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傅雷的家书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3.28

傅雷的家书读后感800字精选7篇。

阅读是人们增进知识最有效的方式。阅读作品后,我们都对作者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此时正是我们撰写读后感的好时机。有关作品读后感有哪些呢?也许"傅雷的家书读后感"就是你要找的,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傅雷的家书读后感 篇1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在一个慵懒的下午,带着求知的欲望捧起一本书专心的阅读——《傅雷家书》。他是我国近世享有盛誉的翻译大师和艺术批判家傅雷给儿子傅聪的家信摘编。这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儿子的爱和期望。

家书是真情的流露,再加上傅雷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艺术修养,这些文字生动优美,读来感人至深。使我从中学到不少做人的道理。作者教导儿子: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告诉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这些都使我受益匪浅。

让我感触最深得是傅雷在1954年1月30日晚写给傅聪的信。因为作者在儿子走后的第二天,就想写信,又怕儿子嫌烦。充分地表现出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爱和理解。讲述了两代人相处中青年人应持有尊重长辈意见,理解长辈的情感的态度。长辈应克服不太讲究说话技巧,不够耐心的弱点。让我懂得了如何与长辈交流、相处。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的父亲又何尝不是如此待我们呢?当我们骄傲时,父亲是我们的“警钟”;当我们遇到困难、挫折时,父亲是我们的“打气筒”;当我们在外面受伤时,父亲是我们的“避风港”……父爱如山,父爱伟大!让我们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来回报父亲对我们的谆谆教诲吧!

傅雷的家书读后感 篇2

这本书,是傅敏选编的傅雷夫妇与长子傅聪的来信。傅聪长期在国外留学,因此,写信成了与父母交流的唯一方式。这些信写于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间。在信中,他们几乎无所不谈——谈论艺术、人格、家庭、感情,甚至还谈论了国际形势、宗教信仰、历史文化等重大问题。可以说,这既是一本充满人情味的家书集,又是一本学习如何做人的教育书。

傅聪在钢琴上颇有天赋,因此,他被送到波兰留学深造。在异国他乡,他很容易遇到困难、挫折,以及犯错误,这就需要父母的安慰与教导了。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拳拳的爱国热情。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傅雷所写下的近百封家书,总的主题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华文明为准;立志成才,要以报效祖国为要务。整本家书,可以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最好阐释。

这本书给我们了解过去历史,开启了一扇窗户,很好地为我们保存那个时代的记忆,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清楚阐释出来,它不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

这本书除了教人们立身行事,还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字里行间透露的亲情令人感动。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不是伟人,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说出让人立身处事的大道理,但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会先为我考虑,为我打算。傅雷家书中有着许许多多做人处世的大道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样讲道理,然而他们总是为我好。

这些是意义非凡的信,它激励着我们奋发向上,并教育着我们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傅雷的家书读后感 篇3

有一本书,以真实亲切的内容,朴实的文笔,写尽了人世间平凡却伟大的感情。这本书就叫《傅雷家书》。

了解这本书的主要作者傅雷,还是在一篇网页上。傅雷对儿子聪从小极为严格,和儿子的关系也并不好。儿时起傅聪经常被父亲打骂,身体上长会有新的伤疤。起初,还有些怀疑的我,在书中找到了细支余节:总算我的教育没白费,你二十年的折磨没有白受!你能坚强,只要你能坚强,我一辈子放心了!到底怎样的遭遇会被称为折磨,我心惊胆战之余也对这位荣登语文书目的父亲产生了不屑:这样的人也配?

很快,这本书被读完了。我也对这位父亲有了与先前不同的看法。

首先是他对儿子聪的教育。当傅聪在难度堪比奥运会的肖邦钢琴比赛中获得第三名时,傅雷先表达自己的喜悦,然后告诫:遇到极盛的事情,必定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格外郑重、危惧、戒备的感觉。这种想法十分理智。从古至今有多少风云人物在兴盛一时一失足成千古恨?如果我们在取得进步时,喜而不狂,就能稳步前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傅雷还给儿子立下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入他国国籍。时刻警醒着儿子铭记祖国。这种深深的爱,不仅感动了,身处异国他乡的傅聪,消融着父子间的隔阂,也温暖着书页前的千万读者。

傅雷的博爱也令我佩服。傅聪结婚后,傅雷就把儿媳弥拉当自己女儿对待,从不因国籍不同而区别对待。从未见过一面,却像久已认识的人那样亲切。读她的信,神情相貌跃然纸上。傅雷如是说,也如是做了。他们向弥拉讲做人道理,生活经验,知识选择,还经常询问傅聪儿媳对自己的看法。生怕自己不够和善。他的老友钱锺书说过: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两个人很重要,一个是不宽恕的鲁迅先生,一个就是大爱的傅雷先生。这博爱的品质,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他能让人的修养提升,让人的情感变得真诚,让他成为一个四海皆有朋友的人。这品质也正是国家所需要的。打开国门,交流,合作共赢,这正是博爱的力量。

至此,傅雷那个暴戾无常的形象在我心里经过了修改,已有了父亲深沉而不缺厚爱的模样。他虽不是完美的父亲,但他是个理智的学者,儿子傅聪成长路上不可缺少的领路人。

傅雷的家书读后感 篇4

这个夏天,又翻开了那本《傅雷家书》。

因为以前便看过,这次差不多只是“走马观花”的又游览了一遍。记得那时候对于这些文字都是一点儿兴趣都提不起,看家书真是一种煎熬。而现在却不一样了,在这本书中能找到许多我十分赞同的观点,想是因为长大了后,眼界更开阔,更有想法了,或是说更成熟了。我有时会稍稍的幻想自己也能有像这样善解人意的父亲,而我的父母也能有像他们一样优秀的孩子,不过前者是无法选择,后者又是难以改变。

虽然我也明白作为女儿是不应该随便数落父母的缺点,但我不得不说,有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父亲是非常幸运的。他们似乎会更加理解孩子,即使我也知道他们对于孩子的培养也十分严厉,苛刻,但在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父母,也没有什么比对孩子的理解更重要了。以前杨校长说过:不要抱怨你的父母不理解你,因为人生在世,什么都能选择,唯独父母是命中注定,抱怨也不会改变现实。这句话我一直都深深的刻在脑海里,是啊,的确如此,我不会有像傅雷这样的父亲。

转念,又想到了自己的老爸。我从来不会称呼他为父亲,因为对自己而言那样实在太肉麻,更何况我也不是什么文艺女,富家千金,更用不着这么“淑女”的称呼。我和老爸一个样,用老妈的话讲就是“乡下人”。老爸在我印象中是蛮不讲道理的,和傅雷先生比起来更是如此。他大腹便便,看上去就像是旧社会中的大地主。老爸常常“教育”我“所谓孝顺就是对父母无条件服从”,这一点一直让我很不爽,我觉得他长相旧社会也罢,为什么连思想也是如此。好羡慕傅聪、傅敏先生的父亲啊。

现在的老爸和傅雷先生,他们的孩子一个将来会是画家,一个是钢琴家,都走在了艺术之路上,论专业,论外形,我都更希望能有傅雷先生这样值得我骄傲的父亲。因此我也得埋怨上帝,没有福气成为傅雷的孩子,小时候学过三年钢琴,但自己又实在不是那种安于坐在凳子上的孩子,那种随时想要爆发的动力,使得我走上了自己所爱的绘画之路。

我也要感谢老爸的乡下人性格,送小就没有拘束过我的想象。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老爸,才得以有现在这样大大咧咧的我,或者说得好听点,有着画家气质的我。

如果是傅雷先生,肯定做不到。

傅雷的家书读后感 篇5

父爱如山,而傅雷就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他两个孩子的成就与父亲的严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傅雷是一名睿智、博学、正直的学者,《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写给儿子的信,里面涉及良多,而它给我的最深印象却是他对孩子们的严格要求。他对儿子会提出许多客观的见解,譬如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控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从此以后你就可以孤军奋斗了。

不光是傅雷,傅聪的母亲朱梅馥也会告诫他不忘初心不忘本,彰显出她满腔的爱国情操,譬如:一个人的机会、享受是以千千万万人的代价换来的,那是多么宝贵。你得抓住时间、提高警惕,非苦修苦练,不足以报效国家,对得住同胞。

虽然傅雷夫妇对傅聪如此严格,但他的信中也不时流露出对孩子的关心与爱意。例如:我说了那么多,又是你心里都有数的话,真怕你听腻了,也真怕你不肯下决心执行。孩子,告诉我,你已经在这方面努力了,那我们就安慰了、高兴了。

读了《傅雷家信》之后,我真为傅雷先生在家信中对孩子所表达出的父爱而深深感动,家书中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他们之间相处之道十分值得我们去借鉴,在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处应该互相学习,包容彼此,改变自己。没有绝对正确的,只有不愿去理解。

我们应当去理解父母,再过十几年我们这一代人也会成为父母,我们也应该与自己的子女彼此理解,互相包容。这正是《傅雷家书》带给我的体会。

傅雷的家书读后感 篇6

暑假如约而至,第二天,我就收到父亲送给我的假期礼物一一《傅雷家书》。翻开飘满墨香的书页,我那颗原本躁动的心,一下子就被吸引过去。

《傅雪家书》收录了傅雷夫妇与留学儿子傅聪的往来书信,其中的每一句、每一字都流露出人世间亲情的温馨:父母对儿子的关心、问候,对儿子学习、工作的鼓励和教诲;儿子对新生活的憧憬和追求,对未来的向往和规划,深深地感染着我,打动着我。每一封家书饱含的绵绵亲情和刻骨铭心的思念,都令我印象深刻。

最令我感怀的,还是那一份来自父母最纯粹、最朴素的爱。离别之际,父母的不舍、难过,对儿子曾经的粗暴行为的忏悔,对儿子未来生活的顾虑和担忧宛如一把锋利的尖刀,清晰地镂刻出父母心中最深沉的爱,这种爱,几乎是浸着血的!

这不禁让我联想起自己与父母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秋季到了,天气尚未转凉,母亲总是唠叨着让我多穿衣服,不厌其烦地把我平时喜欢穿的秋装,一件件地倒腾出来,任由我选择,任由我朝她发脾气。当我顺从地加穿一件衣服时,她才满意地放我出门上学去。

母亲外出时,看到什么好玩的、好吃的、时尚漂亮的,总是第一个想到我,千方百计地弄到手,笑眯眯地送到我手上,但我从来没发现过她为自己买过什么,哪怕是最便宜的地摊货!

由于母亲只上了几年小学,无法在学业上给我什么指导、帮助,但几乎每夜都在不远处陪伴着我。有一次我遇到一个数学难题,苦思冥想,抓头搔腮,她显得比我还焦躁,在门外踱来踱去,让我哭笑不得,只好反过头来安慰她。

父亲一向大度,对于我的诉求,也是尽力满足。

读了《傅雷家书》,我加深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的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真挚的、最无私的!但我们这些作子女的,往往把这份情、这份爱,忽略了、无视了、冷落了,甚至忤逆父母的心愿,作出伤害父母感情的叛逆行为,如此种种,我们真该早点省悟丶早点忏悔、早改过自新!

读了《傅雷家书》,我更体会到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一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照顾好自己,多关心父母,让人间真情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

傅雷的家书读后感 篇7

每个人都有父母,当谈起父母时,大家脑子里想的大多都是母亲以及那浓浓的母爱,很少有人脑子里会想到父亲。在大家的印象中,父亲的形象都是高大的,父亲都是不善言表的,他们的爱像宝藏一样躲在地底下,不易发觉,但那却是真正存在的。

傅雷先生是我国著名翻译家。他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就致力于法国文学的译介工作,他翻译了很多文学著作。

在大家的眼中他是一个成功的人,在傅敏的眼里他大概是一个严厉而又尽职的父亲吧。

在傅敏长大成人的时候,他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指导;在傅敏留学海外之后,亦是如此。那一封封书信便成为了傅家的家书。这些家书凝聚了傅雷对祖国浓厚的爱和对儿子深藏的爱。

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育儿子,他所写下的近百封家书,总的主题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华文明为准;立志成才,要以报效祖国为要务。整本家书,可以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最好阐释。他的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傅雷在艺术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因此这些家书还谈了极多的音乐作品,表演技巧以及艺术修养。无论傅雷去波兰留学,获得国际大奖,还是后来去各地演出,他都给儿子指点,所以傅敏的成就应该还有他父亲的功劳把!

看这些家书时,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虽不是伟人,只是一个农民,也不能说出让人立身处事的大道理,但他事事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会先为我考虑,为我打算,他满足我的各种需求,给我最好的生活。所以我觉得我的父亲很伟大,我为他骄傲。

傅雷家书中有着许许多多做人处世的大道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样讲道理,然而他们总是为我好。

读了《傅雷家书》,我懂得了很多,我明白了父亲那隐藏的爱!

"傅雷的家书读后感"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