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很快,让人不知所措,在某一段时间之中,我们经历了很多的事,大部分人都会被上司或者老师要求写一篇总结,总结就是将一个人的所作所为简单阐述,你知道有哪些总结范文呢?小编现在向你推荐台风抗灾复产工作总结,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今年第13号台风“启德”于17日中午12:30分在麻章区湖光镇登陆,并于下午14时左右折回到我市南兴镇附近往北部湾远去。这次台风正面袭击我镇,风力达11级,阵风12级,同时带来大雨和暴雨,加上恰逢天文潮,对我镇农业、牧渔业、养殖业、交通道路遭受惨重经济损失,据初步统计,我镇受灾人口18700人,转移人员559人,损坏公路16公里,涵闸1个,茅草房受损120间(其中全倒塌5间),一批渔塘农作物被淹、大量树木被拦腰折断,全镇经济损失达1551.5万元。
一、灾情损失情况
1、受灾范围
村委会(社区)27个;村庄84个;受淹村庄1个;受灾最严重的村庄:那灵村委会那西村,倒塌房屋(间):120(包括受损茅草房),受灾人口:18700,人员伤亡:0;直接经济损失251万。
2、农林牧渔业
农作物受灾面积总计:12070亩(其中水稻4540亩,甘蔗5330亩,其他作物2200)。林业受损面积:2730亩,牲畜死亡20头,三鸟死亡:430只。水产养殖:虾塘鱼塘800亩,渔排1000箱,贝类10万只,合计总损失1140.5万元
3、水利设施
损坏水库0座;水库垮坝0座;损坏堤防1处,15米长;堤防0处;其他0;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
4、交通、供电、设施
铁路中断0处,公路中断0段,毁坏路基(面)16千米,桥梁 (本文转自实用工作文档频道)受毁0座;损坏输电线路0.46千米;损坏通讯线路0千米。街灯30盏,6万元;电杆10支,8万元;电线,4600米,2万元,供电设施2个,1万元;自来厂设备,1万。交通供电通讯直接经济损失78万元。
二、市挂点领导到点情况
16日上午,市挂点领导陈汉枢、市海洋与渔业局高诚彪、市统计局、物价局等领导带领有关人员到我镇驻点指挥督查防御工作,并深入海堤、渔船、渔排检查落实渔船到港避风情况,落实渔排养殖人员转移工作。
三、我镇防御工作情况
我镇党委、镇政府收到13号台风将至的消息后,镇三防办密切注意的台风的移动路径,接到市三防办的通知后,镇委书记于8月16日早上8:30分召开防御台风“启德” 紧急工作会议,进行了部署。会议分析了台风“启德”的特点,要求镇三防办要及时发布台风信息,切实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各山塘水库的责任人要加大巡查工作力度。要求各领导干部落实挂点包村责任制和“三防”工作责任制,各有关职能部门通力合作,认真履行职责,增加政治责任感,把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防御工作之中,要保证责任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力保落实市委市政府的“5个100%和5个确保”要求。
16日下午,全镇干部深入到各村委会召开村干部会议进行传达,并组织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对所在村的居住在危房的户数、出海渔船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和核准,做出转移五保户、危房户、居住在低洼地带户的防御工作方案;对出海渔船通过各种途径与之联系,通知渔船及早返航或到就近港口避风。转移出孤寡老人、海上作业人员和居住在低洼地带的群众259同时,镇班子成员和水管等职能部门分组到水库、堵海巡查。18日早上11时,镇委书记朱锐指挥镇应急队53人在那灵委会海边举行堤围抢险加固,排除险情。镇长谭超同志在乌石渔政中队现场办公,组织边防官兵、渔政中队、镇农业办协调工作。
在此次防御台风“启德”工程中,我镇应急办利用政务平台发出信息2436条,及时将台风讯息和镇三防工作安排通知到位,保障了抗灾工作有序进行。
四、渔船、渔排避风和转移情况
截止16日下午5时止,全镇997艘渔船全部到港避风(包括外地渔船55艘)。渔螺排养殖人员转移上岸363人,实现100%回港和上岸避风。
五、居住在危房、五保户的群众转移情况
全镇转移居住在低洼地带、危房的困难户75户196人(其中“五保”63户,77人),在台风登陆之前全部转移到村学校、村委办公楼或邻居家庭中。
六、灾后复产工作
根据镇委朱锐书记的指示,18日上午8时开始,全镇各驻村领导、干部分别下乡帮助群众进行恢复生产工作,并对受灾严重的村民家中进行慰问。
11时,镇委书记朱锐在乌石中学一楼会议室召集镇中层以上干部、各村支部书记、供电、供水、电信等部门参加人抗灾复产工作会议。会上,传达市委关于做好灾后复产通知,听取各村支部书记汇报了受灾情况和复产工作进展。朱锐书记在会上要求各领导干部周六、日不休息,切实落实挂点包村责任制和“三防”工作责任制,深入到各村委会组织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做出灾后复产工作方案;同时要求供电、供水、通讯、道路、桥梁等等职能部门组织力量对受损情况进行抢修,保证民生。
GZ85.cOm更多总结延伸阅读
2016年抗台风工作总结
一、充分做好灾前准备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人员在岗。取消中秋假期,制定值班安排表,落实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带班值班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全体人员备勤。确保全区66个避灾点管理人员全部在岗在位,确保应急抢险救灾分队全员在位,分为两组,每组5人,由章再耕局长和张敏调研员任组长,做好救灾准备。二是启动应急预案,做好动员部署。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及时向街道下达防灾减灾工作通知,动员部署街道做好避灾点防台开放、接收安置准备工作,做好核查灾情、报灾准备工作。14号22点台风登陆前夕张敏调研员亲自带队对易发生灾害的社区(村改居社区、易滑坡地带)和转移安置人数较多的社区进行巡查并指导做好防御工作。三是做好救灾准备,保证物资充足。查看救灾仓库物资情况,提前避灾点准备好食物和饮用水,并通知协议储备商家和救灾仓库随时做好物资供应准备,各避灾点确保做到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地方住、有干净水喝,保障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二、全面投入抢险救灾
一是及时准确报告灾情。严格执行《民政部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专人负责灾情信息报送工作,在规定时间内上报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实行零报告制度,街、社区灾害信息报告渠道畅通,灾情报送及时准确。全区共计受灾人口103630人,房屋倒损105间。二是及时安全转移群众。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摆在第一位,全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9229人,其中集中安置3165人、分散安置6064人。三是及时够用发放物资。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各避灾点共发放衣被共1016件,其他生活类物资折价约40.85万元。
三、迅速开展灾后重建
一是制定下发工作要求。迅速拟定灾后重建工作方案,并下发《湖里区民政局关于14号台风“莫兰蒂”灾后重建工作的几点要求》(厦湖民[2016]60号)指导街道社区灾后重建工作。二是积极协调部队援助。主动对接辖区内部队,请求部队支援。做好援助官兵保障工作,及时到各街道、社区检查饮食等保障情况,要求街道全力保障官兵吃饱、吃好、休息好。共有2015名部队官兵投入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成为我区抢险救灾工作的主力军,为我区灾后重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市里分派武警第93师710团、278团和福州市支队等官兵共1350名,区双拥办协调部队官兵共665名。)三是全局干部职工参与重建。组建30人应急抢险救灾分队,由章再耕局长亲自带队到街道社区参加清障工作,先后共200人次到禾山街道长乐社区、教师进修学校、双十中学、古龙公寓、水晶森林、城上城等社区、学校、居民小区参加垃圾清运、道路清障等工作。四是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湖里区培善社会服务中心、霞辉老年服务中心、合携社工、博爱社工等多家社工机构100余名社工自发奔赴救灾一线,积极参与到全区53个驻点服务社区参加灾后重建,帮助进行垃圾清运、道路清障、老年人慰藉、临时交通指挥等。同时动员号召我区已注册的2万余名志愿者共同参加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受志愿者的感染,不少居民群众也自觉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社工+志愿者”成为我区抢险救灾队伍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做好特困人员、低保户、低收入家庭、残疾人、重点优抚对象、革命五老和重灾户等相关人员的救助。做好南平市向我区捐赠物资的发放工作。
县抗灾救灾工作总结
在1月发生的冰雪、冻雨、低温灾害中,××县13个乡(镇、场)全部受灾,灾害造成经济损失达14.1亿元,是全市受灾最为严重的县。由于领导有力、决策科学、组织得当,××县没有因灾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起刑事案件,无一人因冰灾饿死、冻死、乞讨、流浪街头。
优良作风的充分展现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县委、县政府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首要目标,迅速组织各级各部门积极投入到抗灾救灾工作中。
理智应对,科学救防。面对灾情,××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贯彻“九保一平安”指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积极开展抗冻救灾工作。及时主持召开全县抗冻救灾紧急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抗冻救灾工作,并提出了具体要求。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总指挥,发改委、财政局、民政局等30多个职能部门为成员的灾害性雨雪天气应急指挥部,并立即启动应对灾害性雨雪天气的应急预案,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乡(镇、场)、县直各单位切实做好救助安置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坚持每天晚上召开应对灾害性雨雪天气工作调度会。县应急办在电视台公布县长应急救助电话,并安排24小时专人接听。全县各级干部科学应对、科学决策、科学运筹和科学实施,真正做到了以防为主、科学防控。
迎难而上,冲锋在前。在这场抗灾救灾斗争中,该县各级领导干部冲锋在前,身先士卒,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发挥着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组织力量的核心作用。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集县直部门,组织300多名机关干部清雪清障,保证了××至宜丰的公路畅通;针对铜棋公路冰冻加剧的情况,县委、县政府又从县直单位中抽调XX多名机关干部前往铜棋公路进行人工铲雪除冰,保证了乡(镇、场)的公路畅通。
无私无畏,勇于拼搏。面对无情的冰雪灾害,全县广大领导干部以实际行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群众生命大于天”为行动指南,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别人。县委、县政府得知一高龄孕妇难产的情况后,高度重视,立即指挥有关部门组织精干人员顶风冒雪进山救人,确保了母子平安。该县一电修工为了及时完成抢修任务,将个人安危置之身外,登上电杆进行电力抢修,旁边的电杆因承受不了巨大履冰压力突然折本文来源: http://断,导致其摔落而身负重伤,事后被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令行禁止,雷厉风行。抗灾救灾期间,快节奏、高效率成为全县各级领导干部的行动准则。县委、县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抗冻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明确提出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坚定地站到抗灾救灾的第一线,各地、各部门不得提前放春节假,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岗。该县电力抢修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亲临一线,靠前指挥,科学调度;全县电力职工取消了一切休假,坚守一线日夜抢修电力设施;对情势急、难度大的抢修,县专门抢修小分队步行深入现场进行紧急抢修;对不足的电力器材,县供电公司紧急从外地购进,确保了抢修工作顺利进行。
团结协作,和衷共济。全县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协调作战,全力以赴开展救灾救助工作。灾情发生后,县财政部门及时筹措资金,紧急调度800万元用于抗灾救灾;卫生部门及时启动应急机制,实行24小时值班,并组织13个医疗队,158人次深入全县18个基层单位以及包村点的困难户进行上门救治;公安部门紧急部署,全力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稳定;通讯部门克服困难,千方百计保证通讯畅通;民政部门争分夺秒,抓紧核实、登记、公示灾民受损情况,保证救灾款物及时发放到位。针对棋坪、高桥、港口、花山4个乡(镇、场)粮食、衣被、蜡烛等生活急需物资短缺的情况,县委、县政府立即成立救援小组,从全县各部门抽调550人,分批次冒着雨雪援送救助物资。为了帮助乡镇早日重建家园,县委、县政府还派出9个灾后重建工作组和16支专业技术服务队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指导农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巨大精神力量的生成
全县广大领导干部在抗灾救灾中作风得到迅速转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原动力——党员的先进性。该县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把抗灾救灾作为实践党的先进性课堂,做到了关键时刻冲得出,危险关头豁得出,为党旗增添光辉,为群众做出表率。广大党员干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展示了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和精神风貌,起到了“点燃一盏灯,温暖一批人,照亮一片天”的作用。
硬载体——目标责任明确。全县各级把抗冻救灾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部门分工配合,上下分级管理”的组织指挥体系。在抗灾救灾期间,全县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组织指挥,部门领导直接指导,岗位责任人具体落实,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环环相扣的责任体系。在抗灾期间,主要领导一线指挥,其他干部包村包组包户包安全。在救灾期间,实行“一对一”帮扶机制,每个干部均联系一户灾民,积极帮助生产自救,解决生产难题,确保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并实行“定岗、定责、定任务、定奖罚”的“四定”制度。这种明确的目标责任体系,有效地激活了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热情。
助推器——督导检查到位。在抗灾救灾期间,该县强化部门单位及领导干部的工作责任,要求他们与乡村干部一道开展抗灾救灾工作。为抓好救灾工作的落实,层层建立健全了督导体系,既有县级领导的督查,又有部门业务上的指导;既有职能部门的检查,又有新闻舆论监督。县应急办组建了专门的信息工作班子,调度相关工作,收集灾情和抗灾动态,并及时向上级报送。
总阀门——用人导向正确。近年来,该县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着力营造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失职渎职追究责任的干事氛围。在上届村级班子换届中,该县推行“交叉任职”和“村民自治”,部分村实现了支书、主任“一肩挑”,村定员干部总数由610人减少到564人,形成了“有为有位,无为让位”的机制;在乡镇党委换届班子选配中,坚持重用求真务实的人、重用开拓创新的人、重用实绩突出的人,极大地调动了乡镇干部办实事、求实效的自觉性。正确的用人导向,是促进干部作风转变的重要推动力。
决战决胜的宝贵经验
干部作风体现党风、反映政风、引领民风,在这次抗灾救灾工作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好的作风可以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形成无坚不摧的战斗力,决定着干部抗灾救灾的成败。从这次抗灾
救灾的实践中,可以总结以下几条经验:
一是良好作风的发挥必须把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与求实务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在强悍的自然灾害面前,全县广大领导干部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敢于拼搏,敢于牺牲,将人民群众凝聚起来,组织起来,形成了撼天动地的力量。与此同时,今年的抗灾救灾也是依靠科学技术、科学决策的一场智慧战。在防灾抗灾斗争中,县委、县政府在不同的时期采取不同的措施,坚持“防、避、抢”的工作方针,在冰雪来临前,立足于防,及时做好信息预告和宣传准备工作;在冰雪袭击时,着眼于避,合理避险,转移群众;在冰雪停止后,做好灾害防范,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从而使抗灾救灾工作从被动转向主动,从盲目对抗转为理性防避,有效地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实践证明,改进工作作风,必须突出真抓实干,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只有把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与求实务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在抗灾救灾中,才能变大险为小险,化小险为无险,尽可能减轻灾害性雨雪冰冻天气造成的损失。
二是良好作风的形成必须把建立严格规范的管理机制与争先创优的导引机制结合起来。要形成良好的干部作风,关键是要创新管理机制,激发领导干部队伍的活力,构筑加强作风建设的动力平台。这其中要完善干部考察机制,改进干部考核机制,强化纪律约束机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乡镇干部工作作风分析评议实施方案》,深入开展了“三比三看”作风建设活动和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在考察、评价干部实绩和调动干部积极性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干部优良作风的形成,还必须建立争先创优的导引机制,营造积极向上的浓厚氛围,通过开展学习英雄模范人物和英雄模范事迹等活动,引导广大干部增强“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实践表明,只有建立严格规范的干部管理机制和争先创优的导引机制,才能把所有的部门、所有的干部、所有的工作集聚到抗灾救灾中来,把所有人的热情、所有人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抗灾救灾中来。
三是良好作风的保持必须把依靠领导机关的率先垂范与基层组织的坚强有力结合起来。转变作风,领导是关键,基层是基础。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是一种无声的力量。在这场挑战极限、艰难困苦的抗灾救灾斗争中,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到县直部门的机关干部,全都深入抗灾救灾的第一线,时时、处处、事事率先垂范。基层组织、基层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最密切、最广泛,在这次抗灾中,广大基层党组织成为了发动群众、维护群众利益的堡垒,广大党员成为了顾全大局、以身作则、救灾补损的模范。实践证明,只有把抓机关与抓基层结合起来,实行上下联动,才能形成抗灾救灾的强大合力。
2016年抗台风工作总结范文
一、充分做好灾前准备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人员在岗。取消中秋假期,制定值班安排表,落实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带班值班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全体人员备勤。确保全区66个避灾点管理人员全部在岗在位,确保应急抢险救灾分队全员在位,分为两组,每组5人,由章再耕局长和张敏调研员任组长,做好救灾准备。二是启动应急预案,做好动员部署。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及时向街道下达防灾减灾工作通知,动员部署街道做好避灾点防台开放、接收安置准备工作,做好核查灾情、报灾准备工作。14号22点台风登陆前夕张敏调研员亲自带队对易发生灾害的社区(村改居社区、易滑坡地带)和转移安置人数较多的社区进行巡查并指导做好防御工作。三是做好救灾准备,保证物资充足。查看救灾仓库物资情况,提前避灾点准备好食物和饮用水,并通知协议储备商家和救灾仓库随时做好物资供应准备,各避灾点确保做到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地方住、有干净水喝,保障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二、全面投入抢险救灾
一是及时准确报告灾情。严格执行《民政部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专人负责灾情信息报送工作,在规定时间内上报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实行零报告制度,街、社区灾害信息报告渠道畅通,灾情报送及时准确。全区共计受灾人口103630人,房屋倒损105间。二是及时安全转移群众。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摆在第一位,全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9229人,其中集中安置3165人、分散安置6064人。三是及时够用发放物资。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各避灾点共发放衣被共1016件,其他生活类物资折价约40.85万元。
三、迅速开展灾后重建
一是制定下发工作要求。迅速拟定灾后重建工作方案,并下发《湖里区民政局关于14号台风“莫兰蒂”灾后重建工作的几点要求》(厦湖民[2016]60号)指导街道社区灾后重建工作。二是积极协调部队援助。主动对接辖区内部队,请求部队支援。做好援助官兵保障工作,及时到各街道、社区检查饮食等保障情况,要求街道全力保障官兵吃饱、吃好、休息好。共有2015名部队官兵投入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成为我区抢险救灾工作的主力军,为我区灾后重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市里分派武警第93师710团、278团和福州市支队等官兵共1350名,区双拥办协调部队官兵共665名。)三是全局干部职工参与重建。组建30人应急抢险救灾分队,由章再耕局长亲自带队到街道社区参加清障工作,先后共200人次到禾山街道长乐社区、教师进修学校、双十中学、古龙公寓、水晶森林、城上城等社区、学校、居民小区参加垃圾清运、道路清障等工作。四是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湖里区培善社会服务中心、霞辉老年服务中心、合携社工、博爱社工等多家社工机构100余名社工自发奔赴救灾一线,积极参与到全区53个驻点服务社区参加灾后重建,帮助进行垃圾清运、道路清障、老年人慰藉、临时交通指挥等。同时动员号召我区已注册的2万余名志愿者共同参加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受志愿者的感染,不少居民群众也自觉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社工+志愿者”成为我区抢险救灾队伍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做好特困人员、低保户、低收入家庭、残疾人、重点优抚对象、革命五老和重灾户等相关人员的救助。做好南平市向我区捐赠物资的发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