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人才方案

发布时间: 2023.08.14

人才方案10篇。

经过多次筛选编辑为您找到了最新最全的“人才方案”,感谢您的光临欢迎参阅本文。如果有什么需要明天做的事,最好现在就开始,根据企业单位对我们的要求。有效的方案对于项目进行必不可少,详细的工作方案,能使我们有明确的工作方向。

人才方案 篇1

一、职业与岗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经分析研究,物流管理专业职业范围、就业岗位及职业资格证书框架如下:

二、招生对象与修业年限

(一)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

(二)修业年限:三年

三、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一)培养目标:

物流管理专业培养适应物流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与之相适应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技术实践型人才。

要求毕业生要具有物流企业采购管理、物料控制、仓储与配送管理、运输组织、物流市场开发、物流信息处理等物流专业能力;培养学生在具备传统物流基本能力的同时能适应金融物流新发展的需要并且具有较强的物流实际操作能力。

(二)基本要求: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比较系统地掌握物流的基本理论,掌握流通实践技能,熟悉通行的物流规则和惯例,以及熟练掌握企业的运输、装卸搬运、仓储配送、货代、流通加工、信息等作业流程。尤其是培养在物流企业从事物流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专门人才。

四、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一)知识结构:

1.具有物流配送中心管理与业务执行的能力;

2、 具有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的能力;

3、 具有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的能力;

4、 具有采购与供应管理的基础能力

5、具有产品质押监管的基础能力;

6、具有一定创新与再学习的基础能力;

5、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

6、 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操作及信息处理的水平。

(二)能力结构

物流管理专业能力结构表

(三)素质结构:

1)爱岗敬业,勤奋工作的职业道德素质,特别是爱农情结的培养;

2)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3)良好的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

4)从事本专业领域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五、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分析

根据企业物流岗位要求,其业务流程简单可以总结为仓储与配送、报关、第三方物流。在传统物流快速发展的同时,还要重视新兴的金融物流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加入金融监管,质押监管等教学内容。

产品流通方面,高职教育物流人才培养目标概况为以下三个层次:

①基层产品物流操作人才。主要从事具体的物流作业,从事职业:包括叉车工、质押监管员、经纪人、理货员、订单员、采购员、质检员、报关员、拣货员等。

②中层物流管理人才。从事职业:包括仓储(配送)经理、金融物流经理、运输经理、调度、供应链协调员、物料经理、物流营销经理、质量经理、采购经理等。

③高层物流管理人才。从事职业:包括物流规划师、物流系统分析师、物流咨询师、物流策划师等。

为保证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设置基础平台、核心能力、专业拓展三类课程,通过核心能力课程学习,学生可以考取和“助理物流师证书”“国际货运代理员证书”、“外销员资格证书” 、“电子商务证书”等职业资格证书。

通过对物流企业尤其是物流企业广泛的社会调研,追踪行业最新动态,依据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层次、职业岗位能力、职业素质与知识点的需求,融合物流职业资格标准,以物流人才需求为出发点,参照就业岗位要求:以公司的运输、装卸搬运、质押监管、仓储配送、货代、流通加工、信息等作业流程为载体,融合职业岗位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方案 篇2

职业教育逐渐摆脱了学科体系的制约,回归其职业教育的本质。职业教育在于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因此,如何将职业教育和企业的用人需求联系起来就成为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物流管理职业技能大赛可以承担这样一个连通的作用:一方面,大赛项目设计都来源于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体现了对岗位工作技能的要求;另一方面,人才培养方案可以将项目上的内容融入其中,并贯穿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从而真正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

职业教育逐渐走出了传统高等教育的学科教育体系,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重视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规划是要以提高质量为重点,并提出通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来提高教学质量。职业技能大赛,既是检验职业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手段,又是加强校企合作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WWW.TV2288.Com 通知范文吧】

1物流职业技能大赛和人才培养方案结合的必要性

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建设的核心体现,包括专业、课程建设,实训条件和实训内容的建设和制定,教师团队的结构和建设以及课程日常的教学工作等内容,而这些内容都是可以通过职业技能大赛来实现的,可见职业技能大赛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使得职业技能大赛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结合成为必要。

1.1将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与技能大赛相结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技能大赛的项目设定是在充分调查市场的基础上,将当前先进的物流硬件设备与运输、仓储和配送等前沿理论进行深度融合。大赛项目的设置,一方面,可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也与职业技能标准相契合。这样,通过对大赛项目的理解和实施,可以更好地对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标准进行准确定位,同时可以针对市场的实际需求调整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实训项目,从而达到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的。

1.2将物流职业技能大赛与教师团队建设相结合,强化人才培养方案

物流职业技能大赛参与主体是学生,但是真正的实力较量是教师团队的较量,因此教师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是职业教育质量的核心。多年来各高职院校一直重视“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措施来实现。一是“传帮带”制度,对于新进教师安排有经验的老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指导;二是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锻炼,参与企业的运营的相关过程,提升实际工作的能力;三是引进行业或企业的人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大赛和实验实训。通过教师团队的建设,使得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更有保障,从而达到强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效果。

2物流职业技能大赛对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作用

2.1以赛促学

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是高考中分数比较低的一部分学生,这部分学生的特点是不爱传统的学习,但是动手和实践能力比较强。如果还是采用学科教育体系,无疑就将这部分学生的缺点放大了。而通过技能竞赛,一方面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改进了教学方法;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的信心,并最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成就感使得学生信心逐步提高,因此,技能竞赛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2以赛促教

将职业技能大赛的项目按照科目分类之后融入课程标准中,“课赛相融”需要对原有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打破以理论课和课堂教学为主的培养模式,取而代之的是突出技能教学和岗位实践。将每一门专业课都体现出技能大赛的相关能力要求,同时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加竞赛项目的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局面,将大赛由传统的少数师生参与转变为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普及化转变。

2.3以物流职业技能大赛为切入点,优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而职业技能大赛是践行这个模式的重要平台,对于专业改革、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内容选取、教学实施、考核评价、实训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融入大赛元素。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强化职业技能大赛方向与技能培养。有针对性地将赛事项目内容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同时充分借鉴大赛组织、大赛评价、过程控制等形式,完善课程实训项目的建设,充分实现“课证岗对接、学训赛相通”。

3物流职业技能大赛影响下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体系的构建

近年来,在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上提出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理念,为了充分实现这一理念,就应当着力构建基于能力培养、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物流职业技能教学大赛体系,而这个体系的关键就在于三个主体的建设,即教师、学生和企业。

3.1教师团队的构建

“双师型”教师是高等职业教育对于教师的新型要求,由于之前我国单一的高等教育体系,使得高职院校的教师只具备单一的知识技能,这和职业教育的本质相差甚远。近年来,高职院校开始注重“双师”素质的教师团队建设,通过培训、企业实践锻炼等途径来完成。而物流职业技能大赛恰恰是“双师”能力展现的主要平台,也是检验教师是否具备“双师”素质的试金石。

3.2强化学生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发挥“双证联动,半工半读”的作用

物流技能大赛的重要特点是不仅要比赛参赛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要考理论知识,以行业从业者的标准和要求,从“知”和“会”两个方面进行考核和比赛。因此在进行学科教育的同时,也应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需要拿出一半左右的课时,用于学生的实践训练。

3.3引企入校,将企业需求与教学体系构建深度融合

物流职业技能大赛的竞赛环境建设和企业的生产运作实际是相吻合的,同时结合院校实训基地的条件而构建的,这样使得竞赛环境既能满足生产型需求,又能满足教学型需求。学校在构建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时候,密切结合企业生产实际需要和职业技能大赛需要来编制实训方案。在新的职业教育理念的指引下,通过“引企入校”,将企业所需的设备和学生实训所需的设备相结合,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职业技能大赛训练基地。

“职业性”是高职院校物流职业技能大赛不同于本科学科竞赛封闭式模式的典型特征,这也就决定了如果技能大赛仅仅是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学生来参与,就违背了“职业性”的特征。因此,物流职业技能大赛需要行业、企业和学校、学生等多方参与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物流技能大赛必须借助企业的资源条件,将实训的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融合才能发挥其作用。

4结论

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将物流前沿理论和生产实践进行融合,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平台。同时可以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师团队建设相结合,对人才培养方案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职业院校师生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广泛参与技能大赛,从而实现促进人才培养方案、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和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三赢”局面。

人才方案 篇3

人才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兴衰和民族兴亡的大问题,也是决定地域经济发展成败的关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谁拥有了人才,谁就占有了取胜的先机。近年来,我县人才资源状况有了明显的改观,人才队伍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各类人才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我县人口较多,历史上人才队伍基础薄弱,加上人才市场尚不够完善,因此,人才对我县经济的“瓶颈”制约日益凸现:人才总量不足,高学历人才短缺,实用性人才奇缺,已成为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如果不尽快采取相应的对策,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短腿”将日益显现。

目前,全县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910人,其中,高级职称194人,占人才总量的2.2%,中级职称2189人,占人才总量的24%,初级职称6527人,占人才总量的73.2%;大专以上学历4456人,仅占人才总量的50%,中专学历3564人,占人才总量的40%,高中以下学历890人,占人才总量的10%;35岁以下4009人,占人才总量的45%,36岁-45岁2138人,占人才总量的24%,46岁-55岁1782人,占人才总量的20%,56岁以上的981人,占人才总量的11%,享受国家和省特殊津贴4人。

据统计,我县拥有各类乡土人才1450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96人,占13.5%,中专以下学历1254人,占86.5%。

近年来,我县一些民营企业共引进高级职称、博士、硕士等高级人才10人,其中,福田公司从北京大学引进企业管理硕士1人,月亮山化工有限公司从浙江大学引进理学博士2人,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实验师1人,罗桥康达制药有限公司从南京医科大学引进医学博士1人,富源实业有限公司从江苏无锡引进高级工程师1人,弘耀光学水晶有限公司从南京理工大学引进高级工程师、研究员3人。

1、人才结构不合理。在城镇与乡镇分布不合理,城镇专业技术人员5970人,占人才总量的67%,乡村专业技术人员2940人,占总量的33%。

2、学历结构不合理。目前,大专以上学历比例偏低。工交行业中本科以上学历仅占5.8%。

3、年龄结构不合理。虽然已基本形成了梯次结构,但由于近些年由于大中专毕业生取消指令性分配,除教育、卫生等部门外,人员年龄结构存在老化现象。

4、区域分布结构不合理。人才在各种经济成分所有制单位中分布不合理,国有单位专业职称8815人,占人才总量98.8%,民营、个私企业只有95人,只占人才总量的1.1%。专业结构不合理,文教卫生专业技术职称人员6471人,占人才总量的72.6%,其他行业2439人,占人才总量的27.4%。同时,在我县的农业、环保、建设、规划等部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高级职称的人才严重不足;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高层次人才更是凤毛麟角。急需人才青黄不接。目前,许多单位缺乏懂管理、会技术的高级人才,出现管理水平远远滞后于发展速度的现象。

5、人才流失趋势仍未得到遏制。近年来,我县有15名中级职称以上人员向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流失,有18名名牌高校毕业生将人事关系挂靠人才中心而到外地谋业。人才的流失不仅给用人单位造成了损失,也对我县的对外形象产生了负面影响。

6、人才配置的市场化程度低,人才浪费现象比较严重。据调查,我县现有各类人才基本上是改革开放以来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按计划被分配到行政、事业单位的,人才配置基本上以行政手段为主,难得考虑市场需要,其结果,一方面一些单位人才无用武之地,另一方面一些单位,尤其是企业、个私经济缺少管理、科技、实用等人才,人才作用没有得到应用的发挥。

1、编制人才发展规划。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来考虑紧缺人才急需人才、领军人才、乡土人才的扩充引进和培养。加强人才资源统计与需求预测,不断完善统计方法,增加统计和需求预测工准确效可信度。注意人才工作的特殊性、政策性和个性化,把有限的人力和数量不多的投入用在刀刃上。注意把握引进高级人才与培养初中级人才相结合,既要重点引进学科带头人、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又要注意培养初中级人才,形成“金字塔”形式。要把引进人才和使用本地人才结合起来,注重现有人才潜力的发挥,给多方面人才以更多的施展才华、脱颖而出的机会。把总体规划和分项实施结合起来,从实际出发,以顺应发展的要求,又要分轻重缓急,分步实施,稳步推进人才工作。

2、扩充人才队伍总量。从调查结果来分析,我县人才队伍总量不足是不争的事实,要加大力度扩实人才队伍,根据各行业分析发展的需要,因地制宜扩大人才总量,过快地扩量,我县经济基础条件不允许,也是

不现实的,不扩实或扩实得太少,就难以改变青黄不接的现状,不能基本满足修水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有计划地选聘大中专毕业生充实生产第一线,有重点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建立人才库,进一步摸清我县人才的需求总量,要通过选招、聘用、引进、调整、流动等方式,逐步改善人才队伍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重点要引进现代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高新技术产业(有色金属冶炼、太阳能光伏)、效益农业、旅游业以及规划、城市建设等重点工程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经济管理人才,懂技术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拥有专利和特殊技能人才。注意培养发展农村乡土人才,制定有利于乡土人才成长的工作机制和培养计划,在农村培养一支“不走的”科技明白人队伍。

3、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制订引进人才、调动人才积极性的优惠政策措施,真正做到用优惠政策引人,凭本事贡献用人、用感情、环境留人。对于各类人才,包括引进的、本地的,政治上同等看待,经济上一视同仁。要提高人才的政治地位,要尊重各类(最新招商引资情况调研报告)人才的劳动和创造。首先要从政治待遇上体现人才价值,设立特殊贡献资、政府特殊津贴、科技进步奖,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人才。把优秀人才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特别是业务部门要配备专业技术副职,重点技术部门也可以总工程师、总农艺师、总会计师等享受相应的职级待遇。要改善各类人才的生活待遇,保障他们基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学习、生活和配偶、子女就学、住房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对各类人才,待遇上从优,工作上也要从严要求,奖罚分明,对各类人才要进行严格考核,使他们学以致用、发挥作用。要加强对人才的政治思想教育,全方位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培养为科学献身的拼搏精神、奉献精神,鼓励他们为上饶县发展贡献聪明才智。

4、实施引才引智工程。实施引才引智工程是解决我县紧缺人才,改善人才队伍结构,快速提升我县人才队伍质量的行之有效的办法。要把引才引智与招商引资上项目有机结合起来。从创新机制入手,不断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制定引人引智的若干规定,打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实行人事代理、“先落户、后就业”和奖励政策。建立柔性引人机制,打破人才单位部门所有的禁锢,不断冲破人才引进、流动的编制、身份、所有制等障碍,实现人才资源社会化。完善外来人才聘用证的办法,通过鼓励各类高层次人才到我县从事兼职、咨询、讲学、科研技术合作和技术指导等方式,引进我县的急缺人才。通过引人生财、引智生财,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5、强化人才培训提高。要制订全县人才继续教育培训规划,各行各业也要有培训计划,用人单位要坚持“学用一致,按需施教”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抓好人才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坚决杜绝假文凭、假论文、抄试卷的现象。假文凭、假职称高职低能,实际上也是一种腐败现象。要培养真才实学的人才,培养求真务实的人才。在抓好本地继续教育培训的同时,要有计划地选送重点人才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深造。培养自己的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聘请高层次人才来我县讲学,科研和技术合作,使我县人才和专业知识,不断得到补充更新,拓宽和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一个大的提高。

6、搭建人才发展平台。搭建人才交流机制。要建立人才市场流动机制,建立人才信息库,掌握我县人才的需求总量,进行综合分析,为政府当好参谋。建立人才信息网,通过互联网发布人才需求信息。为人才交流牵线搭桥。建立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以业绩为核心,由品行、知识、技能为要素组成的评价体系,对人才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人才的政绩档案、职称评定、工资待遇,使用提拔挂钩。评价可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档次。连续二次不称职的,人事部门可缓评,用人单位可缓聘。评为优秀的可给予奖励或提拔重用。建立人才服务机制。鼓励专业人才与发展产业挂钩,每个有专业职称的人才可联系一项产业,联系一个企业,联系一个项目,联系3—5户农户,进行科技帮扶,鼓励专业人才进行有偿服务,为发展经济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7、加大人才发展投入。要不断加大人才投入,改善人才工作基础条件,为人才创造发挥作用的条件。要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位一体的人才投入机制。县财政不断增加科技和人才投入。设立人才发展基金。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开发机制,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建立产学研联合体。企业要不断增加r&d(研究和发展)经费,逐步达到占销售总额的3—5%以上。建立科技发展基金,用于支持各类人才进行重大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和引进技术的再开发,拓宽投入渠道,吸纳社会资金,发展人才事业。农业综合开发、企业技改经费、重点工程建设、老建扶贫等项目,要划出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各类人才进行科技开发和扶智工作。要加快和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重视科技的图书资料和科技档案、科技信息体系建设,建立人才培训中心,为人才培训、交流、咨询和科技成果展提供场所,为各类人才提供用武之地。

人才方案 篇4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具备小学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学有所长,多才多艺,能担任小学多学科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教师。

二、培养规格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少年儿童,愿意献身小学教育;初步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熟悉我国教育事业制度、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精神;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文化素质和人文修养。

2、掌握较广的文化艺术基础知识,掌握较系统的教育科学理论和技术,懂得小学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及手段,具有较扎实的师范素质和过硬的教师职业技能,良好的教师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普通话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三笔字”书写规范、工整、美观。具有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管理水平以及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能胜任小学的教学与管理工作。

3、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从事小学多门课程教学和小学管理的综合型师资,具备小学各项基本活动的操作能力与组织、指导和创新能力,具备一定程度的艺术素质、健康的审美观和艺术表演能力;掌握体育锻炼常识和生理保健、心理咨询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意志和自我调节能力。

4、具有本专业必需的计算机基础及应用能力,通过湖南省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水平一级考试。

5、具有英语的听、说、读、写基本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英文书刊,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合格。

三、学制、学分与学位

学制:四年

总学分:180-182

学位:教育学学士

四、修读指导

(一)、四年内修满公共基础课51学分(包括公共选修课10学分),专业课程111-113学分,实践课程18学分,总计180-182学分方可毕业。

1、公共基础课中的“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就业指导”,实践教学课程中的“两课实践”、“军事训练”、“劳动”不计修读学时与学分。

2、公共选修课可在全校开设的选修课程中选修,选修时必须注重文理渗透和艺术素质的培养,要求每个学生至少修读2个学分的自然科学类课程,2个学分的艺术类课程,2个学分的健康教育类课程,总共修满10学分。

3、每位学生须参加学校组织的素质拓展和创新能力培养活动,取得由学校“素质拓展和创新能力认证中心”认定的10学分。

4、本专业设语言文学、数理和艺术三个方向,每位学生须选修其中一个方向,修满该方向上所有课程,取得相应学分。

语言文学方向:主要培养在汉语言、英语等学科方向上有所专长,能胜任小学语文、英语、社会等课程的教学,承担相关活动课教学工作。普通话达到国家二级甲等标准,英语口语达到良好以上标准。

数理方向:培养在数学、计算机、自然科学等学科方向上有所专长,能胜任小学数学、科学、信息技术等课程的教学。承担相关活动课程教学工作。计算机水平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艺术方向:培养能胜任小学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类课程的教学工作,能承担组织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工作。获得其中至少一项艺术专业等级证书。

5、任选课程须修满6学分。

教材:徐青主编《现代汉语》(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参考资料:邢福义主编《现代汉语》高教出版社出版

xx主编《现代汉语通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

教学要求:在中小学已学语文知识之基础上,立足文学本位,以审美(培养语感)为核心,融文、史、哲为一体,凸显人文性,淡化知识性和工具性,在学习新内容的同时激活和升华旧知识。强调直接面对作品本身,由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复由理性认识回归至体味、欣赏,不在文学史方面做过多的纠缠,以期与中文专业这文学史课程相区别,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打下良好的综合人文素质基础。

①突出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引导性、示范性、启发性解读;

②通过对文学作品的体味、欣赏,使学生的内心更为充实、丰富、净化、健康;

③以品味语言,培养语感为核心,带动学生写作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学内容:古代文学作品(古代诗文)、现代文学作品(现代诗文)、外国文学作品。教材及参考资料:

陈洪主编《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3第一版

钱理群、李庆西、郜元宝主编《大学语文》,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1第一版

夏中义主编《大学新语文》,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6第一版

课程名称:高等数学

课程内容:函数和极限,主要内容为函数的知识、数列与函数的极限以及连续等基本概念;第二部分为导数与微分,主要内容为导数的概念及其应用,各种函数的导数及高阶导数的求法,微分的概念及其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中值定理及其应用等,第三部分为不定积分与定积分,主要内容为定积分、不定积分的概念;不定积分、定积分的求法以及定积分的应用。

教材:姚绍义主编《高等数学》(大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12第五版

参考书: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主编《高等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复旦大学数学系编《数学分析》(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名称:社会科学基础

课程要求: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帮助学生开拓科学文化视野,逐步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汲取人文社会科学的新成果、新方向。要求能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社会科学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若干主干学科的发展概貌和总体发展趋势,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与初等教育改革的关系;理解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和联系,初步确立完整的现代科学文化概念;学习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观点、方法分析现实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提高初等教育中理科文科互补互渗、开展综合性教育的理性认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社会科学概说、社会科学的功能、哲学历史学文艺学的发展与创新、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的发展及趋势、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的空前发展

6、学年论文以教育教学研究为主题,安排在第六学期结合模拟教育实习进行,课程设计安排在第七学期,结合专业方向课程进行。

7、关于教师职业素质及技能的具体要求:

普通话:达到国家二级乙等标准;

书写能力:能书写规范、工整、美观的“三笔字”;

交往沟通能力:性格开朗,能顺利地与儿童、成人进行交往和沟通。

音乐技能:能进行常见儿童歌曲的视唱、伴奏及儿童舞蹈的编排,能组织班队艺术活动。

美术技能:熟练运用简笔画辅助教学、能制作小学教学所需教具等;能独立完成黑板报、手抄报、墙报的设计和制作工作。

教育技能:能独立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能独立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实践活动:教师职业素质和技能在实习前进行统一测试,作为教育实习资格认证考核。

(二)、主要课程说明

课程名称:心理学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主要内容,掌握从事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和相应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热爱儿童、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

提高自我心理品质和思想品德修养的自觉性;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

教学内容: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意义和方法,心理的实质、生理基础和一般规律,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等;心理现象的主要内容、基本特点和具体应用,包括注意、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品德、个性(含需要、动机、兴趣、性格、气质、能力等)、自我意识、人际关系、心理保健等。

教材:全国12所重点师大合编《心理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7版

参考资料:

1.王振宇主编《心理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2版

2.王振宇编著《儿童心理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xx.1版

3.李小东主编《小学生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8版

课程名称:教育学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必备的教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增强从事教育实践的能力;培养学习教育科学、主动参与学校教育改革的兴趣和能力;增强热爱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教师师德和业务修养的自觉性;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阐述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教育与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简况,教育的目的、结构与功能,学校、教师与学生等基本问题。阐述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实施途径与方法;阐述思想品德教育,课外教育活动、班主任与团队工作、以及教育评价、教育法制和教育科研等问题。

教材:陈梦稀主编《现代教育学》湖南教育出版社20xx,8版

参考资料:

1.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8版

2.石忠仁主编《教育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12版

课程名称:教师口语

教学要求:本课程的系统学习普通话语音,能应用较规范的口语交流思想、具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较高的教师职业口语技能,为以后成为合格的小学教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内容:普通话语音训练、一般口语交际训练、教育口语训练。

教材:《普通话训练与测试》湖南省普通话培训中心编写20xx.7版

陈培元《教师口语课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xx.7版

参考资料:徐青主编《现代汉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1997.6版

课程名称:现代汉语

教学要求:本课程系统的讲授现代汉语词汇、语法、修辞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具有较扎实的理解、分析和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能力,具备向小学生传授语言文字知识和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基本技能的能力,成为合格的本科程度的小学教师。

教学内容:汉字的性质特点及现阶段使用情况、词汇的构成,词义的性质、构成;语法的特点和各种语法单位、修辞的基本理论和修辞格。

人才方案 篇5

高职院校以培养职业技能强,提高学生就业为基本出发点,因而其教学方式也以实践为主,并面向企业发展。高职影视动画专业为此需引进项目化课程体系,完善和革新传统的教学体系、课程内容和组织形式,从而提高质量,构造符合自己专业特色的课程,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方便。

高职影视动画专业结合了动画和漫画两者的特色,要求学生在掌握动画设计理念的同时,也要熟悉动漫设计并能实际操作。另外,该专业也需要学生及时了解影视界的发展方向,熟悉并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些都是高职影视动画专业独有的特色。

项目化课程指的是在原有教育的基础上,通过以学习任务为核心,有目的的选择和安排课程内容,并完成所安排的任务的一种学习模式。这种模式具有两大要点,其一:在整个课程安排过程中都以学生意愿为前提;其二:项目化课程多用于解决问题这一方面。不难看出项目化课程的寓意在于通过学生自愿的学习,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技能来解决一些问题。同时学生在整个课程模式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素养。

项目化课程通过将教与学结合到一起,完善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使得理论可以在实践中很好的被应用。传统教学中老师是主角,都是通过老师主动教、老师催促学生们学,而项目化课程则转换了角色,学生由原来的被动转变为主动,同时也由原来的以课本理论为主转变为实践为主。

教育的目的是人才,而不是培养读书机器,为此高职学校教育也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可以在实践中很好发挥特长的人才。他们既热爱学习也对操作很感兴趣,并且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不仅肯定了他们的能力,也给予了他们信心,最终结果是他们对工作的积极性也有所提高。由此我们可以肯定教学方案的知道思想就是:以个人能力提升为目标,着重于实践,培养操作力强的人才。

从前面的讲述可以看出,项目化课程对于培养新型高技能人才极其重要。为此有必要在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同时合理规划课程内容及目标。此处,我们就高职影视专业的影音处理为例,从中选取了比较典型的任务,并且通过精读提出了合理的课程教学内容。

(1)基本模式划分,在动漫课程的影音处理中通常将内容以模块形式划分,工作流程则按这些模块进行,各个模块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课程学习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影音处理中用到的软件及计提实施步骤。(2)毕业设计阶段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的提高与毕业设计完成的好坏密切相关,为此做好这一模块的工作相当重要。毕业设计通常包括5个方面:第一:清楚所做项目的背景以及具体内容;第二: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探讨制定实施方案,这一过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工作能力;第三:依据制定的方案,通过组内成员的合作顺利完成工作;第四:将所得的成果展现给人们看,并进行解说;第五:项目结题,这个阶段可以增强人们的团队精神,提高职业素养和技能。在整个毕业设计阶段,一直都强调在毕业设计中要有创新性,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知识应用能,使得他们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具有强的操作能力,为他们以后找工作做一铺垫。

任何事物或是工作的好与坏都可通过相应的标准来进行评价,同样的课程教学的还坏以及学生学习的情况也可以进行考核。在进行项目化课程的考核时,通过考核其职业技能为方式进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学生平时所表现的能力并依据评价方案来进行评价。评价方案的制定需结合以下4个方面:(1)针对项目课程考核,首先就每个项目进行评价,最后各个项目的总成绩作为学生的项目课程的得分;(2)结合小组和学生自身的考核;(3)评价时同时考虑项目完成的过程和最终成果;(4)评价异同化。

合作是当前最为火热的一种实现双赢的方式,动漫专业课程实施时,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实现了订单式培养,并且建立了相应的培训工作室,并且学校也给学生去企业实习的机会,使得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技能,并能熟练操作。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实习的平台,同样的各大企业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服务,他们对学生到他们各自的企业实习很是欢迎,并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指导,为学生尽快适应工作环境起到很大的帮助。

人才方案 篇6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晋中,服务地方,面向山西,辐射全国,培养具备较高的专业设计水平、文化艺术修养和工作实践能力,能在专业设计部门和科研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应用型人才。

二、规格要求

(一)知识要求

1、具备扎实的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PhotoShop、AtuCAD、3Dmax等软件,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等新的媒体设计程序以及获取信息和文献检索能力;;

3、掌握政治理论知识,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以提高设计的创意想象能力;掌握相应的英语水平,具有交流能力和借助工具书阅读外文资料的能力;;

4、了解设计发展轨迹,掌握系统地设计史论知识;掌握艺术设计学科发展动态和最新成果;

5、掌握地方特色和传统造型艺术资源与特点的知识。

(二)素质要求

1、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以及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团队合作意识;

2、具有较好的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素养、文学艺术素养,并具有现代意识、人际交往意识;

3、具备扎实的环境设计的专业基本功,具有时代性的创新素质;

4、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优秀的职业素质和管理素质。

(三)能力要求

1、具备运用艺术设计的相关理论指导环境艺术设计的实践创作能力;

2、熟练掌握各种设计软件,具备运用设计软件进行设计和制作的能力;

3、不仅要具备很强的创意能力,还应具备较好的创意解说能力、文字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很好的社会沟通能力;

三、主要课程

造型基础、构成基础、中外工艺美术史、设计概论、艺术设计相关软件、展示与陈设、建筑设计史、室内空间设计、室内外设计效果图表现技法、人体工程学、设计制图、建筑模型制作与工艺、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装饰工程预决算等。

四、学制、学分、学位授予类型

学制:四年

学分:196学分

学位授予类型:艺术学学士

人才方案 篇7

1.1为落实XXXX公司人才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制定本办法。

1.2人才引进工作要适应XXXX公司的发展要求,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不断增加人才总量,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2.1坚持公开、公平原则;

2.2坚持全面考核、德技双馨、保证质量。

3.1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或取得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高级人才;

3.2以“211”院校为主体的专业对口的大学毕业生;

3.3具有专业特长、满足XXXX公司发展需要的各类骨干人才。

4.1所需人才可采取录用、调动、兼职、咨询、科研和技术合作、技术入股等方式加以引进和聘用。

4.2高级人才可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柔性引进机制,以智力引进、智力借入、业余兼职、临时聘请、技术合作项目或承担研究课题等方式,灵活多样的超常规、创造性地开展人才引进工作。

5.1市场猎取;

5.2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5.3校园招聘;

5.4业务合作:以不触动人事关系为前提,邀请行业专家在企业急需人才的时候,使企业获得人才突破并实现知识传递;

5.5特聘:凡符合XXXX公司引进人才条件,暂时不能办理调动手续,而本人愿意来XXXX公司工作的人员,可特聘来XXXX公司及分子公司工作;

5.6提前聘用:对符合XXXX公司引进高级技术人才条件的部分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毕业后愿意到XXXX公司工作的,XXXX公司可提前与其签订有关协议,鼓励其在读期间积极参与XXXX公司的建设与科研活动,并可提前1年享受有关的工资待遇和科研优惠待遇;

5.7兼职聘用(互聘):坚持“关系不变、来去自由、流动服务、按绩付酬”的原则,聘用兼职高级技术人才,如聘用重点院校的骨干教师来XXXX公司兼职从事科研工作。

6.1高级人才:

6.1.1被引进者如实向XXXX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提供本人有关材料,包括简历、工作业绩、获奖证书、最高学历学位和职称证书原件、复印件及家庭情况、工作要求和设想、本人联系电话和通讯地址等;

6.1.2XXXX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及相关单位对拟引进的人才进行面试和外调、考察;

6.1.3XXXX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组织相关单位对拟引进目标的学历学位、专业背景和发展潜力等条件进行综合评议;

6.1.4基层单位提出引进人才使用、待遇、管理等方面具体的意见,经XXXX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审核、主管领导审查后,提交总经理办公会议讨论决定;

6.1.5在双方协商的基础上,签订《协议书》(含聘约期协议),由XXXX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统一办理相关手续。

6.2市场猎取和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专业人才,按6.1之规定执行。

6.3校园招聘人才:

6.3.1XXXX公司及各分子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根据XXXX公司发展规划和企业实际制定年度招聘计划,明确毕业生需求数量、专业、院校、性别及工作岗位意向;

6.3.2XXXX公司组织各分子公司参加上级集中组织及各相关院校举办的校园招聘会,对学生进行面试和考察,查阅本人有关材料,包括简历、学习成绩、毕业证书、学位证书、获奖证书等原件、复印件及家庭情况、工作要求和设想、本人联系电话和通讯地址等;

6.3.3XXXX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提出录用意见,经主管领导审查后,报总经理审定;

6.3.4双方在协商的基础上,签订《就业协议书》,由XXXX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统一办理相关手续。

7.1引进的高级技术人员采用岗位聘用制,按照责、权、利一致的原则签订工作协议,约定岗位职责、待遇和聘任期限等相关事宜,实行合约管理;

7.1引进的高级人才由XXXX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其薪酬及福利待遇由双方谈判确定。

7.2专业人才实行项目制管理或岗位制管理,其薪酬比照XXXX公司内同类人员确定。

7.3引进人才如签约期未到而提出或要求终止协议(含调离、辞职、自动离职和解聘等),应按《协议书》规定承担违约责任。

8.1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8.2本办法由XXXX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

人才方案 篇8

一、准确定位人才培养层次,明确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层次的正确定位直接关系到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准确定位人才培养层次,明确培养目标是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人才培养目标一般包括人才的层次和人才的规格定位两方面内容。

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一般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两类。学术型人才是指从事研究客观规律、发现科学原理的人才,主要任务是致力于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客观规律转化为科学原理。应用型人才是指利用科学原理为社会创造直接利益的人才,主要任务是将科学原理或新知识应用于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践领域。在我国,重点高校(985或211类)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而一般本科院校则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

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基本规格可以用知识、能力、素质三要素来描述。一般本科院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规格:在知识方面,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以及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具备进一步发展所需的知识平台;在能力方面,主要包括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适应能力,它集中体现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工程技术与工程实践四个方面的运用能力,所以工程类本科院校在课程设置上要从这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在素质方面,应用型人才不仅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也要有思想政治、人文科学、职业身心等非专业方面的素养[2]。

沈阳工程学院作为工程类一般本科院校,准确评估自身的办学实力,主动适应区域发展环境,将学校的人才培养、师资状况、办学规模、历史传统等要素合理配置。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为:以电力行业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线;面向社会、面向电气工程领域;明确服务于东北三省区域经济;以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

二、把握应用型人才主要特征,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载体,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有相应的课程体系作依托。应用型人才必须突出工程应用能力,紧随社会需求发展步伐,强调行业和产业所需的知识结构,专业知识重组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具有较强行业适用性和针对性的课程体系,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需求。

沈阳工程学院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进行课程重组与整合,以专业主要课程建设为核心,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注重课程内容的先进性与实用性。注意课程衔接,加强课程间的统筹协调,避免脱节和不必要的重复,改变课程内容陈旧的状况,提高课程的综合化程度。构建了“平台+模块”的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以理论课程、实践实验课程、综合素质课程为三大平台,课程设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通识教育课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五个课程模块。调整后的课程设置体现了“强化两头,优化中间”的思想,即强化基础理论课程、强化实践环节、优化专业课程的思想。 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中,每个课程模块又设置了核心课程。突出核心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中心地位。所谓核心课程是指把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与人的生存与发展密切联系的知识与经验体系,通过核心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更为宽阔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备走向社会所必需的素质与能力。

(1)公共基础课课程模块。设置21门公共基础课,共计948学时、55学分。其核心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和大学外语。通过公共基础课教学,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较好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初步能力。

(2)专业基础课课程模块。根据专业的知识结构特点设置11门专业基础课程,共计476学时、29学分。其核心课程包括电路、电子技术、电机学及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内容遵循“合理选择,梯度深化,有机结合”的原则,重点设置一批专业基础课。

(3)专业课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是根据专业特点设置的课程。它以深广适度的公共基础和较宽厚的专业基础课程群为基础,为满足电力行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设置“适用对口且高新技术含量高”的专业课体系。专业课模块包括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1)专业必修课。优化专业课程,对课程门数重新整合,压缩总学时,注重工程应用能力培养。设置6门专业必修课,共计322学时、20学分。专业必修核心课程包括电力系统分析、电气设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高电压技术。学生通过此类课程的学习掌握走向社会所必需的素质与能力。2)专业选修课。为了突出专业特色,反映专业、学科发展前沿(智能电网、新能源发电技术、数字化变电站应用技术、直流输电与FACTS技术等),设置16门专业选修课,共计144学时、10学分。整个课程模块注重新知识与新设备的掌握与应用,进一步拓宽了学生专业知识面。

(4)通识教育课课程模块。为提升应用型人才的人文科学、职业身心等非工科专业方面的综合素养,充分体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科学理念,通识教育课课程模块设置9门通识教育课,共计172学时、7.5学分。通识教育课程是面向全院开设,要求学生必须在每类课程中选修一定的学分。

(5)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课程模块。按照系统性、层次性与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构建由基本技能(计算机实训、工程制图与CAD实训、金工实习、电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专项能力(电机检修实习、电缆施工工艺实习、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习、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实习、专业课程设计)、综合能力(变电站仿真实习、电厂仿真实习)和应用能力(变电站设备装配实习、电气运行实习、毕业设计)多阶段、与理论教学体系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的集中实践教学体系。设置22门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共计40周、40学分。其核心实践环节包括变电站设备装配调试实习、电气运行实习、电厂仿真机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

学生在进入大三开始,加大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力度。通过实验课、实训教学环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把学生培养成能动脑、会实践、懂设计、精操作、有系统概念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三、结论

现代电子科学和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并迅速渗透到传统的电工学科的各个领域,使电工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作为工程类本科院校应该准确把握人才培养定位,积极地探索适合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培养的新方法,构建具有较强行业适用性和针对性的课程体系,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需求,迎接新时代对我国工程教育的挑战。

人才方案 篇9

为进一步强化公司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员结构,认真做好20xx年人才引进工作,根据XXX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关于20xx年人才引进有关工作的通知》,结合公司发展战略及20xx年经营规划,现制定公司20xx年人才引进方案。

一、需求分析截止20xx年8月底,公司现有员工282人,其中,管理人员30人,占员工总数的10.63%,科技人员72人,占员工总数的25.52%,技能人员180人,占员工总数的63.825;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60人,占员工总数的21.27%,其中,硕士研究生3人;具有高级工技术职称以上的技能人员61人,占员工总数的21.63%,其中,技师26人,高级技师3人。

从现有人员结构上看,要适应公司20xx年经营规模需要及实现公司发展战略中人力资源支撑,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在关键岗位、领军人物和技术骨干方面比较缺乏,后备骨干队伍急需加强。

二、工作组织

1、成立公司人才引进领导小组,由公司党委书记任组长,成员由公司班子成员组成。其主要职责:负责人才引进计划的审批,人才引进的最终审定,人才引进相关福利待遇的确定等。

2、成立公司人才引进工作小组:由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任组长,成员由各单位行政正职组成。其主要职责:负责对人才需求的提出和审议,负责对引进人才的面试及考试、面谈,负责向人才引进领导小组提供相关需引进人才素材等。

三、引进计划

1、根据公司发展战略,以专业需求为导向,拓展人才引进渠道,创新人才引进方式。20xx年重点引进成熟人才、急需专业人才,逐步配齐适应公司发展的各类专业人才,确保引进人才质量,注重引进人才素质,提高引进人才效益。

2、根据公司发展需要,20xx年需引进专业领军人才物和专业技术带头人1—2人,引进成熟技术人才6名(主要专业方向:液压、模具、机电一体化、专用车等),高校毕业生4名(主要专业方向:车辆工程、焊接专业等),成熟一线操作技术工人10人(主要专业方向:焊接、钣金、机加等),充实一线技能岗位的大专毕业生10名(采取先实习,再择优录用的方式进行)。

3、根据公司发展需要,适时进行专业设计技术外包,推进社会技术研发资源利用平台的搭建,充分利用社会或四川航天内部研发资源,形成公司兼职设计人员聘用及设计外包模式,为快速提升和改善公司研发响应效率提供保障。

四、引进渠道20xx年,在人才引进渠道方面,广开引进渠道,利用多种方式进行人才引进。

一是通过猎头公司引进领军人物和专业技术带头人;

二是通过航科集团招聘网、四川省人才招聘网、院、公司外网等发布招聘信息;

三是与当地人才中心联系沟通,组织参加当地具有针对性的大小型人才招聘会;四是到高校参加校园招聘会;五是在当地具有相同专业企业中挖掘成熟人才等。

五、引进措施

1、建立和完善一系列人才引进措施。对人才引进要根据不同的学历、资历、工作经历、工作能力等,制定不同的福利待遇政策和有专业性、侧重性的职业生涯规划。

2、加强企业文化教育,提升企业信誉形象和影响力,为引进人才提供宽松、和谐环境,关心人才,爱护人才,为引进人才解决后顾之忧。

六、引进评估

1、对所引进人才统一实行3—6个月试用期,特别对引进的成熟人才和高校毕业生,通过试用,对不适合岗位要求的人员,按照相关法规进行辞退或在福利待遇方面进行体现。

2、在引进人才中,大力推行传、帮、带,让领军人才及专业带头人起好技艺传授作用;对成熟人才、应届毕业生严格执行“师带徒”制度,尽快转变角色,熟悉专业知识和业务本领。

人才方案 篇10

一、目的

1、建立和完善公司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公司战略后备人才队伍,建立经发物业的人才梯队,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支持。 2、公司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

养政策,即公司培养专家型的技术人才和综合型的管理人才。专家型的技术人才指在某一工作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综合型管理人才指在本单位或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二、人才培养组织体系

公司建立“统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职能部门和各物业服务中心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负责人才培养对象的初步甄选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质量管理部作为公司人才培养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人才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标准和程序的制定、培养对象的确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

三、主要内容

本计划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战略人才的甄选、战略人才培养模式、战略人才的培养方法、战略人才的淘汰与晋升。

1、战略人才的甄选

通过科学的测评,慎重地甄选,选拔出真正具有领导或专业潜质的后备人才,以树立公司用人及人才晋升理念。制定甄选标准。

甄选条件

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内年龄在32岁以下,有大专以上文凭,有上进心、乐于学习、积极进取的青年管理人员的培养,使其逐步成为成长为部门技术骨干、业务骨干。进入战略人才培养队伍的员工必须能够胜任现有岗位工作,有强烈进取精神,有一定的培养潜质。

甄选程序

首先由各部门根据甄选条件和《战略人才推荐表》提候选人员名单,质量管理部审核后报总经理审批,然后根据总经理审批结果确定战略人才库入选人员名单。

2、战略人才的培养模式

为了适应不同岗位的需要,结合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公司对战略人才采用下列两种培养模式:

复合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复合型管理人才,采用:轮岗工作(不同岗位)+挂职锻炼(不同部门)+新项目工作+继续教育多种培养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

a) 轮岗目的:主要是使其能够熟悉部门内部不同岗位的主要职责和不同岗位间的配合情况。

b) 轮岗前提:轮岗人员必须胜任本职工作。 c) 轮岗范围:本部门内或公司内不同岗位间的轮换。

d) 轮岗周期:轮岗周期原则上分为三个月和六个月,具体轮岗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e) 轮岗审批:部门内部人员的轮岗需由部门经理审批,公司质量管理部备案。跨部门轮岗,由质量管理部提议,经公司领导审批。

专业型专才培养模式

在本专业线上深度培养,培养目标是业务型专家(技师或取得某种专业资格的工程师)。采用:专业工作+继续教育+工区专业资格培养方式进行培养。

3、战略人才的培养方法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有效性,公司对列入战略人才培养计划的人员采用以下培养方式:

内部导师

对列入战略人才培养计划的人员,公司指定由各部门专业素质较高的人员作为该员工的内部导师进行专业培养。

在职培训

凡列入公司战略人才的员工必须按公司培训计划完成相关的培训课程。不按规定参加培训的将不再作为公司战略人才进行培养。

外部培训

根据公司培训管理制度,凡列入公司战略人才计划的员工可以参加公司付费的外部长短期培训,但必须与公司签订相应的培训协议,凡拒不签署培训协议的,公司将不再作为公司战略人才进行培养。

4、战略管理人才的淘汰与晋升

目的

为了保证公司战略人才培养规划的有效实施,促进公司战略人才积极进取的精神,公司战略人才将实行动态管理,每半年和公司其它管理制度相结合进行调整一次,淘汰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并吸收新的优秀人才加入。

淘汰

经过绩效考核,不能胜任现有工作岗位的,由主管领导建议,经质量管理部确认没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将不再作为公司战略人才进行培养。

晋升

当公司出现岗位空缺时,将优先从公司战略人才库中选拔适合人选,战略人才库中没有合适人选的,再考虑从公司外部引入适合人才。

四、具体实施日程安排

1、20xx年11月1日~5日各部门完成人才的推荐。

2、20xx年11月6日~10日质量管理部完成推荐人才的审核。

3、20xx年11月11日~12日经总经办讨论确定人才培养名单。

4、年11月15日起开始实施“青苗培养计划”。

5、20xx年5月15日结束。

"人才方案"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