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再见了亲人课件

发布时间: 2023.06.13

再见了亲人课件通用。

教师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必须制定和准备教案和课件,更要注意这不是随意编写的。教案和课件是教学的重要指南,重点难点必须被认真对待。无论您是谁,请务必阅读这篇有关“再见了亲人课件”的文章,并将本网页加入收藏夹!

再见了亲人课件(篇1)

(一)教学要求:

1、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同归于尽、代价、再看一眼、再停留片刻等词语。

2、通过重点问句的理解,体会文章中心及作者思想感情。

3、训练有感情地朗读。

(二)教学过程:

一、导言:

这节课我们学习17课,再见了,亲人,志愿军为什么称朝鲜人民是亲人呢?又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这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学习时,我们要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领会文章中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其余同学思考,这段主要写什么内容:

2、分几层写的?

3、请打出这段课文里的两个重点来出示小黑板

你是根据什么来找的?(根据课后提示来找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说明你很会学习。

好,让我们先看第一个句子。

4、理解第一句:

①这是一个什么句?(感叹句)要表达怎样一种感情呢?看句子。

②有两句话,第一句说什么?(送打糕)——板书、送打糕

第二句说什么?(这真是雪中送炭)

③理解“雪中送炭”

a.“雪中送炭”的本意是什么?(在隆冬风雪严寒中,有人送来炽热的炭火)

b.在一般情况下比喻什么?(在别人急需时,给予帮助)

c.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呢?

(1)还有更深的意思吗?

在战场上拼了三天三夜,而且是空着肚子,如果是你会怎样想?

当时敌机封锁,可能吗?(不可能)这事被大娘知道了,大娘送来了打糕,这打糕,是怎样送来的?(冒着生命危险送来的)

送去的仅仅是打糕吗?是什么?

(2)不仅仅是打糕,而且是朝鲜妈妈慈母般的温暖,送来的是打胜那次阻击战的精神武器,送来了朝鲜人民伟大的爱。

这就是——雪中送炭!

④志愿军心里充满了对大娘的什么?(感激)

⑤指名朗读这句,然后齐读。

5、理解第二句。

①这是一个什么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②这儿也有两句,第一句说什么(大娘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板书失去孙子

“唯一”是什么意思?(独一无二)

大娘独一无二的亲人是谁?(小孙孙)

为什么小孙孙是大娘唯一的亲人(其它人都被敌人杀了)

这唯一的亲人又是怎样失去的(救伤员)——板书、救伤员

大娘家有两人需要照顾,一个是——……一个是——……,他们都要救,在关键时刻,时间就是生命,大娘丢下了谁?抢救了谁?

她不爱自己的小孙孙吗?哪儿可以看出?

我们可以想象到大娘面对炸平的房屋,怎样呼喊着自己唯一的关人?

大娘多么爱自己的小孙孙呀!可她把生的希望给了志愿军,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的小孙孙,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样的感情用陈述表达怎么样?(不强烈了)

③指名读,然后齐读。

6、这段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感激、崇敬)

指名朗读,读到重点时,大家齐读。

7、我们是怎样学这段的?

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后面的课文。

三、学习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自学。

①主要写了什么?

②分几层:

③找出的重点句是哪句?

2、引导体会重点句?

①是什么句?(转折关系)

②看三个小句子:

读第一句:干什么回来?(救老王)板书——

读第二句:为什么焦急?(小金花和老王回来了,妈妈还没回来)

读第三句:等来的是什么?(噩耗)“噩耗”的意思是(亲人死亡的消息)

等来的是什么样的噩耗?( )

“同归于尽”是什么意思?( )妈妈为什么跟敌人“同归于尽”。

③比较、朗读。等来的是噩耗

读起来我们为什么不同的感情?(悲痛、仇恨)

④指导朗读,然后齐读。

3、同志们都伤心地痛哭起来了,小金花胸中充满了悲痛和仇恨?

这两种感情中哪种最强烈?(仇恨),从哪看出(但是你把脚一跺……)

同志们都伤心地哭了,小金花也应没哭啊!因为哪是自己的妈妈呀!她想哭吗?(想)但是她哭没有?(没有)她想哭却没有哭,从哪儿看出(嘴角抽动两下),她悲痛哪儿去了?(她悲痛为对敌人的仇恨),化悲痛为力量悲痛越大,对敌人的仇恨就越深。

用这种感情朗读——

小金花多么刚强呀,今天刀子却落泪了,为什么?

体会到什么?(小金花对志愿军真是比亲人还要亲)

小结:看到刚强的小金花落泪了,志愿军叔叔也是心湿也不好爱啊,谁来朗读本段。

4、指句朗读,读到重点时,齐读。四、学习第三段:

1、自学习本段,检查。

(1)写了什么?(志愿军同大嫂告别听情景)——板书,大嫂

(2)分层怎样?

(3)重点句是哪句。

2、体会重点句:

(1)这句是什么句?(反问,改陈述)

(2)两个小句,读

第一句:“代价”是什么意思?( )

这里指达到什么目的?(表达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为表达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大嫂付出的代价是什么呢?(双腿受伤致伤)

双腿是怎样受伤致残的呢?(……)——板书:挖野菜

从“血泊”你想到了什么?( )

为什么用省略号?(那情景太残忍了,说不下去)

大嫂付出的代价高不高?

体会到什么?(比亲人还亲)大嫂架着双拐走了几十里来送行志愿军是怎样说的呢?

3、指名读,读到重点句处大家齐读。

五学习第五段:

1、汽笛长鸣,列车缓缓地开动了,从此我们就要和朝鲜的亲人分别了,让我们再向相处八年的亲人说声再见哟,谁来读?

①为什么志愿军称朝鲜人民为亲人?

②为什么说亲爱的土地?——板书:土地,洒过鲜血。

③朗读。

2、志愿军叔叔还有许多话要讲啊,可是无情的列车飞快地向前奔,谁来读?

“再看一眼”怎样讲?“再停留片刻”怎样讲?

再见了亲人课件(篇2)

《再见了,亲人》一课,选自魏巍的著名散文《依依惜别的深情》,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墨,描述了中朝两国人民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取得胜利后依依惜别的动人场面。全文字字表情,句句含爱,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针对这一特点,我在教学时,从“情”字入手,导情、诵读、激发想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以达到渗透国际主义教育的目的。

一、创设情境,诱发感情

课文所写的是否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战士撤离朝鲜回国时的事情,离现在已达四十年了,距学生生活的时代相对久远。孩子们也很难从日常生活中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学习起来很难投入。为此,我在开篇教学时,运用设疑导入的方式,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看见过亲人别离的场面吗?那种挥泪道别、难舍难分的动人情景,会带给你如何感受呢?”诱发学生情趣。接着通过简明扼要的时代背景的介绍,进一步拉近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使学生初步进入情境为学习课文作了充分的情感准备。

二、品赏重点词句,体会感情

课文语句饱蘸了中朝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在理解课文时,我在品赏词句上下了一定功夫。具体步骤是:

1、理解本义。

2、理解具体语言环境。

3、推敲比较。

4、反复吟诵。

5、摹仿运用。

这篇课文中有许多词句都是值得品赏的。在词语方面,我重点突出“雪中送炭”、“唯一”、和“代价”。目的是加深理解,增强对大娘(大嫂)的崇敬之情。如在品赏“雪中送炭”一词时,我是这样引导的:“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比喻什么?为什么说大娘送打糕是“雪中送炭”?最后通过摹仿运用,学生就能很自然地体会到:大娘冒着生命危险,在志愿军战士空着肚子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的情况下送来打糕,真可谓“雪中送炭”。大娘送来的不单单是打糕,而是朝鲜妈妈慈母般的温暖,送来了战胜敌人的精神子弹,送来了朝鲜人民伟大的爱……。在品赏句子时,着重理解表现文章中心的关键句,语意含蓄的佳句,结构复杂的长句……如课文的结尾都用了反问句,我要求学生先把它们变换这陈述句,弄懂意思,再比较语气,体会感情色彩。

三、读讲结合,丰富感情

多朗读,特别是有感情的朗读,是加深感受的有效途径。课文作者用倾吐心声的叙述方式,用赞美、感激的语句勾画了几位朝鲜妇女的高大形像。教学时,我一方面采取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让学生逐步感知课文,体味课文中包含的深情,在头脑中再现朝鲜人民高大鲜明的形像。另一方面,我也试图运用声情并茂的讲解适时点拨,使学生有所悟而产生共鸣。例如,在学生了解了大娘的事迹后,我追问到:“大娘为志愿军是不是只做了这几件事?”(不是)“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齐读──“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一句后,我进一步引导:“正因为这样,所以志愿军说大娘的情谊──(学生接下去)“比山还高,比海还深。”“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这种感情。”通过巧言利导,读讲结合,学生对“大娘”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再加上朗读体会,这种感情变得更加丰富深刻。又如,在学完志愿军跟“大嫂”告别的一段后,我作了概括性的解说:“大嫂为了使志愿军多吃蔬菜跑到前沿阵地最危险的地方,结果被敌人的炮弹炸断双腿,付出了血的代价。今天,又架着双拐,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地送了程又一程,志愿军十分感激,深表敬意,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这一段……”。再如,课文最后一段集中抒发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教学时,我先要求小组诵读,讨论理解意思后继续动情地说:“列车开动了,想到也许再也见不到这里的亲人了,再也见不到这片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了,志愿军心情十分沉重。跟亲人的难舍难分之情,对土地的无比眷念之情达到了最高峰,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这样稍加点拨,既有助于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又能把学生的感情自然推向高潮。

四、激发想像,升华感情

课文是以志愿军的口气写的,通篇都是志愿军的话。这给学生理解课文中心带来一定了难度。于是在学完课文后,我再次引导想像:在依依惜别的时候,朝鲜人民心里又是怎么想的,他们会说些什么?通过回顾课文有关情节,学生不难想象:在挥泪道别时,朝鲜人民也一定回忆起了许多志愿军可歌可泣的事例,讲述着志愿军对朝鲜人民那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在朝鲜战场上,不仅洒下了朝鲜人民的鲜血,而且也洒下了无数志愿军的鲜血。进而认识到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领悟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受到了强烈的情绪熏染,受到了深刻的国际主义教育。在此基础上全班诵读,在诵读中倾吐对朝鲜人民崇敬感激之情。以便让这种浓烈的感情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得到升华。

再见了亲人课件(篇3)

理解课文内容,精读其中一段(按学生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2、抓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在前三个自然段中选一段背下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创造能力。

1、领悟作者选择典型材料表达中心的方法,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是伟大的。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学习做课堂学习的主人。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作者在千万个送别的人群中,选取了大娘、小金花、大嫂这三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劝慰”(板书)她们不要难过,“回忆”(板书)她们与志原军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

2、交代任务:

那么,通过这些典型事例,如何表达文章的中心呢?这节课,我们围绕这个重点,以读为主,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了解学生,确定精读重点:

⑴ 自由快速浏览前三个自然段,选择自己最受感动的段落。

细读这个自然段,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并想一想,这些语句为什么使你感动?说明什么?

⑵ 学生自读、自画、思考。

⑶ 让学生谈对受感动的语句的理解,并读出受感动的语气。

⑷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思想感情。

3、学法迁移,自学另外两个自然段:

⑴ 按照刚才的学习思路,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读懂其它两段的内容。

⑵ 质疑:

通过刚才的学习、交流,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⑶ 指名朗读。

⑷ 教师点拨:

同学们,读了这些感人的故事,你知道志愿军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吗?

4、以读代讲、读中悟情(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⑴ 引读:

师: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共同战斗生活了八年,此刻,他们坐在已经开动的回国的列车上,望着车窗外泪流满面的亲人,他们不得不挥挥手,做最后的告别……

师:他们多么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多么希望列车能停下来,他们呼唤列车──

生:“列车呀,你慢点开,让我们再……再停留片刻!”

师:然而,列车越开越快了,离朝鲜的亲人越来越远了。他们只能在内心深处对亲人们说──

生:“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⑶ 自由读,想象场面,领悟情感。

同学们,这篇课文,作者站在志愿军的角度,选择了大娘、小金花、大嫂这三个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来表达中朝人民之间用鲜血凝成的友谊(板书)。读了这篇课文,同学们一定能感受到朝鲜人民为志愿军付出了血的代价。但是,同学们是否知道,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朝鲜的解放,也同样付出了重大代价。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份资料。

在这千千万万个烈士中,有许多特等英雄。他们的英勇壮举,在五十年后的今天,仍然在中朝两国人民中间传颂。请同学们看图片资料。

⑵ 发图片,每小组一份。

⑶ 看英雄形象,读英雄事迹,交流感受。

1、导语:

当年,这些英雄的事迹,传遍了朝鲜的三千里江山。小金花在送别为他们流血牺牲的志愿军叔叔时,会是怎样的心情,会想到什么?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的环境里,学了这篇课文后,不想对当年的亲人们说点什么吗?

2、屏幕显示练习题(学生可任选一题):

⑴ 请你以小金花的身份,仿照课文的写法,对志愿军叔叔说几句话。

⑵ 现在,你想对志愿军或朝鲜人民说点什么?(可选择其中一个人物)

⑶ 在前三个自然段中选一段背下来。

3、学生自练,然后小组交流。

1、结合板书,总结写法。

2、征求学生对教师上本课的意见。

3、作业:

把学习这篇课文的感想写在日记中。

再见了亲人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

⑴学习生字新词。

⑵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理清文章的顺序。

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技能:

⑴继续练习从课文内容体会思想。

⑵训练阅读能力和朗读能力。

3、情感:

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教学用具

图片、多媒体等。

教学课时

2学时。

第一学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利用图片,介绍抗美援朝。

2、关于作者。

3、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解决其中的词语

1、战役、雪中送炭、噩耗、同归于尽、代价等。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试着理清课文的线索。

三、再读课文,理清写作的顺序

1、先讲送行路上的情景(1~3)。

2、再讲车开动时依依惜别的情景(4~6)。

3、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条理性和概括能力。

四、根据写作的顺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什么时间,谁干什么?

2、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小组里交流。

4、汇报、小结。

五、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段仔细阅读,体会其中的感情

六、小组互相交流心得

七、拓展练习

第二学时

一、复习前面所学的内容

1、复习课文的主要内容。

2、复习课文的写作思路。

二、填空,从整体上回忆课文的重点部分

课文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志愿军满怀深情地追述许多难以忘怀的往事,课文选举三个较有代表性的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这是因为这三个人代表着______、_____和____。

三、学习课文的第1段

1、老师示范读,让学生思考大娘做了哪件事情。

2、自己归纳。

3、小组里交流,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4、汇报、小结:

洗补衣服、送打糕、失去小孙孙。

5、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用前面的学习方法学习后面的几个自然段

1、第2段:体会朝鲜的孩子们与志愿军叔叔的亲密感情。

2、第3段:通过挖野菜一事说明大嫂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3、采用多种方式训练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五、朗读“依依惜别”的一部分

读中体会中朝两国人民胜似亲人,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多读,在读中体会情感,升华中心。)

六、拓展练习

1、本文是以志愿军的口吻来叙述的。在依依惜别的时候,朝鲜人民会怎样想?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试试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2、同样以《再见了,亲人》为题目,把朝鲜人民的心声写下来。

板书

再见了,亲人

大娘小金花大嫂

送打糕失去妈妈挖野菜

救伤员十分刚强倒在血泊

失去小孙孙分别时流泪失去双腿

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再见了亲人课件(篇5)

1、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学生自读课文第一段,同座讨论:这段写什么?这段有什么样的写法?

(二)指名读大娘与志愿军话别内容。

(三)大娘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

(四)分组讨论:志愿军写了小金花、大嫂的哪些事?找出文章句子读一读。

(五)集体交流。

(六)找出文中抒情的句子读一读。

2、讨论写法,学习写法。

1、请找出个段的开头句及结束句,看一看有什么特点?

2、重点指导读好各段的开头句和结尾句。

(1)话别的语言要读出敬重、亲切的语气。

(2)抒情的语句要把“怎么能”“难道”等词读重声些。

(3)学生自由练读,教师指导。

3、总结课文

为什么志愿军称朝鲜人民为亲人?为什么称朝鲜为“亲爱的土地”?

4、作业设计:

1、完成《练习册》。

2、完成“思考·练习”1、2、3、4题。

5、板书设计:

再见了,亲人

大娘:     缝补衣服、送打糕、救伤员失去唯一的小孙孙

小金花妈妈:救侦察员老王和敌人同归于尽

大嫂:     挖野菜失去双腿

(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六、教学后记:

1、《再见了亲人》是一篇讲读课文,同学们学习它很感兴趣,能根据预习提示进行预习。

2、本文是一篇声情并茂的好文章,用真挚无比的口语式的诉说,既叙述了事件,又表白了心意,让人心潮荡漾。学生学习欲望高。

3、 文的描写富有特色,教学时,我首先重点讲读第一自然段,然后让学生去发觉其他段的相似处,让学生按学习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其它自然段。

4、教学时,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收效较好。

5、学生用深情地朗读,代替我枯燥地讲解,让学生投入从中体味这种深情手法的味道,体会它的好处,并让学生课后练笔。命题可以离别场面为例。

6、不足之处是:学生概括能力较差,有待加强阅读训练;有些差生理解能力差,有待个别辅导。本课生字词掌握不过关,有待练写,再报听写。

再见了亲人课件(篇6)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www.GZ85.cOM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并积累语言。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体会课文重点句子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1)、齐读。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研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1、过度导入:学习课文要解决三个问题,请问是哪三个问题?

3、组织学生品读课文。

(1)、要求:仔细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的那一部分或那一个人最令你感动,把它们画下来,好好读一读,看看你从中能体会出什么?

(2)、学生自主学习。

(3)、引导组织学生交流、品读、感悟。

(1)、显示:“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谁来读?

问:“您”指谁?“这样高的代价”是怎样的代价?有多高?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追问:她们又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付出了哪些代价?

(3)、追问:你们说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情谊如何?用问中的语句来概括(比山高,比海深)

读“您说,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4)、是东华门原因使朝鲜人民甘愿为志愿军付出这样打的牺牲?情读大屏幕上的资料。

(5)过渡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最后三段。

三、再读课文,体会写法,自主练笔。

1、对比阅读课文钱三个自然段,想一想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引导学生归纳。

3、教师小结。

4、组织学生练笔。

5、组织学生交流。

再见了亲人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文字、图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我们每个同学都是在爱的海洋里成长,谁能说说最关心你、与你最亲的人是谁?他们是怎样关心爱护你的?

2.出示图片,志愿军赴朝鲜图

1950年10月25日,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出示图片,火车站分别图

1958年3月15日那天,在最后一批志愿军胜利返回祖国的前一刻,千万朝鲜人民噙着泪花前来送行,志愿军们也含泪告别,大家都深情地说着这样一句话──出示课题图片,板书课题:再见了亲人(不打标点)

3.读课题

① 指名读课题:再见了亲人

② 加标点(板书:,)再读:再见了,亲人

③ 体会:哪一句的感情更强烈些?(齐读)

4.提问:

①”亲人”一般指哪些人?

②”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

板书:志愿军

③ 课文中的“亲人”指的是哪些人?

板书:朝鲜人民

④ 他们是亲人吗?不是。板书:不是亲人

二、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诗配乐朗诵,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

那是一个现在看来非常久远的年代……有一天,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年轻的人们拿起了枪奔赴战场,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无情的战争让人们倒下,但没有人退缩,哪怕是伟人的儿子 … …平静的生活又回到了我们身边,但14万年轻的生命消失在滔滔江水边……

2.同学们课前也查找了相关的资料,对这段历史,你们还了解到些什么?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是什么让不是亲人的人却比亲人还亲呢?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最使你感动的小故事,选择你喜欢的读书的方式,想一想,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能用朗读来表达你的情感吗?可以和同桌或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讨论一下,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2.学生自学,讨论。

3.汇报交流。

出示人物图片

你最喜欢哪个小故事?(点击人物图片)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你能读读吗?初读课文,

四、评读课文,加深理解

在文中找出“亲人”具体指的是哪些人?(用自己喜欢的线条勾划)你最想交流的是哪个故事?

根据学生的顺序,来安排三个故事的教学顺序。

重点理解第一自然段。

①大娘明明送去的是打糕,书中为什么说是“雪中送炭”呢?为什么这样比喻?( 因为大娘想战士之所想,急战士之所急,若不是他们比亲人还亲,能冒着硝烟冒着炮火雪中送炭吗?)

②战斗异常激烈,战士们已经几天几夜没合眼了,这时,大娘…… (导读,尽情让学生去感受文章感染人的语句)

③”救助伤员,失去孙孙”这一部分,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个词体会出来?(唯一)指导学生饱含深情的读。

小孙孙是大娘唯一的后代,唯一的希望。可是为了救志愿军,大娘却失去了他。这种情谊岂止是亲人,这真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啊!)生读。

再见了亲人课件(篇8)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能用词素分析法、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噩耗、同归于尽、代价”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用“抓事例及事例中的关键词句”体会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伟大友谊”。

3、领悟课文叙事抒情,直接抒情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学习提纲

1、你从题目发现了什么?

2、自学生字,书写难字:

妮、硝、谣、噩、嫂。

3、读通读顺课文:

思考批注:课文分别写大娘、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战士做了哪些事?

4、自读第一自然段:

勾画大娘像亲人一样对待志愿军战士的词句,(思考批注),大娘对志愿军有XX的情谊。

5、自读第二自然段,勾画小金花最感人的言行,小金花对志愿军有XX的情谊。

6、自读第三自然段,勾画大嫂最感人的举动,大嫂对志愿军有XX的情谊。

7、自读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做了哪些事?从中看出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有XX的情谊。

8、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二、练习提纲

1、听写生字、新词:

从“雪中送炭、唯一、代价”中选一个词造句。

2、课文仿写《志愿军×××,我想对你说》(或《再见了,新人》)。

3、阅读迁移练习:

同步阅读156页《馒头的故事》。

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⑵这件事反映了军民之间XX的情谊。

一、审题,发现题目的特点

1、某人对某人分别时说的话。

2、“亲人”指有血缘关系的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3、课文写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大娘、小金花、大嫂、朝鲜人民”。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归纳人物事例

大娘:

1、洗补衣服几夜没合眼。

2、冒着炮火送打糕。

3、为救伤员失去小孙孙。

小金花:

1、为救老王牺牲了妈妈。

2、大嫂挖野菜双腿被炸伤。

三、深入研读课文,体会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深情厚谊

大娘:

1、送打糕。

(带、顶、冒、穿、送)雪中送炭。

2、救老王失去唯一的小孙孙。

3、洗补衣服几夜没合眼。

小金花:

1、救老王,妈妈与敌人同归于尽。

2、大嫂为志愿军挖野菜双腿被炸伤。

(用鲜血写成的情谊比山高比海深,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四、回读课文,抓住文中志愿军为朝鲜人民而流血牺牲的事体会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深情

1、五次战役的时候……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

2、侦察员老王到敌占区侦察,被敌人抓住了……

3、……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

(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情谊比山高、比海深、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五、创设情境,激情诵读,在诵读中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生命凝成的伟大友谊

1、激情引读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告别的话。(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2、创设情境,写作朝鲜人民与志愿军告别的话,并指导深情话别。

六、回顾全文,探讨写法特点

1、前三节叙事抒情:

请求→回忆→反问

叙事 抒情

2、最后三个自然段直接抒情。

七、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再见了亲人课件(篇9)

教学重、难点:

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要理解内容,概括中心思想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法

教具:录音机、录相带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通过读课文,初步感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能说出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了哪些事。

教学重点:读懂全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难点:感受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

齐读课题,说说课文中谁称谁为亲人

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

为什么称他们为亲人呢?带着问题听老师范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说说初步感知的情况。

(二)检查预习

1.介绍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

2.读本课的生字词: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自读、指名读、齐读、两人赛读)

3.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易写错的字

暂时:zn

友谊:y

血泊:pō

捣和谣的字形

4.解释不懂的词

打糕:朝鲜人民喜欢吃的一种食物,用糯米做成,与我国的年糕相似。

噩耗:指亲人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

捣米谣:朝鲜人民捣米时唱的一种歌谣。

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以帮助。

(三)通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默读课文,给文章分段。

2.提问:为什么朝鲜人民和志愿军互称亲人?说说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了哪些事

3.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

教学过程:

课前两分钟,用多媒体播放配有当年抗美援朝画面的《志愿军战歌》

(一)创设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就是唱着同学们刚听到的雄壮的《志愿军战歌》出国参战的,今年刚好是志愿军赴朝参战52周年。他们回国时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感人情景仿佛历历在目。这节课,就让我们与志愿军老战士一起追忆那动人的告别场面,去听一听离别时他们对朝鲜亲人都说了些什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读书思考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位亲人志愿军回忆了哪些往事

板书:大娘缝补衣服送打糕救伤员[

小金花救老王

大嫂挖野菜

(三)重点学习第一自然段,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自学后两自然段。

1.默读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学生边读边思考边画批)

2.然后交流,教师点拨。

板书:几夜不眠昏倒路旁失去孙孙

牺牲妈妈

失去双腿

3.这些事情为什么让志愿军难以忘怀呢?从这些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默读3分钟后,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抓住几夜没合眼、冒着炮火、唯一、同归于尽、噩耗、代价等词语体会。

点拨:雪中送炭是谁在什么情况下送去什么?

小结:是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时给与帮助。体会大娘确实像慈母一样,关心帮助志愿军,想志愿军所想,急志愿军所急,这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4.用相同的方法理解体会2、3自然段。同时加强感情朗读的指导。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注意指导。体会这三个自然段的开头和结尾在表达上的特点。(个人读、师生对读等形式)

(1)朗读时要注意把握感情基调:对大娘如对长辈慈母,应怀着敬重的情感朗读;对金花,如对下辈女儿,应怀着亲切的情感朗读;对大嫂,如对同辈亲属,应怀着关切的情感朗读。

(2)学生自己选读喜欢的段落,并试着背一背。

(四)饱含激情学习第二部分(以读代讲)

列车将要载着志愿军回到祖国,此时此刻,志愿军会说些什么?(齐读第二部分)

再读课题,齐读,指名读。

板书设计

9.再见了,亲人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洗补衣服几夜不眠

大娘送打糕昏倒路旁(雪中送炭)

救伤员失去孙孙(唯一)

小金花救老王牺牲妈妈(同归于尽)

大嫂挖野菜失去双腿(血的代价)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那些材料。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唯一深情厚谊造句。

3、知道反问句又加强语气的作用,能改写成陈述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再见了亲人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战役、封锁、硝烟、侦察、雪中送炭、深情厚谊、刚强、噩耗、同归于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4、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

教学准备

课件:重点语句、图片、音乐。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2、检查预习,补充抗美援朝资料,指导书写“噩”。

二、质疑,理解课文。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和谁是亲人?

2、生活中我们把什么样的人称作是自己的亲人?再看课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质疑)

3、请大家默读课文,看看从哪些语句中能体会志愿军与大娘、小金花、大嫂是亲人。可以画出有关语句,标出重点词语。

4、咱们先来看看志愿军和大娘之间为什么称为亲人?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

“大娘”部分

重点句一

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

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学生谈感受。

指导朗读:什么是“雪中送炭”?本课指什么?那是怎样的三天三夜?

小结:读书时抓住重点词语,反复揣摩,是理解文章的一种好方法。

重点句二

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在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学生谈感受。

要更好的理解这段文字,你觉得应该抓住那个重点词语呢?为什么?带着感受读一读。

师生合作配乐朗读。

重点句三

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不能忘怀。

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的用法。

总结学法:在学习这一自然段史,我们用了怎样的方法?

“小金花”“大嫂”部分

大嫂,小金花和志愿军之间为什么也称作亲人呢?采用咱们学习大娘部分的方法,结合你刚才画出的句子,尝试解决。

总结:通过读这三部分,我们知道朝鲜人民与志愿军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他们却用鲜血凝成了伟大的友谊。他们不但是亲人,而且胜似亲人。

5、梳理写作方法:课文前三自然段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中朝两国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那这种依依惜别之情作者又是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表达清楚的呢?这三个自然段有没有什么相同之处?

6、文中有没有写志愿军为朝鲜人民的付出呢?可以在文中画出有关语句。

7、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刚才我们讲的只是他们8年相处的点点滴滴。这样的事,讲上三天三夜也不完呐。这一别,真不知何时再相见。回首往事,情更深,意更浓,更不舍得离开。

但汽笛长鸣,声声撕裂心肺。望着不断涌来的亲人,望着熟悉的山山水水,志愿军战士满含热泪地呼唤——(第一遍)

列车徐徐启动,缓缓驶出车站,渐渐远去,消失在铁路的尽头,但那声音依旧在天空回荡——(第二遍)

三、课后作业

1、以大娘、小金花或大嫂的身份,把他们想对志愿军说的话写下来。可以仿照课文1—3自然段的写法。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再见了亲人课件(篇11)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

教学过程:

课前两分钟,用多媒体播放配有当年抗美援朝画面的《志愿军战歌》

(一)创设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就是唱着同学们刚听到的雄壮的《志愿军战歌》出国参战的,今年刚好是志愿军赴朝参战52周年。他们回国时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感人情景仿佛历历在目。这节课,就让我们与志愿军老战士一起追忆那动人的告别场面,去听一听离别时他们对朝鲜亲人都说了些什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读书思考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位亲人?志愿军回忆了哪些往事?

板书:大娘缝补衣服送打糕救伤员

小金花救老王

大嫂挖野菜

(三)重点学习第一自然段,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自学后两自然段。

1.默读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学生边读边思考边画批)

2.然后交流,教师点拨。

板书:几夜不眠昏倒路旁失去孙孙

牺牲妈妈

失去双腿

3.这些事情为什么让志愿军难以忘怀呢?从这些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默读3分钟后,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抓住几夜没合眼、冒着炮火、唯一、同归于尽、噩耗、代价等词语体会。

点拨:雪中送炭是谁在什么情况下送去什么?

小结:是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时给与帮助。体会大娘确实像慈母一样,关心帮助志愿军,想志愿军所想,急志愿军所急,这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4.用相同的方法理解体会2、3自然段。同时加强感情朗读的指导。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注意指导。体会这三个自然段的开头和结尾在表达上的特点。(个人读、师生对读等形式)

(1)朗读时要注意把握感情基调:对大娘如对长辈慈母,应怀着敬重的情感朗读;对金花,如对下辈女儿,应怀着亲切的情感朗读;对大嫂,如对同辈亲属,应怀着关切的情感朗读。

(2)学生自己选读喜欢的段落,并试着背一背。

(四)饱含激情学习第二部分(以读代讲)

列车将要载着志愿军回到祖国,此时此刻,志愿军会说些什么?(齐读第二部分)

再读课题,齐读,指名读。

上一篇:敬老重阳节文案

下一篇:鱼小学生日记

"再见了课件"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