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聆听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3.09.21

聆听读后感。

人的想法不一样,能力不一样,眼界不一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心得也不例外,在日常的生活中,大家都写过心得体会吧,心得体会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那么如何写好我们需要的心得体会呢?你可以读一下小编整理的聆听读后感,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聆听读后感 篇1

纽约电话公司曾碰到过一件相当棘手的事情,一名顾客痛骂其公司的接线生,并拒绝缴纳电话基本费,还列举多项罪名,公开指控纽约电话公司。最后,公司的一位说客,登门拜访这位暴躁凶悍的客户,并顺利地解决了问题。而他在拜访这位先生时,唯一做的事就是专注地听对方将满腹牢骚倾泄出来,并一再点头称是。

世上许多人之所以不能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正是因为他们不能耐心的做一个很好的听众。而听人说话这门艺术,真正懂他的人,毕竟是少之又少。

有些人,在一起讨论的时候,强者阐述自已的观点,以为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可是你打断被人的话语时,你已经失去了说服力和感染力,即使说得再好,也失去了听众。

如果你想让人讨厌你,在背后说你的坏话,甚至严重的鄙视你,最简单的方法就是:

永远不听他人的倾诉。

滔滔不绝的扯你自已的事。

时不时打断别人的话,该由自以来发表意见。

所以,如果要别人喜欢你,原则是:说先做个好听众,并随时鼓励对发谈谈他自已的事。

我希望你能够做到,永远像现在聆听我的话一样专心听取他人的谈话。

聆听读后感 篇2

聆听世上最美丽的声音——之《贝多芬传》读后感_初中读后感

聆听世上最美丽的声音——之《贝多芬传》读后感_初中读后感

咚咚,咚咚,生命之乐敲响了。这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最美的声音。

今天,让我们听听生命行走的声音和生命跳动的声音

——题记

贝多芬的生命之章

翻开贝多芬的生命之乐,这是他用自己的一生普及成的一首曲子,你能从中感受到他的不甘,他的愤怒,他的悲伤,和他用痛苦换取来的欢乐。全场欢乐的**,正如他的人生一样在不停的跳动。

当他知道有一天他会失去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永远陪伴他的人时,他绝望了,但很快他又站了起来。在维也纳举行的《第九交响曲》的第一次演奏会,获得空前的成功。局势的强度几乎包含了暴动的性质。

此时此刻,他的心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张,将他的血管烧得沸腾。

但是界永远不会按照人类的意愿运转。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因肝病终于作了最后一口气。在他死前,突然有暴风雨和雷声。似乎连天堂都在为这个大家庭的死而哀悼。

贝多芬的一生是痛苦的,但也是最幸福的。因为他在自己的一生中不懈的奋斗了,虽然最后天不遂人愿,但是他那激昂的斗志却永远的留在了我们的心弦之上。

轻轻合上书,静静地思考。贝多芬在生命将要终结时那不甘的眼神,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我想他这样一个失去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的人尚能如此,我们这些幸福的人们却每天都在抱怨着,总是觉得上天对我们不公,要不就是在祈祷着,希望能从天上掉下来一个机会。

但是谁想到那些残疾人,他们每天都在努力工作,都在奋斗,从不愿意放弃自己。

在看完这一本书的那一刻,我决定了,我一定要像贝多芬一样,努力的去奋斗,为的不是别的,只为我们心中同样的不甘,同样的不愿这样放弃,我一定要勇敢努力的创造出一片属于我自己的天地,不管在成功路上我将遇到多么大的困难,我都不会放弃,因为我相信“凡是不懈努力的人,不怕困难的人,便一定能才成功”

郑州市十九中初中部高梦瑶

聆听读后感 篇3

以前,一提到听,我的大脑便会命令左耳和右耳一起出动,认为“听”就是耳朵的工作,可现在我不这样认为了,这是为什么?因为崔老师在《养成聆听的好习惯》这篇文章里给了我答案。

我明白了,当一个人在说话时,很多地方要去听。

眼睛要“听”,要全神贯注地看着对方;嘴巴要“听”,听的时候要把它关闭起来,不打断别人;四肢要“听”,边听边把他管好,不要让它动来动去;身体要“听”,必须在听的时候站直或立正;大脑要“听”,认真去体会说话人的意思,与他(她)产生共鸣。

但是最关键的还是要用心去“听”,当你用心的时候,耳朵、手脚、眼睛、嘴巴……一切都会跟着认真“听”。

懂得了这个道理,我知道了如何聆听,我一定要在课堂上、生活中养成聆听的好习惯。相信我,我会做到的!

聆听读后感 篇4

成长也许只要一朵花开的时间,蜕变却需要开到荼蘼…

花木棉,花一样的名字,如同花般美丽的女孩。花木棉,一个14岁的女孩,喜欢绘画艺术。她自由叛逆的个性使她与学校教育格格不入,她想和表妹华芙蓉过一种自由的艺术生活。

一个美丽的春天早晨,表姐画完最后一幅画后,木槿花凋谢了…木棉因此极度自责、自闭﹑“失语〞不得不回家休学。

不料,凋谢的芙蓉花却以另一种形式绽放:她留给木棉的最后一幅画,收藏价值巨大,由此衍生出许多人物。在这些人物的接触中,木棉的思想和思维发展迅速。她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和感受世界。

突然有一天,偶遇儿时的小伙伴。木棉童年的记忆复苏了,终于开始说话了。她不再拒绝发育成长,不再拒绝青春—“木棉花”终于开放了…

我会去**呢?我与世界如何融合呢?木棉的困惑和坦率属于每一个成长中的男孩和女孩。这本书温柔而精辟地描绘了一个想走自己的路的女孩,展现了她年轻时的愤怒和温暖。

不是每个孩子都有木棉逃学和流浪的美妙经历。但每个孩子都有相同的性格:直率和叛逆。

时间可以追溯到八年前,我上小学的第一天。

风吹着柳条,柳条在那儿摇曳着;风吹着迎春花的枝条,迎春花的枝条在那儿手舞足蹈;风吹着月季花的花瓣,带来阵阵芬芳;风吹着我湿润的面庞,吹干了我的泪痕。

我想起昨晚的誓言,拍拍胸脯向父母保证明天我一个人去上学,所以我很困惑。当时自己**来的勇气?

妈妈带着正在学说话的妹妹,把我送到社区门口的马路对面。她问了我几句话,准备离开。“妈妈,你就没有什么别的事了吗?”“哦,差点忘了,下午放学回家的时候等爸爸来接你,不要乱跑。”

望着妈妈愈来愈迷糊的背影,之前的信誓旦旦一下就不见了。直到母亲的背影在车流中完全消失,我心中的最后一道防线就这样坍塌了。眼泪哗啦啦地往下流。

一个背着书包、穿着宽大校服、梳着俏皮羊角辫子的女孩蹲在人行道上,看上去很小。

“嘿!小妹妹,怎么啦,怎么哭了啊?”黑墨镜、黑胡子、黑衣服。

这样的外表让我想起了电视上的杀人犯、毒贩和其他恶棍。于是我的哭声越来越大,引起了周围人的注意。大家都用怀疑的眼光看着这位“黑叔叔”。

时间就像牛鞭一样,鞭打着这些懒惰的人。

八点半了,人们的步伐越来越快了,当然“黑叔叔”也走了。所有的人都忽视了这样一个小女孩。我依然呆呆地站在原地,不知道干什么。

“怎么还在这!”身后传来了熟悉又威严的声音。“内个…”我支支吾吾地不知道说什么。说什么呢,坦白自己是因为害怕?不!这怎么可以,不可以认输!

“我遇见坏人了,黑胡子、黑墨镜、黑西装,长得可凶了,内个他…他还想**我,给我汤匙,还好我聪明,没去。后来,我怕他在我上学的路上绑架我,所以我没有去!”说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理直气壮。

妈妈并没有拆穿我的谎言,嘴角微微上翘。我却还在为我刚刚漏洞百出的谎言沾沾自喜。

拥有一个丰富的经历,就是完美的。

聆听读后感 篇5

《傅雷家书》是一部充满着父爱和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教子篇,是对孩子教育的文字篇本,也是一部艺术修养读物。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拳拳的爱国热情。其间的谆谆教导,爱子情深,管教有方。

信中有对儿子生活的嘘问和关心,也有对过去教子过于严格的悔赎,有对儿子进步的表扬和鼓励,也有对**和艺术的指导和**,有对党和国家建设及运动的看法和意见。

当我读这本家书,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我像一个乖孩子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感到里面有老师的教导,有长者的叮嘱,更有父母对儿女的关切,有不同于很多父母的关爱,有不失被细心呵护的感觉,使人找到了另一种父母之爱,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

平时许多家庭的教育不恰当,家长都没有用心与孩子沟通,没有正当地引导孩子,让孩子步入歧途,最后后悔莫及。还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材,出现了数不胜数的家庭暴力,让孩子身心受到伤害,不但没有使孩子懂事,反而让孩子变得反叛。家长要用合适的家庭教育教育孩子,家长们应该拜读这本《傅雷家书》。

傅雷是一个睿智,博学,正直的学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可以从《傅雷家书》的字里行间中看出来。他身为一个教育家,文学家,自然想要教育孩子成为和他一样的人。他对中外的文学、**、绘画都有研究,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

他从小培养受过良好家庭教育的人,最终成长为国际大师。

傅雷对世界对人类对祖国的忠诚与献身精神,小到对自己事业的严谨,对父母的孝敬,对妻子的理解,对友人的宽容,告诫“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使读者印象深刻,颇有感言。

读《傅雷家书》你会发现傅雷在每封家书中都不写白字,这既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也是教育远在万里之外的儿子做事要认真。你还会发现傅雷是个做事雷厉风行的人,例如有的信就十分短小,简要地说明用意就好了。从他的代表作中也可以看出,事情的清单一点也不凌乱,似乎也不是出自一个面临死亡的人。

从中也可以看出,他不仅治学严谨,而且责任心强,爱国爱子。

在儿子取得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为激励儿子时刻保持谦卑,不惧怕孤独,要勇于攀登艺术的止境,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保持一颗纯洁的赤子之心,傅雷劝戒孩子要正确面对情绪上的跌宕。

父亲和孩子通过书信一起讨论艺术,研究乐曲的内涵,交流对事物的看法,虽然没有母子通信时那种嘘寒问暖,但他们之间的默契却是其他无论什么都无可代替的。两代人之间的感情永远是那么的深厚,他们将永远享有无尽的财富。

欣赏这本《傅雷家书》。它感染我们,让我们察觉到家长的用心良苦,懂得感谢父母,它更让我们懂得艺术的欣赏,在生活的处事做人,得到正确的指引。使读它的人们都有所收益。

细读完这本《傅雷家书》,感觉是像戏曲那样给人以不俗的氛围和回味的余地。感情是一种纯洁、真诚、高尚的灵魂。

我读这些文字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想起自己的父母,想起天底下所有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

可见,书信交流应该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提升人性的方法吧,遗憾的是现在这样的文字交流越来越多的被**所替代,如今这样用文字进行深度的心灵沟通越来越少,真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聆听读后感 篇6

在学习日活动中,我们接触到移情倾听的概念。《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中说道:我们的聆听通常是有层次之分。

一是充耳不闻,压根就不听别人说话;二是装模作样,“是的!嗯!没错!

”三是选择接收,只听一部分,通常学龄前儿童的喋喋不休会让我们采取这种方式;四是聚精会神,努力听到每一个字。然而,很少有人能达到第五层次,即最高层次——移情倾听。

“聆听”,大家都是明白的,无非就是听对方说话,可是“移情”,未必就能大家都做到。我的简单理解是,我们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这就要求首先能够做到自己是一个聆听者,而且在聆听的同时能够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和需求。

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他是希望能够得到自己的理解和认同;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自己是希望能够在认同对方观点的基础上让自己的观点得到对方认同;站在双方的立场上,大家都希望双方能够有效交流并且能够得到一定的认同。这个也响应了上次学习日中学到的“知彼解己”。首先要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和需求。

然后再作出回应。回应的时候还不能采用自传式的回应(价值判断、刨根问底、好为人师或自以为是)。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你应该能够把对方的观点描述为你的合作伙伴,然后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试图理解自己的观点。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移情倾听,不仅是家人,还有朋友、同事等。我们希望别人能理解我们自己,或者在别人身上找到理解的慰藉和启迪。举个例子,身边的朋友总会遇上不开心的事情,这个时候他会来找你诉说,这个时候你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听朋友诉说,而且还要宽慰或者开导他,这就要求我们去了解一下他为什么不开心,注意他的语调、表情和动作(看看他不开心的程度),更有时候他的表达比较含蓄或杂乱,我们更要有耐心的听、更认真的听,有效倾听,注重听时的情感交流(站在他的角度想想换做是你你会不会不开心,自己会怎么做),然后在了解的基础上对他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样才比较容易让他接受自己的看法。又比如,我曾经听我一个朋友提及他与他的领导之间的小矛盾,无非就是这个领导总是以领导的架势压人,还经常把自己的话当作圣旨,不给下属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机会。

《论语、学而》篇中有这么一句话,“患不知人也。”意思是说,担忧的是不理解他人。这也正是我们目前大部分人的共同特点。

尤其是在领导者身上更为突出。他们与下属缺乏共同语言,不能听取下属的意见,总是用自己的经验去了解别人的生活,总是把自己的经验灌输给别人,用自己的眼镜给别人**。得到的结果是不能被人理解。

这就要求领导转变思维方式,首先要以人为本。在管理过程中,要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着力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致力于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关注人的需要,激励员工。学会移情聆听。

凡事替别人多想想,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用自己的心、感情和智慧去了解我们的同事、朋友和亲戚。要学会用眼睛去听,用嘴巴去听,用手和脚去听,用身体去听,用耳朵去听。

想别人之所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

聆听读后感 篇7

这是一本生动、有趣、感人的动物故事集。它描述了奇妙的动物故事。书中有伟大的爱、友谊和感情。这是一幅充满爱的图画。

爱情,是美丽的。动物有雌雄之分,但一心为对方的心是没有分别的。雌的动物生孩子时,因为饥饿十分难受,雄的动物可以咬下自己的腿去喂妻子,全然不顾自己的伤痛。爱情,无微不至。

友情,是快乐的。动物也有友情,为了朋友,它可以用生命去换取朋友的笑容。看着我,朋友们常常无助地哭泣,但我只能袖手旁观。

亲情,是善良的。为什么说亲情是善良的呢?因为母爱可以用生命去换来奇迹。

有一只驯鹿妈妈为了孩子们的生存,不顾生命危险,与鬣狗博斗。后来,女儿把别人当母亲看待,直到真正的母亲去世才醒来。我认识一个朋友。她母亲早逝。她有一个继母。后来,继母怀孕了,但她不喜欢继母。一天,她发烧了。继母把她送到医院。后来,继母流产了。

她破天荒地叫了一声“妈”!

有时,不少的爱就在身边,《聆听生命的颂歌》让我明白了生活中哪怕是一颗小草,一株花也是有感情的。

六年级:紫涵琴音

聆听读后感 篇8

聆听他人的智慧

——《教师最关键的18项修炼》读后感

常熟市赵市中学金国平

最近重新读了《教师最关键的18项修炼》一书,,其中一篇《聆听他人的智慧—教师如何听课更有效》留给我的印像非常深刻,该篇指出了我们到底如何听课、听课观察怎么观、听课记录什么、听课注意什么和听课存在的误区。该篇还通过两个案例的对比与点评,指出了我们教师听课的常见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均来自教师的实践,所以,读来仿佛觉得许多地方都是自己曾不注意的或是意识到问题所在。

书上说的好: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那些善于发现别人长处,并能够学习别人的长处,最终使其变为自己的长处的人。在我们老师的工作中,我们经常参加一些听力活动。这些活动的目的是扬长避短,提高教育质量。

然而,有些老师漫无目的,对课堂没有任何思考。有的甚至只完成了教务处发布的讲座数量。听课不仅是教师吸收他人优势的明智之举,也是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我通过参加各种各样的教研活动听过不少的课,也从中领会和学习到了不少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但是看了这本书中关于听课的修炼之后,感觉自己的修炼还不到家,之前所学到和体会到的应该还可以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如果我们改变过去的做法,我想听的效果会大大提高,收获也会大大提高。

一、摆正听课的心态

书中用欣赏,思考,研究三种心态总结了我们听课的目的,以往听课,基本上要完成的任务就是把听课笔记记好,就算完成了任务。听课不光要记笔记,还应该带着欣赏的眼光、思考的脑袋和研究的眼光去听课,才能更好地达到听课的效果。(1) 学会欣赏,欣赏眼光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欣赏授课者处理教材的艺术、驾驭课堂的艺术和语言表达的艺术,从中学习到自己不具备的特质,成就自己、提升自己。(2)学会思考,带着思考的脑袋去听课。要求我们看授课教师是如何处理类似问题,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行为,再通过比较,找出差异,积极寻求改进的措施,生成新的课堂教学设计,一实现课堂教学的超越。

同时,带着思考的脑袋听课,能促进听课者改变原来那种“旁观者”的身份,以积极“参与者”的角色深入课堂,关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关注问题的解决方法与程度,并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从而在问题求解中主动听课,在自我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自己的专业化发展。(3)学会研究,带着研究的眼光听课。听课的时候,不仅仅只是学习和聆听,同时也要把自己当成课堂教学的研究者,及时对该课进行评价,并且与其他听课者研究该课的内容,利于我们在集体中吸收更多的智慧,更快地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财富。

聆听读后感 篇9

今天下午,我校蒲公英文学社邀请蔡校长为我们上了一堂名为“读而思,思而书”的读后感习作指导课,我感到受益匪浅。

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来解释一下。过去,我总以为读了之后,就写下了一本书的主要内容,但蔡校长的精彩点评让我再次认识到:

它是一种阅读笔记的形式,写下阅读一本书、一首诗、一首**等的收获、经历和想法。

一堂课下来,我有一种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我们传送着一种写作方法,真是“润物细无声”啊!正如书法老师传达写作技巧一样,英语老师传达记忆单词的技巧数不胜数。

我们要把老师们传递的铭记于心间。我真想在这里向蔡校长说一声:“谢谢!”

————社员:萧鹏辉

今天,我深受鼓舞,听了蔡校长的工作辅导。

蔡校长讲解了阅读后如何写作。他不断地问我们问题,做了精彩的解释,然后进行了有趣的比赛。有时我们笑,有时我们沉默,有时我们举起我们高高的小手

校长的讲述生动形象,让我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学到了很多知识,知道了读后感要先“引”,再“议”,然后“联”,最后“结”。并且通过很多实际的例子,带领我们进行了一番对比,告诉我们写好读后感的秘诀:把“感想”写得比“引用原文”的内容多一些。

这门课不仅有趣,而且给了我们丰富的知识。真是难得的好课。希望这样的课以后再多一些!

————社员萧鹏飞

自从我懂事以来,我上过无数次教师的课。一节又一节,都好似浮云。今天我上的五节课中,最有意义的一节对我影响很大,就是蔡校长给我们带来的作文指导课。

“你的读书习惯是什么?你有什么好的读书方法?”一个个问题呈现出来便引起大家的注意,每个人都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紧接着,校长为我们分别讲解了读后感的四个结构:

引、议、联、结。校长生动、有趣的语言,滑稽的动作,让我们大笑不已,也让我们了解了更多写作的诀窍。

在问题的引导下,让我想想我读书时有多粗心。读一本书,我也会偷懒。当心情好的时候,就一目十行;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随意翻阅几页,读完。

甚至有的时候,老师布置写读书感悟,我读也不读,拿起笔就写。今天,听到蔡校长的教导,我感到很惭愧。

"聆听读后感"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