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考课件

发布时间: 2023.06.15

高考课件(分享13篇)。

优秀的教案和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每位教师都应当精心准备教案和课件。教案是展现教师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的必要途径。我们根据您的需求,已经为您搜集了一些高质量的资讯“高考课件”,并提醒您收藏本页以便随时查阅!

高考课件(篇1)

SeniorⅢ Unit4 Green World Integrating Skills

一、 教学思路:

1 . 高考阅读理解的特点是所选材料题材多样化,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特色鲜明,内容涉及科普、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历史等各个方面,文章阅读量大。主要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获取信息、整理信息、理解信息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测试的主要要求是:

①.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以及用以说明主旨和大意的事实和细节。

②. 既能理解具体的事实,也能理解抽象的概念。

③.既能理解字面的意思,也能理解深层的含义,包括作者的态度、意图等。

④.既能理解某句,某段的含义,也能理解全篇的逻辑关系,并据此进行推理和判断。

⑤.既能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去理解,也能结合中学生应有的常识去理解。

根据这五项要求,我们可将阅读理解题归纳为以下几种题型:细节理解题,词句理解题,主题、主旨题,猜测词义题,推理判断题。

2. 高考的要求就是我们平时课堂教学训练的方向。高中英语课文内容包罗万象、题材广泛、体裁各样、语言知识丰富。除了要让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外,我们更可以利用课文的教学,精心设计问题,按照高考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问题解答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四单元综合技能部分的课文,介绍了达尔文和其他科学家关于物种的研究和他们的成果。内容涉及到遗传学和基因学的知识,文章有一定难度。是本单元主题绿色世界的一个延伸,又为本单元紧接的写作训练作铺垫。

三、 教学法分析:

1、 问题教学法。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为主线,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设疑与提问是英语教学课堂调控的常规武器。它是促进师生之间信息交流反馈,推动教学流程迅速向前拓展的重要契机。

2、 “自上而下的模式”。 这是哥德曼(Goodman)提出的阅读理论模式。按这个模式,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是逐字、逐句地去理解,而是结合自己的预测,在文章中找出有关的信息,来验证自己的预测。由于强调整体篇章理解,在阅读时采取跳跃式搜索、猜测等方法,所以有利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四、 学生分析:

两个班学生基础有限,学习英语有兴趣但没功底。成绩差距较大。尤其对文章缺乏整体感知能力,对深层次问题无从下手,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都较弱。

五、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由于本课教学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为主,不设知识目标与情感目标。能力目标亦即重难点:

1、 培养学生快速获取信息解决表层次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深层思考,培养信息重组、推理分析判断能力。

七、 教学步骤:

1. Lead in: Show two pictures on the blackboard:

2. What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Why?

Maybe we can find the answer to this question in our text.

2. Fast reading: Open the book, read through the text. Find out:

How many scientist are mentioned in the text?

S:There are three. They are:

Charles Darwin Gregor Mendel Gote Turesson

T:So how many parts can we divide the text? (划分段落,整体感知)

T: Could you find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学生做完这个步骤后,我总结并用幻灯打出:

Part I (Pa1-3): Darwin and his research.

Part II (Pa4-5): Mendel and his experiment.

Part III (Pa6): Turesson and his study

Part IV (Pa7): the importanc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of the three

3. Careful reading: (1) Show a slide of a table, ask the student to read the passage again, fill in the following:

Scientists Research/experiment Result

(用图表的形式处理文章信息,既避免问题提出的形式重复,又方便学生整体快速把握文章的重点段落)

(2) (完成以上整体表层次训练后,通过幻灯片打出以下问题,再细部理解文章)

Finish the following exercises:

1. What led to his writing of the famous book 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A. The study of physics, chemistry, and botany.

B. What he had observed on the voyage.

C. His expedition on the Beagle to the Galapagos.

2. Why did the wildlife of the Galapagos Isles deserve special attention?

3. What does “these” in “of these” in Para 2 mean?

4. “those” in Para 2 Line 4 refers to ________

A. the different islands B. the life forms C. differences D. the species

5. What was the purpose of Mendel’s experiments?

A. His purpose was based on his love nature.

B. His purpose was to support the ideas concerning th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 upon plants.

C. His purpose was based on th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 upon plants.

6. The research by Darwin, Mendel and Turesson shows that______

A. genetics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environment to plants

B. genetics is less important than the environment to plants

C. both genetics and the environment are important to plants

D. neither genetics nor the environment is important to plants

7.What was Darwin’s new theory according to the text?

(以上问题有深有浅,既有符合高考的细节理解题(如第1题),词句理解题(如第3、4题),推理判断题(如第7题),设计时更因答案的不唯一性(如第1题BC均正确),增加了题目的灵活性和难度。在解答过程中特别强调:

第1题:选项在文章中都有出现,但未必就是答案。题目不难,容易上当。

第3题: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准确把握词句意义,这道题目难度不大,但出奇的是学生正确率并不高。

第4题:这与第3道题是一样的,但难度较大。这两道题的题型在高考中经常出现。

第7题:这道题很难。考查学生对文章事实的延伸理解,训练学生根据文章事实作出推理判断的能力。是一道深层次理解推理判断题。)

(3) Answer the last question:

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itle “Wildlife and Garden

Roses” and the text?

(这个问题非常难!也是整节课的精华部分,解决分析这个问题我花了十多分钟时间。问标题和文章的关系并不新鲜,关键是这个标题用得非常好,借此我分析了高考中常考的一类题目:给文章找标题。完成这个问题既是对整篇文章的概括理解,又是对高考常考题型解题技巧的一次传授。)

Wildlife shows th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 while Garden of Roses shows the

science of genetics.

八、 Homework:

1. Read the text.

2. Learn the language points by yourselves

Charles Darwin Gregor Mendel Gote Turesson

the influence if the environment the science of genetics

1、 高中英语课文应该怎么教?又要教什么?这一直让我思考。我想很多英语老师对课文当中的语言知识是绝对不会漏的,但是不是通过课文的教学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了呢?也许因为时间,也许因为方法,可能落实不太好。尤其在高三,课文没有出现新的语法点,怎样通过课文的教学达到这一目的,以利学生高考,更值得我们思考。

2、提问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教学方法。苏联教育界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就叫问题教学法,已成为有世界影响的教学方法之一。问题是思维的向导,合适的课堂提问,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布鲁斯乔伊斯说过:“教会学生独立思考,我们就给了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 课文教学未必要设很多的问题,但要典型;其次问题分析要透彻,分析一个问题就要教会学生一种技巧或是让学生有一次能力的锻炼。问题设计是否巧妙,问题分析是否精当,就是判断这种课好坏的依据。

高考课件(篇2)

非谓语动词有三种形式:不定式,动词ing形式(v-ing)及过去分词(ed分词)。

不定式的基本形式是由“to+ 动词原形”构成,其否定形式是not to do,不定式可以带自己的宾语或状语,构成不定式短语,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但有时态和语态的变化,不定式在句中可作主语、表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足语,不作谓语。如:

Lucy asked him to turn up the radio.

To make a plan first is a good idea.

1. 动词不定式不失动词的特点,有时态和语态的变化,不定式有六种形式,以write为例:

(1)不定式的时态:

①不定式所表达的动作与谓语动词同时发生或是在谓语动词之后发生,不定式用一般式,如:

It seems that he knows this.

鯤e seems to know this.

I hope that I'll see you again.

鯥 hope to see you again.

②不定式所表达的动作与谓语动词同时发生,并强调动作正在进行的情景,或持续性,不定式用进行式,如:

He pretended that he was listening to English course when I came in.

鯤e pretended to be listening to English course when I came in.

I am very glad that I am working with you.

鯥 am very glad to be working with you.

③不定式的动作发生在谓语动词之前,不定式用完成式,如:

I am sorry that I have put you so much trouble.

鯥 am sorry to have put you so much trouble.

It seems that I have met you somewhere before.

鯥 seem to have met you somewhere before.

④如果强调不定式所表示的动作从过去某一时刻起一直持续到某一时刻,不定式用完成进行时,强调动作的持续性,不强调结果。如:

She seems to have been reading the novel for three hours.

The rain was said to have been falling for a week.

(2)不定式的语态:当不定式的逻辑主语与不定式是被动关系时,不定式一般用被动式。如:

This is the plan to be discussed at today's meeting.

The novel is said to have been translated into several languages.

Whether most countries can use natural energy in future remains to be seen.

(1)不定式作主语:

To say is one thing; to do is another.

To read novels is my hobby.

it形式主语常常代替作主语的不定式,而将不定式或不定式短语放在后面。

To talk with him is a great pleasure.

鯥t is great pleasure to talk with him.

To make electricity by building a dam across the sea is possible.

鯥t is possible to make electricity by building a dam across the sea.

注意:①To see is to believe. 主语和表语都是不定式,不能用it代替:It is to believe to see是错误的。

②To answer correctl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o finish quickly. 而finish与finishing放在than后面都是不合适的,因为前面句子的主语是to answer,后面的主语也要是to finish, 保持than前后句子结构平行。

At that time his job was to write reports for the newspaper.

This suit doesn't seem to fit me.

The problems remain to be unsettled.

(3)不定式作宾语:在下列及物动词后,常跟不定式作宾语:want, need, hope, wish, expect, like, hate, try, manage, forget, remember, know, begin, start, intend, plan, mean, pretend, prefer, agree, refuse, learn等。

To keep the water clean, you need to get some under water plants.

I prefer to stay at home rather than go out.

They have decided to visit the nature park for the milu deer.

注意:不定式作宾语时,有时用“it”替换,it为形式宾语,而将真正的不定式作宾语后置,如:

I found to learn English well not easy.

鯥 found it not easy to learn English well.

I feel to help others my duty.

鯥 feel it my duty to help others.

Jim told me to give his best wishes to everyone here.

What caused you to change your mind?

在被动语态was considered后面,不定式为主语补足语接不定式作宾补和主补的动词常有:

ask, beg, cause, call n, help, force, allow, permit, advise, order, get, want, wish, tell

等。

(其中没有hope sb. to do, suggest sb. to do和agree sb. to do)

注意:①不定式作宾语补足语,在部分感官及使役动词后,用不带to的不定式作宾语,常用的动词有:let, make, have, see, watch, notice, observe, look at, listen to, feel等,help有无to都可以,如:

The teacher had us recite the text every day.

The boss made his men work all the night.

把上面句子变成被动语态后,不定式成为句子的主语补足语,需带to,即在被动语态中不定式一律带to,不存在省略问题。

注意:②在谓语动词think, consider, suppose, believe, imagine, prove, find等后面跟to be作宾补,不跟to do,但其中有些可跟to have done作宾补。如:

Imagine yourself(to be)in his place.

We found him(to be)honest.

suppose…to be/suppose…to have done.

I suppose him to be about fifty.

We suppose him to have stolen it.

(5)不定式作定语:不定式作定语,有时与前面被修饰的名词逻辑上有动宾关系,如果不定式是不及物动词或所修饰的名词是不定式的地点,工具等,不定式后面须有相应的介词,如:

I have a meeting to attend. (attend the meeting)

Pass me a piece of paper to write on. (write on the paper)

在time, place, way后面的不定式省略介词,如:

He had no money and no place to live.

其他不定式作定语情况,如:

I have no chance to go abroad.

They had never moment to rest.

There is a lot of work to do.

=There is a lot of work to be done.

There is no time to lose.

=There is no time to be lost.

但是在下列句子中,不定式主动与被动形式意义不同:

--Have you anything to wash?

--No, nothing. I plan to go shopping.

不定式动作的执行者是you. you wash something

--Have you anything to be washed?

--No, Thank you.

不定式动作的执行者不是you. 是省略了的(…to be washed)by me或by someone else.

I got up early in order to catch the 6∶30 train.

The boy ran all the way so as not to be late.

注意:so as to不能置于句首,in order to可以。

②作原因状语:

He smiled to think of his clever plan.

③在某些形容词后面作状语:

I am glad to see you.

You are sure to succeed.

④作结果状语:

第一, I hurried to the post office, only to find it closed. (出乎意料的结果)

He is too old to read.

The boy is too young to dress himself.

当不定式前的形容词为nervous, pleased, willing, delighted, happy, glad等时,too…to,“to…”可译作肯定,

They are too nervous to leave. 他们急于离开

I am only too pleased to help you.

We are never too old to learn. 活到老,学到老。

第三,形容词/副词enough to do sth.

He was quick enough to catch the ball.

The girl is old enough to go to school.

第四,so…as to/such…as to如此……以致于……

He was so angry that he was unable to speak.

He was so angry as to be unable to speak.

He was such a fool that he believed the cheat.

He was such a fool as to believe the cheat.

⑤不定式作方面状语,不定式作方面状语与句子的主语构成逻辑上的动宾关系,不定式多用主动结构,如果不定式为及物动词,后面不必再跟宾语,如果不定式为不及物动词,要用相应的介词,如:

The mountain is difficult to climb. (动宾关系:climb the mountain)

Lesson Two is easy to learn. (动宾关系:learn Lesson Two)

3. 不定式的逻辑主语:不定式的逻辑主语一般是句子的主语,如He seemed to be reading something, 当需要明确指出不定式动作的执行者时,用for/of sb. (sth. )to do sth. 表示,如:

(1)当作表语的形容词表达不定式的逻辑主语的品行,性格,性质时,要用of,常见的这类形容词有:

brave, careful, careless, kind, nice, good, honest, clever, wise, unwise, stupid, foolish, rude, cruel, silly, thoughtful, impolite, polite, right, wrong, 等。这时It+ be+ 形容词+ of sb. /sth. to do sth. 句型,等于sb. /sth. + be+ 形容词to do sth. , 如:

It is very kind of you to say so.

相当于You are very kind to say so.

It is clever of him to win the competition.

鯤e is clever to win the competition.

It+ be+ 形容词+ for sb. /sth. to do sth. 这一句型中的形容词大多为:

easy, important, usual, difficult, hard, possible, impossible, necessary等。这些词只能说明不定式行为的是与非,不能说明不定式的执行者,所以不等于sb. + be+ 形容词+ to do sth. ,如:

1)It is difficult for beginners to read the book.

不能说:Beginners are difficult to read.

但是第一类,即It+ be+ 形容词+ of sb. to do sth. 句型中的形容词,如right, impolite…等如果强调评论人用of,强调评论行为也可用for,应用情况如下:

(1)当sb. 为泛指时,形容词着重评论不定式行为本身,如:

It was not right for the south to break away from the Union.

(2)当不定式为被动语态时,不定式的执行者常常省略,因此形容词只用来评论不定式行为了。

It was unkind for you to be laughed at.

4. 带疑问词的不定式:动词不定式可以和疑问词what, which, how, where, when, whether等连用,构成不定式短语,如:

The question is when to start.

They haven't ageed on whether to build a factory here or not.

what to say.

I don't know what to write about.

how to do it.

注意:没有if to do和why to do.

I don't know why I should do it. (正)

5. 不定式省略“to”的情况:

(1)当and或or连接同一概念的不定式时,或者当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列一致时,可将and或or后面的to省去,如:

I'd like to go and see a film.

He had to have a job or go hungry.

但是,有时为了表示对照,或加强语气,则不可以省去to,如:

It is easier to say than to do.

(2)不定式在一部分感官或使役动词后面作宾补省略to。

(3)不定式在but(除了……以外),except后面的使用,如果but, except前有行为动词do, but, except后省去to,如:

They had nothing to do but wait for the doctor.

The whole night he did nothing except watch TV.

(4)在固定句型中:would rather do…than do…/prefer to do rather than do:

1)The bus was so crowded that I'd rather walk home than take a bus.

2)I prefer to play tennis rather than(play)basketball.

6. “to”代表整个不定式:有时为了避免重复,省去不定式后面的内容,保留到不定式符号to, 如果是to be,保留到be,如:

--Will you please give him a message when you see him?

--I'll be glad to.

--Would you like to go shopping with me?

有时为了强调,也可以不省略。

Do what he or she tell you to do.

动词-ing形式由动词原形+ ing构成。动词-ing形式起到名词、形容词和副词的作用,在句中可作主语、宾语、表语、状语和宾语补足语,但不能单独构成谓语,其构成形式如下,以do为例:

完成时态 having done having been done

Learning English is very important to me.

Having been widened, the road took on a different look.

随着-ing在句子中所做的成分不同,所用的时态和语态有不同的要求,关于-ing的时态和语态的详细使用,在下面ing所作的句子成分中讲述。

1. 动词-ing形式作主语:

Seeing is believing.

有时主语太长,可用it作形式主语,将真正主语放在后面。如:

It is fun swimming in a river or lake in summer.

It is dangerous playing/to play with fire.

但在口语中用动词-ing形式放在句首比不定式多。

Going shopping is a pleasant thing.

②在下列句型中习惯用-ing作主语,不用不定式:

It is no good doing.

It is useless only learning English grammar.

It is no good cutting down the forest.

③在there+ be+ no+ 主语结构中,必须用动词-ing作主语:

There is no telling what will happen in the future.

④主语和表语结构相同,对等。

Seeing is believing.

To see is to believe.

Would you mind my sitting here?

We suggest going out for a picnic on Sunday.

(2)在介词后:

We look forward to seeing you again.

(3)在worth, busy, feel like, look like等形容词后面:

China Daily is well worth reading.

The firefighters were busy putting out the big fire.

They look like winning the relay race.

Suddenly I feel like eating something.

动词-ing做主语或宾语时,一般情况下其逻辑主语为句子的主语,如果需要自己的逻辑主语时,要用物主代词或名词所有格+ 动词-ing,如:

His/Li Ping's coming late, made the teacher unhappy.

Would you mind my/me smoking here?

当动词-ing不在句首时,可用人称代词宾格,名词普通格代替,但逻辑主语为无生命的名词,或泛指时,用普通格,如:

We heard the noise of desks being opened and closed.

3. 不定式与动词-ing作宾语的比较:

(1)在下列一些动词后面常跟动词-ing作宾语,而不跟不定式:

admit, appreciate, advise, avoid, allow, consider, delay, dislike, enjoy, escape,

excuse, face, feel like, finish, fancy, forbid, forgive, imagine, include, keep, mention,

mind, miss, practice, resist, risk, suggest等。如:

He practices speaking English every day.

He admitted having broken the window.

I much appreciate your giving me the chance.

She dislikes doing housework.

He enjoys nothing but playing the computer.

(2)在下列一些动词后只跟不定式,不跟动词-ing作宾语:

want(想要),hope, expect, wish, decide, would like, refuse, manage, pretend, demand,

offer, afford, plan, wonder, intend…等,如:

I am expecting to get a letter from my parents.

We are planning to build another research center.

I'd like to buy a new car made in the U. S. A.

(3)在下列一些动词后面跟不定式或动词-ing形式作宾语,意义不同,如:

I remember doing this exercise before.

我记得以前做过这个练习。

Remember to post the book for me.

记住帮我把那本书寄走。

We shall never forget hearing Jackson singing.

我们忘不了听杰克逊唱歌的情景。

Don't forget to give my regards to them.

I'll try to improve my pronunciation.

我要努力去纠正,提高我的发音。

Since no one answered the front door, why not try knocking at the back door?

既然前门没人答应,为什么不试试后门呢?

I suggest we stop working and have a rest.

我建议我们停下干活,休息一会儿。

They stopped to listen, but there was no more sound.

他们停下来,听一听,再没什么声音。

What do you mean to do with your old bicycle?

你打算如何处理你那辆旧自行车?

I won't wait if it means delaying a week or so.

如果这意味着要推迟一星期左右,那我就不等了。

(4)在love, like, hate, prefer后面跟不定式和动词-ing形式无多大区别,如:

Do you like to eat ice-cream?

I like traveling very much.

I like driving(do drive)fast cars.

(5)在start, begin后面,一般接不定式和动词-ing形式无多大区别,在下列情况下,多用不定式:

①自然界变化:

It started to rain.

Snow started to melt as spring came.

②心理活动,在understand, know, realize等词前面:

I began to understand my mother's feelings.

③begin, start本身为进行时:

Mother was starting to cook in the kitchen when I got home.

(6)在allow, advise, permit, forbid等动词后面,有名词或代词作宾语,用不定式做宾语补足语,如果没有宾语,直接用-ing形式,如:

1)We don't allow parking here.

2)The police don't allow people to park here.

3)He advised me to get an English pen friend.

4)I advise seeing more English films.

(7)need, require, want译作“需要”时,跟动词-ing作宾语,主动表示被动,相当于to be done,如:

The windows require cleaning.

The windows require to be cleaned.

The patient needs operating on at once.

The patient needs to be operated on.

The flowers want watering.

The flowers want to be watered.

(8)在一些固定表达中用动词-ing形式,不用不定式:

can't help doing, be worth doing, devote…to doing, look forward to doing, be/get/become used to doing, object to doing, thank…for doing, excuse…for doing等。

Einstein devoted his life to making a research in science.

I'm looking forward to getting your letter.

We are used to living in the countryside.

4. 动词-ing在句中作表语:

Our plan is setting up a new car factory.

My job is teaching/driving.

这类词作表语,起解释说明主语的作用,主表可颠倒:Teaching is my job. 转换成问句,用what提问:

--What's your job?

--My job is teaching.

--How is your job?

--It is interesting.

--How was your trip?

--It is tiring, but interesting.

5. 动词-ing作定语:

(1)表示被修饰名词的用途:

There are two reading rooms in our school library.

a reading room其含义是A room is used for reading.

The swimming pool in our school is nearly completed.

the swimming pool其含义是The pool is used for swimming.

(2)如果动词-ing形式作定语表示被修饰的名词发出的一个正在进行的动作或某种特征行为,这时被修饰的名词与动词-ing逻辑上有主谓关系,如果是主动关系用doing, 被动关系用done, 或being done表达,另外有时间要求:

第一种情况:主动关系,-ing形式与谓语动词同时进行,或经常发生,用doing,如:

Look at the dancing girl. She is one of my classmates.

Look at the girl who is dancing. ….

China is a developing country.

China is a country that is developing.

注意:①如果动词-ing形式表示的动作发生在谓语动词之前,一般不用having done作定语,而用定语从句表达,如:

The teacher criticized the boy having broken the window. (误)

The teacher criticized the boy who had broken the window. (正)

注意:②如果表达的是未来发生的动作,或含有情态概念,用不定式表达,如:

I have a meeting to attend today.

鯥 have a meeting that I will attend today.

Mary is the proper worker to do the job.

鯩ary is the proper worker who can do the job.

第二种情况:被动关系:动词-ing表达的动作与谓语动词同时发生,正在进行,用being done; 发生在谓语动词之前,完成了的动作用done;发生在谓语动词之后,未来的动作,用to be done. 如:

The bridge being built now is two kilometers long.

鯰he bridge that is being built now is two kilometers long.

The bridge built last year is two kilometers long.

鯰he bridge that was built last year is two kilometers long.

The bridge to be built next year will be two kilometers long.

鯰he bridge that will be built next year will be two kilometers long.

6. 动词-ing作宾语补足语和主语补足语:经常在see, hear, feel, watch, notice,

observe, find, get, look at, listen to, keep, leave, send, set, catch等一些动词后面用动词-ing作补语,其中宾语和宾语补足语在逻辑上有主谓关系,如果主谓关系是主动的,又表示动作在进行,或状态的持续,用doing; 如果主谓关系是被动的,又表示动作在进行,用being done,如:

I noticed them repairing the car.

鯳hen they were repairing the car, I noticed.

I noticed the car being repaired.

鯳hen the car was being repaired, I noticed.

如果宾语和宾补是主动关系,又表示动作的全过程,即完成或一般时态,宾补用不定式to do表达(在某些动词后面不定式不带to);如果是被动关系,又表示动作的全过程,即完成时态用done表达,如:

I often notice them repair the car.

I noticed the car repaired.

如果把上述句子变成被动语态,宾语补足语就变成主语补足语了。

7. 动词-ing形式作状语:动词-ing形式作状语时,要求其逻辑主语必须是句子的主语,句子的主语与动词-ing形式逻辑上有主谓关系。如果主谓关系是主动的,用主动语态;-ing动作与谓语动词同时发生用一般式doing, 如果-ing动作发生在谓语动词之前,用完成式having done, 如:

Walking along the street, I met a friend of mine.

相当于When I was walking along the street, I met a friend of mine.

Having finished their work, they had a rest. 相当于After they had finished their work, they had a rest.

如果主谓关系是被动的,用被动语态;-ing动作与谓语动词同时发生,用done;如果-ing动作发生在谓语动词之前,已完成的动作,用被动语态的完成式having been done, 如:

Having been cleaned and decorated, our classroom took on a new look.

相当于After our classroom had been cleaned and decorated, our classroom took on a new look.

Well known for his expert advice, he was able to help many people.

相当于As he is well known for his expert advice, he was able to help many people.

注意:-ing形式做状语时,如果-ing形式需要自己的逻辑主语,人称代词用主格,名词用普通格,如:

Mother/She being ill, he had to stay home to look after her.

It being Sunday, the shops are crowded.

过去分词由动词+ ed构成,起到形容词和副词的作用,在句中可作状语、表语、定语和宾语补足语。过去分词的性质是被动,完成,但有时侧重程度,有时侧重被动,不及物动词变成的过去分词无被动的意义,过去分词形式由动词原形加词尾-ed构成,及部分不规则的词如:done, played.

①侧重程度:

boiling water 沸水 fallen leaves落叶

boiled water 凉开水 frozen chicken冷冻鸡

②侧重主、被动:

a broken glass, a dancing girl, a damaged house.

1. 过去分词的作用:

(1)过去分词作状语:同动词-ing形式作状语一样,过去分词的逻辑主语是句子的主语,如是被动关系,又与谓语动词同时发生,或无一定时间对比,用过去分词,如:

Seen from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the lake looks like a mirror. (相当于The lake is seen)

相当于When the lake is seen from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it looks like a mirror.

Heated, water can turn into vapor.

相当于If it is heated, water can turn into vapor.

(2)过去分词作表语:

We are interested in science.

(3)过去分词作定语:过去分词作定语,有时间要求,发生在谓语动词之前,即完成的动作,用done,而不用having been done.

The bridge built last year is 2 kilometers long.

People invited to the party are most scientists.

(4)过去分词作宾补:

I noticed the car repaired.

2. 过去分词与动词-ing形式的区别:

(1)作表语和定语的区别:动词-ing形式表示事物对人造成的影响,事物是主动的,常译成令人……,使人……;过去分词表示人对事物的看法产生的心理反应,人是被动的,常译作:感到……如:

The news is surprising.

We are surprised at the news.

这类词很多,如:inspiring, inspired, astonishing, astonished, tiring, tired,

moving, moved, disappointing, disappointed, worrying, worried, encouraging, encouraged, …….

(2)作宾补的区别:宾语与宾补逻辑上有主谓关系,主动用动词-ing或不定式表达,被动用being done或done表达。

We found him standing outside the door.

He found the door locked.

(3)作状语的区别:用作状语的动词,与句子的主语逻辑上有主谓关系、主动用-ing形式,被动用过去分词。

The boy entered the room, followed by a dog.

相当于The boy entered the room and he was followed by a dog.

The boy entered the room, following his father.

相当于The boy entered the room and followed his father.

(4)-ing形式与ed分词都可以作状语,表示时间、条件、原因、伴随、结果、让步、程度,如:

Having brought her father back to England, Lucy helped him to get better. (时间)

After she had brought her father back to England, Lucy helped him to get better.

Disturbed by the noise, we had to finish the meeting early. (原因)

We had to finish the meeting early because we were disturbed by the noise.

Born a free man, he was now in chains. (让步)

Though he was born a free man, he was now in chains.

(If) bitten by a snake, you should send for help and not walk. (条件)

鯥f you are bitten by a snake, you should send for help and not walk.

The boy ran in, carrying a ball in his arm. (伴随)

鯰he boy ran in and carried a ball in his arm.

He dropped the plate, breaking it into pieces. (结果)

鯤e dropped the plate and broke it into pieces.

(5)-ing形式与ed分词的否定式,由not+ -ing构成:

Not knowing how to do it, I asked him for help.

高考课件(篇3)

step into take one’s place pick out build up divide up wealthy go through look into turn up check out to the point care for surround to one’s astonishment exact recover one after another tell apart set up come to light

I / He /She /can /may… It is possible that…

I/ He /She may not… He/ She is not likely to…

It is likely that… I am not likely to…

You can’t / musn’t… Don’t smoke. Look out!

If you…, you’ll… Don’t be late Take care!

You’d better(not)do it. Be careful. No noise, please!

1.leave sth. to sb.(在死后)将……留给某人;请某人负责某事

His aunt left all her property to him after her death.

他姑姑死后将所有财产都留给他了。

I’ll leave it to you to buy the tickets.我委托你负责买票。

will作为名词使用时意为“遗嘱”“意志力”或“强烈的愿望”。

Her death is god’s will, I suppose.

她的逝世是上帝的旨意,我估计。

His strong will enables him to refuse all the worldly pleaseres.

他的强烈愿望使他可以拒绝世间所有的乐趣。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有志者,事竟成。

3.by one’s first marriage 通过或由于某人的第一次婚姻

介词by有许多含义,在此处意为“通过”,相当于through。

He left by the first train.

他乘第一次列车离开了。

The electricity supply is operated by a switch.供电由一个开关控制。

Ask him to check the information out for us.请他为我们核实一下信息。

We’d better check the whole room out in case it has been bugged .

我们最好检查一下整个房间以免有蛀虫。

The trainees checked out all right.

这些培训学员完全合格。

She checked out 6000 dollars.她提款6000美元。

5.for a start/to start with首先,第一点

You have no right to be here, to start with.

首先,你无权在此。

It won’t work:for a start, we don’t have so much money and secondly we cannot get the permission.

那不行,首先我们没那么多钱,其次我们不能被批准。

He went through several houses, but haven’t bought one yet.

他看了好几套房子,但一套还没买。

The country has gone through too many wars.这个国家已经历了太多的战争。

The plan must go through several stages.

这个计划必须经历几个过程。

He hasn’t gone through with his composition yet.

他还没写完作文。

How many people were present at the meeting?多少人出席了会议?

What present do you want for Christmas this year?

Now that the sports meet is over, our principal will present the prize.

既然运动会已结束,我们校长将颁奖。

I’m not going to buy a car at the present high prices.

以目前的高价,我不打算买小汽车了。

She will be here presently.

她不久就会来。

(5)常用短语:

at the present time = at present目前,现在

Please pass me the bread and butter.

请递给我面包奶油。

Pass the word to him that Napolean will come himself.

把拿破仑要亲自来的消息告诉他。

Because of the large crowd in the street the truck was unable to pass.

Nobody can go into the hall without a pass.

没有通行证,任何人不准进入大厅。

Can you pick out your brother in the crowd?

你能在人群中认出你弟弟吗?

The houses in the painting picked out in white.

画上的房子以白色而显得醒目。

It’s so beautiful!How did you pick it out?

这么漂亮!你是怎么挑出来的?

10.troop n./v.

A troop of school children went into the museum.

一大群学生走进了博物馆。

The local people demand the withdrawal(撤退)of foreign troops.

当地的人们要求撤退外国军队。

The students trooped up on the sports ground.

学生们在操场上集合。

We all trooped into/out of the hall.

fly the Atlantic / the English Channe/ a distance of 2000 km

Supplies of food have been flown to the refugees.

补给的粮食空运给那些难民。

The children are flying their kites.

Time flies like an arrow. 光阴似箭。

The little girl flew to her grandmother.

butter(奶油)+fly(苍蝇)=butterfly(蝴蝶)

fire(火)+fly(苍蝇)= firefly(萤火虫)(=lighting-bug,美语)

municate v.

communicate information/feelings/news…to sb.把信息、感情、消息……传递/传达给某人

I’ll communicate the news to you directly.

communicate with sb.(by)用……与某人联络/沟通

We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by telephone/letter.

我们用电话/信件彼此沟通。

拓展:communication n.通讯消息pl.通讯系统

Radio and television are important means of communication.

收音机和电视机是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

Communications satellite helps the human a lot in many ways .

通讯卫星在很多方面对人类有很大的帮助。

13.beeline n.两地之间的直线;捷径(指蜜蜂采蜜后径直飞向蜂房,这条路叫beeline)

(1)make a beeline for sb./sp.走近路;走直路;向……直行

As soon as the meeting was over, he made a beeline for the pub.

会议一结束,他就直接上了酒吧。

If you want to catch up with them, you’d better make a beeline for them.

如果你想赶上他们,你最好抄近路去。

The pupils went to the museum in a beeline.

孩子们直接走向博物馆。

e to light 发现,暴露(= be discovered / exposed /found out / be brought to light)

Much more new evidence has come to light(has been discovered/has been exposed/has been brought to light),so the judges have to sentence the man to death.

新的证据不断被发现,所以法官们不得不判这个人死刑。

When the old woman died, it came to light that she was actually very rich.

老太婆死后,人们才发现她其实很富有。

Your idea is different from mine.

你的想法和我的不同。

对比:make sb./ sth. different from使某人/某物不同于……

Her special accent makes her different from others.

她特殊的口音使她与众不同。

16.one after another一个一个地,表示数量多并连续出现

School was over and students went out of the school gate one after another.

放学了,学生们一个接一个地走出校门。

Don’t hurry! You should enter the office one by one.

不要着急,你们应该一个个地走进办公室。

拓展:by and by一点一点地,逐渐地 little by little一点一点地

17.amaze vt.使……惊奇 = astonish, surprise

The news amazed us greatly.这条消息使我们感到很惊奇。

拓展:(1)amazed人对……感到吃惊的;amazing(某物)……信人吃惊的。

They were all amazed at the amazing news.

听到这个令人吃惊的消息他们感到惊讶。

(2)amazement n.

To my amazement, they have gone to Xishuangbanna.

让我奇怪的是,他们去西双版纳了。

类似短语:to one’s happiness/excitement/sadness/puzzlement

18.the more…,the more… 越……就越……

The harder you study, the more progress you’ll make.

越努力学习,你的进步就越大。

Our school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beautiful.

我们的校园变得越来越美丽了。

19.again and again = time and time again = over and over = over and over again再三地

The old man thinks of his happy past again and again.

As we joined the big crowd. I got from my friends.

A. separated B. spared C. lost D. missed

分析:A。get separated from sb.和某人分开。

-How are the team playing?

-They’re playing well, but one of them hurt.

分析:A。got hurt意为“受伤”。get后接过去分词表示被动,受伤的事发生在过去,要用一般过去时。

It long before we the result of the experiment.

A. will not be; will know B. will not be; knew

C. will not be; know D. is; know

分析:C。It will not be long是主句,意为不久;在befor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中,要用一般现在时表示将来。

at the door before entering, please.

A. Knocked B. To knock C. Knocking D. Knock

We’re living in an age many things are done on computer.

A. which B. that C. whose D. when

分析:D。此题考查定语从句要填入的引导词应该在从句中作时间状语,故用when.

There is a feeling in me we’ll never know what a UFO-not ever.

A. that B. which C. of which D. what

分析:A。根据句意“我有一种感觉--我们永远不会知道UFO是什么,而不是曾经(不知道)。”that引导的同位语从句解释feeling的内容。

It is believed that if a book is , it will surely the reader.

A. interested; interest B. interesting; be interested

C. interested; interesting D. interesting; interest

分析:D。interesting有趣的;interest vt.使……感到有趣。

It was because of bad weather the football match had to be put off.

分析:D。这是一个强调句,对because of bad weather进行强调,强调句的结构是It is/was + 被强调的部分+that(who)…

It was for this reason her uncle moved out of New York and settled down in small village.

分析:C。这是一个强调句for this reason进行强调,其明显标志是介词for.

高考课件(篇4)

n.考虑

That matter is under consideration.那件事正在考虑之中。

Before writing your answers please give careful consideration to the questions.

请在回答之前仔细考虑一下问题。

需要考虑的事;动机,原因

Price and quality are the two chief considerations.价格和质量是两个主要考虑的问题。

体贴;关心

He showed no consideration for his wife.他不体贴他的妻子。

give one's careful consideration加以慎重考虑

in consideration of考虑到, 由于;以作...的谢礼, 酬劳

leave out of consideration没有考虑, 忽略

out of consideration for出于对...的考虑; 体谅

the first consideration第一要件, 头等要事

2 charge vt.索价;对...索费;课(税)

This store often charges only 65 US cents a dozen for large eggs.

一打大鸡蛋在这家店里常常仅卖六十五美分。

把...记入帐册,赊购

Don't forget to charge the money of the shoes to my account.

别忘了把鞋钱记在我帐上。

控告,指控

He was charged with stealing.他被控犯有偷窃行为。

指责;谴责

The statement charged that their actions violated the agreement.

The battery needs to be charged.这电池需要充电了。

vi.索价;收费

The store doesn't charge for delivery.该店免费送货。

n.费用,价钱,索价

The charge for admission is US.入场费五美元。

掌管;照顾;责任

控告,指控

He was arrested on the charge of robbery.他因被控犯有抢劫罪而被捕。

have (the) charge of负责..., 主管...

in charge of 负全责, 经管, 照顾;在...掌管之下, 由...经管

in the charge of sb.由某人负责, 由某人照料

3 blame:可以用作动词和名词,主要义项有:归咎于;责怪;责任等。作动词没有用语言责骂的意思。构成短语:blame sb. for…“因某事责备某人”;blame sth. on sb.; put/ lay the blame on sb.“把某事归咎于某人”;be to blame (for…)注意该短语中的不定式to blame为主动形式,但表示被动意思。

Eg. He blamed me for my carelessness.

Comrade Li is not to blame for the accident.

注意:比较scold表示唠唠叨叨地“数说”,而不是用肮脏语言骂人。一般多用于母亲对孩子、妻子对丈夫等情况。

Eg. The mother scolded the boy for not cleaning up his room.

4 loss n.丧失;遗失

He suffered a temporary loss of memory.他暂时丧失了记忆。

损失;亏损(额)

It is a great loss to her.这是她的巨大损失。

His death means a great loss to science.他的死是科学的重大损失。

输,失败

The loss of the first game did not discourage them.

第一场比赛的失败并没有令他们沮丧。

短语:

at a loss ①低于成本的:sell the merchandise at a loss.赔本卖出货物

②迷惑的;不解的:I am at a loss to understand those remarks. 我不理解那些话

5 annoy:用作动词,主要表示“打扰;使烦恼”的意思。构成短语:annoy…with sth./by doing sth.; be annoyed with/at…。

Eg. These flies are annoying me.

Don’t annoy your neighbor by singing loudly at night.

She was annoyed with him because he was late.

associate one thing with another把某一事与另一事联系起来

We associate China with the Greet Wall.我们想起中国, 就联想到长城。

associate oneself with加入; 参与; 与...发生联系

associate with和...来往, 和...共事, 同...联合; (在思想上)同...联系在一起

7 appeal vi.呼吁,恳求

He appealed to me for help.他向我求援。

He appealed to his friends for support.他请求朋友支持。

诉诸,求助

We will appeal to a great variety of sources of information.我们将求助于多种资料来源。

有吸引力,迎合爱好

The idea appealed to Mary.这主意正合玛丽的心意。

【律】上诉

He appealed against the five-year sentence he had been given.

appeal to向...呼吁;投合...的心意; 引起...的兴趣;诉诸(武力)

appeal to sb. for为...向某人呼吁

8 profit:可以用作名词和动词。主要义项有:收益;利润;赢利;益处;从……吸取教训;得益于某事物。用作名词构成词组:earn/make a profit“赢利”;gain profit“获益”。用作动词时的结构为profit by/from doing sth.

Eg. They’re only interested in a quick profit.

They make a profit of ten pence on every copy they sell.

He profited greatly from his year abroad.

I have profited from your advice.

We gained a lot of profit from your advice.我们从你的建议中获益匪浅。

注意:用作名词,表示“利润;赢利”时,既可是可数名词也可是不可数名词;表示“益处”时,为不可数名词。

9 attach vt.装上,贴上,系上

He'll attach the label to your luggage.他会把标签系在你的行李上。

使依附;使附属

This hospital is attached to the medical college nearby.这个医院附属附近的那所医学院。

(与oneself连用)使参加;使附着

He attached himself to the expedition.他参加了那个探险队。

把...归于

How can you attach the blame for this accident to the taxi-driver?

你怎么能把这次事故的责任归于出租车司机呢?

注意:在表示“系、拴”的意思时,还可以用fasten和tie。表示“系在……的上面”,可用短语attach/fasten/tie… to…。

attached adj.依恋;爱慕be attached to…;

10 deliver:用作动词,主要义项有:递送;传送;引渡;自首;发表演讲等。常用结构为deliver…to…。

Eg. The mailman delivers the mail twice a day in this area.

He delivered himself to the police.

He delivered a long speech.

figure n.数字;人像;肖像;图表;人影 v.出现;(out)计算出;理解;推想

shape n.形状;(模糊的)人影=figure v.做成某物的形状

figure in算进; 参加; 包括进; 参与; 与...有牵连; 在...出现; 在...担任一定角色

figure out算出, 估计, 推测; 解决; 了解, 领会到; 断定

figure out at总共..., 合计...

13 get across 使通过;讲清楚, 使人了解;触犯; 与...搞坏关系

get over越过;克服; 忍受;复原, 痊愈;

get through 完成;及格;通过;用尽;打通(电话)

get through to(通过电话、无线电等) 与......联系; 与......通话;使......了解

1 quit vt.离开;退出He quitted Paris after a week.他一周后离开了巴黎。

放弃 He has quit smoking.他已戒了烟。

解除,免除She finally quit herself of fear.她终于消除了恐惧。

【美】停止Quit muttering!别嘀咕!

【口】辞职I'm going to quit next week.我将在下周辞职。

a.摆脱了...的,了结的

I gave him money to be quit of him.我给了他钱为的是要摆脱他。

The old man bent with a heavy burden on his back.老人因背着重负而弯腰。

vt.加重压于,加负担于,烦扰

The government burdened the nation with heavy taxes.政府使国民负担重税。

加负荷于,使载重

He was burdened with a large bundle of magazines.他吃力地捧着一大捆杂志。

A desperate man will stop at nothing to get what he wants.

一个亡命之徒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His failure made him desperate.他因失败而铤而走险。

He was desperate when he lost all his money.当他丢了所有的钱时,他绝望了。

极度渴望的

He was desperate for work to provide for a large family.

他渴望有个工作,挣钱供养子女众多的家。

4 accustom vt.(常后接oneself或用被动式)使习惯(于)

These people are accustomed to hard work.这些人惯于艰苦的工作。

Eg. Wait - don’t leave me behind.

It won’t rain; you can leave your umbrella behind.

Eg. Leave me alone.

Eg. When will the snow leave off?

He left my name off the list.

Eg. This word is wrongly spelt; you’ve left out a letter.

Don’t leave me out!

Eg. These matters will have to be left over until the next meeting.

Eg. Keep up your courage.

Will the fine weather keep up?

How much does it cost you to keep up your large house and garden?

Eg. They have shut the door and mean to keep us out.

Eg. Keep off the grass!

I hope you’ll keep out of trouble while I’m away.

Eg. She was unable to keep back her tears.

A certain percentage of your salary is kept back by your employer as an insurance payment.

注意:lose one’s way也可以用get lost表示同样的意思。

to go about cultivating the wasteland开始垦荒

go ahead 先走, 走在前面; 继续前进;进步; 成功;

go for 去拿, 尽力得到;拥护, 支持, 赞助

She doesn't go for men of this type.她不喜欢他这种类型的男人

go in for 从事于;爱好, 追求, 沉迷于;参加, 加入

Young people should never simply go in for material comforts.年青人永远也不应一味地追求物质享受。

go over 越过; 走完; 转向(to); 改变立场; 车(翻倒)

go through 通过(考试等); 经过;审阅; 检查;经历(困难、痛苦等), 忍受

4 Bring in profits 对某人有益, bring in profits

5. open one's heart freely自由地敞开心扉

9 display one's sympathy for sb 表现对…的同情

13. have an eye for 有眼力,把眼睛盯着,关注; 能判断;能欣24. 赏

23. be sentenced to 8 years in prison被判8年徒刑

have a good/clear conscience问心无愧

have a bad conscience有愧于良心, 内疚

according to one’s conscience = in all conscience凭良心

2. admit (admitted) vt.承认;准许…进入; 容纳=seat/hold/contain vi.容许;承认

admit sb./sth into /to …允许某人进入…获准入学

admit sb./sth. to be adj. 承认。。。是。。

admit sth/ doing 承认…

admit (to sb.) that –clause 向某人承认。

短语admit sb. as的意思为“接纳某人为……”

3. abundant adj.大量的,充足的; 丰富的,富裕的 be abundant in = be rich in= be well supplied with

①There is abundant rainfall in our hometown./ ②Fish are abundant in the lake.

③Iraq is abundant in oil.

4.occupy vt.占(空间/时间), 占用; 使忙碌,使全神贯注;占领,侵占=take/seize;担任(职务)=hold

occupy oneself with / (in) doing sth. be occupied with/ (in) doing sth.

①The table occupies a lot of space.(takes up)

③His lecture occupied two hours.(took)

④The newcomers are occupied in writing letters home.(are busy writing/ are engaged in writing)

⑥He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government.(holds)

5.close up (暂时)关闭 down (永久性的或长期的)关闭

7 anyhow= anyway:adv. “无论如何;无论怎样”,可以位于句首,也可位于句尾。

Eg. It’s too late now, anyway/anyhow.

Anyway, you can try, even if there’s not much chance of success.

注意:在表示“喜欢、关心、照顾”时,两个短语意思和用法基本相同。在表示“介意、在乎”时,只用care about,特别在后跟v.-ing时,不用care for。但在表示比较客气、委婉的“要不要……”意思时,用care for。

Eg. The house is in want of repair.

8. fall behind 落后 fall sick / ill fall down跌倒 fall over 摔交 fall into 陷入; 跌入 fall off 掉下 fall back 后退;退让 fall asleep

13 in common (团体)共同的;公有的16.make mistakes 犯错误

14.take patience to 有耐心去做….

16. regardless of…不顾 /不管 /不关心…

19. be anxious about / to do be eager for / to do be curious about

20. more than + 数词 = over more than + n. =only more than + v. =very,深为

more than can/could = not more than + adj./ adv. = very非常

21. get stuck/burnt/hurt/dressed/separated/

washed/changed/lost/married/drunk

1 stick:可以用作名词和动词,名词的意思为“棒,棍”。作动词时构成短语stick to多表示“坚持原则、计划、诺言、决定等”,还有“继续做某事”的意思。其宾语多是名词rules, plan, idea, promise, decision等。

Eg. Though we all think the plan should be changed, the manager still sticks to his own idea.

That’s my story and I’m sticking to it.

You must stick to the task until it is finished.

其短语有:stick out“伸出;突出”;stick up“突出;伸出;竖立”。

注意:insist也可表示“坚持”。其用法为:insist是及物动词,其后常接宾语从句,这时它有两个含义:(1)“坚持认为”,其宾语从句要用陈述语气;(2)“坚持要求”,其宾语从句要作虚拟语气,即“should+动词原形”。insist on则表示“坚持做某事”,某宾语常用动词-ing形式或名词。介词on也可改用upon,意思不变。

无论insist还是stick都不能与动词不定式连用。

【口】(通常用于疑问句和否定句)容忍,忍受

I can't stick such people.我无法容忍那种人。

Are you stuck over your algebra?你的代数题做不下去了吧?

be stuck with\over被...缠住无法摆脱, 遇到困难无法进行下去

2 acquire.“取得,获得”指通过漫长的过程逐步获得或学到。

She acquired a knowledge of French.

He has acquired a good knowledge of history in these few years.

Gradually we acquired experience in how to do the work.我们逐步获得了做这工作的经验。

She has mastered English grammar and acquired a large vocabulary without the help of a teacher.她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掌握了英语语法,学到了大量词汇。

3 Regardless of their theories , …(p67.para1)

He says what he thinks, regardless of other people’s feeling. 他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毫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Eg. She was knocked down by a bus.

These old houses are going to be knocked down.

The painting was knocked down for ,000.

(2)knock against撞击Eg. The pickpocket knocked against me on purpose.

Eg. He knocked into the teacher when he rushed into the classroom.

(4)knock over推翻 Eg. You’ve knocked over my drink!

If I hear another word from you,you will go where it is really cold.

要是再听到你说一个冷字,我就叫你到真正冷的地方去。

where在此引导地点状语从句,修饰主句的谓语,表示“在……地方;到……地方;无论什么地方”。要注意和where引导定语从句的区别,引导定语从句时,修饰表示地点的先行词(名词)。

例:He left the key where it lay.他把钥匙放在了原位置。

The official policy encouraged people to stay where they were.

政府的政策鼓励人们待在原处。

Please just sit where you want.你想坐哪里就坐哪里。

(1)wherever和everywhere也可以用来引导地点状语从句。如:

He is kindly received wherever he goes.

Everywhere I went,people were very happy.

(2)where和wherever可置于possible或necessary之前,其含义为when或whenever

All the experts agree that,wherever possible,children should learn to read in their own way.

例:Having no children of their own they decided to adopt an orphan.

他们因没有亲生儿女,决定领养一个孤儿。

Paul’s mother had him adopted because she couldn’t look after him.

保罗的母亲因为自己无力抚养他,便把他送给别人收养了。

He is their adopted son.他是他们的养子。

Our school has adopted a new teaching method.我们学校采用了新的教学法。

We’d like to adopt your idea.我们想采纳你的意见。

短语adopt sb.as...还有“挑选某人作为……”的意思。名词为adoption。

6 .fall behind该短语既可以是及物动词短语,也可以作不及物动词短语,表示“落后;掉队;推迟(和with连用)”等。

例:Be quick,or you will fall behind.快点,不然就掉队了。

France has fallen behind Germany in coal production.法国在煤炭生产上落后于德国了。

Make sure not to fall behind with your rent,please.请不要拖欠房租。

fall into开始……起来。陷入;如:

They fall into lively discussion of the question.他们热烈地讨论起这个问题。

fall away离弃,脱离。如:

All his old friends fall away from him.他所有的老朋友都远离了他。

fall off跌落,减少。如:

He fell off the horse。他从马背上摔了下来。

fall ill患病。如:

His mother fell seriously ill in hospital.他的母亲在医院里病得很重。

例:I haven’t the patience to hear your complaints again.我没有耐心再听你的抱怨。

She has no patience with people who are always grumbling.

她不能容忍那些常常发牢骚的人。

If you don’t stop making that noise,I’m going to lose my patience.

patient adj. 有耐心的。构成短语:be patient with 对……有耐心。

8 consequence n.结果,后果

I'm quite willing to accept the consequences.我完全愿意承担后果。

重大,重要(性)

He is a man of great consequence.他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

answer for the consequences对后果负责

in consequence of...的结果, 因为...的缘故, 由于

高考课件(篇5)

1.He did what he could to help the students.

析:情态动词could后应接动词原形。此句中的不定式符号to似乎应去掉,但实际上,此处的could后省去了原形动词do以免重复,不定式to help the students作目的状语。

2.He told us all what he had seen in the park.

析:先行词为不定代词all时,应用关系代词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此句中的what似乎应改为that。但实际上,此处的all为代词,作us的同位语,意为“我们所有人”,what引导一个宾语从句。

3.Judging from his accent,he must be from America.

析:现在分词作状语时,其逻辑主语应与句子主语保持一致。此句中的Judging似乎应改为J udged。但实际上,此处的judging from为现在分词的固定结构,无需考虑其逻辑主语是否与句子主语一致。

4.If he will listen to me,I'll give him some advice.

析: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的动作如尚未发生,其谓语应用现在时而不用将来时。此句中的 will似乎应去掉。但实际上,will在表示意愿、意图、决心时,可用于条件状语从句中。

5.His uncle has come here for seven days.

析:非延续性动词的现在完成时不可与用作时间状语且表示一段时间的for短语连用。此句中的come似乎应改为been。但实际上,此处的for seven days是作目的状语,相当于to sta y (for)seven days。

6.He is too clever not to believe what she said.

析:too…to…结构常用来表达否定意义,意为“太…不…”。此句中的not似乎应去掉。但实际上,too…not to…结构是用来表达一种肯定含义,意为“太…不会不…”。

7.They all think Tom to be a disappointing boy.

析:现在分词作定语或表语,表示事物的性质特征,过去分词作定语或表语,表示人物的心理活动或状态。此句中的disappointing 似乎应改为disappointed。但实际上,现在分词作定语修饰人时同样表示性质特征,意为“使(令)人…”。

8.He asked me what was on on TV that night.

析:具有完全相同的词性和词意的两个词中间如没有连词就不可连用。此句中的两个on似乎应去掉一个,但实际上,此处的两个on各不相同,第一个on为副词,意为“…在进行(上演) ”,第二个on为介词,意为“在…上”。

9.Time should be made full use of to study hard.

析:介词后面应接名词、代词或动名词作宾语,不可接不定式作宾语,此句中的to study似乎应改为studying。但实际上,此处的made full use of 的逻辑宾语是句子的主语time,不定式to study hard 作目的状语。

10.Would you like to have attended the meeting to be held tomorrow?

析:would like后接不定式一般式表示“主语现在或将来想要做某事”。此句中的to have attended 似乎应改为to attend。但实际上,would like后接不定式完成式表示“主语过去本来想要做某事”。

11.The film was so moving it made us moved.

析:so…that…意为“如此…以致”,that引导结果状语从句。此句中的moving后似乎应加上连词that。但实际上,此结构中的that在引导结果状语从句时可被省略。

12.He didn't allow us smoking in the office.

析:动词allow后接不定式作宾语补足语,即allow sb.to do sth.此句中的smoking似乎应改为to smoke。但实际上,此处的allow后是接动名词作宾语,us为smoking的逻辑主语,也可用our替换。

13.He told his brother to try a third time.

析:序数词前应加定冠词表示特指。此句中的不定冠词a 似乎应改为the。但实际上,序数词前也可加不定冠词,表示泛指,意为“又一,再一”。

14.He had a delicious lunch in that restaurant.

析:在一日三餐的名词前通常不加冠词。此句中的不定冠词a似乎应去掉。但实际上,一日三餐的名词前有修饰语时应加冠词。

15.She thinks it is a most interesting book.

析:the most与多音节形容词或副词连用,构成最高级,意为“最…”。此句中的不定冠词a 似乎应改为the。但实际上,a most与(多音节)形容词或副词连用,用来加强语气。most相 当于very,意为“很、非常、极其”。

16.Such little children can't carry the stone.

析:可数名词复数或不可数名词前的形容词为many,few,much,little时,应用so来修饰,而不用such,此句中的such似乎应改为so。但实际上,此处的little不表示“少”而是表示“ 小”。

17.There is no need for you to report it to the teacher.

析:代替不定式短语、动名词短语或名词性从句作句子的形式主语应用it。此句中的There似乎应改为It。但实际上,此处的不定式短语for you to report it to the teacher是作定语,修饰名词need。

18.His tone suggests that he is satisfied with our work.

析:动词suggest后接宾语从句时,从句的谓语应用虚拟语气形式即“(should)+动词原形”。意为“建议”,此句中的is似乎应改为be。但实际上,此处的suggest表示“暗示、表明 ”,宾语从句的谓语应用陈述语气形式。

19.What he enjoys makes us very surprised.

析:动词enjoy后应接动名词作宾语。此句中的makes似乎应改为making。但实际上,此处的 enjoys的宾语是引导主语从句的连接词what,makes作主句的谓语。

20.I'll be very happy if you could come here.

析:在含有从句的主从复合句中,主从句的时态在时间的关系上通常应保持一致。此句中的could似乎应改为can。但实际上,此处的could表示的是一种客气委婉的语气,指的是现在或将来。

21.I think his brother cannot do the work too well.

析:动词think后接否定意义的宾语从句时,通常应将构成否定的副词not移到动词think前 。此句中的cannot似乎应改为can,在think前加don't。但实际上,此处的cannot…too… 尽管形式上是否定的,但却表达肯定的意义,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结构,意指“无论…也不为过,越…越…”。

22.-He died last night. -I don't believe it.

析:动词believe后接宾语从句时常常承前省略,若为肯定意义,常被省略成so,若为否定意义,常被省略成not或not…so。此句中的it似乎应改为so。但实际上,此对话的前半部分提供的是一个事实,其后应用it来指代这一事实,表示“难以相信…”,而不是陈述自己的看法或观点。

23.I have read the article in some magazine.

析:some在表示“一些、若干”含义修饰可数名词时,此可数名词应用复数形式。此句中的 magazine似乎应改为magazines。但实际上,some在修饰单数可数名词时,表示“某一个”。

24.He rushed out from behind the door.

析:介词后面通常应接名词、代词、动名词或what从句。此句中的behind似乎应去掉。但实际上,某些介词像from后也可再接一个介词短语,使得语意具体、准确。此处的behind如去掉,则语意不当。

25.He was about to go out at that time.

析:be about to do sth.意为“即将(正要)做…”,其后通常不应再接一个具体的时间状 语,此句中的at that time 似乎应去掉。但实际上,at that time表示的是句子谓语动作发生的时间界限即在“当时”,而不是表示谓语动作发生的时间范围。

26.My brother envies you your good health.

析:动词envy意为“羡慕、嫉妒”,“羡慕你的好身体”从语意上讲完全正确,此句中的you似乎应去掉。但实际上,envy是一个必须后接双宾语的动词。

27.All but he had managed to escape from the fire.

析:介词后接人称代词时应用其宾格形式,此句中的he似乎应改为him。但实际上,介词后面的人称代词如在谓语动词之前,可用其主格形式代替宾格。

28.The student was on his way to see a film.

析:on one's (the)way to …意为“在去…的路上”,其中的to常被当作介词后接动名词 , 此句中的see似乎应改为seeing。但实际上,此处的to也可作为不定式符号,后接动词原形。

29.He wasn't well that day,so that he didn't go there.

析:连词so在连接两个并列分句时,存在着一种因果关系,即前分句为原因,后分句为结果 。此句中的第二个that似乎应去掉。但实际上,so that 这一关联词除了引导目的状语从句外,也可引导结果状语从句。

30.He listened to the teacher nice and carefully.

析:修饰动词应用副词。此句中的nice and 似乎不恰当,应去掉。但实际上,“nice (good fine)+and”是一个特殊的固定结构,用来强调后面的形容词或副词,加强语气,相当于very,意为“很,十分,非常”。

高考课件(篇6)

一.活动目的:为了创建团结友爱,努力上进的班级,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及针对本班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部分同学对高考很不自信的现象而开展的主题班会。

二、活动准备:全班同学预先学唱《明天会更好》这首歌,几位同学准备好励志文章,发言稿等

主持人:冯海斌 邓丽园

三、活动过程:

1.男女主持人宣布主题班会开始。 2.全班合唱《明天会更好》。

3.通过演讲,分清自信,自卑,自大,充分说明自信的重要。

4.完善成长档案,制定班训和高考口号 5.班主任发言

班会流程:

主持人:全班合唱《明天会更好》班会开始(1)自信的重要性: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爱默生

举例说明(略)通过以上由远而近,由名人到身边的同学等几个例子让同学深深体会要成功首先要自信。

主持人:请一些同学说说自己不够自信的表现及造成影响,从反面例子引入自信的重要性。

主持人:请班上个别比较自信并对自信的重要性深有体会的同学谈体会。大家知道了自信的重要性后,就要懂得判断自己是不是一个自信的人。

(2).自信的表现: 励志演讲《谁是自信者》

主持人问:文章中的A、B、C三人分别是什么心理的表现?”结合文章中的三个人物比较,概括出自卑、自信、自大的特点。

自卑——过低地评价自己,看不到自己的优点。自大——过高地评价自己,看不到自己的缺点。

自信——恰当地评价自己的优缺点。

主持人:判断自己是否一个自信的人,如果不是的话如何着手建立自己的信心呢?

主持人(3).建立自信的方法;主持人提出一个问题:“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如何建立学习信心?”。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很多同学进入高三后发觉周围强手如云,加上第一次模拟考很多同学觉得成绩很不理想,于是学习信心发生了动摇。而学习信心对学习成绩有很大影响。请大家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看如何利用接下来学习的建立自信的一般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刚才我们在比较自卑、自信、自大时知道自卑的人往往看不到自己的优点,所以要克服自卑、建立自信首先要清楚自己身上有些什么优点、能力和特长。认识自己的优点、能力和特长每个人都会有他特有的优点、特长,关键是自己能否认识到和把他们发挥出来。如何认识自己身上存在哪些优点呢?“列优点清单”大家要学会从多方位评价自己,把自己各方面的优点、罗列出来。填好成长档案。具体详细地写出自己在学习能力、交际能力、文娱才能、体育强项、性格方面、动手能力和其它方面存在哪些优点和长处,写在自我评价一栏。再请教师过目看有什么异议,达成共识,以保证自评优点的准确性。当我们知道自己有这么多优点时信心自然会增强。发现自己有过人之处就应制定计划发展这一特长,当我们知道自己有优点一定要充分发挥出来。对自已不足的地方一定要改正。

6.男主持对班里出现的不良现象提出问题,由各小组回答。制定班训及口号,填好成长档案

四、主持人请班主任作总结性发言。结束语:总之每个人身上总会存在优点,存在某些过人之处,只有保持自信,明确目标,付出真正的努力,满怀信心地向目标一步步行进,成功才会是属于你的。希望每个同学都有美好的未来。在今年的高考中力争优异成绩!

五、主持人宣布主题班会顺利结束。

高考课件(篇7)

61. From the passage, we can infer that the leaning Tower of Pisa does not fall is because______.

A. the top of the tower is heavier than its bottom

B. the bottom of the tower is not heavier than its top

C. its center of gravity is still above the line of its bottom

D. its center of gravity is not above the line of its bottom

T: 文中说This empty box must fall over, because its center of gravity (c) is not over the line of its bottom(AB)

-----It will not fall, because its center of gravity is above its bottom.从中我们可以得知答案。做这种题时要注意,我们应该站在作者的立场上分析问题,去揣摩作者的意图,切忌根与自己的观点或者社会经验去推测。

3.猜测词义题。

卷子上有一道猜测词义的题,你作对了吗?

T: 没关系,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猜词技巧,大家一边听我讲,一边听一边看一下观灯片上的句子。

(1)构词法。A.The room is uncomfortable to live in. 我们都能理解由comfort→comfortable→uncomfortable

的变化过程。平时大家就应该增强对各种词缀的敏感程度,在阅读中灵活运用构词法猜测词义。

(2)根据定义猜测词义。

b. A calendar is a list of days, weeks, months of a particular year.

c. Mary is indecisive, that is, she can’t make up her mind.

d. He needs a conditioner, a system that keep air in a place cool and warm.

咱们试着猜一下划线词的意思吧!

(3) 根据下句对上句的理解。

e. I am a resolute man. Once I set up a goal, I won’t give it up easily.

f. The door was so low that I hit my head on the lintel.

(5)借助词与词关联猜测词义。

g. She is studying glaucoma and other diseases of the eye.

根据other diseases 我们不难知道 glaucoma 肯定是眼病的一种

h. Most of us agreed; however, Bill dissented.

i. He was not frugal since he spent money so freely.

T;卷子上72题就用这种猜测方法。

72.The underlined word “cosy”(in the first paragraph) means”_____”

A. bright B. dirty C. comfortable D. dark

原文中“Although the inside of the boat is very cosy , it has no running water or electricity.”很明显although是一个转折连词,前后两个分句的意思是相反的,it has no running water or electricity 说的是缺点,although 所引导的分句中cosy 必定是一个褒义词。 几个选项中只有C选项符合。

T: 4 细节理解。从文章中找到相应词句作为依据,弄清细节,获得准确信息。

细节题中有排序、图表型,正误型等。

排序题的技巧在于对比所给几个选项的特点,而后对比关键项,利用排除法得出答案。例如:C篇64 题

64.Which is the correct order according to the story?

a. The girl took a lift back in her monitor’s car .

b. The girl went to see a film with her schoolmates

c. The girl wrote a diary to her mother.

d. The mother pretended to be watching TV.

e. The mother worried about her daughter’s returning late

A. b, e, a, d, c B. e, b, a, d, d C. b, a, e, d, c D. b, e, a, c, d

T: 对。图表型的题关键在于把文章内容与图表内容挂钩。B篇的60题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至于正误题,我们一定要看清人家问的是true or not true 以免犯不必要的错误。

Step 4 Summary and homework(3minutes)

T: Today we discuss the basic strategies and some specific skills about reading, which are very useful. Do you think so ? Yes. Today’s homework is another piece of paper for you to train your reading skills we learnt together today.

This is the story about the well-known millionaire. D.Rockefeller, and was told by a friend of his. This friend said that though Rockefeller gave away millions, he was very mean.(吝啬) about small sums of money.

One day he went to stay at a hotel in New York and asked for the cheapest room they had. Rockefeller said, “What is the price of the room?” The manager told him the price of the room.

“Is that the lowest priced room you have? I am staying at this hotel by myself and only need a small room.”

The manager said, “That room is the smallest and cheapest we have,” and added, “but why do you choose a poor room like that? When your son stays here, he always has our most expensive room: yours is our cheapest.”

“Yes”, said D.Rockefeller, “but his father is a wealthy man while mine isn’t.”

56. D.Rockefeller decided to have the cheapest room because__________.

A. He wanted to set an example to his son. B. He tried to save some money

C. His father was not a millionaire D. He hadn’t enough money to spend on himself

57. Which of the following puzzled the manager?

A. D. Rockefeller asked for the smallest and cheapest room

B. D. Rockefeller was so mean about money

C. D. Rockefeller was used to living the simplest life.

D. D. Rockefeller asked for the cheapest room while his son asked for the most expensive one.

58. What do you know about D. Rockefeller?

A. He was unwilling to spend much money on himself

B. He spoil(姑息)his son on purpose.

C. He was very strict with his son.

D. He didn’t care about what his son had done.

59.What do you know about D,Rockefeller?

A. He had nothing to do but enjoy himself.

B. His ideas about life were different from his father’s

C. He was the most wealthy man.

D. He felt satisfied with life.

Every object has weight. But the center of its weight is not always in the middle of the object. If the top of an object is heavier than its bottom, it will fall over easily. We say that its center of gravity(引力) is high. But if the bottom is heavier, it won’t fall easily. Then we say that its center of gravity is low.

Look at the first picture. This empty box must fall over, because its center of gravity(C) is not over the line of its bottom(AB).

Now look at the second picture. There is some heavy iron at the bottom of this box. It will not fall, because its center of gravity is above its bottom.

60. Please point out which box will not fall.

61. From the passage, we can infer that the leaning Tower of Pisa does not fall is because________.

A. the top of the tower is heavier than its bottom

B. the bottom of the tower is not heavier than its top

C. its center of gravity is still above the line of its bottom

D. its center of gravity is not above the line of it bottom

62. If an object has a low center of gravity,_______.

A. it won’t fall B. it won’t fall easily C. it is certain to fall over D. its top must be heavier

63. 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__________.

A. why things fall over B, a low center of gravity C. a high center of gravity D. that everything has weight

She is a cute (聪明的), quiet girl. As a daughter, she has no secrets from her mother, who is very pleased with her. But recently she has become somewhat mysterious (神秘的),not so open as her: what if she falls in love, which is too early for a girl of her age. After all, she is reaching the “dangerous stage”. These thoughts have causes trouble in the mother’ mind.

One weekend the girl came to tell her mother that she was going to the cinema with her schoolmates and would return late. This was the first time her mother had agreed , and she couldn’t help worrying because her daughter had never away at night before. The mother waited till nine and her uneasiness(不安) got the upper hand over her. She decided to go out to meet her daughter. Just at that moment the noise of a car pulling up drew her to the window and ------there was her daughter, waving goodbye to a boy. Her heart missed a beat. When the girl came in, the mother was watching TV, pretending nothing had happened. “Mum, I’m back.” “Yeah.” “Sorry to be late. Still sitting up?” “Yes, Oh, that… Who’s that boy? “The daughter was stunned (发愣) for a moment. “Ah. It’s my monitor. He gave a lift on his way home. Mum, I’m going to bed”. All right. Go to sleep early.”

Next morning, when the mother went to the daughter’s room to do some tidying, she found her diary left at her pillow. After a few minutes’ hesitation(犹豫) she finally opened it to the entry of the night before. It read: Mum, it was love that make you ask, but it would show your understanding of me if you hadn’t.

Holding the diary, the mother fell in thought.

64. Which is the correct order according to the story?

a. The girl took a lift back in her monitor’ car.

b. The girl went to see a film with her schoolmates

c. The girl wrote a diary to her mother.

d. The mother pretended to be watching TV

e. The mother worried about her daughter’s returning late

A. b, e, a, d, c B, e, b, a, d, c C. b, a, e, d, c D. b, e, a, c, d

6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story?

A. The girl knew her mother would ask her the questions about the boy.

B. What the girl did recently worried her mother.

C. The mother was eager to read her daughter’ diary the next day.

D. The girl’ diary was always unlocked.

66. From the diary, we can see the girl _____________.

A. thanked her mother for asking her B. thought her mother cared about her very much

C. thought it was her mother’s duty to asked her. D. thought understanding is better than simple love.

67.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show that parents should_______.

A. care about what their children really think and how they feel

B. not give much freedom to their children.

C. Talk with their children about their early love.

D. Keep silent about their children’s privacy

68. Which can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story?

A . Mother’ True Love B. Early love between Students

C. To Ask or Not to Ask D. Dangerous Age

Want to watch some performances during the holiday? Here are some from “What’s on”, China Daily”

The Moiseyey Dance Company will put on three performances in Beijing.

The company was set up in 1937 and has visited more than 60 countries on all continents, including 10 visits to the United States. The folk dances of the show will include 13 programmes of different styles. They include dances from Russia, Greece, Argentina, Egypt, China and many other countries.

Time :7:30pm, January 31~February2

Place: Century Theatre, 40 Liangmaqiaolu,

China Children’s Hand-in-Hand Art Troupe(剧团) will present two performances

The troupe has branches in 17 major Chinese cities. This time, 280 children from 14 cities and provinces will perform.

Programmes include songs and dances of different regions( 地区) and nationalities.

Place: China Children’s Theatre, 64 Donghuamen Dajie, Dongcheng District.

Some top Chinese performers will gather to recite (朗诵) famous dialogues from Chinese and foreign dramas and films.

The scenes are taken from classics like “Qu Yuan”, “ Thunder-storm”. Other dialogues are from films such as “Jane Eyre”

Place: Zhongshan Music Hall, Zhongshan Park, west of Tian An Men

69. From” What’s on “, we know that the Moiseyev Dance Company will performances________.

A. famous Russian folk dances only

B. dances of different style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70. If you are a teacher and want to organize your pupils (under 10) to enjoy performance, _____may be useful.

A. 6466-0032 B. 6524-1831 C.6842-2653 D.6510-1309

71. If you’ re interested in recitation, don’t miss the chance to go to _________.

A. Zhongshan Music Hall B. China Chidren’s Theatre

C. Century Theatre D. Chang’an Grand Theatre

Sixty-year-old grandmother, Fiona Mcfee, is going to stop working next year and she decided to realize a childhood dream and sail around the coast of Scotland in a small boat. Although the inside of the boat is very cosy, it has no running water or electricity. Fiona says she can live without these things but she plans to take her small CD player, her hot water bottle and a bag of books to make sure life isn’t too uncomfortable.

We asked her if she was afraid of being at sea for so long. She said, “ Well, I’m going to take a good compass(指南针)。 Anyway I ‘m not afraid of death because I love the sea---- I just hope it loves me.” Friona certainly has plenty of energy; in her spare time , she enjoys playing the piano, rock-climbing , canoeing and dancing. Although she is sixty, she doesn’t want to have a quiet and peaceful life. “ I’m looking forward to having fun in the rest of my life and that’s exactly why I’d like to be a sailor for a while.

72. The underlined word “cosy” ( in the first paragraph) means”________”

A. bright B. dirty C. comfortable D. dark

73. When Fiona Mcfee said “I just hope it loves me”, she meant “_________”

A. Of course, it loves me , since I love it.

B. If I love it , it should love me.

C. I hope it will bring me a safe sailing as a return for my love of it.

D. I hope it will save my life when I am in time of danger.

74. What kind of person do you think the old woman is ?

A. Someone who doesn’t know how she is feeling.

B. Someone who is very proud and sure of her success

C. Someone who does’t ues her head much.

D. Someone who is open, honest and brave

75.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is __________.

A. Life Begins at Sixty B. A Round Coast Sail

C. An Old Woman Sailor D. An Unusual Hobby

Suggested Answer:56-59 BDAB 60-63 CCBA 64-68 ABDAC 69-71 BBA 72-75 CCDA

高考课件(篇8)

一.假定你的名字叫张明,是一名高二学生。你于6月28日用英语给李老师写了一封信。告诉她,你很喜欢英语。但是觉得单词很难记,并常犯语法错误。你希望老师给你提些建议,以便学好英语。

2、开头语、结束语已为你写好。

Dear Miss Li,

I’m a student in Senior One. I like English very much . But I have a lot of trouble in learning it. I find it difficult to remember English words and I often make lots of mistakes in grammar. Could you give me some advice on how to learn English well?

I’m sorry for giving you so much trouble.

I would be most grateful if you could write to me.

Best wishes!

Yours respectfully,

二.请你按要求写一篇日记(字数60-80)。要点如下:

1、月29日星期五乘车去爬山;2、原定早上8点钟出发,汽车9点钟才到;

3、车在路上出了毛病;4、到达山脚时天下大雨;将近下午5点钟雨才停。

My family and I decided to climb a mountain today. We had planned to set off at eight by bus. For some reason the bus didn’t come until nine o’clock. Unluckily (Unfortunately) for us, something went wrong with the bus on the way to the mountain. But when we arrived at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 it began to rain heavily. It was nearly five o’clock in the afternoon when it stopped raining. Son we had to come back.

How disappointed I am today!

三.假如你是李刚,你写信邀请你的英国笔友Jackie来参加你班将举办的暑假夏令营(Summer camp)活动,并请他回信告诉你他是否能来。(字数:100字左右。) 内容要点如下:

1.活动时间:7月20日至7月27日; 2.地点:之江渡假村(holiday village);

3.内容:参观杭州风景名胜;语言学习讲座;举办晚会等;

Dear Jackie,

Haven’t been able to write to you for a long time. I wonder how you are getting on recently.

As you know. the summer vacation in China is coming. And the students in our class are going to have a summer camp. Would you please have the pleasure to come and join us? The summer camp is going to be held in the Zhijiang Holiday Village from July 20th to July 27th. In the summer camp,we are going to pay a visit to the places of interest in Hangzhou. And we are going to have talks on the study of languages and have parties as well.

Oh, I’m sorry I have to stop here now. Would you please write to tell me whether you can come and when if you can.

Best wishes.

根据以下提示,以Our Great Country为题,写一篇60-80个词的短文,要求要点齐全,不要逐词翻译。

1.中国位于亚洲东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2.首都北京是政治文化(cultural)中心,有许多名胜。

3.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人民勤劳勇敢。

4.我们热爱我们的祖国。

China, which lies in the east of Asia, is one of the largest countries in the world. It is a great country with a long history. Beijing, the capital of China, is the political and cultural centre and has many places of interest. China has a large population and the Chinese people are brave and hardworking. We love our great country.

五.A New Use for Tony‘s Model Plane为题,根据上面图画所

描绘的故事,写一篇80词左右的短文。

A New Use for Tony’s Model Plane

Tony was flying his model plane in the fields. There were

dark clouds gathering in the sky . Suddenly it began to

pour down very heavily . Tony was wet all over and

had to stop flying his plane . But soon the rain stopped.

Tony started to fly his plane again. But this time he used

the cord of his plane as a clothes-line to dry his wet shirt.

So he found a new use for his model plane.

六.你(林兰)去找美国朋友Jenny不遇,留下一张便条。(词数:60-80字)

内容如下:

1. 今晚去蓝石电影院看影片“藏龙卧虎”(Hidden Dragon Crouching Tiger)

3. 在学校门靠附近乘301路公共汽车。在第三个站下车,向前走约5分钟,电影院在大型超市旁边。

Jenny,

I’ve come to tell you that we’re going to see the film Hidden Dragon Crouching Tiger this evening. We will meet at the gate of the Blue Stone Cinema at 7:30. I guess you would like to see the film. You can take a No301 bus near the school gate and get off at the third stop. Then walk straight ahead. It takes about 5 minutes. You’ll see a big super market. The cinema is next to it. You can’t miss it.

内容要点如下:

3. 过程:做准备活动(warm-up exercises):老师讲解并示范; 我紧张而失败;不灰心,反复练习;终于跳过三米。

Yesterday afternoon we had a PE lesson. After warm-up exercises, our teacher told us the way of long jump and showed us how to do it. Then we followed the teacher and practiced one after another. Soon came my turn and I felt a little nervous. I failed the first time but I wasn’t discouraged. I kept on practicing. At last I managed to jump over three metres. From the lesson I came to see that one will succeed if one has perseverance.

八.假定你是张玲,你写信给某报编辑投诉服装质量问题.

内容包括:

1. 上星期天你在红星百货商店买了一件衬衫 2. 洗衣服时发现衬衫腿色

3. 回商店要求换一件,遭拒绝 3. 希望生产长厂家ABC公司关注产品质量

Editor,

I am writing to complain about the poor quality of a blouse produced by the ABC Company.

Last Sunday, I bought a blouse at Red Start, the largest department store in the city. The salesgirl said it was of good quality. But in fact, there was something wrong with it. When I washed it, the colour ran. I went back to the store to change it, but was refused. I felt very disappointed. I do hope the company will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of their goods if they want to get into the world market.

Thank you very much.

Yours faithfully,

Our English club has decided to organize a trip to the Nanhaizi Milu Park next Saturday, the 20th of October. We will meet at the school gate at 7:00 a.m. The school bus will leave at 7:15 a.m. Please be there on time.

Please get something ready for a picnic lunch. Be sure to wear strong shoes as we shall do a lot of walking. And don’t forget to bring your cameras.

We hope everyone in our club will join the trip.

Oct. 16.

Dear Li Yun,

Next Monday is my birthday. I’m going to hold a birthday party at home in the evening. It will begin at 7:30. Would you like to come? I’ve also invited some of my classmates and some friends of ours.

Now I live at 12 Guang Ming Road. You can take Bus No.23 or No.45, and get off at the stop of Guang Ming Road. Then walk south for 50 metres. It’s a red house with a white door. You can’t miss it.

I do hope you will come.

Today we had a new English teacher. His name is Zhang Wen. He is a tall, young man with a pair of glasses. He told us that he was glad to teach us English.

When he taught, he spoke English. At the beginning, I found it a bit hard to understand him, but at the end of the lesson I felt much better. I was really happy, because I could not only read English, but also understand English through listening.

In order to help with the study of English, the Students Union will hold an English report next week. We have invited Professor Cook from Sydney University to give us a talk. The lecture is about some features of Australian English. The talk will be given at the Lecture Hall on Oct. 12, starting at 3:30 P.M. Each class may send 10 students to attend the lecture.

Do be there on time.

no smoking , please!

Smoking is a bad habit. It is bad for the health of the smokers themselves and the people who are around them. In fact, many kinds of diseases are caused by smoking. Every year, millions of smokers die from smoking tobacco.

Smoking itself is a waste of money. It costs one so much money. Besides, many fires are often caused by careless smokers.

Young people! Don’t join the group of people in hospital, the group of dying people, because they smoke.

An English summer camp is going to be held in the Dinghu Mountain by the school from Auguest 1 to Auguest 10.

Here are the time tables. In the morning, spoken English and some lectures about western cultures will be arranged. In the afternoon, students are going to take part in some activities such as climbing mountains, swimming, and playing games. In the evening, English activities will be held, at which students will sing some English songs and put on some English plays. Those who want to go to the camp should register from June 25 to June 30 in the teachers’ office.

高考课件(篇9)

活动目的:

1、通过感受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驱使学生向往大学,激发学习的动力,迈向梦想的大学;

2、引导学生树立在高三复习时期的良好学习心态;

3、通过交流学习心得与方法,使学生能从中改进自身学习方法。

活动时间:20__/_/_

活动地点:高三(8)班

活动主持人:班长

活动过程:

一、教师致词:

高三,也如高山,用一年的时间攀登一座精神的高山,回头看时就会发现并非高不可攀,人生总是在翻山越岭,高考只是其中一座横跨在走向人生一个新的认识转折点的山,你们的人生还没走完,又如何知道高考是最高的那座山呢?在高三面前,有人胆怯了,有人迷惘了,有人失败了,甚至是倒在了高三的脚下,再也没有爬起来,要达到高山就要有一个好的开始做准备,调节好心理状态,风景总在高处!

二、展望风景

播放大学近三年的精选相片视频(题材包括大一军训、徒步前往黄埔军校、校运会、大学中秋晚会、比赛、春秋游、庐山内蒙古实习、上海海南的寒假经历、三下乡等)。

教师:大学不光是获得专业学科知识,职业技能的场所,更是人生丰富多彩的经历的一道亮丽风景。高考的脚步刚刚离去,又到了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时候。还记得三年前的这个时候,我和所有高三学子一样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为自己的小小未来担心着。

时光如梭,大学生活已经让我们适应下来了。经常也会回忆起高中时的种种。那时的天,那时的地,那时的生活……

你们步入高三,有没有无限的希冀和美好的蓝图,有没有准备好了在高三征程中的追逐?

学生发表感受

三、登高望远

讲述个人认为高三复习必须具备的良好心态及如何调整目前的不良情绪,把理论结合个人经历和他人真实经历来讲述。

四、互动交流

与学生交流个人的学习方法与经验,希望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五、结束:希望同学们始终以坚定的斗志,旺盛的精神迎战高三的复习,我一直认为,高三是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高考课件(篇10)

单项选择题是考查学生对句子的层次,对语法规则、词汇等掌握的情况,通过设定语境,词语或某些成分的位置变化等将考查知识与能力结合起来,突出语言的交际性、灵活性,实现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目标。有些题看起来似乎很难,很复杂,但只要学会掌握正确的分析问题的方法,那么,一切难题都是可以解答的。下面就一些题型的解题思路与技巧作一些归纳。

例.1. There are two small rooms in the house, ______is served as a kitchen .

A. the smaller of them B. the smaller of which

C. the smaller one D. the small one

2. ______ is well known, _____ Taiwan is part of China .

A. It; that B. It; which C. As; / D. As; that

例. --- Is Mrs White in the office ?

--- Yes, _____ she is on duty, she must be there today .

A. since B. until C. if D. while

例. I went to Beijing last week; ______ I met an old friend of mine .

A. there B. which C. where D. that

例. _____ some of this juice--- perhaps you’ll like it .

A. Trying B. Try C. To try D. Having tried

例. ______ several times, but he still does not know how to do it properly .

C. Having been shown D. I have shown him

例. 1. _____, we all went out for a picnic .

A. Being a fine day B. As being a fine day

C. It was a fine day D. It being a fine day

例. ____ can anyone be sure ______ look like in a million years ?

A. What; man will B. What; will man

C. That; man will D. That; will man

例. 1. Yu Gong talked of the difficulty he _____ the mountains in front of his house .

2. In my opinion, it is the best use _____ could be ______ this money .

C. which; made from D. that; made of

例. It was in the lab ____ was taken charge of by Drof. Havries ____ they did the experiment .

例. She looks forward every night to _____ American to study .

例. ____ we had been looking forward to .

A. After Kate stands the new teacher

B. Before Rose the new teacher stood

例. It was said ____ was ____ the Chinese raised silkworms .

A. that that; what B. what that; how

C. that that; how D. that what; that

1.判断动作的执行者:

例.1. --- Do you have any letters _____ , sir ?

--- Thank you . I have had them _____ .

A. typed; typed B. typing; typing

C. to type; type D. to be typed; typed

2.--- Do you have many exercises ______ tonight, Tom ?

--- Yes . Our teachers give us lots of exercises every day .

2. 从问答中找信息:

例. 1.--- Didn’t you pass the exam ?

--- _____, or I couldn’t _____ by my parents .

A. No, I did; be scolded B. No, I didn’t; have been scolded

C. Yes, I do; have scolded D. Yes, I did; have been scolded

2.--- Can I have _____ orange, Mum ?

--- Oh. Your sister has had it .

A. another B. an C. one more D. the other

3. 从谓语动词的时态来判断:

例. 1. The students feel happy that the building _____ is for the teachers, though there is much noise .

2. He must ____ a shower, for I can hear the water ______ .

C. have; running D. be having; running

3. The price _____, but I doubt whether it will remain so .

C. has gone down D. was going down

4. 从句中的时间状语来判断:

例. 1. The house _____ are for the teachers and construction work will begin soon .

A. built B. to be built C. to build D. being built

2. The teachers have moved into the new houses ______ last term .

A. built B. to be built C. being built D. having been built

3. The houses ______ now near the school are for our teachers .

A. are being built B. being built

根据某些语法规则及对话体, 句中的某些成分是可以省略的。而出题的人往往采用省略。

例. 1. People shake hands and say “ How do you do ?” when ______ to each other .

A. being introduced B. introducing

2. When _____ some questions about the accident, the manager of the coal mine kept silent .

A. ask B. being asked C. asked D. asking

例. If _____, the material will give ______ an unpleasant smell .

例. 1. An apple is _____, if not better than , an orange .

2. Of course they were later than ______; but _____ they were in time to start the game .

A. expected; at all B. expecting; in all

C. we expected; after all D. expected; after all

例. This is the first film ______ I have seen in my life .

A. which B. where C. what D. /

例--Mum, why do you always ask me to drink a glass of milk every day?

-----------______enough protein and nutrition as you______

A . Get, grow up B. Getting, grow up

C. To get, are growing up D. To be getting, are growing up

例1.-----What do you think makes Jane so sad?

--------______ the news that her father died yesterday.

A. Because she heard B. She heard C. Hearing D . Heard

2.We should do all ____ we can ______ the poor children in the western area

A. what .help B. that , to help C. what, to help D. that, help

例.With lots of trees and flowers _____ here and there, our school looks very beautiful.

A. having planted B. planted C. having been planted D. to be planted

例.______ the yard ,I found it_____ with lots of ______ leaves.

A. Entering, covering, falling B. Entering, covered, fallen

C. Entering , covering ,fallen D. Having entered, covered, falling

例.___________,it wasn’t a dad holiday.

A. Considering everything B. Considered everything

C . Considering anything D. Considered anything

弄清楚句中的动词是及物还是不及物动词是决定主动语态还是被动语态的关键,是选非谓语动词形式的关键。

例.Without the teacher_______ us, none of us tried our best in the running

A. times B. timing C. timed D. time

例.1. The old scientist often has his light ______ all night long

A. burn B. burned C. burning D. to be burned__

2.The boy lay on the ground, with his eyes_______ straight upward, and his teeth_________

A. looking, setting B. looked ,set C. looking, set D. looked, setting

例.1.Never_______ faith in himself, the scientist went on with his research

A. losing B. to lose C. lost D. to be lost

2. _______ in thought , Einstein knocked into the tree

A. Lost B. To lose C. Losing D. To be lost

例. _______ great help, I could get rid of all the difficulty and succeeded

A. Offered B. Having offered C. Being supplied D. Having supplied

例.The Yellow river, ______ “the mother river”, runs across like a huge dragon

A. calling B. called C. being called D. to be called

与省略相反,编者按语法规则增加一些成分或变换句子的语序等使原来的句子的结构发生变化,使之复杂化

例.Is this hotel_____ you said we could stay in your letter?

A. the one B. which C. where D. that

2. Who has the manager_______ the machine?

A. repaired B. have repaired C. had repaired d. to repair

例.It was with great courage________ the boy told the truth_______

A. which, that B. when, that C. as, that D. that, that

例.The scientist has developed a new kind of plant, _____ of great value to farming.

A. which he thinks is B. which he thinks it is

C. which he thinks it D. he thinks which is

例.The young man, who was caught______ the lady’s purse in the shop, was taken to the police station.

A. steal B. to steal C. stealing D. stole

例.1. They are talking about the difficulty the kind old man_______ a hope school for the children.

A. has set up B. has to set up C. setting up D. has setting up

2. Hearing the news, he rushed out, ____ the book____ on the table and disappeared.

A. left, lain upon B. leaving, lying upon C. leaving, lie upon D. left, lay opened

例.Salesmen are so smart that customers can’t help_____ to buy something they don’t really need.

A. to be persuaded B. persuading C. being persuade D. be persuaded

例.The old scientist is considered______ the mobile phone.

A. inventing B. to invent C. to have invented D. having invented

例.1. She left a child,______ home as an old woman.

A. and returned B. returning C. to return D. returned

2. It was a matter of _____ would take the position

A. who B. whoever C. whom D. whomever

高考课件(篇11)

同学们,我们无不为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色所陶醉。其实,莽莽神州,茫茫九派,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我们伟大的祖国哪儿不是神奇如画呢?不信,就请你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读完后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呢!

3、学生交流所查到的资料,教师补充。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2、以同座为单位交流自学情况,疏通文意,提出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解决不了的词句。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 以小小组为单位欣赏作者是怎样写景的.(参考《山峡》的各种描写角度)

2、 古人善于从一川一坳之中发现地理形胜之美,在对美的描述之中表达其中的适己之意。想想此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其二: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其三: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其四: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史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总之: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

【郦道元抓住江水与两岸高山特征,状物传神,描绘了一幅奇异美妙、既生机盎然又幽深冷静的图画,又于其中寄寓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写的则是普通的山川之美,他状写高峰清流、石壁清林,描摹日光的色彩变化和猿鸣鱼游,都是一些常见之景,但写得清丽自然,自有一股浑然天趣,表露自己居身其中的欢乐、愉悦、悠然自在之情。】

本文和《山峡》一样,四字写景句非常多,试最大化地运用或改用它们说一段话来描绘景物,看谁用得多,用得好。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翻译课文,提出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解决不了的词句。

2、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景,是怎样写的?

4、 作者的思想感情与《答谢中书书》有什么不同?

高考课件(篇12)

by sea relate to share(v.) mark with long before turn to apart from tour (be)busy with ( be)determined to do sth. disobey key figure in peace oppose think up take up arms work on keep one’s promise with the purpose of

You’d better(not)… Let’s …

You need to… What/How about…?

(I think)you should/ought to…

Shall we…?

I suggest(that)you…

Why not…? Why don’t you…?

I will…

I have decided to /that…

I have (not)decided wh-clause / wh-word to…

We have settled a party on Wednesday evening.

星期三晚上我们安排了一次聚会。

This medicine should settle your nerves.

这种药会使你镇静下来。

They settled their quarrel in a friendly way.

他们用一种友好的方法解决了争端。

John made up that joke about the talking dog.

约翰编了一个会讲话的狗的笑话。

The number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country makes up only 1%of the population.

这个国家的大学生的数量仅占人口的百分之一。

I have to make up the test I missed last week.

我上周没考试,我必须补考。

John and Tom quarreled, but make up after a while.

约翰和汤姆吵架了,但一会儿就和好了。

由make构成的其他短语:

make sense有意义 make faces/a face做鬼脸

be made of /from由……制成 be made into把……制成……

We must keep the good revolutionary traditions alive.

我们必须把好的革命传统流传下去。

How can we keep the fish alive?我们如何使鱼活首?

拓展:keep+宾语+宾补(v.-ing/v. –ed/adj. / adv. / prep. phr)

I’m sorry for keeping you waiting all the afternoon.

很抱歉让你等了一下午。

Keeping the door and windows closed all the time is not good for your health.

总是关着门窗对健康不利。

用keep构成的常用短语:

keep an eye on 留神照看 keep body and soul together勉强生活

4.be of +adj. +抽象名词表性质、特征,其作用相当于be + adj.

常用抽象名词:use, value, interest, importance, education, quality等

This book is of no use( / useless).

这本书没多大用处。

The young man is of good education( / well educated).

这位青年人受过良好的教育。

Customers don’t show any interest in goods that are of poor quality.

这位顾客对劣质的商品不感兴趣。

对比:be + of +具体名词 表类属,常用名词:size, colour, age, shape等。

The two children are of an age / the same age.(= This child is as old as that one.)

这两个孩子同岁。

All of these rooms are of a size.

所有的这些房子一样大。

The Dutch language is closely related to German.

荷兰语和德语密切相关。

They are related to me by marriage.

靠婚姻关系他们和我有了联系。

Doctors think there is a relation between smoking and lung cancer.

医生们认为肺癌与吸烟有关。

I have had business relations with h im. 我和他已有业务联系。

(3)亲戚,表示特别亲密的、友好的关系(relative亲戚,单纯的亲戚关系;在法律上通用。在一般情况下多用relative)

My immediate relations are my parents.我的直系亲属是父母。

He was been out of work for over three months.

他已失业三个月了。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people out of work in that country.

近几年那个国家的失业人数在增长。

拓展:be out of work = lose one’s work失业be in work在业,有工作

7.apart from(= besides/in addition to)除……之外(表示加上,否定句中与except通用)

The children hardly see anyone apart from their parents.

除父母外,孩子们几乎看不到其他任何人。

Apart from them, I had no one to talk to.

除了他们,没有人和我谈话。

Apart from the price, the hat doesn’t suit me.

除了价格,这项帽子也不适合我戴。

对比:

except:将一个或几个人或物从同一类或普通的种类中除外(表示减法),其后可接名词、代词、副词、介词短语、不定式(短语)或wh-从句。

except for:说明整个基本情况后,对细节加以纠正,其后一般接名词。

except that:用来表示理由后细节,修正前面所说的情况,其后须接从句,可以与except for互换。

Everybody except John was able to answer it.

除约翰外每个人都能回答。

Your composition is very good except for a few spelling mistakes.

( = Your composition is very good except that there are a few spelling mistakes.)

你的作文很好,只是有几处拼写错误。

I know nothing about him except that he comes from Africa.

除了他来自非洲之外我对他一无所知。

He goes to work every day except when he is ill.

除了生命以外他每天都去上班。

way of life生活方式 all the way一路上,自始至终

by the way 顺便说 bay way of 通过……经由

get in one’s way 妨碍 in a (one)way在某种程度上

lose one’s way迷路 way through 克服困难的途径

way out出路 ways out of (摆脱困境等)的方法

feel one’s way摸黑走,谨慎行事 make one’s own way取得成功,发迹

e.g. Tom will get used to the way of life in the U.S.A. soon.

汤姆很快就会习惯美国的生活方式的。

figure 指有影响力的人物。key原意为钥匙,在此词组中作定语,可译作“关键的”。

figure 的复数形式是figures.

Public figures there welcomed the statement.

那里的公众人物们都欢迎这个声明。

He became one of the leading figures in the country.

他成为这个国家的领导人之一。

He was unable to govern his temper.

他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

Don’t be governed by what other people say.

不要被别人的话所左右。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sea is governed by the movements of the moon.

海水的潮起潮落是受月球运动的影响。

11.on / upon(one’s )n./v.-ing一……就……

On his return to the lab, he set to work.

他一回到实验室,就开始工作。

On arriving in Paris, he was put into prison.

他一到巴黎就被捕入狱。

The students stood up on the entrance of the headmaster.

校长进来时,学生们都起立。

12.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在……方面起重要作用

Such strikes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ade union movement.

此类罢工事件在工会运动的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For twenty years, Gandhi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working for equal right for Indians.

二十年里,甘地在为印度人争取平等的权利的工作中起重要的作用。

同义词组:play a part in…/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laws were designed to make life difficult for non-whites.

制定这些法律的目的在于使非白人的生活变得困难。

The room was designed for children.

这个房间打算给孩子们用。

The road was not designed for heavy trucks.

这条马路不是为重型卡车设计的。

The building is poor in design.这幢楼设计很差。

14.in prison()监禁之中,prison 前不加冠词,表示被监禁的状态

He has been in prison for three years.

他已坐牢三年了。

Law-breakers are put in prison.

犯法者被关进监狱。

对比:go to prison坐牢 break(out of )prison越狱

cast…into prison(put…in/into prison)把……关进牢里(表动作)

类似短语:in school/go to school 求学 in hospital/go to hospital住院/去看病

She was very angry and marched out. 她很生气,大步从屋里走了出去。

The soldiers marched on after a short rest.

短暂的休息之后,战士们继续前进。

短语:a hunger march反饥饿游行 a forced march强行军

on the march在行进中 a long and difficult march一次长距离的艰难行军

steal a march on/ upon(口语)偷袭(尤指以不正当手段)

e.g. The two firms are trying hard to steal a march on the other.

这两家公司正努力试图比对方抢先一着。

He was honoured as a teacher.

他作为老师而受到人们的尊敬。

Gandhi returned to India in 1915 and was honoured as a hero.

19甘地回到印度,并且被尊为英雄。

拓展:v./ n honour-dishonour adj. Honourable-dishonourable(反义词)

in honour of…纪念……

People there opposed their government.

那里的人们反对政府。

I oppose this plan because I think it is impractical.

我反对这项计划,因为我认为它不切实际。

同义词组:be opposed to / object to /be against

His father is very much opposed to her going abroad.他父亲强烈反对她出国。

He objected to working on Sundays.

他反对星期日工作。

We are for peace and against war.

我们赞成和平,反对战争。

the house in opposition to each other面对面的房子

find oneself in opposition to sb. on a question

发现自己在某问题上与某人意见相反。

They asked him whether it is true that he had possessed two cars.

他们问他是否真的拥有两辆小汽车。

He never possessed much money, but he is possessed of good health.

他从没有过很多钱,但他总是很健康。

同义词(组):own/belong to/have/be possessed of

e.g. He owns a very good dictionary. = A very good dictionary belongs to him.

He received a letter which read as follows.

他收到一封信,信文如下。

The game rules are as follows.

比赛的规划如下所述。

His arguments are as follows.他的论点如下。

I value his advice on how to study English well.

我很珍视他的关于如何学好英语的建议。

The may or valued public opinions.

市长很重视公众的意见。

Gandhi valued ordinary people.

Mr . Reed made up his mind to devote all he had to some schools for poor children.

A. set up B. setting up C. have set up D. having set up

Tow middle-aged passengers fell into dead sda. , neither of them could swim.

A. In fact B. Luckily C. Unfortunately D. Naturally

分析:C。从所给情景可以判断,她们都不会游泳,要填unfortunately.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teaching is it is a science.

A. an art much as B. much an art as

C. as an art much as D. as much an art as

分析:D。在as(so)…as…中,第一个as是adv.,后接adj,第二个as后接句子。句意为“人们普遍相信,教学是一门科学,同样是一门艺术”。

-It’s good idea. But who’s going to the plan?

-I think Tom and Grey will.

A. set aside B. carry out C. take in D. get through

分析:B。此题考查的是短语动词的含义。A的意思是“搁置”;B的意思是“实施、实现或执行”;C的意思是“吸收”;D的意思是“通过或完成”。

题5 The mother didn’t know was to blame for the broken glass as it happened while she was out.

分析:A。根据句意,空白处应填指人的who, who与to blame构成逻辑上的“动宾”关系。全句意为:由于打破玻璃(杯)的事是母亲不在家时发生的,所以她(母亲)不知道该责备谁打破了破璃(杯)。

The idea puzzled me so much that I stopped for a few seconds to try to .

A. make it out B. make it off C. make it up D. make it over

分析:A。make it out发现真相,因为受到迷惑,所以试图发现真相。

The taxi driver often reminds passengers to their belongings when they leave the car.

A. keep B. catch C. hold D. take

-Why haven’t you bought any butter?

-I to but I forgot about it.

A. liked B. wished C. meant D. expected

分析:C。从提供的情景分析,是打算买而没买,应用meant。

Have a good rest. You need to your energy for the tennis match this afternoon.

高考课件(篇13)

诗 歌 鉴 赏

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 形象分类:①人物形象:主人公和抒情主人公(或说诗人)。

②物象:包括景、物等。塑造形象的方法:

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②渲染和白描;③烘托衬托及对比;④动和静;⑤虚和实;⑥抑和扬;⑦点和面;⑧细节刻画(语言动作心理肖像);⑨多角度描写(上下左右前后远近高低);⑩多感觉(通感)描写;⑾铺陈手法。提问方式:①对这首诗中的形象作简要分析。②试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

提问变体:①这首诗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②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③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

要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了解诗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借助抒怀托物言志的诗,往往在对事物形象的描绘中寄寓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理想,因此既要分析诗中所描绘的形象,也要分析诗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萧瑟凄凉、恬静优美、明净绚丽、雄浑壮阔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 注意以下语言:①特定意象语言:如松竹梅等。②词性角度:动词、形容词甚至副词、数量词。

③位臵角度:五言诗第三字、七言诗第五字。2 不同诗歌的语言特色:清新明快、含蓄委婉、含蓄隽永、慷慨悲壮、雄浑豪放、凝练简洁、典雅秀美、朴实无华、明白晓畅、多用口语…… 3 特殊语言结构:①叠字叠词叠句:可以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绵密曲折,音节流畅,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美。

②倒装句:一般是为了押韵、调平仄,但也有表示强调的意味。③名词连用:可使描写更简洁凝练,营造出特定的意境。4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答题步骤: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5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6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提问方式:诗中某句,你认为妙在何处?请结合全诗,对此进行简要赏析。

答题步骤:某句诗的意思(表层意或言外之意)是……,运用了……手法,描绘了一幅……的画面,创设出……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或表现技巧、艺术手法、艺术技巧): 1 内容包括:①表达方式;②修辞方法;③结构方式;④其它内容。

(一)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描写手法: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②渲染和白描;③烘托衬托及对比;④动和静;⑤虚和实;⑥抑和扬;⑦点和面;⑧细节刻画(语言动作心理肖像);⑨多角度描写(上下左右前后远近高低);⑩多感觉(通感)描写;⑾铺陈手法。

抒情手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叙事抒情。

A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答题词语还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绝句二首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B.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可以是景物,也可以是动物或其它事物,常含有的象征意义;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画菊 郑思肖(宋末诗人)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表达了诗人宁死不屈,坚守民族大义 的高尚气节。C、借用典故抒情:

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个人愿望等。

用典既可使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如不了解典故往往会影响对诗的理解。辛弃疾是个擅用典故的人。《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连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都是京口这地方的历史掌故,典故的思想与这首诗的思想性紧密相连。

D、借古讽今(喻今、伤今):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台 城

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分析: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 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分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

E.叙事抒情:在古风作品中比较常见,如杜甫的《兵车行》。F.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二)常见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双关、对比、设问、反问等。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

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生动活泼,含蓄曲折地表达微妙的神态和情思。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排比:增强语势,强化感情。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

① 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可使描述更加生动感人。

② 象征:象征指借助某一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在文学作品中,象征通常是以具体事物来暗示作者的思想、态度与感情的方式。他就象暗喻或明喻省去了第一部分,只留下第二部分,它有自己的实体,却代表另一种东西。

比如松、竹、梅、菊花一类事物被人们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诗人常借助它们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如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

有些是某些诗句本身含有一定象征意义,有些是全诗常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即说理诗或咏物诗。如虞世南的《蝉》中“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作者是在强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象征的表达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表达真挚的感情。③ 互文:运用互文手法,能使语言明快,结构工整,音韵和谐,节奏明快。

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三)结构方式:开门见山、引起下文、铺垫、设臵悬念、埋下伏笔、过渡、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照应上文、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景后情、先总后分等。

(四)其它:联想想象、画龙点睛、以小见大等。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四 赏析诗歌的思想情感,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1掌握诗歌题材:诗歌根据题材划分,主要有以下十二类:借景抒情 诗、咏史怀古诗、伤春伤别诗、羁旅行役诗、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即事抒怀诗、边塞征战诗、谈禅说理诗、闲适隐逸诗、悼亡游仙诗、赠友送别诗等。下面分类结合实例进行介绍。

①借景抒情诗: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鉴赏借景抒情类诗歌,要掌握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会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情感服务。第二,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第三,要注意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写景的方法很多,概而言之,要留意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角度;要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要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等。

②咏史怀古诗: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我们鉴赏时,必须掌握几把“钥匙”:

首先,要弄清史实。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

其次,要领悟感情。诗家怀古咏史,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理性的冷静的剖析,一种是感慨个人的身世,抓住的只是历史的一些影子,感情成分较浓。

再者要分析写法。不同的写法,是由不同的主题决定的。③伤春伤别诗:伤春伤别诗往往借对春光消逝的记叙描写来抒发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或表达对亲朋、好友、爱人的无限思念之情。在传统的此类题材中,又有三类主题。

一是抒发离别苦情的。二是描写美人迟暮的,其对人物的外部动作与内心感受捕捉相当细腻,文字往往也极为精美。三是寄寓人生感慨的。④ 羁旅行役诗: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1.善于把眼中景与心中情结合起来。

2.诗人不直接说自己思念家乡亲人,而从对方入笔抒写感情。3.诗人思乡感情的触动往往是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⑤山水田园诗: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首先,都对山水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不惜以浓墨重彩描写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其次,诗人笔下的山水草木,鸟语花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形成了充满生命意识的画面。

再者,也是更重要的,诗人笔下的所有山水说到底还是为了其中人物感情的抒发服务的。

⑥托物言志诗: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那么,一首好的托物言志诗,应该具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能逼真地写出所咏之物的特征,并能深入其里,摄取出事物的神韵、品格来,即要做到“神似”。

其次,在欣赏咏物诗时,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⑦即事感怀诗:即事感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这类诗作题材广泛,诗人往往是兴之所至,妙手偶得,多有一些佳句。即事感怀诗,往往是偶有所感时脱口而出的,或者是在某个特定的场合一挥而就的,不像许多诗那样精雕细琢。但是一些诗作,由于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还是显示出了精湛的艺术技巧。首先,要欣赏即事感怀诗的“事”与“怀”结合得是否高明。其次,我们还要体味诗人所抒之“怀”是否真挚感人。再次,要领略“感怀”的艺术技巧。

⑧边塞征战诗: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等诗人。主张以诗歌来反映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在创作风格上多以雄浑豪放、奔腾峻伟见长。

边塞征战诗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因此,在接触这类作品时,首先对作者所处的时代应有所了解。鉴赏这类诗作还应注意,在边塞征战的大题材下,每首诗歌还有各自的思想感情特点,⑨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具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

1.对生活对自然的顿悟。有“诗佛”之称的王维可谓是这方面的典范。2.对事理的体察。这里对哲理的感悟并不是抽象地说出,而多用形象化的手法加以表现。首先是借助景物来表现。其次是通过生活中的细节加以表现。

⑩赠友送别诗:一般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表达一种依依不舍的感情或别后的思念。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是:迷恋、忧愁、惆怅、伤感、烦闷、寂寞、孤独、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

诗歌表达的主题用语常有:寄情山水、归隐田园;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怀才不遇、愤事嫉俗;怀古伤今、忧国忧民;相知相思、离愁别恨;蔑视权贵;昔盛今衰、黍离之悲…… 3 提问方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主旨或对于本诗内涵,你是如何理解的。解答分析:这种题型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情感或某句诗的含义(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如语境含义、意境含义)。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壮志未酬、报国无门、闺中怨恨、念远思家、忠贞爱国…… 答题步骤:

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思想情感。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作者这种感情。

诗歌鉴赏做到五必看: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必看作者(知作者风格),必看注释(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必看名句(中心诗眼常常在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

五 诗 歌 鉴 赏 专 用 术 语

评价主旨类

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 言外之意

言在此而意在彼 弦外音,味外味 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 委婉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分析手法类

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托物言志 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寄寓 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衬托 烘托: 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侧面描写: 对比:目的是突出一方。

怀古伤今 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

起兴(xìng):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情景交融 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借景抒情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

语言特点类

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诗情画意 体物入微

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

议论类:富有哲理 淋漓尽致

语言风格类

行云流水:语言自然流畅。

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

简洁 洗炼:语言简练利落。

浅显 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平淡无奇 质朴清新

淡雅 词藻华丽 明快:明白通畅。沉郁顿挫 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

雄健 雄浑:雄壮、强健、浑厚。

文章结构

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呼应 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

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行文技巧类

虚实相生:虚,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

水乳交融:紧密结合在一起。

其 它

构思精巧 新颖 独树一臶 别具一格 不落窠臼 不落俗套

自出机杼:有创新,不沿用陈旧的格式、作法。

颇具匠心

感情细腻 感情真挚 跃然纸上 曲折 层次分明

诗 歌 鉴 赏 专 用 术 语

语言

(一)风格

1、激越高亢:如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等豪放派,其他象边塞诗中反映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决心的诗作。

2、清婉(新)秀丽 :如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等婉约派,其他象山水田园诗人。

3、语言绮丽(重视修饰,色彩绚丽,词藻华丽,极尽铺陈之能事)如温庭筠《菩萨蛮》

4、语言平易(浅显易懂,口语化,但含义隽永)如李绅《悯农二首》(二)特点 形象,凝练,富有表现力

1、清新自然 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如王维的山水诗

2、平淡质朴 选用确切的词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3、绚丽 色彩绚丽,词藻华丽,渲染气氛,极尽铺陈之能事。如李商隐的诗。

4、明快 斩钉截铁,一语中的。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

5、含蓄 不直接叙述,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引而不发,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耐人寻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6、简洁 干净利落,言简意赅。如贾岛的诗。

表达技巧(一)修辞

1、比喻 化平淡为神奇,深奥为浅显,抽象为具体,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

2、借代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

3、比拟 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4、夸张 提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5、对偶 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反问 加强语气

7、设问 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双关 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含蓄蕴藉。(二)方法技巧

1、情景交融 间接而含蓄,景色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情感爱憎。

2、对比烘托 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3、联想想象 想象犹如天马行空,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

4、用典 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5、象征 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

6、使用叠词 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

7、托物言志 感物抒怀,隐晦的表情达意,含蓄蕴藉。

8、细节 真实准确传神

9、白描 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笔勾勒,真切深刻。

思想情感(一)忧国伤时

1、反映社会的黑暗: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宫》 林升《题临安邸》

3、反映离乱的痛苦: 杜甫 《春望》

4、同情人民的疾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居易《卖炭翁》

5、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杜甫《登楼》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二)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曹操《龟虽寿》 《从军行》 王昌龄

2、报国无门的悲伤,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3、山河沦丧的痛苦: 文天祥《过零丁洋》 陆游《示儿》

4、年华消逝,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三)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 孟浩然《宿建德江》 温庭筠《商山早行》

2、思亲念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 范仲淹 《 渔家傲 》

4、闺中怀人: 王昌龄《闺怨》 李白《子夜吴歌 》

(四)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王维《山居秋暝》

2、昔胜今衰,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感慨:姜夔《扬州慢》、李白 《越中览古》、刘禹锡《石头城》

3、借古讽今的情怀: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李商隐《贾生》 韦 庄《台城》

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梦令》 李清照

5、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五)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2、情深意长的勉励:《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3、坦陈心志的告白:《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Gz85.com编辑推荐

数学中考复习课件(分享13篇)


教案课件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工具,每位教师都应该精心制定教案课件。教案不仅是展现教师教学态度和技能的重要表现,还可以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我们为您准备了精心编写的“数学中考复习课件”教案,供您参考并收藏!

数学中考复习课件【篇1】

知识点:有理数的运算种类、各种运算法则、运算律、运算顺序、科学计数法、近似数与有效数字、计算器功能鍵及应用。

教学目标:

1. 了解有理数的加、减、乘、除的意义,理解乘方、幂的有关概念、掌握有理数运算法则、运算委和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和简单的混合运算。

2. 了解有理数的运算率和运算法则在实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复习巩固有理数的运算法则,灵活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正确进行实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3. 了解近似数和准确数的概念,会根据指定的正确度或有效数字的个数,用四舍五入法求有理数的近似值(在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时也能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近似值),会按所要求的精确度运用近似的有限小数代替无理数进行实数的近似运算。

4 了解电子计算器使用基本过程。会用电子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

教学重难点:

1. 考查近似数、有效数字、科学计算法;

2. 考查实数的运算;

3. 计算器的使用。

同号两数相加,取原来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任何数与零相加等于原数。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零乘以任何数都得零.即

(6)开方 如果x2=a且x≥0,那么=x; 如果x3=a,那么

在同一个式于里,先乘方、开方,然后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

(3)乘法交换律 ab=ba.

其中a、b、c表示任意实数.运用运算律有时可使运算简便.

数学中考复习课件【篇2】

初中毕业班数学复习工作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也是教师教学经验的总结,复习工作做得好,考试成绩就会有明显提高。那么如何全面系统地复习好新教材中的所学内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呢?

学生优良的素质必须根植于“双基”的沃壤之中,因此,复习工作必须常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紧扣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笔者通过多年研究中考习题及近几年新教材课改试验区的中考题,发现它们都有共同点:1.注重考察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的同时,着重考核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2.试题起点低,平实灵活,知识覆盖面广;3.绝大多数试题源于“教材”。这就从根本上证明了中考试题不会超出课程标准,因此,复习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以教材为本,打好复习的坚实基础。

复习的几点经验:教师必须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对中考“考什么”、“怎样考”应心中有数。a.教师对《考试说明》《新课程标准》的理解要透彻,研究要深入,把握要到位。b.提倡增大课堂容量,不是追求面面俱到,而且要讲求实效,注重精选范例,多选融重点知识、重要方法与重要数学思想于一体的试题,做到“难而不怪,新而不奇,活而不俏,宽而不偏”。c.讲范例要突出“导”字、克服“灌”字,“导”字又主要体现在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探寻解题思路,克服猜题、押题、机械的题型和灌输式的复习方法。d.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解题,参与教学过程,启迪思维,点拨要害。e.不能让学生过早地做综合练习题及中考模拟试题,而应以课本编排体系为主线进行系统复习,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中考复习的第二阶段应与构建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和网络为主,对知识和技能的内在联系及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围绕典型问题、中考热点复习题对学生进行集中训练,通过专题复习的形式全面复习。同年级数学教师每人研究一两个专题,做到资源共享,互相取长补短。按《考试说明》可分为以下几个专题:1.数与式;2.方程与方程组;3.不等式;4.函数;5.统计与概率;6.直线型;7.相似;8.解直角三角形;9.圆;10.图像信息问题;11.情境应用题;12.阅读理解问题。

复习中的几点经验:

1.选编典型例题时应把握好六条原则:a.重基础,以课本为主;b.重能力,把激活思维放在首位;c.防疏误,加强针对性训练;d.重创新,与中考新题接轨;e.选择部分具有开放性与探究性的题目,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f.体现综合要素,选择部分具有典型性、覆盖性和可探索性的题目,培养学生解答综合试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可编一些结合社会热点的问题,创设新的情境,突出应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形成知识网络,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第二阶段的复习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精心设计每一节复习课,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提高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综合模拟训练要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进行。注重抓好以下方面:

1.解题模式训练。有些试题的解答结构基本稳定,具有类似试题解答结构的代表性,若掌握试题的解答要点,加强训练,形成基本稳定的模式,再来解答此类试题就会更迅速准确。但不能无目的地解题而陷入题海,要学会一题多解、举一反三。

2.考试方法训练。考试过程既是考知识能力的过程,又是考方法策略的过程,因此,知识能力固然重要,考试方法策略也很重要。在复习工作中,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考试方法的训练:a.培养学生学会应用草稿纸来提高解题速度和能力,并注意纠正学生在解题中常犯的五种错误,即看错、想错、算错、写错、抄错,从而切实提高中考的得分。b.纠错,老师出一些平时做过或考试过的易错习题让学生训练,出现错误立即纠正,直到学生真正弄懂、会做为止。c.模拟考试增加临场经验,通过模拟考试来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让学生消除紧张心理,寻找临考的感觉。

3.让学生向错误学习。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搞讲评,自己动手建立错题档案,即诊断本,收集一些有价值的题目,总结其解题方法,找出经常易错的原因进行分析,学会应用数学的思想方法。

4.深入课堂,排忧解难。要及时找出学生复习中暴露出的各种不利因素,调整心态,迎接中考。

5.测试要灵活多变。比如按中考试题来编制训练试题,数学的三大主要题型为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训练中做到限时完成,及时反馈结果、订正纠错,及时分析总结、反馈,尽早查缺补漏。总之,中考复习给教师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要达到理想的复习效果,教师就必须比平时的教学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只有教师站在学科的整体高度上去认真研究教材,反复推敲,认真准备,精心组织,耐心帮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才会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复习效果。

数学中考复习课件【篇3】

第一章实数与中考

1.正确理解实数的有关概念;

2.借助数轴工具,理解相反数、绝对值、算术平方根等概念和性质;

3.掌握科学计数法表示一个数,熟悉按精确度处理近似值。

5.会用多种方法进行实数的大小比较。

中考将继续考查实数的有关概念,值得一提的是,用实际生活的题材为背景,结合当今的社会热点问题考查近似值、有效数字、科学计数法依然是中考命题的一个热点。实数的四则运算、乘方、开方运算以及混合运算,实数的大小的比较往往结合数轴进行,并会出现探究类有规律的计算问题。

牢固掌握本节所有基本概念,特别是绝对值的意义,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数轴上的点与实数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还要注意本节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的结合,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大纲要求:

1.使学生复习巩固有理数、实数的有关概念.

2.了解有理数、无理数以及实数的有关概念;理解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了解数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4.画数轴,了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实数,会利用数轴比较大小。

考查重点:

1.有理数、无理数、实数、非负数概念;

2.相反数、倒数、数的绝对值概念;

3.在已知中,以非负数a2、|a|、(a≥0)之和为零作为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2)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童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个不可),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数轴上任一点对应的数总大于这个点左边的点对应的数,

实数的相反数是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

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

实数a(a≠0)的倒数是(乘积为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零没有倒数.

例1①a的相反数是-,则a的倒数是_.

③(泉州市)去年泉州市林业用地面积约为1000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约_.

【点评】本大题旨在通过几个简单的填空,让学生加强对实数有关概念的理解.

例2.(-2)3与-23.

例3.-的绝对值是;-3的倒数是;的平方根是.

分析:考查绝对值、倒数、平方根的概念,明确各自的意义,不要混淆。

例4.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D A.-3与B.|-3|与一C.|-3|与D.-3与

例1下列实数、sin60°、、()0、3.14159、-、(-)-2、中无理数有()个

【点评】对实数进行分类不能只看表面形式,应先化简,再根据结果去判断.

数学中考复习课件【篇4】

1、使学生掌握代数式的值的概念,能用具体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求出代数式的值;

2、经历求代数式的值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感受代数式求值的转化思想。

3、培养学生准确地运算能力,并适当地渗透特殊与一般的辨证关系的思想。

(3)a与b的和的50%、

2、用语言叙述代数式2n+10的意义?

3、对于第2题中的代数式2n+10,可否编成一道实际问题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打投影)

某学校为了开展体育活动,要添置一批排球,每班配2个,学校另外留10个,如果这个学校共有n个班,总共需多少个排球?

若学校有15个班(即n=15),则添置排球总数为多少个、若有20个班呢?

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指出:需要添置排球总数,是随着班数的确定而确定的;当班数n取不同的数值时,代数式2n+10的计算结果也不同,显然,当n=15时,代数式的`值是40;当n=20时,代数式的值是50、我们将上面计算的结果40和50,称为代数式2n+10当n=15和n=20时的值、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研究的内容?

1、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按代数式指明的运算,计算后所得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2、结合上述例题,提出如下几个问题:

(1)求代数式2x+10的值,必须给出什么条件?

(2)代数式的值是由什么值的确定而确定的?

当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代数式的值是由代数式里字母的取值的确定而确定的”之后,可用图示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然后,教师指出:只要代数式里的字母给定一个确定的值,代数式就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

(3)求代数式的值可以分为几步呢、在“代入”这一步,应注意什么呢?

下面教师结合例题来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上述问题的答案、(教师板书例题时,应注意格式规范化)

例1 当x=7,y=4,z=0时,求代数式x(2x-y+3z)的值?

=70、

例2 根据下面a,b的值,求代数式a2-b2 的值?

(1)a=4,b=12,(2)a=1 ,b=1、

注意(1)如果字母取值是分数,作乘方运算时要加括号;

(2)注意书写格式,“当……时”的字样不要丢;

(3)代数式里的字母可取不同的值,但是所取的值不应当使代数式或代数式所表示的数量关系失去实际意义,如此例中a不能为零,在代数式2n+10中,n是代数班的个数,n不能取分数最后,请学生总结出求代数值的步骤:①代入数值②计算结果

1、(1)当x=2时,求代数式x2-1的值;

2、当a=-1,b=2 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1)(a+b)2; (2)(a-b)2、

3、当x=5,y=3时,求代数式 xy+2y2的值、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2、求代数式的值应分哪几步、

1、当a=2,b=1,c=3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1)a=-3,b=-2(2)a=-8.b=+2(3)a=3/2,b=0

数学中考复习课件【篇5】

第二章代数式与中考

1、掌握整式的有关知识,包括代数式,同类项、单项式、多项式等;

2、熟练地进行整式的四则运算,幂的运算性质以及乘法公式要熟练掌握,灵活运用;

3、熟练运用提公因式法及公式法进行分解因式;

4、了解分式的有关概念式的基本性质;

5、熟练进行分式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和应用。

中考整式的有关知识及整式的四则运算仍然会以填空、选择和解答题的形式出现,乘法公式、因式分解正逐步渗透到综合题中去进行考查数与似的应用题将是今后中考的一个热点。分式的概念及性质,运算仍是考查的重点。特别注意分式的应用题,即要熟悉背景材料,又要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掌握整式的有关概念及运算法则,在运算过程中注意运算顺序,掌握运算规律,掌握乘法公式并能灵活运用,在实际问题中,抽象的代数式以及代数式的应用题值得重视。要掌握并灵活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在通分和约分时都要注意分解因式知识的应用。化解求殖题,一要注意整体思想,二要注意解题技巧,对于分式的应用题,要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代数式、代数式的值、整式、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去括号与去括号法则、幂的运算法则、整式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乘法公式、正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

1、了解代数式的概念,会列简单的代数式。理解代数式的值的概念,能正确地求出代数式的值;

2、理解整式、单项式、多项式的概念,会把多项式按字母的降幂(或升幂)排列,理解同类项的概念,会合并同类项;

3、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和除法、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运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数字指数幂的运算;

4、能熟练地运用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及(x+a)(x+b)=x2+(a+b)x+ab)进行运算;

5、掌握整式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会进行整式的加减乘除乘方的简单混合运算。

1.代数式的有关概念.

(1)代数式:代数式是由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单独的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代数式的值;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计算后所得的结果p叫做代数式的值.

求代数式的值可以直接代入、计算.如果给出的代数式可以化简,要先化简再求值.

对于给出的单项式,要注意分析它的系数是什么,含有哪些字母,各个字母的指数分别是什么。

对于给出的多项式,要注意分析它是几次几项式,各项是什么,对各项再像分析单项式那样来分析

把一个多项式技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列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这个多项式按这个字母降幂排列

把-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斤排列起来,叫做把这个多项式技这个字母升幂排列,

给出一个多项式,要会根据要求对它进行降幂排列或升幂排列.

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顷.

要会判断给出的项是否同类项,知道同类项可以合并.即其中的X可以代表单项式中的字母部分,代表其他式子。

(1)整式的加减:几个整式相加减,通常用括号把每一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是:

(i)如果遇到括号.按去括号法则先去括号:括号前是“十”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符号,括号前是“一”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一”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ii)合并同类项: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2)整式的乘除:单项式相乘(除),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除),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商)的一个因式相同字母相乘(除)要用到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

多项式乘(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积(商)相加.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遇到特殊形式的多项式乘法,还可以直接算:

单项式乘方,把系数乘方,作为结果的系数,再把乘方的次数与字母的指数分别相乘所得的幂作为结果的因式。

单项式的乘方要用到幂的乘方性质与积的乘方性质:

例1、(日照市)已知-1(A)a+b(B)a-b(C)a+b2(D)a2+b

评析:本题一改将数值代人求值的面貌,要求学生有良好的数感。选(B)

例1若单项式2am+2nbn-2m+2与a5b7是同类项,求nm的值.

例2(05宝应)一套住房的平面图如右图所示,其中卫生间、厨房的面积和是

评析:本题是一道数形结合题,考查了平面图形的面积的计算、合并同类项等知识,同时又隐含着对代数式的理解。选(B)

例1(1)am・an=_(m,n都是正整数);

(2)am÷an=_(a≠0,m,n都是正整数,且m n),特别地:a0=1(a≠0),a-p=(a≠0,p是正整数);

(3)(am)n=_(m,n都是正整数);(4)(ab)n=_(n是正整数)

(5)平方差公式:(a+b)(a-b)=_.(6)完全平方公式:(a±b)2=_.

【点评】能够熟练掌握公式进行运算.

例2.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A)(a5)2=a7(B)2x-2=(c)4a3・2a2=8a6(D)a8÷a2=a6

A.a2a3=a6 B.(-a+2b)2=(a-2b)2 c.(a+b≠O)D.

A.;B.(-2x)3=-2x3;

C.(a-b)(-a+b)=-a2-2ab-b2;

D.

评析: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幂的运算法则、整式的乘法、二次根式的运算等的掌握情况。选(D)

(江苏省)先化简,再求值:

[(x-y)2+(x+y)(x-y)]÷2x其中x=3,y=-1.5.

【点评】本例题主要考查整式的综合运算,学生认真分析题目中的代数式结构,灵活运用公式,才能使运算简便准确.

数学中考复习课件【篇6】

作为从事数学教育的人,让更多的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与具备较高的数学思维水平与解题能力是每个老师的共同愿望,如何在短时间内达到这一目的是许多老师非常关注的问题。我对初三数学总复习有如下做法:

好的复习计划,对指导师生进行系统复习,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初三数学复习计划的制定应注意:

1.钻研教材,确定复习重点。确定复习重点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⑴.根据教材的教学要求提出四层次的基本要求:了解、理解、掌握和熟练掌握。这是确定复习重点的依据和标准。⑵.熟识每一个知识点在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地位、作用;⑶.熟悉近年来中考试题类型,以及考试改革的情况。

2.了解学生的知识状况。一是对平时教学中掌握的情况进行定性分析;二是进行摸底测试。

3.制定复习计划。根据知识重点、学生的知识状况及总复习时间制定比较具体详细可行的复习计划。复习计划主要内容应包括系统复习安排和综合复习安排,系统复习初中的每一章节内容,要计划好复习时间、复习重点、基本复习方法;计划好如何挖掘教材,使知识系统化;训练哪些方法培养哪些能力、掌握哪些数学思想等。综合复习应设计如何引导学生对初中数学完成由厚到薄的转变;如何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安排如何引导学生对各种数学方法进行训练,使知识系统化、熟练化,形成技能技巧,促进数学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学生进行数学运算、数学推理的基本材料,是形成数学能力的基石。如何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呢?我认为:一是要紧扣教材,依据教材的要求,不断提高,注重基础。二是要突出复习的特点上出新意,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复习效率。从复习安排上来看,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主要依赖于系统的复习,在系统复习中教师要从引导学生弄清知识的结构入手,由结构找性质,由性质找方法,则熟练掌握方法到形成能力。在每一个章节复习中,为了有效地使学生弄清知识的结构,宜先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查漏补缺,有目的地自由复习。要求学生在复习中重点放在理解概念、弄清定义、掌握基本方法上。复习中教师应在学生中巡回辅导,了解信息,及时反馈,然后再引导学生对本章节知识进行系统归类,弄清内部结构,然后让学生通过恰当的训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结论的掌握,方法的运用和能力的提高,此阶段切忌求快、求深、求难。否则中差生是达不到合格水平的。复习时还注意到知识的纵横联系,将各部分知识串在一起,弄清它们之间的共同性和区别,弄清它们的联系,可使对知识的学习深入一步。因此,复习时除按课本章节顺序进行外,还可将知识按另外的方式进行归类总结。

例题与习题的选用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此在复习中根据教学的目的、教学重的点和学生实际,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相关例题进行分析、归类,总结解题规律,提高复习效率。对具有可变性的例习题,引导学生进行变式训练,使学生从多方面感知数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题海战术” 的普遍现象还存在,学生整天忙于解题,没有时间总结解题规律和方法,这样既增重学生负担,又不能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灵活运用知识。事实上,许多复习题目是从同一道题中演变过来的,其思维方式和所运用的知识完全相同。如果不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就题论题,那么遇上形式稍为变化的题,便束手无策,教师在讲解中,应该引导学生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灵活变换,使之触类旁通,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提高学生的技能技巧,挖掘教材中的例题、习题功能,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⑴.寻找其它解法;⑵.改变题目形式;⑶.题目的条件和结论互换;⑷.改变题目的条件;⑸.把结论进一步推广与引伸;⑹.串联不同的问题;⑺.类比编题等。

四、注重各种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初中数学中已经出现和运用了不少数学思想和方法。如转化的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应通过不同的形式给以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致于分析、综合、归纳等的重要数学思想方法,也让学生有所了解。

初中数学教材中出现的数学方法有:换元法、配方法、图象法、解析法、待定系数法、分析法、综合法、分析综合法、反证法、作图法。这些方法要按要求灵活运用。因此复习中针对要求,分层训练。

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和训练可采用以下方法:

1.采取不同训练形式。一方面应经常改变题型: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证明题等交换使用,使学生认识到,虽然题变了,但解答题目的本质方法未变,增强学生训练的兴趣,另一方面改变题目的结构,如变更问题,改变条件等。

2.适当进行题组训练。用一定时间对一方法进行专题训练,能使这一方法得到强化,学生印象深,掌握快、牢。

相信在复习过程中,认真抓好每一个环节,最后必定会取得自己满意的好效果,好成绩!

数学中考复习课件【篇7】

代数式、代数式的值、整式、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去括号与去括号法则、幂的运算法则、整式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乘法公式、正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

教学目标:

1、 了解代数式的概念,会列简单的代数式。理解代数式的值的概念,能正确地求出代数式的值;

2、 理解整式、单项式、多项式的概念,会把多项式按字母的降幂(或升幂)排列,理解同类项的概念,会合并同类项;

3、 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和除法、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运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数字指数幂的运算;

4、 能熟练地运用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及(x+a)(x+b)=x2+(a+b)x+ab)进行运算;

5、 掌握整式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会进行整式的加减乘除乘方的简单混合运算。

1.代数式的有关概念. (1)代数式:代数式是由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单独的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代数式的值;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计算后所得的结果p叫做代数式的值.

求代数式的值可以直接代入、计算.如果给出的代数式可以化简,要先化简再求值.

对于给出的单项式,要注意分析它的系数是什么,含有哪些字母,各个字母的指数分别是什么。

对于给出的多项式,要注意分析它是几次几项式,各项是什么,对各项再像分析单项式那样来分析

把一个多项式技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列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这个多项式按这个字母降幂排列

把—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斤排列起来,叫做把这个多项式技这个字母升幂排列,

给出一个多项式,要会根据要求对它进行降幂排列或升幂排列.

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顷. 要会判断给出的项是否同类项,知道同类项可以合并.即 其中的X可以代表单项式中的字母部分,代表其他式子。 3.整式的运算 (1)整式的加减:几个整式相加减,通常用括号把每一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是: (i)如果遇到括号.按去括号法则先去括号:括号前是“十”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符号,括号前是“一”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一”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ii)合并同类项: 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2)整式的乘除:单项式相乘(除),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除),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商)的一个因式相同字母相乘(除)要用到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

多项式乘(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积(商)相加.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遇到特殊形式的多项式乘法,还可以直接算:

单项式乘方,把系数乘方,作为结果的系数,再把乘方的次数与字母的指数分别相乘所得的幂作为结果的因式。

单项式的乘方要用到幂的乘方性质与积的乘方性质:

(1)考查列代数式的能力。题型多为选择题,如:

(2)考查整数指数幂的运算、零指数。题型多为选择题,在实数运算中也有出现,如:

(A)a3+a3=a6 (B)(3a3)2=6a6 (C)a3·a3=a6 (D)(a3)2=a6

整式的运算,题型多样,常见的填空、选择、化简等都有。

数学中考复习课件【篇8】

面临最后30天倒数的九年级同学,在这个非常时刻,都把心思集中在紧锣密鼓的考试复习当中。考试在即,时间却不多的情况下,怎么在最短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率,比别人多拿点分数呢?方法不需要多,短时间掌握最有效的方法才是王道。

基础较好的同学和基础较薄弱的同学,复习方法稍微有一些区别。学习成绩较好或中上的同学,最后这段时间可以重点把时间花在大题上。把老师提供的或者本学期曾经考过的大题再重新做几遍,直至自己完全理解和掌握,还能举一反三为止。当然前提是本学期最基础的公式和定理必须得熟悉掌握,才能把时间留给大题了~而学习成绩一般的同学,建议大家补基础,把最基础的公式和定理背熟、掌握、会运用。中考背负着升学的压力,有时候抱着考出正常水平的心理反而往往会考出超出预期的水平。最后30天,除了严格按照老师的复习节奏,有条不紊的执行老师的复习规划之外,同学们可以制定一个属于自己的复习计划:

1、梳理整个初中最重要的定义、性质和定理,整理列成一个表格随时看。

2、把各年级数学课本上老师讲解的例子重做一遍,加深印象,没时间可以挑重要考点的案例做。

3、把本学期考过的所有试卷整理好,把做错的题目重做一遍,列出本张试卷掌握不够好的知识点,想想怎么样在下次考试中取得进步。

这三点当中,第一和第三点尤其重要。纵观往年中考,比较热门的考点有这几个:有理数的定义和运算、整式的运算、分式的运算、一元二次方程、函数的变量、反比例函数、直角三角形及勾股定理、圆的定义和各个元素、科学计数法、绝对值和相反数的运算、数轴的基本概念和运算。中考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要求比较高,要求大家对基础掌握非常扎实,所以建议大家多补基础。

除了老师提供的练习册和试卷,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业余零碎的时间学习应用,例如真题馍馍的“一天一考点”功能就是针对中考复习的。

祝大家考出理想成绩,我们一起加油吧!

[如何复习中考数学]

数学中考复习课件【篇9】

1.注重课堂学习,提高效率。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课堂教学,要求同学们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通过对基础知识的系统归纳,解题方法的归类,在形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加深记忆,至少应达到使自己准确掌握每个概念的含义,把平时学习中的模糊概念搞清楚,使知识掌握的更扎实的目的,要达到使自己明确每一个知识点在整个初中数学中的地位、联系和应用的目的。上课要会听课,会记录,必须要把握每一节课所讲的知识重点,抓住关键,解决疑难,提高学习效率,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课堂上及时查漏补缺。

2.夯实基础知识,学会思考。在历年的数学中考试题中,基础分值占的最多,再加上部分中档题及较难题中的基础分值,因此所占分值的比例就更大。我们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通过系统的复习,我们对初中数学知识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有的考题会对需要考查的知识和方法创设一个新的问题情境,特别是一些需要有较高区分度的试题更是如此;每个中档以上难度的数学试题通常要涉及多个知识点、多种数学思想方法,或者在知识交汇点上巧妙设计试题。因此,我们每一个同学要学会思考,老师上课教给我们的是思考问题的角度、方法和策略,我们要用学到的方法和策略,在解决具有新情境问题的过程中,感悟出如何进行正确的思考。

3.注意知识的迁移,学会融会贯通。课本中的某些例题、习题,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联系、密切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和数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要学会从思维发展的最近点出发,去发现、研究和展示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样做不仅有助于自己深刻理解课本知识,有利于强化知识重点,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促进自己数学知识网络和方法体系的构建,使知识和能力产生良性迁移,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通过探究课本典型例题、习题的内在联系,让我们在深刻理解课本知识的同时,更有效地形成知识网络与方法体系。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不但可以解决根的判定和已知根的情况求字母系数,还可以解决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方程组的根的判定及二次函数图象与横轴的交点坐标。

4.复习形成梯度,选择典型习题。如果说第一阶段是中考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了双基训练,那么第二阶段的复习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这个阶段的练习题要选择有一些难度的题,但又不是越难越好,难题做的越多越好,做题要有典型性,代表性,所选择的难题是自己能够逐步完成的,这样才能既激发自己解难求进的学习欲望,又能使自己从解决较难问题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学习的信心,产生更强的求知欲望。

5.重视基础知识,注重解题方法。基础知识就是初中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要求同学们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并能综合运用。每年的中考数学会出现一两道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数学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所用到的知识都是同学们学过的基础知识,并不依赖于那些特别的,没有普遍性的解题技巧。

中考数学命题除了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外,还十分重视对数学方法的考查,如配方法,待定系数法、判别式法等操作性较强的数学方法。在复习时应对每一种方法的内涵,它所适应的题型,包括解题步骤都应该熟练掌握!

数学中考复习课件【篇10】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教育) 1.通过实例能够判断简单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三种视图描述基本几何或实物原型,实现简单物体与其三种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

2.通过实例了解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含义及其简单应用,初步进行物体及其投影之间的相互转化.

3. 通过实例了解视点、视线、盲区的含义及其在生话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实现简单物体与其三种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了解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含义及其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 根据三种视图描述基本几何或实物原型以及投影生话中简单应用.

教学媒体 学案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知识梳理】

1.三视图

(1)主视图:从 看到的图;

(2)左视图:从 看到的图;

(3)俯视图:从 看到的图;

2.画三视图的原则(如图)

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在画图时,看得见部分的轮廓线通常画成实线,看不见的轮廓线通常画成虚线。

3.投影

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在地面或墙壁上留下它的影子,这就是 ;投影分 投影和 投影。

(1)平行投影:太阳光线可以看成 光线,像这样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 投影;物体的三视图实际上就是该物体在垂直于投影面的平行光线下的平行投影。

(2)中心投影:手电筒、路灯和台灯的光线可以看 成是由一点出发的光线,像这样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 投影。

(3)像眼睛的位置称为 ,由视点出发的线称为 ,两条视线的夹角称为 ,看不到的地方称为 。

(二):【课前练习】

1.小明从正面观察图(1)所示的两个物体 ,

看到 的'是图(2)中的( )

(图1) (图2)

2.在同一时刻的阳光下,小明的影子比小强的影子长,那么在同一路灯下( )

A.小明的影子比小强的影子长; B.小明的影子比小强的影子短

C.小明的影子和小强的影子一样长; D.无法判断谁的影子长

3.你在路灯下漫步时,越接近路灯,其影子成长度将( )

A.不变B.变短C.变长D.无法确定

4.一个矩形窗框 被太阳光照射后,留在地面上的影子是________

5.将如图1-4-22所示放置的一个直角三角形

ABC( C=90),绕斜边AB旋转一周所得到的

几何体的主视图是图1-4-23四个图形中的

_________(只填序号).

二:【经典考题剖析】

1.某物体的三视图是如图所示的3个图形,

那么该物体的形状是( )

A.长方体B.圆锥体C.立方体D.圆柱体

2.在同一时刻 ,身高1.6m的小强的影长是1.2m,旗杆的影长是15m,则旗杆高为( )

A.16m B.18m C.20m D.22m

3.一天上午小红先参加了校运动会女子100m比赛,过一段时间又参加了女子400m比赛,如图是摄影师 在同一位置拍摄的两张照片,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照片是参加100m的;B.甲照片是参加 400m的

C.乙照片是参加 400m的;D.无法判断甲、乙两张照片

4.已知:如图,AB和DE是直立在地面

上的两根立柱.AB=5m,某一时刻AB在阳光下

的投影BC=3m.

(1)请你在图中画出此时DE在阳光下的投影;

(2)在测量AB的投影时,同时测量出DE在阳光下的投影长为6m,请你计算DE的长.

5.某居民小区有一朝向为正南方向的居民楼(如图),该居民楼的一楼是高6米的小区超市,超市以上是居民住房.在该楼的前面15米处要盖一栋高20米的新楼,当冬季正午的阳光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2时.

(1)问超市以上的居民住房采光是否有影响,为什么?

(2)若要使超市采光不受影响,两楼应相距多少米?

(结果保留整数,参考数据:

)

三:【课后训练】

1.如果用□表示1个立方体,用 表示两个立方体叠加,用■表示三个立方体叠加,那么下面 右图由7个立方体叠成的几何体,从正前方观察,可画出的平面图形是( )

2.夜晚在亮有路灯的路上,若想没有影子,你应该站的位置是( )。

A、路灯的左侧 B、路灯的右侧 C、路灯的下方 D、以上都可以

3.如图是空心圆柱体在指定方向上的视图,

正确的是( )

4.图是一天中四个不同时刻同一物体价影子,(阴影部分的影子)它们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

A.(1)(2)(3)(4);B.(4)(3)(2)(1)

C.(4)(1)(3)(2);D.(3)(4)(1)(2)

5.如图是两根杆在路灯底下形成的影子,试确定路灯灯泡所在的位置.

6.如图(l),小明站在残墙前,小亮在残墙后面活动,又不被小明看见,请你在图⑴的

俯视图(2)中画出小亮的活动区域

(图1) (图2)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7.如图(1),一个小孩在室内由窗口观察室外的一棵树,在图(1)中,小孩站在什么位置就可以看到树的全部请你在图(2)中用线段表示出来.

8.如图,是一束平行的阳光从教室窗户射人的平面示意图,

光线与地面所成角AMC=30○ ,在教室地面的影长MN=2 ,

若窗户的下檐到教室地面的距离BC=1m,则窗户的上檐到教室

地面的距离AC是多少?

9.如图,住宅区内的两幢楼,它们的高AB=CD=30m,两楼间的

距离AC= 24cm,现需了解甲楼对乙楼的采光的影响情况,当

太阳光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0时,求甲楼的影子在乙楼上

有多高?

10.图1-4-29至1-4-35中的网格图均是20 20的等距网格图(每个小方格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侦察兵王凯在P点观察区域MNCD内的活动情况.当5个单位长的列车(图中的 )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在铁路线MN上通过 时,列车将阻挡王凯的部分视线,在区域MNCD内形成盲区(不考虑列车的宽度和车厢间的缝隙〕,设列车车头运行到M点的时刻为0,列车从M点向N点方向运行的时间为t(秒).

(1)在区域MNCD内,请你针对图1-4-29,图l-4-30,图l-4-31,图l-4-32中列车位于不同位置的情形分别画出相应的盲区,并在盲区内涂上阴影;

(2)只考虑在区域ABCD内形成的盲区.设在这个区域内的盲区面积是y(平方单位).

①如图 1-4-33,当 5

(3)根据上述研究过程,请你按不同的时段,就列车行驶过程中在区域MNCD内所形成盲区的面积大小 的变化情况提出一个综合的猜想(问题⑶)是额外加分题,加分幅度为 1~4分)

四:【课后小结】

布置作业 地纲

数学中考复习课件【篇11】

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注意:单项式是由系数、字母、字母的指数构成的,其中系数不能用带分数表示,

3、多项式: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项。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用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按照代数式指明的运算,计算出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注意:

(1)求代数式的值,一般是先将代数式化简,然后再将字母的取值代入。

(2)求代数式的值,有时求不出其字母的值,需要利用技巧,“整体”代入。

4、同类项:所有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此题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化简求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本题是对数字变化规律的考查,观察出分裂的奇数的个数与底数相同是解题的关键,还要熟练掌握求和公式。

(1)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一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号。

(2)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一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变号。

去括号法则: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括号前面是“C”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C”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变号。

添括号法则: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括号前面是“C”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变号。

合并同类项: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及字母的指数不变。

整式的加减实际上就是合并同类项,在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本题考查图形的变化规律,观察得出“每一行和每一列的个数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注意:

(1)单项式乘单项式的结果仍然是单项式。

(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结果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因式中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3)计算时要注意符号问题,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同时还要注意单项式的符号。

(4)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展开式中,有同类项的要合并同类项。

(5)公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数,也可以表示单项式或多项式。

(7)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单项式除以多项式是不能这么计算的。

数学中考复习课件【篇12】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复习巩固有理数、实数的有关概念.

2. 了解有理数、无理数以及实数的有关概念;理解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了解数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4. 画数轴,了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实数,会利用数轴比较大小。

教学重难点:

1. 有理数、无理数、实数、非负数概念;

2.相反数、倒数、数的绝对值概念;

3.在已知中,以非负数a2、|a|、(a≥0)之和为零作为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2)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童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个不可),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数轴上任一点对应的数总大于这个点左边的点对应的数,

实数的相反数是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效是零).

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

实数a(a≠0)的倒数是(乘积为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零没有倒数.

数学中考复习课件【篇13】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两个过程的统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客体,教师是媒体,主要起着沟通学生与教材的作用。教师要重视研究教材,明确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教给学生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推广他们自己创造的学习方法。因此,在复习中,应引导学习归纳、总结、运用知识,激发学生自觉地动脑、动手、动口,大胆探索,勇于提出新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数学课本,学会订正作业及试卷中的错误。教学中教师不要以教师的“讲”来代替学生的“学”,应该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

一些学生在总复习中抛开课本,在大量的“题海战术”来完成中考试题的广度与深度,结果是事半功倍。因此,在复习教学中,要高度重视课本,把主要精力放在课本的落实上,放在课本中的例题与习题所示的教学方法上,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以课本为主的同时,注意不要把课本内容机械重复或是“炒冷饭”式复习,要把课本与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二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从课本中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从资料中训练技能技巧,使“双基”得到巩固和应用。抓课本要全,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抓资料要精,教师要对资料自我消化后精选,避免重复做,尽量减轻学生负担。

中考复习,学生学习的科目多、内容多,上课时间都是由教师“导演”或唱“主角”,留给学生的相对自由、主动支配的时间较少,所以,充分发挥课堂45分钟的.综合效益就显得至关重要。在课堂教学中,较少对知识的引入,新旧知识的衔接,例题的选择,班级学生的知识现状和接受能力诸多方面应有足够的思考。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合理安排讲练时间,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综合运用教学知识。加强教学基本思想的渗透和教学基本方法的训练,总结出规律的东西,尽量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课外是课内学习的延续与深化。在复习中应通过教师生动的课内教学活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课外仍保持着旺盛的学习欲望,思考数学知识和问题。使课内课外相结合,互为补充。

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集体活动,只能面向大多数,不可能恰如其分地满足每个学生的要求。特别是到了复习阶段“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矛盾更为突出。如果课堂教学内容愈来愈深,题目愈来愈难,使面对多数的基础教育向尖子培养异化,这就会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兴趣受到抑制,学习的积极性得不到发挥。久之,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形成过重的心理负担,加剧整体分化,导致“高投入”而“低效益”。面向大多数是教学的绝对规律,因为高智商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因此正确处理好提优与补差的关系,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摆脱学生过重负担的途径之一。

复习过程中,除了教师对考试说明所规定的范围,复习的重点要教得准之外,还要准在学生这一头。试题的难度,批改的重点,上课的内容,辅导的对象都要针对中下层学生。复习水平是否提高,问题是否解决,均以中下层学生为准。注意对中下层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树立决心、信心。本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的认识规律,适当拉开梯度、难度和深度。

所谓通法,就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不仅适用于解某个题,而且也适用于解其他一些题,它的思维方式在本质上是定向思维,而培养定向思维能力是教师教学中起始的,基础的教学目标之一。没有熟练的定向思维能力就不可能进一步发展变异的发散思维。有的教师在复习教学过程中刻意追求解题技巧,忽视最基本的方法,把数学竞赛的特有技能或者教师钟爱的个别技巧,作为对中考的要求,一味热衷于“一题多解”,通法和常规方法被湮灭在形形色色的巧招、奇招、怪招之中。其结果转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目标,也偏离了中考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数学复习阶段要强调通法,着眼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某一类问题的一般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一般能力。对那些带规律性、全局性和运用面广的方法,就应花大力气深入研究,务使学生理解实质,真正掌握。而对那些局限性大,应用面窄的奇招、怪招则宜淡化。

中考数学复习阶段,应充分体现“有讲有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以练为主”的原则,在课堂上要学生提供的机会,练的内容应“全”,练的习题应“精”,练的时间要“足”,练的方法要“活”。可采用提问、讨论、板演、测验、作业等多种方法去练。力争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学生通过教师讲,自己练,有“常学常新”之感,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之效。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需要在反复的练习中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才能形成和掌握。练的内容既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也不排斥设计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法类型的问题,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训练要循序渐进。

重阳节课件(分享13篇)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重阳节课件”的文章,敬请您关注并认真阅读该文。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需要大家认真编写每份教案课件。教学内容是教案设计的核心要点。

重阳节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阳、节、古、人、景、色、太、平”8个生字,并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认读这些生字。认识“左耳旁”。描写“阳、古、太、平”。

2、能朗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能背诵课文。

3、知道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又是近来接。用一、两句介绍你们家是怎样过重阳节(或中秋节)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借助拼音正确认读生字,熟练、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能用一、两句比较完整的句子说说过重阳节的情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谈话引入。

2、师:小朋友,你们看图上画了什么?(重阳糕)我们什么时候会吃重阳糕?

3、出示课题

(1)指名读,注意多音字“重”的读音。

(2) 教师讲述“重阳节”的意思。

(3) 学习生字“阳、节”。

注意“阳”是后鼻音。

师:你们了解重阳节吗?谁能简单地说说?师补充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

二、 初读儿歌,整体感知。

1、师范读儿歌:仔细听听儿歌都告诉了我们什么?指生答。

2、学生自读儿歌:(出示课件—整首儿歌) 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互读儿歌:同座位同学互相纠正。

4、指名读儿歌:其他同学做小老师听听他读的怎么样?

5、齐读儿歌:读整齐,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

三、 精读儿歌,识字背文

1、学习第一句:(出示课件---儿歌第一句)

师:通过初读儿歌,你从哪里知道了重阳节是什么时候?

(1)指生读

(2)分男女生读

(3)喜欢的同学站起来读

2、“九月九,是重阳,秋日晴,山风清。”

(1) 学习生字“九”,弄清笔顺,认识笔画“横折弯钩”。

(2) 读通句子。

3、再借助拼音读读课文,思考:在重阳节,人们喜欢干什么?

4、出示句子:

“古 人 登 高 避 天 灾 ,我 们 登 高 赏 风 景 。登 高 望 远 秋 色 美 ,但 愿 家 家 享 太 平。”

(1) 借助拼音读通句子,读准生字的字音。

(2) 小组合作学习生字“古、人、高、景、色、美、太、平”。

(3) 小组汇报交流。

(4) 朗读句子。

5、齐读

3、学习生字:

(1)出示词语: “古人” “风景” “秋色” “太平” “美”

指读 开火车读(注意读准后鼻音生字“景、平”,平舌音“色” )

(2)学习生字: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识字方法。

(3)全班交流。

4、熟读成诵

个别准备,小组比赛,班内展示

四、 课外拓展,说话练习

说说你们家是怎样过重阳节(或中秋节)的?

(1) 小组内交流

(2) 全班交流

要求说一、两句完整的句子。

五、 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1复习词语:齐读 全班做游戏“菊花朵朵开”

2复习生字:

(1)开火车读字卡

(2)以小组为单位任意选择识字游戏

a、 《大家都来猜》b、《看谁记得快》c、《扩词擂台赛》d、《翻牌游戏》e、《你说我猜》

3指导书写“阳、古、太、平”

补充资料: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一年一度秋风劲”,九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送凉,五谷票箱,古人认为这一天登高能避灾消祸,长寿不老,因此,我国素有重阳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也叫“登高节”。重阳节这一天还有吃“重阳糕”、“饮菊花茶”等习俗。

重阳节课件 篇2

一、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尊敬老人、长辈;知道关心他人。

2、体验活动愉快、欢乐的氛围,鼓励幼儿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二、活动流程:

1、开场白:尊敬的爷爷、奶奶,你们好!亲爱的小朋友,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重阳节)对了,就是敬老节,是爷爷、奶奶的节日。我们一起对爷爷、奶奶说声“节日快乐”!那么,你送什么礼物给爷爷、奶奶过节日呢?那让我们先来给爷爷、奶奶唱只歌吧!

2、集体表演歌曲“好娃娃”。

3、游戏:“夹球走走”。

三、活动玩法:

用身体各个环节夹球,向前行走。比谁的球夹得多。

1、表演:幼儿歌舞。

2、游戏:“蒙眼走步”。

3、玩法:将奶奶或爷爷的眼睛蒙住,在画好的圈内走步三分钟,看谁能够保持在圈内。

4、幼儿歌舞xx频道。

5、游戏:抢椅子。

6、早操表演。

7、游戏:传球。

8、集体:“包馄饨”,鼓励爷爷、奶奶教孙子、孙女包,幼儿喂爷爷、奶奶吃。

9、结束语:尊敬的爷爷、奶奶,亲爱的小朋友,今天我们与爷爷奶奶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上午,你们高兴吗?爷爷奶奶更高兴呢!现在让我们把鲜花送给他们。(给爷爷奶奶贴上刻印的红花)。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重阳节的来历,以及重阳节的一些风俗习惯。

2、知道要尊敬老人,愿意为老人献爱心。

3、通过社区活动,锻炼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口语表达。

活动准备:

每位幼儿带一份小礼物、自制小旗上有“祝身体健康、重阳节快乐”字样、各班准备节目、规划好场地

活动过程:

一、在活动室了解重阳节

1、了解重阳节的来历。

2、知道重阳节的风俗:吃重阳糕。

3、制作宣传小旗标语。

4、发表感言:我可以为爷爷奶奶做些什么事?我想对爷爷奶奶说句贴心话。

二、社区活动 “敬老爱老 从我做起”

(1)、活动前:

提醒在社区活动时注意安全,不四散乱跑。

注意文明礼仪:不随地乱扔垃圾、吐痰,对人和气。

讨论:怎样和社区的老人打招呼,为老人服务?

(2)、实践活动:

主持人:

小朋友,今天是什么节日?

在这金秋送爽,硕果累累的时节,我们迎来了九九重阳节,迎来了爷爷奶奶们自己的节日。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对于每一位老人,尤其是平时一直关心我们的老人,我们应该怎么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呢?(幼儿回答)

小朋友说的都很好,尊老爱老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善待他们,尊重他们,让他们能够拥有一个幸福安详的晚年,最后我们一起衷心的祝愿爷爷奶奶节日愉快,身体健康!

(3)、表演节目

《我们是中班小朋友》、《国旗多美丽》、《古诗》、《韵律操》、《动物歌曲联唱》

(4)、为老人服务:敲背、按摩、给老人唱首歌、念个儿歌、向老人送礼物等。

要求:大胆地与周围的老人打招呼,并会主动邀请老人。

(5)、活动后:

鼓励孩子说说自己是怎样为爷爷奶奶服务的?

交流:对今天的活动的感受?

讨论:以后可以为爷爷奶奶做些什么?

重阳节课件 篇3

一、活动目的:

1、让学生知道尊敬父母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启发学生从小就要有爱心,做孝顺老人的好孩子。

二、活动准备:

歌曲《我爱爸爸妈妈》和《我的好妈妈》

三、活动过程

班主任发言

“先栽树,后乘凉,长辈恩情不能忘,老人老了老人老了,春风暖人心。我在此宣布张山庄小学二年级“孝敬老人,从小做起”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一)活动导入

1、用一首《我爱爸爸妈妈》引入新课。为什么爱父母,尊敬老人?(学生交流)

(2)、活动流程:

1、闻听了的故事,思考并讨论:

1)你从哪里看出黄翔对母亲很孝顺?

2)什么让你感动?

黄翔是个孝顺的孩子,从小就知道如何照顾父母。

2、讲一讲古今孝敬父母的故事(老师讲)

1)学生讲述自己听过的关于孝顺和感恩的'故事。

总结:像这样的故事,我们三天三夜也讲不完。虽然它们离我们很远,但人们总是深情地赞美它们,它们被编成了书,永垂不朽。

2)你知道人们为什么这么做吗?(学生交流)

3、如何做一个懂事感恩的人?

1)学生,父母都很爱自己的孩子,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一个无忧无虑、舒适快乐的环境中成长。爸爸妈妈为我们做了很多。我们应该如何孝敬父母?我们还听到了一首关于纪念我母亲的歌曲。这首歌的名字是《我的好妈妈》。

2)、总结:这首歌唱的是孩子看到妈妈下班回来很辛苦。赶紧给她妈搬凳子,倒水,亲她。这是孝敬母亲的表现。

3)请学生讲述自己亲身感受或父母长辈对子女真诚奉献、无私关爱的感人故事,以及作为子女的真诚回报和感恩。

4、看谁更懂和父母沟通。

父母是最了解我们的人。我们对他们了解多少?

1、画一个问题,回答游戏,看谁回答的最正确。

(1)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你如何庆祝你父母的生日?

谁知道母亲节是什么时候?父亲节是什么时候?

(3)你知道爸爸妈妈喜欢吃什么吗?

(4)你知道爸爸妈妈最希望你做什么吗?

你知道妈妈有多重吗?

你知道你妈妈有多高吗?

2、开着火车去评判对错游戏

(1)可以不经父母同意出去玩。

(2)吃饭就是等着妈妈给我做大餐。

(3)回家后让妈妈买零食。

(4)回家不认真做作业,老是和妈妈顶嘴。

(5)不仅做自己的事,还要做很多家务。

(6)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减轻他们的负担。

(7)如果有心事,主动找父母倾诉,经常和父母聊天。

(8)尊重父母,对父母有礼貌,听从父母的教导,不顶撞父母,不跟父母发脾气。

(9)生活节俭,没有浪费,不乱花钱,对父母要求不高。

(10)在学校听老师的话,认真完成作业。

5、活动到此结束。让我们把最想对父母长辈说的问候或者最想表达的话写在卡片上,带回家给父母长辈。

(3)班会总结:孝敬父母不是要求我们轰轰烈烈为父母做什么大事,而是要求我们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我们可以和父母说一些心理上的话,就是和他们聊天,在母亲节或者他们生日的时候送他们一朵花,或者说一句祝福的话,比如祝他们生日快乐,身体健康。给妈妈洗一次脚,给她盛饭等等。它是一句祝福,一句问候,一朵鲜花,一个拥抱,甚至只是一个微笑。都是对父母的尊重。

6、宣布本次班会结束。

四、活动经历

这个活动充满了温暖。相信这支主题团队会给“孝敬老人,从小做起”主题班级活动留下美好的回忆,也会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种下爱的种子!

重阳节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重阳节的民族文化含义。

2.学会感恩,学会感激老人。

3.用行动来表达对老人的情感。

4.培养敬重老人,关心老人的良好品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教学时间:20日

执教:xx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出示PPT图片让大家认识重阳节

二、了解重阳节的来历

通过图片简介,加深学生对重阳节的了解和认识。

三、介绍重阳节的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为民除掉瘟魔。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终于找到了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四、介绍重阳节的风俗习惯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人们富有丰富的.活动,如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五、关于重阳节的诗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醉话荫》李清照

六、活动总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不仅了解了重阳节的来历,还知道了重阳节的相关习俗,既增长了见识,又培养了我们对老人的尊敬之情。在这里,老师要送给你们一句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句话是告诉我们,既要孝顺自己的父母、长辈,也要关心身边的老人、老辈。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尊敬老年人,做个尊老的好孩子。相信你们能做到的是吗?最后祝愿天下的老人,重阳节快乐!

重阳节课件 篇5

活动目的:

1、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2、懂得尊老是一种美德,并努力做一个尊老的好学生。

活动过程:

一、主题导入

同学们已经认识好几个中国传统节日了,五月初五端午节、八月十五中秋节,那么你们知道九月初九是什么节日吗?

(重阳节)

二、介绍重阳节的由来和习俗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古人认为两九相重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因此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在这一天,人们一般会有游赏景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三、颂九九重阳诗

1、听音频《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全班同学集体朗诵。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表现了诗人重阳节时远在他乡,不能与亲人兄弟一起登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看来,古人对于重阳节这个节日是非常重视的。

四、说一说准备为爷爷奶奶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

现在,我们一般将重阳节成为中国的“老人节”,目的是为了让年轻一辈懂得尊老敬老。请同学们来谈谈为了尊敬长辈、关爱长辈,你们准备为爷爷奶奶做什么事?

五、总结

尊敬长辈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敬重自己的长辈,也要推广到敬重别人的长辈,而对于你们来说,如果能做到那样,那么你们一定会成为一个人见人爱人夸的好孩子。

重阳节课件 篇6

活动目的:

1。认识传统节日重阳节,知道要尊敬老人,关心、爱护小孩。并懂得尊老爱幼是一种美德,争做一个尊老爱幼的好学生。

2。在重阳到来之际,同学之间互送贺词,互赠卡片,以歌舞、游戏等活泼轻松的形式来欢庆重阳,并现场制作一张贺卡送给爷爷奶奶。

活动准备:

1。排练节目。

2。布置教室。

3。提前邀请几位爷爷奶奶参加活动。

活动过程:

一、认识重阳节

重阳节,是一个欢乐的日子。又是“老人节”。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为晚年增添了无限乐趣。小朋友们知道重阳节的习俗吗?

学生讲述重阳节的由来故事。

二、欢歌庆重阳

1。“在今天这个欢乐的日子里,小朋友特地为爷爷奶奶准备了节日的礼物,就是大家精心排练的歌舞,下面先请大家一起来欣赏。”

2。甲:我们是快乐的天使,

乙:我们是幸福的一代,

甲:家长用爱哺育我们成长,

乙:老师用爱教育我们成才!

甲:一个月来,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

乙:我们学会了a、o、e……

甲:我们学会了1、2、3……

乙:我们学会了A、B、C……

甲:爷爷奶奶们,就请你们听我们唱一首《字母歌》吧!

合:请听《字母歌》。

3、他们唱的多好啊,接下来,还有更精彩的节目呢,请欣赏舞蹈表演。

4、甲:重阳到,重阳到,欢歌笑语多热闹!下面让我们以击鼓传花的游戏让全体小朋友乐一乐,游戏规则是以口哨声为准,口哨响,活动停,花传到谁那里,谁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大家说好不好(游戏开始,请爷爷奶奶们一起参与游戏。)

乙:大家玩游戏的兴致非常的高,下面我们再玩一个好不好?贴鼻子游戏,游戏规则用布蒙上眼睛,原地转两圈,摸鼻子,摸到者奖励一颗糖,否则表演节目,大家说好吗?那么先请——X的爷爷先来玩玩吧。(游戏开始)

三、品尝重阳糕

重阳节到来了,在欢庆节日之际,我们也不能忘记品尝美味的重阳糕啊,接下来,就请爷爷奶奶们和我们一起来尝尝这些美味的糕点吧!

四、结束篇

今天,我们的活动现场来了几位小朋友的爷爷奶奶和我们一起欢度佳节,但是还有许多小朋友的爷爷奶奶们没有来到我们的现场,那么,就让我们为他们也准备一份小礼物吧。

音乐声响起,小朋友们用准备好的材料现场制作贺卡,放学回家后送给自己的爷爷奶奶,并祝他们节日快乐!

五、班主任总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在一起迎接重阳节的到来,我们和爷爷奶奶们一起欢庆节日,我们是多么的高兴和兴奋。老师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活动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尊老爱幼的好孩子!

重阳节课件 篇7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重阳节的来历,以及重阳节的一些风俗习惯。

2、知道要尊敬老人,愿意为老人献爱心。

3、通过教学活动,让孩子谈论自己如何关心帮助爷爷奶奶的。提高孩子交往能力和口语表达。

1、了解重阳节的来历。

我为什么要帮爷爷奶奶做事?我想对爷爷奶奶说句贴心话。

今天老师把小朋友说的心里话编成好听的歌曲,和大家一起唱。

(1)老师范唱,吐字要清楚,让幼儿听清歌词。

(2)幼儿跟随老师按节奏念歌词。

(3)幼儿跟随老师轻声学唱。

三、引导幼儿为歌曲创编动作,进行情境表演。

老师鼓励幼儿根据歌词自己想动作,并能边唱边做动作。让幼儿大胆表演。

老师扮演奶奶,让幼儿边唱边表演,让幼儿感受尊敬老人,关心长辈的快乐之情。

重阳节课件 篇8

听了唐老师的思品可《中秋与重阳》,获益匪浅。可以看出在上这堂课前,唐老师做了精心的准备,她带领学生们收集了关于中秋和重阳这两个节日的大量资料和传说故事。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讲,中秋和重阳这两个传统佳节是不熟悉的。中秋也许还比较了解,因为每到这个时候,商家会让我们的生活中铺天盖地地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月饼,精美的包装,甜美的口味吸引着孩子,但孩子们的了解也就仅限于此,再者,就是每个月都会圆一次的月亮。重阳节对于学生们来说就陌生多了,没有传媒的大力宣扬,今天这个体现着中华民族敬老美德的传统佳节正一点点被现代人淡忘。而在这堂课前的收集资料正是让学生们从各种渠道了解了这两个节日,丰富着学生们的学习生活,也陶冶了情操。课堂上唐老师别具匠心的将各个板块自然地连结起来,让学生们眼到、口到、手到,在活跃的氛围中轻松地学习,感受传统佳节带来的不俗魅力。尤其是在学习到”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亮是反射的太阳的光”这个科学道理时,唐老师并未一位的说教,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电筒和小镜子做了做反射光的实验,直观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并让学生和听课老师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遗憾的是这堂课也许由于学校的安排,上课的时间稍晚了些,如果能在中秋佳节前来学习,那样就能更好的指导学生观察月亮,激发孩子无线的想象。

一、教学准备充分。唐老师在教学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了有关中秋节的传说和来历,从而使学生从感知上有了初步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学生生动有趣的故事表演也深深吸引了每一位师生。

二、体现了品德的主旨。我们的品德课很容易上成了语文课,教师直白的说教会使品德课失去了原有的色彩。唐老师的课没有出现任何说教的色彩,而是从多角度展示了各民族同胞过中秋的习俗和场景,深得学生的喜爱,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热爱之情,理解中秋佳节也是全国各族人民期盼团圆的节日。

三、科学趣味性。中秋的月儿为什么这么圆?老师通过生活中的镜子给学生做了一个小试验讲解了形成的原因,使学生豁然开朗,充满了课堂学习的乐趣,课堂气氛融洽。

重阳节课件 篇9

一、 活动目标:

1重阳节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之一,有着独特的活动和风俗习惯。

2、了解“重阳节”的由来。

3、懂得“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要尊敬长辈。

**,彩纸

1,导入

对话:(1)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引起孩子们的情感共鸣)(2)片中表现的是什么内容?

(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看望老人,回家团圆的情景)(3)引出老人节:我们小朋友有自己的节日,老人也有自己的节日,介绍( 农历九月九日 )就是老人节。

2、介绍重阳节的来历:

(1)老人节也称重阳节,相传在我国古代有个叫恒景的名士, 九月九日那天,全家一起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当时据说这样可以避邪。因此,重阳节后攀岩逐渐形成了一种风俗。

打那以后,在九九重阳这一天有不少诗人都作诗来纪念。

(3)教师讲述:在这一天,许多地方的人们都有登高、爬山、赏菊、吃重阳糕的习俗,其中登高和吃糕都含有“步步高”的祝愿,为表示对老人的敬意,我国将重阳节又定为老人节。

(4)**老人们欢乐度晚年的情景(出示**)。

教师讲述:“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我们国家非常重视和关心老人,各地都为老人修建了敬老院,我们小朋友要尊敬长辈,知道在长辈生病时要表示关心,老人过生日,送一些礼物给他们。

(1) 重阳节你怎么做?(给老人送礼物等)

4、给爷爷奶奶送礼物,折纸爱心。

重阳节课件 篇10

重阳是我国农历的九月初九。所以有重阳之称,同古老的《周易》有关。《周易》中,九代表阳数,故称九月初九为重阳。

重阳节何以要登高呢过去一般都是根据《续齐谐记》里所记载的那一个神话。说东汉时代有一个名叫费长房的道士,他预算到桓景家里九月九日有灾难,就劝他于当日离家到山上饮菊花酒。后来在《幼学琼林》中,也就有重九登高,效桓景之避灾的说法。

这些传说其实是查无实据,不足置信的。一些研究民间风俗的学者认为,重九登高,其实是古人在丰收之时,趁秋高气爽的季节,外出郊游。对登高一说也另有解释,即高者并不一定是高山,也可以是高台、高会。据专家们说,一千多年来,重阳节与其他的传统节日有显著的不同,就是它并没有任何祭祖敬神的迷信内容,其主要活动无非是郊游、饮宴、登高、赏菊罢了。因此,对于那些所谓的避灾、转运之谈,智者是不取的。

重阳节课件 篇11

活动目标

(1)知道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老年人的节日,初步了解重阳节的风俗习惯。

(2)愿意参加重阳节的相关活动,尽量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老人们的关心和节日祝贺。

(3)理解爷爷奶奶对自己的爱,激发关爱老人的感情。

(4)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5)简单了解节日的由来,知道它的全称、日期和意义。

准备工作:

1.孩子欣赏照顾爷爷奶奶的照片。

2.让孩子和爷爷奶奶讲他们的小故事。

3.给爷爷奶奶做礼物。

4.父母园:请配合父母,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帮助家里的爷爷奶奶,培养关爱老人的感情。

5.学习歌曲《为爷爷奶奶捶腿》《敬老欢笑》

6.学儿歌:“奶奶夸我孝顺”。

活动程序

(1)活动主持人:本班教师

(2)活动对象:孩子和老师。

(3)活动时间:20xx年10月9日。

(四)地点:中班教室

(5)活动准备:

(6)活动流程:

1.介绍一下重阳节。

(1)老师引出重阳节的.主题。

老师:明天是九月九日。这是什么节日?(重阳节,敬老节。)

老师:对了,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这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我们祖父母的节日。

老师:重阳节是中国独特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一天喜欢做什么?登高健身。)

老师:那谁的节日是敬老节呢?为什么要尊敬老人和长辈?

老师:我们全社会也很关心老年人,为他们设立了很多优待。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敬老院,老年活动中心,老年人优先乘坐公交车,优先就医等。)?)

老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仅为社会做贡献,也关心我们。谁能告诉我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是怎么关心我们的?

老师:我们怎样才能关心他们呢?(小朋友讨论后回答。)

老师:爷爷奶奶真辛苦。明天是他们的假期。今天,我们所有的孩子都邀请他们的爷爷奶奶来我们幼儿园度假。你开心吗?

(2)教师用PPT介绍重阳节。

老师:孩子们想知道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吗?

老师:今天,我们举行“老年人庆典”。

2.为祖父母庆祝节日。所有的孩子都祝爷爷奶奶节日快乐,敲敲他们的背,踢踢他们的腿,孩子们为爷爷奶奶敬茶。

3.儿童表演。

老师:孩子上幼儿园时间长了,也学会了很多技能。今天是爷爷奶奶的节日。我们一起练几个程序,回家给大家看看,好吗?

4.老师总结,活动结束。

一:重阳节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的由来和意义。

2.懂得尊重爷爷奶奶。

3.鼓励每个孩子用不同的方式向爷爷奶奶表达爱意。

4.让孩子们知道节日的时间。

5.了解节日的由来,知道节日的日子和习俗,愿意参加节日活动。

活动口号:亲情养老院温暖老人心。

人员:幼儿园全体师生

活动:20xx年10月21日

地点:养老院

准备工作:

1.儿童自制节日礼物

2.横幅和校车安排

3.准备水果、重阳糕等食物。

4.家长园:请家长配合,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帮助家里的爷爷奶奶等老人,培养他们关爱老人的感情。

活动流程:

1.老师表演《加油》

2.孩子们表演“口香糖”和“让爱住在我家”

3.歌曲《养老谈笑风生》

4.演出结束后,送老人一份自己做的礼物。

5.合影留念。

活动结束,返回幼儿园。

注意事项:

1.教师要照顾好本班的孩子,遵守活动时间和安排,按时到达集合地点;

2.进养老院要保持安静,行为端正;

3.遇到老人、领导、敬老院工作人员,要面带微笑,主动打招呼,体现你良好的个人品质;

4.活动结束和老人握手道别!

重阳节课件 篇12

设计思考: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又叫“老人节”,是一个属于敬老爱老的日子。而平时孩子们享受着老人们无限的关爱与呵护,觉得是理所应当,稍有不满还大发脾气。因此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孩子们体验与老人间浓浓的亲情,并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对爷爷奶奶的情感。这也是主题“了不起的中国人”的活动延伸。意在让幼儿感受中华传统美德。能把享受“长辈的爱”的感情进行迁移,让孩子们去爱自己身边的每一位老人,帮助弱者,在生活中自然地走进感情的世界,体验幸福生活的喜悦。同时也让老人们为自己孩子的成长与进步感到欣慰与骄傲。本次活动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为生活在幼儿园周围的老人们送上一片心意。

活动目标:

3、培养孩子从小敬老爱老的美德—

4、通过社区活动,锻炼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口语表达。

活动准备:

1、大班联系好敬老院并准备一些零食。

(2)小班请爷爷奶奶说说平时是怎么关心爱护你的。

2、给爷爷奶奶表演节目。

通过活动,帮助幼儿丰富以下经验:①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又叫“老人节”。②爷爷、奶奶非常关心我们,我们也应该尊敬爷爷、奶奶。③每个小朋友对爷爷、奶奶表达爱意的方式是不同的,我们可以为爷爷、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重阳节课件 篇13

一、活动目的:

1. 了解中华民族的风俗文化,养成尊老敬老的好习惯。

2.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速度加快,让学生从小就认识到尊敬老人、爱护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未来一代的责任和使命。

3. 老人的人生经验是丰富的,人类正是靠着有经验的老人毫无保留地将金子一样珍贵的智慧传给一代又一代,才能得以延续、发展和壮大。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老马识途”的道理。

二、活动过程:

1.(一名男孩身着唐装,高声朗诵中上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男孩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是谁?

同学甲:我知道,你是唐朝的著名诗人王维,你朗诵的这首诗周老师曾经教过我们,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重阳节的时候作的,对吗?

同学乙:我还知道,那年你只有十七岁,正在长安赶考。看到人们都那么高兴地和家人一起欢度重阳节,你在长安感到非常孤独,思念远在蒲州的亲人,才写下了这首诗。

2.(男孩显得非常高兴)同学们,你们说的真好!我们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有着非常多的良风美俗,如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清明节百姓扫墓祭祖、植树造林、禁止烟火,官员励精图治、勤政清明,以此告慰割肉奉君的介子推的一片丹心。那么你知道重阳节的来历吗?

“欢度重阳”主题班会一

男孩显得非常高兴)同学们,你们说的真好!我们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有着非常多的良风美俗,如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清明节百姓扫墓祭祖、植树造林、禁止烟火,官员励精图治、勤政清明,以此告慰割肉奉君的介子推的一片丹心。那么你知道重阳节的来历吗?

大家纷纷开始讨论。

同学丙:我们还是听周老师说说,好吗?

赵老师:同学们,也许你很早就通过了王维的诗句知道了重阳节,今天赵老师再向你们详细介绍一下我们古老的节日重阳节,好吗?

播放幻灯片。

赵老师: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重阳节又称为"双九节""老人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

2024初中课件分享13篇


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整理了一些关于“初中课件”的相关信息,谢谢你收藏我的作品希望它能够成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但老师也要清楚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行的。教案是构建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教学品牌的重要途径。

初中课件 篇1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着眼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的学习,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二、教材分析

技巧教材中的动作有着很好的锻炼价值。通过鱼跃前滚翻的练习不仅可有效地增强体质,发展力量、速度、协调性等身体素质,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克服困难的精神。鱼跃前滚翻是技巧运动中滚翻类动作,它是在小学基本掌握前滚翻动作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典型特点为:一是要跃起,身体要有腾空;二是保持空中身体姿态后,两手稍远撑,有控制的屈臂,低头前滚。

三、学情分析

水平四的学生,具有肌肉耐力差,易疲劳,善于模仿,求知欲强等特点。因此,在实施体育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情况,不仅要加强学生的耐力,也要加强力量、协调等素质。并充分尊重学生的实际,给学生更多地展示空间,评价方式多采用鼓励、启发等语言,树立自信,热爱体育。男女生存在差异性,所以在鱼跃前滚翻的新授课中注意进行区别对待,关注到个体差异性。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鱼跃前滚翻的动作要点;女生能够独立完成远撑前滚翻,男生能够正确展示鱼跃前滚翻并做到蹬地有力有腾空,滚动圆滑方向正。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模仿、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法,发展速度、协调、下肢力量等身体素质,提升交流交往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勇敢果断、不怕困难、勇于进取的优秀品质,养成团结协作的意识和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有腾空,前滚圆滑

【难点】

撑垫屈臂有控制

六、教学方法

1.讲解示范法:通过精练适度的语言讲解,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动作概念;以优美的示范,利于学生模仿正确技术。

2.纠正错误法: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完成练习的情况各有不同,通过纠正习得正确的技术动作,避免运动损伤的产生,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完整练习法:通过完整动作的学练,帮助学生建立动作的整体概念和动作间的练习。

4.游戏比赛法:通过游戏与比赛的穿插,帮助学生在乐中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练习效率。

5.分组练习法:通过体育小组的形式进行练习,并进行组间竞赛,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并能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6.保护与帮助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运动技能,克服心理障碍,保证练习的安全。

七、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3分钟)

1.课堂常规:集合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简要介绍教学内容,强调纪律安全,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教学意图】课堂常规的进行可以让学生迅速进入上课状态,并以热情饱满的态度进行学习,锻炼学生做事不拖沓的习惯;课前对于着装的检查以及安全的提醒可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避免危险的发生。

(二)准备部分(8分钟)

为了降低肌肉粘滞性,防止运动中损伤,我将带领学生进行以下热身活动:

1.花样跑

方法:学生成两路纵队绕操场慢跑一圈,期间插入8字跑、螺旋跑等。

2.配乐韵律操:伸展运动、下蹲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全身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

【教学意图】灵活的慢跑形式可以增加趣味,负荷适宜;配乐韵律操替代了传统的徒手操,在活动关节的同时,也让学生在欢快的音乐中放松心情,融入课堂。

(三)基本部分(30分钟)

1.导入:复习前滚翻,导入本节课学习的内容:鱼跃前滚翻。

【教学意图】复习导入可巩固前面所学的内容,并建立知识间的练习,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便于学生对知识学习的融会贯通。

2.示范:采用正面和侧面示范,展示完整、准确的技术动作。

【教学意图】通过优美、准确的动作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3.讲解:我会结合挂图和自身示范,讲解动作要领,并通过口诀的形式,帮助学生提炼体会动作的关键环节和重点。

口诀:两脚蹬地臂前摆,身体迅速腾起来;顺势屈臂要低头,向前依次滚动快;随即屈膝又团身,抱腿成蹲肩要跟。

【教学意图】挂图直观、形象,可帮助学生理解动作的发生过程;口诀易记、易体会,可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动作发生的整个过程,并迅速抓住关键点,为接下来的练习打下基础。

4.练习

为了提升蹬摆的协调性及蹬地撑地的准确性,我设置了以下两个练习:

(1)蹬地摆臂的徒手预摆练习

(2)兔跳练习

方法:半蹲,两臂后举开始。两脚蹬地,同时两臂前摆跃起,两手撑地,收腹、屈腿,两脚落地成半蹲。

为了体会蹬地、撑垫、滚翻的技术配合及照顾男女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我设置了第三个练习:

(3)远撑前滚翻

在前面练习的基础上,为了形成完整的动作表象,体会完整动作,设置了第四个练习:

(4)保护与帮助下的鱼跃前滚翻体会练习

组织教学:教师讲解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并进行保护与帮助。全体男生和部分有能力的女生在教师保护与帮助下依次体会练习。

纠错:屈臂、低头过早;团身不紧,未能依次滚动。纠正方法:用信号(击掌或语言)提示屈臂时机。多进行远撑前滚翻练习。

为了解决练习中“没有腾空”这一问题,并加强动作的连贯性,我设置了第五个练习

(5)越过低软(海绵砖、小垫子等)障碍物的鱼跃前滚翻,体会腾空。

组织教学:分为四个小组,小组内进行保护与帮助,并相互指导。

【教学意图】通过循序渐进的练习,让学生逐渐的掌握动作要领,更好地学习本节内容。通过教师的个别纠错与集体纠错,能够迅速帮助学生回归正确动作,解决重难点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形成正确的动作技能。

5.组合动作创编展演

组织教学:4个学习小组,结合学过的体操垫上动作进行组内组合动作的创编。并进行组内练习。

要求:创编的动作安全第一,连贯流畅。练习结束后进行展演,并相互评价。

【教学意图】通过这一环节,既可以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又有利于知识学习的融会贯通,提升学生合作交流、自主创新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四)结束部分(4分钟)

1.放松活动—配乐放松操

2.课堂小结:学生总结学习情况,老师总结学练情况,表扬先进,激励全体学生。

3.宣布下课、师生再见、回收器材。

【教学意图】通过放松环节帮助学生恢复机体稳定状态,为下节课做好身心准备。并通过学生和教师的总结,强化本节动作要点。针对本节课进行鼓励性评价,为学生树立信心,养成自我评价的意识。

八、场地器材

体操垫、录音机、海绵砖。

九、预计负荷

练习密度:35%~40%;平均心率:130~135次/分;运动强度:中等。

初中课件 篇2

这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民音乐出版社第13册第7单元《荧屏乐声》的内容。

歌曲介绍:我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指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唱好歌曲,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本课中,还有两首情绪欢快活泼、演唱形式多样的欣赏歌曲,因此本课第二个教学目标设定为通过欣赏电影《音乐之声》插曲,感受歌曲形象和情绪,扩大音乐视野。

教材分析:

1、歌曲背景:《雪绒花》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随着电影的播放而传遍全球,成为全世界人民喜爱的歌曲之一。

2、歌曲分析: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采用四三拍子和中等的速度,就决定了它的格调优雅恬静,情绪没有较大的起伏 ,歌曲通过对雪绒花的赞美,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寄托了主人公对亲人、对祖国深深的祝福。

3、影视音乐:影视歌曲属于影视音乐的范畴,影视音乐是指专门为电影电视剧创作、编配的音乐。

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总目标是通过歌曲《雪绒花》的学唱及欣赏,感受影视音乐,加深对歌曲内涵的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其具体目标为:

1、通过学习歌曲,达到能有表情的演唱的要求。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指导学生用悠长的气息和优美的声音演唱《雪绒花》,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2、通过视听结合感受影视音乐在应是作用的作用。

3、初步了解电影《音乐之声》故事情节,通过学唱歌曲《雪绒花》,感受三拍子音乐的节拍特点。

教学设计: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作品的意境、领略音乐的无穷魅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热情,本课教学环节进行如下设计:

2、本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欣赏电影片断为手段,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注重对歌曲的表现形式、演唱形式以及歌曲风格方面进行对比,拓展学生思维。

3、在学习歌曲时,以教师语言启发为主,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通过操作、歌唱比较分析歌曲旋律,使学生能够唱准相似乐句,解决歌曲难点。并通过演唱歌曲,再从歌词中感受旋律,以表达歌曲的情绪。

4、始终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在欣赏电影片断和听老师演唱前,都先向学生提出的要求和问题,让他们明确欣赏目的,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发挥视、听的完美结合,设计情景、创设氛围、解决难点、以境激情。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层层递进,通过对《音乐之声》故事的介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兴趣盎然的参与到音乐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

首先,在新课的导入上,发挥综合发挥视、听结合的作用。先放一遍四个电影歌曲片段,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同时了解歌曲片段的共同点。第二个环节是歌曲的学习。教唱歌曲《雪绒花》这首歌曲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其中是这首歌曲的难点,在解决这个难点节奏时,利用一个伴奏的小游戏击掌和捻指参与到音乐中感受4 3拍子的强弱关系。 通过这种方式,又较好的解决了歌曲的难点,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后本堂课最后的的4 3拍指挥教学奠定了基础。这首歌曲的曲调写得很美,所以在学唱前,采用WU的模唱方法,不但可以熟悉歌曲的主旋律。还是本课一个很好的练声曲。

教唱歌曲:

(1)首先通过乐理教学初步解决节拍问题。之后听老师演唱歌曲,再带问题听录音,回答老师的问题看看这首歌的调号和拍号,几拍子的?强弱规律是什么?学生通过反复聆听熟悉歌曲旋律,很快能解决刚才的问题,再通过用“WU”哼唱旋律后,再让学生唱准相似乐句,解决歌曲难点。

(2)在进行歌曲处理时,也是从歌曲所表达的主题,歌曲的旋律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启发,以使他们从内心感受到歌曲的魅力,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绪。学生唱好歌曲后我提问:“我们怎样才能将这首歌唱得更富有感染力呢?歌声很动人!老师还要告诉你们一个歌唱的好方法:那就是”要想把歌唱好,情感的表现很重要“。指导学生把三拍子的强弱关系唱得明显一点。

第三个大环节是情感升华及拓展。本课的一个主要教学目标就是理解歌曲内涵,进行爱国情感的渗透。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只有很好的挖掘歌曲的创作背景,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雪绒花》这首歌曲是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插曲,共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奥地利上校在家中为他的孩子们演唱,歌声轻柔浪漫,体现了家庭的温馨幸福;第二次出现是在奥地利被德国占领后,上校不愿归属德国,在他与的民众告别时,怀着对祖国、对人民的眷恋之情,再次演唱了这首歌。他把”雪绒花“隐喻为奥地利国家不屈的人民,深刻的表达了上校的爱国之心。把这些感人的情景以录像形式进行播放,让学生在听觉、视觉上得到丰富的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歌曲中情感的升华。

初中课件 篇3

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现在进行时为话题,旨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巩固现在进行时态的基本句型和知识重点,能熟练运用现在进行时谈论正在发生或进行的动作。

二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在初中阶段学习了现在进行时的基本句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对现在进行时的内容有进一步的巩固并能熟练运用。

三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讲解和操练来巩固学生已经学过的现在进行时。

四 情感态度

通过复习,阅读,写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用英语交流,用英语做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五 教学目标

(一)语言目标

(句子)What are you doing ?I`m watching TV。

What is he /she doing ?He/ She is doing his homework。

(二)能力目标

使学生能熟练运用现在进行时。

(三)学能目标

帮助学生利用现在进行时进行写作。

六 教学手段

多媒体设备 录音机

七 教学手段

任务型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

八 教学过程

一 Word Game

教师活动:帮助学生回忆所学单词

学生活动:说单词,进行比赛

活动设计理念:复习已经学过的单词,巩固所学单词。采用竞争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活跃课堂气氛。

二 Chant

教师活动:带领学生念

学生活动:拍手,跟节奏朗读

活动设计理念:复习所学动词词组,运用chant形式进一步巩固知识,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并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三 Ask and Answer

教师活动:进行对话示范,复习"What do you usually do when it is … "句型

学生活动:两人一组练习对话

活动设计理念: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来复习所学过的句型

四 Let`s guess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鼓励学生参与竞猜

学生活动:根据图片猜测图片中的人物正在进行的活动

活动设计理念:采用猜测图片的方式来鼓励学生对现在进行时进行回顾和复习,仍然用竞争的方式来鼓励学生参与活动

五 阅读和写作

教师活动:给学生出示范文,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练习,并鼓励学生进行写作

学生活动:阅读范文,回答问题,进行写作练习

活动设计理念:读和写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有了读的语言输入,就为写作的语言输出打好了基础,通过教师的写作指导,增强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六 家庭作业

学生活动:对所写的作文进行修改,并帮助同伴修改作文

活动设计理念:《新课标》对高年级的口语技能提出了要求,使学生能对一些话题进行口语表达。

七 教学反思

初中课件 篇4

作为锻炼身体、发展力量的有效手段,引体向上一直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中学选测项目,对于体育教育和身心健康发展有诸多益处。而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一些学生尤其是引体向上学习效果较差,这其中有家庭、社会、个人的原因,但更多是学校尤其是体育教师的责任。因此,笔者认真思索,试将提高引体向上教学效果的措施总结如下,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说教法

一、合理分组,进行分层教学

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力量正在增长,但是每个人的体质尤其是体力都是不一样的,差异性较大,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首当其冲的是要合理规划,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条件和情况进行分组,区别对待、分层教学,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对于身体素质好、臂力较大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直接完成整个动作,并加大训练量;对于体力一般尤其是上肢、腰背肌力较差的学生,可以先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尤其是部分肢体的力量,开展分段教学,降低动作难度。尤其是对于学习吃力的学生组来说,不能强求他们先开始动作学习,而是要针对性地布置任务,让他们从基础抓起,从常见的一些锻炼体力尤其臂力、背部肌肉的方法开始锻炼,争取在教师和体力较强学生的带领下有所进步,及时跟上教学进度。

二、通过辅助练习提高教学效果

笔者发现,目前很多学生的体力尤其是臂力跟不上教学强度,因此,需要通过辅助练习来提高教学效果。对于上肢力量提高来说,可以用举哑铃、靠墙手倒立等方式来提高。对于腰腹背肌力量提高来说,可以采取仰卧起坐、仰卧举腿、俯卧两头起等方式来提高。只有增强了这些部位的力量,学生才能增强力量,才能按照引体向上的方法做好动作。值得注意的是,在辅助练习时,教师要做好安全措施,尤其是对于力量最弱的基础组学生来说,要注意适时给予体力帮助和技术指导,比如,在上杠前要抹一点滑石粉,以防因其力量不够手滑杠造成伤害事故。

三、多种措施并举,提高教学强度

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形式就是不断重复练习,这点无论体力好还是差的学生都是如此,只有反复练习才能增强体力、掌握要领,最终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引体向上不同于球类等

说学法

一、准备部分(10分钟)

(一)向在场的领导报告。

(二)宣布教学提要

课目:单杠引体向上

目的:使同学们掌握单杠引体向上的动作方法,提高上肢及背肌力量。

内容:学习单杠引体向上的动作方法

方法:讲解示范,组织练习,纠正错误

时间:50分钟

地点:单杠训练场

器材保障:单杠10副。

(三)热身运动

1、800米慢跑

教学要求:速度由慢逐渐加到微快,队伍整齐。

组织形式:四路纵队。

教学步骤:

(1)讲解练习要求。

(2)集体跑进(口令:“跑步-走”)。施训者领跑。700米后跑步变走步(口令:“便步-走”),到预计位置后下达口令:立定,向左--转(转换四列横队),向右看――齐,向前――看。下面开始做徒手操。

2、徒手操

头部运动、扩胸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

弓步压腿、踢腿运动、跳跃运动、各关节的绕环屈伸运动(4×8拍)。 教学要求:动作柔和、舒展到位,不可做暴力牵拉。

组织形式:四列横队(如图1)

教学步骤:

(1)讲解教学要求

(2)口令指挥并领做。

口令:“以某一同学为基准,成体操队形散开。”

(3)徒手操口令。

3、专项热身(略)

4、以正确的口令将队伍带入下一项练习场地。(图3)

二、基本部分(35分钟)

学习内容一:单杠引体向上

(一)基础理论

1、概念:是借助于单杠器械发展上肢以及背肌力量的一种训练手段。

2、作用:可以发展上肢、腰、背、腹等肌肉群的力量,提高全身肌群的协调能力。

3、单杠引体向上动作技术分析:

动作过程:预备姿势,跳起悬垂,引体向上,跳下。

动作要领:提脚跟,身体成半蹲,两臂后张,五指伸直并拢,掌心相对。跳起抓杠成直臂悬垂(双手正握杠),两手用力拉杠,使身体向上,下颌过杠后还原成悬垂,再拉杠做第二次引体。落地时两腿顺势弯屈,两臂前平举,五指并拢伸直,上体保持正直。

三、结束部分(5分钟)

口令:停止练习,成某队列集合。下面我们开始进行放松运动。

队形:如图1

1、放松运动:手臂以及全身放松运动

练习要求:动作放松舒缓,柔和牵拉肌肉。

讲解练习要求,口令指挥并领做。

口令:以某一同学为基准,成体操队形散开。

组织形式:四列横队(如图1)

2、教学讲评

口令:以某一同学为基准,不要间隔距离,向中看-齐!,向前-看!稍息,讲评。 组织形式:(如图1)

(1)对本次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表扬练习主动积极者,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2)宣布下次课教学内容和课外练习内容。

(3)宣布下课。由值日班长整队报告,带回。

四、心率曲线预计

心率五、课后小节

对本次课的教与学的情况进行小结,积累成功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

初中课件 篇5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学生在小学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梯形性质的系统学习,它放在平移和旋转之后,全等之前,下册还要学习梯形的判定。可以看出教材的编排是一种螺旋上升的体系。而本节处在上升的中间环节。因此,对教材既不能拔的过高,又不能象蜻蜓点水湿一点皮毛。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知识,本节重在引导学生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把梯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和平形四边形的问题解决,另外,教材的编排还要适当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掌握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的`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等腰梯形的性质。

2、通过把梯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的问题,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

3、能运用梯形的性质进行相关计算和简单的说理。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等腰梯形的性质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说理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探索把梯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和平形四边形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体会数学转化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合作探索、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活动充满探索性、创造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自信心。

重点:

1、梯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2、会把梯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或平行四过形问题。

难点:

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主动探究习惯,提高说理的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

新的课程标要求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本节课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教学策略,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掌握数学能力的平台,因此把练习教学当成一节课的主线。

三、说学法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也可以说是数学思维的教学。本节课就要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主动探索、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同时,在合作交流、探索的过程中,学会用类比的方法学习梯形的性质,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来指导学生把梯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问题解决,引导学生反思、小结数学的思想方法,知识的获取,让学生看到自我的价值,增强学习的乐趣和信心。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常言道,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好的引入能充分唤起学生的注意。这节课的开头我采用学生日常生活中易见的三个梯形实物的图片,以此说明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这样设计引入的:

北京奥运会后,许多游客都发自内心的说出了同一句话:中国,Beatuiful!特别是我国的建筑更是给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国的建筑溶合了许多几何图形。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菱形同,矩形,正方形,另外,我还发现了一种几何图形出现的频率也很高,你们发现了吗?(投影展示图片)

二、引入新知

在这个阶段我采用师生谈话的方式进行学习,在参与的过程中,师生间、学生间可一问一答,可讨论或争论,围绕学习目标前进,这种形式有利于学生了解思维的过程。这一过程这是这样设计的:

师:是的,我们在这么多物体中都找到了梯形,它给世界带来了不同的美的体验,你能否根据刚才我们所看的图片,描述一下什么样的四边形叫梯形?

生:

师:虽然都是梯形,但我们发现它们的形状并不相同,你看下面三个梯形,后二个形状就很特殊,它是我们学过的哪一类梯形呢?

(大屏幕展示)

生:等腰梯形 , 直角梯形

师:请你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它们的特征

(大屏幕展示)直角梯形:有个角是直角的梯形

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

三、 探索新知

这一环节是以学生分组活动为主的形式,教师在活动中要巡视、指导、了解信息,对学生的研究给以鼓励肯定。教师围绕梯形的性质提出有探索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合作研究、分析,然后提出小组的意见在全班讨论,同时对他的意见进行评价。这种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小组合作意识。这一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梯形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能不能把梯形转化为以前我们所学过的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呢呢?请在刚才你所画的图上把你的转化方法画出来并和你的同桌交流。

师:(大屏幕展示转化的几种常见方式)

师:它们被转化成了什么样的图形?

学生答:

师:我对等腰梯形最感兴趣了,你们能不能和我一块探究一下等腰梯形的边角,对角线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做一做]:

师:在你准备的方格纸上,画一个等腰梯形ABCD,过两底边AD、BC的中点E、F画一条直线,将等腰梯形ABCD沿直线EF对折。你发现了什么?

生:等腰梯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类比平行四边形和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探究方法来研究一下等腰梯形的边、角、对角线有什么关系?(四人一个小组合作学习)

生:边:一组对边平行,两腰相等

角:同一底边上的两底角相等

对角线:对角线相等

教师提问几个组并对学生的结论给予评价总结

(大屏幕展示)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内角相等。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初中课件 篇6

一、课程设计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性解放,冲击着我国古老而传统的性文化。人们的性道德、性观念己发生了变化,旧时代那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式婚姻己不多见,代之而起的是青年男女的自由恋爱。在60年代后期、80年代初期,大多数家长仍然禁止l8岁至20岁左右的人,特别是在校大中学生谈恋爱,可到了8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社会的态度发生了一些变化,对大学生谈恋爱是既不禁止也不提倡。然而中小学生过早谈恋爱,这仍然是社会所不赞同的。从目前青少年的早恋情况来看,小学、中学、大学都有,最多的是中学生。尽管学校、家长都提倡男女学生应大方的进行集体交往,但仍有部分男女学生从对异性的好感转入了一对一的恋爱阶段,进而影响了学习、生活,甚至荒废了学业。本课主要是通过对学生进行辅导,让学生认识到早恋行为产生的一般原因及其严重的危害性,从而在思想上有所准备。最后了解如果有了早恋行为,应如何进行自我调整和改正。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早恋产生的原因,正确认识早恋对中学生的学习及生活所产生的危害。

2、学会如何预防早恋行为的发生。

三、教学难点:

早恋行为的危害和预防。

四、教学方法

提问、讨论、引导法

五、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跨进了中学的校园就意味着进入了或即将进入人生的黄金时期--青春期。青春期是儿童向成人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身体发育发生着巨大变化,同学们的自我意识增强,社会交往逐渐增多,男女同学间的相互吸引和彼此需要增加,因此在这个时期,同学们都面临着这样一种困惑:如何与异性同学正常交往而不产生早恋行为?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有关早恋行为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预防措施。

【多媒体显示】

1、什么是早恋?

2、早恋的一般成因;

3、早恋的危害:

4、早恋的预防措施。

【事例】某班同学男A学习成绩突然急剧下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出现"走神"现象;经常单独与同班同学女B说话、约会;而且就连上课都经常传写纸条,纸条上都是一些心形的“现在你还好吗?”“真的好想你”“中午12点老地方不见不散”等等话语;显得对对方有强烈的感情依恋,见不到对方就产生"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

问题:

1、这两位同学为什么被班主任找来做思想工作?

2、你是否希望这两个同学继续这样下去?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这两位同学的行为是早恋行为。

(板书)所谓早恋行为就是未成年男女过早地建立恋爱关系的行为。

【讲述】青少年之间建立正常的异性交往交系和友谊是有利于健康成长、心理和社会成熟的,但如果过早地建立一对一的伴随频繁约会、发生性行为或者以结婚为目的的异性交往关系,则是有害无益的,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的不得早于22周岁,女的不得早于20周岁。晚婚晚育应于鼓励。"所以以上两位同学这种现象不能再继续下去,否则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仍至整个一生的前途问题。

【多媒体显示】产生早恋行为的原因:

1、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2、思想观念改变的作用;

3,不恰当的社会对待的影响;

4、虚荣心的驱使。

【提问】早恋行为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危害和不利?同学们可以展开想象和假设进行归纳。

【教师总结】

【提问】早恋的危害这么大,那我们应怎么预防这种行为的发生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

1、主动接受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消除对异性的神秘感;

2、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使自己的兴趣得到发展,防止空虚无聊;

3、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不能有傍大款、追大款的观念,也不能单纯地唯感情论,还要有"房子和面包"才行,懂得爱情不仅仅是相互吸引,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

4、与异性同学的交往态度要明朗,言谈举止要大方,防止过密的接触。

(讨论)若你是前面事例中这两个同学中之一,你该怎么办?

【多媒体】

1、正确认识早恋行为的危害:

2、恰当选择恋爱年龄:

3、区分早恋与正常交往;

4、主动接受青春期性健康教育:

5、主动接受同学老师和家长的帮助:

6、培养爱好,把注意力转移。

7、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8、不要以为自己没用,其实这也没什么了不起的,要拿得起放得下。

初中课件 篇7

一.说教材

教材地位:《静夜》安排在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具有古典诗歌韵味的新诗,是郭沫若五四以后的作品。这单元共五课九篇文章:有童话;神话;诗歌和寓言。它们通过虚构的故事和景象曲折地反映现实,揭露鞭挞现实生活中的丑恶,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赞美呼唤人间真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想像的能力,引导学生憎恶假丑恶,向往真善美。 通过本诗的学习,使学生体会诗人所表达的忧国、爱国的情。

二.说教学目标

本文的教学目标为:

1.能力目标

使学生体会联想和想象的表现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学习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及修辞方法;学习朗读,培养对诗歌的爱好。

2.情感目标

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体会诗人所饱含对光明、理想、祖国的情感,陶冶自已的情操,进而达到纯熟的境界。;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

1、使学生体会诗所饱含对光明、理想、祖国的情感

2、使学生理解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修辞手法

本课的难点

使学生体会联想和想象的表现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四、说教法

1.明确目标,减少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无效思维;

2.指导朗读,重在学生体验;

3.提问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写法及风格,学习联想和想像的手法;

4.小结巩固,紧扣要点,帮助学生形成思维整合。

5. 练习提高,文字的联想和想像,引导学生作联想、想像的训练。

6.手段及依据:用简单课件辅助教学课件,以“文本学习为主,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教学方法。

五、说学法

1.朗读感悟,感受音乐美。

2.探究内容,理解意境美。

3.探究写法,领悟情感美。

4.模仿学习,拓展思维,培养想像力,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设计

1.师生互动,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 (2分钟)

我将设计动画片《聪明的一休》激情导入,请学生向他一样开动脑子成为聪明的孩子!学生的心弦被扣动,有表现自己才智的欲望,营造了民主、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2.比较引入新课(3分钟)

1同学们能有节奏、有感情的背一背李白的《静夜思》吗?

然后我请同学们一起配乐背诵李白的《静夜思》 问:

1.诗人看见了什么?(月光)

2.诗人由月光联想到什么?(白霜、故乡)

3.李白思的是什么?(故乡、亲人);

郭沫若的《静夜》与李白的《静夜思》同样都表达了一种在静谧的夜晚中的感情流露,那郭沫若的诗又表达了怎么样的情怀呢?请大家打开书,听录音。

3.指导朗读(6分钟)

1.放录音,整体感知

低沉的音乐、轻柔、舒缓的节奏,把学生带进诗中所描绘的朦胧的宁静的静夜中,仿佛见到了模糊的天河岸边有鲛人对月流珠。

2听完录音后让模仿声音,齐声朗读

在此我将纠正学生的字音、重音、节奏。

3.学生自由朗读,组织齐朗诵.

4.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4分钟)

我在此环节让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合作的方法查资料了解作者及背景。

5.赏读静夜!(20分钟)

初中课件 篇8

一、课的学习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课标引领内容,本节课需要完成以下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能够近一步的领悟屈腿腾越的动作要领,能够明确屈腿腾越动作的关键。

2、技能目标:90%的学生能够掌握动作要领,能够在保护下完成动作。60%的学生能够通过练习,克服心理障碍,逐渐地独立完成练习,且空中姿态较好。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正确的评价自己,积极的进行尝试,利用集体的力量,互帮互助。

二、教学内容

为了完成以上学习目标我把这节课的内容设定为支撑跳跃—曲腿腾越。

支撑跳跃分五节课来完成,本节课为第三节(以第三节课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生尝试、探究、交流、互学,体验先跳后撑腾越山羊的动作方法,发展灵敏、协调和力量等体能。同时,创设合作探究的场景,注重所学知识的拓展与迁移,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体验保护与自我保护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互助的能力。

三、课的设计思想

本课的设计以体现新课改思想,转变教育教学方法和观念,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发展快乐体育为重点,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切入点,以培养团结友爱、积极拼搏精神为德育渗透点,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材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支撑跳跃是竟技体操的主要项目之一,初中的支撑跳跃比较简单,是体操教材的基本内容,由于支撑跳跃是在短距离助跑的基础上,经过踏跳和借助两臂支撑器械,迅速越过一定高度的器械障碍,所以有利于发展腿部、臂部、肩带的力量和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培养勇敢、果断、顽强的意志品质。支撑跳跃教材的贯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超越障碍能力的提高,都可以起到十分积极的影响。支撑跳跃的特点是在跳跃过程中,借助两臂的支撑、迅速、安全、省力地腾越过各种器械。它包括助跑、上板、踏跳、第一腾空、推手、第二腾空和落地七个部分。

2. 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班级为中学初二学生,普遍好动,具备支撑跳跃(屈腿腾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同时接受新事物速度快,思维活跃,善于创新,善于思考,体力充沛,并好表现。但是初二学生的腿部力量还不够,助跑和起跳衔接不紧密以及技术动作不熟练等原因,实际上这7个环节很难明显地表现出来,特别是两个腾空的动作,不容易做出来,另外女生相对胆子较小,害羞,身体重心低,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因此,耐心细致辅导和多加以鼓励。特别要加强保护与帮助,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以免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本课让学生通过不断的探究性学练,以完成屈腿腾越的教学目标,同时培养学生养成一定的自学习惯,为终身体育打基础。

五、本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助跑有节奏,踏跳时机准确,推手有力。

教学难点:动作协调,踏跳和推手动作快速有力、腾空高、落地稳。

六、教法学法:

教法:为了更好的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本节课我主要采用

⑴启发教学法:通过语言,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⑵对比教学法:通过不同学生的展示,其它学生经过评价,对比,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学法:

本课学生主要采用尝试法,展示法,游戏法,评价法等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七、场地器材

田径场,跳箱4个、大体操垫4个、踏跳板4个、磁带一盒、录音机一台。跳绳50根。八、教学流程

(一)导入部分:(10’-12’)

1、课堂常规:课堂常规是教学中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在课前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师生问好,交代课的内容、任务、并提出要求。

2、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游戏:

(1)、跳绳跑进入到“跳房子”(可自己定)

a、教师摆好练习图型,不作任何示范,让学生大胆去尝试,让学生自创练习,允许出现各种错误。

b、通过游戏达到热身的效果,同时引出课题进行讲解示范,把学生引入完整的技术概念。

(2)、散点双人推手练习。

两人一组进行推手练习,快速将对方推开。

(二)探究学习、思考体验(12’-15’)

这一部分是课的主体部分,是解决教学重、难点的关键,是“教”与“学”的重点,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积极启发学生进行思维、进行创新,本课主要采用以下手段来进行教学。

曲腿腾越跳箱

1、提出问题:

⑴、“曲腿腾越跳箱”在你们的脑海中是什么样的动作呢?(学生回答)

⑵、支撑跳跃动作中,起跳和推手的作用是什么?

2、讲解示范动作

(1)、完整动作要领:是经过有节奏的助跑、上板踏跳时积极蹬伸,同时快速向前上方做第一腾空、双手在跳箱上瞬间有力的推撑、使身体第二腾空腾越过跳箱、然后落地缓冲站稳。

(2)、助跑、起跳、落地:

两臂自然摆动,逐渐加快速度,单起双落、踏跳时积极蹬伸,同时双臂快速用力顶肩推手、制动双腿、提肩、展髋。

3、保护与帮助:

⑴、保护者站在练习者的正前方,双手扶其上臂、顶其肩、并顺势上提,迅速后退一步。

⑵、保护者站在练习者落地点一侧,落地时一手托其腹,另一手扶其背。

4、原地练习顶肩推手过跳箱:

起跳后含胸、紧腰、两臂主动前伸向下撑并立即用力顶肩推手,同时稍提臀、两腿快速向胸部收成团身、有意识下压制动。

5、落地

由前脚掌过渡到全脚掌,经过踝、膝、髋三关节同时弯曲,作弹性缓冲,成半蹲姿势。

(三)自主学练体验并展示(10’-12’)

⑴、学生分成四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带着问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⑵、展示对比:由于中学生表现欲强,在尝试练习过后应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舞台,看哪一组跳的最精彩、优美。充分展示自己的成果,同时,也可以给其它学生提供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激发他的学习欲望。并在竞争中体会成功与协作。

⑶、注意安全,加强保护与帮助。

⑷、支撑跳跃动作中,起跳和推手的作用是什么?

答:①、快速有力的起跳为第一腾空做好充分的准备。

②、积极有力的推手能使身体重心腾得又高又远,为完成第二腾空动作创造条件。

(四)、结束部分(6’-8’)

1、放松练习《荷塘月色》

采用舞蹈练习来进行放松活动,教师和学生一起跟着轻松优美的乐曲节奏起舞,使学生身心得到调节和放松,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本课的学习而感到兴趣盎然,余兴未消。

2、小结

⑴、通过学习,学生基本掌握曲腿腾越跳箱的动作,懂得起跳和推手的作用。每个学生都是成功者,只要参与就没有失败。

⑵、通过学生和教师评价,指出优、缺点,并提出对今后的努力要求。

九、效果预测

1、掌握知识

80—85%学生掌握曲腿腾越跳箱的方法

2、运动量密度

练习密度:30%---35%。

平均心率:125—145次/分。

3、对学生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培养情况

能积极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完成教学内容及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

初中课件 篇9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第十四课,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写景的方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春》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因此《春》作为第四单元第一篇是有其道理的,由《春》这一课开始,继而学习后几篇课文来加深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掌握生字词。

B、学习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具体地、绘声绘色地描绘春天的各种景色。

C、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抓住“春天”的特点。

(2)能力目标

A、引导学生品味作者用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描绘春天。

B、学习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C、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3)情感目标

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的描绘充满生命力的春天景象,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为建设人类美好的春天而履历努力的崇高理想。

[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重的教学理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司,写好景物必须进行细致的观察,还要逐步学会各种写景方法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运用

教学难点:读课文,要求读出有感情,用声音来塑造春天的形象,传达内心的感受。

三、学生分析

(1)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已经学习过抒情散文,但具体地学习全篇都是写景的抒情散文还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导学生懂得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还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努力通过本课,做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来传达内心感受。

(2)校情分析。我校是一所乡镇中学,农村的孩子,学习语文较被动,语感较差,语文素质的层次明显,难以用上多媒体。

5、教具的使用

收录机、小黑板、朗读带、《春江花月夜》伴奏带。的散文。

(2)诗文预先写在小黑板上,并还要多写几则,可以轻松自然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扩大教学容量。

2、听录音、学生静听,通过声音感受春色之美

导语引导着学生回忆春天,现在则是通过声音把学生引入春天的佳境,这样文质优美、简洁明快的散文,不必像以往急着去介绍作者,熟悉文字,而应该创设一种教学环境,将学生由课前分散的注意力转换到集中的、急于求新知的心境上来,主动配合教师学。一遍、两遍,让学生静静聆听,闭目想象,让思绪飞出教室,飞进春意盎然的大自然,去采撷那一片片美丽诱人的春色。莱辛说∶“凡是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发现美的东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过眼睛发现为美的。”同时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完成能力目标中的C点,也为教学难点铺平道路。

3、作者简介

此步骤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自己查找资料完成对朱自清的认识,课堂上让同学们相互补充。[说明]设计这一步骤是因为朱自清是一位现代著名作家,对他应多作了解。

4、板书生字词

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特别是一些多音字。(抄写在小黑板增大课内容量)[说明]特地设计这一步骤针对农村学生对字词的学习被动、基础较差而设的,同时扩大识字量,为下面的朗读扫除障碍。

5、学生自读,理解欣赏春色之美在这个阶段,学生往往只能直觉意会“美”而不能言传“美”,所以我准备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理解“春”究竟是怎样美的,作者是如何构思的?讲究层次的?此时教师作示范如∶山——朗润,水——涨,太阳——红,小草——钻,要求学生轻声读,边读、边想、边用笔勾画,自读、自悟、自得、自问。然后小组互动学习、分析、整理所得及所问,派代表参与板书,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视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也可作如下的质疑,作为对学生思考不足的补充。当然,这些问题事先写在小黑板上,等到同学们讨论得差不多的时候才出示。

(1)写春草作者为什么却写孩子们的嬉戏?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为什么不说成“嫩嫩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句话的前后都描写花,为什么中间夹一句动物的描写。

(4)春风是无形、无色、无味,但作者是通过哪些角度把它写的有情有感的?

(5)写春花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6)文章的结尾为什么用“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来比喻“春天”?最后由教师总结归纳,让同学们能够由点到面,将零散的景物及特点集中。[说明]设计这一步骤旨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能力。同时再从独立

转向合作、探究,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启发,这样就形成了多维态势的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让学生用心读、用心赏,读出美,增强审美能力,每个人都会有收获,教师的设问以及同学的质疑。落实了教学重点,完成知识目标的C点和情感目标。

6、精读,通过比赛朗读、配乐朗读品味语言之美。

还像上节课那样一遍遍地朗读,学生绝对会觉的枯燥乏味,因此我让学生各自找最精彩的地方朗读,品味它的语言。另外,进行朗读比赛,各组推荐2~3名同学朗读自己最拿手的段落,由平常朗读较好的同学作评委,进行打分评比,最后作全班配乐朗读。在这过程中,我还用了这样一个句式∶“段(句)好,好在”要求学生从词、句式、修辞的角度,从写法、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评点。根据农村学生素质较低,我先用了“春草图”作示范。设了些小问题∶如“钻”为什么不用“长”。“偷偷”叠词的运用,运用了什么修饰手法及其作用?[说明]采用多样的朗读形式,有利于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激起学生自主的活动,设计的句式有利全体学生的参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说是由扶到放的过程,这样也落实了教学重点及难点。

7、从文学作品和记忆中寻找美

同学读完《春》,从中受到了美的感染和熏陶,一定能够从文学作品或记忆中找出描写春的优美词句。[说明]设计此步骤的目的是将学生学语文的目光由课内导向课外,引向丰富多彩的更大空间,使课内外结合,我还准备印发一些有关“春”的名句供他们欣赏。

8、美的训练

(1)引导学生从形式到内容进行总结归纳。

(2)写一段描写家乡冬景的文字。

(3)通过本文的文字把它变成一幅幅春景画。

[说明]设计第一道主要是要培养自学能力,因为初一年级的学生还处于自觉的适应阶段,通过本文的总结归纳有利今后的自主学习。设计第二道主要是学习的迁移,听、说、读的最后落脚点是写。初一年级的学生写作水平难以当堂完成,所以放在课外。另外,又因本文的教学时间是在冬季,所以只得由本文写“春季”的内容迁移到写“冬景”上。同时也可以为下文学习《济南的冬天》先作个铺垫。第三道是选做题,学生完成之后贴于“作业栏”上,这样布置是根据学生的多样性,有利调动一切学生可调动的因素,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本文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完成1~4个步骤,第二课时完成5,第三课时完成6~7,第8个步骤安排在课外。

9、板书设计

板书说明∶

宏观勾勒∶山——朗润水——涨太阳——红,教师示范完成。

四、说课后记

写完本说课稿,我再回忆以往教《春》的模式∶那是一段段的分析、一个个问题简单的提问。教师包办一切,学生听得容易累,老师教的更累。那是因为没有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的灌输。但这次,我的教学设计尽可能围绕着新课程所倡导的来实施,那就是∶阅读是学生的个体行为,不应该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老师要巧妙设计,创造性地拓展延伸,引导学生积累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创设心灵的自由、行动的自由。学生就可以展开联想,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初中课件 篇10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如何讲礼貌》是北师大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6课第2站的内容。学会如何讲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是做一个文明人的基本要求。如今中学生在文明礼貌上存在很大的欠缺,本课的学习会对学生文明礼貌素质的形成具有正确的引导作用,这将为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因此这一课在全书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另外,《如何讲礼貌》的上一站内容主要向学生说明了礼貌是什么?为什么要讲礼貌?这一站内容则从不同角度说明如何才能做到讲礼貌,承接了上一站的内容。同时,讲礼貌也是平等待人,与人为善的前提与基础。因此,本站内容在教材编排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如何从态度、语言、行为、仪表方面做到讲礼貌。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讲礼貌中对态度、语言、行为、仪表方面的要求,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并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表演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深刻意识到礼貌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从而自觉树立文明礼貌的意识,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三、学情分析

通过前一课内容的学习及学校、家庭的教育,学生对礼貌知识有一定认识基础;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七年级学生也具有了一定的分析辨别能力;另外,七年级同学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过渡时期,思想行为方面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为此,根据七年级同学还具有乐于表现、擅长直观形象思维的特点,我将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同学较好地掌握本节课内容。

而七年级同学又存在不定性,所谓不定性包括两方面:

①七年级同学还未深刻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导致上课时定力不足,容易开小差、走神;

②当今社会存在着很多不文明的现象,加上家长对礼貌教育的忽视,致使一些同学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很难自觉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情,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同学知道如何在语言、行为方面做到讲礼貌。

确立依据:语言和行为是同学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最易受影响,也是能最快从课堂教学上得到实效的方面。

教学难点:针对同学在生活中很难自觉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的情况,我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就确定为:如何让同学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在教学中,我将对同学身边不礼貌的案例进行分析,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开展课堂活动,进行情境表演,让学生获得切身体会;并通过课后作业,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促使学生在课外生活中自觉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以此争取突破重、难点。

五、教学方法

1、教法:基于本节课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为体现“以学生活动为主,老师讲解为辅”的教学原则,结合学情,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教法:①案例分析法②情境教学法③直观教学法。

2、学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本节课内容,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方面有以下方法:①自主探究法②总结反思法。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3—4分钟)

课堂讨论——《“变质”的牛奶》

一名客户来到餐饮店,要了一杯热牛奶、一杯柠檬汁。他在热牛奶中加进柠檬汁,发现牛奶结了块。他大发雷霆,责问服务员:“怎么是变质的牛奶?”服务员很有礼貌地将“变质”的牛奶端走,微笑着送上一杯新奶。她对客人说:“热奶加柠檬会起反应,您最好分开喝。”客人听了,面露愧色,连声道歉。

提问:①这位客人为什么会面露愧色,连声道歉呢?

②你喜欢这位服务员吗?为什么?

③这位服务员从哪几个方面做到了讲礼貌?

设计意图:运用有趣的故事导入,在课堂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让学生从故事中感受到礼貌的魅力;通过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得出结论:要从态度、语言、行为方面做到讲礼貌;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也为后面知识点的具体展开做了铺垫。

(二)讲授新课(约35分钟)

☆态度应诚恳(板书)

案例分析——《志强与志辉的故事》

志辉因为别人的误解而郁郁寡欢,为了排解心中的烦恼,他向好朋友志强诉说自己的苦闷,希望能得到志强的帮助,可是志强却态度冷漠,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帮助志辉解决问题,还不如对他敷衍了事。志辉见他如此态度,只好黯然离去。以后他不再像从前那样对志强无话不说了。志强也觉得很委屈。

提问:①志强与志辉两人渐渐疏远,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

②如果你是志辉,你能接受志强的态度吗?志强应该是什么态度?

设计意图:这个案例贴近学生生活,易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明白态度诚恳的重要性,达到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语言应文明(板书)(重点)

1、漫画欣赏——《买书》

提问:①为什么李明先到书店买不到书,而后到的那位同学先买到了书呢?

②李明和后面那位同学用的称呼有什么不一样?听的人感受有什么不同?

2、小品表演——公交车上芳芳同学踩到另一位乘客的脚?

提问:是什么原因导致两种情况的出现?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设计意图:漫画很形象、直观,符合七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学生很容易理解;漫画中的故事可以引发学生思考,设计的问题可以让学生马上意识到语言文明的重要性。再用小品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让课堂更加生活化,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及我的点拨,达到对知识点的巩固与强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演能力。

☆行为应得体(板书)(重点)

1、视频观看——你有过这样的行为吗?

提问:①平时生活中,你是否看到过或自己也有过类似的行为?

②这些行为对吗?它们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③我们应该怎样改正?

2、情境演示——遇到以下情况怎么办?

①遇见同学时,应该?②回答老师问题时,应该?

③进入别人房间时,应该?④家中来了客人时,应该?

⑤同学走上颁奖台领取奖品时,应该?

⑥上课迟到了,进教室前,应该?

⑦在图书馆看书时,应该?

⑧立正时,应该?

⑨坐时,应该?

⑩行走时,应该?

设计意图:这两个活动的设计意图在于通过视频可以让学生很直接地看到不得体的行为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意识到行为得体的重要性;情境演示中通过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身体验,将意识转化为行动,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演能力。

☆仪表应大方(板书)

1、案例分析——《有个性》

初一学生小强自认为有个性,长时间不理发,不洗澡,牛仔裤穿三个月不洗,甚至连每天刷牙洗脸都嫌麻烦,他认为这才是男子汉的象征。可是正当他洋洋得意于自己的与众不同时,却发现周围的朋友开始远离他,班里没人愿意和他同桌。

提问:①故事中的小强是真的有个性吗?

②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

2、大家来找茬——错在哪?

用多媒体展示学生仪表规范和不规范的图片,让学生对比找出错误,再由学生对自己及班上其他同学的仪表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这两个步骤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例分析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学生也能从中能得出仪表要大方的知识结论;第二个步骤则是对这个知识的运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找出图片中的错误,并引起反思看看自身仪表是否符合规范,不符合的要怎么改正,从而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三)课堂小结:(2—3分钟)

以学生为主角,让他们说说自己在这堂课学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最后,以一首歌曲《我们从小讲礼貌》结束本课。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梳理课堂知识,同时在总结感悟中使知识在学生心中得到升华。

(四)作业布置:(1—2分)

①请自己的爸爸妈妈指出自己身上存在哪些不文明、不礼貌的地方,把它们记下来,并思考自己将怎样改正?

②观察生活,分别举出两个你所看到的讲礼貌的例子和不讲礼貌的例子。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个课后作业,将课堂延伸至课外,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对别人的观察,在生活中学习,从而自觉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也有利于突破本课的难点。

初中课件 篇11

一、课题的选定

目前,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随着生活条件的优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关注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他们的心理的成长,于是,懦弱,自卑,意志薄弱等问题越来越明显的表现出来,心理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成为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主要特征。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情况,我真切的感受到,目前,中学生意志薄弱的问题十分严重,正因为如此,使得有很多学生字学习、生活的道路上表现为:胆小,懦弱,经不起困难的考验,习惯失败,毫无斗志等,结合学生的饿这些心理问题,一方面,我积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我深入学生,认真体验和思考,并确定出本节心理健康活动课的主题为:面对困难也从容。

二、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客观地分析困难和挫折,认识困难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可以磨练意志,增长智慧;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人意志消沉,帮助学生掌握战胜困难的方法。

2、能力目标:初步掌握分析困难的能力,形成自我应对挫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挫折观,磨砺坚强的意志,养成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三、教学环节及设计意图

(一)导语 播放FLASH《命运》。从声音、图象等方面激发学生内心的激昂情绪,同时,在学生重温贝多芬的事迹后,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坚强。在营造了这种气氛后,明确课题:面对困难也从容

(二)创设情境

1、学生讲名人战胜困难的故事。

2、教师作记者采访学生中勇于战胜困难的典型。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认识到生活是公平的,它时刻用困难考验任何人,经得起考验的就是强者,而强者不仅是那些名人、伟人,我们的身边同样也有这样的人,如果我们肯努力,也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

3、自由倾诉,谈论自己与困难做斗争的经历,并总结出方法。 通过这个环节,我意图在于激励学生的自信力,并帮助学生找到战胜困难的方法。

(三)游戏体验——吹硬币

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体验面对困难的心境,激发他们勇于挑战困难、动脑筋战胜困难的热情。

(四)辩论思考:

甲方:有点困难的生活好。

乙方:一帆风顺的生活好。

通过辩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困难,认识其双重性的特点,帮助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念,培养学生的坚强心理。

(五)畅谈收获:

鼓励学生自由倾诉这节课的收获,加深学生的心理体验。

(六)总结深化:

教师通过总结,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在激发学生的热情,促进其形成健康向上的积极心理。

(七)作业:制作小卡片

通过制作卡片,让学生真正的把这种认识实践到学习生活中去,鼓励学生作一个言行一致,健康乐观的人。

面对困难也从容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客观地分析困难和挫折,认识困难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可以磨练意志,增长智慧;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人意志消沉,帮助学生掌握战胜困难的方法。

2、能力目标:初步掌握分析困难的能力,形成自我应对挫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挫折观,磨砺坚强的意志,养成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教法选择:情境创设法、认知法、谈话法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贰分硬币10枚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语:多媒体播放FLASH《命运》,之后提问乐曲名及作曲家的情况。

师:贝多芬确实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家,他的伟大不仅表现在其卓越的艺术成就上,更加体现在他那无比坚定的意志和坚强不屈的勇者姿态上,勇者无畏,今天,我们就从贝多芬的经历说起,共同探讨今天的活动主题:面对困难也从容。

二、创设情境,树立榜样

1、学生讲述名人战胜困难的事例。

2、教师扮记者,采访同学身边的强者(*******)

3、轻松聊天吧:学生畅谈自己与困难做斗争的经历,并总结出一些战胜困难的经验和方法。

三、明确认知,实践中求法

1、学生讲述自己战胜困难的经历,从中总结经验、方法。

2、师生认识困难的客观存在性和战胜困难的方法:战胜困难=坚强+勇气+智慧

3、游戏——吹硬币(在实践中加深对困难的认识)

四、辩论质疑,正确看待

1、开展辩论:正方:有点困难的生活好

反方:一帆风顺的生活好

2、学生讨论,给予评价

3、教师总结,出示真情提示

困难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磨练意志,增长智慧,另一方面,它也可以消磨意志,导致一蹶不振。困难是对心灵的考验。

五、课堂感悟,再谈收获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畅谈本节收获和感悟。

2、学生自荐发言,与大家交流。

六、教师结语,激励心灵

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一颗坚强和勇敢的心,丁玲说:“人,只要有信念,什么艰苦都能忍耐,什么困难都能克服!”同学们。让我们用智慧和勇气面对困难吧,在这如花的季节里,愿所有的同学都能带着火一样的热情,生活的健康快乐!

面对困难也从容反思

心理健康课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没有听过,没有看过,更加没有体验过。但一切新的事物都是应该尝试的,我决定静下心来仔细考虑一下我这节课的上法。主题很快确定了,教学流程,自我感觉还算流畅吧,但是,我还是没有大功告成的感觉,说心理话,我有点担心,九年级的孩子,越来越不愿意表达了,如果,这节课上他们不说,那么我的引导,疏导,激励,包括我的饿热情是不是都要一并付之东流了呢?这是我的真实心理,我是带着这一份忐忑不安上课的。

然而,事实比我想象的要好的多,课上得很顺利,学生们谈的很好,说名人,说自己,有时候,他们很激动,有时候,他们又很睿智,还有的时候,我甚至感到了他们的深沉和深刻。课后,我询问他们为什么会表现的那么好?许多学生只是笑笑,并不能说出什么,只说“感觉好”。现在,让我静下心来,想想这“感觉好”三个字似乎还真包含着教育教学的许多真谛。

让学生有好的感觉,学生才会有好的表现和好的收获。这是我这一节课中得到的最重要的收获。如何才能让学生拥有这种美妙的感受呢?我感到以下努力十分重要。

首先,要努力亲和学生。没有人会在一张陌生的或是阴冷的脸面前,满怀激情的表现自己,因为人的情绪都是互相感染的。作为教师,我们的微笑更加像阳光,它会让学生感到温暖,会让心灵觉得舒服,试想,一个暖洋洋的晒着太阳的人,讲起故事来总会更加有声色吧。

当教师微笑着,面对学生的时候,换来的自然是学生的热情,不用别的什么,这小小的微笑就是开启一扇扇小小的心扉,而当我们大家都愉悦起来的时候,我们的心贴近了,还有什么能阻止交流呢?

其次,要善于营造气氛。这节课我们的活动主题是“面对困难也从容”,怎样让学生的心振奋起来呢?几经思考,我选定用FLASH《命运》作为我们这节课的序曲,恢弘的画面,铿锵的声音,一切都是那么让人振奋,再加上贝多芬那段感人的走出困境的故事,我知道同学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而此时亮出主题,开展活动,则恰似水到渠成,讲述与倾诉在这一刻必定是鲜活的。

再次,要积极创设情境。生活中,我们可能都太熟悉了,熟悉到彼此都为对方作了严格的定位,我想,这是不利于唤起学生热情,激发他们兴趣的。为了改变这一点,在这节课中,我积极改变自己和学生的角色,努力创设一种新的情境,时而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光荣的榜样,时而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勇于挑战的强者,或者又让他们认定自己是个善于思考的哲人,在这多次的新奇的角色体验中,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表达自己,轻松而愉快,从而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勇于展示自己的意识。

每一次经历都是人生的财富,其实,生活给予我们的实在很多,成也好,败也罢,但当我们回过头来仔细清点这一切的时候,从中得到的,哪怕只是一点点的启示,都是闪光的收获。

初中课件 篇12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

一、说教材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九年级思品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二框内容。全课包括两框内容,第一框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中华文化包括传统美德,民族的精神是中华文化精髓。本框主要让学生了解民族精神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理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发展,感悟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领导各国人民对民族精神丰富和发展,自觉成为民族精神传播者、弘扬者和继承者。这一内容在思品课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九年级思品课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说学情

随着对外开放的加深,世界各国文化对我们的青少年学生产生越来越多的影响,一些学生出现了崇洋媚外的现象,吃洋食、看洋剧、穿洋服、追洋星的风气日盛。有些学生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了好吃、懒做的习惯。这些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非常不利。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崇高使命,开展正面的民族精神教育,利用榜样的带动力和示范作用,切实培养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说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探讨,感悟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培养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积极做民族精神的弘扬者、传播者和建设者。

2、知识目标:

①知道民族精神的内容和核心; ②明确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魂,必须要弘扬;

③认识民族精神的作用;④感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⑤学会自觉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继承者弘扬者。

3、能力目标:能够理解弘扬民族精神的积极意义;学会运用民族精神的内容特别是核心内容评价人物或事件。

四、说重、难点

重点:①民族精神的内涵;②民族精神的作用;③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难点:民族与时俱进的特点或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五、说教法、学法

把传统的讲授方式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起来,精选历史图片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中自主探究民族精神的内涵、作用及其在各个时期的表现,从而认识和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作用、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特点。巧设情景,引发兴趣与讨论,激励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探索弘扬民族精神的途径与方法。

六、说教学程序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 播放《红军长征》动画

2、 教师导入新课

【二】师生互动、学习新知

3、 放幻灯片,看图片讨论其表现出来的精神,并综合四幅图的共同主题(可分组进行讨论,各组代表说出一个词语,然后学生据说说出共同主题)

①学生代表发言,

②点播江总理图片,教师朗诵后,学生齐声朗读民族精神

③播放幻灯片,学生思考,并试完成表中填空。加深对民族精神的认识。

2、学生填表并观看反映面对自然灾害和外敌入侵的幻灯片,引入对民族精神地位与作用的思考(提示让学生读课文P69最下面段,自己找出答案)

①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②是民族文化精髓,是民族魂,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位)

③是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3、学生研读P70中间段和P71中段,播放幻灯片,引导学生了解民族的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的突出体现以及改革开放注入了民族精神新内涵,从而认识民族精神发展。

① 在新民主义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

② 新中国成立后: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抢险精神,载人航天精神

③ 改革开放时期:注入新素质如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开拓精神等。

4、设置情景,展开讨论

情景一:某男生特别喜欢韩国明星演员,在穿着打扮上韩化,甚至走路时也学着猫步化。

情景二:在早餐时,该同学将又白又香的馒头丢了去买“高级零食”。

情景三:上课时,这个同学常常趴到课桌上睡觉。

情景四:一个穿着朴实的女生捡到200元钱后,让老师帮助找到失主并原物归还。

讨论: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我们中学生该怎么做?

①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②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从学习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培养勤劳、勇敢、创新等精神,养成艰苦奋斗的好习惯。

③要善于辨识各种落后的文化和腐朽文化,并自觉加以抵制;

④青少年要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三】深入实践、巩固提高

1、教师导入实践,开展知识竞赛,丰富学生的知识,再认知民族精神

2、鼓励学生设计标语,提高学生自我表述民族精神的能力

3、分析案例,提高学生的审题及归纳能力

4、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畅谈弘扬民族精神的具体做法(学生畅谈后放答案)

【四】调动情感、结束新课 ,教师朗诵结束语,紧接着播放《学习雷锋》的动画

七、说板书设计(略)

八、说效果预测:

既引导学生读书,有指导学生看画,用多媒体影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学习讨论,且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内心震撼,产生共鸣。注重知识落实和重点的突破,切用填表,问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得到实际训练,因而效果会不错的。

初中课件 篇13

一、说教材

《夜晚的实验》讲述了科学家从蝙蝠飞行的现象上发现了超声波,并利用这个科学成果造福人类的事实。这篇课文是本册第四单元“探索与发现”的典型例文,课文条理清晰,语言通俗易懂。

二、说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能联系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中“瞎子”、“穿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

认知目标:学会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情感目标: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大胆实验,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三、说重、难点

1. 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 在课文的学习中,体会斯帕拉捷科学严谨的态度,坚持不懈的精神,在课文的学习中培养学生从小爱观察、肯动脑的良好习惯。

四、说考点、易混点

考 点:斯帕拉捷的4次实验分别是怎样做的以及结果是什么。

易混点:区别“灵巧”与“轻巧”、“敏锐”与“敏捷”

五、说学法

六年级学生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学习了《读书做记号的学问》和《精读和略读》,初步掌握了一些读书方法,通过读书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主动参与、乐于探索、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

六、说教法

在突破认知目标时,我采用自学检测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有些学困生适时点拨,不理解的词语运用联系上下文及的方式来解决,生字回忆以前学过的形近字来比较学习,以达到温故而知新。

在突破能力目标时,采用合作探索法,小组内自由读课文,分自然段轮流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在读的过程中,自己提问题,小组内探讨,最后全班集体交流,分项读书收获。

对于情感目标,主要培养和感受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就采用自读自悟法及互动式教学法,全班同学交流讨论后,由教师布置新案例,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创新精神。

七、说教学过程

这篇课文是一片有关实验的文章,但作者在叙述中语言组织具有极大的跳跃性和想象空间,这样的描述,这样的跳跃,却给学生的质疑、思考、探究、创新留下了极大的空间。于是我对教学过程作了这样的设计:

一、话说科学,诱发兴趣。

1、师:同学们喜欢上科学课吗?为什么?你们知道科学的任何一次发明、发现都是从哪儿开始的吗?

2、师:课文《夜晚的实验》讲的就是一个科学家发现的故事,让我们一块去经历一下科学家发现的过程,同时探究一下课文在表述这个故事时有什么特点,好吗?

二、整体把握,梳理线索。

1、师:下面请同学们自读一下课文,想一想:

①课文讲了谁?什么时候,看见了一个什么现象?

②这位科学家一共做了哪几次实验?这些实验都是从哪儿开始的?

注:学生交流时,可让学生把“人物、时间、现象、疑问、实验”的有关内容写在黑板上。

2、师:你能把这些疑问处都找出来吗?

三、读中诱疑,转换创新。

1、师:下面我们来研究第1次实验和第1个疑问之间的关系好吗?

谁愿把第2自然段读一下?(指名数人读)

2、师:再请同学把第1个疑问句读一下。(可找两三人)

3、师:你们觉得科学家斯帕拉捷所做的第一个实验,是从这个疑问开始的吗?

注1:如果学生听不懂,可换个角度:假如你就是斯帕拉捷,你看到这个现象,产生这个疑问,会马上就去做这个蒙眼睛的实验?

注1:这个问题抛出后,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意见,一种是“是”,一种是“不是”。可让学生说说理由,展开矛盾,让同学们仔细听辨,哪部分同学说得更有道理。

4、师:可是,作者写了斯帕拉捷的这个疑问后,却紧接着就写了斯帕拉捷做的第1个实验。这样写,你们觉得合适吗?

注:不管是说合适还是不合适,都要说出理由,这样就有可能自然地说到第3自然段的'有关内容上。

5、师: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作者在这里有没有说清,如果认为说清了,能说说作者说清了什么吗?

注:学生可能会说作者在这里说清了第1次实验的理由或假设,教师可在原有板书中添加“假设”。

6、师:假如我们要改变一下作者这样的表达方式,你觉得可以怎样改?

注1:学生会把假设的内容放在第1句疑问后说。当学生在尝试语言转换再创时,教师要引导其他学生听,思考怎样把表达清楚意思、恰当使用句式。

四、读中质询,感悟再创。

1、师:请同学们读读第2次、第3次、第4次实验的描述,你觉得这三次描述中,哪些地方可说得更清楚点,读过以后和同桌交流、商讨一下,行吗?

2、学生集体交流。

注1:学生继上学习后,一般能发现第2次和第4次实验的描述缺乏一定的假说。交流时可让学生说清文字的描述缺失了什么。

注2:当学生在语言重组和再创时,可引导学生注意添加有关假说的句式,要多样化,尽可能不与上面的句式雷同。

3、师:通过这样几次实验,斯帕拉捷终于发现蝙蝠是靠听觉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请同学们想一想:科学发现一般要经过哪几个过程,才能有所发现,获得结果。

注:这一步着重是让学生再梳理一下科学发现的全过程,体味科学研究就是从身边的现象开始,从疑问开始,进而提出假说,不断实验,逐步逼近实质的过程。

五、再读感悟,发现意义。

1、师:作为一个科学实验,是不是仅仅为了得到这样一个结果?请同学们读读课文7—9小节,想想科学家为什么对蝙蝠飞行的秘密还要继续研究下去,目的何在?

注:学生可能会马上说到“发明创造,造福人类”这个目的上去,教师可引发学生再读第8自然段,想想继续研究的目的,首先应是什么。

2、师:能说说科学家对其它事物或现象的研究,从中发现了什么而发明创造,造福人类的事例吗?

六、回顾小结,诱发再探。

1、师:读了这个故事,研究了这篇课文语言文字的特点,你有哪些启发和收获。

注:这里的回顾、小结,不应仅仅指向教材内容所呈现的科学发现过程,以及科学家所持的态度和精神,还应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在对课文表达的学习上,有什么收获和启发,以让学生建构一种批判、反思、深究、再创的学习品质。

2、师:课后有这样一个习题,让我们也来探究一下好吗?(出示课后练第4题:读一读,说说下面句子中引号的用法。)

⑴那几只蝙蝠眼睛全被他蒙上了,都是“瞎子”呀。

⑵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黑夜,“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

注:探究方式可小组合作,也可独立完成,但交流时一定要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在交流中辨别、区分、选择。同时还可有机引导学生搜寻相关资料,证明个人见解。

七、展示图片,启发联想

1.人类从动物身上揭开了许多奇妙的现象,并受到启发发明了许多对人类有用的东西。如人们从鱼的身上受到启发,发明了潜水艇,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你知道多少呢?请写下来。(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报纸或者上网查找,或者问问爸爸、妈妈去更多地了解)

2.平时在自然课上,同学们一定看过或者参与过一些实验,你能把其中的一个实验的过程生动地写下来吗?(注意按顺序、步骤来写,写清楚每一步做了什么,让人一看就明白)

八、板书设计

夜晚的实验

蝙蝠夜行 引起好奇

蒙住眼睛 轻盈敏捷

堵住鼻子 轻松敏捷

多次实验全身涂漆飞行不受影响结果

堵住耳朵 碰撞跌落

引起探究 带来巨大恩惠

"高考课件"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