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生态文明的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07.27

生态文明的心得体会。

优秀的心得体会应该怎么写呢?通过其他人对某一件事的心得感悟,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我们要用心去写好每一次的心得体会,如实记录自己的感受,这篇文章将探究并分析“生态文明的心得体会”的多个方面,此文为您提供参考请好好阅读!

生态文明的心得体会【篇1】

一、开展生态环保宣传教育,深化生态环境意识

开展生态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和改善民生的有效措施。在中国党的领导下,中央在全国各地开展生态环境教育活动,在《关于在全国开展生态环保教育和环保工作的规定》的有关规定下,对生态环境保护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并取得了重大成果。我们作为生态环境教育主体,深刻领会生态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生态环境教育和环保工作是生态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行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我们必须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为中心,不断开展生态环境教育和生态文明建设活动,进一步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活动,不断提升全国环境教育、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开展生态环境教育和生态文明建设,深化生态文明建设

我国是一个自然资源匮乏、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生活水平不高,经济结构不完善,大量的废水都是由废水直接排入河道,造成污染。在经济结构中,生态缺陷最严重的是水污染、废气排放、废气的排放等。生态缺陷最严重的生态环境是水污染,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我们作为生态环境教育主体,深化生态环境教育和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在生态环境教育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开展生态环境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开展生态环境教育和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生态教育,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为此,开展生态环境教育和生物教育工作非常重要,生物教育和生物教育是生态环境教育和生物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生物教育和生物保护是生物科学知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科学知识教育是生物教育和生态环境教育的重要基础。生物学课程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生物教育和生物保护的基础。生物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生物教育和生物教育是生物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就是要培养学生生物的和生长的能力,提高其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生物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生物科学基本理论的教学。生物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生物科学是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教学内容。

2.生物教学基本知识的教学。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实物演示、实验和实验,使学生了解各种生物现象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了解人类生活环境的基本常识;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以及生物多样性和发育和变化的情况;了解自然界和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在实习课中我还通过实物讲解、实验示范、实验操作和实习报告撰写等方式来完成生物教学任务。

3.生物技术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生物技术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生物技术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技术能力及动手能力。生物技术教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学生既要学会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也要学会生物实验的技能及生物科学的实践能力。

4.生物教学还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环节。生物技术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及科学探究能力。生物技术课程的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生物教学要求开展课题研究

5.研究课题:生物学基础知识

6.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小组合作、问卷设计和研究方法。

7.研究内容:

⑴问卷调查:在问卷调查中了解到生物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

⑵小组合作:问卷小组成员分组,每组1~2组,每组3~4组,分组讨论研究问题,分析解决方法。

8.研究步骤:

⑴问卷调查:在问

生态文明的心得体会【篇2】

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态的旋律我的生态课堂心得体会

顾名思义,生是活着的,有生命的,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长大;生又是学生。态是指形状、样子。生态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人的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教学情境,是人本主义的课堂,是一种珍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教育氛围。

教学氛围民主、和谐,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教师引导点拨与学生自主探究和谐统一,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知识得到积累,个性得到张扬,情感得到熏陶,思维得到培养,我认为这样的课堂就是生态课堂。下面我就结合生态课堂谈几点收获:

一、生态课堂应立足于生本

在课堂教学生态中,学生是最基本、最活跃的细胞,学生在课堂上要渡过自己的几年、十几年的时光,这时的课堂体验再也不只是知识本身,更是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在这段时间中,学生不仅要为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还应当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接受教育不只是为了升学和谋生,更是为了人格的完整,为了个人的终身学习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所以构建生态课堂,必须尊重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生态课堂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开发与使用课堂资源。一方面要开发课程资源与学生智力资源,把握重点,抓住重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学法指导,使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再生资源,形成资源使用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及时利用课堂随机相生的生成性的资源,为学生的发展与资源再生预留一定的空间,创设与生态课堂相适应的和谐空间环境。

例如,在一次听课时,内容是《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老师向学生展示的是这样三条信息:(1)我国的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22%;(2)我国的耕地面积约占世界耕地的5%;(3)我国每年约有%的土地被沙漠侵吞(含图)。要求学生谈谈读完信息后的感受。紧接着,出示:绿峰农场在毛乌索沙漠进行种树实验,情况如下:白杨,成活18棵;胡杨,成活22棵;长穗柳,成活46棵&&。整个百分数意义的学习和探究过程,深深植根于哪种树最适合在毛乌素沙漠生长这一现实的生态问题情境之中,问题解决了,在教学过程中百分数的意义学生也创造出来了。

经历了这样的学习和探究过程,百分数解决了如此的生态难题而越发显示出其价值所在。在这样的学习和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仅深刻领会了百分数的意义,在合作、交流、探究中能力得以发展、个性得以张扬,更汲取了一种生态的理性精神。

二、生态课堂应注重于合作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是将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以达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只要我们教师本着生本思想,与学生紧密合作,异化现象才能得以矫正,学生才能拥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才能多一些难以忘怀的探索,多一些令人激动的发现,多一些印象深刻的交流,多一些心情愉悦的合作。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也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有义务给他们自我纠正的时间,让学生发现错误,学会从错误中学习;而不要随意打断、急于纠正,更不要挖苦、讽刺和嘲笑。同时,教师应用赞赏的目光及言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从而使他们不知不觉地融入到数学学习中。让他们懂得数学知识原来与生活这么接近,从而感觉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积极引导学生体验问题生成的过程,引导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如果说在体验中学习学到的是知识,那么,在学习中体验就是形成了技能。

三、生态课堂应追求于愉悦

课堂教学环境是否愉悦和谐,影响着师生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并部分制约着教学效率的提高。知识往往要借助情感这个媒介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收。课堂要尽量满足学生好奇、好学、好胜、成功的心理需求。

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唤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信心,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授课时的眼神要亲切,态度应热情。教学目标的确定要适合学生实际,教学内容要主次有别,层次分明,教学节奏要快慢得当。要注意消除课堂的紧张气氛,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地发展儿从学童习中得到满足的良好情感,以便从这种情感中产生和形成一种情绪――即强烈的学习愿望。小学生如果在数学学习中经常获得了成功,就会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如果经常失败,那么他就没有学习兴趣,情绪消沉,缺乏热情。因此,我们要保护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满足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板演或提出的问题要让学生尽量体面,自豪地解答出来,课堂作业也要考虑大多数学生有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品尝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喜悦心情。

四、生态课堂应适度介入载体

进入现代信息社会,不难发现,教师教学手段的日益更新,如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堂上,播放一些课件可以增强数学教学内容的直观性,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加课堂练习的容量。但是,现实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也不容忽视,媒体使用不当,容易喧宾夺主,教师被课件牵着鼻子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反而影响着学生的创造潜能。何况生态的数学课堂强调低碳性,崇尚简单的学习环境,它不排斥一些必要的辅助教学手段,但讲究载体介入的适度性。

一位教师执教《认识三角形》一课时,在判断任何的三条边是否可以围成三角形时,教师出示了课件:下面每组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四组依次是6厘米、7厘米、10厘米;6厘米、3厘米、10厘米;3厘米、7厘米、10厘米;14厘米、8厘米、3厘米。学生初次判断后,对于第三组有了争执,有的认为可以,有的认为不可以。教师先让学生利用小棒操作,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学生的意见还是不太一致,接着,教师用课件演示了3厘米、7厘米、10厘米一组为什么围不成三角形的过程,学生终于信服了。而最后一组,学生一下子判断出不能围成三角形。那么,如果最长的一条边可以变化,怎样就可以围成三角形呢?教师不断追问着。说着,教师出示了三根小棒的实物,拿起了剪刀,开始剪,学生睁大了眼睛。教师趁机指名一生上台来操作,当14厘米依次减少到13厘米、12厘米、11厘米、10厘米、9厘米、8厘米&&,其余学生似乎有了新的发现,他们的发现不是可以围成三角形,还是不可以围成三角形?他们在思考,此题中,当两条边8厘米、3厘米固定后,还有一条边可以有多少种情况。

从这个环节的设计,可以看到载体介入的适时、适度和实效性。由于前面的教学环节中,学生根据动手操作的经验,已经获得了给予任何三条边,并不一定都能围成三角形的初步印象。但是,怎样的三条边才能围成三角形呢,学生的概念并不清晰。于是,在判断时,教师先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凭借给予的数字来直接判断。而最后一个习题中,给出的是14厘米、8厘米、3厘米,在出示实物可以改动最长边的情况下,教师利用直观演示,让学生观察思考,进而真正把握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短关系。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完美结合,媒体的适当演示,突破了教学难点,而师生简单的动手操作,却激活了学生的思考,在生生和师生间进行了互动交流,既验证了课本的结论,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可见,生态的小学数学课堂,载体的介入是适度的,它是有效研究的参照系。

总之,生态课堂的形成就像是链,链是一个个环做成的,最终表现出来的是环环相扣,生命不止的循环。在这个循环系统中,学生和教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得到自己的需要,学生获得的是关爱、机会、知识、方法、信心、帮助&&,教师获得的是享受、回应、提升、成就&&,师生共同获得的是欢乐、收获、信心,是生命的自由成长。

让我们一起营造生态的氛围,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享受学习生活的幸福的精神之旅。

新课堂教学听课心得体会数学

听课堂教学报告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听课心得体会

听省名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周益民课堂教学心得体会听

生态文明的心得体会【篇3】

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五大体系(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 肖铮)2013年2月、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甘肃视察,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殷切期望,要求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对于祁连山生态保护给予“由乱到治、大见成效”的评价。

对于甘肃而言,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厚重深远的现实和历史意义。甘肃省委省政府牢牢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生态文明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一是实施“生态立省”战略,推动形成以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刚性约束的经济社会发展决策自觉。弘扬古浪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初步形成了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彰显甘肃特色的生态文化体系。二是出台《关于构建生态产业体系 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决定》,设立总规模2000亿元的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基金。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增速高出全省GDP增速1.6个百分点。三是强化责任担当,积极构建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取消对甘南、临夏和75个县的GDP考核,实行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生态环保一票否决。四是持续推进改革创新,积极构建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设立跨地区集中管辖环境资源案件专门法庭,探索环境资源案件审判的甘肃模式。稳步推进祁连山、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五是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按照“抓点、带面、治污、降耗、增绿”的思路,积极构建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

提高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执行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 高世楫)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涉及生态文明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行政管理体系、市场交易体系和社会规范体系,共同对政府部门、企业组织、社会组织和公众的行为产生约束和影响。要使这一套制度体系充分发挥作用,需要进一步理清不同主体的内在激励和行为特征,分析对不同主体的激励约束机制,确保生态文明制度能够得到有效实施。要不断地改善外部环境、理顺内部机制,使法治、行政、市场、社会规范等不同手段能够及时有效地为保护生态环境、提升人民福祉发挥作用。

健全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政策(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秘书长 刘青松)注重发挥体制机制的引领作用,通过构建完善生态文明综合决策机制,建立健全配套制度建设体系,创新环境经济政策手段等,统筹引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国有一批地方率先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浙江省丽水市在全国率先探索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形成多条示范引领全国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浙江省湖州市建立了水源地保护生态补偿等制度,近5年来全市财政累计安排生态引导资金近6亿元,带动社会资本120多亿元;福建省南平市在全国首创“生态银行”模式,探索生态资源价值实现机制,光泽县主动融入南平市生态资源保护开发运营,探索“山水生态银行”试点;全国林改第一县福建省武平县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率先开展林权直接抵押贷款盘活林农资产,率先探索重点生态区商品林赎买机制,让原本待砍伐商品林变身“绿色不动产”,率先探索兴“林”扶贫机制;安徽省旌德县在全省率先推进林权收储担保融资试点,创新实施“林农增收五法”,实现“不砍树能致富”;江西省崇义县打造“崇义绿色生态板块”,建立了区域性股权市场服务平台。

生态文明的心得体会【篇4】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强调,必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为做好新时代党的群众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神经末梢”,是团结凝聚群众的前沿阵地。各级党组织应充分履行职能职责,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服务,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时代密切联系群众的重大意义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和重要法宝。我们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我们党都注意与人民群众建立密切联系,形成了一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党的群众路线。可以说,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坚持做好群众工作、紧紧依靠并带领人民群众不懈努力和奋斗的历史。在我们党的发展历程中,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进取精神和强大力量,经历各种曲折和失败而愈挫愈勇,最根本的是始终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锻造出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我们党的`基本政治优势,成为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

新时代密切联系群众是推进新的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密切联系群众工作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制定并带头落实八项规定,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显著成效,深得党心民心。实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必须做好新时代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推动基层党组织扎实做好组织动员和教育引导群众的工作,最大限度地把广大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凝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做好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是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我们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基层党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坚强战斗堡垒,党的各项任务最终要靠基层党组织卓有成效的工作来完成,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最终要靠党组织来保持和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团结带领群众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基层党组织要切实履行密切联系群众的职责

党的十九大党章修正案规定,“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这一表述进一步明确了基层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的职责定位。党的基层组织就要着眼夯实党的群众基础,聚焦职能职责,坚持党的根本宗旨,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加强政治引领,自觉做好群众工作,在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中唱主角。

要着力组织群众,汇聚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磅礴力量。提高群众的组织化程度,是基层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途径。基层党组织要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重点任务,全面提升组织力,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把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群众组织集中起来,实现高效聚合。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健全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加大党务、政务、厂务公开力度,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群众的事群众商量着办,让广大群众全面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来,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领导和带动群团、工会、妇联等群众组织,组织、动员和团结广大党内外干部群众,努力完成本地区本单位的工作任务。创新“互联网+”群众工作模式,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打造网上交流共享、在线服务平台,组织群众在网上交流、协调、解决问题,拉近党群干群距离。

要注重宣传群众,增强群众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教育群众,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引导广大群众坚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大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引导群众坚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大力宣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成果,宣传各类先进典型事迹,引导激励广大群众立足本职作贡献。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通过解疑释惑、沟通协调,统一群众认识,激发工作热情,为改革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把青年群体作为重点对象,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生活状态和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要坚持凝聚群众,把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基层党组织要当好群众的“主心骨”。要坚持政治引领,引导广大群众坚定不移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在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行动。坚持组织引领,引导各类组织做好服务群众工作,带领群众广泛参加基层社会治理,使各类组织和群众成为党的左膀右臂。坚持机制引领,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民主协商、群团带动和社会参与等机制,全面实行网格化管理等方式,推行村(居)民议事会、村(居)民理事会、民情恳谈会,健全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引领广大群众共商、共建、共治、共享。

要努力服务群众,不断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强化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能力,把工作重心转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来。围绕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任务落实,办好那些群众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等具体的、琐碎的事,办好那些就医、就业、就学、养老、环保等老百姓感到难办的事、烦心的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老百姓。坚持“好事”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来做,推行一站式服务、全程代办等做法,开展党员社区报到、志愿服务、责任区、示范岗、结对帮扶等活动,为群众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服务,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集中力量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加快实施交通、水利、电力和网络扶贫行动,真心实意为贫困人口办实事、解难事。

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坚强战斗堡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立足担当新使命、发挥新作为,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加强基层组织体系建设,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要健全基本组织,构建健全的基层组织体系。近年来,许多地方适应经济社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等的变化,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积极探索创新党支部设置形式,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覆盖,取得明显成效。要围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按照有利于密切联系群众、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原则,健全基层组织,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推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避免出现党的群众工作盲区和“空白点”,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要建强基本队伍,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骨干力量。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组织书记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领头雁。要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强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本领。以村居“两委”换届为契机,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重点从致富带头人、技术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村居“两委”班子成员特别是书记。聚力精准脱贫攻坚,选好派强驻村工作力量,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落后和维稳形势复杂的村和社区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干部。

要落实基本制度,推动党内组织生活正常规范、严肃认真。基层党组织是党员锤炼党性的熔炉,组织生活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基本方式。新出台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对提高组织生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规定了“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的基本形式。要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等组织制度,确保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能够经常开展、取得实效。从严管理监督党员,引导广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充分发挥党员在密切联系服务群众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

要开展基本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和组织力量。近年来,许多地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采取建立基层联系点、实地调研、民情夜访、驻村帮扶等形式,走出机关、走进基层、走进群众,为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要紧紧围绕改进作风、服务群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组织党员开展承诺践诺活动,组织各级领导干部联乡包村、党员干部包户入户,推动领导力量和工作力量下沉基层,组织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结对,更好地联系服务群众。深化党员设岗定责、依岗承诺和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等活动,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对党支部的信任度。

要强化基本保障,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水平。着眼推动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条件为群众服务,大力解决村和社区基层党组织有钱办事、有人管理、有场所议事的问题,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落实基层党组织工作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基层干部报酬待遇和基本养老医疗保险,推动发展壮大薄弱村空壳村集体经济,加强乡镇“小食堂、小厕所、小澡堂、小图书室、小文体室”和干部周转房以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逐步改善基层干部工作生活条件,保证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

生态文明的心得体会【篇5】

生态文明是社会的一个窗口,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存基础,生态环境的好坏,关系到社会的进步。为加强我校的生态建设,提高全校师生的环境意识,促进我校生态学习,我们认真组织我校师生开展了生态建设征文、演讲、征文、征文、绘画等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我校本期的生态学习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学生的环保意识,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生物教学、劳技教研组长为副组长,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学校生态学习活动领导小组定期对各班进行活动的检查。

二、活动内容丰富,活动方式多样

学习

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成效显著

我校以学科教学活动为载体,开展环境教育,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学校利用校园网,开展环保知识专题、环保小广播、班会、手抄报等环保宣传工具,让学生了解了我们周围的环境,提高学生的环保素质,并以此为载体,进行环境教育。

四、环境教育的内容丰富,方法多样

我校利用每月一活动为契机,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学校利用校广播室、宣传栏等,开展环保宣传,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五、存在问题

在这一学期中,我校的环保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仍要清醒的认识到,环境教育工作任重道远,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加强和完善,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努力,力争我校的环境教育工作更上一层楼。

生态文明的心得体会【篇6】

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谋划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长远性、开创性工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从实践到认识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意愿,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系统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强调,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这是值得我们自豪和骄傲的。同时,我们在快速发展中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明显的短板,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这样的状况,必须下大气力扭转。

习近平指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这就要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我们应该坚持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对自然心存敬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共同保护不可替代的地球家园,共同医治生态环境的累累伤痕,共同营造和谐宜居的人类家园,让自然生态休养生息,让人人都享有绿水青山。"着眼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着眼人类文明的共同未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振聋发聩。

生态文明的心得体会【篇7】

学习生态文明建设的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这次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学习,我们是以问卷调查形式为主的实践活动,为此我们小组的成员在采访了校内同学,留学生和老师,在问卷中涵盖个人关于环保节约的行为习惯,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常识,了解到大家对这一热点的理解和环保意识。

通过这次学习,我们获益匪浅,我们知道大自然提供给人类可利用的资源是相对有限的。就我国来说,我们的家底并不厚,“老本”并不多。面对近二三十年内面临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在内的各种资源严重短缺状况,一些人大声疾呼:中国“地大物博”的观念该改改了。必须把合理开发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树立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惟一家园的理念,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

目前我国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生态状况告诉我们:必须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万物是唇齿相依,息息相关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走出天人对立的误区,回归和谐。

“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我们想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就必须要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而且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而所谓自然恢复为主,就是强调要求我们尊重自然界的规律,不要再发展的同时忘了自然界的规律,必须顺其自然,尽可能恢复原有生态的面貌与功能。

而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在学校养成保护自然环境的良好习惯,决不能乱扔垃圾,并减少对塑料袋的使用,尽可能不用塑料袋,而对于废弃物品,我们也应该尽可能地最大利用,使它发挥最大的利用价值,不要乱丢废弃物,以造成更多的环境污染。而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们更应该以身作则,并认真学习好专业知识,以便于日后能更好与国内外友人以更好地为共同交流探讨交流经验,并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发扬光大,生态文明建设献出我们的微薄之力。

生态文明的心得体会【篇8】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用“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详细地说明和阐述。报告中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十九大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的建设理论,为我们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张家口地区现在正在进行2022年冬奥会的建设筹备,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初视察崇礼区时,对崇礼的生态建设就十分关注,要求每项规划都要体现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原则,不要贪大求全、乱铺摊子,现在冬奥赛场建设已经进入了关键时期,而且各项建设工程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我们一定要按照总书记的指示,坚持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理念,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也要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双赢。

张家口地区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各地都在以冬奥会地举办为契机大力发展旅游业,这就需要当地政府秉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科学规划,合理发展,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为全面建设美丽中国、美丽河北、美丽张家口而奋斗。

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2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持续快速发展,我国逐渐出现了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一系列问题,若不及时加以制止,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必将受到制约。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五位一体总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进行部署,体现了我党的生谋远虑、_远瞩,也为我党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关系到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否实施的长远大计,我们要重视之,并把这一思想体现于政策制定中,贯彻在实际行动下。结合我局实际,体会如下:

一是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在社会公众层面,在全区大力倡导“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在决策管理层面,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在项目审批建设中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从建设生态文明全局着眼,将保税区打造成适合商建、适合人居的生态文明品质之区。

二是鼓励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建设生态文明,既要保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又要毫不放松节能减排。以绿色、环保、低能耗为发展主流,坚定不移走生态型、环保型发展路子。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积极引导投资进一步向社会公共服务事业、新兴科技创新、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等领域转移。努力运用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新设备,改善过度依赖资源环境的现状,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三是优化生态环境。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我们就没有未来。首先要改变以往先发展后治理的观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逐步推进河道污染,水土流失等相关问题的综合治理工作;同时努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四要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人少靠道德,人多靠制度。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体现生态文明要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在政府工作中,以考核体系为指引,逐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在民生工作方面,继续实施政府节能补贴工程,大力发挥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的引导作用;在企业管理中,加大监管力度,有效遏制浪费资源现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保护赔偿制度,并严格执行,对于破坏环境的单位或行为人严惩不怠。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必须坚持的伟大工程,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否继续实施,更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能否延续。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你我共同参与。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