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十一五财务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14

医院“十一五”工作总结。

指缝很宽,时间太瘦,悄悄从指缝间溜走。在时间的长河中我们都有过不同的经历,自律的人一般会在事情过后,为自己做一份总结,总结和心得体会相似,但是比较客观一点。大家晓得总结范文怎么写好吗?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医院“十一五”工作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2010年作为十一五最后一年已经过去,回顾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紧紧围绕十一五发展规划和每年的目标,院领导班子带领广大职工群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导,积极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团结一致,创新务实,奋力拼搏,较好的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各方面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充分利用两院整合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业务总收入再创新高。
原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原肿瘤医院于2005年底合并以来,我院新的领导班子进一步加强了自身建设,本着创新务实,科学发展的原则,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逐年加大两院整合力度,历时五年,初步形成了一院三址的局面,不断加大对新院和肿瘤专科的资金、人员投入,新院建设和肿瘤大专科已初具规模。实行的分院目标管理模式,给各个分院带来极大的激励,工作积极性被极大的调动起来。我院业务总收入从合并后的第一年2006年的800余万元迅速增长为2010年的2000余万元,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争相发展的好局面。
二、抓住机遇,千方百计加快新院发展。
2006年,我院利用国家采煤沉陷治理工程这一机遇,在Xx区长江路与衡山路交叉口规划57亩新院址,建设一所综合性现代化医院。2008年,投资400多万元的门诊楼工程完成了中央空调的安装调试,已竣工投入使用;同时,建成了院内营养食堂、车棚及绿地等基础设施;2010年,投资1800万元放疗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启用了医保、新农合管理系统,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就诊环境。家庭式病房楼工程进展顺利,底下车库和综合病房楼正在设计中。
业务方面,在妇产科大力做好宣传和开展手术项目的同时,又先后设置了内科、外科、中医科、口腔科,进一步完善各辅助科室建设,为临床科室提供服务。同时,改革新院的管理机制,实行单独核算,各科室规范运行,进一步提高职工工作积极性,使新院业务收入快速增长。目前,新院业务已初具规模,彻底摆脱了我院发展瓶颈,在我院发展史上翻开新的一页。
三、加快肿瘤专科建设,努力培养核心竞争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1、筹建放疗中心,坚定不移的打造大肿瘤专科。
为了增加后劲,培育医院核心竞争力,我院领导班子大胆决策,把发展肿瘤专科作为业务的发展重点。为此市二院领导班子积极解放思想、内引外联,2009年10月新院放疗大厅及地下机房竣工,2009年12月,合作引进的价值1500万元的肿瘤放疗设备已安装调试完毕后正式开诊。

2、肿瘤专科设备技术逐渐齐备完善。
近年来,我院添置了直线加速器的配套设备,购入数字遥控X射线诊断机(数字胃肠机),使介入手术得以正常开展。添置了四维彩超和心电工作站,提高了功能检查的准确率。针对肿瘤专科的特点,检验科新增加了一系列肿瘤标志物的检验项目,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的判断提供了有效依据。
3、加强了与省肿瘤医院的合作,努力培养肿瘤专科人才。
2009年底,我院与省肿瘤医院签订合作协议书,河南省肿瘤医院将我院作为协作医院,重点予以扶持,将长期派一流专家为市二院提供技术支持。从2010年起,河南省肿瘤医院专家每周日全天在我院坐诊、查房、手术,不仅方便了患者,也给我院临床医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同时,我院加大了对肿瘤专科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肿瘤内科、外科、化疗师、放疗师、物理师等技术人员日趋合理,后续人才正在筹备培训进修。
4、加大市场开发力度。
首先建立内部激励机制,调动全院职工工作积极性。其次建立市场开发网络,拜访无肿瘤放疗条件医疗单位的医生以及周边农村的部分乡医,并向发放了我院的宣传材料。及时回访患者或有业务往来的医务人员。
四、社区工作成效显著。
在上级的支持下,我院抓住机遇,成立了黎阳、长风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有专人负责。中心设有健康教育宣教室,配备有电脑、投影仪、数码相机等健康教育设施,开展了居民健康信息建档、免费给老年人体检、疫苗接种、传染病直报等工作,实施了基本药物零差价制度制度。在辖区举办了20余场健康知识讲座,赢得了辖区居民的称赞,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省卫生厅刘学周厅长、秦省副厅长、市长丁魏、李军副市长以及省内其他地市领导和专家到黎阳社区中心参观指导工作。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现场会在黎阳社区中心召开。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良好的社会影响,进一步巩固了我院现有医疗市场。为我院的整体发展提供了新的巨大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平台。目前,黎阳、长风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改造扩建项目正在顺利进行。
五、分院目标管理模式有效推动了医院整体快速发展。
经过不断实践,我院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形成了对三个分院全部实行目标管理的模式。今年初,医院主要领导分别与肿瘤分院、Xx分院、新院三个分院签订了责任目标书,内容主要包括卫生局下达目标任务和各分院具体工作共计八项20条。就各个分院的完成情况,医院还专门成立由三个分院人员组成的考核组,每季度考核一次,班子会、中层会及时公布点评,进行绩效反馈,改善运营情况。分院目标管理模式极大的调动了三个分院和全院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我院今年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管理环境。

六、紧紧围绕医疗护理核心制度,全面提高医护质量。
五年来,我院紧紧围绕《河南省医疗护理核心制度》,通过各种形式,扎实有效的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建立了手术分级标准及规范,制订了手术分级目录,围绕手术安全,手术质量规范,进一步保障了医疗安全,不断提高医护质量。开展了急救技能比武活动等技术比武活动,加强业务培训工作,有力促进全院临床科室岗位练兵,锻炼基本技能的积极性,达到了预期目的,提高了临床的医疗质量。
护理上认真落实三基、三严培训制度和计划,组织理论考试和护理技能操作,使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达100%,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达95%以上。加强了护患沟通,开展健康教育和整体护理。执行健康教育制度、术前访视制度,开展个性化服务,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整体护理覆盖率达到100%,患者对健康教育的知晓率达到90%以上,有效降低和避免了医患纠纷的发生。
回顾和总结我院十一五建设,我们的基本经验主要是坚持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一要坚持医院当前工作和以后发展并重的原则,二要坚持职工切身利益和医院基本建设并重的原则,三要坚持和管理水平并重的原则,四要坚持社会公益性和医院生存发展并重的原则,五要坚持专科建设和普遍提高并重的原则。面对即将来临的十二五第一年,我们已经做好详细工作计划,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做好明年的工作,打响十二五开局之年。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GZ85.com更多总结扩展阅读

学院信息化建设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工作思路


篇一:信息化建设“十一五”工作情况及“十二五”工作发展规划

信息化建设“十一五”

工作情况及“十二五”工作发展规划

“十一五”规划目标完成情况总结

“十一五”期间,信息中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在省局信息中心、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技加管理的工作方针,按照“一体化”的工作要求,以省级数据集中为契机,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不断夯实信息化建设基础、拓展信息应用领域,提升信息系统应用水平、全面搭建设运维管理体系、着力加强信息安全建设,深入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科学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信息化基础建设有力夯实

“十一五”期间,税务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信息系统运行的基础和保障水平得到整体提升。全市国税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已具备相当规模。全系统共有小型机XX台,pC服务器XX多台,pC电脑XX多台,打印机XX多台,还有一大批网络设备、扫描仪等设备,为信息化建设打造了强有力的平台;全市建立了总局—省局—市局—县区局—基层分局五级广域系统专用网络及覆盖全市6个县(区、市)局、20个基层分局广域网,为全面实现网上办税、信息共享、数据传送、电子化办公提供了强大网络环境

支持。

二、应用系统建设稳步推进

近年来我们在税收业务管理和行政管理的主要领域大力推进信息系统的应用,有效促进税收管理效率和质量的提高。目前全系统共有应用系统软件XX套。一是全面推广应用全国综合征管软件,实现省级数据大集中,有效规范了税收征管。二是着力推进内外门户网站建设,应用网上办税,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目前已完成了网上报税试点推广工作。三是着力推进增值税管理信息化,深入推进应用“金税工程”四个子系统,实现防伪税控系统的两个覆盖,实现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电子申报。四是积极实施出口退税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出口退税管理信息系统与CTAIS系统之间的信息联通。五是大力推广应用行政管理系统,成功实现全系统公文处理的电子化。六是全面推广应用视频会议系统,简化会议程序,节约会议办公经费。还有所得税汇算清缴软件、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软件的推广应用,对开展相关税收业务、加强机关行政管理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了各项管理工作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信息安全建设日益完善

根据总局和省局的部署,我市启用多个网络安全系统,包括税务系统首期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体系(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系统和漏洞扫描器)、税务系统二期网络

与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桌面安全防护系统和安全审计系统)、系统监控管理平台等,构建了安全防护盾牌,全方位立体监控网络安全动作,使全市国税网络有了一张较为强大的安全防护网。

四、运维管理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以省局三大平台为支撑,逐步完善健全我市运维体系。一是成立系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处置各种紧急情况的能力。二是成立了综合征管软件运行维护组,明确了各业务部门及技术部门的运维职责及要求。三是按照《XX省国家税务局综合征管软件运行维护管理办法》要求,细化CTAIS日常各级运维管理流程,明确设置各岗位的运维权限,保证系统稳定、安全、高效运行。自CTAIS上线至7月23日止,我市通过省局运维管理平台上报运维业务问题共1391笔。其中已解决1227笔,仍在流转处理中164笔。运维管理体系的逐步完善,促进了税收管理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五、信息技术队伍建设不断增强

信息技术队伍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保障,市局十分注重技术人才的吸纳及培养,一方面通过公务员考试招收计算机相关专业人员不断壮大队伍,另一方面积极派员参加省局举办的各类信息技术培训班,鼓励他们进行技术知识更新,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人员的管理水平和运维能力。目前,全系

统信息中心人员共27人,其中技术人员21人,占人数的78%;评定中级工程师5人,约占人数的18%;评定助理工程师4人,约占人数的15%。

“十二五”工作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局统一部署,紧密围绕我市国税工作大局,以金税三期工程建设为契机,合理配置信息资源、加强数据分析应用、着力加强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科学管理信息技术队伍,进一步推动我市信息化建设工作稳定、有序、高效发展。

“十二五”工作目标是:基本完成金税三期工程“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个系统”的建设任务;硬件设施性能先进,配置完善;网络系统扩容提速;视频会议系统覆盖基层分局及办税大厅;网上办税全市推广应用;各类应用系统运行顺畅并不断完善、拓展;数据应用更加充分有效,数据运行质量与应用水平大为提升;信息技术队伍素质显著提高;基本实现“所有人员身份都在网上认证,所有工作都上机,所有数据都入网,所有信息都共享”,网上税务局初步建成。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快推进金税三期工程建设。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金税工程三期的建设,是贯穿今后五年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

的主线。按照省局的统一部署,认真贯彻落实金税工程三期建设的各项目标和任务,最终实现“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个系统”。就是要建立基于统一规范的应用系统平台,依托计算机网络,总局和省一级税务局集中处理信息,覆盖所有税种、税收工作重要环节、各级国税局地税局并与有关部门联网,包括征收管理、行政管理、外部信息、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齐全、协调高效、信息共享、监控严密、安全稳定、保障有力的税收管理信息系统。

二、优化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配置。

(一)优化设备配置。数据省级集中趋势加强、税收业务需求日新月异、税收政策变动频繁,对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根据总局金税工程工作部署以及我市国税业务需求,通过科学管理,对硬件设备进行优化调配,进一步加强高端设备资源配置。

(二)完成网络改造。一是县区局至基层分局的网络带宽由原来的2M扩容提速为4M。二是在原来广域网络的基础上,加多两条不同于原来运营商的备份线路,以应对突发网络安全事故发生,保证系统网络畅通无阻。一条是带宽为10M的市局至县区局的广域网络线路,另一条是带宽为4M的县区局至基层分局的广域网络线路。

(三)完善机房改造建设。按照国家标准,将市局及县区局计算机机房改造成符合国家规范的机房。

篇二:理公港镇十一五总结,十二五思路

理公港镇“十一五”工作总结及

“十二五”工作思路

“十一五”工作总结

“十一五”以来,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积极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提出的“以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为重点,坚持农业稳镇、工业强镇,科教兴镇”的发展思路,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了全镇经济的跨越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下面从五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经济建设持续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五年来,通过全镇上下的不懈努力,2010年完成地方生产总值1.1亿元,比2005年增长87.2%,完成财政总收入 380万元,比2005年增长9%;连续5年完成县下达的财税任务;粮食总产量稳定在9843吨,人均占有粮食65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200元,比2005年增长了6.6%,年均增长358元;2010年全镇居民各项存款达到3150万元,比2005年增长116%;较好地完成了本届党委、政府提出的预定目标,确保了机构的正常运转和重点项目的投入,有力地支持了镇域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强化,生产水平明显提高。

五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工作目标,牢固树立“跳出农业抓农业,换个方式搞农业”和“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把农业种到市场上”的思想,突出农业产业比建设这个重点,按照稳定粮食,壮大畜牧,生态林业,突出苎麻、油茶、林果等特色经济的工作思路,完成农业总产

值6677万元,比2005年增长26.5%。一是农技推广取得新发展。全镇重点抓好杂交稻的普及,优质稻的推广,粮食种植不断增产,油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品种不断更新、产量不断提高。2010年油茶籽总产量达到1862吨,比2005年增长52%。二是苎麻产业稳步发展,全镇发展到6000亩,最高产量达到1080吨,几年内成了理公港农业产业的拳头产品,也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三是畜牧产业发展较快,畜牧品种改良,养殖产业有序推进,春秋两防、防疫网络建设等工作有效落实。2010年完成畜牧渔业总产值2382万元,比2005年增长了57.6%,规模养殖、特种养殖大户不断涌现。四是柑橘产业不断更新。全镇柑橘优质品种达到4000亩,年产量达到410吨,比2005年增长32%。五是林改管理得到加强,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767亩,配套荒山补造 2628.7亩,公益生态林21954亩,查处各类林业行政案件3起,林权制度改革圆满结束,共完成4100户林地勘届及5800本林权证发放工作,调处矛盾案件30起。六是农村粮补政策成果进一步巩固。五年来,共计兑现粮食补贴、退耕还林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家电下乡补贴达160万元,确保了农民负担不反弹。七是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深化农村改革的推进,帮助鼓励农民外出务工、创业,努力增强农民的收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镇容镇貌得到明显改善。

五年来,镇党委、政府以实施凝聚力工程为主要内容,大力实施交通、通信、教育、电力、文化、水利、街道及村级阵地建设,累计完成固定投资达 5100万元。一是公路建设加快推进,全镇14个村除商家坪村未通水泥路外,13个村完成了水泥路硬化41公里,总投资达1230万元,同时还修通了通组公路51公里,基本实现了组组通公路。二是通信网络发展迅速。全镇已建移动机站6座,联通机站2座,电信机站1座,开通了互联网,扩大了信息网络。三是农电网改造发展较快,14个村除牌楼寺、马进洞、洗马池3个村以外,11个村实行了农电网改造,提高了农户用电质量,降低了用

电价格,解决了用电难题。四是学校周边环境不断改善,完成中心小学和杨公桥小学的危房改造,修建桃十中的教学科研楼,总投资近100万元。五是村部建设有新加强,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全镇有观音垭、观音桥、牌楼寺、杨公桥、狮子坪、金鸡山等6个村新建了村部,解决了部分村无村部办公的困难。六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得到加强,共投资400多万元,维修了黑冲、港堉水库大坝、渠道,恢复了小河口、牌楼寺、兰溪三个村1100米水毁河堤,新建三方不见泥的沟渠5100米,增强了抗旱抗洪能力,同时还完成了观音垭村的土地整理300多亩。七是集镇建设有序推进。投资30万元对政府办公室、干部住房、财政所进行了危房改造,改

善了干部工作生活条件;投资40万元新建了计划生育服务所;投资 150万元新建了卫生院职工住房;投资25万元改造了派出所办公楼;投资10万元在集镇建设了垃圾围,解决了街道脏、乱、差的问题,加快了小城镇建设的步伐。

四、民生保障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和谐发展。

五年来,我们始终把握改善民生这个重点,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使全镇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保、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一是教育科技迅速发展。政府在财力十分紧张得情况下,投资10万元对中心小学和杨公桥小学的危房进行改造,努力改善教学条件,不断提高办学质量,严格执行教育收费“一费制”,强化控辍保学措施,确保了小学入学率达到99.7%,中学入学率达到98%,教育两基和“普九”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二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展。五年来,坚持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为核心,创新管理机制,强化工作责任,保障必要投入,抓牢主体指标,严格控制计划生育率,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确保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9.3%以内,自然增长率为10‰,人口控制在15900人以内。三是文化卫生事业取得新成绩。扎实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保工作,自2007年以来,全镇参合人数达到14130人,参合率

达到95%,共计住院人数达 5141人次,门诊人数8096人次,兑现参合补助资金450.5万元,群众深切体会到新农合带来的好处,感受到了国家政策的温暖。农家书屋工程,已有观音垭、小河口、杨公桥村享受到国家政策的温暖。文化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广播电视已完成调视转星和地面安装工程,丰富了边缘山区广大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四是综治维稳建设不断充实。五年来不断完善综治目标管理制度,扎实推进平安建设,全面排查调解化解矛盾纠纷,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新建派出所,加强队伍建设,“五五”普法工作顺利进行,综治工作连续几年被评为全县先进单位。五是民政救济工作深入开展。民政优抚、农村低保和农村特困户救助政策及时落实。五年来,共发救济粮65吨,救济款56万元,救济衣物810件,帮助1120多个困难群众度过生活难关。

五、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效显著,党的执政能力进一步增强。 五年来,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忧患意识,狠抓落实作风转变,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一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在干部中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勤政廉政为民教育及创先争优活动,使干部的宗旨观念进一步增强,工作作风明显好转,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党群关系明显改善。二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顺利完成了党支部和七届村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配备配强了村级领导班子,增强了村级班子的战斗力。三是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不断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和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通过廉政阳光行活动加以落实,推进党务、政务、村务、站务、内务“五公开”和基层站所向监管服务对象述职述廉制度,从严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十二五”计划的主要思路

为了制定好“十二五”五年计划,又快又好地发展经济,努力

建设和谐美好理公港,“十二五”期间全镇发展总的思路:工业强镇、农业稳镇、生态绿镇、科技兴镇。主攻建材工业,振兴油茶产业,狠抓生态农业,发展养殖产业,搞活第三产业,强化科技兴业。到201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三个亿,财政收入达到6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每年增长2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以内,社会各项事业有较快的发展,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着力抓好工业强镇。

充分利用本镇的自然资源,主要发展以建材为主的工业企业,五年内规模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2个,千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1个,突出办好环保砖厂、石场、碎石厂。工业产值达到一个亿以上。

二、着力抓好农业产业。

整活资源,发挥优势,突出重点。一是振兴油茶产业,积极引进老板投资,争取国家投资,实行油茶低产改造,发展杂交油茶一万亩,完成垦复四万亩,办好油茶加工厂,实现生产加工一条龙。二是开发红薯产业,建好红薯基地一万亩,投资100万元新建红薯粉加工厂一个;三是发展养殖产业,突出规模养殖,特种养殖,养殖产业收入年收入达到2千万元。

三、着力抓好基础建设。

1、公路建设。5年内通村公路硬化100%,组级公路硬化50%,农户通公路率达到95%。2、电力建设,5年内农网改造达100%,农户用上安全电低价电,实行兰溪河电力综合开发,引进外资,建好高家溶电站。3、水利建设,对正龙、土相冲、高家溶水库进行病险处理,大坝加固,渠道达标每年5000米。山塘整修每年10口。4、街道建设,一是投资一千万元对漆伍公路改道,解决以路为市、街道拥堵的问题。二是投资100万元新建汽车站。三是投资100万元疏通街道的沟渠管道。四是投资50万元实行街道亮化工程,集镇街道实行路灯全面覆盖。五是投资50万元新建农贸市场。

四、着力改善民生工程。

篇三:乡镇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计划

“十一五”工作的基本总结及今后的对策和措施

刚刚过去的五年,是凝聚人心、抓住机遇、加大投入,创新思路、真抓实干、加快发展的五年。是与时俱进、锐意改革的五年。是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五年。

一、基本成就

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紧紧围绕稳粮菜,强烟车,兴果畜,抓流通,重科教,保稳定,走产业立镇、生态绿镇、商业活镇、旅游兴镇、龙头富镇、富民强镇、依法治镇的发展思路,正确把握国内外农产品生产、消费格局发生的新变化、新形势,坚持科技支撑、项目支撑、典型示范、突破重点、难点,调整结构,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使全镇社会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

2009年实现粮食总产320.87万公斤,人均产粮283公斤;柑桔种植面积已到19545亩,总产已达41868吨,实现产业收入7250万元;烤烟收购烟叶38.85万公斤,完成经济收入632.8万元,创税136.7万元;蔬菜总产441.4万公斤,完成经济收入352万元;在畜牧业方面,饲养猪和大牲畜15785头,山羊5360只,家禽出栏85950只,实现畜牧业产值2276万元。个体私营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从业户数达到353户,从业人员达到1137人,完成营业收入4894万元,交通运输业完成经济总收入960万元。

全镇实现社会生产总值17374万元,年增长18.5%。比十·一五目标14243万元增3131万元,增长21.9%。比2000年翻了一翻;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1331万元,年增长11.6%。比十·一五目标10800万元增531万元,增长5%。比2000年翻了1.5翻;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24元,年增长18.33%。比十·一五目标4000元增1524元,增38.1%。比2000年翻了1.5翻。人均社会生产总值达到12580元,人均经济总收入达到8500元,可以说,华溪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

二主要做法和特点

(一)牢固树立生态立镇的理念,超前谋划

在2000年,镇党委政府提出了提出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抓住西部大开发的重大历史机遇,紧紧围绕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突出集镇建设和建立骨干产业两个重点,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劳动者素质提高两个环节,着力提高农、林、牧行业科技含量和生产水平,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努力实现资源的增殖与可持续利用。在技术和管理两个车轮的作用下,到2015年,初步把华溪建成一个绿色植被最大,光合利用基本合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集镇功能完善,市场发育良好,人民生活富裕安康的生态农业镇的建设目标。并编制了《建设华溪科技型生态农业镇

规划纲要》,作为统揽和指导华溪社会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纲领。为了更好地落实《华溪建设科技型生态农业镇规划纲要》的目标任务,2004年,镇党委围绕建设科技型生态农业镇长远发展目标,对全镇6个村委会进行反复调研,认真组织编制了《华溪镇人民政府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进一步确立了走“紧紧围绕稳粮菜,强烟车,兴果畜,抓流通,重科教,保稳定,走产业立镇、生态绿镇、商业活镇、旅游兴镇、龙头富镇、富民强镇、依法治镇的路子,正确把握国内外农产品生产、消费格局发生的新变化、新形势,抓住机遇,主动洗牌,加大支持力度,创造发展条件,提供发展平台,加快结构调整,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优势产业,促进全镇农业产业化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的发展思路。围绕中央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翻的基本要求,制定了十一五的工作目标上:全镇社会生产总值年增长10%,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8%,财政收入年增长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各项社会经济指标具体为:总人口控制在13500人左右,年增长6.8‰,农业人口控制在12970人,年增长6‰;社会生产总值(现价)达到14243万元,人均社会生产总值达到一万元,年增长10%;工农业总产值(不变价)达到6211万元,人均达到4600元,年增长10%,其中,农业生产总值达到5200万元,年增长8%;工业总产值达到1024万元,年增长27.6%;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0800万元,年增长9.6%;人均总收入达到8000元,年增长8.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年增长8%;镇级财政收入达到247万元,年增长8%。在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保持8-10%的增长幅度,使城镇化水平达到20%,水利化程度达到80%,森林覆盖率达到75%,科学技术普及率达到80%以上,教育在普及两基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社会建设人才。

(二)强化组织领导,规划先行

为了确保确定的生态立镇战略得到有效落实,根据《华溪建设科技型生态农业镇规划纲要》和《华溪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5年组织编制了《华宁县华溪镇环境规划》,用规划来统筹我镇的生态与环境建设。根据发展环境的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2008年对《华溪镇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完成了以华溪河坝区为规划范围的总体规划工作,对华溪河坝区的农田风光和绿水青山实施全方位的保护。2005年,开展了全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对中心集镇华溪街和47个自然村进行了规划。2008年,为充分发挥华溪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河坝区的农田风光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请云南大学旅游系编制了《华宁县华溪镇生态旅游总体规划》。在这些规划中,综合考虑了公共绿化面积、生态垃圾填埋场、生猪屠宰场、生活污水处理厂、生态自然风光核心保护区、万亩桔园农田风光等环保旅游用地,使村镇建设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2006年我镇被评“为云南省生态乡镇”,3010年申报国家级生态乡镇。

(三)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实现“双赢”

镇党委、政府按照“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思路,一手抓生态建设,一手抓产业发展,把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发动和引导群众探索符合山区生态建设与产业

发展相结合的路子,着力解决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的统一。经过调研,紧紧结合当地的自身优势和既定的产业发展导向,把三大地方特色经济林——柑桔、核桃、柿子“三棵树”作为突破口,集中力量、扶优扶强,大力调整林业经济结构,推进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截止目前,全镇柑桔种植面积达19545亩,产量41868吨,产值7950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柑桔之乡”。核桃种植面积6184亩,产量59.5吨,市场销售势头强劲,实现产值113万元,形成以小铺子为中心向周边辐射扩展的干果产业经济带,华溪核桃品牌效应已日益呈现。柿子种植4200亩,产量1246吨,产值100万元。从事生态建设的林产业从业人员达到了7863人,林农户均收入16323元,人均收入达7690元,占整个农业产值的77%。仅柑桔、核桃、柿子三棵树就为全镇平均每人创收4390.80元。

(四)以生态文明村建设为突破口,推进农村环境整治

为有效破解生态环境保护难点在农村的问题,我镇以生态文明村建设为突破口,将环境整治作为生态文明村建设的重点内容,投资大干生态文明村建设。目前全镇已累计建成生态文明村26个,其中县级生态文明村4个,镇级生态文明村22个。同时,从 2000年起,就开始全面实施沼气、厕所、畜厩相配套的“三位一体”农村沼气化建设,有效地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截至2009年12月,全镇共建池2863口,占宜建池户的99.8%,于2001年实现沼气化镇建设目标,在抓好沼气建设与使用配套的同时,强化电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使用与普及,减少生活废气和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为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村建设的水平,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由县委书记亲自抓,将荷包田、石城、上拖卓列为全县生态文明村创建试点投入资金150余万元,拉动民间投资2000余万元,以点带面对农村村容村貌进行了整治,扎实有效推进全镇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实现了农村村内道路硬化,环境优美,建起了科技文化活动室,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推动了和谐新农村的建设。

(五)多措并举,发展生态产业

1、多模式推进产业化发展

镇政府紧紧围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发展方向,牢固树立“兴产业、创品牌、富百姓”以及“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理念,以建设“云南桔乡”为目标,通过科技培训、科技入户、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等举措,引导农户增施有机肥,减少化学肥料施用,认真落实提质增效各项技术措施,全面提升品质。同时大力实施“公司+基地+农户”或“公司+基地+协会”和“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大力培育一批新的产业经营实体,和农村经纪人,实现规模经营,提高经济效益。现已组建了专业合作社3个,专业协会3个,组织化生产示范村9个,专门从事农产品营销的本地企业22家,经纪人300余人,以点带面推行统一生产技术措施、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生产管理、统一产品质量、统一果品营销,推进组织化生产经营。同时,加强了产品交易的集散地建设,信息化建设,为客商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每年到我镇从事果品收购营销的省内外企业50余家,果品在

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不断提高, “秋波兮”柑桔果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小铺子”核桃也被评定为全省名优干果,成为市场深受欢迎的果品。走出了一条生态循环产业发展之路。

2、用活林业政策,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

辖区内有林地面积达3255.5公顷,占陆地面积的23.10 % ,灌木林地4017.26公顷,占陆地面积的49.22%。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认真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中低产林的改造,加大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国家公益林、地方公益林保护等工作力度,做好森林防火、沼气建设等工作,加大林政执法力度,严惩乱开乱挖、毁林开荒等违法行为,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增加山区农民的经济收入。近年来,全镇以植造用材林、防护林和经济果木林的方式,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0亩,实施7.03万亩国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完成退耕还林建设任务1150亩,实施了“珠防”封育工程979亩,4000亩珠江流域防护林造林工程,新种植竹子1074.6亩,完成了以桉树为主的原料林1187亩。通过一系列的生物治理和工程治理,2009年镇森林覆盖率达到45.5%,绿色植被(含有林地和灌木林地)覆盖率到75%。

3、不断完善城镇功能,强化城镇管理

着力解决华溪小城镇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紧紧围绕把华溪建设成为“旅游、度假、休闲、农副产品加工”的精品小城镇定位,严格执行城镇规划,按照已经修编的华溪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制定好控制性详规,分步实施,有序推进,不断的完善城镇功能,现已完成农贸市场、柑桔批发市场、民族小广场、将军街、翠溪北路等硬件设施建设,整个城镇基础设施和交通、通讯明显改善,城镇化水平达到39%。同时加快推进村庄建设规划工作,以整治村庄环境、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房屋建筑质量为重点,因地制宜建设各具魅力、内涵丰富的特色集镇。并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的要求,强化城镇建设管理,制定并按照《华溪镇城镇管理办法》,大力整治城镇环境卫生、交通秩序,规范市场,不断提升城镇形象。

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在全镇着力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宣传学习,对公众进行环境教育和养成教育,同时,加大对毁林开荒、滥砍滥伐的打击和查处力度。通过形式多样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大大提高了我镇群众的环境意识与环境保护热情,使“华溪是我家,环保靠大家”、“金山银山不如华溪绿水青山” 等意识深入人心。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华溪镇政府和民众的共识,公众环境意识得到较大提高,参与环境保护建设的意愿不断得到增强,为生态乡镇建设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5、以生态为基础,推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深化对镇情的再认识,提出华溪最大的优势是生态的发展理念,牢固树立抓旅游就是抓经济、抓发展、抓就业、抓环境、抓生态文明的观念,紧紧依托第一产业和良好的生态资源加快以旅游文化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紧紧围绕打好“生态、景观、文化、经济、宣传、流通”六张牌的具体思路,强生态、兴旅游,努力推进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实现华溪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工作中按照已经制定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按照“重长远、抓基础、突重点、求实效、育精品、创品牌”的发展思路,一是要突出生态资源的保护与建设。坚决对华溪河道的采砂、采石、捕鱼行为给予整治,切实保护好旅游资源。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抓一批生态观光园区,形成规模,形成旅游观光产业。二是要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着眼长远、打牢基础,把旅游产业发展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紧密结合起来,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切实增强旅游发展的后劲。重点抓好城镇形象工程、引水入镇工程、大树名树进城工程、生态工程、文化工程。三是要突出旅游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精心包装一批优势旅游项目,吸引企业、集团参与我镇旅游资源开发。要积极争取立项,多方筹措资金开发桔园景观,着力打造好桔园观光旅游线路。大力发展乡村原生态旅游,选择一批条件较好的村组作为今后发展乡村原生态旅游的重点对象,进一步巩固提升农家乐品位建设。四是突出旅游配套功能建设。紧紧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不断完善旅游服务功能。五是要突出旅游文化特色建设。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要抓住特色,进一步深入挖掘少数民族民间文化,打造桔乡文化,赋予华溪旅游业更丰富的文化内涵,让游客充分体验浓郁的民族文化,实现旅游与文化的互促、互补、互兴。不断推进旅游与文化娱乐、餐饮服务、农业、工业的结合,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推动我镇经济增长的新兴产业。

三、主要经验

总结十一五的工作,我们的主要经验和做法是:

(一)在指导思想上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动摇

2000年,镇党委政府提出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抓住西部大开发的重大历史机遇,紧紧围绕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突出集镇建设和建立骨干产业两个重点,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劳动者素质提高两个环节,着力提高农、林、牧行业科技含量和生产水平,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努力实现资源的增殖与可持续利用。在技术和管理两个车轮的作用下,初步把华溪建成一个绿色植被最大,光和利用基本合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集镇功能完善,市场发育良好,人民生活富裕安康的生态农业镇。十年来,镇党委、政府围绕生态农业镇建设的发展目标,敢想、敢干,求真务实,不断开拓创新,提炼发展思维,寻求工作突破点,不断完善工作措施,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发展上,取得了华溪跨越式发展丰硕成果

(二)在发展思路上始终坚持生态立镇、产业建镇的思想不动摇


“十五”总结及“十一五”规划



关于“十五”期间及2005年度道路运输
工作情况的报告
市交通局:
“十五”以来,我处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四川省运输管理条例》和《道路运输条例》等法律法规,在道路运输行业管理工作中以依法行政为重点,以加强职工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培育和发展道路运输市场,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秩序,全面完成了规划期内的各项目标任务。现将“十五”及2005年度工作情况报告
一、队伍及行风建设取得突出成绩 “十五”以来,我们按照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方针,把行风建设贯穿到行业管理的各个层面,落实到各项工作,着力于全市运政人员政治觉悟的提高、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工作作风的改进,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思想,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开门纳谏,闻过则改、防微杜渐,把学习教育和自查自纠结合起来,把行风评议与整改提高结合起来,使行风建设进一步深入。2002年,我市运管系统的行风建设顺利通过了市委、市政府组织的评议,建成了市级文明行业。2003年,我市运管系统的行风建设又顺利通过了省交通厅、省文明委组织的评议,在全市交通系统中率先建成了省级文明交通行业。今年以来,我们抓住全市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以改善机关效能为主题的“效能革命”的契机,再一次组织了对运管行风的深入的分析评议、整改提高,市、区、县运管机构都分别出台了《规范化服务细则》,制定了首问责任制、职位代理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工作制度并予以认真的贯彻落实,运管系统在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办事效率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观,党员在职工队伍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也进一步增强。结合贯彻落实《道路运输条例》关于运管机构和运管人员不得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的规定,自2004年7月起,我市在市交通局和市运管处的牵头组织下开展了彻底的清理,到2005年6月,全市所有参与道路运输及相关业务经营的运管机构和运管人员一律退出了经营,“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现象已不复存在。2004年,结合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我们还在全市运管队伍中开展了广泛的反腐倡廉教育,在领导班子中开展了对违反规定接受现金、有价证券和贵重物品等问题的专项治理工作。2005年,按照择优、竞争上岗的原则,我们积极稳妥的完成了事业单位机构改革,xxxx优秀年轻干部通过竞争上岗走上了处领导及中层干部的职位。结合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各科室的职责,设立了办事流程导引图,方便了经营者办事。
十五以来,全市xxxx县所以上运管机构,建成文明单位xxxx,占10xxxx,其中,省级文明单位xxxx,市级最佳文明单位xxxx;建成了文明客运汽车站xxxx、城市优质文明服务出租车120辆、优质文明服务客运班车120辆,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指标。
二、运管费征收管理体制改革了得重大突破
在省运管局的帮助下,在市政府、市财政局、市交通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市于2004年7月顺利地将全市运管费收入纳入了市级财政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应当说,这是我市运管机构自成立以来经费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运管费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体现了政府对运管费和运管队伍的认可,明确了运管费专项用于道路运输行政管理工作支出,不得用于平衡预算,减少了各地统筹和挤占运管费;运管机构的经费纳入市级财政预算管理,增大了市级运管机构的调控权,在《道路运输条例》实施后,县级运管机构许可权扩大的情况下,有利于运管机构保持政令畅通。明确了运管机构人员的新增,必须经市人事局、市交通局、市财政局三个部门共同审核,也有利于控制县级运管机构人员的恶性膨胀。运管机构的经费性质由自收自支转变为财政全额拨款,为机构改革中对运管机构性质的准确定位奠定了基础。截止目前,全市已征收运管费70xxxx元,已全面完成了2005年的规费征收任务。
三、驾培行业管理取得实质性突破
以贯彻落实国家六部委出台的“五整顿三加强”的文件精神为契机,2004年上半年,我们通过积极、主动的协调、汇报工作,由市政府出台了《遂宁市机动车驾驶培训管理规定》,并牵头开展了对全市驾驶员培训市场的整顿,经运管部门签注意见的驾驶员培训记录自2004年10月1日起被正式作为了车管所接受驾驶员考试的前置条件,至此,运管部门管理驾校的职能真正得以实现。在驾驶员培训市场专项整治中,我们严格按照部颁标准全面清理了驾校的办学条件,对各驾校的教学设备、教员、教练车、场地等进行了逐项登记,对8所驾校进行了限期整改,1所驾校进行了停业整顿,对达不到部颁标准的2所一类驾校、4所二类驾校作出了降级处理,取缔了xxxx非法培训点,通过整顿,全市驾校新增投资100xxxx万元,新增加教练车57辆,训练场地5818xxxx米及大量教学设施,保证了培训质量。到2005年10月,全市驾校发展到12所,教练车184辆,教练员20xxxx,2005年预计培训学员1500xxxx。
四、道路运输安全形势稳定
全市道路运输行业按照“三把关一监督”的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进一步落实企业法人安全责任,强化从业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督促运输企业和车站整改安全隐患,落实“五不出站”管理制度,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检查,十五期间,没有发生一起因源头管理造成的重特大运输安全事故,安全四项指数低于省局、市局下达的控制目标。
为营造良好的运输安全生产氛围,今年,我们进一步加强了日常的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积极配合开展了道路运输安全资质评估工作,选派人员参加了安全评估专家培训。目前,安全明星驾驶员评选活动正在全市蓬勃开展。报名人员已超过200xxxx。
五、行业管理方法和手段逐步得到了完善
随着道路运输市场的不断发展变化和国家关于行政管理的方针政策的进一步完善,迫切要求我们在管理方法、管理理念、管理手段上进一步适应运输市场的需要。几年来,我市先后组织运管机构的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参加省市、交通部及相关院校组织的培训9xxxx次,组织人员赴省内外考察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13xxxx次,聘请行业管理专家、法律工作者为运管人员授课1xxxx次,“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大大促进了全市各级运管机构管理人员在管理理念、方法、手段上的更新。
为适应市场行业自律的要求逐步增强,大量的行业管理工作迫切需要交给市场、交给社会,“十五”以来,我市先后组建了市道路运输协会、市出租汽车协会、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等社团组织。在行业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几个协会先后出台了《出租汽车行业自律公约》、《驾驶员培训行业自律公约》、《优质文明服务公约》等大量的自律性文件,为指导行业发展,形成行业规范,提高行业竞争力,增强运输企业及行业从业人员维护正常的运输市场秩序的自觉性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在全省开展“安全优质服务明星”驾驶员活动及我市开展“建市二十周年庆典”活动中,我市出租汽车协会、市道路运输协会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同时,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在行业监管工作中逐步得到了应用。从“十五”初期的行车记录仪安装到近两年来我们推广的GpS动态监控系统,进一步完善了我们的行业管理手段。截止日前,我市所有超长客车、高速客运、危险品运输车辆及大部份跨市州的客车都安装了GpS动态监控系统,全市在运输企业、区县运管所、市运管处建立监控平台1xxxx,安装车辆数达到了370辆,为确保道路运输安全,维护运输市场秩序,提高运输服务质量及组织化水平奠定了基础。
另外,按照省局部署,我处已投入资金2xxxx万元,于近期完成了运政专网的中心机房建设,并购置了网络建设专用设备,确定了专职的运政专网网络管理员,预计到今年年底,市本级与省局的运政专网联接将得到实现,并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共享。
六、依法治运,队伍形象明显改善
近年来,为《四川省道路运输条例》、《行政许可法》、《道路运输条例》等运政法规,全市各级运管机构一是开展了相应的学习培训,市运管处将相关法规、规章进行了整理,印制了《运政法规汇编》,全市各级运管机构组织开展行政执法培训35xxxx人次,运政人员的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二是完成了对市本级道路运输行政审批事项的全面清理,制定了市运管处实施《行政许可法》的四项制度、《政务公开实施细则》,向社会公布了市处的行政许可项目和收费依据及标准,对市处机关大量的工作程序进行了清理,对一些不必要的环节作了精简,有效的方便了经营者办事;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运政法规,2004年下半年、2005年下半年,在《道路运输条例》颁布施行及颁布施行一周年之际,我们连续二年开展了宣传周活动,并组织开展和参与了运条知识竞赛,市处及区县运管所与报社、市电台等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合作。印制《道路运输条例》宣传手册、传单500xxxx份,组织211辆次执法车,98xxxx次的运管人员深入到街道、车站、码头开展专题宣传;四是市处在市级各部门中率先制定了异常信访工作预案,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了及时的查处和纠正,对群众有误解的问题作了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确保了行业的稳定;五是加大源头管理力度和路面监控力度,各级运管机构执法程序更加严格,执法文书更加规范,五年来,查处违章行为1184xxxx,无一例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案件发生,树立了良好的运政执法形象。
96515监督电话开通后,先后采用报刊、电视台、电台、宣传车等形式向社会广泛宣传,并由处长肖体育带头,负责96515夜间的值守,并落实了二名职工负责电话的24小时接听,转办、催办、回复,及时查处违规经营行为,受到了群众的好评,成为运管机构与社会公众的“连心桥”。
七、培育运输市场,深化行业管理,运输行业得到蓬勃发展
客运市场发展步伐加快
近年来,我们通过大力整顿客运市场秩序,全面开展客运企业资质等级评估,鼓励道路客运企业做大做强的方式,促进了道路客运企业的结构调整,通过资产重组、兼并、联合等途径,我市的运输总公司、射洪运业等1xxxx家道路客运企业整合为xxxx(其中二级企业xxxx),总体实力和竞争力大幅度增强。截止到2005年10月,全市营业性载客车辆发展到2818辆(含出租车、旅游车),拥有高级车134辆,中级车342辆,开行客运线路260条,日发班次3623班,2005年预计完成客运量339xxxx人,完成客运周转量16536xxxx人公里。
按照“以运助农、以运促农、以运兴农”的工作方针,全市各级运管机构将较多的工作精力摆在了农村客运的发展和规范上,深入开展了农村客运示范工程。运管机构对辖区内农村公路通达情况、客运班车开通情况、群众对运输的需求、农村客运车辆经营存在的实际困难都进了较深入的调查研究。在发展农村客运的过程中,坚持做好客运线路的规划、运力的规划和乡镇客运站点的规划。在运力的投放上坚持满足需求、适度超前的原则,尽可能适应当地的道路条件,注意化解矛盾,不堆积问题。今年,新增和更新农用客车81辆,新增通客车的村3xxxx。在对农村客运的规范上我市在大力打击部分线路“黑车”、“嘉佳乐”、“摩的”等违法载客行为的同时,注意了疏堵结合,发展了部分适应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客运车辆去占领市场,有效地防止了被取缔的“黑车”、“摩的”载客行为的反弹。其次,积极推行了农村客运车辆公司化经营,通过深入调查,对当前农村客运经营存在的实际困难,积极向市政府、市交通局等相关部门作了专题汇报,召开现场会,请有关领导现场办公,争取发展农村客运的优惠措施。我们通过在蓬溪、射洪等地开展农村客运发展“示范工程”并召开现场会积极推广的方式,采取农村客运优先审批、实行区域化经营的方式,有效的调动了经营者的积极性。2005年,我市船山、安居、射洪三个区县人民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农村客运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乡镇人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农村客运发展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客运市场的发展,截止到2005年10月止,我市农村客运车辆达到1079辆,开行线路133条,日发班次2158班,全市11xxxx乡镇实现了镇镇通客车,全市221xxxx行政村,在公路通村率仅72.xxxx的条件下,已开通客车的行政村达到190xxxx,通村率达9xxxx。
公司化经营方面。我们积极推动辖区内的运输企业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十五期间,全市国有运输企业全部实现转制,实现了民营化。全市所有新增超长车、旅游车一律实行了公司化经营。挂靠车的清理力度也进一步加大,2005年,开元大英分公司所有超长客运已全部实现了公司化经营。目前,遂宁至射洪、遂宁至蓬溪公司化经营正积极运作,预计明年可以实现。未实行公司化经营的车辆驾驶员由公司实行“五统一”管理的工作已初步完成。
2005年,按照省局部署,我市对辖区内客运线路进行了彻底的清理,掌握了各条线路的运力结构、车型结构、经营状况,目前,整个工作已基本完成,并于10月初参加了省局组织的清班工作会,与开行地市作了进一步的核实,同时,全市所有客运班线一律实行了经营期限制,严格按《道路运输条例》的规定在许可证上设定了经营期限。
在运输站场设施建设方面,民营资本进入运输站场建设,实现了突破。近年来,我们采用对农村客运站点建设实行年初编制计划,建成验收的方式,积极鼓励多元化筹措资金加快客运站点步伐,建成一级站xxxx,二级客运站xxxx,乡镇汽车站xxxx,投入资金500xxxx万元,站场建设的规模逐步扩大,质量进一步提高,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基本形成。2003年,我市投资340xxxx建成遂宁市汽车客运中心站,今年10月,投资近200xxxx万元的射洪汽车客运总站已全面竣工交付使用。安居车站、蓬溪车站也相继破土动工。2004年,我们完成了《2004-2010年全市乡镇客运站建设实施规划》,并于2005年上半年经省交通厅、遂宁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实施。
维修市场方面,通过积极引导、扶持,我们先后在遂宁建成由成都三和集团投资150xxxx元建设的三和大兴4S店和鑫海投资100xxxx万元建设的鑫海汽修厂,全市汽车维修业在龙头企业的带领下,经营方式、经营理念正发生质的改变,正逐步摆脱以往散、小、弱、服务质量差的局面,以良好的态势健康发展。全市目前共有维修企业67xxxx,其中一类企业1xxxx,二类企业7xxxx,三类企业58xxxx,合计67xxxx。目前,全市正积极开展贯彻《汽车维修业开业技术条件》和《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工作,对全市67xxxx汽车维修经营业户的经营范围进行重新核定。
货运市场管理方面。全市营业性货运车辆达到8424辆,其中大件运输车27辆,危险品运输车177辆,1-9月完成货运量88xxxx吨,货运周转量7580xxxx吨公里,预计到2005年底,全年完成货运量117xxxx吨,货运周转量9951xxxx吨公里。为大力发展现代化物流业,改造传统公路货运,提升运输行业服务水平,增强行业发展后劲,我们加强了对物流发展的研究,并积极开展了物流业的试点。为营造良好的物流发展氛围,我们还专门聘请专家为运政人员及物流业从业人员作了物流知识的专题讲座,组织了部分物流企业负责人到成都、重庆参观学习,并参加了2004年10月底在成都举行的“现代物流与交通运输展”。目前,成都红旗连锁在我市火车站附近投资新建商品配送中心项目已正式启动。市城区在河东规划建设占地50xxxx的河东物流园区项目也列入《遂宁市“十五”及2010年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五年以来,全市新增物流公司1xxxx,整顿、规范货运信息部3xxxx。市城区以卷烟、副食、药品配送为主要内容的物流配送网络正以良好的发展态势逐步形成。
货运市场管理方面我们做好了危险货物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评工作,目前,整个工作已接近尾声。从全市来看,全市道路危货运输企业一律实现了公司化经营,企业对危货运输驾驶员及押运员实行了“五统一”管理。建立了企业和驾驶员、押运员“黑名单”制度,建立了企业及从业人员违章市处运输科、驾管办、安全科等科室内部信息通报制度,强化了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管。
八、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突如其来的非典和禽流感、猪链球菌等传染性疾病,给运输行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和损失。在困难面前,我市各级运政管理机构以极高的政治敏感性和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不畏艰险,不讲条件,主动承担起了防控任务,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建立了24小时值班制度、定时报告疫情制度和与公安、卫生防疫、畜牧等部门的工作联系制度、形成了横向协作、上下联动的防控工作机制。配合有关部门设立了留验站,建立了防控制度,实施了汽车站防非典“六不出站”的管理措施,作出了扶持运输企业渡难关、保畅通的“七项规定”,制订了加强农村客运管理、防止疾病扩散的方案,开辟了防控物资运输的“特别通道”。仅在抗非典期间,全市运政机构便抽调了13xxxx名运政人员战斗在第一线,在运管费减半征收,自身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投入5xxxx万元用于防非典,消毒车辆13.xxxx车次,测温6xxxx人次,按照“交通不断、货流不断、人流不为、病源切断”的要求圆满完成了任务。在传染病防控工作中,全市运政队伍勇担社会责任,表现出了很强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经受了严峻的锻炼和考验,向党和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九、道路运输市场秩序明显好转,行业管理力度加大
(一)整顿车站秩序,规范经营行为
针对个别车站客运秩序混乱、收费不规范,个别车站管理人员越权执法现象,2001年、2002年、2005年,我们对车站的应班车和收费情况进行了认真清理,对未经运政部门审批的车辆班次一律不准进站经营,严格按交通部、省交通厅批准的站级等次,按省、市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标准收费。并组织对协助执法人员进行了清理,要求未经运政部门授权的企业管理人员一律不准履行执法行为。对辖区内车站不按规定接纳客运车辆进站经营、安全例检不规范的行为进行了认真查处。十五期间,分别对大英蓬莱车站、遂宁凯南站、蓬溪车站、射洪大桥车站的违章行为进行了查处。
(二)整顿农村客运市场,规范客运秩序
十五以来,全市各级运管机构把整顿规范农村客运市场作为全市运管工作的重点。各区、县运管所组织人员对农村客运市场进行治理整顿,对乡镇的农村客运线路的客运秩序和经营行为进行了清理,采用电视、有线广播、印发资料、召开经营者大会等形式对农村客运经营者以及村民进行有关运输法规和安全乘车方面的宣传、教育。同时,组织运政人员进驻车站和乡镇进行现场监督,用教育、处罚、办学习班、停业整顿、中止线路运行等手段和措施,打击了违法违章经营行为,维护了正常的营运秩序。我市下属几个区县运管所先后组织力量,几次在辖区内偏僻、边远山区、城乡结合部进行了拉网式的专项整治工作,查处、清理“三超”、“三无”和报废车辆,同时对“宰客”、任意涨价、恶性竞争、欺行霸市等行为进行了整治。同时我们积极向市政府汇报,根据《四川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四川省道路客运安全管理规定》,由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整顿规范农村客运市场的通知》,由政府牵头,组织交通、运管、公安、交警、安办、农机等部门进行联合执法,把农村客运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区、县人民政府和乡镇人民政府头上,对任意涨价、刹价、恶性竞争、打架斗殴、不服管理、扰乱农村客运市场的行为进行了依法查处。2005年9月,安居区对非法从事“摩的”营运阻挠运管机构依法执行公务,砍伤执法人员的摩托车驾驶员刘汉军依法实施了刑事拘留,目前已批准逮捕。
(三)加强出租汽车客运管理,建设好城市文明“窗口”
出租汽车客运方面,全市共有出租汽车853辆,五年来无新增运力。十五期间,我们在出租汽车行业中一方面狠抓违规行为的查处,另一方面积极倡导“开文明车,做文明人”,促进了服务质量的提高。今年,结合贯彻国务院、省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的相关通知,我们一是积极向市交通局、市政府汇报,争取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市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职责,并由市政府办公室牵头进行了整治;二是不折不扣执行上级要求,对文件明文要求停止征收的运管费进行了清退,将年初已征收的5xxxx万元运管费全部进行了清退;三是针对我市出租汽车的市场情况,对出租汽车夜间零点以后不打表,到城区风景区、火车站不打表以及“打捆组客”、宰客、拒载等违法经营的行为进行了专项整治目前。市城区433辆出租汽车有偿使用权已到期,由市运管处承办大量工作并由市物价局主持召开了新一轮有偿使用价格的听证会,目前,方案已进入报批阶段。
十、以实际行动配合“治超”工作
在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中,各级运管机构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治超工作作为进一步规范货运市场秩序,加快货运车辆结构调整,促进货运业健康发展的有利时机,全力以赴投入治超工作。以保障重点物资运输、保证货运市场稳定为主要任务,制定了运输保障工作预案,组织了300辆应急运输保障车辆,设立了1xxxx货运市场动态信息采集点,建立了24小时值班制度和紧急情况报告制度,运管人员深入经营业户和运输现场,全面调查货运的流量、流向、车型及“大吨小标”车辆、重点物资和人民生活必需物资的运价情况,并建立了基础台帐,确保了治超期间全市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求,运输企业和群众生活的煤、油、米、肉等主要物资市场价格稳定,特别是保证了市热电厂夏季用煤高峰期的电煤运输。同时我们在全省率先采用了与车管所联合办公的形式,为完成“大吨小标”车辆同步办理道路运输证吨位变更工作。全市运管机构和运输企业为治超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作出的贡献得到了各级政府及主管局的充分肯定。
十一、当前我市运输市场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运输市场秩序尚不规范
(二)汽车维修企业多、小、散、弱,违规超范围作业,使用假冒伪劣配件的状况还不同程度的存在
(三)货运及物流市场的培育发展及规范管理仅处于起步阶段
(四)运输企业、车站服务品牌意识不强,服务质量尚等提高
(五)运输安全形势仍然严峻
(六)全市运管机构的行业管理工作发展不平衡,部分区县还存在较大差距
十二、十一五期间的工作打算
(一)加强运管队伍建设,提高执行力
在队伍建设上,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继续巩固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创建学习型组织成果,抓好对职工的政治理论、业务知识、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二是要加强对全市运政执法人员特别是一线执法人员的教育和管理,要在全市运政人员心中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观念,端正执法动机,市处要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稽查职能,除市场监管外,要进一步加强对基层所、站和处机关内部各部门的稽查力度,加强自我约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三是要巩固行风建设和文明行业建设成果,突出道路运输行业服务性强的特点,立足于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拓宽文明创建的深度和广度,在全行业广泛开展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全行业的文明程度。四是运管机构要以文明执法、热情服务为重点,进一步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努力建设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运管队伍。五要加强对行业发展有前瞻性、适用性、指导性和政策性的软课题的研究,积极研究、探讨新形势下搞好运政管理的新方法、新举措,切实提高执政能力。六是要继续开展成南、遂宁至福建、遂宁至广东三条文明运输线的创建工作,以诚实守信为主题,创新服务内容和方式,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将文明创建推向更高层面。(二)加大市场培育力度,优化运输市场结构,提高运输保障能力
要切实转变观念,树立“客货并举,干支并重”的思想,促进全市道路运输的协调发展。
要充分运用行业的技术经济政策,引导企业从注重规模的扩张转到综合素质的提高上来,使企业逐步改变以挂靠为主要形式的经营方式,从根本上解决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生产的问题。要督促企业以资产为纽带,加快对挂靠车实行公司化改造的步伐。要把挂靠车的资产量化为资本,采取股份制的形式,由公司控股经营,淡化车主与车辆的经济利益关系,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投资者。要彻底改变运输企业只收取挂靠费,将对车辆经营行为监管的职责交给运管部门的现象,要通过加大对企业违章经营行为的惩戒力度考核,建立起运管管企业、企业管车辆的管理机制,将对企业的资信管理与企业的发展、线路的经营许可挂钩,真正达到企业的帐自己算、企业的事企业管的目的。
要采取有效措施规范货运市场,加快我市货运业的发展。第一,要针对“治超”后,中长途货运、重型货车优势凸现,积极做好大吨小标车辆的吨位恢复工作,要主动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综合运用多种优惠政策,鼓励外来投资者发展物流,兴办物流企业,鼓励货运企业做大做强和发展多轴大吨位车辆,吸引在外地上户的车辆重回本地注册经营。第二,要加强对货运市场管理的基础工作,完善企业和车辆的基础台帐,建立货源、运价等动态信息的采集、分析制度,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第三,要积极引导货运企业开展物流试点,转变经营理念,增添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方式,向运输、装卸、仓储、包装、信息化服务等方面延伸服务链。四是要合理利用国家政策,积极引进省市外的资金、技术、人才,提高货运服务的条件,提高货运经营的组织化、集约化程度。
客运市场方面,要加强对农村客运市场的培育和规范。要继续开展农村客运网络化的建设,认真总结近年来的工作经验,积极依靠当地政府,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加快农村客运发展的步伐。各级运管机构要加大力度打击非法经营,净化市场环境,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对一些非法经营屡禁不止的线路,要注意分析深层次的原因,合理引导,进行规范。要根据农村客运的特点,推广短途农村客运划片经营的模式,鼓励经营者开“赶场车”,鼓励个体经营者走公司化经营的路子,提高农村客运的组织化程度。要完善农村乡镇站发展规划,因地制宜,根据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公路等级及交通流量合理确定建站规模,要在保证安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贯彻投资省、成本低、方便农民出行的原则,综合运用国家补助、地方自筹、经营者投资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加快乡镇站建设步伐。
旅游及出租汽车客运市场方面,十一五期间,要针对我市的旅游客运市场日益活跃的情况,一方面加强对旅游客运市场的监管,建立全市旅游运输服务中心,为旅游经营者和运输经营者提供一个公开、公平的交易平台,解决旅游车辆管理失控,旅游市场无序的问题。二是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各旅游景点的运输基础设施。在出租汽车管理要确保平稳、有序的完成新一轮有偿使用权转让工作,同时,要加强对出租车的约束和管理,建立出租汽车服务质量监管的长效机制。
维修市场管理方面,要结合贯彻新的《汽车维修开业条件》,和《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对全市汽车维修市场进行全面的清理整顿,要严格对照国家标准,对汽车维修企业的注册资金、场地、人员、设施、设备进行逐项清理、登记。要研究方法,充分发挥龙头的带动、示范作用,力争早日结束遂宁汽车维修业多、小、弱的局面。
在驾校管理方面,要巩固治理整顿工作的成果,切实履行好管理职责,要定期公布驾校培训质量排行榜,开展文明驾校创建活动,帮助驾校树立以信誉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理念,加强对驾校教学、经营行为的监督检查。
(三)创新行业管理方法,提高市场监管能力
今年以来,交通部陆续出台《道路运输条例》的配套规章,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也计划在年内完成第三次修订,按照法规的授权,省、市、县三级运管机构的工作职责、管理权限都将有一个新的界定。我们要按照“用政策引导行业、用法规管理行业、用信息服务行业”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创新管理机制和方法,要让更多的劳动力、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进入运输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消除妨碍资源合理流动,妨碍公平竞争的各种壁垒,以积极的姿态、具体的措施,推进市场的对内、对外开放。要把一些需要市场调节或者可以考虑通过间接监管的工作交给行业协会。
(四)加强安全管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要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认真履行“三把关一监督”的职责,全力以赴遏制重特大旅客伤亡事故的发生。第一,要转变观念、改进方法,把运输安全工作从粗放管理转到精细管理上来,从事后的查处转到实时的监管上来,从一般的要求转到对突出问题的整改上来,从单一的行业监管转到行业和社会共同监管上来。第二,加大对安全事故责任企业的处罚力度,凡是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的企业,除吊销当事车辆经营权外,还要根据情况取消其他班线的经营资格,限制其发展。第三,实行客运企业和营运车辆驾驶员安全运行“红黑”制度。制定车站对进站班车和营运车辆驾驶员违章记分办法,对xxxx严重违章运行和发生xxxx死亡xxxx以上的行车责任事故的驾驶员要清理出道路旅客运输市场。完善营运车辆驾驶员的激励机制,开展驾驶员“安全明星”竞赛活动,激励营运车辆驾驶员提高安全意识和驾驶技能。第四,开展道路运输行业安全工作评估。一方面做好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评估工作,将评估结果与企业发展和评优挂钩,促使企业建立和落实各项安全规章制度,搞好以“五整顿、三加强”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整顿,形成企业自我约束的安全长效机制。第五,加强对客运车辆的动态监控管理,扩大GpS的安装范围,进一步完善GpS监控系统使用管理办法,推行旅客义务监督员制度,建立群众举报有奖制度。第六,进一步规范客运汽车站的安全管理。对执行“五不出站”制度不严、安全设施不齐的车站要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要降低站级。第七,抓好客运班线清理工作,按照“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严格客车报停、加班和包车牌发放的责任追究,避免因源头管理责任而引发重特大安全事故。第八,做好危险货物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工作,解决车辆挂靠和驾驶员脱管的问题,实行企业和驾驶员、押运员“黑名单”制度,强化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管。
(五)推进运输信息化建设,促进运输现代化
全市各级运管机构要增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强力推进运输信息化建设。十一五期间,市处及各区县所要实现与省局联网运行,实现远程签章和网上审批。要加强市处在互联网上建立的面向社会的公众网站建设,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和信息查询等服务,增加管理工作透明度。行业方面,要在市内各主要车站推广运用IC卡报班,二级以上客运站实行微机售票。全市所有从事高速公路客运、超长和旅游客运、跨市州客运、危险化学品运输的车辆必须确保10xxxx安装GpS监控系统。

乡十一五工作总结




“十一五”以来,乡党委、政府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积极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紧紧围绕第五届乡党委、政府提出的“工业强乡、农业稳乡、三产活乡、生态绿乡、科教兴乡”的发展定位和主攻煤焦工业、做强烤烟产业、突破常规农业、搞活第三产业、狠抓生态农业、强化科教兴业的发展思路,按照“追求卓越、勇创一流、重点突破、全面夺标”的总体要求,团结带领全乡广大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了乡域经济社会的跨域发展,创造出了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一、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五年来,通过全乡上下的不懈努力,2009年完成地方生产总值9845.9万元,比2005年增长112.2%,年均递增1353.99万元;完成工业经济增加值3457万元,比2005年增长164%,年均递增537.85万元;完成财政总收入1789万元,比2005年增长138.4%,年均递增259.7万元,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793.9万元、比2005年增长72.6%,年均递增83.5万元,连续四年超任务完成县下达任务;粮食总产量稳定在7776吨,人均占有粮食50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3793元,比2005年增长65.3%、年均递增374.5元。2009年全乡居民各项存款余额达2175万元、比2005年增长216.1%,各项贷款余额达1334万元、比2005年增长50%。较好地完成了五届乡党委、政府提出的预定目标,确保了机构的正常运转和重点项目的投入,有力地支持了乡域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强化,农业生产水平明显提高

五年来,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工作目标,牢固树立“跳出农业抓农业、换个方式搞农业”和“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把农业种到市场上去”的思想,突出农业产业化建设这个重点,按照培育壮大畜牧、生态林业,积极发展蔬菜、魔芋、中药材、经果林等特色经济的工作思路,完成农业总产值4821.5万元,比2005年增长26.54%。一是农技推广取得新发展。共计投入资金50余万元,着力抓好“四线三区”示范带建设,加大良种良法普及推广力度,以点扩面,促进结构调整,培育后续产业,实现了粮食总产量稳定在7776吨以上,人均占有粮500公斤,全乡农业良种覆盖率、复种指数、规范化种植水平明显提高。二是烤烟产业持续发展。五年来,按照“稳定规模、优化布局、确保总量、主攻质量”的总体要求和“依靠科技内抓烟叶质量、超前主动外树生产形象”的工作思路,把牢生产每一环节,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加大督导力度。2009年收购烟叶300.06389担,比2005年增长11.1%;总产值达2200.4401万元,比2005年增长73%;创税440.1万元,比2005年增长60%;担均价达733元,农民来自烤烟人均收入1400多元、户均5200多元,成为惠及全乡广大群众的致富性产业支柱。三是畜牧、果蔬产业发展加快。畜牧品种改良、种草养畜、生态养殖有序推进,春秋两防、养殖小区建设、防疫网络建设等工作得到有效落实,2009年完成畜牧渔业总产值1638万元,比2005年增长70.6%,农民人均来自于畜牧养殖收入约1000元。朝门、底水优质经果和大坡蔬菜基地逐步发展壮大,规模示范效应凸显。四是林业工作得到加强。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造2140.3亩,配套荒山补植补造562亩,造竹4648亩,低残林续改1000亩,查处各类林业行政案件185起。林权制度改革圆满结束,共计完成4058户8131宗林地勘界确权及2657本林权发放工作,调处矛盾纠纷45起。五是农村税改成果进一步巩固。五年来,共计兑现能繁母猪补贴、退耕还林补贴、粮食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家电下乡补贴达600余万元,确保了农民负担不反弹。六是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探索深化农村改革的路子,帮助和引导群众到外地打工、创业或从事季节性劳务输出,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稳定解决贫困群众温饱。五年来,我乡产业结构调整基本形成了基础产业、主导产业、后续产业、新兴产业为主的梯次推进的格局。曾获县2008年农业农村工作综合考评二等奖。 
三、资源开发力度逐步加大,以煤炭为主的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

五年来,乡党委、政府始终按照工业强乡的发展定位和主攻煤焦工业的发展思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挖潜技改、扶优扶强、确保安全”的原则,在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关闭非法小煤窑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加强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煤炭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好效果。一是积极引导企业入股、转上、兼并、重组,整合现有小矿井资源,将全乡原有8间煤矿整合为4间、新建矿井1间,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益和企业管理水平,健全完善了企业管理制度。二是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着力夯实以煤炭安全为主的安全基础管理,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强化过程监督,安全生产“三项建设”、“三项行动”得到有效落实,深入开展了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促进了安发展,和谐发展,2009年实现了零事故、零死亡目标,获县安全生产一等奖。三是加大国土资源巡查力度,严格落实打非工作“两天一巡查、半月一调度”制度,坚决依法关闭、炸封非法煤窑,杜绝私挖滥采,2006年以来,全乡累计炸封非法无证煤窑168间,其间无一反弹,确保了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四是搞好协调服务,帮助企业协调矛盾纠纷,强化企业周边环境整治,给煤炭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经营环境。五是认真落实环保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确保工业污染排放量不超标。六是强化税费征收,严厉打击偷税漏税行为,使我乡煤炭量大幅增加,2009年完成原煤产量达17万吨,煤焦税费达987.19万元,比2005年增长21.7%。七是农村经济活跃,第三产业不断发展,到2009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6711.9万元,比2005年增长243.6%。

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强化,乡容乡貌得到明显改善

五年来,乡党委政府以实施凝聚力工程为主要内容,大力实施交通、通信、教育、供电、水利和办公阵地建设,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达2412.2万元。一是公路建设加快推进。按照打造纵横通达的交通**的要求,主动对接、抢抓机遇,全县第一条工程全长12.2公里、总投资314万元(其中项目资金126万元、乡级财政出资20万元、煤矿出资125万元)的**至中关公路、投资52万元的高垭通组扶贫公路、投资42万元的茅坝三旺扶贫通组公路已完工并通过验收;投资74.8万元全长13.5公里茅坝经山茶至新桥公路建设即将完工,冬修通组公路24.1公里,完成烟基公路规划14.6公里,有效地改善了交通状况,通达率得到进一步提升。二是建成龙会、中关、高垭、镇龙移动机站、联通机站2座、小灵通机站1座,开通了互联网,建成了**门户网站,扩大了信息网络,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三是积极向上争取,多方协调,使茅坝、镇龙、中关、山茶、龙会、新桥、团结村烤房用电高压电网和团结村平桥、河坝、关口、花坪及高垭村农网改造得到落实,进一步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四是完善了9间中小学校附属设施,改善和美化了学校环境。五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得到加强。共计投入支农资金1029.2万元,建成茅坝、镇龙、中关、高垭、山茶、龙会烟水配套工程16164亩、烤房290间、沼气池906口、防雹点1个,实施了2210户改炉改灶及龙会、团结村“三小”工程建设,维修改造了集镇人畜饮用水工程,解决了**中学、新桥中学、希望小学1300余名学生的生活饮用水难题,修建了中关村大湾、龙会村罗朝窝、团结村关口人畜饮水工程,维修沟堰1条、新建了高垭村排洪沟1条500米,促进了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面貌的较大改善,有效提高了耕地保灌和抗灾能力。六是集镇建设有序推进。出资30.5万元,完成了乡党务政务服务中心、信访综治维稳中心建设,完成了**烟站大楼、派出所办公大楼新建工程及卫生院扩建工程;完善了计生服务站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出资80万元,完成了政府办公大楼、机关食堂、政府广场改造;集镇主干道已形成,出资6万元完成了集镇整体规划设计,完成了茅坝大桥建设,集镇路灯、垃圾箱等集镇公共设施改造,改善了办公及集镇环境,提升了对外形象;实施了龙会罗朝窝及茅坝朝门移民工程,完成了农村危房改造工程95户,进一步改善了群众的居住环境。七是按时完成了天门河水库库区拆迁安置工作及新桥水库实物指标调查工作,完成了天门河水库库区3.7公里环湖公路征地补偿,龙会村米元坝大桥、偏岩子大桥及出资80万元的龙会底水悬天观人行便桥建设即将完工,成功实现了天门河水库蓄水。八是“四在农家”示范效应彰显。五年来,实施了龙会底水、水井湾、米元坝、罗朝窝、大坡、上溪沟和茅坝朝门、茅龙以及镇龙冯家坝以“五通三改三建”为主要内容的“四在农家”创建,硬化通组公路12387米、硬化联户路24304.8米、院坝14500平方米,直接受益人数达2359户9200人;共建黔北民居70余幢、发展乡村旅馆50余家,接待重庆客人204000人次,创收510万元;成功承办了全县第三届乡村旅游节暨**野钓活动和西南地区摩托车越野赛以及《科学发展观论坛》节目录制,进一步提升了**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促进了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五、民生保障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和谐发展

五年来,我们始终牢牢把握改善民生这个重点,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使全乡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一是教育科技事业迅速发展。五年来,在乡财政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集资金107.5万元,新建了**中学寄宿制工程、扩建了山茶小学,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编撰了《西城故里》,完善了小学毕业考试奖、初中教学奖、高中生奖、大学生奖等教育教学奖励机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严格执行教育收费“一费制”,强化控辍保学措施,保持了小学入学率99.7%、中学入学率 98%,教育“两基”和普实工作顺利通过验收。二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展。五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三心”服务理念,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为核心,创新管理机制,强化工作责任,保障必要投入,抓牢主体指标,提高符合政策生育率,严格控制政策外多孩率,加强人口计生宣传教育和村民自治工作,抓好性别比治理和流动人口管理,全面落实利益导向政策,率先在全县开展玛丽斯特普服务理念试点工作,成功实现了创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活动;全乡常住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0.8%、流动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57%,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自然增长率为7‰,人口控制在15500人以内。三是文化卫生事业取得新成绩。扎实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保等工作,自2007年来,全乡参合人数51174人、参合率达92.7%,共计住院人数达2632人次、门诊人数39836人次,兑现参合补助金250.94万元,群众初步体会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带来的好处、感受到党和国家政策的温暖,城镇居民医保工作有序开展,切实解决了农村群众和城镇居民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进一步强化了疾病预防控制、计划免疫、传染病监测、妇幼保健工作,深入开展了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快速处置了水痘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病毒、手足口病以及W病等传染疫情,完成了中关、山茶、新桥、镇龙村卫生室改建和乡卫生院扩建工作并通过验收。农家书屋建设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文物调查工作有序开展,政府出资1.6万元完成了全乡2000个广播电视地面接收器调视转星工作,从而更好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深入开展了“整脏治乱”,建立健全了集镇卫生管理机制,促进了农村脏、乱、差环境的明显改善。四是平安**创建工作扎实开展。五年来,乡党委、政府始终按照坚持和完善综治目标管理、扎实推*安建设,全面排查调解化解矛盾纠纷,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管理长效机制的工作思路,共计投入资金25万元,维修改建了信访综治维稳中心,在集镇及政府办公区域安装了16个视频监控系统,深入开展了“平安五官”工程和强建活动以及严打整治活动,“五五”普法顺利进行,成功处置了桐道线米元坝群械事件,及时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妥善解决了天门河水库封堵导流洞给群众出行不便带来的系列矛盾及龙会底水组群体阻栏建桥施工事件,确保了全乡重大节日期间社会稳定,基本做到了重大矛盾不出乡镇,实现了发案少、治安好、人民满意的目标。荣获县2009年政法综治维稳一等奖。五是民政救济工作得到深入开展。民政优抚、农村低保和农村特困户救助政策得到落实。五年来,共计发放救济粮76吨,救济款56万元,救济衣物405件,帮助了4625户困难群众度过生活难关,完善了乡域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了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六是以组织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暨桐梓解放60周年“颂歌给党”红歌大赛、娄山艺术节为载体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功开展,公民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七是其它各项工作也取得新成绩。第二次土地调整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以及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全面完成,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荣获表彰,统计、国土、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民族宗教、妇女儿童、老龄事业、关心下一代等各项工作也取得明显成效。曾荣获县2007年综合目标考核三等奖,县2006年、2008年、2009年综合目标考核二等奖。

六、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效显著,党的执政能力进一步提升

五年来,我乡以认真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忧患意识,更加注重观念更新,更加注重作风转变,更加注重责任落实,常怀优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以服务型党组织创建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一是加强了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对全体干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通过忠实践行宗旨、勤政廉政为民教育以及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使广大干部宗旨观念进一步增强,工作作风明显好转,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切实做到了实现好、维护好人们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了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推动科学发展的实际成效。二是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顺利完成了村党支部、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选好配强了村级领导班子,解决了“有人干事”的问题、为我乡“十一五”期间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开展了以“四民一体”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建立了乡党务政务综治服务中心、8个村级党员群众综合服务站及4个组级党员便民服务点平台和电子网络服务及监管平台,实行代办制、办结制,切实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增强了基础组织的凝聚力;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更加健全,使党员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完善了党代表常任制,建立了党委、党支部受理党代表、党员反映情况和社情民意机制,党内决策更加民主;深入开展了“温馨组织”创建活动,不断扩大了党的工作覆盖面,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得以落实,有效解决了党员发展准、学校及非公有机制经济党建难的问题,增强了组织活力;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要求,加强知识分子党员培养和发展,提高党员发展质量,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增强了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落实了村干部生活补助机制,即争取提高村干部基本报酬标准和报酬与工作年限、工作绩效挂钩的方式,充分调动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激励了村干部认真履行职责、干好本职工作;“三级联创” 、“三创三强”活动扎实开展,党员服务承诺和设岗定责、党员公示机制、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党建责任等机制及“双培双带”工程得到有效落实;深入开展了“三优一满意”创建活动,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廉洁型、文明型“五型”机关,使乡基层站所工作作风得到明显改善;村级集体经济及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不断壮大;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加强对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各种培训,使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2007年被市命名为“五好”乡镇, 2010年获省抗早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奖。三是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不断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警示诫勉工作、“廉政健心房建设”和“廉政阳光行”活动得以落实;推行党务、政务、村务、厂务、事务“五公开”和基层站所向监管服务对象述职述廉制度,从严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得以落实。

"十一工作总结怎么写"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