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农业项目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 2023.07.11

农业项目实施方案系列11篇。

如果您对“农业项目实施方案”感到好奇请阅读以下精心准备的资料,让我们一起变得更加有价值。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计划的人让路,为了有序地开展工作。方案的制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去进行策划解析,我们在制定方案后,也应当保证有效的执行。

农业项目实施方案 篇1

根据县设施农业“三线一片”重点建设任务要求,我镇承担着路两侧4500栋钢架大棚建设任务,为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强领导,加快实施,不折不扣完成建设任务,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集中9、10、11三个月的时间,集中物力、财力,抽调精兵强将,全力付诸实施。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目标任务

自双千栋大棚向西至路两侧建大棚4500栋(含菌棚200栋),规模连片、不断档,规格、标准统一。具体任务为:村556.2亩、村180亩、村317.3亩、村672亩、村808.5亩、村1664亩。(具体任务及地块分布位置面积详见县路30华里设施农业建设工程分布图1―27号地块)。

二、时间要求

1.9月10日前,全面完成规划,土地流转,种苗落实等工作。

2.9月20日前,全面落实大棚投资主体,落实大棚建设单位,部分田块开始施工,西芹等菜苗移栽到位。

3.9月30日前,全面完成在田秋季作物的收获,平整田块,规划完成沟、路、井、电、桥等基础设施并开始施工,大棚正式开始施工建设。

4.10月31日前,基本按规划要求完成钢架大棚建设任务,种、苗播种或移栽到位,基础设施井、电配套到位。

5.11月30日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基础设施基本配齐,种苗全面播种落实到位,田间工程及形象到位,验收结束。

三、加强领导

为确保完成这次设施农业重点任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上阵,成立专项工程建设指挥部。

指挥部对各组加强指导和调度,确保按序时完成,各组要遵守工作纪律,严守驻村责任,加强驻村写作,齐心协力。

四、工作措施

1.宣传到位。镇村要认真召开不同层次人员会议,会议不拘于形式或集中召开,或田间地头,要宣传政府有关发展设施农业的优惠政策,要宣传政府有关发展设施农业的优惠政策,要给群众算好种菜和种粮的对比帐,多列举发生在群众身边,众所周知的通过种菜致富的成功例子。要消除群众的卖难思想、干部的畏难情绪,善作思想工作,积极引导群众发展设施农业。

2.帮扶到位。镇抽调6名两套班子成员,17名工作人员,分驻在六个村。自带行李,吃住在村,镇财政每天每人补助20元,驻村人员要严守驻村纪律,同村干部共同组成一支强有力的班子,从宣传发动,土地流转到资金筹措、大棚建设等工作,跟踪服务,确保按序时保质、保量完成村所设计的建设任务。

3.指导到位。对涉及建设任务的村,在架材组织上既要严把产品质量又要考虑群众的接受能力,大力开展阳光采购工程,知道村与建设单位的合同签订,确保群众的利益不受损失。土地流转工作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对确实不愿意发展设施农业的农户,鼓励、引导向大户或合作社经济组织流转,流转工作要规范运作,不能草草流于形式,要认真做好登记,办好手续,技术服务和种苗落实工作。要以村组为单位,聘请县级以上专家服务到田头,手把手地把群众来教,要按照蔬菜不同的品种,生产期,病虫害等情况制定详细的培训、指导计划。

4.服务到位。重点是基础配套和资金扶持到位。今年我镇设计的六个村都在项目区内,基础设施的配套一要时间快,二要质量优,三要讲实用,确保发展设施农业的田块一次性配齐、配足,给群众创造良好的硬件发展环境。在自己扶持上,引导群众多渠道筹措资金,信用社要积极做好对这六个群众的信贷工作,尽最大努力降低门槛,简化程序,配合村干部一起做好工作,促进设施农业工程进展速度。对县补助资金由镇政府统一扎口,待村与建设单位签订合同后,派专人现场核对,在大棚运到田头前,由镇政府以村为单位向县政府申请预拨到位,最后再统一核算多退少补。

五、奖惩分明

对涉及建设设施农业的六个村,镇政府在县补贴2500元/亩的基础上,每亩再补贴500元。同时将设施农业建设工作纳入年终对村的目标考核,单独设立奖项,一等奖5000元,二等奖3000元,三等奖2000元,对发展建设设施农业,按投资额大小参照镇对村年初工业考核的标准予以计分和奖励。对行动不力迟缓或效果不明显的村,按建设的顺时进度分别对村主职干部给予批评、降职、免职处分,处罚要果断、严明,做到批评比记账,处分不过夜。驻村人员所在村工作进度情况纳入对个人的考核,工作优秀者年终评为先进,工作不力者写出书面检查并作出调整。

六、严格督导

设施农业建设督导组,要严格对驻村人员及村干部出勤、工作进度等情况的督导,每天抽查一次,每三天全面检查一次,对抽查和检查情况每天报镇主要领导,有领导第二天直接反馈到驻村两套班子成员。督导组对各村工作进展情况及时督导并指出问题和不足,并跟踪整改。对各村人员工作情况可以提出批评和处分建议。督导组根据工作进展情况认真组织召开建设工作现场会,表彰先进,鞭策后进,确保各村、各组设施农业建设任务有序开展,足额完成。

农业项目实施方案 篇2

一、提高认识,增强抓好冬季农业生产责任感

冬季农业生产是防灾减灾的重要举措,也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把冬季农业生产纳入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并以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抓好我镇的冬季农业生产工作。

二、加强领导,确保我镇冬季农业生产任务全面完成

1、成立冬季农业生产工作领导小组,专抓专管,任务到村组,责任到人,镇、村、组层层落实,确保任务顺利完成。果园镇冬季农业生产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如下:

2、办好示范点,以点带面,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

(1)目标任务:今年全镇冬季农业生产涉及9个村(社区),播种面积为20000亩,其中油菜面积4000亩,马铃薯面积500亩,蚕豌豆面积1500亩,蔬菜(含常年蔬菜)面积10000亩,绿肥面积4000亩。

(2)打造冬季油菜种植示范点。为提高广大农户种植积极性,确保种植效果,我镇重点打造面积约500亩的示范点,主要为浔龙河、瞿杨线、宋水线等主干道沿线,示范点以油菜种植为主,由辖区村(社区)负责组织翻耕,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供种及提供技术支持,农户自行播种管理,以此促进和带动冬季农业生产积极性,实现大面积均衡增产。

(3)强化考核。冬季油菜种植示范点的建设将纳入镇对村农业考核指标,由镇冬季农业生产工作领导领导小组组织农办、财政所、纪委进行专项考核验收,对种植效果好的村(社区)给予一定资金补助。

三、技术到位,切实提高秋冬季农业生产的质量和产量

(一)早作准备,明确任务。要求各村(社区)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抓住时机发动群众搞好冬种,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不让田土闲置,及早做好冬季种子、肥料、农膜等农用物资的准备,适时播种,育苗和移栽。

(二)推广粮、油、菜、肥作物优良品种,提高良种覆盖率。油菜围绕全省油菜主导品种,重点推广高含油率杂交油菜良种;粮食蔬菜重点推广马铃薯、蚕豌豆等品种,蔬菜以今冬明春高产时令菜品为主。

(三)推广高效种植模式和先进实用技术,实现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同步提高。我镇采取稻田以稻-油结合为主种植模式,油菜推广播种育苗移栽技术,科学施用生态有机肥技术,化学除草与调控技术;绿肥推广以紫云英种植为主,同时混播满园花(肥田萝卜)、腊菜籽(油菜)的“三花”混播种植模式;蔬菜生产广泛宣传规模化栽培,推广使用生物有机肥药,并全面推广生态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

农业项目实施方案 篇3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关于“一切工作具体化”的总体要求,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的原则,紧紧抓住亚行开发项目建设机遇和地处城郊的区位优势,大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搞农业招商,积极培植高产、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继续扩大优势产业种植规模,在早春辣椒、拱棚西红柿、食用菌、拱棚芹菜、山药等主导农产品上推行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加速膨胀以生猪、蛋鸡为主的畜禽养殖业饲养规模,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养殖)基地建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逐步把我镇建成现代农业生产区。

二、任务目标和工作重点

(一)切实搞好岗子方亚行开发项目建设

以路林、辛店、梁桥、岗子、王庄、李街、廉街等村为重点,搞好亚行开发项目建设的规划实施,把岗子方建设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机井房、桥涵闸相配套的高标准方田,为投资者创造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善、配套服务的优良生产环境,制定扶持发展的有关政策,千方百计地引进一批名、优、稀、特作物新品种,逐步把岗子方建成集生态、高效、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生态农业观光园。

(二)努力做好三周方生态循环经济园区建设

前周、中周、后周、陈闸已列入县生态循环经济园区规划区域内。上述四村要按照园区的统一规划和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平源水库和滨河大道建设,搞好绿化美化,充分利用园区内扶持政策,开展农业招商活动,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发展滨湖农业、观光农业。

(三)着力抓好柳杭方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

以闫村、姬沟、林庄、柳杭为中心区,以山药、西红柿、芹菜为主导品种,积极申报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搞好区域规划布局,积极膨胀中小拱棚和单一连片经济作物种植规模,建成柳杭方2000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辐射带动周边村居,做大做强拱棚西红柿、拱棚芹菜等主导产业。

(四)继续膨胀王全方拱棚辣椒基地规模

田庄、李海、凡村、前集、张杭等村居要利用秋季腾茬的有利时机,早规划、早部署、早落实,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采取多种承包形式,在镇确定的规划区域内把大棚建设任务落实到村、到户、到地块。到年把王全方拱棚辣椒基地做成品牌产品。

(五)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

以杭兴、科育、富源三个良种猪繁育场为依托,大力推行畜禽标准化、规模化饲养,继续壮大柳杭、路街、疃里、前周、小楼等村的生猪养殖规模,加快建设以柳杭管区为中心的标准化生猪养殖示范基地,力争3年内达到生猪年出栏5万头以上,建成全县标准化程度最高、规模最大的生猪养殖基地。年内新建刘铺、岗子、孙庄、梁桥、田庄等村规模养殖场,扩大蛋鸡、肉鸡为主导品种的饲养规模,加快建设以辛店管区为中心的禽类养殖示范基地。

三、方法步骤

第一阶段(月中下旬)准备动员阶段:

月中旬,由镇蔬菜基地办公室牵头,组织召开重点区域的村干部、村民代表和种棚户参加的座谈会,在此基础上制定实施方案。8月下旬召开全镇农业结构调整动员会议,明确目标,确定重点区域、重点村居。各村居也要迅速召开两委会、群众代表会,层层动员,同时积极组织群众走出去,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学习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引导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农民群众大搞农业结构调整的自觉性。

第二阶段(9月上旬―10月下旬)任务落实阶段:

根据镇党委、政府制定的实施方案和本村的任务,各村居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搞调整,基地、管区和包村人员要明确任务、明确责任、一包到底。农办要搞好规划设计、物料供应和技术指导,对于需要调整土地的村居要确保土地调整一次成功。本阶段要完成王全方温室育苗棚建设任务,完成大拱棚料物的筹备,完成5处规模养殖场的建设。元旦前完成岗子方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阶段(12月中旬)检查验收阶段:

镇政府将组织专门人员对村居进行验收,验收结果作为年终千分制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时根据考核结果,严格兑现奖惩。

四、组织领导和兑现奖惩

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是全镇当前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为确保今年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各项任务目标的完成,镇里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镇长任副组长、各管区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业结构调整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镇农全镇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的领导与组织协调。继续实施镇村干部包保责任制,各村居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层层签订责任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各部门都要全力配合这项工作,确保完成今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任务。对今年结构调整力度大、成果明显、任务完成好的管区和村居,镇政府将严格按照汶镇发40号文件兑现奖惩。

农业项目实施方案 篇4

一、重点农业技术推广

20xx年20xx年推广油菜高产创建、全膜覆盖栽培技术、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农作物病虫鼠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重点农业技术5项,累计投入资金985万元。

1、油菜高产创建累计8万亩,平均单产达到150公斤,投如资金150万元。

2、全膜覆盖马铃薯栽培技术累计2.4万亩(每年0.4万亩),马铃薯产量比常规种植亩均增产625公斤,增产率为33.6%。,投入资金288万元(每年48万元)。

3、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累计2.2万亩,马铃薯脱毒种薯比农户常规品种亩均增产332.1公斤,增产率为2000.4%;投入资金22000万元。

4、20xx-20xx年农作物病虫鼠害综合防治面积达25万亩,其中:农田灭鼠防治面积累计达2000万亩,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5万亩。平均防治效果81.2%以上。累计投入资金192万元。

5、每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44.3万亩,测土配方施肥科技入户率达到93%。亩增产粮食15公斤,秸秆24公斤,年增总产值690多万元。累计投入资金135万元。

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1、每年组织县乡两级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乡镇举办农民科技培训班15期以上,培训农民1000多人次;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培训3000多人次;接受上门咨询、电话询问等进行技术指导500多人次。

2、20xx年成立青海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门源分校,至今培训农牧民6550人次,其中:有22000人获得新型职业农牧民初级专业技术职称。20xx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颁布实施了《门源县新型职业农牧民资格认定管理暂行办法(试行)》和《门源县新型职业农牧民扶持奖励暂行办法》。投入培训资金319万元。

3、2000门源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改建实验室460平方米,配备检测仪器设备48台(套),监测工作正式启动,年检测样品能力可达4000份以上。

4、门源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加强全县“三品一标”的建设和管理。20xx年3月门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门源县种子管理站分别取得了“门源小油菜籽”、“门源青稞”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证书,20xx年5月门源县绿色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美源”小菜籽油认证为绿色食品。

5、依托门源县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每年选派100名农牧业专业技术人员,遴选农牧业科技示范户1000户,通过“专家+农牧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推进农牧业科技进村入户,提高技术到位率。每年投入资金100万元。

三、新技术、新品种引进

1、引进甜脆豆、蓝莓、树莓、食用菌、珍珠油杏、黑青稞等特色作物新品种10个、新技术6项。

四、基础项目建设

1、20xx年实施了门源县游牧民定居工程青稞基地建设项目,投资120000万元,建设青稞基地1.6万亩,建成农机具、种子库房700平方米,整治土地1.6万亩,修建田间道路1.4万平方米,建成青稞基地2万亩,购置农机具56台套,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万亩,推广青稞优良品种2万亩。

2、20xx年实施了门源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资达到2550万元。累计建成田间道路17.2公里,农田灌溉水渠21.67公里覆盖浩门、北山、泉口三个乡镇的8个村的1.7万亩农田;建成农田林网34公里,植树1.14万棵,购置农机具40台套。

农业项目实施方案 篇5

我镇农业排灌渠道大多兴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基本为土渠。由于运行时间长,维修管护滞后,渠道老化失修,淤塞严重,渠道效益衰减。为进一步发挥我镇农业灌溉排涝渠道效益,努力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基本实现旱能灌、涝能排,强力促进我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根据中央、省委和相关要求及枝府办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对象

各村(居委会)辖区内所有的支、斗渠及排洪渠道。

二、实施主体及相关要求

我镇管理范围内16个村(居委会)为直接责任单位,负责渠道的清淤清障工作,4月25日前全面完成镇域范围的重点排灌渠道的清淤清障任务。其具体要求为:

1、要确保渠内坡及渠底无淤积物,无杂草树木,疏水通畅,达到设计流量标准;渠顶及内外坡无违章建筑及种植物;渠顶路面平整通畅;渠道建筑物完好,闸门启闭设施运行正常。

2、有重点工作任务的村(居委会)要逐条渠道核定工程量,划定责任段面,确定责任人,规定完成时间,落实专管人员。

3、要强化组织领导,签订责任状,各村要通过各种会议和村村通广播等形式,大力宣传渠道畅通工程的重要性,营造大干水利,兴修水利的浓厚范围,引导群众投工投劳。

4、资金来源:一是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筹集一点;二是有实力的村集体安排投入一点;三是争取国家以奖代补奖励一点。

5、奖惩办法:各村(居委会)任务完成后由市、镇两级检查验收,对建设工程合格的村根据检查情况按照市政府确定的等级标准和镇政府研究的激励措施给予奖励,不合格的村按照责任状要求进行责任追究,同时将此项工作纳入村干部年度考核。

农业项目实施方案 篇6

一、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工作

(一)目标任务。在全市34个乡镇38个村庄开展以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覆盖拉网式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工作。

(二)推进措施

1、编制实施方案。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和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镇村布局规划,科学编制《省市20xx年度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按规定上报审查,审查同意后组织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及污水处理设施施工图由市统一设计,以乡镇为单位具体组织实施。

2、加强技术指导。对34个乡镇开展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工作政策要求、基本建设程序、专项资金管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垃圾收运体系建设等业务培训。指导各地筛选符合本地村庄特点、经济适用、简便有效且方便实施的适宜技术产品。

3、落实长效管护。将长效管理摆在突出位置,贯穿到试点工作全过程,确保建成一个、运行一个。实时了解掌握分析各乡镇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进展情况和垃圾收运实施成效。强化监督检查,实时掌握整治进度,有序开展监督检查,积极推进整治工作。

(三)经费安排。全市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工作资金概算为3920.89万元,其中:中央及省下达专项资金2660万元,市财政配套222.4万元。

二、农村河道疏浚整治

(一)目标任务。疏浚整治县级河道1条,6.38公里,土方22.4万方;疏浚整治乡级河道1条,2.0公里,土方2.2万方,驳岸2.2公里;疏浚农村生产河道土方300万方。

(二)推进措施。

1、强化部门协作,落实工作责任。乡镇人民政府作为实施农村河道疏浚整治的责任主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细化目标要求,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协调推进,保证顺利实施。

2、坚持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实施。围绕水利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结合农村水利实际,明确全市年度各地农村河道疏浚整治任务,提出具体目标要求。

3、整合资金项目,扎实有力推进。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充分挖掘现有资源,积极整合各类资金,发挥财政资金主导作用。发挥农民群众在建设新农村中的主体作用,完善村民议事制度,用好“一事一议”政策,调动农民投资投劳积极性。运用市场机制,合理开发水土资源,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拓宽投资渠道,增加工程投入。

(三)经费安排。省财政安排农村河道疏浚整治专项补助资金1240万元,市财政安排补助资金3031万元。

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一)目标任务。

完成农业废弃物(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项目18个,实施机械化还田面积110万亩,年收集利用秸秆量15万吨左右,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1%以上。

(二)推进措施。

1、完善扶持政策。建立健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投入保障体系,完善财政激励政策,鼓励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向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综合利用领域投入,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对分散畜禽养殖粪污收集和秸秆能源化利用补贴力度,全面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按量补助,扶持各类秸秆收储利用主体发展,引导秸秆利用企业实现产业化发展,探索发展多种利用方式相结合的复合型畜禽粪污处理利用模式,引导建立畜禽粪污收集处理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2、加大科技创新。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导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以科技创新带动技术提升,以先进技术促进行业发展,实现农业功能向生产、生态、生活并重的转变,促进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因地制宜推广秸秆综合利用重点技术,围绕拓展离田利用渠道等方面开展示范并加强推广,加强秸秆收储机械、畜禽粪便收集处理设施设备的科技研发与推广,达到综合利用与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相结合的最终目标。

3、加强宣传引导。在主流媒体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动态报导,加强相关政策宣传,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关注。积极发现、总结和推广各地的优秀典型经验和实用先进技术,形成促进我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的社会合力。强化指导和培训,督促各地继续加强对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培训、对沼渣沼液利用途径的引导、对秸秆利用市场主体的管理。

(三)经费安排。省财政投入518万元用于扶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投入3350万元用于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补助和秸秆综合利用按量奖补。

四、实施村庄绿化

(一)目标任务。创建省级森林生态示范村2个、绿化示范村11个,市级绿化示范村22个、绿化合格村81个。

(二)推进措施。

1、明确任务。将116个村庄绿化创建村任务下达各乡镇,并进行部署落实。

2、督查指导。指导各地科学开展村庄绿化规划设计,推荐适宜的树种和绿化模式,做到一村一规划、一村一图纸。植树造林季节,通过开展培训、编印技术资料、组织工作督查、召开推进会、开展现场观摩等形式,推动村庄绿化有序开展。

3、检查验收。造林绿化结束后,各乡镇及时开展自查验收,将自查结果报市林业主管部门。市组织统一核查,并将核查结果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三)经费安排。省财政安排村庄绿化资金236万元,市财政安排资金162万元,待检查验收后,按照相关标准兑现奖补资金。

农业项目实施方案 篇7

一、目标任务

20xx年全乡小麦总计划播种面积为1.5万亩,比上年增加1.23万亩。根据冬灌、整地、种植习惯集中连片安排种植基地,加大优质早熟品种示范推广,充分发挥光热资源优势,积极发展麦后复种大豆、油料、蔬菜、饲草,扩大麦套玉米,提升春麦综合效益。

二、合理确定种植田块

立足灌水条件,坚持应灌尽灌、能早则早,扎实做好春小麦播种工作。一是在已经冬灌的前提下,提早落实好种植田块,做好种子、化肥、农机具等物资准备,适时整地提墒播种,确保小麦种在适播期内,实现一播全苗、苗齐苗壮。二是在高效节水基础设施完备的区域,鼓励引导群众优先使用滴灌水肥一体化等高效种植方式扩种春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产量和品质。三是引导种粮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种子企业、加工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通过土地流转、代耕、代种、代管、租赁、入股等方式参与生产,带动集中连片种植,实现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

三、科学选择种植模式

(一)麦后复种。积极发展麦后复种蔬菜、大豆、饲草等一年两熟模式,增加小麦种植综合效益,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合理利用乡镇代管已征收土地或复垦地,在满足灌溉条件下,安排种植春小麦。

(二)麦套玉米。加大宣传引导和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农户恢复扩大麦套玉米种植。同时,做好灌溉用水保障工作,确保麦套玉米种得下、稳得住。

(三)发展规模化生产。以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为核心,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鼓励通过土地入股、股份合作、订单生产、共建基地等方式,带动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合作组织、农户等创建品种优、技术优、管理优、品质优、价格优的“五优”春小麦生产基地。

四、政策支持

积极争取区市政策支持,提高春小麦良种化率和绿色发展水平,提高春小麦单产和品质,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

五、强化措施落实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胜利乡春小麦种植协调推进小组,全面推动落实春小麦种植任务落实。

(二)加大督导考核。将扩大春小麦种植纳入各村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客观评价实施成效。各村要强化政治担当,坚决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高质量推进胜利乡扩大春小麦种植工作任务落实。

农业项目实施方案 篇8

根据兰整合〔20XX〕1号文件精神,我局将使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实施“三特”水果种植项目,进一步推动我县“三特”水果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名称

“三特”水果20XX年新增种植苗木补助及20XX年种植化肥补助项目

二、项目实施单位及负责人

项目实施单位:东兰县水果生产管理局,项目负责人:覃志成

三、项目规模、涉及乡镇、村、贫困户、贫困人口

(一)20XX年新增“三特”水果种植项目(苗木补助)

20XX年新增“三特”水果种植面积3011亩,计划发放苗木113174株(其中:珍珠李30000株、三月李17000株、芒果20000株、蜂糖李30001株、红心蜜柚16173株)。涉及11个乡镇45个行政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965户3521人。

(二)20XX年“三特”水果种植项目(化肥补助)

20XX年“三特”水果种植面积2784亩,计划发放化肥100吨,涉及14个乡镇53个行政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47户1082人。

四、项目实施内容

对20XX年新增“三特”水果种植及20XX年“三特”水果种植建档立卡贫困户以户为单位无偿提供苗木及化肥补助。通过政府采购方式,由供应商运送到有关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分放到农户并建立、回收建档立卡贫困农户花名册。

五、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100万元,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六、项目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1月底前)

各乡镇要采取集中开会、进村入户进行宣传发动,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特色水果种植开发的积极性。

(二)申请备耕阶段(2月)

1.各乡镇要对有意向种果的农户进行登记、造册,并以村、合作社等方式向县水果局提出种植申请。

2.各乡镇、县直等各帮扶单位要及时进村入户,动员、指导群众做种植前备耕工作。

3.县水果局根据需要组织群众做好调苗工作。

(三)调苗种植阶段(2月-3月)

县水果局要根据各乡镇整地备耕情况、天气情况做好调苗计划,并选择雨天或雨后阴天时间及时调运果苗到各乡镇,由各乡镇及时分发给种植户,并组织种植户及时种植,确保种植成活率。

(四)检查验收阶段(4月―6月)

组织有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对新种植特色水果园进行全面的检查验收,包括种植面积、苗木成活率等。

(五)抚育管理阶段(4月-12月)

县水果局要根据水果季节管理要求,深入实地开展技术培训,指导群众开展果园除草、松土、施肥、防虫病等工作,确保苗木成活、生长好、保存率高。

七、项目绩效目标

通过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政策扶持、技术指导,促进贫困户自力更生,不等、靠、要的良好氛围,带动各乡镇具备条件的农户(贫困户)积极参与“三特”水果产业生产开发,使全县“三特”水果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农户依托“三特”水果产业脱贫致富有保障。在生态效益方面可达到种植果树美化环境,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效果。

农业项目实施方案 篇9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农业部、政府关于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建设的精神,围绕科教兴农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满足农民和科技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务农民的成效为检验标准,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支撑。

阳高县玉米种植面积在50万亩左右,占全县农作物实际播种面积的57%。为尽快让农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我们利用我县是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的契机,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着力于新品种的引进,新技术的推广,新设备的补贴。阳高县敖石乡龙堡村全村现有农户360户,农业人口1200人,全村现有耕地面积7000多亩,其中水浇地3000亩,由于该村土地广阔,农民种植方式一直比较粗放,粮食亩产量一直徘徊在一千斤左右。为了引导农民转变种植方式,我们抓住我县是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的契机,以龙堡村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突破口,在该村建立了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基地。

二、基地的基本情况

龙堡村英杰种植专业合作社是一家以农民成员为主的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6万元,注册人为该村村民曹英杰、曹建国、曹建忠、曹文贵、曹茂清。基地负责人是曹英杰。玉米示范基地位于该村村北建培地,占地25亩。为了真正使基地成为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基地,县农业委员会为基地指定了专门的技术指导员曹忍。同时还委派专人及时与基地沟通,帮助基地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基地的技术措施及经济目标

为了充分发挥示范基地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作用,我们针对整个生产过程,划分了6个生产环节。

1、播前准备:选种、整地;

2、播种;

3、定植;

4、水肥管理;

5、病虫害防治;

6、采收与贮藏。通过实地调查、群众座谈、咨询专家

四、基地建设补助

基地具有明显的示范效应,对本地及周边农民具有辐射带动作用。我们拿出3万元对该基地进行扶持,主要用于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生产资料补贴以及基地所在村龙堡村村民的科技培训。

农业项目实施方案 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发展热带特色现代农业为目标,以“设施农业+产业化”为抓手,政府扶持以“集中连片、示范带动”为原则,立足发展“名、特、优、新”品种设施大棚栽培,通过发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动,逐步形成规模化、区域化的特色产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热带高效农业的科技生产水平和整体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业稳定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经济基础。

二、设施农业资金安排及实施单位

市政府投入设施农业发展资金7000万元,其中瓜菜设施农业和果蔬储存项目资金1900万元,花卉设施农业资金5052万元。

(一)750万元用于在崖城镇朗芒田洋建设瓜果菜设施大棚150亩(三亚海源实业有限公司负责实施)。崖城是我省重要的瓜果菜基地之一,为了更好地发挥设施农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在郎芒田洋建设150亩钢架大棚发展无公害瓜菜生产。

(二)880万元用于在崖城镇建设果蔬储存销售运输中心项目(三亚海源实业有限公司负责实施)。果蔬储存销售运输中心项目是我市在建第一家农产品批发市场,集农产品批发、集散、冷藏、加工、包装、检测、信息一体的大型农产品物流中心。建成使用后将有助于解决崖城地区及周边地区果蔬“烂市”情况,解决农民果蔬销售、运销难题,提高果蔬的利用价值,带动农民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增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该项目是政府投资建设项目,预计总投资8000万元,建设规模200多亩,目前企业已投入建设资金6000万,缺口资金2000万,政府扶持资金880万。项目资金由市农业局负责管理,实行报帐制。

(三)270万元用于设施大棚地方标准化建设(三亚南繁科学研究院负责实施)。我市设施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建设设施大棚标准每亩1万、3万、5万、8万不等。在全省还没有设施大棚地方标准和大棚栽培技术地方标准的情况下,我市投入270万元用于建设样板工程,制定适应不同作物和栽培环境的6个大棚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由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验收通过。业主为三亚南繁科学研究院负责,项目实行报帐制。

(四)420万元用于支持市公安局戒毒康复农场建设兰花基地。建设兰花大棚30亩,其中温室大棚10亩,扶持发展戒毒康复农场生产项目,解决1000多名戒毒人员和留场就业人员工作。项目资金由市林业局负责管理,实行报帐制。

(五)499万元用于扶持三亚丛耕花卉专业合作社建设兰花基地。高峰地区老百姓脱贫难度较大,毁林开荒现象严重,为了推动该地区经济发展,建议扶持该地区发展兰花产业。三亚丛耕花卉专业合作社建设兰花基地100多亩亩,计划投入1475万元,目前已投入300万。基础设施已完成、建好大棚20亩。

(六)4133万元用于扶持三亚兰德种业有限公司在亚龙湾建设都市农业示范园。该项目用地位于亚龙湾二期开发区内,规划为基本农田。项目总投资1.3亿元,公司自筹资金8700元,建设规模2755亩,建设成集玫瑰种植、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该项目可以填补我市玫瑰花发展的空白,做大做强花卉产业,美化亚龙湾环境,带动亚龙湾周边村庄群众致富。政府扶持资金主要用于建设基础设施和排灌系统。土地租金每亩1400元,每十年递增10%,政府扶持4133万元以固定收益回报金1100元/年,分14.2年全部回报给农民。业主为三亚兰德种业有限公司。项目资金由田独镇负责管理,实行报帐制。

三、相关要求

(一)成立机构,加强管理。由市监察、财政、发改、审计、农业、林业、科信等部门组成三亚市20xx年设施农业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设施农业项目的指导、服务、监督、检查及验收工作。

(二)项目资金实行报账制度。各项目实施单位资金拨付由实施单位提出申请,报项目主管单位审核,由设施农业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验收、审计,再由项目资金管理单位按进度拨付各实施单位。

(三)各项目实施单位要尽快制订项目实施方案,报市委、市政府审批后实施。

农业项目实施方案 篇11

为使我镇水稻生产走上规模化、优质化和产业化之路,提高水稻生产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根据舒农[20xx]24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和实施原则

1、总体目标。20xx年县农委和财政局安排我镇水稻产业提升行动良种良法配套奖励资金20万元,直补2万亩(亩补贴10元)一季稻核心示范区。在示范区内实行技术方案、配套供种、配方施肥、病虫综防、订单销售“五个统一”。通过示范区的建设,加快优质高产品种以及配套的高新实用技术的使用,以达到单产、品质、品牌、效益的四个提升,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提高稻米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从而为我镇粮农增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实施原则。政府引导、企业带动、重抓大户、划定区域、订单生产、整村推进、指定品种、补贴到户,亩补贴10元通过“一卡通”发放到农户手中。

二、实施办法

1、区域划定。全镇推进,实行谁购种谁享受补贴的原则。

2、品种选定。品种选用镇稻6号、安选晚1号、宁粳3号、皖稻86,百亩新品种示范由县种子公司和杭埠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议定在示范片上使用,其它品种将严格控制,以确保农民利益。

3、供种办法。项目区用种由县指定单位统一提供,镇确定以农技、科普经营网点为良种补贴种子定点供应点,各供应点在供种给农户时必须出具安徽省统一印制的供种发票,并登记其户主,购种人签字确认,各经销点于6月10号前把供种登记表报杭埠农综中心,作为补贴到户依据。种子质量保证单位为县相关供种单位和各经销网点。

4、面积核定。各农户在水稻播栽后,以村登记、公示(公示不少于7天),由镇审查统计上报,各经营网点实行进货发票、售种发票、售种登记相一致原则,确保项目实施不走样。

5、示范操作。镇分别重点抓好三个示范片建设,从而全面推动本项目的实施。即一是由何齐明同志负责何圩、后河示范片的实施并负责原河南管理区面上相关村的技术指导;二是由束克云同志负责三蕊、杭南示范片的实施并负责原杭埠管理区面上相关村的技术指导;三是由徐志三同志负责孙圩、胡同示范片的实施并负责原舒三管理区面上相关村的技术指导;四是各供应点应在镇示范片外选择一村抓一个300亩的高产攻关示范片,并负责全程技术指导。镇将制定出具体技术方案,技术人员将深入一线,并积极推行统一技术方案、统一高产优质品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综合防治、统一订单销售的“五统一”服务,全面提高技术的到位率。

三、监督管理

1、强化领导。本项目在杭埠镇水稻产业提升行动领导组领导下开展工作,各涉及单位均要根据各自职责积极开展工作,着力实施,确保项目顺利开展。

2、强化宣传。镇和各村将充分利用广播、会议、标语等形式全方位宣传,使之家喻户晓,充分发挥政策效应。

3、强化督查。在供种、订单、生产和资金发放、产品回收等环节,镇将抽调专人随时开展督查、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尤其是各供种服务点应按市场统一价销售,严禁不正当价格竞争,对违规操作,造成不良后果,给农民造成损失的,要按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4、规范手续。做到农户有购种发票,村有分户登记表,网点有供种清册,对农户补贴情况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5、总结验收。实施项目区的各村在水稻收获前将接受镇综合考评,并纳入年终农业考评之中,同时对各定点销售网点的服务情况开展考评,考评结果作为定点网点设立的重要依据。

gZ85.coM精选阅读

项目验收方案系列


为了保证工作进度与质量,我们可以提前准备写工作计划了。写工作计划可以提高我们工作的积极性。有没有好的工作计划范文模板呢?根据你的需要,小编精心整理了项目验收方案系列,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项目验收方案【篇1】

为了有效推进示范校《任务书》佐证材料的整理、提炼、编辑、装订,以及扫描、上传等工作,经研究决定在全校范围抽调若干教师,成立专门工作组,并做出以下安排。

一、领导工作组

组长:康丙欣

副组长:罗文选

组员:郝留记、李兴来、高清伟、崔晓霞

(一)学校整体情况佐证材料组

1.办公室:负责学校总体建设目标、总结报告、专题片、校长汇报PPT、成果展室建设方案。

负责人:崔晓霞

2.教务科:负责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

负责人:甄红韬

3.学生科:负责学校特色项目建设、学校德育、学生管理等。

负责人:高清伟

4.招生就业办、校企合作办:负责学校招生、就业管理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负责人:师合法

5.后勤科:负责设备采购、实训室建设。

负责人:武纲领

6.实训科:负责实训室管理,校内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师生竞赛组织管理。

负责人:刘海峰

7.教研室: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课堂教学评价管理。

负责人:刘金洪

8.财务室:负责资金使用管理、财务审计报告;

负责人:李焕歌

9.网络信息管理中心:负责学校网络信息化建设,示范校专题网站建设,网络信息监控管理中心建设方案。

负责人:王明江

10.农培办:负责对外各类培训、服务社区等。

负责人:贾国营

11.创建办:负责学校协调、上报、汇总示范校建设项目检查验收和网报数据任务分解、下达、督促。

负责人:刘红玲

(二)重点专业佐证材料组

具体人员由各专业部安排,要求每一个子项目安排一个老

师全权负责,名单及任务安排由各部门于3月31日前报示范办。

(1)民族工艺品制作:

分包校长:李兴来

负责人:杨慧娜

(2)汽车运用与维修:

分包校长:罗文选

负责人:刘海峰、何伟

(3)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分包校长:崔晓霞

负责人:李红照

(4)旅游服务与管理:

分包校长:郝留记

负责人:张克成

(5)学前教育:

分包校长:高清伟

负责人:李留斌

(三)特色项目佐证材料组:

组长:高清伟

负责人:赵自强

(四)财政资金佐证材料组:

组长:李兴来

负责人:李焕歌

(五)数字化校园信息化建设佐证材料组:

组长:崔晓霞

负责人:王明江

二、工作方法

采取“纵向包揽负责、横向索取配合”的办法,按照每一个人包揽若干个三级指标(子项目)的全部材料,全面负责该指标(子项目)全部资料的收集、整理、编辑、修改、撰写、充实、排版、打印、汇编成册。此过程若涉及到其他部门、其他专业的有关材料,则仍然由本人去主动索取。相关部门、其他专业人员给予及时提供。

每完成一个三级指标(子项目)后,将结果材料送各组项目负责人把关签字后,送创建办负责人把关定稿后再上传、装帧装盒。

三、时间期限

5月20日前,各专业按照佐证材料清单开展材料整理和装盒。

5月20日后至省验收前,上述各组必须进行集中上下班。各佐证材料小组在指定办公室开展工作。

四、具体要求

1.《任务书》佐证材料要在6月上旬上传至专题网站,相关工作要求如下:

5月20日前,网络中心配合示范办在校园示范校专题网建立FPT,建立《任务书》电子文件夹。5月28日前,《任务书》佐证材料要全部完成。5月30日开展《任务书》材料数据核对工作。6月2日对《任务书》重要关键佐证材挑选确定并开始上传到学校网站,6月5日上传完毕。

2.如若暑假前仍未验收,暑假期间,五大重点专业部教师以及特色项目组各部分相关负责人以及示范办成员、教务科、招生就业办等相关人员原则上不要长期离开禹州。部主任、项目负责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重要的双师型教师均需全面参与示范校建设工作,正常上下班。特殊情况需要请假必须经过校长书面审批。

3.考虑到验收临近的各种材料整理、教学资源课件上传(把本组的比赛获奖、优秀的课件、教案等上传资源库平台)、专家召集教师举行座谈会等因素,各项目组应该做好暑期工作安排,确保人人有任务,人人有工作。

五、材料清单

(一)学校整体情况成果材料

1.项目建设总结报告,定稿并装订成册;

2.总结报告及配套PPT;

3.项目建设专题视频片;

4.学校管理规章制度汇编,装订成册;

5.迎检宣传展板,根据情况布置,营造迎检氛围;

(二)重点专业成果材料

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典型案例汇编,装订成册;

3.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

4.专业课程标准;

5.校本教材,装订成册;

6.专业总结报告;

(三)《任务书》佐证材料

1.纸质文档资料,完成每个验收点资料,并打印装档、规范标签;

2.电子档资料网传完成,专题网站建设完成(建议拷贝进入电脑便于专家组查验,亦可购置U盘,将总结汇报性资料拷入以便省验收专家检查);

六、迎检工作

(一)验收流程

1.第一个半天

①迎接入校,本地教育局领导、校长、书记、领导班子成员参与,引导进入接待室或会客室(如验收组为前一天到校则接待入住下榻酒店,安排工作晚宴,次日早晨到校迎接),迎接过程热情隆重不奢华;

②验收组组长单独与校领导沟通验收工作安排;接待团负责其他验收组成员的接待、会前交流;

③进入汇报厅开始项目建设汇报,发放会议资料;主持人主持,主管部门领导致辞(建议中层以上人员和示范校相关人员全员参与,力求会场气氛良好);

④校长汇报项目建设总结报告,PPT同步播放;

⑤播放建设视频片,约15分钟(保证视频、音频效果);

⑥特色或重点专业汇报(不做要求,根据学校情况酌情安排);

⑦汇报结束,合影留念,建议中层以上领导全员参与;

⑧按照既定路线参观各个实训室、安排好引导讲解工作(建议每个实训室和实训区域有专人迎接、提供讲解询问);

2.第二个半天

①验收组查看纸质资料和电子资料,浏览专题网站(建议提供专门场地、配备电脑、连接网络、查验资料,并要求参与建设重点人员陪同查验、以备咨询,并做好服务工作);

②查验资料完毕后,会议室集中反馈(各专业负责人,示范校参与建设人员,各级校领导等参与);

(二)注意事项

1.项目验收资料完善,整齐;

2.接待工作要组织到位,注重细节;热情、周到、安排环节细致;食宿安排到位、验收过程服务人员不脱节;无论何时接到专家组,安顿下榻酒店后,请单独与组长交流沟通,确认第二天的任务和行程;

3.需给验收组资料包含:验收工作安排、总结报告、典型案例、任务书、建设方案(学校也可根据自身情况丰富资料袋内容:笔、本),提供U盘电子版(1、视频片;2、总结报告;3、PPT;4、典型案例;5、建设方案;6、任务书);

4.参观路线涉及到的实训室环境卫生要做到干净整洁;

5.网络和电脑方面技术人员必须在场随时待命,以便解决浏览资料过程中出现的技术性问题;

6.全程安排专人录像、照相;

7.如学生在校,可安排学生接待、风采展示等;

项目验收方案【篇2】

软件项目验收方案

软件项目验收是软件开发的一项重要环节,它是评估软件产品质量是否符合用户需求,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一个成功的软件产品必须是质量好、功能完备、性能稳定、易用性高等方面都能满足用户的期待。为了保证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效率,项目验收方案的制定不仅是必要的,更是至关重要的。

1. 项目验收的阶段

软件项目验收通常分为五个阶段:

1)需求验收阶段:根据软件功能需求和设计文件,开会或看到用户是否满意,明确软件开发的方向和用户需要的需求。

2)开发过程验收阶段:在开发过程中根据系统需求和功能规划进行测试,根据软件功能设计和开发流程的不同阶段进行验收。

3)测试验收阶段:对软件进行测试以及相应的文档撰写,测试结果反馈给开发人员,开发人员持续改进软件质量。

4)系统集成验收阶段:对于软件的集成部分进行系统验收,确保各个模块之间的交互正常。

5)用户验收阶段:最终交给用户测试,用户接受软件即视为验收通过,随后发布软件经过技术评估确保符合行业规范。

2. 项目验收方案的制定

制定项目验收方案是为了确保软件开发过程中能够达到设计规范,满足用户需求,以及保证质量和进度的控制。在制定项目验收方案的过程中有以下的几个要点。

1)制定验收目标和标准:明确项目的验收目标、验收标准和验收基线,以此来衡量项目的实现程度,并通过交流、积极协作和沟通来达成共识。

2)确定验收方法和手段:为了确保项目的验收过程能够公正、客观、严谨,建立常规的验收方法和手段,特别有些必须的判断规则。制定市面上广受大众认同的验收技术为基本判断规则,避免因个人意愿或经验的影响而出现的各种主观成分。

3)规定验收程序和标准:通过制定验收程序和标准,来确保各个验收环节的落实,让软件开发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严谨的规定来保证每一道程序的重要性不被忽视。规范化的程序与标准能够有效地避免浪费时间和不必要的人力资源。

4)建立志愿者验收小组或代理验收:在项目验收中可以组建志愿者验收小组或代理验收。利用人才优势,完善验收人员的专业性,减少验证结果的误差率。同时,也可以节省客户端的时间和工作负担,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5)确定验收报告、纪录和评估机制:开发团队必须掌握项目验收的情况和结果,制定验收报告,根据实际情况追溯结果。通过记录,项目的质量会得到更好的保障,而且在项目验收结束后,还需要评估模式,并sum up验收结果。

3. 项目验收问题的解决

在软件开发中,有一些问题是难免会存在的,例如用户需求变更、技术难点、兼容性和性能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项目验收方案需要进行及时的调整和解决方案的制定。需要工程师们保证代码质量、规范开发流程、定期汇报项目验收进度,等等。当不可预见的问题出现时,需要对撞来进行深入分析,密切关注每一个细小的问题,从而避免未来的不好的结果。

总的来说,软件项目验收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把控,从而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当遇到问题时,团队需要密切协作,制定应对方案,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法。严格按照项目验收方案进行实施,用户体验度能够得到有效提高,项目测试质量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项目验收方案【篇3】

为做好20xx—20xx年度市科技计划项目验收工作,根据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制定本方案。

一、验收依据

《焦作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焦科〔20xx〕80号)。

二、验收范围

列入20xx年或20xx年市科技计划、完成《焦作市科技计划项目信息表》规定的各项内容和目标任务(或约定的预期成效)并向市科技局申请验收的项目。

有关要求:申请验收项目名称须与市科技局立项文件项目名称完全一致,二者不一致的不得申请验收。

三、验收组织

项目验收由市科技局组织。市科技局政策法规科、人合科、高新科、农村科和社发科等业务科室负责本领域项目验收的具体实施,包括审核验收材料、制定验收计划、组织专家验收(必要时同时进行同类项目创新内容差异性评审)、汇总汇报本领域项目验收结果等;计划科负责制定工作方案,汇总和发布验收结果;人合科负责抽选各领域验收专家;监察室负责具体组织专家验收过程监督。后勤接待、联络及资料管理等工作可购买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

各业务科室负责的项目范围:

政策法规科:软科学和应用基础研究等类项目。

人合科:国际科技合作等类项目。

高新科:除生物、医药和污染防治类项目以外的工业类项目。

农村科: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等类项目。

社发科:医疗卫生、生物、医药和污染防治等类项目。

说明:业务科室负责项目范围有重合或交叉的`,以市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审核时的分类为准。

项目单位所在县(市)区科技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申请验收项目的实地检查、材料审核等管理指导工作和配合联络工作。

(一)专家组。各业务科室负责根据本领域项目技术类别情况成立验收专家组。每个专家组应由不少于3名技术专家和不少于2名财务专家组成。专家由局人合科按要求从焦作市专家库中随机抽选。专家组组长由本组专家选举产生。专家组职责:独立对项目进行验收,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

(二)科技局工作人员。科技局各业务科室派工作人员组织专家验收,主要职责还包括:

1.了解项目承担单位情况、科研工作情况和项目实施情况;

2.为专家组提供政策规定方面的咨询和其它服务;

3.汇总专家组验收意见。

(三)后勤工作人员。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根据各业务科室工作需要安排相应后勤工作人员,后勤工作人员主要职责:

1.负责专家接送、签到、交通、餐饮、住宿等后勤保障工作;

2.负责项目验收的联络工作;

3.负责管理验收材料,包括发放、收集验收材料,收集按专家意见修改后的验收材料(一式二份);负责收集、汇总项目验收专家意见。以上材料在项目验收结束后,集中交至业务科室。

(四)纪律监督。邀请市纪委监察委派驻机构对验收工作纪律落实情况进行监督。

四、验收内容

(一)项目实施情况。

(二)《焦作市科技计划项目信息表》规定的各项内容和目标任务(或约定的预期成效)完成情况。

(三)项目的创新内容、先进性和应用价值等。

(四)项目投资及管理使用情况(包括项目实际投资总额,研究开发费用投资总额,管理和使用是否合规等)。

(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情况。

(六)各业务科室认为存在有重复支持可能时,同时进行同类项目创新内容差异性评审。差异性评审的项目范围是申请验收单位20xx年(含)以来得到过市科技经费支持的同类项目。评审内容主要包括:

1.申请验收项目与原同类项目相比是否具有新的实质性创新内容以及新的实质性创新内容要点;

2.是否可以继续支持(即是否通过创新内容差异性评审)。

(七)焦作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和验收有关办法规定的其它内容。

五、验收材料

要求项目单位提供以下验收材料:

(一)焦作市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申请表;

(二)焦作市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工作总结;

(三)焦作市科技计划项目信息表;

(四)项目专项审计报告、查新报告和检测报告;

(五)项目所获成果、专利、样机或样品等的证明材料;

(六)与项目相关的其它证明材料;

(七)焦作市申请验收科技计划项目汇总表;

(八)进行创新内容差异性评审时,由申请验收单位所在辖区科技主管部门或申请验收单位负责提供差异性评审相关材料。

六、验收方式

所有项目按现场验收方式进行。

(一)验收专家组审阅验收材料;

(二)验收专家组听取项目实施情况汇报;

(三)验收专家组进行现场考查;

(四)验收专家组对项目进行讨论和评价,出具验收意见。

七、验收结论

验收专家组须对每个验收项目出具验收意见,验收意见有以下三种:对已完成科技计划项目信息表规定的各项内容和目标任务(或约定的预期成效),技术水平同行业领先,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并通过创新内容差异性评审的项目,可评为“优”;对已完成科技计划项目信息表规定的各项内容和目标任务(或约定的预期成效),技术水平同行业先进,经济社会效益较好,并通过创新内容差异性评审的项目,可评为“良”;被验收项目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评为“差”。

(一)提供的项目验收材料不真实、不完整。

(二)未完成科技计划项目信息表规定的各项内容和目标任务(或约定的预期成效)。

(三)已完成科技计划项目信息表规定的各项内容和目标任务(或约定的预期成效),但技术水平较低,经济或社会效益一般。

(四)没有通过创新内容差异性评审。

(五)预期成果无科研或实用价值。

市科技局根据专家验收组项目验收意见,并综合验收纪律监督检查情况,研究确定项目验收结论。验收结论分为“通过验收”、“不通过验收”两种。对验收意见为“优”、“良”档次的项目,予以通过验收;对验收意见为“差”档次的项目,不予通过验收。

八、经费支持原则

(一)优先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中小微企业。

(二)按照《焦作市科技发展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焦财教〔20xx〕29号)有关规定,根据年度项目经费安排和通过验收项目情况,以及项目经济社会效益、实际投资总额和研究开发费用投资总额,决定项目经费支持建议。

九、程序安排

(一)各县(市)区科技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申请验收项目材料的受理、审核和汇总,审核汇总后将验收材料分领域报送相关业务科室,其中汇总表同时报送市科技局计划科。项目单位是市直单位的,验收材料直接报送市科技局相关业务科室,其中汇总表同时报送市科技局计划科。

(二)各业务科室审核项目验收材料(审核内容:按管理办法要求审查验收材料是否齐全、规范等);制定项目验收计划,并报送计划科、市纪委监察委派驻机构、人合科和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三)人合科按照要求遴选验收专家。

(四)各业务科室通过召开验收预备会等形式,对验收工作进行具体安排。

(五)专家组现场验收。专家组对每个项目出具验收意见。

(六)各业务科室汇总本领域项目专家组验收意见,同时将《焦作市申请后补助计划项目专家验收意见汇总表》报送计划科。

(七)局党组会或办公会对专家验收意见进行综合审议,根据项目的专家验收意见,并综合项目监督检查情况,研究确定项目验收结论。各业务科室负责汇报本领域项目验收情况。

(八)局计划科根据局党组会或办公会意见印发项目验收结果通报。

(九)根据年度项目经费安排和通过验收的项目情况,局计划科提出经费支持建议,报局党组会或办公会审议。拟支持企业和项目名单在市科技网公示。

(十)经费支持意见经市政府批准后,与市财政局联合下达项目支持资金。

十、纪律要求

为保证项目验收工作公平、公正、规范进行,特对各专家组成员和工作人员提出如下纪律要求:

(一)不准擅自脱离工作岗位,做到忠于职守、各负其责、各司其职。

(二)不准向被评审单位或个人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

(三)不准违规收受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商业预付卡、电子红包等。

(四)不准参加评审对象的宴请及旅游、娱乐健身等任何可能影响评定公正性的活动。

(五)不准评审对象或委托他人以包括使用微信或qq等即时通信工具、短信及电话咨询、电子邮件、登门拜访等各种方式联系有关专家进行请托、游说等可能影响评审公正性的活动。

(六)不准透漏专家评审保密信息。

(七)不准工作人员故意或强行修改专家评审意见或结果。

如发现有违反上述规定之行为,将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十一、验收费用

本次验收工作所需费用,由市科技局承担。包括:

(一)专家咨询费按照《焦作市财政局焦作市科技局关于转发〈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焦财教【20xx】13号)的规定的标准执行。

(二)后勤接待等工作可购买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验收交通费、餐饮费、服务费等后勤费用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相关规定,由局办公室负责在计划管理费中核定支出,具体审批手续由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会同各业务科室办理。

附件:1.专家验收意见格式

2.焦作市申请后补助计划项目专家验收意见汇总表

3.焦作市申请验收科技计划项目汇总表

项目验收方案【篇4】

导语:工作方案是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做了最佳安排,并具有较强的方向性、导性粗线条的筹划,是应用写作的计划性文体之一。

一、验收目的

为使信息化项目建设按照《南宁市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要求进行,确保项目竣工后达到有关要求和标准,并能正常投入运行,必须进行项目验收,信息化项目验收方案。

二、验收对象

参与项目建设的施工单位。

三、项目验收的前提条件:

(一)所有建设项目按照合同要求全部建成,并满足使用要求;

(二)各个分项工程全部初验合格;

(三)已通过软件确认测试评审;

(四)已通过软件系统测试评审;

(五)软件已置于配置管理之下;

(六)各种技术文档和验收资料完备,符合合同的内容;

(七)系统建设和数据处理符合信息安全的`要求,涉密信息系统需提供保密主管部门出具的验收合格证书;

(八)外购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和开发工具符合知识产权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

(九)各种设备经加电试运行,状态正常;

(十)经过监理方同意;

(十一)经过相关主管部门和项目业主同意;

(十二)合同或合同附件规定的其他验收条件。

四、验收方法

项目验收,是项目开发建设中有组织的主动性行为,它是对项目建设高度负责的体现,也是项目建设成功的重要保证。切实做好项目建设中的验收工作至关重要,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实实在在做好。为保证项目验收质量,针对不同的验收内容,在实施验收操作中,可以采取以下不同的方法:

(一)登记法

对项目中所涉及的所有硬件、软件和应用程序一一登记,特别是硬件使用手册、系统软件使用手册、应用程序各种技术文档等一定要登记造册,不可遗漏,并妥善保管。对项目建设中根据实际进展情况双方同意后修订的合同条款、协调开发建设中的问题进行登记,规划方案《信息化项目验收方案》。

(二)对照法

对照检查项目各项建设内容的结果是否与合同条款及工程实施方案相一致。

(三)操作法

这是项目建设最主要的验收方法。首先,对项目系统硬件一一实际加电操作,验证是否与硬件提供的技术性能相一致;其次,运行项目系统软件,检验其管理硬件及应用软件的实际能力是否与合同规定的一致;第三,运行应用软件,实际操作,处理业务,检查是否与合同规定的一致,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四)测试法

对能使用检测仪器进行检测的设备、实施应当一一进行实际测试,检查是否和设备、实施的规格、性能要求相一致。

五、验收步骤

(一)需求分析

项目监理单位组织人员对项目进行验收需求分析,针对项目验收,监理单位需配备2名有经验的工程师和一名行业专家来组成项目团队,负责具体工作。

(二)编写验收方案(计划书)

项目监理单位在对项目进行深入的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编写验收方案(计划书),提交市信息办、业主单位审定。

(三)成立项目验收小组

实施测试验收工作时,应当成立项目验收小组,具体负责验收事宜。

(四)项目验收的实施

严格按照验收方案对项目应用软件、网络集成效果、系统文档资料等进行全面的测试和验收。

(五)提交验收报告

项目验收完毕,对项目系统设计、建设质量、设备质量、软件运行情况等做出全面的评价,得出结论性意见,对不合格的项目不予验收,对遗留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意见。

(六)召开项目验收评审会

召开由验收委员会全体成员参加的项目验收评审会,全面细致地审核项目验收小组所提交的验收报告,给出最终的验收意见,形成验收评审报告提交市信息办和项目业主存档。

六、验收程序

1、申请:项目竣工后经测试和试运行合格,施工单位根据合同、招标书、计划任务书,检查、总结项目完成情况后向业主提出初验申请。

2、方式:项目业主组织监理和施工单位进行初验。

项目验收方案【篇5】

项目验收工作方案

【篇一:项目验收方案1】

一、验收目的

为使信息化项目建设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确保项目竣工后达到有关要求和标准,并能正常投入运行,必须进行项目验收。

二、验收对象

参与项目建设的施工单位。

三、项目验收的前提条件:

(1) 所有建设项目均按合同要求完成并满足使用要求;

(2) 个分项工程验收合格;

(3) 已通过软件验证测试评审;

(4) 已通过软件系统测试评审;

(5) 软件已纳入配置管理;

(6) 各种技术文件和验收资料齐全,符合合同内容;

(7) 系统建设和数据处理满足信息安全要求,保密信息系统需经主管部门验收

的合格证书;

(8) 采购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和开发工具符合知识产权的相关政策

策法规的要求;

(9) 各种设备通电试运行后状态正常;

(10) 经过监理方同意;

(11) 经有关主管部门和项目业主批准;

(12) 合同或合同附件规定的其他验收条件;

四、验收方法

项目验收是项目开发建设中有组织的主动性行为,它是对项目建设高度负责的体现,也是项目建设成功的重要保证。做好项目建设验收工作非常重要,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工作。为保证工程验收质量,根据验收内容的不同,验收作业的实施可采用以下方法:

(一)登记法

对项目中所设计的所有硬件、软件和应用程序一一登记,特别是硬件使用手册、软件使用手册、应用程序各种技术文档等一定要登记造册,不可遗漏,并妥善保管。对项目建设中根据实际进展情况双方同意后修订的合同条款、协调发展建设中的问题进行登记。

(二)对照法

检查工程各项施工内容的成果是否与合同条款和工程施工方案一致。

(三)操作法

这是工程建设的主要验收方法。首先,对大部分工程系统硬件——实际通电运**况进行验证,验证其与硬件所提供的技术性能是否一致;其次,运行项目软件系统,检查硬件和应用软件的实际管理能力是否符合合同规定;第三,运行应用软件,实际操作,处理业务,检查是否符合合同规定,达到预期目的。

(四)测试法

对能使用检测仪器进行检测的设备,实施应当一一进行实际测试,检查是否和设备、实施的规格、性能要求相一致。

五、验收步骤

(一) 需求分析

项目监理单位组织人员对项目进行验收需求分析,针对项目验收,监理单位需配备2名有经验的工程师和一名行业专家来组成项目团队,负责具体工作。

(二)编写验收方案(计划书)

项目监理单位在深入分析工程需求的基础上,编制验收方案(计划),报业主审批。

(三)成立项目验收小组

在试验验收工作实施过程中,应成立项目验收小组,具体负责验收事宜。

(四)项目验收的实施

严格按照验收方案对项目应用软件、网络集成效果、系统文件进行测试验收。

(五)提交验收报告

项目验收完毕,对项目系统设计、建设质量、设备**、软件运**况等做出全面的评价,得出结论性意见,对不合格的项目不予验收,对一流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意见。

(六)召开项目验收评审会

召开由验收委员会全体成员参加的项目验收评审会,全面细致的审核项目销售小组所提交的验收报告,给出最终的验收意见,形成验收评审报告提交项目业主存档。

六、验收程序

(一)初验

1、申请:项目竣工后经测试和试运行合格,施工单位根据合同、招标书、计划任务书,检查、总结项目完成情况后向业主提出初验申请。

2.方法:项目业主应组织监理人员和施工单位进行初步检查。

三。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初步验收申请、竣工报告、工程总结、一级要求的验收审查资料。

(二)终验

1、申请:初验合格后,项目业主根据合同、招标书、任务书,检查、总结项目实施和完成情况后向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

2审核后,资料齐全的,由主管部门组织验收。

验收工作由主管部门、项目业主、监理和专家组组成的验收小组进行。验收工作分为两步:验收组和验收委员会评审,验收组共同确定验收时间、评审时间等安排。

(1) 验收小组验收

验收组一般由5-8人组成,成员由主管部门和项目业主管理人员、监理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完成。验收按有关验收内容和标准进行,验收后必须提交验收报告。

(2) 验收委员会评审

验收委员会一般由8-15名成员组成,成员由验收组、主管部门、业主、监理单位的领导和专家组成。验收委员会评审一般采取会议评议方式进行,听取验收总结报告说明、验收小组验收结果及意见,通过评审提交验收评审报告。

(3) 项目业主提供材料:验收申请、项目建设总结性评价报告(组织与实施协调)、项目实施报告(技术、项目管理、质量控制)、相关文档资料、验收安排计划、验收小组及委员会名单、验收计划书(由监理单位负责)

3、 验收签字

验收、复核后形成的验收报告和复核报告,由验收委员会成员签署。

七、验收依据

一般选用工程合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关政策法规、国际惯例等作为工程验收的依据。

(一) 项目合同书

签定的项目有关合同

(二) 国家标准

硬件、软件、布线、安全等

(3) 新疆省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四) 其他

具体验收标准和一句话由监理单位根据具体工程情况提出,经主管部门和业主批准。

八、验收内容和标准

根据具体工程实际情况制定,项目监理单位编制,主管部门和业主批准。项目验收标准是判断项目成果是否达到要求的一句,因而应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只有制定科学的标准,才能有效的验收项目结果。验收内容一般包括试验(评审)、资料评审和质量鉴定三部分。

验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验收内容一般包括软件验收(按功能要求可执行的软件、开发计划文件

详细设计文件、质量保证计划、设备附件、设备运行、网络运行等)

(2) 验收评估工作主要包括:文件分析、方案制定、现场试验、问题清单提交

测试报告;

(3) 验收测试的内容主要包括:功能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易用性、可扩展性、兼容性

性能、效率、资源利用率、用户文档。

(4) 文件验收标准一般包括:文件完整性、内容针对性、内容充分性、内容一

致性、文字明确性、图表详实性、易读性、文档价值等。

(5) 软硬件验收标准应符合国家及有关标准。

评审资料包括以下部分:

(1) 基础资料:招标文件、招标文件、相关合同、相关审批文件、系统设计说明书等

系统功能说明、系统结构图、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

(2)项目竣工数据:项目开工报告,项目实施报告,项目质量检测报告,项目检查

项目实施的报告、试验报告、材料清单、质量安全检查记录、操作规程

售后服务保证文件、培训文件等文件。

(3) 软件开发文件:需求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数据库设计

说明书、测试计划、测试报告、程序维护手册、程序员开发手册、用户操作人员

册。(4) 软件开发管理文件:项目计划、质量控制计划、配置管理计划、用户培训计划

计划、质量总结报告、会议记要、月度开发进度报告。

九、验收结论

验收结果可分为合格受理、复议和不合格受理三种。符合信息化项目建设标准,系统运行安全可靠,按时按质完成任务,资金使用合理的,为合格;由于提供材料不详难以判断,或目标任务完成不足80%而又难以确定其原因等导致验收结论争议较大的,视为需要复议。

1工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验收不合格处理:

(1) 未按项目考核指标或合同要求达到预定的主要技术指标的;

(2) 提供的资料不完整或者不真实的;

(3) 项目的内容、目标或技术路线有较大调整,但未得到有关单位认可

的;(4) 实施过程中存在重大问题,未得到解决和解释,或项目实施过程和结果存在

在纠纷尚未解决的;

(5) 系统或设备未投入试运行或运行不合格;

(6) 项目资金使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7) 其他违犯法律、法规的行为;

2、验收结论确认和处理

主管单位和有关部门应当根据验收情况和有关资料作出结论,并予以确认。

3、 项目验收结论的处理

相应的电子文件应报主管部门和有管部门备案。

(2) 验收结论需要复议的,主管部门应当在三个月内书面通知建设单位补充

有关材料或者进行相关说明。

(3) 验收结论不合格的,由主管部门书面通知业主、设计、施工部门

工单位,限期整改,整改后试运行合格的,项目业主重新申请验收。

(4) 验收不合格的信息项目不得交付使用。

十、项目交接

工程竣工验收后,当班班里工程交接手续。项目移交包括实体移交和项目文件移交。 十

1、 各项目业主、监理单位严格按照本方案进行工程验收工作。

【第二部分:工程竣工验收实施方案】

(工程名称)

竣工验收实施方案

为确保(工程名称)竣工验收规范化、科学化,符合法定验收程序,制定本方案并严格组织实施。

一、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工程历程简要介绍)

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监理单位已组织初验,施工技术文件整理完善,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试验合格,现场整修完毕,工程已具备竣工验收条件。

二、实施依据

工程竣工验收程序执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部第279号令、《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暂行规定》建建

[2000]142号等法律法规,《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等行业规范,以及xx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管理的具体要求。

质量控制资料符合《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技术文件管理规定》建城[2002]221号文的要求。

三、竣工验收程序

(1) 工程于年月日竣工并投入使用;改造、清理、完善后,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单位初验;6月初检合格,总监理工程师签署意见;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竣工报告,申请施工

程竣工验收。

(二)建设单位收到工程竣工报告后,确认工程符合竣工验收要求,组织项目管理、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设施管理等单位和其他有关方面的专家组成验收组,制定本竣工验收实施方案。

(三)建设单位已将工程竣工验收的时间、地点及验收组名单书面通知***x市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站,并邀请质量监督员参加本次验收。

(4) 建设单位应于年月日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工程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将在7天内形成工程竣工验收报告。

农业实施方案13篇


为了让您更加满意我们编辑了“农业实施方案”。我们无法想象,没有方案的计划会能成功,为了防止不可控因素迫坏活动。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活动方案,方案一般是从目标要求、工作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着手。相信本网页内容能为您提供帮助!

农业实施方案 篇1

一、重点农业技术推广

20xx年20xx年推广油菜高产创建、全膜覆盖栽培技术、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农作物病虫鼠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重点农业技术5项,累计投入资金985万元。

1、油菜高产创建累计8万亩,平均单产达到150公斤,投如资金150万元。

2、全膜覆盖马铃薯栽培技术累计2.4万亩(每年0.4万亩),马铃薯产量比常规种植亩均增产625公斤,增产率为33.6%。,投入资金288万元(每年48万元)。

3、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累计2.2万亩,马铃薯脱毒种薯比农户常规品种亩均增产332.1公斤,增产率为2000.4%;投入资金22000万元。

4、20xx-20xx年农作物病虫鼠害综合防治面积达25万亩,其中:农田灭鼠防治面积累计达2000万亩,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5万亩。平均防治效果81.2%以上。累计投入资金192万元。

5、每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44.3万亩,测土配方施肥科技入户率达到93%。亩增产粮食15公斤,秸秆24公斤,年增总产值690多万元。累计投入资金135万元。

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1、每年组织县乡两级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乡镇举办农民科技培训班15期以上,培训农民1000多人次;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培训3000多人次;接受上门咨询、电话询问等进行技术指导500多人次。

2、20xx年成立青海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门源分校,至今培训农牧民6550人次,其中:有22000人获得新型职业农牧民初级专业技术职称。20xx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颁布实施了《门源县新型职业农牧民资格认定管理暂行办法(试行)》和《门源县新型职业农牧民扶持奖励暂行办法》。投入培训资金319万元。

3、2000门源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改建实验室460平方米,配备检测仪器设备48台(套),监测工作正式启动,年检测样品能力可达4000份以上。

4、门源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加强全县“三品一标”的建设和管理。20xx年3月门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门源县种子管理站分别取得了“门源小油菜籽”、“门源青稞”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证书,20xx年5月门源县绿色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美源”小菜籽油认证为绿色食品。

5、依托门源县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每年选派100名农牧业专业技术人员,遴选农牧业科技示范户1000户,通过“专家+农牧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推进农牧业科技进村入户,提高技术到位率。每年投入资金100万元。

三、新技术、新品种引进

1、引进甜脆豆、蓝莓、树莓、食用菌、珍珠油杏、黑青稞等特色作物新品种10个、新技术6项。

四、基础项目建设

1、20xx年实施了门源县游牧民定居工程青稞基地建设项目,投资120000万元,建设青稞基地1.6万亩,建成农机具、种子库房700平方米,整治土地1.6万亩,修建田间道路1.4万平方米,建成青稞基地2万亩,购置农机具56台套,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万亩,推广青稞优良品种2万亩。

2、20xx年实施了门源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资达到2550万元。累计建成田间道路17.2公里,农田灌溉水渠21.67公里覆盖浩门、北山、泉口三个乡镇的8个村的1.7万亩农田;建成农田林网34公里,植树1.14万棵,购置农机具40台套。

农业实施方案 篇2

一、专用小麦生产现状及问题

小麦是我市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常年的种植面积在130万亩左右,亩产250公斤左右,产量水平在省内处于中低水平。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小麦面积、单产、总产减幅较大,小麦面积稳定在60万亩左右,品种主要为扬麦158和宁麦9号,其中饼干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占20%以上,主要分布于锡山、惠山和宜兴的部分乡(镇),由于专用小麦种植分散,专用品种因种栽培的技术措施难以到位,专用小麦的专用品质难以保证,给农民和企业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优质专用小麦的分区依据和原则

1.生态环境因子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1.1降雨量我市小麦全生育期常年降雨量437.6mm,灌浆期常年(1960-2000年)平均在140mm(幅度56.4-371.5mm)左右,占小麦生育期降雨量的三分之一,较多的降雨对小麦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和硬度有较大的负面影响,收获前后降雨还可能引起穗发芽,导致品质下降。

1.2温度前人研究表明小麦灌浆期的温度对于灌浆期长短有明显影响。较低的温度能延长籽粒灌浆时间,粒重较高,高温加速籽粒灌浆进程,缩短灌浆持续期,降低千粒重,尤其是夜高温,昼夜温差小,对粒重影响更大。此外,灌浆期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影响蛋白质数量和质量。

1.3光照光照对小麦粒重影响的关键是影响了光合作用,较充足的光照有利于蛋白质数量和质量的提高。

2.土壤类型、质地和肥力水平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在气候因素相似的情况下,土壤类型、质地、肥力水平和施肥技术就成为决定小麦品质的重要因素。

3.小麦的消费习惯、市场需求和商品率面条和糕点是我市小麦消费的主体,而且,我市小麦商品率较高,因此,我市小麦生产应以适合制作面条和糕点、饼干的中筋和弱筋为主。

4.小麦品种现状和发展趋势在相同的条件下,小麦的遗传特性是决定小麦品质优劣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市小麦品种中筋主要以扬麦158、低筋主要以宁麦9号为主,但这两品种在我市种植已有数年,应进一步加强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和现有品种的提纯复壮。

三、优质专用小麦区划

1.宜兴、锡山、惠山优质弱筋麦区主要包括宜兴市环太湖的白土圩区和锡山的锡东片。该地区小麦生育期降雨充沛,特别是籽粒灌浆期,不利于籽粒中蛋白质的合成,该地区土壤主要是潮土和黄泥土,保肥性差,适合发展低筋小麦。而且该地区有主要以生产低筋粉为主的江苏南顺面粉集团和农业产业化实施较好的金谷粮油集团,有弱筋小麦订单种植的基础。

2.江阴、宜兴优质中筋麦区包括江阴沿江及长泾片、宜兴万石、和桥片。该地区小麦群体质量栽培技术落实较好,小麦产量水平较高,适宜发展中筋小麦。

四、优质专用小麦发展战略和对策措施

发展专用小麦,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牵涉部门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社会性工作。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各部门的协调,涉农部门要转变观念,增强市场意识,做好服务指导。

1.依托科研单位,加快品种更新优质专用品种是市场竞争制胜的关键。目前宁麦9号已具备了生产饼干类专用粉的条件,其品质指标已达到或接近进口面粉的标准。但我市已种植数年,目前种性有所退化,需要依托科研单位,做好提纯复壮,加快良种繁育和品种更新的速度。同时,要加快引进省内外专用小麦新品种,组织品质比较试验,筛选出“专用性强、商用价值高、综合抗性优、适应性广”的新品种,为下一轮品种更新作好储备。

2.发展订单农业,实行以产定销发展“订单农业”,做好产销衔接工作是抵御市场风险最好办法。饼干类专用小麦,如果不能加工利用而由农民留作家庭制作馒头、面条等,那就由优质小麦变为劣质小麦。因此,农业部门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加强品种宣传力度,积极提供产品样品,联系国内外食品加工企业,做好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信息服务工作,努力促使产销直挂;专用小麦生产者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企业为依托,根据订单要求种植;加工企业或粮食购销企业必须履行合同,按品种、按专用小麦的类型分收、分贮,并按质论价、优质优价收购。只有这样,才能实行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确保专用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3.建立生产基地,实施统一供种生产专用小麦容不得其它类型品种的混杂,而保证品质一致性的最好途径是建立生产基地、实现统一供种。由于我市人多地少,各家各户经营规模较小,插花种植现象十分普遍,极易造成田间和机械混杂,降低品质,所以开发专用小麦,必须要建立生产基地,实行集中连片、区域化规模种植,提倡一乡一品种,或数乡一品种,防止不同类型品种的混杂。但建设基地应本着对生产者负责,对企业负责。在尊重农民意愿基础上,以产销衔接、合同种植为前提,避免盲目种植,造成损失。目前来看,比较可行的方法就是通过龙头企业、科技推广部门、小麦生产者联手建立基地。

4.调优栽培技术,提高专用品质国内外研究表明,小麦品质不仅依品种、环境和生态条件而异,而且与栽培措施有密切关系。改进耕作技术、改善施肥方法是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有效途径。为此,对现有的专用品种也不能盲目乐观,对其配套技术必须进一步试验、示范。据前人试验,有利于提高饼干类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栽培技术要点是,播期宜适当早播(以10月下旬为宜),播量宜适当减少(控制在6公斤左右),播种方式应采用稻田套播,适当减少氮肥增施磷钾肥,并控制后期氮素用量,中后期氮肥比例以不超过20%为宜。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与专用品种相适应的优质配套技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品种专用化生产的优势。

5.增强服务意识,营造发展氛围发展专用小麦是市场的需要,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各级政府要把发展专用小麦作为建设农业产业化的重点,摆上位置,列入议程,加强宣传,积极引导,为企业和农民牵好线搭好桥。要加强专用小麦及专用粉的质量监督、检验检测和优质优价的落实工作,维护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要研究制定加工企业直接收购专用小麦的扶持政策,如解决企业收粮的贷款问题。要增加开发专用小麦的投入,为发展专用小麦创造有利条件。

农业实施方案 篇3

根据县设施农业“三线一片”重点建设任务要求,我镇承担着路两侧4500栋钢架大棚建设任务,为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强领导,加快实施,不折不扣完成建设任务,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集中9、10、11三个月的时间,集中物力、财力,抽调精兵强将,全力付诸实施。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目标任务

自双千栋大棚向西至路两侧建大棚4500栋(含菌棚200栋),规模连片、不断档,规格、标准统一。具体任务为:村556.2亩、村180亩、村317.3亩、村672亩、村808.5亩、村1664亩。(具体任务及地块分布位置面积详见县路30华里设施农业建设工程分布图1―27号地块)。

二、时间要求

1.9月10日前,全面完成规划,土地流转,种苗落实等工作。

2.9月20日前,全面落实大棚投资主体,落实大棚建设单位,部分田块开始施工,西芹等菜苗移栽到位。

3.9月30日前,全面完成在田秋季作物的收获,平整田块,规划完成沟、路、井、电、桥等基础设施并开始施工,大棚正式开始施工建设。

4.10月31日前,基本按规划要求完成钢架大棚建设任务,种、苗播种或移栽到位,基础设施井、电配套到位。

5.11月30日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基础设施基本配齐,种苗全面播种落实到位,田间工程及形象到位,验收结束。

三、加强领导

为确保完成这次设施农业重点任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上阵,成立专项工程建设指挥部。

指挥部对各组加强指导和调度,确保按序时完成,各组要遵守工作纪律,严守驻村责任,加强驻村写作,齐心协力。

四、工作措施

1.宣传到位。镇村要认真召开不同层次人员会议,会议不拘于形式或集中召开,或田间地头,要宣传政府有关发展设施农业的优惠政策,要宣传政府有关发展设施农业的优惠政策,要给群众算好种菜和种粮的对比帐,多列举发生在群众身边,众所周知的通过种菜致富的成功例子。要消除群众的卖难思想、干部的畏难情绪,善作思想工作,积极引导群众发展设施农业。

2.帮扶到位。镇抽调6名两套班子成员,17名工作人员,分驻在六个村。自带行李,吃住在村,镇财政每天每人补助20元,驻村人员要严守驻村纪律,同村干部共同组成一支强有力的班子,从宣传发动,土地流转到资金筹措、大棚建设等工作,跟踪服务,确保按序时保质、保量完成村所设计的建设任务。

3.指导到位。对涉及建设任务的村,在架材组织上既要严把产品质量又要考虑群众的接受能力,大力开展阳光采购工程,知道村与建设单位的合同签订,确保群众的利益不受损失。土地流转工作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对确实不愿意发展设施农业的农户,鼓励、引导向大户或合作社经济组织流转,流转工作要规范运作,不能草草流于形式,要认真做好登记,办好手续,技术服务和种苗落实工作。要以村组为单位,聘请县级以上专家服务到田头,手把手地把群众来教,要按照蔬菜不同的品种,生产期,病虫害等情况制定详细的培训、指导计划。

4.服务到位。重点是基础配套和资金扶持到位。今年我镇设计的六个村都在项目区内,基础设施的配套一要时间快,二要质量优,三要讲实用,确保发展设施农业的田块一次性配齐、配足,给群众创造良好的硬件发展环境。在自己扶持上,引导群众多渠道筹措资金,信用社要积极做好对这六个群众的信贷工作,尽最大努力降低门槛,简化程序,配合村干部一起做好工作,促进设施农业工程进展速度。对县补助资金由镇政府统一扎口,待村与建设单位签订合同后,派专人现场核对,在大棚运到田头前,由镇政府以村为单位向县政府申请预拨到位,最后再统一核算多退少补。

五、奖惩分明

对涉及建设设施农业的六个村,镇政府在县补贴2500元/亩的基础上,每亩再补贴500元。同时将设施农业建设工作纳入年终对村的目标考核,单独设立奖项,一等奖5000元,二等奖3000元,三等奖2000元,对发展建设设施农业,按投资额大小参照镇对村年初工业考核的标准予以计分和奖励。对行动不力迟缓或效果不明显的村,按建设的顺时进度分别对村主职干部给予批评、降职、免职处分,处罚要果断、严明,做到批评比记账,处分不过夜。驻村人员所在村工作进度情况纳入对个人的考核,工作优秀者年终评为先进,工作不力者写出书面检查并作出调整。

六、严格督导

设施农业建设督导组,要严格对驻村人员及村干部出勤、工作进度等情况的督导,每天抽查一次,每三天全面检查一次,对抽查和检查情况每天报镇主要领导,有领导第二天直接反馈到驻村两套班子成员。督导组对各村工作进展情况及时督导并指出问题和不足,并跟踪整改。对各村人员工作情况可以提出批评和处分建议。督导组根据工作进展情况认真组织召开建设工作现场会,表彰先进,鞭策后进,确保各村、各组设施农业建设任务有序开展,足额完成。

农业实施方案 篇4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市安委会对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全面排查、消除农业安全生产隐患,确保岁末年初和20xx年元旦、春节期间农业生产平稳有序发展,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业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并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体要求,全面、深入、细致开展农业安全生产大检查,严格落实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彻底排查整治事故隐患,堵塞安全监管漏洞,严厉打击违法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健全并落实农业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措施,提高农业安全生产保障水平,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

二、检查内容

(一)深入开展农机安全检查。深入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家庭农场、秋收现场等重点地区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及时排查、消除事故隐患,确保秋收冬种农机作业安全。依托公安驻农机警务联络室,加强联合执法力度,深入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打非治违”行动,严厉打击拖拉机无牌行驶、无证驾驶、酒后驾驶、违法载人以及报废车上路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不发生较大社会影响农机安全事故。

(二)深入开展渔业安全生产检查。加强对全市渔业船舶的检查,重点检查渔船适航性能、救生设备、消防设备等,对不符合安全规定的渔船依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严禁存在安全隐患的船舶投入使用。严厉打击“三无”渔船及电力捕捞等非法捕捞行为,加强全市水域内日常巡查工作,在一些重点区域开展蹲守执法,并加强夜间检查力度。

(三)深入开展农家乐安全检查。检查主要对象为经各级农业部门认定的市级以上农家乐特色村、农家乐经营点(户)、休闲农业基地,以及以农民为主体经营的乡村民宿。重点排查消防、食品卫生、游乐设施、房屋等安全隐患,完善电器安全和警示标识;进一步加强从业人员和游客的安全教育,民宿经营户对住宿游客要做到一客一登记,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确保农家乐安全经营无事故。

(四)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结合省农产品安全放心县创建,持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工作。对农业生产主体重点检查是否存在使用禁(限)用农药、农药间隔期不到位和乱用滥用投入品等情况;是否存在生产记录档案未建或记录不完整,未公开张贴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和标准化生产模式图等情况;是否存在已列入的追溯主体安装设备后擅自拆除、系统未用、相关信息和数据未上传等情况。对农资经营单位重点检查是否存在未建经销台帐或台帐记录不全、是否建立高风险农药专柜销售、实名购买制度等情况;是否存在经销禁用农药、违禁兽药和假劣农资等情况。

(五)深入开展森林消防安全防控工作。严格落实护林员包片巡查制度,加强对林区的巡查检查,全力做好林区及周边火的管控工作。在进路口等周边容易引发森林火灾的区域,树立森林防火标志,对林下可燃物堆积等情况进行重点督促整改。要加强日常检查,严控火进。对森林防火器材、森防物资等进行检查,及时维护保养或更新,保证其使用正常、性能良好。要强化消防演练和严格落实应急值守制度,进一步提高突发林火应对处置能力。

(六)强化沼气安全管理工作。未完成废弃沼气池拆除工作的镇(街道),要切实落实措施,加快推进工作,确保在20xx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安全处置工作。加强沼气使用管理,对保留的沼气池开展全面检查,重点检查农户《农村沼气安全生产责任书》签订情况、沼气池设施以及防护设施完好情况、沼气池日常维护情况等,杜绝沼气安全隐患。严禁在沼气池周边用火、燃放烟花爆竹等。

三、时间安排

此次大检查时间从即日起至20xx年2月28日结束,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自查整改阶段(20xx年12月1日-1日)。各镇(街道)进行全面彻底自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和问题,能立即整改的当场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向主体发出整改通知书(见附1),明确整改限期,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促,确保按要求整改到位。

(二)抽查督查阶段(20xx年1月1日-2月20日)。各镇(街道)在全面自查的基础上,继续对重点对象、重点领域开展强化检查。市农经局分条线组成若干检查组,对各镇(街道)检查整改情况进行督查,进一步落实隐患排查整改措施,并视情况对督查情况进行全市通报,确保检查整治活动取得实效。

(三)巩固提升阶段(20xx年2月下旬)。各镇(街道)汇总梳理大检查工作情况,分析工作薄弱点,总结工作经验,研究完善对策,形成长效监管机制,进一步提升全市农业安全生产水平。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为确保工作顺利推进,市农经局成立岁末年初农业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名单见附),强化对大检查工作的协调和部署。各镇(街道)要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第一责任人职责、属地监管职责和“一岗双责”责任制,根据本方案检查内容和要求,加强领导,精心部署,认真组织实施好本次大检查工作。

(二)加强隐患排查,落实整改措施。各镇(街道)要落实好人员力量,抓紧时间,立即开展全面检查整改工作。检查要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和问题,要坚决予以整改,被检查主体敷衍对待整改不到位或拒不整改的,要按照相关规定给予从严处理。检查中发现被检查主体有相关违法行为的,要第一时间通知市相关主管部门予以查处。

(三)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各镇(街道)要以大检查为契机,对被检查主体开展面对面的农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各类农业主体的安全生产意识,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自觉做好安全生产各项措施。

(四)加强统计总结,及时报送信息。各镇(街道)要积极总结工作中的亮点,及时在农经在线报送工作动态信息,形成良好工作氛围。同时,要加强检查台账资料的保管和数据统计,在大检查开展期间,每月27日前将《农业安全生产大检查月度汇总表》(见附)通过公交换平台报送至市农经局办公室(联系人:)。

农业实施方案 篇5

按照《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的通知》(成农计〔20XX〕13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为高质量推动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呈现现代农业新局面,特编制以下实施方案。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背景

都江堰市猕猴桃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园区位于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和都江堰精华灌区产业功能区双核心区,覆盖天马镇19个社区。园区以猕猴桃为主导产业,按照“小业主+大园区”的生产组织模式,秉持科技引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聚合科研院校、农技推广等专家资源,已建成1.1万亩猕猴桃集中连片种植区,是亚洲最大的红阳猕猴桃集中连片种植区,也是全省红肉猕猴桃避雨栽培先行区,猕猴桃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园区现有新型经营主体54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示范社、家庭农场9家。园区主导产业“都江堰猕猴桃”获“中国20XX年度十大区域公用品牌”称号,并成功入围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20XX年品牌价值达21.84亿元。园区于20XX年创建为都江堰市级现代农业园区(都府函〔20XX〕183号),20XX年创建成为成都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成府函〔20XX〕113号)。

(二)实施主体

都江堰市小平家庭农场、都江堰市仙果寨家庭农场、都江堰市成硕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汉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都江堰市乡音家庭农场、成都隰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三)主管部门

都江堰市农业农村局

都江堰精华灌区康养功能区管委会

(四)业主单位

都江堰市天马镇政府

(五)建设地点

都江堰市天马镇驾虹社区、金胜社区、新民社区

(六)建设内容

都江堰市猕猴桃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园区建设项目主要包括:“基地建设”和“综合设施装备建设”两个方面。

(七)投资概算

项目总投资1394.99万元,其中:成都市级财政补助资金500万元,实施主体自筹资金894.99万元。

(八)建设期限

20XX年2月—20XX年12月

二、目标任务

以“产业特色鲜明、产业链条完善、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品牌影响力大、产业深度融合、辐射带动有力”为目标,以“产业优势突出、利益联结紧密、配套服务完善、组织管理高效”为抓手,新建猕猴桃标准化种植基地,提升设施装备,推进园区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强化主导产业刚需资源保供,建设猕猴桃花粉中心,提升猕猴桃商品率和商品性,提高猕猴桃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主导产业生产综合服务要素,做强基地规模、做优做精产业集群,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为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奠定基础。

三、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基地建设。建设Ⅰ号、Ⅱ号猕猴桃标准化种植基地共80亩,配套实施土壤改良、整地、打围、架线布设、栽苗等;在200亩猕猴桃套种羊肚菌示范园区内建设沟渠1680米,生产作业轨道600米,提升融合发展基础,打造功能性、高品质产业融合示范园区。

1、建设猕猴桃钢架大棚13亩;

2、实施80亩猕猴桃基地土壤改良、地力提升;

3、建设园区生产作业道路500米;

4、建设2400米防风林;

5、建设2000米防护栏;

6、新增监控设施2项;

7、猕猴桃种苗购置及栽种(80亩);

8、猕猴桃架材布设(80亩);

9.200亩猕猴桃套种羊肚菌示范园区沟渠1680米建设;

10、建设600米生产作业轨道(单轨运输轨道)。

(二)综合设施装备建设。建设猕猴桃花粉中心,满足园区万亩猕猴桃花粉需求,并面向全川提供商品花粉资源。完善园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园区“1+1”服务平台,即一个服务中心+一个实训基地,实现园区社会化服务全覆盖,提升园区综合服务能力。

(1)猕猴桃花粉中心建设。建设600平方米花粉房1个,和200立方米花粉低温储藏室1个。

1、建设600平方米花粉设备房1个;

2、设施设备购置:

2-1.用于花朵周转筐;

2-2.电动助力叉车;

2-3.用于储藏成品花粉的低温柜;

2-4.雄花破碎机;

2-5.定制花药专用干燥箱;

2-6.花粉分离机;

2-7.安装设备的辅助及管材(花药筛分机、空气压缩机、储气罐、冷干机、空压机等);

2-8.动力电及消防系统等。

3、建设200立方米花粉低温储藏室1个。

(2)园区培训和产品展示中心(600平方米)及配套设施建设

(3)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1、建设实训基地20亩:

1-1.架材布设;

1-2.种苗购置及栽植。

2、农用机具购置:

3-1.电动修枝剪30把;

3-2.电动授粉枪30把;

3-3.电锯10把;

3-4.电动叉车1台;

3-5.田间管理机械1台;

3-6.翻料铲车1台;

3-7.植保无人机1台;

3-8.生产管理装备(每套含:工作套服4套、防护帽+镜二套、工具腰包二套)60套;

3-9.翻料机(微挖)1台。

四、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1394.99万元,其中:财政补助资金500万元,业主自筹资金894.99万元,自筹资金已全部到位。

(一)基地建设。该项目计划投资556.5万元,其中:申请财政补助资金200万元,业主自筹资金356.5万元。一是都江堰市小平家庭农场拟建设Ⅰ号猕猴桃标准化种植基地30亩,项目总投资190.24万元,申请财政补助资金68.49万元,业主自筹资金121.75万元,财政专项资金占比36%;二是都江堰市仙果寨家庭农场拟建设Ⅱ号猕猴桃标准化种植基地50亩,项目总投资245.3万元,申请财政补助资金87.96万元,业主自筹资金157.34万元,财政专项资金占比35.86%;三是都江堰市成硕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拟建设猕猴桃套种羊肚菌示范园区标准化种植基地沟渠及道路,项目总投资为120.96万元,申请财政补助资金43.55万元,业主自筹资金77.41万元,财政专项资金占比36%。

(二)综合设施装备建设。该项目计划投资838.49万元,其中:申请财政补助资金300万元,业主自筹资金538.49万元。一是四川汉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拟建设猕猴桃花粉中心,项目总投资280.63万元,申请财政补助资金100万元,业主自筹资金180.63万元,财政专项资金占比35.63%;二是都江堰市乡音家庭农场拟建设园区培训中心及产品展示中心,项目总投资279万元,申请财政补助资金100万元,业主自筹资金179万元,财政专项资金占比35.84%;三是成都隰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拟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项目总投资278.86万元,申请财政补助资金100万元,业主自筹资金178.86万元,财政专项资金占比35.86%。

五、进度安排

(一)方案编制。20XX年2月中旬前合法依规确定项目实施主体,完成方案编制、评审和项目备案。

(二)实施建设。20XX年2月—20XX年10月组织施工。

(三)竣工验收。20XX年10月前完成项目自验,20XX年11月前完成项目审计工作。

(四)绩效考评。20XX年12月前完成资金拨付、项目总结和绩效考评。

六、利益联接

一是坚持“市场导向、效益优先,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企业主体、农民参与”的原则,就地转化一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一批种植能手、专技人员进入社会化服务组织,面向园区开展猕猴桃种植、施肥、采收及小园区托管等服务,助力当地农户增加务工收入、参与二次分配。二是园区实行“公司+家庭农场+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大力推行“订单农业”,建立健全猕猴桃产业发展的风险保障兜底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共享园区增值收益。三是园区培训中心免费为园区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等主体提供猕猴桃种植管理技能培训,每年不低于五场次,为园区培育人才,促进园区主导产业可持续发展。四是通过完善园区基地建设,打造猕猴桃标准化、品牌化点位并形成示范,引领带动当地种植户发展采摘体验、休闲观光等三产融合项目,以农业新经济延伸产业链,增加一产收入。

七、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促进园区农业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业效益、增强发展后劲、优化收入结构,让更多的产业化服务工人积极参与到园区建设。到20XX年,通过项目可实现园区新增综合产值2000万元以上,参与农户年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

(二)社会效益。就地转化当地剩余劳动力,辐射带动不低于300户农户加入产业链,吸纳不低于100个当地村民稳定就业,

聚力建设链条协同发展,资源要素聚集机制创新引领,有效吸引项目、人才、技术、资金入驻园区,推动园区经济发展再提速,助力产业兴旺、乡村更美。

(三)生态效益。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时代理念,减少土地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轻烟没闲步,河风溺游音”的新时代农业生产生活,促进农业产业园变公园、变景区,实现生态效益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转变。

八、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成立都江堰市现代农业园区项目建设工作推进专班,建立工作会商协调机制,由市政府分管领导定期召集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精华灌区康养功能区管委会、天马镇政府等相关单位召开项目推进会议,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

(二)责任落实。市农业农村局、精华灌区康养功能区管委会作为项目主管部门,共同负责园区项目建设的统筹协调工作,并会同市财政局、天马镇政府按照职能职责,分别对项目建设进行指导;天马镇政府作为项目业主单位,负责组织项目实施主体按照时间节点推进项目建设,对项目实施全过程开展督导、检查,并对项目建设完成情况进行初验;项目实施主体对项目实施的内容、项目资金使用的真实性等负主体责任,严禁弄虚作假和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

(三)资金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管理规定,确保资金使用合法、依规、安全、合理、高效。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项目实施主体对项目资金实行专账核算或建单独会计科目专门核算,建立项目资金明细账或辅助账,做到专款专用,资金结算原则上通过转账支付,严禁大额现金支出。

(四)项目验收。项目建设完成后,实施主体先行组织自验,自验合格后向市农业农村局提供完整的项目审计报告和书面验收申请,市农业农村局、精华灌区康养功能区管委会会同市财政局、天马镇政府对项目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市财政局将财政补助资金划拨给市农业农村局,市农业农村局按程序划拨给天马镇政府,由天马镇政府向实施主体兑现补助资金。

农业实施方案 篇6

为促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xx]30号)和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县农业局相关股室联合组成调研组,近期对我县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在深入调查、个别座谈、进行专题研讨分析的基础上,调研组认为,我县现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很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难以满足广大农村及农民对农业科技服务的迫切需要,应引起上级党组织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

我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主要由县和乡镇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构成。20xx年机构改革后,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主要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县植保植检站、县土壤肥料工作站、县粮油经作股、农环站、农业执法大队、县茶叶办、县柑橘办等单位,共有13个机构,实有人数106人,编制数为108人。全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主要是原来独立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共有19个机构,实有人数33人,其中干部身份14人,工人身份19人。具有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的21人,中专及高中学历的11人,初中学历及以下的1人;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33人,其中中级职称19人,初级职称及以下14人。

二、我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我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我县现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形成的,与改革开放近三十年,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不相适应,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顺,机制运行失灵

20xx年机构改革后,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隶属关系由原来的县管或县乡双重管理改变为乡镇管理,人、财、物(“三权”)下放到乡镇政府。县级业务部门只负责业务指导,而大多数农技人员还要参与乡镇其他工作,出现多头管理现象,很多业务工作难以协调。机构改革没有适应基层的需要,农技推广体系断层,体系运行不够顺畅,出现“网破、线断、人散”的局面。

(二)工作条件艰苦,经费严重不足

1、工作经费严重不足。部分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站除有门面开展农技咨询服务外,没有集中办公的场所,有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虽然有办公室,但办公条件差,缺乏工作经费、检测设备、电脑和交通工具等。由于县农业局作为其业务主管部门,自身财力差,负担重,无力给予经费支持,而一部分乡镇政府又没有将农业技术推广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列入了的数额也是微乎其微。乡镇财政不能保证农技站的业务经费,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乡镇农技站存在靠经营谋生存,轻公益性技术服务的现象,影响了农技推广的有效实施。

2、工资待遇无着落。我县自20xx年对乡镇站所人员进行改革以来,乡镇农技站由乡镇管理,但所有上岗人员的工资都没有按照公益事业岗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标准执行,大部分乡镇农技人员津补贴不能落实,其他福利无从谈起。在岗的33人中仅3人为全额拨款人员,年人均县财政拨款8700元,其余30人为差额拨款人员,20xx年、20xx年财政拨款年人均5000元,20xx年为7000元。他们的工作经费除了上级拨款外,要全部自筹,经费严重不足,极大地影响了我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社会保障严重滞后。我县乡镇农技站人员除1人未参保外,其余32人都于改革前参加了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并且20xx年6月以前的保险已于今年全部落实到位,但是,改革以后所有人员的保险已经全部转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按照我县相关文件精神,自20xx年7月以后由乡镇政府落实在岗人员的养老保险金,该项工作自开展以来,由于财政困难等多方面的原因,仅有个别乡镇落实到位,大部分乡镇还在筹措资金,没有完全落实。5年来,全县共拖欠30人的养老保险金约51万元。至于其他福利如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等则无从谈起。

(三)业务本末倒置,推广工作弱化

乡镇政府在管理过程中管理错位,政事不分,过多抽调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从事政府政务工作,造成服务功能弱化。据调查了解,我县乡镇农技站工作人员被抽调从事乡镇政府中心工作的现象极为普遍,有的乡镇还十分严重。有一半的乡镇农技人员平均每个月开展农技服务在10个工作日以内;有三成以上的乡镇农技人员对工作时间保障不满意或很不满意。

(四)培训工作滞后,素质有待提高

农技站划归乡镇政府管理后,乡镇农技人员普遍反映参加业务培训的机会明显少了,原业务主管部门与农技站已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业务部门想管也管不上,想管也无权管,造成业务主管部门与农技站的联系逐渐减少,对农技人员的业务培训相应减少,直接影响了他们业务素质的提高。

三、加强我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理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管理体制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精神,对乡镇农技站的管理,应规范到县乡共管、以县管为主的管理体制上来。但要真正实行这一个管理体制,还需要进一步理顺县乡两级的关系,解决好相关的遗留问题,弄不好就会出现因财政包袱过重而“两不管”的局面。

(二)、落实人员的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待遇

要根据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需要,将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并随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而同步增长,按照国家对公益事业岗位工作人员待遇的相关规定与标准,把乡镇农技人员的各种待遇落实到位。

(三)、合理设置机构,加强基层农技站的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避免重复建设,便于集中财力搞好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设施的利用率,本着交通方便、地理特征相近、产业结构相似、便于开展工作的原则,在条件成熟的地域成立区域片站。这将有利于:一是人力资源的整合。改革后,基层农技人员受到了最大限度的减员,全县19个乡镇和1个国有农林场,共保留农技人员编制37人,平均每个乡镇不足两人,根据乡镇农技站众多的职责和较为广泛的服务范围,在工作上表现为力不从心。通过区域建站,可以较好地调整人员分工,增强服务能力。二是可以有效地避免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将有限的建设资金用到刀刃上,更有利于配齐服务设施,提升服务功能。如我县白云乡和皂市镇,蒙泉镇和夹山镇,楚江镇和二都乡、易家渡镇、新关镇等,不仅小气候差异不大,而且交通方便、产业结构相似,建立片站,不仅大量节约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而且还能使各种服务设施和服务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完善。三是便于建立良好的试验示范基地,利于新技术的快速推广与应用。四是便于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管理与规范,有利于促进县域农业技术推广计划的全面实施。

(四)出台政策,鼓励支持发展经营性农技服务组织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

要大力扶持和发展社会化的农技推广组织,鼓励和支持多元主体参与农技推广服务。要大力扶持并鼓励从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分流的人员领办民营农业科技推广组织和经营服务实体。鼓励和支持供销社、农产品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和其他中介服务机构兴办基层农技推广组织,与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建立定点联系制度,开展各类农技推广服务活动,加快形成多形式、多元化、多渠道的农技推广格局,为普及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供科技支持。农技推广机构要围绕我县的农业产业发展重点,按照市场的要求和运行规律,为龙头企业开展全程科技服务,形成龙头企业建基地,科技人员搞服务,农民、企业和科技人员“三赢”的有偿服务形式。要大胆创新,把农业技术体系溶入到农业产业化企业中去,强化农技推广机构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有机结合,帮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农业产业基地,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产量高质量优的原材料,以提升自身品牌,引导、鼓励、支持企业创办自身的科研推广机构,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快新的农业技术推广,切实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现代农业的健康快速地发展。

(五)加强技术培训,多形式、多渠道提高农技推广队伍及农民素质

1、要建立农技推广人员定期培训制度。鼓励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并把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成果作为考核晋升的重要依据。通过财政支持、制度保证、定期考核等措施,促进农技推广人员的知识和技术更新。对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经费,应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培训专项资金,每年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选送部分技术骨干进修。

2、大力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科技特派员制度是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一种创新方式。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对科技特派员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努力为科技特派员从事农技推广服务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3、积极推进“科技入户工程”。把技术培训作为农技推广的重点,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积极搞好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宣传、培训和指导,重点围绕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做好各项技术措施和工作措施的落实。通过组织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主体培训,推广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提升农业科技入户工作效能,构建“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长效机制,形成以户带户、以户带村的农业技术示范推广新模式,努力实现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

农业实施方案 篇7

根据区政府印发的《xx区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排查整治行动总体方案》xx要求,决定从10月1日起,在全镇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百天的农业安全生产和消防排查整治行动,现结合农业、水利行业实际和工作职责,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防消结合”的方针,按照行业主管、条块结合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坚持全面检查与重点整治相结合,自查自纠与互查督查相结合、深入查找重点领域、重要部位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强化安全源头监管,构建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全镇农业生产稳步发展,为社会营造良好的安全质量环境。

二、组织领导和工作机构

本专项推进工作组,由副镇长王全明任组长,农服中心主任陈书云、水利站站长杜辉任副组长,农服中心、水利站分别负责开展各专业整治行动检查指导、督促落实工作。本专项推进工作组办公室设在镇农服中心,主要负责方案制定、工作联络、数据汇总等统筹协调工作。

三、检查整治重点和责任分工

本工作组共设10个专业推进小组,分别负责相关领域的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排查整治工作。

(一)农业机械。主要是依法监管农机安全生产各类违法行为;

加强对农机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安全整治;对农机合作社“三库一间”安全检查整治;对农机行政许可工作的监督整治。(农服中心负责)

(二)种植业生产。督促农业企业依照政策、法规办理规划、土地等手续;负责种植业生产企业安全监管;负责各类农作物、蔬菜病虫害防控、蔬菜投入品安全监管;建立健全相关生产记录台帐;做好“放心菜”监管工作。(农服中心负责)

(三)林业生产(森林防火)。负责全镇森林防火工作,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做好林木采伐许可管理;做好林木病虫害监测与防治;负责辖区内林业企业安全监管工作。(农服中心负责)

(四)畜牧业生产。负责屠宰场畜禽肉食品检疫、养殖场(户)疫病防控等安全监管工作;负责“瘦肉精”抽检、危害防范处理和违法违规行为处罚等工作。(兽医站负责)

(五)农业投入品。负责种子、化肥、农药、兽鱼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管理,加强农资销售市场监管力度;加大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方面的宣传培训力度;加强对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等生产主体的巡查整治和技术指导。(农服中心、兽医站负责)

(六)农产品加工企业。负责镇域内农产品加工企业安全监管工作。(农服中心负责)

(七)农口在建工程。农业高标准良田、农业开发等工程安全监管。(农服中心负责)

(八)水环境:水环境生态修复工程、农村河道、河塘清淤安全检查。(水利站负责)

(九)现有水利设施:水库、水闸、泵站、河道安全检查。(水利站负责)

(十)在建水利工程:镇域内各类在建水利工程的安全监管。(水利站负责)

四、实施步骤

整治行动分四个阶段实施。

(一)动员部署阶段(10月1日-10月25日)。10月15日前制订镇农业推进组整治行动具体方案,细化分解责任,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落实工作推进机制。召开整治行动动员大会,深入宣传发动,开展业务培训,营造有力声势,确保整治行动落实到位。

(二)调查摸底和自查自纠阶段(10月26日-11月30日)。按照行业主体责任的要求,农服中心、水利站上下联动,有序推进。对于某些特殊行业或领域(如森林防火),由各专业推进小组统一开展“五查三反”(查责任、查隐患、查源头、查制度、查措施、反违章指挥、反违章作业、反违反劳动纪律)的自查自纠活动。11月期间,由村、社区开展调查登记、督促自查自纠,各专业推进小组给予督导。

(三)核查阶段(12月1日—12月20日)。对调查摸底过程中采集的数据进行核查、整理、汇总,报送至区第三推进工作组(农业、水利)办公室。除报送原始登记表外,汇总数据还包括调查摸底单位数量、发现存在隐患和问题数量、已完成整改隐患数量、正在整改隐患数量、需要区专项推进工作组帮助协调整治隐患数量等。同时,对排查出来的安全隐患和问题,及时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整改。

(四)集中整治和迎接区领导督查阶段(12月21日-1月10日)。在各专项督查小组及各村、社区全面集中督促生产经营单位整改隐患的基础上,迎接区排查整治行动小组对重点企业、重点场所、重点工程、重点行业领域以及存在重大安全生产或消防安全隐患的单位进行的督查。对排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和安全隐患,按照责任、措施、时限、资金和预案“五落实”的要求,确定整治方案和措施,明确整治责任制和整治时限,确保排查出的重点问题和安全隐患得到全部治理。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领导,精心组织。要充分认识本次安全生产排查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和全局意识,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制,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不留死角,确保整治行动扎实有效。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在抓好全面部署、统筹安排的同时,针对重点区域和其他薄弱环节、突出问题,集中力量开展排查整治;督促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健全安全生产制度、加强安全管理、完善记录台账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做好消防隐患排查和人员疏散、救援等应急处置;检查锅炉、冷库等设备运行检修、安全通道畅通等安全保障措施落实情况;安全宣传教育和技能培训,特别是持证上岗等情况。

(三)加强督导,严格问责。要按照“严密责任、严格执法、严厉追究”的要求,加大督查督导工作力度。对因督导不力、酿成事故的或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依纪严格追究责任。

(四)标本兼治,注重长效。要以集中整治行动为契机,认真总结工作经验,探索建立集中整治的长效机制,实现集中整治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五)加强联络,协作推进。整治行动工作组各专业推进小组开展督导工作时要加强沟通联络,重视互助协作,经常交流汇报工作进度,对发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协调解决。

农业实施方案 篇8

为使我镇水稻生产走上规模化、优质化和产业化之路,提高水稻生产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根据舒农[20xx]24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和实施原则

1、总体目标。20xx年县农委和财政局安排我镇水稻产业提升行动良种良法配套奖励资金20万元,直补2万亩(亩补贴10元)一季稻核心示范区。在示范区内实行技术方案、配套供种、配方施肥、病虫综防、订单销售“五个统一”。通过示范区的建设,加快优质高产品种以及配套的高新实用技术的使用,以达到单产、品质、品牌、效益的四个提升,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提高稻米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从而为我镇粮农增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实施原则。政府引导、企业带动、重抓大户、划定区域、订单生产、整村推进、指定品种、补贴到户,亩补贴10元通过“一卡通”发放到农户手中。

二、实施办法

1、区域划定。全镇推进,实行谁购种谁享受补贴的原则。

2、品种选定。品种选用镇稻6号、安选晚1号、宁粳3号、皖稻86,百亩新品种示范由县种子公司和杭埠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议定在示范片上使用,其它品种将严格控制,以确保农民利益。

3、供种办法。项目区用种由县指定单位统一提供,镇确定以农技、科普经营网点为良种补贴种子定点供应点,各供应点在供种给农户时必须出具安徽省统一印制的供种发票,并登记其户主,购种人签字确认,各经销点于6月10号前把供种登记表报杭埠农综中心,作为补贴到户依据。种子质量保证单位为县相关供种单位和各经销网点。

4、面积核定。各农户在水稻播栽后,以村登记、公示(公示不少于7天),由镇审查统计上报,各经营网点实行进货发票、售种发票、售种登记相一致原则,确保项目实施不走样。

5、示范操作。镇分别重点抓好三个示范片建设,从而全面推动本项目的实施。即一是由何齐明同志负责何圩、后河示范片的实施并负责原河南管理区面上相关村的技术指导;二是由束克云同志负责三蕊、杭南示范片的实施并负责原杭埠管理区面上相关村的技术指导;三是由徐志三同志负责孙圩、胡同示范片的实施并负责原舒三管理区面上相关村的技术指导;四是各供应点应在镇示范片外选择一村抓一个300亩的高产攻关示范片,并负责全程技术指导。镇将制定出具体技术方案,技术人员将深入一线,并积极推行统一技术方案、统一高产优质品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综合防治、统一订单销售的“五统一”服务,全面提高技术的到位率。

三、监督管理

1、强化领导。本项目在杭埠镇水稻产业提升行动领导组领导下开展工作,各涉及单位均要根据各自职责积极开展工作,着力实施,确保项目顺利开展。

2、强化宣传。镇和各村将充分利用广播、会议、标语等形式全方位宣传,使之家喻户晓,充分发挥政策效应。

3、强化督查。在供种、订单、生产和资金发放、产品回收等环节,镇将抽调专人随时开展督查、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尤其是各供种服务点应按市场统一价销售,严禁不正当价格竞争,对违规操作,造成不良后果,给农民造成损失的,要按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4、规范手续。做到农户有购种发票,村有分户登记表,网点有供种清册,对农户补贴情况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5、总结验收。实施项目区的各村在水稻收获前将接受镇综合考评,并纳入年终农业考评之中,同时对各定点销售网点的服务情况开展考评,考评结果作为定点网点设立的重要依据。

农业实施方案 篇9

一、工作目标

更新市种植业面源污染调查数据库,全面掌握20XX年度全市各类种植业源中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流失)的数量、地区分布和排放去向等情况,分析我市种植业面源污染动态变化,为全市种植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提供支撑。

二、调查对象

20XX年度全市种植业面源污染调查包括十二县、五城区农业种植生产主要措施、环节。

三、调查方法

20XX年全市种植业面源污染调查以全面清查与典型调查为手段,在全面采集全市农业县(区)种植业源的相关数据的基础上,依托20xx年度筛选确定的典型县(区)、典型地块开展实地调查工作,建立全市种植业面源污染长期定位调查网络。

(一)全面清查

以真实、客观、全面为原则,以县级行政单元为基本清查单位。清查内容包括市17个县(区)的耕地面积、园地面积、主要种植模式名称及面积、地膜用量、地膜覆盖面积和地膜回收利用情况等。各县(区)须填报《种植业基本情况清查表》。

(二)典型调查

1、典型县(区)选取

突出代表性、典型性、集中性原则,按照县级数量与规模,选取以种植为主的县(区)作为典型调查县,原则上与20XX年度调查情况一致,龙胜县确定为我市典型调查县,调查任务见附表2.

2、典型种植地块调查

20XX年度典型地块调查全区共涉及22类种植模式、800个典型地块。我市在选取的典型县中筛选150个典型地块,依据种植业源调查表附表2种植业源调查任务分配表。典型地块调查内容与20xx年度一致,包括典型地块位置、面积、种植模式、覆膜情况、全年作物施肥状况等。负责县(区)根据典型调查结果,每一地块填报一份《典型地块调查表》。

(三)调查年限

本次调查年限为20XX年9月30日~20XX年9月30日。

(四)时间进度安排

20XX年6月20日制定并下发市种植业源污染调查工作方案;

20XX年6月20日起,各县(区)组织开展清查,填报种植业基本情况清查表;市级单位负责督促有典型调查任务的县(区)开展典型地块调查,填报典型地块调查表。

20XX年9月15日前各县(区)上报所辖种植业基本情况清查表和典型地块调查表,由市级单位进行审核。

20XX年9月30日前完成全市数据审核,统一上报自治区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

20XX年10月,各县(区)完成20XX年种植业面源污染调查工作报告。

农业实施方案 篇10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XXX县委XXX县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大力推动产业扶贫工作的发展,培育各具特色的扶贫支柱产业,拓宽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渠道,依据《XXX县产业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及实施原则

(一)目标任务

通过驻村扶贫工作组帮扶和产业扶贫的实施,到20xx年,使全县每个重点贫困村都有一个主导产品能带动村民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稳步增收;使全县每户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都能参与到产业扶贫当中来,最后达到脱贫的目标。

(二)实施原则

1.突出重点,区别对待的原则。突出扶贫效应,瞄准贫困人口,精准识别,精准分类,精准施策,制定差别化扶贫政策,集中各类资金和资源向扶贫对象倾斜,向贫困人口产业发展集中,努力解决好制约贫困人口致富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的能力。

2.政府引导,贫困户为主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引导作用,加大产业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拓宽扶贫融资渠道,充分发挥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调动贫困户积极性,引导贫困户根据自身条件和能力自主选择发展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3.因地制宜,分类

指导的原则。立足当地条件、资源状况和气候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效益好、见效快、覆盖面广能带动贫困农户致富的优势产业,科学客观分析产业现状,找准发展重点和突破口,做大做强扶贫产业。已有的主导产业,继续扩大产业规模,完善产业链,构建产业发展体系。正在培育的产业,注重技术培训和市场开拓。

4.市场导向,效益优先的原则。发展扶贫产业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扶持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优先发展,科学客观分析资源承载能力和市场发展空间,合理确定产业发展规模。立足市场需求,突出扶贫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扶持对象和主要扶持产业

(一)扶持对象

全县建档立卡的省定贫困村、贫困户,辐射带动贫困户明显的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能人大户,村级集体组织实施的贫困户参与程度高的产业基地项目。

(二)主要扶持产业

大力扶持发展蔬菜果业、花卉苗木、茶叶、油茶、畜禽水产、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引导带动贫困户参与到这些产业中来,脱贫致富。

1.蔬菜果业。重点扶持XXX、XXX、XXX、XXX等乡镇发展蔬菜种植,打造无公害蔬菜基地,20xx年带动200户贫困户参与蔬菜种植;扶持XXX(蓝莓)、XXX(火龙果、菊花、石斛)、XXX(葡萄)、XXX(板栗、柚子)、XXX(黄梨)等乡镇发展特色水果种植,20xx年引导200贫困户参与并带动就业。

2.花卉苗木。重点在XXX、XXX等乡镇扶持贫困户发展花卉苗木以及中药材种植,20xx年力争新增优良树种和产业基地3000亩以上,扶持带动贫困户200户。逐步建立完善集生产、销售、科研、服务于一体的苗木产业体系。

3.茶叶产业。根据茶树生态适宜性的要求,结合地理、土壤、气候条件及茶叶产业发展潜力等要素,重点扶持XXX、XXX、上埠等乡镇贫困户发展茶叶产业。20xx年力争扶持新发展高标准良种茶园面积300亩,改造低产茶园300亩。带动贫困户100户。

4.油茶产业。扶持全县所有乡(镇)大力推广应用高产无性系油茶造林,发展油茶基地,坚持集约经营,发展规模生产,推进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20xx年力争扶持新增高产无性系油茶林1000亩以上,带动贫困户100户。

5.畜禽水产养殖。重点扶持XXX杜仲猪、XXX优质鹅、源南XXX水产等传统养殖产业,重点扶持XXX、XXX、XXX等乡镇的牛、羊、蜂蜜等特色养殖。鼓励建立农民专业种养合作社,采取“公司(或合作组织)+基地+农户+金融”、土地流转、农户参股、合作经营等现代经营模式,与贫困户建立合理紧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20xx年力争扶持带动贫困户200户。

(三)产业扶持重点建设内容

1.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道路、桥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

2.支持与特色种养业基地配套的机耕路、作业道、小型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3.支持特色农产品规模种植基地和日光温室、冬暖式大棚等现代农业设施建设;

4.支持畜禽良种繁育推广、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场)、特种养殖场和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建设;

5.支持龙头企业在贫困村建立原料生产基地,为贫困村提供技术、市场、信息等服务;

6.支持贫困户以土地流转、投资入股、合作经营等方式参与“公司(或合作组织)+基地+农户+金融”经营模式,发展经济果林、蔬菜、畜禽等特色种养业。

三、政策措施

(一)扶持政策

1.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产业。对开发扩大蔬菜、茶叶、油茶等基地,具有一定种养规模,辐射带动贫困户较多的贫困村,倾斜安排项目资金用于改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

积极引导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发展农业产业,根据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类型、规模等,在贷款、贴息、种苗补助、综合奖补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资金扶助。建档立卡贫困户新增种植产品收获前,经结对帮扶干部和乡、村干部及县有关部门共同验收合格,可申请产业扶贫奖补。具体奖补类别标准为:①蔬菜产业:无公害蔬菜1500元/亩;②果业:1000元/亩;③花卉苗木:花卉苗木1000元/亩,中药材1000元/亩;④油茶产业:油茶300元/亩。上述奖补类别为重点扶持产业,未列入的产业类别不予奖补。奖补最低计算单位为上述奖补标准所列单位数。奖补实行总量控制、补助封顶,奖补政策执行期限暂定两年,奖补资金总额为一年100万元,封顶金额为符合奖补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不超过5000元,当年申报因总额限制未能得到奖补的贫困户下年优先进行奖补。奖补资金根据产业特性和进度可在前期、中期、后期申报(不得重复申报),每半年汇总审批一次。6月及12月的20日前,由贫困户提出申请,结对帮扶干部、驻村干部审核验收签署意见后,各行政村进行公示并将《XXX县产业扶贫奖补申请表》(附件1)和《XXX县产业扶贫奖补汇总表》(附件2)报所在乡(镇)初审,由各乡(镇)报县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经组织相关部门联合审批报县政府批准后,由县财政局核拨,奖补资金直接从县财政拨付到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卡通”账户。如发现有挪用、套取产业扶贫奖补资金的,实行责任倒查制度,严肃查处,触犯法律的,移送司法机关。

2.鼓励贫困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支持贫困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形式与其他农户组建合作社,按规定分红。在贫困户自愿的基础上,鼓励流入方优先流转贫困农户的土地。

3.鼓励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帮助实现就业。对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可优先享受“财政惠农信贷通”政策。对带动贫困户20户以上的农业产业组织,在符合项目申报条件的前提下优先安排,对带动辐射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在用地、用电、用水、税收等方面给予相关优惠政策;对获得“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的,享受相关补助政策。

4.积极鼓励贫困户以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各种经营主体发展产业。鼓励贫困农户以土地、林地、产业发展资金入股农业企业。鼓励贫困农户组建、加入各种农民合作社。鼓励有条件的贫困户创办家庭农(林)场。鼓励贫困户与其它农户合作,实行联户经营。引导支持贫困农户到农(林)企业就业。鼓励贫困农户与企业合作发展产业。

5.在符合相关条件的基础上,按照资金渠道不变、用途不变的原则,将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等涉农项目优先向贫困村、贫困户安排。

(二)扶持措施

1.加强技术培训。以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为重点,分类别开展“联合”“订单”“定向”培训。加强扶贫技术服务队伍建设,建立畜禽、果业、经作、观光农业等产业技术人员库。创新技术服务方式,采取“科技特派团”“特派员制度”“结队帮扶”等形式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

2.做好市场信息服务。分层次建立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手机信息或QQ群服务平台,及时、精准推送农时农事、价格行情、农产品市场信息等,积极牵线搭桥,引导贫困村参与农展会、网上销售、农超对接等各类平台,多种形式促进产销对接。

3.构建利益链接机制。扶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专业户,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通过适合的经营主体使特色产业最大限度地覆盖贫困村和贫困户,鼓励工商资本进入产前、产后环节,把农村生产领域更多地留给贫困户。让农户通过加入专业合作社或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分享产业发展红利,形成购销关系稳固、利益联结紧密的链结机制。

4.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基层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培育农技推广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科技服务水平。探索对贫困村、贫困户技术帮扶的新模式,依托传统的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借助社会性技术服务组织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技术帮扶。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

指导和统筹协调。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强化工作调度,积极协调农业产业扶贫工作中的重大事宜,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有序有效推进。

(二)明确责任。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协调整合资源,调动各方力量做好产业扶贫工作。产业扶贫实行属地负责制,党政主要领导要把握重点,亲自协调、亲自调度,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发展扶贫产业,帮助扶贫对象脱贫。

(三)强化绩效考核。县、乡两级分别将产业扶贫纳入对乡、村扶贫工作考评内容;把结对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结对帮扶干部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产业情况纳入精准扶贫的工作内容,推动产业扶贫工作深入扎实开展。

农业实施方案 篇11

一、目标任务

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切实做好粮食生产各项工作,确保全面完成今年我省大豆播种面积347.6万亩的目标任务。

二、补贴对象

补贴对象原则上为大豆种植农民(含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包括流转土地种植的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由各地结合实际确定补贴发放对象。

三、补贴方式

补贴资金全部采取物化补助的方式进行,原则上集中优先用于大豆种子补贴(含农民自留种),对具备供种能力的县,可采取“统采统发”方式使用补贴资金,其他肥料、农药等物资补助各地结合实际按要求使用。

四、补贴标准

(一)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补助标准。根据农业农村部工作安排,我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110万亩,按200元/亩标准进行补助,共计220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150元/亩、资金16500万元,省级配套补助50元/亩、资金5500万元(见附件1)。

(二)大豆净作种植补助标准。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下达20xx年粮食大豆生产目标任务的通知》(黔府办发〔20xx〕7号)要求,大豆种植任务347.6万亩中,结合前期已下达国家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110万亩(折算大豆种植面积为55万亩),剩余292.6万亩大豆种植任务按100元/亩标准进行补助(除净作外、其他间套作方式按折净作后的面积进行补贴),共计29260万元(见附件2)。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按照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各地要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对本辖区内的补贴工作全面负责,细化落实各项责任分工,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形成工作合力,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规范化开展大豆种植补贴资金发放工作,明确时间节点、责任主体,具体要求、发放程序和保障措施等,做好补贴发放工作。各地结合实际资金要严格按照备耕和生产需求进度及时拨付,不得影响生产工作推进。一旦发现骗取、套取、挤占、挪用或违规发放等行为,一律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二)强化协调配合。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结合制定的大豆种植补贴实施方案,建立健全种植台账、核实种植面积,确保数据信息完整真实,将相关资料及时提交同级财政部门。财政部门按照备耕和生产需求进度及时拨付资金,不得影响生产工作推进。严格执行财政补贴资金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制度,掌握补贴资金发放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补贴资金发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加强政策宣传。各地要加大补贴政策的宣传力度和舆论引导,通过广播、电视以及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做好政策宣传,各村、组要采取组织召开村民大会、群众会、院坝会等多种方式做好政策宣传和解读,重点明确此次补贴对象为种植大豆的生产者。要引导基层干部特别是乡村一级干部准确把握补贴的政策目标和管理要求,提高政策知晓率。

(四)严格工作要求。各地要加强补贴政策落实,做好补贴资金拨付使用、补贴工作台账的监督管理,制定补贴审核、发放、公开公示等环节的操作规范,属于政府采购或政府购买服务范围的,按政府采购管理和政府购买服务的规定和程序办理。要通过事前现场抽查审核、事中随机抽查、事后专项核查、大数据辅助核对等措施,强化补贴资金的审核和监管。补贴资金发放情况应在本村、组及乡级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并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提高补贴资金发放的透明度。

(五)做好资料报送。各地要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6月中旬将补贴资金发放完毕,各县实施方案于4月10日前报市(州)农业农村局备案。发放情况及工作开展情况总结由各市(州)农业农村局汇总后于6月25日前报省农业农村厅。

农业实施方案 篇12

为贯彻落实文件,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我镇林业产业化建设步伐,切实把林果业建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立足本地实际,突出区域特色,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林果业基地建设步伐,努力实现“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构筑产销结合的高效林果产业体系,以促进林果业可持续发展为着力点,把林果业建成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二、基本原则

坚持突出特色、区域布局、规模发展的原则;

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同兼顾的原则;

坚持行政推动、示范带动、效益驱动的原则;

坚持政策保障、资金支持、科技支撑的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农户主体、项目促进的原则。

三、工作目标

到20xx年,我镇林果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以上,林果业年总产值达到1500万元以上,林果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6%以上。林果业布局趋于合理,结构进一步优化,竞争力显著增强,初步建成比较完善的特色林果产业体系。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我镇成立以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林果站、财政所、农技站等站所为成员的林果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具体协调解决林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村上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积极支持林果业发展。

(二)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林果技术。依托项目带动,结合基地建设,把常规林果技术和现代林果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结合起来,点面结合,加快推广优质良种苗木繁育、矮化密植栽培、整形修枝、配方施肥、节水灌溉、有害生物防治、贮藏保鲜、精深加工、分级包装等技术。对各种技术措施进行筛选、组装、配套,集成技术优势,全面提高林果业科技水平,加快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要力争抓好“三个一”工程。即:建好一个科技推广示范点、扶持一批科技示范户、配置一个主导产业。

(三)大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培训。要高度重视林果技能培训工作,围绕林果业生产的关键技术环节,着眼于建立长效培训机制,采取行政措施推动,专业技术人员与农户联动、相关镇门共同参与的.办法,开展实用、实效、通俗易懂的林果科技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力争在3年内完成1000名农民的技

能培训任务。做到村村都有农民技术员,户户都有技术明白人,形成一支稳定的基层林果技术队伍。

(四)建立稳定的的政策保障机制。进一步研究国家土地相关政策,利用条件较好的土地发展林果业。集体组织、产业协会以及林果业大户等开展土地承包、租赁等方式发展林果业,鼓励利用荒地发展林果业。土地使用权允许依法继承和转让,依法保护林木、林地所有者的合法权益。林果基地建设配套水利设施要纳入水利工程建设规划,保障林果业发展用水。农民及其他林果经营者在自己拥有使用权的林地内修建看护设施、简易的果品贮藏设施,可不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五)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区上对特色林果业建设予以大力扶持。一是对特色林果业建设种苗费给予补贴。依据乡镇当年造林苗木费的总额(以签订的供苗合同数量为准,由区林业局负责核实)区财政补贴苗木费总额的60%,个人自筹40%,主要用于苗木定购。年底检查验收后,按合格面积(成活率85%、保存率100%)对个人自筹的镇分一次性予以补贴,不合格的,在补植合格后进行补贴,不合格面积的补植苗木费由个人自行解决。二是凡连片发展特色林果业50亩以上(包括50亩)、造林达到合格标准的地块,区上按照第一年150元/亩、第二年100元/亩、第三年50元/亩的标准,对林果种植前三年给予补偿。三是对在林果产业建设中成绩显著的村干部实行奖励政策。凡每村特色经济林种植连片面积达500亩以上者,村干部可优先享受养老保险,进一步调动村干部在林果产业建设中的积极性。四是区财政在近三年每年列支不少于100万元的资金,以“以奖代补”的形式,对林果业发展成绩突出的乡镇(单位)进行重奖。

农业实施方案 篇13

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区政府《关于实施23项民生工程的意见》(包政〔xx〕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实效”的工作方法,努力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提高农户参保率,逐步建立起常态化的、持续长效的农业保险保护制度;稳步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将能源与生态相结合,生产与生活相结合,不断优化农村能源结构,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工作目标

力争全区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达到100%,xx年度完成4.5万亩水稻、3万亩油菜、1100头能繁母猪保险任务;建设2个乡村沼气服务网点,县级沼气服务中心1个。

三、主要内容

(一)政策性农业保险

1、试点品种。选择种植面广、对促进“三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大宗农作物和饲养量大、对保障人民生活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的养殖品种,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xx年试点品种为:水稻、油菜、能繁母猪。

2、保险责任。种植业保险责任为人力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对投保农作物造成的损失;养殖业保险责任为重大病害、自然灾害、意外事故以及强制捕杀所导致的投保个体直接死亡。

3、保险金额和费率。补贴险种按照“低保障、广覆盖”的原则确定保障水平。其中:种植业保险金额按保险标的生长期内所发生的种子、化肥、农药、灌溉、机耕和地膜成本等直接物化成本确定;养殖业保险金额为投保个体的生理价值(包括购买成本和饲养成本)。

4、保险模式。种植业保险采用“保险公司与地方政府联办”模式,经营风险由地方政府和保险经办机构共担。养殖业保险采用“保险公司自营”模式,保险经办机构在政府保费补贴政策框架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5、保险范围和经办机构。保险范围为大圩镇、淝河镇、义城街道、烟墩街道、骆岗街道、望湖街道、常青街道,经办机构为国元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6、保费补贴与资金管理。鉴于我区实际,近几年区级和农户所承担的保费都统一由区财政交纳(能繁母猪保险自筹部分除外),今年将继续按原方式进行。区财政部门和保险经办机构要加强农业保险经费的管理,按照“专户储存、单独核算、封闭运作、财政监督”的管理办法,按规定程序及时办理资金划转手续;建立种植业保险巨灾风险准备金,积极运用再保险等手段,防范和化解保险经营风险,保障资金安全和合理使用。

7、保险赔付责任。发生灾害赔付时,保险经办机构应按照规定保险金额,及时足额赔付。发生超赔时,以镇街为单位核算,由镇街与保险经办机构自行确定赔付责任。如镇街发生整体绝收,专题报区政府研究。

(二)农村沼气建设工程

xx年,在大圩镇圩西村建设乡村沼气服务网点2个,县级沼气服务中心1个(设在区能源办)。每个村级沼气服务网点至少配备1名技术服务人员,负责300~500户沼气池的维护维修、沼液沼渣进出料、综合利用和安全使用技术指导等服务工作;农村沼气县级服务站应按照自主经营、自主服务、自负盈亏的原则,依托区农能源办,配备沼气技术巡回服务多媒体车、大功率远程进出料车、应急处理专用摩托车、培训和教学设施设备、实训场地及工具、维修工具盒检测仪器、“一站式”服务业务用房。

四、实施步骤

(一)成立组织(xx年3月1日~3月31日)

成立由分管区长为组长,区农委、区财政局、区水务局、区民政局、国元农业保险有限公司负责人为成员的区农业政策性保险及农村沼气建设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制订农业政策性保险和农村沼气建设方案,领导、组织和协调各项民生工程工作,落实相关惠农政策。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农委,具体负责农业政策性保险和农村沼气建设工程的日常工作。各街镇也要成立民生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并将具体负责农业政策性保险和农村沼气建设工程的人员名单报至区农委办公室。

(二)宣传发动(xx年4月1日~4月10日)

召开全区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农村沼气建设工程动员大会,进行广泛动员和具体部署。各街镇、区直相关部门和国元保检机构也要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农村沼气建设工程的重要意义,提高广大农民参保意识,激发他们参与沼气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组织实施(xx年4月—10月)

政策性农业保险方面:以农村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为重点,以村为单位,制定分户清单,确定投保品种和面积,统一办理参保手续。要求种植业保险工作10月20日前完成,养殖业保险工作11月30日结束。

农村沼气建设工程方面:8月底前要完成网点建设场所的确认、网点设备的招投标以及网点服务人员的落实,并开始试运营。

(四)考核验收(xx年11月—12月)

区民生工程领导小组将在8月底到各街镇检查农业政策性保险和农村沼气建设工程落实情况,重点抽查农户参保手续和计保面积是否符实,沼气建设工程项目是否按规范进行,项目资金是否做到专款专用,以及随机了解一些农民对国家民生工程政策的认识,并根据实际检查结果,对相关工作进行总结和表彰。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对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农村沼气建设工程的组织领导,建立强有力的工作班子,进一步强化部门沟通,确保全区农业政策性保险和农村沼气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加大宣传力度。相关部门、保险经办机构要加强分工协作,共同做好民生工程的宣传工作。针对城市和农村不同受益群众,采取多种形式,多角度、多层面地开展宣传活动,努力让各项民生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和支持民生工程的实施,全面提升农业政策性保险和农村沼气建设工程的群众知晓度、满意度与支持度。

(三)加大资金投入。各街镇和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基础工作,制定民生工程项目实施方案。在资金管理上,区财政要进一步加大民生项目资金投入,实行专户管理。农业政策性保险要做到政策公开、程序规范、支付到人、互惠到民;对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要严格国家发改委的投资标准,完善招投标制、竣工验收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项目实施规范化、标准化,资金管理严格化,不得有任何截留、挪用现象。

(四)加强监督检查。区农业政策性保险和农村沼气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将不定期对各街镇的实施情况进步督查,区政府也每月召开民生工程会议,听取汇报,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并将民生工程开展情况继续纳入区目标管理考核。农村沼气建设工程项目的考核验收应严格按照《安徽省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验收办法》执行,力保所有项目都能真正成为阳光工程、惠民工程,持久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项目管理实施方案模板


为了完成最新的工作任务,我们要开始着手规划下一阶段工作了。工作计划,主要包括工作要实现的目标,以及想要达成的效果,当我们忙起来时,容易忽略一些环节,工作计划可以起到提示的作用。什么样的工作计划比较清晰明了呢?为了让您用的更省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项目管理实施方案模板”,大家尽管来参考,希望有所帮助。

项目管理实施方案 篇1

一、起草背景

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是“十四五”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衔接乡村振兴工作重要任务,也是今年国家、省督查巡查和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2021年5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央农办财政部关于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函〔2021〕51号)明确提出要摸清扶贫项目资产底数、有序推进确权登记、规范后续管护运营等内容。2021年7月1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乡村振兴局省委农办省财政厅关于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豫政办〔2021〕33号)和2021年9月10日,《鹤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乡村振兴局市委农办市财政局关于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鹤政办〔2021〕31号),同时提出了要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重点任务、政策举措和总体要求。

国家、省、市文件印发后,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专门安排组织我区《实施方案》的起草工作,明确由区乡村振兴局具体负责。期间,我们积极与区农业农村局、区财政局对接沟通,多次研判,并向市乡村振兴局作了汇报,根据国家、省、市最新文件精神,起草完善了我区的《实施方案》,于10月27日征求了有关区直部门、各乡镇(街道)意见,形成此稿。

二、起草依据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乡村振兴局省委农办省财政厅关于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豫政办〔2021〕33号)和《鹤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乡村振兴局市委农办市财政局关于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鹤政办〔2021〕31号),进一步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高质量推进扶贫项目资产清产核资、确权登记等工作,健全完善扶贫项目资产管理长效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扶贫项目资产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继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持续发挥效益,实现扶贫项目资产保值增值,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三、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指导思想。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框架下,建立健全扶贫项目资产的长效运行管理机制,确保扶贫项目资产稳定良性运转,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更好保障。

第二部分:目标任务。到2021年年底,分类摸清十八大以来各类扶贫项目形成的资产底数,建立全市统一的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台账,按照扶贫项目资产的产权归属做好资产移交工作,构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长效机制。

第三部分:基本原则。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合力推动,坚持公开透明、引导群众参与,坚持科学管理、注重防范风险,坚持依法依规、突出帮扶特性。

第四部分:工作内容。一是明确扶贫项目资产范围,使用各级、各类财政扶贫资金,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社会捐赠、社会扶贫资金和对口帮扶等投入形成的扶贫项目资产纳入扶贫项目资产管理范围。二是厘清扶贫项目资产类型,扶贫项目资产按经营性资产、公益性资产和到户类资产进行管理。三是全面清产核资。四是严格确权登记,在清产核资、登记造册的基础上,所有扶贫项目资产一次确权到位,纳入农村“三资”账务管理。五是落实后续管理责任。六是规范后续管护运营,市、县根据扶贫项目资产特点、类型,明确产权主体管护责任,完善多形式、多层次、多样化的管护模式。七是规范收益分配使用,扶贫项目资产收益分配管理坚持制度和方案并重,收益主要用于脱贫群众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等,重点体现精准扶持和差异化扶持。八是严格项目资产处置。扶贫项目资产运行不良、无法使用或达到使用年限等确需处置的,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并履行相应审批手续进行处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处置国有和集体扶贫项目资产。

第五部分:有关要求。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二是加强工作调度,三是加强信息建设,四是强化监督管理。

项目管理实施方案 篇2

安全管理

a、公司须与施工单位及项目部签定安全责任书(安全规范,安全实施细则,安全责任划分,安全事故的处理,现场安全管理奖惩制度等)。

b、施工单位须每天向公司汇报现场安全管理情况,事故发生及处理情况。

c、定期或不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发生安全隐患即时提出,责令整改,并将检查结果上报公司存档。

d、对施工单位不按安全操作规范施工,安全措施不到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责令施工单位停工整改,并给予经济处罚,情节严重的,可以终止合同,所有损失由施工单位自行负责。

e、施工单位所有进场施工人员必须全部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并办理平安卡,资料报公司备案并作为发放劳务工资的依据。

质量管理

a、技术交底,组织施工,设计,监理,建设单位进行图纸会审,技术交底,对图纸中存在的问题,设计缺陷,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保证工程顺利施工,达到质量标准。

b、施工单位必须编制详尽的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

c、施工单位不准随意变更施工图纸内容和设计要求。如有需变更必须征得公司及监理单位书面同意。并由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出具的变更通知书后方能实施。

d、定期组织人员对工程质量进行全方位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绝不允许遗留质量隐患。

e、对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必须上报公司并获得审批后方能实施。

f、对施工单位出现的质量事故,公司有权进行干预及经济处罚,直至过程质量达到规范要求。

4、工程资料及竣工验收

a、施工单位必须要求工程资料与工程进度同步完成,不准滞后补做资料。

b、公司按周、月、季度度定期检查施工单位的工程资料完整性,一经发现工程资料与工程进度不符,公司有权对施工单位进行严重处罚并责令施工单位限期完善工程资料。

c、施工单位必须确定专职资料员,保证上班时间常驻工地,负责对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并负责试验、监理、建设、质检等部门的签字、盖章工作,保证工程竣工前所有资料齐全,不准漏项,漏检等情况发生。

d、工程竣工及中间验收由施工单位组织各相关单位及职能部门及时验收(包括自检、新验、复验、终检)做到每一步验收环节完整直至移交用户使用。

e、在工程验收过程中出现的质量、安全、技术等问题。公司需派专人督促施工单位限期整改直至合格,公司对验收中不合格项需对施工单位给予一定金额的处罚。

工期控制

1、公司在收到施工单位上报的工程进度计划时,须会同公司主管部门认真审核进度计划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不准盲目跟从,并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工程最短工期要求施工单位实施。

2、按工程进度表,按时对施工单位所完成进度检查,对提前完成目标工期时间给予一定奖励。对工期滞后时间要求施工单位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补救,挽回工期损失并给予适当处罚。

3、严格控制施工总工期,在施工期为半程可顺排工期,日历工期精确至周工期,在施工期后半程采用倒排工期方式,日历工期精确至每天,冲刺阶段和关键工序可以精确至每小时以此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期的顺利或提前完成。

成本控制

1、施工前,公司须委托专业审计单位对全套施工图纸,材料,人工价格做出准确分析,并出具全套书面报告。

2、公司对报告进行严格审查,并确立准确的目标成本。

3、公司可将工程项目中的个别单项(如土石方,防水,外墙,门窗等)从主合同中剥离出来,进行单独招投标,分包给有专业资质的施工单位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项目管理实施方案 篇3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扶贫项目资产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的重要作用,全面加强和规范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工作,进一步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发挥长期带贫益贫效益,有效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保障扶贫项目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落实书记在市调研时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始终坚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立足乡村振兴新形势、新要求,全面梳理盘点我县十八大以来投入各类资金形成的扶贫资产,扎实推动扶贫资产提质增效,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全面摸的十八大以来扶贫资产底数,对扶贫资产所有权一次确权到位,并纳入国有资产及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系,明确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分配权、处置权、监督权等,提高资产收益,实现保值增值;解决扶贫资产底数不清晰、管理制度不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扶贫资产运行不高效、资产损失甚至流失等问题;建立健全产权明晰、权责明确、主体具体、运营高效、管理规范、操作精准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确保资产不流失、权益不悬空、监管不断线,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三、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群众参与。按照县级统一安排,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协同相关部门开展扶贫资产的摸底、登记、确权工作,引导贫困群众参与扶贫资产的管理、监督,确保扶贫资产长期有效发挥效益。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立足本乡(镇)、本部门资源和基础条件,稳步开展扶贫资产清产核资、登记确权、监督管理等工作,针对不同扶贫资产类型,采取相应的经营和管理模式,做到科学管理。

——安全高效,防范风险。加强扶贫资产风险管控,防范资产闲置、流失、损失、浪费等问题,确保扶贫资产保值增值,提高扶贫资产整体运行绩效,充分发挥带农益农作用。

——公开透明,接受监督。落实公告公示制度,对扶贫资产确权、运营、后续管理及收益分配等,实行全过程公告公示,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健全制度,规范运行。建立健全扶贫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优化工作流程,创新管理机制,优化利益联结机制,确保扶贫资产规范有序运行。

四、操作指南

(一)资产分类。扶贫资产是指党的十八大以来使用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统筹整合财政资金、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用于脱贫攻坚地方政府债券资金、行业帮扶资金、金融扶贫资金、社会帮扶资金等投入扶贫领域形成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含资产收益)、易地扶贫搬迁以及捐建捐赠的扶贫项目资产等,全部纳入管理范围。

扶贫项目资产按属性分类,可分为公益性资产、经营性资产和到户类资产。

公益性资产主要为公益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类固定资产等,包括用于公共服务的教育、科技文卫、体育、环保、广播电视、道路交通、供水饮水、电子商务、污水处理、公共照明、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配套公共服务、公益林、农田水利等方面形成的扶贫资产。要建立相应的后续管护制度,明确管理主体,落实管护责任,确保正常运行、持续发挥作用。属行业部门管护的,由相关行业部门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属乡(镇)管护的,由乡(镇)明确责任人。属村集体管护的,由村集体落实具体管理责任人,管护力量不足的可通过公益岗位等办法,优先聘请符合条件的脱贫人口参与管护。公益性资产管护经费可由村集体经营收益、县财政资金统筹解决。

经营性资产主要为具有经营性质的产业就业类项目固定资产及权益性资产等,包括用于经营的房屋、厂房、设备、工具器具、农业基础设施、旅游电商服务设施、仓储物流设施、村级光伏电站、村集体兴办的企业(产业基地)及其所持有的其他经济组织的资产份额(股权资产、债权资产)、无形资产等。要明晰产权关系,防止资产流失和被侵占,确保持续有效发挥效益,对长期闲置的要进行盘活使用,对合同协议签订不规范的要规范完善,对亏损或效益不佳的要改善经营方式、提升管理能力和盈利水平。

经营性资产所有者直接经营扶贫项目资产的,在明确经营责任和经营目标的前提下,自行对资产进行运营管护;经营性资产采取托管、租赁、合作等方式经营的,依法、依规、依责确定实施主体。资产所有者必须与经营主体之间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收益、期限、运行费用、风险承担、管护责任、帮扶责任等事项在合同中进行约定。管护经费根据运营方案及合同约定原则上从经营收益中列支。

到户类资产主要为通过财政补助等形式帮助贫困户发展所形成的生物性资产或固定资产等,包括户用光伏、易地搬迁安置住房、个户安全饮水设施(如人工井)、设备、圈舍、农机具等。依法维护其财产权利,由其自主管理和运营,确保所联结脱贫人口的权益和收益。相关部门要做好技术指导和后续帮扶。

(二)资产确权。扶贫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原则上按照项目报账结果作为入账依据。

扶贫项目资产确权按照有利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利于资产运营管理、有利于资产长期可持续高效发挥效益的原则,合理界定扶贫项目资产权属。

投入到户项目形成的资产归项目受益户所有,所有权确权到农户;投入到村项目形成的资产所有权确权到村;跨村投入形成的资产,所有权按投资比例确权到村;投入到乡(镇)项目形成的资产所有权确权到乡(镇)。教育、卫生、民政、电信等领域投入和跨乡(镇)实施项目形成的资产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要求,产权原则上属于国有资产,由县财政部门按照国有资产管理有关规定负责管理。各行业部门对资产管理工作已出台相关规定的,按照各行业部门规定执行。

经营性资产,根据资金来源、受益范围、管理需要等明确权属,尽可能明确到获得收益的个人、村集体经济组织等。难以明确到个人的扶贫项目资产,原则上应明确到村集体经济组织,纳入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范围。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项目实施主体独立实施的,产权确权到村;与市场经营主体(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股份公司等)合作实施的(包含资产收益),按照合作时签订的合同约定和资金投入主体进行确权,同时注重形成物化资产;采取租赁或发包的方式与市场经营主体合作的,产权确权到出租方或发包方。

扶贫项目资产由多个村投入形成的,按照资金投入占比确权到村;由乡(镇)统一组织实施的,确权到乡(镇);由县级统筹建设实施的,确权到相应的县级行业主管部门,如光伏扶贫集中电站、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扶贫车间及可供出租的房屋、商铺等。

到户类资产,支持原建档立卡贫困户生产发展、生活条件改善形成的资产等,全部确权到户。

(三)资产登记。各部门、各乡(镇)在确定扶贫项目资产权属的基础上,资产所有者要按照移交清单或其他证明资料,对本区城内已经形成的扶贫项目资产逐一登记造册。

扶贫项目资产登记按年度分级分类分项登记造册。县、乡(镇)、村要分别对本级区域内的所有扶贫项目资产按照公益性、经营性、到户类分类,对照明细清单分年度逐条逐项登记造册,建立真实、合法、准确、完整、统一的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台账。对于同一项目分年度实施(如硬化道路)或同一项目分部门投入可进行合理合并(如产业园区的水、路等可能来自不同部门投资,可按资产管理主体适当合并)。

扶贫项目资产登记,要登记资产的名称、类别、购建时间、预计使用年限、数量、单位、原始价值、资金来源构成、净值、所有权人、经营人、收益权人、收益分配及处置等相关内容,确保内容无遗漏、数据无差错。扶贫项目资产实施动态管理,县、乡(镇)、村三级信息要及时更新,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四)资产管理。扶贫项目建设结束验收合格后,从交付使用、运行管理、发挥效益到滚动发展等全过程进行资产管理,确保资产正常运转、实现保值增值。按照所有权与监管权相统一、受益权与管护权相结合的原则,县人民政府统筹管理县域内所有扶贫资产,被确权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要录入县财政局资产管理系统,实行动态管理,相关单位要实行资产月报、年报制度。

归属于村集体所有的扶贫项目资产全部纳入县农业农村部门农村“三资”管理平合,其他扶贫项目资产按相关规定进行登记管理、经营性资产、公益性资产登记造册的同时纳入财务会计账簿核算。

到户类资产按资金投入进行初始登记,不再动态调整,由权属主体自主管理和运营。

县财政局牵头,会同县乡村振兴、县农业农村等部门制定完善相关制度,加强资产归属、使用、经营、维护、收益、处置等工作指导。县级行业主管部门和乡村两级要管好用好确权的所属资产。

县级要组织各乡(镇)和相关部门做好扶贫项目资产运行情况核查工作,每年上半年对上一年度的扶贫项目资产运行情况和经营性资产收益分配情况进行核查,确保扶贫项目资产有人管、管得好、有效益。

(五)收益分配。扶贫项目资产收益分配,村级统筹项目所得要按照群众参与、村提方案、乡(镇)审核、县级备案的流程,由村集体研究提出收益分配使用方案,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按规定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县级行业主管部门备案。乡(镇)统筹项目所得要经乡(镇)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后,将收益分配方案在乡(镇)及受益人口所在村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按照方案进行分配。县级统筹项目收益所得要报县级政府常务会审议决定,审议通过后在县级政府门户网站及受益人口所在村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按照方案进行分配。

扶贫项目资产收益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及项目运行管护等,重点用于帮扶老弱病残等缺乏劳动能力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用于设立乡村公益专岗(如环卫、保洁、保绿、治安、护林、护路等农村公益性岗位开发)、奖励补助、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户帮扶以及村级公益性事业建设和扩大再生产等。

政府债务资金形成的项目资产,纳入国有资产管理。约定债务本息由项目收益偿还的,产生的收益应优先用于偿还债务本息,在未全额偿还债务前,不得转让、拍卖、置换、抵押、担保、报损和报废。光伏扶贫电站项目收益分配使用,按照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分配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六)资产处置。扶贫项目资产可依法合理流动,扶贫项目资产的转让、拍卖、置换、报损、报废等处置,要根据权属履行相应的程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处置国有和集体扶贫项目资产。将扶贫项目资产进行抵押担保的,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对属于村集体的扶贫项目资产的处置,由村“两委”会同产权主体提出处置意见,经村民代表大会同意,报经乡(镇)审核,资产行业主管部门审批,审批结果抄送县财政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农业农村局等扶贫资产管理部门;对属于国有资产的扶贫项目资产的处置,按国有资产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扶贫项目资产的处置结果在本行政区域内公告公示,处置收入纳入村集体(或单位)收入统一管理,统筹安排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衔接推进乡村振兴。

对扶贫项目资产进行转让或采取租赁经营、股份经营、联营等方式而发生权属转移的,须进行资产评估;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造成扶贫项目资产损毁的,监管主体须及时查清原因,明确责任,分类处置有关资产。损毁资产能够修复、改造的,扶贫项目资产监管主体要督促指导产权所有人采取相应措施,尽快恢复使用功能;确实无法修复、改造利用的,按有关规定予以资产核销;因人为因素造成扶贫项目资产损毁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五、职责分工

(一)县乡村振兴部门负责协调指导扶贫资产分类管理工作,会同农业农村、财政、审计、统计、水利、发改、交运、林业、农机、畜牧、教科、卫健体、人社、民政、自然资源、文旅、残联、商务、手工办等有关部门统计梳理、界定各类扶贫资产,县乡村振兴部门根据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报送的扶贫项目资产统计表汇总并建立扶贫项目台账和扶贫资产动态管理台账。

(二)县财政部门负责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资金安排情况,形成扶贫资金台账(资金来源、资金文号、资金额度、资金类别、资金投向),指导健全资产收益扶贫工作机制,负责扶贫资金监督检查和绩效管理等工作;县农业农村部门负责组织开展农村集体扶贫资产清产核资、登记确权等工作;县审计部门负责扶贫资产审计监督工作;县发改、交运、水利、林业、农机、畜牧、教科、卫健体、人社、民政、自然资源、文旅、残联、商务、手工办等部门负责本系统本领域扶贫项目的指导、实施、验收、监督、资产管理等工作,负责指导乡(镇)开展扶贫资产核算、登记、运营、管护等相关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职,加强工作统筹谋划、指导监督和政策支持,形成扶贫资产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三)各项目实施单位要将验收合格的扶贫项目所形成的扶贫资产,通过签订移交文书方式正式交付项目归属对象,明确产权归属。

(四)各乡(镇)党委和政府是本乡(镇)扶贫资金投入形成资产管理的责任主体,具体负责扶贫资产后续管理、效益发挥、收益分配、登记入账、防止资产流失等方面的监管工作。有关部门、各村委具体负责本单位、本村扶贫资产管理工作,指定专人管理,逐一登记造册入账。

六、任务分解

(一)时间要求

20xx年9月1日——10月31日,集中开展扶贫资产摸底清查工作,对十八大以来扶贫资产分类、登记。

20xx年11月1日——12月31日,集中开展扶贫资产确权、管理、规范、总结等工作。

(二)任务分解

各行业部门、各乡(镇)要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投入各类资金实施项目,所形成的扶贫资产进行清产核资,分类、分年度登记资产明细,全面建立扶贫资产相应层级的动态监管台账。

1.光伏扶贫项目形成的资产由县发展改革局负责;

2.易地搬迁扶贫项目形成的资产由县乡村振兴局负责;

3.文化设施扶贫项目形成的资产由县文化和旅游局负责;

4.国体总局对口援建形成扶贫项目和县内卫生室、设施器具等扶贫项目形成的资产由县卫健体局负责;

5.学校、幼儿园等教育设施扶贫项目形成的资产由县教科局负责;

5.水利设施扶贫项目形成的资产由县水利局负责;

6.通村道路设施扶贫项目形成的资产由县交通运输局负责;

7.危房改造扶贫项目形成的资产由县住房城乡建设局负责;

8.特色种植基地、农产品加工、设施农业、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村卫生厕所等项目形成的扶贫资产由县农业农村局负责;

9.生态造林扶贫项目形成的资产由县林业局负责;

10.畜牧飞禽类扶贫项目形成的养殖基地、圈舍及生物性资产由县畜牧业发展中心负责;

11.农业机械化扶贫项目形成的资产由县农业机械发展中心负责;

12.手工业扶贫车间及手工业扶贫车间设备的购置形成的资产由县手工办负责;

13.旅游扶贫项目形成的基地、设施资产由县文化旅游产业服务中心负责;

14.利用金融贷款资金形成的扶贫资产由县金融事务服务中心负责;

15.养老、日间照料中心、社会福利院等形成的扶贫资产由县民政局负责;

16.残疾人康复护理中心、残疾人适配器具发放形成的扶贫资产由县残联负责。

17.电商产业扶贫资产由县招商投资促进服务中心负责;

18.通讯网络、电力设施扶贫资产由县工信局、县供电公司负责。

19.社会捐赠、捐助形成的扶贫资产由县工商联负责;

20.其它扶贫资产由相应主管单位负责;

21.各乡(镇)扶贫资产由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职责。扶贫资产管理是一项管长远、管大局的重大制度安排,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抓好工作落实。县级人民政府统筹落实扶贫资产管理工作的领导责任主体,各乡(镇)、各有关行业扶贫部门是实施扶贫资产管理工作的直接责任主体,村级、项目实施单位是扶贫资产管理工作的具体责任主体,按照职责分工建立扶贫资产动态管理台账,落实任务分工,强化监督管理,将扶贫资产管理工作做实做细,努力提升资产使用效益。

(二)建立长效机制,强化运行监管。各乡(镇)、各有关行业扶贫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扶贫资产核算、登记、运营、收益分配和处置等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扶贫资产管理长效机制,要按照“问题找准、举措谋实、限期解决”的要求,确保扶贫资产安全运行、保值增值。要重点关注扶贫资产管理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研究,探索创新符合国家改革方向,具有地方特色的好经验、好做法。

(三)树立风险意识,强化防控机制。各乡(镇)、各有关行业扶贫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风险意识,及时发现和纠正扶贫资产在产权归属、经营主体选择、收益分配、运营管理等方面可能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避免扶贫资产发生闲置、浪费、损失、甚至流失等,做到问题“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改”,严防区域性、系统性风险。

(四)注重宣传引导,强化舆论氛围。各乡(镇)、各有关行业扶贫部门要采取高音喇叭、板报、简报、抖音、快手等多种方式加强正面宣传引导,提高政策知晓度,体现扶贫资产带贫益贫的扶贫属性,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扶贫资产管理和运营,在管好用好扶贫资产各个环节中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项目管理实施方案 篇4

一、《实施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2020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脱贫攻坚形成了庞大的扶贫资产,对这些资产要摸清底数、加强监管,确保持续发挥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要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均提出“要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摸清各类扶贫项目形成的资产底数。脱贫攻坚期,我省投入各类资金实施大量扶贫项目,形成规模较大的扶贫项目资产,为切实规范和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摸清资产底数,明确权利主体,落实监督单位和管护责任人,防止扶贫项目资产闲置和损失浪费,确保扶贫项目资产稳定良性运转、持续发挥效益,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央农办财政部关于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出台我省《实施意见》。

二、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全面摸清扶贫项目资产底数,按“到户类资产、公益性资产、经营性资产”进行分类管理,明确扶贫项目资产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处置权、监督权,合理纳入村集体资产管理体系或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强化扶贫项目资产底数摸排、确权移交、管护运营、收益分配、资产处置等全流程监督管理,防止闲置和损失浪费,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更好保障。

三、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主要有哪些内容及措施?

一是全面摸清扶贫项目资产底数。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使用各级财政资金、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世界银行贷款扶贫项目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社会捐赠资金和定点帮扶资金等投入形成的扶贫项目资产纳入管理范围,按经营性资产、公益性资产和到户类资产建立台账,实行分类管理。

二是稳妥推进项目资产权属界定。到户类资产原则上归农户所有;公益性资产按照行业相关要求进行确权和管理;经营性资产根据资金来源、受益范围、管理需要等明确权属,尽可能明确到获得收益的个人或村集体经济组织,纳入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范围。

三是落实项目资产后续管理责任。按照“县级统管、乡镇监管、村级直管、群众监督”的原则,县级政府履行主体责任,明确相关部门、乡镇管理责任清单;乡镇政府加强日常监管;村集体担负直接监管责任;扶贫项目资产管理接受群众监督。

四是规范项目资产后续管护运营。明确产权主体管护责任,引导受益主体参与管护。到户类资产由农户自行管护;公益性资产由相应的产权主体落实管护责任人和管护经费,引导受益者参与管护;经营性资产可以按规定程序采取承包、托管、租赁、合作等方式落实运营主体。属于国有资产的,按国有资产管理有关规定执行。管护经费根据运营方案可从经营收益中列支。

五是规范项目资产收益分配使用。经营性资产收益主要用于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以及其他困难群体的巩固提升。坚持精准和差异化扶持,激发内生动力,引导劳动致富。对无劳动力的困难人员给予救助扶持。村集体可提取部分资产收益作为公积公益金,用于村级公益事业、扶贫项目资产运营管护、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等。

六是严格依规做好项目资产处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处置扶贫项目资产,确需处置的,必须严格按照集体资产、国有资产管理有关规定,履行相应审批手续后进行规范处置。属于村集体资产的处置收入应重新安排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实现乡村振兴,不得分配给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四、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工作怎么推进落实?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县级政府成立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细化县级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村的工作责任。各级乡村振兴、农业农村、财政、教育、卫生健康、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发展改革、交通运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自然资源、生态移民等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督促指导各地摸清本行业扶贫项目资产底数,建立分级分类管理台账,加强信息化管理。乡村振兴部门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

二是强化工作监督。加强对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的纪律监督、审计监督、行业监督和社会监督,严格落实公告公示制度,及时公开扶贫项目资产运营、收益分配和处置等情况。

项目管理实施方案 篇5

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乡村振兴局省农办省财政厅关于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黔府办函〔2021〕67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乡村振兴局市农办市财政局关于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六盘水府办函〔2021〕43号)精神,为规范和加强全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防止资产闲置和损失浪费,持续发挥扶贫项目资产效益,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提供更好保障,根据中央、省、市有关工作要求,结合钟山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坚持依法依规,突出扶贫特性,充分考虑扶贫项目资产受益群众的特殊性,资产权属和收益权尽量下沉,充分调动受益群众的积极性;坚持权责明确,实施分类管理,根据不同类别扶贫项目资产属性,落实各级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坚持规范运营,提高管护效益;坚持公开透明,引导群众参与的原则,严格落实公示制度,提高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和运营的透明度。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框架下,按照现有资产管理制度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要求,建立健全扶贫项目资产的长效运行管理机制,防止扶贫项目资产闲置和损失浪费,确保扶贫项目资产稳定良性运转、经营性资产不流失或不被侵占、公益性资产持续发挥作用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提供更好保障。

(二)工作目标

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资金及后续乡村振兴衔接补助资金投入形成的扶贫项目资产,全面摸清资产底数建立台账,科学界定产权归属,分类管理,合理纳入村集体资产管理体系或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明确扶贫项目资产的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处置权、监督权等,有效解决扶贫项目资产“属于谁、谁来管、如何管”和扶贫项目资产收益“属于谁、谁来分、如何分”等问题,防止扶贫项目资产闲置和损失浪费,确保扶贫项目资产稳定良性运转、持续发辉效益。

(三)基本原则

1.依法依规,突出益贫特性。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在现有制度框架下,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求相衔接,遵循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及行业管理等相关规定,充分考虑扶贫项目资产受益群体的特殊性,资产权属和收益权原则上下放到镇(乡、街道)和村(社区),充实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充分调动村级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2.权责明晰,实施分类管理。按照产权归属落实后续管理责任,扶贫项目资产由区人民政府负责统筹。根据资产属性不同,公益性资产遵循“谁管理,谁维护”的原则,经营性资产遵循“谁使用,谁维护”的原则,到户类项目资产遵循“谁所有、谁维护”的原则,对扶贫资产进行日常管护。按资金来源,主管部门负主要监管责任,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履行业务指导责任。注重发挥村级组织作用,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具体实施方案。

3.规范运营,提高管护效益。在权属明晰化基础上,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及时做好移交工作,进一步健全规范扶贫项目资产登记备案、运营维护、收益分配、资产处置和监督管理等制度体系,确保经营性资产保值增值、公益性资产高效运转,提高扶贫项目资产管护效益。

4.公开透明,引导群众参与。严格落实公告公示制度,提高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和运营透明度。充分发挥脱贫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切实保障脱贫群众对扶贫项目资产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

(四)资产管理范围

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使用各级财政资金(主要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脱贫县涉农整合资金、易地扶贫搬迁资金、通村通组路及产业路等财政贴息资金、农村饮水安全资金、教育扶贫资金、医疗扶贫资金等)、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社会捐赠资金和定点帮扶资金等投入形成的扶贫项目资产纳入管理范围,按经营性资产、公益性资产和到户类资产进行管理。

1.经营性资产主要为具有经营性质的产业就业类固定资产及权益性资产(包括农林业产业基地、生产加工设施、经营性旅游服务设施、经营性电商服务设施、经营性基础设施、光伏电站等固定资产,以及直接投入资金到市场经营主体形成的股权、债权等权益性资产)。

2.公益性资产主要为公益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类固定资产等(包括通村和通组公路、产业路等道路交通设施,农村水利及安全饮水设施,教育、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卫生健康、供电等公益性基础设施)。

3.到户类资产主要为通过财政补助等形式支持脱贫户发展所形成的生物性资产或固定资产等。

二、主要措施

(一)全面摸清扶贫项目资产底数。遵循“谁主管、谁排查”的原则,区级各行业主管部门要联合镇(乡、街道),结合本部门实施的扶贫项目资产进行全面清理,做到应统计尽统计,确保2021年11月30日前全面摸底排查完党的十八大以来使用各级财政资金、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社会捐赠资金等投入扶贫建设形成的扶贫项目资产,按照经营性资产、公益性资产、到户类资产分类管理。其中衔接资金(原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社会捐赠资金和定点帮扶资金等项目资产区乡村振兴局负责清理排查;脱贫县涉农整合资金、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等项目资产由资金整合后的项目主管部门及地方债券资金相应的行业主管部门清理排查,财政部门负责指导;易地扶贫搬迁资金项目资产由区生态移民局负责清理排查;通村通组路及产业路等财政贴息资金项目资产由区交通运输局负责清理排查;农村饮水安全资金项目资产由区水务局负责清理排查;教育扶贫资金项目资产由区教育局负责清理排查;医疗扶贫资金项目资产由区卫健局负责清理排查;发展改革、农业农村、住房城乡建设、林业、民族宗教、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文化广电旅游、体育、供电、能源等其他渠道投入脱贫攻坚资金项目资产由相应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清理排查。  

1.经营性资产主要摸排农林业产业基地、农业生产加工设施、经营性旅游扶贫服务设施、经营性农村电商服务设施、光伏扶贫电站、扶贫车间等固定资产以及扶贫资金直接投入市场经营主体形成的股权、债权等权益性资产。

2.公益性资产主要摸排通村和通组公路、产业路等道路交通设施,农村水利及安全饮水设施,农村教育、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卫生健康、供电等公益性基础设施。

3.到户类资产主要摸排通过财政补助等形式支持贫困农户发展的种养殖产业基地、家庭农场、手工作坊等,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等。

(二)明确项目资产权属和移交。结合农村集休产权制度改革,按照“谁资金、谁移交、谁确权”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稳妥推进符合条件的扶贫项目资产一次性确权到位。进行确权后,确权部门及时将确权登记表报区乡村振兴局备案,并同步做好资产移交,并纳入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系或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明确扶贫资产的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处置权及监督权等。对易持扶贫搬迁安置住房等属于不动产的,依法办理确权登记。

1.到户类资产:原则上不用确权和移交,由农户自行管理。

2.公益性资产:项目建成后,按照项目资金批复单位、实施单位和项目所在地共同协商的原则,及时办理移交手续,按照行业相关要求进行确权和管理。

3.经营性资产:一是单独到村实施的项目形成的扶贫资产,尽可能明确权属到获得收益的个人、村集体经济组织;难以明确到个人的扶贫项目资产,原则上应明确到村集体经济组织,纳入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范围,并按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求有序推进股份合作制改革。二是跨村实施的项目形成的扶贫资产,按投资比例确定所有权比例,由镇(乡、街道)召开党委会议,研究确定所有权归属事宜,在项目所在村(社区)和镇(乡、街道)政府所在地公示无异议后,镇(乡、街道)政府向所有权村(社区)发放确权证书,报区乡村振兴局备案,产权归属村集体。三是由区级行业主管部门跨乡镇实施的项目形成的扶贫资产,由区级行业主管部门按投资比例界定或事先约定各村(社区)的所有权,在项目所在村(社区)和镇(乡、街道)政府所在地公示无异议后,向所有权村(社区)发放确权证书,报区乡村振兴局备案,产权归属村集体。由平台公司实施的项目形成的资产,由区级人民政府确定所有权,属于国有资产的纳入国有资产管理,属于村集体的纳入村集体资产管理。扶贫项目资产确权登记结束后,项目实施单位向资产所有权单位移交相关项目建设档案资料(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项目档案资料可由原项目实施单位保管,但要在移交清单中注明项目档案资料所在单位),权属归村集体的扶贫资产档案由所在地的镇(乡、街道)统一管理。项目实施单位与资产所有权单位签订扶贫项目资产移交管护协议,填写扶贫项目资产移交清单,办理资产移交手续。

(三)落实扶贫项目资产管理责任。按照“区级统管、镇乡监管、村级直管、群众监督”的原则,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监督管理。区乡村振兴局负责会同区农业农村局、区财政局等部门统筹协调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的各项工作。区级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统筹指导和督促镇乡抓好本行业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相关工作。区级行业主管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管理”的原则,根据行业领域资产管理制度和规定,履行行业监管职责;负责本行业实施的扶贫项目资产进行摸底、科学界定资产权属及移交,负责指导扶贫项目资产所有权人进行资产信息登记、建立资产管理台账等工作,并将管理台账报区乡村振兴局备案。镇(乡、街道)负责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运营的日常监管。村集体负责担负起对确权到村(社区)扶贫项目资产的直接管理责任。

(四)分类登记项目资产信息。在确定扶贫项目资产权属的基础上,按照经营性、公益性、到户类资产分别分类登记造册(三本台账),建立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台账,登记内容主要包括资产名称、类别、购建时间、数量、单位、原始价值、资金来源、所有权人、使用权人、收益权人、收益分配及资产处置等信息。扶贫项目资产状况发生变动的及时记录增减变动情况,做到内容无遗漏、数据无差错。

(五)规范项目资产管护运营。扶贫项目资产登记确权后,根据扶贫项目资产特点,明确项目资产管护主体责任,建立相应后续管护制度,明确具体责任人,落实管护责任。引导受益主体参与管护,鼓励各地探索多形式、多层次、多样化的管护模式。

1.到户类资产由农户自行管护,村支两委、驻村工作队、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和帮扶,使到户类资产更好发挥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作用。

2.公益性资产要加强后续管护,完善管护标准和规范,由相应的产权主体落实管护责任人和管护经费。未确权给村集体的,如农村教育、卫生健康、供电、文化广电旅游等设备设施,由相应的行业主管部门根据行业标准落实管护责任人和管护经费。管护力量优先聘用符合条件的脱贫户和边缘户参与管护。属于村集体的公益性资产管护经费,可由村集体经营收益、地方财政资金统筹解决。对供水系统等易损耗、易损坏的公益性资产落实受益者责任,引导其参与管护,自觉缴纳有偿服务和产品的费用。其他未明确事项,可参照《钟山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指导意见(试行)》执行。

3.经营性资产要加强运营管理,注意风险防控,完善运营方案。明确运营主体,可采取承包、托管、租赁、合作等方式落实运营主体,确定经营方式和期限,明确运营各方权利义务,注重风险防控。确权到村集体的要纳入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由村集体提出运营方案,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镇(乡、街道)政府或区级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合规性审查,并公示公告后,由所有权人与经营者签订合同(协议)。经营方式的确定和变更,应通过民主决策等程序确定并报上级备案。区级统筹的扶贫项目资产,原则上由区级明确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部门经营,经营方案提请区级人民政府审议决定。属于国有资产的,由相关行业部门或镇(乡、街道)政府按国有资产管理有关规定执行。鼓励各相关区直单位和镇(乡、街道)探索扶贫项目资产量化入股参与“三变”运营模式,多渠道增加农户资产性收益,可根据实际,成立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公司,实行集中统一管护运营,管护经费根据运营方案原则上从经营收益中列支。

(六)规范扶贫项目资产收益分配使用。发挥扶贫项目资产的功能,收益分配以有利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为前提。经营性扶贫项目资产收益分配按照现有资产管理制度实施,严禁新的简单发钱发物和一分了之。属于村(社区)集体收益的,由村(社区)委会按照“村(社区)集体提方案、乡镇审批、县级备案”的流程,履行民主决策和公告公示等相关程序后进行分配。原则上村集体资产收益的20%作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公益金,80%以上主要用于防止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以及其他困难群体返贫致贫;扶贫项目资产运营管护、村级公益事业等方面。并结合个人家庭卫生、村庄整治等体现差异化分配,激励村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树立乡村文明新风尚。对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在村(社区)内提供保洁保绿、公共设施维护、执勤值班等公益性岗位鼓励参加劳动取得收益,杜绝养懒汉和等靠要;对无劳动能力的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重大困难户,根据家庭状况,履行相关程序后收益以分红的方式发放到户。属于镇(乡、街道)收益的,由镇(乡、街道)召开党政联席会议确定分配方案,报区乡村振兴局备案。属于国有资产的,收益分配使用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相关规定执行。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分配按照《贵州省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分配管理实施办法》执行。制度未予明确规定的,应通过民主决策程序进行收益分配。

(七)依规处置扶贫项目资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处置集体和国有扶贫项目资产。确需处置的,应严格按照国有资产、集体资产管理有关规定,履行相应审批手续进行规范处置。属于村(社区)集休的扶贫项目资产处置由村(社区)民主决策经镇(乡、街道)审核,报主管部门审批,审批结果及时公开。对金额小于10万元(含10万元)的扶贫项目资产,经公示无异议后简化程序处置。对以个人、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名义入股或参股企业等经营主体的,应明确股权的退出办法和处置方式。属于村(社区)集休资产的处置收入应重新安排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产业振兴,不得分配给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长期闲置、效益差甚至亏损的扶贫资产,或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造成扶贫项目资产损毁的,应由县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出具专业技术鉴定意见或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出具专项报告等评估证明文件,按规定予以核销。因人为因素造成资产损毁的,应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乡镇(县级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征求群众意见,邀请专业人员对该资产进行分析评估,该利用的重新启动使用,不能利用的依法依规报废拍卖;国有扶贫项目资产处置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相关规定执行。因人为因素造成资产损毁的,应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八)强化公示公告。区、镇(乡、街道)年终在区人民政府网站、镇(乡、街道)公示告栏上向社会公布扶贫资产运行情况及财政乡村振兴衔接补助资金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监督。镇(乡、街道)、村(社区)两级年终对扶贫资产和乡村振兴衔接补助资金产业项目收益金扶持对象、收益分配及使用情况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10天,充分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各扶贫资产所在自然村、组要利用广播、标语、黑板报等形式,对扶贫资产管护的重要性进行宣传,提高村民对资产管护的自觉性。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镇(乡、街道)、区属平台公司和村(社区)务必高度重视,把扶项目资产后续管理纳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实施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部署落实。乡村振兴、农业农村、财政、教育、卫生健康、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发展改革、交通运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自然资源、生态移民等相关部门要按照分工明确管理责任,密切配合,共同将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强化督导指导。区乡村振兴局、区农业农村局和区财政局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辖区内经营性扶贫资产和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产业项目利益联结运行情况进行督导,加强对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相关工作的督导,将扶贫项目资产纳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实时管理,及时录入和更新扶贫项目资产信息台账。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村公示栏等,严格落实公示制度,及时公布扶贫项目资产运营、收益分配、处置等情况。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村务监督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监事会等监督作用,确保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在阳光下运行。经营性扶贫资产和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产业收益资金使用管理接受纪委监委、审计、财政等部门检查与监督。市场经营主体要按照合同确定的时间按时足额兑现分红资金、利息和租金。区相关部门和镇(乡、街道)负责监督市场经营主体及时兑现收益资金,未及时足额兑现收益资金的,由项目实施单位依法收回经营主体使用的扶贫资金,并追偿损失。对扶贫项目资产管理中发现的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侵占套取、损坏损毁、挥霍浪费、非法占用、违规处置等问题,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造成扶贫项目资产流失损失的责令赔偿,并从严惩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将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纳入财政扶贫资金绩效管理,作为年度后评估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强化安排部署。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工作按照安排部署、摸底排查、确权移交等阶段有序开展。11月30日前,全面完成扶贫项目资产的清理排查和登记,对扶贫项目资产进行台账管理;12月31日前对摸底登记的扶贫项目资产进行分类,确定权属,办理资产移交手续,理顺各方关系。

(四)做好经验总结和推广。各行业主管部门和镇(乡、街道)要及时总结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工作情况,大力推广成功经验和做法,每年向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一篇典型事迹材料。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向上推送和通过微信公众、媒体报道等方式,努力营造社会广泛参与,群众积极支持的扶贫项目资产管理良好氛围。

项目管理实施方案 篇6

为进一步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高质量推进扶贫项目资产清产核资、确权登记等工作,健全完善扶贫项目资产管理长效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扶贫资产持续发挥效益,实现增值保值,根据河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印发《关于推进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精神及鹤壁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推进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部署,紧紧围绕今年重点工作相关要求,坚持示范引领,坚持过程管控,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目标管理,高质量推进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工作,持续提高扶贫资产后续管理水平。

二、工作目标

通过高质量推进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工作,分类摸清2013年以来各类扶贫项目形成的资产底数,到2021年9月底前,建立全县统一的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台账。公益性资产管护制度进一步完善、管护主体责任落实到位;经营性资产产权关系明晰、运营管护良好、收益分配机制进一步健全;到户类资产自主管理和运营逐步规范。使扶贫项目资产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持续发挥作用。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群众参与,保障合法权益。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切实保障群众对扶贫资产的知情权、受益权、监督权。

(二)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合力推动。落实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主体责任,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合力推进,推动扶贫资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三)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有序推进。充分考虑区域间资源禀赋差异和已有工作基础,根据扶贫资产的来源、类型、受益范围,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四)坚持科学管理,注重防范风险。加强扶贫资产的登记备案、运营维护、收益分配、资产处置和监督管理,坚决防止扶贫资产闲置、流失、浪费,防范内部少数人控制和外部资本侵占。

(五)坚持公开透明,强化各类监督。落实扶贫资产运行管理全过程公告公示,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确保扶贫资产管理工作在阳光下运行。

四、工作内容

(一)扶贫资产范围。2013年以来使用各级、各类财政扶贫资金,社会扶贫资金等投入形成的资产(包括接受捐赠的实物资产)纳入管理范围,追溯资产状态、厘清权属关系、做好资产登记,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纳入扶贫资产管理。

(二)扶贫资产类型。扶贫资产类型主要包括公益性资产、经营性资产和到户类资产。其中,公益性资产包括道路交通、农田水利、供水饮水、环卫公厕、电力设备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公共服务的固定资产。经营性资产包括设施农业、农林业产业基地、生产加工设施、电商扶贫、旅游扶贫等具有经营性质的产业就业类固定资产以及扶贫资金投入企业、农民合作社或其他经济组织支持其带贫发展所形成的股权、债权等。到户类资产包括通过扶贫资金发放补助形式帮扶贫困户自身发展所构建的生物资产或固定资产等。用于金融扶贫贴息、直接发放帮扶发展的补贴除外。

(三)全面清产核资。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全面负责扶贫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扶贫、财政、发展改革、教育、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等部门要按照“谁实施谁负责、谁使用谁监管”的原则,对公益性资产、经营性资产进行全面清产核资,摸清家底,建立健全扶贫资产管理台账,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四)严格确权登记。在清产核资、登记造册的基础上,所有扶贫资产一次确权到位。确权到村的扶贫资产,产权归属村集体,使用扶贫资金入股形成的资产,要明确产权主体以及各产权主体占股比例,界定结果由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县直相关单位审核。对于产权不明确的,由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相关规定和实际情况,确定产权归属。扶贫项目资产纳入农村“三资”账务管理。

(五)强化后续管护。公益性资产确权登记后,要建立相应的后续管护制度,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属行业部门管护的,由相关行业部门制定管护制度,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属村集体管护的,由村(居)委员会分类制定公益性资产管理和维护制度,经镇(街道)审核无异议后,报县级有关部门备案。公益性资产管理和维护制度要符合资产属性、具体可操作,明确管理和维护预算来源和具体管护责任人。各类公益性资产管理和维护制度要在明显位置悬挂、张贴,管理和维护记录随时可查阅。村集体可通过开发公益岗位解决管护力量不足问题,优先吸纳脱贫、边缘易致贫家庭劳动力参与扶贫资产管护,鼓励探索多形式、多层次、多样化的管护模式。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指导、监督。

(六)规范运行(营)管理。经营性资产在确保增值保值的基础上,实行合同化管理,依据规定程序确定经营主体,并赋予经营权,签订经营协议或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定经营方式、经营期限、收益金额、支付方式、带贫减贫机制、风险防控、资产增值保值等内容。经营主体依法享有依法经营的自主权,承担项目经营风险,依法按协议或合同支付资产收益,优先选择当地脱贫、边缘易致贫家庭劳动力,解决就业岗位就近就业,实现增收。所有经营性扶贫资产必须签订经营协议或合同,经营协议或合同要具体、明确、规范,具备法律效力。不签或流于形式签订的经营协议或合同、资产收益明显偏低、支付方式不符合逻辑等造成扶资产收益流失现象,严肃问责。

(七)明确收益分配。扶贫资产收益分配管理坚持制度和方案并重、“自下而上”和公开透明为原则,贯穿扶贫资产收益分配管理全过程。由村(居)委员会通过集体决策程序制定村级《扶贫资产收益分配管理制度》和年度《扶贫资产收益分配方案》,经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后报县级有关部门备案,公示无异议后生效,确保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收益分配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脱贫群众增收为原则,要体现精准扶持和差异化扶持相结合,不搞平均分配,除帮扶老弱病残等缺乏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外,可少量用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公益事业。国家、省相关部门对扶贫资产收益分配管理已有明确规定的,要符合相关规定。村级年度扶贫资产收益分配结果必须公告公示。

(八)清查处置资产。扶贫资产所有者和相关监管主体应根据扶贫资产运营状况,每年初对上一年度的扶贫资产运行情况进行清查,并对上年度资产收益进行清算。对发现扶贫资产运行不良、无法使用或达到使用年限等确需处置的,应遵循真实、科学、公平、可行的原则,按照国有资产或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并履行相应的报批手续后,可采取拍卖、转让、报废等形式对资产进行处置。处置结果要在本区域内公开。处置收入按照资产处置有关规定进行管理,按程序统筹用于扶贫项目。

五、实施步骤和时间安排

(一)积极动员部署(4月8日前完成)。各镇(街道)及县直相关部门要提升站位,高度重视扶贫资产管理工作,成立工作专班,及时召开会议,动员部署,严格按照上级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推进扶贫资产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于4月8日前将电子版和纸质版分别报送县扶贫办备案。

(二)深入调查研究(4月25日前完成)。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实地调研,坚持摸实情、查实情,通过进村入户访谈,镇、村座谈,查阅镇“三资”账目和村级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台账,查看扶贫项目资产公告公示等方式,了解掌握基层推进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针对基层在扶贫项目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疑虑,及时做好政策解释。认真总结基层在扶贫项目资产管理中好的做法和典型经验,为完善我县扶贫项目资产管理政策措施打好工作基础。

(三)完善政策措施(5月14日前完成)。国家、省《关于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的指导意见》下发后,结合我县实际,适时组织召开镇(街道)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座谈会,深入分析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工作现状,及时调整、完善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相关措施,高质量、规范化推进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扶贫项目资产管理水平。

(四)开展试点示范(6月18日前完成)。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拟选取1—2个在扶贫项目资产管理中做法成熟、成效显著的镇(街道)作为现场观摩试点,举办全县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现场观摩培训班。通过示范引领、经验推广、业务培训等方式,进一步推进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工作,确保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工作规范扎实、成效显著,确保扶贫项目资产应登尽登、应管尽管、权责清晰,持续发挥作用。

(五)持续澄清底数(9月3日前完成)。对2013年以来形成的资产进行全面清产核资,在已对2016—2021年分类确权登记的扶贫项目资产基础上,继续分类摸清2013—2015年扶贫项目资产底数,及时更新项目资产管理工作进展统计表及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台账,稳步推进扶贫项目资产确权登记。

(六)汇总上报(9月16日前完成)。在清产核资、登记造册的基础上,将所有扶贫资产一次确权到位,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扶贫资产确定产权归属工作,建立扶贫资产管理台账。认真填写《浚县、××镇、××村扶贫资产管理台账》(详见附件1),镇、村要分年度建立台账。各镇(街道)认真汇总2013年以来乡村扶贫资产管理台账,于9月16日前形成正式文件报告,纸质版和电子版报送至县扶贫开发办公室项目资金股。

(七)开展督导检查(3月30日至9月3日)。坚持问题导向,紧盯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工作推进不平衡、底数澄清不精准、制度落实不到位、机制建立不完善、后续管护责任不明确、项目资产不能持续发挥作用等问题,开展不定期督导检查,对于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指导各地完善措施、压实责任、及时整改,推动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六、有关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是本区域内扶贫资产管理的责任主体,要明确工作责任分工,健全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方案,建立管理制度,细化工作措施,提供经费保障,全力推进扶贫资产管理工作,确保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工作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二)建立联动机制。建立上下联动工作机制,县扶贫办成立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工作专班,及时了解和掌握镇(街道)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工作推进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研判、及时解决。加强业务指导和培训,针对在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疑虑,统一进行政策解释。

(三)加强工作调度。在扶贫项目资产摸底登记期间,按照工作专班要求,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月调度(适时开展周调度),各镇(街道)每月25日前将当月工作情况汇总,认真填写《浚县××镇(街道)扶贫资产管理工作进展统计表》(详见附件2),报至县扶贫开发办公室项目资金科邮箱,,及时了解掌握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工作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督促指导镇(街道)认真整改,不断规范推进扶贫资产管理工作。

(四)加强宣传引导。各镇(街道)要通过多种途径,深入开展扶贫资产管理政策宣传,提高贫困群众对政策的知晓度,增强主体意识和参与积极性。要及时总结完善扶贫资产管理的经验做法,积极探索切实有效的扶贫资产管理方式,注重培育和推广示范典型,营造有利于扶贫资产管理工作开展的良好氛围。

(五)严肃工作纪律。纪检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应加强对扶贫资产管理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预防各类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发生。对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侵占套取、挥霍浪费、非法占用、违规处置扶贫资产等各类行为,造成扶贫资产流失损失的,从严惩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套取骗取扶贫资金、不依法履约以及存在其他损害群众利益行为的经营主体,在依法严肃惩处的同时,予以失信惩戒。

(六)强化督查考核。将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工作纳入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评价重要内容。县扶贫办将开展经常性督查检查,重点督查扶贫资产台账管理、扶贫资产责任落实、扶贫资产权益分配使用、扶贫资产长效机制建立、扶贫资产管理公告公示、群众参与度和满意度等内容。对措施不力、消极应付、推进缓慢、应登未登、应管未管、权责不清、放任自流的镇(街道),予以通报批评,对工作成效显著、经验做法推广的,在绩效评价中予以加分。

农业实施方案推荐


可以在工作还没开始的时候就制定计划,我们要制定一份工作计划了。工作计划类似于一张地图,让你知道你现在在哪里,要去哪里,怎么去,遇到什么困难。写工作计划有哪些要求?经过收集,小编为您献上农业实施方案推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农业实施方案 篇1

为深入贯彻落实**1号文件和**、省、市农村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农民科技意识、科技致富能力和科学素养,促进农村改革、农业发展升级和农民增收,确保我市农业送科技下乡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根据省农业厅2016年送科技下乡活动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四四中、五中全会和**、省省、市农村农业工作会议精精神为指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享”发展理念,以“提质增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持续”为工作主线,以“科科技入户进园区、发展绿色色生态农业”为主题,深入入开展“千名农技人员下基基层”、“党建+科技帮扶扶”活动,组织农技人员深深入乡村农户、田间地头,,开展政策宣讲、农民培训训、技术服务等,大力推广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新机具、新工艺和种养新模模式,提高农民科学素养和和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为建建设农业强市提供强大科技技支撑。

二、活动内容

1.入户指导。组织全市市相关涉农部门的专家和农农技人员深入农业园区、乡乡镇村组和田间地头,进行行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指导服务,帮助农民解决生生产实际难题,为农业企业业排忧解难。

2.现场咨咨询。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开展现场集中技术咨询和和服务,宣讲党的强农惠农农富农政策和农业法规,推推介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推广良种良法,普及气气象科普知识和防灾减灾知知识。

3.农资展示。利利用乡镇农技推广综合站平平台,采取**展板、光盘盘或实物等方式,宣传和展展示种子、农(兽)药、化化肥、饲料、农机、植保机机械等农业新品种和实用先先进生产资料。

4.农机机服务。进一步落实农机购购置和农机报废更新“双补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深深入推进全市“万亩示范片片”水稻机械化示范区建设设,组织各级农机维修服务务中心,深入春耕生产一线线,开展农机具集中检修和和保养服务。

5.技术培培训。立足当地产业发展,,针对农民生产经营、产业业发展和防灾减灾的实际需需求,对科技示范户、种养养大户、农机手、农民合作作社带头人、家庭农场主等等进行农业生产技术、科技技信息服务技术系统培训,,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开展展示范性培训。

三、活动动安排

本次活动采取农业科教合作,市、县、乡联动。活动不不举办启动仪式,突出接地地气、见实效,各级服务队队伍直接下乡开展培训和技技术指导、赠送农用物资。。活动时间从2016年22月下旬开始至4月下旬结结束,为期两个月。

为提提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科科技含量,今年全市定于22月25日在弋阳县花亭乡乡现代农业示范区开展农业业送科技下乡(学雷锋志愿愿)集中服务活动。届时,市农业局将组织10支农业科技(向雷锋志愿者学习)服务队,现场开展咨询指导服务。随后各队伍分赴赴全市各地,围绕春耕备耕耕、春季防疫、清洁生产等等工作,开展进村入户指导导、示范性培训和农业政策策法规宣讲等农业生产科技技服务活动。

活动期间,服服务分队深入各县(市、区区)有关乡镇村组,至少举举办2次以上科技服务活动动,其中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员示范性培训不少于1次。。

1.粮油生产服务分队队。赴余干县开展科技服务务活动。牵头单位:市粮油油脂经济土肥局。

2.畜禽禽生产服务分队。赴万年县县开展科技服务活动。牵头头单位:市畜牧兽医局。

3.渔业生产服务分队。在铅山县开展科技服务活动。牵头单位:市渔政(渔政)局。

4.农机服务务分队。赴婺源县开展科技技服务活动。牵头单位:市市农机局。

5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队。赴广丰丰区展科技服务活动。牵头单位:市农产品质量管理办公室;参加单位:质检中心。

6.农资服务分队。在横横峰县开展科技服务活动。。牵头单位:市农业执法支队;参加单位:市种子管理局、市植保站。

7农村能源环保服务队。。赴弋阳县开展科技服务活活动。牵头单位:市农村能能源办。

农业实施方案 篇2

为落实《福建省“十四五”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实施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3212”工程,用好财政补助资金,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水平,根据有关资金管理办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创建目标

根据“十四五”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目标,对纳入实施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3212”工程实施方案备选名单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按照择优逐年安排的原则,支持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创建,建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集中集聚、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一二三产融合、辐射带动有力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一)主导产业发展水平较高。产业园年总产值超过10亿元,主导产业产值占产业园总产值50%以上;形成规模化、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二三产业支撑有力,农产品初加工转化率达80%以上。

(二)新技术新装备广泛应用。产业园生产设施条件良好,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较高,现代要素集聚能力较强,技术集成应用水平较高,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开发应用成效明显,与2家省级以上科研教育单位建立合作关系。

(三)绿色发展成效突出。产业园种养结合紧密,农业生产清洁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走在全省前列,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质量可追溯,产品优质安全,园区内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以上。

(四)政策措施支持有力。县级政府支持力度大,统筹整合财政专项、基本建设投资等资金用于产业园建设,并在用地保障、财政扶持、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应用、人才支撑等方面有明确的政策措施,政策含金量高,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园区水、电、路、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完备。

(五)带动农民增收明显。主要经营主体与农民(含脱贫户)建立利益紧密的联结机制,带动脱贫人口和易返贫致贫对象参与生产经营增收,产业园内农民收入明显高于全县(市、区)平均水平。

二、建设内容

产业园立足优势特色产业,围绕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推进“生产+加工+科技”一体化发展,聚集资源要素,延长产业链条,补齐发展短板,完善利益联结,构建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农民受益、共享发展的产业园建设格局。重点围绕以下任务开展建设:

(一)做强做优做大主导产业。培育壮大1-2个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依托主导产业,推进种养规模化、加工集群化、科技集成化、营销品牌化,建成一批高标准规模化原料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品牌,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格局,将产业园打造成为乡村产业振兴引领区。

(二)促进生产要素集聚。聚集市场、资本、信息、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推进农科教、产学研大联合大协作,配套组装和推广应用现有先进技术和装备,推动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探索科技成果熟化应用有效机制,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和创业平台作用,将产业园打造成为技术先进、金融支持有力、现代设施装备配套、信息化水平较高的现代技术和装备加速应用的集成区。

(三)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培育多元融合主体,发展多类型融合业态,构建种养有机结合,生产、加工、收储、物流、销售、电商于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充分挖掘农业生态价值、旅游休闲价值、文化价值,推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构和升级,将产业园打造成为一二三产业相互渗透、交叉重组的融合发展区。

(四)推进经营主体壮大和创业创新。发展专业化家庭农场,规范农民合作社运营,扶持龙头企业牵引、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跟进、小农户广泛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动土地碎片化互换、租赁、入股、托管等方式促进土地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园发展,支持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以及各类人才入园创业创新,将产业园打造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各类人才“双创”孵化区。

(五)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全域推行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广泛开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引领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与一品一码追溯并行制度,促进农业竞争力提升和农民收入增加,树立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标杆,将产业园打造成为示范引领质量兴农、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绿色发展的核心区。

(六)创新农业发展体制机制。以完善农村产权制度与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加快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创新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引导资源要素更多向园区集聚。创新利益融合方式,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含脱贫户)建立土地流转、就业务工、带动生产、帮助产销对接、资产入股、收益分红等多种类型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二三产业收益。

三、创建程序

(一)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确定。列入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3212”工程实施方案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备选名单的县(市、区)要编制产业园创建方案,制定产业园项目建设和财政补助资金使用方案,于每年第三季度以县级人民政府文件正式报送省农业农村厅、财政厅评审。省农业农村厅、财政厅根据年度财政资金预算安排,按照主导产业规模、产业发展基础、带动辐射能力、联农带农效果、项目前期准备、规划布局和组织管理等方面情况,组织专家评审,择优确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年度创建名单。

(二)中期评估。列入创建名单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于创建当年第四季度开展自评,向省农业农村厅和省财政厅报送自评报告。省农业农村厅、财政厅组织评估,重点对产业园建设管理、项目实施、资金使用、联农带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评估意见,作为安排第二批补助资金的依据。

(三)验收认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期一般为两年。由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财政厅下发通知,开展认定工作。产业园所在县(市、区)自主或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组织项目验收或评价,并将验收或评价结果报省农业农村厅、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财政厅组织专家开展产业园创建验收和绩效评价,通过验收的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验收不合格的责成限期整改,限期整改不合格的,不予认定。

四、资金安排与使用

(一)资金安排。原则上每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以上财政补助资金5000万元,分年分批次安排下达。批准创建当年,按照现代农业产业园补助标准50%安排下达第一批补助资金。批准创建的第二年,根据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中期评估结果,安排第二批补助资金,对中期评估效果较差的,少安排或不再安排补助资金。

(二)资金使用方式。鼓励各地创新资金使用方式,切实提高财政补助资金使用效益,可结合实际采取直接补助、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不撒胡椒面,不搞平均分配,不面面俱到。财政补助资金使用必须依法依规,需要进行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的,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三)资金用途。财政补助资金按照突出重点、集中使用、专款专用的原则,用于现代农业产业园促进主导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服务能力、联农带农增收等,重点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科技研发与信息支撑、数字农业、品牌创建宣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三产融合等方面。允许支持园区内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建设标准化生产、加工、仓储基地,农产品初加工和深加工设备设施、冷链仓储物流设施建设等。合理控制对企业等经营主体补助的规模和比例,对单个建设项目各级财政资金补助不超过补助环节投资的50%(公共服务性质的项目不受此限制),单个经营主体补助总额原则上不超过1000万元。

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可按规定不超过1%的比例统筹安排项目管理费,由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所在县(市、区)统筹使用,主要用于产业园管理部门开展产业园项目前期设计、评审、招标、监理、培训以及验收等与项目管理相关的支出。

财政补助资金不得用于单位基本支出、交通工具及通讯设备、建设楼堂馆所、各种资金津贴和福利补助;不得用于企业经营性开支和债务等一般性支出;不得用于已有普惠性政策渠道支持的建设内容(如农机购置补贴、高标准农田建设补贴等)。对于已有其他省级财政资金项目渠道支持的有关建设内容,原则上不再支持。

(四)拓宽投资渠道。鼓励地方政府统筹上级补助资金、本级预算资金、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等支持产业园建设。各地要创新产业园建设资金筹措渠道,引导金融、社会资本投向产业园建设,促进市场投资主体和农民合理分享增值收益,提高产业发展内在活力和竞争力。

(五)资金使用监管。产业园所在县(市、区)对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负主体责任,要加强财务管理,认真做好验收、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等工作。财政补助资金实行专账管理,同一项目名称、执行不同内容的项目,要按照不同项目内容分别设置项目明细账或项目辅助明细账。加快财政补助资金支出进度,省级以上补助资金下达之日起,12个月内资金使用进度要达到80%以上,18个月内应当使用完毕(质保金除外);其中用于支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原则上应当于当年度拨付到位(质保金除外)。未按时间节点完成建设任务要求的,将对产业园责任人进行约谈。产业园所在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每月5日前向省农业农村厅报送上一月资金使用进度,每年1月底前会同当地财政部门向省农业农村厅、财政厅报送上一年资金使用总结情况。

对下达资金满一周年仍未开工的项目(含子项目),或批复立项满两年仍未完工的,由县级财政、农业农村部门不再安排拨付补助资金,并收回补助结余资金,所产生的资金缺口由相关实施主体自行弥补。收缴省财政补助资金累计超过总额50%的产业园和因未落实监管责任导致弄虚作假或违法违纪等重大问题的产业园,取消现代农业产业园认定资格。

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安排情况要及时、完整、准确录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和福建乡村振兴(扶贫惠民)资金监管平台。

五、产业园管理与绩效评价

(一)组织管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所在县(市、区)要建立工作协调小组,研究制定产业园支持政策,统筹整合资源,落实建设用地及基础设施配套、办理环保等手续,统筹协调产业园创建各项工作。县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建立工作专班,统筹推进产业园建设和管理运营,编制和落实产业园创建方案。制定补助资金使用管理方法,明确用途、实施原则、标准和监督管理等方面要求,加强项目实施主体业务指导及财务指导,督促按计划完成项目实施、实现绩效目标。设区市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对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指导服务,推进管理体制、运营机制创新,帮助协调解决创建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总结宣传推广典型经验。

(二)方案调整。列入创建名单的现代农业产业园要根据省级评审意见细化完善产业园创建方案和资金使用方案,报省农业农村厅备案,并严格按照方案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因市场变化、政策调整、建设条件或建设内容发生变化等原因确需调整项目和资金使用方案的,由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建设目标和绩效目标自行调整,报省农业农村厅备案。项目和资金使用方案备案时,应提交以下材料:

1.由县级人民政府审批、加盖公章的备案函,附修改后的资金使用方案。

2.具体变更项目、资金情况(前后对照),详细说明变更的理由。

3.变更实施主体情况(企业登记注册、产业经营情况、基本情况简介等)。

4.专家论证会论证意见。

项目和资金使用方案在建设期间调整不得超过两次(因审计或专项检查发现问题需要整改的除外)。属于以下重大调整情形的,向省农业农村厅提出申请,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评估后反馈意见。

1.调整原申报方案确定的实施主体,涉及2家以上的。

2.产业园投资总额、项目建设规模调整幅度大于20%以上的。

3.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项目建设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

(三)绩效评价。产业园所在县(市、区)要根据当地实际,制定项目建设和财政补助资金使用具体监督措施,加强跟踪监督,原则上每季度对项目实施进行一次实地核查。在产业园创建期内的每一年度,对产业园项目建设与运行情况开展绩效自评,绩效自评报告报省农业农村厅、财政厅。

本实施方案自印发之日起执行,适用于20XX-20XX年创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按照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农业实施方案 篇3

农业机械化推进年行动方案与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方案 2021年农业机械化推进年行动方案与2021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方案202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机械化推进年行动方案与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方案 ,供大家参考。

2021年农业机械化推进年行动方案与2021年农

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方案

2021年农业机械化推进年行动方案

各村(居)、科室、企事业单位:

___年是镇党委委、政府确定的“农业机械化推进年”。为扎实开展“农业机械化推进年”活动,大力提升我镇农业机械化水平,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___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推进会和市农业机械化推进年动员会精神,根据《市__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意见》和《古溪___关于加快推进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意见》,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关键环节,落实有效举措,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农机化各项工作,确保“农业机械化推进年”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二、主要目标

___年,全镇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___%,基本实现稻麦等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其中,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达___%以上,确保通过省、市验收。

三、实施步骤

“农业机械化推进年”共分五个阶段:

1、宣传发动阶段(___月)。成立农业机械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古溪___关于加快推进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意见》、《古溪镇“农业机械化推进年”目标管理考核意见》、《______》,召开专题会议,分解落实农机化目标任

务,签订责任状,全面部署农业机械化推进年各项工作。

2、购机、育秧及培训阶段(3-___月)。各村(居)成立农机合作社,___购置插秧机、大中拖配套秸秆还田机等机具;签订农机作业协议,落实机插育秧、___农机手等工作。其中,___月___日前,全面完成农机专业合作社___组建任务,插秧机、大中拖配套秸秆还田机推广任务完成___%以上;___月___日前,全面完成插秧机推广任务,大中拖配套秸秆还田机推广任务完成___%以上,全面签订秸秆还田集成机插秧作业协议。

3、秸秆还田及机插秧推广阶段(6-___月)。重点抓好机收、机还田、机插秧等工作,加强农机安全监管和农机维修服务,全面完成秸秆还田集成机插秧作业田亩任务。

4、农机合作社规范管理阶段(8-___月)。接受水稻种植机械化省、市验收。全面完成大中拖配套秸秆还田机推广任务,___进行秋季农机作业。同时,加强机库建设,强化农机具保养入库。___检查全年农机作业情况,兑现补贴资金。

5、总结验收阶段(___月)。

2021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市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工作,充分发挥财政补贴政策的引导和宏观调控作用,根据州农机局、财政局《___

一、补贴计划及补贴重点

___年补贴机具必须是在___境内生产的且已获得部级或省级有效推广鉴定证书的产品。推广鉴定证书有效期在当年的均视同全年有效补贴机具须在明显位置固定有生产企业、产品名称和型号、出厂编号、生产日期、执行标准等信息的永久性铭牌。为使更多农牧民受益,一户直接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的个人年度内享受补贴的拖拉机或自带动力的农业机械数量原则上不超过___台。享受设施农业温室大棚机械补贴数量不超过___个标准棚配置(标准棚配置为:___台卷帘机、___台热风炉等)。每个直接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的农业生产经营___年度内享受补贴购置资金上限为___万元。

根据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购买对增产效果显著、农民增收潜力大的农业机械。引导养殖小区配套养殖机械设备。农机购置补贴___用于补贴动力机械、畜牧机械、林果特色机械、设施农业机械等11大类___个小类___个品目机具和深松作业补助。继续开展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工作,并与农机购置补贴相衔接,同步实施,具体操作办法参照自治州农机局、财政局、商务局联合印发的《州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工作实施方案》(州农机字[___]___号)执行。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中安排补贴资金总量的___%补助资金选择

适宜深松作业区域实行深松作业补助,具体操作办法按照自治区、州农机深松作业补助实施指导意见和市农机深松作业申请补助程序执行。

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实行定额补贴,即同一种类、同一档次农业机械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具体标准按照自治区农机局、财政厅统一发布的《农机购置补贴机具补贴额一览表》执行。

210马力及以上四轮驱动拖拉机单机补贴额提高到___万元,5行及以上自走式棉花收获机单机补贴额提高到___万元,玉米小麦两用收割机按单独的玉米收割割台和小麦联合收割机分别补贴。

(一)___年度市第一批中央补贴资金___万元(含园区),应补尽补机具为:

1、动力机械:重点补贴2马力以上的拖拉机、70—90马力段机具,与特色机具相配套的30马力以上的拖拉机。

2、耕整地机械:430以上液压翻转犁、联合整地机、动力驱动耙、深松机、旋耕机、微耕机、开沟机、筑埂机、起垄机、圆盘耙。

3、种植施肥机械:大中型条播机、大中型穴播(铺膜)机、免耕播种机、根茎类播种机、移栽机、残膜回收机。

4、田间管理机械:喷杆式、风送式喷雾机、烟雾机、修剪机、割灌机、埋藤机。

5、收获机械:谷物收获机械、玉米收获机械、青饲料收获机、搂草机、割草机、压捆机(捡拾)、草籽收获机、籽瓜捡拾脱籽联合作业机、自走式辣椒收获机、秸秆粉碎还田机、茎秆收集(收理)机、甜菜切缨机、甜菜收获机、啤酒花收获机等等。

6、收获后处理机械:玉米脱粒机、葫芦(籽瓜)取籽机、粮食清选机、种子清选机、玉米剥皮机、葵花籽剥壳机、粮食干燥机、果

蔬烘干机、种子包衣机、简易保鲜储藏设备。

7、排灌机械:灌溉用过滤器、喷灌机。

8、畜牧水产养殖机械:铡草机、饲料粉碎机、饲料混合机、饲料搅拌机、颗粒饲料压制机、饲料加工成套设备、禽类饲养成套设备、牲畜防虫浴疗机、挤奶机、贮奶罐、冷藏罐、剪羊毛机。

9、农田基本建设机械:挖坑机、平地机。

10、设施农业设备:卷帘机、加温炉、烟气电净化二氧化碳气肥机。

11、其他机械:沼液沼渣抽排设备、固液分离机、有机废弃物干式厌氧发酵装置。

(二)___年度市财政扶持农机化发展资金___万元,具体补助标准如下:

1、残膜回收机补助___万元。计划推广3架残膜回收机具,政府给予单台___元的补贴(弹齿式残膜回收机工作幅宽在___米及以下的补助___元/架,___米-___米的补助___元/架,___米及以上补贴___元/架;秸秆还田及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工作幅宽___米补助___万元)。

2、农田作业卫星导航设备补助___万元。计划改制加装___台,每台改制费用___万元,市财政单台补助___万元。(农牧民自筹___万元,农场主自筹___万元,不包括农业园区小农场,一户农牧民仅限改制加装一台导航仪,改制动力机械的户口需在本人名下,动力机械无户口的不予改制加装)。

3、推广配套机采棉种植超宽膜田管机械补助___万元。计划改装,配置高地隙轮胎___套,每套___万元,市财政给予设备价格___%的补助。

(55马力及以上拖拉机改装加宽加高轴补助___%,配套高地隙窄轮胎补助___万元;55马力以下拖拉机改装加宽加高轴补助___%)。要求市农机推广站确定棉花标准化示范基地,解决机采棉种植管理不配套问题(要求现场改装、加宽、加高机型,验收核实人机合影及签字之后给予补助)。

4、畜牧养殖业、流动浴羊机械补助___万元。计划补助大型牵引式、自走式饲料搅拌机___台,单价___万元,市财政每台补助___万元(市财政累加补助标准不超过机具价格的___%);计划补助青贮饲料取料机___台,单价___万元,市财政每台补助___万元。计划购置___台流动浴羊池,单价___万元,市财政补助___万元。

5、推广果粒烘干设备补助___万元。计划购进推广烘干设备___套,单价___万元,市财政单套补助___万元。

6、配套农业部《优质棉基地建设》项目推广采棉机、自走式玉米去雄机、番茄收获机等补助___万元。计划购进玉米去雄机___台,采棉机___台,番茄收获机___台,单价___万元,市财政单台补助___万元。

7、建立农业综合机械化信息管理及培训平台,市财政补贴___万元。

8、农机安全监管培训费用、加装安全反光标识______万元;

9、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经费___万元;农机市场服务体系建设经费___万元(主要用于规范市场管理,政策制度、宣传信息形象上墙等牌匾制作及自治区315现场会召开等费用)。

10、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补助___万元。一是___万亩保护性耕作深松技术推广机具和机械作业费补助。按照要求深松达到45厘米,市财政每亩补助作业费___元,计划购置深松机具___台,市财政单台

补助___万元。二是酿酒葡萄专用弥雾式打药机推广,计划购置___台葡萄专用弥雾机,其中___吨弥雾机,单价___万元,市财政单台补助___万元,___吨弥雾机,单价___万元,市财政单台补助___万元。

(三)暂不纳入补贴范围的机具:

1、动力机械:30马力以下(不包括30马力)的两驱、四驱拖拉机;

2、耕整地机械:327以下(不包括327)的液压翻转、气动、单向犁。工作幅宽___米以下旋耕机。

3、单膜铺膜播种机和16行以下条播机。

4、背负式小麦联合收割机、皮带传动轮式拖拉机、运输机械、装载机、内燃机、燃油发电机组、风力设备、水力设备、太阳能设备、包装机械、牵引机械、网围栏、保温被、设施农业的土建部分(指用泥土、砖瓦、砂石料、钢筋混凝土等建筑材料修砌的温室大棚地基、墙体等)。

二、补贴对象和补贴经销商确定

(一)补贴对象确定

___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对象为:直接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的个人和农业生产经营___。

补贴对象的认定,属乡镇管辖的,由乡镇人民政府确定;在乡镇辖区外的由市农机购置补贴领导小组确定,对北部荒漠站在市辖区内以承包、租赁等形式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的个人和农业生产经营___,由其提供承包、租赁合同或协议复印件,市农机局购置补贴领导小组确认其补贴对象身份。对已经报废老旧农机并取得拆解回收证明的补贴对象,可优先补贴;直接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的农业生产经营___优先补贴。

(二)受益对象确定方法

1、按照补贴优选条件,各乡镇人民政府___召开补贴人员确定会议,进行现场确定。

2、所有应补尽补和重点补贴机具,在申请人员符合条件情况下,可以直接确定为受益对象。

3、所有受益对象确定时,以乡镇为单位进行对比选择确定,不同乡镇辖区人员之间不进行对比。

(三)经销商确定

补贴产品经销企业由农机生产企业自主确定,并通过相关媒体、网站发布信息等方式向社会公布。农机生产企业应对其确定的补贴产品经销企业的经营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农机购置补贴信息管理系统开通后,经销商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网上注册,厂家直销的可直接在网上注册,注册时在厂家名称后加(经销商),生产企业登录系统选择确定经销商。

自治区农机局将公布已列入黑___的经销企业和个人___,该类企业及个人不允许参与补贴活动,所销售产品不能享受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补贴对象自主选择补贴产品经销商购机,也可通过企业直销、网络营销等方式购机。按照权责一致原则,补贴对象应对自主购机行为和购买机具的真实性负责,承担相应风险。

三、申报和审批程序

(一)报名。各乡(镇)农机管理站常年开展农机购置补贴报名工作,所有农牧民都享有报名的同等权力,乡(镇)农机管理站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农牧民农机购置补贴的报名申请登记。

(二)受益者确定。报名截止后,由乡镇人民政府___召开乡镇财税所、纪检办、信访办、农业综合办及农机管理站、村委会等部门

共同参加的补贴受益者确定会议,对申请人资格、购机意向等情况进行核对核实,在报名申请登记表中根据优选条件选取符合条件的购机者。

(三)受益者确认及公示。市农机局对乡镇报送的补贴对象___、补贴机具数量等情况进行审核,不符合要求的退回乡镇重新确定,对符合条件的补贴对象进行公示,受益对象到乡(镇)进行信息采集和录入。

(四)机具选购。补贴对象按照市农机局审批确认的机具规格型号,一般应于___日内在自治区公布的年度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内,商议价格,自主购机。购机者和农机产销企业分别对其提交的农机购置补贴相关申请、资料、票据及所买卖机具的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

(五)机具验货。市农机局根据订货情况,设点集中开展供货、验货、核查、登记、挂牌等全程服务。购机农牧民和经销商要按照市农机局规定的时间,在市农机市场或指定地点___交接货物,在本市以外购买的机具也必须到指定地点验货。所有购置机具没有固定的永久性铭牌或铭牌标注信息不完整的,市农机局不予验货,不予补助。经销商必须当场出具正式___,___上注明机具名称、型号、出厂编号、发动机号及机架号、实际销售价格、机具生产企业、购买人姓名、地址及___件号等信息。市农机局___做好验收、拖拉机拓号、喷字喷号、农机具打钢印、人机合影、登记、报户、挂牌等___。

(六)机具核实。机具核实以乡镇为主,市农机局派人参加。乡镇人民政府设立农机补贴专门窗口,受理购机者提供的相关资料和手续。乡镇人民政府___安排专门人员会同村委会现场逐台核实补贴对象所购机具情况,要见人、见机、见票,填写核实结论,做到谁核实、谁签字、谁负责,核实达到___%,坚决防止出现“空套”现象发生,若出现问题实行倒查追究责任。

(七)补贴发放。公示期满无异议且核实机具已购买到户后,乡(镇)人民政府在《审批表》中填写审核意见,经乡(镇)人民政府分管领导签字后连同购机者申请补贴资料,主要包括:《审批表》、人机合影、铭牌照片、___复印件及___复印件,报送市农机局。市农机局按照核实情况对验货信息和补贴目录,再次对补贴标准核实后,市农机局、财政局分管领导在《审批表》填写审批意见,由市农机局向市财政局申请拨付,市农机局财务协同银行及时分期分批将补贴资金发放到卡(农民)。

(八)补贴资金公示。补贴工作结束后,市乡要以公告的形式将所有享受补贴的农户信息和本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情况在___网站或农机部门网站上公布,并确保___年内能够随时查阅。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各乡(镇)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密切协作,即时启动补贴工作,确保补贴机具能够及时到位。充分发挥深入基层、就近服务和就地监管的优势,做好补贴对象确定、机具核实、补贴申请汇总审核、公示等工作。按照农机购置补贴延伸绩效考核要求,在补贴申请、审核与审批、公示与核实、监管与督查、档案管理等方面,建立“谁办理、谁负责、谁核实、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

(二)规范操作,严格管理。各乡(镇)要严格按照本实施方案和《市实施农机购置补贴“自主购机,直补到户”操作程序》等要求,___开展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在确定补贴对象时,不得优亲厚友,不得人为设置购机条件。要严格执行补贴对象公示制度,在村公示不少于___个工作日。对应补尽补的机具和价值较低的机具可将购机信息

上报与公示同时进行。乡(镇)要及时___现场核实机具,准确填写相关信息,及时上报购机户资料和信息。

(三)___息,接受监督。按照《农业部___关于深入推进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信息公开工作___》(农办机〔___〕___号)要求,各乡(镇)要及时公开补贴实施方案、操作程序、补贴额一览表、___电话、资金规模等。要切实把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情况列入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目录,要及时公布每名购机户的购买机型、生产厂家、经销商、销售价格、补贴额度、姓名住址(不涉及个人隐私部分)等信息。

在年度补贴工作结束后,以公告的形式公布享受补贴的农户信息,将享受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情况作为村务公开的内容。

(四)严肃纪律,加强监管。各乡(镇)要加强对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监管,把___“三个严禁”和农业部“四个禁止”、“八个不得”及农业部和自治区关于推进农机购置补贴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要求落到实处。

乡(镇)财政部门要主动参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具体实施工作,在补贴资金使用管理、补贴对象确定、农民实际购机情况核实等方面,积极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就地就近实施监管优势。市级财政部门要会同农机等有关部门,按照不低于购机农民___%的比例,对农民购机后实际在用情况进行抽查核实,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将抽查核实及处理情况上报自治区财政厅、农机局。

农机生产和经销企业产品补贴资格或经销补贴产品的资格被暂停、取消,所引起的纠纷和经济损失由农机生产或经销企业自行承担。

申请购机者如提供虚假申请材料,一经发现,取消补贴资格,两年内不得申请补贴,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应及时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

(五)加强宣传,搞好服务。充分利用“科技之冬”培训,黑板报、宣传栏、挂图及报刊杂志、电视、电台、网络等各类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加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宣传,让农民了解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内容、程序和要求,同时要做好咨询服务工作。市农机市场监管部门要对农民投诉多、“三包”服务不到位、价格虚高、采取不正当竞争、出厂编号及铭牌不规范等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并逐机上报自治区农机局;自治区农机局将对农机生产企业或经销商进行约谈告诫,提出整改意见,对整改不力的将暂停或取消补贴资格。对于存在降低配置、以次充好、骗补套补等违法违规行为的产销企业,要按规定取消经销补贴产品资格或补贴产品的补贴资格。

(六)加强廉政建设,提高风险意识。各级各部门涉及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要严格履行岗位职责,严禁收受受益对象和企业的钱物和费用;不得强行向受益对象推荐补贴产品;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办理受益对象购机补贴手续和补贴资金兑付手续。

农业实施方案 篇4

**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质量年大会战

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项目质量年大会战精神,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结合我县农业开发工作,制定我县2011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质量年大会战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农业综合开发为中心,以促进农村生产发展为目标,以政府安排资金为引导,以节水为依托,以农民自愿投劳为主体,建立以水利骨干工程为龙头,以解决灌排矛盾为突破口,实施沟、渠、田、林、路综合治理,桥、涵、闸、槽、口综合配套,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实施原则

今年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的实施原则:一是以改善农田灌排条件为重点,继续抓好农田示范和沟渠的清淤配套工作;二是以节水增产为目的,加大畦田建设力度;三是以重点工程为龙头,以点带面,促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深入开展;四是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规模开发、综合治理”和“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原则。

三、目标任务

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基本建设的目标:一是完成中低产田改造面积5440亩;二是新增农田保护面积5440亩,改善灌溉面积5440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440亩,年节水达到43万立方米。三是森林覆盖率增加1.9个百分点。

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基本建设的目标:一是完成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规模10000亩;二是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平水年可节水46.99万立方米。三是林木覆盖率由原来的13.3%达到16.44%,增加了3.14个百分点

四、建设内容

1、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工程建设的内容。项目区位于**乡,涉及**、**、**9个行政村。建设的主要内容: 更新机井3眼,修复配套机井10眼,配备井台、井盖3套,铺设地下防渗管道20.5km,整修砖路7.8km,修建公示牌3个,转弯半径2个,涵洞12个,渠道清淤2.8km,新开挖6km,植树10300株。

2、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2012年度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区位于**村。建设的主要内容:新打机井18眼,铺设地下防渗管道80.394km,建井房18个,过路涵洞19座,渠道清淤20.811 km,作业通道600个,转弯半径10个,中型公示牌2块,农路20.0km,框架工程20.0km,高压线路6.113km,变压器18台,植树25000株,共265亩,紫穗槐籽2000公斤,1米1株,共75000株,112亩。

五、问题建议:

1、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中,由于项目区部分管道已经老化,按照规划设计需要更换。经乡党委政府和项目区干部研究,为了增加节水面积,在原管道不在更换的基础上增加了管道密度。申请变更管道位置走向。这样既方便了群众耕种,又增加了灌溉面积。

2、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现在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完成,针对会议精神我部门按照项目设计要求在土建工程的每块方田的醒目位置分别设立项目公示标志,公示内容包括项目数量、规格以及方田内每条管线安装长度及出水口数量。

六、主要措施

为确保11年、12年度项目达到提高标准、提高质量的目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采取“六制”措施:

一是项目招标制。项目所涉及的工程和所需物资均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确定工程施工单位和货物供应方。

二是项目法人制。项目实施中,我办实行了项目法人制,并明确了项目法人的权利和职责,做到项目有人抓、工程有人管、问题有人担,确保工程建设的高标运行。

三是项目公示制。项目立项、实施、竣工三个阶段采取全程公示制,对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投资标准、建设内容、质量标准以及农民投劳折资等问题进行及时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使项目建设真正成为“阳光工程”,确保项目良好、健康运行。

四是工程监理制。我办要求对项目涉及的所有工程进行监

理,并要求监理人员始终按照“诚信、守法、公正、科学”的原则,立足为农业开发搞好技术服务,以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为目的,真正把住工程建设质量关,确保工程建设的高标准、高质量。

五是群众监督制。为使各项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惠民工程”,在项目建设中我们采取了群众监督制度对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六是跟踪问责制。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各项工程的建设时间、地点、施工单位、施工人员、项目负责人、施工细则等进行建档立卡,并加强施工现场监督检查,对不符合设计要求,建设质量不达标的工程责令停工、返工,确保各项工程的建设质量,使之能够长期持久发挥效益。为切实提高农业开发工程效益,延长工程寿命,减轻农民负担,我们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管护暂行办法》,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成立县、乡、村三级农业开发工程管理协会,分级负责所有农业开发项目区水利、电力设施管护工作,确保已建工程发挥长期效益。

农业实施方案 篇5

按照《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的通知》(成农计〔20XX〕13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为高质量推动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呈现现代农业新局面,特编制以下实施方案。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背景

都江堰市猕猴桃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园区位于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和都江堰精华灌区产业功能区双核心区,覆盖天马镇19个社区。园区以猕猴桃为主导产业,按照“小业主+大园区”的生产组织模式,秉持科技引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聚合科研院校、农技推广等专家资源,已建成1.1万亩猕猴桃集中连片种植区,是亚洲最大的红阳猕猴桃集中连片种植区,也是全省红肉猕猴桃避雨栽培先行区,猕猴桃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园区现有新型经营主体54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示范社、家庭农场9家。园区主导产业“都江堰猕猴桃”获“中国20XX年度十大区域公用品牌”称号,并成功入围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20XX年品牌价值达21.84亿元。园区于20XX年创建为都江堰市级现代农业园区(都府函〔20XX〕183号),20XX年创建成为成都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成府函〔20XX〕113号)。

(二)实施主体

都江堰市小平家庭农场、都江堰市仙果寨家庭农场、都江堰市成硕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汉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都江堰市乡音家庭农场、成都隰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三)主管部门

都江堰市农业农村局

都江堰精华灌区康养功能区管委会

(四)业主单位

都江堰市天马镇政府

(五)建设地点

都江堰市天马镇驾虹社区、金胜社区、新民社区

(六)建设内容

都江堰市猕猴桃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园区建设项目主要包括:“基地建设”和“综合设施装备建设”两个方面。

(七)投资概算

项目总投资1394.99万元,其中:成都市级财政补助资金500万元,实施主体自筹资金894.99万元。

(八)建设期限

20XX年2月—20XX年12月

二、目标任务

以“产业特色鲜明、产业链条完善、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品牌影响力大、产业深度融合、辐射带动有力”为目标,以“产业优势突出、利益联结紧密、配套服务完善、组织管理高效”为抓手,新建猕猴桃标准化种植基地,提升设施装备,推进园区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强化主导产业刚需资源保供,建设猕猴桃花粉中心,提升猕猴桃商品率和商品性,提高猕猴桃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主导产业生产综合服务要素,做强基地规模、做优做精产业集群,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为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奠定基础。

三、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基地建设。建设Ⅰ号、Ⅱ号猕猴桃标准化种植基地共80亩,配套实施土壤改良、整地、打围、架线布设、栽苗等;在200亩猕猴桃套种羊肚菌示范园区内建设沟渠1680米,生产作业轨道600米,提升融合发展基础,打造功能性、高品质产业融合示范园区。

1.建设猕猴桃钢架大棚13亩;

2.实施80亩猕猴桃基地土壤改良、地力提升;

3.建设园区生产作业道路500米;

4.建设2400米防风林;

5.建设2000米防护栏;

6.新增监控设施2项;

7.猕猴桃种苗购置及栽种(80亩);

8.猕猴桃架材布设(80亩);

9.200亩猕猴桃套种羊肚菌示范园区沟渠1680米建设;

10.建设600米生产作业轨道(单轨运输轨道)。

(二)综合设施装备建设。建设猕猴桃花粉中心,满足园区万亩猕猴桃花粉需求,并面向全川提供商品花粉资源。完善园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园区“1+1”服务平台,即一个服务中心+一个实训基地,实现园区社会化服务全覆盖,提升园区综合服务能力。

(1)猕猴桃花粉中心建设。建设600平方米花粉房1个,和200立方米花粉低温储藏室1个。

1.建设600平方米花粉设备房1个;

2.设施设备购置:

2-1.用于花朵周转筐;

2-2.电动助力叉车;

2-3.用于储藏成品花粉的低温柜;

2-4.雄花破碎机;

2-5.定制花药专用干燥箱;

2-6.花粉分离机;

2-7.安装设备的辅助及管材(花药筛分机、空气压缩机、储气罐、冷干机、空压机等);

2-8.动力电及消防系统等。

3.建设200立方米花粉低温储藏室1个。

(2)园区培训和产品展示中心(600平方米)及配套设施建设

(3)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1.建设实训基地20亩:

1-1.架材布设;

1-2.种苗购置及栽植。

2.农用机具购置:

3-1.电动修枝剪30把;

3-2.电动授粉枪30把;

3-3.电锯10把;

3-4.电动叉车1台;

3-5.田间管理机械1台;

3-6.翻料铲车1台;

3-7.植保无人机1台;

3-8.生产管理装备(每套含:工作套服4套、防护帽+镜二套、工具腰包二套)60套;

3-9.翻料机(微挖)1台。

四、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1394.99万元,其中:财政补助资金500万元,业主自筹资金894.99万元,自筹资金已全部到位。

(一)基地建设。该项目计划投资556.5万元,其中:申请财政补助资金200万元,业主自筹资金356.5万元。一是都江堰市小平家庭农场拟建设Ⅰ号猕猴桃标准化种植基地30亩,项目总投资190.24万元,申请财政补助资金68.49万元,业主自筹资金121.75万元,财政专项资金占比36%;二是都江堰市仙果寨家庭农场拟建设Ⅱ号猕猴桃标准化种植基地50亩,项目总投资245.3万元,申请财政补助资金87.96万元,业主自筹资金157.34万元,财政专项资金占比35.86%;三是都江堰市成硕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拟建设猕猴桃套种羊肚菌示范园区标准化种植基地沟渠及道路,项目总投资为120.96万元,申请财政补助资金43.55万元,业主自筹资金77.41万元,财政专项资金占比36%。

(二)综合设施装备建设。该项目计划投资838.49万元,其中:申请财政补助资金300万元,业主自筹资金538.49万元。一是四川汉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拟建设猕猴桃花粉中心,项目总投资280.63万元,申请财政补助资金100万元,业主自筹资金180.63万元,财政专项资金占比35.63%;二是都江堰市乡音家庭农场拟建设园区培训中心及产品展示中心,项目总投资279万元,申请财政补助资金100万元,业主自筹资金179万元,财政专项资金占比35.84%;三是成都隰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拟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项目总投资278.86万元,申请财政补助资金100万元,业主自筹资金178.86万元,财政专项资金占比35.86%。

五、进度安排

(一)方案编制。20XX年2月中旬前合法依规确定项目实施主体,完成方案编制、评审和项目备案。

(二)实施建设。20XX年2月—20XX年10月组织施工。

(三)竣工验收。20XX年10月前完成项目自验,20XX年11月前完成项目审计工作。

(四)绩效考评。20XX年12月前完成资金拨付、项目总结和绩效考评。

六、利益联接

一是坚持“市场导向、效益优先,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企业主体、农民参与”的原则,就地转化一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一批种植能手、专技人员进入社会化服务组织,面向园区开展猕猴桃种植、施肥、采收及小园区托管等服务,助力当地农户增加务工收入、参与二次分配。二是园区实行“公司+家庭农场+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大力推行“订单农业”,建立健全猕猴桃产业发展的风险保障兜底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共享园区增值收益。三是园区培训中心免费为园区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等主体提供猕猴桃种植管理技能培训,每年不低于五场次,为园区培育人才,促进园区主导产业可持续发展。四是通过完善园区基地建设,打造猕猴桃标准化、品牌化点位并形成示范,引领带动当地种植户发展采摘体验、休闲观光等三产融合项目,以农业新经济延伸产业链,增加一产收入。

七、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促进园区农业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业效益、增强发展后劲、优化收入结构,让更多的产业化服务工人积极参与到园区建设。到20XX年,通过项目可实现园区新增综合产值2000万元以上,参与农户年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

(二)社会效益。就地转化当地剩余劳动力,辐射带动不低于300户农户加入产业链,吸纳不低于100个当地村民稳定就业,

聚力建设链条协同发展,资源要素聚集机制创新引领,有效吸引项目、人才、技术、资金入驻园区,推动园区经济发展再提速,助力产业兴旺、乡村更美。

(三)生态效益。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时代理念,减少土地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轻烟没闲步,河风溺游音”的新时代农业生产生活,促进农业产业园变公园、变景区,实现生态效益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转变。

八、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成立都江堰市现代农业园区项目建设工作推进专班,建立工作会商协调机制,由市政府分管领导定期召集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精华灌区康养功能区管委会、天马镇政府等相关单位召开项目推进会议,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

(二)责任落实。市农业农村局、精华灌区康养功能区管委会作为项目主管部门,共同负责园区项目建设的统筹协调工作,并会同市财政局、天马镇政府按照职能职责,分别对项目建设进行指导;天马镇政府作为项目业主单位,负责组织项目实施主体按照时间节点推进项目建设,对项目实施全过程开展督导、检查,并对项目建设完成情况进行初验;项目实施主体对项目实施的内容、项目资金使用的真实性等负主体责任,严禁弄虚作假和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

(三)资金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管理规定,确保资金使用合法、依规、安全、合理、高效。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项目实施主体对项目资金实行专账核算或建单独会计科目专门核算,建立项目资金明细账或辅助账,做到专款专用,资金结算原则上通过转账支付,严禁大额现金支出。

(四)项目验收。项目建设完成后,实施主体先行组织自验,自验合格后向市农业农村局提供完整的项目审计报告和书面验收申请,市农业农村局、精华灌区康养功能区管委会会同市财政局、天马镇政府对项目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市财政局将财政补助资金划拨给市农业农村局,市农业农村局按程序划拨给天马镇政府,由天马镇政府向实施主体兑现补助资金。

农业实施方案 篇6

根据兰整合〔20XX〕1号文件精神,我局将使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实施“三特”水果种植项目,进一步推动我县“三特”水果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名称

“三特”水果20XX年新增种植苗木补助及20XX年种植化肥补助项目

二、项目实施单位及负责人

项目实施单位:东兰县水果生产管理局,项目负责人:覃志成

三、项目规模、涉及乡镇、村、贫困户、贫困人口

(一)20XX年新增“三特”水果种植项目(苗木补助)

20XX年新增“三特”水果种植面积3011亩,计划发放苗木113174株(其中:珍珠李30000株、三月李17000株、芒果20000株、蜂糖李30001株、红心蜜柚16173株)。涉及11个乡镇45个行政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965户3521人。

(二)20XX年“三特”水果种植项目(化肥补助)

20XX年“三特”水果种植面积2784亩,计划发放化肥100吨,涉及14个乡镇53个行政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47户1082人。

四、项目实施内容

对20XX年新增“三特”水果种植及20XX年“三特”水果种植建档立卡贫困户以户为单位无偿提供苗木及化肥补助。通过政府采购方式,由供应商运送到有关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分放到农户并建立、回收建档立卡贫困农户花名册。

五、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100万元,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六、项目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1月底前)

各乡镇要采取集中开会、进村入户进行宣传发动,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特色水果种植开发的积极性。

(二)申请备耕阶段(2月)

1.各乡镇要对有意向种果的农户进行登记、造册,并以村、合作社等方式向县水果局提出种植申请。

2.各乡镇、县直等各帮扶单位要及时进村入户,动员、指导群众做种植前备耕工作。

3.县水果局根据需要组织群众做好调苗工作。

(三)调苗种植阶段(2月-3月)

县水果局要根据各乡镇整地备耕情况、天气情况做好调苗计划,并选择雨天或雨后阴天时间及时调运果苗到各乡镇,由各乡镇及时分发给种植户,并组织种植户及时种植,确保种植成活率。

(四)检查验收阶段(4月―6月)

组织有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对新种植特色水果园进行全面的检查验收,包括种植面积、苗木成活率等。

(五)抚育管理阶段(4月-12月)

县水果局要根据水果季节管理要求,深入实地开展技术培训,指导群众开展果园除草、松土、施肥、防虫病等工作,确保苗木成活、生长好、保存率高。

七、项目绩效目标

通过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政策扶持、技术指导,促进贫困户自力更生,不等、靠、要的良好氛围,带动各乡镇具备条件的农户(贫困户)积极参与“三特”水果产业生产开发,使全县“三特”水果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农户依托“三特”水果产业脱贫致富有保障。在生态效益方面可达到种植果树美化环境,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效果。

农业实施方案 篇7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规范项目建设程序和行为,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农业部管理的基本建设投资及其项目的申请、安排、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三条: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实行统一计划,集中管理,分工负责,分级实施的管理体制。

第四条:农业部负责制定农业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审批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基本建设项目的基建财务、招标投标、工程监理、竣工验收及监督检查等工作。

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的规划布局、前期工作、组织实施、配套资金、监督检查等工作。

第五条: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实行领导责任制。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对本辖区农业建设项目的实施负领导责任。

项目建设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对项目申报、实施、质量、资金管理及建成后的运行等负总责。

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法定代表人按照各自职责对所承建项目的工程质量负终身责任。

第六条:农业基本建设要严格遵循基本建设程序。

基本建设程序包括提出项目建议书、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初步设计、施工准备、建设实施、竣工验收、后评价等阶段。

小型和限额以下项目,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合并简化程序。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农业基本建设管理队伍的建设,定期培训基本建设管理人员,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第二章 项目前期工作

第八条: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做好前期工作。

项目前期工作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的编制、申报、评估及审批,以及提出开工报告、列入年度计划、完成施工图设计、进行建设准备等工作。

第九条:项目建设单位根据建设需要提出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议书必须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建设地点选择、建设内容与规模、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以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估计等作出初步说明。

项目建议书应由建设单位或建设单位委托有相应工程咨询资质的机构编写。

第十条:项目建议书批准后,建设单位在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项目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基础上,进行方案比选,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总论、项目背景、市场供求与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地点选择与资源条:件分析、工艺技术方案、建设方案与内容、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建设期限与实施计划、组织机构与项目定员、环境评价、效益与新增能力、招标方案、结论与建议等。

农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应由具有相应工程咨询资质的机构编写。技术和工艺较为简单、投资规模较小的项目可由建设单位编写。

第十一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建设单位可组织编制初步设计文件。项目初步设计文件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审批意见,以及有关建设标准、规范、定额进行编制,主要包括设计说明、图纸、主要设备材料用量表和投资概算等。

项目初步设计文件批准后,可进行施工图设计。

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文件应由具有相应工程设计资质的机构编制,并达到规定的深度。

第十二条:重要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审批前,由农业部发展计划司会同有关行业司局统一组织评估。具体工作委托有相应工程咨询资质的机构承担。

农业部根据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结果、投资政策、投资规模、以往项目执行情况对项目进行审查,按照审批权限办理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

第十三条:农业部和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以下权限对初步设计进行评估和审批:

地方和直属直供垦区承担的中央投资600万元以上的项目,以及农业部直属单位承担的项目,由农业部评估和审批;中央投资600万元以下的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评估和审批,批复文件抄报农业部备案。

第十四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总投资变更超过批准的项目建议书总投资10%以上,或初步设计概算总投资变更超过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总投资10%以上的,要重新向原审批机关报批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施工图预算总投资变更超过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总投资5%以上的,要重新向原审批机关报批初步设计文件。

第十五条: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规范农业基本建设申报审批程序,明确职责,提高项目科学决策水平。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申报审批管理规定由农业部另行制定。

第三章 投资计划

第十六条:农业部根据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编制农业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十七条: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主要用于需要中央投资建设的公益性、基础性和示范引导性农业项目。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原则上须形成新的固定资产和生产(业务)能力,不得将下列项目列入农业基本建设投资计划:

(一)投资在5万元以下(含5万元)的零星单台(件)设备、仪器、器具购置和单项土建工程项目;

(二)按规定由生产费用、行政费用,科研、教育、培训、技术推广及其他行政、事业、外事费用列支的项目;

(三)未按规定完成前期工作、前期工作深度不够或未按规定程序申报和审批的项目;

(四)其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不能在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中安排的项目或列支的费用。

第十八条: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在综合有关司局意见的基础上,于每年第三季度编制下一年度农业基本建设投资计划草案,经农业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安排农业部年度投资计划总量内,于每年4月底前编制本年度农业基本建设投资计划总体方案,报农业部常务会议审定。

第十九条:建设项目必须在完成全部前期工作,并按规定程序获得批准后,方可列入年度投资计划。

农业基本建设项目投资计划按建设进度统一分批下达。

第二十条: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截留和滞留。

第二十一条:项目建设过程中因客观原因造成的超概算投资,必须经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审核并报部领导批准后,方可追加投资。

建设过程中因申报漏项、自行变更建设性质和地点、提高建设标准、扩大建设规模以及管理不善等造成的超概算投资,由建设单位自行负责,一律不再追加投资。

第四章项目实施

第二十二条: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的实施必须严格执行招标投标、工程监理、合同管理及竣工验收制度。

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的工程建设要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严禁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

第二十三条: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仪器、设备、材料的采购要依法实行招标。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公开招标,确需邀请招标或不进行招标的必须经项目审批部门批准:

(一)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二)仪器、设备、材料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三)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四)单项合同估算低于本条:第二款(一)、(二)、(三)项规定的标准,但项目总投资额在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农业基本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由农业部另行制定。

第二十四条: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的施工依照有关规定由具备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进行监理。

土建或田间工程总投资在100万元以上的农业基本建设项目,或房屋类建筑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必须由监理单位进行监理。

第二十五条:建设单位应严格审查监理单位的资质,依照有关规定确定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承担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的工程监理工作。

第二十六条:监理机构受建设单位委托,对工程质量、投资使用、建设进度等内容进行监督管理。监理机构必须严格遵守工程建设和监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独立履行监督职责。

第二十七条: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设备材料采购都要依法订立合同,明确质量要求、履约担保和违约责任。

第二十八条:建设单位要按规定通过招标确定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必须将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不得将工程肢解发包、转包和违法分包,不得迫使承包方以低于成本的价格竞标,不得任意压缩合理工期。

第二十九条:建设单位必须在项目纳入农业部年度投资计划并下达第一次项目投资计划后的6个月内开工。因故不能按期开工的,必须向农业部发展计划司申请延期开工;延期以两次为限,每次不超过3个月。农业部第一次下达项目投资计划后,既不开工又不申请延期,或者因故不能按期开工超过6个月的,农业部将暂停下达项目投资计划,责令限期整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撤销建设项目,收回已下达的投资。

第三十条: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审批文件,不得擅自变更建设地点、建设性质、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标准等。确因客观原因需变更的项目,按程序向原项目审批单位申请办理变更。

第三十一条:建设单位要督促施工单位和监理机构履行职责,加强对施工各环节的质量监控,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建设单位要会同监理机构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保证体系、现场工程质量自检制度、重要结构部位和隐蔽工程质量预检复检制度。

建设单位要建立健全设备材料质量检查制度,严禁施工单位使用不合格或不符合设计和施工规定的材料和设备。

第三十二条:建设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规定。

建设资金必须按规定专账管理,专款专用。

第三十三条:建设单位必须按照批准文件规定的期限完成各项建设内容。

项目建成后,项目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农业部行业司局和发展计划司,按照项目隶属关系、职能分工和审批权限,及时组织项目的竣工验收,并对重点建设项目做好后评价工作。

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管理规定由农业部另行制定。

第三十四条:项目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要及时办理竣工财务决算审批,并根据批复的竣工财务决算,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

对项目建设形成的固定资产,未经项目原审批机关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同意,任何单位不得随意变更用途或擅自处置。

第三十五条:建设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项目档案,及时收集、整理、归档从项目提出到工程竣工验收各环节的文件资料,并在项目竣工验收后,及时按规定将全部档案移交有关部门。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加强项目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建设进度和资金的合理、安全使用,提高投资效益。

建设单位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项目监督检查工作。

第三十七条:农业部根据需要组织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的专项检查。

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部直属单位要定期组织项目检查。

农业建设项目监督检查规定由农业部另行制定。

第三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年度投资计划执行不力,不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擅自变更建设地点、建设性质、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和投资规模,挤占、挪用、截留、滞留建设资金或不落实配套资金,以及有其他严重问题的项目和单位,视情节轻重采取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停止拨款、撤销项目、收回投资、停止安排新建项目等措施,并建议追究有关单位责任人的责任。

第三十九条:农业部建立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部直属单位要定期报送有关项目信息。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条:本办法所称农业基本建设项目,是指全部或部分使用农业部管理的基本建设投资,以扩大生产(业务)能力或新增工程效益、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和事业发展能力为主要目的而实施的新建、改扩建、续建工程项目。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垦、农机、乡镇企业等行业的项目,以及农业部管理的科研教育、生态环保、农村能源、社会化服务、市场、信息、质量安全等项目。

第四十一条:本办法所称农业基本建设投资,是指农业部安排的用于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的资金,包括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中央预算内专项(国债)资金,以及地方人民政府和建设单位与之配套的项目建设资金。

第四十二条:本办法所称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是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直属的农业(农牧、农林)、畜牧、渔业(海洋渔业)、农垦、农机、乡镇企业等主管部门。

第四十三条:本办法所称“以上”包括本数。

第四十四条:本办法自20xx年9月1日起施行。《农业部基本建设计划管理办法》(农计发[20xx]17号)同时废止。

农业实施方案 篇8

市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促进农村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发〔XX〕22号)等相关文件精神,××市开展单方农业人口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基本原则

(一)统一政策,严格标准。按照国家、省关于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相关规定,制定单方农业人口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确认条件和奖励扶助标准,确保政策的连续性。

(二)公开透明,公平公正。通过张榜公示、逐级审核、群众举报、社会监督等措施,确保政策执行的公平性。

(三)直接扶助,发放到人。依托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发放渠道委托代理发放机构直接发放,尽量减少中间环节,严禁任何单位或个人截留、挪用、虚报、冒领、克扣奖励扶助金。

(四)健全机制,逐步完善。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建立健全管理、服务和监督机制,逐步形成以奖励扶助为主导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

二、奖励扶助对象基本条件及资格确认程序

(一)奖励扶助对象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市农业人口,且户籍在本乡(镇、街道)。

2.本人或配偶曾经生育子女,本人及配偶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法规和政策规定生育。

3.本人及配偶现存一个子女,或现存两个女孩,或子女死亡现无子女。

4.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8周岁。

(二)奖励扶助对象申报及资格确认程序。

1.个人申报。凡符合条件的奖励扶助对象应于每年12月1—31日期间,携带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计划生育相关材料等到户籍所在地村委会(社区居委会)提出申请,填写《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申报表》。

2.资格确认和网上录入。每年1—4月为目标人群资格确认和网上录入时间。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申报表》及相关材料,在经过群众评议、乡(镇、街道)审核、区(市)县复查审批后,进行信息录入。××市人口计生委统一编制。

3.复核检查。每年4—5××市、区(市)县两级质量复核检查阶段。区(市)县、乡(镇、街道)对新增奖励扶助对象的复核面分别不低于60%和100%;市政府有关部门组成检查组,对奖励扶助工作进行检查,凡不符合要求的,将追究领导和相关人员责任。

三、运行机制

单方农业人口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工作实行资格确认、资金管理、资金发放、社会监督“四权分离”的运行机制。人口计生部门负责资格确认,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管理,监察、审计等部门负责监督,代理发放机构负责资金发放,相关部门要相互衔接、密切合作。

四、奖励扶助对象年审和退出

由所在乡(镇、街道)对单方农业人口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进行年审。××市或死亡的作退出处理。

五、奖励扶助标准和资金来源

对符合条件的奖励扶助对象,按每人每年720元的标准发放奖励扶助金,直至其亡故。××市、区(市)县两级专项财政经费年度预算,××市、区(市)县两级财政各分担50%,××市财政局、市人口计生委另行规定。

六、奖励扶助金发放和管理

(一)各区(市)县政府及××高新区管委会要加强对单方农业人口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工作的领导,将此项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加强督查协调,确保奖励扶助对象资格确认准确,奖励扶助金足额到位、及时发放。

(二)对自愿申报且符合条件的奖励扶助对象,从确认资格的当年起开始领取奖励扶助金;未按相关程序进行申报确认的,不能领取奖励扶助金。

(三)奖励扶助金代理发放机构,应根据人口计生部门提供的奖励扶助对象名单建立个人账户,将奖励扶助金及时划拨到个人账户,并填写奖励扶助金发放人员花名册,每年12月底前将发放情况反馈至区(市)县人口计生部门。

本《方案》自xx年1月1日起实施。实施中的有关问题,××市人口计生委负责解释。

农业实施方案 篇9

为认真实施20XX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根据《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XX年省财政农业产业发展等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皖农计财函[20XX] 465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此方案。

一、实施内容

根据省农业农村厅文件精神,选择重点支持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三产融合示范基地1个以上,支持发展绿色生产、绿色加工、绿色流通,实现全产业链发展。

实施内容包括:重点支持农产品分拣包装、冷藏保鲜、仓储运输、初加工等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发展农业数字化,建设农业科普基地及配套设施。

二、申报条件

在我区注册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从事农业生产的企业,具有良好的信用等级信誉,且符合以下条件的企业均可申报。

1、具有100亩以上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基础良好,具有示范带动作用。

2、涉及基地、厂房等项目建设的,需提供合法合规的设施农业用地、建设用地手续。

3、项目建设在20XX年12月底前完成。

三、补助方式及标准

1、补助方式:以奖代补。

2、补助标准:经项目验收后,以第三方审定投资额的50%给予补助,补助总额不超过100万元。

四、申报程序

1、企业申请:8月20日前,企业按照原安徽省农业委员会监制的农业财政资金项目备案文本(见附件)要求进行项目申报,逾期不予受理。同时提供企业营业执照、基地租地合同、涉及厂房项目建设的提供设施农用地或建设用地相关证明等项目资料。

2、乡镇推荐:由企业所在地乡镇进行推荐,以文件形式报送区农业农村局。

3、部门初审:由区农业农村局、财政局组织进行初审。

4、专家评审:由区农业农村局邀请相关专家进行项目评审。

5、政府专题会议研究:将专家评审结果提交区政府专题会议研究,确定项目实施单位。

6、公开公示:在区农业农村局网站对项目实施主体及项目实施内容进行公示。

7、项目验收:项目实施完成后,由区农业农村局、区财政局组织相关专家验收。

8、第三方审核:由区农业农村局聘请专业会计事务所对项目进行审核,并出审计报告。

9、资金拔付:根据审计结果拔付项目资金。

农业实施方案 篇10

一、调研项目及地点

(一)、种植业

1、甜豌豆

(1)胡庄镇肖林村(带头人为该村支书田建华,总面积100亩,预计可发展1000亩,平均亩产值1500元。)

(2)分界镇赵庄村(带头人为赵登平,目前总面积1500亩,平均亩产值1500元。)

2、设施蔬菜

(1)泰兴镇无公害蔬菜设施示范基地:位于泰兴镇新联村境内,由泰兴镇农技站领办,占地面积200亩,原创:其中设施蔬菜大棚100座,连栋大棚5座,亩产值6000-8000元。

(2)溪桥华庄村园区:带头人为何灶泉,滤布占地面积74亩,大棚49个,亩产值4000-5000元。产品由上海新城食品有限公司销售。

3、食用菌

(1)蒋华镇清水村:带头人为该村支书常余生,目前面积15000平方米,每平方米产值40-50元。产品由佳禄食品公司销售。

(2)蒋华镇崇福村:带头人为该村支书史小平,目前面积25600平方米,每平方米产值50-55元。产品由诚信食品公司销售。

4、日本大葱

溪桥镇华庄村:带头人为何永胜,目前面积30余亩,预计可发展面积1000亩,亩产值3000元。

5、草莓

溪桥封庄:带头人为徐波,目前面积10余亩,预计发展面积30亩,今年亩产值8000元。产品由嘉禾农业发展公司销售。

(二)、规划情况

1、近期、远期规划,包括基础设施投入、品种(技术)如何改

良、种、养殖规模如何扩大、预期目标、特别在辐射和带动群众增收方面有什么设想?如何落实?。

2、预计投入资金规模,资金如何筹措。

3、用地、水、电、工等制约情况,特别是现有土地是否满足发展的需要,怎样解决土地问题。其他方面对政府政策有何建议和要求

(三)、结论

该企业或种、养殖户所经营的品种是否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市场运作和经营模式是否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能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对我市的高效、规模、外向农业的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能否起到示范、带动、促进作用,是否值得政府大力扶持等。

调查中若发现除上述之外确有规模、特色、效益的项目、品种一并列入调查。

三、调研方法

调查采取重点走访和专题座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重点走访主要对所列项目的单位逐一走访,按调研提纲摸清情况;专题座谈主要根据走访情况,决定项目重点扶持单位,形成建议意见上报市政府。

调研工作由张建新、李红星、徐国臣、赵军同志负责。具体分为三个组:

第一组(种植业):徐国臣、高余德、孙春明、朱华、郭金平;

第二组(畜牧、水产养殖):李红星、周家瑞、郭年成、钱华、

何荣华、王凤、蔡云飞

第三组(林业绿化):赵军、袁觉、朱雄、田金余、王承元、

殷国怀、刘克冬、丁春美

调研组织由各小组单独进行,调查结束后各小组汇总好调研情况作出建议结论,由局统一报市政府。

四、调研时间

从6月5日开始,6月18日结束。

农业实施方案 篇11

朔城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

建设实施方案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建设,是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范运作的重要基础,也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县级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规程》和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的具体要求,结合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实际,特制定朔城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建设实施方案。

一、项目库建设的基本原则

1.突出重点的原则。在省、市农业综合开发部门的总体规划指导下,重点围绕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主导产业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选择和确定有关项目。对预期明确、前景良好的项目加大扶持力度,进行连续建设。

2.效益先导的原则。项目选择以效益为中心,通过项目建设,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以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来带动农民增收,增强入世后农业的竞争力。

3.建设先行的原则。选择项目以领导重视程度、群众参与程度和建设先行程度为重要依据。土地治理类项目必须是土方工程已基本完成或计划先行启动的项目,多种经营项目必须具备一定基础,新建项目原则上不予入库。

4.统筹兼顾的原则。项目选择要注意类型的统筹兼顾,既要考虑安排土地治理类和基地类项目,也要注重多种经营类和科技类项目的配套,以发挥农业综合开发的整体功能。同时通过采取综合措施,使建成项目产生综合效益。

5.集中布局的原则。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三年一期的要求,统筹规划年度内及年际间的土地治理类项目,做到相对集中连片。着力培育有带动性的农业龙头企业,配套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6.机制创新的原则。适应农业机制和体制创新的要求,优先选择引进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投资农业综合开发的项目,以国家财政投资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引导,实现农业的多元化投入,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

二、项目库项目类别

根据国家和省农业综合开发投资政策和工作职能,全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入库项目拟分为两大类:

1.土地治理项目。即为国家级土地治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主要致力于改善基本农田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多种经营项目。按照产业特点划分,包括:①种植类(不含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生产)项目;②养殖类项目;③农副产品加工类项目;④市场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按财政投资规模分,包括:产业化重点龙头项目和一般多种经营项目。

三、项目入库的基本要求

选择入库项目必须遵循现行农业综合开发有关政策规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根据入库项目类别特点,其选择的具体要求如下:

1.土地治理项目。项目承担单位以乡镇人民政府为主,若各类企业承担土地治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必须有合法的土地租赁合同,明确财政无偿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产权归集体所有或对资产实行租赁使用。项目建设内容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单个项目的治理规模控制在3000亩左右。项目区必须在农田保护区内,有明确的区域范围,按流域或灌区统一规划,同时,项目区灌排骨干工程已基本具备,农业结构调整方向明确。项目区布局要做到年度之间的有机衔接,一年一小片,三年一大片。项目受益对象必须是农民群众,项目安排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项目实施必须能够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参加。

2.多种经营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必须是主体明确、产权清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企业。项目类型以种植、养殖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并确保项目具有资源和技术优势以及产品销售保障,能推动当地主导产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同时,项目建设对周边地区辐射能力较强,能够带动农民显著增收。产业化重点龙头项目,中央财政投资200万元以上,一般多种经营项目,中央财政投资50万元以上。入库项目必须要有相关资质的企业、单位出具担保意向书或项目承担企业出具财产抵押意向书。

四、项目入库的程序

全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建设采取“择优选项”的方式进行,建立区级项目库。项目入库的基本程序如下:

1.区根据农业综合开发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本地区近三年内的农业综合开发计划,明确拟实施开发的区域范围及扶持的产业重点,初选出拟入库项目。

2.由项目管理股定期发布项目入库信息,指导项目申报单位按要求编写项目建议书。项目申报单位将编写好的项目建议书同时上报县区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和财政部门,申请加入县区级项目库。

3.由县区农业综合开发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组织专家对申请入库项目进行评审,确定入库项目,分类排定次序,编制项目库目录。嗣后新增入库项目须与原在库项目合并后重新排序。

4.由县区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和财政部门将县区级入库项目目录及建议书一式三份联合行文报市,并承诺足额落实县区级财政配套资金,按时归还项目有偿资金。

5.所有县区级项目库项目连同市本级筛选的拟入库项目,经专家评审和筛选后进入市级项目库,并由市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和财政部门报省备案或申请加入省级项目库。

五、项目建议书的编写

项目建议书是入库项目的基本信息资料,包括文字、表格、图件及证明材料等,各县区及项目申报单位要本着“简要明了,符合规范”的原则,按项目类别认真编写。

1.土地治理项目建议书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位置、范围、规模及社会经济状况等基本情况;项目建设区域所具备的基础条件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区初步规划设计及农业结构调整布局;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投资估算;项目实施的预期效益;项目建设的组织管理及资金配套等保障措施;项目区规划图表等附件。

2.多种经营项目建议书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的区位及对所在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项目建设的资源基础、必要性和可行性;项目主要产品的市场预测与营销策略;项目建设的初步设计方案;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投资估算;项目建成效益预测及还款措施。

六、项目库的管理

1.严格控制项目入库数量,提高项目前期工作质量。土地治理项目按上年投资规模的1.5倍入库;多种经营项目每县区不超过3个;

2.项目入库实行集中申报与常年申报相结合,以集中申报为主,常年申报为辅。每年3-5月份集中申报,建立和充实项目库。在项目申报期外如有确需申报入库的项目,也可按程序和要求单独申报作为补充。

3.切实加强对项目库的动态管理,确保储备项目不断充实更新。申报项目以经论证的入库项目为基本来源,并对已立项的在库项目及时注销。入库项目如在三年内仍不具备立项条件,则从项目库内清除。如该项目确需作为后备项目,则需根据新的情况重新修编项目建议书后再入库。

4.切实把项目库管理作为部门日常工作,加强对后备项目的跟踪服务。市和各县区都要及时关注和不定期反映入库项目的运行情况。库内项目如有重大变化需及时上报,以便清库补库或修订完善项目建议书内容。

5.申报国家和省、市立项的各类项目,原则上从项目库中择优确定。每年由市会同各县区根据年度投资计划和项目类型筛选申报项目,并逐级通知有关单位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规划设计任务书,再由各县区业务主管部门编报年度计划,由市统一申报立项。

朔城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2009年5月29日

农业实施方案 篇12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农业部、政府关于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建设的精神,围绕科教兴农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满足农民和科技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务农民的成效为检验标准,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支撑。

阳高县玉米种植面积在50万亩左右,占全县农作物实际播种面积的57%。为尽快让农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我们利用我县是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的契机,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着力于新品种的引进,新技术的推广,新设备的补贴。阳高县敖石乡龙堡村全村现有农户360户,农业人口1200人,全村现有耕地面积7000多亩,其中水浇地3000亩,由于该村土地广阔,农民种植方式一直比较粗放,粮食亩产量一直徘徊在一千斤左右。为了引导农民转变种植方式,我们抓住我县是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的契机,以龙堡村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突破口,在该村建立了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基地。

二、基地的基本情况

龙堡村英杰种植专业合作社是一家以农民成员为主的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6万元,注册人为该村村民曹英杰、曹建国、曹建忠、曹文贵、曹茂清。基地负责人是曹英杰。玉米示范基地位于该村村北建培地,占地25亩。为了真正使基地成为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基地,县农业委员会为基地指定了专门的技术指导员曹忍。同时还委派专人及时与基地沟通,帮助基地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基地的技术措施及经济目标

为了充分发挥示范基地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作用,我们针对整个生产过程,划分了6个生产环节。

1、播前准备:选种、整地;

2、播种;

3、定植;

4、水肥管理;

5、病虫害防治;

6、采收与贮藏。通过实地调查、群众座谈、咨询专家

四、基地建设补助

基地具有明显的示范效应,对本地及周边农民具有辐射带动作用。我们拿出3万元对该基地进行扶持,主要用于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生产资料补贴以及基地所在村龙堡村村民的科技培训。

"农业项目实施方案"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