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关于导游的日记

发布时间: 2023.11.11

关于导游的日记。

周记的写作要点又是什么呢?周记,是对自己身边真实事件的记录,上学时我们常常接到周记的任务。小编努力付出,创作出了这份令人满意的“关于导游的日记”。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个话题的信息,请关注我们的网站!

关于导游的日记(篇1)

导游词作文400字

友们,你们好!现在我们已经到达黄山风景区。在这里先向诸位介绍一下黄山风景的概况。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属中国南岭山脉的部分,全山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属于黄山市管辖。

黄山在中国唐代以前叫黟山,黟是黑样子,因为山上岩石多青黑青黑的,古人就给它起这样一名字,天宝六年747年将黟山改名黄山,从那以后,黄山这个名字就一直到现在。

朋友们,你们不远千,甚至万里到这里,就要亲眼看一看黄山的美吗?是的,黄山是绝美绝美的,可说天第奇山,能够登临它,亲眼看看它,确实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黄山的美,首先就美在它的奇峰。黄山奇峰到底有多少,还没有一个确切数字。历史上先后命名的有36大峰、36小峰,近年又有10座名峰入讯黄山志》。这80多座山峰的高绝大多数都在海拔千米以上,其中莲花峰最高有1864米,光明顶次之有1841米,天都峰排行老三有1829.5米,这三大峰和风姿独秀始信峰,是黄山的朋友,哪怕登上这四座奇峰中的一个,也算不虚此行了。

黄山有“四绝”,分别是:

第一是奇松。黄山奇松有无比顽强的生命力。一般说,有土的地方才能出草木,而黄松则是从缝岩石里长出来的。黄山到处都长着松树,它们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千百年来,它们不怕干旱,不怕风雪,潇潇洒洒,铁骨铮铮。其次是黄山松有天然的造型。黄山松的针叶短粗稠密,叶色浓绿,枝干曲生,树冠扁平,每一株松树,在长相上,又各各不同,但都有一种美。人们根据它们的不同的形态,分别给它们起了名字,如迎客松、黑虎松、卧龙松、龙爪松等等。

怪石,是黄山胜景的又一“绝”。在黄山到处都可以看到岩石,这些岩石的`样子千差万别,但都生动有趣。在121处名石中,知名度更高的有“飞来石”、“仙人下棋”、“猴子观海”、“仙人晒靴”等。这些怪石有的是庞然大物,有的奇巧玲珑;它们独立成景,还些组合成景;有的怪石因为观赏角度变了,模样儿也变了;有些,在不同条件下看,会产生不同的联想,也就有了不同的名字。

再说云海。虽然在中国其它名山也能看到云海,但没有一个能比得上黄山云海那样壮观。大约就是这个缘故,黄山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黄海”。明朝有位著名的史志学家叫潘之恒,在黄山住了几十年,写了一部书--黄山山志,书名就叫《黄海》。有些景观若在云海中观赏,就会显得更加真切。这些也都证明,“黄海”这个名字是名副其实的。

最后,介绍一下温泉。黄山温泉,古时候又叫汤泉,从紫石峰涌出。用它命名的温泉景区,是进入黄山南大门后最先到达的景区。温泉水量充足,水温常年保持在42度左右,水质良好,并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有一定的医疗价值,对皮肤病,风湿病和消化系统的疾病,确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只能浴,不能饮。

除了“四绝”之外,黄山的瀑布、曰出和晚霞,也是十分壮观和奇丽的,在这不一一介绍。

黄山景色雄、奇、壮、美 ,希望大家细细欣赏。 我是一位四年级的学

一篇完整的导游词,其结构一般包括习惯用语、概括介绍、重点讲解三个部分。

习惯用语又分为两个部分――见面时的开头语和离别时的告别语。

开头语包括问候语、欢迎语、介绍语、游览注意事项和对游客的希望五个方面,放在导游词的最前面。

概括介绍是用概述法介绍旅游景点的位置、范围、地位、意义、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等,目的是帮助旅游者对景点先有个总体了解,引起游览兴趣,犹如“未成曲调先有情”。

概括介绍应根据时间和游客情况,可长可短,可详可略(可根据需求所变)。

重点讲解是对旅游线路上的重点景观从景点成因、历史传说、文化背景、审美功能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有一个全面、正确的了解,同时要提醒旅游者注意自己携带的东西,保管好自己随身的物品,这是导游词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导游词的宗旨是通过对旅游景观绘声绘色地讲解、指点、评说,帮助旅游者欣赏景观,以达到游览的最佳效果。

传统文化知识即向游客介绍有关旅游胜地的历史典故、地理风貌、风土人情、传说故事、民族习俗、古迹名胜、风景特色,使游客增长知识。

导游词的语言应具有言之有理、有物、有情、有神等特点。通过语言艺术和技巧,给游客勾画出一幅幅立体的图画,构成生动的视觉形象,把旅游者引入一种特定的意境,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此外,导游词通过对旅游地出产物品的说明、讲解,客观上起到向游客介绍商品的作用。

其主要特点是口语化些,此外还具有知识性、文学性、礼节性等。和蔼,亲切,自然轻松

2. 内容太单薄。

3. 结构层次不清楚,逻辑性不强,条理不清晰。

4. 导游词不是散文,书面语太重介绍,口语化注意不够;

5. 应该有自我介绍以及导游惯用语,同时要注意与游客进行交流,尽量有互动节目。

6. 没有处理好“景”与“事”的关系,讲故事或者事理往往游离景点内容。

关于导游的日记(篇2)

新朋友,在我们土右旗振华大街东边、新广场的北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远远地你就能看见有一个棕红色的石牌上面刻着苍劲有力的几个金黄色的大字,蒙古族小学这就是我们的学校。

一走进校园,你就会发现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校园里耸立着几幢雄伟的大楼,南边和北边两座楼由中间的一座楼连着好像一座天桥,非常漂亮。南北是我们的教学楼,中间是校长室、办公室、电脑室、劳技室、展览室,最东边是操场,可以赛跑、踢足球……它的四周有绿色的草坪,非常迷人。

朋友,想到我们的学校来做客吗?请?

关于导游的日记(篇3)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安徽闻名中外的黄山来旅游。黄山风光秀丽,这里的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更令人难忘!

你们看!在一块巨石上面,有一只趴着的“小松鼠”,它拖着大尾巴,双眼不停的望着天都峰,好像再说:“看我的!我一定可以跳上天都峰,让你们看看我的厉害!”要立刻跳到天都峰上面。难怪叫“松鼠跳天都”呢!快来瞧!这里有一只可爱“小猴子”,窝成一团,坐在石头上,一动不动的看着下面的山峰,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猴子观海”!

现在我们来到“仙桃石”。这块巨石特别像一个“大桃子”,下面远远的,上面是尖尖的头。“桃子”在两块大石头上面,下面刻着明显的两个大字:仙桃。黄山的美景还有很多,如:“天狗望月”、“仙人指路”、“海狮争松”......

接下来请你们慢慢的欣赏,来领略黄山的美丽和神奇吧!

关于导游的日记(篇4)

我来当导游日记

第一天:

今天是我第一天担任导游的工作,我早早地来到景区集合地点,迎接来自各地的游客们。他们身上独特的异域风情让我感到十分兴奋,同时也不禁担心自己是否能够胜任这个重要的角色。

在朝气蓬勃的游客们的眼神注视下,我开始介绍景区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我带领大家沿着蜿蜒曲折的小道前行,漫步在苍翠的树林中。天空中洒下斑斓的阳光,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我细致地向大家解说着每一处的风景点,并加入一些幽默的轶事,引起了游客们的笑声。我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着满足的表情,我心中的自信也随之增加。

下午的行程是乘船观赏周围的美丽风景。游客们迫不及待地走向码头,纷纷登上游船。我在船头指点着远处的名胜古迹,并讲述着其中的故事。游船缓缓地行驶在宽阔的湖面上,游客们身处其中仿佛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湖水清澈透明,呈现出不同的蓝色,远处的山峦如画卷展开,使人心旷神怡。我看着游客们目不转睛地凝视着窗外的美景,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第二天:

今天的行程是参观古城区。我们沿着古老的城墙漫步,感受着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洗礼。我向游客们介绍了这座古城的建筑风格和城墙的保护修缮工作。每到一处风景点,我都不厌其烦地为游客们解说着,让他们了解到更多的历史和文化。

午餐后,我们前往附近的著名景点参观。这座古老的神庙建筑是当地的文化瑰宝,我讲述了神庙的来历和其背后的神话故事。游客们在神庙中静静地祈祷,一股祥和的氛围弥漫在空气中。

傍晚时分,我们前往古镇的夜市街道,游客们可以购买一些当地特色的手工艺品和美食。我带着大家品尝了当地的美食,在欢声笑语的陪伴下,大家都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

第三天:

今天的行程是登山。晨曦中,我们沿着山间的小道向山顶进发。攀登的过程虽然辛苦,但我看到游客们个个都充满了动力和热情。我一路上鼓励大家,为他们保持前进的动力。终于爬到了山顶,我们可以俯瞰整个城市的美景,这一刻所有的辛苦都变得值得。

午后,我们参观了一个著名的博物馆。博物馆展示了大量的文物和艺术品,我向游客们仔细介绍每一件展品的来历和价值。游客们聚精会神地欣赏着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

第四天:

最后一天的行程是参观当地的民俗村落。我们走进村庄,感受着浓郁的乡村气息。我向游客们介绍了当地的传统农耕文化和民间传统手工艺。大家与村民互动,学习当地的手工艺技巧,亲身体验农耕的快乐。

晚上,我们举行了一个欢送晚会,游客们共同分享了他们在这几天里的感受和收获。我也与他们分享了我在担任导游期间的心路历程。大家留下了联系方式,相互约定下一次的旅行计划。

这几天我担任导游的经历让我收获颇丰,不仅锻炼了我的组织和沟通能力,还让我更加了解了这块土地的文化和历史。我深深感到,作为导游不仅是向游客们展示美景,更是要为他们提供一个留下美好回忆的旅行。我时刻记得自己的责任,用心地带领他们探索未知的领域,让每一位游客都能够度过一个难忘的旅行。

关于导游的日记(篇5)

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的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它与天安门,兵马俑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因长度逾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最早的长城。以后历代君王大都加固增修。长城东起辽宁丹东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10个省区市。

今天的长城,早已失去军事价值,而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外游客。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长城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全世界重要的文化遗产,会焕发出新的生机。

“不到长城非好汉”,各位放心,您马上就成了登上长城的好汉了。

大连森林动物园400字导游词三: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叫冯雨婷,你们叫我小冯好了。

现在,我们到了大连森林动物园,第一个景点是猴园。我们现在来认识一下金丝猴,金丝猴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所以它很珍贵。为什么叫它金丝猴呢?是因为它的毛是金黄色的,丝是指毛。金丝猴吃水果。其次,我们再来认识一下长臂猿,它的手臂很长,短的有20厘米到25厘米,长的可达25厘米到30厘米。

现在,我们到达了第二个景点——大象馆。我们这儿的大象体重是3吨到4吨,小象的体重是1吨到2吨。大象的鼻子最有特点,它的鼻子可以喷水、摘水果等。它的长鼻子还有一个故事呢。故事是这样的:以前的大象鼻子只有短靴那么长,有一只大象,它非常好奇。一天,它想起一个问题:鳄鱼吃什么呢?于是,它就去找鳄鱼,它终于找到了一只鳄鱼,当它要问鳄鱼吃什么东西时,鳄鱼把它的鼻子咬住,一下子把它的鼻子拖长了。小象回到大象群中,大象非常羡慕它的鼻子,也来找鳄鱼要长鼻子,因此,大象的鼻子是长的。

下面,我们来观赏一下热带雨林馆,它里面有水帘洞,穿山洞时,会遇到瀑布,请小心点儿。

今天的游览到此结束,希望大家有时间再来。希望这次旅游能给大家留下美好回忆。

关于导游的日记(篇6)

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

欢迎到呼伦贝尔观光游览!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咱们这个美丽的草原为什么叫呼伦贝尔草原。这里(呼伦贝尔)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非常久的时候,草原上有一对情侣,姑娘叫呼伦,小伙叫贝尔,一天妖魔莽古斯抢走了呼伦姑娘,吸干了草原上的水,使牧草枯黄,牲畜倒毙。为了救草原,救呼伦,贝尔日以继夜,长途跋涉寻找妖魔。由于劳累,使他昏倒在地。幻觉中,他看到了呼伦被妖术变成了一朵阿日楞花在风沙中受煎熬。贝尔醒后,用水浇灌,呼伦恢复了人身,妖魔不罢休,重新抢回了呼伦。为了救草原,呼伦设计智取了妖魔头上的神珠吞下,变成了湖水,同时,贝尔也杀死了众小妖。贝尔在湖边找不到呼伦,悲痛欲绝,纵身跃入湖中。顿时,山崩地裂,草原上形成了两个湖泊,呼伦湖和贝尔湖,乌尔逊河把两湖紧紧地联在一起。草原上的人们为了永远怀念他(她)们,就把这版草原取名为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面积为250.557平方公里,现有266万人口,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民族,其中有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汉满、俄罗斯等36个民族组成。呼伦贝尔草原由于未受到污染,被人称之为“绿色净土”。

(进入草原时)

现在,咱们已来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你我远离了城市,远离了闹市,走进了草原,你看,草原犹如碧绿的地毯,绿茵茵、软绵绵。往远看,草原上盛开着无数种野花,星星点点的蒙古包上升起缕缕炊烟。微风吹来,牧草飘动,马群、牛群、羊群飘来飘去,处处可见“风吹草低见年羊”的优美景象。

(来到蒙古包)

这就是刚才咱们在车上所看到的蒙古包。瞧,主人已出来迎接咱们了,当然了,这可不是安排好的接待程序。在进蒙古包前,素以热情好客著称的蒙古牧民在听到有人来的脚步声时,他们总是走出包外热情迎接你。迎客时,他们将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施礼,随着“赛、赛白努”(好!您好!)的问候,客人被请入包内,男坐左,女坐右,主人坐中间,只要你一落座主人就会端上奶茶和各种奶制品请大家品尝,过一会儿,又会端上奶茶和各种奶制品请大家品尝,过一会儿,又会端上“手扒肉”,同时,还会向您献上“哈达”,敬上美酒。美酒和歌声在一起,就像蓝天和白支、绿草和鲜花在一起。在民间有无歌不成酒宴之说。草原牧人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会唱,在敬酒中,代替美味佳肴的就是草原民歌和悠扬动听的马头琴广袤辽阔草原上的蒙古民族不仅能歌而且善舞。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传统的民族舞蹈。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传统的民族舞蹈,还会看到节奏欢快,舞步刚劲在现代民族舞蹈。现在咱们就进蒙古包,当一回蒙古族牧民的客人。

(走出蒙古包)

在蓝天白去之下,你看到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奔腾的骏马和有着娴熟骑马和有着娴熟骑马技能的牧民手持马杆、挥动马鞭,策马驰骋的英姿。想体验一下吗?胆大的不妨骑上蒙古马跑上几圈,要不骑上骆驼走一走,逛一逛,如果哪位不敢骑马或骆驼的话,没关系,坐一坐草原的“勒勒车”,也可找到游牧生活的乐趣。

(介绍蒙古族人的身体状况)

到草原亲眼看看,蒙古族姑娘哪一个不是风姿绰约、挺拔健美?小伙子哪一个不是盘腱突露、充满谊气与力度?据说这与蒙古族追逐奔跑和马上运动的生活习惯有关,同时对长期以来养育了解空虚民族的奶茶和奶食品所起的壮盘健骨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介绍蒙古族饮食习惯)

先说奶茶:主人把砖茶捣成碎末,加水煎熬,待茶水郑着茶末哗哗响起时,倒进鲜牛奶,喝着这样的奶茶,从风雪严寒归来的牧人顿时暖和了身子。一碗奶茶、一把炒米,或几块奶豆腐、几块羊肉,就算一顿美餐了,牧民的奶食品有奶干、奶皮子、奶豆腐、奶酒、奶酷和白油、黄油等。正餐可以肉食与面食调剂。

来到草原,不吃手扒肉,那才叫人遗憾呢!手扒肉是把洗净的全羊切成几大块放在清水里煮,开上两滚,离火起锅,持蒙古刀,边割边吃。蒙古人认为肉的外表刚变白,肉里透着微红的血丝,这才是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肉的营养。

(介绍蒙古族服饰)

草原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穿蒙古袍的蒙古人。蒙古袍是古代牧民社会生产实践的产物。穿袍要配上腰带和头饰。袍子领高袖长,为的是保护脖子手腕不被蚊虫叮咬;袍身松弛宽展,既能马上运动自如,又可裹住膝盖腿腕不受风寒。而今,草原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各位服装已进入草原,但是,袍服毕竟是蒙古族的文化遗产,在蒙古人眼里,蒙古袍已成了民族意识和民族观念的象征。

(介绍蒙古包)

来到草原,亲眼见到了蒙古包,可是,你知道蒙古包流传的历史和它的构造吗?

根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早在唐尧、虞舜时,匈奴人的先祖就居住在“北地”,穿皮革、披毡裘、住穹庐,人人都知道的“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中的“穹庐”就是淬至今的蒙古族毡帐——蒙古包。从那时算来,蒙古包的历史少说也有4000多年了,蒙古包——一个伟大民族浓缩的历史。

说说蒙古包的构造:牧民用石块垒起圆形房基,把木杆和皮毛绳穿成的“哈纳”(墙壁架)立在房基上,上面成斜坡状,并搭上“乌尼”(椽子)片。而后在“哈纳”和“乌尼”片的外面包上毛毡或兽皮,一座呈圆形尖顶的蒙古包就落成了,呈圆形蒙古包对大风雪阻力小,下雨时包顶不存水,门小且连着地,雪不易堆积,网状墙便于搬迁时折叠,适合游牧生活,这也许就是蒙古包的结构几千年不加改变的原因吧。

"导游日记"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