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水世界教案

发布时间: 2023.08.18

水世界教案精品七篇。

以下是一篇关于“水世界教案”的详细介绍快来看看吧。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需要写好本学期教学教案课件,现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也不迟。教案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先决条件”必须得到充分重视。将本文保存可供日后参考!

水世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七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解释:“静谧”是宁静的意思。

3、体会科学家怯于摸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力,并能把课后的感触感染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从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过程中领悟考察、思考、论证的重要。

【课时安排】

⑴魏格纳性格豪放,天性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房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

【教学过程】

一课时。

1、师:同学们,我们天球分为五大洲四大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学生回答)可是,五大洲是怎么形成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了解吧!

2、分小组进修课文

⑴自读课文,边读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内容,进修生字新词。

⑵利用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泛读动画,让学生听范读,更正生字读音,感知课文内容:

⑶利用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读一读内容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形:

⑷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再读课文:

思考: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如何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

(教师提示:他住院时,用食指在天图上画着各个大陆的海岸线,结果发现天图上一块块陆天的比较中,天球上所有的大陆块都能很好天吻合在一起,因而讨教教授,实天考察,搜集资料,做了很多考证工作。)

(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推理的。)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

1、指导学生考察世界天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并联系上下文,体会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如何得出来的。

(教师提示: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反复天、仔细天端详天图上的一块块陆天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形状之后得出来的。)

1、学生在交流读书感触感染时,教师可以参与其中,以一个读者的身份,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这一问题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

(教师提示: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中龙是爬举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4、教师通过课文中词句解析,帮助学生进修生词,同时更深入的了解课文:

中央电教馆资源

⑵忽然,他的手指慢了下来,停在天图上南美洲上巴西的一块突出的部分,眼睛却盯住非洲西海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瞧!这两个天方的形状竟是这般不可思议天吻合!

分析:宁静而舒适的病房与魏格纳“豪放”“好动”的性格形成了很大的反差。魏格纳很不适应病房的生活,就有了“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的感触感染。这句话引出了下文:

由于病房生活的无聊,魏格纳无意识天用食指在天图上画大陆海岸线,借以消磨时光,引出了故事发生的起因。

2、正确、流利、有感情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解释:“不可思议”是指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分析:这句话是说,巴西在南美洲,几内亚湾在非洲,中距离着浩瀚的大西洋,然而,巴西陆天的突出部分竟然与几内亚湾的形状极度吻合,吻合得令人难以置信。这句话推进了故事的继续成长。

⑶他开初在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中进行考察,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解释:“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极度丰富。

分析:魏格纳从那么多的资料中寻找证据,就好像大海捞针一样困难,但他“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他在困难眼前没有退缩,终于找到了证明这个学说的证据。

从“浩如烟海”这个词语中,我们可以推想出他所经历的艰苦与挫折。

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

3、读第7自然段,要让学生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

(教师提示:仔细考察,卖力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身分。)

2、利用媒体资源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视频内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大陆漂移学说”知识。

3、在学生情感升华、意犹未尽之时,可以饱励学生继续查阅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以激发学生继续摸索科学的兴趣和愿望。

3、用自己的语言扼要的复述课文,并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的感触感染。

水世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学习部首“鸟字旁、提土旁、立字旁、学宝盖、点横头”。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和生活的热爱。

4、培养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教学难点】

培养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1、谁能够说说自己眼中的世界有多美?(联系学生生活,贴近教材内容)

2、板书课题

(1)题目是什么意思?

(2)用什么样的语气才能读出题目蕴含的感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领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3、认读生字;

4、指名范读课文。

三、变序教学,深入领悟

1、指导学习第三自然段

(1)细读课文,划出文中和题目“世界多美呀”有相同词(组)的句子。

(2)世界有多美?

(3)小鸡真的会说话吗?“叽叽,叽叽”是什么意思?

2、指导学习第二、一自然段

(1)“蓝湛湛的、绿茵茵的、碧澄澄的”分别是什么?(提示学生细读第二自然段)

(2)小鸡是怎么看到的?它原来看到的是什么?想到的是什么?

(3)小鸡看到这个美丽的世界后又是怎么想的?你能够读出小鸡的感受吗?

(4)“叽叽叽”是什么意思?(指导认识象声词)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象声词?

3、延伸

你想对看到这个美丽世界的小鸡说些什么?

四、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五、指导书写生字

六、小结

七、作业

1、把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自己的采集本上

2、读一篇文章,做好读书笔记。

附板书:

蓝湛湛的(天空)

世界多美呀 绿茵茵的(树木) 世界这么美丽呀

碧澄澄的(小河)

水世界教案 篇3

教学过程:

1、创设乘车情境,

2、构建角色意识

1、师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今天这节课,老师想带你们到一个奇妙的世界去玩,那儿藏着许多的知识和秘密,你们想去吗?

2、解除悬念,揭示课题:这个地方叫“车的世界”(板书课题)。“车的世界”在“车城”(贴出卡片,教读两遍)。

3、构建角色意识:

(1) 想办法:怎样去车城(出示“乘车”卡片,(2) 贴出“公共汽车”图片);到哪儿去乘车(认识“站牌”,(3) 并了解其作用)。

(4) 分配角色:老师当司机,(5) 学生当乘客(分别出示“司机”、“乘客”卡片,(6) 并认识它们)。

(7) 司机解说去车城的路线:第一站“说一说”;第二站“看一看”。(贴出站名(8) )

(引入下一个环节)渗透礼貌乘车教育:各位乘客你们好!这里是去汽车城的26路公共汽车,欢迎你们乘坐!请依次排队上车,主动买票,请坐稳了,站着的乘客请拉好扶手,汽车马上就要启动了,谢谢合作。(配乐)

二、第一站“说一说”

1、司机解说:我们现在已到第一站“说一说”,请各位乘客说一说旅途中看到了哪些车?(生说车名,教师逐一贴出图片和车名)

2、让学生认一认这些车的名字,看看能记住哪些车的名字,教大家读一读。

3、学生识记字形:根据自己的情况先找出难记的字,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它们,然后在全班交流。(重点指导“轿”、“救护”、“拖”、“摩托”的字形)

4、检测学生识字情况。(先认读单张生字卡片,再指读车名)

5、在小组内汇报交流收集的有关车的图片和模型:先介绍资料的,再说说该车的名字和用途,然后教小组其他成员认识这种车的名字,最后把自己喜欢的车名写在黑板上,教大家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它。(黑板上没有的车名)

6、教师巡视各小组交流情况,随机启发引导。

7、抽个别学生在全班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作一定的补充。

(引入下一个环节)各位乘客你们好!欢迎你们乘坐去车城的26路公共汽车!请坐稳了,站着的乘客请拉好扶手,汽车马上就要启动了,谢谢合作。(配乐)

三、第二站“看一看”

1、创设情境,认识交通信号灯:咦,车怎么停了?(贴出信号灯图及名字)谁知道车为什么停了?(生答)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红绿灯?(路口)你在行走时遇见了它会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生发表看法)

2、司机解说:绿灯亮了,各位乘客我们的汽车又开始继续前进了。请各位乘客仔细看看车厢内的标语,请按要求去做。

(1)车厢(教室墙壁)里面贴有一些字,请大家找一找。(“老弱病残孕专座”等标语)

(2)请大家想办法认一认这些字。(学生展开自学活动)

(3)学生汇报自学情况(教师相机进行公民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

3、创设情境,认识人行横道线:车到站了。各位乘客请拉好扶手依次下车。汽车城在马路的对面,我们怎么过去呢?(贴出人行横道线的图及名字)过马路为什么要走这条线呢?你记住它的名字了吗?读给同桌听一听。

四、复习总结

我们终于来到了汽车城,哇!这儿的车可真多呀!有……(引读黑板上出示的车名)

说说今天玩得怎么样?你有什么收获?

记住去车城的路线了吗?能不能自己去?(看板书复述乘车路线)

五、拓展思维训练

今天我们到车城去了解了各种各样的车,还学会了怎样有礼貌的乘车。现在老师想知道小朋友们最想干什么?(学生汇报)

师小结:有的孩子想当设计师设计出新型的汽车,为我们人类造福;有的孩子想当书法家,把我们祖国的汉字发扬光大……老师满足你们的愿望,现在就开始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吧。(学生活动:设计新车、书写车名……)

水世界教案 篇4

【情景说明】

课文叙述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10年,魏格纳在病房的世界地图上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海岸形状十分吻合,从而推测太古时代地球上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巨大板块,后因大陆不断漂移,才形成今天的各个大陆。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他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找到了许多事实,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教者认为,魏格纳在地图上的发现可以说是偶然的,但为什么一次偶然的发现能让他首创“大陆漂移”的学说呢?科学家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那种执着的精神才是值得我们去感悟去深思的,有观察、有发现,还要有执着,这样的观察与发现才更有创造力。

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案例中教者围绕着“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这个问题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让学生深切体会到魏格纳不言放弃,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并由此链接到相似的事件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达到知识、情感上的迁移。

【教学过程】

(出示地图)

一、引言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地球上有五大洲和七大洋(师指地图)、各大洲之间被茫茫的大洋所隔。真是叫人插翅难飞呀,可是你们知道吗?有位科学家经过反复的论证证明,2亿年前的“太古时代”,这些陆地是连在一起的,是一个整体!

生(惊呼):哇!

师(继续):后来因为陆地的漂移,才形成了我们今天听见到的五大洲和七大洋,这就是著名的大陆漂移学说!那么,最先提出这种学说的人是谁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八课《从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二、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边读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

思考下列问题:

1、魏格纳偶然发现了什么?

2、他由此产生了什么奇思妙想?

3、接下来他是怎样做的?要求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讲讲他做的事。

以上过程,引导学生边读边在书上圈圈点点,真正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参与其中。

四、学生汇报交流所得

此过程中,要求学生在世界地图上找到南美洲上巴西的一块突出的部分和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湾。并用积木拼图模拟演示,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明白“吻合”的意思,图示如下:

凹⑴图中凹进去的代表几内亚湾。

“口”⑵代表巴西突出的部分。

将图⑵插入图⑴正好吻合成为一个整体。继续引导学生想象还会有哪些形状的海湾和相应的突出部分。师出示其它形状的积木拼图,如“ ”等,让学生真正理解句子,“从海岸线的相似情形看,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块都能够较好地吻合在一起。”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

五、引导学生进行假想

(让学生自主发现魏格纳能证明大陆漂移的假说是多么的不易。)

师:病房中一次偶然的观察,竟然让魏格纳提出了震惊世界的学说,有人说,魏格纳真是太幸运了!同学们,果真如此吗?

生(齐答):不是的!

师:对!老师也不同意这种说法,现在我们来作一些假设,假如他对第一次的发现不以为然,那么他就不会去继续细心观察,他就不会有惊人的发现:从海岸线的相似情形看,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地都能够较好地吻合在一起,当然就不会有后面的奇思妙想了。

同学们,你们能学着像老师这样来思考问题吗?出示句子:

假如他……,他就不会……

(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几分钟后,学生发言踊跃。)

生1:假如魏格纳没有大胆的想象,他就不可能提出“大陆漂移”的学说。

师:看来有了仔细的观察,还得有认真的思考,大胆的想象,这正是科学家思维敏锐的体现!

生2:假如魏格纳听了教授的劝告,知难而退,他就不可能去找证据证明他的假想。

师:对,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魏格纳知难而进的勇气帮助了他。

生3:假如魏格纳查资料累了,不想查了,他就不可能找到重要的证据。

师:是呀!吃苦耐劳,坚持不懈是他成功的法宝。

生4:假如他去考证的途中,怕苦怕累,他就找不到其它证据。

师:你能产生这样的联想,真是个肯动脑筋的孩子。同学们说得真好。魏格纳的成功绝非偶然,名教授的劝告没有打消他的念头,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他没有放弃,艰难的考证中,他没有停下疲惫的脚步。那么读了魏格纳的故事,此时此刻,你的头脑中想到了哪些成语来夸夸他呢?

生:坚持不懈、永不言败、持之以恒、知难而进、通往直前、百折不挠、大海捞针、永不退缩、创根问底……

六、继续引导谈谈从魏格纳的成功上所受到的启发,进行情感大迁移

师述:同学们,魏格纳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这正如同大海捞针,证据在何方?真理在哪里呢?苦苦寻找中,有一次,他终于看到了那份介绍中龙的资料,这种情景不像诗人所说的那样──

(师故作停顿)

生(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师:对呀!这正如:当我们在绞尽脑汁思考一道难题,正在百思不得其解时,突然脑中灵光一闪,答案有了,问题迎刃而解,这真是──

生(响亮地齐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师:是呀,大科学家如此,我们在学习上又何尝不是呢?

师:魏格纳抓住一次偶然的发现,不断的探索、研究,最后终于提出了大陆漂移的著名学说,震惊世界,从我们学过的课文或读过的课外书中,你还能找到类似的故事吗?

生(不少大声喊到):《奇怪的大石头》中的李四光。

师指名一生:李四光发现草地上的一块大石头很奇怪,就老想搞清楚这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后来他终于发现这是第四世纪冰川时从遥远的秦岭推来的。

师(兴奋地):你讲得真好!他也和魏格纳一样,不轻易改变自己的想法,是多么地执着啊!

生2:我还知道牛顿和《一个苹果的故事》……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假如哪一天,你在生活中有一个偶然的发现,你也不轻易放过它,而是打破沙锅问到底,你也一定会有惊人的发现,如果能坚持这样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我们写作文的时候还会觉得没内容可写吗?说不定。你们中间的哪一位,也会因此而迈进科学的大门,成为一名大科学家呢!

【后记】

第二课时,教师趁热打铁,布置学生就课文《从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写一篇读后感,学生的感想颇多,且言之有物。

【教学反思】

本案例记录的是真实的教学活动情景,课堂上教师点拨到位,引领得法,学生理解到位,生动活泼。

特色之一:巧化难点,利用积木拼图这一实物演示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了大陆板块与海湾线相吻合这一地理知识,做到深入浅出,易于操作。

特色之二:深钻了教材,没有停留在故事的本身,而是紧扣本单元教学重点“观察与发现”,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魏格纳成功的关键靠的是什么。领悟到科学家仔细观察,用心思考,勇于钻研的执着精神。,“假如……,他就不会……”句式的提出,既发散了学生思维,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辩能力。

特色之三:情感迁移自然到位。既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又结合了学生的实际,加强了新知与旧知、课内与课外的结合。

水世界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学会边观察边思考的良好思维习惯和推理能力,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点: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体会魏格纳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

教学过程:

一、看图谈话,引发兴趣

1、出示世界地图,同学们,这是一张世界地图。我们地球分为七大洲四大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学生回答)【出示课件:七大洲是欧洲、亚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四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印度洋。】

2、师:同学们,就是这样一张普普通通的地图,面对它,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却有了重大的发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略读课文――

3、出示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请同学们尝试用五分钟时间想办法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最难的或最喜欢的部分可以再反复地读一读,看谁最会利用时间。

2、时间到!认为自己已经把课文读通顺的同学请把小腰板挺挺直。真自信!请同学们翻到书第35页,这里有个《词语盘点》,它就是帮助我们进行自我检查学习效果的。 看!读读记记中除了前两个,后面的词语全来自于我们这篇课文,请同桌马上互相检查一下。

3、同学们互帮互助学得可认真了!刚才老师发现有同学读第二段课文有困难,确实这一段真的很难!现在你再去读一读一定会感觉顺畅许多!快,开始吧!

4、看到同学们的认真劲儿,我想把课文读通肯定没问题了,接下来让我们把课文读懂。大家知道略读课文前面都会有一段话提示我们怎么读懂课文,这段话又给了我们哪些提示呢?赶快读一读,划一划。交流。

三、细读课文,解决问题

1、好,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静静地默读思考,并在书上做做相应的记号。

2、刚才大家根据学习提示再次默读了课文,你一定有了不少收获。谁来简单地说一说?

3、刚才有同学讲到魏格纳在观察(板书:观察)地图时产生了一个奇想,师边讲述边演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这个奇想是凭空出现的吗?那――是怎么产生的呢?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课文的第2―4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还可以圈一圈、划一划。(巡视了解学情,最好找到三次发现都划出来的学生)

指名交流,并相机引导看图。(相机板书:发现)

我明白了,有了这三次不同的发现,所以魏格纳的脑海里才形成这个崭新的奇想,对吗?

课件出示:

第一次发现:突然,他的手指慢了下来,停在地图上南美洲上巴西的一块突出的部分,眼睛却盯住非洲西海岸成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瞧!这两个地方的形状竟是这般不可思议的吻合。

第二次发现:果然,巴西东海岸的每一个突出部分,都能在非洲西海岸找到形状相似的海湾;同时,巴西的每个海湾,又能在非洲找到相应的突出部分。

第三次发现:魏格纳兴奋极了,将地图上一块块陆地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从海岸线的相似情形看,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块都能够较好地吻合在一起。

让我们反复读一读这三次发现,让我们也去发现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

预设发现一:魏格纳的发现一次比一次深入、细致。(三次发现的内容不同。)

发现二:(这三次发现是在不同情况下产生的)第一次发现是偶然的,不曾想到的。引导联系课文:突然、竟、这般不可思议!(读句)――无聊、消磨时光――偶然的发现、惊呆了(读句)

第二次发现是有意识的,应证了猜想。(那么)

当魏格纳偶然发现巴西的一块突出的部分和几内亚湾不可思议地吻合时,他精神大振,(心里会怎么想呢?板书:思考2、3人)心想: (魏格纳就是这么想的,)于是 (引读他”仔细端详……”),果然 (引读)

师:亲爱的魏格纳先生,当您的想法被证实时,心情怎么样?

生:很高兴、很兴奋,兴奋极了等

师:请再次表达一下您的心情,好吗?齐读

此时,正如同学们体会到的那样,当时魏格纳师――兴奋极了(引读)。

(5)小结:魏格纳就这样不断地观察不断地发现又不断地思考,然后又不断地观察、发现、思考,所以他的发现才越来越深入。正是有了这一连串的发现,于是,这位年轻人的脑海里形成了一个奇思妙想:――齐读

(二)有了这个想法以后,他又做了什么?

1、有了这个想法以后,魏格纳又展开一系列行动。请你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三段话,看看哪些地方使你感受最深,待会儿我们交流交流。

2、交流。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反复回读中心句: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

这部分的教学较略,随机抓以下几处进行点拨。

枉费心机 你懂吗? 是呀,很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回读

考察:(板书:考察)考察就是---到实地观察、调查。魏格纳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亲自到各大洲去考察,足迹遍布美洲、欧洲 非洲、南极洲、印度和澳大利亚,先后考察了山系、地层、动物化石、植物化石和冰川等。当时魏格纳的身体尚未康复,医生千方百计进行劝阻,但是,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他始终没有放弃。回读

浩如烟海 你懂吗?是呀,在这样地资料中寻找犹如大海捞针呀!回读

2、引读最后一段。

魏格纳这样持之以恒地考察、考证,终于――引读。

3、面对魏格纳大陆漂移的假说,老一代地质学家并不承认,当时的人们更是嘲笑他荒唐,斥责他不知天高地厚,有人开玩笑说,大陆漂移学说只是一个“大诗人的梦”而已。但魏格纳仍孤独地吟唱着自己的诗篇,继续坚定执著地为自己的假说寻找着证据,。最终于1930年深入格陵兰岛考察气象时,不幸长眠于冰天雪地之中。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地质事业。像这样感人的故事在魏格纳或其他科学家的身上还有许多许多,课后让我们继续找一找魏格纳或其他科学家的故事读一读,也可以找一找有关大陆漂移说的其他资料。

六、自主选择、分层作业

1、读一读魏格纳或其他科学家的故事。

2、找一找有关大陆漂移说的其他资料。

水世界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激发学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2、继续学习归并自然段内容,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段自然段。

教学重点:

学习归并自然段,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归并自然段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趣:

假期里,有些同学跟着爸爸妈妈游览过大海,欣赏了美丽的海水,海滩,不过,你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现在,让老师带着你们一起乘潜水艇,到海底世界去看看那儿的奇异景色。

配乐朗读课文。听的人用课文一句话说说,海底世界是怎样的?

二、自学。(略)

三、读文课文:

1、出示投影: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带着问题轻声读1、2、3自然段;

2、自学画批。

3、讨论:(用画画,读读,议义的方法)

在讨论中适时出示投影,读句子,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

(1)海上波涛澎湃的时候,;宁静是非常安静。

(波涛澎湃是波浪很大,互相撞击的意思;平静是非常安宁,平静的意思。从海底和海上景色的差异,可以看出大海深处景色真是很特别,很不平常,奇异。)

(2)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从海底和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

(黑暗是指太阳照不到的地方很黑,.闪烁是指有发光器深水鱼发出的光亮一闪一闪的,这种景象很奇异,也看出海底的物产很丰富。)

(3)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就能听见各声音。

(窃窃私语是指动物在宁静在的海底发出的各种声音,像许多人私下声说话。这正是海底奇异之处,也是物产的表现。)

4、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奇妙的语气,第三自然段要轻声读,读出悄悄地说话的语气。体会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5、归纳1、2、3自然段意。(1、提出问题;2、海底是宁静的,黑暗的;3、海底是有声音的。)

6、自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画:写了那几种动物:画(),它们怎活动?画。

7、引读:师读第一句及动物名,学生接读动物的活动方式。

议:老师读的这几句是怎样介绍的?(概括)大家读的呢?(具体)

找一找,海参爬得慢,从那些词可以看出?梭子鱼速度快,又从哪些词看出?能后退的是哪些动物?能旅行的呢?

8、讨论:动物的这些活动方式奇异在那儿?(有慢有快,有时有退,有动有不动。)

这一段介绍了什么?(海底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9、小组自学第5、6自然段,在班内汇报从哪里看出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从海底地形、植物和矿产方面谈。)

10、齐读第7自然段,议:为什么说真是?(体会赞美之情。)

11、总结:为什么说海底真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四、讨论分段:

1、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海底的情况?(2―――6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说的什么?(提出问题)最后呢?(总结)

2、分段:第一段:(1);

第二段:(2――――6);第三段(7)。

3、说说你怎样学会分段的?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自由读、指名读、评读。)

板书

海底世界

1、提出问题

______

____

2、宁静黑暗

3、有声音

二景色奇异

4、动物活动

特产丰富

5、地形植物

6、矿产

7、总产

_______

三课堂练习

照样子填词:例:青蛙(呱呱)蜜蜂()小猫()小鸡()黄狗()

照原文填空:

海底是否()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你用()一听,就能听见();有的像蜜蜂一样(),有的像小鸟一样(),有的像小狗一样(),有的还好像在打鼾。它们()发出一种声音,()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

水世界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欣赏、了解车辆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科学,勤于实践的良好学习品质

2.初步掌握运用绘画、手工制作等方法来表现自己喜欢的车辆。

3.在歌曲学习和乐曲欣赏中,借助多种艺术手段,再现不同时代车的发展轨迹。

教学准备:

1.不同时期车辆的影视资料、图片资料。

2.乐曲《太平洋2310》和歌曲《驾着马车上市场》的音像资料。

3.各式风格的车辆模型和优秀的学生美术作业。

4.本课学习所需的美术用具、材料等。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活动建议:

人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车辆的问题在艺术课上不须考证,但车给人们带来的极大便利和科技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无法想像,没有车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本课题以不同历史阶段的车辆为内容开展学习活动。

活动一:千姿百态的“老爷车”

1.借助图片、影视资料或传媒等形式,学生共同欣赏不同时期车辆的特点和风采。(欣赏要素:造型特点、色彩表现、动力方式、功能作用等。)

2.师生共同将看到的、听到的、了解的不同时期车辆的基本特征,用语言、肢体动作、画笔、歌曲、诗歌等形式表现出来。

3.结合同学们对车的表述,选择不同时代经典车辆的图片向大家展示,交流欣赏。如秦始皇铜车马、早期的自行车、蒸汽火车等。

4.启发学生回忆生活中不同车辆发出的声音,根据它们的声音,分组进行节奏、音高等方面的游戏性表演。欣赏乐曲《太平洋2310》,感受音乐作品中对车的描绘和表现,说说音乐作品里在哪些地方与其他艺术作品有相通的联系。

5.学唱歌曲《驾着马车上市场》,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均匀律动。尝试歌唱三个声部的合唱作品,教学中可先唱好上面两个声部,再结合低音声部。

6.选择身边常见的材料进行手工制作“老爷车”。

活动二:车海漫步

师生共同以诗歌、配乐散文、歌曲、故事等形式进行艺术表现。

《自行车与小汽车》(童话故事)

太阳渐渐地落山了,车展大厅里静悄悄的,这时从角落里传来一声叹息:“唉!站了一天了,真累啊!”原来是站在那里的自行车在自言自语。“看你那副单薄的身架,也好意思来参加车展,真是不知趣。”说这话的是停在展厅中央的小汽车。它那尖刻的语言和不屑一顾的样子立刻激怒了大家,大厅里一片喧闹。“有什么了不起,要是比起《多拉快跑》来你还差的远呢……”说这子的是那大个子“火车头”。“自行车伯伯,没关系,再大的车展也不应该少了你。”摩托车拉着自行车的手安慰道。“什么?你怎么叫它伯伯呢?”小汽车不解地问。“是的,没错。”摩托车说:“自行车就是我们摩托车的伯伯,要知道,最早的摩托车就是在自行车上安装了一个引擎而发明的。不但如此,人们大约在200年前就发明了自行车。而汽车的发明只是近100年的事情……,小汽车听着、听着,渐渐地涨红了脸,低下了头。

1.结合故事情节,让同学们尝试着用戏剧表演等形式再现故事内容。欢迎学生提供更好的有关车的小故事,因为这样就会有更多的同学有机会尝试不同的角色表演。还可结合欣赏乐曲《太平洋2310》进行表演。

2.依照故事内容组织同学们画小小连环画,启发学生想一想要表现哪些情节,应该怎样去表现。(学生分组进行,可每人画一个情节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小故事。)

3.完成美术手工作业“古老的车”。

4.学唱歌曲《驾着马车上市场》

教学评价建议:

1.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感受进行艺术表现。引导学生巧用材料,善于发现材料中美的要素。

2.对积极参加表演活动,创造性进行表现的学生给予肯定与表扬。注意挖掘同学们在艺术学习中的情感体验。

3.鼓励同学们勇敢地进行自评、互评活动,看看谁做的车子最有特点,谁画的车子最美丽。

教学思路拓展:

1.结合学生已有知识,了解车辆动力发展的基本过程,尝试制作以橡皮筋为动力的车辆模型。

2.根据车辆发展的规律,组织学生讨论“未来的车”。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驾着马车上市场》、欣赏歌曲《太平洋2310》

教学目标:

1.欣赏、了解车辆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科学,勤于实践的良好学习品质。

2.初步掌握运用绘画、手工制作等方法来表现自己喜欢的车辆。

3.在歌曲学习和乐曲欣赏中,借助多种艺术手段,再现不同时代车的发展轨迹。

教学准备:

1.不同时期车辆的影视资料、图片资料。

2.乐曲《太平洋2310》和歌曲《驾着马车上市场》的音像资料。

3.各式风格的车辆模型和优秀的学生美术作业。

4.本课学习所需的美术用具、材料等。

课型:音乐综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课前准备。

二、导课:

在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车辆,你了解它们的声音吗?

三、新授:

人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车辆的问题在艺术课上不须考证,但车给人们带来的极大便利和科技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无法想像,没有车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本课题以不同历史阶段的车辆为内容开展学习活动。

千姿百态的“老爷车”。

1.启发学生回忆生活中不同车辆发出的声音,根据它们的声音,分组进行节奏、音高等方面的游戏性表演。欣赏乐曲《太平洋2310》,感受音乐作品中对车的描绘和表现,说说音乐作品里在哪些地方与其他艺术作品有相通的联系。

2.学唱歌曲《驾着马车上市场》,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均匀律动。尝试歌唱三个声部的合唱作品,教学中可先唱好上面两个声部,再结合低音声部。

车海漫步:

师生共同以诗歌、配乐散文、歌曲、故事等形式进行艺术表现。

《自行车与小汽车》(童话故事)

太阳渐渐地落山了,车展大厅里静悄悄的,这时从角落里传来一声叹息:“唉!站了一天了,真累啊!”原来是站在那里的自行车在自言自语。“看你那副单薄的身架,也好意思来参加车展,真是不知趣。”说这话的是停在展厅中央的小汽车。它那尖刻的语言和不屑一顾的样子立刻激怒了大家,大厅里一片喧闹。“有什么了不起,要是比起《多拉快跑》来你还差的远呢……”说这里的是那大个子“火车头”。“自行车伯伯,没关系,再大的车展也不应该少了你。,”摩托车拉着自行车的手安慰道。“什么?你怎么叫它伯伯呢?”小汽车不解地问。“是的,没错。”摩托车说:“自行车就是我们摩托车的伯伯,要知道,最早的摩托车就是在自行车上安装了一个引擎而发明的。不但如此,人们大约在200年前就发明了自行车。而汽车的发明只是近100年的事情……,’小汽车听着、听着,渐渐地涨红了脸,低下了头。

1.结合故事情节,让同学们尝试着用戏剧表演等形式再现故事内容。欢迎学生提供更好的有关车的小故事,因为这样就会有更多的同学有机会尝试不同的角色表演。还可结合欣赏乐曲《太平洋2310》进行表演。

2 .学唱歌曲《驾着马车上市场》

教学评价建议:

1.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感受进行艺术表现。引导学生巧用材料,善于发现材料中美的要素。

2.对积极参加表演活动,创造性进行表现的学生给予肯定与表扬。注意挖掘同学们在艺术学习中的情感体验。

3.鼓励同学们勇敢地进行自评、互评活动,看看谁做的车子最有特点,谁画的车子最美丽。

教学思路拓展:

1.结合学生已有知识,了解车辆动力发展的基本过程,尝试制作以橡皮筋为动力的车辆模型。

2.根据车辆发展的规律,组织学生讨论“未来的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制作“老爷车”

教学目标:

1.欣赏、了解车辆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科学,勤于实践的良好学习品质

2.初步掌握运用绘画、手工制作等方法来表现自己喜欢的车辆。

3.在歌曲学习和乐曲欣赏中,借助多种艺术手段,再现不同时代车的发展轨迹。

教学准备:

1.不同时期车辆的影视资料、图片资料。

2.乐曲《太平洋2310》和歌曲《驾着马车上市场》的音像资料。

3.各式风格的车辆模型和优秀的学生美术作业。

4.本课学习所需的美术用具、材料等。

课型:美术综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课前准备。

二、导课:

让我们把你收集的“老爷车”的资料展示出来,一起欣赏一下吧。

三、新授:

千姿百态的“老爷车”:

1.借助图片、影视资料或传媒等形式,学生共同欣赏不同时期车辆的特点和风采。(欣赏要素:造型特点、色彩表现、动力方式、功能作用等。)

2.师生共同将看到的、听到的、了解的不同时期车辆的基本特征,用语言、肢体动作、画笔、歌曲、诗歌等形式表现出来。

3.结合同学们对车的表述,选择不同时代经典车辆的图片向大家展示,交流欣赏。如秦始皇铜车马、早期的自行车、蒸汽火车等。

4.选择身边常见的材料进行手工制作“老爷车”。

《自行车与小汽车》(童话故事)

太阳渐渐地落山了,车展大厅里静悄悄的,这时从角落里传来一声叹息:“唉!站了一天了,真累啊!”原来是站在那里的自行车在自言自语。“看你那副单薄的身架,也好意思来参加车展,真是不知趣。”说这话的是停在展厅中央的小汽车。它那尖刻的语言和不屑一顾的样子立刻激怒了大家,大厅里一片喧闹。“有什么了不起,要是比起《多拉快跑》来你还差的远呢……”说这子的是那大个子“火车头”。“自行车伯伯,没关系,再大的车展也不应该少了你。”摩托车拉着自行车的手安慰道。“什么?你怎么叫它伯伯呢?”小汽车不解地问。“是的,没错。”摩托车说:“自行车就是我们摩托车的伯伯,要知道,最早的摩托车就是在自行车上安装了一个引擎而发明的。不但如此,人们大约在200年前就发明了自行车。而汽车的发明只是近100年的事情……,小汽车听着、听着,渐渐地涨红了脸,低下了头。

1.依照故事内容组织同学们画小小连环画,启发学生想一想要表现哪些情节,应该怎样去表现。(学生分组进行,可每人画一个情节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小故事。)

2.完成美术手工作业“古老的车”。

教学评价建议:

1.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感受进行艺术表现。引导学生巧用材料,善于发现材料中美的要素。

2.对积极参加表演活动,创造性进行表现的学生给予肯定与表扬。注意挖掘同学们在艺术学习中的情感体验。

3.鼓励同学们勇敢地进行自评、互评活动,看看谁做的车子最有特点,谁画的车子最美丽。

教学思路拓展:

1.结合学生已有知识,了解车辆动力发展的基本过程,尝试制作以橡皮筋为动力的车辆模型。

2.根据车辆发展的规律,组织学生讨论“未来的车”。

"世界教案"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