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浮力教案

发布时间: 2023.07.10

浮力教案锦集。

资料是作用于人类社会实践的一种可供参考的材料。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都会接触到很多资料。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么,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资料种类吗?在这里,你不妨读读浮力教案锦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浮力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浸没在液体和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浮力;

②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③初步了解浮力在轮船上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体验浮力的广泛存在;

②通过探究理解f浮=g排;

③体验由“实践→理论→实验→实践”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浮力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通过了解轮船搁浅的实例,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实验猜想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1.边观察、边实验、边讨论的启发式教学。

2.探究式教学。

四、教具和媒体

氢气球、乒乓球、土豆、弹簧秤、阿基米德演示器、水桶、盆子、盐、鸡蛋、饮料桶、烧杯、水等

浮力教案 篇2

浅析浮力教学     浮力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而这一章的引入又成为本章学好的关键。新教材的改革,部分内容的删减,配套练习难度的增加,无不为当今减负大潮,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教师提了一个难题,不能题海,不能满堂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思维能力,不能满足于“学会”,应教会他们“会学”。怎么办?    笔者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把验证性的课题改为探索性课题来研究。    教学目标、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锻炼学生的积极参与精神;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养成良好的.思考意识;提高实验技能。    重点、难点: 物体的浮沉、浮力的理解与计算。    教学手段: 实验与多媒体教学 首先,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联系日常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兴趣。 器材:烧杯、水、弹簧秤、同体积的铝块、铁块、铜块、木块、木铝体积比17:4      各种颜色的水、多媒体课件(内有浮力产生的原因、海底世界、带有活塞的瓶子颠倒放置、问题海里的鱼有没有受到浮力,海底的群山有没有受到浮力正放的瓶子活塞有没有受到浮力,倒放的瓶子活塞有没有受到浮力) (1)将铝、铁、木、木铝体积比17:4,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 (2)将带有颜色的水装比较薄的塑料袋中,再放在水中    发现:下沉、漂浮、悬浮。 受力分析:1)重力、一个向上的浮力           2)F浮>G 上浮至静止漂浮状态,F浮=G;下沉 F浮G 上浮至静止漂浮状态(动态过程),F浮=G;下沉 F浮ρ物漂浮;ρ液=ρ物悬浮;ρ液

浮力教案 篇3

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浮力,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知道浮力的影响因素。

1、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经历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 过程,学习“控制变量”的方法。

亲身经历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探究过程,能够实事求是的记录数据,培养学生细心、耐心、动手、动脑相结合学习的品质。

2、学会“称重法”测浮力。

三、教学难点:

1、用理论推导的方法认识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四、教学方法:

提问、观察、讨论、实验探究为主。

五、教学器材:

演示器材:多媒体课件、乒乓球、烧杯、食用油、木块、弹簧测力计、滴管、钩码、石块、量筒。

学生实验器材:金属块、细线、弹簧测力计、水、烧杯、橡皮泥、浓盐水、铁片。

演示如下实验:

步骤:(1)在小烧杯中放少半杯水,用滴管吸取一些食用油后插入水中,挤出一大滴食用油后取出,反复几次就可以得到一些食用油小球浮在水面上。

问:怎样可以让小球往下沉?往杯中加酒精,小球就会悬浮、下沉,再加水又会上浮。这个实验比较好控制,当小球悬浮在液体中时,即使摇晃小烧杯,它们也是会悬浮在液体中。对于这个实验如果能用彩色的油做实验,将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1)演示实验:放入水中的乒乓球放手后,乒乓球从水里浮上来,最后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乒乓球里注入一定水,这样上浮缓慢,便于观测)

【学生讨论】:在水里浮上来和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受几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什么?力的方向如何?

【小结】:从水里浮上来的乒乓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还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施力物体是水。上浮过程中乒乓球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浮力大于重力。乒乓球浮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乒乓球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可见,从水里浮上来的物体和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受到浮力。

【学生活动】:漂浮和上浮的物体都受到浮力的作用,那么沉在水底的物体受不受到浮力呢?学生尽可能根据常见的事例说明原因。

【学生分组实验】:利用事先准备的金属块、细线、弹簧测力计、水、烧杯进行实验探究。

【学生回答总结】金属块在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说明金属块受到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

【教师提问】:水中下沉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能不能测量出来,怎么测?

【学生讨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是由于金属块受到浮力造成的,所以弹簧测力计减小的示数等于浮力。

[板书]:1。 浮力=物重—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

教师说明: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物重,所以放手后会下沉。

[板书]:2。 浸在任何液体物体都会受到液体竖直向上的托力,这就是浮力。

【学生讨论】:浸没在水中的正方形木块,放手后竖直向上浮,它为什么不向左或向右,向前或向后运动?

根据图示,思考讨论书本85页活动2问题,并将其完成。

【总结】浸没在水中的立方体,由于上表面与下表面在水中的深度不同,所以它们受到水的压强不同。上下表面面积相等,所以下表面受到水的竖直向上的压力大于上表面受到水的竖直向下的压力(见上图)

[板书]:3。 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就是液体对物体的浮力

【学生实验】:把小铁片放入水中,铁片下沉。同样大小的铁片做成小船浮在水面上。

【播放图片】 :钢铁制造的万吨巨轮浮在水面上;人悠闲地躺在死海中看书。

[提出问题]:看到上述情景,你认为浮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猜想与假设】:联系实际提出猜想,教师把学生的猜想记在黑板上。

【制定实验方案】:利用金属块、细线、弹簧测力计、水、烧杯、橡皮泥、浓盐水等材料来自己制定实验方案验证自己的猜想。

【进行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提示学生注意控制变量,并分析记录的数据得出结论,作好总结。

【分析论证】:分组实验后,全班集中交流实验结果,各小组汇报实验的方法和数据、结论。

[板书]:4。 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材料、浸没的深度无关。

【巩固练习】:人往深水中走地时候,为什么身子浸入水越多就越站不稳?

(三)小结:学生互动交流对浮力的认识和以前对浮力错误的想法,最后用课件展示。

(四)布置作业:

1、泡茶中的物理现象: 泡茶时,开始时茶叶浮在水面上,过一段时间,茶叶开始下沉,可再过一会,茶叶又上浮,再过一会,茶叶又下沉,这样经几次后,茶叶最后沉在杯底。你不妨可以在家里泡杯茶,仔细观察一下,你从观察到的现象中,想到了什么?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

2、书本87页1、2题。

浮力教案 篇4

《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浮力及浮力产生的原因,知道浮力的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

(2)学习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与探究,感受浮力、认识浮力。

(2)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活动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能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见解,有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愿望。

教学重点:

(1)浮力的概念的建立。

(2)“称重法”测浮力。

教学难点:

(1)浮力产生的原因。

(2)浮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由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浮力现象(配图片)如万吨巨轮为什么能浮在海面上?氢气球为什么能腾空而起?在死海里的人为什么可以躺在海面上看书?等由此引入浮力。 明确本节课要探究的三个问题

1.什么是浮力?

2.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3. 浮力的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

二、进行新课

(一)什么是浮力?

浮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什么?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活动1:演示实验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再用手给石块施加一竖直向上托的力,请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

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减小。

再将弹簧测力计拉着石块放到水里,请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

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也减小。

比较上述现象得出:浸在水中的石块也受到竖直向上托的力,即浮力。

换用其他的液体结果也是一样的。

大量的实验表明:

浸在任何液体物体都会受到液体竖直向上的托力,这就是浮力。用F表示

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对浮力定义的认识

[学生活动]:浮力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很普遍,能否列举几个事例呢?学生尽可能列举一些常见的事例。

[提问]:刚才的实验说明沉在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浮力,你能通过实验进一步知道石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大吗?

对活动1中的`石块进行受力分析:石块在重力、浮力、拉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 故有F浮 + F= G

F浮 = G-F(称重法)

想一想:桥墩受到浮力吗?展示图片

学生讨论,结果不确定

那么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

(二)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活动2:讨论浮力产生的原因

带领学生根据压强知识分析教材活动2

[总结]: 因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强比上表面受到的压强大。浮力就是由于液体对物体产生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

浮力的大小:F浮=F上 — F下

(压差法)

(三)浮力的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浮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猜想与假设]:学生结合上面的情景并联系实际提出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体积、物体的形状、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液体的密度、物体的密度有关。

[制定实验方案]:教师巡视辅导,视学生的情况点拔。如研究浮力与哪个因素有关时,需要控制内心量不变?改变哪个物理量?怎样改变?怎样比较浮力的大小?要完成实验需要用到那些器材?需要记录那些数据?等。

[进行实验]:学生实验,实验后分析记录的数据得出结论,作好总结。

[分析论证]:分组实验后,全班集中交流实验结果,各小组汇报实验的方法和数据、结论。

[总结]: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材料、浸没的深度无关。

[讲解]:并非物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关键取决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部分有多少,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浮力就越大。

[想一想]:游泳者感觉到潜入水中时比浮在水面游泳时受到的浮力大,其原因是什么?

三、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对浮力有哪些新的认识?纠正了哪些队浮力的错误认识?

浮力教案 篇5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3)、说明:

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

漂浮液 物;v排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 与G或比较液与物 。

⑤ 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物= G/ (G-F)

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5、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 = G排 =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 t 由排水量m 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 ;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 = m g ;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 = m g 轮船和货物共重G=m g 。

(2)、潜水艇: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

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8、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

(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3)、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平衡条件)。

②压力差法:F浮= F向上 - F向下(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

④F浮=G排 或F浮=液V排g (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

浮力教案 篇6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8年级(下)第九章第四节《浮力》。下面就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设计理念、教学方法、学情分析、教学程序六个方面说说如何上这节课的。

一、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和气体的压强、压力等知识来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概念的认识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学习为学习下一章物体的浮沉、二力平衡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2、重点与难点

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浮力大小的探究过程需要综合应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提高了。而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因此这两个知识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识确定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浮力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通过实验总结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三、设计理念

根据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四、教学方法

根据以上设计理念,针对本节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确定本节课采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现象引出课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教师点拨解疑释惑──创意设计应用实践等一系列探究过程,让学生在自主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找出规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具体教法包括:提问法、谈话法、分组讨论法、实验法等。

五、学情分析

任教的学校属于普通农村中学,有些学生上进心不强,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宜低起点入手。

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教学程序

教学中要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具体设计如下:

1、新课引入:

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一上课便以课文四副图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讲授新课:

任何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离不开实验。这节课主要采用实验的方法来构建浮力的概念。通过图9-29这个探究实验,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增强了他们的感性认识。为了使学生能认识到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托的力,这里我增加设计了一步用手托石块使弹簧测力计示数减小这样一个步骤,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托力”的存在。再让学生通过实验概括总结出浮力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请同学们从日常生活和常见的自然现象中举例说明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

在研究浮力的大小时,先让学生根据前面的学习说出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然后出示图9-30的器材,提出问题:如何测量装水的塑料袋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再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根据课文的步骤进行实验。实验时要引导学生逐步进行实验,得到科学的数据,将一组较好的数据板书到黑板上,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出一个让学生信服的结论。同时又让学生感受到了科学家探究科学规律的过程。

最后,利用我们身边的一些现象讨论验证得到的结论。

3、反馈和巩固:

这节课教学容量大,所以反馈和巩固主要留待课后完成。如果课堂上有剩余时间,可请同学回顾板书内容,归纳出通过本节课学到的二种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一是称量法,二是阿基米德原理法。归纳出两个探究过程。

4、布置作业:

课本P771、3、4第2题:鼓励有条件的学生上网查找,和同学交流讨论。

浮力教案 篇7

一导入

教师出示两个橡皮泥(一个成球形状,一个成船形状),将其放入透明水槽中,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为什么船形状的橡皮泥就漂在水面呢?那么它受到了什么力?

好,我们今天一块来研究一下。

二知识详解

出示前面学习过的弹簧测力计,大家重新认识一下。请同学发言,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来使用它,还应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到零刻线、使用之前沿轴方向拉动几下。

好,大家来测一下小铁块的重力,请读出示数。

那请大家在想一想如果我现在将小铁块放入水中,会有什么变化,学生会看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了。那么是不是小铁块的放入水中后,重力减小了?

学生回答:不是,是水给了小铁块一个向上的浮力,所以示数会减小。

师:对,是水给小铁块的一个竖直向上的托力,这个竖直向上的力就是浮力。

(一)、浮力的定义,方向

1.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向上的托力叫浮力。

2.方向:竖直向上

刚才这种是直接测量法,(F浮==G–F拉)先测出空力中小铁块的重力,然后将小铁块放入水中读出示数。

(二)、浮力产生原因

师: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浮力产生的原因。请看图正方体是一个有6个面,它的前后面、左右面在水中的压力是相等的。只有上下两个面压力不一样(浸入水中深度不一样,受到的压强不一样,那么它的受力面积相等所以压力就不一样)。通过压力差法来计算浮力的大小F浮==F向上--F向下。

师:大家注意,如果一个物体沉底了,那么它受到水的浮力了吗?思考一下。如果下表面与其它物体紧密结合在一起,就没有受到了浮力。例如在水中的桥墩。

(三)、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学生实验

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造船比赛:用大小相同的橡皮泥做船,用砂石作货物,看一看,谁做的船载的货物多?并思考: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快乐游戏:造“船”比赛。学生每组一块大小相同的橡皮泥设计造船。并观察交流船只的差异,讨论,大胆猜测,交流讨论: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快乐体验:将饮料瓶慢慢压入水桶,体会浮力的变化,观察水位变化情况,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变化情况。从中获得启示,进一步想象: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可能猜想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物体的重力、物体的体积、物体的质量、物体的形状、深度等因素有关系。

教师板书学生的猜测,并引导学生合并归类,引导各小组认领实验课题。按下列要求设计实验报告:实验课题、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步骤。

学生分组探究:

(1)利用测力计探究浮力与物体的密度的关系;

(2)利用测力计探究浮力与深度的关系;

(3)利用测力计探究浮力与液体的密度的关系;

(4)利用测力计探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5)利用测力计、橡皮泥探究浮力与物体形状的关系。

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来验证,分小组合作探究。

对小组的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粗略结论:即: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密度、质量、体积、物体的形状等无关。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的结论: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得出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有关,最终推出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即阿基米德原理。

演示验证:利用溢水杯、弹簧测力计验证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然后说明阿基米德原理不仅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各种气体。

让同学们找找,感知生活哪些地方存在浮力。

最后对课堂小结。

"浮力教案"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