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干法心得体会简短

发布时间: 2024.02.23

干法心得体会简短1000字通用。

每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同,想法也不同,我们可以将新的想法写进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做能让大家形成思考的习惯,我们应该怎样动笔才能写好一份心得体会呢?根据你的需要,工作总结之家精心整理了干法心得体会简短,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干法心得体会简短(篇1)

对于工作、生活、兴趣在每个人心中的地位,以及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和意义,每个人的理解其实是不尽相同的。但工作一定占据重要的意义,绝大多数人恐怕不能和稻盛和夫先生一样把工作作为人生的最为重要目的和意义,但并不违背我们把工作作为生活的重要内容,以及使其成为提升人生价值和精神世界的方式。所以读完这两本书我所极为认可稻盛和夫先生的地方恰恰在于工作是一种修行,这种修行磨练了人的意志、性格、心态、行为方式和职业精神,虽然很多人无法做到工作是种信仰,但对于工作的体验和理解促成了大多数人个人信仰的形成。

首先,工作是人保持生存价值的某种意义,哪怕从生物本能出发也可能是必须的。从小到大,看着身边不少人逐渐老去,一些人甚至刚刚退休不久就去世。在乡下,农民只要身体健康可以活动,终其一生都是在田间地头忙碌,而很多老人一旦脱离土地就很快变得虚弱并不久于人世。人们常常说这就是人没有了念想和心劲,就活不久了。这部分人往往因为儿女事业有成、子孙生活安逸,感觉自己可以安享晚年的时候,就不在思考人生,自然而然也就失去了一生的奋斗动力,身体也随之衰退。后来,读书读到贾平凹的小说《极花》,也遇到了同样的理解。小说里有这么一段:“王保宗他娘为儿子的媳妇熬煎的头发脱得没了一根毛,好歹给王保宗弄了一个瘫子,她给人说我这下一身轻了,要享福呀,可瘫子还没给她做几天饭,她就死了。老老爷说:你知道这是为啥?黑亮爹说:为啥?老老爷说:他们都没有用了么。人要是活着没用了,这世上就不留你了。”

乡下人去看待生老病死、人的意义常常受命于天,但本质上也是承认人内心的那股生存的意念与动力,而提供我们这种动力的恰恰是目标,而我们更多的目标大多数时候来自工作,无论是为别人工作,还是为自己工作。人内心中有一种力量就是支撑我们生存下去,完成未尽之事的动力。否则,不知道自己还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没有了目标,终将失去生存的意义,或是如同行尸走肉。

其次,工作促使了我们生活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逐渐成熟。

其实个人经历是农村长大,从小就深刻体会劳动是生存的根本方式,只不过未工作之前更多的将工作作为一种被动的选择。人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从生活的过程中去体会工作的意义,而这个过程是渐进的,所以我认同稻盛和夫先生刚刚工作的那段过程,以及他自己的人生历程。指责一个未经生活的年轻人不热爱工作是粗暴的,但一个经历生活的洗礼却仍未产生以工作为内容的生活方式则是无知或者懒惰的,他必然会被社会所淘汰。

我7、8岁时候就已经能够下地帮父母分担好多家务事,年龄逐渐大一些的时候就能做好一些体力活。当然对于幼年时期的我而言,并没有这种积极主动的去分担劳务的积极性。因为那时候农村家庭都普遍的贫困,当父母在我稍大一点让我参与更多的农务时,开始知道农民常年披星戴月的耕作,却有时候仍然无法支撑子女读书费用时的那种尴尬。那时候起,劳作开始从被迫变为可以接受,但我们内心深处依然是渴望着摆脱农业劳动这种辛苦的形式。于是,如果我们把学习也看作工作的话,这才是促使自己努力走进城市的唯一的最好的途径。但这也让自己意识到,工作后已经无法像在农村那样从事一种自己熟悉的工作方式,一切都得从新开始,而且没有父母可以依靠,必须要自己努力工作才可以生存。其次,农业的退路在于不努力至少还有土地,而在城市工作不努力的结局连土地也回不去。许多事情,许多世界观的形成,许多对人生和工作的意义的思考都是在这个过程中完成。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在刚进入工作的时候多多少少有疑惑、有抱怨,但自己肩负起生活的重担的时候,似乎工作是唯一一种有付出就有回报的生存方式。我们对生活中的人可能付出了情感、帮助,也可能最终反目成仇;为朋友两肋插刀,但仍然可能在你最困难的时候,他并不在你身旁;又或是,在结婚生子、儿女上学的时候,但父母年迈体弱你已经不忍心他们再为此劳累的时候,我们都会发现,只有工作一如既往的在回报我们的付出。

也许这是功利的解释,但我相信多数人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沉浸在工作之中,无法停下来的很大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工作填补了我们对于自己精神世界的空虚。人作为小孩子那样,社交、美食可能满足了内心世界的仅有需求,这种获得感和精神世界的满足是成年人常常无法感受到的。因此,工作填补了年龄增长过程中,社交、美食、娱乐等无法填补的空间,无论是目的层面、精神层面、身体层面都令我们的生活变得充实而有意义。因此,正是在习惯工作、享受工作的过程中,自己的生活观、世界观、价值观才变得逐渐成熟。因为,人只有在创造生活,才能懂得什么是值得的,什么是正确的。

干法心得体会简短(篇2)

读《干法》有感心得体会1000字:

拜读此书起初是奔着稻盛和夫的声望去的,单看这个书名,猜测里面应该是工作方法一类的书,然而当看到第三页“一本泄露天机的宝书”这个醒目的标题时,一下子就激起了好奇心,心中充满着对稻盛和夫先生的敬意。

之前一直听别人说的三观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一次接触到工作观。阅读此书让人感觉是非常的踏实,在稻盛和夫的笔下,内容呈现得非常自然。

其实书的重点,并不是讲具体的工作方法,里面体会到更多的是稻盛和夫先生把自己一生的工作实践经验如何转化成人生修行分享给读者,以阐述人生观中的“劳动观”“工作观”,这个层面的哲学具有重大而深刻的现实意义。

感受最多的是本书的第一章:

人,为什么要工作?为了工作而工作?为了钱而工作?为了名而工作?也许永远不会有标准答案,通读全书,稻盛先生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自己就是工作,工作就是自己”,下面这个的故事或许能给出一个比较好的的诠释:一位心理学家,为了实地了解人们对于同一个工作,看在心理上所反应出来的差异,来到一个建筑工地,对现场忙碌的敲石工人进行探问。

心理学家问第一位工人:“请问您在做什么?”工人没好气地回答:“在做什么?你没看到吗?我正在用这个重得要命的铁锤,来敲碎这些该死的石头。而这些石头又特别硬,害得我的手酸麻不已,这真不是人干的工作。”

心理学家又问第二位工人,工人无奈地答道:“为了每天500元的工资,我才做这件工作,若不是为了一家人的温饱,谁愿意干这份敲石头的粗活?”【WWW.WEi508.cOM 实用文书网】

心理学家又问第三位工人,工人眼光中闪烁着喜悦的神采:“我正参与兴建这座雄伟华丽的大教堂,这里可以容纳许多人,虽然敲石头的工作并不轻松,但当我想到,将来会有无数的人来到这儿,在这里接受上帝的爱,心中就会激动不已,也就不感到劳累了。”

可以看出,同样的工作,同样的环境,不同人的感受却有如此大的差异。当然不同的感受,也会带来不同的格局和未来。第三位工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像极了稻盛先生,稻盛先生是从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变成了经营之圣,想必第三位工人的未来会如何就可以想象出来了。这也正应了那句话,先做人,后做事,态度端正了,这事才能做得漂亮,做的完美。先生的那种对工作的态度,值得我们现在年轻人去学习,现在许多年轻人的各方面条件越来越好了,单工作时却不能脚踏实地的工作,想的永远比做的多,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

对于特别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想做什么,能做什么的年轻人,他们对于工作的付出,就不单单会把工作当工作来看,更多地是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所以当下,也不断地涌现出,有理想,有创意,又有实干精神的新一代的年轻人。他们通常都是有着很强的社会使命感,而且非常非常非常努力,比普通人更努力。

进入风驰十个年头了,一直在营销部岗位上对风驰的产品和岗位,从一无所知到逐步深入,越来越喜欢本岗位的工作了,在做事的时候,公司平台和身边的人给予了很多帮助,磨炼了自己,在日后也会更加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追随公司的目标,不断向前!

干法心得体会简短(篇3)

《干法》一书是日本稻盛和夫经营之圣又一力作,这本书体现的工作观和《活法》完全相反,但并不矛盾,东方和西方管理理念的差别。

谁来拯救我们的工作?此刻就《干法》一书体会我自身的感想,本书前言幸福的工作法,稻盛和夫把工作当成一件幸福的事情,工作中的思考和体验,给我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收获,让我每一天的生活充满价值,同时工作又是万病良药,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和考验,工作中体会乐趣,就向人们常说的乐在工作。

人为什么要工作?我以前的理解就是能有口饭吃,能有衣穿,能有房住,得他人认可的价值。《干法》书中说人生的工作是最尊贵的,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日复一日的工作锻炼了我们的心志,提升了人性,磨砺了人的思想。

在人生中想要提高自己的信心,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很难,不管人怎样一心思善,行善,但不知不觉仍会做出出格的举动,不能把思善,行善始终如一,努力的思善和行善,一但有了不好的念头,做了不好的事情,就要虚心的自我反省,透过自我反省的不好的念头消失在萌芽之中,每提反省,时时刻刻反省有利于提高自信心,全身贯注于自己的工作,只要做到这一点,就能够磨练自己的灵魂,铸就完美的心灵,自己的命运必须会向好的方面转变。

如何能够真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就要改变心态,心态能改变一切是最有道理的,每一天对自己的心态的调整有利于一天的工作,无论任何事情都要向良性最好的方面去想,不要把工作当成一种苦差事,与其找喜欢的工作,不如先喜欢上现有的工作,与其追求幻想,更不如爱上眼前的工作,只要是喜欢上了,就能不辞辛苦的工作,不把困难当做困难,一心去想怎样工作,自然就会有好的收获,必须能做出成绩,有了成绩就会获得身边人的好评,你就会更加爱上自己的工作良性循环也就开始了。

挑战自己是生命中的动力,在公司每年每季度每月每周都会有销售计划和任务,前几年为了提升业绩,公司领导带头表态,如果完不成任务会如何如何惩罚自己,我相信自己能做到什么什么等等,外人看来这是一群疯子,但是我相信这是对自己的挑战,向更高目标更高理想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

干法心得体会简短(篇4)

《干法》是稻盛和夫的新著,是《活法》一书的姐妹篇,该书在日本一经出版就成为新的超级畅销书,一年内再版19次。作者稻盛和夫先生在日本被人誉为“经营之圣、人生之师”,是唯一一位同时创建和经营京瓷和KDDI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传奇式人物。

该书从开篇的序言开始就点出了一个在当今社会具有警示意义的命题——什么是正确的劳动观或者工作观,并从作者自身的实践认知和西方宗教对劳动的原始观念等方面进行阐述对比,最终得出了“工作是对万病都奏效的灵丹妙药,通过工作你可以克服各种困难和考验,让自己的人生时来运转”这一经典结论,可以说全书都是围绕这这一论点来展开论述的。“工作能磨练灵魂,提升心志”,“劳动的意义不仅在于追求业绩,更在于完善人的内心”,对这些朴实无华的观点的认同对我们许多年轻人来说绝对是一种心灵的升华。

一个人只有对一件事情从开始就抱着崇高的目标去做的时候收获也才能更多,而工作就是这种事情之一,能让我有这种认识上的提高使我不得不对稻盛和夫先生从内心充满了感激和尊敬。然后先生又从如何才能出色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并获得成功出发通过自身和他人的实际事例生动而又富有理性的告诉我们“如何投入工作”,“要以高目标为动力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要追求创新”,“要抓紧每一天,让每天都进步一点点”,“对工作要抱有‘完美主义’的精神”,并最终提出了“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这一“人生方程式”。

从而告诉我们如果想获得一个好的人生或者工作的结果除开热情和能力这两个重要因素外,正确而又积极的思维方式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这也是我读本书最大的收获。

干法心得体会简短(篇5)

“人为什么要工作?”许多人把“努力工作”、“拼命工作”看得毫无意义,他们甚至对积极工作的人抱以冷笑和鄙视。但我读了被称为日本的“经营四圣”之一所写的《干法》,领悟到了“工作”的真正蕴含工作是“医治百病的良药”。

在《干法》的字里行间中,我们能够明白如何成就商业阶层事业与生活的梦想——如何投入有趣的工作之中,如何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如何才能出色地工作。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难道我们就要这样白白的浪费吗?我们要知道: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一门职业,孜孜不倦,这样的人最有魅力。凡是功成名遂的人毫无例外,都是不懈努力,历尽艰辛,埋头于自己的事业,才取的了巨大的成功。通过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在成就伟大功绩的同时,他们也造就了自己完美的人格。其实,劳动的意义不仅在于追求业绩,更在于完善人的内心。就是说,聚精会神、精益求精地投入工作中,就是在耕耘自己的心田。每当一个在职业战场上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只要“极度”认真地工作就能扭转你的人生。稻盛和夫曾经就这样做,使自己所在即将倒闭的公司重拾希望与光明,从而扭转了他的一生,点燃了他的生命之火,结果研发了“镁橄榄石”,取得了人生的第一大成功。

不过,我们怎样才能真正地投入工作中呢?首先,只要我们改变“心态”,每个人周围的世界就会发生戏剧性的变化。我们要慢慢明白工作是一种兴趣爱好,能从中寻找到快乐;而不是一种苦役。但是,与其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如先喜欢已有的工作:与其追求梦想,还不如爱上眼前的工作。“热爱工作”,话虽如此,但做起来就像僧人艰苦修行,并非易事。所以,若是当苦行僧,一位强调在吃苦耐劳而没快乐,是很难持之以恒。

因此,还必须要从工作中快乐。稻盛和夫的经验是:当工作进展十分顺利时,就要直率地表达快乐;当工作成果受到别人的夸奖时,就要诚挚地表达感谢。继而将这种喜悦当作精神食粮,然后继续投入艰苦的工作中。即使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但我们更想出色的工作,可是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呢?最重要的就是追求“完美主义”。不管多么细小的工作都要用心去做,要投入100%的力量,一个差错、一丝疏忽、一点马虎都不允许。同时,我们也要注重细节。因为工作的完美无缺,都是由细节构成的。

这就是《干法》中的精华。

干法心得体会简短(篇6)

总之,从小到大一直被父母强调一些做事情的方式,包括工作后被上级和同事强调工作的原则和应当注意的细节。而这些东西、概念更多的是依靠自身的工作去理解和学习的,并在工作的过程中养成一些习惯,而那些不断被提醒和自我感悟的东西就是做事的态度。读完稻盛和夫先生的书,其实这些就是干法,或者是活法。工作生活的经历,认识到很多的人,做过许多的项目后,越来越觉得,做好的一件事情的态度,不仅仅在于我们曾经有着何种专业知识和经验,还在于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一种新的事情、下一次面对的问题。有些经验是可以被反复使用的,但有些事情有其本身的逻辑。真所谓“隔行如隔山”,在一个不同的环境中需要去保持发现的心态,考虑过去从未曾考虑过的因素,保持一种敬畏心和好奇心,但保持这种方式的补充条件是要足够的细心。天下之事不在乎难,而在于细。稻盛和夫先生就发现,有很多生产工艺过程中就有一些工序是自己没有注意到的,比如在打磨一个粗胚产品的磨具还需要清洗,如果没有清洗,上一次工作留下的残渣可能就会损害下一次工作的产品的精细度。其实工作就是这样,我们往往以为熟悉了一类事情,其实还有一些应当被注意的细节会被这种自以为应当如此的习惯所忽略,人总是轻信自己的经验和能力,而忽略了自身做事应有的细致的态度。因此,每一件事情都应被当作全新的挑战去看待,去不断的问自己,我还有什么没有想到,也许细节花费了许多时间,但可能因此扩展了更多的认识并弥补了不足。

经历和观察过一些公司,急速的扩张,但在这个过程中并未意识到以自身的经验无法事先考虑到的不足,成为拖垮企业进一步前进的动力。一旦企业陷入补救曾经的错误而停滞不前的时候,就常常陷入内部的互相指责、怀疑和困惑,而最终停止下来。做工作就像是打仗,成功往往依赖于正确的进攻,一旦犯错进攻停止,一切也就会结束。因此,进攻不仅仅是单纯的进攻,还包含进攻中不断完善自我的态度,持续性在进攻中发现细节并不断完善,也是保持持续进攻的应有的态度。当然因为弥补错误而停滞,或是只追求进攻,也必然会出现成长的风险。人往往可以在不断的成功中保持自我修复,但如果因为自我修复而陷入停滞就很难再次发起进攻,无论是一个人的工作,抑或是一个组织的工作,用希望去鼓励前进,比在怀疑中觉醒似乎更加容易。

因此,这些就是工作所能教给东西,将细节和不断的完善自我作为成长和工作过程中的应有态度。

干法心得体会简短(篇7)

在工作中修行——读稻盛和夫《干法》读后感心得体会2000字:

为期一段时阿间的《干法》已学习完毕,这是2019年分公司全员学习三部曲的第一部,每次学习以早会专题版块分享为主,辅以个人阅读自学。

学习期间我因出差中断了几次早会的内容分享,便忙忙的在回到公司第一时间抓紧补课,前后看了两遍《干法》。

第一遍是大而概的粗线条浏览,知道了这本书的主旨思想;第二遍则是精读,一字不落的通读了一遍,就一些重点内容做了读书笔记。如此两遍下来,对本书传递出来的最正的工作观感受颇为强烈,只觉到处都飘着六个字:在工作中修行!

的确如此,时至今日,谁不是边工作边生活,谁又不是依靠工作来生活,工作给了我们能够继续生活下去的动力和资源,也让我们因有着工作而更加从容地拥抱生活享受生活。

可是,这种停留在最普遍最浅显层面的工作,是否真的就和稻盛和夫《干法》里所说的工作如出一辙?是否每个工作的人都能明白“工作造就人格”“在工作中修行”这一质朴又崇高的道理?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抱着“将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及其方法告诉年轻的一代”的使命,用自己的现身说法,从亲身经历和各种经验重点围绕三个问题进行:

一是“我们为什么要工作?”

二是“如何让自己爱上所从事的工作?”

三是“怎样才能出色地工作?”

这三个问题事关每一位工作者,也是每个人一生中最重要且无法逃避的问题,书中的主要观点在当今浮躁的社会环境之下,具有重大而深刻的现实意义。

全书开篇便来了一个灵魂大拷问:“人问为什么而工作?”

这样的问题相信每天都有很多人忍不住要问自己,问的人不同,答案自然也就五花八门。为了生活?为了赚钱?为了家人?……

就在形形色色的回答中,我们看到了书中给出的答案:“工作就是提升心志、磨练人格的修行。”

现实中很多人把不得不工作看成是让自己痛苦的“万恶之源”:

用自己的劳动力、时间、精力来换取一定的薪水,工作在不情不愿中一日日耗费时间虚度光阴,自然体会不到工作的乐趣,感受不到工作的意义,更谈不上工作给个人带来的价值。这样的工作认知和现状,既是背叛自己的心性灵魂,又是对工作的玷污亵渎。

《干法》告诉我们:工作能够锻炼人性、磨砺心志;工作是人生最尊贵、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工作是“万病良药”,即使在苦难当中,只要拼命工作,就能带来不可思议的好运;极度认真地工作能扭转人生。这与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所说“人生的真谛在于奉献与合作”的观点高度一致。作为一名管理干部,在坚守好岗位工作的同时,必须把最正确的工作观传递给自己的部门员工、传递给内勤,传递给全体营销队伍。

让大家深知“努力工作的彼岸是美好人生”,竭尽全力让每个人扭转自己对工作的态度。将对工作的认知建立在一个正确的思维模式之上,这是做好后续一切工作的万源之头,是迈向美好人生彼岸的第一步。

有了这一基础认知模型,再配以:正确的能力模型;拥有足够强的热爱;喜欢甚至迷恋上自己的工作;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每天都“创造性”地工作……便可得到成功的人生结果或工作结果,真正实现“在工作中修行”。

正如稻盛先生所言,工作的真谛在于“全身心投入”。只有全身心投入我们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对公司战略的解读和践行,运用创新的培训精神让产品理念、产品服务通过队伍传递到千家万户,终能实现抵达美好彼岸的人生。

2019年培训工作的全面推动落地依然存在一些客观情况,比如:现有队伍基数太少;战斗月冲刺节奏紧张;各种营销主题活动高频次举办。这些都使培训工作的开展稍有难度。但是,“把培训的愿望渗透到潜意识”,“既然定了计划,就一定要实现”,“每天都要钻研创新”……《干法》为我们指明了培训的方向和具体方法。

2019年培训工作将在原有培训体系的基础上,立足现实、需求调研,大胆创新,以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推动培训落地,在按部就班的执行培训计划同时,也要具有“见缝插针”的培训能力。让培训工作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到队伍的成长及全方位作业过程中,以致力于真正实现培训引领为终极目标,并始终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各种线上线下培训工作,同时让培训工作更具有前置性和延展性。

“法乎其上,则得其中;法乎其中,则得其下;法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干法》把稻盛和夫70多年最平凡的工作上的点滴举动淬炼成最不平凡的思想,如果我们能运用这些伟大的思想在每日工作中,用将来进行时看待自己的能力,则必将日臻完善。

只不过大道至简,知易行难,道理不能改变人生,能改变我们的,唯有脚踏实地的“完美”行动。也正因此,“在工作中修行”才更具有其现实意义。

干法心得体会简短(篇8)

当初读法律的时候,老师曾经问过一个问题,是应该尊重程序的合理性还是应当尊重结果的合理性。未经过严格的法律思维训练之前,绝大多数人都会回答结果合理性很重要。因为大多数人都会觉得,选择法律来行使权利就是为了得到合理的结果,否则权利的意义何在。事实上,在权利和结果公正之外,无论是法律还是社会性的工作,都有一个大前提预设在那里,这就是秩序。

如果没有秩序,仅仅依靠我们自身对于结果的追求,只能增加更多的矛盾和纷争。个体的多样性也必然无法得出满足每个需求的结果合理性。现代科学的逻辑更多的追求的不是一次实验得到的结果,而更加在于多次成功实验中的规律和操作的过程的规范性,科学家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证明的不仅仅是我们可以得出某种结果,而是通过这样一种规范的、可以反复适用的方法得出某种结果。在生产上这就是工艺,一次实验生产的产品只能作为样本,即结果的合理性存在,但多次成功实验形成的工艺或是流程得出才是一个产品的标准化生产过程,而这些流程和工艺就是秩序。

毕业后8、9年的工作中,我们身边不乏特别聪明的人,常常率先作出我们努力而无法达到的成果,但这样的人成功的时候并不居多,除非他总能在同类的事情上发现可以反复适用的方法。但同样,如果这样的人在更高的岗位上,我们只是追求结果的合理性,就往往忽略了其过程中的不合理的方式,百家笔记网失败的概率仍然很大,那么他能够调动的资源越多,失败对于企业的损失也就更多。因此,许多成熟的企业是很难长期容忍聪明但又疯狂追求结果的“破坏者”,因为创造往往也意味着破坏,但失败的概率往往大于成功。

因此,在稻盛和夫先生的哲学里,我相信他并非排斥创新和敢想敢干,而是我们应当用一种怎样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创新。结果必然是重要的,但它的前提是建立在过程和秩序的合理性之上。以前我觉得我不能很好的回答大学老师的那个问题,而且现在我能够深深的体会程序合理性与结果合理性之间的答案所在。工作就是一种重塑人的思维方式的过程中,只有去敬畏它、关心它,才会发觉不仅仅是我们在完成工作,工作也在改造我们的思维方式,从而达致更高概率的合理结果。以正确的程序和秩序导向正确的结果,也是所谓的路径依赖,在需要改变时可能是一种束缚,但在大多数时候是一种应有的正确的思维方式。正确的思维方式就是不会为自己每次破坏程序和秩序的行为寻找借口,要懂得什么是底线,才可以有节制的去“破坏”、去创新。

"干法心得体会"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