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5数学教案

发布时间: 2023.12.29

1-5数学教案范本七篇。

教案课件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相信教师对编写教案课件也并不陌生。教案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先决条件”,必须充分重视。那么,什么样的教案课件才算是好课件呢?栏目小编毫不退缩地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今天的“1-5数学教案”。当然,这只是一种可能性,仅供参考。最终的决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

1-5数学教案【篇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 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6~77页。

教学目标

1. 使同学通过观察、操作、猜测、验证等活动,认识3的倍数的特征,能够正确地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 使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动手实践和观察、分析、笼统、比较、归纳等能力。

3. 使同学在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中,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悟数学思维的严谨。

教学过程

一、 悬念激趣,启迪猜测

课件出示:南京市上元小学师生为支援西藏墨竹工卡县的贫困学校,首次捐款5844元。

让同学分别判断5844是不是2、5的倍数,并说明理由。

结合同学的回答,板书:2、5的倍数看个位。

师:假如将这些钱平均分给3所贫困学校,不计算能判断每所学校得到的钱数是不是整元数吗?

生:我认为每所学校得到的钱数不是整元数,因为5844的个位是4,不是3的倍数。

师:你猜测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

生:我猜测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师:同意他的猜测吗?(同意)

师:他的猜测对不对呢?我们来继续研究。

出示1~99的数表,让同学找出3的倍数。

师:考虑一下这位同学的猜测是否正确?

同学从不同角度举例否定上面的猜测。

师:那请同学们继续观察,3的倍数的个位可以是哪些数字?

生:3的倍数的个位上可以是0~9中任何一个数字。

师: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能不能只看个位?(不能)

师:究竟什么样的数才是3的倍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研讨:“3的倍数的特征”属于数论的范畴,离同学的生活较远,而2、5的倍数的特征是同学学习这一课的基础。教师从同学的已有基础动身,设计了捐款献爱心的情境,把复习和导入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同学进行猜测,设置了“陷阱”;通过让同学观察100以内3的倍数,引导同学从正反两个方面否定了猜测,引发认知抵触,创设了探究的问题情境,激发同学的求知欲望,感受新知的发生过程,明确新课要解决的问题。]

1-5数学教案【篇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68、69页。

【教学目标】

1、掌握画角的方法,能用三角板画30°、45°、60°和90°角,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每个学生准备一幅三角板、钉子板和一张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先估计答题卡上角(如图4?16)的度数,再用量角器量一量。

学生回答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方法。

教师:再请同学们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板上的角,记住这些角的度数。

学生测量后,让学生相互说一说这些角的度数。图4?16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教学用三角板画角。

教师:画角一般要用工具来画。下面先给大家一副三角板,同学们想一想可以用这副三角板画出哪些角?

学生讨论后回答:可以画出30°、45°、60°和90°的角;有的学生还提出可以画75°、120°、135°和150°的角。

教师:为什么可以画30°、45°、60°和90°的角?

学生:因为三角板上有30°、45°、60°和90°的角。

教师:为什么可以画75 、120 、135 和150 的角?

学生:用两个三角板上的两个角拼合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新的角,比如30+45=75, 30+90=120, 45+90=135,60+90=150。

教师:下面我们研究怎样画30°、45°、60°和90°的角,先讨论怎样画30°的角。

学生讨论后回答:找到三角板上30°的角,在这个角的顶点上定一个端点,然后从这个端点靠三角板的两边画两条射线。

教师:同学们照这个方法画一画,然后用量角器检验一下画的这个角是不是 30°。

学生画后进行检验。

教师:能说说用三角板画规定的角时要注意些什么吗?

指导学生说出用三角板画规定的角时,一是要在三角板上找到相应的角;二是在纸上确定一个端点并且把三角板角的顶点对着这个端点;三是要靠紧三角板的两边从端点往两边画射线。学生回答时,教师可以把相应的要求板书在黑板上。

教师:请同学们在45°、60°和90°中选一个度数,用三角板画角。

学生画角后,抽一个学生画的角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画角的过程。

教师:怎样画75°的角呢?

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先用30°和45°的角拼成75°的角后,再按前面的方法画。

教师:请同学们在75°、120°、135°和150°中选择一个度数,用三角板画一画。

学生画角后,拿一个学生画的角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画角的过程。

[点评: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突出用三角板画角的方法,特别强调确定端点,再从端点靠三角板的两边画射线。这个画法与角的定义是吻合的,通过学生画角,能加深学生对角的理解。这个环节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教学层次清楚,每个环节的引导过程,就是学生的认知过程,通过这样清晰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画角的基本方法。]

二 教学用量角器画角。

教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已经会用三角板画角了,用三角板画角的最大特点就是比较简便。但是如果要求我们画一个24°的角、139°的角,只凭三角板能画出来吗?

学生:不能。因为三角板上找不出、也拼不出这样的角。

教师:这就需要我们用另一种工具——量角器来画。根据前面的经验,想一想用量角器怎样画24°的角?

学生讨论后回答:一是先确定顶点;二是过这个顶点画一条射线;三是用量角器确定度数;四是根据确定的度数画出角的另一条射线。

教师:你觉得用量角器画角最难的一步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用量角器确定角的度数。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怎样用量角器确定角的度数。

教师作示范画角,然后请学生照老师这样画角。

教师:你觉得用量角器确定角的度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要注意的事项是:(1)量角器的中心点要与确定的端点重合;(2)量角器的0°刻度线要与已经画好的一条射线重合;(3)再在量角器上找自己需要的度数作一个记号;(4)连接端点与这个记号画一条射线。

教师:也就是要关注画角过程中的“两重合”。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画出83°、139°角。

学生画角后,抽一个学生画的角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画角的过程。

> [点评:由于用量角器画角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一是采用了教师的示范作用,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同时通过对“画角中最难的一步”的讨论,突出画角过程中的“两重合”,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

三、练习

课堂活动第1~3题。

四、课堂小结(略)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三第9~12题

1-5数学教案【篇3】

教学内容: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科书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能力目标 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感目标 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承前启后

1、出示主题图。教材第2页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内容。(教师:观察上图,你能发现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2℃ 和 2℃ 各代表什么意思?) 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

二、学习引领

1、教学例1 。

(1)教师板书关键数据:0℃ 。

(2)教师讲解0℃的意思: 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

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如-2℃表示零下2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

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可省略不写:如+2℃表示零上2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也可以写成2℃,读作:三摄氏度。

(2)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图,你知道北京的气温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是多少呢?随机点同学回答。

(4)了解了北京的气温,下面我想请同学告诉我哈尔滨的气温,它与上海气温比较又怎样呢?用手势告诉大家好吗?

2、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反馈。

(1)请同学们把图上其它各地的温度都写出来,并读一读。

(2)教师展示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2)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用+和-就能准确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3、教学例2。

(1)教师出示存折明细示意图。(教材第2页的主题图)教师:同学们能说说支出(-)或(+)这一栏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吗?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1-5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练习。复习数一数,让学生巩固数数。

2、通过比一比,能够比大小、高低、轻重等。

3、复习认识位置,知道前后左右。

4、认识立体图形,把握立体图形的特征。

5、会看统计图,能够简单分析统计图。

教学重点:正确区分四种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会区分上下、左右、前后。

教学对策:通过分类练习,掌握有关知识。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画一画。

老师读题目,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二、分一分,圈一圈。

指点:看图,图上可以怎么分?

分成可以吃的水果,和不可以吃的东西两类。

请你把它分一分。

教师巡视

交流答案。

三、找规律。

1、接着涂颜色。

看第一串珠珠,你发现了什么?

2个黑色一个白色,2个黑色,一个白色。

对了,这里是2个黑色,一个白色以3个为一组规律。

2、请你按照这个规律自己接着往下画。

3、学生完成找规律。

4、、交流答案。

修改:增加练习

按规律继续画下去(每条横线上画一个图形)

(1)△○△△○△△△○

(2)△○△△○○△△△○○○

四、分一分、树一数、填一填。

自己独立完成后,交流。

五、认一认,连一连。

1、学生指出上下前后左右。

2、认一认这几个表示方位的字。

做左右的游戏。

3、看图:草莓的上下左右分别是什么?

4、同桌互相说一说。

5、交流:

草莓的上面是梨、下面是樱桃、左面是萝卜、右面是梨。

6、学生自己连一连。

7、独立完成第2小题。

8、交流。

六、下面的动物各有多少只?请你数一数,再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七、认一认、数一数、填一填。

从上往下数,第( )个是球。让学生数一数。

从右往左数,第( )个是球。请学生举出右手,然后自己数。

上面一共有( )个图形。

完成表格: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

( )个( )个( )个( )个

说一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修改:老师提醒:

长方体不管是竖者着放、还是横这放,还是斜着放,你都要认出它。

圆柱体不管是胖的还是瘦的,高的还是矮的,你也都要认出它。

自己独立完成表格。

交流。

八、比一比,分一分,数一数。

学生自己完成。

交流。

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作业:

完成以上各题。

板书设计:

分类复习

前后、上下、左右

1-5数学教案【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3页例2及“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4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在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学会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对策:

借助画线段图和分析数量关系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要积极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真正理解数量关系后再列式解答。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及补充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列各题。

4/15+7/15 1/2-1/3 5/9×3/5 2÷1/2 1/4÷4

18÷1/2 18×1/2 0÷2/5 1-3/4 1÷4/7

21×3/7 10/7÷15 21÷3/7 1/2×1/3 5/6×36

进行口算,学生将得数写本子上,时间到后统计完成的题目数量及正确率。

2.口答。

(1)五(1)班中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5,那么女生人数占全班的( )。

(2)一本故事书已看了2/7,还剩全书的( )。

(3)一根绳子长12米,剪去了1/4,剪去了( )米。

(4)一盒牛奶900毫升,喝去了1/3,喝去了( )毫升。

指名学生口答得数并分析每一题的数量关系。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2。

出示例题:岭南小学六年级有45个同学参加学校运动会,其中男运动员占5/9。女运动员有多少人?

(1)学生读题,提问: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指名学生回答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提问:根据“男运动员占5/9”这个信息你还知道了什么?(把45个同学看作单位“1”、女运动员占总人数的4/9)为了清楚地表示男、女运动员和总人数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借助画线段图来分析。你能在线段图上分别表示出男、女运动员所占的部分吗?

(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完整的线段图。

(4)提问:要求女运动员有多少人,可以先算什么?用你想到的方法列式算一算。(学生独立思考后列式计算)

(5)探讨方法。

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

方法一:根据男运动员占5/9,先算出男运动员的人数,再算女运动员人数,列式:45-45×5/9

方法二:根据男运动员占5/9可以知道女运动员占总人数的4/9,最后求女运动员人数。列式为:45×(1-5/9)。

追问:45×5/9表示什么?1-5/9又表示什么?

小结:刚才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中,都把哪个数量看做单位“1”,第一种方法先求出男运动员人数,再用总人数减去男运动员人数求出女运动员人数;而第二种方法先求出女运动员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再用乘法求出女运动员的人数。不管哪种方法都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这个问题,题目比以前复杂一些,所以今天我们研究的是稍复杂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2.“练一练”。

(1)学生读题后可以先找出关键句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解答。

(2)先同桌之间说说解题思路,再请几位学生全班交流,教师及时评价。

三、巩固练习

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下列各题。

1.某粮库原来有大米1500袋,运走3/5,还剩多少袋?

2.少先队员一共采集标本168件,其中5/8是植物标本,其余是昆虫标本。昆虫标本有多少件?

3.张大伯有一块长方形菜地,长30米,宽20米。这块地的7/12种茄子,其余种番茄。番茄种了多少平方米?

学生认真读题后独立列式解答,讲评时重点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4.(1)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用去多少千克/

(2)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还剩多少千克?

(3)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学生独立思考后解答,讲评时将这三小题进行比较,比较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以及解题思路。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内作业:完成练习十六第1-4题。

1-5数学教案【篇6】

一、教学内容:102页—109页

二、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表内乘法,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统计。

第一课时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教学内容: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复习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估算。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的'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巧妙的进行估算

教具准备:微机。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点:

1、学生看书自学,同桌讨论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这个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笔算加法 笔算减法 笔算加减混合 估算

2、教师:笔算加减法应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当十再减。

3、练习:算出下面每组数的和与差。

42、36 54、29

4、教师:笔算加减混合运算需要注意什么?

练习:计算。

29+35+9 61-30+15

75-46+31 53-9-37

5、教师:估算两位数加减法有什么方法?

练习:一本80页的书,小明第一天看了32页,第二天看了27页,他大约看了( )页,大约还剩( )页没有看。

二、综合练习。

1、计算比赛:105页第1题。

2、先估算,再笔算:105页第4题。

1-5数学教案【篇7】

教学内容:

教材第72页、第73页的例1、2、3题,练习十四第1--3题。

教学目标:

1.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和负数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弄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

2.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和整数、小数数位顺序表,并能正确地熟练地读、写整数与小数,会比较熟的大小。

3、通过整理和复习,感悟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初步学会知识的整理。

教学重点: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负数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问引入

(一)回顾知识

1.课件出示P72情境图

学生提取信息

总计人数10500名运动员

花费4.96亿英镑

约占总人数的3.77%

金牌数约占总数302枚的八分之一

第29届奥运会出现了25.5%的负增长

提问:这些都是什么数?每个数有什么含义?完成73页做一做

2.同学们课下都收集了一些数据,请你汇报生活中用这些数的例子,并说说每个数的具体含义。(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提问:有什么感受?

3.请你给这些数进行分类。

好,我们来看这些数,如果把这些数分类,可以怎样分?

教师监控 1

①学生按照整、小、分、百、分类。

②这些数叫整数还可以叫什么?(自然数)

③什么叫自然数?

④自然数和整数有什么关系?

⑤小学阶段我们研究的自然数就是整数,但以我们现在学习的知识来看整数还不只这些,我们还研究了负整数。

⑥想一想,整数和自然数的范围哪个更大?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对这些数的知识进行复习,整理。

二、小组合作,整理概念

(一)小组合作,进行数的整理

出示整理提示

1.根据数的特点找到数之间的联系,并用树形图的形式进行整理。

2.先小组讨论它们之间的联系,然后分工合作,汇报时要说清整理的理由。

3.如果不能够面面俱到,可以选取一部分数进行整理。

Gz85.Com小编推荐

1-5数学教案收藏


寻找优质文章不妨看看“1-5数学教案”,愿您在阅读中有新的领悟。每个老师在上课前会带上自己教案课件,因此老师会仔细规划每份教案课件重点难点。优秀的教案是实现优质课堂的保障。

1-5数学教案【篇1】

教学内容:教材第4l页实践活动"男、女生的脉搏"。

教学要求:1、使同学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能进行简单的收集数据和统 计,学会根据实际问题求简单的平均数。

2、培养同学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同学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组织同学参与实践活动,从中体会统计的过程和作用。

教学难点:同学自测脉搏。

教具准备:秒表一只、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我们已经学习了求平均数的问题。谁来说一说怎样求几个数的平均数?

2、出示:下面是第一组男、女同学的数学成果,比较男、女生的平均成果,看谁高?

男生:95、80、90、85、95。

女生:100、80、85、95。

指名同学板演。

集体订正。提问:求男生的平均成果为什么除以5,求女生的平均成果为什么除以4?

二、提出问题

1.我们已经学习了统计表和求平均数。你能知道我们班里男生和女生的`脉搏,谁跳得快些吗? 哪位同学大胆猜想一下,男生的脉搏跳得快还是女生的脉搏跳得快?你猜想时是怎样想的?

2.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现在大家讨论 一下,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解决?(得出求平均数的方法)

三、分组活动

1.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每人1分钟脉搏次数,填入下表

2.组织同学分组活动,由教师计时,组长主持每人测脉搏并填在表里, 再让同学求自身小组里男生、女生平均1分钟脉搏跳多少次,并在组内 交流比较男、女生脉搏跳动次数,看谁跳得快些。

交流汇报。

3.各组汇报男、女生人数和男、女生脉搏跳动总次数,要求学 生自身求班内男生和女生脉搏跳动的平均次数。

4.请大家比较一下,你发现结论怎样?前面的猜想对吗?

四、课堂小结

五、安排作业

1-5数学教案【篇2】

1、教学语言:翻开教科书p47找到练一练第1题。

老鼠数是小猫的□倍。 蜻蜓数是蝴蝶的□倍。

□○□=□ □○□=□

教学语言:⑴先自己仔细看第一图和第二图,通过看图你知道了这道题告诉了我们什么条件,要求的是什么?

⑵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同学呢就用学具画一画,圈一圈。

⑶评析语言:

2、 教学语言:现在找到练一练的第2题。

淘气的身高是机灵狗的□倍。

□○□=□

教学语言:⑴先自己仔细观察图,通过看图你知道了这道题说了什么条件,要求的是什么?

⑵独立填空列式。

⑶评析语言:用8个小圆片代表淘气有8个南瓜那么高,用3个小圆片代表机灵狗有3个南瓜那么高。

3、教学语言:找出练一练第3题。

讲解语言:气象组调查了近日来的天气情况,见下表。

⑴下雨□天,晴天□天,多云□天。

⑵晴天的天数是下鱼的□倍。

⑶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①独立完成。

②组内口头提出问题,并口头解答。

1-5数学教案【篇3】

一、引入

师:回忆一下,之前我们学过哪些时间单位?(时、分、秒)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较长的时间单位,认识年、月、日。(板书课题)

先了解一下年、月、日的由来。

(人们根据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形成了日的概念;根据月亮绕地球公转,形成月的概念,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的四季交替现象而形成了年的概念。)

二、找找圈圈,认识年历

1.师:认识时分秒要看钟表,认识年月日要看什么呢?(年历)

这是一张20xx年的年历,(课件圈出老师自己的生日)课件上圈出的这个日子,对老师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大家来猜一猜,这一天可能是老师的什么日子?是几月几日?

2.生在年历卡上找到自己的生日,圈一圈。

你的生日是哪一天能告诉大家吗?指名说。

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

你能在书上的年历卡上圈出自己的生日吗?打开数学书P17,圈一圈。

谁能从大屏幕上找出自己的生日,说一说你是怎么找的。

师:1到12这些大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每个月里的数字呢?

3.师:知道祖国母亲的生日是哪一天吗?指名说一说,找一找。

师:你还知道哪些节日?先说一说什么节日是几月几日,再找一找。

教师可适当进行思想教育。

4.小结:记录我们每个人的生日、值得纪念的重大事件的日子,都需要用到年、月、日等时间单位。

三、探究发现,学习大、小月。

1.观察各年年历,获得年月日的知识。

师:观察书上的年历卡,你发现了什么?同桌讨论。

学生回答12个月时,师引导:年历卡是哪一年的?一年有几个月?每年都有12个月。(板书:一年有12个月。)

学生回答每月的天数时,师引导: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吗?(板书:31天、30天、28天)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老师也非常喜欢爱动脑筋的你们。

2.整理每月天数,认识大小月。

师:我们把每个月的天数来整理一下吧。填写表格。

一起来把整理的结果说一下。集体交流,师把表格填完整。

师:谁再来看着表格说一说一年有多少个月?

师:观察表格,每个月最多有多少天?31天的有哪几个月?30天呢?还有呢?

课件出示:(31天)1、3、5、7、8、10、12(月)

(30天)4、6、9、11(月)

2月

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课件: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课件:小月)。还有一个2月有28天,它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谁再来说说哪些月是大月,哪些月是小月。(板书同课件)

请大家给表格里的大月涂上黄色,小月涂上蓝色。

是这样涂的吗?数一数大月、小月各有多少个?

师:2月为什么不涂?

一年中有多少个大月,多少个小月?还有1个二月。总共是12个月。

1-5数学教案【篇4】

对于分数而言,学生是在三年级下册教材“分一分(一)” 中,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在“分一分(二)”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这里的“再认识”已经很明确的告诉我们这里学习的分数知识与原来学习的分数知识是有区别的:一是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标准”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二是结合具体的情景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由于学生是在三年级学习的分数初步知识――相隔时间较长,加之这里学习的分数意义范畴的拓展――概念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分数的再认识》是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次,五年级的学生求知的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但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需要动手操作,理解知识需要具体的事物作支持。

1-5数学教案【篇5】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2.初步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二)能力训练点

1.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一摆,比一比,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培养动手能力。

2.进行比较,培养观察和判断能力。

3.用完整话说一说有关同样多、多些、少些的道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4.学会正确握笔方法,写字的姿式及写法,提高书写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2.强调写字的基本要求,培养良好地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连线初步认识一一对应。

2.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

3.做写字准备练习,强调写字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

1.一一对应,比较多些、少些。

2.写字准备练习。

教具准备

1.实物图或电脑软件,4个萝卜,4只白兔;2只小鸡,1只小鸭图;2个苹果,3个桃的图。

2.磁力板及10个○,7个△,5个□;小棒若干根。

3.画有写数字练习格的小黑板。

4.学生准备5个△,5个○,5个□。

教学步骤

1-5数学教案【篇6】

读完《争气》这本书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作者呱呱落地不久,一场丹麦病给他留下了右臂不能上举的终身残疾,并且由于疾病的折磨,他的智商也受到了影响。上小学时面对着别人的挖苦和嘲笑,他曾感到屈辱,后来,作者在书店做过临时工,在菜场拉过菜。80年代初,他考上了南京市文学讲习所,然而,又因他原先的职业而遭到同伴的讽刺和讥笑。生气之余,他发誓要争口气,让菜花插在文学的殿堂上。一年后,作者的杂文《南京大萝卜》终于在报上发表了。这使他第一次看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并且明白了属于自己的`争气之路只有一条。从此,作者更加勤奋的学习,又先后加入了市、省作协,时至今日,他仍然只管耕耘,不问收获。

从一个被瞧不起的残疾人到一个让人刮目相看的作家,作者的人生道路启示我们:面对歧视、嘲讽,不能自暴自弃,要像作者那样立下“让菜花插在文学殿堂”上的豪情壮志!

遇到挫折、坎坷,不能垂头丧气,要像作者那样,“在生气中找着争气的成功点“,将争气化作继续前进的动力!

从小学受到屈辱到文学讲习所得“气不打一处来”,作者的经历告诉我们:“生气,不如争气”!生气,只能使人痛苦中越陷越深不能自拔;只有争气才能使身残志坚,自强不息!

争气就是有志气,有了志气再加上勤奋刻苦,不懈努力,就会像作者一样获得成功。

1-5数学教案【篇7】

一、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3杯饮料,量的多少不同,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体验“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这四个词的含义。

教师出示小小养殖场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二、学习新知

1、学生交流看到了什么?

2、请学生用“谁多谁少”说一说。

自己说,同桌说,全班说。

通过全班说让学生正确建立谁比谁怎么多啊,多得多,多一些。谁比谁怎么少啊,少一些,少得多。

还有差不多等概念。通过举例子让学生明白“差不多”的概念。

如:一(6)班男生有38个,女生有36个,我们就可以说他们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差不多。

3、想一想:初步运用所学知识。

跑步的有86人,跳远的比跑步的少得多,跳绳的比跑步的少一些。

跳远的可能有多少人?跳绳的可能有多少人?学生选择后画圈,并说明白为什么这样选。

88人()、12人()、76人()。

三、巩固反馈

1、小红跳了38下,小男孩比小红多一些。小女孩比小红多得多。

男孩可能跳了多少下?(画钩)女孩可能跳多少下?(画钩)

35428542885

()()()()()()

2、第2和3题,引导学生看清题意,认真思考后,再独立选择答案。选择后全班交流,并说说自己选择的道理。

3、数学游戏。

猜数。

同桌合作,

方法:一人猜数,另一人语言提示。

例如:

甲:我想了一个两位数。

乙:是20吗?

甲:不是,比20多得多。

乙:是70吧。

甲:比70少一些。

……

四、课堂总结这堂课上,你感觉最快乐的是什么地方?为什么?

1-5数学教案【篇8】

1、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完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后进行的,主要引导学生应用比的意义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本节内容是平均分的延伸,跟分数乘法有密切联系,也是学习第十二册教材比例的基础。

2、本节内容设计比较灵活,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的方法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1、经课前了解学生对于比的意义理解得比较透彻,也非常理解、喜欢比的多种表现方法,而分东西时他们都喜欢用平均分,认为平均分最合理,也非常喜欢帮助别人分东西。

2、小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较强,凡事都喜欢刨根问底,喜欢挑战各种难题,所以本人设计了由平均分向按一定比分配的策略,让他们的认知由平衡向不平衡发展。并一步步引导他们运用旧知识解决新知识,最终真正学到知识。

3、学生可能会认为为什么平均分分东西会不公平,为什么要按一定的比分才合理。

1、在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分配的.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1、正确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1-5数学教案【篇9】

1.加法交换律。

(1)提出问题:求跳绳的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计算?

(2)列式解答。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8+17=45(人)

追问:还可以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17+28=45(人)

(3)观察发现。

提问:这两道算式都是求什么的人数?结果都是多少?再观察算式,说说它们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发现:这两道算式都是求跳绳的总人数,加数相同,得数也一样,只不过是把两个加数的位置调换了一下。

引导: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将这两道算式连起来呢?(等号)

师板书:28+17=17+28

(4)照样子写一写。

让学生试写等式,并投影展示。

提问:观察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这种规律。

学生在各自的练习本上表示规律后,交流各自的表示方法。

(6)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明确: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

a+b=b+a

教师指出: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就是加法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

(1)课件出示问题: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注意不同的解答方法,并指名两人板演不同的方法。

(3)组织汇报交流。

解法一:先算出跳绳的有多少人。

(28+17)+23

=45+23

=68(人)

解法二:先算出女生有多少人。

28+(17+23)

=28+40

=68(人)

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观察、比较这两个不同算式的计算结果。

追问:这两道算式的结果相同,我们可以把它写成等式吗?怎样写?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28+17)+23=28+(17+23)

(4)加深认识、探索规律。

①课件出示下面两道算式,让学生算一算,判断下面的○里能不能填等号。

(45+25)+16○45+(25+16)

(39+18)+22○39+(18+22)

②组织观察:这几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从这些例子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得出:这两个算式中,三个加数分别相同,加数的位置也相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

和不变。

追问: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这个规律可以怎样表示?

师板书:(a+b)+c=a+(b+c)

小结: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板书:加法结合律)

数学宫教案七篇


您提供的关键词帮助栏目小编找到了与“数学宫教案”相关的信息。请相信自己的能力,这篇文章将为您提供一些启示。教案和课件是老师在上课前准备的重要工具。因此,老师们在编写教案时要注意认真思考和准备。教案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宫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理解间接即通过变形运用开平方法降次解方程,并能熟练应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通过复习可直接化成x2=p(p≥0)或(mx+n)2=p(p≥0)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引入不能直接化成上面两种形式的解题步骤。

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讲清"直接降次有困难,如x2+6x—16=0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题步骤。

2。难点与关键:不可直接降次解方程化为可直接降次解方程的"化为"的转化方法与技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解下列方程

(1)3x2—1=5 (2)4(x—1)2—9=0 (3)4x2+16x+16=9 (4) 4x2+16x=—7

老师点评:上面的方程都能化成x2=p或(mx+n)2=p(p≥0)的形式,那么可得

x=± 或mx+n=± (p≥0)。

如:4x2+16x+16=(2x+4)2 ,你能把4x2+16x=—7化成(2x+4)2=9吗?

二、探索新知

列出下面问题的方程并回答:

(1)列出的经化简为一般形式的方程与刚才解题的方程有什么不同呢?

(2)能否直接用上面三个方程的解法呢?

问题2:要使一块矩形场地的长比宽多6m,并且面积为16m2,场地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1)列出的经化简为一般形式的方程与前面讲的三道题不同之处是:前三个左边是含有x的完全平方式而后二个不具有。

(2)不能。

既然不能直接降次解方程,那么,我们就应该设法把它转化为可直接降次解方程的方程,下面,我们就来讲如何转化:

x2+6x—16=0移项→x2+6x=16

两边加(6/2)2使左边配成x2+2bx+b2的形式 → x2+6x+32=16+9

左边写成平方形式 → (x+3)2=25 降次→x+3=±5 即 x+3=5或x+3=—5

解一次方程→x1=2,x2= —8

可以验证:x1=2,x2= —8都是方程的根,但场地的宽不能使负值,所以场地的宽为2m,常为8m。

像上面的解题方法,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配方法。

可以看出,配方法是为了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例1。用配方法解下列关于x的方程

(1)x2—8x+1=0 (2)x2—2x— =0

分析:(1)显然方程的左边不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因此,要按前面的方法化为完全平方式;(2)同上。

解:略

数学宫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角的度量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工具进行角的量化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在对角的具体量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掌握角度量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图形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步骤。

难点:量角器测量角时内外圈的选择。

教学流程

1.导入

根据游戏“愤怒的小鸟”,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平时玩游戏的时候,是调整什么才能打到小猪呢?让学生初步对于角度这个概念有一定的认识,并在黑板上画出在游戏过程中,发现会存在不同大小的角,向学生提问:对于两个角来说如何确切的知道它们之间差多少呢?继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角的度量。

2.新授

(1)学生根据之前学习过的经验,会用三角板先测量角的大小,但是会发现这种方法还是不能具体知道两角之间究竟相差多少。

(2)通过多媒体展示出角被平均分为360份,每一份就叫做1度,写作1°。从而引出角的度量单位。

(3)指导阅读:让学生观察手中的量角器,自学书本上第18页下半部分的内容。

提出要求: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关于量角器你知道些什么?

班级反馈对量角器的认识。(多媒体出示量角器的放大图片供学生交流使用)

提问:量角器上有角吗?有多大的角?最大的角?最小的角?

要求:指出量角器上不同度数的角,并找到量角器上的角的顶点。

读出量角器上的一些角的度数。

多媒体课件显示量角器上1°、30°、78°、140°的角。(读内、外圈数的角都有)

(4)请学生动手尝试用量角器量出书上∠1的度数,并在小组里说说是怎样量的?班级交流量角的方法。(学生利用实物投影讲解自己量角的过程。)师生共同总结量角的方法。多媒体展示用量角器量角的动态步骤。(每一步在关键部位闪烁提示)

使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①量角器的中心点要和角的顶点重合

②量角器上的0刻度线和角的任意一边重合

③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是角的度数

④量角器上有两条0刻度线,一条是内圈的,一条是外圈的;0刻度线在内圈,度数就读内圈;零刻度线在外圈,度数就读外圈。

总结“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它边看度数,内外要分辨”。

3.巩固练习

(1)测量课后第三题角的大小,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内外圈度数有误、0刻度线没有和角的一边完全重合)

(2)游戏:观察量角器角度的大小,老师随便报出一个度数,学生利用胳膊来表现出这个角的大小。(双臂张开代表180度)

4.小结

同桌交流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说出测量角的步骤是什么?

5.作业

向家长介绍量角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并测量生活中见到的角的大小。

数学宫教案【篇3】

教学内容:

P10P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及几百几十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进一步体验除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迅速正确的.计算

教学方法:

探索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练习,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

二、新授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渗透环保教育。提出问题:可以分多少组?

2、将学生列的算式及方法板书。并用全班学生一起复述,使每个学生弄白算法。

3、将答案完成在书上。

4、完成试一试第1~2题。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第2题先说说用什么方法作,然后由学生完成。

三、练习。

完成P111~3题

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

做完后交流算法。

第2题:先让学生看图,明白图意,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3题:先让学生看图,明白图意,然后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数字信息。

四、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学了什么?自己学得怎样?

学生听算,做完后交流。

学生看图,从图中获得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探究算法,与同伴进行交流。

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交流算法。

从图中获得信息,然后独立完成。

学生自己完成,个别学生给于适当辅导。

学生互评,自评。

板书设计:

数学宫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生病时不怕打针和吃药。

2、认识数字1-5,并能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药瓶若干,任务单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讨论导入

1、说说生病了怎么办。

1、生病了怎么办

提问:你生病时有没有打过针呢?打针时你怕吗?

小结:打针是有一点点痛,但忍一忍病就会好了。

2、说说自己生病的时候

提问:生病的时候你吃过药吗?药是什么味道的?为什么要吃药?

小结:吃药能治病,让你的身体快快好起来,所以生病了就要去看病,不要怕吃药,要做个勇敢的孩子。

二、第一次买药

我们小朋友都是勇敢的孩子,生病了都能不怕打针吃药。可是,娃娃家的宝宝说:我生病了,可我怕吃药!那我们一起来做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帮宝宝去医院买药。

1、认识数字

提问:看看每个药瓶上都有数字宝宝,请你根据上面的数字帮宝宝买药。

2、师生共同检验

小结:宝宝说谢谢爸爸妈妈帮我们买药。

三、第二次买药

宝宝说我们第二天吃的药没有了,请爸爸妈妈再帮忙到医院买些药。

1、请你根据医生开的单子帮宝宝领药。

2、请3名幼儿做医生,根据幼儿的任务单给相应的药,幼儿互相检查。

3、请你根据宝宝的要求,把药送给相应的宝宝吃。

小结:生病了,只有吃药才能更快的使病好起来。

数学宫教案【篇5】

【设计理念】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基本理念,设计本课。本节课充分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通过独立尝试,交流反思等活动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学情与教材分析】

排列与组合作为组合数学的最初步知识和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它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是比较广泛的。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本节课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组合数。为落实新课程的理念,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互相交流,互相沟通学习知识。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理解并掌握有关两两组合的知识,能采用列举、连线等方法进行探究,找出简单事件的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互相交流,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符号意识。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2)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两两组合规律的过程,使学生能进行有序地、全面地思考。

【教学难点】

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表示出组合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彩笔、A4纸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在前两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发现平时的吃饭、穿衣、走路中都蕴含着搭配、排列等数学问题。通过有序思考,我们将它们一一解决了。今天让我们走进动物王国,应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来为动物之王——老虎解决一件棘手的麻烦事。

话说:动物王国的首领老虎听说人类每隔4年都会开一次奥运会,就想让动物们也来开一次运动会,让动物们也都锻炼锻炼。可运动会还没正式拉开帷幕,牛伯和羊哥就吵上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谁来给大家读出老虎大王的麻烦?

生:牛伯、马叔、羊哥、鹿弟四人要参加乒乓球比赛,遵照国际惯例:每两人之间比赛一场。牛伯认为:他们每人都得和别人比3场,四个人一共得比3×4=12场。聪明的羊哥却说牛伯算得不对。两人因此争论不休。老虎大王也难以裁决。

孩子们,你们能帮助老虎大王平息这场争吵吗?让我们鼓足勇气,走进——新旧知识巧搭桥。看看体育比赛中又有什么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吧!(板书:数学广角---简单的组合)

设计意图:故事激趣,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新课的学习。

二、自主尝试,探究新知:

1、出示问题,理解规则:

牛伯、马叔、羊哥、鹿弟四人比赛打乒乓球,如果每两人之间比赛一场。一共要比( )场?

生:读题,了解问题。

师:看得出大家都读得很认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那你知道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哪个条件是最为关键的吗?

生:每两人之间比赛一场。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向大家解释一下“每两人之间比赛一场”是什么意思吗?

生:……

师:选三人说一说、演一演,引导学生加深对“每两个人之间比赛一场”的理解。

设计意图:分析题意意在培养学生的审题及分析能力。

2、独立思考,自主尝试:

师:究竟要赛几场呢?请同学们赶快开动小脑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一写或连一连来来帮老虎大王解决纠纷吧,比一比,看谁的方法最好,速度最快!

(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教师巡视,搜集学生个性思维。)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给学生留下了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交流,提高探究的实效性。

学情预设: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1)列举法:

在这些情况中,学生列举可能遗漏也可能重复或者能完整写出各种情况。例如:

①遗漏:仅写出:牛和马、马和羊、羊和鹿(3种)

②重复:例如:牛和马,马和牛……(12种或其它……)

③完整写出各种情况:

牛—马、牛—羊、牛—鹿

马—羊、马—鹿、

羊—鹿

(2)画图法:

可能有:循环型、直线型两种图示方法,但孩子们可能还采用了符号,如字母、数字、图形等来代替这四个参赛队。(课件演示,引导认识:循环型连线法的实用、科学)(符号意识的培养)

(3)算式法:

受到例1学习的影响,孩子们还可能考虑用乘法算式;也可能会出现加法算式。(课件演示,引导理解)(画图点拨:像这样的找规律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我们很多数学问题的解决时都要用到。如:数数一共有几个角,几条线段。)

(4)其它:……

3、展示交流,优化方法

(1)展示成果:

师:让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经过自己的认真思考,得到了哪些答案。

(教师将学生出现的各种情况分类展示在大屏幕或黑板上。)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个性思考,尊重学生的差异,给学生充分的展示交流的空间,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做出不同的分析,充分发挥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

(2)对比分析:

①列举法中不完整或重复的情况与正确结论的对比,让学生分析原因,并再次理解“每两支球队赛一场”的意义。

②列举法与画图的方法做对比,让学生通过与同伴的交流自己感知哪种方法好。

③画图法之间的对比:

首先,教师演示画图连线的方法。提问:两个球队之间为什么只连一条线?你是如何连的,怎样做到的不重不漏?让学生理解两个队连一条线就表示两个队要踢一场。每个队都要和其它的三个队踢一场,也就是每个小图标都要和其它的三个相连。如果学生只画出了循环形的图示,引导学生画出直线型的。

其次,让学生结合比赛实际,感受两两球队循环比赛(即第一种循环型的图示),更加适合真实的的比赛安排;但如果只是求场次,不考虑实际比赛的话,先确定一只球队,再逐次两两组合(即第二种直线型的图示)是更加条理的思考方法。

④画图法与计算法间的对比:

计算法:更直接,但只能呈现一共的组合数,不能呈现如何组合的;

画图法:直观,既能呈现出过程又能呈现出结果。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主探索、生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比较优化,让学生从方法层面和知识层面都有提升;让不同意见的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在争辩中互相启发,达成共识;在方法优化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的简约美,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3)及时小练:

师:在实际生活中,像这样的两两组合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现在我们选出四个同学、拿出四支不同颜色的铅笔,请大家添加上一定的情节自己提出类似这样的问题,并当小考官来选同学解答,考一考大家吧!

生:四人选两人当组长、四人两两握手、四支笔选两只作奖品……都有6种不同的组合。

师:为什么问题不同,结果却相同呢?

生:因为都是四人,两两组合。

师:怎样两两组合呢?谁能向大家展示一下:两两组合的过程,并配上语音说明?

生:演示并口头说明怎样两两组合。

师:呀,老师还不清楚每个同学的名字,大家想想,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让老师更清楚大家是谁和谁两两组合的呀?

生:编号①②③④或ABCD。

师:像这样,用数字或字母来表示某些事物,不仅简单而且也便于问题的阐明。

三、联系生活,巩固运用:

1、基础碰碰车——四国之间两两比赛问题

师:动物运动会的乒乓球比赛顺利结束了,老虎大王为了进一步激发大家参加体育运动的热情,组织大家观看2002年的世界杯足球赛。这一年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第一次闯进世界杯决赛圈,为祖国体育运动事业再添光彩。

课件出示:其中,C组球队安排如下:巴西、土尔其、中国、哥斯达黎加。如果每两个球队踢一场,一共要踢多少场?

师:你能很快的得出结论吗?

生:示范表述:我通过( )法知道了:如果每两个球队踢一场,一共要踢( )场。

生:你能根据自己的方法合理的安排出比赛的顺序吗?

师:哪种方法能更好的向我们展示出比赛时的上场顺序呢?

生:对比,方形循环连线法。

2、升级跷跷板——四枚硬币任选两枚问题

师:动物运动会顺利闭幕了,为了奖励牛、马、羊、鹿四人,老虎大王决定给每人颁发一点奖金以兹鼓励。请问,从下列四枚硬币中任选两枚,一共可以有( )种不同的选择。每种选择取出的各是多少钱?

生:组内交流各种情况,

师:提示,借助加法算式呈现选的情况和结果。

设计意图:分层练习,主要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情况。以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生活信息为主要内容。练习形式由简到难,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实践性、生活性、研究型和参与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尽量让学生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加深对简单的组合的认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四、拓展延伸,质疑启思:(因时间而定,可课内拓展,也可留为课外作业)

师:我们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帮老虎大王把疑难解决了,现在我们来解决一下自己班内的实际问题吧!每组5人,如果每两人之间握一次手,5人共握几次呢?那如果是全班53人每两人之间握一次手,又共握几次呢?

设计意图:研究了“四名运动员比赛场次”的问题后,变式提出了“8人握手,53人握手”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前面的方法类比学习,在类比学习的过程中感到画图方法的局限性,从而强化学生对计算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回顾总结,反思提高:

师:又一次学海探究之旅结束了,在到达知识海洋彼岸之时,你愿意与大家分享一些你的收获吗?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2、学到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什么其他的收获?

4、这次新知探究之旅你快乐吗?

师:大家的快乐就是老师的快乐,我因与大家共同走过了一次快乐的学海探究之路而快乐。

老虎大王赠言: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宝贵,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要衰弱,人缺少了

知识,头脑就要枯竭。(不懂数学真可怕!)

设计意图:让学生总结这节课的学习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谈学习收获,可是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有知识,还有能力、方法、情感等,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设计侧重体现了以下几点:

1、一个情境贯穿始终,导探练结四环节巧妙衔接,自然过渡。

根据“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理念,将课本问题融入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乒乓球比赛活动中,同时创设“动物运动会”这一故事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探究兴趣,把知识教好教活。

2、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充分彰显学生主体地位,收放有度。

依据“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主体,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线,采用动手实践,小组合作、交流的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3、尊重学生个性思维,以学生典型错误为资源,让课堂彰显动态生成之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知识不是教师强加与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猜想、同学合作、对典型错误的深入分析、交流争辩逐步达成的。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又动脑,在比较不同、发现问题、纠正错误的过程中,一步步说出正确、规范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的理念。

4、关注学生情感体验,以课堂教学评价语为佐料,使课堂饱满生动有味道。

教学中以激励性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学习,以赞许的语言、鼓励性的示意对待学生学习的表现,以平等的态度和学生展开交流。热情的鼓励、耐心的等待、情感的共鸣,使孩子们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增强了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数学宫教案【篇6】

一、教材简析:

“用数学”综合练习的编排,一般都引导学生结合情境图理解题意,进行计算,或结合情境图提出问题,再进行计算。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学会解决简单的减法应用题。

2、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解决减法的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学会解决简单的减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提数学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启发引导、合作交流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简单的应用题。谁愿意来说说解答应用题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说。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引导学生了解应用题的基本结构)

(二)巩固练习

1、课本21页第1题。

师:你在图中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你能把图中的兔子分一分吗?你打算从哪个方面来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左右和颜色这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观察)

师:要求右边有几只兔子,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怎样列式?

师:要求白兔有几只,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怎样列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收集对解决问题有用的数学信息,以此来解决问题。)

生独立完成。

2、课本21页第2题。

师:观察图片,你能自己编出一道应用题吗?试一试?

同桌互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情境编题,增强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和提问题的能力。)

指出:左边的女孩要写15个大字,还要写6个,已经写了几个?

右边的女孩要写15个大字,已经写了7个,还要写几个?

师:怎样列式?

请生独立完成。

3、课本第22页第4题。

师请全班读题,寻找数学信息和问题。

请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两题的练习,学生已经对应用题的基本结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时让学生来解决这题,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增强运用数学的能力。)

4、课本第22页第7题。

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根据图片编一道应用题并解决吗?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设计意图:这题是一道开放性的练习,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完成此题。

(三)全课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大家对解决问题应该更有信心了,你在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你觉得解决问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生说。

(设计意图:通过全课小结,让学生有反思的意思,对自己这节课的收获和不足做到心中有数。)

七、板书设计:

用 数 学 练 习

条 件

问 题

算 式

数学宫教案【篇7】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5页,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学生进一步明确乘法的含义,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标的排列规律,熟记1~6的乘法口诀,并且能利用口诀进行熟练计算,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建立本单元知识系统,巩固知识。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一单元我们学过了哪些内容?

学生小组回忆交流,然后在班内汇报。

2.教师小结,并交待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探究体验

1.出示1~6的乘法口诀空表,组织学生回忆归纳,把口诀填入表中,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

2.读表中的乘法口诀,仔细观察:表中的乘法口诀是怎样排列的?

引导学生从横看、竖看、斜看等几方面尽可能的观察仔细、全面。然后进行小组内交流。

1.学生分组摆乘法算式卡片,摆成一个有规律的表。并把本组的作品在全班展示。

2.出示第65页第2题图,学生观察图,说图意,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寻找所需要的信息,自己解决问题。

提醒学生注意:图中每个小朋友手里还拿着一朵花。

三、实践应用

1.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对。

2.帮助小动物找家。

认识1-5的数字小班教案


资料的定义范围较大,可指代生产资料。在我们的学习或者工作中,常常会用到一些资料。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可是你知不知道我们国家的资料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1-5的数字小班教案”,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标题:趣味认识1-5的数字小班教案: 升级版数字冒险之旅

引言:

数字是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基础,早期认识1-5的数字对于他们日后数学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为了激发孩子们对数字的兴趣,我们设计了一节生动丰富多样的小班教案——升级版数字冒险之旅。通过游戏、图片、动画和互动活动,孩子们将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掌握1-5的数字。

内容:

第一部分:数字的认识

活动一:数字地图探险

在教室的一角放置一个大型数字地图,上面标有1-5的数字。将孩子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拥有一份地图,并使用彩色图钉将对应的数字标出。教师向孩子们介绍地图上的数字,并鼓励他们用手指指着相应的数字并说出数字名称。这种互动式的探索活动将增强孩子们对数字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活动二:数字卡片拼图

将数字1-5的卡片分发给孩子们,然后提供一张纸板和粘贴胶水。教师提醒孩子们将数字按顺序放置在纸板上,并让他们用彩色纸剪下并粘贴出与数字相应数量的物品或图案。例如,数字1可以贴上一个苹果,数字2可以贴上两只蝴蝶,以此类推。这个活动将帮助孩子们巩固数字顺序和数量的概念。

第二部分:数字的运用

活动三:数字大狂欢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数字的用途,我们可以准备一些小屋子,每个小屋子里都有1-5个可爱的玩具。教师将小屋子按顺序排列,并让孩子们按照数字的顺序进入每个小屋子,触摸和数一数相应数量的玩具。例如,进入第一间小屋子,孩子们可以触摸一只玩具熊,进入第二间小屋子,孩子们可以触摸两只玩具熊等等。通过这个互动的游戏,孩子们将更加深入地认识到数字的实际运用。

活动四:数字配对游戏

为了巩固孩子们对1-5数字的理解和记忆,我们可以准备一套数字和相应数量的图片卡片。将这些卡片混合,然后让孩子们一一配对。例如,如果孩子抽到数字2的卡片,他们需要找到有两只动物的图片卡片。这个游戏将提高孩子们对数字和数量的敏感性。

总结:

通过升级版数字冒险之旅,我们不仅能让孩子们在生动有趣的环境中认识1-5的数字,还能培养他们对数字顺序、数量和实际运用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孩子们求知的欲望,同时提供了与数字互动的机会,有助于他们建立坚实的数学基础。希望这个小班教案能够给我们的孩子们带来快乐的学习体验,并为他们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数学教案"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