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矛盾论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3.08.24

矛盾论读后感系列。

要想写好作品的读后感关键点是什么呢?在认真品味作品之后,我相信我们大家都收获了不少。 读书后写下读后感,能够提高个人的语文素养并加深印象,我们为您精心整理了“矛盾论读后感”的一些相关范文。

矛盾论读后感 篇1

通过学习《矛盾论》这篇文章,使我更加认识到了世界上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存在着矛盾,而这些矛盾又各有不同。所以,我们要做到对症下药,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根据不同的情况解决不同的矛盾,而不要生搬硬套马列著作中的那些死板教条。要确立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做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生活实践相结合。

只有这样,才能克服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使中国革命能够挺直船头,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矛盾论》这篇文章,是中国共产党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反对教条主义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它不仅在过去,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小康生活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同样有着它极其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总之,我们要学会分析并利用矛盾,认识矛盾并用矛盾的方式分析问题,利用矛盾开展学习、创新学习,使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我们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矛盾论读后感 篇2

《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代表著作。它是作者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 。编辑为你安排范例,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从生活中的“矛盾”转向哲学上的“矛盾”应该是一个质的转变,而在这种转变当中,我有幸拜读了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毛泽东的《矛盾论》。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著作。

《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抗战开始的特殊历史时期的伟大著作,仔细品读这部著作,荡气回肠,、国际严峻形势下一步一步走向胜利,我想著作对现在和平建设时期各项工作仍然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这部著作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特别是列宁的辩证法思想,并且结合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吸收了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合理成分,对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

毛泽东的《矛盾论》主要探求的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他在文中指出: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定有一种是最主要的矛盾,它对事物起主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矛盾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当然,强调地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这个过程的进行,主要矛盾可能会减少到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也可能上升到主要矛盾。

在矛盾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必须是主要的,另一方面是次要的,主要方面起主导作用。这两方面的状况也不固定。在矛盾斗争的过程中,由于力量的增减,可能相互转化。对各种矛盾不平衡的研究表明,领导革命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原则。

在毛泽东看来,无论是什么矛盾,什么方面的矛盾,发展都是不平衡的。有时候似乎势均力敌,然而这只是暂时的或相对的情形,基本的形态则是不平衡的。

当我把整个文章读下来的时候,感觉毛泽东同志用丰富的例证在无声中向我们说明了他是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列宁等革命导师和先行者的著作阅读广泛、理解深刻,所以可以熟练地援引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同时,作者的国学根基也非常深厚,对古籍中的典故可以信手拈来.因为这种扎实的功底,他能够用准确而生动的语言像我们阐述关于矛盾的哲学原理。而这种心中的敬仰和自己现实中哲学的修养何尝不是一种矛盾呢,并且自己也懂得了要用矛盾的观点去看待问题,所以,懂得去用实践和行动让矛盾能够转化。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有幸学***泽东同志所作的《矛盾论》,读完之后我深刻理解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为了克服党内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所花费的巨大精力,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最终使全党的思想高度统一,并且使党形成了实事求是的良好作风,并且发扬光大。

1937年8月,毛主席写这篇文章是为了说明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危害性,统一全党的思想。在世界上,不管什么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矛盾,可以说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这在自然界是如此,在革命事业的发展中也是如此。

在我们党刚刚成立的时候,那些布尔什维克们,不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一味听命于共产国际那些不切合实际的指示,生硬死板地套用苏联十月革命的某些“经验”,甚至聘用由共产国际派来的洋顾问李德来指挥红军打仗,结果致使**苏区的第

四、五两次反“围剿”的失败,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很大的损失。这充分说明,不管干什么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不能搞形而上学那一套,因为它是不切合实际的唯心主义的理论。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

这种宇宙观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式和类型,都是永远相互孤立和不变的。”从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无论看什么事物,我们都要从实际出发,唯物辨证地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坚持原则的条件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观。

每件事都有一定的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问题在于我们解决矛盾的方式,不管是自然的变化还是社会的变化。因此,我们不仅要看表面现象,更要从内部去挖掘、研究和探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在旧中国,由于大官僚、大地主和资产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使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此时,诞生了代表全中国全体受剥削、受压迫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它的诞生,给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和曙光,而中国共产党也没有辜负人民的希望,带领全体中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打倒了帝国主义和国min党反动派,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由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世界上无论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产生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矛盾

是普遍的、绝对的,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中,又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 “不同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毛泽东同志的这一论断,为我们解决不同性质的矛盾指明了方向,这大千世界所发生的事情,所产生的矛盾,其原因、其性质各不相同,所以,解决的方法也就各不相同,不能用“一刀切”的方法来解决!

比如说这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就要用社会主义革命的方法来解决······另外,这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矛盾,每当历史向前迈进了一步,旧的矛盾解决了,而新的矛盾又产生了,所以我们生活的每一天,也都是在解矛盾中度过的,而解决不同的矛盾,也要用不同的方法。

通过学习《矛盾论》这篇文章,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了世界上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矛盾论》这篇文章,是我党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反对教条主义的一重大理论成果,它不仅在过去,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同样有着它极其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矛盾论读后感 篇3

《矛盾论》是毛泽东于一九三七年八月所写的哲学经典著作,是毛泽东同志继《实践论》之后所写的又一篇光辉哲学著作。为了指导当时的抗日战争,清除形而上学世界观的影响,对全党进行一次唯物辨证法教育,使全党同志对当时存在的极为错综复杂的矛盾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毛泽东认为必须克服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认为必须用唯物辩证法理论武装全党。为此,他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了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养料,又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并且把它们与中国革命斗争的复杂的实际结合起来,写出《矛盾论》这篇文章。

《矛盾论》的主要观点是说世间万物,包括人类社会都由矛盾构成,矛盾双方对立统一构成了事物的常态,矛盾的发展导致了事物的变化。该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大量具体而生动的例子全面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并且在许多方面发挥发展了马克思和列宁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成功的分析和解决了中国革命过程中许多的复杂矛盾。

在《矛盾论》中,毛泽东精辟地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核心问题——矛盾的问题,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特别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就是共性和绝对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的精髓。毛泽东简要地指出,事物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观察世界,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以及从一个事物同其它事物的关系中去研究事物的发展。

矛盾无所不在。毛泽东同志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革命导师成果的基础上,科学地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并适用之,开辟一条新道路,引导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

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的发展之中。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它是万物所固有的,不是从人的主观意志中转移出来的。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回避矛盾,否定矛盾,找不到科学的方法来认识和解决矛盾。

古往今来,人们所处的世界都是充满矛盾的世界。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因此,我们应该承认矛盾的客观存在,而不是回避矛盾,否定矛盾。

矛盾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时时可以见到,处处可以用到,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比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辨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原理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帮助。

就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而言,矛盾的普遍性就是一切事物都有矛盾,而且总是矛盾。而其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正如毛主席所说:

“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原因,或特殊的根据,也就无从辨别事物,无从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等成语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要具体地分析事物的特点。并根据事物的特点去办事情。

用哲学语言来说,就是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事物的矛盾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只有通过分析具体事物的矛盾,分析在具体事物中体现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联结,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着重分析了矛盾的特殊性,分析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联系,提出了共性和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的重要论断,为解决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做出了卓越贡献。矛盾及其运动存在于万物的发展之中,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实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中矛盾的普遍性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认识矛盾的特殊性也是唯物主义的表现。只有从唯物主义的角度看待矛盾,才能分析具体问题,克服主观性、片面性和肤浅性。同时,对矛盾的特殊性,不仅要全面的,深入的看待矛盾,还要对矛盾的各阶段的特点及其各方面认真考察。

以中国革命的实践来看,中国革命的成功是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大的历史趋势下发生的,这是矛盾的普遍性。但是,中国革命的胜利并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发展,这是矛盾的特殊性。

支配事物发展、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称为主要矛盾;其他在事物发展中处于从属地位、不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称为次要矛盾。学习一、二次矛盾的原理及其相互关系,不仅要抓住重点,而且要学会统筹兼顾,看问题、办事情。党的十一界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我国的gdp取得了长远的进步,但我们并没有因此忽视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存在的种种矛盾、困难和问题,我们扎扎实实的加以解决,坚持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但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会随着时间、地点和场合而改变。我们要注意他们的转变,否则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问题和困难。

从矛盾的主次方面看,支配和主导事物的矛盾称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主导地位而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称为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分清事物的主流与支流,对于我们认清形势,正确估计工作中的成绩与缺点,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学习《矛盾论》给我们带来博大精深的智慧结晶。

矛盾开启人们的科学思维。《矛盾论》中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的发展之中。矛盾具有多种特性,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

同时,也分为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把矛盾的这些特性掌握了,我们也就掌握了科学思维的“钥匙”。 因此,坚持用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也就是用矛盾的观点来观察事物、分析事物,有助于接近客观、远离主观,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有利于加深对事物内部规律的认识,实现科学思维、立体思维。

矛盾推动人们的工作创新。矛盾的事物及其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同性质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对具体事物的具体分析,能够有效地促进各项工作的创新。因此,只要在工作中善于捕捉矛盾,善于把握矛盾,善于剖析矛盾,善于利用矛盾,就一定能够推动实践创新、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它各方面的创新,不断推动工作向前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矛盾就是生产力。

矛盾能更好的构建和谐社会。既然没有矛盾,既然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事物的内在矛盾。其次,在处理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时,要坚持从事物内部寻找原因。

正如《矛盾论》中说,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如果党内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就会停止。这对于一个政党,一个单位和一个国家都是如此。

《矛盾论》通篇充满了唯物辩证法的智慧,始终贯穿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全面系统而深刻的论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意义,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经典文献之一。《矛盾论》从辩证法的角度对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做出了哲学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矛盾论》的出现是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

总而言之,读了毛泽东的《矛盾论》以后,很多问题豁然开郎,让我茅塞顿开。我认识到了世界上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而这些矛盾又各有不同,所以,我们要做到对症下药,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根据不同的情况解决不同的矛盾,而不要死抠马列著作中的那些死板教条,要确立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做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克服主GZ85.cOM

观察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原则,使中国革命能够端正船头,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矛盾论》这篇文章,是我党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反对教条主义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它不仅在过去,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同样有着它极其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矛盾论给予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我们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让我们从中受益匪浅。

但是,我们不能照搬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原教旨主义,而是要分析具体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解决

决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一样,要在矛盾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得更好;与此同时,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也要活用从矛盾论中所学的知识,让其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增添光彩,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我们正处在一个热情高涨的时期,面临着更加复杂多样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对待

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处理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特别是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情感与理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这些方面,更应注意,更应要求我们用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分析方法去对待。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方面,应正确认识到理想人生必须植根于现实人生之中,同时又要用理想人生来指导推动现实人生的实践活动。

矛盾论读后感 篇4

导读: 读矛盾论有感(一)

《矛盾论》这篇哲学**,时毛泽东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同一的目的,即为了克服尊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它深刻的揭示了矛盾法则的本质,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和思维的根本法则。

首先论述了两种宇宙学观,即形而上学观和辩证观。形而上学,又称形而上学,是从孤立的、古典的、片面的角度看世界。这种思想,无论在中国,在欧洲,在很长的历史时间内时属于为唯心论的宇宙观,并在人们的思想中站了统治的地位。

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想法,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食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作是事物内部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他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这和互相影响着。毛泽东对这两种宇宙观的分析十分透彻,使我们对这两种观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特别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造了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这个伟大的理论,和经过列宁和斯大林发展后的理论。辩证的宇宙观要求我们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根据这种分析找出矛盾的解决办法。

这也是毛泽东同志通过说明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危害性来统一全党思想的目的的体现。

矛盾的普遍性有两层含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就像水与火的矛盾,阴阳是普遍的,在一定的阶段是不会改变或消失的。

我国历朝历代也都存在着相权与君权、地方分权与**集权的矛盾。这些都反映了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首先是指矛盾在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特殊性。这种特殊的矛盾构成了一个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性质。**在列宁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的十月革命采取大城市起义的形式,夺取政权,最后取得胜利。

在旧中国,中国共产党虽然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运动,并进攻了一些城市,但没有成功。这是因为中国社会矛盾的特殊性。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同时城市敌人比较强大,中国的革命力量又比较弱小。

相反,根据中国特殊的国情走出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却取得了成功。所以毛泽东同志才说“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严格地遵守的一个原则。”

毛泽东将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作为两种情形从矛盾的特殊性中特别地提出来加以分析。“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他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当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时,中日****成为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其他一切矛盾暂时降到次要和服从地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团体包括共产党和国民党能够暂时团结起来去举行民族战争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任何过程如果有多少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毛泽东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全力寻找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正如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间的矛盾,其他矛盾处于次要地位。

解决我国社会矛盾的关键是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

在矛盾的各个方面都存在认同和斗争的问题。同一性和斗争性的问题。所有过程中的矛盾方面本来都是相互排斥、相互矛盾、相互矛盾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过程里和和人民的思想里,都包含着这样带矛盾性的方面。矛盾的事物相互转化。”国民党曾经在中国革命上扮演过积极的角色,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帝制,开展北伐战争。

但是,在它统治的后期,它开始反革命,充当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后来,由于中日成为主要的社会矛盾,开始支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毛泽东提出,“在矛盾的斗争性的问题中,包含着对抗是什么的问题。我们回答说: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不是一切形式的矛盾斗争。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体地研究各种矛盾斗争的情况,不应当将上面所说的公式不适当地套在一切事物的身上。在社会主义社会里面,这种对抗的矛盾就成为了非对抗的矛盾,而当到达共产主义社会的时候,这种矛盾就会消灭。

总之,《矛盾论》告诉了我们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的宇宙观。解决问题,要着眼于处理主要矛盾,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性时,要注意不同斗争性式的区别。不要死抠马列著作中的那些死板教条,要确立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做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将矛盾论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指导,去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读矛盾论有感(二)

读完毛泽东的《矛盾论》,很有回到高中时期整天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感觉,熟悉的理论,熟悉的句式,熟悉的观点。但或许是在大学中浸淫了2年,对社会,对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猛然觉得那些关于矛盾的理论,能够很自然的解释一些问题,这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

关于矛盾,《矛盾论》中首先提到的是它的普遍性与绝对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也就是说,没有矛盾,世界就停止发展,世界就不存在。

由于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当一个物体停止运动和发展时,就没有理由绝对存在。

所以有时候经常会看到,我们去怪罪**很多事情没做好,甚至都没有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于是我们在网络上、在现实中去揭露一些**的丑陋与罪恶。这可以看成是**与人民群众在某一个特定的阶段站在了互相对立的面上,虽然本来不应该是这个情况的。但换个角度想,只有通过这样的矛盾,**才会将执政于民的理念贯彻的更加完善,而人民群众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提高政治素质,更好的维护自己的权益。

因此,《矛盾论》中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即使本来看上去不存在矛盾的两方,其实也是存在矛盾的,因为他们都在发展,而有发展就必定有矛盾的推动。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理论的精髓所在,即便你总想找个例子出来去推翻矛盾的普遍性存在原理,但最终还是会无功而返。而这件事本身何尝不是一中矛盾呢?

你始终想找,却始终找不到。所以,矛盾的世界是奇妙的。

在讨论了矛盾的普遍性之后,让我们来看看矛盾的特殊性。“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构成了一个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性质。

这是世界事物多样性的内在原因或基础。”在我看来,毛泽东对于矛盾特殊性的解释是很到位的。矛盾的普遍性促进了世界万物的发展,与之相对应的矛盾的特殊性也必然存在与万物之中。

如果没有特殊性,那么世界就会是一样的,同一个世界怎么会有发展的动力呢?

这就好比我们所存在的这个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一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国情,每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发展情况都不一样,这才构成了五湖四海,各色**、千姿百态的大世界。如果这个世界被一个国家统一了,那么结果会怎么样?整个人类可能失去竞争意识,整个社会可能停滞不前。

事实上,可以更好地理解,矛盾的特殊性和矛盾的普遍性同样重要。可能这一点毛泽东在文章中没有细说,但我在这里指出来,是觉得矛盾的特殊性既是对于矛盾普遍性存在的证明,也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至此,关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以及它们的关系便陈述完了,这本身是一个很大的命题和理论,缩在这草草千字的文章中着实也难讲述清楚。

其次,由于矛盾有其特殊性,我们解决问题的基础应该从这一理论出发,即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毛泽东在文章中说“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或许很多人根本没有学过矛盾论,也不知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的理论,但所有人都知道一把钥匙只能配一把锁。

这说明在人大脑的深处,对于矛盾问题的解决是有一个天生的潜意识的,那就是所有问题都要经过分析,只有正确的锁才能打开正确的钥匙。然而在历史中,我们也看到,即使是《矛盾论》的创作者毛泽东本人,也犯下过很大的错误,比如*****便是典型的不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去操作,最后酿成悲剧的例子。这里再插一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其实也是矛盾的,拿毛泽东来说,他很好的诠释了矛盾论,很好的诠释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然而自己却也因为没有按照理论去做而犯下过错误,所以矛盾真的是无处不在。

话题在回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上来,我们在现实中能够举出很多很多的例子,甚至包括一些自古就有的成语,如“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等也揭示了这个道理。法院决定,每一个案件都应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定罪。比如同样是杀人,最近最热的两名杀人犯——药家鑫与夏俊峰,一个是撞伤人之后拿刀继续捅死伤者的学生,一个是因为城管执法暴力,为了维持生计而被逼杀人的小摊贩。

在互联网上,我们看到的观点几乎是片面的。对于药家鑫,人民群众发出了“此人不死,王法不在”、“杀人偿命”、“十恶不赦”的声音,而对于夏俊峰,更多的人则是同情这样一个小贩子,同时还怒斥城管暴力执法是罪有应得。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对于同样的杀人犯,他们有不同对待方式,但是法院最后的判决结果却是一样的——死刑。

首先,它涉及到矛盾的特殊性。他们以不同的理由杀人;再之后,人民群众与法院都对具体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群众对于两人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法院对于这样重大的案件更是分别采取了慎密的调查与仔细的取证;最后,我们也看到了矛盾的普遍性——他们的二审终审判决都是死刑,因为他们的行为无论出自何种原因,都触犯到了人类道德的底线,他们夺走了别人的生命。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讲道:“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我们在之前讲述的两件事情中,可以看到不止一对矛盾的存在——杀人犯与被害者间的矛盾、人民群众与杀人犯之间的矛盾、法院与杀人犯之间的矛盾、被害者家属与杀人犯之间的矛盾……当然,我们说杀人犯与被害者之间的矛盾是所有矛盾中最重要的,因为这对矛盾直接导致了案情的发生以及后面所有的矛盾,这便是主要矛盾。主次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则,要求我们既要看问题,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所以,我们可以理解法院在判决的时候,是以基本事实为准绳、以主要矛盾为重点来进行的,在两人杀人的既定事实成立的基础上,做出了死刑的判决。

但同时我们也相信,法院的判决绝对不仅仅只是光看案情的本身,案情所带来的社会影响、人民群众对于案情的看法以及案情之外的一些联系都是法院在判决时候所要考虑在内的因素,这也就是对待次要矛盾时的一种统筹兼顾的方法。

拿我自己来讲,在整个大学四年里,会有一个终极的目标,而我这四年甚至更长时间,就会为这个目标而奋斗,那么这个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所遇到的挫折与困难便是主要矛盾,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解决这一个主要矛盾并最终达到目的。当然,在整个大学四年中,你不会只为了那一个目标而做事,期间我们会碰到很多有意思、很精彩的事情,拿我自己来讲便是像参加广告比赛、参加实习这样的机会。而你在萌生去做一件与终极目标无关的事情的时候,往往会去衡量这件事对完成终极目标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如果参加一个比赛会耗费我很多精力与时间,那么在计算这件事的性价比的时候,我会考虑放弃它并继续走回正常的轨道。这就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只有牢牢抓住关键,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矛盾论》中的理论是具有极强现实指导意义的。正如毛泽东自己在原文中所述:“如果我们经过研究真正懂得了上述这些要点,我们就能够击破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的不利于我们的革命事业的那些教条主义的思想;它还可以使有经验的同志整理自己的经验,带上原则,避免重蹈经验主义的覆辙。

”其实在《矛盾论》中,毛泽东还提到了很多其他关于矛盾方面的理论,但我认为已经将自己深有感悟或者体会的几点陈述在了上文中。

《矛盾论》是一篇关于矛盾的总论,作为一个涉世并不深的大学生,想要参透其中的道理、原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拿他另一篇《实践论》中的观点来说,有些理论纸上谈兵不行,必须要在实践中去认识它,这样才能真正领悟、体会到这个理论的真谛,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矛盾论读后感 篇5

《矛盾论》读后感

万千事物,都有着自己的矛盾,而在这些矛盾之中,又促进着事物不断地发展和进步。

有矛盾就有对立,有摩擦的力量。矛盾的产生,是一种必然,不管是内部条件还是外在因素,无时无刻不在更新着新的矛盾,但这些矛盾对于事物本身有多大益处和多大害处,这个就要看个人的观点了。

比如赞形而上学的人会觉得矛盾的存在是因为这个东西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所以才会有矛盾,而辩证唯物主义者则会觉得正是有了矛盾的存在,才使得这个东西一直存在于这个物质世界中,而同样也因为这个东西存在于这个物质世界中,所以它的矛盾也是一直存在。

矛盾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特殊的。一般说来,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矛盾,这种环境中存在着无限的矛盾。而说它特殊是因为,不同的东西,它所携带的矛盾是有不同的,因此它所存在的规律也是不同的。

矛盾论读后感 篇6

读完毛主席的《矛盾论》,很有回到高中时期整天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感觉,熟悉的理论,熟悉的句式,熟悉的观点。但也许我已经在大学里呆了两年,对社会和生活有了更深的了解。以下是xx为您精心安排的矛盾理论读后感受。欢迎阅读。

矛盾论的读后感一首先,这是一篇精彩的哲学**,当然,如果我说这**伟大也肯定没有人会持有反对意见,因为毛主席同志是伟大地,他的东西就应该是伟大地。

其次,这篇**似乎并不能单单从他的学术价值来评判,还必须兼顾他的历史意义,我个人一直对目的性很强的说教文字不怎么喜欢,孟子大人不是说了么:有心为善,虽善不奖,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这篇哲学** , 是毛主席继《实践论》之后 , 为了同一的目的 , 即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用文章定思想,在现代可能是从毛主席开始的吧,我想,他在纠正国内思想问题的时候肯定没有想到若干年后这成为一种风气了,当然写篇文章就能给人扣顶大帽子,厉害的不是文章,是写文章的人。

当然,我得澄清自己不是在说毛主席的坏话,纯粹是有感而发,要不这么一顶帽子扣下来,虽然不至于像以前折磨的人去跳楼上吊的,至少会说我思想有问题,入党怕是没指望了。

我特别喜欢萨特的一句话:教育就是强迫别人接受另一种价值观。单教育可能没那么强的效果,所以有了考试这东西,于是,不得不把自己不认同的东西一并记下来,就好象我现在每天照镜子,结果越看自己越顺眼,反复的记忆应用之后,那些东西恐怕也会变的好象是正确的似的了。

从小就被灌输政治思想和终极目标的我们,是被指出了道路,还是被抹去了个性。我曾经问过我的政治老师共产主义能否实现。那时,我还年轻。我想不出这么简单的事。我的老师沉思了一会儿,最后说:够了。

那为什么还把共产主义当目标呢。定远点,要不实现了以后都干什么啊。我们都认为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都说这是可以实现的。这就是教育的力量吗。

矛盾论的读后感二读完毛主席的《矛盾论》,很有回到高中时期整天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感觉,熟悉的理论,熟悉的句式,熟悉的观点。但也许在大学里浸淫了两年之后,我对社会和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突然觉得那些关于矛盾的理论自然可以解释一些问题,这是不言而喻的。

关于矛盾,《矛盾论》中首先提到的是它的普遍性与绝对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换言之,没有矛盾,世界就停止发展,世界就不存在。

由于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当一个物体停止运动和发展时,就没有理由绝对存在。

所以有时候经常会看到,我们去怪罪**很多事情没做好,甚至都没有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于是我们在网络上、在现实中去揭露一些**的丑陋与罪恶。这可以看成是**与人民群众在某一个特定的阶段站在了互相对立的面上,虽然本来不应该是这个情况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只有通过这样的矛盾,才能使**更好地贯彻执政为民的理念,人民群众在这一过程中也会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更好地维护自身的权益。

因此,《矛盾论》中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即使本来看上去不存在矛盾的两方,其实也是存在矛盾的,因为他们都在发展,而有发展就必定有矛盾的推动。这就是矛盾普遍性理论的实质。即使你总想以身作则,推翻矛盾普遍性原则,最终也会失败。而这件事本身何尝不是一中矛盾呢?

你始终想找,却始终找不到。所以,矛盾的世界是奇妙的。

在讨论了矛盾的普遍性之后,让我们来看看矛盾的特殊性。“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构成了一个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性质。

这是世界事物多样性的内在原因或基础。”在我看来,毛主席对于矛盾特殊性的解释是很到位的。矛盾的普遍性促进了世界万物的发展,与之相对应的矛盾的特殊性也必然存在与万物之中。

如果没有特殊性,那么世界就会是一样的,同一个世界怎么会有发展的动力呢?

这就好比我们所存在的这个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一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国情,每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发展情况都不一样,这才构成了五湖四海,各色**、千姿百态的大世界。如果这个世界被一个国家统一了,那么结果会怎么样?整个人类可能失去竞争意识,整个社会可能停滞不前。

事实上,可以更好地理解,矛盾的特殊性和矛盾的普遍性同样重要。也许毛主席在文章中没有详细阐述这一点,但我在这里指出,矛盾的特殊性不仅是矛盾普遍性的证明,也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至此,关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以及它们的关系便陈述完了,这本身是一个很大的命题和理论,缩在这草草千字的文章中着实也难讲述清楚。

然后,由于矛盾有其特殊性,我们解决问题的基础也应该从这一理论展开,即对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毛主席在文章中说“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读后感 )或许很多人根本没有学过矛盾论,也不知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的理论,但所有人都知道一把钥匙只能配一把锁。

这说明,在人的大脑深处,存在着一种解决矛盾问题的自然潜意识,即必须分析所有问题,只有正确的锁才能打开正确的钥匙。然而在历史中,我们也看到,即使是《矛盾论》的创作者毛主席本人,也犯下过很大的错误,比如*****便是典型的不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去操作,最后酿成悲剧的例子。这里再插一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其实也是矛盾的,拿毛主席来说,他很好的诠释了矛盾论,很好的诠释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然而自己却也因为没有按照理论去做而犯下过错误,所以矛盾真的是无处不在。

话题在回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上来,我们在现实中能够举出很多很多的例子,甚至包括一些自古就有的成语,如“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等也揭示了这个道理。法院决定,每一个案件都应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定罪。比如同样是杀人,最近最热的两名杀人犯——药家鑫与夏俊峰,一个是撞伤人之后拿刀继续捅死伤者的学生,一个是因为城管执法暴力,为了维持生计而被逼杀人的小摊贩。

在互联网上,我们看到的观点几乎是片面的。对于药家鑫,人民群众发出了“此人不死,王法不在”、“杀人偿命”、“十恶不赦”的声音,而对于夏俊峰,更多的人则是同情这样一个小贩子,同时还怒斥城管执法是罪有应得。人们的眼睛是明亮的。他们对待同一个杀人犯的方式不同,但法院的最终判决是一样的——死刑。

这其中首先牵扯到了矛盾的特殊性,他们因为不同的原因杀了人;再之后,人民群众与法院都对具体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群众对于两人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法院对于这样重大的案件更是分别采取了慎密的调查与仔细的取证;最后,我们也看到了矛盾的普遍性——他们的二审终审判决都是死刑,因为他们的行为无论出自何种原因,都触犯到了人类道德的底线,他们夺走了别人的生命。

毛主席在《矛盾论》中讲道: “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我们在之前讲述的两件事情中,可以看到不止一对矛盾的存在——杀人犯与被害者间的矛盾、人民群众与杀人犯之间的矛盾、法院与杀人犯之间的矛盾、被害者家属与杀人犯之间的矛盾……当然,我们说杀人犯与被害者之间的矛盾是所有矛盾中最重要的,因为这对矛盾直接导致了案情的发生以及后面所有的矛盾,这便是主要矛盾。主次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则,要求我们既要抓住重点,又要学会兼顾两面,看问题、办事情。所以,我们可以理解法院在判决的时候,是以基本事实为准绳、以主要矛盾为重点来进行的,在两人杀人的既定事实成立的基础上,做出了死刑

的判决。但同时我们也相信,法院的判决绝对不仅仅只是光看案情的本身,案情所带来的社会影响、人民群众对于案情的看法以及案情之外的一些联系都是法院在判决时候所要考虑在内的因素,这也就是对待次要矛盾时的一种统筹兼顾的方法。

拿我自己来讲,在整个大学四年里,会有一个终极的目标,而我这四年甚至更长时间,就会为这个目标而奋斗,那么这个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所遇到的挫折与困难便是主要矛盾,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解决这一个主要矛盾并最终达到目的。当然,在整个大学四年中,你不会只为了那一个目标而做事,期间我们会碰到很多有意思、很精彩的事情,拿我自己来讲便是像参加广告比赛、参加实***的机会。而你在萌生去做一件与终极目标无关的事情的时候,往往会去衡量这件事对完成终极目标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如果参加一个比赛会耗费我很多精力与时间,那么在计算这件事的性价比的时候,我会考虑放弃它并继续走回正常的轨道。这就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只有牢牢抓住关键,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矛盾论》中的理论是具有极强现实指导意义的。正如毛主席自己在原文中所述:“如果我们经过研究真正懂得了上述这些要点,我们就能够击破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的不利于我们的革命事业的那些教条主义的思想;也能够使有经验的同志们整理自己的经验,使之带上原则性,而避免重复经验主义的错误。

”其实在《矛盾论》中,毛主席还提到了很多其他关于矛盾方面的理论,但我认为已经将自己深有感悟或者体会的几点陈述在了上文中。

《矛盾论》是一篇关于矛盾的总论,作为一个涉世并不深的大学生,想要参透其中的道理、原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拿他另一篇《实践论》中的观点来说,有些理论纸上谈兵不行,必须要在实践中去认识它,这样才能真正领悟、体会到这个理论的真谛,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矛盾论读后感"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