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新文化运动教案

发布时间: 2023.11.03

新文化运动教案合集8篇。

根据教学要求,老师在上课之前需要做好教案和课件的准备工作,而教案和课件的内容是由老师亲自完善的。教案是高质量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指导老师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下面是本网站为您准备的关于“新文化运动教案”的相关内容,请您收藏我们的网址,随时获取最新的相关信息!

新文化运动教案【篇1】

《新文化运动》教案 魏宝芝  【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用李大钊、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2)感受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义。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 【导入新课】 通过前几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国自近代以来在不断遭受西方列强侵略的同时,也在不断学习西方,力图使自己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但多次尝试都没能使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辛亥革命的失败使人们再次认识到,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识形态顽固地阻碍着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消除它的影响,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这节课,我们一起领略20世纪初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理解课标】 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解答课标】 1、师:仔细阅读导入框内容,并从中找出一个重要知识点来。(补充明确:1915年《青年杂志》的诞生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引导学生了解《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杂志。) 2、师:认真阅读教材,想一想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情况下兴起的?(指导学生用最简练的语言归纳出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3、师:思考课本p40动脑筋: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判断一下,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结合背景中提到的相关知识得出结论:新文化运动是全国人民反封建斗争意志的集中体现。) 4、师:那么,是哪些人物担负了这份救亡启蒙的重担呢?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依次概括出这几位人物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 ①陈独秀DD创办《新青年》,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   ②李大钊――《孔子与宪法》指出孔子是“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   ③胡适DD《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写作; ④鲁迅DD发表《狂人日记》等,揭露“礼教吃人”。 5、师:从他们的主张中,你能概括出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吗?(让学生在教材中标出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告诉学生:为了方便记忆和理解,我们通常概况为“四提倡”和“四反对”。请同学们阅读课文41页小字部分,具体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生1:陈独秀《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的《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民主” 和“科学”的口号 师:提倡民主,反对专制。也就是提倡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反对封建独裁; 生2:他们主张人们反对封建迷信,崇尚科学。 师: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强调的是用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反对封建愚昧。 生3:要求人们从封建传统下解放出来,得到自由的发展; 师: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强调从个人有独立自主权利的观点出发,提倡独立思考,反对依附古人,反对盲从封建权威,反对做习惯势力的奴隶。所谓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生4: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邹议》,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鲁迅也发表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 师: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张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文章,反对模仿古人,反对言之无物。尤其是鲁迅,他在《狂人日记》里,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 6、师:你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四提倡”和“四反对”记熟吗?同桌之间比比看! 过渡:资本主义文明虽然优越于封建社会制度,但其自身的弊端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日益暴露,人们对西方文明价值产生了怀疑,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7、师:在新的历史时期,李大钊等怎样是颂扬俄国十月革命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 生:19,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俄国十月革命,并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同年,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从此,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 8、师:新文化运动从前期宣传民主和科学,再到后期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什么样的意义和和影响呢?(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对新文化运动作出客观评价。) 9、师:你认为民主与科学在21世纪的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作为当代中学生你将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应用课标】 1、假如时光倒流,让你回到20世纪代的中国,你会加入对新文化运动的队伍中去吗?理由呢?(让学生各抒己见,再次体会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2、新文化运动“新”在何处? 内容新、作用新:对封建文化进行彻底批判,前所未有;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 【反思完善】 师: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总结这节课比较好?(可以简单梳理一下知识结构、可以编歌谣) 出示:新旧思潮起冲突,《青年杂志》运动搞。 民主科学摇大旗,陈李胡鲁作代表。 十月革命送曙光,马克思主义响中国。 新文化运动载史册,人们思想大解放。    

新文化运动教案【篇2】

众所周知,在我国近代史,经历了一系列黑暗的历史事件。而这一系列的屈辱和压迫,也促使了人们的反抗和斗争。新文化运动就是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轰轰烈烈的展开的。说起新文化运动,肯定都不会陌生。那么,对于新文化运动时间又了解多少呢?

据悉,新文化运动持续时间是比较长的,所以新文化运动时间也分了两个时期,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时间是从19到1919年。当时的中国,人们遭受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同时还遭受了外来侵略的压迫。另外很重要的一点,随着外国侵略者的进一步入侵,也带来了许多国外的思想文化,人们越来越期望能够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新文化运动前期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后期时间是从1919年到1923年。新文化运动最大的贡献,就是对中国传统的封建文化进行了抨击,同时提出了一系列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的口号。在新文化运动之前,辛亥革命之后,袁世凯称帝,同时大肆宣传孔子的封建学说,从而期望透过这种文化,巩固自我的统治。受此影响,新文化运动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反对孔子。

当时很多人模糊了封建和传统文化的概念,认为旧的通通都是不好的,所以将很多传统文化的物质的东西全部销毁,十分遗憾。所以新文化运动时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节点。

新文化运动教案【篇3】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宣传西方思想的文化运动,它宣传的就是科学和民主的思想,这一次运动改变了众多的知识分子。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就是陈独秀、李大钊。而李大钊也是五四运动的发起人,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两次重要改革,它们都在必须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那么,这两次运动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它们都是由同一个领导人所发起的。能够说,新文化运动是五四运动的基础,就是在新文化运动的作用下,才会有如此多的年轻人开始追求民主和科学,有这么多的知识分子开始关心国家的命运,才会有人参与到五四运动当中去。因此能够说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民主之路,而五四运动则将这种民主思想化为行动。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之间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五四运动是一次流血的革命,而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改革运动,它们都发生在国家存亡之际,它们的目的都是救国。

新文化运动吹响了五四运动的前奏,而五四运动则升华了新文化运动,将新文化运动所宣传的民主思想带入了中国,这两次运动都是中国近代的民主运动。

新文化运动教案【篇4】

新文化运动幼儿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起源、主要内容及意义。

2.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意识和实践能力。

3.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

1.新文化运动的起源和主要内容。

2.对新思想、新文学、新教育及其他社会变革的理解和探究。

3.让幼儿参与自我表达和合作游戏等活动来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让幼儿们看图,引导幼儿表达对图画中文化的感受,并与幼儿们共同探究新文化运动的起源。

2.讲授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a.简述新文化运动的起源和主要内容。

b.让幼儿自由发言探究新思想、新文学、新教育等新文化思潮。

3.实践活动环节

a.让幼儿参与自我表达活动,如自由绘画、自由写字、自由说唱等,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b.引导幼儿合作游戏,如接力游戏、拍手游戏、合唱等,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全面发展。

四、教学方式

1.情景式教学

2.互动式教学

3.探究式教学

五、教学评价

1.反思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否得到提升;

2.回顾学一段时间后的幼儿的发展情况,分享成功的案例并总结经验;

3.鼓励学生发表观点,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六、教学总结

通过以上的教学过程,幼儿们不仅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起源和主要内容,还培养了创新思维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发展。教师应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材,采用情景化教学、互动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式,不断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

新文化运动教案【篇5】

《新文化运动幼儿园教案》相关主题范文

一、主题:培养幼儿学习新思想的意识

范文: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的影响深远。为了让幼儿了解和学习新文化运动,培养他们学习新思想的意识,我们制定了以下教案。

一、活动目标

1.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2. 培养学习新思想的兴趣和意识。

3. 培养幼儿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

二、教学内容

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物品等方式引导幼儿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基本概念。

2. 学习新概念:介绍新文化运动中出现的一些新概念,例如民主、科学、平等等,并进行简单的解释和讨论。

3. 讨论新思想:以小组形式讨论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的意义和影响,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4. 观摩作品:展示一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优秀作品,例如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等,激发幼儿对新思想的兴趣。

5. 亲身体验:设计游戏或小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新思想和新文化运动带来的变化,例如民主选举游戏、科学实验等。

6. 总结:通过小组讨论或班会形式,让幼儿总结本次学习的内容和体会,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三、教学方法

1. 观察法:通过观察图片、展示物品等,引导幼儿主动发现和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特点。

2. 讨论法: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激发幼儿思维的活跃性,培养他们发表观点和听取他人观点的能力。

3. 体验法:设计亲身体验活动,让幼儿亲自参与,通过实践感受新思想的魅力和实际效果。

4. 总结法:通过小组讨论或班会形式进行总结,培养幼儿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评价方法

1. 听说能力:观察幼儿在讨论和表达中的参与度和发言能力,给予相应的评价和鼓励。

2. 思辨能力:观察幼儿在讨论和亲身体验活动中的思考和提问能力,通过观察记录和教师观察反馈等方式进行评价。

3. 学习兴趣:观察幼儿在学习新思想方面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观察记录和幼儿作品等方式进行评价。

通过本教案,我们希望能够引导幼儿学习新文化运动,培养他们学习新思想的意识,为他们的未来思维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文化运动教案【篇6】

辛亥革命以来,以鲁迅等人为首的新式教育代表人在中国掀起了一股推陈出新的新思潮。如沉寂千年的死海水面上吹来的一阵清风,中国的传统迂腐的思想最后泛起了几圈涟漪。其中功不可没的就是胡适、陈独秀等人发动的新文化运动。

199月,《新青年》杂志的创办被看做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青年》原名为《青年》,之后才改名为《新青年》。想来,只加了一个“新”字,就是为了有别于旧社会上的抱着旧思想的年轻人吧。作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青年》承载着人们太多的希冀和对未来的完美憧憬。最初,陈独秀是《新青年》杂志的编者,之后整个刊物的发行与修改都由他一手主办。之后因为陈独秀在北大任职的原因,《新青年》的修改部还从上海迁移到了北京。

同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上发表文章,第一次正式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理念,也就是民主和科学的口号。自此,民主和科学这两大旗帜在改革之风的吹拂下,飘扬飞舞,逐渐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在给予迂腐教条礼节以沉重打击的同时,还为人民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新青年》杂志的发行之所以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因为它如新式教育开出的一剂良药,从思想上将中国人民从传统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并赋予其新的生命。

总结精选(3):

新文化运动教案【篇7】

一、教学背景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和文化变革的运动,它从思想、文学、艺术等方面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次教学将以新文化运动为背景,以幼儿园的教学实际出发,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对新文化运动有一个基础的认识和体验。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意义。

2.感知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成果。

3.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张和精神内涵。

4.掌握新文化运动背景下的文学艺术基础知识。

5.运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从而进一步理解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精神内涵。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

1、新文化运动背景的引入。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PPT或图片等多种形式引入新文化运动的背景,通过讲解和提问的形式让幼儿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意义和影响。

2、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成果。

通过讲解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对文学、艺术和教育变革方面的成果等,引导幼儿了解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3、新文化运动的主张和精神内涵。

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及有趣的故事、绘本的形式,引导幼儿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张和精神内涵。

4、文学艺术基础知识。

在新文化运动背景下,可以通过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介绍,以及国画、水彩画等绘画技法等方式让幼儿了解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文学艺术基础知识。

5、多种艺术表现形式。

通过儿童绘画、手工、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实践,引导幼儿更深刻地理解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精神内涵。

四、教学流程

1、引入:

利用PPT或图片等形式,讲解新文化运动背景并进行提问。

2、讲解:

讲解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成果,引导幼儿了解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3、故事、绘本:

通过讲故事、绘本等形式,让幼儿感知新文化运动的主张和精神内涵。

4、情感教育:

通过情感教育的形式,帮助幼儿学会用心感受新文化运动所带来的思想解放和文化变革的影响。

5、手工制作:

根据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文艺特点,通过手工制作等形式激发幼儿艺术兴趣,进一步理解新文化运动所代表的精神内涵。

6、艺术实践:

通过多种艺术实践形式(如:舞蹈、音乐、戏剧、美术等),让幼儿体验和理解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文艺特点,感受到这一时代的文学艺术魅力。

五、教学评价

1、听取幼儿的学习感受和理解程度。

2、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

3、对幼儿的艺术表现、作品等进行适当的评价和鼓励。

六、教学延伸

1、深入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拓宽幼儿的历史视野。

2、积极推荐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优秀文学作品、电影等,进一步深化幼儿的文学艺术素养。

3、通过亲子互动的形式,引导家长与孩子一起学习、体验新文化运动的时代精神。

新文化运动教案【篇8】

外向式发展向来是“强大”之后的必然选择,或者可以说是用以证明“强大”的重要选择;因此,新世纪以来,“走出去”便成为众多国内领先企业的一个关键性命题,在很多标杆企业心目中,走向国际舞台便是从优秀到卓越的必由之路。

跨国并购是“走出去”实现国际化战略的主要选择,率先以这种方式求解世纪新命题的先锋企业大多成了先驱,出师未捷、“刚开了头就煞了尾”是常见的戏路,TCL与阿尔卡特的苦涩闪婚便是典型代表;而豪气干云地并购比自身强大许多的IBM PC业务的联想虽然最出人意料,却是走得最远、最精彩也最具悬念色彩的一家。

联想的这次世纪大并购从一开始就充满悬念。2004年12月8日宣布并购当日,就在记者会开始前10分钟,柳传志等联想核心人物突然秘密商讨,甚至要求会议主持人准备好可能宣布记者会取消的发言;当主持人默念着取消发布会的台词步向主席台时,杨元庆从会议室冲出来召回主持人,记者会照原计划实施,联想“蛇吞象”的消息由此传遍全世界。

亲历联想并购整合事件的李国刚、许明华在他们合著的《联想并购之后》中开篇便讲述了不为人知的10分钟“内幕”。外人看到的只是帷幕拉开后的精彩传奇,当局者体验到的却是难为人知的幕后艰辛与艰险。在《联想并购之后》一书中,从这神秘的10分钟开始,联想与IBM PC业务整合这部大戏便悬念迭出。新联想业绩持续上升,金融危机期间落入谷底,柳传志重出江湖,扭亏为盈。整个过程如坐过山车一样悬念不断,可见蛇吞象之后消化难度之大。

并购往往会予人以强强联手、双剑合璧之类的联想,听起来很美,实际上真要实现1+1>2的效应并没那么简单。诺基亚执行副总裁安西•瓦诺基曾对另一世纪并购案――明基收购西门子手机业务作出意味深长的评价DD“两只火鸡加起来不会成为一只鹰”,诚如所言:不仅鹰没出现,两只火鸡都已元气大伤。合作一年零一个季度,明基亏损八亿欧元,一天几乎亏掉新台币一亿元。为免累及原有业务,明基最终不得不壮士断臂迅速结束这段跨国姻缘。而事后检讨这次失败的婚姻,二者之间的文化排异是最关键的因素。

实际上,联想此前在国内发起过多个引人注目的并购项目,但其整合几乎都以失败告终,其中原因都在于收购完成后联想强势输出自己原有的文化与管理导致严重文化冲突。

联想并购IBM PC之后的消化障碍同样来自文化排异,

在新联想内部有三种文化力量交织冲突:第一种是老联想的中国人,求实、进取、有激情、讲准确,但是国际化管理经验严重欠缺;第二种是原IBM人员,专业、职业,有丰富的经验和国际化的视野;第三种是后来引入的一系列戴尔系人员,狼性十足,讲究实效,为达目标不惜代价。三种文化都非常强势,一方取代另一方基本不可能,在融合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新文化于联想而言是必然的选择。

决策者们清晰地意识到这个并购重组后的庞大机构“不仅只是联想的继承者,不是IBM的PC事业部,不是戴尔,而是新联想”。为此,联想内部开始了一次意义非凡的“新文化运动”,以兼容并蓄的思维启动企业文化的嬗变。在杨元庆提出的“坦诚、尊重、妥协”的基础上,联想通过整合酿出了一杯中西融合的文化鸡尾酒。

这是一次十分有益的探索。一般情况下,兼并方习惯于充当主导方,拿自己的文化去覆盖另一方的文化,结果遭遇到被兼并方绝大多数人的反感和抵制,导致整合计划难以继续推行。而联想注重融合的鸡尾酒文化,则是充满智慧的思维和处理方式。这种智慧立足于面向未来的思考:合并后的机构是一个新兴的机构,而不是原来兼并方母体的延伸。

必须注意到的是,联想与IBM之间的文化虽然存在很大差异,但二者之间的一致之处却是解决文化排异、实现最终融合的先决条件。双方都处于PC领域,对产业、市场的判断和看法上惊人的一致;在企业文化、价值观上也高度一致,比如成就客户、创新,都是联想与IBM共同奉行的最高价值准则。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契合,使得整合的各种决策变得非常容易和简单。这也提醒后来者在实施并购之前要做一个关键的工作:通过系统的扫描来检讨并购双方文化上的匹配问题。

联想的整合尝试,迄今尚未能划上一个完整句号;市场成败最终都是要用利润来说话的,但对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们似乎不能过于苛求并以此单一标准来考量。无论联想的这次跨国并购最终成效如何,其新文化整合运动的经验对后来者而言无异于巨大的福祉。

关于作者:

张兵武:张兵武,广州天勤品牌整合传播机构总经理,知名品牌营销专家,商业思想与文化创新的民间研究者,毕业于北京大学世界文学研究中心,获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学位,先后在《21世纪商业评论》、《营销界》等多家媒体开设专栏,已出版《坏营销,好营销》、《品牌营销大未来》、《营销中国美》等多部具影响力的原创专著。 : /pku5,电子邮件:zhangbingwu@查看张兵武详细介绍 浏览张兵武所有文章 进入张兵武的博客

"新文化运动教案"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