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课堂教学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3.10.05

课堂教学读后感范文十二篇。

每一次翻开一本新的书籍,都会带给我们全新的感悟和收获。每次阅读创作,我们都会有新的学习和理解。读后感的撰写不仅是对阅读过程的回顾,更是对自我一段精神历程的整理。以下我为你整理了关于“课堂教学读后感”的最新资讯,我希望我的这篇文章和分享能帮助你找到正确的方法和技巧,走上成功之路!

课堂教学读后感 篇1

二零一八年的春天对我来说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是自己教育教学理论方面一次质的提升,这都得益于余文森教授编

著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

本书让我真正认识了:什么是核心素养?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究竟如何落地? 课堂教学怎样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等一系列的问题,收获颇多、受益匪浅。

一、“核心素养”的认知

1、20xx年3月,“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并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首要位置。

它已成为制定学术质量标准、修订课程大纲和课程标准的重要依据。

2、核心素养的内涵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哲学家罗素认为,智慧不足和道德缺陷是人类灾难的两大根源。无论是个人的发展,还是社会的进步,智慧和道德都是决定性的力量。

一个健全的人既要有科学精神,又要有人文情怀。

三。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是指学生必须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核社会发展需要的必要品格和关键能力。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根本出发点是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升21世纪国家人才的核心竞争力。20xx年9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确定了核心素养的框架和内涵。

20xx年底,基于学科核心素质的高中新课程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征求意见,现已进入正式倒计时。核心素养开始进入课程,走进中小学。中国基础教育已迈入核心素养的新时代。

二、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

一。学科核心素质是实是学科核心素质的关键,是学科教育的灵魂。学科核心素养指的就是受过这门学科教育的人所展现出的形象、气质、行为、习惯、能力、素质,这些素养构成了与没受过这门学科教育的人的差别。

2。物理学的核心素养是: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科学态度和科学责任。

3、 物理学科核心素质与初中课堂教学点结合的探索

静下心来反思自己多年来的教学,我认为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应当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终身学***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今后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教学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学生的健康、幸福、尊严、人格的发展和内在自由的发展。由于应试教育的存在,我们经常以分数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于是,很多人陷入围绕“分数”而教的怪圈,忽视了人的本性发展。

通过学习,我更加坚信,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好的实践是正确的。智力和能力的培养很重要。同时,德育、美育、体育等方面的渗透和全面推进,才能塑造健康健全的人格。

2。在物理知式的学习和实验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实验表达与操作的学科整合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身体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态度和责任感。

3、学生才是学***展的真正主人。通过学习,我意识到要着重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上下功夫,改革课堂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生理特点,设计学生乐于接受的趣教,在课堂中做到少讲精练,着力体现训练过程,提问问在重点上,问在难点上,问在语言文字上。教师“少讲”、 “少问”便节约出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把练***地结合在讲问之中,训练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在训练中,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引导学生“乐学”、“学会”,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

4、经常反思,不断提高。反思是教师成长进步的必要条件。素质教育和新教育悄然来到我们身边。教育工作既要有实践精神,又要善于集思广益,善于运用新技术、新思想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反思是教师进步的一大步。我们要在反思中扬长避短,在新形势下以自己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目标。当然,反思不仅仅是停留在脑海中,更重要的是撰写教育和教学反思。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会反思和积累,认识自身的不足并积极改进。通过自身的努力,良好的道德品质将在学生心中发挥重要作用,塑造有创造力的学生,在新的教育道路上成长。

余文森教授从理论、观念、操作三个层面对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系统阐述,包括核心素养的意义、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重建、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三大主题,旨在帮助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树立立德树人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观念,培养新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以上只是我阅读学习的简单经验。我相信每个教师在阅读学习中都有许多不同的、有价值的想法和建议。“只有学习,才能不断进步”。我坚信自己以后会把 “终身学习”铭记,以求自己的终身发展和进步。

课堂教学读后感 篇2

最近粗略的读了这本《课堂教学临床指导》,感受很深,一本很好的书,对我们青年教师来说,解决了很多困惑。值得我们深入的研究一下。

对于课堂教学问题最有发言权的恐怕还是亲身实践的一线教师。真诚的表达有两个要点。一是提问,像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那样,使自以为知者知其不知,是自以为不知者知其所知。不好为人师,而是卷入与教师的对话中,知道自己的无知。二是倾听,专心地与教师同在,简明扼要的把教师的观点及对他们的理解复述出来,留意教师话语背后的含义及其感受,要求其作出具体的解释。倾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表达,它主要通过专注神态、非语言信息传达对教师的接纳与尊重。

真理是在对话中生成的,谎言是在流传中被揭穿的;快乐与别人分享,快乐增加一倍,痛苦与别人分享,痛苦减少一半。教学交往的过程是师生在课堂互动中构建生活智慧、探索生命意义、体验没好人性的过程。

组织管理的成败更多地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因为师生同舟共济,相濡以沫,共同承担责任,较之那种国王时的指令、臣服式的服从,或者放羊式的管理、不讲任何责任的自由,更能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创造人与人的交往的美。

我就体育课的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从中找出新的灵感。如果按我们以前的传统来上课学生就要规规矩矩的,一切行动听指挥,但我想,我们的教学就应该好好地利用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让他们能愉快地上好体育课,学得开心,玩得开心,在高兴怜悯的气氛中体质得到锻炼。随着生产自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社会物质生活的较大改善以及闲暇时间的不断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参加健身锻炼,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每天晨练的`人络绎不绝,加入体育锻炼的人群越来越广,终身锻炼的意识已逐渐深入人心。

因此,体育教师也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利用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增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服务者。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成合作型的良师益友,使教学过程转变为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

课堂教学读后感 篇3

读了《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这本书,使我感受到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有效性教学的决定因素,并非单单教学内容,更重要的在于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专注性。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学会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课堂教学。读了《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这本书,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我有如下一些认识。

1、明确了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学效率,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它主要是指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是衡量教学效果的唯一指标。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辛苦不辛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而无收获,即使老师付出更多,也是无效的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努力学习,却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也会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或低效。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蕴:

① 有效性:是指评价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符合程度;②有效性:教学活动本身就是精神生产活动,运用经济学的概念,教学效率可以表示为:

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x100%;③效益:指教学活动收入和价值的实现。具体来说,是指对教学目标是否与具体的社会和个人教育需求相一致以及符合程度的评价。

是否吻合是对教学效益的规定,吻合程度是对教学效益量的把握。

2、要转变教学观念,实现三维目标。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优化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业务素质的优劣,对课堂教学最优化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新课程背景下,要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学习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具体来说,每节课都要有一个有效的教学目标,即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可测,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课堂的立体化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的发展。

3、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跟着感觉走,也不能简单地把效益作为教学内容用最少的时间最多。教学效率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取决于在单位时间内综合考虑学生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的结果。这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

每一个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如,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

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4、要重视提问和讨论的有效性

有效的提问和激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可以使师生、学生和学生保持一种对话、互动、自主的学习状态。这种状态的维持取决于教师的提问是否有效。

有效提问是一个很艺术的教学技巧。适当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积极性。它能使学生专心思考,进入良好的思维状态。反之,一个不严谨、不科学的问题,则使学生茫然、无所适从,打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积极性,也使学生精力分散、进入无绪的遐想中。

因此,教师提问必须科学合理,即教师要善于提问。一方面,提出的问题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并逐步由浅到深。另一方面,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思考和探索,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思考和探索,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即使学生答错了,也不能伤害学生的积极性。

更不能是教师越俎代庖。

教学是一门艺术,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教师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在短时间内,教师应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学会运用知识。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们还要不断学习,借《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中的教学策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好地实施有效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读后感 篇4

龙港二小陈云霄

暑假一开始,我拿起了黄静名师工作室下发的特级教师林富良著《超越模式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书,让我得以领略到特级教师的教学风采和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本书通过五章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总结。第一章主要阐述了笔者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认识

二、三、四章着重记录了课改十年间作者历经课改的探索历程和课改成果,第五章表达的是建构教学模式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关系。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第

一、四两章。

模仿-整合-超越是教学模式的三重境界

翻开第一章,在我的脑海中折射出的是:模仿整合超越是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三重境界。回顾十五年的数学教学从教生涯,期间也听了许多名师课堂、专家讲座,也接触过形形色色的教学模式,并在课堂中浅尝辄止,所以一直处于教学的第一重境界。

看完第一章使我得以醒悟,名师专家的课堂报告不应自是当时的一时冲动和向往,不应只是拿来玩玩或尝尝鲜,而应该是和自己的教学向比较,把从名师专家那里获取和得到的好的方法模式和自己的模式结合起来加以实践,不断磨合,将多种模式融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以此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通过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形成有自己风格的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了整合后的教学模式还只是达到了第二重境界。

课堂教学的第三重境界超越模式

那么怎样才算是达到课堂教学模式的第三重境界呢?有研究者提出:”教学不是应该有模式,而是应该有合适的教学程序,教学程序也无须模式化!

”由于教学模式的实施是复杂的、非线性的、开发的、具有非确定性、随机性和自组织性的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不能机械地按原先设定的一种思路进行教学,而是要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敢于放弃预设,超越既定的模式,与学生一起互动、创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这才是课堂教学的第三重境界超越模式。可见”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句俗语不仅是经验总结,更是对教学模式的追求目标。

回顾自己以及身边的教师有几何时在课堂上能做到第三重境界,我们多半是机械地按事先设定好的思路进行教学,课堂上不论学生出现的是什么情况我们都要往设计好的流程上引导,缺乏与学生的真切交流,没有真正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上一节课如同是在照着剧本去演戏,生怕演杂了。林老师一语中的,课堂上作为教师我们是应该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因势利导,创造性地组织起适合学生参与、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产生自己的学***,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使课堂充满智慧的光芒和生命的色彩。

先学后教:变革学生的学***

先学后教是怎样的教学方式?先学后教应该如何实施?先学后教教师究竟怎样教,学生究竟怎样学?

教学前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吗?(带着这样的问题我翻开了第四章,开始寻找答案。

“先学后教”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为基础的,将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兴趣、爱好极大地激发出来,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成为课堂的主人的一种教学模式先学是要学生先通过独立学习,独立阅读、思考以及完成作业,自行解决能够解决的问题,后教是教师要转变角色走下讲台以合作者、促进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学***习,与学生一起合作一起成长。这种教学模式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课堂的第一个特点是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有效和可持续的主动学习。二是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应首先告知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遇到困难时,老师可以打**给他们解释,帮助他们解决。

这种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和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

先学后教的实施方法即路径有很多种,林老师主要讲解了”三环六学”的教学结构。三环为导入自学、展示**、巩固运用。六学为引学、自学、展学、研学、固学、延学。

有了这三环六学的实施路径,接下来是如何借助多种载体加以实施,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如何定位,林老师通过实践总结出利用下面五种载体在课堂的不同时间段加以实施,第

一、适当使用导学案,指导学生学会预习;第

2、 精心设计试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老师让讲台,小先生们开口讲起来;第

4、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大家参与学习

5、 教师周围挂着白板,用来制作学习资源。借助”导学案、尝试题、讲台、小组、白板”这五种载体充分把学生放在的主体位置,教师为学生的先学铺路搭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为学生学***强有力的保障。这种教学模式与我市教研室提出的”学讲”计划有着十分相似之处。

先学后教的教学思想的优势体现在它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教学经验及**学***法,把学生当做学***体,学生成为学***人,充分利用了学***的优势和潜能,让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小组合作交流、学生自主讲学、师生共同研讨的学***使学生经历问题的提出、**的历程、获取数学思路、思想的过程,从而提高学******,促进学生的自身发展。正如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需要的不仅是知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方法、学***历,”先学后教”的模式把学***动权交给学生,使他们既得”鱼”,又得”渔”.

课堂教学读后感 篇5

全部来自个人收藏,感觉不错,上传到图书馆,与您分享!

全部来自个人收藏,感觉不错,上传到图书馆,与您分享!

《做智慧的教师-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应关注的55个问题》读后感

窦店中心校

冯念东《做智慧的教师-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应关注的55个问题》读后感

经过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洗礼,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如何使数学课堂达到新课标要求的境界?我认为,教学艺术应该体现在润物无声的教学中,更多的是师生之间的精神交流,更多的是灵活的智慧。

如何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智慧的火花,已成为当前每位教师的必修课。读了《做智慧的教师--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应关注的55个问题》这本书,我的感觉只能用两个词来概括:朴实、实用。

其中提到的案例似乎发生在我们身边,给我们以种个人的感觉;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也对我们大有裨益。接下来,我会选择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理解和感受。

一、智慧教师,善待错误

新体育观指出,要注意学生的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教师要善于蹲下来看学生,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在学习中犯错。

想象一下:如果学生能做到这一点,那也不错。他们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吗?

"错误是一朵美丽的浪花"。教师要善于捕捉这种美丽的浪花,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当学生犯错时,不是大声呵斥,不是漠然置之,而是小心翼翼地呵护他们的情感,热情地鼓励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耐心地倾听学生表述自己的想法,多问问"你是怎样想的?

为什么这样想?“真诚帮助他们找出错误的原因,引导他们,耐心等待他们的认识,真正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好老师、好朋友。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许多教师总是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对学生的错误进行严厉的批评。你经常能听到耳边的话:“你就不能学这么简单的动作吗?

","都练了好几遍了,你怎么还做不对?"......说真的,这几句话我平时也会说,因为实在压抑不住心头那把焦急的火,真有点恨铁不成钢。

但更多的时候,我会引导犯错误的学生重新思考问题,找出错误的根源,帮助他们一起解决问题。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发展,为了让不同的学生在体育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要能接纳、宽容学生的错误,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真诚地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让每一个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二、智慧课堂,有效教学

让课堂"闪现"着激昂的思绪,需要教师有着艰辛的修炼过程,是在汗水中的孜孜以求,是在烈火中的万千锻打,是激昂与沮丧中迸发的智慧,是在"

不满足"的探寻中积累的智慧。有这样的智慧,才会有若履轻云,才使得课堂变得精彩纷呈。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变"热闹"了,学生也变得更"活跃""自主"了,看似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但是,过分的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和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却被不自觉的淡化了。在体育课上,全班气氛活跃,给学生留下了充分发挥的空间,仿佛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但从课后的反馈情况看,课堂效率不高。学生们玩的很开心,但课堂目标不明确,重点难点不突出,知识点不够突出,教学中没有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方法,导致个别学生根本不能正确掌握动作方法。过分追求课堂气氛中生动活泼、情感愉悦浅薄的学生,往往忽略了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导致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

在这种状态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应该保持一个智慧的头脑,懂得只有精心设计有效地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技能。不宜走两个极端,或是枯燥地讲解和示范,或是让学生简单地玩和玩。这是一个兼顾两者的游效课堂。

3、 智慧评价:在师生分享的第52题中,有一个案例: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他看到一个男孩用砖头砸一个学生,他拦住他,让他去校长办公室。陶先生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在那里等了。

陶先生拿出一个糖奖品给男孩:“这是给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又掏出一块糖:

“这也是给你的。我不会让你打你的同学。你马上停下来,这表明你非常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的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

“据我所知,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孩子,这说明你有正义感。我再奖你一块糖。"这时,男生哭了:

"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一块糖果:“你弄错了。我再给你已块糖果。

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陶行知的话应该让我们深思:“你这个愚蠢的先生,你有卡特在你的指导下,牛顿在你冷漠的眼神中,爱迪生在你的嘲笑中。你别急忙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是的,充满智慧的评价是一种激励,一种分配,一种关怀,一种启待。从某种意义上讲,它阐释了课堂教学的内涵,引导着师生走向智慧和成功。

做一个聪明的老师一直是我的梦想。读这本书就像身边有一位聪明的老师。通过对本书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处理教学中的问题的方法,在今后教学中遇到类似问题,

,我一定会处理地得心应手的。

全部来自个人收藏,感觉不错,上传到图书馆,与您分享!

全部来自个人收藏,感觉不错,上传到图书馆,与您分享!

课堂教学读后感 篇6

合作学习把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助作为教学活动的动力源。合作学习不仅有合作,也有竞争。由于合作小组的成绩就是代表每个人的成绩,这样小组成员就会意识到他们之间是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关系,学生要达到小组的目标、得分和荣誉感等,就必须对小组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而且还必须鼓励同伴去争取好成绩。

小组成员通过对动作要领的讨论、争辩、表述及倾听同伴意见,可以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进了团结协作,并寻求最佳的练习方案。如果一个小组赢了太多次,老师可以调整小组成员,使小组之间的竞争更加公平合理。

合作学习是一种快乐的教学方法,通过合作学习,教师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合作学习在处理好学生和差生之间的关系方面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为了使小组取得好得成绩,每个小组的学生都必须合作取得成功。因此,我认为他们可以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共同努力,取得好的成绩,从而提高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其实,这也是我们所想看到,所需要得到的效果。

课堂教学读后感 篇7

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有感

随着新课程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接触和接受,当前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时闪现出反映新课程理念的闪光点。这种火花是新旧课程理念碰撞下的自然生成,是教师逐渐接受新理念作为教学行为过程的必然现象。然而,当前的课堂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角色、教学过程中的具体细节等。

作为一线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如何将这些理念内化为行为,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阅读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一书以后,感受颇深。

成功的教学离不开细节的研究与雕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一书更多的从实践操作层面引领我们如何关注教学细节,关注课堂实效,关注教育智慧。该书分为三个部分:概念与行为的整合、汉语拼音与识字、写作、口语交际、阅读与综合学习。它详细介绍了语文课堂教育的各个方面,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一本很好的参考书。

回想我们的语文课堂,曾经也是状况多多。

课堂回顾一:课堂上,一直有好问的学生给你来一个措手不及,老师会答复:“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老师现在回答不上来,下课后我们在讨论一下。

”这样的答复几乎看似是老师面对难题百试百灵的妙药。其实,这种应对措施,并不见得恰当。

在今天的课堂上,教学重心下移,学生活跃,课堂灵活。在对话与思考的碰撞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学生有问题、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他们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他们积极参与各种课堂教学活动。他们头脑中的问题往往是多重的,所以很难正确地解决。

虽然教师的上述做法缓解了学生的压力,将问题的讨论延后到课后借助于延期策略来解决,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面对学生的提问,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由老师来回答,学生也可以是答案甚至是评判者。现在教学重心下移,下移的重点还包括学生对自己问题的解释、解释和回答。换句话说,学生不仅是问题的提出者,也是问题的解决者。

其次,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越来越无能回答问题,因此应考虑其他方式来应对这种情况。学生出身各异,生长背景差异甚大,知识结构彼此不同,视角也有着一定的区别,在这种情况下,对问题进行分析时,的确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他们的出其不意、精灵古怪,常会陷教师于招架状态之中。

处此情景,教师不见得所有问题都自己抗,让他自己试着回答或动员班级其他学生回答都是可以的。

第三,如果老师总是这样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久而久之,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自己的教学权威形象,甚至可能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提问、攀比,看谁很少当老师。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不能以不变应万变,同样需要探寻多种解决问题的方式,需要分析学生问题提出的背景、立场、角度、缘由,并将其作为后续教学资源加以有效利用。

学生有问题,是件好的事情。学生敢于在课堂上提问,值得鼓励和表扬。学生可以提出问题,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这是值得提倡的。

在这里,老师要注意的是,你不是所有问题的解决者,学生也蕴藏着很多解决问题的资源。

课堂回顾二:“你来回答问题”,指着某位举手或未举手的学生,发出这样的指令。这样是课堂上经常发生的事。事实上,老师可以给学生起名字,但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教师范文大全 wwW.JK251.cOM]

叫出学生的名字,其实反映了对学生的尊重,也反映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与重视。一个人的名字是一个人的象征。这个名字反映了这个学生不同于其他学生的特点,也是这个学生把自己视为独立于他人的一个重要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当教师大声喊出名字时,学生的眼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对自己的看法。

以人为本,体现在各个方面。能否叫出学生的名字,也是是否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细节表现。

课堂回顾三:当某位同学回答问题较为圆满后,老师面向全班同学问道“这位同学回答的好不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好”;老师接着说:“大家一起表扬他(她)”,全班同学有节奏地鼓掌,以示对这位同学的表扬。

当我听到这些掌声,看到这些场景时,我常常会想到这样的问题。学生们发自内心地鼓掌吗?是真诚地向这位同学表示自己的赞赏吗?这样的掌声到底有多少分量?

表扬、激励是课堂上的重要手段。表扬到位、鼓励能使学生进一步调动学习积极性,参与学习过程。对于学生而言,也需要在自己学习有一定成就时,获得来自于教师或同学的鼓励。

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过,一个人在没有动励的情况下学习,只能发挥20%-30%的才能;在有动励的环境中学习,可以发挥70%-80%的才能。表扬或激励既然有着这么大的作用,教师自当在教学过程中将其作为重要手段。问题是,这种掌声有多少来自学生内心对同学的鼓掌和表扬的渴望?

类似的课堂细节还有很多,课堂上只要我们将学生作为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第一需要,将反思作为自己的必修课,将实效作为自己教学的落脚点,让我们关注课堂中的细节,真正地将理念与教学行为有效融合。

课堂教学读后感 篇8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后感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后感(一)

暑假里,我拜读了《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后,受益匪浅。教授从课堂教学特征、教学方法探索、教师语言行为、课堂中的非语言行为、学生学***、课堂突发事件、课堂教学法环境等方面通过具体的案例向我们娓娓道来课堂教学中细节的成败。我认为书中的问题和细节在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中也很常见。

虽然此书讲述的基本上都是一部分主课老师上的公开课中的教学细节及课中出现的问题,但我反思自己的体育课教学也有雷同现象,因为每个学科之间是相通的,学科与学科之间有共性。本书中的一个事例使我感触最深。

其一事例是你在想什么呢。这一篇讲的是在课堂上因学生思想不集中,有点魂不守舍或做一些与本课教学无关的动作,因而教师对学生有你在想什么呢的指责。想想自己的体育教学,面对个别班级调皮、爱做小动作的学生也有这样的指责。

现在想想学生注意力转移,不够集中,主要原因还是归结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吸引程度不够,或是本身的教学内容枯燥,没有激发学生的学***,又或是教学方法不是很恰当,学生对学***正确的认识。这样的质疑和批评不仅效果不佳,而且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叛逆心理。在自己的教学中多下功夫,让自己的教学魅力感染学生,也更有效。

作为一名工作了十几年的一线教师,可能很少去关注自己的课堂细节,然而读了《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这本书,使我深刻认识到我们的课堂要关注的不仅仅是这50个细节,也许有100个,甚至更多。在正常的课堂上,我们应该多观察、多思考。我们应该时刻关注课堂上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并对这些细节进行深入思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改革才能在我们自己的课堂上继续发展。

我认为,只要教师理解问题解决努力的方向,好的解决方法就会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诞生。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后感(二)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籍,它将将课堂上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进行了详尽而深刻地剖析,看过书之后我有了恍然大悟之感,有了茅塞顿开之意。

通常,我们每个教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与课堂无关的突发事件。在这方面,如果处理得好,就会风平浪静;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招来是非,甚至影响师生的情绪,从而影响班级和学校的声誉。那么,在短时间内,如何巧妙应对课堂突发事件呢?

于是我带着这样的迫切读了第一篇《飞进教室的蝴蝶》,再看了郑老师对此位教师的解决水平做的中肯的评价,忽然想到在网上也曾看到过类似的事件,发生在语文着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上课时,也是有几只蝴蝶飞进了教室,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于漪老师这样处理:先让学生把蝴蝶赶走,然后让学生打出蝴蝶飞进教室的纸牌名。当学生们正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时,于漪老师给出了答案:

蝶恋花啊,因为你们都是祖国的花朵!在学生们的笑声中,于漪又开始了她的演讲。当课堂教学超出了原来的思路,突然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时,于漪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展现了教师的智慧和独特的教学能力。

我们不少老师都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总有不少学生的行为不能让教师满意:这个在讲话,那个在传纸条,张三在折纸飞机,我们好多老师都会把每一件事都当成是对教师权威的挑战,是对教师的不尊重,所以我们遇到这些情况就会气急败坏,甚至狠批猛打,以致一节课就因一个学生的调皮而以失败结束。事实上,如果我们冷静地把每件事都看成是恶作剧的小麻雀的恶作剧,正确处理事情,减少负面影响,提高课堂效率,我们就不会失去整个课堂。

也许,那些老师想通过生气让学生肃然起敬,加深印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可事实证明,这样并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事实上如果大事小事都发火是在向学生传递一个信号:

对这事你没有办法了。本来,当学生违纪后,大多数同学内心充满了不安,如果你发火了,就抵消了学生的不安,学生也就无所谓了,所以教师在发火之前给学生一个机会说话,对教师冷静处理以及学生的心理接受都是相当必要的。

当然,在课堂上批评学生的不良表现是必要的,但微笑和态度也很重要。笑容比皱眉头所传达的讯息要多得多。在生活中,人们重视微笑的魔力。他们认为如果你对别认为笑,他们就会对你微笑。如果你对生活微笑,他们会对你微笑。

我们的教学是一样的:当你对学生微笑时,他们对你微笑;当你在课堂上微笑时,他们对你微笑。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老师总是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学得好。

殊不知,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绿叶,学生必然存在差异,每个个体都有自身的特点,个性鲜明。由于学生的特殊性,我们的一些教学预设无法实现,学生注意力的分散也造成了课堂秩序的混乱。或者教学理念脱离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太老,教学方法太单一,致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兴趣不强,积极性不高,各种矛盾会使教师心情不好,甚至暴跳如雷。

在这种尴尬中,笔者认为微笑是最好的方式。我们要把个体的情感升华到理性的层次,把挫折产生的不良情感引向崇高的境界,挖掘其强大的心理能量,凝聚到教学工作中去。

总之,在课堂上,遇到困难的学生要掌握教学的一般原则,不能因为个人违纪或特殊情况而影响整个教学过程。因为捣蛋分子不怕你生气功,他巴不得你生气呢,他不怕你斥责他,也不怕你管他罚他,就怕你不生气,冷静的研究他。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比学***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在第一节课中去细心关注学生们的精神世界,让孩子们的精神生命在每节课上都得以成长。

最主要的还是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靠自己教学的吸引力扭转学生的注意力,靠自己教学的内在魅力抓住学生的目光与思维。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后感(三)

假期里阅读了郑金洲老师写的《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有一些地方给我的感触还是蛮深的,现与大家分享如下:

同感1:郑教授在听课杂记中,特别说到课堂教学在彰显某方面行为的同时,总是或隐或显地暴露出另一方面的问题。我们现在课堂所面临的大量问题都属于两难性的,考虑了学生学***的激发,可能完不成教学任务;考虑了学生对课堂的积极参与,可能教师自己无法掌控课堂的纪律;考虑了学生的**,可能影响了教学效率;考虑了知识的传授,可能忽略了能力的培养、方法的掌握;如此等等。

因此,郑教授提出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平衡艺术。教师就是要在这种种两难性的问题中寻求平衡,在这种平衡上做文章、下功夫。

同感2:对一些教学细节的思考。例如,思考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手中的多**应是是辅助教学的手段了,而不是教学的绝对方式,不能代替板书。而、并且花哨的多**课件、音频、**在课堂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非重点上,忽略了教学的内容。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应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最有利于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手段,不一定是多**。

再比如说对教师言行的思考。教育是教师言传身教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须十分注意一言一行,包括提问方式、说话语气、鼓励措辞等。郑老师在此书也谈到了一些教师鼓励孩子的语言,诸如连某某都知道之类的话语,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

因为这样一句话可能伤了那个学生的自尊心,可能带来一些不利的后续影响,这点值得教师反思。

通感3:沉着冷静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郑教授在文中列举的飞进教室的蝴蝶、电源插头掉了、坐在地上的女孩子文中的三个案例,无一不令我们深思。

这样突发的课堂事件,正是考验我们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智慧。正如郑金洲教授所说课堂对教学智慧的挑战是巨大的,一个教师穷其智慧有时也难以应对来自于课堂上的压力与挑战。那么我们教师如何应对课堂上这些突发的事件呢?

我想我们教师还是要广读书,多听课,多积累,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巧能力,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自身的教育教学智慧和风格。

以上从几个方面谈了我的一些同感。其实对于其它的一些细节问题,也非常值得我们教师细致体会和借鉴。读了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我们课堂要关注的不仅仅是这50个细节,在平时的课堂中我们要多观察、多思考,时时刻刻关注自己课堂上容易被自己忽视的细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我们的教学工作才能顺利完成,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这样我们的教学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

课堂教学读后感 篇9

寒假过后,我们应该好好利用假期的时间充实自己,于是我们就去东图新华书店买书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看完鱼。到了那里一看,老师的辅导书太多了,左看看,右翻翻,觉得每一本书都挺好,可是我也不能都买回家呀。突然,当我看到吴正宪先生的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时,我忍不住寻找。

我发现它真的很好,所以我决定买这本书回家慢慢消化。

我记得吴老师说过:在育人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更重要的了。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激发学习和保护好奇心更重要的了。

在交流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尊重个性和真诚交流更重要的了。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培养一个好的领导者更重要的了。带着对吴老师的尊敬细读这本书,这本书告诉了我如何从一招一式的背后去挖掘深刻的道理,完成从教学技术到感悟教学规律的升华,真正提高执教能力;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上好每一节数学课;如何让每位学生获得高质量的数学学***。

它不仅为我今后的数学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也让我通过一些名师的教学片段,重温了大师们的风采。让我们谈谈读这本书前两章的感受和收获:

本书详细介绍了16种教学策略:1。学习情境调查策略。2、制订教学目标的策略。

3、设计**学***略。4、设计合作学***略。5、提问和理答的策略。

6、追问的策略。7、利用生成性资源的策略。8、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评价的策略。

9、促成学生认知冲突的策略。10、比较的策略。11、利用学生已有经验的策略。

12、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策略。13、渗透转化思想的策略。14、渗透对应思想的策略。

15、渗透函数思想的策略,读后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读后感鱼儿》。16巧妙运用数学史知识的策略。每一种教学策略都能在课堂教学中起到指导作用,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少走弯路。

第二章的第一个策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策略。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堂离不开提问,但如何能进行有效的提问呢?

如何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问后如何回应学生的回答?怎么回答?

我想这是我们老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是首先考虑的。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知道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

学起于思,思愿于疑。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精心设计提问,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有意识的为他们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从而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教师提问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效率,所以在这篇文章里就向我们介绍了四种提问的策略,即为了促进学生理解而提问,使学生开动脑筋;利用追问使学生理解概念本质;为了解学生需求而提问,让学生产生学***;通过反问和追问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这四种提问策略从不同的教度教给我们有效的提问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还有理性回答的教学策略。老实说,当我看到“理性回答”这个词时,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理答"对于教师来讲可能是一个新名词,它是指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或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所采取的回应方式。

教师要开拓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文章还介绍了推理与回答的三种策略,即教师要学会等待,促进学生的反思和反思;重复学生的语言,突出教学重点,转向,扩大学生的参与。最后还向我们提出了关于"提问与理答"的几点建议,有画龙点睛般的将前面的策略加以升华和总结,真的是让我受益匪浅!

另外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还给我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精彩的课堂教学实录,将枯燥的理论于生动的课堂相结合,牢牢吸引住了我的眼球。我想如果让我去读一本理论书籍,就像前一段时间王飞老师推荐的《概率论的起源》、《第一次数学危机》,内容非常的丰富,可是我感到读的时候很吃力,需要反反复复的去推敲里面的文字,还需要在网上找资料,才可以读懂一点,说实话,没有太大的兴趣,只是硬逼着自己去读,去理解。就如同我们在课堂上单调的教授是一样的,失去了调动兴趣的原动力,所起到的效果也将是不理想的,学生的学***开兴趣,教师亦是如此!

本书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记录,简洁明了的教学对比,让我真正把理论上升到现实,把理论与现实结合起来,更能将理论应用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文章中汇集了吴正宪、赵震、潘小明、徐斌等多位教学大师的课堂精彩片段设计,也有一些同课异构的教学分析,还有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和新手教师的对比课堂教学,让我能深切感受到书中的理论生于课堂,长于课堂,也能为课堂教学的提高而服务。

课堂教学读后感 篇10

雷婼熙作为一名初中班主任及语文教师,深感教育一群正值青春期的未成年人绝非易事。事实上它可能是一件让你投入越多越深越是悲喜交加、五味杂陈、迷惘困惑的事。面对青少年激素控制下学生情绪表现的不规律,教师应如何应对突发事件,保持师生关系的和谐,进行有效的沟通,提高课堂效率?这已成为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一项任务。

教师的心灵需要保养

朱向阳主编的《课堂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一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展示了在积极心理学引导下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氛围融洽的画卷。看完的最初感受是:自己平时上课也在不自觉的使用积极心理学的很多技术,所以其中的案例并不觉得非常新鲜;但同时,自己做的还很欠缺,对待学生的叛逆行为显得比较急躁、焦虑,这个时候往往做的越多就错的越多。

我意识到:积极心理学的运用需要足够的理性思考去代替感性评判,教师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控制语音语调、神态表情、肢体动作,注意自己的举手投足,因为教师在讲台上的一切都是放大的,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情和感受。所以教师需要时时对自己的心灵进行保养,以乐观、自信、宽容、平静、微笑的精神风貌来面对学生,这样才能真正让自己成为一束温暖的光源,投射出的每一道眼神都带有温度。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老师也是人。他们也有自己的情感和悲伤。他们也会因为学生们的不断教诲而愤怒和哭泣。作为传道授业者的老师遭受不良的情绪侵袭后,保持平静和微笑是非常困难的,需要岁月洗礼和智慧、经验的累积,否则容易陷入情绪泥淖之中。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

"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太阳底下再没有比教师这个职务更高尚的了。“责任如此重大,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停止学习,更不能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是为了保护教师的心灵。

水顺其势成就其昌,海纳百川乃成其大

"积极心理学创始人之一的马丁·赛利格曼曾说:‘当你真心愿意去做这件事时,他就能为你带来很大的满足,因为你在为这个工作的意义而不是为了它所带来的物质报酬而工作’……倘若我们以积极的心态从教,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学习,我们的课堂就会焕然一新".很幸运,我享受教师的身份,也珍惜参与每个孩子成长最旺盛的青春期的这个机会。

既然我们是教育者,就应该能够看到孩子们的好,也能够容纳孩子们的各种“小问题”。谁的青春毫无问题?没有年少的轻狂、天马行空的想象、放荡不羁的内心、玩世不恭的叛逆,都是一群一教就学,一学就会的乖宝宝、棒学生也是不可能的。

正如北大教授戴锦华穷尽一生的体验说的那句"人类的悲剧就在于没有人愿意听过来人的建议,所以我不建议了",面对大学生都能有此感慨,更别说初中生了,所以教师面对"屡教不改"的学生,需要的是多一份的耐心去理解去等待,允许他们释放自己的情绪,接纳他们的"小问题",花期自有期,用心浇灌,总有一天会听到花开的声音。反倒是拔苗助长的方式,很可能会引起既伤人又伤己的后果。

亲其生,道业得传

"歌德说:‘你按一个人现在的样子对待他,他将会保持他现在的样子,如果你按他可能成为和应该成为的那个人对待他,他将会成为他可能成为和应该成为的那个人’。有此可见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这个学生的学***性和学***,也直接影响教师对教学的体验"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神、温和的语言、饱满的情绪去感化学生,学生自己愿意亲近老师。

“严厉”的确会对课堂管理产生明显的影响,但这种威慑力永远不会赢得学生的真正尊重。没有爱的教育是空洞的、可怕的、令人失望的。书中有一段统计让我印象深刻,在北京市教科院对北京1239名小学和初中学生进行的问卷中,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学生喜欢教师微笑上课,不喜欢教师当着众人怒斥学生,使课堂气氛太过压抑,一天到晚板着脸。

教育应该是关怀。青少年人格发展的首要前提是要有独立的人格,被理解和尊重。教师微笑着接受学生是一种教育艺术。

书中还提到"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持尊重和支持的态度,无论学生在回答问题或进行练***候,出现怎样错误或给出如何不可思议的答案,教师均要对学生的积极思考予以尊重,并在情感上给予支持,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创新及**的主动性".只要教师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亲其生,那么道业自然得以传。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亲其师,信其道".

综上,在教育的这条路上,作为教师的我,还有更多的东西需要学,但我相信:只要我时时保养自己的阳光心态,用大爱的心胸去接纳学生,亲近学生、理解学生、鼓励学生、宽容学生,那么这样的老师,不管走在哪一方讲台,传播的都不止是知识,还有阳光。

20xx年3月2日 18时

课堂教学读后感 篇11

山坑乡中心学校朱文娟

当我阅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这本书后,我对以后“何时进行合作学习”有了几点新的思考与尝试。

一、辨析易混概念时,开展合作

“质数”和“互质数”是学生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为了帮助学生正确辨析、理解两者的本质属性,区别内涵,我设计这样的题目,导向性的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在1、2、3、5、7、8、9这些数中,那些是质数?你会选出其中两个组成互质数吗?

为什么?质数与互质数有什么区别?各小组争辩激烈,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到各组巡视,听取同学的讨论,启发诱导,鼓励敢于发言,勇于争论的学生,引导合作讨论,步步深入。

各小组代表竞先发表意见:

学生1:我们小组认为素数有2,3,5和7。这些数字分别只有1和它自己的除数。

学生2:我们小组认为这些数可以组成六组互质数,例如1和2;1和3;1和5;1和7;1和8;1和9,因为1和任何自然数都是互质数。

盛三:2和3,3和5,5和7也是质数,因为这两个数都是某个时间的质数。

学生4:我们小组加了7和8,它们也是素数,因为素数和复合数必须是素数。

生5:8和9也是互质数,他们是相邻的两个自然数。

生6:8和9都是合数,不是质数,怎能是互质数呢?

教师及时点名:判断两个数字是否对等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7:我们小组一致认为8和9都是复合数,但它们的公约数只有1,所以它们是互质数。

通过激烈的讨论,你一言我一语,在七嘴八舌中,学生正确理解了“质数”和“互质数”的本质区别与各自内涵,还掌握了组合互质数的规律。

二、发现规律性知识时,开展合作

我们应细致推敲研究教材,领会编写意图,破析知识内在联系,充分发挥例题的作用。

分数分成小数,这本书只介绍了分子除以分母的一般方法。对于分母为20、25、50、125的特殊分数,教师引导学生采用新的方法。出示1/125=(小数),让学生讨论:

“你能想出更简便的化法吗?”学生带着悬念纷纷自找伙伴进行合作探究。当教师听到同学“真难想呀”的话语时,轻声提醒:

“能否将1/125变成分母是1000的分数?”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路茅塞顿开,在思索讨论的基础上很快解决了问题。

三、实验探究问题时,开展合作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动作知觉-形象塑造-概念形成),通过学习工具、操作实验和理解,积极为学生掌握新知识创造条件。

为了帮助学生悟出除法中的“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我先让他们动手操作,“分别拿出9根、10根、11根、12根的小棒,要求每四根分别摆成一个正方形,各能摆几个正方形?分别剩下几根?”在列式计算:

9 4=2。。。1、 10÷4=2……2;11÷4=2……3;12÷4=3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小组讨论:“除数是4的除法算式中,余数有机种可能?

除数和余数的大小比较有什么关系?从中你能猜想出什么结论?”学生有了思维空间,经过交流启发就能回答出:

除数是4,余数可以是1,2,3;除数大,余数小;用余数除法,余数必须小于除数。由于学生有了操作感知经验,牢固的形成了“余数一定比除数小”这一概念。教师进一步引导各小组开展猜想活动,内化概念。

除数是5,最大余数是();余数是7,最小除数是();如果余数是10,那么除数是多少?学生争论的面红耳赤,问题都迎刃而解。

四、选择解答策略时,开展合作

注意引导学生倾听他人意见,认真思考,敢于提出不同意见。通过合作和讨论,我们可以得到准确的答案。要求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探索和发现,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学“求平均数应用题”时,要求学生算出“一个气象小组测的一周中每天最高气温分别是:30度、33度、31度、32度、29度、32度、33度,这一周平均每天最高气温是多少度?”,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方法。

学生通过独立解答,作业在小组内互阅、互改、互评并阐述列式根据。最后,从(30+33+31+32+29+32+33)△7≈31(度);30+(3+1+2-1+2+31)△7≈30(度),我们可以看出后一种解是最新颖的。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一般解法,还学会了用“假设平均数+校正数=平均数”的创新解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能力强或思维活跃的学生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他们敢于创新求异,走出了一个新的境界。

总之读了这本书,还有许多感触,最后就用我们周局长的一句话来结束我对这本书的体会:“不要抱着自己那两桶臭了变味的水,而要成为永远流动的水。”

课堂教学读后感 篇12

三店街宋寨小学 王冬生

学校工会组织的读书活动期间,我认真地读了蔡慧琴、饶玲老师主编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这本书,书中有很多理论思想使我受益匪浅,使我意识到有效课堂教学对于教师来讲在新课程教学当中它有着很多的实际意义。下面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课前的充分准备是和谐互动的前提。

有效课堂教学首先体现在有效备课上,课前的充分准备就是有效备课。怎样才能算是有效备课呢?第一,备而能用。备课应该备而能用,减少无效备课,“备课”、“上课”不能两张皮。第二,有利于教。有利于教师落实地教、巧妙地学、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水平迅速提高。第三,有利于学。让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所有的知识过手、培养能力到位,力争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向课堂要效益。

曾经有老师认为,现代课堂强调师生互动和动态生成,而且在课堂教学中尚有许许多多的不可预见性,那么似乎可以简化备课,甚至不要备课。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促进者、引导者,怎样促进,怎样引导,是不可能在教学活动中随意生成的,必须在课前事先有所考虑,课堂上的生成需要教师运用教育的智慧去引导,学生学习欲望和动机需要教师去激发。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不可能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因此,实现课堂教学的和谐互动,课前师生的充分准备是前提。

二、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是和谐互动的保证。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必须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积极地参与到互动中来,师生、生生之间平等的互动。教师必须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中解脱出来,这是两种教育观念的激烈碰撞,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面对新课程,教师只有转变角色,明确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身份,充分重视和谐互动对学生学习的重大意义,才能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教师应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动手,这就要求教师调整、改变教学行为和策略,转变角色,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传递者,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使课堂变成充满生趣的师生交流场所。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被排斥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使教师丧失了课程的意识,丧失了课程的能力。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

三、平等、对话与交流是实施和谐互动的基础。

成功的课堂或者说成功的互动合作,离不开师生之间的和谐的交流和平等的对话。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不再是一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交流,不再是唯教师、唯教材而独尊的行为。而是一种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没有对话和交流就没有真实的互动,这种交流和对话必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只有在师生和谐互动中才能形成学生的体验与收获。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教师要及时反馈与鼓励。学生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和召唤,才能保持开放的心态,才能产生充满活力、充满创造的体验,也才能在对话的过程中生成新的认识。如果教师上课还是“一言堂”,学生只有随声附和的份儿,那就根本谈不上彼此之间敞开心扉,实现平等、民主的对话。课堂教学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的“对话”,教师和学生不仅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或交流,更主要的是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凭借丰富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同时,学生作为一个个具有独立完整的精神的个体展示在教师面前。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共享”。教师是学生年长的伙伴、真诚的朋友、贴心的师长。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营造一种生动、平等、和谐的对话情境。教师要摈弃自己唱主角,学生当配角,部分学生唱戏,多数同学当听众的状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影响着学生,感染着学生,引导着学生。在多元的互动中,学生的见解、教师的知识阅历、学生的生活经验、个体的独特感受交织在一起,从而达成课堂的教学目标,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一种“共享”。这就使得课堂沟通在渠道上多样化,在信息交流上多元化,和谐互动的课堂需要对话和共享。

四、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和谐互动的重要条件。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建立起师生间沟通的绿色通道,才能营造教与学之间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语言亲切、态度和蔼、热情耐心,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多关心、多鼓励,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他们平等相处,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他们得以在民主、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让他们感到教师的平易近人、亲切可信,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

五、高超的提问艺术,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实现和谐互动的真实有效和生成。

提问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是实现师生和谐互动的平台;提问是一种交流,是师生传递信息的一种渠道,是引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在一般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都能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实现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两类,一是问题比较简单而直观,学生可以不假思索便可以回答,或者仅是让学生做出“是”与“否”的回答,没有体现出提问的真正价值;二是教师连珠炮似的提问,学生机械反应似的回答。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老师和学生间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学生的小组讨论一次接着一次。但是问题和讨论都没有质量,对老师和学生都缺乏挑战性。这两类问题反映出课堂的互动大多在浅层次上进行着,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矛盾的激化,也没有情绪的激动,整个课堂看似互动充分,而实质上平淡乏味。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而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这句名言正好揭示了课堂提问的最为关键的问题,那即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自身艺术的提问,切中学生的要害,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生成新的问题。课堂提问需要体现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一种好奇心,产生求知欲望;二是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会想问题,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三是培养学生的勇气,让学生敢想、敢说;四是要让学生能够产生新的问题,生成是课堂提问产生的最好效果。

"课堂教学读后感"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