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开发区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23.07.02

开发区工作总结汇编。

判断一篇范文是否好的方法是需要仔细观摩相关的优秀范文。优秀的范文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学以致用,并且帮助我们把握思路。这篇“开发区工作总结”文章是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经过精心挑选的,供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开发区工作总结【篇1】

我于20xx年xx月xx日通过楚雄开发区管委会面向社会统一招聘高层次人才方式进入开发区管委会工作,最终在规划建设管理局,截止目前已近半年,现就半年以来的工作做个总结和汇报,主要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转变角色,努力学习并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在入职开发区管委会之前,我一直是在民营企业工作,进入管委会之后的工作,对于我而言,就是一个全新的行业,工作的性质,扮演的角色完全不一样,这份工作对我就是一次新的选择、也是新的机遇,但更多的是一次新的洗礼、新的考验和新的挑战。所以我需要从零开始,需要重新学习。入职后,我迅速转变角色,放低姿态,在工作程序上,不断向单位的老同事请教,在专业上,在短时间内把和自己工作息息相关的一些制图软件如CAD 、测量等学会,同时加强一些如《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的学习。通过向老同志、老同事请教学习和自己自学的方式,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基本能保证工作能正常开展。同时我也深深意识到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不进则退,自己面临的竞争与压力不小,所以在上班之余,我不仅加强自己专业知识的学习来满足自身工作的需要,我还秉承一月一书的理念不断加强其他综合素质方面的知识,不断阅读经济类、管理类的书籍。也积极努力的为相关执业资格备战。当然,学无止境,目前我所学的到知识也仅能满足得以正常开展工作,更多的我还需要不断加强学习来提高我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能力。

二、半年以来的工作内容和工作体会

入职管委会后,我所服务的部门是规划建设管理局规划管理科,在规划管理科我主要参与项目选址、测量放验线、办证图纸审查、规划验收、项目管理、上访事件处理等各种工作,现就所从事和参与过的工作逐一总结并谈谈个人体会。

(一)项目选址踏勘

半年内完成的选址踏勘项目如下表:

半年内,我共计组织参与了15个项目24次项目现场踏勘,项目选址直接考验专业背景和综合素质能力,选址好坏直接关系企业的利益和管委会的资源有效应用,在选址方案图确定过程中,我反复斟酌,多角度、多方位考虑问题,多和领导、项目方进行沟通,以求项目选址方案达到最优。通过选址踏勘工作,不仅能使我对城市规划专业理论知识有了进一步提高,同时让我对楚雄城市规划区范围项目、规划区地理地形都得到了熟悉。

(二)项目放验线

复核项目单位按照规划图纸进行放线,避免项目单位在建设过程中因测量错误导致规划变化,也是我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半年内我多次到施工现场进行放验线,主要情况如下表:

测量验线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一项工作,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也绝对容不得犯一点错误的专业性工作,而刚开始测量专业对我来说又是全新的专业。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只有不断向老同事、向测量公司求教测量知识,再把相应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上来完成工作,对于一些一次无法验证的项目,通过不断查验图纸、不同测量仪器、不同测量人员等方式进行验证,以达项目测量放线的准确性。在验线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及时和项目单位、放线单位进行沟通对接,及时进行纠错措施,这样不仅减少了项目单位工作的反复和投资的浪费,同时也保证了规划的严肃性和准确性。

(三)办理“两证一书”图纸审查工作

办理“两证一书”是规划管理科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办理“两证一书”需要部门不同的人员有分工,有协作才能依法依规办理好,我在办理“两证一书”过程中主要是参与审图工作环节,半年里,我完成了以下项目审图及规划验收工作:

在此项工作过程中,我严格把关规划建设过程中的入口和出口,认真审核平、立、剖面图,严格对照评审过的规划文本,特别对关键性指标严格进行把控,从而做到备案图纸与规划文本相符,现场验收与备案图纸一致。

(四)规划项目管理工作

项目规划管理是较为复杂的一个过程管理,但通过部分项目直接或间接的参与,自身知识也得到了相应补充,我所参与的规划项目如下:

在项目评审组织及其他管理工作过程中,我积极与设计院、项目单位进行沟通对接,对一些项目编制进度时时跟进关注,特别像对美华丰产业园区控规修编,基本处于每周都在和项目单位进行沟通协调的状态。通过积极主动沟通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五)其他项目管理

在完成规划管理工作的同时,我还承担着部分项目工作的组织实施工作,主要为参与集装箱物流中心及铁路专用线预可研、可研报告编制。同时,还负责着东瓜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项目可研编制组织实施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不论是收资过程还是编制过程,我都不断与可研编制单位进行沟通协调,积极推进项目工作进展。

(六)上访及信访事件处理回复

对于上访及信访事件,认真对待,认真查阅相关资料,积极处理,同时积极与上访户进行沟通,主要参与及回复是上访信访件有以下几项:

在处理上访信访事件过程中,自己不只是为完成工作而工作,而是切身从上访户角度出发,积极找办法,认真处理各类事件。

(七)其他相关工作

在完成以上各方面的工作外,对于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或是临时性的工作都能按质按量完成,经过初步统计,其他事项完成的工作如下:

以上的工作内容便是我半年以来主要完成的一些工作,对于一些临时性、附属性的工作就不再进行一一总结。

三、工作中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

在完成各项工作过程中,我也不断在总结工作得失,半年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自我总结如下:

(一)、因程序和环境不熟悉,导致工作效率较低,有些工作项需要多次进行才能得以完成,甚至有些工作项因不熟悉情况而错误判断。当然,虽着时间推移,环境不断熟悉,工作效率低下的情况也在逐步改善;

(二)、角色未完全转变,往往很多时候以在民营企业时的

工作思维来判断衡量自己的工作,导致工作过程有些不能妥善解决。

四、对管委会发展的建议

管委会不惜重金招聘高层次人才,我相信管委会一定希望从更高的格局进行发展,来了半年,虽然对管委会的情况还未非常了解,但据我看到的和理解谈谈对管委会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管委会内部自身管理,可借鉴一些成功公司的管理

模式来管理政府,用我个人的话就是用管理企业的模式管理政府;

(二)、减少社会事务,集中精力致力于园区发展建设。

开发区工作总结【篇2】

20xx年我局按照区党委管委会部署要求,认真落实政务信息公开各项工作,依法主动公开政府信息,促进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现将我局一年来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组织领导情况

1、强化领导、健全机构。为全面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建设服务型政府机关,我局成立了政务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叶茂森局长为组长,韩志民副局长为常务副组长,曹建毅、王绚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局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督促检查及保密审查等工作,为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2、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我局政务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徐亦发同志兼任,成员由各科人员组成。负责政府信息公开资料的收集、整理、组织和审核,并负责向外界公布和向各级部门报送相关信息资料。

3、组织开展学习培训,提高信息保送水平。确立专职信息员一名,从信息报送内容、时限、信息写法、质量要求等方面全面加强培训学习,提高素质。实施一包到底制度,从信息编写、审核到发布,信息员全程负责,主管领导全程把关。同时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湛江市保密管理“九个严禁”、“九个不准”规定》和《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等。

二、建立政务信息公开机制情况

1、严格流程,运转有序。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广东省政务公开条例》和《湛江开发区政务信息公开规定》有关规定,明确了政务信息公开的内容、形式、程序和保障监督措施,制定了明确的分工,规范内部信息公开工作流转程序。编制了《湛江开发区经贸和科技局政务公开栏》、《湛江开发区经贸和科技局服务指南》、《湛江开发区经贸和科技局制度汇编》等,通过区网站、墙报、工作简讯、短信平台等信息公开平台发布。

2、严格制度,强化建设。加强制度建设并认真贯彻执行,严格程序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属性的审核、加强保密审查机制建设,有效推进政府信息的公开,促进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建立了政务信息主动公开工作机制、依申请公开工作机制,发布协调机制,社会评价制度,责任追究制度,落实有关公告、公示,总结上报政务公开年度自评报告。

三、依法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为了方便群众了解信息,按规定及时公开更新政务信息公开指南、组织机构信息、规范性文件,公布最新工作动态、财政预算和决算等。一是通过电子信箱、传真、电话,人工答复、答疑;二是依托区网站、行政服务中心窗口,提高查询服务,受理投诉、咨询申请服务;三是通过新闻媒体等途径进行发布。在主动公开信息中,我们始终坚持最大限度地把有关政策、工作动态及时通过各种渠道对外公布,同时保证时效。20xx年我局累计主动公开的各类信息100多条。

1、利用区网站、区手机报信息公开平台累计公开信息30条,内容包经济分析、工作总结、工作动态等。

2、利用《湛江开发区》、《东海之声》报发布工作动态20多则。

3、利用我局工作简讯、短信平台公开信息约40多条。通过工作简讯、短信平台报道我局工作职责、工作动向、取得成绩,让有关部门、企业、群众了解我局工作特点、工作开展情况。

4、通过公开栏、墙报公开我局职能、科室设置、领导分工、办事程序、办事所需材料、办结时限等,方便群众办事。

四、依法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

根据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有关规定,组织我局全体干部进行培训政务信息公开有关文件,明确受理机构、机制和程序,保证按规定受理、审核、处理、答复,依法处理申请公开相关数据。20xx年我局没有收到依法申请公开政务信息申请。

六、存在的问题

一年来,经过全局干部职工的努力,我局政务信息公开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公开内容需要进一步深化;二是公开形式的便民性需要进一步提高;三是宣传和引导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七、下一步工作措施

1、统一认识,努力规范工作流程。按照“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梳理政府信息,及时提供,定期维护,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能按照既定的工作流程有效运作,公众能够方便查询。

2、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和监督保障措施。坚持“涉密信息不公开,公开信息不涉密”的原则,凡涉及到国家、政府机密等政府信息,避免在网络或其他途径进行主动公开。加强监督检查,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对应公开而不公开、内容不实、违反程序和时限规定等行为的,将严肃处理和追究责任。

3、进一步增进与社会公众的沟通,畅通政府信息公开渠道。以便民利民为根本宗旨,尽量满足群众需要,切实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信息公开工作更加充分、有效地发挥好促进依法行政、服务社会公众的重要作用。

开发区工作总结【篇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深入发展,民兵担负多样化军事任务越来越繁重,国家对民兵预备役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做好新时期民兵转型工作,满足国家对民兵工作的要求。通过对我县民兵工作的调研,在掌握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我认为要贴近基层,立足“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需求,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提高民兵快速动员组织能力,建成一支“种类齐全、结构优化、用途多样、反应快速”的新型后备力量体系,确保应急和应战任务的有效完成。

民兵预备役建设要满足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要求,具备抢险救灾、应急救援、反恐维稳等多种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按照“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的要求,合理确定共同与专业、作战与保障力量的规模和构成,加强专业性、多样性和实用性建设,突出执行“应急应战”双重任务的专业化队伍建设,形成一种力量多种用途、一种任务多种力量的新型力量体系,实现民兵预备役组织结构从单一型向复合型、从传统型向创新型转变。要合理确定各类组织的结构比例,适当减少步兵和层次较低的专业技术分队,减少与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不一致的分队,增加与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相适应的有较高科技含量的专业技术分队和民兵综合救援分队。

整顿民兵预备役组织,要着眼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需要,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突出重点,灵活采取多种方法,确保编组落实。比如,在地域上,突出中心城市、沿江地区和重要目标区域的民兵预备役建设。在结构上,突出作战与保障队伍编组,编实编强应急救援、应急维稳等队伍;突出专业队伍编组,按专业、分区域建立专业化力量,使之既能担负作战保障任务,又能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实现多样化建设与专业化建设的统一。在方法上,采取“单独编和联片编相结合、属地编和跨区编相结合”的灵活方法,探索“联建、联训、联管、联用、联保”的路子,注重从机关、企事业和社会上选编一些高科技人才和特殊人才,实现建设目标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

目前民兵整组训练任务过重、内容陈旧、方法单一、质量不高。要改革民兵训练内容和方法,做到精而管用。训练对象应重点放在民兵干部和应急分队、专业技术分队上,训练内容要突出军地适用的科技知识和与担负任务相一致的军事技术。在训练方式上,要在基地实施集中训练,训练时间按训练内容确定,训练方法可以采取分类施练、周期训练、升级训练、按建制训练、组织巡回教学等,不拘泥于形式,注重实际训练效果。

以政府系统为主体,以职能部门和军事机关为骨干,建立政府与省军区系统“两位”一体、“双轨”并行的联合应急指挥体制。同时,发挥省军区系统军地“桥梁”作用,积极与现役部队、公安、武警,以及地方交通、气象、信息等部门沟通联络,及时掌握情况变化,为军地联合指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要按照上级下达的战时兵员动员任务,紧贴实战需要,采取定方式、定单位、定地点、定人员的方法,拟制目标明确、层次分明、种类齐全、衔接配套的兵员动员预案,对各阶段、各批次动员的各类兵员从哪里出、出多少、补入什么部队,都要进行具体明确,并反复修改完善,确保一声令下,能够按照计划和方案快速组织实施,做到预有准备,提高平战转换效能。

要把兵员动员演练列入年度演训计划,本着分步骤、分批次的原则,按照战时兵员动员的`程序和要求,有重点地组织兵员动员对象全过程实兵演练,练程序、练方法、练指挥、练协同、练保障,切实通过演练,检验动员计划方案和程序方法的可行性,促进快速动员能力的提高,确保战时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

民兵政治教育是“教育在平时,作用在关键”,要对民兵进行全面、系统的革命理论和革命精神教育,解决带普遍性、根本性的思想认识问题,提高民兵的政治思想觉悟,增强日常性政治教育的效能。

行动中的政治工作要突出针对性、及时性,要从民兵实际出发解决问题,善于从形势发展变化、民兵思想活动中发现问题,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就搞什么教育。紧贴使命任务,围绕整组、军事训练和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不断强化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认真总结参与遂行任务的经验,摸索实在管用的方法路子。

在民兵政治教育中,要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现,使民兵具有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领导,时刻听从党指挥,忠实履行使命,完成各项任务,取得优异成绩。

以上是我就如何做好新时期民兵转型工作的一些思考,其目的是引起大家对新时期民兵转型工作的重视,提出真知灼见,共同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提高民兵快速动员组织能力,确保有效完成应急和应战任务。

开发区工作总结【篇4】

园区简介:

桐庐经济开发区系省级经济开发区于994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距杭州55公里,上海、宁波港口各260公里;到萧山国际机场、中国小商品城义乌仅1小时车程。杭新景高速和320国道穿境而过。富春江航线上可达兰溪、千岛湖,下可出杭州湾。

开发区,规划控制面积21.5平方公里。区建区至今,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7亿元,工业外贸、商贸居注文化教育、旅游度假4个功能区已初具规模。先后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60多个项目落户开发区。是浙江省省级开发区中规模大、功能全、最具竞争力的先进开发区之一。

桐庐经济开发区累计投入资金10多亿元,园区内全部实现通路、通电、通讯、给水、宽带网、土地平整、污水处理等工业配套标准,管网铺设到位,春江路、瑶琳路、白云源路等主干道建成使用,使园区与城区中心紧密连接,成为一个都市型工业园。

近几年,桐庐经济开发区在充分享有长三角信息、资金、人才等各种资源的同时,对外来投资者在用地、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并从项目到投产实行全程跟踪式服务;投资规模特别大、技术含量高的企业,可以享受“一厂一策”的优惠政策。

桐庐经济开发区服务体系健全,秉承“客商是上帝、服务是生命、创新是灵魂”的服务理念,积极创建国内一流投资服务区、为客商提供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经常化走访的“全天候、零障碍、低成本、高回报”服务。

“十一五”期间,桐庐经济开发区将着力做好“扩量、提质、增效”六字文章,不断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努力打造花边产业和特种纸生产基地,培育光机电一体化等高科技产业基地,形成产业特色。到“十一五”期末,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300亿元,工业税收3亿元以上,真正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发展速度快、社会贡献大、科技含量高、投资密度大、资源节约的现代制造业集中区、吸引外资的集聚区、体制改革的先导区和循环经济的示范区。

招商情况:

招商主要行业:针织、服装(成衣制作、皮革服装)、箱包、医疗器械、纺织、机械电子、玩具、医药保健品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

桐庐,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地处钱塘江上游,距杭州市区 60公里,西接黄山、千岛湖,东连钱塘江、西湖,地属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桐庐自三国吴黄武四年(公元 225年)始置县至今已有1780多年历史,县域总面积1825平方公里,总人口39.53万,全县辖7个镇4乡和2个街道,是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沿海地区经济对外开放县和旅游开放区。

桐庐县坚持“工业强县、环境立县、开放活县、和谐兴县”四大战略,着力打造“经济繁荣的富裕桐庐,宜居休闲的潇洒桐庐、开放创新的活力桐庐、人文进步的和谐桐庐”,以推动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03年起,桐庐连续三年跻身“全国百强县”之列。全县工业经济已

初步形成针纺织、皮革、服装、工艺箱包、玩具、医疗器械、制笔、机械、电子等优势产业。省级桐庐经济开发区更是全县重点企业的集聚区,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的主阵地。

桐庐山川锦绣,人文荟萃,近年来先后荣获国际花园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名县、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蜂产品之乡、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全国绿化模范县、长三角最具投资潜力县等荣誉称号。

“潇洒桐庐郡,江山景物妍”。开放中的桐庐满怀热忱,欢迎四方宾朋前来旅游观光、投资创业,共同走向灿烂的明天!

省级桐庐经济开发区位于桐庐县城新区,1994年8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2005年首批通过国家发改委重新审核认定。开发区工业园区总体控制区域10.56平方公里,现已开发面积为6.5平方公里,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6亿元。现共有150余家中外企业落户区内,初步形成以针纺织、皮革服装、机械制造、电子科技、医疗器械、制药、新型建材等行业为主的产业格局。

开发区坚持提升发展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集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通过ISO9001和ISO14000双体系认证,并成功申报杭州市新型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开发区先后获得“浙江省出口创汇先进开发区”、“杭州市先进工业园区” 等荣誉。2007年桐庐经济开发区发展速度在全省55个省级开发区中排名第11位,综合实力位列杭州市各省级开发区工业功能区第一名。

开发区以优越的地理位置、完善的基础设施、优惠的投资政策和优质全程的服务,热忱欢迎中外客商前来考察、投资。

省级桐庐经济开发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钱塘江上游,区位条件优越。开发区北临富春江,南接杭新景高速公路,320国道穿区而过,距杭州55公里,距萧山国际机场90公里;经20省道至义乌只需1小时,经高速公路3小时内可到华东地区的主要城市,包括上海、苏州、宁波、温州、南京等;区内1000吨级货运综合码头上可达兰溪江,下可出杭州湾,距上海、宁波港口各260公里。

主要交通干线:

沪杭高速公路、杭甬高速公路、杭新景高速公路、杭金衢高速公路、杭徽高速公路、320国道、16省道、20省道;沪杭(高速)铁路、杭甬(高速)铁路;富春江航道、京杭大运河

产业基础:初步形成以针纺织、皮革服装、机械制造、电子科技、医疗器械、制药、新型建材等行业为主的产业格局

供 水:区内有日供水3万吨水厂和10万吨水厂各一座,管网覆盖全区,水源来自富春江,达到地面水Ⅱ类水质标准。

供 电:电力由华东电网供应,区内有装机容量 30万千瓦电厂一座,已建成

通 讯:已建成的电信综合交换网,装机容量达 10万门,国际互联网宽带、快递物流服务覆盖全区。

排 污:区内已建日处理 1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区内企业的排污由开发区统

一纳管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外排。

人力资源: 以浙江大学为代表的省内高校和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每年可培养3万多名不同专业人才,为企业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

其 他:商检、金融、工商、税务、医院、学校、公交、宾馆、休闲娱乐等机构设施配套齐全。

桐庐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是桐庐县政府的.派出机构,管委会坚持“投资者第一”的理念,不断完善服务机制、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为前来创业的中外投资者提供全面、优质、高效、专业的全程代办或协办服务,包括项目立项审批、注册登记、用地申请到厂房建设等手续的办理服务,以及高新技术认定、工商、海关、商检、税务、银行等企业所需的一切手续的“一站式”全程代办服务。

桐庐民风淳朴,自然环境优美,人居环境优美。桐庐全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城区内建有四星级红楼国际饭店,有着环境优美的居住小区、别具风格的中心广场、师资力量雄厚的中小学校、休闲娱乐等机构设施配套齐全。严子陵钓台、瑶琳仙境、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等风景名胜星落分布在县城周边。

土地出让;工业用地基准价(现价为315元/平方米,即21万元/亩),按国家和县政府有关优惠政策,依据进区项目投资规模、档次以及项目科技含量,予以相应的地价优惠。工业土地出让年限;50年。

供 电:大工业用电0.621元/KWH;(尖峰1.054元/KWH;高峰0.872元/KWH;低谷0.388元/KWH);

一般工业用电为 0.824元/KWH;(尖峰1.341元/KWH;高峰1.043元/KWH;低谷电0.531元/KWH);

生活用水1.35元/立方米;

商业用水2.65元/立方米。

基建成本:视厂房材料、结构而定,一般为 500-700元/平方米。

工 资: 一般员工在1000―1500元/月;最低工资标准700元/月

招商热线:0571-64211821、64220302、64211827

区内企业享受国家、省、市的相关优惠政策的,对符合开发区投资导向的项目,开发区

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财政扶持;

对经认定的高新企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高新产品,开发区支持帮助企业申请获得省、市政府的各种高新技术扶持资金,开发区给予适度的财政专项资金配套补助。

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享受优惠政策。

1、鼓励针织、制笔、服装、皮件等传统产业加快设备更新、提升产品档次。新建传统产业项目设备投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且投产后下一年度税收达到100万元以上的,给予设备投资部分6%奖励。

2、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和新型重化工业的重大项目,新建项目设备投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参照享受技术改造奖励政策(其设备投资部分6%的财政资助)。

3、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省工业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规定的投资强度和投入产出比三项指标,在2000万元、超过规定指标25%和1:3.5以上的,在3000万元、超过规定指标20%和1:3以上的,在5000万元、超过规定指标15%和1:2.5以上的,达产后第二年分别给予5万元、10万元、1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4、每年评定10家企业为工业龙头企业,实际缴纳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留县部分比上年递增15%以上的,超过15%以上部分的全额奖励企业(出口企业按扣除免、抵、调部分后的县财政实缴数计算)。

5、每年根据企业销售、利润和税金增长实绩以及履行社会责任情况,评定10家“最具成长型中小企业”和10家 “最具潜力型中小企业”,其实际缴纳增值税、所得税留县部分比上年增量15%以上部分(出口企业按扣除免、抵部分后的县财政实缴数计算),由县财政一次性给予企业80%、60%的奖励。

6、新进入工业规模企业行列、财务核算健全且次年实际销售收入保持增长的企业,企业次年实际缴纳增值税、所得税留县部分比上年的增量部分的50%由县财政一次性资助企业

7、对工商注册和税务登记在本县的企业,在境内外证券市场成功上市的,给予2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8、企业产品或所持有的注册商标被认定为“中国名牌”或“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的,由县财政一次性奖励该企业100万元。企业产品或所持有的注册商标被新确认为“浙江名牌”或“浙江著名商标”称号的,由县财政一次性奖励该企业10万元。

9、获得国家质量免检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企业,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10、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出效果好的鼓励类工业项目,可采取“一事一议”、“一厂一策”的方式单独确定鼓励政策。开发区对在销售、税收、项目推进及科技创新等方面成就突出的企业,每年相应安排一定资金给予奖励。

开发区工作总结【篇5】

打造一流创新创业环境 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科技工作的灵魂,是推进科技进步的动力,是高新区的生命之源。成都高新区成立以来,十分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立足于成都地区的科技资源和智力资源优势,围绕优化创新创业环境,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推进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成功培育了一批知名科技企业,不断为经济发展培育和输送了新的经济增长点。xx年成都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占四川省的52.7%、成都市的64.8%,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和税收均占成都高新区总数的70%以上。科技创新为成都高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恒久的动力与活力,拥有大批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成为高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都高新区通过优化创新产业环境,形成了科技成果和人才聚集的“马太效应”。特别是集成电路和软件研发企业和人才的聚集,吸引了摩托罗拉、微软、爱立信、联想、中兴通讯等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到成都高新区建立研发中心,吸引了英特尔、中芯国际、pSI等国际知名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到成都高新区投资建厂。由于这些企业在成都高新区的聚集,在最近举行的成都—台湾IT产业合作发展研讨会上,成都将成为继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之后,中国的第三大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已经成为企业家和专家们的共识。

一、明确创新创业体系建设的目标定位

成都高新区立足成都作为西部特大型中心城市拥有的科技人才和成果优势,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把科技创新作为“1223”战略中的两项重点工作之一,明确提出了创新创业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

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目标,以推进成都地区科技资源优势向科技产业优势转移为重点,整合创新创业资源,加快建设四级创新创业载体、三大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五大创新创业支撑体系,打造一流创新创业平台,努力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比较优势,加快形成区域创新创业资源的聚集效应。

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体系建设的工作目标是:加快建成总面积2—3平方公里、能够吸纳2000家以上创新创业企业,设施一流、配套完善、环境优美、服务便捷的孵化基地,努力建设成为全国最大、最具实力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之一。

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是:形成涵盖不同专业领域和人才层次、独具特色的创新创业体系,建设成为区域创新创业资源聚集和推进科技创新的核心,不断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增强区域核心竞争能力,为成都高新区和地方经济发展不断培育新的增长点。

二、按照技术创新链做好四级载体的规划建设

根据创新创业企业的成长规律,按照技术创新链的构成形态,成都高新区提出了四级载体的规划建设思路。在成果孵化期,建设适应不同专业领域和人才层次需求的孵化器为主体的创新孵化区;在孵化毕业企业成长期,建设以标准厂房为主体的科技产业区;在企业发展的成熟期,建设基础和配套条件一流的产业园区;在企业发展到跨行业、跨地区经营的扩张期,建设高水准的总部聚集区。根据园区功能定位,我们将第一、二、四级载体主要布局在位于城区的南部园区,将第三级载体布局在西部园区,适当配置第一、二级载体,并按照布局规划,加快建设进程。

一是重点突出加强创新孵化载体建设。成都高新区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吸引了3亿多元社会资本建设科技孵化器,形成了以成都高新区技术创新服务中心等8个国家级专业孵化器为骨干、23家民营科技孵化器为主体的孵化器群。到xx年底,投入使用的面积达42万平方米,入孵企业达1000多家,今年孵化器面积预计将超过50万平方米。今年以来,加强了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基地、国家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等专业孵化器的建设,加快了软件、IC设计、信息安全等企业的聚集,目前成都市10多家重点IC设计企业有9家在高新区,南山之桥、成都华微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C设计企业已经具有较高水平,为成都高新区吸引英特尔、中芯国际等企业奠定了基础。

二是加快建设科技产业园区,为孵化毕业企业提供发展空间。成都高新区集中规划建设以工业标准厂房为主体、具有相当规模的科技产业园区,并以管委会投资建设为引导,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建设,优惠出租或出售给孵化毕业企业,保证了企业尽快投产,降低了企业的投资和运营成本。今年,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在天府科技园投资建设的2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将全面投入使用。

三是高标准建设产业园区。成都高新区根据打造三大特色产业基地的定位,按照建成空间信息化、生产自动化、园区生活化、环境优美化、社会安全化、科技与人文协调统一的一流综合产业园区的标准,高起点规划、高品位设计、高质量建设,今年将投资40亿元,加快产业园区的道路、管网、政务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产业承载能力将大幅度提升,园区环境和形象将明显优化,产业聚集能力将明显增强。

四是积极推进总部聚集区的建设。为了适应企业规模扩张对智力和动力支撑的高质量需求,展示一流企业的形象和实力,成都高新区在南部园区规划3—5平方公里,加快建设总部聚集区,重点聚集扩张型企业特别是跨地区、跨行业集团的总部或经营结算中心。

为了确保创新创业企业的发展空间,成都高新区坚持集约式发展,制定了投资强度标准,明确规定总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投资强度达到120万元/亩的企业才供给土地,并实行与投资总额和投资强度挂钩的土地价格,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成都高新区严格执行有关土地法规,杜绝了土地的浪费和违法占用。

三、完善和优化三大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成都高新区围绕降低创新创业门槛、成本和风险,不断完善由基础创业服务、中介服务和个性化服务三个层面构成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提高了创新创业企业的成功率。

一是完善和优化基础创业服务体系。成都高新区各孵化器积极为创业者提供办公场地、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等基础条件,提供政策、项目咨询,代办企业登记、企业代码、税务登记以及其他手续等政务、商务和物业服务,真正让创业者专注于成果研发和转化。

二是完善和优化中介服务体系。成都高新区积极与专业能力强、信誉好的中介机构加强联系,与35家中介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构建了包括税收、法律、财务、审计、战略策划、管理咨询、人员培训、技术服务等内容的中介服务体系,为创新创业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中介服务。

三是完善和优化个性化服务体系。成都高新区不断提高服务的创新性、专业性和针对性,专门组织了新闻推介会,帮助企业扩大了产品知名度;专门组织了孵化企业与投资企业、银行、上市公司的专题推介会,帮助企业获得了资金支持,促进了企业的快速成长。

此外,成都高新区还鼓励和引导区内国家级孵化器通过品牌和服务的输出,带动区内其他孵化器提高服务水平,促进了创新创业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形成了以创新中心为核心的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服务网络。

四、加快建设五大创新创业支撑体系

一是加强同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紧密联系与合作,建立科技创新的成果支撑体系。目前,成都高新区已与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合作先后建立电子科技大学创业中心、大学科技孵化园和技术转移中心,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产业园区已经正式入住成都高新区,构筑了良好的科技成果产业化通道,帮助大批科研成果从实验室顺利走向了市场,在成都地区形成了良好的成果聚集效应。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创新创业的资金支撑体系。成都高新区初步形成了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社会资本为补充的多元化资金支撑体系。一是建立了创新基金、产业扶持基金等财政扶持资金,从1998—xx年,共投入财政资金近5000万元,支持了174个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项目,促进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二是积极争取国家支持,从1997—xx年,累计争取国家无偿支持资金约3亿元,争取创新基金立项支持资金6355万元,xx年项目推荐和受理数在全国高新区中位居第二。三是省、市和高新区共同投资3.1亿元,建立了成都高新西区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发挥了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吸引了英特尔等几十家风险投资公司进区支持创新创业企业。四是引导区内企业加大RD投入,xx年区内企业RD经费支出占总销售收入的3%以上,高于全国高新区平均2.6%的水平。

三是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创新创业的智力支撑体系。成都高新区制定并实施了《关于引进高级人才的政策规定(暂行)》、《高级人才证书管理办法》、《关于高级人才享受购房补贴资格的暂行规定》,从户口、住房、创业资金、创业条件等方面给予了最大的优惠和支持。xx年,成都高新区规划建设了高级人才居住园区,对部分创业者和高级人才购买住房给予了每套6万元的补贴;对到区内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博士,每年给予5万元的研发经费补助,由其自主支配;对为高新区建设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各类人才,给予专项奖励。成都高新区的人才政策,吸引了大批创新创业人才聚集,人才高地的效应日益凸现。

四是建设公共技术平台,打造创新创业的技术支撑体系。成都高新区在已经建设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成都)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基础上,先后又建立了成都微软技术中心、成都互联力量中心等公共技术平台。目前正整合区内资源,投资上亿元,加快建设一个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能服务于软件基地、IC基地、信息安全基地以及数字娱乐产业基地的信息技术公共平台体系,积极建设中医药研发、公共试验和评价平台,努力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服务,降低企业的研发、测试等成本,帮助企业提高研发水平。

五是积极培育市场,优化创新创业的市场支撑体系。积极建立和培育产权交易市场,2000年成立了成都技术产权交易所,xx年实现技术转让服务项目460项,产权交易16项,实现交易额16.5亿元,今年上半年技术产权交易项目已达395项,交易额14.9亿元。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快建设成为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净化高新技术产品的市场竞争环境。鼓励区内企业、政府机关按照同等优先的原则,采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积极帮助企业拓展区外市场。

五、加快建设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的创新文化

科技创新是一项充满挑战和风险的事业,既需要从事科技创新人员的勇气,更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宽容。加快建设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创新文化,将为推进科技创新提供恒久的动力。成都高新区采取积极措施,按照文化建设的三个层次,正在加快创新文化的建设。

一是营造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成都高新区旗帜鲜明地鼓励创新,善待挫折,激励成功,宽容失败,积极在全社会培养和营造崇尚创新、勇于创新、乐于创新的良好氛围。

二是建立和完善支持创新的制度体系。成都高新区围绕让勇于创新的人得到尊重、让善于创新的人得到实惠,积极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加快形成支持创新的长效机制。

三是形成支持创新的理念。创新理念是创新文化的核心。成都高新区将通过培育和形成创新理念,实现从“要我创新”到“我要创新”的飞跃,使“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成为每个高新人的自觉行为,让创新创业人才的创新热情充分涌流,让创新创业精神在成都高新区蔚然成风。

成都高新区将按照科技部国家高新区创新创业环境建设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完善企业自主创新机制,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增强企业和成都高新区的核心竞争力,努力建成为中国重要的科技成果和成长型科技企业聚集地,加快建设成为全国科技创新能力最强的高新区之一。

开发区工作总结【篇6】

――前郭尔罗斯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   wenjun 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成立以来,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原则,用“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新思路来指导具体工作,通过全面实施前郭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生态、绿色、民族”三张牌发展战略,科学规划,充分利用生态资本,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有机渔业和环保产业,全区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查干湖已经成为吉林省渔业生产基地、生态旅游和蒙古族民俗旅游胜地。主要做法是:

开发区成立伊始,我们根据全区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确定了“以建设中国北方最具民族特色的生态旅游度假区为目标,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生态、绿色、民族为立区特色,坚定不移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突出抓好旅游业,巩固壮大水产业和农业,加快发展石油工业和环保产业,全面加快开发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促进全县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总体发展思路,明确提出“一年打基础,两年成规模,三年见成效”的近期工作目标。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我们完成了内设机构、派驻机构以及党群组织的组建工作,理顺了管理体制,建立了一级财政和一级国库,编制和完善了各类规划,部分基础设施和旅游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区进入了整体开发建设阶段。,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0757万元,同比增长83.9%。实现经济总收入27569万元,同比增长132.9%。其中,工业产值12763万元;旅游业收入10500万元,全年实现渔业产值2047万元,粮食产值2259万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926万元,本级财政收入464万元;完成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8个,合同引资额16341万元,实际到位资金10100万元。

我们坚持“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注重近期规划、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有机结合,制定了一整套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指导性的发展规划。一是制定了《前郭尔斯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五年经济发展计划和到十年经济发展规划》。二是委托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编制了《前郭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查干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暨中心区控制性规划》。三是委托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查干湖旅游度假区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四是完成了《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订工作。五是聘请吉林省环境科学院、省水利勘察设计院和北京联生天地生态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完成了《查干湖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综合考察报告》的编制工作。上述各类规划的编制完成为今后加强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促进全区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提供了有利保障。

开发区成立后,在前郭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一是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行为,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不断加大政府投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吸引社会法人和区内企业职工集资。三是针对开发区土地存量少、征地成本高、土地优势不凸显等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省、市、县给予开发区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采取征用区内村社闲置土地、盘活区内企业土地存量等办法,解决重点项目解决建设用地。20,开工建设项目19个,完成投资18299万元。

四、发展旅游经济,提高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

我们以湿地生态环境和蒙古族民俗文化为依托,开发建设了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态旅游项目,成功举办了三届“查干湖蒙古族民俗旅游节”和两届“查干湖冰雪捕鱼旅游节”。5月至年10,累计接待游客9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累计达3亿元。通过国内外一些知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查干湖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查干湖的知名度逐年提高,前郭和松原的人气指数有了很大提升。

我们充分发挥查干湖丰富的水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科学规划,与省内水产科研单位合作,实施大水面开发,采取人工投苗与封湖涵养相结合的方式,发展有机渔业和名特优鱼养殖。全区每年投入鱼苗670吨,年产鲜鱼5000吨,其中,胖头鱼年产量为3000吨。查干湖胖头鱼先后于20和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AA级绿色食品认证和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有机食品认证,查干湖被批准为国家AA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我们完成了《查干湖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综合考察报告》的编制工作,并已通过吉林省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和省政府的审批。《查干湖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中明确规定,查干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开发区管委会合署办公,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行政上由前郭县政府领导,业务上由省水利厅领导,并由省环保局负责宏观指导和综合管理。同时,开发区在原有的查干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基础上,又积极争取省环保局的支持,批准成立了开发区环保局,作为省环保局的派驻机构。《规划》重新确定了保护区面积,由480平方公里调整为506.84平方公里,比原规划增加26.84平方公里,并重新明确了主要保护对象。目前正在开展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前期准备工作。

20,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把全区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市、县党委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继续实施“三个三”发展战略,加快项目开发和招商引资速度,以创新的思维和方法来应对全区当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用加快发展来解决制约开发区目前面临的问题,不断创造今后发展新优势。

年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实现1.3亿元,同比增长20%;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2亿元,同比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3亿元,同比增长18%;招商引资任务完成1.1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全区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100万元,本级财政收入实现550万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分别增长18.7%和9.6%。

2005年计划建设项目21个,计划总投资48886万元。其中,工业项目2个,计划投资39550万元;农业项目4个,计划投资2270万元;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7个,计划投资4366万元;商贸旅游服务项目8个,计划投资2700万元。

为完成上述目标和工作任务,我们将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全面加强项目开发建设。一是依据现有产业基础和吸纳能力,挖掘区内企业招商潜力,主动与国内外中介机构的合作,实施招商新策略,建立商业化招商机制,实施交易式招商。二是在内部招商方式上,实行专业招商、主题招商、委托招商、“小分队”招商,积极推行网络招商。三是轮岗创业招商。实行轮岗创业,在创业中招商引资。四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化服务两个关键环节,实行招商引资加温加压,基础设施建设加码加速,优化服务加力加强,努力创造一流的投资环境。五是坚持引、建并重,加强对项目的后续跟踪服务,切实提高项目开工率和投产率。

(二)发挥区位优势和民族优势,继续举办旅游节庆活动,促进全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加快《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查干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暨中心区控制详细规划》的实施,完善游客咨询中心、导游中心、游客接待中心等旅游服务场所,提高景区旅游服务水平。进一步做好特色娱乐项目、查干湖湖标、指引性建筑、垃圾处理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开发旅游商品。举办“中国・吉林查干湖蒙古族民俗旅游节”、“中国・吉林查干湖冰雪捕鱼旅游节”等大型节庆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查干湖旅游业对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发展精品渔业和观光农业。一是坚持大水面开发的方针,采取以人工投放为主,以自然增殖保护为辅的方式,坚持养捕结合不动摇。二是瞄准市场行情,提高单产。扩大名特优鱼类的养殖规模,重点发展网箱养殖等精品渔业。三是继续抓好与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和省水产研究院的合作,不断增加渔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科技贡献率。四是加快渔业基地建设。把查干湖及周边各渔场建成渔业科研基地、渔业良种繁育基地、有机鱼养殖基地、鱼产品加工基地。着手研究查干湖胖头鱼、野生鱼原产地注册等有关工作,依法保护无形资产和渔业生产。五是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观光农业。抓好“草原牧鸡”和“狮头鹅”的禽类生产;推广蘖谷生产,种植万寿菊,发展品牌农业、旅游农业和效益农业。

(四)集中力量做好保护区基础工作,完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报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宣传方式,向社区群众宣传《环保法》、《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和《查干湖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4・22”地球日和“6・05”世界环境日,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环境宣传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教育活动的良好风气和公众自觉参与环保的监督机制。充实完善《查干湖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综合考察报告》,做好保护区土地确权、划界立标、建设生态环境监测和管护站,清理湖区私搭乱建的违章建筑等实质性工作,力争明年上半年完成申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五)切实加强管理,提高开发区的整体工作水平。一是加大对区内企业及来区注册企业的培育和支持,重点扶持渔业和旅游及石油开采企业,大力发展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二是完善财税征管机制和税源监控机制。实行部门预算和“收支两条线”制度,将区级机关所有部门的财务核算纳入区会计核算中心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加强区内直属企业财务审计监督和财政监督。三是强化景区建设用地管理,严格执行各项审批制度,清理违章建筑;加大景区环境建设力度,集中整治私搭乱建、乱堆乱放现象,杜绝在旅游区随意开采油井、取土等破坏植被的.行为。四是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加大信访工作力度,全力做好社会稳定工作,开展职工群众矛盾纠纷排查调度工作,及时消除不稳定因素。

(六)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努力提高机关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是按照四中全会提出的“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强化领导班子的政治意识、团结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和廉政意识,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判断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完善领导班子内部工作分工、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落实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二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抓好干部培训和业务学习,搞好乡、村以及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做好先进分子的入党工作,关心困难职工生产生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想方设法保证工资的正常发放。三是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完善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制度,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建立后备干部工作机制和动态后备人才库,加大干部交流力度。以聘用制度和工资制度改革为核心,积极推进机关用人制度改革,探索聘任制、工勤人员社会化管理等有效途径,实行干部“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创新分配机制,严格考核奖惩兑现。

"开发区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