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钱学森电影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3.10.06

钱学森电影观后感(合集六篇)。

每朵花都没有一样的时候,人也是一样。人是复杂的动物,是有感情和有思想的动物。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大家都对心得体会很是熟悉吧,每一次心得体会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一篇好的心得体会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钱学森电影观后感(合集六篇),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钱学森电影观后感(篇1)

前几天学校组织看《钱学森》的电影,由于那天刚好不在学校所以我只好一个人从晨光上默默的下了个种子看。起初以为像这种讲伟人的电影无非就是讲讲主人公为祖国作出了哪些贡献,歌颂赞扬一下他,没什么意思,但是《钱学森》这部电影确实深深的感动了我。和很多人一样,电影里的几句台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钱学森说:“我一定要让中国人拥有自己的原子弹和导弹,哪怕它的存在带来质疑和争论!”钱学森说:

“不就是天上掉下来个东二么,今天掉下来,明天我们把它给射上去!”钱学森说:“回到我的祖国,我做什么都可以,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种苹果。

”钱学森说:“不要服我,要服科学!”钱学森就是一个人抵五个师的男人。

他坚定自己的信念,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也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他是一个有魅力的人。

实际上,钱学森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我们小的时候很早就听过钱学森的大名,也知道是他制造了中国的两弹一星,但是我们知道的也仅此而已。影片《钱学森》生动地演绎了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传奇的一生。

上世纪40年代,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教授钱学森拥有优越的研究环境和资源,但他对祖国很感兴趣,希望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而认识到钱学森巨大价值的美国,为他回国设置了许多障碍。最后,几经周折,钱学森回到了当时贫穷的中国。面对新中国技术、人才、产业等方面的差距,钱学森带领科研人员从模仿入手,逐步研究和完善现有技术和条件,为中国导弹奠定基础。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成功地进行了试验。随后,他带领科研人员克服天气、地理等困难,完成了两枚核弹的对接,并在罗布泊靶场成功试**新中国第一枚核导弹!

这部电影非常成功,生动地展现了钱学森的传奇人生。同时,影片还处处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结,让人感到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但我也看到了电影中钱学森传奇人生背后的两个成功因素。首先,我认为钱学森并不是一开始就有那么强烈、坚定地回国信念,至少从影片中一开始他是很安心地在当教授的。

影片中,钱学森在美国首次怀疑他被共产党逮捕后,想回国报效祖国。或许,在很早以前钱学森已有了回国的念想,但那只是一个念想,是美国的那次无知行动坚定了他的信念。不能怪他。毕竟,每个人的天性都不是那么伟大,但钱学森的宝贵之处在于,他坚守自己的信仰,履行自己的诺言。

他想回国,他就千方百计的回来无论别人怎么阻拦;他答应制造两弹一星,他就日以继夜的研究无论环境如何恶劣。是的,他是一个很有想法很有魅力的男人,他的成功是必然的。其次,我认为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那些默默支持他的人。

钱学森有一个很好的老婆——蒋英。蒋英是个完美的妻子。她不仅相信丈夫,而且理解和支持他,一路上为他解决了很多问题。蒋英是钱学森成功一生不可缺少的功臣。

钱学森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坚定、执着、勤奋、进取、敬业。这些都是我们尊重和学习的东西。

钱学森电影观后感(篇2)

“回到我的祖国,我做什么都可以,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种苹果。”

这是一个以一人的智慧抵五个师的男人。

1935年9月,他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1936年9月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成为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的学生,并很快成为冯·卡门最得意的**。他获得了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与数学博士学位。

1938年7月至1955年8月,他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并与导师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卡门-钱近似”公式。

他是个科学天才。28岁时,他已成为世界著名的空气动力学科学家。他的智慧使他在美国享有万千人的尊敬、无限的荣耀和优越的生活环境。在那里,他还可以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来实现他的科学梦想。

他的前途似乎一片光明。我们几乎可以想见他的未来:他和他的导师同伴一起,在美国无数高科技设施中完成一项项课题,为美国的科技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然后在那精致的别墅里安享晚年……然而,“可惜”的是,在他的天才的大脑中还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强烈情感——他伟大的爱国情。

于是,就有了后来的事。于是,他本可以安然一生的命运之路被加入了无数的阻碍与曲折。因此,他的智慧成为他重返困扰他的祖国的绊脚石。

1950年,他上港口准备回国时,被美国**拦住,并将其关进监狱,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他无论走到**,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也不能让他回到中国。

”他由此受到美国****,失去了自由。

他的导师冯·卡门曾经非常尊敬他,也让他受益匪浅,就在他决定回国的那一刻,他成了爱国主义的敌人。在身心双重打击下,他仍然没有放弃对祖国的依恋,也没有对美国的处罚或条件做出妥协。那坚定的爱国之心,让他可以放弃已有的辉煌与荣耀,放弃安定富足的生活,放弃看上去似乎更美好的未来,而渴望用他的智慧为当时仍旧贫困、科技落后、生活条件差的新中国做出贡献。

他说:“回到我的祖国,我做什么都可以,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种苹果。”

1955年10月,经过周恩来总理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甚至包括了不惜释放11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高级将领的条件作为交换,他终于冲破重重阻力回到了祖国。

现实并不像童话故事那样的美好,回国并不是一个这个故事完美的结局,却是另一段艰辛路途的开端。

1956年,他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被任命加入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和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的试验。于是一段新的征程又拉开了序幕。

但是,新中国的科研条件确实很落后。1959年,中苏关系破裂,这使得他模仿苏联成就的计划不得不失败。然而,如果他为回到祖国做出如此巨大的牺牲,他怎么会害怕这些障碍。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试验,夜以继日的演算,以及一个团队坚持不懈的努力,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空中**,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

这样辉煌的成就怎能不归功于他?在受到好友对于至原子弹这类危险的核**的质疑时,他说:“我一定要让中国人拥有自己的原子弹和导弹,哪怕它的存在带来质疑和争论。

”;当实验失败时,他说:“不就是天上掉下来个东二么,今天掉下来,明天我们把它给射上去!”;当他的努力终于得到回报——实验成功,昔日对他存有质疑的伙伴终于“服他”时,他又说:

“不要服我,要服科学!”

就是由于他的智慧,他对于科学的热爱,他的坚持,以及他那种令人敬仰的爱国情,浇灌养育着他种下的那棵苹果树,最终结出了“两弹一星”的巨大果实。这个苹果使中国的科学技术有了巨大的飞跃,使中国的科学不再落后。

一个人为了种一棵苹果树而倾尽了一生心血,这个人叫钱学森。

钱学森电影观后感(篇3)

电影《钱学森》的观后感一今天我们学校集体组织看电影,电影的名字叫《钱学森》,钱学森长期担任中国火箭和航天计划的技术领导人,对航天技术、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做出了巨大的和开拓性的贡献,他发明了导弹、原子弹 …… 让人民有了一份安全的保障。

蒋英是钱学森的妻子,也是一名歌手。他唱的歌很好听。钱学森在蒋英的**厅见面。结婚后,他们有了自己的房子,他们的新家很简单。钱学森的画室和蒋英的黑色大钢琴是不可或缺的。这架钢琴是钱学森送给新婚妻子的礼物,为新家庭增添了几分优雅和浪漫。

在基地一蹲就是十天半月,甚至一个月。出于保密要求,钱学森出差从来不对家人讲。有一次,蒋英在家一个多月都听不到丈夫的消息,她只好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去问钱学森。

钱学森和蒋英带着6岁的儿子永刚和5岁的女儿永真,终于冲破重重障碍,日夜思念着祖国。

电影《钱学森》的观后感二今天我们看了钱学森这部电影,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钱学森的爱国精神,所以我写了钱学森的爱国精神: 对钱学森的爱国精神,令我感动。35岁时,他成为加州理工学院终身教授。他在美国有房子、汽车、漂亮的妻子、可爱的孩子和幸福的家庭。

他的生活该是多么优裕。更重要的是,他在那里有他的事业。他在美**事和科学界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世界著名的火箭专家。()当得知他回国的讯息时,他的老师冯·卡门先生,加州理工学院院长杜布里奇先生极力恳请他留下,为美国的航天事业做出贡献。

杜布里奇使形式分析清晰而真诚。我们回中国后能做什么?当时,中国的航天科技是一片空白。在以农耕社会为基础的新生的新中国,他没有表现出自己的才能。“你在那儿种苹果吗?

”这一个看似幽默的诘问其实何尝不是当时的事实,相信勤于了解祖国新闻的钱学森不会不知道。他的回答很平淡:“如果我什么也做不了,愿意种苹果树。

”这就是钱学森,一个对祖国不离不弃,爱国的一代英才!

电影《钱学森》的观后感三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科学人物,两弹一星元勋,20xx年10月31日逝世于北京,享年98岁。对于这样一位伟大的人,我们对他该怀有多大的敬意呢!

也许到了这个年代,我们对于钱学森这位中国的科学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的大师并不熟悉就在今天,学校组织我们**《钱学森》这部电影,期间充满了各种感动,各种鼓舞,心情激动。同时也让我们对钱学森萧然起敬。

他说:“回到我的祖国,我做什么都可以,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种苹果。”

他说:“不要服我,要服科学!科学是最伟大的!”

他就是一个顶五个是的男人!他是一个天才!

1964年,第一枚原子弹试验成功。

看完影片,我心潮澎拜,感激不已。在观影的过程中,我感到了:“钱学森是一名伟大的科学家,他是对科学非常感兴趣的人,我要以后也要向他学***强烈的精神,所以我以后更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我要让别人知道,我会为祖国争光,为未来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要好好学习!

钱学森电影观后感(篇4)

今天,我们**了《钱学森》这部电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钱学森在美国的优越生活和工作环境等。在这样的环境下,钱学森可以施展才华,但为了祖国的建设,他放弃了在美国的金钱、荣誉和地位。

有人问他:“你在美国有那么大的成就,为什么非要回到中国那样的农耕社会呢?”他铿锵有力地说:

“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绝不能放弃自己的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这就是一个人顶五师的人:他的一生贡献巨大,却拒绝了写传奇、名流千古的机会,视名利如粪土、淡泊处世。

也许到了这个年代我们对这位为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大师并不熟悉,但就是这个我们并不熟悉的人使中国的科技发展有了“两弹一星”的创新。《钱学森》这部电影演绎了伟大科学家钱学森先生的伟一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加州理工学院出身的教授钱学森,在美国拥有优越的研究环境和资源,但他却归心似箭,心系祖国,一心想利用自己的毕生所学,为中国科学发展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美国意识到钱学森的巨大价值,给他回国设置了许多困难,甚至以间谍罪逮捕了他。

最终回国心切的钱学森几经辗转如愿以偿的回到了当时一穷二白的祖国。

面对新中国技术、人才、产业等方面的基手问题和不足,钱学森带领科研人员根据现有条件、装备和技术,进行了模仿和改进,为中国导弹打下基础。最后,经过1964年的多次研究、猜测和改进,中国第一次原子弹试验取得成功。随后,他带领科技人员完成了两枚应对气侯和地理问题的炸弹对接,并在罗布泊靶场成功试**新中国第一枚核导弹!

**完影片,我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在**过程中,一些情节的设计令我浑身振奋,而且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虽然已经时隔多年,但这部电影让我们永远铭记一个为了新中国的发展而不惜一切代价的伟人----钱学森!

钱学森电影观后感(篇5)

作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先生突破了各种阻力,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科研条件,毅然回到祖国的怀抱。回到祖国后,他不嫌弃国内艰苦的条件,和其它科学家一道,从最原始的工具开始,成功制造出了“两弹一星”,中国从此步入军事强国和航天强国之门。他的这种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当代年轻人学习,尤其是在海外留学的人才,他们借口中国的科研条件差而不回国,说到底是爱国与不爱国的问题,现在我们的科研条件和对人才的重视程度比钱学森先生当年回国时要强很多了吧。

特别是晚年,钱学森先生在床上不忘祖国的崛起,为国家出谋划策,用自己的经验教育我们的青年。因此,钱学森先生伟大的爱国精神永远值得学习。

二、钱学森先生表现出来的淡薄名利精神。

钱学森先生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也是淡薄名利的一生,他如果要在政治上有所图,他可以成为将军,成为高官,但他对这一切都不在乎,并总把自己作为一名科技人员看待,要求辞去行政职务;他视钱财如粪土,他说“我姓钱,但我不爱钱”,并把获得的何梁何利基金奖和霍英东“科学成就终生奖”200万港元全部捐献出来用于治理中国西部沙漠治理,并多次资助贫困大学生。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他的淡薄名利精神尤其值得学习,值得从事科研管利的各级领导学习。多少科研人员和官员倒在金钱面前。

钱学森98岁的人生应该和他微薄的名利精神有关。

三、钱学森先生的终生治学精神。

钱学森先生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是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奠基人;参与“两弹一星”研制,他在许多方面都有伟大的成就,可以说他将与中国历史上的张衡等伟大的科学家一样永载史册。但他并不满足,生命给予他一天,他就学习一天,就是在晚年,在病榻上也在从事科学研究,他的这种生命不息,治学不止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钱学森先生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他深爱着的祖国和人民,他虽然已逝世,但他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的灵魂将与长存不朽!

钱学森,永远活在人们心里!

钱学森电影观后感(篇6)

回到中国后,钱学森致力于新的工作,成为中国导弹计划的实际领导人。回国不到一年,钱学森就提交了发展中国自己弹道导弹系统的提案草案。这项提议很快获得批准,1956年底,他被任命为该计划的首席执行官。

1958年,钱学森设计了东风系列导弹的蓝图,并于1964年成功进行了试射。后又研发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1999年,钱学森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992年,中国在钱学森研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基础上,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2003年10月,中国终于发射了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载人飞船。2005年10月12日至17日,中国成功实施了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2008年9月25日,中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3名航天员成功升空,并在舱外开展活动。

现在,就在2012年6月16日,中国第四艘载人飞船神舟九号成功发射,天宫一号的对接将开始。这些一件件中国航天发展的壮举,令全世界华夏儿女为之自豪的进步,都离不开像钱学森这样孜孜不倦、勤勤恳恳,一心为国家发展风险的前辈们。

出生在动荡不安的年代,眼看着自己的国土战火纷飞,任人践踏,钱学森看到了中国科学技术远远落后于外来侵略国家,于是他毅然决定出国留学学习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报效我们的祖国.身处异乡的钱学森深刻体会到没有受到尊重的滋味,活在屈辱中是痛苦的.他化悲愤为力量,努力学习.

当钱学森在美国工作步入正轨的时候,新中国的成立使他盼望回国的心激动不已,他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历尽千辛万苦回到祖国的怀抱,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中,把毕生所学贡献给祖国."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这是钱学森说的话.

今天的我们是幸运的,我们出身在和平年代,我们都过着有尊严的生活,看到的是一个蒸蒸日上逐步发展壮大的新中国.我们有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我们没有经历过苦难.相比钱学森,他身处那样恶劣的坏境也依然坚持奋斗,自强不息,研究生的我们更应该以他为荣,以他为榜样,学习他的拼搏精神和爱国精神。

让我们的研究生生活和学习充实而富有成果,丰富而有意义。

"钱学森电影观后感"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