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计划免疫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14

指缝很宽,时间太瘦,悄悄从指缝间溜走。我们在某些事情中会有很多的收获,总结那一段时间的经过是非常重要的。总结的作用是用于客观的发现自我。对于总结范文你有什么心得呢?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计划免疫工作总结”,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2012年度我程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要求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全年工作目标,为广大适龄儿童提供一类疫苗的免费接种工作,现将今年的主要工作小结如下:
一、常规免疫
1、2012年共计出生儿童419人,完成新建儿童419人,发放卡439人(外地流入本地的无卡儿童20人),接种儿童2108人,完成一类苗接种7029个针次,其中三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2、本辖区内出生儿童全部按照规定免疫程序进行疫苗接种,以确保适龄儿童进行疫苗的及时接种。清理往年掉、漏、建证、卡儿童,并按免疫程序要求进行疫苗补种,并同时建立证、卡管理,对流动儿童同样按照规定进行规范化管理和免疫接种。
3、根据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及查漏补种工作安排,我们于1月5日1月12日对本辖区所有8月龄-6周岁儿童进行了麻疹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共计检查223人次,完成补种312针次,在十二月份完成糖丸查漏补种工作,完成补种人次11人,
4、本着自愿自费的原则对部分儿童提供二类疫苗的接种工作,全年共接种二类疫苗2572针次,无一例投诉。
二、计划免疫针对的传染病发病情况:
对我中心门诊传染病漏报工作每季度进行检查,无一例漏报传染病
三、宣传培训
2012年4月25日是计划免疫宣传日,对计划免疫相关知识开展宣传和咨询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150余份,悬挂条幅1幅,张贴宣传展版3张,设立咨询台1处。同时进行了扩大免疫规划知识宣传,重点对留守儿童及流动的人群,我辖区还将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将工作做到最好。
四、积极推进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在今年四月份完成了信息化门诊工作,并于4月20日正式投入使用。
五、存在的问题:
1、本辖区流动人口较大,新生儿摸底不到位,建证建卡未能达到100%,尤其是外地计划外生育的儿童,家长及其不配合,不愿及时接种,致使本辖区的接种率存在小幅度的下滑趋势。外出和外来人口的计划免疫管理工作艰巨。
2、扩大免疫规划宣传覆盖率未达100%的标准
六、下一步的工作
1、 坚强对常规报表的审核、验收。
2、 加大主动监测工作,积极主动按要求上报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疫情。
3、 继续做好预防接种证的查验和上级部门交办的其它工作。

SS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2.12.31

gz85.COM更多总结编辑推荐

中心卫生院计划免疫工作总结


2012年AA街中心卫生院计划免疫工作总结

通过本街卫生人员的共同努力,我街的免疫规划工作在去年的基础上取得了稳步发展,有力的保障了免疫规划工作在本街的正常进行。一年来,根据市卫生局和区疾控中心的工作安排和目标管理的要求,我街2011年免疫规划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现将2011年9月1日2012年10月一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免疫规划:
1、常规免疫
(1)今年新生儿建卡344人,我街仍以包片分村责任制实施计划免疫工作。确保了一年8次以上的冷链运转,并且保质、保量、安全有效的为全街适龄儿童接种了相关疫苗。
(2)接种率统计:糖丸应种179人,实种175人,接种率为98%;卡介苗应种216人,实种216人,接种率为100%;乙肝应种195人,实种192人,接种率为98%,百白破三联应种166人,实种164人,接种率为98.0%;乙脑应种84人,实种82人,接种率为98%;A群流脑应种107人,实种102人,接种率为95.8%.
(3)儿童进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2012年3月22日对我街4所小学和3所幼儿园进行了春季预防接种证查验,查验结果:共查验316名对象儿童,均为本街儿童。有预防接种299名,无证17名,补种情况:应补证17人,实补种17人,接种记录完整人数为293人,应补种人数23人,实补种23人。其中口服脊髓疫苗62人,接种百白破9人,白破疫苗38人,麻腮风疫苗9人,乙脑补种4人,A+C群疫苗补种38人。甲肝疫苗补种1人。
二、强化免疫及查漏补种
(1)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根据《湖北省2012年消除麻疹行动查漏补种实施方案》的要求,做好适龄儿童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我街分别对8月龄至6岁儿童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活动。(2004年5月1日2010年7月31日出生)应种儿童数87人,实种儿童数84人,接种率96.5%;做好了资料的上报,汇总工作.
(2)宣传工作: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强群众计划免疫知晓率是我院今年的工作重点。每年的4月25日是计划免疫宣传日,接种口号是接种疫苗,宝宝健康,我们计免工作人员到小星星幼儿园讲解了疫苗接种知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遭到了人民群众的一至好评,接种率有了明显的进步。
三、糖丸强化活动
根据市,区文件要求,我街进行了二轮糖丸免疫强化活动,第一轮的时间是2011-12-05日,第二轮的时间是2012年01-01-05,这次强化活动工作上时间紧,各村乡医都有较强的责任心,由计免人员造册,辖区内儿童服苗接种率都达到了95.8%,对未能到点服苗的儿童,工作人员能亲自到家发放糖丸,挨家搜索适龄的儿童,发放糖丸通过全体人员的努力,使我街糖丸强化免疫工作按时保质地完成了任务。

四、资料汇总报表上报及免疫接种情况分析:
各类报表都能按时上报,正确率高,只有部份报表填写不够完善,缘由主要在于包村工作人员不够认真,今后要加大对包村工作人员的工作要求,强化计免自查工作。儿童免疫接种接种率有所提高,不足的是对流动儿童接种率较低,接种不及时,今后我院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强工作力度,确保疫苗及时有效接种。
五、存在题目及不足:
(1)全街儿童2岁乙脑、3岁A+C群流脑、四岁糖丸接种率不高,今后的重点就是流动儿童的管理难度大,村医还不能充分的利用,对流动儿童不能及时的汇报通知。对此我院在今后的工作当中还应当继续加大乡医的计划免疫知识培训,为今后的定点接种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自查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制度还不够健全,工作还不是很完善,责任落实不够明确。自查还不够完全,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进步。加大自查力度,进步工作效力。
六、下一步的工作
1、 今年三证必须统一。
今年应逐一核对卡、证无误后,再核对预防接种系统。使其真正达到三证统一的目标。
2、 坚强对常规报表的审核、验收。
3、 加大主动监测工作,积极主动按要求上报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疫情。
4、 继续做好下半年的预防接种证的查验和上级部门交办的其它工作。

AA街中心卫生院
2012年10月15日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平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2年工作总结及2013年工作计划

2012年工作总结
随着国家新医改政策的不断完善,本中心的工作也有条不紊的深入进行,现将2012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医疗服务
(一)医疗服务与质量管理工作
1、严格执行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门诊病历、处方书写规范,合格率99%;
2、认真执行护理常规,基础护理工作无漏洞;
3、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成立组织,落实到位;
4、加强药事管理,加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认真组织合理用药知识培训;
5、深入开展 三好一满意、优质医院、政风行风评议等活动,获得人民群众的好评;
6、全年未发生过一起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
(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及药品网上采购工作
1、成立药物采购制度以及药物采购领导小组,全部药品均在广东省医药采购平台点击采购;
2、我院所有药品均为国家基本药物,并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
3、严格按照《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基本药物处方集》和《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规范合理使用基本药物。
(三)中医药服务
我院成立中医科,配备中医四名,能够运用中医药理论为老百姓提供基本的中医药适宜技术。
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一)居民健康档案工作
严格执行卫生部制定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统一规范服务对象、居民健康档案内容、服务流程、档案保管和使用等。截止年底我院总体建档数为51695份。在完成数量的前提下,保证了质量,尤其是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慢性病人等重点人群,其真实率达100%,合格率达90%以上;整理利用原有档案,生补死撤,利用好现有档案,避免其成为死档。截止年底我院电子档案建档数为26120,各项随访记录均录入完成。
(二)健康教育工作
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统一规范服务对象、内容、方式、流程等。宣传普及居民健康教育、重点人群健康教育、重点慢性病和传染病健康教育、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截止年底已完成12次健康教育讲座,更新14次健康教育宣传栏,发放健康宣传资料12类,共11000多份,有完整的健康教育活动记录、活动总结、评价等资料并已存档。其真实率达100%。
(三)计划免疫工作
1、建立一个社区预防接种门诊;

2、为辖区内所有适龄儿童及时建立《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
3、今年辖区内入册人数440人,按时完成基础疫苗接种工作,及时查漏补种,处理、报告和登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开展国家和省政府实施的疫苗强化免疫、应急接种等工作任务。各种疫苗接种率、及时率均应达到上级要求标准以上,各种上报表格及时准确。做好预防接种相关工作。一年来我接种点一类苗接种9240针次,二类苗接种人数3520针次.
(四)传染病防控工作
1、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率达100%,无传染病漏报、迟报发生。建立传染病防治管理制度,完善传染病疫情报告、预警机制和基础档案管理,今年传染病上报人数共170人。对传染病患者及时登记、上传、追踪,疑似传染病患者转诊率达到100%、追踪率达到100%、转诊到位率达到90%以上。对重点传染病实施监管。
2、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例、疑似病例时必须认真填写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簿、《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五)妇幼保健工作
1、设立妇女保健科,配备2名专职妇保医生;
2、严格执行《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和《广东省孕产妇系统保健服务规范》,对辖区内所有孕产妇进行入户摸底调查并登记,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及时随访,对高危孕产妇进行专案管理,提高孕产妇自身保健意识,并根据手册要求如实认真填写,真实率100%,及时率90%以上;填写合格率95%以上。及时、准确收集孕产妇保健相关信息,减少漏报,不断提高孕产妇保健信息管理水平。截止今年我院产妇产后访视220人,系统管理产妇220人;产妇建卡15人,产检15人,产检5次以上3人,早检15人;妇女常见病筛查覆盖情况:2064岁妇女户籍数为8404人,实查8000人,检查率95%;妇女常见病患病情况:患病总人数为450 ,发病率为5.6%;阴道炎发病人数为250人, 发病率为3.1%;宫颈炎发病人数为200人,发病率为2.5%。
3、设立儿童保健科,配备2名儿童保健医生;
4、严格执行《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准确掌握辖区内儿童数及各年龄段儿童数,如实填写《儿童保健手册》,按时入户进行访视,对高危新生儿酌情增加访视次数。并根据访视结果做出健康评价,其真实率100%,及时率90%,填写合格率95%以上。加强儿童保健信息管理,提高儿童健康水平,降低婴儿死亡率。今年我院0----6岁儿童系统管理220人。截止今年底我院系统管理7岁以下儿童1000人,3岁以下儿童867人。6个月内母乳喂养情况调查人数为115人,母乳喂养100人,纯母乳喂养43人。

5、各项计生技术服务总例数为10例,放置宫内节育器10例。
(六)慢性病管理工作
1、我院建立慢病管理制度,并有专人负责慢病管理工作,每月按时上报月报表;
2、建立门诊35岁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制度,检测率100%;
3、今年对辖区内所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患者进行4次健康随访,每次随访均询问病情、进行血压、心律测量,测空腹血糖等检查和评估,做好随访记录,填写登记表,转诊单等,根据随访结果指导临床治疗,正确使用药物、饮食干预等治疗手段,防止病情变化,提高生活质量。真实率100%,及时率90%以上。截止年底我院慢病管理数:高血压患者:1955人,管理率80%,控制率70%。糖尿病患者:475人,管理率80%,控制率60%;
(七)老年人保健工作
1、辖区内60岁以上老年人建档率达到90%,达到3967份。每年进行一次老年人健康管理,包括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对发现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慢性病患者管理,对存在危险因素的居民建议定期复查,对所有老年人进行慢性病危险因素、疫苗接种知识、骨质疏松预防及防跌倒措施、意外伤害和自救等健康教育;
2、截止年底我院老年人健康体检3967人次,有登记,真实率100%。
(八)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
1、建立重性精神病管理制度并有专人负责;
2、收集辖区内重性精神病患者确诊病例资料,建立健康档案,并进行了4次入户随访,检查患者的精神症状和躯体疾病,督导患者服药,防止复发;
3、发现有危及他人生命安全或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的疑似精神病患者时立即向公安机关报警,与病人家属进行交流,讲解精神病病人护理知识,发放精神病科普宣传资料。截止年底我院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144人,管理率100%,控制率70%。
(九)卫生监督协管、卫生应急工作
1、我院制定了卫生应急预案,成立了卫生应急队伍并召开多次卫生应急演练,提高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
2、制定完善的卫生监督协管制度和工作流程并配备兼职人员;
3、辖区内每村确定1名卫生监督协管员,负责本村卫生协管宣传和咨询等工作。
三、农村卫生服务管理工作
(一)乡村一体化管理
我院辖下13个村、居民社区卫生室,承担所在村、居民社区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工作、新农合村级报销工作、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及其他上级下达的临时工作;
(二)乡村医生培训

制定乡村医生培训计划,定期对村医进行业务及政策法规的培训,对村医的各项资金补助到位准时;
四、卫生科教工作
我院职工及乡村医生共参加继续医学教育73人,达到专业技术人员全员的100%,学分达标率达到100%。
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与管理工作
(一)财务管理
我院财务人员严格按照会计制度编制各项财务报表,做到了账目清晰准确。
(二)人员和岗位设置
1、机构情况
根据恩平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恩平市卫生局所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类改革方案的批复》恩机编办【2012】1号文件要求,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称:恩平市恩城街道办事处平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隶属恩平市卫生局,正股级,公益一类,核定事业编制71名,设主任1名,副主任3名,经费财政补助一类拨付。
2、编制及实有人员情况
核准编制情况: 71人
在编实有人员情况:64人(其中行政管理岗位2人,专业技能岗位55人,工勤技能岗位7人)
3、领导职数及实际配备情况
核准设主任1名,副主任3名,在编实有主任1名,副主任1名。
本单位机构人员编制规范,符合上级文件要求,不存在擅自改变人员编制使用范围,混用、挤占、挪用其它类别的编制;未发生过擅自超过核定的人员编制配备工作人员等情况。
2、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考核评估工作通知》考核每一位医务人员,规范管理,使每一位医务人员能够更好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
(三)院内环境与管理
我院院容院貌整洁干净,工作环境舒适,医务人员着装整洁,服务态度和蔼可亲,各项宣传栏、宣传标语醒目规范。
(四)群众评价监督
1、我院在显著位置设有群众意见箱,公布医院监督电话;
2、定期深入乡村及居委会开展问卷调查,接受群众评价监督,公布群众评价结果。



平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2年11月5日

2013年工作计划
2013年,本中心在2012年的基础上,将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工作力度,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一、基本医疗服务
(一)继续加强医疗服务与质量管理,努力做到全年无医疗差错及医疗事故发生。
(二)继续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所有药品均实行网上采购,将药品零差率政策落实到底。
(三)继续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中医药适宜技术水平。

二、公共卫生服务
(一)居民健康档案工作
争取在2013年将所有未建档案居民全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合格率达到95%以上,电子档案建档率达到90%以上。
(二)健康教育工作
每月更新一次健康教育宣传栏并举办一次健康教育讲座。
(三)免疫规划工作
继续为辖区内所有适龄儿童及时建立《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按时完成基础疫苗接种工作,及时查漏补种,开展国家和省政府实施的疫苗强化免疫、应急接种等工作任务。各种疫苗接种率、及时率均应达到上级要求标准以上,各种上报表格及时准确。做好入托、入学儿童接种证查验工作,查验率要超过95%,补种率超过95%。
(四)传染病防控工作
继续做好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
(五)妇幼保健工作
继续做好孕产妇及新生儿各项建档建册、访视管理工作。
(六)慢病管理工作
完成4次慢病随访工作,记录完整,内容真实,努力提高各项慢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
(七)老年人保健工作
继续做好老年人免费体检工作,体检率争取达到80%以上。
(八)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
继续完成重性精神病患者每年4次入户随访工作,收集辖区内重性精神病患者确诊病例资料并建档纳入管理。
(九)卫生监督、卫生应急工作
继续开展卫生应急演练,提高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完成卫生协管宣传和咨询等工作。
(十)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继续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认真做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工作。
三、农村卫生服务管理工作
定期对村医进行业务及政策法规的培训,对村医的各项资金补助到位准时;
四、卫生科教工作
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学习工作,争取参加人员达到专业技术人员全员的100%,学分达标率达到100%。
五、社区卫生服务与管理工作
依据《平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考核指标》对每一位医务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定期深入村、居民社区开展问卷调查,接受群众评价监督,公布群众评价结果。

平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2年11月5日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去年以来,中心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自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大胆探索新形势下社区卫生工作的新路子,健全机制,真抓实干,有力地推动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健康发展。近年来年单位连续5年被授予全市基层卫生工作先进单位,XX年和2010年连续2年荣获全市年度卫生工作考核第一名,并先后被授予“泰安市巾帼文明岗”、“省级健康教育示范处镇”等荣誉称号。为市、区基层卫生工作特别是社区卫生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正视问题,迎难而上,切实理清发展思路

财源街道地处城区繁华地段,总面积12平方公里,28个社区,总人口153843人,43966户。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处,社区卫生服务站27处,卫生技术人员106名,其中执业医师49名,注册护士57名。由于多种原因,辖区卫生状况十分复杂,工作任务异常艰巨。为了尽快摸清情况,掌握工作的主动权,中心全体干部、职工先从做“好学生”做起,向局领导多请示,找出思路和工作重点;向老同志多请教,学习方法和工作经验;向基层多跑、多问,找准问题和突破口。通过大量的调研,首先确定了发展方向。财源街道地处城区,为社区居民提供全面的社区卫生服务是中心发展的方向,也符合区卫生局整体工作部署,解决好防保站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转型是当务之急。其次是盘好点,正视问题。在保持原来好的做法和成绩的同时,总结当时制约财源卫生事业发展的几方面因素:一是发展社区卫生,人员队伍不适应。财源的卫生技术人员,最早是从村改居以来的乡村医生转型而来,相对而言人员文化素质,学历较低,执业证书只有乡村医生证,有执业医师、助理医师、注册护士证的寥寥无几。服务理念也只停留在坐堂看病,等病人上门服务,是单纯的医疗服务,个体的服务,断续的服务。可以说人员队伍的文化素质、技术水平和服务理念还很不适应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要求;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存在着人员不足、技术水平不高,科室不全、业务指导功能缺失等诸多问题;社区卫生服务站由原来村卫生所转型而来,仅仅是换了块牌子,同样存在房屋面积不足、设施设备陈旧、科室设置、人员配备达不到开展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需求。三是宣传不到位。街道及社区领导对这项工作重视不够,社区居民不了解什么是社区卫生服务,大多数居民存在着传统的重治疗轻预防的观念,更不能配合社区建档查体工作。四是社区居民底数不清。门难进,健康档案的建立非常困难,辖区内属地单位不配合不理解,流动人口多而散,难以管理。第三,找出针对亟需解决的问题,着力寻找突破口。提出了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为核心,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制为手段,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宣传教育为重点,以强化考核奖惩为保障的具有财源特色的社区卫生工作的新路子,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强化措施,真抓实干,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一是开发好领导层,与社区居委会密切协作。为引起领导重视,开发好领导层,争取和出台政策。及时向办事处领导送阅国家、省、市、区会议精神和相关文件,并适时汇报,请领导能了解、重视我们这项工作。同时,抓出亮点,多请市局领导、区局领导来视察,办事处领导来陪同,借势借时汇报工作,达成共识,形成指示,推动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街道党工委及各社区高度重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成立了以主任任组长,各相关部门参加的社区卫生服务领导小组,各司其职,各尽其能,齐抓共管,与星级社区创建同部署同考核,为工作顺利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加快服务转型。狠抓人员培训,加强社区卫生队伍建设。人员实行竞争上岗,XX年以来已开展三次竞争上岗、面向社会招聘人才,对上岗人员全面开展医学转型教育和全员培训工作,按照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逐步调整和改善人员层次结构,形成学历、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通过近几年努力,老乡村医生通过参加全国执业资格考试、在职进修、脱产培训、大医院专家带教考试等方式,更多的乡村医生通过了全国执业资格考试,卫生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服务理念也有了质的飞跃。

三是高标准构建服务框架。加大投入,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通过功能转型、大医院延伸服务形式,抢抓城中村改造大好机遇,预留高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用房,着力构建社区卫生服务的网络框架。2010年以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资 50 万元,装修改造并完善设施设备。两年以来,办事处、社区累计投资1200万元,新建、改建社区卫生服务站16处,三次向社会招标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13处。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上严格实行“六统一”,即统一标识、统一规章制度、统一医疗文书、统一收费标准、统一进药渠道、统一服务功能。开展了 “五个星级”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创建活动,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作为“一星级”标准,科室布局合理,各室独立分开。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2名执业医师和2名执业护士。具备化验设备、给氧设备、快速血糖测定仪、电视机、电话、计算机等专用设备。目前 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被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区卫生局命名为“五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其他社区卫生服务站达到了三星级以上标准。

四是规范服务模式。社区卫生六位一体的综合服务是一项工作极其繁杂,涉及面非常广泛的系统工程,辖区内近15.4万人,有老居民、有常驻居民、有流动性很强的散居人口,辖区内有省、市直单位 计200余家 ,给社区卫生本底资料的收集、调查带来很大的难度。结合实际我们采取 “三步走”的方式,规范服务模式。首先,大规模健康调查,摸清底子。组建了四支队伍---督查指导队、组织宣传队、健康查体队、健康调查队。卫生局组建督查指导队;组织宣传队由社区干部、区疾控中心、区妇保院健教人员组成;健康查体队和健康调查队由市中医二院、区人民医院专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各站医务人员组成,编成若干个小分队,包社区包楼包单位,居民上班时间,为留守的老年人查体建档;孩子放学时间,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居民下班时间,搞突击,查体建档;每逢周末,开展集中突击查体活动。总之,通过广泛宣传、免费查体、入户调查等多种形式,我们整整用了半年时间,社区居民建档率才达到72%。之后我们查漏补建,目前建档率达到了98%。其次,筛查重点,重点管理。60岁以上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重点慢性病人是我们的管理重点,对重点人群分类建档,确定责任医生、责任护士;做到家庭有医生,医生有家庭。再次,加强随访,规范服务。对筛查出的现症病人及重点人群通过入户随访、家庭出诊、巡诊、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收到了预期的干预目的。我们的家庭医生、护士与居民建立起了朋友式服务关系。截至目前,全街道接受社区卫生服务的居民已达到153843人,设立家庭病床148张,提供家庭出诊8000余次,建立家庭健康档案43966份,开展专家进社区活动,大医院专家到社区坐诊1200余次。

五是完善政府购买制度。建立了完善的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项目管理和考核机制。成立了购买服务管理组织和购买服务绩效考评组织,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卫生人员考核相结合的考评机制,以公共卫生项目完成情况和居民满意度为考评重点,每半年进行考评一次,对机构实行动态管理和末位淘汰制度。目前该街道已淘汰社区卫生服务站1处。

六是整合资源,借势发展。财源是医疗中心,借势发展社区卫生,也是他们快速启动、迅速规范的捷径之一。辖区有4所公立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对口支援。主要承担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指导、技术和设备支持、人才培养等。双方签定了援助协议,建立了双向转诊制度。通过专家进社区开展医疗、健康教育、会诊、人员培训等活动,提高了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医疗诊治水平,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

七是积极探索,创新提升。实行“中心管站”的管理模式。由中心对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业务、药品、财务、人员等实行统一管理。药品器械实行全区统一集中采购,零差价统一供应,统一药品零售价格,药品出入库开具处方全部实行微机化管理,堵塞了一体化管理中的一些漏洞。在社区建立了社区卫生助理员制度。社区卫生助理员有社区干部担任,主要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组织、监督、管理和协调。目前,财源街道28位社区卫生助理员已经培训后上岗开展工作,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比如:入户健康调查、三鹿奶粉服用情况调查、麻疹疫情期间适龄儿童调查、甲型流感防控工作等)

三、心系社区,贴近百姓,社区卫生成效显著

在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通过不懈努力,街道卫生工作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服务网络日趋完善。目前全街道范围内基本达到了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人口的全覆盖。二是社区卫生服务团队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基本能满足社区居民的医疗保健需求,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社区大病进医院的目标。三是服务功能得到提升。如康复、中医药、健康教育和计生指导等工作服务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四是服务模式受到欢迎。社区卫生服务贴近百姓,主动服务、上门服务,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被社区居民称为省时、省力、省钱、省心的卫生服务。为此,2010年该中心被评为全区行评工作先进单位,通过问卷、随访等方式调查,居民满意度达到了95%以上。五是做好结合文章。以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为重点,以一体化管理工作为基础,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2010年该中心业务收入达到506万元,比去年增长15﹪。收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