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博物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3.09.04

博物观后感(优选13篇)。

探索“博物观后感”这个主题的奥秘让我们一起去揭开它们,请详细阅读本文的内容。当我们观看最新的高水平影片时,一场美好的观影之旅,可以让我们的情绪也经过一场旅行。每次写观后感都是一次思想的升华和认知的提升,你是否在寻找作品名的观后感呢。

博物观后感 篇1

暑假我满怀着激动的心情参观国家博物馆展出的《复兴之路》,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进程。

我整个下午都在参观这个单位。虽然我只参观了博物馆的一部分,但我感觉很好。

《复兴之路》真实的展现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不断追求独立与富强的曲折道路,以及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

1840年鸦片战争后,旧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挣扎在死亡线上。中国一批又一批的爱国志士和人民大众,不甘心国家的沦亡,前仆后继地奋起抗争,但都以失败告终。

中华民族从此就沦没了吗?不,1921年,中国共产党给上海人民带来了曙光,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开始了充满希望的征程。经过艰苦奋斗,无数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终于实现了民族独立和新中国的建立。千百万被奴役和压迫的劳动人民,翻开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新篇章。

建国以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迅速完成了“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新中国迅速迈入全面发展的正轨,共产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以邓小平为首的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路子。短短几十年,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国家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中国上了前所未有的幸福生活。

“一国两制”的伟大创举迎来了香港、澳门顺利回归,圆了几代人的统一梦,新中国迈入了腾飞的历史进程。

当这些期待已久的民族抱负一一实现时,亿万人民的抱负将无法用语言表达。谁不为之高兴,谁不为之自豪呢?谁不荣幸有一个世界瞩目的共产党?

今天,我们伟大的党走过了90个光辉岁月,90个风雨飘摇的春秋,记录了共产党人近一个世纪的艰辛历程。

现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正在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年轻而充满希望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中国有你,有光明的未来,我们有你,有一个不会放弃的信念,不会放弃的追求。

作为一名高中生,我长大后想学习,追求卓越,提高自己,报效祖国。

博物观后感 篇2

《古诗词里的博物课》读后感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丽之花,它既是人们的精神食粮,也是对大自然之美的咏叹。古人注重对自然的观察与理解,因此在古诗词中,随处可见描绘自然景物、万物生灵的描写,这成为了我们学习博物知识的宝贵教材。读完《古诗词里的博物课》,我深感古人哲学智慧深刻,学习古诗词对于了解博物知识也是非常有益的。

《古诗词里的博物课》这本书是一本搜罗了古代诗词中的各种生物、植物、地理现象等,对于这些事物的描写非常生动也非常精确。我之前曾读过一些翻译的英国著名作家的自然笔记,但是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发现古代我们的文化精髓也是非常丰富的。

看古人如何咏叹自然之美,我们汲取到了许多有关博物知识的启示,比如我不知道莲花露的制法,但是通过李白的《蜀道难》中“垂杨柳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等诗句。从这些诗句中,我知道了垂杨柳除了美丽外还有药用功效;莲花露除了美肌还可以治疗凉性疾病等。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诗句也让我印象深刻,“粉墙茅舍,绿竹黄花,燕语莺鸣,恰是愁风怨月的好住处”,这句出自唐代崔黑衣《山行》。诗句中生动描写了这自然环境之美;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衬托这种美的景物,如清泉、鸟语、草木花果等,可以使景物更加生动丰满,增强绚丽多彩的感观。

另外,很多人不知道古人如何看待水的,事实上,古人对水的方式很丰富,就连风水师都要去判断水到底是美还是恶。这在学习诗词时更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我想起那首“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句,马端临描写的是一条恶水,但是柳宗元使用“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句中则是褒义。 我们在学习诗词时也应注意,这类诗句既塑造了文学形象,又在刻画文化形象,因此了解古代人对水的认知,必然会让我们对博物学产生更多的兴趣。

总的来说,我在读完《古诗词里的博物课》这本书之后,深刻领会到古人对自然界的了解与观察非常深刻且准确。通过学习诗词,我们不仅可以观察大自然之美,同时也可以了解大自然中的万物多彩、各显特色的世界。此外,对于我们学习博物学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对于想要加强了解大自然,了解博物学知识的人来说,这本书是一个极佳的门径。

博物观后感 篇3

深圳博物馆观后感

虽然我在深圳长大,但我从未真正了解深圳的历史。我对这片美丽的土地总是怀有深刻的憧憬,但对此我无能为力。幸运的是,在曾晓燕先生的带领下,我们班于12月6日来到深圳博物馆,开始了一段神奇的旅程。

当我们陶醉于今天深圳的辉煌时,我们是否发现这篇美丽的土地有着7000多年的人类发展史和海洋经济发展史,1700多年的城市历史,600多年的海防历史,广东人和客家移民的悠久历史,勾勒出古代深圳的历史轮廓。随着开垦的逐步推进,深圳已由原来的小城镇变成今天的经济特区,成为粤东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其中的种种历史轨迹,实在让人神往。

随着我们逐渐深入展厅,深圳的历史就像一部电影,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原来,考古成就表明,早在67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就有土著居民繁衍生息在深圳土地上,深圳的城市史已有1673年。

在东官郡管辖的6个县中,第一个是宝安县。县政府与县政府同处一地,是江海交通要冲和海防军事重镇。新安故城创造了深圳发展的源泉,成为深圳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历程,1979年3月,中央和广东省决定,在广东省和惠阳地区的双重领导下,把宝安县改为深圳市;11月,中共广东省委决定,把深圳市改为这个省。

深圳市位于祖国的南疆,广东省南部。它与东部的大亚湾相邻,惠州市、lingdingyang、西珠江口、中山市和珠海市、深圳南部和香港、东莞市和惠州市北部。全市共1953平方公里。

正因为如此优越的地理位置,深圳才有了快速发展的基础。

一开始,我听说深圳是一个破旧的小渔村。它之所以能成为经济特区,是因为老人邓小平在南海附近画了一个圈。而这个圈就是现在的深圳。因为在离深圳只有一条河的香港,那里的工资是深圳的100倍。

因此,有很多港口逃走。正因为如此,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深圳、建设深圳经济特区的方针。

就这样,深圳逐渐发展成为经济特区,成为一颗璀璨耀眼的明星。

当看到蛇口历史的时候,我的内心更为激动了。这片我从小就在此居住,长大的土地,是那样的美丽而神奇。记得在我小的时候,蛇口还是一副渔村刚刚发展为城市的摸样,楼房稀稀落落,一片荒芜。

而不知什么时候起,一座座大楼盖起来了,商业圈也建起来了,沥青路也铺起来了,俨然一副崭新的摸样展现在我的眼前。如果你不亲眼看到,你根本不会相信。这就是深圳的速度,这是一个奇迹。

虽然深圳现在很繁荣,但深圳并没有停止发展。处于新时期的深圳从“速度深圳”迈向了“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纵使现在的深圳已经十分耀眼夺目,但她却仍在成长,仍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企图让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在这里。

特别是之前举办的大运会,不仅是深圳向世界展示自己的舞台,也是推动深圳未来发展的重要桥梁。大运会是如此的成功,以至于全世界的人都注意到了这个小渔村,并看着她发光。这是无法形容的。

我还观看了西蒙基金会在一楼收集的古典主义和唯美主义的雕塑和绘画作品。非常漂亮,其中有一副《绣架旁的女孩》的绘画让我觉得特别的美丽,那绣的犹如真的一样,实在令我惊叹啊!这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的看的,只有2011年12月2日到2012年1月29日有的看。

我觉得很幸运。谢谢曾晓燕先生带我们参观博物馆。

当我参观完博物馆,脑海中浮现出这句话——深圳,一个曾经的便陲小镇,现在已经成为矗立在南海的一颗明珠。

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深圳会更好地发展,更加繁荣。

博物观后感 篇4

一进科技馆,我们都“哇”地惊呼起来。只见展厅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科学小游戏,我们都跃跃欲试,准备体验一下科技的“力量”。有充满魅力的“一笔画”,还有可怕的“音响小屋”……尤其是当你正在体验动感喷泉时,你会觉得那有力的水花就像你的动力,跳跃着。别看些小游戏很简单,其实当你真正去玩的时候,你会体会到一种奇妙而又充满疑惑的感受。当我们正在感受那种“力量”时,一个个脸上都挂着笑容,因为那实在太新鲜啦!我们在想,如果现在的世界就是这个样子,那该有多好呀!

体验了了科技馆,我们该去自然馆了。一路上,我想:这自然馆是什么样子呢?应该是温度比较高,空气比较湿润的一个地方吧?进了自然馆,让我大开眼界,只见动物标本一个个虎视眈眈地望着我,似乎都准备攻击我这个外来者。可惜它们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上了,留下的只有那色泽鲜艳的皮毛和威武的造型。到了化石区,更让我至身于这个13亿年前的远古时代。那时的恐龙、三叶虫、黄河象和古长颈鹿,一个个都呈现在我的眼前,可是它们也像标本一样,因为气候环境而变得越来越少,以至于灭绝。世界上有三百万种生物,但是已经灭绝了许多。所以,我们更应该爱护环境,给动物一个美好的家园。

参观了博物馆,让我知道了,人类发现大自然的秘密只是一小部分,还有很多没有被发现。希望在未来的世界里,好玩的科技仪器再多一点,活生生的“动物标本”能随处可见,让我们的地球既具有魔力,又是一个生命的摇篮。

博物观后感 篇5

“秋风秋雨愁煞人”是秋瑾就义前写下的最后一句话,它饱含了这位女侠短短32年人生中的辛酸,孤独,英勇和愤慨,而最多的还是壮志未酬。5月10日我随小组来到了国家博物馆,在复兴之路中进一步了解了这位“鉴湖女侠”。

当我第一次细看到她的**,心里不由得想怎么会这么美,她的美超越了性别,超越了时代,就如她的好友服部夫人描述的那样“苗条的身子稍向前弯,浓密的黑发散乱地披着,一身洋式的**。蓝色的鸭舌帽歪戴着,盖住了半只耳朵;身上穿着很不合身的半新半旧的普通男式西服,袖子过长……肥大的裤管下面露出茶色的皮鞋,胸前系着一条绿色的领带,脸色白得发青,大眼晴,高鼻梁、薄嘴唇。身材苗条,好一个潇洒的美男子。

”她的目光淡然平静,却又仿佛透露着无比坚定的信念,此刻巾帼英雄的风采跃然纸上。我不由得联想到在那样一个女子裹足,男子纳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秋瑾是如何能够下决心离开夫儿,留学日本、参加革命最后英勇就义的。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痛同胞之梦犹昏,悲祖国之陆沉谁挽。”

“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即此永别……”。

如果我是秋瑾,出生在这样一个时代,我有这样的勇气吗?曾经我也是一个内心充满英雄主义情结的男人,但在生活的磨练下,我的生活变得枯燥乏味。因为我对英雄的理解是错误的,所以我的热情被我自己埋藏得越来越深。潜意识里我一直以为,英雄就是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摆平一切,然后集光环与荣耀于一身的美差,也许中间会有危险,但总能化险为夷。

这种潜意识现在似乎太幼稚和可笑了。我忽略了最重要的两个环节:牺牲和苦难。

苦难培养了英雄不屈不挠的性格,牺牲唤醒了公众,唤起了更多的革命英雄。一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代表了女侠秋瑾视死如归的革命态度。

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现在的生活,更没有理由因为一点困难萎靡不振,生活就是战胜困难不断前进的过程,英雄出于平凡,我们每个人都会老去,但刻画在我们内心深处的生命痕迹不会消退,就像秋瑾一样,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冲在革命的前列,虽然只有短短的32年,但我相信她不会后悔,因为不仅是她的生命,包括我们的生命都因为她的英勇壮举而刻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博物观后感 篇6

对于学习历史,这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只有了解过去才能创造未来。历史就像一面镜子,让人们看到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我想在现在学习历史不仅要阅读历史有关的资料书籍,观看历史视频和电影,参观历史博物馆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历史留下的实物更加让人真切的感受到周围一切的改变。

周五和全班同学一道参观了温州博物馆历史馆。温州的历史反映了整个中国的历史,甚至是世界历史的缩影。从原始的农耕社会到技术先进的现代社会,从落后保守的封闭生活到先进开放的现代城市,温州社会发生了巨达的变化。

从古至今,从农业秩序到科技,我们感受到温州历史的巨大变化。农具、制瓷器具、印刷技术等物品的展示,显示了当时温州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原始农民社会。好多陈列的东西对于我们而言是多么的陌生,如果没有上面的介绍,我们可能都不知道究竟是用来做什么的,可见,对于历史我们其实了解的真的不多。

随后电话、洋钟、邮局等在火灾发生后进入中国,并进入温州。随着现代社会的到来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温州作为一个经济发展迅速、商业发达的城市,与近代经济积累有着密切的关系。进入现代后,温州经济快速发展,商业迅速崛起,对外经济交流不断扩大。在温州人的探索和实践中,温州经济发展形成了独具温州特色的模式。

参观是以一种短暂的时间来了解漫长历史的方式,历史是一条长河,连续而漫长,短短的十几分钟的内心震撼不是历史最终要带来的结果,我想更多的是对历史整体的联系与思考。我想这次的参观不仅仅是对温州历史的一次回顾,也是对中国历史的一次短暂的学习。

历史现在是一个清澈的海湾,沉淀着岁月的泥沙,平静的水面反映着现代社会的轮廓。没有历史,就没有进步。我们学习历史,了解过去,吸取经验,保留精华,促进我们现代社会的繁荣和繁荣。历史在不断延续,所以我们学习历史的脚步也不能停滞不前。

博物观后感 篇7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博物馆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去处。作为博物馆所使用的一种媒介,博物杂志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针对这一现象,我选择了《博物杂志》这本杂志作为我的阅读材料,并对其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阅读和研究。

作为一本专注于介绍全球博物馆信息、文化艺术资讯的杂志,读者可以在其中探寻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文物、艺术品等珍贵文化遗产的故事和内涵。整本杂志分为多个版块,例如专题、时间轴、栏目、活动报导等,每个版块都能够让读者得到不同层面的阅读体验。

首先,这本杂志设计精美,版面整洁。封面图案拍摄清晰,字体简单明了。每一页文字与图片的搭配相得益彰,并且非常舒适。这不仅让读者感到视觉上的愉悦,也可以在视觉上呈现出文化艺术的氛围。

其次,杂志中的文章写作形式多样,涵盖了博物馆文化、展览、活动等方面,内容满足了不同领域读者的需求。例如,“打造21世纪的中国博物馆”谈到了中国博物馆要以现代化服务为重点,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播,强化文化创新等方面的内容;“名作背后的故事——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展出荷兰画家维梅尔杰作品的幕后故事”则讲述了卢浮宫博物馆精心策划的展览背后的故事。文章非常生动、详细,可以让读者更好地了解相关故事和文物展览。

此外,这本杂志也经常推出与博物馆相关的活动,例如开幕式、签名会等,通过这些活动让读者近距离接触艺术家、策展人等实际从业人员,深入了解博物馆及其中展示的文化艺术作品。

总之,读完这本杂志让我对不同领域的博物馆有了更多的了解,并且也加深了我对文化艺术的热爱。如果您也想要了解更多博物馆相关的内容,这本杂志一定会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博物观后感 篇8

观河南地质博物馆后有感

十二月四日早上七点,我就随我班一起乘公交出发去久违的博物馆。终于在八点十分左右到达目的地,这时发现来的太早了,还不能进去。于是我就先在外面对这个藏着河南宝藏的心慕已久的地方做一项尽全面的观察,猜测她里面到底藏有河南的什么宝贝。

门口赫然挺立着大小两恐龙,似在诉说它们当年的飒爽,于是一颗对远古时代地质以及河南矿产的好奇心汹涌澎湃。

终于等到了九点,可以进去参观了。大家都似乎因为对于这个地方太过于好奇,进门的时候造成拥挤,我听到保安在大声叫着农大的老师过来。顿时我感觉,咱们还是大学生吗?

咱们是不是给农大的老师丢脸了,或者是给农大丢脸了?

进去之后,首先是观看一段立体电影《史前历险》,讲述的是关于一个小恐龙由于一场自然灾难而与妈妈分离,之后经历艰辛的寻找妈妈,但最终也没找到妈妈。看的时候,由于立体感太强,大家都感觉似乎身临其境,那距今千万年之远的年代的古生物如同就在面前。另外,其中还有一些有些恐怖的动物,让我们有些胆颤,于是同学们都大呼大叫起来,果然是史前历险,够惊险。

虽然这是一次冒险,但其中出现的美丽的自然景象却打动了每个人的心灵。那景色,真是太美了!到处都是翩翩起舞的蝴蝶、绿色的植物和参天大树。对于如此美丽的风景,每个人都渴望在其中生活一天。

然而,今天,与被认为创造了地球生命以来最先进文明的人类改造后的自然相比,简直是无与伦比。

然后,我们就正式开始进行关内参观。馆内收藏了省内外大量地质矿产、古生物、矿物标本。

从展馆的介绍来看,这里有亚洲最大、最重的恐龙。站在这个巨人的脚下,真的让人感受到了千姿百态。就连这么大的一个家伙都逃脱不了自然这只拥有无形力量的手心,而我们这么渺小的人类又怎可高傲的自认为能征服自然,人类会因自己聪慧而加快自然灭绝人类的速度。终有一天,人类会看到结果的。

此外,还有世界上最小的盗蛋龙、中国唯一的管脚龙、世界上最大的恐龙蛋化石巢穴、数十种珍贵的早期哺乳动物和羽毛恐龙等

除恐龙外,还有大量动植物化石标本,如世界第一银杏果化石、世界第一被子植物、中国古代水果等,河南省几乎有各种矿石和岩石标本。

展厅内循环播放有针对河南地域特色的《矿业河南》、《大陆漂移》、《地质环境与人类居住》、《地球的生物进化》、《恐龙世界》等多部动画影视,吸引了不少在场的小学生争着观看。还设有古代和现代的露天采场、金矿采铜等**度很高的景观模型,让我确实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我发现根据陈列内容有生命进化馆、古象馆、矿产资源馆、矿产馆等。

在生命进化大厅里,展示了地球生命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

古象也是一个值得参观的内容,在古象厅内陈放着河南已发现古象化石。大象是一种很常见的动物,也是现代陆地上最大的脊椎动物。虽然大象现在很稀有,但在古代它们遍布世界各地。据说黄河流域曾经是大象王国。

在矿产资源部,有天然岩石矿物,也有固体、液体和气体矿物。主要介绍河南省主要矿产资源和矿业经济。

在矿物大厅里,有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各种宝石。经过几亿年的进化,形成了对人类生活影响广泛的矿产资源。人们的生活几乎每天都离不开矿物。该厅还展示了数百种精美绝伦的矿物晶体、宝石标本。

各种各样的玉石真的是美极了。里面还有各种各样的金、银、铜、锡等矿物,让我知到你感兴趣的金银是从哪种矿石中来的。我以为那天我会无意中发现一座金银矿。

在里面呆了两个多小时,我终于把地质博物馆调头了。出来后我又看到了那两只恐龙,这时我突然想到了高中时生物老师给我们讲过的一段话:也许再等数万年以后,地球上的在另一种无人类的生物世界中,另一种生物左手拿着人类的头颅,右手拿着考古工具正如我们今日对待恐龙一样敲着我们人类的头颅。

他心里纳闷,从脑容量的角度看,这种生物很聪明,怎么会灭绝呢?

这样的想象是可怕的,也许会真的有一天我们人类的化石会被另一种生物当做古生物化石一样陈放在博物馆中供他们研究,并如今日人们猜测恐龙是如何灭绝一样猜测着我们聪慧的人类是如何灭绝的。我想,其中有一种情况会成为他们的假设,那就是人类这种聪明的生物是毁灭在它们自己手上的,有这样的结果完全是因为他们太渴望改造自然驯服自然了。另一件事是肯定的,他们不会假设人类的灭绝和今天的假设是一样的,即恐龙的灭绝完全是由于自然灾害。

博物观后感 篇9

然后,我们从入口进入。在一楼的大厅里,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块巨大的是方解石,它是一种碳酸钙矿物。在天然碳酸钙中,它是最常见的一种。之后,我们来到了地下一楼,正式开始了我们的观览。

首先,我们看到了地球大厅,在那里我们了解了神秘的宇宙和地球。包括太阳系八大行星、地球的形成和演化以及球体的结构。我们还认识和了解了地质作用形成的各种岩石,操纵了古大陆的聚集、分裂和漂移,感受到了地震在震区带来的冲击和灾情,了解了风化、岩溶地貌和冰川作用对人类的影响,认识到黄河、黄土与黄河文化。

之后我们来到了恐龙厅,恐龙厅又称中生代展厅。在此展厅大家可一睹中生代陆地霸主恐龙、海洋霸主鱼龙、空中霸主翼龙的风采。这里展出了来自河南的世界最大恐龙蛋化石巢穴、亚洲最大最重的恐龙、世界上最小的偷蛋恐龙、中国唯一的管足龙、十多种珍贵的长羽毛恐龙、恐龙脚印等珍贵标本。

还设有《与恐龙赛跑》、《与恐龙比体重》、《恐龙拼图》、《恐龙下蛋》、《恐龙盖章留念》等寓教于乐、供大家参与的互动项目。

呵呵,貌似大家对恐龙都有着不一般的情谊呢,但是为了之后的顺利观看,不得不狠心离开恐龙厅。然后,我们依次穿过了生命演化厅、古象厅,见识了很多之前从未谋面的动物,虽然叫不上它们的名字,但是它们的形象已经深深留在了我们心底。

之后我们又进入了矿产资源厅、矿物厅、地质环境厅。

矿产资源部主要介绍河南省主要矿产资源和矿业经济。矿产资源是人类可以利用的全部天然岩石矿物。它们分为四类:能源、金属、非金属和水煤气。在这个大厅里,有一些互动项目,如吸收铁砂,寻找宝石,比较重量和观看各种媒体。

矿物厅展示了数百种精美绝伦的矿物晶体、宝石标本。矿物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藏。经过几亿年的孵化和进化,形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美丽动人的群体,对人类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人们的生活几乎每天都离不开矿物。

地质环境厅展出面积虽然仅有350 m2,但游客仍能从这里领略到中原大地16.7 万km2 内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了解地质环境对人类生存与健康、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影响,认识进步的影响,认识地质灾害与群防群治,从而学会与大自然、地质环境的和谐共处。

在管外,我们零距离接触了矿石林,石凳、石桌,是它们的主体。在科普广场,我们看到了“地球发威”的壁画,它这是在警告我们: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我相信每个人看到它都会被感动。爱地球是我们的责任。

到此,整个地质博物馆就观看完毕了。虽时间不长,但收获却不少。不仅拍摄了许多令人难忘的照片,而且在科研、科普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娱乐的同时,也丰富了它的课外知识。可以说,娱乐和学习都是可以实现的。

由于地质博物馆提前关闭,我们不得不抓紧时间欣赏博物馆的风格。可能了解的还不够深刻,如果有哪方面说的不够准确的话还希望读者能够批评指正。

博物观后感 篇10

参观过一楼之后,我们去参观了令我们神往的“意大利珠宝展” 。

美丽的祖母绿、绿松石、红蓝宝石像璀璨的星星,宝格丽珠宝有很多系类,为宝格丽本人设计,有优雅的甜瓜系列,特伦比诺系列,蛇形系列,煤气管系列等等,从设计形式跟造型工艺上来看,都堪称极品。她们大多是女性饰品,比如胸针、发饰、手镯、项链、手表、饭袋等等。。。这些珠宝的手绘画也很漂亮,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

此次展会的设计也是别出心裁的,整个会场以黑色调为主,背景音乐是宝格丽时代的很有味道的曲子,还有好多上世纪的当红明星,都曾经佩戴过宝格丽珠宝,这为宝格丽珠宝更增添了一瞥特殊的光环。墙壁上是曾经当红的明星。颜色是旧旧的褐色,黑色或灰红、绿色。

灯光照射在墙壁上,还有晕光的镜头的特效,看来展会的设计师是想把我们带到当时的年代,体会不一样的真实感。

这次中国国际博览会之旅很有收获。我们在做设计时需要欣赏大师的作品,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艺术质量。【JZd365.cOM 迷你句子网】

博物观后感 篇11

早在《博物馆里的传世珠宝》这本书出版之前,演员赵薇和主持人陈鲁豫就对它充满了期待,并向大家推荐了这本书。

赵薇说,“我本来就很喜欢旅行,喜欢逛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其它艺术形式相比,小而美的珠宝更是数千年艺术风格的精华浓缩。这本精选的世界珠宝博物馆指南可以收藏起来,陪你慢慢地走遍世界”。

而鲁豫在谈起珠宝时,则显得更为动容,她谈到自己多年对珠宝的喜爱,以及第一次去蒂芙尼买心爱的钻石项链时欣喜又神圣的时刻,“我爱珠宝,买得起的买不起的,爱得理直气壮。我也爱每一件珠宝背后的故事,那些活色生香悲欢离合让每一颗石头都会说话。我期待《博物馆里的传世珠宝》就像22年前期待我的第一件珠宝”。

没想到的是,这样一本讲珠宝的书,也受到了收藏夹马未都的青睐。此外,还有苏芒、敬静等时尚行业专业人士们的盖章肯定。

疫情期间,刚开启的博物馆大门又因故关上了,幸好,有这本《博物馆里的传世珠宝》,每一件稀世珍品都值得认真探索,每件珍宝背后的故事都值得认真思考,其体量之大,珍宝之绝,堪称一部珍宝的百科全书,或纸上博物馆。

在艺术鉴赏中提高自我审美,在深扒历史故事中牢记这些人类的闪耀时光,如此,这些珍宝的生命力永远都不会消失。

博物观后感 篇12

今天我与同学一起参加团组织的实践活动,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了复兴之路展区,了解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终目标而不断探索着、奋斗着、发展着、前进着,在这个历程中,深切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将会不断发展、进步!

复兴之路总共分为五个大部分,第一部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部分,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第三部分,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第四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第五部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看着复兴的道路,我回首了100多年来中华民族的梦想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翔实的史料、波澜壮阔的气势、博大精深的语言和珍贵的历史图片,翔实界展示了一幅民族复兴的图景。100多年来,民族复兴成为中国人民的执著追求。

陕北延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抗日战争的圣地。民族复兴的领导人在这里规划他们的战略。

1840年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遭受了难以形容的屈辱。尽管孙中山先生向国人发出了“振兴中华”的号召,并在1911年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但当时的中国并没有彻底消灭封建制度,也没使人民摆脱帝国主义的奴役。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仍是一片渺茫。

多少志士仁人为此嗟叹!这种状况直到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后才得以根本改变。在一个积贫积弱的大国进行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建设,尽管付出了很多努力也没有使中国甩掉贫穷落后的帽子,于是,小平同志开创的改革开放新时期从1978年开始起步,中国人民从贫穷走向富裕,全国的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国力大为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巨大。

民族复兴的道路在人们的眼中逐渐清晰,进入21世纪,这条伟大的复兴之路更加清晰可见。

一个生机勃勃的民族,这也是复兴之路给我们的启示。一个强大或追求强大的国家,都需要精神的力量。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进化历程中,曾经有过无数的辉煌,也曾多次经受各种天灾人祸的考验。

尤其是近代百年,更是内忧外患,灾难深重。但是,无论经受怎样难以想象的磨难,伟大的中华民族总是能够从坎坷中奋起,百折不挠,闯过难关,攀上新的高峰。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形成、发展和继承了中华民族的高尚正气。

正是这种精神从历史中支撑和引导着我们。这一精神的血脉,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然而,发展之中总有一脉相承,这就是要永远保持民族的自尊、自豪与自信,时刻将祖国的利益和民族的尊严置于首位。

可以说,复兴之路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可以看出,复兴之路所证明的,正是中国今天在民族复兴道路上所面临的,必须正确回答和正确选择的根本问题,是要举哪面旗帜、走哪条道路的问题。这与党的十七大所确定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主题正好吻合,展览选取各个历史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进行历史重现,讲述了中国从民族觉醒、民族救亡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的历史进程。

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领导中国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

看完复兴之路,我有种说不出的感动和自豪!感动的是为中国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人,为成为这个优秀民族的一员而自豪的人。

博物观后感 篇13

大理南诏——古老的王国

参观州博物馆有感

程金祥***

2014级临床 1班

2015年5月17日,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课上,老师组织我们参观了大理州博物馆。

我们是在早上参观的博物馆,那一天和我们同学同行的人不是很多,当我走进大门的时候,说句实在的话,我感到有一丝丝的失望,我觉得博物馆太显寒酸了,那里一眼望去,感觉地方很小,环境也不行,然而当我再走进里面的时候,和外观完全不同的环境让我惊呆了——几乎所有仿古建筑都掩映在绿色之中。在博物馆前的广场上,一排雪松长成了一个人抱着的参天大树;榕树、柏树枝繁叶茂,美不胜收。在博物馆主楼附近的空地上,有一条蜿蜒曲折的静水通道。在水道上,一艘木船静静地停泊着,还有鱼在水中嬉戏。

水渠之旁垂柳依依,翠竹玉立,假山嵯峨,优美如苏州园林。而博物馆内的几个“四合院”内则栽有叶子花、柏树、茶花、兰花等盆景,整个博物馆都掩映于绿色之中。在馆内参观如若在一个古色古香的园林之中游览。

然而当我走进一个个展厅的时候,我的眼前再次一亮,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那里通贯古今的历史文物——战国时期的大理铜鼓、编钟、铸石范、马纹图案铜斧,西汉至晋代的水田模型、陶屋、陶人、陶马以及各种铭器,南诏大理国时期阿嵯耶观音、弥勒、天王力士等不同质地的佛教造像以及金刚降魔杵、塔模、大理国写本经卷,元明瓷器以及大理石天然画精品“孔雀开屏”、“美猴出世”等等都充分展示了富于特殊色的大理历史文化。

看完这些,我不禁想起了展示大理文明的古代王国——南诏大理。通过查阅资料之后我了解到在那时,以白族先民为主的大理各民族,不仅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独特的本土文化,并以开放包容的胸襟,主动汲取、接受中原文化的长期熏陶,进而形成了白族博大包容的和谐文化,被西方学者誉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早在四千年前,白族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秦汉时期,由于蜀国的古毒,大理与大陆的联系十分密切。

张骞从西域归来后,王勃关于这条海峡的报道,引发了武帝管理西南边疆的野心。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云南叶榆、西陇、比苏、崔唐、不韦等县在汉代在此设立。隋唐初年,洱海地区原居民从事狩猎、捕鱼、种植水稻、饲养牲畜等活动,农业生产水平较高。

洱海以西建设太和、杨朱坝、大厘等大城市,在洱海南岸建设石和、石桥。一度成为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从民俗来看,中国人民也是极其注重民俗文化的和谐的.新年彼此温暖的祝福,那热闹的隆隆炮竹声,喜洋洋的灯笼元宵等,无不表达着人们对于新年生活幸福美满的期待.同样的,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佳节,更是人们长久以来对于社会和谐的一种祝愿和热盼,展现了中华民族对于文化积淀的继承与重视.

可以说长久以来,我们都以"和"为我们待人处事的方式方法,"仁者爱人", "以和为贵"等更是成为我们民族的千古名训.儒家的"礼,义,仁",道家对"美", "道"的**等,无不成为我们五千年来华夏文明厚厚的积淀.而这样厚重的文化积淀更是我们和谐社会所长久向往与推崇的.

可以说,中国文化的基调是和谐的永恒旋律。

弘扬传统文化,不是简单地回归和坚持,而是在现代思想的指导下进行选择和改造。必须看到传统文化几千余年并未带来和谐,相反带来的是国家的自闭和腐朽,终致鸦片战争等屈辱,165年来,贯穿始终的中国最大的思潮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包括清廷都在进行这一点,清廷的定位是“中体西用”,妄图仍然依靠中国传统文化维持其统治地位,但很快被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所淹没。“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先生吸取了西方民主民粹思想而创立的新学说,立足点是中国文化底蕴,但核心思想是民主。

三民主义也没能救中国,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成果,很快控制了民主,使其名存实亡,并仍然想依靠传统文化复辟皇帝梦,但它错误的估计了民意,激起了民众的一致反对,最终落了个遗臭万年的下场。很快就有了以场新的文化运动,其主要目的是打垮孔的商店。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绳都是积极的组织和参与者。正是在这一时期,陈独秀、李大钊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并迅速在全国传播开来。

中国马克思主义运动之初,其目的是动员中下层人民进行斗争。它基本上照搬了苏联的方法,没有独创性。一开始由于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支持,国共两党开始合作,使得两党都有所壮大,但共产党放弃了军事及革命领导权,终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但党内错误并没有消退,开始了军事上的左倾,这时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开始露出水面,这一马克思主义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始形成自己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开始走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最后,历史证明了这条道路的正确性,中国成功地建立了新中国。

但后来又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基本上是从苏联模式中学习的。现在已经证明这条路有点左了。幸亏邓小平同志及时站出来,回归了毛泽东思想的真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强调了中国要走不同于苏联的社会主义道路,到目前为止还是很成功的。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被边缘化,从西方运用中国文化到三民主义,再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

这不是任何人的本意,而是历史实践的结果。当然不排除中国传统文化因为革命的需要很多好的东西没有被挖掘,但显然继续挖掘不等于要回复到老路上去,而是要为中国建设实际提供准确的素材,以便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实际继续结合,准确结合。忘记历史的人是不合格的,历史的选择是无情的,但也是有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作用在中国从来没有消失过,而是在恰如其分地发挥作用,人为的拔高它或贬低它都是不可取的。

继续挖掘传统文化我是赞成的,但认为**要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回复传统文化,只能是笑谈,新时代的和谐社会到底是什么样子,需要我们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构建新时期和谐社会理论,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当代化就是要直面与反思中国现实社会生活所面临的各种时代条件,并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放置于全球背景下,结合当代的时代主题、人类文明的最新成果、发展态势以及人类实践的最新发展状况,带着我们今天最新的方法和语境在一个开放的视域中面对马克思主义,从而不断拓展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永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当代性。

(附完成时间:2015-5-25)

"博物观后感"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