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科学发展观实践报告

发布时间: 2023.12.29

科学发展观实践报告九篇。

常言道,勤奋实践是获取真知的途径,无论是总结工作还是学习的成果。如今,我们越来越多地使用报告来呈现我们的成果,其中不再需要包含个人联系信息。那么,一份优秀的报告模板应该具备哪些特点呢?接下来,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科学发展观实践报告”的资料,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并参考本文!

科学发展观实践报告 篇1

论建立职工合法权益保护机制

作者及单位:

调研目的:

为深入开展学习科学实践发展观活动,解决影响和制约公司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提高公司科学发展能力和水平。23

调研内容:

根据公司统一安排,11月10日至12日,我利用三天的时间,采取深入基层调研、座谈、走访相结合的办法,分别到--------进行现场调研,围绕职工合法权益保护机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目前现状

公司成立以来,全公司各部门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工作总体走上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有力地维护了广大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了职工群众的拥护和肯定。总的看,公司对职工比较重视,结合实际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对提高职工素质,发挥好职工作用,促进公司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1、工会组织状况。我们依法完善了工会组织,最大限度地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会组织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会员队伍的进一步壮大,为工会组织起到桥梁作用,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奠定了组织基础。

公司和各基层单位可以依法开展工会工作,有效促进了工会维权机制的形成,进一步畅通了工会维权渠道。基层单位都建立了职代会制度,实行政务公开,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依法有效地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各单位工会组织都能全面履行工会组织的“四项职能”,维护广大职工合法权益。

2、职工社会保障状况。按照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各单位基本缴纳了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建立困难职工生活档案。

各级工会要加强贯彻执行国家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制定的政策、法规和措施。并在抓好《劳动法》、《工会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的同时,针对法律法规实施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依法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取得重大进展。

职工合法权益的保护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

(1) 逐步建立各单位职工保险制度,位职工缴纳养老金、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

(2) 各单位依法建立劳动关系的意识增强,职工与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

(3)、各单位工会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面履行各项职能,全心全意地为职工群众服务,切实把表达和维护广大职工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倾听职工工群众的呼声,反映职工群众的愿望,为困难职工提供信访援助、生活援助、法律援助以及就业帮助,努力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3、职工劳动安全卫生状况。各单位都严格执行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总体推进”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加强安全管理,强化现场安全监督,杜绝了轻伤以上人身**事故和非人身事故。

4、政务公开**管理状况。各单位坚持政务公开制度,成立了由党政领导任组长的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党政共同负责政务公开工作,组织健全,制度完善,责任明确。生产经营中的重大问题、职工福利费、干部选拔、领导干部工资收入等,要在公开栏公开。

6、职工队伍思想状况。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确保职工思想稳定。及时了解、收集员工思想动态,全面、深入、系统地组织排查,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综合评价体系,积极探索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有效方式以及职工思想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将不稳定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7出台了一系列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政策措施。近年来,公司高度重视职工合法权益保障工作,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建立健全了基层工作机制,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有力的保障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20xx-2019学年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切入点,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同时,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要加强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研究。

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教学自如化教学方法和自主化学习方式。

主要工作

一、教研组建设方面:

1深入学习课程改革理论,积极开展课程改革实践。

、以七年级新教材为“切入点”,强化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

、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把先进理念学习和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以学促研,以研促教,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强化教学过程管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益,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抓好“五关”。

(1)备课关。要求教学经验少于五年的教师准备详细的计划,并鼓励其他教师准备详细的计划。要求教师反思课程改革的理念。

(2)上课关。

(3)作业关。首先,我们应该控制学生的作业量。要本着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精神,在批改作业上下工夫。

(4)考试关。为学生提供公平公正的评价环境。

(5)质量关。

三。加强教研组的凝聚力,培养组内教师的团结协作精神,做好新教师的教学工作。

二、常规教学方面:

1加强教研组建设。兴教研之风,树教研氛围。特别要把起始年级新教材的教研活动作为工作的重点。

2、教研组要加强集体备课,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法,**疑难问题,由备课组长牵头每周集体备课一次,定时间定内容,对下一阶段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三,教学研究小组的活动应有计划,措施和内容,努力取得实际成果,并认真执行小组的公开课教学。

4、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20节,青年教师不少于40节,兴“听课,评课”之风,大力提倡组内,校内听随堂课。

5要进一步制作和完善教研组主页,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

我们将继续本着团结一致,勤沟通,勤研究,重探索,重实效的原则,在总结上一学年经验教训的前提下,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

校内公开课活动计划表

日期,星期,星期,开课人员的建议课程内容

10月127四2王志忠生物圈

1754年10月13日赵夕珍的动物行为

1954年12月14日赵夕珍生态系统的调整

12月2818四4朱光祥动物的生殖

镇江新区大港中学生物教研组

xx-9

20xx下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模式

20xx年秋季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化学生物教研组的工作计划

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下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年下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20xx年化学生物教研组计划

20xx年化学生物教研组计划

中学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20xx-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中英语教研组工作计划

xx学年第二学期高中英语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组将进一步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把课程改革作为教学研究的中心工作,深入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标准,积极、稳妥地实施和推进中学英语课程改革。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研工作,加强课程改革,紧紧地围绕新课程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要加强课研项目建设,积极支持和开展校本研究,提高教学科研质量,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能力。

加强教学常规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我校英语教师的英语教研、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我校争创“三星”级高中而发挥我组的力量。

二.主要工作及活动:

1加强理论学习,推进新课程改革。

组织本组教师学习《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及课标解度,积极实践高中英语牛津教材,组织全组教师进一步学习、熟悉新教材的体系和特点,探索新教材的教学模式,组织好新教材的研究课活动,为全组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和机会。

2加强课堂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强化落实教学常规和“礼嘉中学课堂教学十项要求”。做好集体备课、二次备课和反思。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注重课堂、作业、指导、评价等环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加强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的研究,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3.加强课题研究,提升教科研研究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组织教师有效开展本组的和全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做到有计划、有研究、有活动、有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撰写教育教学**,并向报刊杂志和年会投稿。

制订本学期公开课、示范课、报告课的计划,组织好听力和课堂评价。

三.具体安排:

2月:制订教研组工作计划、课题组工作计划和本学期公开课目录。

三月份:1、组织理论学习。

2、高一英语教学研讨活动。

3、组织好高三第一次模考、阅卷、评卷和总结等工作。

四月一日。组织高三英语口语考试。

2、高三英语复习研讨会。

五月份:1、组织好高三第二次模考、阅卷、评卷和总结等工作。

2协助学校开展区级公开课。

六月一日。组织高考复习。

2、收集课题活动材料。

2019学年春季学期小学语文组教研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课程改革精神,以贯彻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以研究课堂教学为重点,以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本学期教研组重点加强对教师评课的指导,使教师的评课规范化,系统化,定期举行主题教学沙龙和“会诊式行动研究”,促进新教师的成长,加快我镇小学语文教师队伍成长速度和小学语文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结合区内活动安排,开展各种有意义的学生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科学发展观实践报告 篇2

全市廉租住房保障工作调研

**市房地产管理局副局长李旭红

(2009年4月13日)

按照市**袁崇俊市长安排,从2009年4月8日起,由市***宋永兵副主任带队,市***和市房产局相关人员组成调研组,赴我市三县两区就廉租住房保障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和督查。从调研和督查情况看,全市各县区廉租住房保障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工作难点。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根据2008年12月开展的全市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调查显示,我市现有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19155户,60281人,占全市城镇总人口的9.78%,占全市城镇低保总人数的81.38%。

其中,会宁县有3216户10811人;靖远县2642户,8327人;景泰县有2808户7611人;**全区6026户18308人;平川区有4463户,15174人。我市计划用3年(2009-2011年)解决19155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其中,实物租赁15324户,租赁补贴3831户。

全市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调查

我市自2006年启动廉租住房保障工作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住房部、省建设厅关于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廉租住房制度建设。审议出台了《**市人民**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意见》、《**市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发展规划和年度报告计划(2008-2012)》、《**城区2008-2009年度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廉租住房保障的法规文件。建立健全了较为完善的目标考核、办事公开、统计报表、档案管理、资金管理、责任追究等具体规定,我市廉租住房保障工作的框架已基本形成。

(1) 廉租住房租赁补贴

市委、市**将完善廉租住房保障体系作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资源型城市社会转型的重点工作来抓,廉租住房保障范围由2006年的241户扩大到2009年的5872户,保障条件由最初的特困家庭扩大到人均住房建设面积10平方米以下的低保住房困难家庭。按照户均每年补贴2000元计算[以人均租赁补贴标准3.5元/·平方米,每户住房保障建筑面积48平方米(人均保障标准16平方米×每户3人计)折算,共2016元,以2000元计],2008年共筹集租赁补贴资金1170万元,实现了5849户低保住房困难家庭的应保尽保,圆满完成当年廉租住房保障任务。

2008年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发放情况

单位:万元

(二)廉租住房项目建设

我市廉租住房建设始于2008年,当年下达**预算内投资补助资金1209万元,下达新增**预算内投资补助资金2395万元,涉及10个建设项目,共1889套、9.01万平方米,项目概算总投资9368万元。2009年新增廉租住房项目,共5872套、268150平方米,项目概算投资40223万元,新增**预算内投资补助资金计划10944万元已下达。

1、2008年在建项目

共806套, 4.03万平方米,概算投资4188万元,落实**预算内投资补助资金1209万元,落实新增**预算内投资补助资金403万元,地方配套资金498万元,资金缺口2078万元。截止4月10日,累计完成投资2244万元。

截止2009年4月10日,2008年在建工程完成投资额

2、2008年底新开工项目

共1083套,4.98万平方米,概算投资5180万元,落实新增**预算内投资补助资金1992万元,地方配套143万元,资金缺口3045万元。截止4月10日,累计完成投资1677万元。

截止2009年4月10日,2008年底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额

(3) 2009年廉租住房保障任务

按照《二oo九年甘肃省廉租住房及住房公积金管理目标责任书》,我市今年发放租赁补贴7190户,对城市低收入家庭中人均住房10平方米以下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做到应保尽保。共建设廉租住房5872套,268150平方米,预计总投资40223万元。除去2008年底新开工的廉租住房项目1083套,49800平方米,还需筹集廉租住房**4789套,218350平方米。

计划:**主导建设1150套、经济适用房项目中配建148套、商品住房项目中配建519套、棚户区改造中配建2627套、收购345套。2008年新建廉租住房竣工率达到80%以上,入住率达到50%以上,即2009年竣工645套以上,入住403套以上。

单位:户、套、平方米

省发改投资〔2009〕200号文件转下达我市2009年第一批新增**预算内投资计划10944万元,廉租住房建设规模5471套、273600平方米,缺口资金27287万元。

目前,除**城区三期廉租住房建设项目用地划拨、规划许可等前期手续已经办理完毕,拆迁安置工作正在进行中;靖远三期廉租住房前期各项工作已完成,工程已进入基础开挖外,会宁、平川、景泰三期廉租住房项目正在办理征地、拆迁、设计等项目前期手续。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 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底,难以完成年度廉租住房建设计划。我市作为资源枯竭转型城市,各级**财政都属于“吃饭财政”,很难拿出资金用于廉租住房建设。2008年,各县区财政收入情况如下:

会宁县2880万元,靖远县4981万元,景泰县6258万元,**区16279万元,平川区13718万元。2008年,会宁县在建项目所需地方配套资金占县区财政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50万元,占15%

63%,靖远县504万元,景泰县322万元,**区800万元,占10.12%,景泰县5.14%,**区800万元

91%,平川区700万元,占5.1%。由于配套资金落实困难,导致廉租住房项目工程进度迟缓,廉租住房在建项目,除**城区216套、景泰县85套廉租住房完成主体工程,其它县区都停留在基础工程阶段。

建设资金短缺已成为年度计划完成的最大障碍。

(二)**廉租住房专项补助资金申请和拨付等方面的事权由各级财政、发展改革和住房保障等部门共同负责,存在部门间沟通渠道不畅,信息不能及时交流、共享等问题。有些资金计划下达数月后,财政资金才到账,有些资金虽已拨付至县区,但县区有关部门却茫然不知,致使专项补助资金下拨明显滞后,2008年在建项目有些资金到12月份才到位,对项目建设进度影响很大。**廉租住房保障资金投入滞后。

(三)住房保障机构设置不健全,职责不明、分工不清,基础工作不扎实的现象比较普遍,我市除靖远县、平川区设置了房地产管理局,会宁县、景泰县、**区的房地产管理机构均为县区建设局的二级机构,不完善的机构设置已影响到住房保障工作的顺利实施。有些住房保障机构为部门内设机构,与当地发改、财政等相关部门级别不对等,职能作用得不到很好发挥,只能起到事项办理的作用。今年年初,我市设立了科级住房保障中心,目前还没有县(区)级设立的住房保障机构。

(4) 廉租房保障资金紧张。开展廉租住房保障工作,实行**审批二级公示,**印刷、档案管理、入户调查、公示等一系列工作都要产生大量费用,经费缺乏致使处于廉租住房保障工作最前沿的部分社区连基本的档案柜都没有。为了保证工作的开展,资金占用了各级房地产管理部门的正常业务经费。

(五)申请廉租住房保障家庭的经济收入核定困难。由于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不健全,家庭收入**多元化,使住房保障工作在准入审查、退出管理、保障对象和保障标准细分等方面核准困难。目前,我们以民政部门颁发的《最低生活保障证》作为审核城镇最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的依据,不排除有享受低保而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个体存在。

低收入家庭的认定已成为保障性住房的核心问题。

(六)部分县(区)住房保障管理部门领导观念保守陈旧,对县区住房保障工作缺乏科学指导性,致使县区住房保障工作进展缓慢,工作思路不清晰,影响全市住房保障工作进度。

三、建议意见

(1) 建议采取租售管理模式,拓宽廉租住房融资渠道。根据城市住房困难群众的实际情况,采取租售并举的廉租住房管理模式,向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有限产权,进行廉租住房配售;向贫困家庭收取租金,实物配租,缓解市、县(区)财政配套资金压力,保障廉租住房建设资金。

(2) 建议地方**统筹安排建设用地,合理布局。市、县(区)**要结合旧城改造项目增加土地储备。廉租住房建设用地要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在市、县(区)的规划新区、经济开发区、老城区都应安排廉租住房建设,以方便各个居住区域住房困难户的工作和生活,避免人为因素形成过分集中的“平民区”,以利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城市整体发展水平。

科学发展观实践报告 篇3

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报告

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从新世纪,新阶段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整体出发,提出重大的战略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式指导下产生的一种科学的发展方式。强调的是合理的、协调的、健康的、全面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就。然而当代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水平和本领直接决定了科学发展观是否能够得到很好的实践,甚至决定了科学发展观的命运。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当代大学生应一切从实际出发,积极拥护党的'领导,响应党的号召,端正态度学习科学发展观,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行和意义,并以实际行动来落实科学发展观。所以,我认为当代大学生主要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实践科学发展观。

当代大学生应一切从实际出发,积极拥护党的领导,响应党的号召,端正态度学习科学发展观,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行和意义,并以实际行动来落实科学发展观。并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实践科学发展观。

树立科作为一名普通的在校大学生所要做的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注重培养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为祖国的科学发展贡献力量,最重要的是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做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同时大学生应该关注社会动态,时事要闻,国内国外局势各个领域发展状况,获取丰富信息,并把其作为制定自己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学会带着科学发展的理念去实践社会,去改造社会,从而贡献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和谐社会。

一、 学发展观,理解并掌握其内涵和要求

大学生要实践科学发展观,首先要通过认真、深入的学习,全面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的内涵和要求。努力的去接触先进的思想,用其来作为我们坚韧的思想武器,坚持不懈的去探索,提高自己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

二、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创新

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极富创造力的优秀群体,是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也是时间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先锋队伍。青年大学生应努力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勤于学习。最重要的是要敢于创新,美国银行家杨格有这样的论述:一个天才的头脑是一片沃土和乐园,而且享受着永恒的春天。

三、学好专业技能,加强专业实践

学好专业技能,加强专业实践,除了认真学习理论知识,我也做好了毕业找工作的准备。我知道要在这个严峻的就业形势找到自己的位置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我必须全副武装自己,尽可能的锻炼自己的各项能力,尤其加强专业实践能力。因此在学校组织的校内外活动中我积极参与,在活动中与同学们互帮互助,在活动之后与老师认真

交流,强化实践了专业技能,加深了对专业的理解、对专业技能的作用。

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深入社会

协调发展,要求大学生时刻一正确的价值取向规范和引导自身行为,始终做到既尊重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又对社会发展,党的建设既任命利益高度负责。实践是培养大学生改造客观世界能力的活动,同时也是提升他们改造主观世界能力的活动。所以大学生应意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从各方面培养自己,要求大学生时刻以正确的价值取向规范和引导自身行为,始终做到既尊重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又对社会发展、党的建设及人民利益高度发展负责。

五、培养协调发展的能力、沟通能力,积极接触社会

协调发展,要求大学生时刻以正确的价值取向规范和引导自身行为,始终做到既尊重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又对社会发展、党的建设及人民利益高度负责。有了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就有了面对挫折的坚强勇气和追求完善的不竭动力。而沟通能力是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必备素质,也是在社会上立足的一个重要砝码。

总之,能够参与到实践科学发展观,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是每个大学生的无尚的荣誉和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我们最重要的是从身边做起,从自身修养做起,做一个科学发展的人,做一名合格而优秀的大学生,然后用科学发展的理念去指导实践,用科学发展的理念去改造社会,从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科学发展观实践报告 篇4

(2009年10月13日)

同志们:

根据教育局党组和肖堰镇委及中心学校关于深入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有关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就我校如何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行全面部署,统一认识、明确任务、掌握方法步骤、理清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确保学习活动取得实效,有力推动学校各方面工作科学发展,我讲几点意见。

1、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要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推动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要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任务。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助于把我们全校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活动引向深入,把先进的思想理论转化为强大的实践动力,使全体党员干部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坚定实践者。尤其是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即将实施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学校的各项工作面临着新的任务,新的挑战,要求我们的思想必须与时俱进,树立科学发展观,为实现我校争创市级重点中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在此,我希望我们全体党员干部都要积极响应、迅速行动,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结合起来,充分认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深入学习、认真领会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管理不科学、管理松懈等影响学校良好教学生态的发展问题,把这次活动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2、 准确把握学习实践活动的目标任务,扎实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学校学习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花庄中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基本原则、方法步骤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必须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一要明确学习和实践的指导思想

我们的学习实践活动将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解决影响和制约学校发展的突出问题,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发扬“勤奋、求实、团结、创新”的办学精神,深化内部各项改革,细化管理,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

二要明确学习实践活动的客观要求

按照实践活动“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发展实际,我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目标要求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在解放思想上要有新提升。在继续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要看到并宣传学校近几年大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的主流,及其艰辛历程,要主动积极融入其中,不当旁观者,也不作壁上观。

既不为过去的成绩而自满,又要认识到和兄弟学校相比所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在发展资金、教学质量、教师配置与成长、管理细化等方面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我们不应拘泥于过去的经验,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我校现阶段的发展、变化和特点,不能囿于传统的思想工作模式。二是在提升能力上要有新进步。既要强化抓落实的意识、能力和效果,又要着力解决当前我校干部和教职工存在的知识储备不足、理论水平不高、战略思维不够、创新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

三是在解决问题上要有新成效。要针对目前学校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以及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特别要在高中教育质量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四是在创新机制上要有新突破。

我们要认真研究解决影响和制约学校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我们要以“走出去、请进来、沉下去”的方式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培训,坚定不移的实施教师教学评价方案、全员考核办法,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胆实施年级组与教师的优化组合。五是在促进发展上有新作为。

学习实践活动的最终目标,归根结底是促进我校教育工作的科学发展,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使学校的内涵发展迈上新台阶。

三要明确学习和实践的基本原则

这次学习实践活动,必须牢牢把握“四条原则”。一是坚持解放思想。二是坚持正面教育为主。

三是牢固坚持群众路线。要充分发扬民主,听民声、解民意、聚民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吸收群众参与、接受群众评议,把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贯穿学习实践活动始终。四是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要把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和解决工作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努力结合实际,争取实效。

四要明确学习实践活动的方法和步骤

这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始于2009年10月,结束于2010年2月。要按照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集中“回头看”四个阶段,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坚持边学习、边调研、边整改,把解放思想、统一认识贯穿始终,把改革创新贯穿始终,把查找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贯穿始终,做到“学习调研入脑入心,分析检查刻骨铭心,整改落实立说立行”。

3、 注重学习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切实促进学校工作的全面发展

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关键在于解决实际问题,推进各项工作。对此,我们初步提出了有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1领导小组和学校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一要转变作风,努力取得实效。

二是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解决部分教师敬业奉献精神不强的问题。三是要切实加强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解决对“提高教育质量”与“推行素质教育”认识不清、措施不力的问题,处理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及审美情趣、心理健康与提高学生智育水平的关系;四要加强五园和谐校园建设,在学校特色、优势、亮点上下功夫。

2各部门、党员和职工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一是要处理好教育发展问题,坚持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注重发展质量。

二是要处理好“眼光向上”和“腿脚向下”的关系问题。一方面,要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开放的理念,面对教育和社会进步的新成就;同时,要把自己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件事都做好,特别是教育教学过程的细化和优化。三是要处理好“加强学习”与“务实创新”的关系问题。

不断形成勤奋学习、喜爱读书的风尚,切实纠正个别同志“学风不浓、玩风太盛”的倾向,形成勤于思考,勤于研究,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良好局面。

总之,希望全体党员干部和教职工要把完成学校各项目标任务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把学习实践活动落实到我们的具体工作中,并将学习实践活动的情况纳入年终学校综合考核。

4、 加强领导,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有序推进

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时间紧、要求高、任务重,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学习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为切实做好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学校成立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由我任组长,副书记郑祖军、副校长梁卫华、殷启东、吴明兰及工会主席刘永忠任副组长,校委会的的其他党员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郑祖军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具体负责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宣传、协调、调查、指导、监督和考核。

同志们,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要严格按照党**关于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总体要求,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以求真务实的作风,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圆满完成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各项任务。

谢谢大家!

科学发展观实践报告 篇5

我国的改革开放,走过了辉煌的30年历程。当各类成功经验充分迸发、各种成熟模式竞领潮头之后,一座城市的悄然崛起,却引发从领导层到新闻界乃至学术领域的广泛关注。我们带着一连串的问号走进南通,实地考察的始终备感震撼,不得不为南通的成功实践所折服,更不能不去认真解析、悉心借鉴这一独特的“南通现象”。

一、“南通现象”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南通聚力进取,奋起直追,短短几年实现了从崛起苏中,到融入苏南,进而挺进“长三角”核心圈的全面跨越,呈现出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升的良性态势。当我们全景式观察“南通现象”时,其“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特征,给我们印记至深。

(一)经济增长上的“南通速度”。

南通的发展曾多年徘徊于江苏13个省辖市后列,在“长三角”也逐渐被边缘化。近年来,南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实施“以工兴市”第一方略,大力发展集约型、集群型、开放型、内生型、港口型、都市型经济,突出江海联动,强攻开发投入,实现了由“江河时代”向“江海时代”的历史性跨越,船舶修造及配套等先进制造业迅速崛起,经济总量快速攀升。20xx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510亿元,6年翻了一番半,在全国大中城市排名由第35位前移至第28位,在全国280多个地级市中位列第8,在全省的排位由1999年、2000年连续倒数第一晋升为20xx年、20xx年顺数第一;实现财政总收入390亿元、地方收入160亿元,6年翻了两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05亿元,是20xx年的4。9倍,其中工业投资达1146亿元,位居全省第二。利用外资连续几年“撑竿跳”,20xx年跨入全国大中城市利用外资十强行列,20xx年实际进资近30亿美元,是20xx年的12。3倍,在全省排位由第8前移到第3。民营经济实现爆发式增长,20xx年私营企业注册资本突破2500亿元,是20xx年的16倍,列全省第二位,并荣登“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城市”榜首;民间投资突破100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73。9%,比20xx年提高28。6个百分点,利用社会资本建立了全国首家大型民营医院和首个大型开闭式穹顶体育馆。20xx年,在全国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排名中,南通由原来的60位左右跃升至第36位,下辖5个县(市)全部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

(二)体制改革上的“南通模式”。

发展的跨越,往往取决于体制的突破。近年来,南通坚定不移推进改革,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从根本上激发了区域经济活力,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对国有企业,南通采取“两退一大”和“人资分离”的方式,遵循增量式、开放式改革的思路,广泛吸引跨国公司、大企业和民营企业参与,以创新的办法破解了国企产权制度改革这道历史性的难题。从20xx年开始,历时3年攻坚突破,全市406家国有企业全部完成了改制,走在了全省前列。在上面没有具体政策、外面没有可循先例的情况下,南通结合解决政府职能越位、错位和缺位的问题,以社会化、市场化、多元化为方向,本着分类、分步实施的原则,率先全面启动了事业单位。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将事业单位重新定位,对行政管理型单位的政企混合实行分离,建立高效的行政制度;对生产经营型单位,实行改制转企,走向市场;对社会公益型单位,采取撤销、重组、剥离职能后转企等方式进行改革。一系列改革之举,让南通市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省辖市中唯一的事业单位重点联系市。在突出重点的同时,南通各项改革向着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从国有资本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到行政许可制度改革的深化;从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告捷,到城建领域新型投融资体制的建立等等,一系列新举措、大动作有序推出,改革在强攻中深入到观念创新上的一个个“盲区”,涉过了体制机制上的一个个“雷区”,突破了既有利益上的一个个“领区”。在改革的决策上和过程中,南通始终着眼于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广大群众的利益,以“人性化”的改革理念,采取了一整套“有情操作”的`办法,完善了一系列职工权益保障的制度,构织了有效的“减震器”和“安全网”。南通的改革强度之大令人关注,而过程之平稳、社会震荡之轻微、综合效应之良好令人称奇。对此,外界誉为“一场静悄悄的革命”。(www.j458.cOm 励志的句子)

(三)城市建设上的“南通风格”。

南通之城,曾以其先进的规划理念、独特的设计风格、领先的建设水平,在中国近代城市发展史上奠定了独特的地位,享誉“中国近代第一城”。近年来,南通按照“拓展规模、完善功能、雕琢个性、提升形象”的总体要求,以整治濠河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坚持“以水凸显城市的灵性、以山展示城市的秀美、以绿提升城市的品位、以人(张謇)挖掘城市的底蕴”的工作思路,注重环境保护,注重生态建设,注重把当地特色的历史文化融合到城市建设中,通过对历史文化遗产和城市传()统风貌的保护,塑造出鲜明的城市特色和独特的城市品位,从而全面提升南通城市形象,彰显南通生动的文化个性和城市魅力。20xx年以来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15亿元,大城市框架迅速拉开,中心城市的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一批既富现代气息又具个性风格的精品工程相继建成,一批人文古迹和历史建筑得到有效保护、挖掘和整缮,一批城市绿化工程先后竣工,城市功能、景观形象、生态质量得到极大提升,近代文明与现代气息交相辉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尽显“山水丰盈、城园交融、绿化秀美、人居相宜”的江海风韵,相继荣获全国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濠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保护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四)文明创建上的“南通特色”

。多年来,南通始终坚持把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来抓,走出一条“以典型示范普及核心价值观,以群体效应提升城市文明度”的成功路子。南通对于选先进、树典型不求全责备、不追求“高、大、全”、不因一时一事的客观环境影响而动摇,只要体现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向,都坚定不移地予以宣传推广,以“凡人善举”奠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群众基础,以诸多不懈追求先进价值观的个体带动社会群体。13年前一个扶危济困不留名的“莫文隋”(莫问谁)出现后,南通无数“魏群”(为群)、“任友琴”(人有情)的凡人善举不断涌现,江海志愿者由成立之初的34人迅速发展到13万多人,“爱心邮路”由1条变成了137条,“无红包医院”由1家变成了195家,支教群体由第一批的33名教师发展为1000多名,家庭文化室由1个变成了200多个。在南通历届评选出的400多个文明新风典型中,90%以上是没有任何行政职务的普通劳动者,但这些出身“草根”、来自群众的先进典型,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引发广大群众由感动、钦佩到群起效仿,最终形成了独具南通特色的先进典型由个体向群体发展的“滚雪球效应”,此现象入选首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十件大事”,并被中宣部作为全国公民道德建设和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重大典型推向全国,南通也因此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所辖5县(市)全部进入江苏省文明城市行列。

(五)形象提升上的“南通精神”。

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灵魂。南通“包容会通、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体现出改革开放的精神实质,激励着南通人不断地改革、创新。大桥、大港、大学,是萦绕南通人心的三大“世纪梦想”,大船、大馆、大产业是南通人多年的不懈追求,凭着执著的开拓进取、创新的运作模式、有效的操作手段,南通人终于好梦成真。世界跨径最大的斜拉桥苏通公路大桥通车、东方大港洋口港竣工投入使用、新南通大学的成功组建以及船舶修造、机电制造、精细化工等全新制造业体系的形成,使南通真正融入上海一小时都市圈,构筑了南通跨越式发展的支撑点。政府服务质量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元素,为了提升政府服务质量,南通从20xx年开始,连续8年开展以效能革命为核心的机关作风建设和目标责任管理,积极营造“安商、富商、乐商、稳商”的投资软环境,对所有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三轮大刀阔斧的精简,减少市级行政审批事项795项,减幅达75。3%;以争创全省最佳办事环境为目标,先后对行政审批时限进行了6次压缩和提速,“即办件”达到90%以上,成为全省审批时限最短、速度最快的城市;独创性地形成了“三位一体”的综合考评体系,被列为全国地级市中唯一的政府绩效评估联系点。与此同时,全力打造诚信南通、法治南通、平安南通、文明南通、和谐南通,被海内外友人誉为“中国的投资乐土”、“放心经营的平安城市”,政府服务质量曾在全国50个最具竞争力的城市排名中连续两年名列首位,被评为“20xx跨国公司眼中最具投资潜力的中国城市”第一名,并跻身最具台商投资价值八大城市行列。

科学发展观实践报告 篇6

按照活动方案的要求,文学院党委紧密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建设什么样的学院,怎样建设好学院”等突出问题,成立了“学院管理工作调研组”、“学院学科建设调研组”、“学生工作调研组”等专题调研组,通过座谈访谈、问卷调查、设置意见箱等多种形式,深入教研室、班级和师生员工,就如何推动学院科学发展,广泛听取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形成如下报告。

1、 完善工作机制提高高校管理透明度

学院管理工作调研组,在学院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张勇书记的领导下,深入师生员工,以“如何实现学院管理工作上水平”为主题,积极展开调研。在广泛走访讨论的基础上,全体师生认为,学院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提高管理透明度。针对这一维度,大家表示学院应该进一步完善科研奖励办法和津贴分配办法,增加学院管理的公开公正,竭力营造和谐学院氛围。

其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 科研奖励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调研活动中,学院教职员工表示,《文学院科研奖励办法》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执行,虽不断修补,但仍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现行的科研奖励制度不系统、不规范,补充文件太多,时间跨度太长,难易理解和掌握

1、奖励的范围太大。有的层次过低,相关文件奖励范围与学校差距较大,达不到奖励优秀、高水平成果的目的。

2、奖励积分应取消,应奖励教师不断出新的高水平成果,不要坐吃老本。

三。科研奖励积分的计算比较复杂,很难掌握。由于复杂性,有的老师认为有重复计算的嫌疑,导致很多不必要的解释。

4科研奖励结果应当公开,奖励数额应当公开、公平、透明。

(2) 医院补助的分配需要进一步调整

面对发展的要求,文学院教职工表示,学院津贴的分配办法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

1由于研究生津贴太少,培训经费应按比例分配给导师。

2.各级毕业指导的薪酬过低,应提高。

三。青年教师和管理者的基本投入与骨干教师的基本投入存在较大差距。

(三)、进一步做好院务公开,提高学院管理工作透明度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院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学院工作人员认为应加强对学院管理的监督

1建立管理机制,提高高校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尤其是在人事考核、职称评定、优秀人才选拔等方面,必须有据可循。

2、公开学院财务。每年至少要通过教师代表大会等方式,将学院财务的使用情况向全体教职工公布。

(4) 加强学校日常管理营造和谐校园氛围

综合广泛调研的有关意见,全体师生员工都希望学院进一步完善自身管理,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主要表现在:

1督促学校尽快建成第一栋教学楼,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场所。

2、继续开源节流,保持或增加教职工的收入,尤其要增加青年教师的收入。

三。做好学生就业工作,进一步提高学生就业率。

2、 加强学科建设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学院学科建设调研组,在学院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黄大宏副院长的领导下,深入教职员工队伍,以“如何实现协调教学科研关系”为主题,积极展开调研。在随机谈话和专题交流等基础上,就文学院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通过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和科研矛盾突出

1、少数教师骨干教学、科研、行政“三肩挑”,由于目标多元、水平要求高等原因导致工作量大、精力调配困难等一系列矛盾。

2青年教师教学任务重,无法完成科研任务。以对外汉语系为例,青年教师总体学历水平是硕士,职称以讲师、助教为多,拥有博士学历、副高职称的只占少数,学习要求极为迫切;但该系教师教学工作量太大,既要承担学院各类本科学生的对外汉语、现代汉语教学,还要承担外国学历、非学历留学生的教学,同时担负着长期出国任教以完成“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任务,大大挤压了读书深造的空间。

(二)、师资队伍建设不合理

1由于学科建设的缺失,高水平教师难以引进。引进符合教学水平高、学科能带头、具备“双高”条件等要素的师资比较困难。近年引进的“双高”人员仅一人,拥有博士学位的副高级人员相对较多,是骨干教师的中坚力量,但距离预期目标还相差很远。

2缺乏学科发展平台,难以留住高层次人才。由于学科平台建设不尽如人意,优秀人才缺乏更大的发展空间,想来的人来不了,来的人留不住。

三。职称评定方法的不稳定性导致教师队伍整体实力薄弱。

4修身资源有限,过程坎坷。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自我修养,学院基本实现了师资队伍的结构改进。但是,这批人总的说来还处于成长期,须假以时日,以达到前述高水平师资的各项条件,另一方面青年教师教学任务重,出现了严重的青黄不接的状况。

5科研人员缺乏,科研成果集中,不利于科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3) 突破一级学科建设解决学院发展中的根本问题

文科院校学科建设的主要矛盾是一级学科平台建设不能正常实现。学院必须突破汉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的限制,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

完善培训计划,努力培养终身教育者

学院学生工作调研组,在学院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成员杨涛副书记的领导下,深入学生工作队伍、班级、学生群体,以“如何培养终生教育家”、“如何完善学生培养计划”为主题,积极展开调研。通过集中讨论、抽样调查、专题讨论和专题班会等方式,对学生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深入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于“免费师范生”的困惑

1、免费师范生对于免费师范生政策较模糊,很多同学并不清楚免费师范生政策,也不了解免费师范生的培养方案、实习等内容。

2、免费师范生对于“终生教育家”认识的疑问。很多学生没有强烈的从事教育的愿望,职业意向表现比较混乱。

(2) 关于本科生培养计划的几个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认为专业课与公共课比例不合理,专业课数量偏少,公共课比例过高,严重影响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不合理,理论课过多,实践课不足,学生实践能力普遍较弱;课程安排的学期不合理,《中国现代文学史》、《现**作教程》、《外国文学史》《古代文学》等内容偏少,中学语文教学法等课程应做调整,希望能更早上,更多上,像实践课一样上;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希望开设更多的专业课程。

科学发展观实践报告 篇7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实质是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尊重人、维护人的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目的。

通过近十年来的工作实践,以今年的主要工作为重点,结合本阶段开展的“问计于民”和调查研究,我深切的感受到,坚持以人为本,抓本育人,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也是也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根本途径。

下面,结合实际,我谈几点认识。

1、 工作体会(一)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平果建设。

执政之道在于人民的和平,和平之道在于解决人民的疾苦。

建设和谐平果的过程,是全县人民在县委、县委领导下创造历史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艰苦努力。

一方面,我们交通部门的大量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近年来,我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交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原则,心贴人民群众,胸怀发展大局,在农村公路、公路规划、群众投诉等方面,提供高效、便捷、周到、优质的服务,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受到群众的好评,上级领导也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另一方面,要干好交通管理事业,关键靠人,本质在于最大程度地发挥全体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推进交通管理事业向前发展。

总结近几年来的工作经验,县局坚持把队伍作风教育整顿作为规范行为、树立形象、取信于民的一件大事来抓,不断强化内力驱动,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不断完善监督机制,全方位进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严肃查处,决不姑息,打造了一支政治思想强、精神状态好、业务水平高、工作作风硬的高素质队伍,为做好工作提供坚实保证,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实践证明,深入基层,走群众路线,就能抓住交通建设的关键。

任何工作越深入,难度就越大,越需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不可背离。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

忽视交通干部队伍建设,为人民服务就成了空谈;如果只强调加强队伍建设,不真正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那么我们的工作就会失去目的性和方向性。

从我调研的几个村来说,工作只所以年年都有新进展,新变化,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坚持了以人为本这一工作主导思路,通过深入基层、树形象,积极服务人民群体,较好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2) 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抓住第一要务,推动经济科学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

科学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能否加快科学发展,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直接关系到民心民心和事业兴衰。

各级党委最关心、发展压力最大。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交通管理部门的首要任务,我们牢牢把握服务这个宗旨,着眼点就是要进一步促进工作指导思想的转变、工作思路的调整、工作方法的改进,找准履行职责与服务发展的结合点、切入点和着力点,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运用和延伸交通职能,为经济发展办实事、作贡献。

几年来,公路建设整体工作之所以能够赢得各级党委、**的支持,受到广大群众拥护,其根本原因,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找准了公路建设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切入点、结合点,抓到了点子上。

实践证明,运输机关要想有地位,就必须发挥决定性作用。

服务发展是公路管理的希望和未来,也是交通管理永恒的主题。

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坚定不移地围绕第一要务,紧贴中心,服务大局,及时跟上县委、**领导的工作思路,牢牢把握“服务”这个宗旨,充分发挥交通管理职能作用,为促进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3)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创新,提高部门效率。

科学发展观实践报告 篇8

通过此次对科学发展观的调研,使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明确了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及时性与必要性,学会要有意识的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要不断把科学发展观与专业能力相结合,统筹兼顾,综合分析。

科学发展观,第一个重要含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我们应该看到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各要素,是统一的整体,任何要素都是不能独立存在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的,我国目前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且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是基于此。

并且,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及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就使得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适时且必要。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具有重大意义。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既是改革开放30年经验的总结,也是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迫切要求。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协调。必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经济发展为中心,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相协调;也就是说,要全面、可持续地发展。

以人为本、全面可持续发展,适用于任何领域、任何时候。我们应该看到党的执政之根本。我们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服务人民。

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把人民的迫切需求放在首位。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在以人为本的核心下,谋求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同时也是一个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解决好资源不足的矛盾,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口、资源和环境的不平衡要求我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加强对水、土地、森林、草原、海洋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就从土地资源来讲,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也是工业、交通、城市建设和旅游等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基础。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在综合考虑土地资源和环境资产的跨代配置基础上,逐步提高土地生产力和承载力,既要使土地资源得到充分高效的利用,又要使土地的开发利用与土地的合理保护和科学整治结合起来,实现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和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不断满足当代和可预见的将来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追求最佳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土地资源在进行管理的时候,就是要秉承科学可持续发展观,协调土地资源与其他不可再生资源,协调土地资源与经济、人文、政治等各方面条件,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做到资源与经济的平衡,不能只追求短期效应,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资源的长期效益,资源的经济效益要始终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在明确了科学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性,及其在各个领域的重要性,尤其是针对我们的专业而言,就必须要提高专业能力,用专业知识来对学校教育,把节约资源作为根本出发点,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土地资源的利用需要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同样的,我们也应该要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专业。任何事物的都是动态的,发展的,“一个人不可能踏入同一条河流”正是说明了一个发展的道理,“黑马”就是发展过程中的产物,没有了发展,也就没有了对比性,就无所谓冷与热,好与坏。

纵向的发展,能让我们看到专业的发展性,从最初的对土地资源管理的忽略,到现在专设机构,专设专业来对其研究,就不难看出,土地的利用是在不断的发展,需要合理的进行规划以达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横向的发展,也就是说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与其他专业进行的比较,现在正值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要使经济发展,统筹兼顾是必不可少的,伴随对经济关注的热度不断提高,对生态、资源的关注度也在不断的攀升。

在此次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着重将科学发展观与我们的日常各个领域相结合进行全面的分析,既立足于理论,又结合于实际,在发展中寻求公共交集,在交集中寻求各个领域的平衡,以寻求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真正的做到科学的可持续发展。(3) 实践与主动学习相结合,学习实践活动取得了成效。

要深刻反思、主动查找本单位还存在哪些与科学发展观“不完全适应、不完全符合”的东西,认真学习,不走过场、不摆形式。要让活动真正取得实效,必须用心学习,认真实践,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让科学发展观在头脑里牢牢扎下根。要通过此次学习契机,建立健全一套确保科学发展长效性的制度和机制,把科学发展观渗透到领导干部的头脑里去,彻底杜绝违背科学发展观的现象发生。

科学发展观实践报告 篇9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基本情况

**位于区东南郊,毗邻经济开发区,总面积57.8平方公里。可耕地4.

6万亩。辖11个村,社会人口3.42万人。

近年来,**镇党委**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充分用足优势,用活政策,健全机制,自我加压,奋力苦干,实现全济及社会快速发展。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4.5亿元。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0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15元。今年以来,**镇认真落实区委十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瞄准 “跻身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方阵,提高农民、财政两大收入,推动工业与园区、城镇与新区、文明与城市三项接轨,实现工业经济、高效农业、镇村建设、财政收入四大突破”,促进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发展之路。

二、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务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通过这些年的实践,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统筹规划,稳步推进。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深入调查研究,深入思考,认为当前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仍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因素。以德太村为例,近年来,农民收入虽然逐年增加,但增长幅度偏低,加之增收渠道不宽,造成农民建设新农村的“底气不足”。除进城务工外,大部分群众还是依靠传统的农业在增加经济收入,在这样的基础上建设新农村,单体5万元的住宅,仅有50%的群众完全靠自己的积蓄建成,另有50%的群众都不同程度有借贷款,部分群众新宅虽然建成,但室内家俱设施相当简陋。

此外,农民在文化娱乐等其它方面的消费支出也十分有限。因此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向纵深发展的最为突出的矛盾,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近年来,由于镇村两级财力紧缺,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足,加之农村税费改革后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渠道变窄,造成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今年下半年,自来水管道刚开始铺设,农村电网线路尚未完善,大面积停电事故时有发生,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

三是农民的整体素质偏低。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但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农民受教育是建短,受教育程度低。在德太村,有相当一部分群众接受新事物慢、缺乏市场意识、法制意识,影响生产致富甚至子女教育,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不和谐的因素。

因此,培养具有文化、技术和管理能力的新型农民,已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

四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是建者,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德太村党支部密切关注支部班子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坚持为人民服务,赢得群众信任。

三、几点思考和建议

结合上述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紧紧围绕**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方针”,把生产发展放在首位;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把解决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的状况,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培育新农民、构建和谐新农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坚强起点的作用;把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解决影响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保障,真正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抓细抓实,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造福亿万农民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1、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不断快速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客观分析本地区现状,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探索建立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一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以特色产业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要深入实施科技农业,提高科技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使农民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中获得更多的收入;二是继续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

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开展定向培训和订单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尽快就业;第三,要积极鼓励农民工回国创业。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在乡农民自主创业,是解决农民增收难的客观需要。

要依据实际制定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农民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引导农民领办、创办、合办民营企业,就地吸收消化本地富余劳动力,在致富自己的同时实现共同富裕。

2、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条件。几年的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告诉我们,尽快改变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要先行谋划,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消除农民后顾之忧。

一要继续推进通村公路建设,把乡村公路延伸到规划的农民集中居住点,通到农民兄弟的家门口,真正解决农民雨天行路难的问题,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二要切实加强新村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农村改水工作,解决农民饮水安全问题,让农民都能饮用上清洁、安全的自来水。大改实施农网改造,更新线路,实现新村水、电、路“三通”;三要加强农村能源建设。积极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以民用沼气带动农村“三改”(改水、改厕、改灶),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和居住环境。

3、 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将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一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抓好教育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要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的的经费保障机制,大力支持农村地区发展寄宿制学校,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稳定农村教师队伍,调动和保护长期从事农村教育的教师积极性,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二要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基层农民技术学校和农民文化活动场所的作用,分期分批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等的培训,促进科学作务;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三要不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要以“平安乡镇”、“安全村”、“文明家庭”“文明户”等创建活动为契机,认真开展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学习“八荣八耻”,移风易俗,树立新风。同时,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办好农民夜校、文化馆、活动室等,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全面构建文明和谐新农村。

4、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把农村党组织建设好,把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好,通过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以“支部引领、干部包扶、富民强村、升级晋档、科学发展”为载体,实施“三包”、“两强”、“五促进”工程(通过乡村干部包抓党员中心户、党员中心户包抓党员、党员包抓群众,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促进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按照“支部+协会+基地”和“支部+党员中心户+党员+群众”的模式,以领导包村、乡村干部包党员中心户、党员中心户包党员、党员包群众为主要抓手,以农民增收为根本目标,通过支部引导、协会带动、基地支撑和结对帮扶,落实各项为民增收措施,实现农民增收,不断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村域经济实力,实现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使之真正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堡垒,实现村域经济增长、农民致富增收;二是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要深入开展党建示范村创建活动,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培养农民党员、党员致富能手,进一步提高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三是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要进一步搞好村务、财务和党务“三公开”,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真正实现农民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构建民主和谐的新农村。

"科学发展观实践报告"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