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乒乓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3.09.18

乒乓观后感。

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绞尽脑汁制作出了这份“乒乓观后感”希望您喜欢。如何写出不失新意的优质作品名观后感呢?当我们欣赏一部相当优秀的作品时,在观看的过程中总会生出很多不一样的感慨。观看影视作品后的心得体会能够通过观后感得到充分的体现,这个时候就最好是写一篇观后感了,希望您能从本文中学到一些实战技能!

乒乓观后感 篇1

《中国兵乓之绝地反击》影片讲述的是,在男乒被“欧洲列强”碾压的90年代初,留洋教练戴敏佳请缨回国,带领新兵老将在天津向“列强”发起反击,拯救男乒的故事。

影片一经上映就立刻去影院支持邓超导演、邓超演员的作品啦~该片剧情非常紧凑,让我感受到了传统体育竞技的魅力。他的坚持,坚定,睿智让我看到在那个年代乒乓的希望。

影片剧情上走向不复杂,通俗易懂,贴合各年龄段观众,但也跌倒起伏。选用90年代初的世纪,三代人看皆适宜,易于引起人们的共鸣,将思绪一下拉回到当时那个步履维艰的年代。

拍摄上运镜挺不错的——在乒乓赛场上运用很多慢镜头,让我看的时候觉得很有代入感很揪心,更有悬念。我认为这是一部励志、正能量、向上、热血、拼搏的电影。哪怕它的背后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但我相信它,选择它,选择去电影院支持!邓超导演,你要相信你自己!

看了电影让我更加知道:胜利并非像山坡上的蒲公英那样唾手可得,但世上一切美好值得我们全力以赴。我们在生活上也应该全力以赴,全力奔赴美好未来!

人在那一刻的自豪感来自哪里?是战术博弈带来的刺激?还是台下挥洒汗水铸成冠军引起了共鸣?每个人看比赛都有独属于自己的情怀,无论以何种目的都曾为中国乒乓呐喊过百舸争流,应当奋勇向前,一骑千里,尽显中国速度。

中国人对乒乓球展现出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而是每一代运动员在无穷无尽的迷茫之中将自己的青春和拼搏一朝怒放。在这新时代的竞争中他们付出了太多,以至于等到自己老去的那天高强度的训练与纪念时代的奖牌填充了自己大部分的回忆,每个人的人生亦是如此。

当我们还在决定怎样去面对明天的时候,有的人早已为了明日全力以赴,人生中的苦难不值得歌颂,但是当自己囹圄之时,那些奔走在拥趸洪流中的人,他们的光辉一定不会褪色很喜欢东风谷早苗说过的一句话:“所谓奇迹并不是向谁乞求而得来的东西!亲手去做的事情才能创造出价值!”

中国乒乓从建国以来到现在,经历过低谷也曾见证过辉煌,有拼搏一生最终错付时的遗憾,也有奋起直追战胜对手时的欢呼,短短的一场比赛却在消磨他们的青春,也认可了他们的努力。在未来我们一定能让全世界见识到中国力量,中国人的气势!

总的来说,影片励志、休闲,故事讲地张弛有度,可以让很多人知道中国乒乓球是怎样从低谷走向辉煌,并持续统治世界兵坛几十年,只是演员名字和国乒原形对照费劲些,年轻人一下搞不清楚谁是谁。

乒乓观后感 篇2

——第49届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

第一局郭跃vs李佳薇

郭跃打的偏保守以0:3败给了李佳薇。

第二局张怡宁vs冯天薇

凭借张怡宁强大的防守能力,他以3:1获得了宝贵的一分。

第三局王楠vs王越古

王越古比赛激烈。王楠有着丰富的技术比赛经验,没有给王越古留下任何机会。她以3比0战胜了王越古,从而给了女队第二分。

第四局张怡宁披挂上阵和李佳薇决战

张怡宁凭借她的综合能力,尤其是相持能力吹响了**号角,逆转李佳薇获胜。

看完比赛后,我想了很多。随着无机胶水的诞生,作为中国在乒乓球技术的发展上中国之所以领先,一是有一批专业的研究人员天天在研究,并无偿的把研究成果转化成训练手段;二是长期一批高手群集中训练。

比赛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更多的震憾。深深地感到我们的祖国是多么的强大。当站在最高领奖台上那一刻她们是那么的光彩照人、笑容是那么的阳光灿烂。

真为她们感到光荣而自豪。眼前的一切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可以想象,背后付出了多少辛劳和汗水。

但我们也希望看到目前中国队在战术和技术上的一些不足。

一个很明显的现象是中国队的队员们反手的威胁不大。我不想说反手比正手更重要。我想说的是,球员的反手技术应该更丰富,战术应该更具侵略性和变化性。正手能够解决问题,这当然很好,但是在某些场合下,反手被对方压制的时候,反手的技术运用带来的恐怕不仅仅是多了一套战术,更多的是牵制对手的落点和战术部署,丰富自身的得分点。

二是中国队步法问题。即使是大角度的一方,它仍然可以回到正手的大角度进攻。这样的场景我没有经常在中国队的运动员身上看到,对此非常非常遗憾。

这种步法能保证运动员正手进攻。很明显,它具有侵略性和威胁性。这种积极的态度和战术是乒乓球的魅力所在,但同时也会带来快速的体能消耗和命中率问题。

然而,目前我国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中国队是一名优秀的球员,这使得人们失去了**比赛的兴趣,也使得外国球员失去了继续战斗的乐趣和动力。

国外不是没有高手,但他们都是单兵作战,一个国家只有一名或者两名高手,所以团体赛中只能给中国带来一两盘的挑战,无法掀动整体,那是因为中国集体实力的缘故,单项比赛竞争就激烈多了。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在竞争中发展的。没有竞争,就意味着死亡。死亡的方式有很多,从繁荣到衰落,从自然淘汰,乒乓球也一样。不管别人怎么努力,他们都看不到希望。只是为了放弃。

看起来有人放弃了这项运动,但结果是中国人自己也不得不放弃。曾经称霸世界的中国象棋,在被其它曾经实力雄厚的亚洲国家抛弃后,沦为中国退休老人的街头娱乐。照这样发展下去,中国乒乓球运动前景堪虞。

中国乒乓球的尴尬局面是由中国的体育环境造成的,是我们自身封闭、盲目强调冠军和排名的结果。运动员和教练员依靠第一名赢得名利,甚至把成绩当成职业生活。再好的一块绿地,如果过度开垦疯狂索取而不知道涵养,最终只能变成不毛之地。

许多人只看到运动员的“小动作”,不文明不礼貌,殊不知子不教父之过。这些运动员从小就接受训练。运动队是他们的家,教练是他们的父母。没有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父母的言行举止,他们就很难成为一个能玩会做人的谦虚人。独霸武林,拥有绝世武功只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要有武德,以德制人。

所有行当莫不如此。

但是我们必须看见的是中国队不可质疑的强大实力。

但是,总结比赛,中国队的技术和备战水平仍然是世界上最好的,精湛而深刻的乒乓球技术是中国队夺冠的可靠保证。二十五年来,只有中国和瑞典两个国家分享了世界乒乓球的最高荣誉,虽然瑞典的没落让我们扼腕叹息,但在人才辈出的中国,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乒乓球队能够继续站在世界之巅,不断前进!

乒乓观后感 篇3

今年4月24日,第48届不来梅世界乒乓球队比赛如火如荼。每天晚上,我都会在电视机前**各国精彩的演出。

我认为最精彩的比赛是我们中国队的王励勤和韩国队的柳承敏之间的单打。比赛开始后,王励勤在遥远的舞台上赢得了弧圈的第一分,但柳承敏立即以同样的方式将比分扳平。后来,柳承敏的发球给王励勤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但王励勤凭借着刁钻的回球和咄咄逼人的边路拉球再次领先。尽管顽强的柳承敏多次通过激烈的侧拉发起反击,但王励勤果断的侧拉将比分定格在11:

8。决胜局中,锁定对手正手的王励勤反手推射先得两分。落后1:3的柳承敏急于取胜,但又犯下许多无端的错误。韩国队不得不要求停赛。

调整好情绪后,柳承敏发球开始**,但王励勤紧紧控制比赛节奏,使对手难以发动有效进攻,以8:5领先进入最后一盘。在最后一刻,柳承敏的失败让王励勤10:

7日拿到清点单,无路可走的柳承敏从边防撤出,王励勤以11比7获胜。顿时,全场到处飘舞着我们的国旗,大家欢呼雀跃,庆祝中国队以三连胜的好成绩取得了连续的第15个斯韦思杯!

我认为,这次的好成绩来自于运动员们的刻苦训练,当我们和家人团聚时,运动员们却仍在训练场练习,是他们的这种坚持,换来了闪闪发光的奖杯;当在赛场上失误时,他们要面对的是沉重的心理压力,但仍是坚持打比赛,是他们的自信,换来了珍贵的奖杯;运动员们打比赛时每次都是大汗淋漓,有时还要连续打好几场,但他们没有丝毫的抱怨,任汗水打湿脊背,任疲惫爬满全身,是他们的毅力换来了沉甸甸的奖杯,坚持、自信、毅力在一颗小球的旋转中点点凝聚!成功还来自教练的辛勤工作,他们在退休后放弃了舒适的生活,投入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培养了我们的运动员,并使一个冠军诞生。

运动员的努力和教练员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但观众的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请设想一下,假如没有观众的呐喊助威,没有观众的强烈支持,我们的健儿又会怎样?正是因为失败时观众的欢呼和失败时观众的支持,运动员才能从跌倒的地方重新站起来。因此,我也联想到了我们家,爸爸做生意需要妈妈的支持,我参加比赛需要朋友的支持,弟弟成长过程中也需要家长的支持,跨出家庭这个范围,社会上,各种重大的活动需要市民的支持,厂家生产的产品,需要消费者的支持,跨出社会,国际上各国的交流,需要国家综合实力的支持……总而言之,我认为,不管是什么事,都需要支持!

这次世乒赛不仅让我捧起了眼睛,也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乒乓观后感 篇4

——乒乓球男单决赛马龙4-2逆转夺冠

by 计三严晓彤

在亚运会乒乓球比赛中,我觉得最精彩的是男单决赛。决赛的竞争者是来自中国的王皓和马龙。我知道他们是世界上最好的乒乓球运动员。他们相当的实力使比赛从头到尾充满了悬念。我不知道谁赢谁输。

比赛开始,王皓率先进入状态,第一局一直控制场上的主动权,一路领先以11比9先拔头筹。在第一局可以看出马龙还未打出状态,频频失误或是容易让王皓有机可乘。进入第二局,王皓乘胜追击,率先抢到领先,当我心中的第六感将冠军倾向于王皓时,马龙此时奋勇直追,不难看出他在第二局的正手拉球的成功率大大提高,很快把比分追平,并且反超,最终扳回第二局。

真不愧是有丰富的大赛经验和优秀的心理素质的马龙,在大赛上大比分落后后反超时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王皓与马龙打成一比一平。这时,我非常激动和纠结,因为如此激烈的竞争让我很难找到支持的对象。他们两个都是中国人,而且都很强壮。

第三局,马龙取得了一个很好的开局,本以为他可以一路走好的,可是王皓很快将比分反超了。接着,他们两个你一球我一球的涨分。这时,他们比较谨慎,因为稍有粗心的失误就容易导致比分。

当王皓还在谨慎时,马龙在比赛结束时连续进攻得分。我不得不佩服的是马龙的进攻,这比一个进球还难,攻角也非常好。很快马龙意外地以11比7赢得了另一场比赛。王皓从第二局开始的状态开始不给力了,看得让人心里非常替他着急啊!

心里默默地替他加油,希望他第四局可以有更好的表现。可是非常让人失望的是他错过了第四局,让士气大振的马龙率先确立了领先的局面,一直占据上风,最终保持优势以11比3速胜。虽然王皓这一局可以说是惨败,但是从他对决士气大勇的马龙来说,他赢得每一分都是相当不容易相当精彩的,可以看出他的直板横拉、直板横打是达到了一个相当之高的水平。

真让我佩服不已啊!这让我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自己的“半生不熟”的攻球。对于四肢健全的人来说,体育更多时候是靠不断地练习而取得进步的。

看来我平时应该多加练习才可以。

很快进入第五局,王皓倍感压力啊,如果他没有把握好这一局,那么就相当于把冠军拱手让给马龙了,于是王皓不得不豁出去,保住这一局。王皓在这一局里增加搏杀比例,慢慢拉开与马龙的差距,取得8比4的领先后,继续保持领先势头,一鼓作气连拿最后3分取得第五局的胜利,让比赛得以持续下去。

比赛让人越来越紧张了,不论是对赛场上的还是赛场下的观众,谁也无法预料到底是谁可以摘得桂冠。第六局,马龙想结束比赛,赢得冠军,以免让老虎回山。于是他又尽力控制局面,王皓也不甘心示弱。他战斗得越多,就越勇敢。

几经波折后马龙10比7获得赛点!此时,无论是领先的马龙还是落后的王皓都不敢贸然行事。在马龙打的有些保守之时,王皓管段上手连救三个赛点,最终10平。

确实没人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每个人都屏住呼吸,等待胜利的诞生。马龙这次不会手软的。他连续扣球又赢了一个赛点。他的扣球真的很厉害,这让王皓无法招架。

最终12比10拿下第六盘,夺得男单冠军。

这场比赛应该是广州亚运会上最精彩的乒乓球比赛。他们都是中国队的队员。没有国家荣誉的压力。只是为了个人。没有压力也一样美妙。记得某牛奶广告中马龙的广告语“把外国人的乒乓球打成国球,表明中国人更牛!

”,让我觉得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更多的了解乒乓球,懂得乒乓球,真正的让乒乓球不愧成为中国的国球!

乒乓观后感 篇5

在**乒乓球正手攻球的**之前,在平时打球过程中发觉自己攻球的时候感觉拍一碰到球球就飞出去,没有收小臂,一直以为是不是我的引拍过慢?看了**之后再查资料,我知道因为是上旋或者没有旋转,领先的网拍的方向本来是向上的,球会飞,没有适当的按压动作,这就是基本动作。所以不禁为自己的浅学而惭愧。

在**中了解到正确的正手攻球姿势应该是:近台中偏右站位左脚稍前,身体斜对球台,持拍手自然放松置于腹前,拍半横状。顺来球路线略向右侧引拍,约与台面齐高,拍面与台面约成80度左右,前臂与台面基本平行。

当球从台上弹起,持拍手由右侧向左前上方挥动,以前臂快速内收发力配合手腕内转沿球体做弧线挥动,在上升期击球的中上部,击球位置在身体右前方一前臂距离处。

其次,攻球的要点:1。充分利用全身协调力(踢地、转腰、重心移动)2。

前臂发力为主,手腕辅助,主动击球 3。击球点在身体的右前方(大约前臂的长度)。触球瞬间向前打为主,略带向上摩擦4。

在高点期左右击球。

与自己的动作相比,发现自己在正手击球时不敢大胆挥杆,有停顿,弧线不好。解决办法是徒手模拟挥拍练习,挥拍时尽量保持上臂与身体的夹角,自然放松肩部,加强近台快速进攻的练习,击球时强调肘部后肩。对比张怡宁的正手进攻,我发现我的手腕经常下垂,球拍与前臂垂直。

老师强调,打球时,手腕内球拍的手柄应向左转动,以保持球拍的角度超出手腕前臂。 针对自己判断球的落点不准,引拍动作不到位的问题,我也上网搜索了一下纠正方法:就是先做接平击发球的练习,再做连续推挡球的练习来纠正。

**中学老师也强调腰部是乒乓球最重要的基础。任何想要提高击球质量的动作,比如小手臂、手腕,甚至大手臂的力量,都应该以转动腰部的力量为基础。所以在以后的实践中,我们会努力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努力使自己更加规范和熟练。感谢老师上学期的教学,我觉得自己在不断进步。

乒乓观后感 篇6

大家都说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那是因为在中国很多人喜欢乒乓球,而且无论年龄大小都可以打。

最近因为学校乒乓球队选拔,我们班掀起了一股乒乓球热潮,同学们每节课下课都会去打乒乓球。乒乓球几乎人手一个,光球牌就有十多副。有的人都已经上瘾了,几乎到了疯狂,到哪都会带上他的球牌。而且我们打乒乓球总是风雨无阻,即使下雨,我们也会冒雨切磋片刻。平时一下课,大家就会冲出去抢占球桌,打的人玩得热火朝天,围观的同学会做出点贡献,带几个球或者一两副球拍,全班几乎都参与了乒乓球运动。

上体育科因为表现好,老师就陪我们一起打乒乓,这时我们班成立了”新手村”和”高手竞技场”,新手就到”新手村”打,技术好的就到”高手竞技场”打比赛。”新手村”选出的村长是张珂颖,我是守护神,新手村主要是娱乐,我和张珂颖负责陪练,让大家感受乒乓的快乐。高手竞技场则是打比赛,让大家切磋技术,通过比赛,让大家提升技术水平。高手竞技场同学们都跃跃欲试,想在比赛中展现自己的实力,力争在比赛中战胜对方。因为我和张珂颖的技术还可以,我们就可以在两个队伍里任意选择来打。这节体育课,大家玩得不亦乐乎,真的太高兴了。

乒乓使我们快乐,所以我们喜欢他,我们班将在乒乓运动的陪伴下快乐的成长。

乒乓观后感 篇7

作为乒乓迷,《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完全唤醒了曾经的`记忆!总是梳着光溜溜、油亮亮大背头的蔡振华教练,个不高,肉乎乎的王涛,秘密武器,蘑菇头不爱说话的怪球手丁松,彼时初出茅庐,青春无敌的孔令辉和刘国梁。95年,全国关注的天津世乒赛,除了比赛本身,那些赛场外的热点和话题。那一年,我即将高考,但是男团决赛那天,我慌称身体不适没上晚自习,早早坐在电视前和爸爸一起看比赛……王涛赢球后一下躺在地上,所有队员欢呼着跑出来,大家都激动地扑倒在王涛身上的场面历历在目……我在电视前也兴奋的边跳边高声大叫“赢了赢了”,泪流满面……中国乒乓男队时隔8年再次夺回斯韦思林杯,那真是当时的大事件,举国欢庆,简直比过年还开心!

《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讲的就是,中国乒乓男队在邓超饰演的总教练的带领下怎样克服各种困难,从困境中一步步走出,重回巅峰的故事。95年世乒赛的五位虎将,在电影中从外形到性格都一一再现。还有瑞典的几个名将,特别是中国人最熟悉的老对手瓦尔德内尔简直神还原。最出彩的自然是邓超表现的蔡振华教练,在抓住原型特点的基础上,加上邓超的演绎,一个不走寻常路,思路超前,敢想敢干,充满个性、幽默风趣的魔鬼教练,跃然而出!几场比赛的再现,有重点的还原,紧张刺激、牵动人心,我和周围观影的人仿佛真看比赛似的,握紧了拳头,一会叹气一会开心。旁边的爸爸在给儿子科普这是谁那是谁;前排的三个阿姨,也是热烈的时不时讨论着;还有两个在讲弧旋球、削球,直板、横板等等术语,大概是“专业”的吧……第一次这么热闹的看电影,但一点不烦人,大家都被电影中乒乓男队的热血感染着、感动着……真好!

也许因为喜欢乒乓球所以对这部电影有所偏爱,但是,我真得觉得拍得不错。作为“中国”开头的主旋律体育题材电影,没有喊口号、没有硬煽情、没有装腔作势,而是让运动本身去感染观众,以及对中国体育体制、乒乓运动的残酷等方方面面适度的表现,可以说,点面具到,讲了一个可信、感人、励志的好故事。对比去年《中国女排》的遮遮掩掩,这部中国乒乓的故事真实的多、有意思的多!影片的主题曲“这里没人叫喂”也很好听,配上运动员们在海边、长城、雪地里艰苦训练的画面,超级感动!

乒乓是中国的国球,在各种大赛中,我们独孤求败。但每一次胜利,也并不是轻而易举得来的。曾经,我们的男队也跌入谷底。现在和以后,也未必不会遇到强劲的对手。在这片土地上,从小学生到公园的大爷大妈,我们都爱打几下乒乓。到底是因为我们的乒乓运动雄霸世界,大家才热爱这项运动,还是因为大家热衷这项运动,我们的乒乓水平才世界第一呢?或许答案不那么重要,拿起拍子去打两下就明白啦!

乒乓观后感 篇8

观第四十九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有感

班级:储运0906

姓名:徐晨

北京时间2007年5月27日晚,第4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之王确定后,所有比赛均宣布成功夺金。男单决赛在中国选手王励勤和马琳之间,王励勤以微弱优势获得了职业生涯第三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冠军。从本次比赛男单的整体情况来看,中国队的优势依然明显,中国队最大的威胁来自韩国的柳承敏,而德国队的球则不在状态。

总的来说,中国男单在世界舞台上并不缺少对手,我们在明年的北京奥运会这个项目上需要更加小心。

对于中**团来说,最稳定的是塔定的三位高手。王皓、王励勤、马琳进入四强,这说明中国男单的整体表现还是世界级的。但一些优秀的外籍球员,只要给他一个空档,他就能创造奇迹,但在本届世乒赛上,我们并没有看到国乒在男单关键时刻出现意外的情况。

剿灭外国或者中国香港、中国台北的选手,是中国男单选手在进入四强之前的主要任务,我们可以在回顾中发现,在御敌于国门之外的行动中扮演主要角色的还是这三名绝对主力。王皓淘汰庄智渊和朱世赫的比赛充满分量。马琳先后淘汰中国香港的梁柱恩以及白俄罗斯的萨姆所诺夫也是功劳显著。

但王励勤先后淘汰了比利时的小赛弗、阿根廷的刘松和中国最大的对手刘承敏,显示了国王的精神。Www.gz85.coM

在世乒赛最后一场男子单打决赛中上演了绝对的压轴好戏。卫冕冠军王励勤在大比分1-3落后的不利局面下,连扳3局击败队友马琳夺魁,他也成为3届世乒赛男单冠军得主,以下就让我们来回忆王励勤的夺冠之路。

第一轮:王励勤4-0江宏杰(11-7、11-7、11-5、11-9)

作为最后一个冠军,王励勤开始轻松卫冕。在与中华台北选手江宏杰的比赛中,王励勤以11:7连续赢下前两盘,随后以轻松的态度自由发挥。最后,王励勤以4比0击败江宏杰,迈出卫冕的第一步。

第二轮:王励勤4-0(11-9、11-3、11-1、11-9)

王励勤今天的对手是比利时小塞弗。王励勤,显然在力量上占上风,最后11:9,11:3,11:

1比1和11:1的净胜球直落四局,将对手淘汰出局,为自己锁定了32强席位。

第三轮:王励勤4-0,刘松(11-7,11-5,11-3,11-9)

北京时间11日凌晨,世界第二**手王励勤以11:7、11:5、11:0击败阿根廷选手刘松:

3和11:9。他将在下一轮与队友侯英超进行一场中国德比。

四分之一决赛:王励勤4-0侯英超(11-9、11-9、11-7、11-6)

王励勤此前与侯英超两次在国际比赛中交手,王励勤两战全胜,而两人在本届争夺16强的比赛中过早狭路相逢,结果是王励勤继续扩大着对侯英超的胜率。

1/4决赛:王励勤4-0郝帅(11-7、11-5、11-8、11-8)

和对手一样,王励勤在国际比赛中从未输给过郝帅,他延续了这一趋势。前两局比赛都是中盘发力取胜,而第三局一度领先也没有影响王励勤以11:8拿下郝帅,关键的第四局双方战至8平时王励勤毫不手软,连拿三分冲入了男单四强。

半决赛:王励勤4-3,柳承敏(6-11,11-3,11-7,14-16,11-6,10-12,11-7)

在先丢一局的不利局面下,王励勤经过七局苦战,最终以4-3力克韩国名将柳承敏,与队友马琳会师决赛,这等于已经提前将冠亚军收归中国队囊中。

决赛:王励勤4:3马琳(4-11、8-11、11-5、4-11、11-9、11-8、11-6)

对中国观众来说,这是一场手、手、背的决斗。王励勤负责卫冕,而马琳则渴望赢得自己的第一个世界冠军。比赛开始后马琳显示出如虹士气,前4局3-1占据上风,并且在第四局中7:1遥遥领先,关键时刻王励勤显露英雄本色,不但以12:

9拿下首局,随即又连下两城最终折桂,实现了个人三次等顶世乒赛男单的愿望。

在27日上午进行的半决赛中,王励勤也是苦战七局,在场面一度被动的情况下以4-3战胜了状态极为出色的柳承敏。可能是在那场比赛中消耗了极大精力的缘故,王励勤在比赛伊始表现的极为不在状态,“我在前几局时比较慢热,马琳的技战术发挥非常出色,而我的攻防转换则显得不够好。以至于出现1-3的局面,第四局又1-7的小分落后。

”然而恰恰是这陷入绝境的局面使得王励勤激发出了更多的斗志,“我当时知道再不拼不行了,所以加强了前三板的攻击性,接发球也处理得不错,特点算是慢慢打出来了。”不过王励勤坦言,这场比赛是他在本届世乒赛中遭遇的最艰难同时也是最精彩的比赛。而马琳在大比分领先的情况下却遭遇对手翻盘,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在比赛的前半段我的发挥还是非常好的,可以说是发挥了的最好水平。但是当第5局领先时我却不自觉地有了很多的得失心。没能一入开局一样纯粹立足于拼得状态。

第5局输掉之后,我知道这比赛对于我来说已经很困难了。中间休息时,我觉得我的脑子根本进不静不下来,总是在想上一局失利的事。”

正是“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态度造就了王励勤三次世锦赛的冠军。

“胜不骄,败不馁.”顾名思义就是取得成绩不要骄傲自满,遇到挫折不要灰心丧气。在充满竞争的当今社会,困难与挫折如同家常便饭,因此,本文将重点分析“败不馁”的问题。

我们先从“胜不骄”开始,其实这个道理人人皆知,就是可一旦荣誉、地位到手之后,一些人便忘乎所以,最后乐极生悲。比如上海的某**,虽然他有许多显赫的职务,但是,在上海人眼里并不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可他自以为是,对抗**,**和包养**,以至身败名裂。

然而,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败不馁”则更贴近自己的生活。其实以后就会慢慢明白,其实,人的一生,就是不断遭遇困难,发生危机的过程,是一个化险为夷的连续循环。

事实上,“败不馁”比“胜不骄”更有操作难度,许多的成功人士都是“胜不骄”的典范,但是,在挫折之后自暴自弃的人士却比比皆是,“一片汪洋”,我自己的切身体会也是如此。

很少有人喜欢自找麻烦,畏惧危机是人类的一种本性,解决危机需要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危机,而是我们自己,我们或许做不到镇静自如,但我们可以故作镇静;我们必须勇敢地面对危机,克服恐惧心理,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挫折之后,如果我们的精神状态很差,不仅自己绝望,而且别人也会鄙视;如果我们愈挫愈勇,即使是表面上的,也会给人一种不肯就此跌倒,还在继续奋斗的印象。

如果说“胜不骄“是一种幸福,那么“败不馁”就是一种痛苦。缺乏坚强的性格和大将风度,是很难“败不馁”的,一个人的门面非常重要,社会是很残酷的,雪中送炭是一种神话,而锦上添花才是现实。

顺利的时候我们要装修“门面”,逆境的时候更要保持恰当的“门面”,这才是通向“败不馁”的一条大路。

当代大学生中不少都是“温室花朵”,应届毕业生对危机的承受能力也明显欠缺,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刻不容缓!

乒乓观后感 篇9

乒乓球是我们的国球,打乒乓球也是我的乐趣,现在就让我说说我在乒乓球台上的乐趣吧!

刚开始玩乒乓球,我是个名副其实的菜鸟,只知道挑球,结果每次都被“大神”们打得晕头转向,分不清东南西北,只能不停的捡球,就一个字“苦”。后来,我勤加练习,每次周六就会来到球台上与“大神”们切磋切磋,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练就了一身“乒世神功”,虽然我的“功夫”已经练得出神入化,但是我仍然坚持练乒乓球。

有一次,我带着“武器”与“战神”王梓杰展开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比赛。

第一场开始了,我发了一个侧旋球,王梓杰轻而易举地将球打了过来,球飞向了我,我一侧身,拿起武,使出全身的力气一抽,球像一枚子弹飞向敌军阵地,只听到“砰”的一声,“战神”王梓杰没有打到球,我抢先拿下一分。

拿下一分的我开始居功自傲起来,王梓杰一个下旋球咆哮般的向我冲了过来,我却还沉浸在骄傲中“无法自拔”。球在我眼前一下溜走了,王梓杰拿下一分。此时比分拉平。

决胜局来了,我发了一个旋球,王梓杰抽了过来,我回手一压,球冲对手飞了过去,但是王梓杰打了一个擦边球,我纵身一跃,将球拉了过去,王梓杰又旋了过来,我只好又拉了过去,就这样,我们之间上演了一场“拉旋式”的持久战。眼看着对手体力不支,趁其不备,我杀了一个“回马枪”。凭着技术上的优势,我赢下了决胜局。

有苦有乐,有笑有哭,这就是我在乒乓球之道上的乐趣。

乒乓观后感 篇10

今天我们去看了电影《中国医生》,它的评分有9。5分之高,于是我们就想前往看一看是个怎样的电影?

电影讲述的是抗疫的医生们和病人的故事,让我由衷的体会到当医生的辛苦和不易,但是他们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他们这种精神令我感到敬佩!

同时也让我体会到了妈妈的伟大和不易,这部电影里面拍摄了一个妈妈生孩子的全部过程,我观看的时候都是捂着眼睛把头慢慢探出来看的,实在是太吓人了。每次我问妈妈生孩子疼吗?妈妈总是笑着回答我一点都不疼,我信了。但是看了这部电影后,我觉得生孩子特别的痛苦,电影里面的妈妈只生了一个孩子,都那么痛苦,可想而知我的妈妈生了两个,那痛苦不就是别人的两倍吗?

电影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医生的艰辛、母亲的伟大,还让我意识到自己是个很幸福的小孩。电影中的一个女孩她的爸爸妈妈因疫情先后去世,在接过爸妈遗物的时候,她哭着问:一个没有爸爸妈妈的孩子,该怎么办?她只是个孩子,我不知道她将如何面对这样的痛苦。想想我自己的爸爸妈妈每天都陪在我身边,可以带我出去玩,我们真应该珍惜每一天的幸福生活。

最后,我还想致敬所有抗战疫情的医生、白衣天使和志愿者们,你们与病魔抗战,勇往直前,救死扶伤,你们的责任和担当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感谢你们,为我们拼过命!

乒乓观后感 篇11

她,从4岁开始打乒乓球,不辞辛苦,耐得住寂寞,打出一手好球;她,一夜之间,腾跃而起,被中国人民所熟悉,像女神一样杯冠军拥抱;她,失败后从不气馁,刻苦训练,练就出她世界冠军称号。她是谁?对,他就是世界乒乓球冠军——邓亚萍。邓亚萍的父亲邓大松,母亲蔡何珍都是一个乒乓球迷。和邓亚萍4岁的时候,他就主动对父亲是要打球。父亲惊奇又兴奋,决定要培养邓亚平的打乒乓球。父亲从不弱爱邓亚尽管邓亚萍才4岁,但父亲仍然严格训练她吗,邓亚萍也真是争气,不管怎么苦,怎么累都忍得住。

从而,使她比同龄的孩子懂事的多。在幼年的邓亚萍身上体现出一种何等可贵的敬业精神!7岁,亚萍进入了业余体校,进步显著。她挥拍上阵,连连获胜。9岁时的邓亚萍技艺日臻精湛,成绩出类拔萃。但是省乒乓队教练说她“个子低,胳膊短,没发展前途。”而被劝退。亚萍忍着屈辱痛苦离开了。亚萍断断续续哭了两天。哭后她感到轻松多了。“梅花香自苦寒来”,邓亚萍又坚强起来。当邓亚萍13岁的时候,她第一次与世界冠军面对面交锋,她打败了世界冠军。邓亚萍15岁的时候,竟输了球,之后决心要打个翻身仗,她每天训练,再苦再累也不说,最终她终于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他成为了世界冠军。面对厄运,贝多芬发出了“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最强音,成为命运的主人。

邓亚萍同样没有被先天生理条件的不足所吓倒,她努力拼搏敢打必胜,写下了乒乓史上辉煌的一页。对于我们新世纪的青少年来说,我们应勇于拼搏,自强不息,让民族精神永远流淌在我们每一个热血沸腾的中国人心中。共创祖国美好明天。

"乒乓观后感"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