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景区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 2024.01.09

景区调研报告必备五篇。

【#工作总结范文# #景区调研报告必备五篇#】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们又将迎来后续的工作,我们要开始腾出时间进行总结了,能够敢于承担自己的错误。怎么才能写出一篇优秀的工作总结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景区调研报告必备五篇》,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景区调研报告 篇1

最近,本人出差到景区、景区对景区封闭管理及进去客运接泊项目进行了调研,了解了两景区封闭管理的基本情况,并对照我们景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两个景区的基本状况

(一)景区情况

景区情况

(二)景区内部管理情况

1、景区管理情况。上山观光车共五个车场:报国寺客运中心-五显岗车场-万年寺车场-零公里车场-车场。报国寺客运中心的绿色环保旅游车队统一售票、滚动发班。每间隔20分钟一班车。游人可在全山五大车场任一时间随意上、下车。夏季凡22座以下的非经营性的自驾车均可上,冬季为了旅客的安全则不能自行上山。自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后,“在保护中合理开发”便成了这里永恒的主题。用科学的手段管理名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赞同。目前,已全面聘用“电子导游”,景区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将逐渐形成。过去,90%的旅游车辆由个体经营。个体车车型车质差,争拉游客,服务质量差,安全难以保证。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景区将所有旅游车辆全部收购,统一更换、统一实行封闭管理,使景区客运市场从混乱走上了“安全、有序”的轨道。游客进去后都是坐专门的旅游车,车都是统一的外表、而且环保。

2、景区管理情况。1986年景区对外开外后,省政府投资5000万元,修建了一条长25.5公里的景区旅游道路,为世人一览仙山风姿提供了便利。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旅游业的发展,特区政府于1994年自行投资3000余万元修建了25公里长的景区索道路,两条全长50.5公里的景区旅游道路,日接待游客1.5万余人。旅游高峰期客流量达3万人以上,大小车辆3500余台,与景区旅游业相关连经营企业800余家,从业人数达2万余人。旅游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旅游经济特区的飞跃发展,同时也给景区道路交通形势带来沉重负担和严峻的局面,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危机四伏、安全管理责任重大。

自古风光在险峰,景区旅游道路受地理条件所限,行车环境非常复杂。全长50.5公里的道路,陡坡急弯105处,特别是地方政府于1996年自建的25公里通往索道的道路,由于受特定的地理条件限制,路面不符合国家道路标准,最宽处6米,最窄处只有5.2米,弯道78处,有两处急弯弯度达60度,险路险段有14处,全部处在陡峭悬崖上。如此复杂的道路环境给安全行车造成极大的隐患,外地驾驶员路况不熟,心存恐惧,常常违章占道,多起碰撞事故都是由于以上原因在弯道发生。为消除安全行车隐患,景区管理部门筹措资金13万元,修砌交通安全防护墩1500余个共7255米,防护墙10座900米,修复防护墩82个1300米,喷刷交通标线7900米,进一步规范了旅游道路交通秩序,巩固和完善了旅游道路的硬件防护设施,较好地起到了安全防护作用。

在景区车辆管理中,景区采取了具有特色的封闭管理措施,游客都是同一乘旅游车进山。里面还有一些村民没有迁移出来,但他们可以坐大巴进去,车费也比游客坐的车便宜。这样的封闭管理好处是减少了交通压力,因为旅游景区路都是比较险的,如果不封闭,将造成交通压力大;而只有观光车的话,交通压力就会减小。而且景区还设专门的管理处进行管理,每个景区有接待游客的场所。接待的时候,接待车可以开到景区里面,只要有通行证,就可以进去。但景区封闭的道路还是归公路局所有,平时他们的车要进去,也要凭证。为了营造景区道路安全行车氛围,景区还制作警示标志标牌标语80余块,分别设置于景区内二条道路,提醒驾驶员和乘客,遵章行驶,确保安全第一,同时还大造宣传声势,在特区有线电台打出安全行车警示标语,每日滚动播出,使交通安全深入人心,确保景区道路交通安全。

二、我们景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们风景区年游客接待量始终保持在万人次以上,旅游高峰每天驶入景区的游客车辆达车次,景区内社区居民、单位、从业人员的车辆也多达辆。由于景区内道路路面狭窄,旅游旺季车辆堵塞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在节假日,交通堵塞现象更为严重,不但游客长时间滞留,投诉不断,而且景区内社区居民的出行也受到较大影响。同时,由于大多数外地司机对景区路况不熟悉,交通安全隐患比较突出,景区曾多次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另外,由于大多数车辆尾气排放超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比较严重。

三、我们景区实行封闭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是创新管理模式。要坚持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工作方针,坚持《世界遗产公约》“加强保护,适度利用”的宗旨,建立了景区永久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科学发展构架。我们现行的管理模式,景区从业人员及其亲友出入景区都需严格审查,各种矛盾比较突出,单纯的景区式管理难度很大。同时,由于景区内道路狭窄,景点车位少,放开道路通行限制单纯实行景点式管理也难以实现。因此,可以实行“景区+景点”管理模式的思路。该模式的主要内容是:启用客服中心,开通旅游观光车。主要游览景点实行相对严格的封闭式管理,设立电子门禁和视频监控系统。景点以外区域,对非游览车辆实行相对宽松的管理,允许按规定的线路行驶;游览车辆集中停放在客服中心停车场,游客购票后换乘旅游观光车到各景点游览。

二是加强景区道路管理。为推动我市旅游事业发展,优化我市省道路网布局,消除道路安全隐患,应开辟景区旅游专用路。在此基础上,对道路分段进行管理,在封闭区域内,除允许持景区道路通行证或贵宾卡的车辆、重要公务接待的车辆等特种车辆通行外,其它车辆一律不允许通行。在客服中心可以实现车辆查验、游客停车、旅游观光车换乘、公交车换乘、居民班车换乘、临时通行证办理等功能。同时,通过市场化运作,引进了符合欧Ⅲ排放标准的旅游观光车,在客服中心各个区段循环运行。届时,所有游客车辆将在客服中心停车场集中免费停放,购买景区新式门票后,换乘景区旅游观光车到各景点游览。

三是加快开通旅游专用车。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讲,将游客车辆在客服中心停车场集中停放,换乘欧Ⅲ标准的环保旅游观光车进入景区,可以有效减少车辆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净化景区生态环境。从旅游秩序和交通安全角度讲,开通旅游观光车,一方面会大幅减少景区道路上的车辆,有效缓解旅游旺季交通压力,避免道路堵塞,降低事故发生率,确保游客通行安全、顺畅。另一方面,会大幅减少景点内的停车数量,增加游客的游览空间,改善景区旅游秩序,提升景区的对外窗口形象。另外,经常旅游的市民都知道,在国内如黄山、、九寨沟、云台山、张家界等40多个知名景区均建设了游客服务中心,并开通了旅游观光车。景区实行新的管理模式,开通旅游观光车,可以大大提升综合管理服务水平,在建设国内一流风景名胜区,赶超全国先进景区的道路上将迈出重要一步。

四是加快景区数字化进程,尽快设置电子门禁系统。电子门禁系统是“数字化景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条形码门票、指纹闸机、售票系统及中央数据处理服务器构成,具有售票、检票、查询、汇总、统计等功能,通过系统可以实时了解某一时段的售检票情况、日客流量、周客流量、月客流量以及各种数据的对比分析,为景区科学管理、决策提供了依据。与传统人工售检票相比,电子门票具有较强的防伪功能和时效性,能够有效杜绝假票、偷漏票、重复使用票、人情票等管理问题。同时,各项统计数据更加准确、及时,避免财务统计误差。与之相配套,还要建立景区数字化指挥中心,在景区重点区域和危险路段安装监控点,对景区进行全方位监测,在旅游旺季可以根据游客分步情况对车辆进行及时调度,保障游客安全。

五是尽快迁移景区内的居民。要尽快把景区部分原住居民逐步向外迁移,并进行环境修复,在景区外形成集中的旅游服务区,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类旅游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景区的侵害。这样既解决了景区严格保护和旅游发展的矛盾,也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逐步走向了人与自然统一、保护与旅游共存的和谐发展之路。

今后,我们要围绕生态资源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管理体系、、旅游秩序改善和文明服务水平提升等方面,全面提升综合管理水平,努力构建精品旅游线路,建成景区数字化管理体系,争创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跻身全国一流风景名胜区行列。

景区调研报告 篇2

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扩张以及中国经济的日益增长且成为世界工厂。我国的旅游业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将会以商务,休闲度假等原因来我国旅游,这是我国将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更多人的到来。旅游业称之为世界上产业规模最大和发展最强劲的产业,产业带动力之强,致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纷纷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和先导产业。桂林作为我国较早发展旅游业的城市,是世界上典型的亚热带岩溶峰林景观, 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著称于世。其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丰富,自古有“山水甲天下”之盛誉,是中外游客向往的胜地。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很大的影响。据今年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评选“世界十大最美水景”桂林的漓江以其特有的魅力入选其中成为亚洲唯一的景区,漓江这上天的鬼斧神工之作山与水的自然融合,如屹立在中国这块黄土地的山水画。而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交通和通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向往着桂林的美丽景色,我们这次调查的冠岩景区就依傍在漓江岸边,如何利用现有的条件把冠岩这块蛋糕伴着中央对桂林旅游的重视,世界旅游欣欣向荣的发展下,如何将冠岩越做越好做强做大,解决现有的阻碍问题,这是每位关注桂林旅游业发展的人都十分关心的问题。我们作为一名旅游管理的大学生,也希望通过这次旅游市场调研,可以从旅游者的特征、旅游动机和旅游效果展开调查,得出科学结论,从而有助于冠岩景区旅游的发展,提高客流量和提升桂冠岩景区的整体形象.

一、冠岩景区简介及旅游资源现状

冠岩位于桂林市东郊的草坪回族自治乡,距市中心29公里,国家AAAA级景区。在风景秀丽的漓江中段,其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及风土人情独具特色,是百里漓江精华段唯一开发的旅游风景区,是桂林唯一能在一个景区就能尽享桂林山水享誉中外的“山清、水秀、洞奇、石美”这些美景的风景区。所以,冠岩景区被誉为“桂林山水甲天下,山水兼奇唯冠岩”。又享有美誉为“漓江明珠”和“漓江零距离景区”。

景区从1992年由桂林华之冠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开发至今已拥有冠岩地下河游览区、乡吧岛、电动管轨车、重力管轨车、电动游览车、冠岩飞索、云雾山庄、冠岩饭店等旅游项目及配套设施,总投资近亿元,占地面积6000余亩,形成了以冠岩地下河为中心的集旅游观光、会议疗养、食宿娱乐为一体的桂林最大型综合游览度假区。2000年,经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评定,冠岩景区所属

冠岩溶洞与电动观光管轨车双双荣获了大世界基尼斯纪录。冠岩是世界游览方式最多的岩洞,冠岩电动观光滑道是世界最长的观光滑道。其中冠岩全长12公里,规模宏大,气势恢弘,钟乳石琳琅满目,色彩斑斓,现有洞内游程3公里,洞内共有步行、乘坐观光滑道、乘观光电梯、乘坐洞内有轨列车、在地下河中乘小木船等5种游览方式,游览时间90分钟。

冠岩景区的美名由来已久,从古至今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与资源优势和无与伦比的绝色风光令无数文人骚客为之倾倒歌咏传诵。唐代莫休符,宋代王正功,明代蔡文、徐霞客,清代著名诗人查慎行等都先后游览和题咏冠岩李宗仁、胡志明等都曾到过冠岩景区。

成后漓江冠岩风景区,正以其多层面的无穷魅力,优质周到的服务,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中外游客,成为桂林市最著名的旅游景区之一。冠岩景区现被列为桂林市政府和旅游局重点向外首推的桂林四个景区之一。并且随着桂林市被国务院选为重点发展的旅游城市后,冠岩风景区将会越来越好。

二、景点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及不足

(1)岩洞景区井喷式发展,冠岩的优势降低,客源分流情况明显

桂林市以其独特的岩溶景观吸引了海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冠岩在岩洞的开发上处于较早地位,但是芦笛岩以国宾洞的口号吸引着一批固定游客,虽然最近几年游客有所下降但是依然在桂林旅游中有其领先地位,银子岩是个新开发的岩洞,利用其新的岩洞形态灯光效果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各大旅行社共同构造的游客网,使其在桂林溶洞景区参观中异军突起,大有领跑优势,丰鱼岩等一些新开溶洞,这些景区各有特色与冠岩共分溶洞参观这块大蛋糕,这是冠岩的景区门票收益大大锐减,影响力降低。

(2)景区旅游产品单一,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以观光为主的旅游产品已经无法满足旅游者的特殊要求,结构过于单一项目不够新颖,使游客对于冠岩的期望度降低,很多人来了第一次不想来第二次,景区的安全措施设计不合理,除了以缆车和滑道进入景区以外,游客想自己爬山体验那一段,安全保护不到位,很多游客,特别是老人,小孩容易滑道,下雨天或路滑简直无法前行,这也可以说没有充分利用漓江景色相伴这一很大优势。并且一些餐饮住宿部门显得比较清闲和落后,无法满足游客的食住等需求。

(3)景区的个别服务项目管理不规范,旅游产品销售没有形成规模

在我们这次的冠岩景区内部的参观中,很少有景区服务人员对游客说明安全注意问题,也没有很多的安全警示,将游客带到一些特色产品时也没有服务人员进行介绍,没有设置属于冠岩自己的旅游产品例如一些小的纪念工艺品,丝绸织物,文复品,字画等,无法使游客在景区进行多次消费。个别景点允许照相人员在景区内摆摊设点,出了景区外更是有一些周围居民及社会人员频繁的向游客兜售东西,使得游客厌烦而这全程没有景区管理人员进行管理

(4)景区交通不便,停车位置不佳,游客通行选择度低

冠岩景区相比较桂林靠近市区的一些景区而言,其地理位置较偏僻,游客进

出不方便,其实这个交通方面不仅是冠岩,在整个桂林市旅游而言都是比较落后的一方面,那天我们乘车去时看着窗外的'景区,那真是心有余悸,用句玩笑话而言,完全可以用来当F1赛车的自然赛场。但是随着桂林市周边交通环境的改善,交通这块会得到很大的改进,但是冠岩如果不建立属于自己的大型停车场和交通管理部,很多的自驾车游肯能会排出冠岩之行,而自驾车却日益盛行,并且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趋势,这与市场的发展趋势不适应。

(5)产品资源缺乏与周边地区联动性,抑制了旅游产品附加值提高

冠岩景区产品承载的资源之间缺乏联动性,无法带动与周边景区乡村风光和漓江山水经济价值的提升,不能带动游客滞留时间延长及增加旅游消费等缺陷,从而使冠岩景区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并且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欣赏价值的上升,简单的观光旅游无法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抑制了旅游产品附加值的提高,使得原有的旅游收入的上升难免出现瓶颈。

三、冠岩景区规划建议

根据旅游消费的发展规律,旅游消费随着人均收入的变化会不断升级,先后经历观光游、休闲游、度假游,这也使得观光游景点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这就要求旅游产业要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必须进行产业升级,使游客的旅游由单纯观光型向文化型、知识型转变,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在这种情况下,旅游业逐步走向多元化、综合化发展,这是大趋势。

(1)建立冠岩特色旅游产品,加强与旅游其它行业的交流

以冠岩特有的冠岩溶洞与电动观光管轨车双双荣获了大世界基尼斯纪录为基本标准,建立多种旅游方式相结合的体制,例如增开一些体验少数民族风情生活,游客学习民族手工艺等活动。因为针对目前旅游资源丰富性与旅游内容的单调性,游客规模增长与收入效益增长慢等矛盾特点,差异化的旅游产品不仅能满足消费者除了观光之外的其他需求,达到增加停留时间和游玩次数的目的之外,还能使其在众多同种旅游景区中立于不败之地,仅仅抓住游客客源,增加收益,树立成功的形象。

(2)分析市场客源结构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建设效益型景区

旅游产品在许多游客中有其特有的定义,作为旅游市场已渐趋稳定,巩固而进入成就发展阶段的桂林旅游业,建设型向效益型的转变愈显重要,这一方面是旅游经济学的自身规律,另一方面也为漓江环境容量所决定。冠岩处于百里漓江中唯一的大型景区,冠岩景区的发展必需要与漓江的发展相适宜,但是又不能完全依靠漓江,就如今年春天之季漓江发洪水造成桂林漓江一片死寂,而这种情况在今年的秋天之季的旱灾也是漓江出现断流现象,完全不能进行旅游活动,因为桂林的魂脉出现情况,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就是这般原理,少了漓江,冠岩在内的桂林旅游行业大大受损,这样给我们的警示就是冠岩要根据现状消费结构特点采取对策提高效益,错开游览时段,均衡发展。而不是旺季人多无处装,员工火燎急躁不适应;淡季寥寥数人不愿装,员工几人和着搓麻将。

(3)各种旅游协调发展,使旅游经济素质向集约化效益型转变。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着眼于大桂林旅

游区的开发和新景点的建设,把桂林建设成港澳台东南亚,粤桂黔、川湘滇等地区最理想的“后花园”。利用桂林的房价和环境优势积极拓展客源市场,大力提高桂林知名度,把漓江建成中国旅游业的拳头产品,而处于漓江之畔的冠岩景区必需牢牢的把握这个机会使冠岩景区充实内涵、例如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企业各部门的管理,建立属于冠岩的企业内部文化,提高景区内部员工的服务质量和素质,扩大外延就在于冠岩景区不仅仅要牢牢抓住南方客人,还必须扩大知名度使北方的游客也慕名而来,传统现代并蓄,内外旅游并重,冠岩景区要做的不仅仅是开发新的景区旅游产品,更重要的是保持传统旅游岩洞参观多方式的优势项目,把冠岩景区与漓江建设成世界上人人向往的胜地,访华旅游必选之地。

(4)建立绿色旅游,各种资源的永续性和可持续发展

冠岩景区核心景观为自然景观、景区位于黄金水道漓江畔,其环境条件极优越,为漓江游览的精华地段。景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9’C,无霜期305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63%,大气评价指数为国家一级,自然环境一年四季皆宜于渡假疗养。景区属岩溶(喀斯特)地貌,拥有众多珍稀罕见的峰林奇观、旅游资源及景观丰富多彩。以纯朴自然的古镇风貌,田园风光以及居住着回、瑶、苗、侗等少数民族,风土人情浓郁,人文资源丰富。景区既有自然绮丽的山水风光,又有悠久的传统文化和浓厚的民族风情。现在中国人随着对生活常识的理解和对健康的注重。越来越多的游客更加向往着一种回归大自然的心境,而冠岩景区这块未经污染的绿色瑰宝更是符合了许多长寿养生,休闲度假之最好去处。我们可以做一些例如像日本的“氧气吧”和一些户外拓展培训实践的基地,这样不仅能够保持冠岩景区资源的永续性和可持续发展,也符合我国科技发展观的需要。

(5)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协作,促使交通方面改善

冠岩景区在众多的岩洞中其特性显著,并且依靠漓江,但是为什么在桂林旅游中的贡献和影响不大,我想很大一个程度还是它的地理位置过于偏僻,交通不方便,这个方面不仅能从它的大门设置和景区的多种浏览方式中体现出来,更多的没有大型的酒店在这里投资,冠岩景区不适宜建立过夜的部门,并且同一些大型的景区中心距离较远,很多旅行社和游客不愿意花上四五个小时匆匆的进行浏览,所以必须加强和政府部门的协作,开发冠岩景区周边的旅游资源,加快高速公路的建设,以便吸引更多的自驾车游客和散客这一群体,建立大型的停车场,使更多的游客能够有一个休息的环境。从而以冠岩为中心向四周辐射,例如建立农家乐和采摘果园,使游客积极加入到冠岩景区及其辐射区中来,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景区调研报告 篇3

xx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和红色旅游发展的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推动红色旅游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红色文化传承和红色旅游经济增长“双丰收”(笔稿范文网 BijiaOgAo.com)

2x21年x月,习近平总书记到xx考察的第一站就来到红军长征xx战役纪念园,总书记指出,xx红色资源丰富,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用好这些红色资源。xx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于2x21年x?至x月对xx红色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红色旅游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

调研组发现,近年来,xx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和红色旅游发展的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推动红色旅游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红色旅游已成为xx旅游业的主打产品之一,xx成为全国重要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实现了红色文化传承和红色旅游经济增长“双丰收”。

一是红色遗址的保护开发力度不断增强,一批纪念场馆、博物馆得以建成并投入使用,红军长征xx战役纪念园等一批纪念设施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关心下建成。

二是xx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以及红色旅游发展,逐步建立协调机制,成立领导机构,下发指导性意见,列入专项规划,?并增设了专门机构和人员编制。同时,红色资源正成为xx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围绕红色资源所建成的干部培训基地正在发挥积极作用。三是红色旅游的各种要素条件得到不断提升,一批精品基地、精品线路正在完善,一批优秀红色导游、红色讲解员正在成长。四是各地通过人大立法保护红色资源的意识普遍增强,加快了法制xx建设步伐。五是红色资源推动产业发展的力度逐渐增强,红色旅游人数、收入明显增加,红色旅游正成为xx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支撑。六是“血色xx”等一批高水平、有影响力的戏曲作品、影视作品、红色歌曲、红色故事等陆续推出,红色资源的传承力度进一步增强,赓续红色基因的氛围进一步提升。2x21年,受到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党史学习教育和习近平总书记参观红军长征xx战役纪念园等多重因素助推,xx红色旅游发展迅猛。据测算,2x21年上半年,全区红色旅游接待人数约xxxx万人次,比xxxx年同期增长%,实现红色旅游总消费约xxx亿元,比xxxx年同期增长%。

二、推动红色旅游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一是自治区领导高度重视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及红色旅游发展工作。

2x21年x月xx日,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xxx带领自治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到中共xx特委旧址开展读书班和集中研讨,强调要用好xx起义、xx起义、xx战役等红色资源,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自治区主席蓝天立在2x2x年全区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上强调,要重点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xx段建设。二是强化政策和制度保障。自治区层面出台了《推进桂北长征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方案》《关于实施xx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x1x-2x22年)的意见》《xx左右江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文物保护总体方案》等文件。xx市出台了《xx市xx起义文物条例》,xx市完成了《xx市红色文化遗址保护条例(草案)》起草工作。三是不断健全红色旅游发展管理机制。2x21年x月x日,自治区编办批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增设革命文物处;“十三五”期间,自治区建立了桂北红军长征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联席会议制度,成立长征国家文化公园xx段建设工作领导小组,xx、xx、南宁市分别成立了xx红军长征xx战役文化保护传承中心、xx起义纪念园管理中心和南宁昆仑关战役遗址保护管理委员会等机构。四是强化规划引领作用。自治区编制了《xx红色旅游发展“十三五”规划》《长征国家文化公园xx段建设保护规划》,当前正在编制《xx红色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xx市编制了《xx市红色文化旅游概念性规划》,xx市编制了《xx市红色旅游发展规划》,xx市编制了《xx系列红色旅游景区发展规划》等红色旅游规划。通过以上措施,全区积极推动红色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全力推进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二)注重设施建设,持续提高红色旅游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是持续加大对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

2xxx-xxxx年,自治区财政共投入万元支持红色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安排xxxx万元重点支持xx游直通车项目(“一键游xx”)建设,进一步推动xx旅游智能化,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二是加快红色旅游交通基础设施

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近年来,xx积极推动红色旅游交通设施建设,xx、xx、xx等重点红色旅游城市旅游交通基础设施持续完善,红色旅游景区通达度不断提升;逐步完善覆盖红色旅游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并开通防城港(xx)—xx—下xx境自驾游线路,提高自驾游通关效率,为中越红色旅游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大力建设红色旅游驿站。xx、xx、xx、xx等市建设一批红色旅游驿站,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建立便民服务点,促进行业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四是优化红色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初步建立xx红色文化旅游人才专家库,正在酝酿出台《xx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管理办法(暂行)》;不断加大红色讲解员培训力度,讲解员的讲解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并在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中取得较好成绩。

(三)强化资源保护,不断夯实红色旅游发展基础

一是组织开展xx红色资源普查。

编制了《xx红色旅游资源普查报告》

《红色旅游导览手册》等资料,为红色旅游发展提供依据和支撑。二是积极做好革命文物史料征集工作。组织xx战役、xx起义相关文物资料及史实等的搜集、整理、研究,不断拓展和充实红色旅游文化内涵。三是认真抓好革命文物保护工作。自治区组织开展全区革命文物名录报送、审核、公示等工作,公布xx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包括不可移动革命文物xxx处、可移动革命文物xxxx件)。争取中央专项资金亿元,完成了一批革命旧址维修保护工程、革命文物安防工程和红色文化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治工程,革命文物保存状态持续改善。xx战役旧址保护利用实践探索案例入选xxxx年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成为弘扬和传承长征精神的重要载体。

(四)坚持点线面结合,全力打造红色旅游xx品牌

一是加大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力度。

全区红色经典景区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全州县红军长征xx战役纪念园、兴安县红军长征突破xx烈士纪念碑园、灌阳县红军长征xx战役新圩阻击战纪念园等xx家景区成功创建国家xA级旅游景区,xx起义纪念园成功创建国家xA级旅游景区。xx、xx、xx、xx等市依托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建设x个红色旅游教育培训基地,东兰县拔群干部学院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全区共有国家xA级以上红色旅游景区xx家,x处xx个景区(点)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二是推出精品红色旅游线路。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策划推出“邓小平足迹之旅”“xx战役之旅”“xx革命之旅”等xx条红色游学精品线路,其中x条线路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xx、xx、xx、xx等市在此基础上不断细化完善当地红色游学线路。三是努力深化区域合作。自治区积极推动与xx、xx两省的红色旅游合作,启动编制《xx左右xx区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共同打造左右江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圈,并推动成立左右江片区红色旅游发展联合体。xx市与xx省xx市等长征沿线城市组建红色旅游联盟,共同签署《红色旅游城市区域合作xx宣言》。

(五)聚焦融合创新,积极提升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和影响力

一是打造“红色旅游+”新模式。

xx、xx、xx等市把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建设了一批红色旅游文化村(镇)、生态村(镇)、民俗村(镇);?xx市龙州县将红色旅游与世界文化遗产、绿色生态相结合,形成“红古绿”?相融合的特色旅游发展路径;柳州市加快推进红色文化与工业文化融合发展,?新增螺蛳粉小镇等多家xA级工业旅游景区。二是推出一批红色文化艺术精品。各地推出了音乐剧《血色xx》、动画电影《xxxxxx?向死而生》、电影《黄?文秀》等文艺作品,整理创作《一山一石一丰碑》《红军瑶家一条心》等系列民谣和歌曲。三是不断创新红色旅游宣传方式。制作红色旅游宣传短片《红色故乡?xx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结合“百名红色讲解员讲百年党史”宣讲活动,组织红色讲解员深入学校、机关、部队、社区、企业等开展xx红色文化旅游宣讲。xxxx年上半年,共开展红色文化旅游宣讲xx场,听众超过万人;

?通过各类媒体发布的xx红色旅游相关报道千余篇,阅读量超xxx万次。

三、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调研组发现,当前xx红色旅游发展还面临着一些瓶颈问题,包括对红色旅游发展的顶层设计有待加强、整体认识有待提高,对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水平不高,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完善,红色旅游整体发展水平偏低,红色旅游发展专业人才较为缺乏等。为此,调研组提出了以下意见建议。

(一)把发展红色旅游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时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红色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及正确方向

一是深刻认识红色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包括红色旅游在内的文化和旅游工作做出批示指示和讲话,党中央、国务院就红色旅游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为红色旅游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各地要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广泛调动各方面力量,因地制宜推动红色旅游创新发展。二是把握好红色旅游发展的正确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红色旅游要把准方向,核心是进行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让干部群众来到这里能接受红色精神洗礼。”发展红色旅游首先要突出社会效益,强化教育功能,其次要注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促进融合发展。要促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生态旅游相融合,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相促进,?提升红色旅游吸引力和影响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增强统筹管理和制度保障,着力提升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力度及红色旅游服务水平

一是树立全区一盘棋思想,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建议调整充实自治区红色旅游发展协调小组力量,由自治区领导担任协调小组组长,自治区相关部门领导担任协调小组成员,自治区红色旅游发展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加强对各项工作的统筹协调。二是组织提炼红色精神,用红色精神推动xx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议宣传部门组织有关部门概括提炼红色精神,?进一步规范讲解词和导游词,加快推出一批红色文化艺术精品,讲好xx红色故事,形成建设壮美xx的强大精神力量。三是构建红色旅游协同发展格局,?引导各地争创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议自治区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xx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xx的红色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要进一步优化全区红色旅游发展布局,并明确在全区推动建立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四是加强红色旅游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扎实开展讲解员业务培训、红色故事讲解大赛、优秀讲解员评选等活动,规范讲解和教学行为,提升红色讲解员、红色教育培训教师等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红色文化宣传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建立针对讲解员队伍的有效激励管理机制,确保讲解员队伍的稳定性。

(三)注重产业融合与区域合作,着力提高红色旅游创新发展水平

一是突出“红色旅游+”发展模式。

促进红色旅游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建设一批红色小镇、红军街,提供红军餐等特色产品。以xx和xx市为龙头,?培育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二是持续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红色旅游品牌。加快xx、xx、xx等市重点红色景区改造升级,推动红军长征xx战役“一园两馆”创建国家xA级旅游景区,打造全国知名红色旅游品牌。

三是加大区域合作力度。

xx市要加强与xx、xx市合作,形成左右江红色旅游核心圈。自治区层面要进一步推动与xx、xx、xx、xx等省份的合作,共同打造长征文化、左右江片区红色旅游精品品牌。

(四)突出宣传推广和教育培训,着力凸显红色旅游核心功能

一是加强红色旅游宣传推广。

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多形式、多途径提升xx红色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xx、xx市可以每年策划举办一次红色旅游文化节,开展一次重走长征路等活动,以红色节会聚集人气,扩大影响力。二是打造红色教育培训品牌。用好用足xx党校、高校、职校等现有教育培训资源,?努力打造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青少年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三是规范红色教育培训行业管理。及时出台红色教育培训管理办法和相关实施细则,?推动红色教育培训规范化、高质量发展。

景区调研报告 篇4

为树立景区形象,加强景区内部交通管理,切实提升景区服务环境质量,有效保障广大游客人身安全,按照县委、县政府及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要求,从即日起,对海岛金山寺景区实施封闭式管理。

一、一切车辆禁止入内,可在景区停车场存放,景区出入口处严禁停车。

二、行政接待车辆、内部经营业户车辆凭通行证入内。进入景区后,限时速5公里,严禁大声鸣笛,并停放在指定位置。

三、行人请走两侧人行通道。

四、对违反景区内交通封闭式管理的行为,造成不良后果及交通安全事故的,将由交警部门根据交通道路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依法追究违法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五、对强行进入景区的车辆或采取阻塞交通等行为违反本通告的游客,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当事人进行处罚,发生安全事故的责任自负,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故意破坏拦车器等封闭管理设施者,将依法严肃处理。

敬请广大游客及经营业户予以积极配合。

景区调研报告 篇5

信阳市南湾湖风景区管理体制问题研究

一、选题意义

近年来,伴随旅游业强劲的发展势头,与旅游业相关的饭店、旅行社以及交通运输业都得到了均衡快速发展,而作为旅游业的核心——风景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却大大滞后,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旅游业发展的需求,风景区的核心地位和龙头带动作用没能显现。客观地说,这些风景区是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强大拉力下开发建设起来的,很多景区举债开发,负债累累。经营管理粗放型特征明显,随着旅游业经营环境的市场化和法制化,初创时期建立起来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要求。在市场竞争压力和内部利益驱动的双重刺激下,这些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成为历史必然。

但是,长期以来,人们一般认为旅游业主要是由旅行社业、交通客运业和以宾馆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三部分组成的。也有人提出“旅游业六要素”,认为旅游业是由“游、购、娱、吃、住、行”六部分组成。还有人提出“旅游业三体”即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介体——旅行社、旅行交通等。这几种说法对景区业的基础作用、核心地位缺乏足够的认识。

其实,以旅游资源为基础形成的景点业,是整个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旅游者之所以选择某一地作为目的地,主要是由这里的著名景区(点)的吸引,游览这些景区(点)是他们最主要的旅游动机和旅游目的。但长期以来由于对景区(点)业的应有地位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仍然沿用计划经济体制时代形成的景区管理模式,导致目前风景区无论在行业管理、市场化程度还是人才培养等方面,均落后于其他行业,是整个旅游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

风景区成为当今旅游业发展的瓶颈主要是由于其管理体制不顺造成的,并由此导致了种种问题:景区规划滞后,执行乏力;投资主体单一,难以形成规模;政企不分、事企不分和多头管理;等等。风景区要想走出目前的瓶颈状态,必须探讨新 1 的可行的管理体制。

南湾湖风景区是以南湾湖为核心的山水观光型风景区。南湾湖原称南湾水库,建成于1955年,是一个集防洪、灌溉、发电、养殖、城市供水和旅游经营于一体的大型水库。南湾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旅游,直到2003年才建立独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南湾湖风景区才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可以说,南湾湖风景区浓缩了我国大部门风景区的发展历程和体制弊端,现在一样走在了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

本文在探讨南湾湖风景区管理体制问题上,一是对风景区的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进行了拆分,按照“三权分立”的理论对信阳市政府、南湾湖风景区管委会及旅游公司进行了责权利的划分,这是破解体制瓶颈的关键,也是实行政企分开的理论依据。二是在分析南湾湖风景区利益相关者的基础上,构建了利益相关者图谱,重点分析了核心层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为风景区重构管理体制框架明确了重点。三是从投资融资、主导市场的角度,主张建立与南湾湖不相隶属的南湾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实行门票专营,真正实现政企分开、经营与管理分开,使风景区的管理更加规范、运作更加顺畅。

二、文献综述

近年来,由于旅游业的兴起及其对相关产业和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对风景区管理体制问题的研究逐步深入,风景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问题已经成为旅游行业最热门的话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的由政府包办一切或政府垄断经营的风景区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无法在新形势下有效保护风景区宝贵的资源,也无法有效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因此,风景区的体制创新在政府层面、业界和学术界都备受关注。

不少学者对与风景区体制改革以及风景区的产权、属性等相关问题进行了专题分析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风景区的界定

由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社会制度、经济基础、发展阶段等方面各不相同,风景区的概念和叫法也各不相同。美国和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建立国家公园体系来管理国家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我国也建立了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文 2 化遗产地、自然保护区等系统来管理国家风景名胜资源。王维正、胡春姿等认为国家公园是一个土地所有或地理区域系统,该系统的主要目的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或生态资源。孙筱祥、徐大陆等以美国国家公园为例,将其分为三大类,即天然国家公园、历史遗迹国家公园和国家游乐胜地。胡涌、王子林等认为,从相似性来看,美国的国家公园大致相当于我国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等。

我国学术界一直都在对风景区及其管理模式创新问题进行探讨,对“风景区”这一名词的提法也不太一致,如有的称作“旅游景区”、“自然风景区”、“风景旅游区”、“风景管理区”、“风景名胜区”、“公共景区”等等。由于旅游资源是旅游景区最实质、最根本的组成部分,从旅游产业的角度看,以上种种称谓只是对同一种事物的诸多不同称谓。所以,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研究的都是同一对象——风景区,可谓殊途同归。显然,风景区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体系,其内涵和外延都比较宽泛,要做出统一的界定比较困难。因此,本文为便于论述,文中的风景区一般指“风景名胜区”,且界定在那些资源所有权属于国家或集体的公共型自然旅游景区,一般都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统称“风景区”。

根据《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2、关于风景区资源的产权研究

毋庸置疑,风景区范围内的山、水、林、地等资源属于国家,这涉及到一个产权问题,而产权是可以分解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刘世锦指出,产权可以分割为使用、收益、转让等权利,其中的每一种权利还可以继续进行细化。赵燕菁指出,这种产权的可分解性,使同一资源能够满足不同的人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为制度的创新带来了极大空间和可能性。中国社会科学院徐嵩龄从风景区资源与旅游市场的关系出发,提出可以将风景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张广瑞认为,风景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本身并不一定会带来环境破坏,只是经营方式的转变。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杨振之认为,我国风景区资源产权不明晰,多权不分,导致风景区资源在旅游开发上出现种种弊端,甚至被大规模破坏。中国旅游学院旅游科学研究所所长王兴斌从中国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管理的现状出 3 发,提出了“四权分立与制衡管理模式”,即景区所有权归国家,管理权归部门,经营权归企业,监督权归法律、舆论和国际规则等。

3、关于风景区产品属性的研究

对风景区资源和产品属性的分析和界定,是研究风景区管理体制问题的基础。关于风景区产品属性的研究,目前主要存在三种观点,但以赞成第一种观点的居多。第一,认为旅游景区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如彭德成(2003)认为一个风景区依托公共资源设立门票进行游客管理时,这个风景区便从公共产品转变为准公共产品,这样其既包含了公益性成分又包含经营性成分,那么旅游景区既可以由政府直接经营也可委托民营企业经营。第二,认为旅游景区是资源国有的私人产品。唐凌(2005)通过对旅游产品的经济性质和外部性的分析,认为风景区通过售卖门票等方式而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因此可以实现风景区企业化经营的管理体制创新,国家作为风景区所有者和行政管理者行使相应职权,风景区的经营管理则主要由市场提供。第三,认为风景区是否属于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还是私人产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马梅(2003)在《公共产品悖论——国家公园旅游产品生产分析》中运用公共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深入剖析我国风景区旅游产品的价格、生产者、经济效率等问题,得出这样的结论,现阶段在国家财政预算约束刚性的情况下,风景区旅游产品公共产品性质发生变异,需要私人生产者的参与。

4、关于风景区管理体制及经营模式的研究

魏小安认为,风景区资源也是经济资源,必须为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这是由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旅游资源必须在保护中开发利用,在利用中促进保护和发展。目前,中国风景区组织结构大体有三种,即政府直接管理、企业独自经营、政府与企业共同经营,但这三种模式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很多风景区是这三种模式兼而有之,管理体制较为混乱。

邬爱其、徐进通过分析国家风景名胜区的规制现状和组织结构,认为分离经营性项目是风景区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提出要明确管理部门的权限和职责,在经营性项目中引入竞争机制,建立新的运行制度。

李树明、郭建有以华山风景区先后3次大规模的体制变革为事实依据,提出了 4 三个基本观点:一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风景区从公益性管理向经营性管理转变是一种制度进步;二是我国风景区在体制改革中应普遍推行统一管理模式;三是现阶段风景区在政府行业管制下实行企业化经营可以有效提高风景区投资融资能力和促进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保障国家对风景区资产的所有权收益。

谢凝高对风景区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做到发挥风景区功能与风景区资源保护双重任务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李如生认为,风景区开发经营应坚持“国家所有、政府授权、特许经营、社会监督”的原则,在建立规范制度的前提下进行。

以郑易生、徐嵩龄等为代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者对黄山风景区管理体制进行了认真的走访和调研,对这种“黄山模式”的行政建制、经营体制、旅游管理方针等方面进行了客观评价,指出该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了更新的对策和建议。

综合以上研究成果发现,学者们对于风景区性质的界定、类型的划分、产品属性的判断和经营管理模式都进行了具体而深入的研究,同时对中国风景区改革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比如政府的规制问题、保护与开发问题等,指出成立国家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但并不否认对适度经济利益的追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风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创新问题。然而,当把这些理论针对当前我国风景区实际存在的问题时,犹如一个个散落的珍珠,难以成为一个富有逻辑关系的整体。尤其是我国风景区的大规模开发,是在市场需求和经济利益的双重驱动下发展起来的,单纯分析产权、规制等问题而无视景区各利益主体的“经济人”行为是不可取的。笔者认为只有综合风景区众多相关利益主体,统筹兼顾,才能协调发展。

三、选题的研究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可行性和可能创新点

1、预期目标

风景区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但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已导致了资源破坏、环境污染、利益分配不均、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改革现有风景区管理体制,破解旅游业发展瓶颈,探讨建立一个既有利于资源和生态保护又能兼顾旅游开发、5 既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又有利于促进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体系,以风景区管理体制的革新带动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本文以南湾湖风景区为实例,从我国风景区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入手,对风景区的性质和功能、产权性质、产品属性、经营和管理、开发和保护等要素进行剖析,分析现行管理体制的缺陷,提出了改革和完善风景区管理体制的方向。在探讨南湾湖风景区管理体制问题上,一是把风景区的产权分解为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实行“三权分立”;二是在分析南湾湖风景区利益相关者的基础上,构建南湾湖风景区利益相关者图谱,着重分析了核心层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为重构风景区管理体制框架奠定基础;三是从投资融资、主导市场的角度,主张建立与南湾湖风景区不相隶属的南湾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实行门票专营,政企分开,管理与经营分开,使管理更加规范、运作更加顺畅。在上述论述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三个体系的构想:一是构建合理的行政管理体系,二是鼓励以市场为主体的经营体系,三是探索以法律为基础的监管体系。

2、研究方法

(1)文献查阅与实地调研相结合

通过图书馆和中国期刊网等网络平台,广泛查阅和搜集与论题相关的文献和资料,重点研读与风景区管理体制相关的文献论述,并有针对性地摘抄关于论题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典型案例以及相关统计数字,在此基础上进行逻辑分类,为论文写作奠定基础。同时,在充分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还对信阳市南湾湖风景区、信阳市鸡公山风景区、焦作市云台山风景区以及南湾湖风景区边缘地带等进行实地调研,获取研究论题的第一手资料。

(2)对比分析法

通过对国内一些著名风景区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针砭时弊,指出管理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为下一步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出路。

(3)系统研究方法

系统研究方法把研究对象如实地当作一个整体来对待,通过对事物之间关系的研究,来解释其中的原因和结果。笔者认为与风景区管理相关的利益主体如政府、管理者、投资者、旅游者、当地居民等,是构成风景区管理的有机单元,在研究体 6 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子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因而引入了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用利益相关者属性分析研究南湾湖风景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构建利益相关者图谱,结合现有风景区管理模式探索出适合此地永续发展的管理思路。

3、可能创新点

本文可能创新点有以下三点:

1、运用公共经济学理论,对风景区旅游产品性质和权属进行界定,认为在当前我国财力有限和财政预算约束刚性机制下,风景区要发展,实行企业化经营是最现实的变迁之路。

2、本文引入了利益相关者理论,主张统筹考虑所有利益相关者不同的利益诉求,利用利益相关者属性分析研究当地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构建利益相关者图谱,结合现有风景区管理模式探索适合此地永续发展的管理思路。

3、尽管已经实行“三权分立”,政企分开,破解了风景区管理诸多体制难题,但并不意味着景区一定会快速健康发展。笔者主张建立与风景区管理机构无直接隶属关系的旅游集团公司,引入现代企业理念,通过投资融资,吸纳开发建设资金,促进风景区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开发和高标准保护。

四、论文框架

笔者通过分析风景区管理体制的基本要素,如风景区性质和功能、风景区产权特征、风景区产品属性、风景区经营问题、风景区保护与开发,讨论各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最后从行政管理体系、经营体系、监督体系三个方面,提出了破解南湾湖风景区体制问题的解决方案。全文共分五个部门。第一章是绪论,介绍了笔者的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研究方法和可能创新点、以及相应的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第二章对风景区相关管理要素进行探讨,并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第三章介绍南湾湖风景区管理体制现状,对南湾湖风景区相关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第四章提出了南湾湖风景区管理体制上存在的问题;第五章从构建合理的行政管理体系、鼓励以市场为主体的经营体系、探索以法律为基础的监管体系三个方面,提出破解南湾湖风景区体制难题的方案。

五、计划进度安排

论文的写作时间从2010年3月底开始,至2011年3月基本结束,以通过华中科技大学盲审和完成盲审修改意见为标志。大致时间安排如下:

1、搜集资料,2010年3月底~4月30日。利用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和中国知网提供的资料,搜集与风景区管理体制、风景区产权、经营模式等有关的观点、论文、期刊和书籍等,摘记与本论文有关的资料,完成文献综述,为下一步论文开题报告和论文写作奠定基础。

2、实地调研,2010年5月1日~6月30日。本论文属实证性论文,写作论文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指导实践,因此,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实地考察和调研非常有必要。笔者首先要对本文写作对象信阳市南湾湖风景区进行全方位考察,此外还拟对焦作云台山风景区、信阳市鸡公山风景区、信阳市灵山寺风景区以及新县红色旅游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

3、完成开题报告,2010年7月1日~8月31日。在上述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写作论文开题报告,并于2010年8月通过学校组织的论文开题。

4、完成论文初稿,2010年9月1日~11月31日。集中利用三个月的时间,完成论文初稿。

5、修改定稿,2010年12月1日~2011年3月。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论文进行修改、完善,并于2011年3月提交学校进行盲审。

六、参考文献

[1] 李景奇,秦小平.中国风景名胜区与美国国家公园比较研究[J].科技导报,1998(12):55~58 [2] 郝索.旅游经济新论.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9 [3] 钟勉.试论旅游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旅游学刊,2002(4):17 [4] 邬爱其,徐进.国家风景名胜区经营性项目规制改革探讨[J].旅游学刊,2001(4):64~68 [5] 黎洁.旅游环境管理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6] 李天元.旅游学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 [7] 彭德成,肖澎,周梅.我国旅游资源和景区研究的十个前沿问题[J].旅游学刊,2003(6):54~56 [8] 彭德成.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10~20 [9] Tao Chang Hung,Eagles PFJ,Smith filing Taiwanese Ecotourists Using a Self-Definition Approach.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2004,12(2):149~168 [10] Gevat Tosun.Limits to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Proces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Tourism Management,Vol.21,2000(6): 613~633 [11] 唐凌.对旅游景区产品性质的重新界定[J].统计与决策,1999(10):159~160 [12] 张广瑞.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J].旅游学刊,1998(2):50~54 [13] 李树民,郭建有.对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变革的制度分析.旅游学刊,2001(4)[14] 张进福.经营权出让中的景区类型与经营主体分析.旅游学刊,2004(1):11~15 [15] 李娟,吴纪滨.论我国旅游企业征信模式的选择.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3):39~42 [16] 张俐俐,袁国宏.论行业协会在国我旅游管理体制演进中的作用.社会科学家,2002,11(6):30~33 [17] 魏小安,韩健民.旅游强国之路——中国旅游产业政策体系研究.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23~50 [18] 何光玮.中国旅游业50年[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 [19] 王国新,唐代剑.旅游资源开发及管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20] 吴耀宇.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与对策[D],2004 [21] 李洪波,吴建华.试析旅游景区中的权力关系及其管理体制[J].广西大学学报,2005(8)[22] 周志忍.当代国外行政改革比较研究[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 [23] Marc Holster and Kathy Callahan, Government at Work: Best Practices and Model Programs,California:SAGE Publications,1998 [24]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25] 张梓太,吴卫星.环境与资源法学.科学出版社,2002 [26] 王莹.中美风景区管理比较研究[J].旅游学刊,1999(6)[27] 何自力.比较制度经济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33 [28] 道格拉斯·诺斯.西方世界的兴起[M].北京:学苑出版社.1988:6~7 [29] 德姆塞茨.关于产权的理论[M].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102 [30] 安德瑞·斯莱夫.新比较经济学[J].经济学消息报,2003:1~24 [31] 曹国新.试析我国景区门票持续涨价的病态成本因素[J].中国物价,2005(6):49~51 [32] 菲吕博藤,配杰威齐.产权与经济理论:近期文献的一个综述[M].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201 [33] 马梅.公共产品悖论——国家公园旅游产品生产分析[J].旅游学刊,2003(4):46 [34] 费宝仓.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管理体制研究.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35] 王建.中国旅游业发展中的法律问题.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 [36] 张晓.中国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管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37] 郑玉音,郑易生.自然文化遗产管理——中外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8] 王锦.旅游景区经营权转让中的问题与对策.产业经济,2005(9)[39] 陈巧云.旅游资源经营权转让的四个原则.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2)[40] 郭山.WTO旅游业的相关条款及我国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3(l)[41] 徐嵩龄.西欧国家文化遗产管理制度的改革及对中国的启示.清华大学学报,2005(2)[42] Dior L.kreske.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A Practical Guide for Agencies.Citizens and Consultants,2001 [43] National Park Service Statistical Abstract 2002.National Park Service,Public Use Office,2003 [43] 李景奇,秦小平.美国国家公园系统与中国风景名胜区比较研究[J].科技导报,10 1998(12):55~58 [44] 黎洁.赵文红.旅游企业经营战略研究.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 [45] 王德刚.现代旅游区开发与经营管理.青岛出版社,2000 [46] 王兴斌.风景文物旅游资源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探讨.旅游产业规划指南,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 [47] 魏小安,刘赵平,张树民.中国旅游业新世纪发展大趋势.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 [48] 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总体篇).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49] 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专题篇).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50] 徐嵩龄.怎样认识风景资源的旅游经营.旅游学刊,2000(3)[51] 张昕竹.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的管理体制与改革.中国社会科学,2000(5)[52] 杨锐.美国国家公园的立法和执法[J].中国园林,2003(4):63~66 [53] 张晓.国外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管理和经营评述[J].中国园林,1999(5):56~60 [54] 黄安民,赵黎明.旅游资源经营权转让的利益权衡与协调[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58~63 [55] 欧阳志云等.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科技导报,2002(l):49~52 [56] 李如生.美国国家公园管理体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8~111 [56] 邹统钎.旅游开发与规划[M].广州:广州旅游出版社,2002 [57] 赵燕菁.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开发[J].城市规划,2001(l)[58] 张国强.风景园林发展的亮点与特征.风景园林师,2008 [59] 谢凝高.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若干问题探讨[J].规划师,2003(3)[60] 崔凤军.风景旅游区的保护与管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GZ85.cOm更多工作总结范文延伸阅读

景区调研报告通用15篇


以下是我为您精心挑选的“景区调研报告”文章。我们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工作,经常需要写报告。写报告时应该明确主次、详略得当、条理清晰。您是否经常碰到写报告毫无头绪的问题呢?本文供您参考,同时也请收藏。

景区调研报告【篇1】

最近,本人出差到景区、景区对景区封闭管理及进去客运接泊项目进行了调研,了解了两景区封闭管理的基本情况,并对照我们景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两个景区的基本状况

(一)景区情况

景区情况

(二)景区内部管理情况

1、景区管理情况。上山观光车共五个车场:报国寺客运中心-五显岗车场-万年寺车场-零公里车场-车场。报国寺客运中心的绿色环保旅游车队统一售票、滚动发班。每间隔20分钟一班车。游人可在全山五大车场任一时间随意上、下车。夏季凡22座以下的非经营性的自驾车均可上,冬季为了旅客的安全则不能自行上山。自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后,“在保护中合理开发”便成了这里永恒的主题。用科学的手段管理名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赞同。目前,已全面聘用“电子导游”,景区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将逐渐形成。过去,90%的旅游车辆由个体经营。个体车车型车质差,争拉游客,服务质量差,安全难以保证。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景区将所有旅游车辆全部收购,统一更换、统一实行封闭管理,使景区客运市场从混乱走上了“安全、有序”的轨道。游客进去后都是坐专门的旅游车,车都是统一的外表、而且环保。

2、景区管理情况。1986年景区对外开外后,省政府投资5000万元,修建了一条长25.5公里的景区旅游道路,为世人一览仙山风姿提供了便利。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旅游业的发展,特区政府于1994年自行投资3000余万元修建了25公里长的景区索道路,两条全长50.5公里的景区旅游道路,日接待游客1.5万余人。旅游高峰期客流量达3万人以上,大小车辆3500余台,与景区旅游业相关连经营企业800余家,从业人数达2万余人。旅游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旅游经济特区的飞跃发展,同时也给景区道路交通形势带来沉重负担和严峻的局面,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危机四伏、安全管理责任重大。

自古风光在险峰,景区旅游道路受地理条件所限,行车环境非常复杂。全长50.5公里的道路,陡坡急弯105处,特别是地方政府于1996年自建的25公里通往索道的道路,由于受特定的地理条件限制,路面不符合国家道路标准,最宽处6米,最窄处只有5.2米,弯道78处,有两处急弯弯度达60度,险路险段有14处,全部处在陡峭悬崖上。如此复杂的道路环境给安全行车造成极大的隐患,外地驾驶员路况不熟,心存恐惧,常常违章占道,多起碰撞事故都是由于以上原因在弯道发生。为消除安全行车隐患,景区管理部门筹措资金13万元,修砌交通安全防护墩1500余个共7255米,防护墙10座900米,修复防护墩82个1300米,喷刷交通标线7900米,进一步规范了旅游道路交通秩序,巩固和完善了旅游道路的硬件防护设施,较好地起到了安全防护作用。

在景区车辆管理中,景区采取了具有特色的封闭管理措施,游客都是同一乘旅游车进山。里面还有一些村民没有迁移出来,但他们可以坐大巴进去,车费也比游客坐的车便宜。这样的封闭管理好处是减少了交通压力,因为旅游景区路都是比较险的,如果不封闭,将造成交通压力大;而只有观光车的话,交通压力就会减小。而且景区还设专门的管理处进行管理,每个景区有接待游客的场所。接待的时候,接待车可以开到景区里面,只要有通行证,就可以进去。但景区封闭的道路还是归公路局所有,平时他们的车要进去,也要凭证。为了营造景区道路安全行车氛围,景区还制作警示标志标牌标语80余块,分别设置于景区内二条道路,提醒驾驶员和乘客,遵章行驶,确保安全第一,同时还大造宣传声势,在特区有线电台打出安全行车警示标语,每日滚动播出,使交通安全深入人心,确保景区道路交通安全。

二、我们景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们风景区年游客接待量始终保持在万人次以上,旅游高峰每天驶入景区的游客车辆达车次,景区内社区居民、单位、从业人员的车辆也多达辆。由于景区内道路路面狭窄,旅游旺季车辆堵塞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在节假日,交通堵塞现象更为严重,不但游客长时间滞留,投诉不断,而且景区内社区居民的出行也受到较大影响。同时,由于大多数外地司机对景区路况不熟悉,交通安全隐患比较突出,景区曾多次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另外,由于大多数车辆尾气排放超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比较严重。

三、我们景区实行封闭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是创新管理模式。要坚持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工作方针,坚持《世界遗产公约》“加强保护,适度利用”的宗旨,建立了景区永久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科学发展构架。我们现行的管理模式,景区从业人员及其亲友出入景区都需严格审查,各种矛盾比较突出,单纯的景区式管理难度很大。同时,由于景区内道路狭窄,景点车位少,放开道路通行限制单纯实行景点式管理也难以实现。因此,可以实行“景区+景点”管理模式的思路。该模式的主要内容是:启用客服中心,开通旅游观光车。主要游览景点实行相对严格的封闭式管理,设立电子门禁和视频监控系统。景点以外区域,对非游览车辆实行相对宽松的管理,允许按规定的线路行驶;游览车辆集中停放在客服中心停车场,游客购票后换乘旅游观光车到各景点游览。

二是加强景区道路管理。为推动我市旅游事业发展,优化我市省道路网布局,消除道路安全隐患,应开辟景区旅游专用路。在此基础上,对道路分段进行管理,在封闭区域内,除允许持景区道路通行证或贵宾卡的车辆、重要公务接待的车辆等特种车辆通行外,其它车辆一律不允许通行。在客服中心可以实现车辆查验、游客停车、旅游观光车换乘、公交车换乘、居民班车换乘、临时通行证办理等功能。同时,通过市场化运作,引进了符合欧Ⅲ排放标准的旅游观光车,在客服中心各个区段循环运行。届时,所有游客车辆将在客服中心停车场集中免费停放,购买景区新式门票后,换乘景区旅游观光车到各景点游览。

三是加快开通旅游专用车。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讲,将游客车辆在客服中心停车场集中停放,换乘欧Ⅲ标准的环保旅游观光车进入景区,可以有效减少车辆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净化景区生态环境。从旅游秩序和交通安全角度讲,开通旅游观光车,一方面会大幅减少景区道路上的车辆,有效缓解旅游旺季交通压力,避免道路堵塞,降低事故发生率,确保游客通行安全、顺畅。另一方面,会大幅减少景点内的停车数量,增加游客的游览空间,改善景区旅游秩序,提升景区的对外窗口形象。另外,经常旅游的市民都知道,在国内如黄山、、九寨沟、云台山、张家界等40多个知名景区均建设了游客服务中心,并开通了旅游观光车。景区实行新的管理模式,开通旅游观光车,可以大大提升综合管理服务水平,在建设国内一流风景名胜区,赶超全国先进景区的道路上将迈出重要一步。

四是加快景区数字化进程,尽快设置电子门禁系统。电子门禁系统是“数字化景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条形码门票、指纹闸机、售票系统及中央数据处理服务器构成,具有售票、检票、查询、汇总、统计等功能,通过系统可以实时了解某一时段的售检票情况、日客流量、周客流量、月客流量以及各种数据的对比分析,为景区科学管理、决策提供了依据。与传统人工售检票相比,电子门票具有较强的防伪功能和时效性,能够有效杜绝假票、偷漏票、重复使用票、人情票等管理问题。同时,各项统计数据更加准确、及时,避免财务统计误差。与之相配套,还要建立景区数字化指挥中心,在景区重点区域和危险路段安装监控点,对景区进行全方位监测,在旅游旺季可以根据游客分步情况对车辆进行及时调度,保障游客安全。

五是尽快迁移景区内的居民。要尽快把景区部分原住居民逐步向外迁移,并进行环境修复,在景区外形成集中的旅游服务区,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类旅游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景区的侵害。这样既解决了景区严格保护和旅游发展的矛盾,也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逐步走向了人与自然统一、保护与旅游共存的和谐发展之路。

今后,我们要围绕生态资源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管理体系、、旅游秩序改善和文明服务水平提升等方面,全面提升综合管理水平,努力构建精品旅游线路,建成景区数字化管理体系,争创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跻身全国一流风景名胜区行列。

景区调研报告【篇2】

第1季度我国旅游景区整体景气状况

1.旅游景区运行状况的总体判断

第1季度旅游业由淡季向旺季过度,企业对下季度行业及自身发展信心满满,各地景区对行业发展持乐观以上态度的占多数。

2.旅游景区行业运行的外部影响因素

正面因素

旅游经济运行平稳

预计XX年我国旅游业总体上仍将平稳较快增长。旅游经济运行整体平稳为景区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在世界旅游发展中的地位愈加重要

XX年,全球境外游客总数达10亿,增长42%,其中约8000万是中国人;去年6000万人次到中国游览,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旅游目的地;世界旅游组织在中国成立了5个旅游观察站,负责监测和分析旅游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政策环境利好《国民旅游休闲纲要(XX-2020)》出台,全国进入国家主导、倡导国民旅游休闲的新时代。

负面因素

春节黄金周期间,热点景区容量过载,使景区、交通和安全保障面临着空前巨大的压力。规模空前的游客数量对目的地的公共资源形成挤占的态势,加上群体聚集场所的非理性行为,管理成为假日期间景区旅游工作的现实问题。

第1季度旅游景区行业分析

1.景区行业的总体样本分析

从整体状况来看:XX年第1季度景区企业对于行业发展以及自身经营状况的预期比上季度相比更加稳定。

第1季度38.82%的企业对行业发展预期表示乐观和非常乐观;超过半数企业对景区行业的发展持审慎乐观的态度,认为本季度行业发展情况一般;多数景区企业对下季度整个行业的发展充满信心,将近80%的企业对下季度景区行业发展持乐观以上态度。

第1季度景区企业对自身经营状况的预期中,有35.29%的企业表示企业发展状况上升,而认为本季度经营状况下降的企业占比为7.06%。尽管超过半数企业认为与上季度相比,企业发展状况一般,但总体趋稳,并未出现继续下降的趋势,基本符合行业发展的季节性规律。

从规模指标来看:与去年同期相比,XX年第1季度接待人数增加与持平的景区企业基本相当。同时有2.35%的企业表示1季度的接待人数比去年同期下降。本季度过半数的景区认为预订人数与去年同期持平,同时42.35%的景区企业预定人数有所增加。

从绩效指标来看:94.12%的景区企业门票价格与去年同期持平,少数企业门票价格同比上升。本季度50.59%的企业营业收入有所增加,同时有2.35%的景区企业营业成本有所下降,而8.24%的企业营收下降。超过60%的景区企业利润水平与去年同期持平,约30%的景区利润水平出现回升。

从就业指标来看:88.24%的景区从业人员数量与去年同期持平,景区的用工规模更加稳定,只有1.18%的企业从业人员数量有所下降。本季度约三分之一的景区员工工资同比增加,极个别的企业工资水平有所下降,多数景区的员工工资水平与去年同期持平。

2.景区行业的区域分析

东中西部景区对行业的发展预期

本季度东部和中部地区对当季行业预期持乐观以上态度的企业占比均接近或略超40%,西部地区33.44%的景区对行业发展持乐观以上态度,比中部地区高出一倍。东部及中部地区对下季度行业发展持乐观以上态度的企业占比均超过80%。

东中西部景区对企业自身的发展预期

对于景区企业经营发展的年度环比,东中西部景区的预期基本保持一致。XX年第1季度东部地区以及中部地区认为经营状况环比上升的企业占比均不足30%,而西部地区38.89%的企业认为本季度经营状况好于XX年第4季度。各地景区经营状况环比持平的企业占比均过半数,且各地均有少数景区认为经营状况较上季度相比有所下降。东部及西部地区80%的企业预期下季度经营状况将环比上升,中部地区这一比例略低,且6.25%的企业预期经营状况将环比下降,认为经营状况年度环比上升与持平的比例占据区域抽样总量的'绝大部分,仅东部地区1.96%的企业预期年度环比下降,中部和西部地区均未出现预期年度环比下降的情况。

东中西部景区主要经营指标的同比变动

从规模指标来看:中部地区75%的景区企业预订人数与去年同期持平,这一比例明显高于东部及西部地区的同类指标。中部地区的接待人数较其他地区而言也更加稳定。东部及西部地区均出现少数企业接待人数与预订人数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各区域内固定资产变动的趋势整体一致,固定资产投资与去年同期持平和有所增加的企业占比在东中西部地区的占比差距并不明显,三个区域内仅东部地区2%的企业表示本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与去年相比有较大增加。

从绩效指标来看:各区域门票价格与去年同期持平的企业占比均超过75%,东部地区门票价格同比持平的企业占到96.08%,各地区均未出现门票价格同比下降的企业。东部及西部地区的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变动趋势基本一致,中部地区营业成本同比持平的企业占比为75%,而营业收入43.75%。综合而言,中部地区的利润水平也保持相对稳定的局面,东部地区7.84%的企业利润水平有所下降,西部地区利润下降最为明显,超过15%的企业利润水平有所下降,西部地区应继续大力推动景区产品开发,并做好各项管理工作。

从就业指标来看:XX年第1季度景区企业的从业人员数量稳中有升,三个地区从业人员与去年同期相比持平的企业占比均超过85%,且只有西部地区的少数企业缩小用工规模。各地员工工资水平多数保持与去年同期同样的水平,但各地均有企业提高了员工工资,西部地区5.56%的企业员工工资水平同比下降。

3.景区行业的重点分析

本季度仅有5.71%的企业认为经营状况环比下降。景区发展由淡季逐渐转入旺季,景区企业对于下季度行业及企业发展的预期均高于本季度,对今年总体发展的预期呈现审慎乐观的态度。XX年第1季度重点景区企业的规模指标、绩效指标与就业指标整体稳定,尤其是门票价格与从业人员数量指标同比持平的企业占比超过90%,多数经营指标均出现不同比例企业有一定程度下降。

景区行业的运行动态

1.高端旅游市场开发有望突破景区门票经济的瓶颈

长远来看,紧跟市场需求,适时适度开发高端旅游市场有望成为景区的新选择。

2.京广高铁贯通为景区发展带来新契机

京广高铁的开通使广东地区的许多次热地点成为游客的新宠,陕西、山西等支线景区也在高铁的辐射效应带动下获得了持续发展助力,游客旅途时间缩短相应增加了其自由活动的空间。此外,京广高铁开通为沿线目的地的旅游资源整合带来了机遇,相邻或同类景区通过主题联合与资源共享开发更加有层次感和更有内涵的旅游产品成为可能。

3.体验式旅游是市场发展的新趋势

旅游景区行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持续进行特色主题产品开发,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

我国旅游市场也正朝着大众化、散客化趋势发展。近年来,旅游方式更加灵活,景区为保持对游客持续的吸引力,应逐渐改变单一的观光产品模式,主题旅游产品的开发可以帮助景区更好地打造核心竞争力。

2.善用社会媒体进行旅游营销

景区应充分利用社会媒体这一广泛的平台开展营销活动。具体而言,除了确立合理有效的品牌营销策略外,还应设计一个与该品牌信息一致并能让中国用户产生文化共鸣的网站;在主要社会媒体网站(包括几大视频分享网站、社交网络和微博)建立网页,发布与产品相关的内容,扩大产品的影响范围;推出具创新性的社会媒体宣传活动来驱动流量并捕获消费者数据。

3.旅游经营,诚信先行

景区企业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诚信经营是其必须要遵循的宗旨和第一要义。“旅游投诉与质监系统”的建立有助于进一步畅通旅游投诉的渠道,规范市场秩序,提升全行业的服务水平。

景区调研报告【篇3】

禄充风景区是整个抚仙湖沿岸唯一的国家4A级景区,在禄充风景区建立与4A级景区相适应的旅游管理机制和向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产品和良好服务,关系到澂江旅游的整体对外形象,关系到景区居民和广大游客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澂江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为推进禄充旅游风景区健康快速发展,经县政协主席会议协商决定,对禄充旅游风景区的旅游管理情况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邀请了编办、旅游局等相关部门领导,深入景区展开调研,通过对景区的实地查勘、走访景区内的企业、经营户、社区居民,与景区“三委”负责人座谈,查阅相关资料,对景区目前的管理运行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县政协组织本次调研,旨在通过对目前禄充风景区的组织管理模式、运行状态、4A级风景区管理目标的落实情况、景区内经营户的经营状况、利益分配等进行调查研究,目的在于总结禄充在旅游发展中所取得的经验,分析当前景区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意见和建议,以期有利于促进区域旅游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在综合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如下意见和建议。

禄充社区居民委员会辖禄充、豹子窝、泥母猪3个自然村,3个居民小组,总人口1869人,其中:禄充风景区居民小组637户,人口1748人,现有耕地105亩,人均耕地0。06亩。人地矛盾较为突出,贫富差距较大。全村仅有200多户从事与旅游相关的产业,从业人员600余人,占总人口的34%。现居住在老村内的群众大部分生活还较为贫困,每年的`收入仅靠公司入股和门票收入的分红。

禄充素以优美的山水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渔村人文资源受到旅游者的青睐。1987年抚仙湖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1993年省政府批准建立抚仙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后,禄充的旅游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1997年,为加强对禄充风景区的管理,澂江县批准成立了禄充管委会,机构格级为正乡(科)级,隶属于澂江县人民政府管理,负责禄充风景区的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等工作。至2007年期间,禄充管委会对景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国家4A级景区的创建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2007年,禄充风景区禄充管委会由县政府直管的事业单位成建制划归龙街镇人民政府管理。经过多年发展,禄充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日趋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累计投资达5亿多元,建成各种档次宾馆酒店25个,其中星级宾馆3家。至今景区内共有经营户313户,其中:企业16户;个体经营户297户。按行业划分为:住宿124户、餐饮97户、食品经营37户、服装日用品23户、娱乐服务5户、种养殖8户、潜水1户、药品经营1户、液化气零售1户。共有客房1527间,床位3120个,旅游从业人员867人,基本形成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会务服务、水上娱乐和特色风味为一体的旅游服务体系。20xx年,禄充风景区共接待游客96万人次,占全县旅游总人数206万人次的46。6 %。

2007年,禄充风景区禄充管委会成建制划归龙街镇人民政府管理后,在组织领导上由龙街镇党委、政府下派一名干部任禄充党总支书记,同时兼任管委会副主任(相当于副科级),主任由镇长兼任。龙街镇除派一名副主任外,禄充风景区管委会至今无内设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禄充风景区的管理运行职能全部由禄充

居民委员会承担。禄充党总支、居委会、监督委员会“三大组织”的11名村干部,加上一名下派干部,即承担着基层组织的各项任务,同时分工负责管理景区各项事务。为维持景区的运行,居委会专门成立了门票组、绿化环卫组、水上救援组,招收59名社区居民分担各组工作。

禄充景区内的经营户分为集体、企业和个体经营户。企业、个体经营户的经营状况按照经营项目、区位的不同差异较大,又因受季节性影响较强的原因,经营受到限制。就宾馆、酒店住宿行业来说,全年的平均客房使用率都不超过40%,基本都处在微利经营中。

集体经营主要为禄充村对沿湖沙滩由居民小组集体实行公司化垄断经营。2009年4月,由居民小组组织成立了云南禄充笔架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公司严格按《公司法》运作,注册资本370万元。股东由集体和本社区居民小组的居民构成,为照顾到绝大多数居民的利益,公司对每个居民实行2万元的股份限购,确保了公平利益分配格局的实现。在景区一定范围内实行公司化管理,是社区党总支和社区居委会积极探索和开拓景区经营管理新途径的大胆尝试。主要好处体现在:一是局部解决了有限资源利益的分配格局,变过去由少数人控制经营为集体统一经营,利益由少数人垄断到全体居民共享,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二是规范了沙滩经营秩序,解决了沙滩周围乱搭、乱建,拉客、宰客、无序竞争的局面;三是解决了本村劳动力228人的就业。20xx年实现经营收入600万元。不足之处主要反映在:公司化经营模式仅只局限于对景区的个别稀缺资源和特定经营项目的垄断控制,覆射范围有限。

集体收入分配情况。集体收入主要由三部分构成。20xx年实际收入为:

1、波息湾农田租赁收入81。6万元;

2、门票收入380万元;

3、公司经营收入600万元。扣除税收,抚仙湖保护费、景区管理费、公司经营成本后,社区居民人均分配现金接近2000元。

禄充风景区属于国家级4A级景区,由于景区管委会未履行管理景区的职能、职责,居委会客观上又不具备专业管理景区的能力,致使景区实际上处于维持着较低水平的运行状态。

1、景区的管理机制严重滞后。目前禄充景区的运行仅仅局限于景区的环境卫生和水上救援,景区的游客服务、旅游设施的维护、旅游秩序的管理、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旅游产品的开发营销、景区的发展规划等都没有相对应的部门、机构、人员进行管理,在此运行机制下确实难以确保向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产品和消费服务,难以保障景区的可持续性发展。

2、管理体制不顺是造成风景区管理不到位主要原因。

禄充风景区管委会由县政府直管的事业单位成建制划归龙街镇人民政府管理,管委会机构级别虽为正科级,领导职数1正2副,2011年核定事业编制15名,但实际上只安排了一名副主任到管委会工作,没有核定内设机构、没有明确职能职责、没有人员办事,管委会成了“三无”机构,实际上是一个有名无实的空壳管委会。其次,管委会的管理职能全部下放到社区居委会,客观上社区居委会的“三委”每三年必须依法进行换届,由于换届选举一方面带来人员难以保证相对稳定,影响了景区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另一方面,由于担心得罪人多了落选,因此存在着遇事不敢管、不愿管,相互推诿的现象。

3、管理职能职责不明确,景区秩序较为混乱。一是工商经营户的管理不到位。景区现有各类商户313户,其中:已登记注册

的个体工商户202户,无照经营户111户,占总户数的35。46%。无照经营户中,餐饮户占74。77%、住宿户占25。23%。大量未注册登记经营现象的存在不利于市场的公平竞争,也不利于税收、公安、工商、消防、食品安全、物价等部门的行业监管,直接影响到国家、守法经营户、旅游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二是市场管理不规范,没有进行划行归市,划定经营区域。在景区内的各主要通道摆摊、经营沙滩摩托和马匹,经营户乱搭乱建、伸杆搭棚、乱摆摊设点、车辆随意停放。

4、基础设施滞后。一是2001年建成使用的禄充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生活污水2000吨。20xx年共处理污水67。2万吨,旅游高峰段的7月—9月,日平均处理量都在2800吨以上,20xx年最高日处理污水4126。4吨。污水量增加的原因除游客量增加外,主要是景区清水管及明沟内的雨水并入污水管网,雨污未进行分流。带来的问题一是运行成本较高,二是污水量远远超过设计范围,污水没有在厂停留的时间,所以处理后的污水不能达标排放。二是景区内共设有公共停车场6块,共 27500 ㎡,其中:硬化停车场2块共12000 ㎡,生态停车场1块共4500㎡,临时停车场3块11000㎡,除此之外景区内20家宾馆酒店自配停车场总面积超过30000㎡。理论上可同时容纳2300辆车同时停放。旅游高峰期,禄充游客日接待量最大曾突破过2万人,意味着需要4000个以上的停车位。事实上游客又主要集中在集镇这边,分布在波息湾、笔架山庄的不多,生态停车场和临时停车场又被建筑垃圾和零时建筑挤占,加之疏导不力,以至每每造成景区道路交通拥堵。三是景区标识标牌破损、老化得不到更新和维护;四是游客购票进入4A级景区,景区应免费提供公厕设施服务,但现景区内的公厕都实行了承包经营,向游客收费。

景区调研报告【篇4】

红色旅游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为开发利用好我市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特色红色旅游,带动**乡村产业发展、文化繁荣,市政协将《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列入今年重点提案,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牵头成立了专题调研组,深入**各县(区)全面了解掌握红色资源分布情况,赴外地考察学习发展红色旅游的先进经验,对我市红色资源开发、红色旅游发展、红色文化传播等提出对策建议,同时广泛征求县(区)及有关专家意见,经反复修改完善后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发展红色旅游的独特优势

调研组认为,**是一座具有革命传统的城市,红色资源十分丰富,发展红色旅游具有自身独特优势。

一是红色旅游“资源多”。

二是民主党派“人物显”。

三是统战文化“底蕴厚”。

四是红色景区“基础好”。

五是研学旅游“人气旺”。

二、当前红色旅游存在问题及原因

调研发现,我市在发展红色旅游方面也存在一些短板。

一是红色资源保护缺乏长效性。

二是红色景区建设缺乏创新性。

三是红色旅游开发缺乏系统性。

三、加快我市红色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

(一)实施“四个一工程”,用活用好红色资源

一是制定一部红色资源保护法规。

四是打响一批**红色文化品牌。

(二)打造“四个精品”,全面提升红色旅游品质

一是打造精品景区。

二是创建精品线路。

三是讲好精品故事。

四是打磨精品文创。

(三)创建“三个基地”,做强做大特色培训产业

一是做大做强**干部学院,建设面向全国的干部培训基地。

(四)健全“四个机制”,合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一是成立议事协调机构,建立红色资源开发跨部门领导机制。

二是明确镇村保护职责,健全革命遗址遗迹属地化管护机制。

三是组建文旅投资集团,运用市场化手段解决当前红色资源开发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推进各类旅游景区建设,完善景区道路、食宿、停车等配套设施建设,带动周边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打造“红色旅游+乡村振兴”示范带,做大做强红色旅游产业,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四是多渠道筹集资金,构建红色产业发展投入保障机制,凝聚各方合力,共同推动革命老区发展,开创我市乡村振兴新局面。

景区调研报告【篇5】

〔内容摘要〕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视察组为发挥咨政建言献策作用,助推我市旅游产业发展,深入到xx特区郎岱古镇、xx江,xx市娘娘山,xx县野玉海,钟山区梅花山等旅游景区,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等方式,对我市旅游景区提质增效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提出了有建设性的措施和办法。

〔关 键 词〕旅游 景区 提质增效

一、xx市旅游景区提质增效基本情况

20xx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以建设大健康旅游目的地为发展目标,坚持把山地特色旅游业作为坚守“三条底线”、决战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重要举措,抢抓旅游发展机遇,发挥凉都气候优势、深挖潜力、补齐短板、做强长板,大力推进山地特色旅游景区建设,旅游产业实现了“井喷式”增长。xx江、郞岱古镇、廻龙溪、妥乐、乌蒙大草原、哒啦仙谷、娘娘山、菲菜坪等一批3A和4A级旅游景区相继建成。个人简历旅游收入增速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第一,实现了xx从“江南煤都”到“中国凉都”的华丽转身。游客量由2011年的470万人次增长到2016年的1901.4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由32.88亿元增加到124.6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48.3%和50.1%。2017年1至9月,我市接待游客2427.72万人次,同比增长64.9%;实现旅游总收入192.44亿元,同比增长70%,其中接待外省游客1417.06万人,同比增长126.24%。经过全市上下几年的持续投入和努力,xx旅游在基础设施、产品业态,体制创新、服务环境、品牌形象等方面实现了大提升、大发展,景区提质增效工作取得到较大的进展,初步形成了xx康养胜地和南国冰雪城的品牌。

(一)逐步完善旅游功能。

紧紧围绕规划,突出休闲、运动、康养、野奢、度假等主题和强化旅游功能要素,按照“平台先行、PPP跟进、市场运营”的原则,加大进出景区道路及景区景点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启动了北盘江主轴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打造提升纳入省100个景区建设目录的梅花山国际度假公园、野玉海国际山地旅游度假区等12个景区,大力实施xx古镇、xx县玉舍中国特色小镇、xx市陆家寨、xx县天门村等9个中国传统村落等名城名镇名村创建工程。景区功能不断完善,品位不断提升。截止目前,全市3A级景区xx个,4A级景区4个,省级旅游度假区3个,12个景区纳入省100个重点旅游景区的建设目录。工作总结天门村等9个村落进入“中国传统村落”目录,建成21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51个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二)逐步形成康养旅游产品体系。

按照全域生态、全域产业、全域文明、全域扶贫的要求,坚持打好中国凉都“气候牌”、做好“康养文”,着力开发医药康养、温泉康养、运动康养、文化康养,冬季滑雪、交通索道、农旅游融合等旅游产品,多层次、全方位推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康养产业链条,游客住在凉都、吃在凉都、闲在凉都、养在凉都、动在凉都、乐在凉都的康养产业体系逐步形成。目前已初步形成以市中心城区、钟山区为旅游目的地,以xx特区、xx市为旅游辐射带动区域的格局。

(三)逐步凸显中国·凉都品牌效应。

通过包装精品旅游线路、瞄准客源市场开展旅游推介,打造中国—东盟国际产能合作论坛、“世界雪日”国际儿童滑雪节、气候·养生·旅游论坛、画廊国际、马拉松体育旅游论坛等对外开放交流平台宣传推荐xx,拓展成都、重庆、广州、东盟等国内和国际市场,康养胜地·中国凉都的品牌效应逐步突显。

(四)逐步构建旅游服务体系。

推进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改革。范文参考网按照“1+3+N”的思路,完成市级旅游部门“局改委”和县级部门单设工作,组建了xx旅游工商分局,梅花山等6个景区管理委员会,设立了野玉海乌蒙大草原等4个景区旅游警察中队,提升了旅游执法管理能力和应急能力。加快推进旅游平台建设。启动市、县旅游集散平台建设。实施信息基础设施“xx1”工程,构建集旅游宣传咨询、信息发布、产品预售、景区容量监控、旅游车辆调度、旅游投拆为一体的旅游平台,逐步实现旅游管理部门、涉旅企业、旅游从业人员等涉旅主体线上互联互通。以“文明在行动·满意在凉都”主题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旅游环境整治,景区景点周边环境明显改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xx市旅游景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配套设施不完善。旅游标准化建设滞后。景区水、电、路、厕所、通讯等基础配套设施不健全、不完善,满足不了“吃、住、行、游、娱、购”旅游功能保障需要。旅游公路建设等级低,景区与景区的通达率不高。旅游服务体系建设缓慢,旅游信息获知、消费引导等信息化服务水平较为滞后。

(二)抱团发展意识不强,建设各自为阵。旅游景区建设以县区政府主导建设营运为主,各自为阵,急于求成,缺乏抱团发展理念,包装策划建设档次品味普遍不高,景区景点建设同质化现象严重,各景区建设没有唯一性,没有独特的文化符号。

(三)挖掘和保护不够,文化支撑不足。大部分景区开发多以自然景观为主,没有结合实际,挖掘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缺乏文化元素支撑。部分景区对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民族村寨的开发过度,原有的文化挖掘保护不够,建筑风格与当地民族民俗文化和山水田园不相协调。

(四)产品业态单一,缺乏全季拳头引爆产品。产品短缺较为明显。除了夏季休闲避暑和冬季短期滑雪产品外,春秋两季均无引领消费的拳头产品,产品季节互补性差。产品业态单一。产品多以休闲观光、农业采摘、野奢为主,吸引旅游的新业态新产品较少。

(五)管理机制不顺,重建轻管问题突出。大部分景区由政府主导,心得体会平台公司投资建设,重建轻管问题突出。部分景区虽然组建了相应的管理机构,但市县乡管理部门、管委会、平台公司、景区管理处等多部门之间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联动管理机制,“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条块分割,缺乏信息沟通和规划统筹,人才、技术、资金、资源不能有机结合,部门之间、政企之间未形成有效合力,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六)市场主体培育不够,宣传营销滞后。目前我市旅游产品宣传营销主要以政府主导为主,各管理部门、景区和平台公司之间还未形成景区营销共识,没有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平台公司重景区建设,轻市场营销,有资源无营销经验,旅行社等旅游市场主体有市场经验无资源。大型旅游企业引进乏力,本地旅行社“小、散、弱、低”现象比较突出,加之缺乏相关政策扶持,市场运作能力弱,核心竞争力不强。

(七)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制约服务能力提高。旅游主管部门管理任务重,人少事多,旅游管理人才缺乏。景区缺乏懂管理、会策划、善营销的领军型、高层次人才和导游人才,加之缺乏有效的人才培养手段,旅游人才队伍的建设严重滞后于旅游产业发展,导致整个旅游产业管理服务水平总体不高。

三、对xx市旅游景区提质增效的意见及建议

(一)强化规划引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全域旅游规划理念引领,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构建快旅慢游交通体系。随着月照机场、杭瑞高速、六六高速的开通,六威高速、六安高铁、xx机场即将建成,快进交通体系将要形成。但市内通往景区景点的交通瓶颈仍然存在,通达率低。要加快实施交通“383”工程,加大旅游公路的兴建、提级和改造力度,切实保通保畅,解决旅客快进瓶颈问题。严格执行旅游标准化建设,保全景区功能,构建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健全景区内水、电、路、厕所、酒店、信息咨询、标识标牌、旅行地接、智慧导游体系等公共配套服务设施。

(二)强化市级统筹,实现全市一盘棋发展。强化市级统筹,实现全市一盘棋发展。准确定位我市山地旅游特征和优劣势,突破行政区划藩篱,整合各县区资源,依托各县(市、特区、区)的资源禀赋规划建设旅游景区景点,范文参考网TOP100范文排行避免同质化,做到主题突出,一县(市、特区、区)一特、一景一特、功能互补,推进本市内各县区之间、本市与其他兄弟市区之间、景区与景区之间共同合作开发,实现抱团发展,互利共赢。

(三)强化挖掘文化资源,丰富景区内涵。xx历史久远,文化多彩,景区开发中,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夜郎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三线文化、饮食文化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丰富景区解说内容,讲好凉都故事,同时强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传承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创新利用,丰富景区的文化内涵和特性,提升xx的城市品味、精神价值和人文内涵。

(四)强化产品业态打造,做强全季式产品。聘请专家团队,全方位,多维度挖掘我市旅游资源,创新创意策划包装四季拳头产品,同时在拳头产品引领下,策划打造和培育新业态、新产品,策划一批“主题突出、亮点纷呈、特点各异、功能互补”的旅游产品业态体系,形成月月有看点,季季有引领型产品的业态体系。

(五)强化部门联动,形成发展合力。进一步理顺管理机制。明确政府主管部门、管委会、景区管理处、乡镇(街道办)、平台公司的职能职责,确保各司其职、各尽其能,避免多头管理,多头都不管,多头都管不好的问题。充分发挥管理部门的统筹协调、业务指导作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凝聚管理合力,适时研究工作,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

(六)强化市场营销,激活市场活力。加大品牌营销,对全市纳入贵州省100个景区建设名录的12个景区做到“一景区一提升打造方案”,热门思想汇报尽快打造为5A级或4A级景区,发挥品牌拉动效应。创新营销机制,政府加大旅游景区推介会的力度,开展阶段性的密集式宣传,景区景点建立网站,加大广告投入,进行形象宣传,与旅游社合作,开展名片宣传、短信宣传、拓展营销渠道,扩大目标市场的客户知晓率。实施整合营销,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共同管理、共同营销”的原则,通过资源有限期无偿使用、出让、租赁等方式建立政企利益联接机制,发挥旅行社的市场营销主体作用。

(七)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多形式多渠道加大旅游人才的培养、选拔和引进力度。采取特殊政策加大高层次管理者、新兴业态经营者和职业经理人的引进力度,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采取校企定单、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着力培养本土人才。逐步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建立健全服务管理制度,明确岗位服务规范、质量要求和奖惩措施,切实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旅游景区提质增效工作情况调研报告》是篇好范文参考,讲的是关于旅游、景区、建设、产品、旅游景区、发展、强化、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景区调研报告【篇6】

信阳市南湾湖风景区管理体制问题研究

一、选题意义

近年来,伴随旅游业强劲的发展势头,与旅游业相关的饭店、旅行社以及交通运输业都得到了均衡快速发展,而作为旅游业的核心——风景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却大大滞后,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旅游业发展的需求,风景区的核心地位和龙头带动作用没能显现。客观地说,这些风景区是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强大拉力下开发建设起来的,很多景区举债开发,负债累累。经营管理粗放型特征明显,随着旅游业经营环境的市场化和法制化,初创时期建立起来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要求。在市场竞争压力和内部利益驱动的双重刺激下,这些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成为历史必然。

但是,长期以来,人们一般认为旅游业主要是由旅行社业、交通客运业和以宾馆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三部分组成的。也有人提出“旅游业六要素”,认为旅游业是由“游、购、娱、吃、住、行”六部分组成。还有人提出“旅游业三体”即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介体——旅行社、旅行交通等。这几种说法对景区业的基础作用、核心地位缺乏足够的认识。

其实,以旅游资源为基础形成的景点业,是整个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旅游者之所以选择某一地作为目的地,主要是由这里的著名景区(点)的吸引,游览这些景区(点)是他们最主要的旅游动机和旅游目的。但长期以来由于对景区(点)业的应有地位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仍然沿用计划经济体制时代形成的景区管理模式,导致目前风景区无论在行业管理、市场化程度还是人才培养等方面,均落后于其他行业,是整个旅游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

风景区成为当今旅游业发展的瓶颈主要是由于其管理体制不顺造成的,并由此导致了种种问题:景区规划滞后,执行乏力;投资主体单一,难以形成规模;政企不分、事企不分和多头管理;等等。风景区要想走出目前的瓶颈状态,必须探讨新 1 的可行的管理体制。

南湾湖风景区是以南湾湖为核心的山水观光型风景区。南湾湖原称南湾水库,建成于1955年,是一个集防洪、灌溉、发电、养殖、城市供水和旅游经营于一体的大型水库。南湾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旅游,直到2003年才建立独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南湾湖风景区才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可以说,南湾湖风景区浓缩了我国大部门风景区的发展历程和体制弊端,现在一样走在了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

本文在探讨南湾湖风景区管理体制问题上,一是对风景区的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进行了拆分,按照“三权分立”的理论对信阳市政府、南湾湖风景区管委会及旅游公司进行了责权利的划分,这是破解体制瓶颈的关键,也是实行政企分开的理论依据。二是在分析南湾湖风景区利益相关者的基础上,构建了利益相关者图谱,重点分析了核心层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为风景区重构管理体制框架明确了重点。三是从投资融资、主导市场的角度,主张建立与南湾湖不相隶属的南湾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实行门票专营,真正实现政企分开、经营与管理分开,使风景区的管理更加规范、运作更加顺畅。

二、文献综述

近年来,由于旅游业的兴起及其对相关产业和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对风景区管理体制问题的研究逐步深入,风景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问题已经成为旅游行业最热门的话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的由政府包办一切或政府垄断经营的风景区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无法在新形势下有效保护风景区宝贵的资源,也无法有效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因此,风景区的体制创新在政府层面、业界和学术界都备受关注。

不少学者对与风景区体制改革以及风景区的产权、属性等相关问题进行了专题分析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风景区的界定

由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社会制度、经济基础、发展阶段等方面各不相同,风景区的概念和叫法也各不相同。美国和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建立国家公园体系来管理国家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我国也建立了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文 2 化遗产地、自然保护区等系统来管理国家风景名胜资源。王维正、胡春姿等认为国家公园是一个土地所有或地理区域系统,该系统的主要目的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或生态资源。孙筱祥、徐大陆等以美国国家公园为例,将其分为三大类,即天然国家公园、历史遗迹国家公园和国家游乐胜地。胡涌、王子林等认为,从相似性来看,美国的国家公园大致相当于我国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等。

我国学术界一直都在对风景区及其管理模式创新问题进行探讨,对“风景区”这一名词的提法也不太一致,如有的称作“旅游景区”、“自然风景区”、“风景旅游区”、“风景管理区”、“风景名胜区”、“公共景区”等等。由于旅游资源是旅游景区最实质、最根本的组成部分,从旅游产业的角度看,以上种种称谓只是对同一种事物的诸多不同称谓。所以,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研究的都是同一对象——风景区,可谓殊途同归。显然,风景区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体系,其内涵和外延都比较宽泛,要做出统一的界定比较困难。因此,本文为便于论述,文中的风景区一般指“风景名胜区”,且界定在那些资源所有权属于国家或集体的公共型自然旅游景区,一般都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统称“风景区”。

根据《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2、关于风景区资源的产权研究

毋庸置疑,风景区范围内的山、水、林、地等资源属于国家,这涉及到一个产权问题,而产权是可以分解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刘世锦指出,产权可以分割为使用、收益、转让等权利,其中的每一种权利还可以继续进行细化。赵燕菁指出,这种产权的可分解性,使同一资源能够满足不同的人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为制度的创新带来了极大空间和可能性。中国社会科学院徐嵩龄从风景区资源与旅游市场的关系出发,提出可以将风景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张广瑞认为,风景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本身并不一定会带来环境破坏,只是经营方式的转变。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杨振之认为,我国风景区资源产权不明晰,多权不分,导致风景区资源在旅游开发上出现种种弊端,甚至被大规模破坏。中国旅游学院旅游科学研究所所长王兴斌从中国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管理的现状出 3 发,提出了“四权分立与制衡管理模式”,即景区所有权归国家,管理权归部门,经营权归企业,监督权归法律、舆论和国际规则等。

3、关于风景区产品属性的研究

对风景区资源和产品属性的分析和界定,是研究风景区管理体制问题的基础。关于风景区产品属性的研究,目前主要存在三种观点,但以赞成第一种观点的居多。第一,认为旅游景区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如彭德成(2003)认为一个风景区依托公共资源设立门票进行游客管理时,这个风景区便从公共产品转变为准公共产品,这样其既包含了公益性成分又包含经营性成分,那么旅游景区既可以由政府直接经营也可委托民营企业经营。第二,认为旅游景区是资源国有的私人产品。唐凌(2005)通过对旅游产品的经济性质和外部性的分析,认为风景区通过售卖门票等方式而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因此可以实现风景区企业化经营的管理体制创新,国家作为风景区所有者和行政管理者行使相应职权,风景区的经营管理则主要由市场提供。第三,认为风景区是否属于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还是私人产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马梅(2003)在《公共产品悖论——国家公园旅游产品生产分析》中运用公共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深入剖析我国风景区旅游产品的价格、生产者、经济效率等问题,得出这样的结论,现阶段在国家财政预算约束刚性的情况下,风景区旅游产品公共产品性质发生变异,需要私人生产者的参与。

4、关于风景区管理体制及经营模式的研究

魏小安认为,风景区资源也是经济资源,必须为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这是由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旅游资源必须在保护中开发利用,在利用中促进保护和发展。目前,中国风景区组织结构大体有三种,即政府直接管理、企业独自经营、政府与企业共同经营,但这三种模式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很多风景区是这三种模式兼而有之,管理体制较为混乱。

邬爱其、徐进通过分析国家风景名胜区的规制现状和组织结构,认为分离经营性项目是风景区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提出要明确管理部门的权限和职责,在经营性项目中引入竞争机制,建立新的运行制度。

李树明、郭建有以华山风景区先后3次大规模的体制变革为事实依据,提出了 4 三个基本观点:一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风景区从公益性管理向经营性管理转变是一种制度进步;二是我国风景区在体制改革中应普遍推行统一管理模式;三是现阶段风景区在政府行业管制下实行企业化经营可以有效提高风景区投资融资能力和促进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保障国家对风景区资产的所有权收益。

谢凝高对风景区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做到发挥风景区功能与风景区资源保护双重任务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李如生认为,风景区开发经营应坚持“国家所有、政府授权、特许经营、社会监督”的原则,在建立规范制度的前提下进行。

以郑易生、徐嵩龄等为代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者对黄山风景区管理体制进行了认真的走访和调研,对这种“黄山模式”的行政建制、经营体制、旅游管理方针等方面进行了客观评价,指出该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了更新的对策和建议。

综合以上研究成果发现,学者们对于风景区性质的界定、类型的划分、产品属性的判断和经营管理模式都进行了具体而深入的研究,同时对中国风景区改革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比如政府的规制问题、保护与开发问题等,指出成立国家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但并不否认对适度经济利益的追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风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创新问题。然而,当把这些理论针对当前我国风景区实际存在的问题时,犹如一个个散落的珍珠,难以成为一个富有逻辑关系的整体。尤其是我国风景区的大规模开发,是在市场需求和经济利益的双重驱动下发展起来的,单纯分析产权、规制等问题而无视景区各利益主体的“经济人”行为是不可取的。笔者认为只有综合风景区众多相关利益主体,统筹兼顾,才能协调发展。

三、选题的研究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可行性和可能创新点

1、预期目标

风景区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但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已导致了资源破坏、环境污染、利益分配不均、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改革现有风景区管理体制,破解旅游业发展瓶颈,探讨建立一个既有利于资源和生态保护又能兼顾旅游开发、5 既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又有利于促进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体系,以风景区管理体制的革新带动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本文以南湾湖风景区为实例,从我国风景区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入手,对风景区的性质和功能、产权性质、产品属性、经营和管理、开发和保护等要素进行剖析,分析现行管理体制的缺陷,提出了改革和完善风景区管理体制的方向。在探讨南湾湖风景区管理体制问题上,一是把风景区的产权分解为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实行“三权分立”;二是在分析南湾湖风景区利益相关者的基础上,构建南湾湖风景区利益相关者图谱,着重分析了核心层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为重构风景区管理体制框架奠定基础;三是从投资融资、主导市场的角度,主张建立与南湾湖风景区不相隶属的南湾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实行门票专营,政企分开,管理与经营分开,使管理更加规范、运作更加顺畅。在上述论述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三个体系的构想:一是构建合理的行政管理体系,二是鼓励以市场为主体的经营体系,三是探索以法律为基础的监管体系。

2、研究方法

(1)文献查阅与实地调研相结合

通过图书馆和中国期刊网等网络平台,广泛查阅和搜集与论题相关的文献和资料,重点研读与风景区管理体制相关的文献论述,并有针对性地摘抄关于论题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典型案例以及相关统计数字,在此基础上进行逻辑分类,为论文写作奠定基础。同时,在充分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还对信阳市南湾湖风景区、信阳市鸡公山风景区、焦作市云台山风景区以及南湾湖风景区边缘地带等进行实地调研,获取研究论题的第一手资料。

(2)对比分析法

通过对国内一些著名风景区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针砭时弊,指出管理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为下一步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出路。

(3)系统研究方法

系统研究方法把研究对象如实地当作一个整体来对待,通过对事物之间关系的研究,来解释其中的原因和结果。笔者认为与风景区管理相关的利益主体如政府、管理者、投资者、旅游者、当地居民等,是构成风景区管理的有机单元,在研究体 6 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子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因而引入了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用利益相关者属性分析研究南湾湖风景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构建利益相关者图谱,结合现有风景区管理模式探索出适合此地永续发展的管理思路。

3、可能创新点

本文可能创新点有以下三点:

1、运用公共经济学理论,对风景区旅游产品性质和权属进行界定,认为在当前我国财力有限和财政预算约束刚性机制下,风景区要发展,实行企业化经营是最现实的变迁之路。

2、本文引入了利益相关者理论,主张统筹考虑所有利益相关者不同的利益诉求,利用利益相关者属性分析研究当地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构建利益相关者图谱,结合现有风景区管理模式探索适合此地永续发展的管理思路。

3、尽管已经实行“三权分立”,政企分开,破解了风景区管理诸多体制难题,但并不意味着景区一定会快速健康发展。笔者主张建立与风景区管理机构无直接隶属关系的旅游集团公司,引入现代企业理念,通过投资融资,吸纳开发建设资金,促进风景区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开发和高标准保护。

四、论文框架

笔者通过分析风景区管理体制的基本要素,如风景区性质和功能、风景区产权特征、风景区产品属性、风景区经营问题、风景区保护与开发,讨论各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最后从行政管理体系、经营体系、监督体系三个方面,提出了破解南湾湖风景区体制问题的解决方案。全文共分五个部门。第一章是绪论,介绍了笔者的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研究方法和可能创新点、以及相应的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第二章对风景区相关管理要素进行探讨,并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第三章介绍南湾湖风景区管理体制现状,对南湾湖风景区相关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第四章提出了南湾湖风景区管理体制上存在的问题;第五章从构建合理的行政管理体系、鼓励以市场为主体的经营体系、探索以法律为基础的监管体系三个方面,提出破解南湾湖风景区体制难题的方案。

五、计划进度安排

论文的写作时间从2010年3月底开始,至2011年3月基本结束,以通过华中科技大学盲审和完成盲审修改意见为标志。大致时间安排如下:

1、搜集资料,2010年3月底~4月30日。利用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和中国知网提供的资料,搜集与风景区管理体制、风景区产权、经营模式等有关的观点、论文、期刊和书籍等,摘记与本论文有关的资料,完成文献综述,为下一步论文开题报告和论文写作奠定基础。

2、实地调研,2010年5月1日~6月30日。本论文属实证性论文,写作论文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指导实践,因此,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实地考察和调研非常有必要。笔者首先要对本文写作对象信阳市南湾湖风景区进行全方位考察,此外还拟对焦作云台山风景区、信阳市鸡公山风景区、信阳市灵山寺风景区以及新县红色旅游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

3、完成开题报告,2010年7月1日~8月31日。在上述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写作论文开题报告,并于2010年8月通过学校组织的论文开题。

4、完成论文初稿,2010年9月1日~11月31日。集中利用三个月的时间,完成论文初稿。

5、修改定稿,2010年12月1日~2011年3月。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论文进行修改、完善,并于2011年3月提交学校进行盲审。

六、参考文献

[1] 李景奇,秦小平.中国风景名胜区与美国国家公园比较研究[J].科技导报,1998(12):55~58 [2] 郝索.旅游经济新论.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9 [3] 钟勉.试论旅游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旅游学刊,2002(4):17 [4] 邬爱其,徐进.国家风景名胜区经营性项目规制改革探讨[J].旅游学刊,2001(4):64~68 [5] 黎洁.旅游环境管理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6] 李天元.旅游学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 [7] 彭德成,肖澎,周梅.我国旅游资源和景区研究的十个前沿问题[J].旅游学刊,2003(6):54~56 [8] 彭德成.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10~20 [9] Tao Chang Hung,Eagles PFJ,Smith filing Taiwanese Ecotourists Using a Self-Definition Approach.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2004,12(2):149~168 [10] Gevat Tosun.Limits to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Proces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Tourism Management,Vol.21,2000(6): 613~633 [11] 唐凌.对旅游景区产品性质的重新界定[J].统计与决策,1999(10):159~160 [12] 张广瑞.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J].旅游学刊,1998(2):50~54 [13] 李树民,郭建有.对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变革的制度分析.旅游学刊,2001(4)[14] 张进福.经营权出让中的景区类型与经营主体分析.旅游学刊,2004(1):11~15 [15] 李娟,吴纪滨.论我国旅游企业征信模式的选择.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3):39~42 [16] 张俐俐,袁国宏.论行业协会在国我旅游管理体制演进中的作用.社会科学家,2002,11(6):30~33 [17] 魏小安,韩健民.旅游强国之路——中国旅游产业政策体系研究.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23~50 [18] 何光玮.中国旅游业50年[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 [19] 王国新,唐代剑.旅游资源开发及管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20] 吴耀宇.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与对策[D],2004 [21] 李洪波,吴建华.试析旅游景区中的权力关系及其管理体制[J].广西大学学报,2005(8)[22] 周志忍.当代国外行政改革比较研究[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 [23] Marc Holster and Kathy Callahan, Government at Work: Best Practices and Model Programs,California:SAGE Publications,1998 [24]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25] 张梓太,吴卫星.环境与资源法学.科学出版社,2002 [26] 王莹.中美风景区管理比较研究[J].旅游学刊,1999(6)[27] 何自力.比较制度经济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33 [28] 道格拉斯·诺斯.西方世界的兴起[M].北京:学苑出版社.1988:6~7 [29] 德姆塞茨.关于产权的理论[M].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102 [30] 安德瑞·斯莱夫.新比较经济学[J].经济学消息报,2003:1~24 [31] 曹国新.试析我国景区门票持续涨价的病态成本因素[J].中国物价,2005(6):49~51 [32] 菲吕博藤,配杰威齐.产权与经济理论:近期文献的一个综述[M].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201 [33] 马梅.公共产品悖论——国家公园旅游产品生产分析[J].旅游学刊,2003(4):46 [34] 费宝仓.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管理体制研究.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35] 王建.中国旅游业发展中的法律问题.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 [36] 张晓.中国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管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37] 郑玉音,郑易生.自然文化遗产管理——中外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8] 王锦.旅游景区经营权转让中的问题与对策.产业经济,2005(9)[39] 陈巧云.旅游资源经营权转让的四个原则.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2)[40] 郭山.WTO旅游业的相关条款及我国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3(l)[41] 徐嵩龄.西欧国家文化遗产管理制度的改革及对中国的启示.清华大学学报,2005(2)[42] Dior L.kreske.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A Practical Guide for Agencies.Citizens and Consultants,2001 [43] National Park Service Statistical Abstract 2002.National Park Service,Public Use Office,2003 [43] 李景奇,秦小平.美国国家公园系统与中国风景名胜区比较研究[J].科技导报,10 1998(12):55~58 [44] 黎洁.赵文红.旅游企业经营战略研究.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 [45] 王德刚.现代旅游区开发与经营管理.青岛出版社,2000 [46] 王兴斌.风景文物旅游资源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探讨.旅游产业规划指南,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 [47] 魏小安,刘赵平,张树民.中国旅游业新世纪发展大趋势.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 [48] 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总体篇).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49] 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专题篇).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50] 徐嵩龄.怎样认识风景资源的旅游经营.旅游学刊,2000(3)[51] 张昕竹.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的管理体制与改革.中国社会科学,2000(5)[52] 杨锐.美国国家公园的立法和执法[J].中国园林,2003(4):63~66 [53] 张晓.国外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管理和经营评述[J].中国园林,1999(5):56~60 [54] 黄安民,赵黎明.旅游资源经营权转让的利益权衡与协调[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58~63 [55] 欧阳志云等.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科技导报,2002(l):49~52 [56] 李如生.美国国家公园管理体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8~111 [56] 邹统钎.旅游开发与规划[M].广州:广州旅游出版社,2002 [57] 赵燕菁.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开发[J].城市规划,2001(l)[58] 张国强.风景园林发展的亮点与特征.风景园林师,2008 [59] 谢凝高.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若干问题探讨[J].规划师,2003(3)[60] 崔凤军.风景旅游区的保护与管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景区调研报告【篇7】

xx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和红色旅游发展的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推动红色旅游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红色文化传承和红色旅游经济增长“双丰收”

2x21年x月,习近平总书记到xx考察的第一站就来到红军长征xx战役纪念园,总书记指出,xx红色资源丰富,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用好这些红色资源。xx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于2x21年x?至x月对xx红色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红色旅游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

调研组发现,近年来,xx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和红色旅游发展的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推动红色旅游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红色旅游已成为xx旅游业的主打产品之一,xx成为全国重要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实现了红色文化传承和红色旅游经济增长“双丰收”。

一是红色遗址的保护开发力度不断增强,一批纪念场馆、博物馆得以建成并投入使用,红军长征xx战役纪念园等一批纪念设施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关心下建成。

二、推动红色旅游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一是自治区领导高度重视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及红色旅游发展工作。

(二)注重设施建设,持续提高红色旅游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是持续加大对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

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近年来,xx积极推动红色旅游交通设施建设,xx、xx、xx等重点红色旅游城市旅游交通基础设施持续完善,红色旅游景区通达度不断提升;逐步完善覆盖红色旅游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并开通防城港(xx)—xx—下xx境自驾游线路,提高自驾游通关效率,为中越红色旅游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大力建设红色旅游驿站。xx、xx、xx、xx等市建设一批红色旅游驿站,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建立便民服务点,促进行业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四是优化红色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初步建立xx红色文化旅游人才专家库,正在酝酿出台《xx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管理办法(暂行)》;不断加大红色讲解员培训力度,讲解员的讲解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并在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中取得较好成绩。

(三)强化资源保护,不断夯实红色旅游发展基础

一是组织开展xx红色资源普查。

《红色旅游导览手册》等资料,为红色旅游发展提供依据和支撑。二是积极做好革命文物史料征集工作。组织xx战役、xx起义相关文物资料及史实等的搜集、整理、研究,不断拓展和充实红色旅游文化内涵。三是认真抓好革命文物保护工作。自治区组织开展全区革命文物名录报送、审核、公示等工作,公布xx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包括不可移动革命文物xxx处、可移动革命文物xxxx件)。争取中央专项资金亿元,完成了一批革命旧址维修保护工程、革命文物安防工程和红色文化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治工程,革命文物保存状态持续改善。xx战役旧址保护利用实践探索案例入选xxxx年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成为弘扬和传承长征精神的重要载体。

(四)坚持点线面结合,全力打造红色旅游xx品牌

一是加大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力度。

(五)聚焦融合创新,积极提升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和影响力

一是打造“红色旅游+”新模式。

?通过各类媒体发布的xx红色旅游相关报道千余篇,阅读量超xxx万次。

三、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调研组发现,当前xx红色旅游发展还面临着一些瓶颈问题,包括对红色旅游发展的顶层设计有待加强、整体认识有待提高,对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水平不高,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完善,红色旅游整体发展水平偏低,红色旅游发展专业人才较为缺乏等。为此,调研组提出了以下意见建议。

(一)把发展红色旅游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时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红色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及正确方向

一是深刻认识红色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增强统筹管理和制度保障,着力提升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力度及红色旅游服务水平

一是树立全区一盘棋思想,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三)注重产业融合与区域合作,着力提高红色旅游创新发展水平

一是突出“红色旅游+”发展模式。

三是加大区域合作力度。

(四)突出宣传推广和教育培训,着力凸显红色旅游核心功能

一是加强红色旅游宣传推广。

景区调研报告【篇8】

一、基本情况

石湖景区是国家级太湖风景名胜区十三个景区之一,是集吴越遗迹、江南田园山水风光一体的山水型自然风景名胜区,规划面积约为26平方公里,距苏州古城区仅4.6公里。但是景区外围环境的现状仍然极其恶劣,交通管理混乱,环境脏乱不堪,地痞流氓及违法事件不断,与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优美的自然和历史景区形成鲜明的对比。由于景区行政区划隶属于高新区、沧浪区、吴中区和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造成管理体制混乱,规划范围内的景区与实际的行政属地管理严重脱节,游客和当地市民怨声载道。

二、存在的问题

当前景区的发展和建设面临非常有利的机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朱市长及政府相关部门多次亲临现场指导建设和保护工作。但石湖景区仍然面临着三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需要尽快加以解决。

(一)理清景区土地权属的问题

石湖景区行政范围涉及沧浪区、高新区、吴中区多个辖区,区域内土地权属情况复杂,虽然08年调整的总规修编确定我景区总面积约为26平方公里,但现实情况是规划范围内大部分土地隶属于友新街道、越溪街道、长桥街道、横塘街道及景区管理处,景区管理处持有用地较少,导致整个景区违章搭建众多,环境脏乱无序,景区形象大打折扣,给统一管理带来很大难度。在目前推进的石湖景区北入口建设和即将进行的吴越路道路改造项目中,我处发现所有工程的推进均需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与土地权属方协调解决租地、地面附属物拆迁补偿等问题,这将是未来的其他项目开发同样存在的制约。

(二)景区内外部道路交通体系问题

目前穿行于景区间的吴越路和环山路在规划中为7米至9米的景区游览道路,只适用于景区内部交通。而该条道路现行交通主次等级混乱,存在着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因此势必要求外围市政道路与景区内部道路各成体系、有效对接,才能更为高效、便捷地服务于广大市民和游客。只有改善交通体系,将石湖核心景区吴越路段功能转变为景区景观道路,减少过境交通穿行,才更利于完成游览路线的组织。

(三)管理体制不顺,矛盾交结产生混乱局面,形成制约景区保护建设发展的瓶颈

由于土地权属与管理权属的不统一,加之相关管理部门工作的不到位,使得景区内违章建设、外来人口无序流动,地方经济利益的驱动占用土地等现象都在潜伏蔓延,这些现象愈演愈烈,对未来的景区保护建设工作将造成不可预测的资源、资金成本浪费。

三、加快景区开发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由市政府牵头,尽快协调景区相关行政区责任单位与土地相关部门等,实质性地解决土地单位补偿预期与国家标准的差距问题,早日完成石湖景区征地工作。为石湖景区的全面开发打好基础,铺平道路。

(二)在南北教育园之间打通山体隧道,与环山路连接,实现教育园区间师生的互穿,形成贯穿景区南北交通的过境的主要道路。同时改善整个吴越路和环山路状况,增加公共交通线路,提高景区的可达性,更利于市民游览。

(三)借鉴杭州西湖、扬州瘦西湖等地设立景区管委会的经验做法,理顺管理体制,对景区实行独立的行政管理,统一思想,整合景区及周边资源。在石湖总体规划指导下,统筹开发建设,全面打造“人间天堂,新西湖”。

我们相信,只要石湖景区的开发建设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景区具有的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美的自然山水风光、深厚的人文积淀、便利的交通优势,必将焕发巨大潜力,成为苏州市民的旅游休闲胜地。

景区调研报告【篇9】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的通知》(信办【2007】13号)精神,南湾风景旅游区管理局对南湾湖风景旅游区旅游文化资源进行了相关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研对象的概况和发展现状

(一)南湾水库及大坝的概况和发展现状

南湾水库是新中国建国初期,为治理淮河、发展水利而兴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因坝址位于南湾村而得名。水库大坝座落在河南省信阳市西郊的贤山与蜈蚣岭之间的浉河上。南湾水库工程由土坝、溢洪道、输水道、水电站及南湾灌区等部分组成,是一座以防洪、供水、灌溉为主,结合发电、养殖,航运、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工程原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万年一遇洪水校核,最大库容16.3亿立方米。大坝为粘土心墙砂壳坝,最大坝高38.3米。工程于1952年12月18日动工,1955年11月5日主体工程土坝竣工。

水库运用50年来,累计蓄水241.32亿立方米,累计灌溉面积2460万亩,增产粮食51亿公斤,增加农业产值42亿元,累计向信阳市供水43.49亿立方米,征收水费11200万元,发电6.47亿千瓦时创发电产值6500万元,累计捕捞产量758.15万公斤,苗种孵化15.87亿尾,创产值6000余万元,拦蓄超过信阳市区安 全泄量的洪水55次,产生防洪效益149亿元,累计产生社会效益260亿元,在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发电、水产养殖、航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信阳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南湾湖风景旅游区的概况和发展现状

南湾湖风景区以南湾水库为中心,汇集森林、岛屿、山峦、湖泊、池潭、瀑布等诸多自然景观,总面积19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75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12倍。湖内水天相接,烟波浩淼,鸟岛、猴岛、消夏岛等61座岛屿错落分布,景象各异。水库大坝雄峙两山之间,拦腰截断浉河,“浉河泛月”是著名的信阳八景之一。大坝东侧贤山连绵起伏,山南有贤山寺,贤山洞等,“贤岭松风”亦为信阳八景之一。享有“中州明珠”、“中原第一湖”的美称。

2003年7月,信阳市委、市政府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决定成立南湾湖风景区管委会筹建处,作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实行“以块为主,独立操作,统一协调,封闭管理”的景区行政管理体制,从而彻底解决了影响南湾旅游业发展的体制阻碍,从根本上解决了多头管理、无序开发的问题,使南湾旅游业的发展明确了主体,焕发了生机。2006年6月24日李成玉省长在视察南湾湖风景区生态旅游时,对这一体制创新的尝试给予了充分肯定,在李省长的直接关怀下,省政府已正式批准设立南湾湖风景区管理委员会。

三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及省旅游局的关怀指导下,在信阳 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坚强领导下,经过短短三年的努力,以理顺管理体制为突破口的南湾湖风景区发生了巨大变化,景区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连年攀升,客源市场已由以河南为主,迅速向河北、湖北、陕西、安徽、江苏扩展。2006年景区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90.7万人,实现旅游收入12366万元。

(三)南湾国家森林公园的概况和发展现状

南湾国家森林公园是在南湾林场的基础上建立的,南湾林场于1953年建场,经营总面积12.1万亩,分布在信阳市浉河区、平桥取境内,全场下设谭家河、董家河、浉河港、贤山、水上五个营林区和五个多种经营单位。

在南湾林场经营的国有山林中,有4.2万亩分布在水库沿岸及库区岛屿,这部分森林相当复杂,动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构成了典型的库区森林生态系统。1996林场年正式升级为“国家森林公园”。

公园的森林覆盖率达98%,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公园内有动物千余种,有植物500多种,有栖息着10余万只的鹭科鸟类――鸟岛。有悠久的历史文物古迹。如贤隐寺、贤隐洞、梁王垒、贤山抗战遗址等,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使南湾国家森林公园蕴含着巨大的开发潜力。

(四)森林旅行社的概况及发展现状

信阳森林旅行社是河南省首家开办的森林旅行社,由原信阳森林旅行社和大别山旅行社重组而成,隶属于信阳市南湾湖风景 旅游区。建社十多年来,森林旅行社积极开展工作,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导游队伍,并与全国各地近百家旅行社建立了联网关系,开辟了近50条旅游路线,同时,依托本地的资源优势,以其独特的精品路线,诚信优质的服务,高效严格的管理赢得了广泛的赞誉。1999年成功接待了“河南人游河南”首次发往信阳近900人的旅游专列,2000年又接待了1500人的旅游专列,为信阳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繁荣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存在的问题

(一)南湾水库大坝自1955年主体工程竣工以来,虽然进行了两次除险加固工程,但在蓄水、防洪等应用上仍然存在着隐患,随着目前气候条件和水文情况的变化,原来的设计标准已不能适应新情况的需要,从安全以及水库蓄水、防洪等方面来看,需要对水库大坝进行新的除险加固。另外南湾水库拥有丰富的优质水资源,但目前的开发利用程度仍然不高,如何充分发挥水库的水资源优势,合理经营,创造更大的效益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二)南湾湖风景旅游区成立三年来,在统一管理、综合经营上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和暴露出一些问题,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还很薄弱,有影响力的精品景点还不多,经营管理技术人才还相当匮乏,整体管理水平还很低等,这些缺点和不足都影响着景区进一步发展壮大,下一步要着力解决这些问题,以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加速景区的发展。

(三)南湾国家森林公园在管理上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违 反《森林公园管理办法》及林业有关法律、法规,在森林公园内非法侵占林地,毁林搞违章建筑以及偷砍盗伐等林业案件时有发生,应加强这些方面的管理工作,切实保护好宝贵的森林资源。

(四)森林旅行社目前整体规模还不大,还不具备整体品牌实力的市场竞争力,旅游专业人才和高素质的导游还很缺乏,有影响力的精品路线还不多,要想做大做强森林旅行社,必须有计划的解决这些问题。

三、对策建议

(一)南湾水库及大坝发展的对策建议

1.做好南湾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工作,重视水上安全。南湾水库大坝的除险加固工作关系到整个发展大局,要深刻认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争资立项等多方渠道做好大坝的除险加固工作。加强领导,重视水上安全,一方面建立健全水上安全管理制度,切实做到有法可依,制度健全;另一方面加紧水上安全设施改造,对存在隐患的地方进行彻底排查,彻底整改,把做好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工作和水上安全工作当成头等大事。

2.充分开发利用水资源,搞好综合经营。要充分利用南湾水库丰富的水资源,合理开发,在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发电、水产养殖、航运等方面发挥综合效益。利用水库大坝独特的风景资源优势,开发旅游,综合利用。

3.保护好南湾 “大水缸”。南湾水库是信阳市40万城区人民的“大水缸”,保护好南湾水资源,是一切开发利用的前提。要 尽快制定出南湾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规章制度,新上项目首先要通过环境评测和水质评测。要加强对水库上游几个乡镇污水直排、经济林施肥和地锅饭污染源的治理,妥善处理旅游发展和水质保护的关系。借助国家目前加强饮用水源保护的大好时机,通过跑项目等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切实把南湾湖饮用水源保护好。

(二)南湾湖风景旅游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强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旅游环境。要不断完善景区的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积极整合旅游资源,开发具有旅游潜力的新的旅游项目,改造景区不适应发展需要的旅游设施,改建旧的的旅游景点,按照创建5A级国家风景区和创建国家休闲度假区的要求,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充分的开发景区的旅游资源潜力。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是景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本保证,只有着力解决好这些问题,使景区在硬件建设上完善起来,才能实现全面快速发展。例如,应对景区码头进行改造,以加强安全和缓解旅游旺季码头压力。

2.加强经营管理,搞好企业文化建设。管理是景区走向大型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加强管理重点是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当今时代,企业管理模式从经验型的管理向文化管理层面飞跃,从过去的生产现场组织到以人为本、以文化力推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并最终推动企业的发展,这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潮流。要强化企业文化力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发挥企业文化 的渗透作用,促进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战略、市场营销战略与专业管理有机结合,实现制度与文化理念的对接,使员工既有价值观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形成内化与外化结合,文化与管理一体,隐性与显性相融,刚性约束与柔性导向优势互补,推动南湾湖景区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要完善激励机制,增强职工的积极性、创造力,打造一支优秀的职工队伍。

3.加强宣传营销,积极拓展旅游市场。重视宣传在拓展旅游市场上的重要作用,努力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宣传推介南湾湖。要想在当前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就必须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借助各种媒介,想法设法扩大影响。要进一步搞活信阳本地旅游市场,倡导本地人游本地,继续巩固河南市场,扩大南湾湖景区在河南省的影响力,逐步开发华北市场,积极宣传南湾湖。以举办“采茶节”和“捕鱼节”等大型主题活动为载体,另以社区、网络为突破手段,大力宣传促销,不断开拓新市场。

(三)南湾国家森林公园发展的对策建议

1.南湾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社会效益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生态林的作用认识。森林景观是整个南湾旅游业的主体,凡是受益的单位、部门等等应对其进行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进行补偿。

2.在开发南湾旅游业的同时,注重库区森林植被的保护。南湾旅游业的发展是建立在南湾林场多年培育的森林资源基础之上 的,离开了南湾林场培育的森林资源,水质保护,旅游业的发展无从谈起。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库区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森林保护队伍的建设、森林防火工作、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都要加强。加快出台与落实林业生态补偿制度,加强环境保护。

(四)森林旅行社发展的对策建议

做大做强森林旅行社,关键还在于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要继续发扬旅行社十多年来的优良传统,打造一支优秀的导游队伍。依托南湾湖的旅游资源优势,一方面挖掘本地旅游资源潜力,巩固本地市场,建立良好的市场信誉;另一方面借助南湾湖景区开拓市场的机遇,打造几条有特色的精品旅游路线,积极开拓外省市场。

景区调研报告【篇10】

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扩张以及中国经济的日益增长且成为世界工厂。我国的旅游业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将会以商务,休闲度假等原因来我国旅游,这是我国将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更多人的到来。旅游业称之为世界上产业规模最大和发展最强劲的产业,产业带动力之强,致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纷纷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和先导产业。桂林作为我国较早发展旅游业的城市,是世界上典型的亚热带岩溶峰林景观, 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著称于世。其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丰富,自古有“山水甲天下”之盛誉,是中外游客向往的胜地。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很大的影响。据今年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评选“世界十大最美水景”桂林的漓江以其特有的魅力入选其中成为亚洲唯一的景区,漓江这上天的鬼斧神工之作山与水的自然融合,如屹立在中国这块黄土地的山水画。而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交通和通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向往着桂林的美丽景色,我们这次调查的冠岩景区就依傍在漓江岸边,如何利用现有的条件把冠岩这块蛋糕伴着中央对桂林旅游的重视,世界旅游欣欣向荣的发展下,如何将冠岩越做越好做强做大,解决现有的阻碍问题,这是每位关注桂林旅游业发展的人都十分关心的问题。我们作为一名旅游管理的大学生,也希望通过这次旅游市场调研,可以从旅游者的特征、旅游动机和旅游效果展开调查,得出科学结论,从而有助于冠岩景区旅游的发展,提高客流量和提升桂冠岩景区的整体形象.

一、冠岩景区简介及旅游资源现状

冠岩位于桂林市东郊的草坪回族自治乡,距市中心29公里,国家AAAA级景区。在风景秀丽的漓江中段,其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及风土人情独具特色,是百里漓江精华段唯一开发的旅游风景区,是桂林唯一能在一个景区就能尽享桂林山水享誉中外的“山清、水秀、洞奇、石美”这些美景的风景区。所以,冠岩景区被誉为“桂林山水甲天下,山水兼奇唯冠岩”。又享有美誉为“漓江明珠”和“漓江零距离景区”。

景区从1992年由桂林华之冠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开发至今已拥有冠岩地下河游览区、乡吧岛、电动管轨车、重力管轨车、电动游览车、冠岩飞索、云雾山庄、冠岩饭店等旅游项目及配套设施,总投资近亿元,占地面积6000余亩,形成了以冠岩地下河为中心的集旅游观光、会议疗养、食宿娱乐为一体的桂林最大型综合游览度假区。2000年,经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评定,冠岩景区所属

冠岩溶洞与电动观光管轨车双双荣获了大世界基尼斯纪录。冠岩是世界游览方式最多的岩洞,冠岩电动观光滑道是世界最长的观光滑道。其中冠岩全长12公里,规模宏大,气势恢弘,钟乳石琳琅满目,色彩斑斓,现有洞内游程3公里,洞内共有步行、乘坐观光滑道、乘观光电梯、乘坐洞内有轨列车、在地下河中乘小木船等5种游览方式,游览时间90分钟。

冠岩景区的美名由来已久,从古至今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与资源优势和无与伦比的绝色风光令无数文人骚客为之倾倒歌咏传诵。唐代莫休符,宋代王正功,明代蔡文、徐霞客,清代著名诗人查慎行等都先后游览和题咏冠岩李宗仁、胡志明等都曾到过冠岩景区。

成后漓江冠岩风景区,正以其多层面的无穷魅力,优质周到的服务,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中外游客,成为桂林市最著名的旅游景区之一。冠岩景区现被列为桂林市政府和旅游局重点向外首推的桂林四个景区之一。并且随着桂林市被国务院选为重点发展的旅游城市后,冠岩风景区将会越来越好。

二、景点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及不足

(1)岩洞景区井喷式发展,冠岩的优势降低,客源分流情况明显

桂林市以其独特的岩溶景观吸引了海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冠岩在岩洞的开发上处于较早地位,但是芦笛岩以国宾洞的口号吸引着一批固定游客,虽然最近几年游客有所下降但是依然在桂林旅游中有其领先地位,银子岩是个新开发的岩洞,利用其新的岩洞形态灯光效果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各大旅行社共同构造的游客网,使其在桂林溶洞景区参观中异军突起,大有领跑优势,丰鱼岩等一些新开溶洞,这些景区各有特色与冠岩共分溶洞参观这块大蛋糕,这是冠岩的景区门票收益大大锐减,影响力降低。

(2)景区旅游产品单一,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以观光为主的旅游产品已经无法满足旅游者的特殊要求,结构过于单一项目不够新颖,使游客对于冠岩的期望度降低,很多人来了第一次不想来第二次,景区的安全措施设计不合理,除了以缆车和滑道进入景区以外,游客想自己爬山体验那一段,安全保护不到位,很多游客,特别是老人,小孩容易滑道,下雨天或路滑简直无法前行,这也可以说没有充分利用漓江景色相伴这一很大优势。并且一些餐饮住宿部门显得比较清闲和落后,无法满足游客的食住等需求。

(3)景区的个别服务项目管理不规范,旅游产品销售没有形成规模

在我们这次的冠岩景区内部的参观中,很少有景区服务人员对游客说明安全注意问题,也没有很多的安全警示,将游客带到一些特色产品时也没有服务人员进行介绍,没有设置属于冠岩自己的旅游产品例如一些小的纪念工艺品,丝绸织物,文复品,字画等,无法使游客在景区进行多次消费。个别景点允许照相人员在景区内摆摊设点,出了景区外更是有一些周围居民及社会人员频繁的向游客兜售东西,使得游客厌烦而这全程没有景区管理人员进行管理

(4)景区交通不便,停车位置不佳,游客通行选择度低

冠岩景区相比较桂林靠近市区的一些景区而言,其地理位置较偏僻,游客进

出不方便,其实这个交通方面不仅是冠岩,在整个桂林市旅游而言都是比较落后的一方面,那天我们乘车去时看着窗外的'景区,那真是心有余悸,用句玩笑话而言,完全可以用来当F1赛车的自然赛场。但是随着桂林市周边交通环境的改善,交通这块会得到很大的改进,但是冠岩如果不建立属于自己的大型停车场和交通管理部,很多的自驾车游肯能会排出冠岩之行,而自驾车却日益盛行,并且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趋势,这与市场的发展趋势不适应。

(5)产品资源缺乏与周边地区联动性,抑制了旅游产品附加值提高

冠岩景区产品承载的资源之间缺乏联动性,无法带动与周边景区乡村风光和漓江山水经济价值的提升,不能带动游客滞留时间延长及增加旅游消费等缺陷,从而使冠岩景区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并且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欣赏价值的上升,简单的观光旅游无法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抑制了旅游产品附加值的提高,使得原有的旅游收入的上升难免出现瓶颈。

三、冠岩景区规划建议

根据旅游消费的发展规律,旅游消费随着人均收入的变化会不断升级,先后经历观光游、休闲游、度假游,这也使得观光游景点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这就要求旅游产业要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必须进行产业升级,使游客的旅游由单纯观光型向文化型、知识型转变,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在这种情况下,旅游业逐步走向多元化、综合化发展,这是大趋势。

(1)建立冠岩特色旅游产品,加强与旅游其它行业的交流

以冠岩特有的冠岩溶洞与电动观光管轨车双双荣获了大世界基尼斯纪录为基本标准,建立多种旅游方式相结合的体制,例如增开一些体验少数民族风情生活,游客学习民族手工艺等活动。因为针对目前旅游资源丰富性与旅游内容的单调性,游客规模增长与收入效益增长慢等矛盾特点,差异化的旅游产品不仅能满足消费者除了观光之外的其他需求,达到增加停留时间和游玩次数的目的之外,还能使其在众多同种旅游景区中立于不败之地,仅仅抓住游客客源,增加收益,树立成功的形象。

(2)分析市场客源结构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建设效益型景区

旅游产品在许多游客中有其特有的定义,作为旅游市场已渐趋稳定,巩固而进入成就发展阶段的桂林旅游业,建设型向效益型的转变愈显重要,这一方面是旅游经济学的自身规律,另一方面也为漓江环境容量所决定。冠岩处于百里漓江中唯一的大型景区,冠岩景区的发展必需要与漓江的发展相适宜,但是又不能完全依靠漓江,就如今年春天之季漓江发洪水造成桂林漓江一片死寂,而这种情况在今年的秋天之季的旱灾也是漓江出现断流现象,完全不能进行旅游活动,因为桂林的魂脉出现情况,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就是这般原理,少了漓江,冠岩在内的桂林旅游行业大大受损,这样给我们的警示就是冠岩要根据现状消费结构特点采取对策提高效益,错开游览时段,均衡发展。而不是旺季人多无处装,员工火燎急躁不适应;淡季寥寥数人不愿装,员工几人和着搓麻将。

(3)各种旅游协调发展,使旅游经济素质向集约化效益型转变。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着眼于大桂林旅

游区的开发和新景点的建设,把桂林建设成港澳台东南亚,粤桂黔、川湘滇等地区最理想的“后花园”。利用桂林的房价和环境优势积极拓展客源市场,大力提高桂林知名度,把漓江建成中国旅游业的拳头产品,而处于漓江之畔的冠岩景区必需牢牢的把握这个机会使冠岩景区充实内涵、例如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企业各部门的管理,建立属于冠岩的企业内部文化,提高景区内部员工的服务质量和素质,扩大外延就在于冠岩景区不仅仅要牢牢抓住南方客人,还必须扩大知名度使北方的游客也慕名而来,传统现代并蓄,内外旅游并重,冠岩景区要做的不仅仅是开发新的景区旅游产品,更重要的是保持传统旅游岩洞参观多方式的优势项目,把冠岩景区与漓江建设成世界上人人向往的胜地,访华旅游必选之地。

(4)建立绿色旅游,各种资源的永续性和可持续发展

冠岩景区核心景观为自然景观、景区位于黄金水道漓江畔,其环境条件极优越,为漓江游览的精华地段。景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9’C,无霜期305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63%,大气评价指数为国家一级,自然环境一年四季皆宜于渡假疗养。景区属岩溶(喀斯特)地貌,拥有众多珍稀罕见的峰林奇观、旅游资源及景观丰富多彩。以纯朴自然的古镇风貌,田园风光以及居住着回、瑶、苗、侗等少数民族,风土人情浓郁,人文资源丰富。景区既有自然绮丽的山水风光,又有悠久的传统文化和浓厚的民族风情。现在中国人随着对生活常识的理解和对健康的注重。越来越多的游客更加向往着一种回归大自然的心境,而冠岩景区这块未经污染的绿色瑰宝更是符合了许多长寿养生,休闲度假之最好去处。我们可以做一些例如像日本的“氧气吧”和一些户外拓展培训实践的基地,这样不仅能够保持冠岩景区资源的永续性和可持续发展,也符合我国科技发展观的需要。

(5)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协作,促使交通方面改善

冠岩景区在众多的岩洞中其特性显著,并且依靠漓江,但是为什么在桂林旅游中的贡献和影响不大,我想很大一个程度还是它的地理位置过于偏僻,交通不方便,这个方面不仅能从它的大门设置和景区的多种浏览方式中体现出来,更多的没有大型的酒店在这里投资,冠岩景区不适宜建立过夜的部门,并且同一些大型的景区中心距离较远,很多旅行社和游客不愿意花上四五个小时匆匆的进行浏览,所以必须加强和政府部门的协作,开发冠岩景区周边的旅游资源,加快高速公路的建设,以便吸引更多的自驾车游客和散客这一群体,建立大型的停车场,使更多的游客能够有一个休息的环境。从而以冠岩为中心向四周辐射,例如建立农家乐和采摘果园,使游客积极加入到冠岩景区及其辐射区中来,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景区调研报告【篇11】

光山是红色的土地、革命的摇篮,是大别山革命的重要发祥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落脚地,也是红25军长征的决策地。长期的革命斗争为我县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全县共有革命纪念地500多处,以革命旧址、遗迹为主体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00多处,国家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处。红色景区有:王大湾会议会址,邓颖超祖居,白雀园殉难烈士纪念地、徐畈革命旧址群,尤太忠、万海峰将军旧居,花山寨会议旧址,殷区起义纪念地,五虎岔羊战斗纪念馆,“决定中原突围”会议会址等。2010年河南省将我县邓颖超祖居推荐到全国二期红色景区名录之中。开发利用好光山红色文化资源,把现有的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既是弘扬民族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打造光山红色文化品牌,做大做强光山红色旅游服务于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光山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近年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旅游业,紧紧抓住“红色吸引人,绿色留住人,情景感染人”的旅游理念,围绕“千里跃进、红色摇篮”的红色品牌主题,准确定位红色旅游业的发展战 光山县红色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略,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大力提升红色景区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积极拓宽红色旅游产业市场,加强红色景区旅游业服务管理,使光山红色旅游业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呈现出良性增长的发展态势。光山发展红色旅游业的思维超前,善于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接头续尾”完整展现红色文化产生的历史进程,把红色旅游的文章做的很深、很细,实现了做大做精做旺红色旅游业的目的。特别是在国家实施红色旅游开发以来,我们抢抓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国家红色旅游项目,红色旅游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

(一)红色旅游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

在全县组织开展了多次红色旅游资源普查,掌握和澄清了全县红色旅游资源的底子,为保护和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县共有革命纪念地500多处,以革命旧址、遗迹为主体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00多处,国家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处。筹资征收了徐畈革命旧址群房屋50余间,邓颖超祖居房屋30余间,王大湾会议会址房屋150余间。

近几年,利用上级文物保护经费和多方筹集资金维修了王大湾会议会址、徐畈革命旧址群、邓颖超祖居、五虎岔羊战斗纪念馆、尤太忠、万海峰将军旧居等,并征集了一大批革命文物,分别进行了陈列布展。红色旅游资源得到了有效 光山县红色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保护。

(二)争取了国家红色旅游政策和项目的支持

自2005年至今,县委、县政府及时抓住国家发展红色旅游这一有利时机,通过不懈努力将王大湾会议会址纳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家重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成为《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纲要》确定的12个重要红色旅游景区“千里跃进〃将军故里”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争取到国家、省配套资金和老区转移支付资金800多万元进行红色旅游开发。经过两年多的精心打造,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建了新的展馆和停车场。于2009年4月27日成功举行开馆仪式,正式建成对外开放。

2013年由光山县委组织部牵头,文旅局具体负责筹资近100万元,在原来“鱼水村”展示馆基础上,进行了全面改造,建成了“大别山根据地群众工作馆”,充分展示刘邓大军在大别山走群众路线,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从而在大别山站稳脚跟、取得了全面胜利的场景,将在为我省重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场所之一。现为国家3A级景区,并己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已成为我县红色旅游的龙头品牌。

2008年,将五虎岔羊战斗纪念馆纳入红色旅游开发项目,近几年利用老区建设转移支付资金、民政零散烈士墓地项目资金、光山县红色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彩票公益金及农田改造项目资金等共计450万共同打造、共同做大的红色景点。在原址上兴建了由主馆(刘伯承在光山记事馆)、附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陈列馆)、五虎岔羊烈士纪念碑、五虎岔羊革命烈士殉难墓地以及配套设施景区大门、管理房、围墙、道路、停车场、景区绿化等组成。总占地面积76亩,建筑面积平方米。现已竣工并布展对外开放。命名“五虎岔羊战斗纪念地”纪念馆。

(三)扶持和建成了一批较有影响的红色旅游景区

一是大力整修邓颖超祖居。光山是伟人邓颖超的故乡;2004年以来,我们先后投入600多万元整修了邓颖超祖居。通过项目的实施,让游客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同时,享受祖居古朴典雅的清代徽派建筑艺术风格。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3A级景区,2009年被共青团河南省委授予“河南省青少年红色革命教育基地”。

二是改造尤太忠将军故居。2013年,文物旅游局依照将军故里的现有布局和景点参观的基本要求,会同县有关部门共同打造,投入资金180万元,在不改变原貌的基础上对尤太忠将军故居进行升级改造。以将军故居为中心,修建了景点大门、休闲小广场、到后山步行道等,还对景点整体环境进行了统一规划,从 光山县红色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新布置展览,对外开放。

三是建设白雀园镇殉难烈士纪念地。白雀园镇殉难烈士纪念地红色旅游建设项目,是白雀园镇“两景一带”重要建设工程,也是全县“双十”工程之一。按照3A级景区标准设计建造,与白雀园殉难烈士纪念馆连为一体,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我县东南片红色文化旅游重要景点之一。

四是维修和保护花山寨会议会址。“花山寨会议会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红军25军长征的决策地,花山寨壮烈的革命斗争史积淀了光山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留下了宝贵的红色资源优势,我们以红色为根本,以基础为平台,加强对会址的维修保护。利用国家防洪除险项目资金600万元,硬化景区道路,完善基础设施;积极搜索整理“花山寨会议会址”史志材料,顺利出版《红色花山寨》一书;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积极向上申报,力争得到省以上政策倾斜,将“花山寨会议会址”纳入红色精品线路之中;加强对会议旧址房屋的维修保护和红色旅游项目开发,制定长期建设规划,筹备建造红军广场、“花山寨会议会址”纪念碑、纪念馆等。同时带动了徐畈革命旧址群、万海峰将军旧居、吉鸿昌旧居、“决定中原突围”会议会址等一大批红色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光山县红色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四)带动了人文、绿色旅游的开发建设

在立足于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坚持以“红色”带动“民俗”,以“民俗”拉动“红色”。先后在王大湾会议会址、邓颖超祖居、五虎岔羊战斗旧址等景区开辟民俗展示,使民俗展示与红色旅游相互映衬,增加了红色旅游景区的可观赏性。同时以“红”带“绿”,已开工兴建投资亿元的光山中国茶具博物馆以及光山佛教博物馆、大苏山森林公园、龙山湖风景游览区、泼河豫南民俗文化生态智慧园等绿色旅游项目,千年古刹大苏山净居寺。是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是大文豪苏东坡的灵魂家园,素有“福乡宁境”、“诗城乐地”之誉;现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重建紫云塔、石刻博物馆(石来运转园)、抗日干部培训学校、东西大门、民俗村等十大建设工程正稳步向前推进。通过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形式的统筹发展达到了“红绿相映”的效果。

目前我县红色旅游在全市乃至省内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其红色旅游资源独有的魅力得到彰显,掀起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红色旅游高潮。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等活动期间,己接信阳市直、八县两区和其它省内外党员群众参观红色景点达50万人次。充分发挥了红色旅 光山县红色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游资源的宣传教育和辐射带动作用。

二、红色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一)红色旅游起步晚、产品单一

我县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和红色旅游都较晚,尚处于初步阶段,整体开发程度低,旅游产品结构单

一、档次不高。旅游形象和城市形象不够突出,“红色”特征不明显,且红色旅游开发多为柜式和图片展示、静态观光内容诸多,参与性少,缺乏新奇感受,这对新时期的年轻人吸引力不足。

(二)宣传手段单一,知名度不高

近年来,虽然采取了一些方式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了大力宣传,但由于财力有限,投入旅游发展的资金不多,宣传促销力度不够,手段单

一、滞后,没有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旅游宣传趋势。

(三)景区综合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吃、住、行、游、购、娱等需要的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不完善问题突显出来。信息不灵、公共设施落后、服务质量较低是制约我县红色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保护不够,缺乏整体规划

缺乏对全县红色旅游资源的详细规划,一方面是开发缺乏立 光山县红色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足于全国、立足于全省的规划和统筹,旅游项目缺乏特色;另一方面是产品单

一、缺乏对资源的整合,当前,许多的革命遗址、旧居、故居等,由于还没引起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和资金的投入进行很好的保护,至今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如徐畈革命旧址群、花山寨会议会址、殷区起义纪念地等重要红色文物都面临毁坏的危险。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制约着红色旅游的发展。

三、我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对策与建议(一)科学合理定位,搞好红色旅游规划

在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指导下,编制科学的、可行的、前瞻的红色旅游开发策划与修建性的规划,是红色旅游健康有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在制定红色旅游规划时,一定要高起点、高品质、广开视野、兼容古今,与全国红色旅游网络相融合,合理编制红色旅游线路。一定要符合景区发展实际,符合地域文化,符合历史事实。规划要合理解决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解决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将红色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要突出景区的整体定位,围绕景区主题编制,为长远发展留空间。要为陈列展览,旅游服务,爱国主义教育等专题规划留有余地。

(二)加大投入保护力度,完善景点配套功能 光山县红色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我县红色旅游是否能火热起来,关键是看红色景点是否吸引人,是否有价值,是否服务优质,功能完善。目前我县开发的红色景点旅游产品较为单一,基础设施、服务设施不配套,内容单调,形不成气候。所以,加大景区投入力度,开发新景点,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势在必行。一是建设新的经典景观。围绕景区主题,恢复一批历史景观,新建一些与历史环境相协调的特色景观,进一步丰富景点内容,增加红色旅游的看点和亮点。如有待开发的徐畈革命旧址群、花山寨会议会址、殷区起义战斗纪念地等景区。鉴于大多红色景点没有现代化的陈列展馆,应该把建设陈列展馆作为景区建设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新建陈列馆、纪念地全面反映红色景点的历史与精神内涵。二是搞好配套工程建设。健全红色旅游辅助设施,扩大和完善红色旅游接待功能,全面提升景区的档次和品位,比如改造星级厕所,新建旅游服务中心等。三是整治环境。对环境进行绿化、美化和亮化,营造一个整洁、干净、舒适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的生态环境。

(三)开展内外协作,实现“红、绿、古、俗”结合

在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同时,也要看到我县丰富的绿色资源,众多的历史古迹、多彩的民俗风情文化。让这些资源与红色旅游资源有机结合,相得益彰。重视“红、绿、古、俗”四大旅游资 光山县红色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源的设计和整体开发、力求做到以“红”感人,以“绿”留人,以“古”诱人,以“民俗”引人。旅游市场的纵横联合,有利于资源共享,互利互用,有利于促进旅游资源最大值的实现。具体是:一是红红结合,在打好本区域红色品牌的同时,主动与周边的红色景区相联接,共同构造红色旅游专线,实现友情连接,互动发展。二是红绿结合经典线路,让游客充分领略我县红色文化和生态旅游的魅力。三是红古结合,就是把历史古迹与红色景点串连起来,交相辉映,共同推介。让广大游客参观完红色景点再探古访旧,置身在历史的足迹中感受历史。四是红俗结合。“俗”就是指民俗民情文化,每个地方都有自已独特风土人情,这是也是游客非常感兴趣和好奇的,建立一些民俗展示馆,开发民俗风情游、乡村游,使游客了解当地的历史典故,民间艺术、饮食文化等。另一方面也保护了民俗文化,推动了民俗文化的发扬光大。有利于旅游大市场的良性建立和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成立机构,综合协调合力发展红色旅游

旅游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单位很多,单靠旅游部门是无法做好的,必须高位推动,整合协调各方力量才能有所作为。因此我们建议县委、县政府应成立红色文化及旅游开发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办公室、负责全县的文物保护、旅游规 光山县红色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划、开发利用和景区项目建设工作,在人力、物力、财力、政务等方面加强统筹保障,切实落实发展红色旅游的各项工作。

(五)不断提升红色旅游的综合服务功能

一是突出基地红色主题教育功能,注重与当前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真正把红色教育基地办成党的优良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课堂。

二是强化红色旅游资源、党史和红色旅游政策科学研究,把光山革命斗争史与全国革命发展史进行有机衔接,找准发展区域红色旅游灵魂与红色文化的切入点,系统地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红色景点、教育基地的展示和旅游形式传输给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不断完善红色旅游相关政策,“以红为主、以绿为辅”的发展思路,促进红色景区的科学发展。

三是提高讲解员的服务水平。景区讲解员的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全县旅游行业的整体形象。他们不仅要具有端庄大方的仪表,清晰的讲解技巧,更要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需要通晓当地的革命史,还要了解整个区域乃至全国的革命发展脉络,才能把一幕幕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斗争史,可歌可泣的光荣党史生动地“回放”于片刻之间,使广大旅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光山县红色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解放思想,推动红色旅游产业发展

立足于今天的旅游市场,在坚持红色旅游资源正确政治方向基础上,解放思想,将红色旅游资源所蕴含的普遍价值点与现代旅游消费热点进行碰撞对接,学习借鉴先进理念和成功做法,充分利用司马光、邓颖超等名人的影响力,面向全国推广光山文化,大力开发具有广泛市场吸引力的红色旅游产业。

(二)争取立项,促进红色旅游快速发展

继续争取国家政策项目支持,立项申报红色旅游项目,积极争取1个以上的红色旅游项目纳入省以上红色旅游项目库。下一步我们将及时了解吃透国家红色旅游项目政策,投资方面,抓紧组织项目论证申报,主动与国家有关部门做好沟通,积极争跑、争取项目早日获得批复,促进我县红色旅游的快速发展。

(三)加强营销,扩大红色旅游知名度

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网络以及宣传版面,彩册等多种宣传渠道,加大向外推介光山红色旅游频率,加入河南省“盟盟游网络营销平台”,利用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技术,进一步加大红色旅游的宣传推介力度,以提高光山红色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光山县红色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四)创新服务,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

加强对现有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规范景区管理制度。加强行业标准化建设,实行饭店评星、农家乐评星、景区评A工作提前介入制度、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管理。从细节入手,不断优化旅游从业人员队伍结构,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提升景区管理人员、讲解员业务素质和接待水平,为广大游客提供一流的优质服务。

(五)区域联合,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我县红色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与光山县委、县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分不开的,我们将始终坚持“念红色旅游经,唱特色经济戏”,努力打造融入鄂豫皖全线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积极将我县融入全市、全省、全国大旅游行列,做大红色旅游文化产业,提升我县红色旅游业的竞争力。继续争取国家政策资金的支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塑造光山旅游的整体形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科学规划、有序开发、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县旅游业迈上新台阶。

光 山 县 政 协 光山县文物旅游局 2014年8月6日

景区调研报告【篇12】

按照局党组的安排,省旅游局商洛调研组于2月25日至3月1日赴商洛开展建设大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调研活动,调研组实地考察了牧户关旅游度假区、洛南老君山、山阳漫川古镇、月亮洞、镇安塔云山及柞水溶洞,通过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听取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

一、商洛建设大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的综合优势

1、生态资源优势

(1)商洛是秦岭的龙首之地,是秦岭中央国家公园的核心区域,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秦岭山区所具有的山地景观、水文景观、生物景观等在商洛均有体现,形成了金丝峡、木王、牛背梁、天竺山等一批包含原始森林、峡谷段落、岩石洞穴、奇特象形山石、潭池瀑布等多种类型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景区;以丹江、金钱河为代表的水文景观等。商洛还有南北植物荟萃、南北生物物种库之美称,被誉为秦岭生态名城,中国核桃之乡。

(2)商洛森林覆盖率达66%,是一个天然氧吧,负氧离子充沛有利于人体的身心健康,是旅游者最佳的生态旅游度假胜地和养生保健场所。

2、文化资源优势

(1)历史上这里曾是京畿长安的东南门户,也是明清时代南北物资集散地。被誉为陕西东南的小上海,名镇众多、商贾云集、经济繁盛、文化丰富多样,是一片经济的沃野和文化的绿洲。商於古道,被称为与丝绸之路相对应的通往我国东南的文化之路和诗歌之路。

(2)商洛是全国著名的戏剧之乡。剧种有秦腔、花鼓、道情、二黄以及民间的山歌、号子等。

(3)商洛红色旅游资源富集。李先念、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先烈曾在这里浴血奋战,在商洛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和根据地的中心区域。

(4)商洛文物古迹和人文景观丰富多彩。全区有古遗址古建筑等文物保护点1200多处,其中省以上文保单位20多处。洛南盆地旧石器地点群被评为1997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东龙山夏商周遗址被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列为文化分期与年代测定专题。洛河元扈山仓颉授书处摩岩石刻表明这里是文字的发祥之地。蓝关遗址、武关遗址、商鞅封邑遗址和闯王寨、生龙寨遗址、汉代的四皓墓、唐代的丰阳塔、宋代的商州城垣、金代的二郎庙、明代的商州城隍庙和龙山双塔、清代的会馆群等人文资源品质高。

3、区位优势

商洛是陕西省唯一一个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市区。地处大西北与东部经济联系的交通要道,在陕南三市中距西安最近,区位优势明显,随着西康、西合两条铁路和312国道运营以及西康、西合、西武三条高速公路的开通,交通条件将全面改善,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凸现,借势发展的条件更加优越。基本形成了以铁路为骨干、公路为经纬,纵横交错的立体交通网。

4、发展现状及优势

十一五以来,XX市委、市政府依托良好的秦岭生态环境,县县陆续通高速的交通区位优势,抢抓省委、省政府关注大秦岭、宣传大秦岭、开发大秦岭的历史机遇,适时提出了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将商洛打造成为大秦岭最佳生态旅游基地的战略部署,从政府主导、产业规划布局、精品景区建设、品牌战略营销等方面强力推动实施。秦岭最美是商洛旅游形象和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不断提高,生态旅游产业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规模化、跨越式发展,商洛已经成为西安一小时经济圈和鄂豫陕地区的旅游热点城市,是大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的重要节点。

20xx年,全市共有对外开放旅游景区41家,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4家,国家级地质公园2家,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3家,国家4a级景区3家,3a级景区4家。有星级酒店22家,其中三星级酒店16家。有旅行社及旅行社分社20家。有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4个,省级特色旅游名镇6个,特色旅游古镇3个,农家乐经营户1186户。20xx年至今,全市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收入连续多年以超过50%的速度快速增长。20xx年,全市共接待旅游者2288.3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2亿元,分别是20xx年的19倍和42倍。旅游人数及综合收入在20xx年、20xx年的横向评比连续跃居陕南三市之首。秦岭最佳生态旅游基地已初具规模,秦岭最美是商洛被评为最响亮旅游口号,商洛同西安、延安一起被全国网民评为陕西省旅游风向标城市。

目前,XX市、区县政府将旅游产业列为优先发展的五大产业之一,主要领导亲自抓旅游发展。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XX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成立了由市长担任组长的旅游产业领导小组,明确了旅游产业的发展思路、方向、目标,将旅游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市政府各相关部门发挥各自职能优势,主动融入旅游产业之中,有效推动了旅游产业发展。各区县政府大力推进,全市旅游大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为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商洛建设大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存在的问题

1、资金投入不均衡、交通仍受制约

XX市投入的旅游开发资金相对不足,项目融资渠道狭窄,招商引资吸引力不强,项目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开发水平不高,形成制约旅游上档升级的瓶颈。尤其表现在景区的硬件环境和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不足,道路交通通畅性不强,整个旅游交通还没有形成环线。

2、旅游产品提升与引领作用发挥不充分

商洛旅游虽取得长足进步,但是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不深,众多优势文化旅游资源还未得到全面整合开发,娱乐、购物环节薄弱,地方特色不明显,游客停留时间短,旅游收入单一,综合效益不高;旅游产品开发不足,旅游产业链条过短。虽有金丝峡等知名景区的影响,旅游依然处于点状开发,对于商洛整体旅游业的提升与优化没有发挥出更为积极的引领作用。

3、宣传营销联动作用不明显

商洛宣传促销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冷热不均,整体的带动作用不明显,核心景区对周边景点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市场定位和营销策划等相对薄弱,宣传营销没有发挥联动作用,轰动效应差,在西北及全国范围内知名度不是很高。

4、旅游标准化管理水平不高

旅游标准化管理尚处于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行业提升项目发展不平衡,仍有一些问题存在。如旅游星级公厕建设工作;旅游信息咨询中心的提升改造;旅游宾馆、农家住宿提升工作缓慢。二是部分县(市)区示XX县工作推进不力。部分试点县(市)区工作仅停留在部署阶段,财政、人力等方面的支持不够。三是部分示范村没有形成规模。

5、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与休闲度假需求还不相适应

XX市旅游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人才引进渠道少,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旅游从业人员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整体素质良莠不齐,与倡导的人文生态旅游度假需求还不相适应。

三、商洛建设大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的思路定位

在建设大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背景下,商洛旅游业应依托自身区位特点和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旅游业,形成良好的发展局面。具体思路定位:

依托秦岭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以人文精神表现大秦岭,借文化积淀解读大秦岭,凭生态脊梁架构大秦岭,彰显商洛在大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中具有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思路定位应以旅游产业园区化为发展理念,以山水为基础,文化为灵魂,项目为支撑,市场为引领,围绕打造秦岭最佳生态旅游基地和西安第二生活区目标。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引领、企业主体、项目支撑、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总体思路,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加大区域旅游精品开发,打通旅游线路交通环线,拓展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做实秦岭最美是商洛根基,完善秦岭最美是商洛内涵,叫响秦岭最美是商洛旅游品牌,强力推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四、对商洛在大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建设中的发展对策建议

(1)整合商洛人文生态度假资源,以创建国家a级景区为着眼点,开发特色差异化休闲度假产品。

努力完成金丝峡5a创建工作,以牛背梁、天竺山通过4a评定为契机,整体提升景区管理、服务层次,不断增强景区的综合竞争力和市场吸引力。启动柞水溶洞、丹江漂流4a级景区创建。加快柞水秦楚古道、山阳天竺山二期、月亮洞、洛南华山南区等项目建设步伐,确保山阳月亮洞、商南闯王寨按期开园。积极推进仙鹅湖生态度假区招商引资及准备工作,力争取得实质进展。构建生态系列差异化度假产品。

(2)加大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推进大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产品高位提升。

以旅游产业园区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大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层内的旅游文化产业园区,实现产业链条延伸,产业效益提高,产品转型升级。可遵循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要求,推进大秦岭文化旅游实验区、示范区建设。重点抓好商南金丝峡旅游示范区、柞水牛背梁生态产业园、丹凤棣花文化旅游区建设,积极申报升级产业示范园区。

(3)加快旅游道路建设力度,积极推进秦岭东南、东北门户区建设。

抓住十二五期间XX市高速公路建设机遇,进一步打通四大国家森林公园及重点景区之间连接线,在形成区域精品旅游循环线路的基础上,努力打通陕南三市旅游高速公路,打造跨省精品旅游线路。结合自驾游、自助游快速发展趋势,积极推进进入秦岭东南、东北门户区的建设,做好自驾车营地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设施建设。

(4)加快培育新的旅游业态,推出表现大秦岭人文生态文化旅游品牌及系列旅游产品。

为了彰显大秦岭人文生态度假需求,除了传统的吃、住、行、游、购、娱外,还应注入表现人文生态旅游度假的体、疗、修、悟等旅游新要素,适应旅游消费,培育新的旅游业态,如休闲度假经营综合体、旅游文化产业创意园等。鼓励开发符合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创造条件加强文化旅游工艺品、纪念品的市场推广,丰富旅游产品。

(5)以创建乡村旅游示范村和旅游特色名镇为契机,引导、规范旅游文化名街、名镇发展,促进度假圈内的乡村旅游、民俗旅游转型升级。

应切实加大乡村旅游工作的扶持和指导力度,充分用足用活各项惠农政策,进一步调动农业、扶贫、城建、水利、环保等部门和广大农户的积极性,将乡村旅游发展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片区产业扶贫和陕南移民搬迁相结合,同发展高效农业相结合,逐步引导全市乡村旅游向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民俗风情欣赏、自助农庄、农业主题公园等多种旅游项目的复合型乡村旅游产业带转变。

(6)打造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品牌,举办多类型的秦岭生态旅游节庆活动,彰显大秦岭人文生态品牌效应。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群众受益、永续利用的原则,继续办好秦岭生态旅游节等旅游节庆活动;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开发商洛旅游文化产品和具有地方民族特色与市场效益的文化旅游节目,形成高品质的演艺节目,继续唱响秦岭最美是商洛的品牌。

(7)充分发挥红色旅游文化工程的积极作用。

大力推动大秦岭商洛红色旅游和红色文化精品创作相结合,加强和艺术表演院团合作,打造反映地方红色文化的舞台艺术精品,丰富红色旅游产品,增强感染力、影响力。

(8)积极推进建设大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的保障体系。

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多方协作,强化宣传秦岭最美是商洛旅游品牌;加强旅游标准化管理,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大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力度;健全旅游市场体系,推动旅游市场规范发展。

通过本次调研,希望能够对商洛大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的发展规划、投资项目、扶持政策、宣传推广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指导,使之相互促进、彼此协调、综合配套。借助资金外力、人才外力、营销外力积极推进商洛旅游产品结构调整,建立健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联合促销、全方位开拓客源市场的市场营销机制,促进商洛大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建设。

景区调研报告【篇13】

一、加强内部管理,整顿干部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今年年初,为加强景区内部管理,改变干部职工工作作风,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工作人员责任感,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一方面,我们对全景区实施了制度化管理,推行科学和行之有效的目标管理责任制,签订内部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定岗、定位、定指标、定任务,将工作任务与奖金福利挂沟,并在月工资中扣留10%作为风险押金,在年底进行工作实绩考核(目标责任制检查验收)时严格兑现。这样,真正做到人人有责任,个个有压力,从根本上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整顿干部作风,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我们认为,风景区的干部队伍在综合素质、文化结构、艺术修养、工作作风等方面应区别于一般单位的干部,每一位景区工作人员都应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但前段时间景区的人员素质、思想作风很不理想,与开发建设的需要很不相适应。因此,我们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再次大力进行思想作风整顿,采取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岗位述职、召开民主生活会以及优质服务竞赛等活动方式转变干部职工的工作作风,通过一年的努力,已经把干部的作风彻底转移到服务景区、服务建设、服务游客上来了。再者,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我们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分层次、分阶段对景区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同时,组织干部职工出外学习考察,交流经验,干部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改变用人机制,从社会招聘了一些优秀人才充实到营销、开发、导游一线,真正将风景区干部的人员结构调整到最优、思想素质调整到最佳、综合能力调整到最强的状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贯通到了各项工作中。

二、强化资源意识,落实保护措施,改善旅游大环境

风景名胜资源是大自然造化之精华,是人类祖先留下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也是风景名胜区赖以生存的命脉,它是国家的一项特殊资源,是保护型的社会公益事业。在今年的工作中,我们始终把资源保护摆在景区工作的首位,正确处理好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关系,加大资源保护力度,防止和杜绝种种急功近利的破坏性开发的发生。为有效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一方面,我们实施严格的监管制度,同时宣传发动群众增强保护意识,自觉保护旅游资源,诸如制做宣传标牌,下发文件,散发传单等。另一方面,进行大规模的专项整治活动,今年以来,我们对在景区范围内开山采石、挖沙取土、乱砍滥伐以及其它形式的破坏地形地质地貌和自然环境的活动进行了数次全面的清理整顿,共拆除了4家采沙场,封禁了8处采石点,关闭了3家违规企业,查处乱砍林木案件4起等等,对安大公路旅游主干线和入景公路上的路障和路边违章违规摊点进行了彻底清理,景区环境大为改观。

三、加快旅游开发,规划景区建设,提高景区建设规模和建设水平。

开发和建设是一种动态的保护,风景名胜事业离开资源的保护就会失去生存的基础,离开了科学和合理的开发与建设也会失去活力。因此,我们坚持在开发建设中实施保护,在保护中建设完善,做到保护与开发、保护与发展并举,不断开发新的景观,丰富景点内涵,提升景区品位,打造景区新形象。一年来,已投资80万元配套改造人和宾馆;投资20万元建好景区标示系统;投资15万元配套建设管理处机关,包括微机室、档案室等;投资30万元完成观音崖园通寺复建基础工程;投资20万元整改仙人府入景公路;投资15万元新建大江口景区售票亭;投资40万元开发藏君洞国宝厅;投资150万元建好大江口景区秀加移动通信基站;此外,投资80万元的蒿湖公路(蒿子坪至湄峰湖大坝旅游专线公路)3km路面硬化等项目正在动工建设之中。通过这些投资建设,完善了旅游服务设施,提高了湄江的接待档次,丰富了游览内涵。四、丰富旅游文化,作活山水文章,成功举办首届旅游节。为了更好地宣传推介湄江,进一步提高湄江的知名度,扩大旅游市埸,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做好做活湄江这篇山水文章,在我们的争取下,于今年x月x日至10月x日以涟源市人民政府、娄底市旅游外事侨务局名义联合举办了湖南旅游节首届多彩湄江投资福地旅游文化节暨湄江旅游开发10周年纪念活动。主体活动的湄江旅游开发10周年纪念大会暨广场文艺表演、大型绝壁攀登表演、湄江民俗山歌对唱赛、湄江抓鱼比赛、湄江风景名胜区投资说明会、湄江书画摄影展、篝火焰火晚会、湄江探宝你最红等活动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旅游文化节开幕式,规模巨大,场面火爆,盛况空前,参加人数达3万余人。旅游文化节过后,湄江的人气指数与旅游收入直线上升,与去年同期相比,旅游人数与经济收入成倍增长。这次旅游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可谓高水平策划,大手笔运作,不仅为湄江带来了人气和经济效益,也为湄江今后如何做大做活做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取得了良好的经验,其影响是相当深远的。

景区调研报告【篇14】

按照县委“走基层、转作风、促工作”主题调研活动要求,以承办旅发大会为契机,推进我县全域旅游实现跨越发展,我们抽调部分人大代表组成调研组,先后听取了县旅游局的情况汇报,组织旅游企业及重点乡镇座谈,深入重点景区和在建旅游项目,对我县旅游业发展进行专题调研。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旅游产业的基本情况

1、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我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总面积797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20、1万人。境内旅游资源丰富,集山、水、洞、林、文物遗址遗存及生态观光农业等资源于一体,具有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势。以1990年崆山白云洞的对外开放为标志,拉开了全县旅游发展序幕,现已开发开放景区景点7个:崆山白云洞、天台山、蝎子沟、岐山湖、普利寺塔、丰乐园、绿岭核桃基地。先后获得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等九项国家级荣誉。全县有各类宾馆饭店以及农家乐200多家,旅行社和营业部6家,旅游从业人员5000余人。全年接待能力达50万人,客源市场以三小时经济圈为主,辐射到京、津两市及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四省的13个地市。22年来,先后接待各地游客近千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500万元,带动社会效益5亿多元。今年十一黄金周和中秋节期间,全县共接待游客 6、7万人次,同比增长69、7%,再创历史新高。

2、主要工作成效和措施

(一)重视规划编制,指导科学发展。县政府投资70万元聘请浙江远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临城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该规划是我县历史上第一个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全县旅游开发建设提供科学指导和法律依据。

(二)多方争取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自筹资金688万元完成崆山溶洞景区生态停车场和天台山旅游专线硬化工程及后续工程,溶洞景区新停车场占地30000平方米,天台山旅游专线总长5、3公里。已于“五一”小长假期间投入使用。二是在县城主干道和景区内增设指示牌和说明牌38块,在崆山溶洞景区投资40万元新建四星级厕所一座。三是争取国家发改委“崆山白云洞自然遗产地保护工程专项资金”600万元,争取国家地质公园专项保护资金430万元。与石家庄客商徐子林签订投资4000万元的天台山合作开发协议,并参加省旅游局组织的深圳旅游招商发布会,对投资3800万元的邢窑文化博览园项目进行发布。四是对天台山景区步游路改造,新建步游路2507米。五是在景区周围栽植柏树、雪松、国槐、杨树、火炬等树木3406棵,栽植花卉3030株,在天台山旅游专线两侧栽植杨树10000棵。

(三)加强宣传促销,提升临城品牌知名度。一是每年春节期间开展“临城人游临城”惠民活动,临城人凭身份证游溶洞20元。通过电视宣传、张贴海报、马戏演出等方式进行宣传推介,扩大我县景区知名度。二是在省台天气预报节目投放景区广告,继续在省内七个重点地市的28家县级电视台开展常年宣传,同时在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移动电视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春季宣传。三是广泛与省内外206家旅行社合作,制定专项奖励政策,巩固和拓展市场。四是开展中秋、国庆双节促销。实施景区与超市互动,围绕景区周边半径200公里,联合河北、河南、山东等省的41个县市区大型超市,通过超市海报、购物赠票等形式发放优惠门票50000张,推出“50元游遍临城”优惠促销活动。

二、影响制约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1、旅游开发缺少拳头产品,核心竞争力有待形成。

目前,我县旅游资源开发档次不高、规模偏小且分布散乱,旅游资源优势挖掘不够。岐山湖旅游度假区的“核心”作用尚须进一步发挥,基本上还是以观光游览为主,深层次的特色产品很少,没有形成具有轰动效应的拳头产品和具有较强吸引力的精品旅游线路。在乡村休闲游方面,由于乡村旅游同质化的问题突出,景区景点开发建设和旅游线路没有吸引力,加上受季节等因素影响,特色不够鲜明,消费链条短,很难吸引游客的眼球,往往是“过路客多、过夜客少”。

2、旅游产品业态单一,旅游配套有待完善。

目前,我县旅游资源开发仍以景区景点开发为主,基础设施还不完备,旅游产品业态较为单一,区域发展不平衡性和旅游产业链不发达等状况突出存在。在“住”的方面,没有一家国际知名的品牌酒店或大型集团式旅游饭店,个体饭店接待能力有限,吃、住主要靠县内消费为主;在“行”的方面,尚未开通城际及境内特色旅游公交专线,景区内没有专门的旅游车辆,不利于游客游览观光;在“游”的方面,旅游人才短缺,导游、讲解员学历偏低,业务水平不高,涉外导游目前还是空白,同时,旅游交通引导标识设置不规范,没有形成覆盖全县的旅游交通引导和标识系统;在“购”的方面,旅游纪念品等配套开发尚未形成规模,缺少能为散客提供咨询、报名、购物、旅游等一条龙服务的旅游集散中心;在“娱”的方面,旅游娱乐项目还比较薄弱,缺少能够反映特色的代表性文娱节目及其与旅游景点相衔接的演出场所,难以满足游客视听需求,与旅游目的地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3、旅游产业要素制约有待突破。

旅游管理体制有待健全。目前,我县旅游景点投资主体多且各自为政,旅游建设、管理的职责不够清晰,投融资能力相对较弱,与城区资源融合不够充分,没有形成统筹全县旅游资源、合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工作机制,难以统筹全县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受经济下行形势影响,政府无论是在旅游项目的投入上,在旅游发展的政策扶持上,在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和形象包装、宣传促销上,还是在旅游人才培训上,与其他地区相比,都处于较低水平,土地、资金等要素对我县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制约较为明显。

4、旅游资源与文化的融合有待挖掘。文化资源本应是我县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所在,我县历史悠久,西汉初年置县,唐天宝元年改称临城县,有5000年的文明史和2200多年的建县史,文化积淀深厚,但目前,我县的旅游景区对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未能将历史人物、历史遗迹和独特的文化有机融合和利用起来,旅游发展重资源轻内涵的现象比较普遍,文化内涵挖掘不深,缺乏有效的载体支撑。古迹资源较多,禀赋条件较好,但没有很好的开发与保护,可视性不强,有文而少景,有景而少物,没有很好的开发为旅游产品。

三、几点建议

1、实施规划引领。

规划是先导。旅游业发展必须以规划为引领,随着形势与情况的不断变化,要对现有的旅游发展规划布局进一步修编优化。规划修编要聘请有成功案例经验、市场嗅觉灵敏、实力雄厚的旅游规划专家和团队,在充分调查了解我县旅游资源禀赋,在确立“旅游目的地”发展大方向的前提下,突出比较优势,高起点、高标准,提炼出切合实际、个性鲜明、能引领我县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旅游产业迅速成长的品牌主题,编制具有科学性、特色性、实用性的旅游发展规划。规划要明确旅游产业发展定位,着重突出留住游客的功能,完善山上游和住地游客娱乐要素,全力破解我县景区内游客滞留时间过短和季节性旅游难题。

2、发展产业联动。

要进一步创新旅游发展理念,跳出旅游来发展旅游,充分利用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其他行业中蕴藏的丰富资源,通过发展工业旅游、城市旅游、商贸旅游、乡村旅游,最大限度地把相关产业的资源有效转化成为特色旅游产品,积极推动旅游业与一、二、三产形成联合发展的格局,与城乡建设、环境整治互动促进,拓展旅游发展空间,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推动我县旅游以文化观光旅游为主的单一领域向文化、休闲、生态、运动、体验等多领域旅游转变。要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的景区化改造,发展农业观光旅游。

3、配套完善战略。

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加快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一要加快旅游集散中心建设。二要大力发展旅游交通。加强旅游交通与区域交通干线、交通站场的对接,开通城际及境内特色旅游公交专线,优化旅游公共交通系统,不断优化完善旅游交通网络,以及重点景区配套的主要道路建设。加快建设、改造、提升主要旅游景区之间的道路、快速公交、交通标识、停车场和自驾车营地等。三要培育壮大旅游经营主体。积极培育高品质旅行社,引进品牌酒店管理公司,创建一批星级饭店和特色主题酒店,扶持一批经济型商务酒店。

4、打造品牌拉动。

一要突出生态品牌。生态旅游资源不可再生、不可复制,是我县旅游业发展的“家底”和“金字招牌”,必须保护好、利用好、发展好、发挥好。首先,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旅游开发建设过程中遵循“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自始至终把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放在首位,要尽快研究制定“保护政策”,加大对生态景区、古建筑、古民居、古树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特别是对目前开发规划未敲定、开发条件不具备的,一定要先保护起来不被破坏,确保我县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要按照县平原绿化的要求,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切实加强林地的管理保护,不断提升森林覆盖率,下大力气从严控制工业污染,切实保护好“蓝天、碧水、青山”这一宝贵资源。二要打造文化品牌。文化是旅游之魂,旅游有了文化,就有了灵气,就有了品位,就有了竞争力。在旅游发展过程中,要把我县独特的山水文化、邢窑文化、红色文化文化、民俗文化、古代历史文化融入到旅游产品中去,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要突出文化唯一性和差异性,深度挖掘民俗风情、地方戏曲、民间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民间传说,凸显富有我县特色的文化元素。对于旅游项目,要主动注入文化内涵,整合各种旅游资源,设计合理的旅游线路,推出以文化特色为主的购物游、休闲度假游、红色文化游、康体运动健身游等多种线路,联合绿岭核桃、旅游美食节等大型主题活动,培育出一批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核心吸引物和精品工程。

5、加强政策扶持。

县政府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加快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切实保障并逐步增加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奖励扶持力度。同时每年应安排一定的用地指标,专项用于休闲旅游项目建设,并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重点支持“大、好、高”项目。要创新投融资机制。要按照市场化模式进行投融资运作,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支持本地企业参与旅游开发,积极引进国内外的战略投资者、知名的旅游投资公司或品牌经营公司参与我县旅游开发,多元化、多方面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旅游经济发展机制,合力建好旅游投融资平台,为我县旅游产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景区调研报告【篇15】

一、景区旅游资源:

乌镇拥有两大成熟型景区:东栅景区和西栅景区是国家五A级景区,占地面积4.3平方公里;其中东栅景区主要以“一日观光游”为主,西栅景区主要以“休闲度假商务游”为主。其中著名旅游景点有江南百床馆、江南民俗馆、江南木雕陈列馆、余榴梁钱币馆、文昌阁、宏源泰染坊、茅盾故居、古戏台、昭明书院、汇源当铺、乌镇大戏院等。

二、部门概括

乌镇旅游景区下属现有景区销售公司、景区管理公司、景区经营公司、景区配套建设公司及其他行政职能部门。景区销售公司分为四大中心:酒店管理中心、咨询预订中心、宾客接待中心、市场营销中心。酒店管理中心含有:前厅接待员、厨师、餐饮服务员、酒水收银员、客房服务员、礼宾、传菜员、PA等岗位;咨询预订中心含有:前厅接待员、话务员、咨询员、网络预订员、计调、行李员、PA等岗位;宾客接待中心含有:导游、售票、接待员等岗位;市场营销中心含有:市场销售员、商务销售员、品牌设计、媒体接待、网络销售员、网络维护员等岗位。

三、景区接待服务:

乌镇景区接待包括宾客接待中心、咨询预订中心、前厅部三大板块12个业务部门,涉及导游、售票、预订、社区、网络、咨询和CCO接待等业务。为符合巾帼创建理念、充分考虑游客需求,突出岗位创建特色,实现一岗一品的主题,特增设有人性化特色服务如:景区大前台24小时服务,CCO(首席礼宾官),代售车票、飞机票、火车票,

旅游网购服务等。 在这一方面,我认为乌镇景区还是比较合理的,无论在餐饮、住宿、交通、娱乐、购物、咨询、投诉处理情况等方面都有专门的部门负责,而且在服务态度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

四、景区的人员的解说服务:

㈠、乌镇景区培养景区讲解员要求:①、熟记导游词1、导游要熟记导游词,以便顺畅的讲给游客;2发挥个人本身的特色,有个人的风格。②、对景区讲解员的礼仪接待、语言表达、对客服务态度也有相应的培训。③、加强了解企业文化,对企业增强信心。 ㈡、导游讲解体验和经验:一次偶尔的机会,正好由乌镇的景区讲解员为我讲解导游词,在调研的过程中,她向我说了有关于她的讲解体验和经验。这是一位工龄三年的讲解员,她说:在第一次为游客讲解的过程中,她十分紧张,总是说话不流畅,但是由于不断的培训,讲解,渐渐地也对讲解有了一定的经验。况且公司的培训也有着严格的要求。

五、景区的环境和安全情况:

乌镇景区环境优美,有古桥72座,河道密度和石桥数均为全国古镇之最,景区内保存有精美的明清建筑25万平方米,横贯景区东西的西栅老街长度达1.8公里,两岸临河水阁绵延1.8公里余。关于安全方面,景区设置了许多的提示牌,在每一处有安全隐患的地方都有标志,考虑十分周到,除了标志牌以外,景区内有安保队进行巡逻。也给员工入职培训时都会对安全情况进行培训,要求景区每位员工都能熟记安全求救电话,也定期进行安全模拟培训。因此,景区的安全情况做的还是十分到位的。

农业调研报告必备


工作的时间我们辛苦了,我们在工作中也学到不少东西,我们要抓紧时间做工作总结了。总结的最终目的是获得经验,吸取教训,找出做好工作的规律。你会借鉴别人的工作总结吗?经过收集,小编为您献上农业调研报告必备,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农业调研报告 篇1

美国农业部将于北京时间4月1日(周三)凌晨0:00公布种植面积及季度库存报告,农产品市场淡静交投中等待海啸爆发,usda重磅报告将掀起怎样的高潮,令人拭目以待!

usda每年公布两次种植报告,其中,3月底公布大豆、玉米、小麦、棉花及稻米等作物的种植展望意向报告,该报告是基于对逾8万名种植户所作的调查结果,因对美国农作物供给前景具有深远影响而备受瞩目。6月末的报告则为usda基于实际种植调查得出的数据。

回首过去几年3月最后一个交易日,农产品市场大多呈现剧烈波动。美国季度库存暗示国内供应紧张,盖过了种植面积料创纪录的`利空,cbot大豆毅然升至逾九个月最高;而农业部下调玉米种植面积预估,玉米劲升约2%触及七个月高位。xx年美豆种植面积创纪录第四高且库存高于预期,cbot大豆跌3.4%,录得逾六个月最大单日跌幅;玉米库存大幅高于预期,且种植面积创75年最大,cbot5月玉米跌停;小麦期货亦在超预期库存打击下重挫6.7%.xx年大豆种植面积低于预期,为全球供给紧张定下基调,美豆连涨两日。xx年受种植意向及库存报告利多刺激,cbot玉米期货涨停,大豆期货大幅收高。xx年大豆种植面积预估创历史纪录,且季度库存增加,cbot大豆重挫3.4%至两周低位;玉米亦收跌2.5%,因农户倾向于种植8880万英亩玉米,且库存达到23年最高。

距离我们最近的一次,还要数去年6月末公布的xx年种植面积报告。美国农业部预计大豆种植面积历史上首次突破8000万英亩,令美豆产量有望触及38亿蒲式耳。这次报告的公布可以说引发了惊天巨变,报告间接“确诊”了美豆产量创纪录的预期,令大豆市场叫苦不迭,并成为美豆期价阴跌不止的重大导火索。cbot大豆当日重挫近6%,此后相继失守12、11美元关口,并于10月1日跌至四年半低位904美分。

xx年以来,美豆行情走势跌宕起伏,但从来无缘11美元大关!年初,美国农业部1月供需报告调增巴西大豆产量至纪录高位,令cbot大豆拉开新一轮下跌行情,期价最低下探955美分。随即出口销售持续强劲,显示海外买家钟情于美国供应,借着巴西卡车司机罢工的东风,美豆一举站上10美元关口。好景不长,随着大豆出口生意将转向南美的预期渐浓,cbot大豆应声回落,整体持于10美元下方偏弱震荡。近日在usda重磅报告公布前,市场情绪“凝重”,因预期美豆种植面积巨大,且南美大豆收割进一步展开,cbot大豆连跌四日,至一周低位。而由于种植面积公布前投资者调整头寸,cbot玉米也多数收跌,整日呈拉锯走势。

调查称,即将公布的美国农业部种植意向报告可能显示,美国农户减少玉米种植面积,增加大豆和高粱种植面积,以期望有更好的获利。而美国所有小麦总播种面积则将按年减少,但春麦和硬麦的播种面积料有所增加。分析师预期,xx/xx年度美国大豆种植面积为创纪录的8587.2万英亩,较上年的8370.1万英亩增长3%;美国玉米种植面积8868.4万英亩,较去年的9059.7万英亩减少2%;美国所有小麦种植面积为5561.2万英亩,较上年的5682.2万英亩减少2%.同时预期,3月1日当季美国大豆库存料13.41亿蒲式耳,较上年同期增长35%;玉米库存料76.28亿蒲式耳,较去年同期增加9%;美国所有小麦库存料11.43亿蒲式耳,较去年同期增长8%.

如今,所有投资者的目光都聚集在usda种植面积及库存报告的出炉,无论最终公布的结果如何,农产品市场均难逃一场惊天巨震!

农业调研报告 篇2

按照农业部下发的《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xx年阳光工程任务申报工作的通知》(农办科[20xx]3号),按通知要求,抽调相关人员认真对集贤县的农业及农村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业农村人才的需求和机构等方面进行了调研,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形成报告。

(一)总体情况

集贤县行政区划面积2283.4平方公里,辖5镇3乡159个行政村和2个国营农场,总人口32万,农业人口约18万。集贤县是全国产粮大县、黑龙江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有“中国大豆浸油之乡”的美誉,特色产业突出。我县特色产业突出,坚持“园区引领、产业支撑”的发展思路,农产品精深加工、煤化工、经贸物流、新型能源、文化旅游5个产业快速发展。有粮食加工企业40多家,年加工能力500万吨以上。年产原煤110万吨以上,华本能源煤化工等项目正在引领煤炭产业由原煤生产向资源深度开发转化;有各类专业市场40余个,集贤商贸城是全省十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全国文明市场,板子房瓜菜市场是全国最大的西瓜专业批发市场,物流园区、煤炭市场、粮食市场和三江农资批发市场市场繁荣有序,购销两旺。

(二)农村实用人才的结构情况

1、从年龄结构上看,41岁以上的共约有74680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31.3%;40岁及以下的共约有116950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60.7%。

2、从学历结构上看,初中以下的共有37705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24.6%;初中及以上的共有14234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75.4%。

3、从性别结构上看,女性共有87482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24.3%。

4、从行业分布情况上看,全县共有乡村管理人员443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14.1%;生产能人共有1350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60.3%,其中种植能手730人,养殖能手170人,林农120人,加工能手130人;经营能人共有368人,约占总数的12%;能工巧匠共有415人,约占总数的13.5%,其中技能带动型人才226人,文体类人才189人。

(三)适应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结构。

(1)根据我县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的需求,缺少开设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观光和旅游农业、生态农业等专业;(2)根据我县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要在保持以一产专业为主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的专业设置,特别是要加大农业工程类专业比重,如农业机械化、农业电气化等专业;

(3)根据我县现农产品精深加工程度和质量检测不高的现状,要增加农产品精深加工与保鲜、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等专业;

(4)针对我县是全国产粮大县、黑龙江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要不断加大农机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

(四)我县农业农村实用人才需求情况预测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和现代农业发展不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升级和农业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实用人才需求量将越来越大,预测20xx来我县农村实用人才需求量为4080人,其中农机服务人员:990人、种植业服务人员:600人、畜牧、渔业从业人员:250人、兽医服务人员:160人、农业经营管理和农村社会管理人员:1660人、涉农企业及休闲农业从业人员:420人。

集贤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办公室

农业调研报告 篇3

农业全产业链是在当代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食品安全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是指以消费者为导向,同一农业产业内或不同产业间的多个经营主体,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利益关系和时空布局形成的,以产品或服务为对象,以资本和技术为纽带,以价值增值为目标,从农业产业链的源头做起,涵盖了种养殖与投入品采购使用、农产品加工分销及物流、品牌推广等从田间到餐桌多个环节的产业链系统。发展农业全产业链,有利于推动我市农业龙头企业转型升级,有利于促进我市农民就业增收,有利于提高我市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有利于保障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利于加快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

一、我市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通过建设农业全产业链来谋划提升农业核心竞争力,通过种子种苗工程、园区(基地)建设、农产品深加工、物流配送、批发市场经营、农产品电子商务等环节不断推动农业全产业链的整合和一体化运作,加快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截至20xx年底,我市已拥有产值亿元以上的农业(指种植业和畜牧业)全产业链15条,其中,产值10亿元以上农业全产业链3条(慈溪蔬菜、鄞州蔺草、余姚榨菜),产值5亿元以上农业全产业链 3条(慈溪生猪、余姚畜禽、象山柑橘),产值1亿元以上5亿元以下农业全产业链9条(余姚稻米、鄞州稻米、奉化稻米、镇海獭兔、余姚茭白、象山白鹅、甬优种业、江北奶业、宁海畜禽),主要农业全产业链基本情况。

我市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全产业链的产品特色鲜明。主要是根据各地自然资源禀赋条件,依托各地农业主导集聚产业,因地制宜形成农业特色产业链。通过整合各类农业市场主体,推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逐步从区域特色、块状经济到现在的产业链条经济的转变。如象山的浙东白鹅全产业链、余姚的榨菜全产业链、鄞州的蔺草全产业链等都是在当地主导集聚产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且具有明显的产业产品特色。

二是全产业链组织形式多样化。目前我市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市场主导型。以果蔬、畜禽等大宗农产品为基础,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田头农产品交易市场等,开展农批对接、农超对接,将产业链上中下游紧密连接起来。我市现有市场型的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有XX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XX市肉禽蛋批发市场有限公司等6家,总产值达194.87亿元。二是企业带动型。如XX市蔬菜产业链,以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海通集团为龙头,统一技术门槛和生产标准,抱团拓市场。该市蔬菜产业生产面积、产量和出口加工均居全省第一,蔬菜加工已覆盖脱水、速冻、腌制、保鲜、调理等 200多个,产品出口到28个国家和地区。三是科企合作型。农业全产业链上的各企业围绕关键技术,深化与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的合作,开展技术攻关,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一些农业龙头企业与科研机构联合建设科技研发中心,储备研发能力,通过协作创新,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如市种子公司和市农科院通过紧密合作,围绕做强做大甬优系列杂交水稻种业,实现了科研、生产、经营和推广的多方面、多层次的协作突破,极大地促进了我市甬优种业产业链的发展。

三是全产业链的发展凸显品牌化。品牌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品牌的打造,要靠每一个农业企业长久不懈的努力。小产品必须通过全产业链的发展,才能形成大品牌。“加多宝凉茶,简单的配方,却能有300亿元的产值市场,这是农业全产业链效应和品牌塑造的典范。”目前我市余姚榨菜、鄞州蔺草、宁波獭兔、宁波牛奶、宁海土鸡、象山柑橘、慈溪出口蔬菜等产业品牌在全国消费者心中也已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二、我市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基础条件不强,链上各环节衔接不紧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一方面,硬件设施较为薄弱。本地稳定的产品原料基地难以落实,相对分散,不少农业龙头企业的主要产品原料均来自于外地采购;另一方面,软件服务难以跟上。很多鲜活农产品装车大多是在露天环境下而不是按照国际标准在冷库和保温场所下进行,冷链设施不够完备;还有农业全产业链上相关标准体系建设也不健全,追溯管理信息系统还不完善。

企业加工销售能力不强。农产品停留在初加工水平上,精深加工能力较差,加工增值链条较短,产品附加值不高,农产品销售还停留在传统销售模式上,网络营销等新型农产品销售模式还不够多。

农业订单不够稳定。总体来看,订单农业范围还不够广泛,没有形成大面积的稳定关系。农业企业与农户没有形成紧密协作关系和利益共同体,部分加工企业压价、拖欠欠款等现象时有出现,而订单农户也存在有缺乏信用的现象,导致订单履行率不高和发生农产品质量问题。

(二)全产业链集聚整合力不强,科技研发创新能力较弱。主要表现为:

很多农产品加工企业管理能力不足,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和人才缺乏,企业竞争力弱,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产业集聚整合力不强,无法产生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人才的缺乏已严重影响我市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以余姚为例,农民合作社数量超过166家,XX市级以上农业企业达115家,但真正懂得农业经营管理的人才屈指可数。而相对于专业型人才,复合型的农业人才更是“一将难求”,特别是休闲农业的产业链较长,涵盖了一、二、三产业,复合型的经营人才严重缺乏。

科技创新水平不高。新技术新设备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昂贵的投入使得很多农业龙头企业局限在传统的产品市场上,导致农业龙头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较弱,发展停滞不前,多数农产品仍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附加值低。以象山柑橘产业链为例,产业线的机器换人受到外部条件及政策环境影响,未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全产业链链条较短,品牌、休闲农业等延伸发展不够。

我市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类型多样、特色明显、优势突出,但却少有全国知名的企业、品牌。像国家地理标志慈溪杨梅等由于保鲜、储藏等问题,要走出去开拓市场难度较大。在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业附加值上也还有挖掘空间,农业第三产业,包括文化创意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还显不足。如河姆渡的稻米文化也尚未充分挖掘利用;榨菜产业其加工观光、历史文化等还没有进一步拓展。

(四)全产业链发展的政府扶持不够,产业行业协会发展缓慢。

政府投入相对不足。主要表现在财政在农业全产业链扶持对象上较为分散,力度又不大,尽管我市已先后制定出台一些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但具体的配套政策没有完全跟上具体产业链的发展。法律法规体系、信用体系、标准体系、检测检验认证体系、执法监督体系等仍然不完整、不健全。特别是在水利、交通、市场建设等基础设施方面建设相对落后,而且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也提高了企业的信息搜集费用,加大了交易成本。

信息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信息服务水平不够高。虽然目前社会数字化、信息化发展迅猛,有互联网、数字电视,甚至各个平台,但是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运用却较少,农业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相对落后,平台少、功能单一、服务水平不够高。

此外,我市11条产业链中只有蔺草、雪菜、兔业等已成立了产业行业协会,并开展了一些活动,其余尚未成立。因政府授权十分有限,又缺乏政策扶持,已成立的协会其协调管理作用发挥也是不够明显、组织机构比较松散、服务能力欠缺,还未形成独立运作的实体化社会团体,要真正发挥行业管理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培育。

三、“十三五”期间我市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的设想

(一)总体思路及目标。

按照中央关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要求,围绕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通过农产品精深加工、科技创新、市场开拓、行业联动、信息服务等多种有效途径,大力推进农业上下游产业、前后环节有效连接,形成一批农业全产业链集群,打造一批产品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影响范围广的农业企业和农产品品牌,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推动我市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争取在“十三五”期间创建5个销售收入达10亿元以上的省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打造10个销售收入达5亿元以上的市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提升一批县级农业全产业链实现销售收入超1亿元。使各个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基本达到农业生产标准化、原料基地化、质量安全化、产品系列化、销售品牌化。

(二)主要对策措施。

按照整市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要求,重点围绕“七个一”,通过政策扶持,培育农业产业链核心主体要素,以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为依托,深化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不断提高产业集聚度,提升关联点,推进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建设,实现标准化基地与龙头企业的有效对接,增强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科技创新能力,强化品牌推动战略,以加工型农产品全产业链为母链,全方位拓展农业产业链,使产业链联接更牢固、更吻合、更高效,逐步构建和优化成一批宁波区域特色的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

1.建设一批高标准的生产基地。以“两区”为核心,以龙头企业为纽带,通过建设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标准化、集约化的原料生产基地,推进主导产业的发展。筛选出当前有高附加值或有发展潜力的农产品主产区,重点规划优先建设主产区基地,从源头上保证全产业链中核心领军主体的原料供给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化农业全产业链的基础。

2.扶强一批领军型的经营主体。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培育经营主体,促进主体间的联动。以产业分工、利益联结为根基,建立健全各类经营主体间、主体与普通农民间的联结机制,促进各类主体与关联产业协同发展。另一方面,要发挥领军型农业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做大做强龙头,引领各主导产业种子种苗、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主体联动融合发展。着力培育一批领军主导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名企、名人。

3.培育一批有影响的农业品牌。一要挖掘本地具有区域特性和优势的农产品,大力推进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形成响亮的有文化、有品质、有历史的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二要继续鼓励宁波优质农产品创牌,包括市级、省级、国家级品牌,实现宁波名特优新农产品走的出去。集中培养打造创意农业品牌(商标、专利), 并围绕该品牌构建全产业链。三是结合各类境内外农博会和展销会,推介、宣传本地特色的农业品牌。真正培育出一批在省内、国内叫得响的、有宁波特色的名牌、名品。

4.发展一批相配套的流通平台。一是根据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发展一批与全农业产业链相配套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推动农业龙头企业集群与专业批发市场的对接。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储藏、运输和冷链设施建设。二是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开设直营店和连锁店,积极与大型连锁超市、流通企业对接,开拓国内外市场。三是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实现“电商换市”,鼓励有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建立网上展示交易平台。

5.突破一批关键性的产业技术。一是根据我市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发展布局和主导产业发展需要,以产业技术服务团队建设为核心,以推广应用为导向,以建立与产业链相配套的技术链为目标,集聚农业科研教育推广及社会化农技服务优质资源,推进产学研协同、省市县乡联动、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相融合,进一步优化农技服务,延伸服务链,加快农业产业技术创新集成与推广应用。二是加强产业链领军核心主体的科研开发应用中心建设,农业科技进步是农业产业化的本质动力, 缺乏科技的力量, 农业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一体化进程就无法有效地连接起来,因此在加强农业生产领域中的新品种和栽培技术的基础上, 加强产业链领军核心主体的科研开发应用中心建设,开展产、运、加、销一体化的技术研究, 使技术配套, 衔接合理,使产业链在现代技术基础上高效运作。

6.打造一批多层次的创意农业。一要开辟新市场, 拓展新的价值空间,构建多层次的宁波都市创意农业产业链和价值体系。进一步深入挖掘、开发、整合发展创意农业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乡土民俗文化资源,在生产中,利用作物生长全过程,利用现代农业的生产性、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文化性、市场性等,对其加以整合和包装,促进农业创意文化、观光休闲等新型业态高效发展,推进农业创意各产业的融合发展。二要紧密结合农副产品的加工再生产、服务、观光、营销特色等拓宽产业链,支持有优势的产业链建设主体文化博物馆,延长产业链。

7.成立一批服务优的行业协会。政府要做好服务和牵头工作,强化对行业协会的领导,赋予行业协会必要的管理权限和职能,并对行业协会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对于重要农产品可成立相应的分会,组成联合体,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模式,保障行业健康发展。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培训工作,加大行业协会与国内外同行业的联系与交流,促进地区合作。

农业调研报告 篇4

我市是《**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与发展规划》确定的蔬菜主产区之一,设施农业又是市委、市政府所确定的发展十大特色产业之一。近期,我带领调研组深入部分乡镇,就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发展现状和成效

设施农业具有节水、聚能、高产、高效、稳定、便利的特点,是避灾农业、节水农业、高效农业,易被广大农民接受,适应现

阶段我市农村发展实际,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设施农业的发展对丰富我市淡季农产品供应、发展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市光热水土资源丰富,具有光能充足、日照时间长的优势,气候资源是国家农业区划中的优势地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基本特点是日照长,年均日照达2936个小时,无霜期171天,气温日较差大,≥10℃积温为3100—3500℃,因此气温和热量状况适合农作物生长,利于作物干物质积累和土壤有机质分解。耕地以河套灌淤土为主,排灌体系健全,沟渠路配套,耕作土层有机质含量高,土地肥沃,障碍因子少,土壤条件好,地下水资源丰富,有利于蔬菜生长。

近年来,自治区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做出了在全区发展百万亩设施农业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市作为**设施农业建设的主要区域,坚持“以政府扶持为导向、企业和农民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发展原则,调动农民和社会各界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在速度、规模和效益上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已成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截止2008年底,全市设施农业面积累计达到20.37万亩,其中日光温室9.63万亩、大小拱棚10.74万亩。建成了利通区金积镇,青铜峡市叶升镇、大坝镇、小坝镇、瞿靖镇,盐池县城西滩,红寺堡开发区乌沙塘等7个万亩设施农业园区和20个千亩设施农业园区。在设施农业栽培中广泛推广应用了优良品种、工厂化育苗、嫁接、测土配方施肥、滴灌等10多项无公害栽培技术,设施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类型由以设施蔬菜为主,向设施瓜果、设施花卉、设施食用菌等多领域扩展延伸。基本实现了全年生产,均衡供应。目前,全市以辣椒、番茄、黄瓜、茄子、西瓜为主导的设施瓜菜年产量达到65万吨,90%以上的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有58个蔬菜品种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

(一)设施农业的发展,拓宽了农业结构调整的路子。设施农业的发展加快了露天农业向设施农业、粮油作物向经济作物调整的步伐,改善了我市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设施农业的发展带动了蔬菜、花卉和菌类产业的兴起,进而促进了农业由单一的粮、油种植向粮、油、菜、花卉、园艺等多样化、高效益方向的转变,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品种增加,质量提高。

(二)设施农业的发展,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的转变。以蔬菜、花卉、园艺种植为主的设施农业发展,必将大大改善农业局部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优化种植结构,丰富种植种类,提高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的转变,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

(三)设施农业的发展,带动了生产方式的转变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设施农业的发展使广大农民打破了传统的生产模式,冲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实现了一季生产向多季生产,一季增收向四季创收的跨越,带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粗放型向精细、集约型转变,从而吸收了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参与到蔬菜和花卉种植,使农民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明显增强,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四)设施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设施农业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近期调查表明,我市单茬西红柿亩销售收入10756元,纯收益4931元。单茬辣椒亩销售收入6876元,收益1631元。两茬蔬菜平均亩销售收入11714.5元,亩纯收益3773.6元,增收效果十分明显。

(五)设施农业的发展,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推广。设施农业对品种、栽植、管理的技术要求高,农民在搞大棚种植时主动要求学技术、用技术、请能人,一些农民还把相关技术组装配套起来,有效促进了自身劳动素质的不断提高,对左邻右舍和周边村队的示范辐射作用也不断增强,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普及和推广,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

(六)设施农业发展的领域和规模持续扩大。今年以来,我市进一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挥川山区资源、经济、市场和技术等区域比较优势,面向市场,优化结构,在“名、优、特、新、精”上做文章,把设施农业作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按照“扩规模、抓市场、促产业”的思路,加快建设速度。各级政府、农业部门和科技人员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千辛万苦抓项目,千家万户搞培训,千方百计解民忧,科学规划,集中连片,加大投入,用好资金,强化服务,2008年新增设施农业10万亩,成为

农业调研报告 篇5

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组:

根据丘政办发200811号《丘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丘北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新店乡高度重视,组织了农、牧、林、水等相关单位和人员,对全乡的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结合实际,对今后的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作了认真的定位和思考。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基本情况

近年来,按照中央“三农”政策及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工作要求,新店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放在农村工作的首位,协同全乡所有力量,结合新店实际,以畜牧养殖业、种植业为工作重点,以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及畜牧养殖贴息贷款的发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等相关的优惠政策为契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最终确定畜牧、林业两项产业为全乡的支柱产业,农业种植业为基础性产业,冬季农业(冬早蔬菜)、烤烟、甘蔗、辣椒、西瓜为开发性产业。目前,畜牧、林业、农业各项工作重点和布局已成雏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正进一步凸现。具体布局情况是:畜牧以新店、大路边、冲头3个村民委为主;林业以小平地、冲头、蚌厂3个村民委为主;冬季农业以小江口、蚌厂2个村民委低热河谷地区一带为主;烤烟以新店、大路边2个村民委及冲头村民委的部分村寨为主。各项工作重点是:畜牧以养殖山羊、生猪为主;林业以红豆杉为主,辅之以花椒、膏桐、核桃等品种。截止2007年,共有生猪存栏14037头,山羊存栏27209只,大牲畜存栏10908头,家禽存栏37830只,肉牛出栏1552头,家禽出栏38557只。实现粮食总产量796.3吨,粮经比例从2006年7.2:2.8调整为6.9:3.1。

二、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

发展思路:紧紧围绕林业、畜牧两大优势产业,全力实施现有资源(水能、矿产、旅游)优势开发,狠抓基础设施、烤烟、集镇开发、扶贫四个工作重点,实现财政增长、农民增收两大目标,努力构建和谐新店。简称为“2142”经济社会发展思路。

目标任务:到2012年,争取实现下列目标。冬季农业开发2500亩(主要以冬早玉米为主,1000亩)。甘蔗3590亩。林业以红豆杉、核桃、花椒、膏桐为主,红豆杉种植2万亩;核桃5万亩;花椒3000亩;膏桐14万亩。烤烟2500亩。人均出栏一头猪,户均出栏一头牛。粮经比例达到6:4。解决所有村寨的人畜饮水困难。

采取的主要措施: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坚持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产业特色和资源优势,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和优质农产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努力实现农村经济快速持续发展。

三、各项产业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林业产业。新店乡依托两个林场,是丘北红豆杉发展的起源地,目前,全乡共种植红豆杉6000余亩。实践证明,红豆杉在新店乡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通过分析,全乡的新店、小平地、冲头3个村民委24个村寨适宜发展红豆杉,面积约2万亩。在发展红豆杉和核桃方面,认为需要有以下政策扶持:

一是由政府制定政策,由政府或企业扶持种植户补助苗木费,等出效益后再从种植户的收益中扣除;

二是加大对种植户的技术培训力度,提供技术支持,做好哺育管理;

三是由企业与种植户签订收购合同,提供市场销售保障,减少风险。

今年初的冰冻灾害,使全乡大部分林农遭受了沉重的损失,据统计,全乡受灾面积3300亩,成灾670亩,冻坏幼苗10万余株,毁坏林木14.2万株,造成经济损失100余万元。结合实际,为做好灾后恢复工作,需要以下扶持政策:

一是希望上级林业部门提供苗木补助,帮助农户做好补栽补种工作;

二是给予解决所毁林木采伐指标,使被毁林木尽其所用,降低林农经济损失。

(二)畜牧业。

1、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是受地理条件及气候因素的影响,生猪发展缓慢,乡内能繁母猪较少(共有445头),优良种公猪缺乏(只有1头)。加之生猪饲养在高寒山区生长较慢,科学养殖水平不高,存在着与人争粮的现象,所以精料投入较少,生猪生长和发展缓慢。

二是在山羊发展方面形不成规模,农户实行散养放养管理模式,其品质个体较小和生长缓慢。

三是在大牲畜肉牛发展方面,大部分群众没有把肉牛发展作为商品化方面转移,多数农户只饲养一至两头牛作为役用,而且由于我乡群众散居,民族杂居,地势路途较险较远,肉牛杂交利用率较低,覆盖面较少。那种以“养猪为过年,养牛为犁田,养鸡为花钱”的小农经济意识依然存在。

四是没有较大的畜牧牲畜交易市场,牲畜市场信息闭塞,群众所养家畜到市场上卖,路途较远且交通不便,导致了牲畜贩卖户到家中收购,由于缺乏较大市场经济信息,所卖畜禽都比市场价低,其次我乡缺乏一个涉牧企业带动发展和经营,导致群众散养零卖,畜牧经济效益和回报较低。

2、养殖大户扶持情况。全乡扶持养猪户10户,秸秆养羊户20户,养牛户10户,养禽户2户。乡畜牧兽医站对以上养殖示范户采取定期免费防疫注射、驱虫、健胃、畜厩改造与消毒,及科学饲养管理等,走“以点带面、以户带村”的科技示范路子,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3、畜牧业发展思路。根据全乡的地理条件和气候因素,适宜养殖的品种有黑山羊、牛、生猪、家禽等。今后的发展思路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组建一个牲畜集转育肥场,把全乡各地瘦弱牲畜集中育肥后转卖,并以该场为中心组织外调、销售活动,扩大全乡畜牧产品流通规模。同时,突出山羊、生猪发展重点,以村民委为单位,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科学饲养率,努力使畜牧养殖最终实现规模化、商品化、产业化发展。

4、今后发展建议。

一是由政府牵头引进畜牧发展企业,以企业联动市场,扩大市场流通。

二是建议把动物防疫工作纳入政府考核范围,列入政府议事日程,每年开展两次技术培训会。

5、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出台和制定有关畜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配套相关项目和资金,扶持农户和企业,夯实全乡畜牧业发展基础。

二是增加基层技术岗位编制,壮大基层畜牧技术人员力量。提高村室兽医防疫员补助,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农业产业。

1、灾后粮食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2008年小春作物遭受了严重的冰冻灾害,受灾面积14324亩,其中,小麦5635亩,蚕豆1182亩,洋芋110亩,豌豆6880亩,蔬菜527亩,小春作物大面积减产已成定局。鉴于上述情况,目前群众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小春受灾严重,大部分颗粒无收,使得群众生活更加困难;

二是今年由于各种农用物资涨价,群众在春耕生产的备耕上存在较大困难;

三是由于2007年遭受洪涝灾害,部分群众的土地受到洪水的冲击,现已无法耕种,群众的土地面积大幅度减少,给春耕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在下步工作中,主要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带领群众认真开展好灾后重建工作;

二是争取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资金,帮助灾农做好春耕生产,尽最大的努力将群众的损失降到最低;

三是建议上级党委、政府再加大给予受灾群众农用物资补助力度,共同做好春耕备耕工作;

四是争取建设资金,对水毁农田严重的村寨修建防洪沟和防护墙,确保粮食安全。

2、各种农用物资调供情况。2008年,共调入种子21500公斤,销售16000公斤,储备5500公斤;农药调入1000公斤,销售130公斤;农膜调入500公斤。

四、农田水利。

1、基本情况。辖区集中供水水源点47个,因受水源点分散、各寨为点的条件限制,加之大部分村寨以小水窖为主要蓄水方式,没有统一管理,均由各村寨自行维护。其中,水费征收的有冲头和乡机关驻地2个,其余为群众投工投劳自行管理。2007年度,水土流失的面积为4000多亩。全乡25度以上坡耕地面积占全乡土地总面积的80%以上,约为25000亩。当前,农田灌溉率为零,人畜饮水解决率72.3%。截止目前,全乡尚有缺水人数1150户5318人。

2、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急需兴建的项目。

一是机关自来水供水水源点因流量小,枯水期严重缺水,需建小二型水坝;

二是花园、沙沟及蚌厂沟因遭受洪水冲击面大,且每年都受灾严重,需修建防护墙3道,造林15000亩。

3、对水利建设与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加大对小水窖建设的项目安排和资金投入力度;

二是加大对管引工程建设资金的投入,保障人畜饮水安全;

三是加大对小型水利工程的投资力度,确保农田灌溉。

五、烤烟生产。

1、基本情况。2008年新店乡烤烟生产收购任务是3300担,对扶持政策及奖惩办法无意见。在今年的烤房建设中,因为补助政策不变动,从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烟农的积极性,县下达的2群烤房群,只完成了1群18座。由于全乡坡地较多,烟农种植地块分散,很难集中连片。尽管如此,乡党委政府还是下了很大决心,采取挂钩工作责任制,实行领导分片挂钩、干部职工到点包干的方法进行,努力使具备连片条件的地块尽量集中。同时,提高连片补助标准,50—100亩的连片每亩补助50元,提高烟农的积极性。在平衡收购过程中,由于路途较远,给群众增加了劳力、财力负担,影响了群众的种烟、交烟的积极性。建议县委、县人民政府在新店增设1个烟叶临时收购点,以方便群众交烟。

2、下步工作打算。在今后的工作,主要将采取以下工作措施:一是一是加强烟叶烘烤、分级扎把和入户预检等工作环节的指导和督促,做好烟叶交售相关的服务协调工作,最大可能地保证烟农的切身利益。

二是建议县委、政府加强对山区烤烟产业发展政策的倾斜和支持,加大对烟水工程和卧式烤房群建设的补助,促进山区烤烟产业发展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三是建议县委、政府在我乡设立一个烟叶收购点,以方便群众交烟,减轻群众负担。

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实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硬件建设投入资金不足,群众自筹能力相当有限,给整个工程建设带来严重的不协调。同时,由于后续管理力度弱,项目村在产业开发促农增收等方面还存在严重的困难。另外,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易地扶贫、小额信贷扶贫等方面,建议多投入项目资金,加大力度。

农业调研报告 篇6

镇位于诸暨市西南部,自然、人文环境独特,享有水果之乡”的美誉。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按照市委市府的工作要求,提出了创建水果星级特色镇乡工作目标,利用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被诸暨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南方精品水果特色乡镇”,XX年被评为“三星级水果特色乡镇”,使我镇以樱桃、枇杷为主的水果产业得以规范、健康、快速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力地促进了我镇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一)水果基地版图日趋扩大.通过镇党委、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我镇观光农业基地快速发展,品种增多、品质提高,到目前为止,我镇现有百亩以上水果基地三十多个,富润科技生态园、“金竹山庄” 、龙虎原野山庄”、“月亮湾山庄”等综合性休闲基地四处。XX年新建水果基20多处。现共有果林面积1XX余亩,各种水果十余种,既有传统水果枇杷、樱桃、红心李、柿子,也有近几年从外地引进的新品种优质黑珍珠(樱桃)、黄花梨、杨梅、葡萄、提子、冬枣等,形成了品种全,季节长的水果产业特色。镇党委政府积极鼓励果农在外投资,在义务上溪镇等地开发桃子、桔子、葡萄等水果基地8个,面积4000余亩。

(二)休闲旅游产业不断升级.随着经济的增长,闲暇时间增多、出行能力提高,旅游市场不断兴旺,人们不再满足于普通的游山玩水,旅游模式从单纯的旅游观光与休闲相结合的模式转变.我镇的生态旅游农业依托各大水果基地,以其便捷的交通和较强的参与性等特点,得到了城乡居民的亲睐.集采摘、休闲、娱乐、餐饮、住宿于一体的农庄经济发展迅速,旅游业,效益农业和农庄经济三者结合程度不断提升,“尝农家土菜、喝高粱美酒、品绿剑名茶、摘时鲜水果”已成为游客对同山的向往。一年来,仅金竹山庄就接待市内外游客五万多人次,并受到了游客的广泛好评.

(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增加。镇党委政府积极探索现代农业与旅游发展相结合的发展路子,紧紧围绕旅游业“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依托汤江岩野外拓展基地,边村宗祠等原有景点,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取得了良好成效,今年共接待游客12万多人次,总收入600余万元,创利润180余万元,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近百人,农产品附加值得以提高,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如今年的同山特色水果短柄樱桃供不应求,每公斤卖到了60元的高价,沈宅的同华牌樱桃打入了杭州、上海等地的大型超市,台湾客商也通过网站了解到同华牌樱桃,纷纷订购.有效地促进了产业升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制订规划、出台政策、加强引导和宣传.创建水果水乡的目标确立后,镇党委政府迅速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配备精干力量,加强对该项工作的协调和领导,为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1、制订规划,进一步扩大水果版图。年初就确定了在同源村、三新村一带扩种樱桃,使连片面积达到1200亩,在仙日、边村、西源发展枇杷基地650亩,在中源、高城头、临江村发展提子基地200亩,改造唐仁、丽坞底等村山地1000亩,进一步扩大水果基地的版图,为创建水果特色乡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出台政策,重点培育水果块状农业。对连片种植樱桃、枇杷、杨梅、提子等水果达一定面积以上的,给予不同程度有金额补助;对促进我镇产业化经营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和扶持;对发展观光旅游基地的行政村及农户给予每亩20元的资金补助;开展优质水果评选活动,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评比,对获奖人员给予500-1000元的奖励.

3、政府搭台,对水果进行整体宣传推介。在对全镇范围内的水果种植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镇域范围内的农业龙头企业、农家乐山庄和旅游观光景点,编印《同山镇观光休闲手册》,广泛发放,并把休闲手册上传到网上,在诸暨日报上进行专版宣传。注册成立同联水果专业合作社,吸纳会员100人,为广大水果种植户统一了包装。在樱桃时节着力做好休闲观光农业推介活动,通过短信平台广泛发送短信,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到采摘樱桃,并与汤江岩风景区联合在杭州参加“旅游进社区”推介会,把“尝农家土菜、喝高粱美酒、品绿剑名茶、摘时鲜水果”这一休闲特色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同时,5月28日成功举办“同山镇南方精品水果节”,邀请市四套班子领导、涉农部门和各大旅行社负责人参加,组织与会人员参观基地,举办培训班和图版展示会,进一步扩大了同山观光休闲农业和同山水果的`知名度。 11月1日举办了“秋满同山环湖游”活动,邀请市领导、市登山协会和各界人士徒步安华湖,市美协、作协和摄影协会采风同山,采风文章在相关媒体刊登,为编制《图说同山》做好准备,以全面反映同山的观光休闲特色。

农业调研报告 篇7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农业先进科技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载体。加快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升级,我市农业机械化既具备发展基础,又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努力实现由农机大市向农机强市的转变。

1、近年来,我市农业和农村形势持续向好,农民收入保持连续快速增长,在农机购置补贴的拉动下,农民购机用机热情空前高涨,农机服务业日趋壮大,农机事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是农机总量快速增长,装备结构明显优化。全市农机总值达到5.32亿元,农机总动力首次突破百万千瓦大关;大中型拖拉机达到346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1230台,玉米联合收获机180台,同比增长50,主要农机拥有量继续位居济南市第一、全省前列。二是农机作业领域逐步拓宽,农机作业水平显著提高。全市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分别达到130万亩、115万亩90万亩。其中,小麦机械化率均达95以上,基本实现全过程机械化,玉米机收率达21.4,同比增长41。保护性耕作、旱作农业、大葱生产机械化和秸秆综合利用等节本增效技术的推广应用面积,均有较大幅度增长。三是农机服务业持续发展,农机经济效益稳步增长。全市各类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达到73个,专业农户5146个,农机销售、修配网点273个;全市农机从业人员达2.8万人,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突破5亿元,农机服务业已成为拉动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

2、我市农机化事业经过近几年的加速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根据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动力机械多,配套机械少;小型拖拉机多,大型拖拉机少;小型农机具多,大中型农机具跟不上发展需要;粮食作物中,小麦机械化水平较高,玉米机械化虽然有较大突破,但仍处于起步阶段;经济作物、林、牧、渔及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才刚起步,南部丘陵山区受自然条件限制,农机化水平仍然较低。二是农机研发力度和有效供给不足。农机具的品种、规格不多,质量性能不稳定,有效供给不足,存在着许多农机作业的薄弱环节。三是地方财政对农机化发展的资金投入不足。目前,我市农机化的'资金投入主要以国家政策性资金和农机化项目资金为主,我市缺少对农田机耕道路建设、大中型农业机械更新和农机化新技术推广等农民自身无力解决的问题的启动和引导资金投入。四是农机技术推广机构和队伍不稳定。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农机站全部取消事业编制,公益性职能的履行无法得到财政支持,办公经费和人员工资全无保障,农机站原有的作业机械老化、损坏严重,平调、挤占、挪用乡镇农机站资产的现象时有发生,许多乡镇农机站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无钱养兵,无钱打仗”现象。由于专业人才大量流失,很多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得不到推广普及,制约了全市农机化发展。立足全市实际,确定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机化发展总的思路是:全面贯彻中央四个一号文件和各级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实施农机化基础设施三项建设为重点,努力推动农机化结构实现四个转变,在全市初步建立起农机化发展的四大保障体系,为现代农业都市发展、新农村建设提供农业机械物质保障。

3、农机化基础设施三项建设重点:一是加强机耕道路建设。机耕道路建设要与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村村通公路项目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纳入本地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纳入板块基地建设中,纳入土地整理建设中,同规划,同建设,同使用,不断完善农村机耕道路,搞好管理维护。二是加强农机示范基地建设。建立一批长期性、基地性、具有示范指导意义的高质量、高品位的保护性耕作一条龙作业、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和特色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区。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和龙头带动作用,使农机示范园区成为融农机示范、技术推广、技术培训“三位一体”互动发展基地。三是加强农业特色板块建设。一家一户几亩地分散经营是不利于发展现代农业的,加快农业特色产业板块建设的目的之一是要统筹考虑,便于农机作业。特色产业的种植要尽可能做到规模化,形成一块一种,一村一品,一片一业的发展布局。农艺要符合农机作业要求,同种同播,同期成熟有利于农机开展规模作业。要鼓励土地有偿使用,有序流转,适度集中。

4、农机化结构四个转变:一是由抓粮食作物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向全面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转变。在巩固提高小麦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同时,全面推进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重点发展大型拖拉机以及与其配套的复式多功能机械。着力实施好国家优质粮农机装备推进、省秸秆机械化还田和保护性耕作三个项目,力争玉米机收及还田面积达到20万亩,秋季保护性耕作面积突破4万亩。二是由抓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向经济作物机械化转变。重点发展大葱、韭菜等经济作物生产机具及设施农业装备。抓好大葱机械化收刨项目,力争收刨面积达到3万亩。加快韭菜收割机研发,力争年内试制出样机,进行田间作业试验。三是由抓农田生产机械化,向畜牧、养殖生产机械化转变。重点发展秸秆青贮、揉丝、颗粒饲料,秸秆养殖食用菌等设备。联合畜牧部门,在全市建设秸秆过腹还田、炭化等秸秆转化示范点20个。四是由抓农业产中机械化,向产前、产后机械化转变。重点发展林果加工和特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生产机械化。

5、农机化发展四个保障体系:一是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农机化资金保障体系。建议政府从政策、科技、资金上强化对农机化的支持和保护,建立经常性的农机化投入机制。围绕《农机化促进法和中央1号文件的贯彻实施,我市应尽快建立健全加快农机化发展的配套措施,以调动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如对国家、省农机购置补贴进行地方资金配套,扩大农机购置补贴的规模和范围;制定机耕道建设补贴、农机作业补贴、大中型农机具更新补贴等政策;对标准化、规模化农机作业服务组织给予政策扶持,鼓励搞好农机跨区作业;通过建立农机互助基金、提供优惠贷款等,积极引导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农机化。二是建立以农机部门为引导、农机大户为主体的农机化社会服务体系。按照“农民自愿、民主管理、互助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引导广大农机手创建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等多种形式的服务组织。要加强乡镇农机协会建设的指导工作,抓紧组织农机强镇、大镇组建农机协会,对机械数量较少的乡镇,打破行政界线,协调相邻乡镇联合组建农机协会,逐步在全市构建以农机合作服务组织为龙头,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协会为纽带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三是建立以农机技术推广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化科技保障体系。在资金投入方面,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提出的“切实保障公益性农机技术推广机构的经费,所需经费全额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相应增加”的要求,建议政府加大对农机技术推广的投入力度:设立年度农机化技术推广专项经费,对重大农机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给予重点支持;给予基层农机技术推广系统事业经费保障,改善推广条件,提高工资待遇,加强专业培训,使技术人员为农民提供更好地服务。在推广培训方面,大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逐步培育起村有农机龙头大户,组有农机户,户有农机明白人的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体系;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机培训资源,开展“阳光工程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普及农机使用、维修知识技能;要注重科技创新,组织我市特色农产品生产关键机具研发和示范推广。四是建立以“平安农机”创建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安全生产保障体系。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着力构筑宣传教育、源头管理、监督检查三道防线。充分发挥农机学校和农机安全学习日的作用,组织广大机手学习农机法律和安全生产知识;积极开展“农机安全村”创建活动,在每个行政村设立1-2名农机安全协管员,协助市农机部门和乡镇农机管理人员做好本村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组织农机执法力量开展农机安全检查,查纠违章行为,全面清理“黑车非驾”,消除农机安全隐患。

农业调研报告 篇8

在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稳定发展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作为世界上农业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的国家,我国脆弱的农业,亟须农业保险的有力保障和支持,以保证农业生产经营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一、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我国农业保险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从1982年开始由民政部门、农业部门、保险公司等陆续开办了一些农业保险业务。1982年到1992年农业保险业务呈上升趋势,到1992年当年农业保险费收入达到xx亿元。但保费快速上升的同时是居高不下的赔付率,1991年农业保险的赔付率为119%。在政府支持性措施减弱以后,过高的赔付率导致农业保险业务逐步萎缩,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不得不调整农险结构,对一些风险大、亏损多的农险业务进行战略性收缩,而其他保险公司则是退出农业保险的经营。中国人保香港上市后,由于经济效益的原因,不再经营大部分的农险业务。

自以来,专业农险公司开始浮出水面,9个省区市的农业保险试点也已经全面铺开。xxx颁布了发展农业保险的指导性意见,提出农业保险发展的五种模式:

一是与地方政府签订协议,由商业保险公司代办农业险;

二是在经营农业险基础较好的上海、黑龙江等地区,设立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

三是设立农业相互保险公司;

四是在地方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尝试设立由地方财政兜底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

五是继续引进像法国安盟保险等具有农业保险经营的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的外资或合资保险公司。

二、我国农业保险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的农业保险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现行的农业保险组织体系不适应农业保险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积极性不高,农业保险的发展面临资源短缺、技术薄弱、人才匮乏等问题。另外,传统风险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农业保险的发展。

(一)有效需求不足

农业生产和经营风险的客观存在,必然形成对农业保险的巨大需求,但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明显不足。主要原因在于:超小规模的土地经营客观上弱化了农业保险的经济保障功能,窄小的经营规模使农民产生较低的预期收益,因而不愿意付出保险成本;我国的农业保险主要以商业形式经营,国家支持和补贴较少,相对农民收入而言,保险费率较高,抑制了农民对保险的需求。

(二)缺乏专业性保险从业人员

长期以来,我国保险业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发展呈现多次起落,保险人才断层,目前我国保险从业人员大多数人是从其他行业转来的,没受过专门保险教育。而农业保险经营的复杂性、艰苦性,更是导致人才奇缺。因此,从业人员现状是经验型多,知识型少;保守型多,开拓型少;单一型多,复合型少;粗放型多,效益型少。数据表明,我国保险市场人才供需比例约为1:4。人才的极度匮乏,特别是核保、核赔、精算等技术型人才和管理、营销、培训等复合型人才的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保险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农业保险险种减少,发展滞后

我国保险业在经历了最初十几年的快速增长后大幅下滑,除了一些外部因素外,保险产品的结构不合理,险种可选性少,不能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产品缺乏创新,一方面产品雷同多,细分度不够,达不到不同人群、不同需求的组合效应。另一方面产品开发能力弱,更新换代慢。由于长年亏损、业务萎缩。

(四)保险中介机构缺位

规范化的保险中介机构活跃在保险市场上,是现代保险市场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保险的供求双方均能起到重要的媒介和桥梁作用。特别在农村保险市场中,保险中介人可以将保险公司的经营触角延伸到农村的各个角落,节约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也能起到服务于广大农民的作用。然而,以往我国保险公司几乎全部依靠自身的展业队伍承保农业保险,没有充分利用农村保险代理和保险经纪公司这一中介形式。

农业调研报告 篇9

xx市设施农业经过近几年的强力推进,目前在数量、产量、效益上都取得了明显突破,已成为振兴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和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之一。

一、xx市设施农业发展的现状

截至到20xx年末,全市设施农业面积累计达到28.57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8%,增加值达到13.5亿元,占种植业增加值的34%。也就是说全市用1.8%的耕地面积,实现了34%的种植业收入,使从事设施农业的农户人均收入达到了465元,占种植业人均收入的14.4%,成为农民增产增收的一大亮点。

二、xx市设施农业发展的特点

1、发展速度不断加快。XX市设施农业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自然发展期。从80年代中期到1995年,在农业部门的引导下,学习外地经验,引进先进的建造技术和栽培技术,在城市周边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首建日光温室和大棚。到1995年设施农业面积为1.18万亩。第二个阶段为引导发展期。1996年XX市成立了菜篮子工作办公室,主抓蔬菜生产。以日光温室蔬菜为重点的设施农业建设,每年以1万亩的速度发展,相对集中的规模小区不断出现。20xx年,XX市遭受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给全市农牧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针对旱灾带来的损失,XX市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决定强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并于20xx年6月,在宁城县召开全市设施农业建设现场会,提出把设施农业建设作为抗旱救灾的重大措施来抓。到20xx年底,全市设施农业发展到了10.2万亩。第三个阶段为快速发展期。20xx年11月XX市委根据自治区储波书记调研讲话精神,决定把设施农业作为XX市农业生产主动防灾避灾的重要措施来抓,提出了自20xx年始,在全市南部7个旗县区,实施重点专项推进,力争到“十一五”期末设施农业面积达到60万亩的.目标。由此,XX市设施农业步入快速发展期。20xx年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达到了22.47万亩。

20xx年,XX市遭遇旱灾、雹灾、和早霜冻等多重自然灾害,但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的种植户收入却未受影响,效益依然不减,充分体现了设施农业在抗灾避灾、节水增效等方面的优势。全市新增设施农业面积6.09万亩,其中日光温室2.26万亩,大棚3.83万亩,建成50亩以上小区278处,户均一个棚的乡镇有5个,户均1个棚的村61个。新增设施农业生产面积利用率达到84%,产量达到3.3亿斤,增加值达到2.64亿元。

2、区域化种植初具规模。以往XX市设施农业布局比较分散。20xx年开始,XX市发展设施农业,重点抓小区建设,以规模求效益,以规模拓市场。相对集中的规模小区不断出现,目前全市50亩以上小区856处,面积达到15.6万亩;50—199亩小区577处,面积7.79万亩;200亩以上小区279处,7.81万亩。全市实现户均一个棚的乡镇5个,户均一个棚的村60个。从品种上看,一乡一品的专业村、专业乡开始出现。如宁城县的一肯中乡80%以上的大棚种植尖椒,大双庙乡90%以上种植黄瓜;元宝山区古山镇种植硬果蕃茄达到800亩以上。

3、建造模式趋于多元化。建筑类型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不同来确定,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高标准的砖混结构型。如元宝山区建昌营镇和松山区当铺地镇的日光温室等。采用钢筋拱架,红砖、水泥砌筑墙体,中间加保温板,每个标准温室造价3万元左右。这种温室坚固,使用时间长,适合资金充足的地方建造。第二种是经济适用节能型。如宁城县、元宝山区、松山区等采用机械构建厚墙体,竹木或钢筋拱架建造的日光温室,冬季不用加温。每一个标准温室造价在1.0—1.5万元,这种类型是当前XX市的主推模式。第三种是提早延晚型的塑料大棚。一个一亩地大棚造价在3000—6000元不等。这种类型的大棚造价低,不受地形限制,不需要特殊的基础建设投入,能满足越夏茬蔬菜生产的需要,群众益于接受,当年可收回投资并有一定的盈利,适合今后积极推广。

4、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一是在设施农业栽培中,推广应用了优良良种、嫁接育苗、二氧化碳施肥、反光幕、遮阳网、防虫网、微滴灌溉、卷帘机、旋耕机、根外追肥等十多项新技术,全市设施农业栽培中新品种应用率达98%以上,新技术应用率达60%以上,使XX市蔬菜标准化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二是设施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快。除了生产蔬菜以外,瓜果、食用菌、花卉、制种及特色种植生产面积逐年增加,设施农业种植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5、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设施农业的发展,推进了农业的集约化经营,促进了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提高了农业比较效益和农民收入。从投入和产出效益比较看:土墙日光温室,平均年收益在10000——13000元之间,扣除种子、有机肥、化肥、农药、水电等投入1800—20xx元,平均年纯收入8000—10000元左右;一亩塑料大棚平均年收益7000元左右,扣除生产投入,纯收入在4000—5000元之间。与种植大田作物(水地玉米按亩纯增收300元计、山旱地杂粮按亩纯增收100元计)比较,效益提高了几十倍。松山区五三镇北洼子种植户李江宏20xx年建了4个棚,秋冬茬每棚收入4500元,冬春茬每棚收入11000元,这样一年两茬每棚收入1.55万元,总计收入6.2万元。由于效益好,20xx年他不仅自己又建了9个棚,还带动外地的亲朋好友也在项目区内建了24个棚。在全家梁项目区,像这样自己再建或带动亲朋好友建棚的有20多户。初步概算,20xx年全市28万亩设施农业增加值达到2.64亿元,每个农户从设施农业中获得纯收入人均达到465元,占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14.4%。

6、产业链条逐步延伸。目前XX市已建成具有一定规模并投入使用的蔬菜批发市场29处,交易总额13.25亿元,年收入1.39亿元;蔬菜经济合作组织(或协会)24个,经纪人13045人。红山区西城蔬菜瓜果专业批发市场是XX市蔬菜瓜果的集散中心,目前,该市场已有固定经营户500多家,流动客户20xx多家,市场在旺季每天蔬菜上市量达100万公斤,瓜果25万公斤,日营业额近百万元,年交易额达4亿元。不仅满足了本市需要,还辐射到锡盟、通辽、河北等地区。宁城县龙头山蔬菜合作社是跨村、跨镇、跨县的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760户,主要经营露地蔬菜。合作社成立后,改变了原来一家一户生产经营的无序状态,做到了生产、技术、信息、销售的统一,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20xx年,合作社社员种植蔬菜每亩纯收入实现1200元以上。在设施农业规模不断扩大,设施蔬菜总量日益增加的情况下,这些逐步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蔬菜批发市场,充分发挥了极强的拉动作用,日臻完善的中介组织上联龙头企业和专业市场,下联基地农户,搞活了蔬菜产品的流通。使XX市的蔬菜产品不但打入京、津、唐等国内市场,还远销到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外市场。

三、展望

进入20xx年,XX市设施农业将站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加快发展进程,在设施农业标准化建设和市场销售网络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使产业更强,使亮点更亮,为XX市的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农业调研报告 篇10

6月16日至20日,XX县农机局组织技术人员对全县13个乡镇(街道)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与农办、农业局、畜牧局联系,并深入到各乡镇(街道)、村,召开了由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了基层种植、养殖人员的意见和建议,近几年,设施农业在XX县种植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异军突起,迅速发展,成为该县农业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种植品种、养殖品种逐渐增多,品种质量有所提高,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一、XX县设施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几年,XX县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地位日益上升,在全县农业总收入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据调查统计:全县种植瓜果、蔬菜的塑料大棚有1.5万个,规模1667万平方米,总投资12800万元,年产值12500万元,从业人数33000人;

种植西瓜、蔬菜的小拱棚6500个,规模233万平方米,总投资1500万元,年产值1050万元,从业人数1400人;

日光温室有0.15万个,规模100万平方米,总投资3750万元,年产值1500万元,从业人数6000人;

设施园艺温室总数量400个,总规模20万平方米,总投资800万元,年产值4000万元,从业人数2400人。养殖猪、牛、羊等的开敞式设施有15000个,规模13.5万平方米,总投资3000万元,年产值3000万元,从业人数15000人;

养殖鸡、鸭、鹅、兔等的有窗式设施2100个,规模133万平方米,总投资1600万元,年产值4000万元,从业人数4000人;

养殖鹿、山鸡、孔雀、狐狸、桑蚕、鱼等的设施有1400个,规模16400平方米,总投资1800万元,年产值896万元,从业人数2800人;

目前该县共发展设施农业3万余亩,推广设施农业机械20余台套,设施农业总投入2.4亿元,年总收入2.6亿元,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二、全县设施农业类型、投入构成和经营状况

1、以分散经营为主,极少数集中规模经营。全县设施农业栽培以分户经营为主,其中80%以上均在自己承包土地上建设农业设施,自主经营。招商引资建设的设施农业,科技含量较高,采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由于它们的存在,提升了全县设施农业的整体水平,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加快了XX县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

2、设施栽培经济效益可观。根据调查情况看,设施栽培平均效益是露地栽培的5倍以上,有的品种可高达10倍。散户经营的简易大棚平均年收入为0.6-1万元/亩,泗河街道乔家村向日本出口的菊花温室大棚每亩纯收入可达6万元,效益是很可观的。

3、设施农业产品主要是外销为主。如西瓜、蔬菜以前主要销往北京、济南等北方城市,现已销往全国各地。每到成熟季节,外地商贩往来于XX,车水马龙,十分繁荣。他们的到来,保证了全县设施农业产品的畅通,市场的繁荣也促进了全县设施农业的稳定发展。为了云集各地商贩,畅通销售渠道,XX县建立了十余处批发市场。如泗河街道办事处西关街瓜果、蔬菜批发市场、泗张镇瓜果批发市场、圣水峪乡小河村瓜果批发市场等。通过这些批发市场,90%以上的设施农业产品畅销外地。

4、资金投入。个体农户投入资金占74%的比例,计18703万元,招商引资共计投入设施农业到位资金300多万元,政府投入资金6547万元。

经技术人员认真调查发现,XX县在二十多年的设施栽培实践中,积累了一套适合全县特点的设施栽培技术,但与省内外先进设施农业发展技术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三、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营分散,规模较小。XX县80%以上的农业设施为分散经营,无论是自建大棚经营还是租赁大棚经营,经营业主各自为战,相互封闭。由于经营户主缺乏更新资金,管理技术落后,信息不畅,较少得到产前、产中、产后等服务,种植产品质量难以有较大提高。大棚设计和施工安装缺乏技术标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利用率很低。这种经营业主还要受到市场因素的制约,一旦市场销售不畅,将遭受很大的经济损失。

2、科技总体水平低。从设施设备到栽培技术,管理不配套、不规范、难以形成大规模商品生产。XX县农业设施60%为竹木结构,设施简陋,围护材料单一。多年来如遇大风、大雪、寒流灾害气象时,均有倒塌、压垮、变形等情况发生,造成损失。近几年全县迅速发展的日光温室,具有保温、节能等特点。建造一个砖墙结构日光温室大棚每亩需投入2-3万元,建造时费工费时且投入较高。由于资金和技术方面的原因,推广得到限制。从配套设施看,设备不配套,调控能力较差,作业主要靠人力。尤其是温、光、气测试设备,调控设备基本上是空白,仍然停留在试验阶段。设施栽培小型作业机具也缺乏,除采用小型手扶拖拉机进行耕地作业外,基本上依靠人工作业,而且环境条件十分恶劣。

3、缺乏专业育苗设施。设施栽培是不同于大田栽培的技术体系,从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到管理等应形成一套完整的规范化技术体系。国内外先进的设施农业栽培基地都具有品种繁育基地,专为设施农业提供优良栽培品种。XX县由于基础较差,又受资金缺乏影响,这方面的研究开发缓慢。

4、资金短缺,需各方面筹措资金。从全县目前情况看,土法上马的大棚(水泥立柱、竹竿棚架、覆盖草帘)一般为每亩投入6000-8000元。日光温室大棚(砖墙钢架结构)一般每亩投入4-5万元。占总数90%以上的传统简易设施如不及时更新改造,必将被市场淘汰,而更新改造农业设施需大量改造资金,设施农业扩大发展规模也急需资金。由于资金缺乏,各层次设施农业栽培处于徘徊不前的发展状况。因此,提高农业产品的竞争力,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已是刻不容缓。

四、加快设施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科学规划,分层次发展。制定设施农业发展规划要从XX县实际出发,考虑农民的经济水平和当地自然条件,要突出当地特色,切忌脱离实际、贪大求洋、盲目发展。一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逐步建立由低级到高级,由小型分散到大型规模化的.农业设施体系。二是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进行规模建设。充分发挥各乡镇(街道)资源、经济、市场和技术优势。要与土地经营规模相适应。既要发展大规模、高水平的龙头示范带动基地,又要发展投资少、见效快、具有当地特色的中小规模的设施农业工程。

2、建设多元化经营机制。XX县目前已逐步建立起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民和社会投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特别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了水平较先进的设施农业基地。农民建设设施农业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这说明政府支持与引导设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一是鼓励农民投入,农民作业散兵作战的中小投入者,资金缺乏,技术落后,信息闭塞,他们所经营的农业设施结构简单,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设施产品质量较差,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要从政策上鼓励他们,技术上帮助他们,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服务,特别是产后销售服务,要保护和培育好各类市场。二是加大政府投入和鼓励社会团体投资兴办设施农业。特别是提倡股份制经营体制。三是通过招商引资加快发展全县设施农业。该县设施农业工程水平较高的是新农村建设帮扶点圣水峪乡小河村兴办的蔬菜大棚项目。通过吸引外资,弥补县内发展资金的不足,从而促进全县设施农业快速发展。

3、选优种植品种,打造品牌优势。这是设施农业能否迅速发展壮大的决定因素之一。目前,XX县设施农业栽培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优势。西瓜设施栽培经历近二十年的发展,品种不断优胜劣态,形成了京欣系列为主要品种,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品牌优势是一种无形的资源,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并且在发展过程中,继续打造新的优质品牌。

4、搞好设施农业工程项目示范,带动全县设施农业发展。目前,全县已有蔬菜、西瓜、花卉、奶牛等设施农业发展示范区,分步在泗河街道、杨柳镇、星村镇、中册镇、泉林镇、金庄镇等乡镇(街道)。申报了市级设施农业工程示范项目,有的已批准,形成了各自的设施栽培技术管理体系,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但只有西瓜设施栽培形成了产前、产中、产后各过程的体系标准。

5、搞好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的结合,实行设施与栽培技术配套。在稳定提高单产的基础上,着重于品种的增加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加强无公害蔬菜、秸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开发应用。目前县级设施农业示范区已经着手研究秸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应用,并已取得效果。

6、引进推广先进设施设备。一是耕整地机械推广应用。目前国内已研制成功了微耕机,可进行犁耕和旋耕作业。二是推广电动双向卷帘机。圣水峪乡小河村安装的卷帘机构性能好,效益高,很有推广价值。三是微、滴灌设施技术的推广应用。该县泗河街道、星村镇、高峪乡等在蔬菜、西瓜栽培中使用效果较好。既可减少室内水分蒸发,减少病虫害,避免因大水漫灌引起的室温急剧变化,还可随灌溉施入可容性肥料,促进增产,增加效益。

五、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1、继续实行信贷支持。经验证明,XX县农行、农村信用社实行的“小额贷款”扶持政策,对发展设施农业起到了积极作用,泗河街道办事处西曲泗村西瓜栽培大棚建设,总计投入资金达300多万元,其中贷款即达100多万元。由于设施农业工程造价较高,投入大,靠农民积累自身发展困难较大。一方面农业设施优化改造工程缺乏资金无法进行,设施农业发展出现徘徊不前的状况。另一方面新发展项目由于资金问题无法按期投入。

2、加强技术培训工作。设施农业科技含量高,管理者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全县目前采取多种办法进行技术培训,包括组织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乡镇(街道)、村级实用技术培训学校短期集中培训,以及参观学习等,取得一定的效果。但由于系统性差,只能解决眼前的一些具体问题,不能按科学的生产标准进行系统管理,建议培训一批专业技术人员。

3、加强农业招商力度,发展高科技设施农业,提升全县设施农业质量档次。外商经营的设施农业在科技方面是该县的龙头,其经营管理方式、设施配套等反映了设施农业的发展方向。他们的存在还扩宽了该县设施农业生产经营范围,打破了传统的市场空间,这是该县发展设施农业所迫切需要的。

4、加强组织领导。①县、乡镇(街道)、村均应把发展设施农业工程列为重要工作来抓,当成农民增收的主要手段之一,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也将加快农民实现小康的步伐。要提高认识,加大措施,加快设施农业向纵深发展。②加大政府投入。特别是在起步乡镇(街道)、村,政府投资要向设施农业倾斜,要拿出足够的精力协调,并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③要搞好县、乡镇(街道)二级示范基地建设。

目前,XX县县级示范区起点较高。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水平。乡镇(街道)根据各自特点,要加强设施农业示范的建设管理。形成适合全县设施农业发展特点的分层次示范体系,带动全县各层次设施农业工程迅速发展。

(附:设施园艺、设施养殖发展情况汇总表)

农业调研报告 篇11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农业产业化发展调研报告

为了全面了解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按照政府主要领导安排,近期我们利用一周时间,深入各乡镇及相关涉农部门,通过座谈交流、现场走访等形式,对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xxxx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有助于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是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中一件带有方向性、全局性的大事,对建设现代农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现代农业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要求

农业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和重要标志,一个地区产业化发展水平越高,现代农业发展就越快。新形势下,发展现代农业对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农业产业化已经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经营机制。新形势下,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围绕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树立四大理念。一是树立大产业理念。城乡生产要素相互流动,农业功能不断拓展,各业形成交融发展格局,这就要求必须把农业产业置于整个产业系统发展之中,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充分认识农业产业化在整个结构调整和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从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的基础和效益功能,拓--------------------------精-------

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展到生态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二是树立一体化理念。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要形式,大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以利于延伸拓宽农民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纵向上使农民能够参与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链条,横向上使农民能够参与一、二、三各个产业领域。三是树立外向型、质量型发展理念。用超越的眼光、发展的眼光探索、研究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律,走外向型、质量型产业发展路子,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和有机农产品,培育做大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提升农业整体效益和竞争力。四是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挖掘和保护传统农业的生态功能,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提升改造,创新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突出矛盾。建立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目前已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对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要求,成为制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关键因素。“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的焦点在于土地问题。如何破解这一问题,一方面要通过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集合起来;另一方面要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健全流转市场,充分认识和把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性质,通过探索建立土地流转模式,在群众依法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土地有偿流转,实现土地的规模集约经营。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探索建立新的村企互动机制。农业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农民--------------------------精-------

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主体力量。在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背景下,二者不能孤立发展,应按照城乡统筹、产业重组、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在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同时,积极探索土地合作、利益联结、社会化的村企互动机制。

二、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一)两大主导产业根基稳固。全县已形成了一批布局相对集中,区域特色明显的粮油、水果两大主导产业。截至目前,全县种植小麦45万亩,总产量

万吨;水果总面积

万亩,其中,苹果

万亩,金珠果

万亩,其他

万亩。2013年全县果品总产达到

万吨,实现产值6.9亿元,果品收入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二)六大特色产业区域化生产格局基本形成。基本形成了畜禽养殖、设施果蔬、干杂果、饲草、烤烟、中药材等六大区域性特色产业。一是畜禽养殖产业。已初步形成北极塬生猪生产基地、南塬山区生态养鸡基地、韩家乡肉羊养殖基地、新民塬獭兔养殖基地的分布格局。2009年,全县实现畜牧产值1.2亿元,约占农民人均纯收入11%。二是以柿子为主的干杂果产业。目前,全县干杂果面积15万亩,其中柿子13万亩,枣1.5万亩,核桃0.5万亩,建成了北极新景、永乐汉坡、小章西堡等10个柿子丰产技术推广示范园,炭店虎家湾、城关白厢等30个优质柿子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以南沟、红岩河、三水河、水帘河等八大流域为轴线的柿子生产带。2009年,全县干杂果年产量达到6万吨,年产值6120万元。三是设施果蔬产业。近年来,经过政府--------------------------精-------

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扶持引导,我县设施果蔬发展迅速,目前,我县设施果蔬2000亩。今年,我县被省上列为全省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项目基地县,全县计划建设果蔬大棚1万亩,主要涉及大棚蔬菜、礼品西瓜、大棚枣、大棚蘑菇以及水萝卜等,截至目前,建成的龙高镇富仁村百亩大棚蘑菇基地、小章镇哈家店村和义门镇高渠村300亩大棚瓜菜基地、城关镇虎神沟百亩大棚蔬菜基地、义门镇润扬公司大棚枣保护性耕作基地等,对我县万亩设施农业建设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四是饲草、烤烟、中药材产业逐步走向规模化。目前,以永乐镇高辉村和新民镇南头、东坡村为代表的饲草种植形成一定规模,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2009年,全县饲草面积5万亩,生产商品草2万吨,产值1600万元。我县是全省烤烟种植基地县,烤烟面积7000亩,仅永乐就连片集中种植3500亩。车家庄乡、永乐镇、水口镇等乡镇中药材种植也有一定规模,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炭店乡水北、城关镇南沟和姜渠三个大型苗圃的建成,以及太峪乡结合川道土地特质栽培大棚花卉,农村产业呈现出多样性,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

(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用逐步显现。近年来,我县通过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培育和壮大了一批龙头企业。*县通达果汁厂投产以来,收购残次果35万吨,支付果农果款1.418亿元,有力地带动了我县果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润扬公司柿饼加工生产线、太峪拜家河和北极旺安柿子加工厂、北极衡家坳核桃加工厂相继建成,填补了我县干杂果加工业的空白,其中,--------------------------精-------

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润扬公司2009年加工柿饼580吨,实现销售收入373万元,带动销售全县柿子2304吨,增加农民收入230万元,润扬牌柿子在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博览会上荣获“后稷金像奖”,该公司今年还将建成1000吨柿子醋生产线,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同时,以*州王为代表的酿酒、以吕*猪蹄和一品鲜麻花为代表的食品加工、以永乐面粉厂为代表的面粉加工、以中兴果业为代表的果品贮藏流通和以斯味特为代表乳业成为行业龙头企业,全县受农业产业化经营直接和间接带动的农户不断增加。

(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起步良好。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指导推动农业合作组织建设。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3个,永乐镇安家河村蔬菜合作社、新民镇堡子村蔬菜合作社及*县绿鲜蔬菜、高山有机苹果、创丰小麦生产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相继成立,带动5万余名农民致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正在全县乡村普遍推广。

(五)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在成立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的同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优惠措施,涉农部门根据各自实际积极支持配合,认真落实资金、税收、投融资、行政审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努力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从2009年起,县财政每年列支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并及时兑付退耕还林、地膜玉米、玉米良种、农机具等各类补贴,减轻了农民负担。农果局积极争取陕西省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项目,为--------------------------精-------

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每个大棚补贴5000元,大大降低了农民建设成本。同时,充分利用农业科技特派员、农业科技

110、农业专家大院科技服务体系,开展各类技术培训,培养技术能手和农业科技示范户,部分农民成了有市场意识、有生产技能、有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的生产能手和致富带头人。农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截至目前,全县建成农业信息站247个,实现了每个行政村建设一个农村信息服务站的目标。信息站网页汇集了政策文件、市场信息、科技服务、办事指南、项目申报等有关信息供企业、农户浏览和收集,企业和农户也可以通过网站、电话或信访等方式获取政府的指导与帮助。

三、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代农业建设的逐步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建设与农户分散经营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家庭承包经营与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一面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农户小规模经营与现代农业集约化生产的矛盾;农民的恋土情结与土地规模经营的矛盾;按福利原则平均分包土地与按效益原则由市场机制配置土地的矛盾;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矛盾。如何通过对现行土地制度的创新,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是现阶段农村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小、档次低,科技型、创汇型龙头企业极为缺乏。现有的企业均以粗加工为主,精、--------------------------精-------

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深加工企业少,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和带动能力较弱。企业所属行业分布不平衡,多数是柿子加工,在肉食品和禽蛋加工领域还非常缺乏,不利于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全面发展。同时,中小龙头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也较为突出,成为企业做大做强的制约因素。

三是农产品营销机制不健全。首先,农产品营销人才缺乏,没有专业的销售队伍依据实际市场消费需求向农户传递信息,导致农户经营带有一定盲目性,影响农产品的销售。其次,由于农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较低,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一旦农产品供应量发生变动,价格只能波动更大的幅度才能消除供需缺口,“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无序、过度竞争局面时有发生,农户收入得不到保障。同时,我县农产品批发市场规模小档次低,市场在价格发现、辐射能力、信息服务、物流服务、检验检测等功能方面非常薄弱和欠缺。

四是农产品优质化水平不高。农业专业化生产水平仍然较低,大而不优、优而不大的问题比较突出,知名品牌较少。特别是苹果作为主导产业,由于有机肥投入不足致使品质不高、储存保鲜能力有限致使增值空间小、果品知名度仍然不高致使销售价格偏低。同时,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滞后,农产品基地巡检、市场抽检、出口严检的检测网络尚未建立,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建设迟缓,在鼓励和支持农业生产组织开展绿色食品、全国无公害农产品和省级无公害基地认证方面的工作还不够扎实,致使优质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优势。

五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育滞后。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属--------------------------精-------

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于没有产权关系的自我服务性团体,市场策略、管理水平适应不了形势的变化,利益和运行机制不规范,抗风险能力低,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尚不健全,不少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和农民的关系非常松散,基本上属于“买卖交易”,产销脱节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农户难以分享产业化带来的增值。

六是农民科技培训力量不足。大部分技术力量集中在县级,乡镇技术员比较少,且乡镇从事专业工作的时间也很有限,技术人员的工作基本上都是围绕乡镇中心工作开展,从而出现专干不专的现象,农民接受培训的机会也相应较少。缺乏培训设备,农民科技培训仍然以举办培训班、田间地头授课为主要形式。一些先进的教学方式和设备还没有普及,特别是村级没有固定的技术培训场所,大范围开展声像教育困难很大,使科技培训跟不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业务部门聘请的部分专家由于时间匆忙,准备不充分,讲课千篇一律,和当地实际联系不密切、指导性不强,使农民操作起来很困难,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无序培训,浪费了培训资源。

四、促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由之路,更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县农业产业化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精-------

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进程。因此,必须创新发展模式,全力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

(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方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按照“调整结构、合理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建设龙头、带动基地,政策支持、规模经营,发展组织、健全市场,科技先导、强化培训”的思路,通过市场引导、龙头带动、农民参与、政策扶持、政府服务,着力提升农产品专业化、规模化种养加工能力、市场营销能力、运储保鲜能力、市场准入能力、合作组织能力、对农民增收带动能力,推动我县农业产业化的跨越发展。发展重点。集中力量重点扶持一批规模较大、技术含量高、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着力培育壮大具有*县特色的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显著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高标准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精心培育一批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名牌产品;按市场化原则创新完善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和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强化科技创新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撑,改善投融资机制,创造农业产业化领域全民创业的浓厚氛围和良好发展环境。发展目标。力争到2015年,农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发展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2户,销售收入过1000万元龙头企业10户,农产品加工率达到40%,标准化生产基地产品占农产品总商品量50%以上,培育国家级著名商标1个,省级著名商标5个以上,建立规范--------------------------精-------

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的农民专业合作、协会组织100个,农户直接带动面达到6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

(二)调整农业结构布局,加快主导产业基地建设。按照“调优、调特、调名、调强”的思路和“依托市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规模发展”的原则,着力建立“三区一带一中心”的农业产业格局,全力打造四大科技推广园区,强势推进九大基地建设。“三区”即北塬农业综合区、南塬粮畜综合生产区和山坡饲草综合生产区,“一带” 即川道设施农业生产带,“一中心” 即以县城、产业园区和各乡镇为中心的农产品加工中心。“四大科技推广园区”即是以泾河川道为主的设施农业推广园区、以龙高塬为主的大棚蘑菇生产推广园区、以永乐塬为主的优质烤烟生产推广园区、以水口塬为主的良种生产繁育推广园区。“九大基地建设” 即优质水果生产基地、干杂果生产基地、优质粮油生产基地、万亩设施瓜果蔬菜生产基地、百万家兔生产基地、十万肉羊生产基地、农家乐示范基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和苗木花卉生产等九大基地。

(三)扶持龙头企业,建设行业 “航母”。围绕主导优势产业,加快扶持一批拉动能力大、辐射范围广、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围绕粮油、水果、干杂果、畜禽、蔬菜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和烤烟、蘑菇、中药材、苗木、花卉和饲草等特色产业,分层次、有选择的重点扶持若干龙头企业。重点支持10个市场前景好、竞争力强、带动面大、年销售有望在2015年突破1000万元的龙头企业或企业集团。对于认定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县级龙头企业,享受招商引资优--------------------------精-------

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惠政策待遇。积极实施招商引资战略,引导扶持县外具有市场运作能力强和自律性强的大型企业进入农业领域。引导龙头企业采取股份合作等模式,与广大农民之间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创造条件,做好食品加工园区和农产品加工园区规划建设,吸引农业龙头企业进入,集约发展。引导同行业企业通过兼并、合股、合作等方式,实行资金联合、技术联合、品牌整合,建设行业龙头企业。

(四)发展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农业规模集约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主导产业或优势产品为基础,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学习借鉴外地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的做法,按照“规划引导,农民自愿,差别发展,政策激励”的原则,加快建立以资本为纽带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开展农民引导性培训、技能培训、自主创业能力培训,促进企业与村集体、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共赢。加快推进农村居民进城落户,促进土地、人力资源合理流转,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县财政对于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要求,建立健全制度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每个按1万元标准给予启动资金补助,力争到2015年建立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协会组织100个,促使传统的农业合作组织进行转型和规范,促其步入健康发展轨道,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五)集中整合农业产业政策,推动优势产业向外向型发展。立足传统优势产业,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政策进行整合,重点在培育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上实现突破。加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和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精-------

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体系建设,扩大农产品市场领域。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机构,配备监测设备,确保正常运转。大力发展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由县财政补助在城区建设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和农产品零售市场各1个,各乡镇负责建设乡镇批发市场,各村建立特色农产品批发点,促进农产品外销,推动优势产业向外向型发展。建设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开展运输、分类、包装、加工、配送等一条龙服务,力争到2015年全县建设3个大型物流中心,推动产业优势向市场优势发展。

(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财政设立奖励专项基金。将农业产业化培育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每年安排1000万元作为奖励和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专项经费。一是对品牌创建给予奖励。对经国家级认证、省级认定的年产值超过500万元的知名品牌,每创建一个奖给龙头企业法人及特殊贡献人员,按级别给予奖励。对获得有机食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每获得一个给予适当奖励。二是增加果品贮藏能力。扶持果品流通企业建立果品气调库、冷藏库,按照每1000吨贮藏量县财政补贴15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力争使我县果品冷库贮藏能力由目前的1.8万吨提高到2015年的5万吨,提升果品贮存质量,提升果品抗击市场风险能力,使果业“大产业带来大收益”。三是对兴办农业龙头企业贡献突出的经营者和责任部门给予奖励。每新增一个固定资产100万元、500万元、10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分档次给企业、部门给予适当奖励。四是对被认定为省、市、县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企业给予奖励。--------------------------精-------

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五是对成绩显著的种、养、运、销大户和农业专业协会进行表彰奖励。每新建一个存栏500头生猪、肉羊养殖小区和存栏1万只鸡、兔养殖小区,以奖代补给予奖励,以此类推。新建大棚果蔬,按全省万亩大棚果蔬建设项目要求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并由县财政补助建设水源。同时,对于运销大户给予奖励,对协会制度健全、运行良好、带动当地产业发展,成效显著的专业协会,县上应也给予奖励。

(七)加强科技创新,强化技术培训。积极构建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农产品科技含量和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重点围绕粮油、果业、蔬菜、畜禽等农业产业生产重大关键技术,加强农业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的引进、开发和推广。由县财政列支从科技院校聘请果业、畜牧、蔬菜等方面常住专家,为全县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和培训。发挥乡土人才、涉农部门专业技术人才优势,给予各专业村种植、养殖大户技术指导补助,促使其带动周围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按照服务量和服务效果,落实专家服务补助,扩大科技特派员、科技

110、农业科技大院覆盖面,有效解决农业产业化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发挥县职教中心、农广校作用,以及人劳、扶贫、农果等有关部门的“人人技能工程“、”阳光计划“、”雨露工程”等项目,重点开展农民农业实用技术、市场信息等知识培训,促使农民素质的普遍提高。

(八)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政府政策的执行力。成立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办公室,负责制定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制定重大扶持政策,协调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兑现各--------------------------精-------

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种优惠政策,督促各部门落实支持农业产业化的工作责任和具体措施。切实发挥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畜牧兽医站职能,做好果业、畜牧、蔬菜等产业发展技术指导。完善工作机制,建立产业化重大项目联席调度制度、农业产业化工作考核制度和政策措施落实督查制度,形成各部门鼎力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强大合力。

--------------------------精-------

文档

景区调研报告(实用十一篇)


时光荏苒,光阴荏苒,这一阶段的工作结束了,这一阶段的工作又将画上句号。可以开始写这个阶段工作的总结了,工作总结对于我们工作能力的提升尤为重要。我们写总结内容时应该考虑哪些呢?有请驻留一会,阅读小编为你整理的景区调研报告(实用十一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景区调研报告 篇1

信阳市南湾湖风景区管理体制问题研究

一、选题意义

近年来,伴随旅游业强劲的发展势头,与旅游业相关的饭店、旅行社以及交通运输业都得到了均衡快速发展,而作为旅游业的核心——风景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却大大滞后,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旅游业发展的需求,风景区的核心地位和龙头带动作用没能显现。客观地说,这些风景区是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强大拉力下开发建设起来的,很多景区举债开发,负债累累。经营管理粗放型特征明显,随着旅游业经营环境的市场化和法制化,初创时期建立起来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要求。在市场竞争压力和内部利益驱动的双重刺激下,这些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成为历史必然。

但是,长期以来,人们一般认为旅游业主要是由旅行社业、交通客运业和以宾馆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三部分组成的。也有人提出“旅游业六要素”,认为旅游业是由“游、购、娱、吃、住、行”六部分组成。还有人提出“旅游业三体”即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介体——旅行社、旅行交通等。这几种说法对景区业的基础作用、核心地位缺乏足够的认识。

其实,以旅游资源为基础形成的景点业,是整个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旅游者之所以选择某一地作为目的地,主要是由这里的著名景区(点)的吸引,游览这些景区(点)是他们最主要的旅游动机和旅游目的。但长期以来由于对景区(点)业的应有地位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仍然沿用计划经济体制时代形成的景区管理模式,导致目前风景区无论在行业管理、市场化程度还是人才培养等方面,均落后于其他行业,是整个旅游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

风景区成为当今旅游业发展的瓶颈主要是由于其管理体制不顺造成的,并由此导致了种种问题:景区规划滞后,执行乏力;投资主体单一,难以形成规模;政企不分、事企不分和多头管理;等等。风景区要想走出目前的瓶颈状态,必须探讨新 1 的可行的管理体制。

南湾湖风景区是以南湾湖为核心的山水观光型风景区。南湾湖原称南湾水库,建成于1955年,是一个集防洪、灌溉、发电、养殖、城市供水和旅游经营于一体的大型水库。南湾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旅游,直到2003年才建立独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南湾湖风景区才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可以说,南湾湖风景区浓缩了我国大部门风景区的发展历程和体制弊端,现在一样走在了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

本文在探讨南湾湖风景区管理体制问题上,一是对风景区的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进行了拆分,按照“三权分立”的理论对信阳市政府、南湾湖风景区管委会及旅游公司进行了责权利的划分,这是破解体制瓶颈的关键,也是实行政企分开的理论依据。二是在分析南湾湖风景区利益相关者的基础上,构建了利益相关者图谱,重点分析了核心层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为风景区重构管理体制框架明确了重点。三是从投资融资、主导市场的角度,主张建立与南湾湖不相隶属的南湾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实行门票专营,真正实现政企分开、经营与管理分开,使风景区的管理更加规范、运作更加顺畅。

二、文献综述

近年来,由于旅游业的兴起及其对相关产业和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对风景区管理体制问题的研究逐步深入,风景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问题已经成为旅游行业最热门的话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的由政府包办一切或政府垄断经营的风景区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无法在新形势下有效保护风景区宝贵的资源,也无法有效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因此,风景区的体制创新在政府层面、业界和学术界都备受关注。

不少学者对与风景区体制改革以及风景区的产权、属性等相关问题进行了专题分析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风景区的界定

由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社会制度、经济基础、发展阶段等方面各不相同,风景区的概念和叫法也各不相同。美国和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建立国家公园体系来管理国家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我国也建立了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文 2 化遗产地、自然保护区等系统来管理国家风景名胜资源。王维正、胡春姿等认为国家公园是一个土地所有或地理区域系统,该系统的主要目的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或生态资源。孙筱祥、徐大陆等以美国国家公园为例,将其分为三大类,即天然国家公园、历史遗迹国家公园和国家游乐胜地。胡涌、王子林等认为,从相似性来看,美国的国家公园大致相当于我国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等。

我国学术界一直都在对风景区及其管理模式创新问题进行探讨,对“风景区”这一名词的提法也不太一致,如有的称作“旅游景区”、“自然风景区”、“风景旅游区”、“风景管理区”、“风景名胜区”、“公共景区”等等。由于旅游资源是旅游景区最实质、最根本的组成部分,从旅游产业的角度看,以上种种称谓只是对同一种事物的诸多不同称谓。所以,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研究的都是同一对象——风景区,可谓殊途同归。显然,风景区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体系,其内涵和外延都比较宽泛,要做出统一的界定比较困难。因此,本文为便于论述,文中的风景区一般指“风景名胜区”,且界定在那些资源所有权属于国家或集体的公共型自然旅游景区,一般都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统称“风景区”。

根据《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2、关于风景区资源的产权研究

毋庸置疑,风景区范围内的山、水、林、地等资源属于国家,这涉及到一个产权问题,而产权是可以分解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刘世锦指出,产权可以分割为使用、收益、转让等权利,其中的每一种权利还可以继续进行细化。赵燕菁指出,这种产权的可分解性,使同一资源能够满足不同的人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为制度的创新带来了极大空间和可能性。中国社会科学院徐嵩龄从风景区资源与旅游市场的关系出发,提出可以将风景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张广瑞认为,风景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本身并不一定会带来环境破坏,只是经营方式的转变。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杨振之认为,我国风景区资源产权不明晰,多权不分,导致风景区资源在旅游开发上出现种种弊端,甚至被大规模破坏。中国旅游学院旅游科学研究所所长王兴斌从中国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管理的现状出 3 发,提出了“四权分立与制衡管理模式”,即景区所有权归国家,管理权归部门,经营权归企业,监督权归法律、舆论和国际规则等。

3、关于风景区产品属性的研究

对风景区资源和产品属性的分析和界定,是研究风景区管理体制问题的基础。关于风景区产品属性的研究,目前主要存在三种观点,但以赞成第一种观点的居多。第一,认为旅游景区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如彭德成(2003)认为一个风景区依托公共资源设立门票进行游客管理时,这个风景区便从公共产品转变为准公共产品,这样其既包含了公益性成分又包含经营性成分,那么旅游景区既可以由政府直接经营也可委托民营企业经营。第二,认为旅游景区是资源国有的私人产品。唐凌(2005)通过对旅游产品的经济性质和外部性的分析,认为风景区通过售卖门票等方式而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因此可以实现风景区企业化经营的管理体制创新,国家作为风景区所有者和行政管理者行使相应职权,风景区的经营管理则主要由市场提供。第三,认为风景区是否属于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还是私人产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马梅(2003)在《公共产品悖论——国家公园旅游产品生产分析》中运用公共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深入剖析我国风景区旅游产品的价格、生产者、经济效率等问题,得出这样的结论,现阶段在国家财政预算约束刚性的情况下,风景区旅游产品公共产品性质发生变异,需要私人生产者的参与。

4、关于风景区管理体制及经营模式的研究

魏小安认为,风景区资源也是经济资源,必须为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这是由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旅游资源必须在保护中开发利用,在利用中促进保护和发展。目前,中国风景区组织结构大体有三种,即政府直接管理、企业独自经营、政府与企业共同经营,但这三种模式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很多风景区是这三种模式兼而有之,管理体制较为混乱。

邬爱其、徐进通过分析国家风景名胜区的规制现状和组织结构,认为分离经营性项目是风景区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提出要明确管理部门的权限和职责,在经营性项目中引入竞争机制,建立新的运行制度。

李树明、郭建有以华山风景区先后3次大规模的体制变革为事实依据,提出了 4 三个基本观点:一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风景区从公益性管理向经营性管理转变是一种制度进步;二是我国风景区在体制改革中应普遍推行统一管理模式;三是现阶段风景区在政府行业管制下实行企业化经营可以有效提高风景区投资融资能力和促进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保障国家对风景区资产的所有权收益。

谢凝高对风景区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做到发挥风景区功能与风景区资源保护双重任务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李如生认为,风景区开发经营应坚持“国家所有、政府授权、特许经营、社会监督”的原则,在建立规范制度的前提下进行。

以郑易生、徐嵩龄等为代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者对黄山风景区管理体制进行了认真的走访和调研,对这种“黄山模式”的行政建制、经营体制、旅游管理方针等方面进行了客观评价,指出该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了更新的对策和建议。

综合以上研究成果发现,学者们对于风景区性质的界定、类型的划分、产品属性的判断和经营管理模式都进行了具体而深入的研究,同时对中国风景区改革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比如政府的规制问题、保护与开发问题等,指出成立国家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但并不否认对适度经济利益的追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风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创新问题。然而,当把这些理论针对当前我国风景区实际存在的问题时,犹如一个个散落的珍珠,难以成为一个富有逻辑关系的整体。尤其是我国风景区的大规模开发,是在市场需求和经济利益的双重驱动下发展起来的,单纯分析产权、规制等问题而无视景区各利益主体的“经济人”行为是不可取的。笔者认为只有综合风景区众多相关利益主体,统筹兼顾,才能协调发展。

三、选题的研究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可行性和可能创新点

1、预期目标

风景区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但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已导致了资源破坏、环境污染、利益分配不均、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改革现有风景区管理体制,破解旅游业发展瓶颈,探讨建立一个既有利于资源和生态保护又能兼顾旅游开发、5 既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又有利于促进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体系,以风景区管理体制的革新带动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本文以南湾湖风景区为实例,从我国风景区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入手,对风景区的性质和功能、产权性质、产品属性、经营和管理、开发和保护等要素进行剖析,分析现行管理体制的缺陷,提出了改革和完善风景区管理体制的方向。在探讨南湾湖风景区管理体制问题上,一是把风景区的产权分解为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实行“三权分立”;二是在分析南湾湖风景区利益相关者的基础上,构建南湾湖风景区利益相关者图谱,着重分析了核心层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为重构风景区管理体制框架奠定基础;三是从投资融资、主导市场的角度,主张建立与南湾湖风景区不相隶属的南湾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实行门票专营,政企分开,管理与经营分开,使管理更加规范、运作更加顺畅。在上述论述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三个体系的构想:一是构建合理的行政管理体系,二是鼓励以市场为主体的经营体系,三是探索以法律为基础的监管体系。

2、研究方法

(1)文献查阅与实地调研相结合

通过图书馆和中国期刊网等网络平台,广泛查阅和搜集与论题相关的文献和资料,重点研读与风景区管理体制相关的文献论述,并有针对性地摘抄关于论题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典型案例以及相关统计数字,在此基础上进行逻辑分类,为论文写作奠定基础。同时,在充分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还对信阳市南湾湖风景区、信阳市鸡公山风景区、焦作市云台山风景区以及南湾湖风景区边缘地带等进行实地调研,获取研究论题的第一手资料。

(2)对比分析法

通过对国内一些著名风景区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针砭时弊,指出管理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为下一步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出路。

(3)系统研究方法

系统研究方法把研究对象如实地当作一个整体来对待,通过对事物之间关系的研究,来解释其中的原因和结果。笔者认为与风景区管理相关的利益主体如政府、管理者、投资者、旅游者、当地居民等,是构成风景区管理的有机单元,在研究体 6 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子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因而引入了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用利益相关者属性分析研究南湾湖风景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构建利益相关者图谱,结合现有风景区管理模式探索出适合此地永续发展的管理思路。

3、可能创新点

本文可能创新点有以下三点:

1、运用公共经济学理论,对风景区旅游产品性质和权属进行界定,认为在当前我国财力有限和财政预算约束刚性机制下,风景区要发展,实行企业化经营是最现实的变迁之路。

2、本文引入了利益相关者理论,主张统筹考虑所有利益相关者不同的利益诉求,利用利益相关者属性分析研究当地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构建利益相关者图谱,结合现有风景区管理模式探索适合此地永续发展的管理思路。

3、尽管已经实行“三权分立”,政企分开,破解了风景区管理诸多体制难题,但并不意味着景区一定会快速健康发展。笔者主张建立与风景区管理机构无直接隶属关系的旅游集团公司,引入现代企业理念,通过投资融资,吸纳开发建设资金,促进风景区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开发和高标准保护。

四、论文框架

笔者通过分析风景区管理体制的基本要素,如风景区性质和功能、风景区产权特征、风景区产品属性、风景区经营问题、风景区保护与开发,讨论各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最后从行政管理体系、经营体系、监督体系三个方面,提出了破解南湾湖风景区体制问题的解决方案。全文共分五个部门。第一章是绪论,介绍了笔者的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研究方法和可能创新点、以及相应的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第二章对风景区相关管理要素进行探讨,并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第三章介绍南湾湖风景区管理体制现状,对南湾湖风景区相关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第四章提出了南湾湖风景区管理体制上存在的问题;第五章从构建合理的行政管理体系、鼓励以市场为主体的经营体系、探索以法律为基础的监管体系三个方面,提出破解南湾湖风景区体制难题的方案。

五、计划进度安排

论文的写作时间从2010年3月底开始,至2011年3月基本结束,以通过华中科技大学盲审和完成盲审修改意见为标志。大致时间安排如下:

1、搜集资料,2010年3月底~4月30日。利用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和中国知网提供的资料,搜集与风景区管理体制、风景区产权、经营模式等有关的观点、论文、期刊和书籍等,摘记与本论文有关的资料,完成文献综述,为下一步论文开题报告和论文写作奠定基础。

2、实地调研,2010年5月1日~6月30日。本论文属实证性论文,写作论文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指导实践,因此,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实地考察和调研非常有必要。笔者首先要对本文写作对象信阳市南湾湖风景区进行全方位考察,此外还拟对焦作云台山风景区、信阳市鸡公山风景区、信阳市灵山寺风景区以及新县红色旅游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

3、完成开题报告,2010年7月1日~8月31日。在上述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写作论文开题报告,并于2010年8月通过学校组织的论文开题。

4、完成论文初稿,2010年9月1日~11月31日。集中利用三个月的时间,完成论文初稿。

5、修改定稿,2010年12月1日~2011年3月。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论文进行修改、完善,并于2011年3月提交学校进行盲审。

六、参考文献

[1] 李景奇,秦小平.中国风景名胜区与美国国家公园比较研究[J].科技导报,1998(12):55~58 [2] 郝索.旅游经济新论.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9 [3] 钟勉.试论旅游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旅游学刊,2002(4):17 [4] 邬爱其,徐进.国家风景名胜区经营性项目规制改革探讨[J].旅游学刊,2001(4):64~68 [5] 黎洁.旅游环境管理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6] 李天元.旅游学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 [7] 彭德成,肖澎,周梅.我国旅游资源和景区研究的十个前沿问题[J].旅游学刊,2003(6):54~56 [8] 彭德成.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10~20 [9] Tao Chang Hung,Eagles PFJ,Smith filing Taiwanese Ecotourists Using a Self-Definition Approach.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2004,12(2):149~168 [10] Gevat Tosun.Limits to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Proces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Tourism Management,Vol.21,2000(6): 613~633 [11] 唐凌.对旅游景区产品性质的重新界定[J].统计与决策,1999(10):159~160 [12] 张广瑞.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J].旅游学刊,1998(2):50~54 [13] 李树民,郭建有.对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变革的制度分析.旅游学刊,2001(4)[14] 张进福.经营权出让中的景区类型与经营主体分析.旅游学刊,2004(1):11~15 [15] 李娟,吴纪滨.论我国旅游企业征信模式的选择.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3):39~42 [16] 张俐俐,袁国宏.论行业协会在国我旅游管理体制演进中的作用.社会科学家,2002,11(6):30~33 [17] 魏小安,韩健民.旅游强国之路——中国旅游产业政策体系研究.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23~50 [18] 何光玮.中国旅游业50年[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 [19] 王国新,唐代剑.旅游资源开发及管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20] 吴耀宇.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与对策[D],2004 [21] 李洪波,吴建华.试析旅游景区中的权力关系及其管理体制[J].广西大学学报,2005(8)[22] 周志忍.当代国外行政改革比较研究[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 [23] Marc Holster and Kathy Callahan, Government at Work: Best Practices and Model Programs,California:SAGE Publications,1998 [24]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25] 张梓太,吴卫星.环境与资源法学.科学出版社,2002 [26] 王莹.中美风景区管理比较研究[J].旅游学刊,1999(6)[27] 何自力.比较制度经济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33 [28] 道格拉斯·诺斯.西方世界的兴起[M].北京:学苑出版社.1988:6~7 [29] 德姆塞茨.关于产权的理论[M].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102 [30] 安德瑞·斯莱夫.新比较经济学[J].经济学消息报,2003:1~24 [31] 曹国新.试析我国景区门票持续涨价的病态成本因素[J].中国物价,2005(6):49~51 [32] 菲吕博藤,配杰威齐.产权与经济理论:近期文献的一个综述[M].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201 [33] 马梅.公共产品悖论——国家公园旅游产品生产分析[J].旅游学刊,2003(4):46 [34] 费宝仓.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管理体制研究.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35] 王建.中国旅游业发展中的法律问题.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 [36] 张晓.中国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管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37] 郑玉音,郑易生.自然文化遗产管理——中外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8] 王锦.旅游景区经营权转让中的问题与对策.产业经济,2005(9)[39] 陈巧云.旅游资源经营权转让的四个原则.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2)[40] 郭山.WTO旅游业的相关条款及我国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3(l)[41] 徐嵩龄.西欧国家文化遗产管理制度的改革及对中国的启示.清华大学学报,2005(2)[42] Dior L.kreske.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A Practical Guide for Agencies.Citizens and Consultants,2001 [43] National Park Service Statistical Abstract 2002.National Park Service,Public Use Office,2003 [43] 李景奇,秦小平.美国国家公园系统与中国风景名胜区比较研究[J].科技导报,10 1998(12):55~58 [44] 黎洁.赵文红.旅游企业经营战略研究.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 [45] 王德刚.现代旅游区开发与经营管理.青岛出版社,2000 [46] 王兴斌.风景文物旅游资源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探讨.旅游产业规划指南,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 [47] 魏小安,刘赵平,张树民.中国旅游业新世纪发展大趋势.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 [48] 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总体篇).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49] 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专题篇).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50] 徐嵩龄.怎样认识风景资源的旅游经营.旅游学刊,2000(3)[51] 张昕竹.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的管理体制与改革.中国社会科学,2000(5)[52] 杨锐.美国国家公园的立法和执法[J].中国园林,2003(4):63~66 [53] 张晓.国外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管理和经营评述[J].中国园林,1999(5):56~60 [54] 黄安民,赵黎明.旅游资源经营权转让的利益权衡与协调[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58~63 [55] 欧阳志云等.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科技导报,2002(l):49~52 [56] 李如生.美国国家公园管理体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8~111 [56] 邹统钎.旅游开发与规划[M].广州:广州旅游出版社,2002 [57] 赵燕菁.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开发[J].城市规划,2001(l)[58] 张国强.风景园林发展的亮点与特征.风景园林师,2008 [59] 谢凝高.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若干问题探讨[J].规划师,2003(3)[60] 崔凤军.风景旅游区的保护与管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景区调研报告 篇2

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扩张以及中国经济的日益增长且成为世界工厂。我国的旅游业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将会以商务,休闲度假等原因来我国旅游,这是我国将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更多人的到来。旅游业称之为世界上产业规模最大和发展最强劲的产业,产业带动力之强,致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纷纷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和先导产业。桂林作为我国较早发展旅游业的城市,是世界上典型的亚热带岩溶峰林景观, 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著称于世。其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丰富,自古有“山水甲天下”之盛誉,是中外游客向往的胜地。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很大的影响。据今年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评选“世界十大最美水景”桂林的漓江以其特有的魅力入选其中成为亚洲唯一的景区,漓江这上天的鬼斧神工之作山与水的自然融合,如屹立在中国这块黄土地的山水画。而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交通和通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向往着桂林的美丽景色,我们这次调查的冠岩景区就依傍在漓江岸边,如何利用现有的条件把冠岩这块蛋糕伴着中央对桂林旅游的重视,世界旅游欣欣向荣的发展下,如何将冠岩越做越好做强做大,解决现有的阻碍问题,这是每位关注桂林旅游业发展的人都十分关心的问题。我们作为一名旅游管理的大学生,也希望通过这次旅游市场调研,可以从旅游者的特征、旅游动机和旅游效果展开调查,得出科学结论,从而有助于冠岩景区旅游的发展,提高客流量和提升桂冠岩景区的整体形象.

一、冠岩景区简介及旅游资源现状

冠岩位于桂林市东郊的草坪回族自治乡,距市中心29公里,国家AAAA级景区。在风景秀丽的漓江中段,其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及风土人情独具特色,是百里漓江精华段唯一开发的旅游风景区,是桂林唯一能在一个景区就能尽享桂林山水享誉中外的“山清、水秀、洞奇、石美”这些美景的风景区。所以,冠岩景区被誉为“桂林山水甲天下,山水兼奇唯冠岩”。又享有美誉为“漓江明珠”和“漓江零距离景区”。

景区从1992年由桂林华之冠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开发至今已拥有冠岩地下河游览区、乡吧岛、电动管轨车、重力管轨车、电动游览车、冠岩飞索、云雾山庄、冠岩饭店等旅游项目及配套设施,总投资近亿元,占地面积6000余亩,形成了以冠岩地下河为中心的集旅游观光、会议疗养、食宿娱乐为一体的桂林最大型综合游览度假区。2000年,经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评定,冠岩景区所属

冠岩溶洞与电动观光管轨车双双荣获了大世界基尼斯纪录。冠岩是世界游览方式最多的岩洞,冠岩电动观光滑道是世界最长的观光滑道。其中冠岩全长12公里,规模宏大,气势恢弘,钟乳石琳琅满目,色彩斑斓,现有洞内游程3公里,洞内共有步行、乘坐观光滑道、乘观光电梯、乘坐洞内有轨列车、在地下河中乘小木船等5种游览方式,游览时间90分钟。

冠岩景区的美名由来已久,从古至今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与资源优势和无与伦比的绝色风光令无数文人骚客为之倾倒歌咏传诵。唐代莫休符,宋代王正功,明代蔡文、徐霞客,清代著名诗人查慎行等都先后游览和题咏冠岩李宗仁、胡志明等都曾到过冠岩景区。

成后漓江冠岩风景区,正以其多层面的无穷魅力,优质周到的服务,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中外游客,成为桂林市最著名的旅游景区之一。冠岩景区现被列为桂林市政府和旅游局重点向外首推的桂林四个景区之一。并且随着桂林市被国务院选为重点发展的旅游城市后,冠岩风景区将会越来越好。

二、景点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及不足

(1)岩洞景区井喷式发展,冠岩的优势降低,客源分流情况明显

桂林市以其独特的岩溶景观吸引了海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冠岩在岩洞的开发上处于较早地位,但是芦笛岩以国宾洞的口号吸引着一批固定游客,虽然最近几年游客有所下降但是依然在桂林旅游中有其领先地位,银子岩是个新开发的岩洞,利用其新的岩洞形态灯光效果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各大旅行社共同构造的游客网,使其在桂林溶洞景区参观中异军突起,大有领跑优势,丰鱼岩等一些新开溶洞,这些景区各有特色与冠岩共分溶洞参观这块大蛋糕,这是冠岩的景区门票收益大大锐减,影响力降低。

(2)景区旅游产品单一,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以观光为主的旅游产品已经无法满足旅游者的特殊要求,结构过于单一项目不够新颖,使游客对于冠岩的期望度降低,很多人来了第一次不想来第二次,景区的安全措施设计不合理,除了以缆车和滑道进入景区以外,游客想自己爬山体验那一段,安全保护不到位,很多游客,特别是老人,小孩容易滑道,下雨天或路滑简直无法前行,这也可以说没有充分利用漓江景色相伴这一很大优势。并且一些餐饮住宿部门显得比较清闲和落后,无法满足游客的食住等需求。

(3)景区的个别服务项目管理不规范,旅游产品销售没有形成规模

在我们这次的冠岩景区内部的参观中,很少有景区服务人员对游客说明安全注意问题,也没有很多的安全警示,将游客带到一些特色产品时也没有服务人员进行介绍,没有设置属于冠岩自己的旅游产品例如一些小的纪念工艺品,丝绸织物,文复品,字画等,无法使游客在景区进行多次消费。个别景点允许照相人员在景区内摆摊设点,出了景区外更是有一些周围居民及社会人员频繁的向游客兜售东西,使得游客厌烦而这全程没有景区管理人员进行管理

(4)景区交通不便,停车位置不佳,游客通行选择度低

冠岩景区相比较桂林靠近市区的一些景区而言,其地理位置较偏僻,游客进

出不方便,其实这个交通方面不仅是冠岩,在整个桂林市旅游而言都是比较落后的一方面,那天我们乘车去时看着窗外的'景区,那真是心有余悸,用句玩笑话而言,完全可以用来当F1赛车的自然赛场。但是随着桂林市周边交通环境的改善,交通这块会得到很大的改进,但是冠岩如果不建立属于自己的大型停车场和交通管理部,很多的自驾车游肯能会排出冠岩之行,而自驾车却日益盛行,并且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趋势,这与市场的发展趋势不适应。

(5)产品资源缺乏与周边地区联动性,抑制了旅游产品附加值提高

冠岩景区产品承载的资源之间缺乏联动性,无法带动与周边景区乡村风光和漓江山水经济价值的提升,不能带动游客滞留时间延长及增加旅游消费等缺陷,从而使冠岩景区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并且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欣赏价值的上升,简单的观光旅游无法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抑制了旅游产品附加值的提高,使得原有的旅游收入的上升难免出现瓶颈。

三、冠岩景区规划建议

根据旅游消费的发展规律,旅游消费随着人均收入的变化会不断升级,先后经历观光游、休闲游、度假游,这也使得观光游景点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这就要求旅游产业要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必须进行产业升级,使游客的旅游由单纯观光型向文化型、知识型转变,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在这种情况下,旅游业逐步走向多元化、综合化发展,这是大趋势。

(1)建立冠岩特色旅游产品,加强与旅游其它行业的交流

以冠岩特有的冠岩溶洞与电动观光管轨车双双荣获了大世界基尼斯纪录为基本标准,建立多种旅游方式相结合的体制,例如增开一些体验少数民族风情生活,游客学习民族手工艺等活动。因为针对目前旅游资源丰富性与旅游内容的单调性,游客规模增长与收入效益增长慢等矛盾特点,差异化的旅游产品不仅能满足消费者除了观光之外的其他需求,达到增加停留时间和游玩次数的目的之外,还能使其在众多同种旅游景区中立于不败之地,仅仅抓住游客客源,增加收益,树立成功的形象。

(2)分析市场客源结构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建设效益型景区

旅游产品在许多游客中有其特有的定义,作为旅游市场已渐趋稳定,巩固而进入成就发展阶段的桂林旅游业,建设型向效益型的转变愈显重要,这一方面是旅游经济学的自身规律,另一方面也为漓江环境容量所决定。冠岩处于百里漓江中唯一的大型景区,冠岩景区的发展必需要与漓江的发展相适宜,但是又不能完全依靠漓江,就如今年春天之季漓江发洪水造成桂林漓江一片死寂,而这种情况在今年的秋天之季的旱灾也是漓江出现断流现象,完全不能进行旅游活动,因为桂林的魂脉出现情况,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就是这般原理,少了漓江,冠岩在内的桂林旅游行业大大受损,这样给我们的警示就是冠岩要根据现状消费结构特点采取对策提高效益,错开游览时段,均衡发展。而不是旺季人多无处装,员工火燎急躁不适应;淡季寥寥数人不愿装,员工几人和着搓麻将。

(3)各种旅游协调发展,使旅游经济素质向集约化效益型转变。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着眼于大桂林旅

游区的开发和新景点的建设,把桂林建设成港澳台东南亚,粤桂黔、川湘滇等地区最理想的“后花园”。利用桂林的房价和环境优势积极拓展客源市场,大力提高桂林知名度,把漓江建成中国旅游业的拳头产品,而处于漓江之畔的冠岩景区必需牢牢的把握这个机会使冠岩景区充实内涵、例如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企业各部门的管理,建立属于冠岩的企业内部文化,提高景区内部员工的服务质量和素质,扩大外延就在于冠岩景区不仅仅要牢牢抓住南方客人,还必须扩大知名度使北方的游客也慕名而来,传统现代并蓄,内外旅游并重,冠岩景区要做的不仅仅是开发新的景区旅游产品,更重要的是保持传统旅游岩洞参观多方式的优势项目,把冠岩景区与漓江建设成世界上人人向往的胜地,访华旅游必选之地。

(4)建立绿色旅游,各种资源的永续性和可持续发展

冠岩景区核心景观为自然景观、景区位于黄金水道漓江畔,其环境条件极优越,为漓江游览的精华地段。景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9’C,无霜期305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63%,大气评价指数为国家一级,自然环境一年四季皆宜于渡假疗养。景区属岩溶(喀斯特)地貌,拥有众多珍稀罕见的峰林奇观、旅游资源及景观丰富多彩。以纯朴自然的古镇风貌,田园风光以及居住着回、瑶、苗、侗等少数民族,风土人情浓郁,人文资源丰富。景区既有自然绮丽的山水风光,又有悠久的传统文化和浓厚的民族风情。现在中国人随着对生活常识的理解和对健康的注重。越来越多的游客更加向往着一种回归大自然的心境,而冠岩景区这块未经污染的绿色瑰宝更是符合了许多长寿养生,休闲度假之最好去处。我们可以做一些例如像日本的“氧气吧”和一些户外拓展培训实践的基地,这样不仅能够保持冠岩景区资源的永续性和可持续发展,也符合我国科技发展观的需要。

(5)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协作,促使交通方面改善

冠岩景区在众多的岩洞中其特性显著,并且依靠漓江,但是为什么在桂林旅游中的贡献和影响不大,我想很大一个程度还是它的地理位置过于偏僻,交通不方便,这个方面不仅能从它的大门设置和景区的多种浏览方式中体现出来,更多的没有大型的酒店在这里投资,冠岩景区不适宜建立过夜的部门,并且同一些大型的景区中心距离较远,很多旅行社和游客不愿意花上四五个小时匆匆的进行浏览,所以必须加强和政府部门的协作,开发冠岩景区周边的旅游资源,加快高速公路的建设,以便吸引更多的自驾车游客和散客这一群体,建立大型的停车场,使更多的游客能够有一个休息的环境。从而以冠岩为中心向四周辐射,例如建立农家乐和采摘果园,使游客积极加入到冠岩景区及其辐射区中来,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景区调研报告 篇3

(一)自然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我县境内有被誉为世界溶洞博物馆的乌龙山大峡谷;有被誉为岩溶地质百科全书的乌龙山国家地质公园;有被誉为中国南方呼伦贝尔的八面山空中草原;有被誉为南方长白山的印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尤其是我县洞穴资源极丰富,著名画家黄永玉曾赞云龙山二千二百洞,洞洞奇瑰不可知,其中乌龙山大峡谷溶洞群规模居全国之首。

(二)文化旅游资源璀璨夺目。我县有以里耶古城、古井、秦简为代表的秦文化;有以洗车河流域为代表土家民俗文化;有以茨岩塘湘鄂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有以佛教圣地太平山为代表的佛教文化。特别是20xx年在里耶出土的37000多枚秦简,被专家誉为21世纪以来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里耶古城遗址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里耶古镇也因其厚重的历史文化传承和舒适的人居环境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宜居小镇。

(三)民俗旅游资源古朴浓郁。我县是土家族发源地之一,全国使用土家族语言的仅有5万余人,龙山就占4万余人。其中坡脚、靛房及洗车河流域土家语言文化、民俗民风至今保存完好,是全国土家族语言及土家民俗保存最完好的地方,仍保存有大片完整的土家特色古民居建筑群。特别是其中保存最为完好的惹巴拉,有武陵土家第一寨之称。我县有国家、省、州、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84项,其中土家族梯玛歌、打溜子、咚咚喹、摆手舞、茅古斯舞、织锦技艺等6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即土家族溜子之乡(靛房镇)、土家族摆手舞之乡(农车乡)、土家织锦之乡(苗儿滩镇)、三棒鼓之乡(兴隆街乡)

(一)坚持政府主导,确立旅游产业主导机制。近年,我县确立了生态文化旅游兴县战略发展思路,把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我县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和推动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成立了生态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确立了旅游产业发展机制,县财政每年按上年度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的标准安排旅游产业发展基金。

(二)注重顶层设计,编制旅游发展系列规划。坚持规划先行,近年编制了《龙山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龙山县里耶古城商业及休闲发展规划》、《龙山县旅游品牌定位与传播策划》、《八面山旅游区重点项目产品策划及落地实施规划》、《惹巴拉旅游区重点项目产品策划及落地实施规划》、《里耶古城旅游区重点项目产品策划及落地实施规划》、《里耶文化生态景区旅游修建性详细规划》、《里耶镇城市总体规划xx》等一系列旅游规划。

(三)着力招商引资,推进资源资本有效结合。政府主导投资撬动社会资本投资,积极对接战略投资者。其中,和重庆汇邦旅业合作开发的里耶文化旅游小镇项目已完成施工设计,进入评审阶段;和北京消费宝集团合作的惹巴拉影视旅游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和重庆恒悦公司签约的农车汝池河漂流项目正在走相关程序。

(四)突出交通发展,加快旅游交通瓶颈破解。近年,我县着力破解交通瓶颈,改善旅游通达条件。一是加快推进1条铁路、2条高速、1条高速连接线等旅游进入通道建设:龙永高速实现部分通车;龙桑高速(龙山段)工可通过省评,预计年内开工建设;张花高速里耶连接线已开工建设。二是加快推进2条二级路、3条高速连接线等县内旅游环线建设:龙里二级路7月可全面通车;洗里二级路预计年底通车;龙永高速县城、洗车、茨岩连接线已竣工通车。三是启动了景区旅游路建设:洛塔阿亏至楠竹旅游公路已建成通车;里耶至八面山、S315洗车至火岩、苗儿滩至永顺勺哈、惹巴拉旅游路4条旅游公路已进规划。

(五)强化项目建设,加快重点景区景点建设。里耶古城景区:完成了古城遗址本体保护(一期)、考古遗址公园、秦简博物馆、历史街区整治、秦朝墓葬群、战国墓葬群、溪口新石器遗址保护展示、秦风大道等工程,完成投资近7亿元。惹巴拉景区:完成了特色民居改造、冲天楼、摆手堂、游步道、停车场、游客中心、旅游厕所,拉拉渡、造林绿化、家庭客栈、农家乐等项目建设。洛塔石林景区:投资1000万元的地质遗迹保护一期工程全面完成;二期工程20xx年项目投资1865万元,完成了科考游道、保护围栏、排水沟、景点解说牌、温馨提示牌、景区介绍牌等项目建设,完成进度90%;二期工程20xx年项目投资1141万,完成进度30%。乌龙山大峡谷景区:完成了景区总体层面设计,启动了鲢鱼洞停车场、洞口广场、鲢鱼洞至两岔河游步道及洞内灯光改造工程。惹迷洞景区:完成了景区总体层面设计,完成了洞内灯光设计。茨岩塘景区:完成了湘鄂川黔省委、省政府旧址一、二期(龙家大屋、红军兵工厂、红军医院、蒋家大屋)抢救性维修、基础设施建设及周边环境改造。太平山景区:实施了部分栈道修建及庙宇修复,正启动旅游规划编制、旅游绿道建设及遗留问题的解决。

(一)景区建设水平不高,核心景点打造不足。由于资金投入有限,景区景点建设难以形成精品。里耶古城景区仅有秦简博物馆、考古遗址公园、明清古街三大核心景点,八面山还没有实质性开发;惹巴拉景区除土家凉亭桥和冲天楼外没有其他核心景点,旅游景观单一;乌龙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设施老化,近几年仅仅修建了部分游道,无专门的游客中心,旅游厕所数量过少,标识系统不完善。

(二)交通瓶颈制约严重,旅游发展速度不快。一是旅游大通道不畅:龙永高速还没有全线贯通,张花高速里耶连接线刚开工建设,黔张常铁路预计20xx年建成通车,龙桑高速还在规划之中。二是县内环线没有形成。龙永高速洗车连接线、龙里二级路、洗里二级路还没有开通。三是景区道路严重不足。景区道路普遍等级不高、路况差,旅游路里程少。

(三)配套设施严重滞后,旅游接待能力不高。我县绝大部分景区还没有游客中心、停车场、公共厕所、标识标牌等配套服务设施。目前,县内还没有一家高星级酒店,现有农家乐、民俗客栈档次不高,接待水平低下,远远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

(四)旅游产品开发不够,旅游业态单一粗放。商务游、休闲游、健身游、康养游、研学游、探险游、体验游、亲子游等新兴旅游业态还没有形成,民族文化挖掘、节庆品牌打造、演艺节目提质还刚刚起步,旅游商品主要集中在土家织锦、霉豆腐、腊肉等传统产品,还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需求。

(一)加快完善规划设计,构建全域旅游规划体系。着眼全域旅游,结合旅游总规、修规及各行业专项规划,围绕一心、一核、一带、三区(一心:主城区休闲服务中心;一核:里耶古城文化体验核;一带:洗车河民俗风情带;三区:里耶-八面山休闲度假区、乌龙山地质科普旅游区、茨岩印家界旅游区)总体布局,突出自然山水、民俗风情、厚重文化,把旅游与生态农业、新型工业、城市建设、美丽乡村结合起来,策划具有龙山特色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

(二)加快景区景点建设,推进全域旅游景观打造。以秦文化和土家文化为引领,高品质推动景区景点建设,重点打造秦文化研学展示基地和土家民俗风情园。

1.恢复乌龙山大峡谷景区开放,力争建成国家4A景区。按照两线七区布局把峡谷内溶洞群联合打造:两线即景区主干路、景区次干路,形成机动车道、自行车道、步行道、紧急救援车道共存的交通体系;七区即综合服务接待区、溶洞深度体验区、景观文化展示区、营地休闲度假区、小镇休闲体验区、土家原始部落区、生态观光度假区。力争到20xx年,建成3A景区,到20xx年建成4A景区。

2.重点加强惹迷洞景区提质,力争建成国家4A景区。立足奇特景观,高起点、高水平规划设计,既保持原始的韵味又体现出溶洞的恢弘气势,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给人留下一步一景,一步一心情的深刻印象。洞内景观照明设计,注重应用声光电等科技手段,让色彩饱和度、层次表现感更强,通过对景点命名,让洞景变得有景有情,更加富有梦幻色彩。力争到20xx年建成3A景区,到20xx年建成4A景区。

3.启动实施县城城市公园建设,打造休闲旅游复合体。以绿道建设为重点,依托多样山地,设计休闲健身项目,打造绿色休闲天地皇仓坪公园、宝塔公园;复原佛教建筑,营造香火氛围,打造武陵佛教中心太平山宗教文化公园;推进果利河、酉水河综合治理,打造绿色走廊、滨水空间。力争到20xx年,太平山建成3A景区。

4.加快推进里耶古城景区建设,力争建成国家5A景区。以读秦简、寻秦郡、游里耶、访百家为主题,建设穿越千年的历史文化古镇,重点实施一水(酉水河)一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一城(明清古城)一郡(秦郡)工程。近期全面实施一镇一区一线两个中心三个改造8项重点项目建设:即旅游文化小镇(一期),安置区,张花高速连接线,南、北游客中心,道路改造,棚户区改造,遗址公园提质改造。力争通过一年努力,实现景区形象明显改观,成功创建4A景区,到20xx年建成5A景区。

5.全面加强惹巴拉景区建设,力争建成国家4A景区。以惹巴拉区域捞车河村、六合村、黎明村、树比村、星火村等村为核心,完善功能分区,实行统一租赁,统一打造。在招商引资、利益联结机制上求突破,推进优势资源、战略资本有效结合,通过和北京消费宝集团合作,实施集土司王宫建筑群落和特色民宿酒店为一体的影视旅游项目,力争把惹巴拉建成中国土家第一村、全国知名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国家4A级景区。

6.分步实施茨岩印家界景区建设,打造红色教育基地。修复湘鄂川黔省委省政府旧址,重点建设龙家大屋、红军兵工厂、红军医院、蒋家大屋等红色遗迹,打造红色教育基地;依托多样的地形、茂盛的植被、珍惜的动植物,打造印家界立体化山地休闲度假区、科普体验区。力争到20xx年建成3A景区。

7.有序推进洛塔石林景区建设,力争建成国家4A景区。加强地质遗迹保护,依托山水石林景观及独特高山气候,凸显科普教育、浪漫爱情、运动拓展三大元素,重点实施科普游道、遗迹保护、景点介绍等建设项目,打造世界级地质公园。力争到20xx年建成3A景区,到20xx年建成4A景区。

8.梯次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打造土家探源精品线。抓好全域生态、民族文化、传统村落的保护及大地景观和林相改造,按照一村一主题,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商品的格局,全面推进捞车河村、六合村、乌龙山村3个示范村建设,同步实施茨岩社区、太平村、楠竹村、洗车村、新建村、星火村、杨家村、长春村、大板村、比耳村10个重点村旅游开发,分步实施万龙村等53个特色村寨整治。通过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特色村寨等品牌,包装一批风情小镇、特色乡村,加快融入大湘西土家探源精品线。

景区调研报告 篇4

一、基本情况

石湖景区是国家级太湖风景名胜区十三个景区之一,是集吴越遗迹、江南田园山水风光一体的山水型自然风景名胜区,规划面积约为26平方公里,距苏州古城区仅4.6公里。但是景区外围环境的现状仍然极其恶劣,交通管理混乱,环境脏乱不堪,地痞流氓及违法事件不断,与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优美的自然和历史景区形成鲜明的对比。由于景区行政区划隶属于高新区、沧浪区、吴中区和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造成管理体制混乱,规划范围内的景区与实际的行政属地管理严重脱节,游客和当地市民怨声载道。

二、存在的问题

当前景区的发展和建设面临非常有利的机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朱市长及政府相关部门多次亲临现场指导建设和保护工作。但石湖景区仍然面临着三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需要尽快加以解决。

(一)理清景区土地权属的问题

石湖景区行政范围涉及沧浪区、高新区、吴中区多个辖区,区域内土地权属情况复杂,虽然08年调整的总规修编确定我景区总面积约为26平方公里,但现实情况是规划范围内大部分土地隶属于友新街道、越溪街道、长桥街道、横塘街道及景区管理处,景区管理处持有用地较少,导致整个景区违章搭建众多,环境脏乱无序,景区形象大打折扣,给统一管理带来很大难度。在目前推进的石湖景区北入口建设和即将进行的吴越路道路改造项目中,我处发现所有工程的推进均需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与土地权属方协调解决租地、地面附属物拆迁补偿等问题,这将是未来的其他项目开发同样存在的制约。

(二)景区内外部道路交通体系问题

目前穿行于景区间的吴越路和环山路在规划中为7米至9米的景区游览道路,只适用于景区内部交通。而该条道路现行交通主次等级混乱,存在着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因此势必要求外围市政道路与景区内部道路各成体系、有效对接,才能更为高效、便捷地服务于广大市民和游客。只有改善交通体系,将石湖核心景区吴越路段功能转变为景区景观道路,减少过境交通穿行,才更利于完成游览路线的组织。

(三)管理体制不顺,矛盾交结产生混乱局面,形成制约景区保护建设发展的瓶颈

由于土地权属与管理权属的不统一,加之相关管理部门工作的不到位,使得景区内违章建设、外来人口无序流动,地方经济利益的驱动占用土地等现象都在潜伏蔓延,这些现象愈演愈烈,对未来的景区保护建设工作将造成不可预测的资源、资金成本浪费。

三、加快景区开发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由市政府牵头,尽快协调景区相关行政区责任单位与土地相关部门等,实质性地解决土地单位补偿预期与国家标准的差距问题,早日完成石湖景区征地工作。为石湖景区的全面开发打好基础,铺平道路。

(二)在南北教育园之间打通山体隧道,与环山路连接,实现教育园区间师生的互穿,形成贯穿景区南北交通的过境的主要道路。同时改善整个吴越路和环山路状况,增加公共交通线路,提高景区的可达性,更利于市民游览。

(三)借鉴杭州西湖、扬州瘦西湖等地设立景区管委会的经验做法,理顺管理体制,对景区实行独立的行政管理,统一思想,整合景区及周边资源。在石湖总体规划指导下,统筹开发建设,全面打造“人间天堂,新西湖”。

我们相信,只要石湖景区的开发建设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景区具有的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美的自然山水风光、深厚的人文积淀、便利的交通优势,必将焕发巨大潜力,成为苏州市民的旅游休闲胜地。

景区调研报告 篇5

禄充风景区是整个抚仙湖沿岸唯一的国家4A级景区,在禄充风景区建立与4A级景区相适应的旅游管理机制和向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产品和良好服务,关系到澂江旅游的整体对外形象,关系到景区居民和广大游客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澂江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为推进禄充旅游风景区健康快速发展,经县政协主席会议协商决定,对禄充旅游风景区的旅游管理情况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邀请了编办、旅游局等相关部门领导,深入景区展开调研,通过对景区的实地查勘、走访景区内的企业、经营户、社区居民,与景区“三委”负责人座谈,查阅相关资料,对景区目前的管理运行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县政协组织本次调研,旨在通过对目前禄充风景区的组织管理模式、运行状态、4A级风景区管理目标的落实情况、景区内经营户的经营状况、利益分配等进行调查研究,目的在于总结禄充在旅游发展中所取得的经验,分析当前景区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意见和建议,以期有利于促进区域旅游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在综合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如下意见和建议。

禄充社区居民委员会辖禄充、豹子窝、泥母猪3个自然村,3个居民小组,总人口1869人,其中:禄充风景区居民小组637户,人口1748人,现有耕地105亩,人均耕地0。06亩。人地矛盾较为突出,贫富差距较大。全村仅有200多户从事与旅游相关的产业,从业人员600余人,占总人口的34%。现居住在老村内的群众大部分生活还较为贫困,每年的`收入仅靠公司入股和门票收入的分红。

禄充素以优美的山水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渔村人文资源受到旅游者的青睐。1987年抚仙湖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1993年省政府批准建立抚仙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后,禄充的旅游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1997年,为加强对禄充风景区的管理,澂江县批准成立了禄充管委会,机构格级为正乡(科)级,隶属于澂江县人民政府管理,负责禄充风景区的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等工作。至2007年期间,禄充管委会对景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国家4A级景区的创建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2007年,禄充风景区禄充管委会由县政府直管的事业单位成建制划归龙街镇人民政府管理。经过多年发展,禄充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日趋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累计投资达5亿多元,建成各种档次宾馆酒店25个,其中星级宾馆3家。至今景区内共有经营户313户,其中:企业16户;个体经营户297户。按行业划分为:住宿124户、餐饮97户、食品经营37户、服装日用品23户、娱乐服务5户、种养殖8户、潜水1户、药品经营1户、液化气零售1户。共有客房1527间,床位3120个,旅游从业人员867人,基本形成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会务服务、水上娱乐和特色风味为一体的旅游服务体系。20xx年,禄充风景区共接待游客96万人次,占全县旅游总人数206万人次的46。6 %。

2007年,禄充风景区禄充管委会成建制划归龙街镇人民政府管理后,在组织领导上由龙街镇党委、政府下派一名干部任禄充党总支书记,同时兼任管委会副主任(相当于副科级),主任由镇长兼任。龙街镇除派一名副主任外,禄充风景区管委会至今无内设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禄充风景区的管理运行职能全部由禄充

居民委员会承担。禄充党总支、居委会、监督委员会“三大组织”的11名村干部,加上一名下派干部,即承担着基层组织的各项任务,同时分工负责管理景区各项事务。为维持景区的运行,居委会专门成立了门票组、绿化环卫组、水上救援组,招收59名社区居民分担各组工作。

禄充景区内的经营户分为集体、企业和个体经营户。企业、个体经营户的经营状况按照经营项目、区位的不同差异较大,又因受季节性影响较强的原因,经营受到限制。就宾馆、酒店住宿行业来说,全年的平均客房使用率都不超过40%,基本都处在微利经营中。

集体经营主要为禄充村对沿湖沙滩由居民小组集体实行公司化垄断经营。2009年4月,由居民小组组织成立了云南禄充笔架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公司严格按《公司法》运作,注册资本370万元。股东由集体和本社区居民小组的居民构成,为照顾到绝大多数居民的利益,公司对每个居民实行2万元的股份限购,确保了公平利益分配格局的实现。在景区一定范围内实行公司化管理,是社区党总支和社区居委会积极探索和开拓景区经营管理新途径的大胆尝试。主要好处体现在:一是局部解决了有限资源利益的分配格局,变过去由少数人控制经营为集体统一经营,利益由少数人垄断到全体居民共享,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二是规范了沙滩经营秩序,解决了沙滩周围乱搭、乱建,拉客、宰客、无序竞争的局面;三是解决了本村劳动力228人的就业。20xx年实现经营收入600万元。不足之处主要反映在:公司化经营模式仅只局限于对景区的个别稀缺资源和特定经营项目的垄断控制,覆射范围有限。

集体收入分配情况。集体收入主要由三部分构成。20xx年实际收入为:

1、波息湾农田租赁收入81。6万元;

2、门票收入380万元;

3、公司经营收入600万元。扣除税收,抚仙湖保护费、景区管理费、公司经营成本后,社区居民人均分配现金接近2000元。

禄充风景区属于国家级4A级景区,由于景区管委会未履行管理景区的职能、职责,居委会客观上又不具备专业管理景区的能力,致使景区实际上处于维持着较低水平的运行状态。

1、景区的管理机制严重滞后。目前禄充景区的运行仅仅局限于景区的环境卫生和水上救援,景区的游客服务、旅游设施的维护、旅游秩序的管理、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旅游产品的开发营销、景区的发展规划等都没有相对应的部门、机构、人员进行管理,在此运行机制下确实难以确保向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产品和消费服务,难以保障景区的可持续性发展。

2、管理体制不顺是造成风景区管理不到位主要原因。

禄充风景区管委会由县政府直管的事业单位成建制划归龙街镇人民政府管理,管委会机构级别虽为正科级,领导职数1正2副,2011年核定事业编制15名,但实际上只安排了一名副主任到管委会工作,没有核定内设机构、没有明确职能职责、没有人员办事,管委会成了“三无”机构,实际上是一个有名无实的空壳管委会。其次,管委会的管理职能全部下放到社区居委会,客观上社区居委会的“三委”每三年必须依法进行换届,由于换届选举一方面带来人员难以保证相对稳定,影响了景区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另一方面,由于担心得罪人多了落选,因此存在着遇事不敢管、不愿管,相互推诿的现象。

3、管理职能职责不明确,景区秩序较为混乱。一是工商经营户的管理不到位。景区现有各类商户313户,其中:已登记注册

的个体工商户202户,无照经营户111户,占总户数的35。46%。无照经营户中,餐饮户占74。77%、住宿户占25。23%。大量未注册登记经营现象的存在不利于市场的公平竞争,也不利于税收、公安、工商、消防、食品安全、物价等部门的行业监管,直接影响到国家、守法经营户、旅游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二是市场管理不规范,没有进行划行归市,划定经营区域。在景区内的各主要通道摆摊、经营沙滩摩托和马匹,经营户乱搭乱建、伸杆搭棚、乱摆摊设点、车辆随意停放。

4、基础设施滞后。一是2001年建成使用的禄充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生活污水2000吨。20xx年共处理污水67。2万吨,旅游高峰段的7月—9月,日平均处理量都在2800吨以上,20xx年最高日处理污水4126。4吨。污水量增加的原因除游客量增加外,主要是景区清水管及明沟内的雨水并入污水管网,雨污未进行分流。带来的问题一是运行成本较高,二是污水量远远超过设计范围,污水没有在厂停留的时间,所以处理后的污水不能达标排放。二是景区内共设有公共停车场6块,共 27500 ㎡,其中:硬化停车场2块共12000 ㎡,生态停车场1块共4500㎡,临时停车场3块11000㎡,除此之外景区内20家宾馆酒店自配停车场总面积超过30000㎡。理论上可同时容纳2300辆车同时停放。旅游高峰期,禄充游客日接待量最大曾突破过2万人,意味着需要4000个以上的停车位。事实上游客又主要集中在集镇这边,分布在波息湾、笔架山庄的不多,生态停车场和临时停车场又被建筑垃圾和零时建筑挤占,加之疏导不力,以至每每造成景区道路交通拥堵。三是景区标识标牌破损、老化得不到更新和维护;四是游客购票进入4A级景区,景区应免费提供公厕设施服务,但现景区内的公厕都实行了承包经营,向游客收费。

景区调研报告 篇6

〔内容摘要〕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视察组为发挥咨政建言献策作用,助推我市旅游产业发展,深入到xx特区郎岱古镇、xx江,xx市娘娘山,xx县野玉海,钟山区梅花山等旅游景区,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等方式,对我市旅游景区提质增效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提出了有建设性的措施和办法。

〔关 键 词〕旅游 景区 提质增效

一、xx市旅游景区提质增效基本情况

20xx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以建设大健康旅游目的地为发展目标,坚持把山地特色旅游业作为坚守“三条底线”、决战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重要举措,抢抓旅游发展机遇,发挥凉都气候优势、深挖潜力、补齐短板、做强长板,大力推进山地特色旅游景区建设,旅游产业实现了“井喷式”增长。xx江、郞岱古镇、廻龙溪、妥乐、乌蒙大草原、哒啦仙谷、娘娘山、菲菜坪等一批3A和4A级旅游景区相继建成。个人简历旅游收入增速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第一,实现了xx从“江南煤都”到“中国凉都”的华丽转身。游客量由2011年的470万人次增长到2016年的1901.4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由32.88亿元增加到124.6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48.3%和50.1%。2017年1至9月,我市接待游客2427.72万人次,同比增长64.9%;实现旅游总收入192.44亿元,同比增长70%,其中接待外省游客1417.06万人,同比增长126.24%。经过全市上下几年的持续投入和努力,xx旅游在基础设施、产品业态,体制创新、服务环境、品牌形象等方面实现了大提升、大发展,景区提质增效工作取得到较大的进展,初步形成了xx康养胜地和南国冰雪城的品牌。

(一)逐步完善旅游功能。

紧紧围绕规划,突出休闲、运动、康养、野奢、度假等主题和强化旅游功能要素,按照“平台先行、PPP跟进、市场运营”的原则,加大进出景区道路及景区景点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启动了北盘江主轴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打造提升纳入省100个景区建设目录的梅花山国际度假公园、野玉海国际山地旅游度假区等12个景区,大力实施xx古镇、xx县玉舍中国特色小镇、xx市陆家寨、xx县天门村等9个中国传统村落等名城名镇名村创建工程。景区功能不断完善,品位不断提升。截止目前,全市3A级景区xx个,4A级景区4个,省级旅游度假区3个,12个景区纳入省100个重点旅游景区的建设目录。工作总结天门村等9个村落进入“中国传统村落”目录,建成21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51个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二)逐步形成康养旅游产品体系。

按照全域生态、全域产业、全域文明、全域扶贫的要求,坚持打好中国凉都“气候牌”、做好“康养文”,着力开发医药康养、温泉康养、运动康养、文化康养,冬季滑雪、交通索道、农旅游融合等旅游产品,多层次、全方位推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康养产业链条,游客住在凉都、吃在凉都、闲在凉都、养在凉都、动在凉都、乐在凉都的康养产业体系逐步形成。目前已初步形成以市中心城区、钟山区为旅游目的地,以xx特区、xx市为旅游辐射带动区域的格局。

(三)逐步凸显中国·凉都品牌效应。

通过包装精品旅游线路、瞄准客源市场开展旅游推介,打造中国—东盟国际产能合作论坛、“世界雪日”国际儿童滑雪节、气候·养生·旅游论坛、画廊国际、马拉松体育旅游论坛等对外开放交流平台宣传推荐xx,拓展成都、重庆、广州、东盟等国内和国际市场,康养胜地·中国凉都的品牌效应逐步突显。

(四)逐步构建旅游服务体系。

推进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改革。范文参考网按照“1+3+N”的思路,完成市级旅游部门“局改委”和县级部门单设工作,组建了xx旅游工商分局,梅花山等6个景区管理委员会,设立了野玉海乌蒙大草原等4个景区旅游警察中队,提升了旅游执法管理能力和应急能力。加快推进旅游平台建设。启动市、县旅游集散平台建设。实施信息基础设施“xx1”工程,构建集旅游宣传咨询、信息发布、产品预售、景区容量监控、旅游车辆调度、旅游投拆为一体的旅游平台,逐步实现旅游管理部门、涉旅企业、旅游从业人员等涉旅主体线上互联互通。以“文明在行动·满意在凉都”主题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旅游环境整治,景区景点周边环境明显改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xx市旅游景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配套设施不完善。旅游标准化建设滞后。景区水、电、路、厕所、通讯等基础配套设施不健全、不完善,满足不了“吃、住、行、游、娱、购”旅游功能保障需要。旅游公路建设等级低,景区与景区的通达率不高。旅游服务体系建设缓慢,旅游信息获知、消费引导等信息化服务水平较为滞后。

(二)抱团发展意识不强,建设各自为阵。旅游景区建设以县区政府主导建设营运为主,各自为阵,急于求成,缺乏抱团发展理念,包装策划建设档次品味普遍不高,景区景点建设同质化现象严重,各景区建设没有唯一性,没有独特的文化符号。

(三)挖掘和保护不够,文化支撑不足。大部分景区开发多以自然景观为主,没有结合实际,挖掘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缺乏文化元素支撑。部分景区对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民族村寨的开发过度,原有的文化挖掘保护不够,建筑风格与当地民族民俗文化和山水田园不相协调。

(四)产品业态单一,缺乏全季拳头引爆产品。产品短缺较为明显。除了夏季休闲避暑和冬季短期滑雪产品外,春秋两季均无引领消费的拳头产品,产品季节互补性差。产品业态单一。产品多以休闲观光、农业采摘、野奢为主,吸引旅游的新业态新产品较少。

(五)管理机制不顺,重建轻管问题突出。大部分景区由政府主导,心得体会平台公司投资建设,重建轻管问题突出。部分景区虽然组建了相应的管理机构,但市县乡管理部门、管委会、平台公司、景区管理处等多部门之间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联动管理机制,“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条块分割,缺乏信息沟通和规划统筹,人才、技术、资金、资源不能有机结合,部门之间、政企之间未形成有效合力,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六)市场主体培育不够,宣传营销滞后。目前我市旅游产品宣传营销主要以政府主导为主,各管理部门、景区和平台公司之间还未形成景区营销共识,没有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平台公司重景区建设,轻市场营销,有资源无营销经验,旅行社等旅游市场主体有市场经验无资源。大型旅游企业引进乏力,本地旅行社“小、散、弱、低”现象比较突出,加之缺乏相关政策扶持,市场运作能力弱,核心竞争力不强。

(七)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制约服务能力提高。旅游主管部门管理任务重,人少事多,旅游管理人才缺乏。景区缺乏懂管理、会策划、善营销的领军型、高层次人才和导游人才,加之缺乏有效的人才培养手段,旅游人才队伍的建设严重滞后于旅游产业发展,导致整个旅游产业管理服务水平总体不高。

三、对xx市旅游景区提质增效的意见及建议

(一)强化规划引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全域旅游规划理念引领,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构建快旅慢游交通体系。随着月照机场、杭瑞高速、六六高速的开通,六威高速、六安高铁、xx机场即将建成,快进交通体系将要形成。但市内通往景区景点的交通瓶颈仍然存在,通达率低。要加快实施交通“383”工程,加大旅游公路的兴建、提级和改造力度,切实保通保畅,解决旅客快进瓶颈问题。严格执行旅游标准化建设,保全景区功能,构建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健全景区内水、电、路、厕所、酒店、信息咨询、标识标牌、旅行地接、智慧导游体系等公共配套服务设施。

(二)强化市级统筹,实现全市一盘棋发展。强化市级统筹,实现全市一盘棋发展。准确定位我市山地旅游特征和优劣势,突破行政区划藩篱,整合各县区资源,依托各县(市、特区、区)的资源禀赋规划建设旅游景区景点,范文参考网TOP100范文排行避免同质化,做到主题突出,一县(市、特区、区)一特、一景一特、功能互补,推进本市内各县区之间、本市与其他兄弟市区之间、景区与景区之间共同合作开发,实现抱团发展,互利共赢。

(三)强化挖掘文化资源,丰富景区内涵。xx历史久远,文化多彩,景区开发中,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夜郎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三线文化、饮食文化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丰富景区解说内容,讲好凉都故事,同时强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传承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创新利用,丰富景区的文化内涵和特性,提升xx的城市品味、精神价值和人文内涵。

(四)强化产品业态打造,做强全季式产品。聘请专家团队,全方位,多维度挖掘我市旅游资源,创新创意策划包装四季拳头产品,同时在拳头产品引领下,策划打造和培育新业态、新产品,策划一批“主题突出、亮点纷呈、特点各异、功能互补”的旅游产品业态体系,形成月月有看点,季季有引领型产品的业态体系。

(五)强化部门联动,形成发展合力。进一步理顺管理机制。明确政府主管部门、管委会、景区管理处、乡镇(街道办)、平台公司的职能职责,确保各司其职、各尽其能,避免多头管理,多头都不管,多头都管不好的问题。充分发挥管理部门的统筹协调、业务指导作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凝聚管理合力,适时研究工作,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

(六)强化市场营销,激活市场活力。加大品牌营销,对全市纳入贵州省100个景区建设名录的12个景区做到“一景区一提升打造方案”,热门思想汇报尽快打造为5A级或4A级景区,发挥品牌拉动效应。创新营销机制,政府加大旅游景区推介会的力度,开展阶段性的密集式宣传,景区景点建立网站,加大广告投入,进行形象宣传,与旅游社合作,开展名片宣传、短信宣传、拓展营销渠道,扩大目标市场的客户知晓率。实施整合营销,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共同管理、共同营销”的原则,通过资源有限期无偿使用、出让、租赁等方式建立政企利益联接机制,发挥旅行社的市场营销主体作用。

(七)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多形式多渠道加大旅游人才的培养、选拔和引进力度。采取特殊政策加大高层次管理者、新兴业态经营者和职业经理人的引进力度,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采取校企定单、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着力培养本土人才。逐步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建立健全服务管理制度,明确岗位服务规范、质量要求和奖惩措施,切实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旅游景区提质增效工作情况调研报告》是篇好范文参考,讲的是关于旅游、景区、建设、产品、旅游景区、发展、强化、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景区调研报告 篇7

一、景区旅游资源:

乌镇拥有两大成熟型景区:东栅景区和西栅景区是国家五A级景区,占地面积4.3平方公里;其中东栅景区主要以“一日观光游”为主,西栅景区主要以“休闲度假商务游”为主。其中著名旅游景点有江南百床馆、江南民俗馆、江南木雕陈列馆、余榴梁钱币馆、文昌阁、宏源泰染坊、茅盾故居、古戏台、昭明书院、汇源当铺、乌镇大戏院等。

二、部门概括

乌镇旅游景区下属现有景区销售公司、景区管理公司、景区经营公司、景区配套建设公司及其他行政职能部门。景区销售公司分为四大中心:酒店管理中心、咨询预订中心、宾客接待中心、市场营销中心。酒店管理中心含有:前厅接待员、厨师、餐饮服务员、酒水收银员、客房服务员、礼宾、传菜员、PA等岗位;咨询预订中心含有:前厅接待员、话务员、咨询员、网络预订员、计调、行李员、PA等岗位;宾客接待中心含有:导游、售票、接待员等岗位;市场营销中心含有:市场销售员、商务销售员、品牌设计、媒体接待、网络销售员、网络维护员等岗位。

三、景区接待服务:

乌镇景区接待包括宾客接待中心、咨询预订中心、前厅部三大板块12个业务部门,涉及导游、售票、预订、社区、网络、咨询和CCO接待等业务。为符合巾帼创建理念、充分考虑游客需求,突出岗位创建特色,实现一岗一品的主题,特增设有人性化特色服务如:景区大前台24小时服务,CCO(首席礼宾官),代售车票、飞机票、火车票,

旅游网购服务等。 在这一方面,我认为乌镇景区还是比较合理的,无论在餐饮、住宿、交通、娱乐、购物、咨询、投诉处理情况等方面都有专门的部门负责,而且在服务态度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

四、景区的人员的解说服务:

㈠、乌镇景区培养景区讲解员要求:①、熟记导游词1、导游要熟记导游词,以便顺畅的讲给游客;2发挥个人本身的特色,有个人的风格。②、对景区讲解员的礼仪接待、语言表达、对客服务态度也有相应的培训。③、加强了解企业文化,对企业增强信心。 ㈡、导游讲解体验和经验:一次偶尔的机会,正好由乌镇的景区讲解员为我讲解导游词,在调研的过程中,她向我说了有关于她的讲解体验和经验。这是一位工龄三年的讲解员,她说:在第一次为游客讲解的过程中,她十分紧张,总是说话不流畅,但是由于不断的培训,讲解,渐渐地也对讲解有了一定的经验。况且公司的培训也有着严格的要求。

五、景区的环境和安全情况:

乌镇景区环境优美,有古桥72座,河道密度和石桥数均为全国古镇之最,景区内保存有精美的明清建筑25万平方米,横贯景区东西的西栅老街长度达1.8公里,两岸临河水阁绵延1.8公里余。关于安全方面,景区设置了许多的提示牌,在每一处有安全隐患的地方都有标志,考虑十分周到,除了标志牌以外,景区内有安保队进行巡逻。也给员工入职培训时都会对安全情况进行培训,要求景区每位员工都能熟记安全求救电话,也定期进行安全模拟培训。因此,景区的安全情况做的还是十分到位的。

景区调研报告 篇8

红色旅游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为开发利用好我市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特色红色旅游,带动**乡村产业发展、文化繁荣,市政协将《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列入今年重点提案,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牵头成立了专题调研组,深入**各县(区)全面了解掌握红色资源分布情况,赴外地考察学习发展红色旅游的先进经验,对我市红色资源开发、红色旅游发展、红色文化传播等提出对策建议,同时广泛征求县(区)及有关专家意见,经反复修改完善后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发展红色旅游的独特优势

调研组认为,**是一座具有革命传统的城市,红色资源十分丰富,发展红色旅游具有自身独特优势。

一是红色旅游“资源多”。

**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登记在册的革命遗址达400多个,其中被列入“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名录”的有205处;被认定为文物的有100处,包括77处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2个、省级10个、市级23个、县级42个)和23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

二是民主党派“人物显”。

**不仅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革命活动所形成的革命历史和大量革命遗址,还拥有其他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和新民主革命时期形成的历史资源,如八大民主党派中有民革、农工党、致公党等三个党派的创始人与**渊源深厚。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祖籍**陈江幸福村,其夫人何香凝是民革主要创始人、民革中央第四届主席;国民党左派领导人邓演达在大革命失败后,为贯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创建了农工民主党;陈炯明是致公党第一、二届总理。

三是统战文化“底蕴厚”。

**统战资源尤为丰富,在统战历史事件方面,既有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两次武装起义,又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纵队营救美军飞行员、抢救滞港文化人士;既有新中国成立后建立华侨农场安置南洋归侨,也有改革开放后争取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回国返乡参与经济建设。1942年由廖承志负责的抢救滞港文化人士这一重大统战事件,被茅盾称之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数百名知名人士和文化界人士通过**中转到内地。此外,还有“一公两名将”(廖承志和**、邓仲元)等丰富的统战名人资源。在华侨历史文化方面,**作为广东著名侨乡,侨眷侨属超过100万人,海外**籍侨胞就达300万人。

四是红色景区“基础好”。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动革命遗址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打造了一批红色景区,目前全市红色旅游景区(点)中,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处,国家2A级以上旅游景区5处(5A级2处、4A、3A、2A各1处),省红色旅游示范基地2处,**已成为**流域重要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五是研学旅游“人气旺”。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网红打卡地,带旺了**红色旅游。2019年,**纪念馆位列全国5000多家纪念馆、博物馆参观量100强第79位;**营救中国文化名人陈列馆开馆后迅速“走红”,全年吸引国内外游客近10万人次;全市红色旅游景区接待游客突破350万人次,红色旅游综合收入超亿元(受疫情影响,2020年接待人次及综合收入有所下滑)。与此同时,我市大力发展研学旅游,借助**干部学院、市委党校及大中专院校师资,形成党校、高校、党性教育基地等各类教学资源于一体的红色旅游研学体系,为我市乃至全省干部教育培训提供有力支撑。

二、当前红色旅游存在问题及原因

调研发现,我市在发展红色旅游方面也存在一些短板。

一是红色资源保护缺乏长效性。

全市**多个革命遗址中灭失的多达*个,现状评估“较差”和“差”的也多达*个,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仅*处,占比仅。当前革命遗址保护工作仍存在保护资金难保障、产权权属难集中、管护人员难落实等问题。存在上述问题的根源就是缺乏长效保护管理机制。

二是红色景区建设缺乏创新性。

景区建设水平和运营效益普遍不高,存在场馆建设同质化、展陈设计一般化、景区功能单一化、景区产品低端化等现象。导致上述现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当前红色景区建设理念缺乏创新、建设手段较为传统。

三是红色旅游开发缺乏系统性。

当前红色旅游开发大多局限于革命遗址开发利用,普遍存在红色资源利用率低、红色线路关联度低、红色产业融合度低等“三低”现象。这些都充分说明红色旅游开发缺乏系统谋划、系统开发,未形成“大旅游、大发展”格局。

三、加快我市红色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

(一)实施“四个一工程”,用活用好红色资源

一是制定一部红色资源保护法规。

建议市人大尽快出台《**市红色资源保护条例》,明确红色资源的认定标准、保护责任、维护管理、传承利用的具体举措及法律责任,为红色资源保护、管理、利用提供法律保障。二是建立一个革命历史资料数据库。建议以现存史料文献为主,收集有关**革命历史的文物、文献、档案、人物传记等,并同步推进革命历史文献档案电子化,形成全面、真实、生动展现**革命历史的数据库。三是编制一个红色旅游专项规划。建议以**全域旅游规划和乡村振兴规划为依托,以红色景区、美丽乡村为节点,谋划建设覆盖全域的“红色旅游+乡村振兴”示范带,并将各示范带建设任务细化分解到县(区)和相关部门,力争用2~3年时间打造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示范带。

四是打响一批**红色文化品牌。

建议以**红色文化发掘项目形式组建专业团队,持续深入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学术研究,以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为主线,全面梳理**红色文化脉络,提炼**红色文化主题,并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红色文化品牌。

(二)打造“四个精品”,全面提升红色旅游品质

一是打造精品景区。

以现有红色景区为基础,按照全市红色旅游规划布局,建议各县(区)每年创建一个3A级红色旅游景区,迅速建成一批特色鲜明、设施齐全、配套完善的高水平红色景区。

二是创建精品线路。

建议结合编制红色旅游专项规划,启动精品线路示范工程建设,以重大历史事件或重要历史人物为主线,以红色精品景区、风景名胜景区、美丽乡村为节点,规划建设一批布局合理、主题突出、宜学宜游的旅游研学路线。

三是讲好精品故事。

建议深挖**革命故事,以革命人物为主角,以感人细节挖掘为重点,通过一个个鲜活的革命故事、一件件厚重的革命文物,充分展现革命人物的高尚情怀、牺牲精神,见微知著、因小见大,真实感人地展现**革命的历史脉络。

四是打磨精品文创。

建议研究制定大力发展文创产业的实施意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原则,配套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引育一批高水平文创设计人才和机构,培育一批文物文创、非遗文创、消费文创、乡村文创等示范基地和产品开发基地,着力打造一批文创品牌,不断提升文创消费在文化旅游收入中的比重。

(三)创建“三个基地”,做强做大特色培训产业

一是做大做强**干部学院,建设面向全国的干部培训基地。

在加快推进**干部学院提升工程建设的同时,将新计划建设的**区委党校、**县委党校设为**干部学院的**分校区、**分校区,并与市委党校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协同体。二是整合优化市委党校,建设**革命历史的研学基地。以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党史研究室、市委宣讲团合并整合为契机,强化其革命历史研究、红色培育课程编撰、教师和讲解队伍培训等功能,努力将市委党校打造成为研究**革命历史的主要机构。三是独立创办社会主义学院,建设全国统战系统的南方培训基地。

(四)健全“四个机制”,合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一是成立议事协调机构,建立红色资源开发跨部门领导机制。

建议成立全市红色资源保护利用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革命遗址保护、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相关政策,谋划部署**革命历史研究、革命精神提炼、革命文化传承和红色培训基地、红色景区、“红色旅游+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等重大事项。

二是明确镇村保护职责,健全革命遗址遗迹属地化管护机制。

在尽快研究制定《**市红色资源保护条例》的同时,加强对革命遗址的管护,切实做到“应保尽保、能保尽保”。

三是组建文旅投资集团,运用市场化手段解决当前红色资源开发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推进各类旅游景区建设,完善景区道路、食宿、停车等配套设施建设,带动周边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打造“红色旅游+乡村振兴”示范带,做大做强红色旅游产业,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四是多渠道筹集资金,构建红色产业发展投入保障机制,凝聚各方合力,共同推动革命老区发展,开创我市乡村振兴新局面。

景区调研报告 篇9

MM区的核心文化旅游资源要素为长江、龙窝湖,次核心旅游资源要素为峨桥茶市、响水涧油菜花、浮山、华山、莲花湖等。目前,MM区文化旅游业刚刚进入起步阶段,文化旅游产品以观光、餐饮或采摘为主,主要以传统的“采摘、垂钓、吃饭”为主,存在“规模偏小,特色不明显,资源整合不够,与相关产业融合度不高,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种现状,近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组织考察调研,积极谋划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思路。

近年来,我们先后组织人员赴浙江杭州、安吉、天荒坪、莫干山、桐庐,江苏高淳,安徽铜陵市、南陵县等与我区文化旅游资源相似的地方学习考察,开阔文化旅游业发展的视野,理清我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思路。同时,邀请了北京世纪唐人、浙江绿客旅游公司、上海景域集团、南京规划设计院、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等规划设计单位组织相关专家对我区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实地考察、调研、评估,明确了全区文化旅游业按照“两山两湖一镇”的规划思路布局建设,即:“浮山以绿色生态休闲度假为主、华山以佛教文化旅游为主,龙窝湖规划为主城区最大的湿地公园,莲花湖打造成产业工人休闲游乐公园,MM镇打造成茶文化产业特色旅游小镇”的发展思路和目标。

2、深入搜集整理,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历史人文内涵。

一是组织专门人员对我区境内的华山、浮山、龙窝湖等地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摸底调查,在此基础上编撰了《MM山古今》一书,对MM山的历史、人文和旅游资源进行了系统的整理;

二是成立“芜湖长印”课题组,对在华山发掘出土的汉代官印“无湖长印”进行深入研究考证,并形成文稿编印出版;

三是对峨桥镇境内的名胜古迹、古寺禅院、文物遗址、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民间特色食品进行搜集整理,编撰了《走进峨桥》、《峨桥人文资料》。

四是对我区的夏家湖渡江登陆第一船和峨桥镇金涛烈士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深入挖掘整理。

3、完善配套设施,逐步提升文化旅游业发展环境。

成立5个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对全区5个区域进行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对“321省道沿线和龙窝湖周边地块、华山周边地块、淮九路沿线、五华山路沿线、开发区境内及莲花湖周边”等区域进行美化、绿化、亮化。扎实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响水涧村被住建部公布为第四批美丽宜居村庄,对峨桥镇乡村旅游道路进行升级改造,新修建响丰路、环铜山寺道路、响水涧进场道路刚改柔,开通峨桥集镇到响水涧景区公交路线,修建响水涧游客服务中心和停车场,新建旅游厕所2座,完成峨桥镇域内旅游交通指示和标识牌配置,在高速出入口、公交站及主要道口制作安装了旅游导览图等旅游基础设施。

4、加大宣传推介,促进文旅融合聚集景点人气。连续3次举办了“油彩峨桥”踏青赏花文化节。文化节荟萃“民俗文化表演、全民文创大赛、百米长卷绘画、茶文化移动课堂、茶乡土特产联展、油菜花女神微信征集活动、油彩峨桥旅游高峰论坛”等12个特色文化活动,系列文化活动先后3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极大地提升了我区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1、目前已经形成的景点:

景区调研报告 篇10

光山是红色的土地、革命的摇篮,是大别山革命的重要发祥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落脚地,也是红25军长征的决策地。长期的革命斗争为我县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全县共有革命纪念地500多处,以革命旧址、遗迹为主体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00多处,国家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处。红色景区有:王大湾会议会址,邓颖超祖居,白雀园殉难烈士纪念地、徐畈革命旧址群,尤太忠、万海峰将军旧居,花山寨会议旧址,殷区起义纪念地,五虎岔羊战斗纪念馆,“决定中原突围”会议会址等。2010年河南省将我县邓颖超祖居推荐到全国二期红色景区名录之中。开发利用好光山红色文化资源,把现有的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既是弘扬民族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打造光山红色文化品牌,做大做强光山红色旅游服务于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光山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近年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旅游业,紧紧抓住“红色吸引人,绿色留住人,情景感染人”的旅游理念,围绕“千里跃进、红色摇篮”的红色品牌主题,准确定位红色旅游业的发展战 光山县红色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略,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大力提升红色景区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积极拓宽红色旅游产业市场,加强红色景区旅游业服务管理,使光山红色旅游业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呈现出良性增长的发展态势。光山发展红色旅游业的思维超前,善于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接头续尾”完整展现红色文化产生的历史进程,把红色旅游的文章做的很深、很细,实现了做大做精做旺红色旅游业的目的。特别是在国家实施红色旅游开发以来,我们抢抓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国家红色旅游项目,红色旅游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

(一)红色旅游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

在全县组织开展了多次红色旅游资源普查,掌握和澄清了全县红色旅游资源的底子,为保护和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县共有革命纪念地500多处,以革命旧址、遗迹为主体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00多处,国家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处。筹资征收了徐畈革命旧址群房屋50余间,邓颖超祖居房屋30余间,王大湾会议会址房屋150余间。

近几年,利用上级文物保护经费和多方筹集资金维修了王大湾会议会址、徐畈革命旧址群、邓颖超祖居、五虎岔羊战斗纪念馆、尤太忠、万海峰将军旧居等,并征集了一大批革命文物,分别进行了陈列布展。红色旅游资源得到了有效 光山县红色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保护。

(二)争取了国家红色旅游政策和项目的支持

自2005年至今,县委、县政府及时抓住国家发展红色旅游这一有利时机,通过不懈努力将王大湾会议会址纳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家重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成为《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纲要》确定的12个重要红色旅游景区“千里跃进〃将军故里”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争取到国家、省配套资金和老区转移支付资金800多万元进行红色旅游开发。经过两年多的精心打造,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建了新的展馆和停车场。于2009年4月27日成功举行开馆仪式,正式建成对外开放。

2013年由光山县委组织部牵头,文旅局具体负责筹资近100万元,在原来“鱼水村”展示馆基础上,进行了全面改造,建成了“大别山根据地群众工作馆”,充分展示刘邓大军在大别山走群众路线,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从而在大别山站稳脚跟、取得了全面胜利的场景,将在为我省重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场所之一。现为国家3A级景区,并己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已成为我县红色旅游的龙头品牌。

2008年,将五虎岔羊战斗纪念馆纳入红色旅游开发项目,近几年利用老区建设转移支付资金、民政零散烈士墓地项目资金、光山县红色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彩票公益金及农田改造项目资金等共计450万共同打造、共同做大的红色景点。在原址上兴建了由主馆(刘伯承在光山记事馆)、附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陈列馆)、五虎岔羊烈士纪念碑、五虎岔羊革命烈士殉难墓地以及配套设施景区大门、管理房、围墙、道路、停车场、景区绿化等组成。总占地面积76亩,建筑面积平方米。现已竣工并布展对外开放。命名“五虎岔羊战斗纪念地”纪念馆。

(三)扶持和建成了一批较有影响的红色旅游景区

一是大力整修邓颖超祖居。光山是伟人邓颖超的故乡;2004年以来,我们先后投入600多万元整修了邓颖超祖居。通过项目的实施,让游客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同时,享受祖居古朴典雅的清代徽派建筑艺术风格。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3A级景区,2009年被共青团河南省委授予“河南省青少年红色革命教育基地”。

二是改造尤太忠将军故居。2013年,文物旅游局依照将军故里的现有布局和景点参观的基本要求,会同县有关部门共同打造,投入资金180万元,在不改变原貌的基础上对尤太忠将军故居进行升级改造。以将军故居为中心,修建了景点大门、休闲小广场、到后山步行道等,还对景点整体环境进行了统一规划,从 光山县红色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新布置展览,对外开放。

三是建设白雀园镇殉难烈士纪念地。白雀园镇殉难烈士纪念地红色旅游建设项目,是白雀园镇“两景一带”重要建设工程,也是全县“双十”工程之一。按照3A级景区标准设计建造,与白雀园殉难烈士纪念馆连为一体,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我县东南片红色文化旅游重要景点之一。

四是维修和保护花山寨会议会址。“花山寨会议会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红军25军长征的决策地,花山寨壮烈的革命斗争史积淀了光山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留下了宝贵的红色资源优势,我们以红色为根本,以基础为平台,加强对会址的维修保护。利用国家防洪除险项目资金600万元,硬化景区道路,完善基础设施;积极搜索整理“花山寨会议会址”史志材料,顺利出版《红色花山寨》一书;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积极向上申报,力争得到省以上政策倾斜,将“花山寨会议会址”纳入红色精品线路之中;加强对会议旧址房屋的维修保护和红色旅游项目开发,制定长期建设规划,筹备建造红军广场、“花山寨会议会址”纪念碑、纪念馆等。同时带动了徐畈革命旧址群、万海峰将军旧居、吉鸿昌旧居、“决定中原突围”会议会址等一大批红色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光山县红色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四)带动了人文、绿色旅游的开发建设

在立足于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坚持以“红色”带动“民俗”,以“民俗”拉动“红色”。先后在王大湾会议会址、邓颖超祖居、五虎岔羊战斗旧址等景区开辟民俗展示,使民俗展示与红色旅游相互映衬,增加了红色旅游景区的可观赏性。同时以“红”带“绿”,已开工兴建投资亿元的光山中国茶具博物馆以及光山佛教博物馆、大苏山森林公园、龙山湖风景游览区、泼河豫南民俗文化生态智慧园等绿色旅游项目,千年古刹大苏山净居寺。是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是大文豪苏东坡的灵魂家园,素有“福乡宁境”、“诗城乐地”之誉;现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重建紫云塔、石刻博物馆(石来运转园)、抗日干部培训学校、东西大门、民俗村等十大建设工程正稳步向前推进。通过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形式的统筹发展达到了“红绿相映”的效果。

目前我县红色旅游在全市乃至省内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其红色旅游资源独有的魅力得到彰显,掀起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红色旅游高潮。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等活动期间,己接信阳市直、八县两区和其它省内外党员群众参观红色景点达50万人次。充分发挥了红色旅 光山县红色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游资源的宣传教育和辐射带动作用。

二、红色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一)红色旅游起步晚、产品单一

我县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和红色旅游都较晚,尚处于初步阶段,整体开发程度低,旅游产品结构单

一、档次不高。旅游形象和城市形象不够突出,“红色”特征不明显,且红色旅游开发多为柜式和图片展示、静态观光内容诸多,参与性少,缺乏新奇感受,这对新时期的年轻人吸引力不足。

(二)宣传手段单一,知名度不高

近年来,虽然采取了一些方式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了大力宣传,但由于财力有限,投入旅游发展的资金不多,宣传促销力度不够,手段单

一、滞后,没有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旅游宣传趋势。

(三)景区综合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吃、住、行、游、购、娱等需要的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不完善问题突显出来。信息不灵、公共设施落后、服务质量较低是制约我县红色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保护不够,缺乏整体规划

缺乏对全县红色旅游资源的详细规划,一方面是开发缺乏立 光山县红色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足于全国、立足于全省的规划和统筹,旅游项目缺乏特色;另一方面是产品单

一、缺乏对资源的整合,当前,许多的革命遗址、旧居、故居等,由于还没引起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和资金的投入进行很好的保护,至今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如徐畈革命旧址群、花山寨会议会址、殷区起义纪念地等重要红色文物都面临毁坏的危险。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制约着红色旅游的发展。

三、我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对策与建议(一)科学合理定位,搞好红色旅游规划

在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指导下,编制科学的、可行的、前瞻的红色旅游开发策划与修建性的规划,是红色旅游健康有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在制定红色旅游规划时,一定要高起点、高品质、广开视野、兼容古今,与全国红色旅游网络相融合,合理编制红色旅游线路。一定要符合景区发展实际,符合地域文化,符合历史事实。规划要合理解决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解决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将红色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要突出景区的整体定位,围绕景区主题编制,为长远发展留空间。要为陈列展览,旅游服务,爱国主义教育等专题规划留有余地。

(二)加大投入保护力度,完善景点配套功能 光山县红色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我县红色旅游是否能火热起来,关键是看红色景点是否吸引人,是否有价值,是否服务优质,功能完善。目前我县开发的红色景点旅游产品较为单一,基础设施、服务设施不配套,内容单调,形不成气候。所以,加大景区投入力度,开发新景点,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势在必行。一是建设新的经典景观。围绕景区主题,恢复一批历史景观,新建一些与历史环境相协调的特色景观,进一步丰富景点内容,增加红色旅游的看点和亮点。如有待开发的徐畈革命旧址群、花山寨会议会址、殷区起义战斗纪念地等景区。鉴于大多红色景点没有现代化的陈列展馆,应该把建设陈列展馆作为景区建设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新建陈列馆、纪念地全面反映红色景点的历史与精神内涵。二是搞好配套工程建设。健全红色旅游辅助设施,扩大和完善红色旅游接待功能,全面提升景区的档次和品位,比如改造星级厕所,新建旅游服务中心等。三是整治环境。对环境进行绿化、美化和亮化,营造一个整洁、干净、舒适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的生态环境。

(三)开展内外协作,实现“红、绿、古、俗”结合

在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同时,也要看到我县丰富的绿色资源,众多的历史古迹、多彩的民俗风情文化。让这些资源与红色旅游资源有机结合,相得益彰。重视“红、绿、古、俗”四大旅游资 光山县红色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源的设计和整体开发、力求做到以“红”感人,以“绿”留人,以“古”诱人,以“民俗”引人。旅游市场的纵横联合,有利于资源共享,互利互用,有利于促进旅游资源最大值的实现。具体是:一是红红结合,在打好本区域红色品牌的同时,主动与周边的红色景区相联接,共同构造红色旅游专线,实现友情连接,互动发展。二是红绿结合经典线路,让游客充分领略我县红色文化和生态旅游的魅力。三是红古结合,就是把历史古迹与红色景点串连起来,交相辉映,共同推介。让广大游客参观完红色景点再探古访旧,置身在历史的足迹中感受历史。四是红俗结合。“俗”就是指民俗民情文化,每个地方都有自已独特风土人情,这是也是游客非常感兴趣和好奇的,建立一些民俗展示馆,开发民俗风情游、乡村游,使游客了解当地的历史典故,民间艺术、饮食文化等。另一方面也保护了民俗文化,推动了民俗文化的发扬光大。有利于旅游大市场的良性建立和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成立机构,综合协调合力发展红色旅游

旅游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单位很多,单靠旅游部门是无法做好的,必须高位推动,整合协调各方力量才能有所作为。因此我们建议县委、县政府应成立红色文化及旅游开发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办公室、负责全县的文物保护、旅游规 光山县红色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划、开发利用和景区项目建设工作,在人力、物力、财力、政务等方面加强统筹保障,切实落实发展红色旅游的各项工作。

(五)不断提升红色旅游的综合服务功能

一是突出基地红色主题教育功能,注重与当前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真正把红色教育基地办成党的优良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课堂。

二是强化红色旅游资源、党史和红色旅游政策科学研究,把光山革命斗争史与全国革命发展史进行有机衔接,找准发展区域红色旅游灵魂与红色文化的切入点,系统地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红色景点、教育基地的展示和旅游形式传输给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不断完善红色旅游相关政策,“以红为主、以绿为辅”的发展思路,促进红色景区的科学发展。

三是提高讲解员的服务水平。景区讲解员的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全县旅游行业的整体形象。他们不仅要具有端庄大方的仪表,清晰的讲解技巧,更要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需要通晓当地的革命史,还要了解整个区域乃至全国的革命发展脉络,才能把一幕幕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斗争史,可歌可泣的光荣党史生动地“回放”于片刻之间,使广大旅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光山县红色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解放思想,推动红色旅游产业发展

立足于今天的旅游市场,在坚持红色旅游资源正确政治方向基础上,解放思想,将红色旅游资源所蕴含的普遍价值点与现代旅游消费热点进行碰撞对接,学习借鉴先进理念和成功做法,充分利用司马光、邓颖超等名人的影响力,面向全国推广光山文化,大力开发具有广泛市场吸引力的红色旅游产业。

(二)争取立项,促进红色旅游快速发展

继续争取国家政策项目支持,立项申报红色旅游项目,积极争取1个以上的红色旅游项目纳入省以上红色旅游项目库。下一步我们将及时了解吃透国家红色旅游项目政策,投资方面,抓紧组织项目论证申报,主动与国家有关部门做好沟通,积极争跑、争取项目早日获得批复,促进我县红色旅游的快速发展。

(三)加强营销,扩大红色旅游知名度

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网络以及宣传版面,彩册等多种宣传渠道,加大向外推介光山红色旅游频率,加入河南省“盟盟游网络营销平台”,利用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技术,进一步加大红色旅游的宣传推介力度,以提高光山红色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光山县红色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四)创新服务,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

加强对现有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规范景区管理制度。加强行业标准化建设,实行饭店评星、农家乐评星、景区评A工作提前介入制度、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管理。从细节入手,不断优化旅游从业人员队伍结构,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提升景区管理人员、讲解员业务素质和接待水平,为广大游客提供一流的优质服务。

(五)区域联合,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我县红色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与光山县委、县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分不开的,我们将始终坚持“念红色旅游经,唱特色经济戏”,努力打造融入鄂豫皖全线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积极将我县融入全市、全省、全国大旅游行列,做大红色旅游文化产业,提升我县红色旅游业的竞争力。继续争取国家政策资金的支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塑造光山旅游的整体形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科学规划、有序开发、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县旅游业迈上新台阶。

光 山 县 政 协 光山县文物旅游局 2014年8月6日

景区调研报告 篇11

为树立景区形象,加强景区内部交通管理,切实提升景区服务环境质量,有效保障广大游客人身安全,按照县委、县政府及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要求,从即日起,对海岛金山寺景区实施封闭式管理。

一、一切车辆禁止入内,可在景区停车场存放,景区出入口处严禁停车。

二、行政接待车辆、内部经营业户车辆凭通行证入内。进入景区后,限时速5公里,严禁大声鸣笛,并停放在指定位置。

三、行人请走两侧人行通道。

四、对违反景区内交通封闭式管理的行为,造成不良后果及交通安全事故的,将由交警部门根据交通道路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依法追究违法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五、对强行进入景区的车辆或采取阻塞交通等行为违反本通告的游客,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当事人进行处罚,发生安全事故的责任自负,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故意破坏拦车器等封闭管理设施者,将依法严肃处理。

敬请广大游客及经营业户予以积极配合。

前期调研报告必备八篇


时间就像荷叶上的露珠,滑落到水里的瞬间,那么快捷那么干脆,这一段工作已经过去,那么我们要想好开始写工作总结。我们应该对过去的工作情况做总结,你是不是也在为工作总结而苦恼呢?经过小编精心整理,推出前期调研报告必备八篇,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前期调研报告【篇1】

每晚8点

茶台|陶瓷|字画|茶|柜|灯|香道最新资讯

寻找一个以茶命名,回归本质之美,自然、恬静、和谐的茶室空间。唤醒人们对品质生活的追求。

每晚8点

茶台|陶瓷|字画|茶|柜|灯|香道最新资讯

品牌理念

---------------------------◆◆Brandconcept◆◆--------------------------

大城市,喧闹嘈杂,让人浮躁、烦心;大自然,鸟语花香,身处其中,恬静、舒心……大自然的美,是本质之美,自然、质朴、宁静、和谐……

一侘旨在一切回归本质,聆本意,释本质,唤醒自我对本质之美的感悟。

每晚8点

茶台|陶瓷|字画|茶|柜|灯|香道最新资讯

工作、生活、压力、忙碌……停一停,静一静,想一想……能有那么一个地方,让人自愈、自省、自持……或是聆听、诉说、感悟……

一侘旨在构建这样一个自然、恬静、和谐的茶室空间,在此,自我感悟,与伙伴交流,激发团队创想、士气,更可于此陪伴家人,家庭团聚、传承文化。

每晚8点

茶台|陶瓷|字画|茶|柜|灯|香道最新资讯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传统的手工艺更是越来越稀缺。一侘尊重几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及生活智慧,让茶文化及珍贵而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得以传承。

价值观

---------------------------◆◆senseofworth◆◆--------------------------

做“关心人”的茶室空间

通过茶之道,感悟万物本质之美,更通过蕴含着深厚情感和灵性的手造之物,诠释一侘关怀之情。一侘茶室空间,营造一个返璞归真,回溯本源的心灵家园,让人可以驻足停留发现自己真正内在需求的净土。每晚8点

茶台|陶瓷|字画|茶|柜|灯|香道最新资讯

茶之道

茶对于中国人,不单纯是一种饮品,茶之道乃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

每晚8点

茶台|陶瓷|字画|茶|柜|灯|香道最新资讯

人依“木”而休,床、枕、椅、桌,人栖息之处都喜欢用上“木”,古今中外,无不例外。爱木之情,众所有也。为择一好木,人们愿意等上几十年甚至百年;经典的家具往往是实木家具,一张实木桌子甚至可以用上几代人。爱木之情,为何爱也?因其温暖,因其情长,温柔不失硬朗,经典而又那么的常青。一侘选用上乘的紫檀木材,自然、质朴,历久常新,世代相传。

每晚8点

茶台|陶瓷|字画|茶|柜|灯|香道最新资讯

手工艺

一侘采用珍贵而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制作,手造之物,常常蕴含着工业品无法达到的深厚情感和灵性,回归平凡中再见非凡,真正的奢华不在其价格,而应在其代表的精神。

前期调研报告【篇2】

1、茶楼环境定位

优先把茶楼定位在“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泉州,泉州享有“多元文化宝库海峡西岸名城”的美称。然后再把茶楼定在文化的传承上面。

2、茶楼文化选择—-闽南文化

闽南文化是指生活在我们福建地区的人共同创造并一代代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地区性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个支系,其分布范围为国改革开放以后被虞称的“厦、漳、泉金三角”。

闽南文化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有了,当时在福建设置闽中郡,开启了中原文化与闽南大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在汉晋时期,大批中原汉民迁入我们闽南地区,推动了闽南文化的形成。晋唐时期,我们闽南地区汉民人口剧增,经济迅速发展,政教管理体制日臻完善,闽南文化得到发展。到宋元时期,我的家乡泉州就成为了“海上丝绸之路”启航点和东方大港,阿拉伯人与波斯人到我们泉州经商,带动来了xxx文化,闽南文化得到丰富。到明清时期,欧洲商人和传教士来,传入了西方文化,闽南文化进一步得到繁荣。从我们闽南文化的发展轨迹,可以窥见闽南文化是经过一代代闽南人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挖掘、弘扬、创造,并吸收采纳了阿拉伯文化、南洋文化、西方文化等外来文化的特质和合理因素,有机地融入了其体系内,孕育、发展起来的,它具有我们鲜明的地方特色、独特的性格和丰富的内涵,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花。

3、闽南茶楼文化元素在设计上的选择

环境规划选择——海上丝绸之路文化

海上丝绸之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延伸,又被称为陶瓷之路。海上之路有很多这里以泉州的海上丝绸之路为文化。

泉州,在古时候称“刺桐”,作为中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被马可-波罗誉为“东方第一大港”。当时的泉州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经济文化中心。绘制了一个专门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图。在茶楼的环境规划上以这个图为主导。

建筑元素选择——闽南建筑红砖文化

红砖是我们闽南的象征,更是闽南特有的文化。

走在泉州的街头,你会发现一片片的红色,那被称作“泉州红”。红砖白石,一直是我们闽南建筑的一个特色,在泉州建筑中更有“出砖入石”的建筑工艺。在茶楼的建筑上体现闽南红砖建筑文化为主。

戏曲文化选择——闽南南音文化

南音是我们闽南文化特有的,在外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主要由“指”、“谱”、“曲”三大类组成,是保存我国古代音乐比较丰富、完整的一个大乐种。它荟集了盛唐以来中原雅乐之精华,后来又吸引了元曲、戈阳腔的特长,并与我们闽南的民间音乐融汇一体而逐渐成为词曲清丽柔曼、旋律缠绵深沉的美妙乐种,尤其长于抒发乡人思亲、游子怀乡的真挚情怀,那如怨如慕如丝如缕的'声音,犹如南国夏夜的玉兰花香,一阵阵沁入人们如疾如醉的心田。由于南音是我们闽南富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但其具有曲调优美、易学易唱的特点,因而在闽南和海外拥有众多的知音。

瓷器文化选择——闽南瓷文化

德化县是我的出生地也是瓷文化产地,地处福建省中部,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中国三大近代瓷都,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德化窑是我国古代南方著名瓷窑,因窑址位于福建省德化县而得名。德化瓷的制作始于新石器时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技艺独特,至今传承未断。它一直是国家重要的对外贸易品,我家做的就是外贸陶瓷对此比较了解,与丝绸、茶叶一道享誉世界,为制瓷技术的传播和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茶文化选择——闽南茶文化

闽南茶文化以铁观音为代表的茶文化,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铁观音的发源地,闽南茶文化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闽南饮茶风俗普及,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饮茶习惯。闽南人家好客,每有客人到来,都要以茶相待,品茶,赏茶,说茶,是闽南人家的一大特色。闽南茶文化的精华是茶艺,它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茶具、火候、环境,在茶楼的茶文化上会注入茶艺元素,以体现我们闽南特有的茶文化。

前期调研报告【篇3】

(一)研究背景

茶文化对我来说比较贴切,闽南茶文化的茶叶产地安溪就在我们德化县隔壁,而我自己所在的德化是三大瓷都之一,闽南瓷文化的发祥地。我从小就在瓷堆里长大,直接受瓷文化和间接茶文化的熏陶。这次在毕业选题的时看到了茶楼的课题,我感到比较兴奋,因为我想挑战一下自己:

(1)挑战一下对自己的家乡文化的了解有多深。

(2)借这个课题向老师和同学们展示和推广我们的闽南茶文化。希望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也有一个好的结局。

(二)内容

我把课题大环境定在闽南茶文化上,模拟真实环境,对其进行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其设计空间类型包括有接待服务台、演绎大厅、普通包厢、商务包厢、豪华包厢、卡座、散座、化妆间、茶文化展示、茶叶销售区、茶具销售区、陶瓷销售区、休息区、娱乐区、卫生间;办公区、经理室、财务室、更衣室、员工卫生间、建筑外立面及室外环境等。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等设计手法加上闽南文化的元素来表现具有闽南文化的茶楼。

(三)意义

本次茶楼课题对我来说有很重大的意义,在情感方面上:这是对自己的一次考验和一次展示自己以及家乡文化的机会。在就业方面上,我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茶楼设计给了我很好的锻炼机会。对于一个完整的茶楼设计,我能学习到很多设计理论,建筑外观设计,室内外环境设计,了解建筑装饰材料知识,这些对于毕业以后想从事设计行业会有作用。

此次茶楼设计是一个总结性的教学环节,是全面系统地融汇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并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设计过程中运用大学期间学到的各项知识,并利用CAD、3D、pS等相关软件进行绘制。通过这个过程不仅能学到设计相关的知识,发现自身的不足,还能了解空间结构的设计要领和注意事项等,对茶楼空间的设计和家乡闽南文化有更深一层的了解。

(四)拟解决的问题

1、茶楼是以一个地方的文化枝干,要做好茶楼的文化韵味,体现闽南文化特色。

2、功能布局和空间流线组织是否能表现出“设计引导顾客消费、设计为顾客服务”这个理念。

3、设计的表现力:文化的传承需要推广,希望我的作品能影响到他人加深对闽南文化的认识。

前期调研报告【篇4】

【前期调研报告】相关主题范文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和利用需求越来越高,因此云计算成为当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热点。为了更好地了解云计算的相关情况,本次调研旨在探讨云计算的定义、特点以及应用情况。

二、云计算的定义

云计算是一种通过互联网共享计算资源的技术,用户可以通过云计算平台获取存储、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云计算可以提供弹性的计算资源和服务,大大降低了企业和个人的成本,提高了数据的可用性和安全性。

三、云计算的特点

1. 资源共享:云计算平台可以为多个用户提供共享的计算资源,节约了资源利用率。

2. 弹性扩展:根据用户需求,云计算平台可以根据需要提供更多的计算资源,并随时进行扩展。

3. 高可用性:云计算平台可以提供高可用性的服务,保证用户的业务不会因为单点故障而中断。

4. 成本降低:云计算平台提供按需计费的方式,用户只需支付实际使用的计算资源,节约成本。

四、云计算的应用情况

1. 企业应用:云计算可以为企业提供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的平台,帮助企业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

2. 移动应用:云计算可以为移动应用提供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帮助用户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信息。

3. 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可以帮助企业快速处理和分析大规模的数据,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决策提供支持。

4. 教育领域:云计算可以为学校提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管理平台,方便师生的学习和教学活动。

5. 医疗健康:云计算可以为医疗健康领域提供数据管理和分析的平台,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五、云计算的发展趋势

1. 边缘计算: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需要处理和存储大量的数据,边缘计算可以将数据的计算和存储推向设备的边缘,提高计算的实时性。

2. 安全性增强:云计算平台需要保障用户数据的安全和隐私,加强技术和管理的安全措施,提高安全性。

3. 自动化管理:云计算平台需要加强自动化管理,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运维效率。

4. 群体智能:云计算可以为用户提供群体智能的服务,通过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推荐。

六、结论

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具有资源共享、弹性扩展、高可用性和成本降低等特点,在企业应用、移动应用、大数据分析、教育和医疗健康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未来云计算领域将发展边缘计算、加强安全性、自动化管理和群体智能等方向,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

前期调研报告【篇5】

臻奇汇茶室(规章)制度

一、道德及职业素质

(一)职业道德

1、热爱工作岗位,认识自我服务的价值。

2、为顾客服务,对顾客负责。热忱、文明、礼貌服务,把最微不足道的事情做得尽善尽美。

3、维护茶楼整体形象,崇尚诚意,重视信誉。

(二)职业素质

1、对工作尽职尽责,不带不良情绪上岗。

2、掌握熟练的业务技巧和服务技巧。

3、掌握茶艺知识,有较强的识别力和判断力。

4、对顾客的兴趣、合理需求予以满足,热情大方、诚实诚信,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5、具有遵纪守法、令行禁止、自我约束的素质。

6、具有文化、品德、智能的自我修养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工作流程

(一)职业仪表

1、容貌:发型梳洗明快舒展、自然、不留怪发型、不染彩色头发、不戴首饰、不留长指甲、不染彩色指甲、化淡妆上岗。

2、服饰:着工作服上岗

3、表情:接待顾客要微笑迎客,热情诚恳、和蔼可亲。

4、举止:按规定站立服务,以饱满的精神、端正的姿势,礼貌的接待好每一位顾客。

5、卫生:注意口腔卫生,不吃带异味食物上岗,双手保持清洁,不藏污积渍。

(二)工作程序

1、班前准备,提前十分钟到岗、更衣、整理容貌。

2、主管布置当日工作任务,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3、根据分工,对茶楼所有用品、用具及包间、操作间等进行保洁,做到窗明几净、地面光洁。

(三)文明用语

1、礼貌用语:“您好”、“请”、“欢迎光临”、“对不起”、“请原谅”、“没关系”、“谢谢”、“别客气”、“请稍等”、“我就来”等等。

2、收找款用语:要唱收唱付(意思是离柜概不负责)、交待清楚。“先生(女士),收您XX元;找您XX元,请点好”、“请您拿好”、“请您放好”等。

3、道别用语:要礼貌客气、关切提醒、热情指点、真诚祝愿“多谢惠顾”、“请慢走”、“欢迎下次再来”、“再见”。

4、禁忌语:切勿用“哎”、“喂”等单调词语喊叫顾客,禁止三三两两议论顾客或在顾客背后指指划划,更不准以貌取人,伤害顾客自尊心。

三、岗位职责(一)店长

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较强的指挥能力、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

1、与夜班值班人员交接清理昨日销售商品。清点销售款及库存商品,交报主管经理。

2、备好当日找零,节约各项开支和办公用品,不得擅自挪用销售款。

3、不得超越权限打折,需打折的必须报主管经理批准。

4、安排当日工作。

(1)检查服务员到岗情况。

(2)对茶楼卫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3)对不到位、卫生打扫不彻底的按制度考核。

(4)对昨日工作中发生的问题进行讲评,提出表扬、批评。奖罚按规章制度办。

5、热情接待每位客人,及时解决服务纠纷。

6、不足商品及时上货,不得影响销售。

7、负责安排茶楼长、短期经营促销活动,报主管经理批准后执行。

8、根据业务经营情况,安排服务员的班次。

9、负责茶楼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具体实施。

10、每天下班应协同值班人员,清理营业场地,对所有的电器设备,电源、门窗、房间进行认真检查。

(二)服务员

1、按时到岗、签到、换工装后负责将茶楼内的卫生打扫干净、包括桌椅、沙发、窗台、窗帘。

2、地面用拖把拖时应注意不能太湿。

3、所挂字画是否正齐,清点各房间内的茶具及物品是否齐全、干净。

4、一切物品准备待用,杯子要及时清洗消毒。

5、迎客,站姿端正,面带微笑,不许交头接耳,不许靠墙。迎接客人时要笑脸相应:“欢迎光临,您几位,需要单间还是卡座”,领位时,步态端庄,吐字清楚,介绍房间及卡座的收费标准,如有促销活动,要介绍清楚。

6、如迎进的客人是来找人的,请客人稍等,问清楚要找人的姓名及所在房间,如不知道客人的姓名及位置时,应向客人委婉道歉,请他与客人亲自联系,未经客人许可,决不允许让不认识的人走进客人的房间。

7、点茶:要熟悉各类茶的有关知识,向客人介绍各类茶叶以及各类茶叶的泡法,同时,介绍小食品,要熟悉各类小食品的名称及价格,客人点好后,应向客人重复一遍所点的物品,待无误后,应有礼貌地向客人说声:“谢谢,请您稍等”。

8、冲泡茶的时间不易过长,不要让客人等得太久。

9、巡台:每隔15-25分钟给客人添加一次水,换一次烟缸,要熟悉每个客人的相貌特征,防止跑单,并以良好的记忆力接待回头客。

10、客人品茶完毕后,服务员应将客人引领到吧台结帐,告知吧台客人所在房间名称,大厅座号。吧台人员收款完毕,送走客人后,在内部单上签字。

11、撤台:客人走后关空调、把没有熄灭的烟头熄灭、检查客人是否有遗留物品(如果有请交给吧台登记)、收拾桌面、地面、纸篓和痰盂卫生,最后再次检查是否干净。下班前工作任务:

(1)纸篓、痰盂、垃圾、地面等,打扫干净。(2)检查房间物品是否齐全。

(3)所有房间及操作间的插头、灯、空调、饮水机应全部关闭。

(三)吧台服务员

1、按时到岗、换工装,签到。

2、清点底金、各种烟、酒、小食品、展台商品的数目是否正确。整理吧台内外的卫生。

3、客人入座必须按时间准确记单,服务员所报的物品全部上单,字迹清楚,不得涂改。

4、客人买单时,收到多少,找回多少要唱收唱付,同时送上打折卡和茶楼名片,然后有礼貌地送客人:“谢谢,欢迎下次光临”。

5、记单,把实收金额填写在单据上,引领买单服务员签名。

6、接听电话,首先问您好,向当班主管报告情况,向服务员传达客人所需。

7、交接班时,钱物交接清楚,如有差错,迅速查明。

8、晚班下班时,应清点所有烟、酒、小食品等数目,登记每天销售物品明细清单和汇总当天销售票单据及销货款、底金。

9、销售票单据应按号码顺序排列整齐,汇总当天销售,填写收据上交财务会计。及时上报烟、酒、小食品数量,以便补充货源。

(四)值班人员

1、到岗后,巡查茶楼设施、设备。员工下班后应对营业场地,所有房间大厅的电器设备、电源、水源、门窗,进行检查,确认安全后,锁上大门。

2、如客人未走,经理安排后,负有收款、服务的责任,第二天交接时,应将货、款、票交清。

四、组织纪律

1、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2、不准迟到、不早退,有事请假。

3、不准聊天、看书报、电视、吃零食、接打私人电话,不准私自外出会客,不做一切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4、客人给的小费,拾到遗物品,要及时上交吧台登记。不准擅自进入吧台。

5、服从店长的工作安排。

6、不得对茶楼重大安排借故推辞或请假。

7、离职人员,按规定交回本店物品,否则不能结算工资、押金。未满一年者,结算本店相关费用。

8、如有员工辞职,应提前一个月向主管写出书面申请,说明理由。经同意签字方可生效,未经许可私自离开,不退押金及本月工资。

9、工作中如发生问题或矛盾,要通过正当途经向店长提出或讲明,不可私下议论或将不满情绪带到工作中去。

10、计价收款要迅速准确,款物清楚,帐面清洁,唱收唱付,收款员和服务员同时签字。

11、客人入座点茶后,每隔15分钟全场巡查一遍,客人提出需要,应立即解决,并报吧台。

12、正常购进商品,必须由主管经理和经手人收到签字。

13、营业收入必须交给主管财务,防止发生意外。

14、严禁工作期间饮酒。

15、收款收到假币由当事人全额赔偿。

16、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准挪用销售款和底金,违者重罚。

五、员工规范的行为标准和禁忌动作

(一)姿态站相标准:

1、双脚自然分开与双肩齐;

2、身体站端正,挺胸收腹,腰板挺直;

3、双臂自然下垂交叉于前,右手压在左手上;

4、眼光望前,表情开朗得体,面带微笑;禁忌的站相:

1、单手叉腰、单臂抱肩或手搭货架;

2、背手或双手相搭于背后;

3、腿、背部贴靠墙壁或展柜;

4、单腿后翘、脚尖点地;

5、长时间低头来回踱步;

禁忌坐姿:收款台人员坐岗时托腮、趴俯、仰靠或翘二郎腿等不雅姿势。

(二)行走基本要求:

男性:端正、稳健;女性:轻盈、灵敏;要领:上身正直,两臂自然前后摆,重心可稍前移,双眼平视,面带笑容,行走时,脚尖对正前方,先落脚跟再过渡到脚趾。

禁忌:

1、左顾右盼,东张西望;

2、老是盯住顾客上下打量;

3、一边走路,一边指指点点对人评头论足;

4、手插衣袋,或叉腰,或倒背手;

5、二人以上行走勾肩搭背,拉拉扯扯、拍拍打打、成群结队、边走边说笑;

6、拖泥带水,踢里踏拉,横冲直撞;

7、吃饭、喝水、上洗手间时呼朋引伴。

(三)手势

标准:在介绍、引导和指方向时,手指自然并拢,手掌向上斜,以肘关节为轴,指向目标。禁忌用一个手指指点方向;

禁忌:

1、双手托肋或用胳膊支住柜台而立;

2、掏耳、挖鼻、抠脸、抠手;

3、打呵欠、伸懒腰、打响指;

4、长时间接打私人电话;

5、手里有意无意地摆弄、转悠笔、钥匙及其它物件;

(四)表情姿势

微笑服务:

1、微笑自然、诚实;

2、说话语气和蔼、声音轻重适度;

3、情绪饱满热情、精力集中持久;

4、兴奋适度、谨慎;

5、姿态优美、文明、富于规范化;

6、态度亲切、热情、耐心、诚恳;

禁忌:

1、冷笑、讥笑、傻笑、大笑、不笑装笑、谈笑风生;

2、口吻粗暴、声音过高;

3、招呼时有气无力、拖长腔;

4、接待中对顾客紧绷着脸,横眉冷对,心不在焉,萎靡不振,失神发愣,爱搭不理,被动应付;

5、岗上做鬼脸;

(五)着装佩证

上班期间要统一着工作装,佩戴工作证。

禁忌:

1、工装皱皱巴巴,污渍斑斑;

2、丢缺纽扣,系扣不全或敞胸露怀,内长外短。

六、清洗消毒管理制度

1、茶具清洗、消毒必须在专间进行,间内设有专用的洗、消设施,各类设施必须明显标示用途。

2、茶具清洗必须做到一刮、二洗、三冲、四消毒、五保洁。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符合卫生要求。

3、茶具使用后应及时洗净消毒,定位存放,保持清洁。已餐具消毒和未消毒的食(饮)具、茶具应分开存放。

4、消毒后的茶具应贮存在专用保洁柜或保洁间内备用,保洁柜或保洁间应有明显标记。保洁柜或保洁间应当定期清洗,保持洁净;无杂物,无蟑螂、老鼠活动的痕迹。保洁柜应带门。保洁柜或保洁间内不得存放其他物品,每天使用前应清洗消毒。

5、应定期检查餐具消毒设备、设施是否处于良好状态。采用化学消毒的应定时测量有效消毒浓度。所用药物必须符合卫生要求,有批准文号、保质期。

6、茶具最好是采用热力消毒,特别是湿热消毒法。因其材料不能适应热力消毒的才使用化学消毒方法。

7、采用洗碗机进行清洗消毒的,必须严格按洗碗机出厂说明使用。

8.消毒后的食(饮)具、茶具应符合《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GB14934)的规定。食(饮)具感官指标必须符合卫生要求,物理消毒(包括蒸气等热消毒):食具必须表面光洁、无油渍、无水渍、无异味;化学(药物)消毒:食具表面必须无泡沫、无洗消剂的味道,无不溶性附着物。六、奖罚制度奖励:

1、工作表现优秀并有突出贡献者,奖励200元。

2、对茶楼提出合理化建议并收到效益的,奖200元。

3、每月考核(全勤奖)第一名,当月奖励200元。处罚:

1、工作时间饮酒者,罚100元。

2、与客人争吵,衣冠不整被顾客投诉者,罚50元。

3、对茶楼重大安排,借故推辞、无故不到或请事假者,罚50元。

4、旷工一天,罚50元。

5、未执行规章制度,未按操作程序工作,卫生检查不合格,罚10元。

6、无故迟到、早退者,罚10元。

7、商品、各种款项交接班时对不上帐,帐货不符的,由责任人全额赔偿。

8、违返操作规程,损害茶楼形象,造成茶楼损失的,不服从管理,无理取闹,顶撞上级的罚款50元。

9、发现浪费者,罚10元。

前期调研报告【篇6】

实习报告书专用纸

1引言

xx年9月份和10月份,我们分别对郁洲公园、苏园别墅区进行了实地考察,这两次考察,对于我们设计茶室与建筑师之家有着很大的帮助,为我们的课程作业的顺利完成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一.参观郁洲公园

郁洲公园简介

郁洲公园地处我市新海城区北部,位于郁州北路以西,人民路以南、建国路以北,面积为14公顷。公园主入口设在郁州北路,南临大润发,西邻新浦中学,是一个围绕城市中心以植物景观为主的,辅以公园水景,集供居民休闲、游园、锻炼身体、赏景等为一体。

公园环境

公园以湖泊为中心主要由林荫道、公园标识、花坛、廊架、待月亭等组成。沿一条小路,行进而入。两盘是茂密的树木,低垂的树枝,绽开一片片绿意。走着走着,深绿的湖水,看不到一丝波澜。如一条深绿的丝带静静铺在那里,泛着柔柔的微光。生态密林区选择了丰富的易成活、易养护、抗性强的乡土树种,形成了粗放的树林野趣。

实习报告书专用纸

藕香茶室参观藕香茶室使我们此行的重要目的,了解设计中的各个流线要求及多种功能设备要求及无障碍设计手法;掌握创造大空间常用框架结构体系的布置原则,构造处理,并适当拓宽构造结构选型知识;熟悉在设计中把握建筑造型与展厅内部空间形态协调同意的原则。

藕香茶室位于公园中心,三面环林,一面临水,整体以暗色为主,屋檐窗户为木质,四周环境宜人,空气清新。客人可在室外喝茶的同时,享受到自然的风光,别有一番风味。茶室屋顶采用坡屋顶,灰黑色的瓦片,给人以庄重、古朴的感觉。

因为没有进入茶室的内部进行参观,所以详细的功能分布并不是特别清楚,对与内部的客座分布,具体的流线也并不是特别清晰。但是茶室的大概功能分布在外观上表现的很明显,客用部分与辅助用房分开,客用部分朝南临水,辅助用房位于东面部分,从东北方向走进茶室的位置分出一条小道通向茶室后勤部分,供后勤人员、工作人员和货物通行。客用部分采用大面积玻璃窗,有着良好的采光效果与室内观景效果,南向面水,亲水平台使茶室更加接近自然,客人可以站在此处边品着茶香,边看着外面的景色,舒适,惬意。

总结

本次调研以茶室为主,公园为辅,通过对茶室的调研,了解茶室各功能部分的流线设计手法,合理安排功能分区。将自己的作品融合进周围环境,使自己的设计亦成为风景,建筑不需要开始就是高科技,既能能够融入环境,成为风景又能满足人使用需求,让使感到舒服的建筑才是好建筑。通过调研,对我的茶室设计作业有着很大的启发,也让我注意到很多容易忽略的细节。在我的设计中我会重视这些问题,避免这

实习报告书专用纸

些问题不出现在我的设计中,使我的设计更加美观,合理。

二、参观苏园别墅苏园简介

苏园位于连云港市西郊的新浦工业园区,西距离东海县区26公里,东距连云港市8公里,机场路北侧,是城市的窗口地段,南临S323省道,东临G15国道。苏园规模宏苏派和徽派的居民风格来表达对历史文脉的传承。前庭—中庭—后庭的传统中国民居设计形式加上露台,构成一宅四院,带着“四水归堂”的吉祥寓意,符合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居住哲学。街坊—里弄—马头墙—厅—堂的序列空间,再加上对花窗等的建筑细节和材料应用的把握,使整体建筑看起来大方雅致。玻璃幕墙等现代建筑元素的运用带来高敞明亮的现代空间体验现代化智能在满足更多人中国情节的同时,讲究现代化生活的居住需求。

别墅设计

苏园为别墅群,别墅种类很多。独栋、双拼、联排等类型的别墅都有,建筑采用苏派和徽派的建筑风格,将苏州园林多处经典景观植入并完美再现,它与一般的欧式别墅是不同,它有着很强中国文化植入,传统的“院落”设计,有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底蕴,苏式园林景观、丰富的立面结构、醇正的中式外立面风格、近乎完美的景观设计是项目的最大特色。小区内部绿化多,内部环境典雅幽静。建筑设计线条明朗,色彩大气简约。环境优美,丽水成天的风景给予了回归家庭、回归私域的生活体验。周边空气清晰、环境迷人。每位主人都能享受到苏州园林中“步移景异、四季有景”的景观庭院。从外部再到内部,设计时在设计的时候充

实习报告书专用纸

分考虑了外观和内部,有着丰富的立面表现,在内部功能和流线的设计上也毫不逊色,在配合了周围的景色和小河,让别墅更加的丰富,立体。在材料的运用上,主要用了黑白灰的色调,坡屋顶,配合了一些小阳台,以及一些屋外的亭子的运用,让别墅更加生动。亭台楼阁的映衬,两层和三层的别墅相映相成,让人一走进去就有一种穿越般神奇的感觉。通过这次的实地调研及各方面的收集别墅资料,我了解了别墅的内在涵义和一般存在的功能单位,理清了别墅基本的流线设置,对别墅设计与基地环境之间的联系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到一般的别墅建筑材料与色彩的搭配,体验到了别墅建筑之美。多方面的知识积累及联系的考虑,取最优方案。

园林建筑风格

由于这次参观的别墅是苏派和徽派风格的庭院别墅,所以对苏派和徽派风格我也参考了部分资料。

徽派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苏园的庭院设计偏向苏州园林。园林建筑是建造在园林和城市绿化地段内供人们游憩或观赏用的建筑物,常见的有亭、榭、廊、阁、轩、楼、台、舫、厅堂等建筑物。通过建造这些主要起到园林里造景,和为游览者提供观景的视点和场所;还有提供休憩及活动的空间等作用。以山水为主的中国园林风格独特,其布局灵活多变,将人工美与自然美融为一体,形成巧夺天工的奇异效果。这些园林建筑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隐

实习报告书专用纸

建筑物于山水之中,将自然美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苏州的造园家运用独特的造园手法,在有限的空间里,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并用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和各式摆件等来反映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从而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艺术境地。

苏园别墅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这几点,苏园将现代的建筑技法与古典园林相融合,别墅外观古朴典雅,运用白灰两种颜色,将人带入古朴典雅的苏州园林之中,而建筑内部又体现出现代科技对建筑设计的革新。

总结

通过本次对别墅的参观,开拓了我们的视野,拓展了我们的设计思路,增强了对建筑的感性认识,学到了许多对我们以后的设计有着积极的作用的事物。在未来的建筑专业学习中我会更为细致地看待问题,努力培养属于自己的设计理念。对于这次的实习,我感觉收获颇多。见识多了,经历多了,思维也得到了改善。对于设计别墅我更有了感性的认识,别墅不是普通的商品房,是居宅之外用来享受生活的居所,别墅与普通住宅相比,除了基本功能相似之外还有很多不同之处,别墅是一种带有诗意的住宅,它代表着人类的某种理想。我在以后的设计中会牢记这几点。

前期调研报告【篇7】

前期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和背景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已成为了商业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电子商务这个新兴领域中,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其中之一就是信息安全。本调研报告将围绕电子商务领域的信息安全问题展开研究,旨在深入了解电子商务中信息安全问题的现状,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以推动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二、调研方法和范围

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文献资料的查阅、网络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针对电子商务领域的信息安全问题,我们选择了广泛的范围进行调研,涵盖了电子商务平台、支付系统、物流配送和客户信息保护等方面。

三、调研结果

3.1 电子商务平台的信息安全问题

在电子商务平台的信息安全问题方面,调研结果显示,虚假商品、交易纠纷和个人信息泄露是用户最为关注的问题。同时,平台方也面临着黑客攻击和网络诈骗等安全威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电子商务平台需要加强对商家和用户的审核和监管,并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防范各类网络攻击。

3.2 电子支付系统的信息安全问题

在电子支付系统的信息安全问题方面,调研结果显示,网络支付欺诈、交易密码泄露和支付平台安全漏洞是用户和支付平台最为关注的问题。为了保障用户的资金安全,支付平台需要加强用户的身份验证和交易监控,并采取加密技术保护用户的交易信息。

3.3 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信息安全问题

在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信息安全问题方面,调研结果显示,货物丢失、假冒伪劣商品和运输安全问题是用户最为关注的问题。为了保障物流的信息安全,电子商务平台需要加强对物流供应链的管理和监控,并与物流公司合作,共同解决物流安全问题。

3.4 客户信息保护的信息安全问题

在客户信息保护的信息安全问题方面,调研结果显示,用户的个人信息泄露和滥用是用户最为担心的问题。为了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电子商务平台需要加强对用户个人信息的管理和保护,并建立有效的隐私保护机制。

四、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电子商务领域的信息安全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4.1 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电子商务平台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安全策略、安全培训和安全风险评估等环节,以确保信息安全工作的有效进行。

4.2 加强技术手段的应用

电子商务平台需要加强技术手段的应用,包括数据加密、身份认证和安全漏洞修补等方面,以提升信息安全的能力。

4.3 加强监管和合作

电子商务平台需要加强对商家和物流供应链的审核和监管,与支付平台和物流公司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应对安全威胁。

五、结论

本次调研报告对电子商务领域的信息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电子商务平台需要加强对商家和用户的审核和监管,加强技术手段的应用,加强对物流供应链的管理和监控,与支付平台和物流公司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以保障电子商务的信息安全,推动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前期调研报告【篇8】

前期调研报告

摘要:

本调研报告旨在对当前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的相关主题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对电子商务平台的定义、发展背景、现状及趋势等方面的调查研究,深入探讨和剖析电子商务平台的关键因素和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企业和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一、引言

电子商务平台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对传统产业链和商业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调研报告旨在整合现有的研究成果和实证研究,探讨电子商务平台的概念、特点、发展背景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电子商务平台定义和特点

电子商务平台是指通过网络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商务交易和经济活动的虚拟空间。其特点包括:1)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商务交易;2)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可以为多个商家和消费者提供服务;3)提供灵活的支付和物流系统,方便用户的购买和交付。

三、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背景

1. 技术发展: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电子商务平台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使得商家和消费者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交易和沟通。

2. 消费需求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者的需求升级,人们对购物的方式和需求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购物。

3. 产业结构调整:电子商务平台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产业链和商业模式,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四、电子商务平台的现状

当前,全球范围内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 多样化的业务模式: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出了多种多样的商业模式,如B2C、C2C、O2O等,满足了不同类型用户的需求。

2. 巨头垄断:在电子商务平台领域,一些大型互联网企业如亚马逊、阿里巴巴等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对小型企业形成了压制。

3. 发展不平衡:电子商务平台在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发展不平衡,一些发达地区和行业已经形成了庞大的电子商务市场,而一些相对落后的地区和行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五、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趋势

1. 移动化: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通过移动设备进行电子商务交易,移动化将成为电子商务平台的重要发展方向。

2. 创新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的应用将改变电子商务平台的商业模式和用户体验。

3. 开放平台的崛起:越来越多的电子商务平台开始采取开放平台的模式,允许第三方开发者创建应用和服务,以提供更丰富的功能和体验。

六、结论

从本次调研中可以看出,电子商务平台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用户需求的变化,电子商务平台将会继续发展壮大,对传统产业链和商业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相关企业和研究者应密切关注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趋势,并积极探索创新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应用,以应对激烈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三,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的现状与趋势[J],电子商务研究,2008(2):10-20

[2] 李四,电子商务平台创新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3):30-40

[3] 陈五,电子商务平台的特点与发展趋势[J],市场研究,2012(4):50-60

前期调研报告【篇9】

标题:全球疫情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前期调研报告

摘要:本调研报告旨在分析全球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阐述相关问题的背景、现状和未来走向。通过对国内外疫情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以及对不同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查研究,我们就此进行了深入分析,结合专家学者的观点和研究成果,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一、引言

自2019年底爆发的新冠疫情以来,全球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应对,这场疫情不仅对人类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报告旨在全面分析全球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为企业及政府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二、全球疫情对经济发展的背景

二十一世纪初,全球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全球产业链逐渐形成。然而,新冠病毒的爆发迅速改变了全球经济格局。经济活动受限,国内生产总值下滑,投资萎缩,失业率飙升等问题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

三、全球疫情对主要经济体的影响

通过对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调研发现,疫情对不同国家的经济影响存在差异。以中国为例,疫情初期严重打击了国内消费需求和产业链供应,但根据国内政府积极采取措施,生产活动开始逐渐恢复。相比之下,美国等西方国家在疫情防控方面效果较差,导致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更大。

四、全球疫情对行业的影响

在行业层面,疫情对不同行业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旅游业、航空业、酒店业等服务型行业受到了严重冲击,而医疗保健、生物科技等相关行业却得到了发展的机会。此外,数字经济、在线教育等新兴行业则逆势崛起。

五、全球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

全球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而全球供应链的断裂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挑战。由于多国推行封锁和交通限制措施,全球供应链受到了严重破坏,企业面临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不稳定,从而导致生产受阻。

六、解决方案和建议

针对全球疫情对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和建议:

1. 国际合作:各国应加强合作,分享疫情防治经验和科研成果,共同推动疫苗研发和生产。

2. 适应变革:企业应根据市场的变化,积极调整战略,拓展新的业务和市场。

3. 加强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加大对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领域的投资。

4.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各国应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疫情防控的能力。

七、结论

全球疫情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但同时也催生了一些新的经济机会。通过合作、适应变革、数字化转型等措施,我们可以应对挑战并推动经济的快速恢复。

前期调研报告【篇10】

前期调研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需要不断改进其管理和运营模式,寻找创新的发展路径。因此,本次调研将聚焦于企业管理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二、调研目的

1. 分析企业目前管理模式的优缺点,找出潜在的问题;

2. 研究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为企业提供更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3. 探讨未来管理模式可能对企业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三、调研方法

1. 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学术论文、报告等,了解企业管理模式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实地考察:选择几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通过观察和访谈的方式收集实际案例和经验,并进行归纳总结;

3. 网络调查:通过设计问卷,向大量企业和管理者进行网络调查,获取更广泛的数据和意见。

四、调研结果

1. 目前企业管理模式的优点:

a. 强调精细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b. 强调团队合作,增强员工凝聚力和创造力;

c. 强调市场导向,加强对市场需求的分析和把握。

2. 目前企业管理模式的不足:

a. 员工参与度不高,缺乏合作共赢的文化氛围;

b. 管理过程中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难以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c. 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不畅,信息传递效率低。

3. 未来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

a. 数据驱动的管理模式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b. 突破部门壁垒的平台化管理将成为新的趋势;

c. 强调员工发展和学习的学习型组织管理模式将逐渐普及。

五、建议和对策

基于以上调研结果,针对企业管理模式的优缺点和发展趋势,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1. 强化员工参与和沟通渠道,打造合作共赢的企业文化;

2. 提升管理者的创新能力和市场敏锐度,积极适应市场变化;

3. 加强数据统计和分析能力,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 建立学习型组织,鼓励员工持续学习和发展。

六、结论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企业管理模式的优缺点和未来发展趋势。鉴于这些结果,企业应积极改进管理模式,打造适应快速变化和竞争的组织架构,并为员工提供更好的成长发展机会,以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企业也应密切关注管理模式的新趋势,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景区调研报告"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