位就业1291人,占35.27%;党政及事业单位就业235人,占6.42%;升学深造人数为128人,占3.50%;高校就业72人,占1.97%;部队就业人数为10人。

3、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粤西地区就业1728人,占48.91%;珠三角地区就业1630人,占44.32%;粤北、粤东、外省地区就业分别为82人(2.32%)、65人(1.84%)、155人(2.63%)。

二、我校2014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措施

1、坚持推行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努力营造就业工作良好氛围

学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高度重视,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2014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成功举行,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各学院、处室党政一把手、学生工作全体干部共同出席了会议,学校领导与二级学院一把手签订就业责任书,并对2014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作出了全面的部署,毕业生就业工作得到全体师生员工有力支持。学校在逐年加大编制、经费、队伍方面保障的同时,建立了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学校层面校长负总责,学院层面院长或书记负总责,全面落实教育部提出的一把手工程。通过学校和学院的联动,将各学院院长、专业系主任、专业导师、专业教师纳入学生就业工作体系,分别承担不同的责任。通过这些措施,领导主抓、处室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效性得到了不断的增强,就业工作全校动员、全员参与、全力以赴的良好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2、坚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增强毕业生就业适应性

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出口逐渐成为各二级学院的共识,各学院进一步加大了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如:人文学院在人才培养中践行博雅教育理念,并不断拓展与国外(境外)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毕业生境内、境外就业市场并进;外语院通过推行3+1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实践体验学习模式、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等大力增强毕业生的市场适应性;美术学院积极构建、实践常规教学和专业竞赛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有效增强了毕业生的动手能力;信息学院实施2+2人才培养模式及双师型培养体制,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拓宽就业面;化学院采取科学配置课程资源和特色化建设和隐性课程开发,有效提高了毕业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等。

3、坚持不断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服务水平

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意义重大,国内众多知名大学在就业指导方面的纷纷加大了投入。学校在资源紧缺、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通过组织就业指导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课件竞赛,校外培训学习等活动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积极推进就业两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组织骨干教师参加校外高层次的就业指导课程培训,探索新形势下的我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不断提高就业两课教学质量。在就业指导过程中注重加强毕业生就业技能的实训,积极推动创业教育,增强毕业生创业意识。联合校内各单位共同推出就业实训月系列活动,共举办近50场/次高水平的就业指导与实训活动,积极落实省厅企业精英进校园的要求,为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实训搭建了优质的平台:如招生与就业处的公务员考试培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校园模拟招聘大赛等,商学院的总裁讲坛、百度经理人活动,数科院的课堂教学十星比赛数学建模竞赛活动,信息学院的it科技节以及系列就业指导讲座等。加强就业服务网络平台建设,保障就业信息发布渠道的畅通,同时依托网络开展政策宣传、就业指导等服务。招生与就业处联合各二级学院召开双困毕业生就业座谈会、毕业班班干代表座谈会及毕业班党员代表议会等,帮助双困毕业生解决心理上和求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同时,精心挑选合适的就业岗位,对 双困毕业生给予优先推荐。

4、坚持就业研究与就业宣传相结合,有效引领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

针对毕业生甚至就业指导教师对就业市场及国家各级就业政策的不了解和不熟悉,学校进一步加大了对当年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研究,如开拓就业市场的队伍回来后都会将有关就业市场信息汇总招生与就业处,并及时整理分析后通报给各单位;在2014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招生与就业处作了2014年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汇报,结合我校近年毕业生就业的总体情况作出了全面客观的分析,使各单位对我校的毕业生就业状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对各部门工作针对性的开展提供科学详实的依据。在2014年我校学生工作研讨会上,共有11位教师提交了8篇就业工作论文,其中二等奖一篇、三等奖两篇、优秀奖四篇。在大量进行就业研究的基础上,学校还通过印发资料、网络宣传、张贴海报、悬挂横幅等方式大力宣传国家有关就业政策,积极开展到基层去,到艰苦地方去的主题教育活动,帮助毕业生树立敢于吃苦,勇于挑战自我,为建设小康社会建功立业的思想,积极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2014年,我校共有305名毕业生响应广东省三支一扶专项计划号召,志愿到贫困地区去建功立业。

5、坚持加强对外联系与对内整合,固拓并进推进就业市场建设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方法,并通过进一步改革创新机制,充分调动各二级学院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设。一是精心设计、编印毕业生推介资料,及时通过网上网下各渠道向700多家教育及企业单位寄发宣传资料;二是充分利用校地合作以及就业见习、实习等工作,抓住机会积极推介和邀请企事业单位来校招聘;三是联合校内各单位,分别分批组队奔赴省内十几个地区走访校友及企事业单位,积极推介我校毕业生,并诚请各类型用人单位到我校召开中小型招聘会;四是发动全校教职工通过电话、网络、信函等途径广泛搜集就业信息,如向历届校友寄发《致校友一封信》,积极发动校友帮助师弟妹查找就业信息等。统计自2014年9月至2014年7月1日截止,我校在湛江师范学院就业网共发布864家各类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提供岗位27972个。其中,校内举办招聘的单位有182家,总共提供了5431个岗位;校外招聘的单位有682家,提供了22541个岗位。

三、工作展望

1、加大保障力度,建构全员参与就业工作长效机制。与目前国内及省内同类院校的就业工作保障情况相比、与学生就业工作的需要相比,我校就业工作的保障力度仍有待进一步加强。除了努力按国家及省厅有关文件要求认真落实三到位外,也要逐步建立学生就业工作的考核评价制度,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机制等。要增强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的实效性,真正落实三个适度挂钩要求,不断推动全员参与就业工作长效机制的建设和完善。

2、强化市场导向,增强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的适配度。通过就业市场调研反馈及相关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我校毕业生竞争力仍需进一步提高。学校要全面研判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转型需要,建立和完善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机制、全员参与就业工作机制,以推动各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配合学校的转型升格,各专业教学也要结合社会需求和专业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力气培养适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同时要全面加强实习、就业基地的建设,适当延长及科学安排专业见习、实践活动的时间,充分利用顶岗实习等活动,强化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结合专业特点,以各种竞赛为载体,建设优质的学生实践活动平台,推动学生专业学习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3、增强指导实效,树立科学就业观实现充分就业。人才培养质量除外部的客观条件影响外,学生主体的意识影响更为主要。从就业工作中的众多个案来看,职业目标不明确,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是导致学生学习动机不强,职业素质不高,就业竞争力不强的主要因素。很多学生就业主体意识淡薄,存在不少陈旧的就业观念,等、靠、要思想依然严重,甚至对自己的就业不闻不问。就业指导水平不高、效果不好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就业指导课程开发、就业指导活动品牌的打造都仍需加大力度。因此,要全员参与、共同努力,在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就业激励机制等保障情况下不断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的教育、有效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就业环境,把握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确立正确的就业目标,更新就业观念,努力提高职业素养,以实现充分就业。

4、创新市场开拓,岗位数量增加与质量提高并重。尽管我校每年为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在不断提升,但与毕业生的就业意愿相比,我校就业市场的开拓力度仍需加大。学校要在目前粗线条的市场开发基础上,针对各专业的就业状况,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增加各具体专业岗位就业信息量的供给。专业教师与社会相关行业的联系非常密切,而且对本专业学生的情况也比较了解,要充分调动广大专业教师、专家教授等的积极性,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另外,在各行各业的历届校友也是我校就业市场的一笔宝贵财富,也要利用各种方式争取获得他们的支持,要做到想尽千方百计、走遍千山万水、道尽千言万语,为我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坚实的保障。

5、创新服务平台,拓展就业指导及就业信息发布渠道。当前就业工作信息化的迅猛发展趋势,强烈要求我校就业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实现与社会同步。招聘场馆的多媒体设备、学校信息发布户外电子屏幕、就业信息移动网络发布平台等的增设亟待解决,以为我校就业工作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实现幸福湛师添砖加瓦。

社区再就业工作总结

2014年上半年,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县就业处的业务指导下,在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和积极配合下,紧紧围绕社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点,以就业服务建设为标准,圆满地完成了上半年社区就业再就业的各项工作。社区城镇新增就业任务数650人,实际完成任务596人,完成全年目标的97%;持证实现再就业371人,完成任务数606人的62.5%;4050下岗人员再就业137人,完成任务数150人的93%,由社区推荐外出务工人员38人,完成目标任务数50人的89%,开展各类技能人才培训班2期,已培训了600人,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数;社区就业实体吸纳安置41人,零就业家庭中有1人实现了再就业;为城乡各类求职者提供免费职介150人次,介绍成功达60以上;再就业培训40人,今年社区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抓素质建设,实现就业服务制度化。一是失业人员登记和免费就业服务制度。完善失业登记制度。建立就业登记、失业登记与就业服务有机衔接的工作流程,通过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社区加强对失业人员的动态管理。二是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援助制度。通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对就业困难对象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和即时公益性岗位援助。根据上级部门确定的再就业援助任务要求,制定专门就业计划。三是针对社区4050人员就业现状,对就业竞争能力弱势群体按照国家政策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加紧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实施,为有创业条件而无资金的下岗职工统一提供资金但保。四是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免费服务和培训,对下岗失业职工已领取《再就业优惠证》人员进行就业前培训。培训工作半年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二、抓行业职能建设,全面推动就业服务专业化。一是加大发证力度。《再就业优惠证》关系到下岗失业职工切身利益和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为了确保再就业优惠政策的享受对象不错不漏,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政策发证,对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职工发放了优惠证。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将再就业优惠政策和再就业优惠证申报办理程序等印制成宣传材料,通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发放给每一位失业下岗职工;定期上街设立劳动法规咨询服务台,现场解答失业下岗职工提出的问题;还通过宣传栏、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进行全方位宣传,使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了解政策,掌握政策,转变择业观念,安心走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之路。三是抓社区平台建设,促进统筹城乡就业服务社会化。

三、抓就业服务,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全面开展。一是建立了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基本情况档案和再就业情况数据库,对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实行动态管理,随时掌握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和享受扶持政策的情况。二是积极开展劳务输出工作。劳务输出工作已完成38人,不仅下岗失业人员得到了帮助,而且各类待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也得到了就业帮助。

四、下半年工作打算: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我们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明年各项任目标的完成。

(一)、加强培训工作的基础建设,完善培训工作中急需的培训设施,落实培训基地建设。在保证基本培训内容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利用培训基地,加大培训力度,一是把创业培训作为下半年培训工作新的突破口,认真学习借鉴其他社区的经验,结合本社区的实际,把再就业培训工作抓好、抓出成效。二是加强对劳务输出人员的培训。针对本社区劳务输出的实际,将增加培训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输出人员的素质。

(二)、进一步加强宣传,努力营造关心、支持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社会氛围。要大力宣传政府出台的再就业优惠政策。

(三)、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扶持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加强与税务、工商、银行等部门协调配合,把再就业优惠政策的落实到位。

(四)、进一步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大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要运用优惠扶持政策,大力推动下岗失业人员组织起来就业,推进下岗失业职工实现再就业。

(五)、切实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人员的自身建设。要认真学习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要增强对本职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积极主动,勤奋实干,善于摸索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为社区就业再就业工作再创辉煌!

Gz85.com更多 精选总结阅读

XX年X县就业再就业工作总结


今年,我县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在省、市劳动保障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切实加强领导,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的部署和要求,认真落实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开辟多种就业形式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想方设法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在各级政府及财政、国税、地税、工商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面完成了省、市下达的就业和再就业的各项任务。XX年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现全县就业局势稳定,促进了我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领导重视,目标责任制明确
根据省政府《关于建立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的通知》及有关会议的部署和要求,我县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全面部署抓落实。
(一)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县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县长任组长,成员由县府办、劳动保障局、财政局等19个有关部门组成。
(二)召开再就业工作会议,对再就业工作进行全面的动员和部署。
(三)健全机构和设立劳动保障工作平台。成立了县公益性职业介绍管理服务中心,现有x名工作人员,均由财政拨款;成立了县就业服务管理中心(自收自支);每个镇都设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经费由财政拨给。
(四)建立健全领导协调议事机构。设立了县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小额担保贷款协调小组、县级劳动关系三方协调会议制度等机构,这些机构对关系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重要决策和具体问题经常进行研究,为推动我县就业再就业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五)制订出台有关文件,明确各镇、各部门的工作职责。我县先后制订出台了《关于切实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意见》(x委发[XX]28号)、《关于建立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的通知》(x府[XX]63号)、《印发xx县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考评办法的通知》(x府办[XX]63号)、《xx县关于推进城乡统筹就业进一步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方案》、《xx县农民工跨地区就业服务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进一步把城乡统筹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作为宏观调控的优先目标,明确各镇和县直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各部门密切配合的齐抓共管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机制。
二、全面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
在再就业工作中,我县根据上级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相应制订出台再就业 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并抓好落实,有效地促进了就业 和再就业。
(一)制订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先后制订出台了《xx县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xx县再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办法》、《xx县再就业岗位补贴办法》、《转发关于帮扶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的通知》、《xx县下岗失业人员从事微利项目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实施细则》、《“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办法》等操作性强的政策文件。
(二)大张旗鼓地开展政策宣传。为全面启动再就业工程,使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人人皆知,人人积极响应、支持和参与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我县各级各有关部门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政策宣传活动,先后在xx闹市区举办了3 期大型的政策宣传咨询活动,接受咨询人数 1000 多人;县广播电视部门跟踪报道再就业政策和新闻 28条。
(三)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一是对就业 服务企业、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的企业给予税收、贷款等方面的优惠。到去年底止,全县已办起建材包装、餐饮商贸、家政服务、种养等各类型的就业服务企业16家,安置城镇下岗失业人员826人。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鼓励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两年来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3笔25万元,社会保险补贴68人共58万元,岗位补贴224人共36.54万元。二是发放《再就业优惠证》,有58名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申领了《再就业优惠证》。三是给予税费优惠。两年来,工商部门减免下岗失业人员管理费0.144万元;国税部门免征税收1.2万元;地税部门减免税收270.51万;卫生部门减免证照体检费4000多元;广播电视部门对城区域范围内领取“绿卡”的53户有线电视用户实行半价收费,减免金额6360元;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全体干部职工开展“一对一”帮扶下岗职工活动,积极为45户下岗职工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培训等方面的实实在在帮助。建立了“4050”人员资料库和“零就业家庭”台帐,想方设法为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提供援助,使下岗失业人员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
三、稳定和开发就业岗位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近年来,我县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千方百计稳定就业形势,开发就业岗位。通过培训提升,落实就业岗位。
(一)深化改革稳定岗位。深化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从短期来看,企业改革必然会给职工就业的稳定带来一定的影响,但从长远来看,企业改革对保证企业生存发展、稳定就业将产生积极的意义。为尽量减轻企业改革造成的振荡,近年来, 我县按照改而有序、关而不乱、破而再生的改革思路,对全县19 间国有工业企业全面实施了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企业改革,其中破产7间、产权转让 3间、拍卖 3间、租赁5间、承包经营 1间。在深化国企改革过程中,我县积极探索转制形式,把稳定就业岗位放在突出位置。如对实施破产的企业,我们普遍采取边破产、边租赁的办法,既使大多数职工保住了就业岗位,维护了社会稳定,又确保了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
(二)发展经济开发岗位。扩大就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经济。作为山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招商引资是发展经济最有效和最直接的途径。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我县积极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吸引外来投资,促进民间投资,开发新的就业岗位,认真解决劳动力出路问题。去年以来全县新引进和洽谈的项目有124个,投资总额 26.5 亿元。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为解决就业出路,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培训提升,增强素质,充实岗位。为增强下岗失业人员和新成长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以适应市场需求,我们十分注重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一是开展各类专业技能培训。共开展电工、焊工、钳工、计算机文字录入处理员、计算机系统操作员、美容美发、按摩工、摩托车维修工、缝纫工、大圆机挡车工以及种养、家

政服务、珠绣技术等10 多个工种的培训。二是按照个人择业要求突出抓好定向职业培训。三是举办下岗失业人员转岗培训。两年来,免费培训下岗失业人员565人,培训后的就业率达65%(其中参加珠绣技术培训110人,全部都实现了再就业)。
四、加强就业服务和指导
按照“整合资源、完善体系、健全制度、优化服务”的方针,想方设法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努力促进我县就业局势稳定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是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划拨了xxxx平方米的土地建劳动力市场综合楼。根据山区小县的实际,建成集职业培训、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再就业服务、劳动事务代理、社会保险接续等多功能的县劳动力市场综合楼,20xx年动工兴建,在省市的支持下,xxxx年x月xx日投入使用。今年,在一楼大厅举办了多场企业下岗党员和农村困难党员招聘会,15个企业提供了473多个岗位,有115名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充分发挥了劳动力市场的功能作用,社会反响良好。
二是设立了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全县x个镇均在XX年9月底前建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12人,人员经费列入财政拨款,实现了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和工作“六到位”。并将就业服务工作延伸至每个社区。
三是加快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1)建立劳动力资源信息库。依托乡镇工作平台,开展城乡劳动力资源调查,建立劳动力资源的基本信息库和台帐。(2)抓好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的硬件设施建设。在省厅的关心支持下,现各镇劳动保障事务所都配有电脑、电话、传真机、打印机等办公设施。(3)建立了稳定、全面的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收集、发布渠道(政府网),形成信息运作畅通、快捷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4)建成了职业介绍、职业培训、职业指导、再就业服务、劳动事务代理、社保接续等窗口“一站式”服务的就业服务大厅。
四是做好城乡统筹就业工作。为加快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实行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推进城乡统筹就业,进一步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就业,设立了两个培训基地和两个培训点,年培训xxxx人以上,提高了劳动者素质,增强了就业竞争力。同时建立了3个农村劳动力就业安置基地(深圳xxxx电子公司、汕头xx汽车配件公司、惠州xxx特公司),加大了劳务输出力度,使农村1000多户贫困家庭解脱了贫困。
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实际行动,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任务。我县就业和再就业在县委政府领导的重视下,在省市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各级各部门和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实现了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县就业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下岗失业人员数量较大、就业和再就业难和结构性失业矛盾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就业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因我县是山区小县,经济总量小,财政比较困难。随着就业的竞争,要求学习培训掌握技能的人比较多。同时根据信息化的要求,办公设施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都需大笔资金配套,恳请省市对我们山区贫困小县多给予支持帮助。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和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各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团结努力,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创业就业工作总结


篇一:社区创业就业服务年度工作总结

在社区党工委、管委会的直接领导下,在市劳动就业局的具体指导下,按照全市就业服务工作总体思路的要求,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这个中心,以增加就业岗位为目标,以落实再就业政策为主线,以强化就业服务为手段,以加大资金投入为保障,以帮助困难群体再就业为重点;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和“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及劳务输出等就业服务工作,使就业服务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就业服务工作总结如下:

一、大力宣传《就业促进法》和就业再就业相关政策。

一是组织工作人员实行集中宣传和分散宣传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在市劳动力市场设立专门宣传窗口和深入企业、街道、车站和就业困难人员家中走访,向广大求职者和援助对象介绍《就业促进法》和国家就业再就业的相关政策,对求职者和援助对象的疑难问题进行现场解答,免费发放政策宣传资料近3000份。二是通过新闻、报刊等广泛宣传,做到宣传工作横到边,纵到底。利用各种会议、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及街头进行再就业优惠政策宣传,使下岗失业人员较全面地了解各项再就业的优惠政策。

二、扎实开展“再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专项活动,帮助困难人员再就业。

年初,社区扎实开展了以“实现就业,稳定就业,我们真情相助”为主题的“再就业援助月”活动。对尚未就业的困难人员,提供及时的公益型岗位援助,并落实各项扶持政策;走访、慰问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众,为他们送温暖,解决他们实际困难;同时,对已经就业的,特别是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跟踪了解其就业状况,探索解决就业不稳定问题。援助活动中,确定援助对象51人,走访下岗失业人员特困家庭26户,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30余人,其中公益性岗位就业4人,组织60人就业困难人员参加了免费技能培训。

三、搭建就业平台,帮扶青壮年快速就业。

长安社区充分利用工业园区这一区位优势,与园区企业加强合作,为社区居民搭建就业平台,为企业搭建服务平台实现了共赢的良好态势。如鸿基水泥和中建集团等这一批企业的到来为长安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为社区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渠道,在解决居民就业问题的同时,社区也是企业的好帮手,社区联防队积极配合企业做好安全工作,为企业发展解除后顾之忧。

四、免费创业培训,帮助失业人员成功创业。

为进一步做好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工作,使创业者在充满机遇与风险的市场中走出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开创人生的新天地。6月15日,在市职业高级中学为来自社区的118名有创业愿望和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失业人员举办了免费创业培训,聘请专家和讲师为创业者传授经营管理、工商管理、税务知识和再就业政策,提高创业者的商业理念和自身的素质,鼓励引导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并邀请创业成功人士面对面与学员进行交流,让他们从别人的成功或失败中获益,少走弯路,从而降低创业风险。同时,对学员实行跟踪服务,帮助创业者了解市场、筛选项目,解决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协调解决税收减免、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等问题,帮助失业人员成功创业。

通过一年来的努力,已初步形成社区创业就业服务的制度化、经常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努力,积极探索创业就业服务的新途径、新方法,确保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和“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及劳务输出等就业服务工作。

市城市社区长安居民委员会

二oo九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篇二:妇女创业再就业工作总结

近些年来,我们妇联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领导精神,开展全民创业热潮,特别将做好下岗失业妇女创业再就业工作作为促进妇女发展的首要任务,紧紧围绕全区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建设和“两型社会”建设,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以引导妇女自主创业为重点,着力提高妇女就业能力,努力推动妇女创业发展。几年来,全区各级妇联共培训下岗失业妇女1652人次,创业培训467人次,联系30名中小企业女性创业带头人协调安置1840名下岗失业妇女再就业,成功指导5名妇女创业,并扶持了巾帼家政、温馨月嫂、白领家政三个###家政市场的知名品牌。主要工作总结如下是:

一、抓引导,拓宽妇女创业就业思路

首先,典型引路,树立新的择业观。通过宣传刘敦林、屈林等再就业明星,倡导“青青小饭桌”的作法,推介爱帝、三五等女企业家创业历程,鼓励妇女发扬“四自”精神、转变择业观念,从待在家里等、靠、要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再就业或创业,巾帼家政、温馨月嫂、白领家政和“青青小饭桌”成为了我区的再就业基地和创业基地。其次,市场引导,开拓创业新思路。经过调查,可以看出我区下岗失业妇女的择业观念发生了变化,已经从“寻岗就业”转变为“自主创业”,自立门户、自谋职业、自主择业、灵活就业越来越成为下岗失业妇女再就业的主要趋势。结合###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实际,因地制宜提出“五大五小”的妇女创业就业思路:

一是突出“小商品、大市场”,针对人们时尚理念的需求,开发有创意的适用于家庭生活的编织等工艺品。学习温州人创业精神,引导妇女发展家庭作坊式生产。二是突出“小规模、大群体”,如:美容业是近年来悄然兴起一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所需要的产业,有许多妇女创办美容院并取得成效,据调查:1、美容行业门槛低,开办一家小型美容院初期投资约为4-5万元;2、需要的技能相对其他行业来说较低,服务员经过基本培训即可上岗;3、工作量不大,工作时间稳定,能够照顾家庭和孩子;4、经济效益显而易见,只要能拥有一定量的固定客户,除了按规交税外,3年左右就有所发展。三是突出“小产品、大流通”,围绕服装产业化创业。借助资源优势,引导妇女文秘杂烩网发展服装工艺加工企业。四是突出“小天地、大作为”,整活资源、发展信息业,向外拓展市场、引进资本、开发项目。五是突出“小社区、大服务”,围绕社区服务需求创业。要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促发展”的理念,探索并建立家政企业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和质量标准,把服务、培训、经营和管理纳入监督、控制体系之中。 推动妇联家政服务实体的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品牌化建设、规模化发展,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通过实施“4050”工程,引导妇女选择性创业就业:一是对有闯劲、有文化、有经济实力的妇女,鼓励她们大胆创业;二是对文化偏低、技能偏低,缺乏创业条件的妇女,引导她们在服务业、家政服务领域寻岗就业。

二、抓培训,提高妇女创业就业能力

要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需求,实现妇女劳动力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我们要依托“三大阵地”采取“三种方式”抓好妇女的培训工作。依托“三大阵地”即:各级妇联教育培训阵地、区街劳动部门的培训基地、区内各职业技能学校开展妇女创业就业培训。采取“三种方式”即:一是按需组训。根据有创业意愿妇女的职业需求、现代服务业的管理需要,结合我区实施“产业升级、环境创新、社区和谐”三大战略及市场用工需求,采取订单培训、以需带训、以训强能的方式组织有创业就业意向的妇女进行培训,如:SIYB(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培训等。二是以帮带训。充分发挥妇女创业指导服务中心的作用:1、提供政策咨询,帮助下岗女工了解国家的优惠政策,帮助办理开业的有关手续等;2、提供专业指导,对下岗女工的创业项目、创业计划、创业设想,创业准备等方面进行指导;3、提供技能培训,帮助下岗女工掌握管理、营销、电脑等多种业务技能;4、提供信息交流,帮助下岗女工掌握市场供需、行业竞争、企业发展等状况;5、提供法律援助,帮助下岗女工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维护下岗女工在创业发展中的合法权益。组织有成功创业经验的女能人、女企业家与有创业需求的妇女和正在创业的妇女结对指导,让她们创业的经历激发下岗女工的创业意识、增强她们的创业信心;还根据妇女在创业过程中还需要政策、法律等方面帮助的情况,聘请了工商、地税、劳动局等方面的专家,为下岗女工创业提供政策咨询的法律援助。三是项目促训。依托项目是创新妇女培训内容的有效举措,通过挖掘有市场潜力的创业项目,培训多门类的职业需求和实用型技能,实现妇女创业由单一服务家庭到多元化服务社区、从简单的体力劳动到科学的企业管理的突破。

三、抓服务,搭建妇女创业就业平台

坚持五个依托,拓宽就业渠道。即:1、依托区域经济发展,在培育行业、项目建设、企业改制、园区发展中,增加就业岗位;2、依托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在拓展社区服务业的领域中安置一批就业岗位,(保洁、家政、养花);3、依托劳动力市场,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安置一批,举办专场招聘会,区劳动力市场与街道劳动力市场互联互动调剂岗位。资源对接;4、依托多种再就业基地安置一批。创新一批;5、依托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十五”时期,我区投入财政收入2.57%,1888万来解决再就业问题,优先考虑“4050”、“4555”以及“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问题,尤其把推荐困难大龄女性下岗失业人员放在首位。

落实政策,改善创业环境。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再就业政策,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册等进行政策宣传。积极扶持自主创业,通过创业培训、小额贷款、优惠证为下岗。积极加大优化用工环境,加大劳动用工监察力度。通过依法行政、政务公开,积极为创业妇女提供优质便捷服务,据统计,我区为女性办理再就业优惠证全部办证人数的45.08%,为近200名下岗失业女性申报了小额担保贷款,并保证下岗失业女性享受国家规定的各项税收税费的减免。

拓展服务,关爱外来打工妹。外来打工妹是我区经济发展中的一群重要力量,进一步优化她们的生存环境,提高她们文明素质,维护她们合法权益,增强她们的归属感,服务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开展服务:做好“安家”工程。万松街武展社区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打工妹之家”,不仅帮助维护打工妹的合法权益,而且教育“打工妹”改正不文明陋习,勤奋好学,自强不息,通过推广交流武展社区的作法经验,全区13条街道分别建立了“打工妹之家”、“外来妇女联谊会”,既为外来打工妇女排忧解难办实事做好事,又为她们建立了“心灵的港湾”,提供了交流沟通的机会。提高文明素质。通过建立“打工妹学校”、“打工妹流动图书站”和宣传“打工妹”的优秀典型,使打工妹的文明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我区省级“十佳打工妹”陈艳书不仅成为了高级管理者,而且还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在全省“打工妹与法同行”知识竞赛中我区获得二等奖。维护合法权益。通过宣传、监督和检查,督促企业与“打工妹”签订劳动合同,落实《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等各项法规政策,并及时受理和查处外来妇女的各项投诉。“十五”期间,对辖区内290个用工单位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帮助7536名女职工补签了劳动合同,为2579名女职工补办了社会保险,有效维护了女职工合法权益;在劳动争议工作中加大对女职工侵权案件的审理力度,及时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

1、建立女性创业就业培训专项资金。素质底、无技能仍是下岗失业妇女再就业面临的主要障碍。加强妇女技能培训至关重要,也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区妇联虽然建立了妇女培训基地,但由于工作经费紧张,基地建设 投入少,阵地建设后劲不足,在办学师资规模条件上无法与其他培训机构相比,缺乏市场竞争力。希望将女性劳动力培训纳入政府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之中,从劳动力培训补贴奖励基金、再就业培训专项或创业扶持基金中专门安排一块,交由妇联组织统一管理,专门用于 妇女技能培训,以增强妇联服务妇女的能力和实力。

2、建立和完善女性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以区妇联创业指导中心为龙头的三级联动、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就业服务网络,实行资源共享,为服务就业提供信息咨询、技能培训、就业指导、职业介绍、劳务代理等全方位服务,并依托社区妇联摸清下岗失业妇女就业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援助和服务工作,积极创建“零待业”社区。

3、挖掘潜力,拓宽就业渠道。一是开发社区岗位,打造家政服务品牌。二是鼓励有创业意向的下岗失业妇女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帮助她们争取优惠政策,扶持她们发展,同时鼓励她们吸纳下岗失业女工就业。三是鼓励下岗失业妇女到非正规部门就业,以非全日制临时工、小时工、季节工、家庭作坊等形式就业。五是协助银行部门为下岗失业女工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提供小额信贷。

篇三:平谷共青团促进青年创业就业工作总结

近年来平谷共青团以“创业绿谷·给力未来——平谷共青团促进青年创业就业行动”为统揽,在16个镇乡、2个街道全面开展创业就业、培训需求问卷调研,倾听日活动等形式,把握青年需求,针对不同青年群体和多样化需求,深入实施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积极帮助青年就业,扶持青年创业取得了一定成效,下面向各位领导做一简要汇报:

一、优化环境,明确工作任务,不断夯实帮助青年创业就业的工作基础。

1、健全组织网络。为了更好的落实“青年创业就业”工作,团区委针对区内基层乡镇团委的实际情况认真调查摸底,制定了平谷团区委“促进青年创业就业”工作实施方案,并成立了促进青年创业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团区委书记任组长亲自抓,团区委副书记为副组长、镇乡团委书记为成员,并明确了农村部为主责部室,其它部室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如办公室加大宣传引导、城区部负责协调区直有关政策制定部门对接。团区委将创业就业工作目标分解确立了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每月督查实情况。

2、完善工作机制。一是建立部门联动机制。积极与劳动、人才市场、银行担保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走访、交流工作经验,沟通工作动态,推动工作开展。二是建立上下联动机制。整合团的基层工作力量,发挥青年组织优势,构建、完善区、镇、村三级服务体系。及时了解掌握各个镇乡推进工作情况和发展动态,同时向他们通报团区委近期的重点工作,传达工作思想和指导方针,保持区、镇乡、村信息畅通,确保工作的相辅相成,同向发展。三是定期开展“倾听日”。团区委组织机关团干部到青年中开展每月一次倾听日活动,通过召开创业大学生村官座谈会、到创业青年企业中走访等多种形式了解他们的创业资金、创业知识,就业技能培训等方面需求。四是纳入“三级联创”考核。2011年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共青团工作考评分值为2分,其中促进创业就业工作占据了0.6分。

二、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载体,不断加强推进青年创业就业的服务措施。

1、深入调研,分析研究青年创业就业的实际需求。为了进一步推进新形势下全区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了解青年在创业、就业、学习培训方面的困境和具体需求,为他们在创业就业过程中提供有效服务。团区委设计印发了《服务青年创业、就业培训需求调查表》,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培训需求、就业意向、创业意向、培训时间、培训形式、培训期限等六个方面。2010年6月至7月,由18个镇乡、街道团组织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式,开展了为其一个多月的青年就业创业调研活动,共面向返乡青年农民工、农村待业青年、城镇待业青年、未就业的大学生等青年群体发放问卷10000份,收回有效问卷7046份。团区委组织专人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研究,并努力寻找青年在就业创业过程中的实质性需要与共青团有所作为之间的结合点,初步形成了《关于平谷区青年创业、就业培训需求的调研报告》,对共青团今后更好的推进青年创业就业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参考意义。各镇乡、街道团组织依据调查问卷,全面梳理、了解所辖区域青年创业、就业、培训需求情况,研究制定切实可行促进青年创业就业工作措施。撰写了80余份调研报告,形成了团区委,各镇乡街道,各村、社区三个不同层面的《关于平谷区青年创业、就业培训需求的调研文集》。

2、广泛宣传,营造青年创业就业的氛围。为了在全区青年中营造创业就业青年先行的文化氛围,团区委通过平谷电视台、平谷报、平谷信息、绿谷信息网宣传有关青年创业就业工作的各项举措、优惠政策、典型人物报道等信息44条;借助绿谷信息网论坛,注册会员,进行发帖,在线交流;借助平谷志愿服务站厅、人才市场,设立宣传站,发放创业贷款、创业大赛等有关要求、政策15000份,为20000多人答疑解惑;在团区委网站、平谷青年创业园设立创业就业专题进行介绍和创业青年典型宣传。团区委与邮政储蓄平谷分行联合开展“贷动青春”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宣传活动,接受了3000多人的咨询,广泛宣传青年小额贷款的政策内容、办理流程、具体方式,充分调动青年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开展培训,提升青年创业就业能力。平谷团区委坚持分类引导原则,积极寻求有效途径,形成了区镇联动、部门协调,构建了意识理论、经验、技能三方面的知识培训体系。完善“青檬夜校”建设,在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各乡镇青年培训需求情况,建立青年创业就业需求档案,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推进培训工作。联合区人力社保局举办青年创业就业培训,先后在马坊、大兴庄镇开展了“青年创业大讲堂”,“SYB创业培训班”,重点在于引导青年转变择业观念、盲目创业思想,通过培训,为他们注入创业、就业新理念、新知识。依托镇乡青年夜校,先后开展电工、焊工、社区保洁等职业技能培训,目前已培训600人,实现就业280人。黄松峪、东高村等镇乡结合镇域产业特色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培训人数达到900多人。举办了“开启创业梦想,点亮智慧人生”——YBC青年创业大讲堂活动、创业青年骨干培训班,邀请北京盛世万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宏伟、小管家(中国)服务连锁机构张松江总监,创业青年耿伟为青年授课,360名有创业愿望和已经创业的青年参加。组织16个镇乡开展了“青年创业者足迹”宣讲和交流活动,通过典型事迹宣讲、创业者经验交流,提升创业者开拓市场的能力。

4、建设基地,培养青年创业就业的实践能力。为了帮助广大青年积累工作经验,通过广泛宣传,认真遴选,搞好对接,在区内渔阳酒店等11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有近200名各层次青年在岗见习,帮助青年经受锻炼、成长成才。

5、畅通渠道,帮助青年获取创业就业的各项信息。团区委整合资源,建立了以提供集约有效的创业就业信息资源为特征的信息服务,构建区、镇、村三级信息服务体系。一是构建网络信息。着眼改善创业(就业)服务资源与创业青年需求的信息不对称,建立了青年创业园网站、招聘信息公共邮箱,使广大青年不出家门便能及时、动态、集中、快速了解政策、产品市场动态、用工等信息资源的共享。同时建立了《创业青年人骨干才库》,通过团组织的手机短信平台,快速的向广大青年发布有价值的创业、就业信息。二是构建“陆网”信息。为帮助创业青年方便、快捷地查阅市、区现行有效的帮扶青年创业方面的具体政策措施,团区委积极梳理分散在不同部门、不同领域的创业扶持奖励政策,汇编制作了30000本《平谷青年创业指南》,同时按照就业和创业两大板块,汇集贷款、技能培训等有助于青年创业、就业等相关的信息内容,印制了10000份宣传折扇,同时随时印制有关创业就业信息宣传单,通过青年创业园、青年工作室、工作站、镇乡(街道)、村(社区)团组织通道免费向广大青年发放,帮助青年共享资源信息,争取政策支持。

三、发挥组织优势,搭建“五个平台”,努力提高服务青年创业就业的工作实效。

1、资金支持平台。创业资金不足,是阻碍很多有创业想法的青年人的一道“门槛”。团区委借助现有的融资贷款政策力量与金融机构联动和采取社会化方式募集的方式,形成贷、免、补的资金支持体系,实现资金力量互补。一是发挥YBC平谷工作站作用。“YBC”指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是以扶持青年资助创业为主旨的一种创业模式,创业项目通过评审后,将可得到3至5万元的小额贷款和为期三年的一对一导师指导。2010年5月5日团区委建立了“YBC北京平谷服务站”。目前已经有22名创业青年获得共计110万元无息、无担保的贷款扶持。二是推动“贷动青春”小额贷款工作项目。我区积极与邮储、农商行等金融部门协作,形成“团银”联动机制,在简化审批手续、降低贷款利率方面为创业青年开通绿色通道,提供便利和实惠,截止目前已为87名青年发放673万贷款。三筹建平谷青年创业促进基金。基金由热心公益事业的机构、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个人自愿捐赠,主要用于青年创业大赛获奖项目的奖励、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的扶持、青年创业小额贷款贴息、青年创业项目直接资助、青年创业培训和创业青年典型宣传等。目前,已成功募集“创业基金”80万元。

2、典型展示平台。在一个城市,创业氛围的程度,创业者自身知识和视野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青年创业的积极性、创业的魄力、创业的自信、创业的成功。团区委通过多种途径,积极营造积极创业就业氛围。一是举办首届“平谷青年创业大赛”。启动了以“开启创业梦想、点亮智慧人生”为主题的平谷首届青年创业大赛,经过初赛、复赛、决赛等环节,共10名创业青年脱颖而出,并享受贴息贷款支持。《北京日报》、《京郊日报》、千龙网、《平谷报》、平谷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大赛进行了报道宣传。二是开辟优秀典型展示专栏。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以专栏、专版等形式,对青年创业项目进行统一宣传,并对青年创业工作的进展、青年创业典型、创业成果展示进行报道。目前,我们已在《平谷报》连续6期对青年创业的工作进展情况、青年创业典型和优秀导师进行报道,推荐展示创业青年和导师风采,发挥了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注重挖掘不同领域优秀创业青年典型,建立《创业青年骨干人才库》,积极向市、国家级协会等组织举荐青年人才,8名青年企业家加入北京青年商会,5名创业青年加入中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16人被评选为北京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2011年平谷创业青年张涛荣获“北京青年五四奖章”荣誉称号。推荐创业大赛获奖者范迎春、宋瑞勇的创业项目入展团市委组织“激荡青春——五四青年创业成果展”。

夏各庄、马昌营、王辛庄、刘家店、大华山镇、金海湖、东高村镇16个镇乡积极搭建联谊平台,组织创业骨干交流、分享创业成果,开展了“我与祖国共奋进—创业者的足迹”青年创业典型宣讲交流活动。夏各庄镇、王辛庄镇开展了送政策促进青年创业就业宣传活动。

3、促进发展的平台。围绕青年的创业、就业需求多样化、群体的分布的多样,青年能力素质不一等问题,团区委积极打造园、室、站服务平台,构建点面结合的服务平台发展体系,实现服务的针对性、广泛性。一是成立平谷青年创业园。以服务全区创业青年骨干为主体,由共青团平谷区委与大兴庄镇党委联合创办的小型初创型企业孵化园区——北京青年创业园平谷园于4月28日正式揭牌成立。平谷青年创业园是体现平谷“农、果”特色,以“第一产业”为主区域进行探索和尝试,由“实体创业园”和“网络虚拟创业园”两部分组成。“实体创业园”园区位于我区大兴庄镇西柏店村,占地700亩,创业项目主要以种植、养殖为主,创业园办公区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第一批入驻“实体创业园”有30个创业项目,其中种植合作社3个,养殖合作社3个。“网络虚拟创业园”是团区委为解决我区从事农产品生产销售的创业青年比较分散,不便集中管理的问题,而建立的“北京青年创业园平谷园”网站。该网站被誉为北京市第一个“没有围墙”的青年创业园,开通了网上销售渠道,积极推进创业青年产品销售促销工作,目前已有淘趣格子铺、绿谷情果品产销合作社、绿养道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等10个创业项目通过网上销售平台超级链接到淘宝网展销展卖。目前,“网络虚拟园”有创业项目40个,其中有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8个,创业大赛获奖项目10个,获得YBC扶持创业项目22个。创业青年平均年龄33岁。北京青年创业园平谷园不仅为创业青年免费提供办公、洽谈、展示和销售场所,还融汇了一系列青年创业优惠政策和服务举措,激发青年创业潜能,使青年融入区域经济发展。二是成立青年创业就业工作室。以服务村、镇乡青年为主,探索组建了大兴庄镇西柏店村、黄松峪乡大东沟村两个村级促进青年创业就业工作室,组建由创业青年骨干、创业村官和高校专家教授为顾问的组织机构,为广大青年提供以创业就业培训、职业介绍、政策解读、法律援助、项目论证等“一条龙”服务。三是成立青年创业就业工作服务站。以服务城区青年、流动青年为主,在区绿谷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志愿服务站厅建立创业、就业三个服务宣传站,发放招聘信息岗位,宣传创业就业政策,解答贷款、免费培训等政策。

4、“传帮带”服务平台。团区委成立“三团”即“导师团”、“讲师团”和“顾问团”服务青年创业。由全国、市区青年致富带头人、区青联委员、青年企业家组建的“导师团”,与园区内优秀创业青年结对,一对一地给予创业青年指导、帮助。目前已经有青联委员、裕发房地产开发集团总经理田伟清、全国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张永利等18名企业家志愿担当了创业青年的导师。由创业大赛10名获奖青年和8名创业大学生村官组建的“巡讲团”,通过巡讲自己的创业经历,创业感悟、创业体会,引导鼓励青年自主创业创业,营造创业青年先行的舆论氛围。由金融部门(如北京银行、农商行、邮储银行等)、区职能部门(如区农委、果品办、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旅游局等)和税法部门(如司法局、工商局、国税局和地税局等)组建的10人“顾问团”,通过宣讲区内各职能部门的创业优惠政策、对重点青年创业项目给予具体指导、法律咨询、跟踪服务。

5、产品展销平台。为促进创业青年的创业产品市场流通,切实加强市场信息服务,我区在“北京青年创业园平谷园”网站,开通网上销售渠道,积极推进创业青年产品销售促销工作,目前已有淘趣格子铺、绿谷情果品产销合作社、绿养道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等10个创业项目通过网上销售平台超级链接到淘宝网,将自有产品在网站进行展销展卖。同时在山东庄镇渔子山村的平谷农展中心建立400平米的平谷青年创业产品展卖厅,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为青年免费提供展位进行集中展示销售,目前展销产品的征集等工作正在进行。

二、下一步重点工作

创业就业是青年最普遍、最迫切的根本利益。服务青年创业就业,既是共青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途径,更是新时期共青团引导青年、凝聚青年的有效载体。为青年创业就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已成为共青团服务青年的一个重要落脚点。除了在服务青年创业就业的内容、形式上继续延展、完善外,平谷团区委正在不断加快服务的节奏与力度,力争实现“哪里有青年创业需求,哪里就有共青团创业服务”的目标。与此同时,在长期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工作实践中,一大批青年在共青团的帮助下,实现了创业致富,青年在受益的同时,切实感受到了党的关怀和团的温暖,潜移默化地坚定了高举团旗跟党走的信念。各级团干部面对经济建设主战场,通过积极开展小额贷款、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等工作,切实增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参与经济工作的本领,锤炼了勇于担当、敢于碰硬、攻坚克难的优良作风。“实践证明,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赢得了政府满意、社会认可和青年欢迎,切实扩大了组织影响、提升了组织形象、增强了组织活力。”下一步重点工作:

一是进一步推进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建设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主要是为青年就业提供条件,进一步挖掘可利用资源,形成合力,在16个镇乡继续提高见习基地和见习岗位的数量,扩大见习活动的覆盖面。为青年创业积累技能和经验,做好见习人员的组织工作,努力把工作与组织建设融为一体,使之成为落实“两个全体青年”要求的具体路径。

二是加强平谷青年创业促进基金的融资和使用。争取政府对促进青年创业就业工作的资金支持。充分发动青联、青企协、青商会、青创协和青基会力量,广泛募集社会资金,形成政府资金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的募资模式,不断完善基金的管理、使用,扶持更多的青年创业。

三是加强青年创业园、产品展卖厅的建设。拓展和完善实体创业园、网络虚拟园建设,进一步加强同网络运营商、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商等联合,给青年提供网络创业培训、网络创业空间、网络创业产品。同时加强展卖厅的建设,探索完善运行机制,建立市场化的园区团队,帮助创业青年打开市场,培育青年企业成长。

四是组织开展创业青年骨干成长行动。组织带领合作社社长、青年经纪人、一产型的创业青年骨干与区内企业家座谈、学习先进经验,破解创业难题;组织青年创业骨干到北京及周边市场参观、考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搭建联谊平台,组织创业骨干交流、分享创业成果。

篇四:就业创业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2008年上半年)

年初以来,根据省市两级政府的统一要求,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公共就业服务工作,促进就业指导服务,实现稳定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不断完善就业服务工作,现将我科就业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就业工作完成情况

1.全区完成实名制就业3621人,完成指标的72%;开发就业岗位2451个,完成指标的70%;扶持创业带头人50人,完成指标的83%;带动就业人数300人,完成指标的83%。

2.全区办理《再就业优惠证》200本,年审《再就业优惠证》1290本,办理《失业证》5015本。

3.申报创建52个充分就业社区和2个充分就业示范社区。按照有关要求,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工作“六到位”,主要加强社区基础建设和各项工作的受理,开展各项就业指导工作,全面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完成各项工作指标。

4.零就业家庭实现了100%的稳定就业,2008年于洪区没有零就业家庭。

5.符合条件的“4050”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100%到位,现基本正常运行。

6.公益性工作岗位的招聘情况。根据市局的统一安排,我区上半年开发190人公益性工作岗位,分别是非物业住宅区清扫保洁员100人,居家养老服务90人。招聘对象符合文件要求,通过报名、审查、体检、培训,现已全部上岗。

7.开展城乡人力资源就业现状入户调查活动。按照省里要求,从2005年至2008年开展了三次离岗失业人员家庭就业状况入户调查,为了保持就业指导工作的连续性,统筹城乡就业,全面掌握我区目前的城乡劳动力就业状况,为下一步就业政策的制定和就业工作的部署,结合我区客观实际情况,按照要求开展了入户调查布置工作。一是针对调查工作的重要性召开各乡镇街主管领导、社保干事动员会;二是结合对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方法、调查时间和调查要求对调查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三是保证调查数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做好录入审查工作。截至上报时间,我区入户调查8082户,8892人,符合市局的工作要求。

8.宣传情况。今年上半年共进行两次大型的宣传月活动,一是《就业促进法》的宣传,二是就业援助月活动的宣传。在这两次活动前制定了详细措施及方案,以实现就业、稳定就业、我们真情相助、明确援助对象等十种内容命名为宣传活动主题。组织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入户走访家庭1921户,确定援助对象36人,发放政策宣传材料4051余份,制作宣传栏82个,宣传板12块,宣传条幅35条,户外广告1条,解答问题2500多人次。企业500余家,乡镇街14个,社区82个,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格局,推动了《就业促进法》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创业中心工作情况

为了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落实沈阳市人民政府沈政发[2008]7号文件《关于优化创业环境鼓励扶持自主创业的通知》“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的精神,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成功的创业者。扩大鼓励扶持自主创业的范围,我科正在积极落实。因为创业中心刚刚起步,有些工作没有开展,如创业孵化基地现在正在落实。扶持创业带头人50人,带动就业人数300人,编写创业先进典型材料10篇。其他工作无法开展。

三.采取的工作措施

1.领导重视,建立健全就业指导工作责任体系,定期召开就业指导工作会议,研究政策,积极部署,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使工作有序开展。

2.落实责任,及时向乡镇街传达市局会议精神,分解市局下达的工作指标,使各单位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确实做到落实到位,任务到位,责任到位。

四.工作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1.今年的就业指导工作在社区工作人员思想不稳定的情况下,我科能按照要求正常开展,持续和顺利进行,按时完成市局下达的各项指标,体现了我科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如工作人员王海英同志,在乡街社区人员不稳定的情况下,对“4050”社保补贴和实名制就业、扶持创业带头人、公益性工作岗位工资等工作能够及时地办理和发放,没出现任何差错;薛明辉同志担任公益性三险、小额贷款工作,业务熟悉,工作认真;胡丹同志负责《再就业优惠证》发放工作,坚持原则,掌握政策,工作负责。

2.存在的问题:

①有的街道对劳动保障工作人员频繁更换,直接影响到工作顺利、持续开展,如迎宾路街道、城东湖街道。

②有的社区工作人员素质差,服务态度不好,对前来办事人不热情,特别是对“4050”人员社会保障补贴有关事宜的处理。

③建议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岗位相对稳定,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就业指导工作良性发展。

五.下半年工作指标

1.三季度前完成各项工作指标;

2.督促检查个乡镇街就业数据库;

3.整理公益性岗位档案及上岗时间;

4.按时整理发放“4050”人员保险补贴;

5.迎接市局年终考核。

于洪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指导科

于洪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创业中心

二〇〇八年六月三十日

篇五:就业创业见习大赛工作总结

2009年对于个人来说是意义非同寻常的一年。究其原因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告别了熟悉而又充满感情的街道工作,难舍之情溢于言表;二是来到了团区委,这个更加充满激情与挑战的新工作岗位将成为我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平台。

一年来,觉得自己是非常幸运的,得到这么多领导、老师和同事的帮助。特别是在团区委工作的日子里,委里同事好比一家人,在工作上我们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取长补短,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让南开区共青团工作做的再好一些,为更多的青年服好务。

回顾2009年,本人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个人思想和工作方面的内容进行总结。

一、回首成长路难舍往日工作团队

2009 年3月,得知自己将到团区委工作,在激动与兴奋的同时,更多的是难舍。在去或留的抉择面前,自己曾经考虑了很久。留在街道,可以继续以往的工作,做起来会更得心应手;离开街道,一个新的工作环境,很多事情都是未知。当时,想到了《谁动了我的奶酪》里面的故事,人生只有勇于尝试改变和突破才会更加精彩。因此,我选择了到一个新的工作环境去历练和学习。

回想起4年来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实在难以割舍与嘉陵道街、特别是与组织科的那份感情。从毫无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到基层组工干部、团干部,在这期间我在街里学到了很多、很多。特别是在老科长和同事的帮助下,自己在工作能力、工作方法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嘉陵道街是我人生中的另一所大学。同时,两次荣获南开区特色工作奖,共青团工作中“爱心爱卡”、“一寸爱心”、“青少年综合能力训练营”也形成了长效运行的工作机制,这些宝贵的工作阅历,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交接工作前,我认真对4年街道工作心得,特别是共青团工作进行了总结,希望在给接替人员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能够将那些好的活动载体保留下来,在工作上形成连续。

虽然从3月份离开嘉陵道到团区委工作,但在街道工作有需要的时候我依然全力以赴,特别是在暑期开展第四届“青少年综合能力训练营”的活动中,我与新任团干部一同联系志愿者、共同策划活动,在帮助新团干部尽快进入角色的同时,也确保了品牌工作的延续。

二、融入新环境重新定位工作角色

从街道到团区委,虽然还是从事共青团工作,但工作的对象、方法却大有不同。在刚开始的那段时间的确不太适应,但通过团区委领导帮助与引导、透过同事的关心与照顾,这种不适应的心理现象很快就消失了。但与心理上较快适应相比,工作方式和方法上的适应相对慢一些。像以前在街道工作,很多事情都必须亲力亲为,在工作程序和方法上都比较简单,仅注重工作的结果,对于过程和方法是否得当考虑的不够周到与全面。来到团区委工作以后,我发现作为区级共青团工作单位,我们的主要精力不应过多的放在亲自去做些什么,而是要考虑如何调动基层团干部的积极性,如何指导基层团干部开展好活动,如何为基层共青团工作搭建平台,这些才应是我的工作重点。因为,只有基层团干部都动起来,共青团工作才会体现普遍性,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到全体青年,团的工作和活动影响到全体青年总的目标要求才能实现。

工作定位上的不同也使我自己清醒的认识到目前还有很多的工作等待着我们去落实和完成,同时如何调动基层团干部的主观能动性更成为急需去破解的问题。

三、坚持高标准全身投入团的工作

与兼职团干部相比,作为专职团干部无论是理论水平还是工作能力都应该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团区委工作的这段时间,一方面自己加强对业务知识的学习,特别是针对下发的《共青团工作五年纲要》、《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社区共青团工作的意见》等重要的文件和讲话进行系统学习,希望通过学习来弥补自己在共青团工作经验上的不足;另一方面,坚持向老团干部虚心请教,多向科室同事学习,特别是在大型活动的组织和策划方面,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让我受益匪浅。

与此同时,为了不断研究新时期下共青团工作的特点,我还坚持参与社会上一些自组织的活动,如搜狐焦点网、天津心理讲坛TTT培训、天津义工联盟、天津蜂鸟摄影以及爱卡车友会等活动,增强了自己对当前不同行业青年的了解程度,为今后更好的开展团的工作,服务青年提供了决策参考。

回首团区委9个月的工作,有两项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是南开区大学生创业就业见习基地,在此项活动中,创新了大学生创业就业见习基地的运作模式,通过采取课题制、导师制的见习模式使原本很容易“走过场”的大学生见习工作取得了实效。其次是第三季爱心扮靓公益活动。作为连续3年开展的一项品牌性工作,爱心扮靓活动在长效机制建设方面越来越成熟,社会化、项目化的运作方式也得到了认可,能否把爱心扮靓的工作模式复制到共青团工作的其他领域是下一步需要认真研究的事情。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发现自己比原来更加热爱共青团的工作,同时对于当前共青团工作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依然可以保持旺盛的工作精力、严谨的工作态度,为南开区共青团的事业而更加努力工作。

存在的不足:

1.工作视野不够开阔。在开展工作中,看问题有时只看表面,不善于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和策划活动,在某种程度上不能实现共青团工作的普遍性和“两个全体青年”的要求。

2.工作细节考虑不周。细节决定成败,在金融服务进社区、进企业启动仪式上出现的纰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在每项工作中,在大的方面考虑周全的同时,更要留心细节,这样才可以把工作做的更好。

3.工作魄力有待提高。面对一些棘手的工作还常有畏难情绪,总怕工作做不好,同时对于一些好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往往还停留在理论层面,未能付诸实践。

"财政局就业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