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华为冬天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3.07.08

2023华为冬天读后感。

书籍是我们深入了解世界的途径,而作品的表达方式更是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是否在写作一篇读后感时感到困扰呢?现在,请你阅读下面关于"水浒传"的文化内涵和故事背后的探索。

华为冬天读后感 篇1

虽然名为华为的冬天,实际上由于华为至上而下居安思危的思想,华为至写书为止都没有进入冬天。但就如任总开头的一句话:华为总会有冬天,准备好棉衣,比不准备的好。从这两年华为的境遇看,这句话确实也应验了。很遗憾我是在已经进入到冬季的时候才看到这本书,别人可能读后感觉要居安思危,可现在的我我却不得不居危思危。

一、生存的唯一理由

生存的唯一理由开篇点出客户比天大,的确如此。客户不论对于公司还是业务人员确实就是天,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因此我们开展一切工作都是围绕这个来的。每个人,每个阶段,每份工作面对的客户问题是不一样的。就个人而言,还是先解决客户在哪里的问题。找到准客户,然后晋升为客户,才有后面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服务满意度,以及为自己的客户创造价值的问题。

相对于华为这种科技类企业,我们做同行货代营销工作,实际简单的多。说这句话时,我也是苦笑,往往就是这最基础最简单的工作我却没有做好。但现实是必须找到足够多的客户,才能谈客户服务,并且向最后一节提到普遍客户原则用进去。现在的我不会区分客户,因为客户太少,每个都是小客户,每个也可能都是大客户,还在广撒网的阶段,当然撒网的方法和收网的结果也有不一样,但做业务只有向前走,成功率低就只能比别人撒更多的网,比别人用更多的精力。

二、走出去,活下去

不管我如今做的好与不好,来到华展,我终究是幸运的。跑过厦门很多同行公司,整个厦门很少有我们这种在很早就开始就积极让我们走出去的公司。出去就多一分机会,出去就多一种可能。目前我的走出去没有取得好的好的结果,是我在客户线上跟踪出了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走出去,才是有效的走出去,才能活下来。MINGTONYFRANCO走出去都比我做的好,华为是向对手学习,而我是要向同事学习,我们既有竞争也有合作的关系。Ming善于琢磨问题研究客户,Tony善于沟通跟客户自来熟,Franco线上沟通也很强。找到差距,弥补差距,一定要赶上。从一开始就应该打算把业务当成事业来做,而不仅仅是工作,工作是努力就好,事业却是要拼命才行。

拒绝一切机会主义,做做看看不如趁早离开。同时拒绝机会主义也就是要沉下心来做事,让客户感受到我是要把货代当事业做,我是把对他的服务当做事业来做,侥幸心理,射幸心态是不能做到持续发展的,而我们的持续发展就是不断纵深开发客户,了解客户需求,增强客户粘度。

最近这段时间是最烦躁同时也是业务做的最差的时候,但是越是这样的时候越是要俯下身来做事,一切为了结果,但是更要用结果复盘过程中的问题和差距。也许我可能会错过公司给我屡败屡战的机会,但是我自己一定会屡败屡战!

华为冬天读后感 篇2

《华为的冬天》是一篇在IT业界流传的文章,在华为2000财年销售额达到220亿元,利润以29亿元人民币位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的时候,任正非在这篇文章中大谈危机和失败,确实发人深省。尽管行业不同、企业性质不同,但任正非关于居安思危、精细管理、激励员工、长远发展的思维理念,对如今临猗分公司的治理及可持续发展有学习借鉴意义。

居安思危、保持清醒。“面对这样的未来,我们怎样来处理,我们是不是思考过。我们好多员工盲目自豪,盲目乐观,如果想的人太少,危机也许就快来临了。居安思危,不是危言耸听。”任正非如是说道。对手帮助成长,危机使你强大、困境刺激思维,只有自身不断变强变大,在顺境中也始终保持危机意识,才能逆流而上,立于不败之地。落实于个人身上,我们每个员工也应抛弃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思想,不因一时的成功而一世骄傲,居安思危,把自豪感变成危机感,奋发进取,才能在发展中不断成长、不断强大。

精细管理、均衡发展。对于任何一家公司,尤其是发展至一定规模的公司,良性的管理方式是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关键。首先,要发现并改进我们的薄弱环节,保障均衡发展,从集团到部门至科室,再下到各个流程的主要领导,都要抓木板的最短一块;其次,在统一的价值评价体系下,提高工作效率,简化管理体系、确保高效运营,需要减少管理中不必要、不重要的环节,形成行之有效的方针策略。

自我批评、敬业奉献。敬业精神、献身精神,责任心和使命感是作为一名优秀员工应具备的素质,需要每位员工不断通过自我批评重塑自己、通过自我批评吸收先进,优化自己,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追求卓越,正确认识自身不足之处,努力提高整体素质和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共同塑造我们公司良好的企业工作文化。

作为临猗分公司的一员,我相信我们的公司是一个健康发展的公司,并在进一步发展壮大中!但是同时我们也必须客观看待公司及行业特性,在环境改进及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在高新技术与知识产业欣欣向荣的时代环境中,统一思想、转变观念、不断探索、不断建设改革,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和义务,积极投身到公司的发展中去。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么?春天来了,冬天还会远么?问题不同,对未来的担心却是相同的,都是对未来的预测和展望;行业不同,目的却是相同的,都是为生存争取机会,为生存争取权利。冬去春来,相信只要我们勇于面对、勇于挑战、去变革、去创新,多穿几件“棉衣”,我们公司的未来必定是冰消雪融、春暖花开。

华为冬天读后感 篇3

华为公司老总正非撰写的《华为的冬天》,可以说是一篇理论价值很高的企业管理论文。我反反复复读了五遍,可以说每一次都有新的收获。读罢,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华为能够用10年的时间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成为中国IT业的翘楚,也才弄懂了任正非所说的华为存活了十年的理由,那就是超前的思路,细致入微的管理,以及浓缩和灌输在二者里面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什么叫超前的思路?任正非在文章中提到了以色列的选举,他承认自己是拉宾的学生,因为拉宾有远见卓识,意识到了阿拉伯人终会有强大的一天。在企业管理方面他是这样阐述自己观点的:“我们的领导都不要迎合群众,但推进组织目的,要注意工作方法。一时牺牲的是眼前的利益,但换来的是长远的发展。”

企业思路要超前,首先必须要对企业的现实情况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否则超前只能是盲目地超前,那就变成了”大跃进”。企业要想思路超前,还必须要能够预见自身即将面临的机会和挑战,意识到春天是暂时的,冬天一定会到来。除此之外,企业要想超前还必须要有开阔的视野和宽广的胸怀,实事求是地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坚持“拿来主义”,广泛吸收国内外企业一切优秀管理成果,为我所用,指导思路的制定和执行。而在思路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必须要打破条条框框的限制,运用超常规的方法,搞创新,要敢于否定过去,因循守旧,照搬照抄,要拥有和实现超前的思路是不可能的。

谈到具体的企业管理问题,任正非提出了自己对华为职能部门均衡发展、合理评价和选拔干部、管理创新与稳定流程的关系、模块化建设、企业危机等等问题的看法,涉及企业经营运作的方方面面,每一个问题虽着笔不多,却是字字如玑,鞭辟入里。字里行间体现出他对华为公司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有一个清醒地认识和准确的把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就凭这些,任正非就绝对称得上一个企业家,而且是一个经营境界和个人修为都很高的企业家。他谈均衡发展是为了说明一个企业经营管理整体性的问题;谈对事负责制是说明企业运作高效性的问题;谈自我批判是说明建设企业管理团队的问题;谈合理评价和选拔干部是为了说明企业人力资源建设问题每个问题都细到微处,甚至涉及到华为阶段性的问题分析。要知道,华为是一个年产值几百亿的企业,他任正非就是这个几百亿的企业的老总,一把手,对这些问题谈的却这么细,该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啊。他这种管理上的细致入微可以成为我们企业管理的典范,应该好好地学,还要学到家,学到骨髓里。

俗话说:不当家不知道油盐柴米贵。经营管理一个企业,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它牵涉到方方面面,市场、采购、生产、品质、技朮、人事、后勤等等问题,缺一不可,少了哪一样都不行。一个“简单”的“市场”问题又涉及到市场定位、商场定价、营销渠道、市场促销、商务谈判、订单管理等方面的细节,每一个细节又直接影响到所属功能模块的效能,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整体经营运作,可以说是盘根错节,博大精深。理不出个头绪,偏废了哪个细节,企业都有可能翻船,所以说现在的企业老总们在“企业家”这个光环下又是多么的不容易,一招不慎,便会满盘皆输。

华为冬天读后感 篇4

《华为的冬天》写于2001年3月,正值华为公司发展势头良好之际。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却在此刻提出了危机意识和失败意识。时隔21年,今天的华为已成为响彻世界的一张名牌,任正非先生的先机意识和超强的管理思维,也已被华为公司20年多来的经营管理实践所一一证明。作为国有企业的一名基层管理者,学习和借鉴华为公司的危机管理理念,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对推进集团公司高质量转型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对此,我总结了以下六点心得体会,希望与大家共勉。

一是树立危机意识。心中常思“冬天”,发展才有“春天”。盛极必衰、月满则亏,也说明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集团公司从1952年建企以来,一路经历坎坷磨难,历尽风霜终屹立不倒,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不断发展壮大、奋力崛起。我们今天的成绩来之不易,所以更要有危机意识、忧患意识。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员工,都要时刻有危机感。胸怀大局,肩有担当,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长远地发展下去。

二是正视发展短板。在保证市场任务的基础上,如何降低成本、提质增效,提高产值利润率是当前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短板。活干得再多,如果没有利润,一切都是空谈。华为公司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要抓住木板最短的那一块,抓薄弱环节,强化以流程型和时效型为主导的管理体系的建设。放在建筑企业来说,就要从源头抓起,实施全过程成本管控。分公司要认真履行成本总控职能,全程检查并指导项目成本核算,发现问题及时修正解决。项目的职能定位要以履约和成本控制为中心,坚持每月召开成本分析会,总结当月成本管理的亮点和不足,找出利润增长点,并在分公司范围内借鉴应用。

三是合理使用人才。让真正能干事、干成事的员工发展为企业的“顶梁柱”,建立岗位竞争机制、人才激励机制,让高贡献者得到高报酬,真正实现优胜劣汰,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四是建立革新思维。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三建集团之所以今天还能重塑辉煌,是因为经历过改革的阵痛,经历过体制的转变,经历过市场的“严刑拷打”。我们的老员工经历过下岗分流,经历过转岗转业。每一次革新都在推动着集团公司不断向前发展。所以,时至今日,我们必须要有革新思维,用创新的手段去应对、解决前方道路上的新情况,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对每一位员工来说,就是不断地提升自我,提高自身实力。对企业来讲,就是不断地谋定新思路,谋划新举措,谋求新发展,用壮士断腕的决心,刮骨疗毒的狠劲,全力推进集团公司高质量转型发展。

上面的这些是网小编专门整理的华为的冬天读后感1000字精选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华为冬天读后感 篇5

当前,集团正处于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学习借鉴全面预算管理和华为公司的危机管理理念,对于全面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忧患意识和危机识,促进企业高效配置资源、有效管控风险、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和综合经营实力,全方位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通过认真研读《华为的冬天》一文,结合双氧水厂的实际情况,本人感触颇深。

一、识危机。艰苦奋斗文中指出:“华为公司老喊狼来了,喊多了,大家有些不信了。但狼真的会来了。今年我们要广泛展开对危机的讨论,讨论华为有什么危机,你的部门有什么危机,你的科室有什么危机,你的流程有什么危机。还能改进吗?还能提高人均效益吗?”。华为尚且如此,在全球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下,又有多少企业可以独善其身?双氧水厂目前主打产品双氧水和三氯化磷,受全国产能快速扩张的影响,利润空间持续压缩减薄,近年来“旺季不旺”的市场行情不时出现,前景不容乐观。要想改变现状,我觉得首先要从思想上实现根本的转变,牢固树立过苦日子和紧日子的思想准备,时刻准备“艰苦奋斗”,牢固树立打苦仗和打硬仗的坚定信心。

二、危机与机遇并存。我们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终极目的就是看结果。生产的根本落脚点就是安全,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从2003年至2022年,全国双氧水产能从不到200万吨/年27。5%,以下同到现在的1500万吨/年以上,单套装置规模从10万吨/年发展到现在40万吨/年,系统内工作液主要组份为重芳烃最高到2300m3,若出现火灾爆炸事故,那危害程度就是毁灭性的。行业内都在说:双氧水生产是使用危险的原料重芳烃,采用危险的工艺加氢和过氧化,生产危险的产品过氧化氢,工作液循环使用,局部小事故很轻易就会变成重大事故,为此,安全管理始终是悬在我们双氧水人头顶的“达摩斯剑”。其次,双氧水产能急剧增加,市场日趋饱和,而我们又缺乏下游产品支撑,产品单一,缺乏市场抗风险能力。危机中往往蕴绿色育着先机,要想管理出效益,增强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至关重要。文中指出:“干部要有敬业精神、献身精神、责任心和使命感。标准有四个:第一,你有没有敬业精神,对工作是否认真,改进了,还能改进吗?还能再改进吗?这就是你的工作敬业精神。第二,你有没有献身精神,不要斤斤计较,我们的价值评价体系不可能做到绝对公平。献身精神是考核干部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没有献身精神的人不要做干部,做干部的一定要有献身精神。第三点和第四点,就是要有责任心和使命感。”有事业心才会有责任心,有危机感才会有使命感。俗话话: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一支责任心强、技术过硬、思想坚定的干部队伍,才是打赢打胜的关键。

三、唯有创新,才有出路。双氧水厂始终坚持创新发展,立足现有装置,密切关注行业先进技术发展方向,积极采用“四新”技术,及时引进国内先进技术,特别是近几年相继完善了安全仪表系统SIS、VOCS治理措施、污水处理设施,使用聚结分离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既提升了整套的装置的装备技术水平,又优化的工艺技术水平,从而达到了提质增效的目的。安全管理永远在路上,提升装置的本质安全水平仍然是当前的中心工作;双氧水法环氧丙烷项目也已写入公司的“十四五规划”当中,延伸产品链、提升市场风险抵御能力也是有望可期。只有我们危机意识长存,时刻反省自身,持续推动装置水平再上新高地,我们的产品、我们的公司才能走的更远。

文中提到:“危机的到来是不知不觉地,所有的员工都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立场想问题。如果没有宽广的胸怀,就不可能正确对待变革。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变革,抵制变革,公司就会死亡。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著名诗人雪莱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只有做好过冬的准备,我们才有过冬的勇气,冬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冬天的盲目乐观,正如文中所说的谁有棉衣,谁就活下来,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者,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人生如是,企业亦如是!

华为冬天读后感 篇6

在全省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提质增效的大背景下,在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高效益转型的关键时期,我重读了任正非《华为的冬天》。

“于安思危,于治忧乱”,越是在企业向好的环境下,我们越是应该学习华为的危机管理理念。分公司近几年市场开发额完成较好,各项任务指标都圆满完成,承揽到一些大的工程,跨进集团公司引领方阵。近五年人均工资翻了一番。看到分公司的发展蒸蒸日上,我们习惯性地相信日子会越来越好,但更应该看到集团公司的转型发展和各项任务指标的逐年增长,给基层单位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压力和挑战。我们应该居安思危,常怀忧患意识。在一个企业当中,仅仅有一把手一个人的危机意识还远远不够,要让员工充满危机感,并在分公司上下形成共识,能够做到为一个共同目标去努力。

“备预不虞,为国常道”,只有常怀一颗未雨绸缪和坚持坚守的心,才能始终如一地度过每一次“冬天”。我们必须客观地看到,分公司同样存在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一是分公司员工的整体素质与分公司的快速发展不匹配;二是分公司的基础管理能力不够扎实;三是项目管理能力有待提高,精细化施工意识较弱,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工匠精神与创新精神。

《华为的冬天》就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首先,要建立一支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的员工团队。作为分公司的一员,每个员工的利益、前途都和分公司的发展密切联系、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时刻保持危机意识,思考失败,正视危机,迎难而上。2022年,分公司将开展有计划的培训、对标学习,旨在提升职工的业务素质,培养职工对工作的责任心,强化职工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其次,制度化、模板化是所有员工快速进步的“法宝”。如何做好基础管理,快速地解决问题,使公司进入良性发展轨道,要不断地探索管理的制度化、模板化。正如任正非所言,一个新员工,看懂模板,会按模板来做,就已经国际化、职业化。分公司各科室要善于引导各类已经优化的、已经证实行之有效的工作模板,不断地在实际工作中领会、实践,清晰流程,一项工作达到同样绩效,少用工又少用时,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管理才会不断进步。

最后,自我批判是思想品德、素质、技能、创新的优良工具,通过自我批判重塑自己,通过自我批判吸收先进,优化自身。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努力提高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不断提升自己。

春天总会过去,冬天总会来临,遇到冬天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应对。只要我们勇于去应对,敢于去挑战、去变革、去创新,多穿几件“棉衣”,我们就会顺利过冬!

华为冬天读后感 篇7

【3月,正当华为发展势头十分良好的时候,任正非在企业内刊上发表了一篇《华为的冬天》,这篇力透纸背的文章不仅是对华为的警醒,还适合于整个行业。接下来的互联网泡沫破裂让这篇文章广为流传,“冬天”自此超越季节,成为危机的代名词。】

公司所有员工是否考虑过,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会破产,我们怎么办?我们公司的太平时间太长了,在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灾难。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的海。而且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面对这样的未来,我们怎样来处理,我们是不是思考过。我们好多员工盲目自豪,盲目乐观,如果想过的人太少,也许就快来临了。居安思危,不是危言耸听。

我到德国考察时,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恢复得这么快,当时很感动。他们当时的工人团结起来,提出要降工资,不增工资,从而加快经济建设,所以战后德国经济增长很快。如果华为公司真的危机到来了,是不是员工工资减一半,大家靠一点白菜、南瓜过日子,就能行?或者我们就裁掉一半人是否就能救公司。如果是这样就行的话,危险就不危险了。因为,危险一过去,我们可以逐步将工资补回来,或者销售增长,将被迫裁掉的人请回来。这算不了什么危机。如果两者同时都进行,都不能挽救公司,想过没有。

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十年。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才能存活得久一些。失败这一天是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

华为公司老喊狼来了,喊多了,大家有些不信了。但狼真的会来了。今年我们要广泛展开对危机的讨论,讨论华为有什么危机,你的部门有什么危机,你的科室有什么危机,你的流程的那一点有什么危机。还能改进吗?还能改进吗?还能提高人均效益吗?如果讨论清楚了,那我们可能就不死,就延续了我们的生命。怎样提高管理效率,我们每年都写了一些管理要点,这些要点能不能对你的工作有些改进,如果改进一点,我们就前进了。

我们怎样才能活下来。同志们,你们要想一想,如果每一年你们的人均产量增加15%,你可能仅仅保持住工资不变或者还可能略略下降。电子产品价格下降幅度一年还不止15%吧。我们卖的越来越多,而利润却越来越少,如果我们不多干一点,我们可能保不住今天,更别说涨工资。不能靠没完没了的加班,所以一定要改进我们的管理。

在管理改进中,一定要强调改进我们木板最短的那一块。各部门、各科室、各流程主要领导都要抓薄弱环节。要坚持均衡发展,不断地强化以流程型和时效型为主导的管理体系的建设,在符合公司整体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条件下,不断优化你的工作,提高贡献率。

全公司一定要建立起统一的价值评价体系,统一的考评体系,才能使人员在内部流动和平衡成为可能。比如有人说我搞研发创新很厉害,但创新的价值如何体现,创新必须通过转化变成商品,才能产生价值。我们重视技术、重视营销,这一点我并不反对,但每一个链条都是很重要的。研发相对用服来说,同等级别的一个用服工程师可能要比研发人员综合处理能力还强一些。所以如果我们对售后服务体系不给认同,那么这体系就永远不是由优秀的人来组成的。不是由优秀的人来组织,就是高成本的组织。因为他飞过去修机器,去一趟修不好,又飞过去修不好,又飞过去又修不好。我们把工资全都赞助给民航了。如果我们一次就能修好,甚至根本不用过去,用远程指导就能修好,我们将省多少成本啊!因此,我们要强调均衡发展,不能老是强调某一方面。

二、对事负责制与对人负责制是有本质区别的,一个是扩张体系,一个是收敛体系

为什么我们要强调以流程型和时效型为主导的体系呢?现在流程上运作的干部,他们还习惯于事事都请示上级。这是错的,已经有规定,或者成为惯例的东西,不必请示,应快速让它通过去。执行流程的人,是对事情负责,这就是对事负责制。事事请示,就是对人负责制,它是收敛的。我们要减化不必要确认的东西,要减少在管理中不必要、不重要的环节,否则公司怎么能高效运行呢?现在我们机关有相当的部门以及相当的编制,在制造垃圾,然后这些垃圾又进入分捡、清理,制造一些人的工作机会。制造这些复杂的文件,搞了一些复杂的程序以及不必要的报表、文件,来养活一些不必要养活的机关干部,机关干部是不能产生增值行为的。我们一定要在监控有效的条件下,尽力精简机关。

市场部机关是无能的。每天的纸片如雪花一样飞啊,每天都向办事处要报表,今天要这个报表,明天要那个报表,这是无能的机关干部。办事处每一个月把所有的数据填一个表,放到数据库里,机关要数据就到数据库里找。从明天开始,市场部把多余的干部组成一个数据库小组,所有数据只能向这个小组要,不能向办事处要,办事处一定要给机关打分,你们不要给他们打那么好的分,让他们吃一点亏,否则他们不会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服务于你们,使你作战有力。

在本职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敢于负责任,使流程速度加快,对明哲保身的人一定要清除。华为给了员工很好的利益,于是有人说千万不要丢了这个位子,千万不要丢掉这个利益。凡是要保自己利益的人,要免除他的职务,他已经是变革的绊脚石。在去年的一年里,如果没有改进行为的,甚至一次错误也没犯过,工作也没有改进的,是不是可以就地免除他的职务。他的部门的人均效益没提高,他这个科长就不能当了。他说他也没有犯错啊,没犯错就可以当干部吗?有些人没犯过一次错误,因为他一件事情都没做。而有些人在工作中犯了一些错误,但他管理的部门人均效益提升很大,我认为这种干部就要用。对既没犯过错误,又没有改进的干部可以就地免职。

三、自我批判,是思想、品德、素质、技能创新的优良工具

我们一定要推行以自我批判为中心的组织改造和优化活动。自我批判不是为批判而批判,也不是为全面否定而批判,而是为优化和建设而批判。总的目标是要提升公司整体核心竞争力。

为什么要强调自我批判?我们倡导自我批判,但不提倡相互批评,因为批评不好把握适度,如果批判火药味很浓,就容易造成队伍之间的矛盾。而自己批判自己呢,人们不会自己下猛力,对自己都会手下留情。即使用鸡毛掸子轻轻打一下,也比不打好,多打几年,你就会百炼成钢了。自我批判不光是个人进行自我批判,组织也要对自己进行自我批判。通过自我批判,各级骨干要努力塑造自己,逐步走向职业化、走向国际化。公司认为自我批判是个人进步的好方法,还不能掌握这个武器的员工,希望各级部门不要对他们再提拔了。两年后,还不能掌握和使用这个武器的干部要降低使用。在职在位的干部要奋斗不息、进取不止。

干部要有敬业精神、献身精神、责任心、使命感。我们对普通员工不作献身精神要求,他们应该对自己付出的劳动、取得合理报酬。只对有献身精神的员工作要求,将他们培养成干部。另外,我们对高级干部实行严要求,不对一般干部实施严要求。因为都实施严要求,我们管理成本就太高了。因为管他也要花钱的呀,不打粮食的事我们要少干。因此我们对不同级别的干部有不同的要求,凡是不能使用自我批判这个武器的干部都不能提拔。

自我批判从高级干部开始,高级干部每年都有民主生活会,民主生活会上提的问题是非常尖锐的。有人听了以后认为公司内部斗争真激烈,你看他们说起问题来很尖锐,但是说完他们不又握着手打仗去了吗?我希望这种精神一直能往下传,下面也要有民主生活会,一定要相互提意见,相互提意见时一定要和风细雨。我认为,批评别人应该是请客吃饭,应该是绘画、绣花,要温良恭让。一定不要把内部的民主生活会变成了有火药味的会议,高级干部尖锐一些,是他们素质高,越到基层应越温和。事情不能指望一次说完,一年不行,两年也可以,三年进步也不迟。我希望各级干部在组织自我批判的民主生活会议上,千万要把握尺度。我认为人是怕痛的,太痛了也不太好,像绘画、绣花一样,细细致致地帮人家分析他的缺点,提出改进措施来,和风细雨式最好。

四、任职资格及虚拟利润法是推进公司合理评价干部的有序、有效的制度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行任职资格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改变过去的评价蒙估状态。才会使有贡献、有责任心的人尽快成长起来。激励机制要有利于公司核心竞争力战略的全面展开,也要有利于近期核心竞争力的不断增长。

什么叫领导?什么叫政客?这次以色列的选举,让我们看到了犹太人的短视。拉宾意识到以色列一个小国,处在几亿阿拉伯人的包围中,尽管几次中东战争以色列都战胜了,但不能说50年、1以后,阿拉伯人不会发展起来。今天不以土地换和平、划定边界,与周边和平相处,那么一旦阿拉伯人强大起来,他们又会重新流离失所。要是这样犹太人再过还回不回得来,就不一定了。而大多数人,只看重眼前的利益,沙龙是强硬派,会为犹太人争得近期利益,人们拥护了他。我终于看到一次犹太人也像我们一样的短视。我们的领导都不要迎合群众,但推进组织目的,要注意工作方法。

干部要有敬业精神、献身精神、责任心和使命感。区别一个干部是不是一个好干部,是不是忠臣,标准有四个:第一,你有没有敬业精神,对工作是否认真,改进了,还能改进吗?还能再改进吗?这就是你的工作敬业精神。第二,你有没有献身精神,不要斤斤计较,我们的价值评价体系不可能做到绝对公平。如果用曹冲称象的方法来进行任职资格来评价的话,那肯定是公平的。但如果用精密天平来评价,那肯定公平不了。我们要想做到绝对公平是不可能的。我认为献身精神是考核干部的一个很重要因素。一个干部如果过于斤斤计较,这个干部绝对做不好,你手下有很多兵,你自私、斤斤计较,你的手下能和你合作很好吗?没有献身精神的人不要做干部,做干部的一定要有献身精神。第三点和第四点,就是要有责任心和使命感。我们的员工是不是都有责任心和使命感?如果没有责任心和使命感,为什么还想要当干部。如果你觉得还是你有一点责任心和使命感的,赶快改进,否则最终还是要把你免下去的。

庙小一点,方丈减几个,和尚少一点,机关的改革就是这样。总的原则是我们一定要压缩机关,为什么?因为我们建设了IT。为什么要建设IT?道路设计时要博士,炼钢制轨要硕士,铺路要本科生。但是道路修好了扳岔道就不要这么高的学历了,否则谁也坐不起这个火车。因此当我们公司组织体系和流程体系建设起来的时候,就不要这么多的高级别干部,方丈就少了。

我们要坚持“小改进,大奖励”。“小改进、大奖励”是我们长期坚持不懈的改良方针。应在小改进的基础上,不断归纳,综合分析。研究其与公司总体目标流程的符合,与周边流程的和谐,要简化、优化、再固化。这个流程是否先进,要以贡献率的提高来评价。我年轻时就知道华罗庚的一句话,“神奇化易是坦途,易化神奇不足提”。我们有些员工,交给他一件事,他能干出十件事来,这种创新就不需要,是无能的表现。这是制造垃圾,这类员工要降低使用。所以今年有很多变革项目,但每个变革项目都要以贡献率来考核。既要实现高速增长,又要同时展开各项管理变革,错综复杂,步履艰难,任重而道远。各级干部要有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要热烈而镇定,紧张而有秩序。“治大国如烹小鲜”,我们做任何小事情都要小心谨慎,不要随意把流程破坏了,发生连锁错误。

我们要继续坚持业务为主导,会计为监督的宏观管理方法与体系的建设。什么叫业务为主导,就是要敢于创造和引导需求,取得“机会窗”的利润。也要善于抓住机会,缩小差距,使公司同步于世界而得以生存。什么叫会计为监督,就是为保障业务实现提供规范化的财经服务,规范化就可以快捷、准确和有序,使帐务维护成本低。规范化是一把筛子,在服务的过程中也完成了监督。要把服务与监控融进全流程。我们也要推行逆向审计,追溯责任,从中发现优秀的干部,铲除沉淀层。

我们要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变革。什么是变革?就是利益的重新分配。利益重新分配是大事,不是小事。这时候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管理机构,才能进行利益的重新分配,改革才能运行。在改革的过程中,从利益分配的旧平衡逐步走向新的利益分配平衡。这种平衡的循环过程,是促使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与效益增长的必须。但利益分配永远是不平衡的。我们在进行岗位变革也是有利益重新分配的,比如大方丈变成了小方丈,你的庙被拆除了,不管叫什么,都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来对待。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心态,我们的改革是不可以成功的,不可能被接受的。特别是随着IT体系的逐步建成,以前的多层行政传递与管理的体系将更加扁平化。伴随中间层的消失,一大批干部将成为富余,各大部门要将富余的干部及时输送至新的工作岗位上去,及时地疏导,才会避免以后的过度裁员。我在美国时,在和IBM、Cisco、Lucent等几个大公司领导讨论问题时谈到,IT是什么?他们说,IT就是裁员、裁员、再裁员。以电子流来替代人工的操作,以降低运作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我们也将面临这个问题。伴随着IPD、ISC、财务四统一、支撑IT的网络等逐步铺开和建立,中间层消失。我们预计我们大量裁掉干部的时间大约在或。

今天要看到这个局面,我们现在正在扩张,还有许多新岗位,大家要赶快去占领这些新岗位,以免被裁掉。不管是对干部还是普通员工,裁员都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从来没有承诺过,像日本一样执行终身雇佣制。我们公司从创建开始就是强调来去自由。内部流动是很重要的,当然这个流动有升有降,只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了,个人的升、降又何妨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此今天来说,我们各级部门真正关怀干部,就不是保住他,而是要疏导他,疏导出去。

一个新员工,看懂模板,会按模板来做,就已经国际化、职业化,现在的文化程度,三个月就掌握了。而这个模板是前人摸索几十年才摸索出来的,你不必再去摸索。各流程管理部门、合理化管理部门,要善于引导各类已经优化的、已经证实行之有效的工作模板化。清晰流程,重复运行的流程,工作一定要模板化。一项工作达到同样绩效,少用工,又少用时间,这才说明管理进步了。我们认为,抓住主要的模板建设,又使相关的模板的流程连结起来,才会使IT成为现实。在这个问题,我们要加强建设。

现在是春天吧,但冬天已经不远了,我们在春天与夏天要念着冬天的问题。IT业的冬天对别的公司来说不一定是冬天,而对华为可能是冬天。华为的冬天可能来得更冷,更冷一些。我们还太嫩,我们公司经过十年的顺利发展没有经历过挫折,不经过挫折,就不知道如何走向正确道路。磨难是一笔财富,而我们没有经过磨难,这是我们最大的弱点。我们完全没有适应不发展的心理准备与技能准备。

危机的到来是不知不觉地,我认为所有的员工都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立场想问题。如果说你们没有宽广的胸怀,就不可能正确对待变革。如果你不能正确对待变革,抵制变革,公司就会死亡。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一方面要努力地提升自己,一方面要与同志们团结好,提高组织效率,并把自己的好干部送到别的部门去,使自己部下有提升的机会。你减少了编制,避免了裁员、压缩。在改革过程中,很多变革总会触动某些员工的一些利益和矛盾,希望大家不要发牢骚,说怪话,特别是我们的干部要自律,不要传播小道消息。

对待媒体的态度,希望全体员工都要低调,因为我们不是上市公司,所以我们不需要公示社会。我们主要是对政府负责任,对企业的有效运行负责任。对政府的责任就是遵纪守法,我们去年交给国家的增值税、所得税是18个亿,关税是9个亿,加起来一共是27个亿。估计我们今年在税收方面可能再增加百分之七八十,可能要给国家交到40多个亿。我们已经对社会负责了。媒体有他们自己的运作规律,我们不要去参与,我们有的员工到网上的辩论,是帮公司的倒忙。

我想,每个员工都要把精力用到本职工作上去,只有本职工作做好了才能为你提高带来更大的效益。国家的事由国家管,政府的事由政府管,社会的事由社会管,我们只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就完成了我们对社会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公司才能安全、稳定。不管遇到任何问题,我们的员工都要坚定不移地保持安静,听党的话,跟政府走。严格自律,不该说的话不要乱说。特别是干部要管好自己的家属。我们华为人都是非常有礼仪的人。当社会上根本认不出你是华为人的时候,你就是华为人;当这个社会认出你是华为人的时候,你就不是华为人,因为你的修炼还不到家。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网络股的暴跌,必将对二、三年后的建设预期产生影响,那时制造业就惯性进入了收缩。眼前的繁荣是前几年网络股大涨的惯性结果。记住一句话:“物极必反”,这一场网络设备供应的冬天,也会像它热得人们不理解一样,冷得出奇。没有预见,没有预防,就会冻死。那时,谁有棉衣,谁就活下来了。

"华为冬天读后感"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