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四个自信的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 2023.10.10

四个自信的心得体会。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想法,心得体会可以把自己当做书中的「主角」来写。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大家都对心得体会很是熟悉吧,写心得体会时需要将所思所得条清缕晰地记录下来,那么一篇好的心得体会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个自信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个自信的心得体会【篇1】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_周年大会上提出了“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之间是怎么样的关系?作为根本根基的文化自信其真正的内涵又是什么呢?给我们带来哪些指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去自学,去探索。

一、四个自信之间的关系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主体与客体、目的与手段是辩证统一的,统一于历史实践。因此,我们可以说,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都源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其中,文化自信是自信之根,理论自信是自信之魂,制度自信是自信之本,道路自信是自信之用。

二、文化自信是基础和源泉

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根之血脉,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之源。它不仅渗透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中,更是这三个自信的根基,而且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具有深厚而长远的渗透力与持续影响力。“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精神支撑与心理基石,构成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精神基因,也是一切自信的源泉和根基。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其实质与核心是主体自信。也源于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是民族情感与心理的精神积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来源于对五千年文明史的精神反思,来源于对中华民族最深层精神追求的坚定信念,来源于对革命文化的充分肯定,来源于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认同,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奋斗精神的历史积淀与思想升华。文化自信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自我肯定、中国人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自我价值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对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及其对文化自主精神的自觉坚守。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自信。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发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

三、文化自信的真正内涵

孔孟之道、老庄思想、诸子百家,都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这个文化基础在农耕文明中发生和发展,适合于家天下的政治治理,适合农耕社会,适合氏族群体。进入现代以来,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只能被动挨打,毫无还手之力。

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而代表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中华传统文明精华的,本人认为就是毛泽东思想。

自1840年以后,中国遭受了巨大的毁灭性打击,中华文明也践踏在西方列强的铁蹄之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华国运重启于帝国主义的凌辱之下,民族复兴于受尽苦难的血泊之中,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延续不绝。

毛泽东思想,把马列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了近代中国文化的巅峰,也扭转了中华民族羸弱的国运。老子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下得到了实现;孔子的“仁”,在为人民服务旗帜下得到了最广泛的实践。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是保证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基本条件。既不忘传统文化之根,又重视传统文化的发展,这样才有文化自信,才会有其他三个自信,才会有生命力!

中国民主建国会自1945年成立,至今已经历了70多个春秋。在各个历史时期,同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并逐步形成独特的,鲜明的党派文化和内涵。并汇聚成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自信的根基。民建会员不仅要学习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也要学习中共党史党章,更要学习民建会史会章。在各自的岗位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个自信的心得体会【篇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实践中,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着眼民族复兴伟大梦想,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这一理论体系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深刻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课题,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建设教育强国、培养时代新人提供了根本指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内涵十分丰富,贯通其中的“四个自信”,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强调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彰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办学方向决定着办学道路,也决定着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教育也总是在服务自己国家需要中发展壮大的。在当代中国,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决定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在办学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他关于教育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的系列重要论述,始终彰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为什么要理直气壮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因为,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发展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服务于广大人民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事业。这一点已经写进《宪法》和《教育法》。我国教育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旁观者,更不是反对者和掘墓人。因此,教育工作要理直气壮地讲政治,社会主义教育理所当然地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扎根于中国大地、体现教育发展规律、反映人民教育需求的正确道路,是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为什么新时代要保持战略定力,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因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用实践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的显著优势。新中国成立以来,在7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教育质量明显提高,教育发展条件有了历史性改变,教育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我国教育改革全面深化,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特色更加鲜明,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个性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中国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和基本经验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魅力,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告诉我们,我们是在中国大地上办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引领,又有党的全面领导,还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这是我们办好中国教育的力量之源和自信之源。教育事业必须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毫不动摇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四个自信的心得体会【篇3】

党的十八大向全党提出了谆谆告诫:“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笔者认为,“四个意识”的新要求,既是对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部署,为我们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

增强忧患意识,是我党不断成熟的重要标志。忧患意识是一种预见意识、防范意识和进取意识,是一种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忧患意识的可贵就在于,能够从平淡中预见危机,从有利中发现不利。缺乏忧患意识,在生活方式上就会追求享乐、崇奢弃俭。他们总认为自己受党教育多年,理想信念坚定,不用担心被权力、金钱、美色所俘虏,用不着自警自省。生活上讲排场、摆阔气、比享受,长此以往,世界观上的“警钟”就会锈蚀。缺乏忧患意识,在工作作风上就会淡化责任、在乎虚名。他们工作漫不经心,对本单位的问题没有充分估计,对上级的检查督促和各种规章制度的落实,都会敷衍了事,常常自我感良好。于是形式主义、表面文章就会在工作中大量表现。缺乏忧患意识,在事业上就会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他们大多表现为缺乏进取心,或者是自认为功成名就,意得自满,可以坐享其成。于是,就不能做到高标准严要求,不能以饱满的激情继续奋斗。增强忧患意识,就是要更加勤勉工作,更加奋发有为,更加严于律己,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保持应有的进取心,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业、谋发展上。

增强创新意识,是我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创新是事业进步的灵魂,是永葆生机的源泉。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科技在创新,许多传统的东西已经难于适应当今及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坚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突破固守传统的束缚,用超前的思维方式和开放的思维方式,立足于继承,着力于创新,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工作思路、指导方法、措施制度、技术手段,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当前少数同志抓工作思路不宽、办法不多,拘泥于老方法、老套路,特别是在一些关键性问题上,工作难以取得新的成效。因此,要不断强化事业心责任感,提高工作起点,瞄准一流确立新的奋斗目标,而不能原地踏步,裹足不前,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拓新工作领域,找准贯彻落实的结合点、改进工作的创新点和长远发展的关键点,既要坚决执行上级指示,又要克服“生搬硬套、盲目跟从”,做到“照办不照搬”;既要突出特点,又要克服“离经背道,另立炉灶”,做到“变中有不变”;既要全面抓,又要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做到“突破中求发展”。创造性地抓好工作落实,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

增强宗旨意识,是我党团结人民共同奋斗的力量源泉。党的宗旨是党的全部价值所在,是每个党员干部应当确立的价值观,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党员干部无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始终牢记党的根本宗旨,真心诚意地为人民谋利益,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优良传统不能丢;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必须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始终把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作为我们推进事业的根本路线。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认真学习掌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和方法。作为党员干部来说,增强宗旨意识,就是在思想上,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在行动上,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诚关心群众疾苦;在工作中,深入基层,体贴群众,体察民情,化解矛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增强使命意识,是我党推动民族进步的精神之本。所谓使命,就是派人办事的命令,比喻重大的责任。十八大鲜明地提出“使命意识”,就是要提醒全党,时刻牢记党的崇高使命,永葆政治本色,再创新的辉煌;就是要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责任与使命,把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作为自己的最高追求。使命感是一种责任感,是一种原动力。有了责任,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有了责任,我们的发展才能加快。责任无处不在,存在于每一个岗位。责任只有轻重之分,而无有无之别。有的同志面对问题视而不见,面对困难绕道而行,面对矛盾退避三舍;有的瞻前顾后,畏首畏尾,遇事推诿,逃避责任。美国前总统杜鲁门有一句座右铭:“责任到此,请勿推辞”,意为既然你选择了这个职业,选择了这个岗位,就不要忘记你的责任,不要忘记你的使命。在岗在位,必须守土有责。做愿负责、敢负责的干部,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崇高的使命感,具有敢于担当的勇气和能力。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目标要求,这就需要全党同志必须增强使命意识,要以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只争朝夕抓工作,心无旁鹜干事业,埋头苦干求实效,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经得起群众检验、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业绩。

四个自信的心得体会【篇4】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与会者认为,“四个自信”的提出,表明了我们党对历史传统与现实国情的深刻把握,对民族命运与国家前途的理性思考,体现了对人民福祉与社会发展的责任担当,有助于增强我们对道路选择、理论建设、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自觉自信。

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谢青松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自信”的论述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位一体”所构成。其中,道路决定前途命运,理论提供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证,文化乃精神支柱。明确提出“四个自信”,表明我们在道路上更加坚定,在理论上更加成熟,在制度上更加完善,在文化上更加自觉,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自信的底气所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要求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张德寿提出,要以常识理性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问题。何谓常识理性?常识理性即是基于常识而非某种理论范式对事实作出的判断。首先是承不承认中国成就?中国今天的成就必然是综合因素使然,必然是一种合力作用的结果。那么是什么整合了这些因素呢?是政治,是制度体系的综合性作用。没有政治,准确说是没有与之匹配的合适的制度体系,这些因素不可能整合起来。为此,看待中国成就,必须有政治观点。恰恰是中国政治把各种因素整合起来,形成了整体合力,使之服从服务于中国的国家主题——现代化建设。没有政治的支撑,换言之,没有中国制度体系的支撑,很难想象中国能有今天的成就。中国共产党执政60多年,领导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一活生生实际,证明了和正在证明着中国的制度具有内在优势。我们必须理性而自信地认识到这一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杨纪武认为,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承和发展之根,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中华民族所以是这个世界最优秀的民族,很大程度上缘于它的文化。中华传统文化蕴育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品格和崇高的精神追求。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价值理念,即气节为本、责任为先、群体为上、和谐为贵的价值理念,培育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坚韧、包容的品格。这些价值理念,也是中国传统社会仁人志士追求和秉持的文化信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思想源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个自信的心得体会【篇5】

近期经过学习“四个意识”、“四个自信”我受到了更深刻的教育,作为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将我的领悟融入到工作当中,引导社区居民为实现“中国梦”人人奉献一份力量。

“四个意识”:是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这“四个意识”是有的放矢,要求我们在政治意识方面要坚定政治方向,明确政治立场,坚决服从党的领导,做到红线不能踩,底线不能触。大局意识方面要自觉服从大局,以舍小家顾大家的意识来服务。核心意识方面时刻以团体利益、社区居民利益、党的利益为核心,敢于同损害利益的人作斗争。看齐意识方面要向党中央看齐,要向单位标杆看齐,时常进行自我批评,自我检讨,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生活上的实在人。

“四个自信”:是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四个自信”是对实现“中国梦”的有力保证。文化自信方面要新时代优良文化传承到每一个居民上,让它生更发芽。道路自信方面要我们深信此刻的这条道路是富有生命力的,在此道路上昂首挺胸,大踏步的向前进。理论自信方面要把所学的理论大胆的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自觉按照新时代的要求来审视自我的三观。制度自信方面就是让我们在这种自带优势的制度下自觉跟着党的"步伐前进。

四个自信的心得体会【篇6】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与会者认为,“四个自信”的提出,表明了我们党对历史传统与现实国情的深刻把握,对民族命运与国家前途的理性思考,体现了对人民福祉与社会发展的责任担当,有助于增强我们对道路选择、理论建设、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自觉自信。

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谢青松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自信”的论述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位一体”所构成。其中,道路决定前途命运,理论提供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证,文化乃精神支柱。明确提出“四个自信”,表明我们在道路上更加坚定,在理论上更加成熟,在制度上更加完善,在文化上更加自觉,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自信的底气所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要求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张德寿提出,要以常识理性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问题。何谓常识理性?常识理性即是基于常识而非某种理论范式对事实作出的判断。首先是承不承认中国成就?中国今天的成就必然是综合因素使然,必然是一种合力作用的结果。那么是什么整合了这些因素呢?是政治,是制度体系的综合性作用。没有政治,准确说是没有与之匹配的合适的制度体系,这些因素不可能整合起来。为此,看待中国成就,必须有政治观点。恰恰是中国政治把各种因素整合起来,形成了整体合力,使之服从服务于中国的国家主题——现代化建设。没有政治的支撑,换言之,没有中国制度体系的支撑,很难想象中国能有今天的成就。中国共产党执政60多年,领导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一活生生实际,证明了和正在证明着中国的制度具有内在优势。我们必须理性而自信地认识到这一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杨纪武认为,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承和发展之根,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中华民族所以是这个世界最优秀的民族,很大程度上缘于它的文化。中华传统文化蕴育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品格和崇高的精神追求。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价值理念,即气节为本、责任为先、群体为上、和谐为贵的价值理念,培育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坚韧、包容的品格。这些价值理念,也是中国传统社会仁人志士追求和秉持的文化信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思想源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个自信的心得体会【篇7】

近期通过学习“四个意识”、“四个自信”我受到了更深刻的教育,作为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将我的领悟融入到工作当中,引导社区居民为实现“中国梦”人人奉献一份力量。

“四个意识”:是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这“四个意识”是有的放矢,要求我们在政治意识方面要坚定政治方向,明确政治立场,坚决服从党的领导,做到红线不能踩,底线不能触。大局意识方面要自觉服从大局,以舍小家顾大家的意识来服务。核心意识方面时刻以集体利益、社区居民利益、党的利益为核心,敢于同损害利益的人作斗争。看齐意识方面要向党中央看齐,要向单位标杆看齐,时常进行自我批评,自我检讨,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生活上的实在人。

“四个自信”:是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四个自信”是对实现“中国梦”的有力保证。文化自信方面要新时代优良文化传承到每一个居民上,让它生更发芽。道路自信方面要我们深信现在的这条道路是富有生命力的,在此道路上昂首挺胸,大踏步的向前进。理论自信方面要把所学的理论大胆的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自觉按照新时代的要求来审视自己的三观。制度自信方面就是让我们在这种自带优势的制度下自觉跟着党的步伐前进。

四个自信的心得体会【篇8】

学习贯彻往心里走就是要学出工作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了做好工作特别是推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努力方向。讲话充分肯定党的十九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六个方面”新的重大成果,我们要更加坚定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信心和决心。讲话深刻总结改革开放40年来党进行自我革命、永葆先进性纯洁性“五个必须”的宝贵经验,我们要在工作中长期坚持、不断深化这些制胜法宝。讲话对以全面从严治党巩固党的团结统一、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作出“六项战略部署”,我们要正确理解、坚决贯彻落实到位。讲话围绕政治意识、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政治制度、政治要求等方面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贯彻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时刻牢记、不折不扣地做好。

学习贯彻往深里走就是要学出工作思路。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的重要讲话,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从严治党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我们要深刻领会、融会贯通,转化为工作的总体思路。这就是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忠实履行党章和宪法赋予的职责,强化担当,突出重点,形成合力;要拓展“以案为鉴,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专项成果,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开创生态环境部党的纪检工作新局面,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氛围,打造生态环保铁军,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坚强政治、纪律、作风保障,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学习贯彻往实里走就是要学出工作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的重要讲话,明确了纪检监察机关是党和国家的监督专责机关,明确要求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铁军,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赵乐际同志在工作报告中对做好2019年纪检监察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纪检监察工委、生态环境部党组、驻部纪检监察组也对2019年纪检监察工作作出部署。生态环境部机关党委、纪委研究了2019年党的纪检工作要点,提出6个方面14条具体举措。举措落地见效有待于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共同努力。生态环境部纪检监察干部要自觉成为学习贯彻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的表率,自觉成为立场坚定、意志坚强、行动坚决的表率,自觉成为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表率,自觉成为将纪检监察工作举措落实到位的表率,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作出应有贡献。

四个自信的心得体会【篇9】

“群力谁能御,齐心石可穿”。党的战斗力来自于全党意志的统一,全党智慧的集中,全党力量的凝聚。***反复强调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指出:“我们一定要把党摆在心头正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竭尽全力完成党交给的职责和任务。”只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使我们党更加团结统一、坚强有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当政治上的明白人。自信是开拓奋进的强大动力,是通往光明的精神支撑。***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时刻提醒自己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真正把增强“四个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落实和运用的日常的工作中去。

"自信心得体会"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