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24小年作文

发布时间: 2024.01.18

2024小年作文(汇集10篇)。

在这里我们为您准备了一篇令您满意的“2024小年作文”。写作能够转化自己的思考和理念为文字,写作不仅让我们表达自己的思想还能够启发我们的创造力。提高写作水平的秘诀就是多观察,多阅读,多练习写作。愿这些参考对你有所裨益不胜欣喜!

2024小年作文 篇1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两个神仙。大神仙叫大年,小神仙叫小年。大年心眼好,爱惜人。每到五谷不长的寒冷季节,大年怕饿坏人,就把天上的白面撒下来让人们吃。小年虽说是大年的亲兄弟,心眼却坏透了。他用邪术把大年撒给人的白面变成雪籽,吃下去不治饿还冻坏肚子。等到把人们病倒了,他再变成巨齿獠牙的猛兽下来吃人。他吃人吃饱了肚皮,就躺下睡觉,一觉能睡三百六十天,醒过来还吃人。人们虽说知道它三百六十天下来一回,可是藏到哪儿也躲不过去。只好烧香磕头,请求大年给作主。

大年正为白面变雪、人烟稀少的事胡猜乱想哩,一听人间祷告,才知道是小年作的恶。他气恨恨地去找小年,小年却满不在乎地说:“你行你的好,我吃我的人,碍你啥事啦?”大年看他不讲理,气得抬手去打他。谁知小年心恶劲大,竟反手把大年打倒在地,还恶狠狠地说:“不念一母同胞,我连你也吃了!”

大年打不赢小年,只得亲自下凡对人们说:“小年生来怕雷怕火,等他再来了,你们用油松干柴烧青竹,围成圈子,点上火,人们坐在中间,它下来就吃不着人啦。”人们记住大年的话,小年下来时,干柴油松烧得青竹“砰啪”乱响,烈火烤人,急得它转圈磨牙没办法,只好空着肚子回去了。他知道这是大年的主意,就去打大年,大年没法,也跳到人们烧的火圈里。小年恨得咬牙切齿地说:“等我练好了火功,把你们吃个孩娃不留!”

日出日落,草青草黄。凶狠的小年三千五百九十九天没睡觉,终于练成了火功,再过一天又要下去糟践人啦。

大年呢,也早已作好了准备。他也是三千五百九十九天没睡觉,整天没明没夜地熬气力,练武艺,再过一天也要下山和小年大战一场,保护人类不受残害。

正好到三千六百天中午,大年小年在半空中迎头碰上。小年知道不除掉大年自己吃不安生、就动手打起来。大年毫不示弱,二人打得黄风滚滚,云雾遮天。这就是后来春天风多雾多的原因。

一气打了三十二天,小年急了,张嘴要吞掉大年。大年急忙举起手心雷,谁知小年纵身一蹿躲到了高处。大年追着他往上打,他就一直往上蹿。这就是二月二打闷雷的原因。

2024小年作文 篇2

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民间称为过小年,是祭祀灶君的节日。

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记述春秋时孔丘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说为门、井、户、灶、中雷;或说是行、井、户、灶、中雷)。祭灶时要设立神主,用丰盛的酒食作为祭品。要陈列鼎俎,设置笾豆,迎尸等等。带有很明显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迹。

历史传说

灶君本人,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说。后来又衍生出许多说法。中国道教兴盛之后,曾借《经说》之论,将灶神说成是一位女性老母。“管人住宅。十二时辰,善知人间之事。每月朔旦,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书”。后来就发展成了既有灶君爷爷,又有灶君奶奶之说。在不同的地区里,灶君夫妇又由不同的人选来充当,同时伴随着当地流行的民间传说故事。

祭灶日期

古人祭灶的日期,历来说法不一,有正月、四月、五月、八月、十二月等等。在我国封建社会里,诸教并存,神灵之数高达万千之多,民间习惯一概敬之。可能是为了简化统一,易记易行的缘故,把灶君每月上天禀报一次的说法,演化成了每年上天一次。并且把时间固定在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这一天,也就成了传统的祭灶节日。

山西境内,绝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三日祭灶。只有榆社、文水、黎城、阳城等少数地方是腊月二十四日祭灶。

灶君神简介

灶君神像,贴在锅灶旁边正对风匣的墙上。两边配联多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联也有写成“回宫降吉祥”的。中间是灶君夫妇神像,神像旁边往往画两匹马作为坐骑。祭灶时要陈设供品,供品中最突出的是糖瓜。晋北地区习惯用饧,是麻糖的初级品,特粘,现在统称麻糖。有“二十三,吃饧板”的民谚。糖、饧之类食品既甜又粘。取意灶君顾了吃,顾不了说话,上天后嘴被饧粘住,免生是非。供品中还要摆上几颗鸡蛋,是给狐狸、黄鼠狼之类的零食。据说它们都是灶君的部下,不能不打点一下。祭灶时除上香,送酒以外,特别要为灶君坐骑撒马料,要从灶台前一直撒到厨房门外。这些仪程完了以后,就要将灶君神像拿下来烧掉。等到除夕时再设新神像。

传承与发展

古俗有“女不祭灶”的说法,祭灶往往是男人们的事情。近代却多数由家庭主妇来充当祭灶的角色。

民间传说,灶君爷上天专门告人间罪恶,一旦被告,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在《太上感应篇》里,又有“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的记述。司命即指灶君,算为一百天,纪指十二年。在这里,重罪判罚又增加到减寿十二年了。所以在祭灶时,要打点一下灶君,求其高抬贵手。

在晋北地区流传着“腊月二十三、灶君爷爷您上天,嘴里吃了糖饧板,玉皇面前免开言,回到咱家过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的民歌,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家,清理箱、柜、炕席底下的尘土,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

晋东南地区民间流传着两首歌谣,其一是“二十三,打发老爷上了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团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锡器;二十八,沤邋遢;二十九,洗脚手;三十日,门神、对联一齐贴”。体现了时间紧迫和准备工作的紧张。

其二是一首童谣:“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过五,六天,大年就来到。辟邪盒,耍核桃,滴滴点点两声炮。五子登科乒乓响,起火升得比天高。”反映了儿童盼望过年的欢跃心理。

在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也有各种戏剧故事,民俗有“大登殿,二度梅,三娘教于四进士,五女拜寿六月雪,七月七日天河配,八仙庆寿九件衣”的说法,体现了民间对戏剧故事的偏爱。有新媳妇的人家,新媳妇要带上自己剪制的各种窗花,回婆家糊窗户,左邻右舍还要前来观赏。

腊月二十三后,家家户户要蒸花馍。大体上分为敬神和走亲戚用的两种类型。前者庄重,后者花梢。特别要制做一个大枣山,以备供奉灶君。“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这往往是民间女性一展灵巧手艺的大好机会,一个花馍,就是一件手工艺品。

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见的有天地神联:“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联:“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财神联:“天上财源主,人间福禄神”;井神联:“井能通四海,家可达三江”。面粮仓、畜圈等处的春联,则都是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米面如山厚,油盐似海深”;“牛似南山虎、马如北海龙”;“大猴年年盛,小羔月月增”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单联,如每个室内都贴“抬头见喜”,门子对面贴“出门见喜”,旺火上贴“旺气冲天”,院内贴“满院生金”,树上贴“根深叶茂”,石磨上贴“白虎大吉”等等。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腊月二十三以后,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吕梁地区讲究腊月二十七日洗脚。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开水洗脚。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们也要帮她把脚擦洗干净,不留一点污秽。民间传有“腊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脚。一个不洗脚,流脓害水七个月”的俗语。

腊月二十三.人们称为小年,意味着一年的结束。

过去,过小年是官三民四道士和尚五,就是说凡是家有秀才以上的功名的都在腊月二十三日过小年,黎民百姓是二十四日,道士和尚是二十五日。如今北方地区多在二十三日过小年。

民俗活动

过小年的主要民俗活动是辞灶.就是祭灶王。灶王也叫灶君,民间称灶王爷。

相传灶王原来是一个叫张单的富家子弟,曾娶一贤慧女子郭丁香为妻,后又体弃续娶李海棠。李氏好吃懒做,不久就把张家财产挥霍一空,改嫁他人。张单家境败落,又遭火灾,双目失明.沦为乞丐。一天,他乞讨到一户人家,主人给了他热汤热饭,后发现施饭者就是他休弃的妻子郭丁香,羞愧难当,碰死灶前,被姜太公封为灶王。

2024小年作文 篇3

今天是腊月23,也是我们蒙古族的小年。

今天下午我下楼把头发给剪了,然后在回来写了一会儿寒假作业。

过了一会儿,爸爸回来就给我们做了一顿丰富的晚餐,有炖羊肉,还炖了一条鱼。还准备了几个下酒的凉菜,然后听到外面有人在放烟花,我站在窗户边看到外面有很漂亮的烟花,烟花有很多种颜色有绿色,红色,……,过了一会儿,爸爸把饭做了出来,爸爸和姑夫他们在喝着酒吃着爸爸做好了的饭,我和妹妹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吃完饭后,我和妹妹飞快的跑下楼到车上取下来爸爸给我们买的烟花,就放起了烟花,可是没放一会烟花就被我和妹妹放完了,我好想在上车上取几个来放,这时被妈妈说了一顿,妈妈说:“剩下的咱们回爷爷家在放吧”!我突然感觉到过小年真好呀。

2024小年作文 篇4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千盼万盼,终于盼到了过年。听大人说过小年,是象征着已经快到了年三十。这让我也感受到了深厚的过年气氛。

“这是什么?”我问。

爷爷说:“这是灶糖,也叫芝麻糖,传说灶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的神仙,在它上天的时候,人们供它灶糖,希望它吃过甜食,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让人间事事如意。不过,也有人说祭灶用灶糖,不仅仅粘住灶爷的嘴,不让灶爷上天打小报告,而是粘嘴馋好事、爱说闲话的灶君奶奶的嘴。”“芝麻糖不光是当祭品,人们也要食用灶糖和火烧等祭灶食品,有的地方还要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快点过来帮忙!”老妈叫道。

我急忙跑过去,一会儿择菜,一会儿洗碗,一会儿摆餐具……可把我给忙坏了。不过辛苦没有白费,晚上爸爸做了一桌子好吃的美味佳肴。别提多开心了!

春节的序幕已经拉开,越来越有年味儿,过真希望快到年三十。

2024小年作文 篇5

今天是小年,一大早鞭炮就噼里啪啦的响个不停,我在琢磨一定是那些年长者,在祭祀灶王爷升天吧!其实,我真没见过这种祭祀仪式,只是听父母说过,他们也是从爷爷奶奶,姥爷姥姥那儿知道了一星半点的。

小时候,听母亲说过,有一年大舅去买灶王爷画像,因家境贫寒老想买个便宜的,到了年三十下午去买,结果卖年画的都收摊了,大舅急的火烧火燎,假如买不到灶王爷画像,就没法回家和姥爷交代,老人家根本就没心思过年。说来也巧有个摊主回店里取东西,大舅发现还有一张灶王爷画像,结果一看是一张翻版的,还没来得及仔细端详,就来了好几个买灶王爷画像的顾客,情急之下,大舅将灶王爷画像撕成了两半,于是才买下了这张带有”残疾“的灶王爷画像,回家和老人过了一个囫囵年……

人们对习俗的敬重一直延续着,听父母说,他们在老家时每年腊月二十三这一天,都要打发灶王爷升天,家家户户都把用了一年的灶王爷画像取下来,放进炉膛里焚烧, 据说这就是为了让灶王爷升天顺利,家家户户买些糖瓜、黏糖之类的东西进行祭拜,意思是:用这些糖制品粘住灶王爷的嘴巴,省的升天以后去玉皇大帝那儿告人间的状,想必灶王爷也收受贿赂!

听老人们讲:灶王爷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就完成了自己在人世间的使命,踏着焚烧后的烟火腾云驾雾,前去向玉皇大帝禀报人们这一年的作恶与行善,并祈求保佑好人平安,赐人间祥和太平、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人们能享受玉皇大帝赐予的福报,全仰仗灶王爷的美言,从小年到三十晚,一周的时间灶王爷风雨兼程往返天地间,直到年末的最后一天,才真正完成使命回到各家的灶台,静候除夕的炮竹与人们共度佳节,就这样年复一年,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行着神圣的职责。

小年这一天,包饺子,吃糖瓜,已成为一种习俗,记得小时候,总是早早去排队买糖瓜,那甜甜的味道,吃在嘴里,甜在心里,最重要的是给了人们一种心里寄托:吃糖瓜可以粘住灶王爷的嘴,见了玉皇大帝,就不会说人世间的坏话了,一种简单的习俗,植根于人们心中,代代相传。

记得送完灶王爷,家家户户还要大扫除,把屋子打扫的干干净净,勤劳的家庭主妇只要能擦洗到的地方全部过水,不留死角,然后在墙上贴上色彩鲜艳的年画,有些讲究的人家,还在墙上贴上报纸或者花纸,也有人家贴上白纸,然后再贴上年画。什么“五子登科”“年年有余”“恭喜发财””百子图“等等都是人们的最爱。

看着色彩斑斓的屋子,孩子们欣喜若狂,不停地玩着捉迷藏,床上、床下、衣柜……都成为藏身的好地方,在这家玩够了又去那家玩,歌声、笑声、吵闹声,搅得忙活了一天的父母心烦意乱,但是孩提时代那份快乐至今难以忘怀!

几十年过去了,童年趣事在如烟的往事里若隐若现,脑海中的画面如海市蜃楼般时而映入眼帘,小年的习俗,宛如一个童话故事,深深镶嵌在年幼的心田。过小年,也许多少年后,人们仍会把它当作一个重要的节日来庆祝,沿袭这种相传的习俗,全家聚会,推杯换盏饱餐一顿,但是这种有着浓浓的寓意的习俗能否承传?我们的后代是否还能记起”灶王爷“这个悠久的传说?

2024小年作文 篇6

腊月二十三日为祀灶日,民间俗称为“过小年”,亦称小年。这天送灶神上天言事,称为送灶、辞灶、醉司命。

祀灶是在二十三日晚间进行的。胶东地区灶神画像贴在正屋东面的锅灶墙上,两旁有一幅“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对联,横批是“一家之主”。祭祀时,摆上糖瓜、果品和一碗面汤,然后烧香叩头,把旧灶神?揭下烧掉,这就是送灶王爷上天了。

烧时要加一些谷草和杂粮,好给灶王喂马。过去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山东通常都由男人致祭,但在恩县、博平等地却是妇女率儿童焚香拜奠祀灶。旧灶?烧了以后,有的把新灶?当时贴上,有的则到除夕再贴,所以对联又有“二十三日上天去,正月初一下界来”的词句。

祀灶多用甜和黏的食品。普通用的是糖瓜、枣等,临朐还用羊枣、柿饼,威海用糯米饼、小糖瓜,无棣、恩县、博平、招远、日照等地加用黍糕或枣糕,意思是粘住灶王的嘴,不让他上天说坏话,或者是让灶王的嘴甜,光说好话,所以成武等地称此为“涂神口”,有的还真在灶神的嘴上或锅灶门口粘上一小块糖。也有的在灶门口抹点酒糟或酒,谓“醉司命”。

供品除糖瓜之类外,有的供水饺,取民间“起身饺子落身面”之意,有的供面条,有的还供上用秫秸插成的灶马、灶鸡,好让灶王爷骑马上天,一路顺风。

祭祀之后,还要举行欢送仪式。一家人跪在灶王像前,一边磕头一边烧掉旧灶王像和一匹纸马,同时老年人念念有词:“灶王灶王,你上天堂,多说好,少说歹,五谷杂粮全带来。”

那些迫切需要生儿育女的则念道:“腊月二十三,灶王上西天,多说好来少说歹,马尾巴上带个胖小子来。”这样就算把灶王爷送走了。淄川、招远等地在辞灶之后还有卜灶的习俗,即悄悄外出听人说话以卜吉凶。

辞灶后,据说是诸神上天,百无禁忌,民间家贫不能成礼者多在此时嫁娶,谓之“乱岁”。古代称大寒后10日为阳宅乱岁,嫁娶无禁。现在农村还多在年底结婚。

2024小年作文 篇7

上午,我在家写作业;下午,舅舅带我和姐姐去看了电影。看完电影回到家的时候,爸爸对我说: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晚上我们去奶奶家吃饭。我问爸爸:什么是小年?爸爸说:小年又被称为祭灶节、灶王节。小年是过年的开始。

在去奶奶家的路上,爸爸给我讲了关于小年的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来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错,被玉皇大帝贬到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他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记录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祭灶时,把祭灶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了。

到了奶奶家后,发现桌上真的放了一包芝麻糖,看来奶奶是准备涂在灶王爷的嘴上了。看到伯伯、娘娘和哥哥都在,大人们进厨房帮奶奶做饭,我和哥哥在客厅玩。吃饭前,爸爸放了花响炮和闪光雷,我们一大家八口人围着桌子开开心心地吃着小年饭。

奶奶说:过完小年,大年也就不远了,趁着天儿好,我要准备年货了。

大家的年货都准备了吗?

2024小年作文 篇8

一到了农历腊月二十三,就是小年了。你知道吗,过小年还有一些有趣的风俗呢!

在农村,差不多家家都有“灶王爷”的神位。传说它可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呢!他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被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就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到那灶王爷手中,所以,对这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要想让灶王爷上天说好话,得在灶王爷的嘴上涂上糖,让他说的话甜一点,就行了。民谣中有“二十三,糖瓜粘”的说法,就是用糖瓜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不说坏话。每到要送灶王爷的时候,人们就会念叨:“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王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帝进好言。”

虽然我不住在农村,没能见到送灶的情景,但我知道,过小年的时候,街上卖麦芽糖的特别多!只要你把麦芽糖瓜放进嘴里,它就会粘住你的牙,让你吐不出来、张不开嘴,可好吃了!

过小年可真有趣,不仅可以吃到香甜的麦芽糖,还能看到送灶的情景。

2024小年作文 篇9

昨日是阴历年中的“小年”,那一天,我去爷爷家热热闹闹、开高兴心肠过了这个“小年”。

才早上10点钟,我就到了爷爷家。不一会儿,表哥表姐也来到了爷爷家。趁着还没到午饭时间,我和表哥表姐便兴致勃勃的出去玩了。

外面的空气真新鲜,或许天空和云朵也有些激动,所以下起了阵阵冰雹雨。只见表哥拿出一个鞭炮,点着,往地上一扔,“啪”的一声宣告了游戏的开端。之后,表哥又把鞭炮塞进一个盛水的容器里,神秘兮兮地对我和表姐说:“你们喜不喜欢看‘水炮’?”说罢,点着鞭炮,登时,水花四溅,好不壮丽。表哥真凶猛。

不知不觉午饭时间到了,饭菜真丰厚:有酱牛肉、水煮丸子、清蒸鱼……,还有表哥从威海带来的各种海产。咱们集合在一起,边吃饭边谈天,其乐融融,一顿丰富的饭菜就这样被愉快地填进了肚子里。

吃晚饭,表哥把我好表姐叫进洗衣室里,那里有几盒擦炮,表哥有一个弹弓,他把鞭炮点着之后再用弹弓把它们从窗口弹出去,在空中爆炸,真和飞火流星相同美丽。我在一边看着,不由兴起掌来!不过,表哥在点最终一个鞭炮时怎样也点不着,正想洗洗检查,那鞭炮却忽地着了起来!若不是表哥眼疾手快,把它扔了出去,那就不妙了……好在有惊无险,那风险动作咱们可不要仿照啊!所以,咱们就出来,又到外边玩去了。

这个小年,我过得真高兴!不过,咱们在欢喜的时分也千万别忘了“安全榜首”哦!

2024小年作文 篇10

“二十三,糖瓜粘!”小年来了,人们白天忙,晚上也忙,快来看看他们都在忙些什么吧。

早饭后,我突然发现灶台里的火被扒掉了,连锅也被端走了,只留下了一个空空的灶台。不一会儿,姥爷端着一盆泥进来了。我最喜欢玩泥巴了,忍不住把手伸了进去,这时我的手碰到一块红枣大小、硬邦邦的东西,我很好奇,把那东西捏了出来,扣掉外面的泥,原来是中午买回来的麻糖,为什么它会跑到泥巴里边去呢?难道家里又多了个和我一样的淘气包?

就在我百思不得其解之时,爸爸不知从哪里给冒出来了,给我讲了一节“生动”的民俗课,说什么要用麻糖粘灶神的嘴,想让他上了天干脆不说话,或者让他吃了麻糖嘴巴甜,只说好话。

爸爸还在那里口若悬河,我却想着:粘住灶神的嘴?家家户户都粘神仙的`嘴,天宫的神仙大会不就成了手语大会了吗?再说了,如果真想粘灶神的嘴,加上一管胶水不是效果更好?不过那灶王爷在天上,绝对会用手语说上一句“这户都不是什么好人!”想到这,我嚼着麻糖笑了。

到了晚上,我家灶台又成了烽火台!上边点着蜡烛,下边燃着黄表,空中还有黑色的东西飞来飞去,我被一阵烟呛得两眼直喷泪,赶忙飞快地跑开了!

啊,小年!你就如春节的彩排,真是热闹非凡!

"过小年作文"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