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学校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19.08.14

高职学校工作总结。

光阴似箭催人老,光阴如骏赶少年。我们总会经历很多各式各样的事情,我们一般会在事情结束之后写一篇总结,总结也是对自己的更优秀的自己负责,那么,总结的相关范文要怎么去写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职学校工作总结,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第一篇】:高职院校2012年就业工作总结,高职学校工作总结

2012 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2012 年我院就业工作注重发挥就业工作长效机制的作用,各职能部门、各 二级院系分工合作,齐抓共管,保障了毕业生充分就业,努力推动毕业生高质量 就业,毕业生就业满意度逐年上升。一、2012 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我院 2012 届毕业生共计 3024 人,初次就业率 94.55%,全年最终就业率 98.97%,总就业人数 2993 人,全院专业对口率 78.51%。各院系就业率见表 1

表1 各院系 2012 届毕业生就业率汇总表(略)总体而言,我院 2012 届毕业生就业呈现以下趋势

(一)毕业生就业质量显著提升 从毕业流向上看,我院 2012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明显提升,已就业学生中, 在国有企业就业 115 人,在党政机关就业 72 人,在事业单位就业 169 人,升学 43 人,出国留学 2 人,在笔记本电脑基地就业 32 人,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 国企、笔记本电脑基地就业人数、升学(出国留学)人数和所占毕业生比例均比 去年有大幅上升。相关情况见表 2

表2 就业领域分类 党政机关 事业单位 (科研单位、 高校、 中小 学、医疗单位) 国有企业 国家或地方基层项目 (含乡镇人才计划等) 灵活就业 出国、出境、升学 2012 届毕业生就业领域统计表 2011 年人数 2012 年人数 26 41 16 41 14 26-1-趋势 上升 177% 上升 312% 上升 619% 上升 27% 下降 57% 上升 73%72 169 115 52 6 45 笔记本电脑基地企业1132上升 191%(二)毕业生就业地域以重庆本地区为主 与上一届毕业生相比,2012 届毕业生流向进一步向重庆本地区集中,在重 庆本地区就业的学生总数达到 2125 人,占毕业生总数的 70.27%,占已就业毕业 生的 71.00%。

(三)毕业生就业市场向国际拓展 2012 年,随着我院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深入,我院学生中共有 9 人赴美国带 薪实习,2 人赴韩国留学。即将毕业生 2010 级学生中,已有 8 人与国外机构达 成就业意向。

(四)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显著增加 2012 届毕业生中,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学生达到 57 人(根据麦可思数据 公司调查数据) ,比 2011 年增长 171%。二、保障毕业生充分就业的主要措施 (一)构建完善的就业工作机制 1.确立就业工作为“一把手”工程 学院将就业工作作为全年重点工作之一,列入学院党政年度工作要点。学院 成立了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学院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领导任常务副 组长,成员包括学生处、教务处、招生处、校企合作处、武装部等多个职能部门 和各二级院系。学院各二级院(系)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组,成员包括该院系党 政负责人、学办主任、教研室主任和毕业班辅导员。

2.建立完整的就业考核体系 学院建立了完整的就业工作考核体系,明确分工,明确责任,将毕业生的就 业率与就业指导与创业服务中心和各二级院系的工作绩效考核相结合, 确定二级 院系院(系)院长(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就业工作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2- 对就业率未达标的二级院系和相关职能部门年度考核评优“一票否决” ,对考核 优秀的部门和院系给予奖励。

3.构建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氛围 学院注重调动全体教职员工参与就业工作的积极性,对积极介绍就业信息, 推荐毕业生就业的教职工给予一定的工作补贴和奖励。2012 年我院教师个人成 功推荐就业毕业生 285 名,占已就业学生的 9.5%,发放就业推荐补贴和奖励近 30000 元,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全员参与的良好就业工作氛围。

(二)实施就业与招生联动 1.保障社会需求大专业的生源数量 对于就业形势较好,社会需求较大的专业,如旅游、物流、会计等专业,学 院保障其每年招生人数均在 200 人以上。

2.扩大就业前景好专业的计划数量 对就业前景好,发展潜力大,学生供不应求的专业,如微电子技术、物联网 技术等专业,学院招生计划向该专业倾斜,数量逐年适度扩大。

3.确保传统优势专业生源质量 对特色鲜明, 优势明显, 就业形势好的专业, 如殡仪技术与管理、 民政管理、 老年服务与管理等,学院注重确保生源质量,在高职单招时注重吸收专业潜质好 的学生入读,同时在统招中也进行重点录取。

联动机制的确立也保障了学院良好的招生形势,学生报考热情高,学院单招 的招考比在 1:5 以上,统招招考比在 1:8 以上。学院从 2001 年升格为高职学 院的时候报到 836 人到 2012 年的 4057 人。

(三)就业工作保障到位 1.就业工作专职人员配备到位 2010 年,学院将就业指导与创业服务中心调整到学生处,并配备 15 人专职 工作人员。2012 年 9 月,学院正式将各院系就业干事设置为副科级岗位,共配-3- 备 10 名专职就业干事,专职就业工作人员与工作总结之家达到 120:1,保证了就 业工作各项任务的顺利开展。

2.就业工作场地多方设置 学院在有限的办学场地中积极克服困难, 在学生素质教育中心配备了就业招 聘室、就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咨询室等 230 平米的就业工作专用场地,在学生素 质拓展中心设置了 48 平米的宝中旅行社创业实训基地, 在教学楼设置了 84 平米 的康复保健吧学生创业实训场地,在教师经济适用房设置了 1000 平米的校园酒 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 在校园商业街提供了 3 个门面共计 150 平米的场地给学生 开展自主创业活动,并给予一定资金资助。学院还在西永生产力服务大厦设置了 144 平米的创业孵化基地。学院用于就业工作的场地总面积达到 1655 平米。

3.就业工作经费充分保障 学院按照工作总结之家三年学费总额的 3%安排当年就业工作学院统筹经费, 自 2011 年起,每年安排 10 万元创业资助专项经费。同时,各职能部门、各二级 院系还通过学院品牌宣传费、科研经费、市级示范院校建设经费、国家骨干院校 建设经费等专项费用中对就业工作中产生的各项费用进行开支。

2012 年,我院就业工作经费开支如下:就业统筹开支 78.2 万元,创业资助 经费开支 8.3 万元,品牌宣传费用支出 0.7 万元,科研经费支出 8.6 万元,市级 示范院校经费支出 6.9 万元,国家骨干院校建设经费支出 10.1 万元,各方开支 总计 112.8 万元。

(四)加强就业市场建设 我院加大对 2012 届毕业生就业推荐力度,先后举行、参加各级各类招聘会 172 场,比去年增加 59 场,向毕业生推荐岗位 5102 个。我院共举行和参加网上 招聘会、双选会 20 余场,工程管理学院、旅游系、健康管理系、财贸学院等院 系举办了本院系、本行业的双选会和供需见面会。各种类型的推荐会、供需见面 会累计提供就业岗位近 8000 个,初步形成了海量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总体岗-4- 位供需比例接近 3:1,部分专业达到 5:1。

(五)构建校企合作平台 学院积极采取订单(订制)培养形式,截止 12 月 21 日,全年全校新增合 作单位 59 家,为 2300 余名学生提供了实习机会,吸纳近 500 名毕业生就业,比 上一年度有显著增长。至此,全校校企合作单位达 245 家,基本覆盖了全校所有 专业。

学院于 2011 年 7 月被市教委确定为职业教育“园校互动”办学模式改革试 点单位。在改革试点中,学院积极与西永微电子产业园、西部现代物流园区内的 富士康、英业达、广达、中芯渝科、中集物流、新宁物流等企业开展项目合作, 为园区企业输送了急需的物流、微电子专业人才,也为我院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 了保障。三、推动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的主要措施 (一)完善就业考核机制 学院改变过去单纯考核就业率的单一考核方式,对各二级院系就业工作按 照“基本考核奖+综合考核奖”的模式给予就业工作奖励。同时,学院设置了市 场建设、就业质量、创业服务三个就业工作单项奖,有力促进了就业工作观念和 工作重点的转变。

(二)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 1.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1)坚持将就业指导与职业发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列为必修课,保障课 堂教学时间达到 68 学时。

(2)适时开设《职场礼仪》《职场口才》《求职心理学》 、 、 、素质拓展训练 营等选修课程,初步形成了必修课+选修课+社会实践的课程教学体系。

(3) 大力推动课程标准化进程, 举行就业指导课程研讨会, 实行集体备课,-5- 统一管理,积极申报合格课程。

(4)努力拓展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空间,改进教学方法,将与时代英杰公司 共同开发的“职前教育网络学堂”与就业指导课程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学生 使用频率达到 93%。

(5)引进在线职业测评系统,及时掌握在校大学生在性格、价值观、求职 意向等方面的基本信息,为有针对性地进行下一步就业指导工作奠定了基础。

2.重视就业指导人员队伍建设 2012 年,学院先后举行校内工作培训会 5 次,选派就业工作人员外出学习 15 人/次,参加职业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3 人/次,3 人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三)加大就业典型宣传力度 1.实施学生就业创业标杆工程。学院每年评选十佳创业先进个人标兵,十 大校园人物,举行颁奖仪式、召开表彰大会,对学生中的就业、创业典型事迹、 先进人物进行评选、表彰,在学生中起到了非常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2.充分发挥媒体舆论作用。2012 年,各级各类新闻媒体报道我院毕业生就 业创业事迹和各专业就业信息 11 次,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开辟专门专栏宣 传我院毕业生职业发展典型。

(四)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1.在专业建设上,学院以就业为先导、以能力为本位、以学习者为中心, 积极探索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学校+企业”双主体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2.在课程体系上,学院重视实践技能、注重职业能力培养、以提高职业素 质为核心,探索与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职业能力标准模块化、CDIO 一体 化的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3.在课程教学模式上,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学习者能力评价方 法,进行“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4.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上,广泛吸纳行业、企业代表建议及意见,明确毕-6- 业生质量标准和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并从职业分析入手,抓住职业领域工作过 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 以职业技能培训为核心, “学 体现 中做、做中学”的设计理念,注意“工作”与“学习”的进程交替,使专业学习 与真实的职业工作环境训练有机衔接。

(五)深入推进校企合作 1.启动实施“校企合作推进年”活动,从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推进“四 个合作” (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实施“五个一”工程 、 (每个专业至少有一家深度合作的企业, 每位专任教师至少密切联系一家与自己 专业相关的企业,每位专任教师在联系的企业中至少交一个朋友,每位专任教师 每年至少为联系的企业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每位专任敬爱偶是与联系的企业每年 至少为学院教书育人做一件事)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校企合作论坛等方面入手, 落实校企人员互聘、送教师下企业锻炼等措施,全方位推进校企合作工作。

2.成立了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设立了我校合作发展理事会基金,定期召 开常务理事会议,搭建了校企之间沟通交流、共谋发展的平台。

3.组织开展了“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先后组织企业人士到校宣讲 23 场,各类企业冠名活动和技能竞赛 7 项。

(六)注重就业工作评价体系建立 1.高度重视就业调研工作,2012 年 11 月至 12 月,学院先后走访了 15 家 校企合作单位,与单位的领导、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形成了调研走访 报告。

2.2011 年开始,学院与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委托该公司对我院 毕业生开展“工作总结之家半年后跟踪调研” 。麦可思公司于 2012 年 1 月开展对我 院 2011 届毕业生的“半年后跟踪调研” ,并于 2012 年 8 月形成正式的《我校社 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2)。针对 2012 届毕业生的调查将在本月展开。

》-7- (七)加强就业工作科学研究 2012 年, 我院就业工作人员和相关教师共发表就业工作论文 13 篇 (其中核 心期刊 6 篇) ,完成科研课题 3 项(其中省部级课题 2 项,院级课题 1 项) ,获得 重庆市第三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论文一等奖 1 篇,三等奖 3 篇。四、2012 年就业工作重点工作落实情况 (一)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1.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人数大幅上升。2012 届毕业生参加国家或地方基层项 目 52 人,比去年上升 27%。2012 年,我院 2012 级新生报名参加艰苦边远乡镇定 向培养大学生项目 65 人,实际录用并签订定向培养协议 9 人,比去年上升 2 人。

2.加强对定向培养资助金的监管。就业指导与创业服务中心将定向培养资 助金的发放与学生学习成绩挂钩, 明确要求学生直接将资助金用于学习和职业技 能提升,要求辅导员加以引导和督促。就业指导与创业服务中心在发放资助金的 同时,向定向培养学生家庭寄发了《家长告知书》 ,将定向培养资助金的发放情 况及时向学生家长通报,得到了学生家长的认可。

3.加强对定向培养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教育。就业指导与创业服务中心直接 掌握定向培养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职业技能培养情况,每月定期召开座谈会,了解 定向培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假期要求定向培养学生到定向单位进行社会实 践,提前了解自己的定向单位、就业岗位和服务对象,熟悉工作的具体情况,受 到了定向单位的高度评价。

4.国家资助政策向定向培养学生倾斜。学院对符合困难资助条件的定向培 养学生在国家资助金的评定上给予优先考虑,2012 年单独给予 4 名符合国家资 助条件的学生国家励志奖学金名额 3 个,国家一等助学金名额 1 个,累计金额达 到 1.9 万元。

(二)就业困难群体帮扶-8- 1.学院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状况良好。我院 2012 届毕业生中,特殊群体毕业 生 849 人,占毕业生总数的 28.05%,就业 844 人,困难学生就业率 99.41%。其 中,家庭贫困学生 751 人,就业 748 人,就业率 99.60%;残疾学生 2 人,就业 2 人,就业率 100%;少数民族学生 131 人,就业 129 人,就业率 98.47%;其他原 因困难学生 96 人,就业 94 人,就业率 97.92%。

2.就业困难群体帮扶措施有力 (1)建立党员领导干部帮扶制度,对特别困难的学生进行党员领导干部一 对一帮扶。

(2)在校内建立勤工俭学岗位,为困难学生提供资助。

(3)与重庆市残联沟通、协调,解决了 2 名残疾学生的就业问题。

(4)紧密联系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民政部门,妥善解决了该地区少 数民政学生的就业问题,2 名藏族学生直接在当地民政部门上岗就业。

(5)开设就业指导咨询热线,开展对毕业生就业咨询和心理健康咨询,对 因职业适应和环境变化出现心理障碍的毕业生进行积极干预和引导。

(三)大学生预征入伍 1.毕业生预征入伍热情高涨。2012 年,我院男生报名入伍预征 134 人,占 全校毕业男生数的 14.1%,确认入伍预征对象 103 人,实际参军入伍 30 人。

2.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学院将入伍预征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制 定了《2012 年大学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实施方案》 ,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分管 院领导为副组长的入伍预征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

3.加强工作督促力度。学院成立了入伍预征工作校内督查组,由李建刚副 院长任督察组组长,武装部、学生处为成员,对该项工作进行专项督查。

4.广泛宣传入伍预征政策。学院启动了“预征工作周” ,制作入伍预征专题 网页,适时将入伍预征政策答疑放在就业网上进行滚动发布,将毕业生预征入伍 的重要意义和各项优惠政策通过校园网络、QQ 群、LED 电子屏在校内进行广泛-9- 宣传,制作了主题橱窗、宣传栏、宣传册等宣传材料。各二级院系举行了院系专 项政策宣讲会,主题班会。

针对 2012 届毕业生大多在校外实习的情况,毕业班辅导员给每名毕业班级 男生发送一条入伍预征短信,进行点对点宣传,不留死角。

5.做好预征对象服务工作。学院对 2012 届预征对象在政府给予的各项优惠 政策基础上,给予 450 元补贴及 2 至 4 个素质拓展奖励学分。为解决毕业生体检 时间不好安排的问题,学院与沙区人武部协调,由学院医务科进行预征对象初次 体检,将结果交由沙区人武部予以盖章认可,为提供了学生便利。2012 年学院 共为入伍预征对象发放各项补贴 3 万余元。

截至目前, 学院资助中心已为参军入伍的 29 名毕业生办理了学费代偿手续, 代偿总金额 366600 元。

(四)创新创业教育 1.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学院分专业教研室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为必 修课,课堂教学 38 学时。

2.举办创业讲座。2012 年,学院先后举办创业讲座 6 场,出席听众累计达 到近 3000 人/次。

3.举办和参加校内外各级创业大赛。学院每年举办校内创业大赛和创业基 本技能竞赛,累计收到创业计划书 136 份,表彰获奖团队 15 个,获奖个人 18 人。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各级各类创业比赛活动,先后获得全国创业比赛 银奖,重庆市第三届大学生创业大赛三等奖等荣誉,赢得创业扶持资金 25000 元。

4.举办创业辩论赛。2012 年,由学院就业指导与创业服务中心、院团委联 合举办“创业杯”辩论赛,吸引 8 个二级院系,54 个专业班级,200 余名同学参 赛,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一次非常有效的创业意识激发和普及活动。- 10 - 5.资助创业团队。2012 年 1 月至 12 月,学院通过每年 10 万元的大学生自 主创业资助经费,先后共对 11 个创业团队进行了资助,资助总额达到 9.3 万元。

6.建立创业孵化基地。2012 年 4 月,学院与沙坪坝区科委合作,在西永创 新生产力大厦建立创业孵化基地,推荐具有一定发展前景和空间的创业团队入 驻,免除其场地租金,并由沙区科委负责协助团队申报微型企业扶持资金,现已 入驻 5 个大学生创业团队。

7.实施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2 年,我院共有 10 个创业团队或项目被市 教委确定为重庆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五、存在的不足 (一)毕业生就业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受行业背景影响,部分专业毕业生薪酬、对口就业率偏低,离职率偏高,毕 业生整体就业质量受到影响。

(二)就业指导专职人员缺乏 学院基本保证了就业指导专职工作人员的配备, 但对学生进行个性化, 一对 一就业指导和咨询的老师仍然缺乏,就业指导工作有待深入。

(三)就业工作环境有待完善 在硬件上,就业一站式服务平台有待升级,就业咨询工作室、工作坊、面试 室有待建立,校内创业孵化场地面积有待进一步扩大。在软件上,各种现代技术 手段和平台未能在就业工作各环节上加以充分运用,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

(四)创业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学院创业教育缺乏校内场地和孵化基地,创业资助、创业团队管理等各项 制度有待制定、完善和健全。微型企业指导站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11 - 六、改进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和市场建设 加强校企合作和专业建设,注重通过行业协会的平台对合作单位(企业) 进行遴选, 选择具有一定发展潜力和能够为学生提供较大职业发展空间的企业进 行深度合作,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层次,努力拓展毕业生职业发展平台。

加大就业推荐力度,加强就业市场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就业信息大学城片区联 网、主要求职网站同步,积极引入高质量的就业单位和岗位,就业指导与创业服 务中心和各二级院系适时分行业、专业进行供需见面会和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 海量就业信息,力争使 2013 届毕业生的供需信息比例达到 1:3。

(二)加强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 提升就业指导中心工作职能,建立职业指导工作坊,设置专职职业指导人 员岗位,开设职业指导咨询热线,升级和购买相关软件产品,力争使职业指导工 作实现机构专门化、人员专职化、工具专业化,提升我院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 的工作水平,最终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 12 -

【第二篇】:高职院校学期教学工作总结,高职学校工作总结

教学工作总结一、 专业建设。

我院申报新增设专业共计五个, 其中建筑工程管理、 计算机控制技术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为新增设专业,批复两个(前两 个) 。小学教育及学前教育作为重新向教育部备案的两个专业(材料与申 报新增设专业相同)。应用系专业建设考察。

二、联合办学。同辽师、辽工、锦医等学校联合办学,拓宽办学渠 道,探索新的联合办学模式。

三、申报“十一五”课题十二个(主持人分别为

) 、辽宁省教育科 研课题四个,其中包括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课题。同时加强院级课 题建设。

四、申报精品教材一部。***编著的《新编应用写作》一书,向省 教育厅申报精品教材,我院教学各个环节向精品建设迈进。

五、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 (学科) 带头人及青年骨干教师年度考核。

外聘教师力量增强, 已经开始跨聘请教师(向渤海大学聘任物流专业教师,本学期外聘教师 达 35 人之多) ,弥补专业教师不足。2006 年省级以上师资培训共 12 人, 市劳动局技能鉴定考评员申报 20 人。

六、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说课工作总结(附后) 。六系一部均 开展了德育说课,共 44 节。学院、教务处及系部领导、督导组人员、各 系教师参与听课。各教学单位组织严密,形式得当,教师说课认真,听 课踊跃,收到良好效果。

七、全国公共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违纪处理改革。我院多年承担 全国公共英语及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工作,多年来,历次考试经常出现 违纪现象,如何处理是一个问题,经院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了处理办法, 对保证国家级考试起到规范作用。

八、加强毕业生成绩管理。

九、 校外实习检查。

实习管理近两年得到规范, 在教务处的组织下, 每学期各教学单位申报实习计划,期末进行实习总结,教务处、督导组 经常到实习点儿进行检查督促。校外实习管理还有待进一步进行研究加 强管理。

十、督导组听课。共 127 节,其中新进教师和青年教师 68 节,外 聘教师 15 节,德育说课 44 节。

十一、省优秀课申报两门。

《市场营销学》 ; 《教育学》 十二、省示范专业申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申报省示范专业。

【第三篇】:高职院校工作总结,高职学校工作总结

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研究摘 要 :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根据教学对象 、教学目标 、教学情境等具体情况能动地对教材体 系进行再加工与再创造 的整体化运作过程 , 是影向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也 是导致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均衡现象的主要原因, 当前高职院校思想 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对此应给予重视。

关键词 :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转化 一、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呈现出明显的非均衡态势思想政治理论 课作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主战场,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 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中央及教 育主管部门对此高度重视,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人力,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支 持政策。然而,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其中突出表 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均衡现象较为严重。

部分学校及部分教师思想政 治理论课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及思想政治理论课 给予高度评价,喜欢甚至盼望上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人满为患。与此相反的另 一番景象是 ,相当部分学校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应有的学习兴趣,学习 动力不足,上课时学生缺课现象严重,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敷衍应付了事 ,学 习效果不佳。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景象留给我们的思考是,在环境 、学生、课程、 教材、课 时等都大体相当的情况下,为什么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笔者认为, 问题症结在于授课教师能否善于处理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能否善于 由教材体 系 向教学体系进行转化 。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表现 出的另一非均衡性是师资队伍建设 , 思 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在近 10 年获得了跨越式发展,与此同时,带来的问题也 不容小觑。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师年龄较大者主要来 自原来的中专学校或技校 , 这部分教师虽有一定教学经验,但往往习惯 于采取 中专及中学 “应试教育” 的教学模式 ,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作为知识读本进行传授,照本宣科,要求 学生死记硬背; 高职院校年轻教师主要来 自本科 院校毕业生,具备一定理论水 平及学术科研能力 ,但缺乏教学经验,对高职院校学生状况缺乏了解 ,对国家 统编教材的宗旨理解不全面, 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着两种错误倾向:一部分年轻 教师照搬大学本科乃至研究生的授课方式,偏重于从学术和理论进行讲解和探 讨 ,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大;另一部分年轻教师虽然课堂气氛活跃,但严重脱离 教材,视教材为参考 书,教师在课堂上任意发挥 ,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相去甚远。

二 、教材体 系向教学体 系转化 问题的研究现状 2004 年中共中央、国务 院 16 号文件明确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切实改革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 改善教学手段” ,由此拉开我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序幕,部 分学者开始关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进行转化的相关问 题 。由于我国学术界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研 究起步较晚, 此领域文献资料并不充足,部分学者对此虽然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 得了一定成果,但总体而言仍处于初始阶段,存在一定局限性 :一是往往仅作 为附属问题在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改课题中有所涉及 ,主要停留于实际操作 层面,学术理论高度有 限;二是只从某一角度出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教材体 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过程中的某一问题进行探讨, 未能就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教材体 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过程中的系列问题作出整体回应; 三是将此领域作为研究对象 的多为综合性重点大学本科院校专家学者, 针对的往往是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 课教学状况, 未能或少能反映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 转化过程 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四是研究视野拘泥于国内,对于其他国家 在此领域的实践情况与研究状况知之甚少, 借鉴机制的缺乏及外文资料的缺失已 经成为制约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突破的瓶颈。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内涵分析教材 体系指由中宣部、 教育部按照教学大纲组织编写的在高职院校统一使用的思想政 治理论课教科书内部的章节 目结构框架以及相互联系的内容所形成的载体系 统。教学体系指高职院校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教学主体(教师与学 生)、教学 目标和内容、教材与其他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评价与反馈、教 学制度与管理等教学要素朝向实现教学 目标的合理组合而统一运作的有机系 统。

教材体系是构建教学体系的基础与主要依据,教学体系是指导教师系统传授 教材内容、实现课程设置 目标 的主要途径 。高职院校 思 想政治理论课教材 体系 向教学体系转化呈现 出以下特征

1.阶段 性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施是一个前后一贯的连续教育教学过程, 思 想政治理论课从课程设置到教学完成需要经历以下五个步骤, 其中包括三个转化 阶段

步骤 1:形成学科体系及各课程体系,步骤 2:编写教材及教学大纲,步骤 3:任课教师设计教案和制作课件,步骤 4:课程教学实施,步骤 5:学生理解掌 握与吸收。

在上述五个步骤中,步骤 1 与步骤 2 之问所进行的是课程学术理论体系向 教材体系的转化,步骤 2 与步骤 4 之间发生的是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步骤 4 与步骤 5 之间所发生的是教学体系向学生素质、能力的转化。政治理论 课教师最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是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阶段, 教师在此阶 段承担着党和国家的“政治翻译”及教材编写组的“学术翻译”双重角色 ,对 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起着关键性作用。

2.创 造 性 课程实施过程的三次转化是对课程的三次创造。

第一次创造是由参与教材编 写的群体进行的; 第二次创造是由更为广大的任课教师和学生进行的,其中教师 起着主导作用; 第三次创造由学生 自身完成。第一次创造决定了课程的 目标和 内容体系, 第二次创造则决定了课程 目标和内容体系能否被学生接受 ,能否顺 利进入第三次创造。

可见, 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是根据环境和学生的实际对 教材的深入解读和再创造。

3.协 同性 教材体系转化是一个由密切联系、 相互渗透和相互支撑的教学要素组成的教 学系统 ,是一个由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组成的整体化运作过程。教材是教学之 本.新教材满足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急需 ,但要真正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 的教学效果, 当务之急是把规范的教材体系尽快转化为生动的教学体系,而广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关键因素。

4.差异性 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理性状态是教师对于教材所有内容能够完全吃 透,做到精准无误。但由于教材与教师处于不同对象层面,教师消化教材的过程 实际上是将客观对象主观化的过程 ,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领悟必然与教材 内容 产生差距。可能高于教材水平 ,可能等于教材水平,也可能低于教材水平。教 师对教材的理解与领悟水平还会随着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与职业发展发生变化。

因此,教师所传授的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很难达到完全的等同。

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功能价值 1. 有利于协调政治理论课教材统一性与教 学多样性冲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 课统编教材具有理论水平高、政策性强 、体系完备、逻辑严密的特点 ,是教师 进行教学体系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 对于统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 容及强化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各学校在办学层次 、办学 条件、专业设置 、师资队伍、生源结构等方面存在种种差异,统编教材的普遍 性很难适应类学校的特殊性实际需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普遍反映对于教材与 教学之问的处理和把握难度很大, 教师困惑聚焦在如何实现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 系转化的问题上。

2.有利于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纳入课程体系,进 行系统设计开发 ,是现代教育科学发展的新趋势。由于教材主要以文字方式进 行静态表述,在知识和理论传播方面障碍程度并不 明显,但就实践教学而言, 教材就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 ,教材体系处于相对静态而实践教学具备明显动态 性 ,二者之间矛盾的协调必须通过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加以解决,由任 课教师通过实践课程设计将教材体系中的内容和理论转化为实践项 目加以实 施,从而突破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条式授课方式,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推动 实践教学发展。

3.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掌控能力教学掌控能力指教师在教 学过程中对教学要素及教学流程的掌握和控制能力 ,是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组 成部分。

一个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往往首先体现他对该课程教学的游刃有 余的掌控能力,教社科[2008]5 号文件所要求的 “融会贯通 、熟练驾驭、精辟 讲解”无疑就是指具有这种掌控能力所 达到的一种驾轻就熟 的高水平教学境 界。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掌控能力 的提升是一个艰难而复杂的过程 , 教材 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是锻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掌控能力的重要方法和途 径 。

4.有利于适应高职特色教育 高职院校与本科虽然同属于高等教育, 但在办学宗旨、 办学条件、 生源结构 、 师资力量、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必须贴近高职院校实际情况,满足高职院校实际需要。目前 ,我国高职院校和 本科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使用的是同一教材 ,作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 课教师,不能照搬本科教学模式,而应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因材施教 ,根据高 职学生的现实需要做好教材体系的转化工作。在总体把握教材的逻辑结构、知识 体系及精神实质的基础上, 降低教材难度, 确立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教学 目 标和教学体系。高职院校入学门槛普遍较低 ,学生基础薄弱 ,学习兴趣不高, 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的抽象理论更是望而生畏,再加上在校授课时间短, 实习实训时问多, 若要圆满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并取得理想成效,更有 必要进行课程改革, 通过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探索出符合高职教育现状的 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李万鹏 ,种海峰 .从思想到教学 马克思 主义理论教育中的“三个转 化”[J].前沿 ,2008,(3). [2]姚小玲 . “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教材体系 向教学体系转 化的探索 [』].北京教育(高教版),2009,(11). [3]陈秉公 .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 向教学体系转化 的规律性 [J].思想理论教育导 刊,2008,(9). [4]卢黎歌.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 系的转化[J].教 学 与研究 ,2009,(11). [5]胡菊华.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实现 策略探 析[J].思想理论教育 导刊,2007,(4). [6]柴秀波.思政课从教材体 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中的创新性研究—— 从教 学方法创新谈起[J].长春理工大学学 报(高教版 ),2009,(11) [7]咎西娟 .高职院校思想政 治理论 课教材体系向教学 体系转化应注重 的几个 问题 [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9,(12).词:实践教学环节 必要性 现实问题 新体系模式机制 论文摘要: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需的教学环节.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 教学环节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

本文笔者通过对现实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 分析总结。

提出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模式和机制。

以此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针 对性。

目前.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 国呈如火如荼之势 。

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雨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 色的高职教育培养 目标是培养职业型、素质型 、品德型的“新三型”人才 。教育思想是以能 力和品德为本位:教学过程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 。那么 .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 课(简称思政课)在新课程设置过程中就更应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这是思政课教学改 革 中一个不可缺 少的教学环节(另一个环节是理论性灌输).同时也是一种教学手段 笔者拟 就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与创新 . 构建实践教学环 节新体 系模式机制 , 谈几点 思考 ,以求进一步推动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改革 一、思政课进行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实践性教学是西方在倡 导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和行为主义教育哲学、强化教育职业化的 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教学实践模式。

我国高校的人文社科类实践性教学 .尚在积极探索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并 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它仍然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 。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是客观现实的必然要求 首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学风 ,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指导思想 和 基本原则 思政课教学中适 当引入实践教学 .实现教与学 的良性互动 。“输”与“导 ”的有机 结合.是创新思课教育的有效举措 .是增强恩政课实效性的最佳途径。在思政课教学中引 入 实践教学环节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

其次 . 思政课 的教育 目标不同予专业课 专业课 的开设是为了培养学生有一技之长. 是 解决“为学”的问题。而思政课是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做人的课.是解决的“为道”的问题 .思政 课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使大 学生学会做人。

这是影响学生一生成长的课 . 但一部分学生往往着眼于眼前 利益 . 从实用 主 义 出发 .对思歧课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因此。必须转变教育理念 。延伸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育空问 。充分运用社会这个大课堂 。让学生走 出“象牙塔 ”.积极参与一定的社会实践 。

使学 生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 。用所学 的理论来指导实践 .去分析、处理现实生 话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热情 。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是 润物细无声 的.学不好 ,会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中跌跤 、走弯路 、犯错误 的。

再次 .强化恩政课实践教学环节是社会需求所决定的。社会上 的各种不同的荣辱观 、 是非观 、价值观等不可避免地对学生产生影响 .面对这些严峻的考验 ,高校思政课如果 仍 用传统的封闭的模式来操作.将学生置于假设的理想 的环境之中。脱离现实世界.当他们 进入社会后,往往出现缺乏理想信念、精神意志薄弱、心理素质差 、缺乏敬业精神 、缺少 诚心 、求知欲、上进心不强等一系列问题.但如果学生在校期问.在思政课教学中注重实 践教学环节。

让学生提前 了解社会, 触社会。

接 体验生活. 在实践 中培养 自己的优良品质, 甚至让他们在实践 中碰碰钉子,遇到点挫折,这也许不失为一个 好的教育方法 。从而为他 们走人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就会使他们顺 利地实现由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的转变 .那 么.思政课 的实践教学功不可没。

二 当前 高职院校 实践教学环节现状存在的问题 1.高等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实施不容易操作 全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性教学环节没有统一的模式和标准, 有的高职院校纳入教 学计划.有的则没有:有的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时多。有的则少;有的高职院校有 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大纲. 有的则没有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政课实践教 学环节的实施 。

2.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环节并没有一个完整的、统一的教学模式和体系 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实施散落在三门课程中.并没有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因此 , 教师之间是各自为政,自己搞自己的.有责任心的思政课教师实施过实践环节.有些思政教 师根本就没有实施。这样就形成不 了整体 集团作战的优势 。

3.实践过程难以操作指导 和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很多高职院校思政课在组织形式上采取了大班合堂教学形 式 .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班级一起上课 .这种大堂上课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思政课教 师不足的情况 .节约 了教学资源 .降低了教学成本。但往往造成教学质量难 以保证 .尤 其是大规模的实践性教学 .操作不规范。控制不很严格 ,很难落实对学生的逐个 检查 和指 导 ,往往会有些学生借机偷懒、一些学生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简单应付.实践报告从报刊“抄 袭”或从网上下载。复制 的现象比较严重 。

4.学校有限的经费难以满 足恩政课 实践教学环节实施的需要由于思政 课实践性 教学 环节实施没 有统一 的要求 和标准 . 当然也就没有稳定的经费保障和经费标准。

在实践教学 中.很难选择形式多样 .地点较远和 比较具有典型意义的活动内容 .限制了师生互动。学 生也往往处于敷衍 了事的态度,不深入 ,收获也不深刻 ,使活动流于形式,缺乏 实效性。

5.高等 院校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环节没有形成完善实施机制 对上实践课 的教师缺乏激励机制.工作量 的计算得不到落实 ,教师没 有积极性 ;对 上实践课 的学生 缺乏 考核机制 , 实践课的成绩和学分算还 是不算 . 学生没有什么约束. 学 校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还缺乏投人机制 三、构建实践教学环节新模式体 系和实施机制 1.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的新体系 (1)对思政课实践教学予 以明确界定。我们认为所谓思政课实践教学就是 区别于传统的 思政理论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 组织和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 .获得思想道德方面的直接体验为主要内 容. 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 目标 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环节 。

它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 社会实践 ,引导学 生走人社会 ,在具体 的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 、研究 问题和解决问题 。

GZ85.cOm更多总结延伸阅读

高职学校班级管理工作总结


高职学校班级管理工作总结范文

光阴如梭,期末将至。回顾一个学期以来的班级工作,或得或失,都是一笔宝贵的经验财富,在此做如下学期总结,以回首过往,展望未来。

我们酒店班主要围绕“三风”建设评估方案,结合班级活动展开。

一、“三风”建设

1、在“班风”建设方面,本班定期开展主题班会,在学院,系部的领导下,积极贯彻为提高我班各同学的思想道德素质,开展了一次“创先争优,树立良好学风”的主题班会。各班委协调一致,分工明确,活动准备工作充分,现场气氛热烈,整体上实现了预期的效果,在同学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为配合11月的校风校纪建设月,各班委尽心准备,同学积极参与,现场气氛活跃,高潮不断。

2、“学风”方面,本班上课出勤率保持在98%以上(除请假并批准的),无迟到、早退现象。但下午上课情况相对较弱,规定的晚自修出勤率不十分理想,有待进一步改进。除此之外,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高,早自修认真朗读英语、普通话,背单词。晚自修安静看书,做作业。我班保持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和积极进取的学习精神,在课堂上不断吸取讲师所传授的文化知识,课堂下阅读相关书籍加以巩固和深入。部分同学参加全国计算机培训班。

3、“寝室文明之风”方面,同学们进入大学也已经一年了,基本上不存在对大学生活的适应问题了。内务状况、寝室卫生也有下滑的趋势,寝室内看上去不是那么整齐了,桌上放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但所有寝室还是保证了基本的卫生条件,所有同学都折叠了被子,鞋袜没有乱丢乱放,垃圾尽量没有倒满拾纸篓,但这些总是不够的,为了更好的学习,寝室必须舒适卫生,这样才对学习有利,所以内务我们会常抓不懈。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男生有的宿舍在收集塑料瓶,这样既保护了环境,减少了浪费。还捐到我们学校的爱心社里!这点值得鼓励!

二、关于班主任的评定

本班班主任老师十分认真负责,待人亲切,是同学们的良师益友。从开学初,认真做好班委选举工作,尽量让每位同学满意。之后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如主题班会、校外活动等并给予总结。督促班委工作及同学学习生活。学习方面,系统得向我们介绍大学的学习方法,让我们确定奋斗目标,指导我们如何练字,如何写读书笔记,读哪些书。生活方面,走访各个寝室,了解生活情况。在班委工作方面,找班委谈话,鼓励并支持班委工作。我们对班主任没有意见,非常满意。

三、班委自评

本班班委在竞选后产生,深得老师同学的信任。在近一学期的锻炼后,工作能力均有提高。班级各项活动积极配合,尽心尽力,努力做到最好,得到同学的肯定,班级凝聚力较强,同学们对班委工作支持,参与的积极性高,班级同学和谐相处,学习兴致浓厚集体荣誉感强。各位班委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班级各项事务正常有序地运行,及时做好同学与老师间沟通的纽带作用,热心解决同学遇到的困难,得到同学的信任。但仍存在不足,不够严以律己,有松懈现象,某些方面工作不够细致,班级特色还未全部挖掘。相信我们会从幼稚走向成熟,再接再厉,争做更好。

四、活动方面

(1)同学们不仅积极参与班级活动,还活跃在校,院等组织的活动中.积极配合我系学生会纳新工作,鼓励本班有能力的同学积极地报名参加我院学生会。最终,一些同学以优异的表现成为其中的一员,担任学生会副部长、干事、系团委里的一些职位等职务。在学生会,团委中经常看到本班同学活跃的身影.同学们都积极向上,通过这些来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更加完善自己。

(2)值圣诞节、元旦节之际,本班组织举办了班内集体英语圣诞晚会,班内同学经过分工,各自为晚会的举办做准备工作,包括采购物品、当晚布置场地等;在整个过程中,大部分同学都积极参与,各展其能,当晚气氛十分活跃,让同学们充分体会到了集体大家庭的温暖。让充满活力的青春在大学校园里燃烧、释放出强烈的光和热!

(3)为配合参与我院举行的运动会,班里组织同学们积极参与,在此过程中,同学们表现出了十分的耐心与细心,恒心与毅力感染了所有同学,充分发扬了运动精神。最终,我们获得了有益的成绩。

五、经验总结

在这一学期的时间中,本班虽然进行了多次活动,丰富了大家的生活,为全班同学提供例如方方面的服务,但由于我们缺乏经验和本身能力的有限,使得我们在部分工作中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我们的工作未必能让学院的领导满意,也未必能满足全班同学的所有合理要求。然而,我们在成长,在发展,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做好班级工作,为同学服务!如今,新的一年就要开始,用我们期刊中的话来表达我们的心声:我们正在大步前进,努力发觉自己的优势!

2015年高职高专学校班级工作总结范文


光阴如梭,期末将至。回顾一个学期以来的班级工作,或得或失,都是一笔宝贵的经验财富,在此做如下学期总结,以回首过往,展望未来。

我们酒店班主要围绕“三风”建设评估方案,结合班级活动展开。

一、“三风”建设

1、在“班风”建设方面,本班定期开展主题班会,在学院,系部的领导下,积极贯彻为提高我班各同学的思想道德素质,开展了一次“创先争优,树立良好学风”的主题班会。各班委协调一致,分工明确,活动准备工作充分,现场气氛热烈,整体上实现了预期的效果,在同学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为配合11月的校风校纪建设月,各班委尽心准备,同学积极参与,现场气氛活跃,高潮不断。

2、“学风”方面,本班上课出勤率保持在98%以上(除请假并批准的),无迟到、早退现象。但下午上课情况相对较弱,规定的晚自修出勤率不十分理想

,有待进一步改进。除此之外,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高,早自修认真朗读英语、普通话,背单词。晚自修安静看书,做作业。我班保持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和积极进取的学习精神,在课堂上不断吸取讲师所传授的文化知识,课堂下阅读相关书籍加以巩固和深入。部分同学参加全国计算机培训班

3、“寝室文明之风”方面,同学们进入大学也已经一年了,基本上不存在对大学生活的适应问题了。内务状况、寝室卫生也有下滑的趋势,寝室内看上去不是那么整齐了,桌上放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但所有寝室还是保证了基本的卫生条件,所有同学都折叠了被子,鞋袜没有乱丢乱放,垃圾尽量没有倒满拾纸篓,但这些总是不够的,为了更好的学习,寝室必须舒适卫生,这样才对学习有利,所以内务我们会常抓不懈。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男生有的宿舍在收集塑料瓶,这样既保护了环境,减少了浪费。还捐到我们学校的爱心社里!这点值得鼓励!。

二、关于班主任的评定

本班班主任老师十分认真负责,待人亲切,是同学们的良师益友。从开学初,认真做好班委选举工作,尽量让每位同学满意。之后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如主题班会、校外活动等并给予总结。督促班委工作及同学学习生活。学习方面,系统得向我们介绍大学的学习方法,让我们确定奋斗目标,指导我们如何练字,如何写读书笔记,读哪些书。生活方面,走访各个寝室,了解生活情况。在班委工作方面,找班委谈话,鼓励并支持班委工作。我们对班主任没有意见,非常满意。

三、班委自评

本班班委在竞选后产生,深得老师同学的信任。在近一学期的锻炼后,工作能力均有提高。班级各项活动积极配合,尽心尽力,努力做到最好,得到同学的肯定,班级凝聚力较强,同学们对班委工作支持,参与的积极性高,班级同学和谐相处,学习兴致浓厚集体荣誉感强。各位班委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班级各项事务正常有序地运行,及时做好同学与老师间沟通的纽带作用,热心解决同学遇到的困难,得到同学的信任。但仍存在不足,不够严以律己,有松懈现象,某些方面工作不够细致,班级特色还未全部挖掘。相信我们会从幼稚走向成熟,再接再厉,争做更好。

四、活动方面

(1)同学们不仅积极参与班级活动,还活跃在校,院等组织的活动中.积极配合我系学生会纳新工作,鼓励本班有能力的同学积极地报名参加我院学生会。最终,一些同学以优异的表现成为其中的一员,担任学生会副部长、干事、系团委里的一些职位等职务。在学生会,团委中经常看到本班同学活跃的身影.同学们都积极向上,通过这些来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更加完善自己.
(2)值圣诞节、元旦节之际,本班组织举办了班内集体英语圣诞晚会,班内同学经过分工,各自为晚会的举办做准备工作,包括采购物品、当晚布置场地等;在整个过程中,大部分同学都积极参与,各展其能,当晚气氛十分活跃,让同学们充分体会到了集体大家庭的温暖。让充满活力的青春在大学校园里燃烧、释放出强烈的光和热!
(3)为配合参与我院举行的运动会,班里组织同学们积极参与,在此过程中,同学们表现出了十分的耐心与细心,恒心与毅力感染了所有同学,充分发扬了运动精神。最终,我们获得了有益的成绩。
五、经验总结
在这一学期的时间中,本班虽然进行了多次活动,丰富了大家的生活,为全班同学提供例如方方面的服务,但由于我们缺乏经验和本身能力的有限,使得我们在部分工作中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我们的工作未必能让学院的领导满意,也未必能满足全班同学的所有合理要求。然而,我们在成长,在发展,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做好班级工作,为同学服务!如今,新的一年就要开始,用我们期刊中的话来表达我们的心声:我们正在大步前进,努力发觉自己的优势!

我们班的班干部有良好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我们的同学也积极配合班干部的工作,营造出一个和谐优秀的集体.我们张扬青春,我们积极向上,我们相信在我们未来的2年中一定更加精彩!

具体活动

1,9月初,班委竞选,产生新班委

2,9月10日学校领导给我们上教学学分的课

3,9月11日 领取军训服装

4,9月13日 学院举办迎接新生的活动

5,9月21日 系部举行迎新晚会

6,9月26日 学生手册的考试及新生入学奖的评定

7,10月中旬 本班主题班会“创先争优,树立良好学风”和“普通话语言文字”

8,10月28日 院运动会

9,11月3日 迎接省领导普通话语言文字检查

10 11月25日  09酒店表彰大会本班全部到齐

11 12月2日  两个酒店班大型主题班会“我的青春谁做主 非10酒店莫属”

12  12月25日  英语圣诞晚会

城市管理与服务系10酒店一班班长田仕炜

高职院校人才工作总结



高职院校人才

积极参与不断创新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全面实施

**********隶属于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是2002年2月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面向全国招生的公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地处牡丹江市效,占地126万公顷,建筑面积20.3万平方米,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科教优势明显,是我省东南部地区唯一一所农业类高等院校。

学院发展历史悠久,先后经历了牡丹江农校、省农业经济学校等约50余年的发展历程,现设七系两部,48个专业,涉及农、管、文、工四大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6000余人。

“科教兴国,人才强市”。多年来,学院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人才工作的指示和要求,坚持把人才工作摆在战略地位,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围绕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关键环节,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我院实施人才战略的主要做法

(一)拓宽视野,全方位吸纳人才

晋升高职院校以来,学院的各项工作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院在一面搞好教学工作和学院基础建设的同时,对人才引进工作高度重视。

学院成立了专门的新进人员考核领导小组,其中包括学院领导、教务处同志、人事处同志、专业课教师、高教研究室同志以及与拟聘人员相关的系、部负责人。对新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和社会应聘人员从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实践能力和社交、礼仪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人才引进的质量。

在选人的范围上,把眼光从市内逐步转向了省内,及至全国,人才的选择也从单纯的以师范类毕业生、对口高校专业人员为主的范畴,转向了社会各届,包括一些科研机构和省内比较著名的大型的企事业单位。用人机制灵活,引进人员素质高、能力强,这也是我院近几年发展较快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二)提升能力,大规模培养人才

为了切实提升人才队伍的能力,我院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对有能力、素质高的年轻教师进行重点培养。由学院出资,选派优秀教师外出学习、,努力提高在师的学历层次;制定了相应优惠政策,鼓励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自2001年始,学院教师每年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数均维持在20人左右。2002年公派4名教师,2004年公派2名教师到英国皇家农业大学攻读MBA硕士学位,第一批外派教师现已学成回国,目前表现良好。

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完善在职人员的考核机制。对新引进的应届毕业生,有一年的见习期,通过其在见习期的表现,决定学院最终是否录用。自2002年全面实施人才考核方案以来,学院先后辞退了两名在见习期间表现不好的大学生。对见习期满和学院正式职工,考核主要是通过年终的量化考核来进行的。年终量化考核体系非常完备,对不同的人员有不同的考核办法。健全人员退出机制,对连续二年在干部考核中居于末位的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实行末位淘汰,宁缺勿滥,择优选拔。

(三)建设环境、营造氛围,最大限度留住人才

近几年,学院一方面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另一方面积极营造良好的、适合人才成长的区域、环境,留住人才。从工资待遇、成长空间、生活设施、工作环境等方面不断提高引进人员和在职员工的满意度,为留住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我院是省属高校,教职工的收入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国家财政拨款,二是单位的效益奖金。国家的财政拨款部分是固定的,工资调整需按国家统一程序进行,而且增资幅度不大。单位自发部分,机制则较为灵活。依据学院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员工待遇改善的具体步骤,适当调整奖金的发放额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自2002年晋升高校以来,学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各项工作开展的非常得力,发展形势良好。2004年学院的招生实现了2600人,在校生数量突破了5000人;基本建设1.2亿,新建了二栋学生公寓、标准的、规格较高的餐饮服务楼和居于省内同类院校前列的、面积为16000多平方米的图书馆,其他辅助设施一应俱全。目前,学院在建工程有明年七月份投入使用的32000多平方米的教学主楼,现代化程度极高的实验楼和二栋学生公寓、一栋职工住宅楼。建筑面积预计将达到7万多平方米。届时,学院将以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恢宏大气的各式建筑,风景如画的校园景观,屹立于牡丹江畔,广招天下贤才。

二、实施人才战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段时期以来,我院虽然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从总体上看,人才队伍的数量和质量还远不能满足我院教学和实际发展的需要,如何吸引、留住和用好人才仍是我们面临的一项十分严峻而紧迫的任务。与发达地区的同类院校相比,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

(一)有关人才方面的政策、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现有的有关人才方面的政策、引进机制和激励体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吸引了外来才俊,但仍有部分条款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落实尚未到位。并由此形成了对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吸纳和集聚能力不强等弊端,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

(二)获取信息渠道单一,人才资源信息存储不够

人才存量资源作用发挥不够理想,人才队伍的数量和质量满足不了学院发展的需要,高层次人才的竞争处于明显劣势。这主要是由学院获取人才的信息渠道过于单一决定的,学院获取信息的渠道目前还停留在各大中专院校的供需见面会、求职者自荐、部份教师引荐和互联网查询等较为保守的方式,不可必免的导致了人才的供需不和谐。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双方协作,合力拓宽人才信息的获取渠道,这也是学院今后一段时期人才工作的重点。

(三)与地方人才使用政策的矛盾

**********作为坐落在地方的高校,肩负着繁荣地方经济,推动城市发展的重任,所需人才层次较高。但地方的一些人才安置政策却让我们左右为难,比如退伍军人的安置问题。按照我们单位的规模,核定的安置人数每年都在3—4人,这部份人的学历层次通常不高,远远达不到我们的用人标准,在使用上存在很大难度。但我们又不能拒收,因为这是地方的行政命令。希望地方政府能够从学院的实际出发,在人才的使用政策上给予适当倾斜。

(四)交通问题

从地理位置上看,学院地处牡市郊区,距离市区约20公里。交通本就不很便利,事实上,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已经构成了制约我院实施人才战略的瓶颈。但今年7月份,学院出入牡市的唯一通道——温春大桥,又被地方政府以险桥为名,限制通行,给学院职工和学生的出行带来很大不便,也严重影响了学院的发展。希

望在座的领导能从稳定一方、繁荣一方的角度出发,从支持教育的角度出发,对这件事情

给予关注,督促相关部门尽快解决。

三、进一步实施人才战略的工作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牡政办发11号文件、牡政办发23文件精神,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制定学院下一阶段https://实施人才战略的工作步骤:

(一)拓宽渠道,广开言路,畅通信息获取渠道,全面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学院将发挥高校优势,与地方政府紧密配合,共同协作,引进高层次人才,繁荣地方经济,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全面实施。

(二)进一步营造区域人才优势

学院发展历史悠久,基础条件蓄积较好。今后一段时期,学院将发挥农业院校的优势,大力发展科研,培养一批“懂技术、留得住、下得去”的农业类专业人才,为发展地方农业经济、营造区域人才优势提供支持。

(三)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进人才

加大对人才引进的宣传和相关奖励机制的落实力度,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的舆论环境。采取多种形式和方式,引进人才,发展学院,建设地方。

(四)积极开展合作共建,共同发展

与牡丹江地区的相关部门和相关单位积极开展合作共建,群策群力,共同发展。成立专项科研协会、课题研究小组、合作开发机构等,资源共享,分头开展工作,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学术交流、成果分析,立足现实,服务社会,实现地方人才的合理架构,合力建设家乡。

"度学校工作总结"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