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我们走在大路上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1.08

我们走在大路上观后感(汇编十篇)。

这是一篇经工作总结之家特意制作的“我们走在大路上观后感”,请您细细品味。观看完一部作品后,我们常常会有独特的感悟。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对其主题有了深刻的理解。写观后感时,我们必须多加思考和观察,才能真正抓住影片的主题思想。你有写过对作品的观后感吗?

我们走在大路上观后感(篇1)

1.在《我们走在大路上》中能够更好的寻找初心和使命,是我观后的第一感受。

2.最近,每天守在电视机前就是为了看《我们走在大路上》。“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毛主席领导革命队伍,披襟斩棘奔向前方,向前进,向前进......”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创作于1963年,流传至今仍然是经典传唱的红色作品。

3.回望源头,我们一定要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倍加珍惜我们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胜利而矢志奋斗。

4.忆往昔,“雄关漫道真如铁”,我们的道路洒满阳光。“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共产党领导革命队伍,披荆斩棘奔向前方。”

5.展望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继续展现其独特优势,在解决自身发展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彰显更加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6.回望源头,我们一定要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倍加珍惜我们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胜利而矢志奋斗。

7.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给我的感触是: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理想信念的坚定,离不开思想理论的坚定。

8.24集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很好地把建国70年以来,国家的发展变化重新梳理一遍,通过此次的观看学习,我深知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真切领悟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那都是革命先辈用鲜红的热血换回来的。

9.作为一名年轻党员,我深知我自己的不足,现在只能通过好好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好好地学习红色精神,在知识上武装好自己,在行动上向党组织靠近。

10.观看了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我的感触就是,我应该牢记党的宏伟历史,热爱党,热爱人民,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提升自己的党性修养,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21世纪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奉献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11.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道上,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我们感到无比的骄傲。7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弹指一挥间,但我们党带领广大人民经历了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

我们走在大路上观后感(篇2)

观看了《我们走在大路上》,被里面的人和事感动着,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新中国的建设抛头颅洒热血,这份家国情怀,这份责任担当,是新时代党员干部最应该学习的。

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有担当精神。他指出,责任担当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要有担当意识,遇事不推诿、不退避、不说谎,向组织说真话道实情,勇于承担责任。要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担当、敢于坚持原则。

凭借着强烈的担当精神,我们党在成立之初就扛起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凭借着强烈的担当精神,面对严峻复杂的革命斗争形势,一大批人不怕流血、牺牲,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凭借着强烈的担当精神,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一大批党员干部敢为人先、勇于突破,我们党凝聚起改革开放的磅礴力量。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党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新时代更是担当者的时代、奋斗者的时代,新时代呼唤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党员干部。

新时代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敢于担当的政治信念。工作有难易,能力有高低,关键是看党员干部能不能勇敢承担起自身责任。作为党的事业的中坚力量,党员干部必须具有攻坚克难的勇气、无私奉献的境界;牢固树立在其位谋其政、勇挑重任的意识;在工作中时刻不忘岗位职责,尽责、担责;面对歪风邪气牢守底线,勇于斗争,面对前进道路上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阻力,迎难而上;一切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抛开个人私利,恪尽职守。只有这样才能肩负起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应对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风险考验,在新时代中创造不凡业绩。

我们走在大路上观后感(篇3)

1949年初,毛泽东和周恩来曾专门致函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宋庆龄,邀请她北上共商国是。经过深思熟虑,宋庆龄乘火车来到北平。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早已迎候在站台上。毛泽东还亲自登上火车迎接。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系统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对新中国的构想。这篇重要文献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和政策的基础。

1949年6月15日,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中南海勤政殿隆重开幕。在随后的政协筹备会中,经过讨论,代表一致同意,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国名就这样诞生了。

周恩来亲手起草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新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共同纲领》还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1949年7月,新中国的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通过报刊、电台向全国征求。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数不清的人士把对新中国的憧憬注入笔端,各种设计方案雪片般飞向北平。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会议决定定都北平,北平改名为北京,以公元纪年,国旗为五星红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会议选举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任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随后成立了政务院,周恩来任政务院总理。九州方圆,万众归心。

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在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按动电钮,五星红旗冉冉起。在“八一”军旗的引导下,一万六千四百名官兵组成的受阅部队,由东向西行进,阵容严整,一往无前。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为了建立一个新中国,无数革命先辈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全国仅在革命战争年代牺牲的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就有约万人。

新中国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进入了新的阶段。它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促进了人类进步事业的发展。

我们走在大路上观后感(篇4)

那个火红的年代,同炼钢炉前熊熊炉火一起映照在工人们欣喜的面庞上。

新中国向工业进军,激励着无数建设者的不眠之夜。

那是为祖国创业!没有什么比为祖国创业更令人胸怀宽阔、精神振奋!

那个火红的年代,在高山,在平原,在大漠,在戈壁,在祖国的四面八方,平均每天都有一个项目开工或者竣工。

1956年7月,沈阳飞机制造厂生产出第一架新型喷气式歼击机。

1957年,中国开始生产T54型坦克。

1958年,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诞生。

洛阳拖拉机厂的兴建,开始了中国人自己制造拖拉机的历史。谭震林副总理兴奋地说:“一个耕地不用牛的时代开始了!”

富拉尔基和太原等重型机器厂的建成,使中国能够自行制造重型采矿设备、工程机械等,大大提高了机械设备的自给能力。

从前连铁钉火柴都要进口的中国,第一次建立起了自己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新中国的建设宏图不仅仅展现在现代基础工业建设中,也展现在崇山峻岭和辽阔高原上。这里是被誉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318国道。平原高山,草原冰川,迥然不同的景象,美轮美奂。行驶在这里,你很难想象当年的建设者是怎样在这悬崖峭壁中用生命和鲜血打通这条进藏通道的。

1950年初,解放军奉命进军西藏。毛泽东指示进藏部队:“一面进军,一面修路”。

就这样,11万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技术人员和当地百姓一起手拿铁锤、钢钎、铁锹和镐头等原始工具,身上捆着绳子吊在半山腰作业。他们命悬一线,绝不退缩,一点一点向着拉萨的方向推进。

为了打通这条从雅安到拉萨的进藏通道,有三千多名官兵英勇捐躯高原,几乎一公里就有一名官兵倒下,而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3岁。

两次骑马进藏的艰难经历,让开国将军慕生忠萌生了修筑一条从格尔木到拉萨的现代公路的设想。为了修路,慕生忠从青海跑到北京,找到刚从朝鲜战场归来的老首长彭德怀作了汇报。半年后,中央批准了慕生忠的青藏公路修路报告。

1954年5月11日,慕生忠带领十九名干部,一千二百多名当地百姓和战士,在格尔木河畔、昆仑山口、楚玛尔河拉开了战场。他们边修路边通车,只用了七十九天就把公路修到了可可西里。慕生忠带领大伙白天抡大锤,晚上住帐篷。他不断地鼓励大家:“修筑青藏公路的决心不能动摇,就是死了也要头朝拉萨。”

在开工后的七个月零四天,二十五座雪山被筑路者攻克,汽车终于能从格尔木直接开到布达拉宫。1954年12月25日,川藏、青藏两大公路举行了通车典礼,结束了西藏没有公路的历史。

到1957年底,中国大部分县、镇通了汽车。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5万多公里,除西藏外,各省、自治区都有了铁路,通车里程达到29862公里。

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修建了一批民航机场,开辟了通往东南亚、欧洲和非洲的三条航线。

水与大河,既孕育和滋养了文明,也带来了凶险和灾难。自古以来,中国始终是一个水患灾害频繁袭扰的国家。治理水患,变害为利,是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1950年夏天,一份反映淮河特大洪涝灾情的报告,让毛泽东流了泪。报告写道:受灾耕地面积4350万亩,灾民“来不及逃走,或攀登树上,失足坠水(有在树上被毒蛇咬死者)”。毛泽东当即批示:请令水利部限日作导淮计划,送我一阅。此计划八月份务须作好,由政务院通过,秋初即开始动工。他说:“不救人民,还叫什么共产党!”

治理淮河是新中国第一个全流域,多目标的大型水利工程。全国有两千多万人直接参与水利工程建设,投入经费约七亿元。“父子齐上阵,兄弟争报名,妇女不示弱,夫妻共出征”,形象地体现了当年治理淮河的真实状况。

有着“新中国第一坝”之称的佛子岭水库大坝,就是在这一时期建成的。

修建新中国第一座钢筋混凝土连拱坝,谁也没有经验。茅以升、钱令希、黄文熙……数不清的专家、技术人员来到这里参加技术论证。工人们白天施工、夜里学习,实现技术革新四千多项。

我们走在大路上观后感(篇5)

. 回望七十年,本部专题片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契机,让人沉思:走多远、走多久,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我有一种对国家的深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人们常说,做人要有气节、要有人格,气节也好,人格也好,爱国是第一位的。要努力做到“以身许党许国”,从现在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伟大事业之中,我虽只是一名学生,那我就做好自己该做之事,便可为祖国分担一份微薄之力。

我们的祖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不仅仅只经历了这七十年,但是这七十年,虽然时间很短,不比那上下五千年,但是发展的成就举世瞩目,那么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为我的祖国而骄傲! 翻开历史的册页,感受中国70年的沧桑巨变、旧貌新颜。70年间,土地改革让人们第一次成为土地的主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成为现实;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发惊天巨响,第一颗人造卫星在太空奏响《东方红》;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回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的决议;架起了高铁公路,探索了深海星空;杂交水稻等农业创新养活了近14亿人口,青蒿素研制成功等等历史到现在的奇迹,一个个历史性的时刻,串联起了新中国成立后神州大地的巨大变迁。新中国在攻坚克难中屹立世界东方之林,神州大地涌动澎湃激情。

我们走在大路上观后感(篇6)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观后感

为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景式展现新中国风雨兼程、砥砺前行的伟大历程,**宣传部、**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总台、**军委政治工作部共同摄制24集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将从9月16日起在**电视台综合频道**时段播出。

该片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7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作为主线,坚持“政论情怀、故事表达”风格歌唱祖国、礼赞时代,深入反映共和国筚路蓝缕一路走来的感人故事和重要事件,倾情呈现亿万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懈奋斗谱写的壮丽史诗,充分展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广大观众全方位了解新中国发展的一部优秀作品。

该片共24集,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生动讲述了中国人民筚路蓝缕、砥砺奋进、一路走来的感人故事,全面展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本片坚持“政论情怀、 故事表达”,既客观反映历史的进程,又注重接地气的故事表达,既讲述各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也反映了千千万万中国人民日常生活的巨大变迁。

激情燃烧70年,记录奋斗,承载汗水,回荡记忆。回首遥看来时路,一段又一段难忘的旅程。让我们再次重温那些熟悉的旋律、红色的记忆,在未来的无数个“70年”,高歌祖国“红色”情,与祖国风雨同舟共成长。

50年代的中国,百废待兴。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简单朴素,“四个兜的中山装,小米高粱吃得香,几户人家一个庄,走亲访友靠步量”。在那样的环境下,一首红色革命的赞“歌”唱响了革命的激情,心中的理想,引领着50年代人们的生活,他们工作繁杂但没有怨言,生活清苦但没有牢骚,遇到困难也不气馁。

虽然他们曾经在家里砸铁锅炼铁炼钢,虽然曾经误以为粮食亩产几十万斤,但他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是无可厚非的。

我们走在大路上观后感(篇7)

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第四集起宏图

1956年5月31日,毛泽东在船上听取了武汉长江大桥工程建设的情况汇报。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

那天,风和日丽,毛泽东心情正好,兴致很高,忽然提议要在长江里游泳。这是他第一次横渡长江。从蛇山北岸游到汉口的淡水池,15公里,毛泽东在水里游了整整两小时。从水中,他穿越了正在建设中的长江大桥。

几天以后,毛泽东写下那首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游泳》。

兴起大规模经济建设,把新中国建成一个繁荣富强的现代化国家,正是几代中华儿女孜孜以求的梦想。

但奠基之初,新中国建设者们,对内,面对着的是“一穷二白”的家底,对外,面临着帝国主义的重重封锁。

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甘肃玉门拍到的一组镜头。那时候中国人就是用这种方式开采石油的。拼命干,全国原油产量也只有12万吨。

毛泽东感慨道: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憋着一股劲的中国人,下定决心,迎难而上。从1953年起,一场大规模经济建设热气腾腾地在中华大地全面铺开。建立属于自己的独立工业体系,是新中国宏大的抱负。

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号召全国人民同心同德,为实现工业化而积极奋斗。

第一个五年计划以苏联帮助中国设计建造的156个建设项目为标志,重点发展重工业,能源、原材料、机器制造等基础工业项目。

毛泽东第一次访问苏联期间,曾经参观了斯大林汽车制造厂。当看到一辆接一辆的汽车驶下装配线时,他把手指往地上一指,对随行人员一字一句地说:“我们也要有这样的大工厂。”

1953年7月15日,新中国第一个汽车工业基地——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是在一片荒郊上举行奠基仪式的。

筹备之初,有人提出像苏联那样,把这第一个汽车厂叫“毛泽东汽车制造厂”,因为苏联的第一个汽车厂叫“斯大林汽车制造厂”,也有的人提出叫“新中国汽车制造厂”。毛泽东只同意叫第一汽车制造厂,他说“我们很快还要有第二,第三个。”

为生产出共和国的第一辆汽车,技术人员自制的汽车零件有2335种,各种工装、非标图纸达十多万张,描图员就有一百多人。

当年建设一汽共投入资金6亿元,相当于全国6亿人民一人一块钱。

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试制成功。第一辆卡车下线之前,有人建议把一汽的产品命名为“毛泽东号”,但毛泽东欣然命笔,写下了雄浑有力的“解放”二字。

首批十二辆解放牌汽车缓缓驶下装配线,绕厂一周后驶向市区。驾驶首批解放牌汽车上街的司机马国范,脸上的笑容藏也藏不住,幸福的模样被人们编成《老司机》这首歌:“五十岁的老司机我笑脸扬啊,拉起那手风琴咱们唠唠家常。想当年我十八就学会了开汽车呀,摆弄那个外国车呀,我是个老内行啊,可就是啊,没见过,中国车呀啥模样啊。盼星星盼月亮啊,盼的那个国产汽车真就出了厂。”

中国第一辆国产小轿车,东风牌轿车,也诞生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1958年5月21日一大早,一辆红色的东风轿车驶进了中南海,环绕绿色草坪行驶了两圈,稳稳地停了下来。车门打开,毛泽东满面春风地跨出车门,高兴地说:“好啊!坐上我们自己的小轿车了!”

那个火红的年代,同炼钢炉前熊熊炉火一起映照在工人们欣喜的面庞上。

新中国向工业进军,激励着无数建设者的不眠之夜。

那是为祖国创业!没有什么比为祖国创业更令人胸怀宽阔、精神振奋!

那个火红的年代,在高山,在平原,在大漠,在戈壁,在祖国的四面八方,平均每天都有一个项目开工或者竣工。

1956年7月,沈阳飞机制造厂生产出第一架新型喷气式歼击机。

1957年,中国开始生产T54型坦克。

1958年,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诞生。

洛阳拖拉机厂的兴建,开始了中国人自己制造拖拉机的历史。谭震林副总理兴奋地说:“一个耕地不用牛的时代开始了!”

富拉尔基和太原等重型机器厂的建成,使中国能够自行制造重型采矿设备、工程机械等,大大提高了机械设备的自给能力。

从前连铁钉火柴都要进口的中国,第一次建立起了自己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新中国的建设宏图不仅仅展现在现代基础工业建设中,也展现在崇山峻岭和辽阔高原上。这里是被誉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318国道。平原高山,草原冰川,迥然不同的景象,美轮美奂。行驶在这里,你很难想象当年的建设者是怎样在这悬崖峭壁中用生命和鲜血打通这条进藏通道的。

1950年初,解放军奉命进军。毛泽东指示进藏:“一面进军,一面修路”。

就这样,11万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技术人员和当地百姓一起手拿铁锤、钢钎、铁锹和镐头等原始工具,身上捆着绳子吊在半山腰作业。他们命悬一线,绝不退缩,一点一点向着拉萨的方向推进。

为了打通这条从雅安到拉萨的进藏通道,有三千多名官兵英勇捐躯高原,几乎一公里就有一名官兵倒下,而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3岁。

两次骑马进藏的艰难经历,让开国将军慕生忠萌生了修筑一条从格尔木到拉萨的现代公路的设想。为了修路,慕生忠从青海跑到北京,找到刚从朝鲜战场归来的老首长彭德怀作了汇报。半年后,中央批准了慕生忠的青藏公路修路报告。

1954年5月11日,慕生忠带领十九名干部,一千二百多名当地百姓和战士,在格尔木河畔、昆仑山口、楚玛尔河拉开了战场。他们边修路边通车,只用了七十九天就把公路修到了可可西里。慕生忠带领大伙白天抡大锤,晚上住帐篷。他不断地鼓励大家:“修筑青藏公路的决心不能动摇,就是死了也要头朝拉萨。”

在开工后的七个月零四天,二十五座雪山被筑路者攻克,汽车终于能从格尔木直接开到布达拉宫。1954年12月25日,川藏、青藏两大公路举行了通车典礼,结束了没有公路的历史。

到1957年底,中国大部分县、镇通了汽车。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5万多公里,除外,各省、自治区都有了铁路,通车里程达到29862公里。

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修建了一批民航机场,开辟了通往东南亚、欧洲和非洲的三条航线。

水与大河,既孕育和滋养了文明,也带来了凶险和灾难。自古以来,中国始终是一个水患灾害频繁袭扰的国家。治理水患,变害为利,是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1950年夏天,一份反映淮河特大洪涝灾情的报告,让毛泽东流了泪。报告写道:受灾耕地面积4350万亩,灾民“来不及逃走,或攀登树上,失足坠水(有在树上被毒蛇咬死者)”。毛泽东当即批示:请令水利部限日作导淮计划,送我一阅。此计划八月份务须作好,由政务院通过,秋初即开始动工。他说:“不救人民,还叫什么共产党!”

治理淮河是新中国第一个全流域,多目标的大型水利工程。全国有两千多万人直接参与水利工程建设,投入经费约七亿元。“父子齐上阵,兄弟争报名,妇女不示弱,夫妻共出征”,形象地体现了当年治理淮河的真实状况。

有着“新中国第一坝”之称的佛子岭水库大坝,就是在这一时期建成的。

修建新中国第一座钢筋混凝土连拱坝,谁也没有经验。茅以升、钱令希、黄文熙……数不清的专家、技术人员来到这里参加技术论证。工人们白天施工、夜里学习,实现技术革新四千多项。

1954年11月,佛子岭水库竣工。据统计,建库至今,佛子岭水库群已累计拦截大大小小的洪水230余次。

随着治理淮河、荆江分洪、黄河下游防洪工程等骨干项目的建成,中国很多地区水患频繁,灾害不断的状况得到初步改变。

有了水库还不能实现旱涝保收。几千年来农民各自耕种的土地是没有统一灌溉系统的,新中国几亿农民又开始了修渠引水,平整土地等农田基本建设。

那个火红的年代,同样激励着走上集体化道路的农民。农村广袤的土地上红旗招展,这是几亿农民在祖辈留下来的土地上进行着伟大的创业。宏伟的农业基础工程,保障了农业稳定丰收,显著增产,并为发展现代农业建造了必要的基础条件。新中国农民的贡献是巨大的。

在天山南侧的库尔勒市中心有一座纪念碑,叫十八团渠纪念碑,这尊铜像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无数屯垦戍边将士光辉形象的真实写照。

1949年王震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进军,9月25日和平解放。随后军区发布命令:“全体军人,一律参加劳动生产,不得有任何人站在劳动生产之外”。就这样,驻疆只保留一个国防师,其他全都一手拿枪,一手拿锹,奔赴新战场。作战地图变成了生产地图,炮兵瞄准仪变成了水平仪,战马变成了耕马,马镫变成了犁头,十多万将士在天山南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1954年10月,中央政府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此后,全国各地大批优秀青年、复转军人、知识分子、科技人员加入兵团行列,投身建设。他们栉风沐雨,扎根边疆,为推动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家边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我国黑龙江省北部三江平原、黑龙江沿河平原及嫩江流域,曾经是一大片荒芜地区,被称为“北大荒”。

经过上世纪50年代大规模的垦殖,昔日的“北大荒”变成了“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的北大仓。

1950年9月,在北京召开全国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代表会议,来自祖国各地和各条战线上的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在祖国的首都北京相聚,其中不少是劳动妇女代表。

梁军是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她的照片刊登在报纸上,是50年代女青年向往与效仿的楷模。1960年发行的人民币一元票也是根据她的原型设计印制的。

英雄奔赴北大荒,好汉建设黑龙江。截至1977年,陆续有十四万复转官兵和几十万青年垦荒者来到北大荒,他们中很多人长眠在了黑土地下。

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是拓荒勇士们留给中华民族的不朽财富。

新中国正在飞速成长。捷报一个接一个传来。第一个五年计划原定的主要指标在1956年提前一年完成。1957年9月25日,武汉长江大桥举行了通车典礼。中国邮政总局为此发行了一套两枚纪念邮票—《武汉长江大桥》。

急速发展的祖国需要更多的建设工业化国家的新知识,需要更多的青年们快快成长。

1957年,毛泽东再次访问苏联,特别在莫斯科接见了中国留学生。他动情地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领袖的殷殷期望,激励着热血衷肠的中国青年。他们正在茁壮成长,他们必将成为宏伟蓝图的绘制者和中坚力量。

【大事记】

1951年10月,官厅水库开工建设。

1952年5月,作出《集中全国力量,首先建设鞍钢》的决定。

1952年6月,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荆江分洪工程胜利完成。

1952年7月,新中国建设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建成通车。

1953年,完成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工作。

1953年,开始实施“一五”计划,1957年完成,为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1954年7月,第一架自制飞机首飞成功。

1954年8月,第一座现代化纺织机械制造厂开工生产。

1954年10月,生产建设兵团组建。

1954年12月,贯通“世界屋脊”的青藏、康藏公路全线通车。

1955年10月,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1955年11月,有效控制血吸虫病。

1956年7月,第一批国产“解放”牌载重汽车试制成功。

1956年7月,自主制造的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歼-5首次试飞成功。

1957年4月,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开幕。

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我们走在大路上观后感(篇8)

七十年是怎样一个概念呢?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一瞬,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也是弹指之间。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风雨兼程、70年持续奋进,我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经济建设、人民生活、综合国力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日,24集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共播出24集,但一个个感人故事和重要事件,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懈奋斗谱的不平凡历程,是一部既让人全方位了解新中国发展,又让人热血沸腾的优秀作品。

看完我们走在大路上我意犹未尽,感触颇深,它主要讲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所经历的各种艰辛困苦,但是在我们党的伟大领导下还有我们的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下,我们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变革。

我们走在大路上,革命气势不可阻挡。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敢教日月换新天,除旧布新:银元之战、米粮之战、土地改革、解放妇女、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等等,奠定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一切为了人民,为人民谋幸福。

这部片子给我最大的感触是: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理想信念的坚定,离不开思想理论的坚定。

其中,第五集讲述了我国在极其困难、条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成功研制出两弹一星的故事,片中讲述了钱学森、郭永怀等一大批科学家为了祖国的强大,舍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和条件,想法设法留学归国,他们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克服重重困难,舍小家、顾大家,一心扑在两弹一星的研究上,有的人甚至隐姓埋名几十年,最终成功研究出两弹一星的事迹。科学家们这种不畏困难、一心钻研的精神真正体现了初心不改、担当作为的伟大精神,他们的精神值得传扬和学习。坚定信仰,坚守初心,努力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信仰的力量坚不可摧,我们始终坚持怀揣国富民强的伟大理想,念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勇于担当,达到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做到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通过观看学习,我真切实在的领悟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这些美好的日子都是由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要向革命先辈、向优秀同志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用实践历练自己,心系职工群众、为职工服务排忧解难,做职工暖心的娘家人。

我们的开国大典是新中国历史上最光辉的时刻,也是这部纪录片每集的开篇,是每一个中国人民最难忘的,我觉得我们的祖国是把人民放到第一位的,我们爱我们的祖国,就是因为她能把人民当成自己的儿女,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终生,终有现如今的美好,从任人宰割到敢在世界舞台上发出强硬声音,它逐渐在变,变强大了。七十年,时光荏苒,四九年天安门广场上鸣的那一声礼炮已经成了如今城楼头顶的天空上绽放的火花;二七年南昌城中的三声枪响还未消散就又接上了朱日和黄沙弥漫中的枪声;七九年在南海旁边画的那一个圈已然成了幢幢高楼座座金山;七零年,你经历了太多,经历过建国初期无人理会的痛楚,经历过美帝国主义趾高气扬的肆虐,经历过中苏友谊的斩断,也经历过重回世界舞台的辉煌和荣光。

很荣幸,你的七十年,我能亲身经历其中的十八年,更荣幸,我生在华夏这一片热土,生而为你的子孙,无憾!此生无悔入华夏,来生愿在种花家。观看完这部纪录片,一辈子白驹过隙,但对阿中的爱,横亘万里;如果没有看到你的壮丽河山,我本可以心无波澜;我不如你们会说,但我就是会唱国歌;你有山河万里,我有你!祖国母亲祝你青春永驻!

我们走在大路上观后感(篇9)

抗美援朝是新中国开国第一仗,打出了国威和军威,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家安全环境。党中央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三大改造”奠定了新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三条驴腿”的“穷棒子社”,代表着亿万农民的前进方向,永安公司成为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典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确立了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956年5月31日,毛泽东在船上听取了武汉长江大桥工程建设的情况汇报。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

那天,风和日丽,毛泽东心情正好,兴致很高,忽然提议要在长江里游泳。这是他第一次横渡长江。从蛇山北岸游到汉口的淡水池,15公里,毛泽东在水里游了整整两小时。从水中,他穿越了正在建设中的长江大桥。

几天以后,毛泽东写下那首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游泳》。

兴起大规模经济建设,把新中国建成一个繁荣富强的现代化国家,正是几代中华儿女孜孜以求的梦想。

但奠基之初,新中国建设者们,对内,面对着的是“一穷二白”的家底,对外,面临着帝国主义的重重封锁。

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甘肃玉门拍到的一组镜头。那时候中国人就是用这种方式开采石油的。拼命干,全国原油产量也只有12万吨。

毛泽东感慨道: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憋着一股劲的中国人,下定决心,迎难而上。从1953年起,一场大规模经济建设热气腾腾地在中华大地全面铺开。建立属于自己的独立工业体系,是新中国宏大的抱负。

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号召全国人民同心同德,为实现工业化而积极奋斗。

第一个五年计划以苏联帮助中国设计建造的156个建设项目为标志,重点发展重工业,能源、原材料、机器制造等基础工业项目。

毛泽东第一次访问苏联期间,曾经参观了斯大林汽车制造厂。当看到一辆接一辆的汽车驶下装配线时,他把手指往地上一指,对随行人员一字一句地说:“我们也要有这样的大工厂。”

1953年7月15日,新中国第一个汽车工业基地——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是在一片荒郊上举行奠基仪式的。

筹备之初,有人提出像苏联那样,把这第一个汽车厂叫“毛泽东汽车制造厂”,因为苏联的第一个汽车厂叫“斯大林汽车制造厂”,也有的人提出叫“新中国汽车制造厂”。毛泽东只同意叫第一汽车制造厂,他说“我们很快还要有第二,第三个。”

为生产出共和国的第一辆汽车,技术人员自制的汽车零件有2335种,各种工装、非标图纸达十多万张,描图员就有一百多人。

当年建设一汽共投入资金6亿元,相当于全国6亿人民一人一块钱。

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试制成功。第一辆卡车下线之前,有人建议把一汽的产品命名为“毛泽东号”,但毛泽东欣然命笔,写下了雄浑有力的“解放”二字。

首批十二辆解放牌汽车缓缓驶下装配线,绕厂一周后驶向市区。驾驶首批解放牌汽车上街的司机马国范,脸上的笑容藏也藏不住,幸福的模样被人们编成《老司机》这首歌:“五十岁的老司机我笑脸扬啊,拉起那手风琴咱们唠唠家常。想当年我十八就学会了开汽车呀,摆弄那个外国车呀,我是个老内行啊,可就是啊,没见过,中国车呀啥模样啊。盼星星盼月亮啊,盼的那个国产汽车真就出了厂。”

中国第一辆国产小轿车,东风牌轿车,也诞生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1958年5月21日一大早,一辆红色的东风轿车驶进了中南海,环绕绿色草坪行驶了两圈,稳稳地停了下来。车门打开,毛泽东满面春风地跨出车门,高兴地说:“好啊!坐上我们自己的小轿车了!”

我们走在大路上观后感(篇10)

我们走在大路上观后感

xx月xx日,按照xx党校第xx期中青班学习课程统一安排,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1-3集)。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敢教日月换新天,除旧布新:“银元之战”、“米粮之战”、“土地改革”、解放妇女、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等等,奠定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一切为了人民,为人民谋幸福。大业奠基,新中国开国第一仗抗美援朝打出了国威和军威,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家安全环境,“三大改造”奠定了新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确立了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一个个感人故事和重要事件,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懈奋斗谱写的不平凡历程,这是一部既让人全方位了解新中国发展,又让人热血沸腾的优秀作品。

这部片子给我最大的感触是:新时代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敢于担当的政治信念。工作有难易,能力有高低,关键是看党员干部能不能勇敢承担起自身责任。作为党的事业的中坚力量,党员干部必须具有攻坚克难的勇气、无私奉献的境界;牢固树立在其位谋其政、勇挑重任的意识;在工作中时刻不忘岗位职责,尽责、担责;面对歪风邪气牢守底线,勇于斗争,面对前进道路上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阻力,迎难而上;一切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抛开个人私利,恪尽职守。只有这样才能肩负起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应对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风险考验,在新时代中创造不凡业绩。

"我们走在大路上观后感"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