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菱形课件

发布时间: 2024.04.09

菱形课件(集锦11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预先准备好的,而课件内容需要老师自己去设计完善。良好的教案编制是科学管理教育教学工作的必要内容。关于“菱形课件”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为您搜集了些许信息,希望这篇文章能够让你的生活更加美好建议你将其保存下来!

菱形课件(篇1)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菱形的性质》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菱形的性质的探究过程,掌握菱形的两条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菱形性质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观察推理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2)根据菱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演绎能力.

3、情感态度:在探究菱形的性质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运用菱形的性质,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菱形性质的探求.

难点:菱形性质的探求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

活动1:课题引入

思考:给你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可以通过折叠、裁剪等方法如何得到一个菱形?

答案:教师演示,将纸对折、再对折,然后沿图中的虚线剪下,就会得到菱形。

【设计意图】用图片引入课题可以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什么这样得到的图形就是菱形?什么样的图形叫菱形?

活动2:认识菱形

1.展示出我收集到的一些生活中的菱形图案,毛衣上的菱形图案、菱形耳环、办公室窗子的防护栏、自动收缩门、操场上地砖拼成的图案。

2.利用多媒体演示,将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平移到一个固定的位置后,让学生观察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教具的变化情况,引出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通过等式“平行四边形”+“一组邻边相等”=菱形,强化菱形的概念。

【设计意图】:引入菱形的定义,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活动3:菱形性质的探究

观察得到的菱形,它是轴对称图形吗?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你能看出图中哪些线段或角相等?

学生容易发现菱形是轴对称图形而且有两条对称轴互相垂直,根据图形的轴对称性让学生口头表述出探究的结果.在此过程中要深入学生中,了解、观察学生的探究方法,接受学生的质疑,并及时的指导学生正确地进行探究。

2.探究菱形的性质:(分组讨论:菱形具有哪些性质?)

(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即对轴对称图形的再认识,培养猜想的意识,感受直观操作得出猜想的便捷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猜想等合情推理能力.

3.这还只是我们直观折纸得出来的,那么如何证明它们呢?

命题: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

求证:(1)AB=BC=CD=DA

(2)AC⊥BD,

AC平分∠DAB和∠DCB

BD平分∠ADC和∠ABC

【设计意图】通过对猜想的论证,进一步突出图形性质的探索过程,体现了直观操作和逻辑推理的有机结合,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逻辑推理的必要性,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逻辑推理是得出结论的重要手段,很好地突出了教学的重点.此外,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交给学生一个独立的探求空间,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并体现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活动4:菱形性质的运用

练一练:

1、已知菱形的周长是12cm,那么它的边长是______.

2、菱形ABCD中∠BAD=60度,则∠ABD=_______.

3、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cm和8cm,则菱形的边长是()

4、菱形ABCD中,O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已知AB=5cm,AO=4cm,求两对角线AC、BD的长。

【设计意图】:从简单的问题入手,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掌握菱形的应用,达到“学数学,用数学”的目的,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论证的能力.

活动5:菱形的面积

5、菱形ABCD两条对角线BD、AC长分别是6cm和8cm,求菱形的周长和面积。

【设计意图】:利用练习的结论引入讨论菱形的面积公式。

生活中的数学:

例1:如图,菱形花坛ABCD的周长为80m,∠ABC=60度,沿着菱形的对角线修建了两条小路AC和BD,求两条小路的长和花坛的面积(分别精确到0.01m和0.01m)

【设计意图】学生可能会答出可以用四个小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4倍来求.此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回答,引导出菱形的面积也可以由两条对角线的长求出,即用两条对角线乘积的一半求菱形的面积.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菱形性质的应用,巩固了菱形性质,会灵活运用菱形的面积公式,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例2: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对角线AC=8cm,BD=6cm,DH⊥AB于H.求DH的长.

【分析过程】由菱形性质及AC=8cm,BD=6cm,易得菱形边长AB=5cm.又DH⊥AB于H,这样可由S△ABD=S菱形ABCD得到AB·DH=AC·BD,从而可求线段DH的长,即DH=AC·BD/AB=×8×6/5=24/5(cm).

【设计意图】本题的解答过程应在师生共同分析后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巡视,对仍有困难的同学给予适当帮助,让学生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6:课堂小结

对自己说我有哪些收获?

对同学说有哪些温馨提示?

对老师说你还有哪些困惑?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理清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掌握菱形的两条性质,感受探究过程中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的过程,树立自信心.

活动7:作业布置

1、在A4纸上画出菱形,设计一幅漂亮的图案

2、教材:P60页第5题P61页第11题

活动8:利用希沃的课堂活动制作分组PK小游戏,课间或课后学生积极参与,在玩中学,复习本节课“菱形的性质”。

板书设计:

1、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菱形的性质:

(1)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3)菱形的四条边相等并且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菱形的面积:S菱形=底×高

S菱形=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附)当堂检测:

1.菱形具有而平行四边形不一定具有的特征是()

A、对角线互相平分 B、对边相等且平行

2.已知菱形的边长为4cm,则菱形的周长_____.

3.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交于点∠BAD=120度,AB=6cm

求:对角线AC,BD的长度和菱形的面积.

4.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和8,则菱形的周长是()

A.40 B.24 C.20 D.10

5.如图,菱形ABCD的内角∠ABC=120°,AB=4cm,求菱形ABCD的面积.

菱形课件(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第二节《菱形的性质》第一课时。现在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四边形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尤其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的用途和作用举足轻重。而各种四边形因各种因素,在外形、本质上也各具特点,为了区别和掌握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平面几何中作为重点研究之一,教材把对菱形的研究也列为重要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菱形的概念及菱形的性质,菱形以特殊的对称美深受人们喜欢,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菱形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概念及性质之后的学习内容,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操作和推理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这节课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正方形等知识的基础,所以在知识的前后联系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渗透了“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

二、说学情

学生已经学习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性质,通过与平行四边形和矩形性质的类比,促进菱形性质的学习。而八年级的学生接受能力、思维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都有很大变化和提高,自学能力较强,能够掌握基本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类比学习加快知识的学习。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思维和年龄等实际情况,我制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理解菱形的定义及其性质并会初步运用菱

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推理论证。

(2)过程与方法:在操作和观察的基础上,发现菱形区别于平行四边形的主要特征,建立菱形和掌握菱形的性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应用菱形的对称性,获得美的感受,通过师生共同探索菱形的性质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

2.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菱形的概念和菱形的性质,菱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

(2)教学难点

菱形性质的探究及灵活运用。

三、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以探究式教学为主。这样可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人人都有事干,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勇于动手探求知识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而达到深刻的理解与灵活运用的目的。

2.学法:

(1)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学生尝试动手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养成勤动手,勤钻研的习惯。通过自主探究、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习惯。

四、说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提供材料,引导感受。

利用多媒体出示一组现实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的美丽图片,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

设计意图:这些美丽的图片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学生不喜欢枯燥的文字说教,利用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诱发学生对新知识的需求,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几何图形

问题1:这些图片中有我们学过的几何图形吗?

问题2:这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吗?

问题3:这些图形和平行四边形又有怎样的不同呢? 设计意图: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通过图片的展示与变化,回顾前面学过的知识平行四边形,另一方面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菱形。

2.教学演示,导入新知。

回顾前面我们怎样给矩形下的定义,从角的方面变化,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类比教学,利用多媒体演示,一条边的变化过程,给出菱形的概念。

设计理念: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矩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矩形和菱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那么特殊在什么地方,从定义中可以看出来,这样学生既可以发现矩形与菱形的区别,还可以发现矩形与菱形的联系。

3.动手实践,激发兴趣。

如何利用折纸、剪切的方法,既快又准确的剪出一个菱形的纸片?

做法: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再对折,然后沿图中的虚线剪下,打开即可.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4.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利用前面学生自己剪出来的菱形,让学生带着几个问题进行仔细观察,先独立思考,然后再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在巡视过程中,我给予适当的点拨,然后让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述说所发现的结论,小组和小组间进行补充、查漏补缺,取长补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正确的结论并感受数学学习的过程,经过学生的讨论回答,最后我对学生所做的回答进行总结。

问题1: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说出它的对称轴。 问题2:既然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那么菱形除了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外,还具有哪些特殊性质呢?

问题3:将菱形的对角线连接起有哪些相等的角呢?有哪些相等的边,对角线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

问题4:菱形的面积公式又是怎样的?为什么?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难点就在这一环节上,在这一环节中,大胆的放手,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小组合作,各抒己见,互相补充,集大家智慧,分析图形,使学生能从线段、角、角平分线、图形的形状、大小和面积方面得到更多的结论。在这一环节中,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探索,精于思考的好习惯,学生自己经过讨论发现的特征更易于理解记忆。

5.归纳总结,初步应用。

通过前面对菱形的性质的猜想与验证,归纳出菱形的性质和面积公式,我设计了三组题。

A组:(1)已知菱形的周长是12cm,则它的边长是 。

(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6cm和8cm,则菱形的周长为 ,面积为 。

B组:教材例2如图,菱形花坛ABCD的周长为80m,∠ABC=60度,沿着菱形的对角线修建了两条小路AC和BD,求两条小路的长和花坛的面积(分别精确到0.01m和0.1m 2 )

C组:已知如图,菱形ABCD中,E是AB的中点,且DE⊥AB,AE=2。求(1)∠ABC的度数;(2)对角线AC、BD的长;

设计意图:在这一部分我采用“讲练结合法”,A组题是基础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做,只需要简单的运算;B组题作为例题讲解,规范学生的解题格式;C组题是本节课的拓展延伸题,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提高自己。在学生解题时,教师给予适时点拨,巩固所学知识,从而真正体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这一思想。

6.课堂小结,归纳要点。

师生合作,共同归纳,由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点进行归纳,老师进行引导、整理、归纳。

菱形课件(篇3)

伍秒冰

一、    教学内容分析:

菱形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比平行四边行多了“一组邻边相等”,因此判定可以在四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再补充条件。教学时要注意几种图形的区别。

二、    教学对象分析:

本班的数学总体水平不错,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比较强。且本班男生占多数,相对灵活些。但本班也有不少差生,他们的基础较差。针对以上情况,分层教学,效果会好些。

三、教学目标

1.          能说出菱形的判定定理,即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并会应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2.          通过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类比,进一步体会类比的思想方法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菱形的判定定理。

四、教学难点:是对菱形的判定定理的运用。

五、教学过程:

1.          用模型,幻灯片来复习近平行四边形,菱形的性质。突出菱形有哪些性质是平行四边形所没有的。

平行四边形

菱形

对边平行且相等

四条边都相等

对角相等

对角相等

对角线

对角线互相平分

对角线互相平分且垂直

2.          简单的菱形的性质的计算练习。

A组:1)菱形的周长为20,则边长为

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为6、8,则这个菱形的面积为    ,

边长为         。

B组:1)菱形周长为20,一条对角线的长为8,则另一条对角线的长为

2)菱形的一个内角为1200 ,一条较长的对角线的长为10,则菱形的周长为

3.          练习:(幻灯片)证明: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已知:AB=BC=CD=AD,                        A         C

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B          D

全班在下面练习,一学生上台板书。

4.          讲解判定定理2

先提问: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吗?

学生思考,举实例来说明。

那么加多一个条件: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共同写已知,求证,证明。

5.          讲解例2(小黑板)(可先给出文字,让学生先画图,O点可以先不给出。再证明)

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BC分别交于E、F。

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            A         E     D

   可以思考用各种方法,再找出最简的

一种。

B      F          C

6、练习:

课本P153/1

判断题 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4)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5)对角线互相平分且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7)两组对角分别相等,且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证明题:(分类)

A组:简单的证明题

已知:AD//BC,AB//CD,AC⊥BD交于O点,

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A            D

B            C

B组:如图,已知矩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PO//AC,PC//BD,PD、PC相交于点P。

(1) 猜想:四边形PCOD是什么特殊的四边形?

(2) 试证明你的猜想。                    P

D C

A

B

7、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菱形的判定: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8)布置作业:

菱形课件(篇4)

1、 教学设计思想

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后继课要学的正方形具有菱形的一切性质。这节课教学时注重学生的探索过程,让观察、猜测、验证,获得知识,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首先由生活中的图片引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发现菱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然后设计几个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形成共识。讲解例题时根据学生特点帮助他们分析题意,灵活运用菱形的性质与识别条件解题。

2、教学方法

针对本节课的特点,我准备采用“创设情境→观察探索→总结归纳→知识运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观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经过观察、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思维情境,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在合作、交流的气氛下进行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始至终处于一种积极思维、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同时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示,以增加课堂容量和教学的直观性,更好的理解菱形的性质,解决教学难点。

菱形课件(篇5)

《菱形的判定》的听课反思

听了彩霞老师的一节数学课,使我感受很深。彩霞老师讲的是一节《菱形的判定》全员汇报课,也是认真贯彻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示范课,使我受益匪浅。

整节课,老师摒弃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利用潜质性作业,进行教学。彩霞先让学生根据菱形的定义进行猜想出菱形的`判定方法,并且小组合作,进行判定,得以求证。我觉得这样讲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思考空间,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小组合作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研究发现的能力,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学会学习的能力,并且在这些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幸福感。

这就使我想到,这种教学方法是否在我的课堂中也可以得以应用呢?在今后教学中如何打造高效课堂,这需要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积极思考,创造性地进行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方法,争取节节课都能做到使学生有新鲜感。打造高效课堂,积极地提高教学水平。

菱形课件(篇6)

(一)引入新课

在复习了平行四边形与矩形的性质后创设教学情景。如:出示我国古代文物越王勾践剑的图片,指出菱形花纹,再展示生活中的菱形图案的应用图片。由此引出课题,可以吸引同学的注意,使其产生学习菱形的兴趣。之后,我安排了由平行四边形到菱形的动态演示,得出菱形的定义。随后又展示了一组生活中的有关菱形的图片,使学生认识到菱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欣赏到菱形的图形美。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际出发,首先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

(二)菱形性质的探索

菱形性质的探索分成两方面,一是菱形的特殊性(与平行四边形不同的性质);二是菱形的对称性。对于这个地方,主要采取学生自主探究的形式,通过观察思考与分析,同学间互相交流,分小组进行总结归纳。教师在巡视中进行个别指导。在探索过程中,鼓励学生力求寻找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同时还可以组织组与组的评比,这样也能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然后每组由一名学生代表发言,让学生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得出菱形的性质。

设计理念:这一教学活动的设计主要为了确保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从被动学到主动学,从接受知识到探索知识,从个人学习到合作交流。这样的活动教学将会真正焕发出课堂教学的活力,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注入一种新课程理念: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抓住。

(三)题目训练为了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懂学会的基础上融会贯通,我安排了坡度适中,题型多样的系列题组。

1、请你当裁判

与定义、性质等相关的一些判断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着重讲清判断的理由,此题直接运用菱形的定义与性质,起到及时巩固的作用,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议一议

性质的简单运用。

设计意图:稍微加深,进一步巩固菱形的性质,并能初步运用。

3、练一练

菱形与直角三角形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并由此总结菱形的面积公式。即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设计意图:这组练习包含了例题。要求学生不但可以顺利完成简单的基础填空练习,而且能有条理的写出例题的解题过程。教师及时查漏补缺,规范解题格式。此题完成后,学生已顺利达到教学目标。

4、学以致用

设计花坛,修建小路,求路长与花坛面积。这是一道实际应用问题。

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实际,同时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历经困难探索结果而轻松用于实际的快乐感觉。

(四)小结、布置作业

菱形的性质与识别条件,由学生进行小结。布置书上课后习题,体会本节课你所获得的成功经验,写好数学日记,与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写数学日记这种作业形式,能够培养学生善于归纳总结的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菱形课件(篇7)

本节教学设计中突出在网络信息环境下,充分运用多媒体,特别是实物投影仪,讲究简洁、实用性与有效性;以讲学稿教学模式为载体,突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勇于创新、教学富有特色;主题鲜明、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以人为本,凸显学生主体和常态在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探索导航,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经历观察、操作、猜想、推理、归纳等探索发现过程,参与知识形成过程。

创造性为学生创设展示平台,满足学生喜欢表现的心理需要,获得成功体验。充分整合教育资源,辅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丰富学生思维活动,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由感性认知升华为理性探究,层层深入、活动鲜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主动获取知识。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预留较充足时间让学生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展示其思维过程;实施激励性评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师生合作密切、协调,互动积极有效,充分展现“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育理念。

菱形课件(篇8)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教育) 1. 掌握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掌握 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有关性质和常用的判别方法。

3. 进一步掌握综合法的证明方法,能够证明与矩形、菱形以及正方形等有关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并能够证明其他相关的结论。

4. 体会在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概念及其性质

教学难点 数学思想方法的体会及其运用。

教学媒体 学案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知识梳理】

1.性质:

(1)矩形:①矩形的 四个角 都是直角。②矩形的对角线相等。③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2)菱形:①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②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③具有平行四边形所有性质。

(3)正方形:①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② 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 角。

2.判定:

(1)矩形: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③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2)菱形:①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②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正方形: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柳是正方形。 ②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③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④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3.面积计算:

(1)矩形:S=长(2)菱形: ( 是对角线)

(3)正方形:S=边长2

4.平行四边形与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二):【课前练习】

1.下列四个命题中,假命题是( )

A.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B.菱形的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C.顺次连结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D.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2.将矩形ABCD沿AE折叠,得到如图所示的图形,已知 =60,则AED的大小是( )

A.60. B.50. C.75. D.55

3.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a,则它的对角线的交点到各边的距离为( )

A、22 a B、24 a C、a2 D、22 a

4.如图,是根据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制作的边长均为15㎝的可活动菱

形衣架。若墙上钉子间的距离AB=BC=15㎝,则1=_____度

5.师傅做铝合金窗框,分下面三个步骤进行

(1)如图,先裁出两对符合规格的铝合金

窗料(如图①),使AB=CD,EF= GH;

(2)摆放成如图②的四边形,则这时窗框

的形状是 ,根据的数学道理是____.

(3)将直角尺靠紧窗框的一个角(如图③)调整窗框的边框,当直角尺的两条直角边与窗框无缝隙时(如图④)说明窗框合格,这时窗框是_________,根据的数学道理是______ ________

二:【经典考题剖析】

1.下列四边形中,两条对角线一定不相等的是( )

A.正方形B.矩形C.等腰梯形D.直角梯形

2.周长为68的矩形ABCD被分成7个全等的矩形,则矩形ABCD的面积为( )

A.98 B. 96 C.280 D.284

3.如图,在菱形ABCD中,BAD=80 ,AB的垂直平分线EF交

对角线A C于点F、E为垂足,连结DF,则CDF等于( )

A.80 B.70 C.65 D.60

4.如图,小明想把平面镜MN挂在墙上,要使小明能从镜子里看

见自己的脚?问平面镜至多离地面多高?(已知小明身高1.60米)

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边AB、BC、CD、

DA的中点,请添加一个条件,使四边形EFGH为菱形,并说明理由,

添加的条件__________,理由:

三:【课后训练】

1.正方形具有而矩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

A.四个角都是直角;B.对角线相等;C.对角线互相平分;D.对角线互相垂直

2.如图 ,一张矩形纸片,要折叠出一个最大的 正方形,小明把矩形

的一个角沿折痕AE翻折上去,使AB和AD边上的AF重合,则四

边形ABEF就是一个最大的正方形,他的判断方法是________-

3.如图,在菱形ABCD中,AC、BD相交于点 O,且CA:BD=l:3 ,若AB=2,求菱形ABCD的面积。

5.在一次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中,组长将两条等宽的长纸条倾斜地重叠着,并问同学,重叠部 分是一个什么样的四边形?同学说: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乙同学说:这是一个菱形。请问:你同意谁的看法要解决此题,需建构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来解决,即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AD∥BC,边CD与边BC上的高相等,试判断四边形 ABCD的形状。

6.如图,在矩形AB CD中,AB=12cm,BC=6cm,点P沿AB边从点A开始向点B以2cm/秒的速度移动;点Q沿DA边从点D开始向点A以1cm/秒的速度移动,如果P对同时出发,用t (秒)表示移动的时 间(0

(1)当t为何值时, △QA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2)求四边形QAPC的面积,提出一个与计算结果有关的结论。

菱形课件(篇9)

菱形教案及练习题

一、教学目的:

1.掌握菱形概念,知道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性质1、2;会用这些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会计算菱形的面积.

3.通过运用菱形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4.根据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的从属关系,通过画图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菱形的性质1、2.

2.教学难点:菱形的性质及菱形知识的综合应用.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本节课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一道补充题,是为了巩固菱形的性质;例2是教材P108中的例2,这是一道用菱形知识与直角三角形知识来求菱形面积的实际应用问题.此题目,除用以巩固菱形性质外,还可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菱形的面积,以促进学生熟练、灵活地运用知识.

四、课堂引入

1.(复习)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什么叫矩形?平行四边形和矩形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其实还有另外的特殊平行四边形,请看演示:(可将事先按如图做成的一组对边可以活动的教具进行演示)如图,改变平行四边形的边,使之一组邻边相等,从而引出菱形概念.

菱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强调】 菱形(1)是平行四边形;(2)一组邻边相等.

让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所见到过的菱形的例子.

五、例习题分析

例1(补充)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F是AB上一点,DF交AC于E.

求证:∠AFD=∠CBE.

证明:∵ 四边形ABCD是菱形,

∴ CB=CD, CA平分∠BCD.

∴ ∠BCE=∠DCE.又 CE=CE,

∴ △BCE≌△COB(SAS).

∴ ∠CBE=∠CDE.

∵ 在菱形ABCD中,AB∥CD, ∴∠AFD=∠FDC

∴ ∠AFD=∠CBE.

例2 (教材P108例2)略

六、随堂练习

1.若菱形的边长等于一条对角线的长,则它的.一组邻角的度数分别为 .

2.已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是6c和8c ,求菱形的周长和面积.

3.已知菱形ABCD的周长为20c,且相邻两内角之比是1∶2,求菱形的对角线的长和面积.

4.已知:如图,菱形ABCD中,E、F分别是CB、CD上的点,且BE=DF.求证:∠AEF=∠AFE.

七、课后练习

1.菱形ABCD中,∠D∶∠A=3∶1,菱形的周长为 8c,求菱形的高.

2.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3c的菱形,其中对角线BD长10c,求(1)对角线AC的长度;(2)菱形ABCD的面积.

菱形课件(篇10)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拼图游戏,感知菱形的多种拼法。

2、发展动手能力及想象能力,激发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3、能区分菱形、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二、活动准备

1、菱形泡棉每人三个。

2、教师展示图片(三角型拼成的小鱼、圆形拼成的毛毛虫、方型拼成的机器人)。

3、大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各一,人手一个图形;教师用大菱形图形三个

4、每组一张操作图,水笔。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三个大图形(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1、小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

2、图形娃娃找朋友(分类计数)

(二)出示图片(小鱼、毛毛虫、机器人)

1、教师用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图形娃娃觉得小朋友真是聪明,所以它们还为我们带来了新朋友,看,它们是谁?”

2、师:谁来告诉我它们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呢?

(三)介绍新朋友——菱形

1、(教师出示菱形)看,图形乐园里来了位新朋友,这是什么图形?

2、我和菱形娃娃做游戏

1)听口令找朋友(如:3个小朋友、5个小朋友等)

2)用3个菱形来尝试拼图。

3、幼儿每人从篓框里拿出三个相同颜色的菱形,自由操作菱形娃娃。

4、请个别幼儿上来展示自己拼的成果,并说说自己拼的是什么。其余幼儿将自己的结果粘贴在每组的纸上。教师展示其中一组结果,请幼儿说说自己拼的是什么。

5、幼儿将拼图展示给客人老师,并说己拼的是什么图形。

(四)延伸活动:

1、教师出示操作图,请幼儿根据图上的形状用菱形去拼(按组进行),并且请组里的一位幼儿进行记录。

2、巡回指导幼儿拼图情况。

四、活动结束

1、

2、

菱形课件(篇11)

一、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菱形的概念和性质。菱形的概念采用了直观操作的探究式教学方法,性质采用了游戏互动和几何证明相结合的探究方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设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建模思想。通过折纸、实践探究使课堂成为有激情和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让学生从感官到理性、从观察探究到证明应用,由浅入深地了解、理会、应用菱形的知识,通过对数学活动的设计,尽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研究,都有表现的机会。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采取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使学习过程直观化、形象化。

二、教学分析

1.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 19.2.2节第一课时的内容;作为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我们已经研究了矩形的性质和判定,菱形是从边具有特殊性的平行四边形的角度来研究的,运用类比的方法从边、对角线探究菱形的性质,菱形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已具备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以及矩形的知识,经历了平行四边形、矩形性质的探究应用,有很丰厚的知识基础,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的学习有可类比的根据,学生学习起来不会很困难。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经历探究菱形的概念, 菱形的性质及其证明的过程,掌握应用菱形的性质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学思考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观察、推理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菱形与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的有关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演绎能力。

解决问题

运用菱形的有关知识解决几何证明、计算和实际问题,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掌握菱形性质的推导方法,通过菱形性质的应用,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情感态度

通过对菱形性质的探究和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让学生主动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享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同时感受科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科学性。

四、重点难点

重点是探究菱形性质及应用。

难点是菱形性质的归纳总结。

五、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

教学媒体采用传统教具(笔、矩形纸片、剪刀、圆规、尺、菱形状的实物)与现代多媒体(计算机)相结合。

六、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1 创设情景 巧妙导课

导语:前面学习了角具有特殊性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这节课学习边具有特殊性的平行四边形:菱形。

菱形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同学们看(实物)美丽的中国结,伸缩的衣帽架等,都给我们菱形的形象,你们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菱形?(学生回答:例如扑克牌中的方块等)本节课就来研究菱形(板书)

活动2 探索研究 得出概念

将一张矩形的纸片对折再对折,然后再沿图中的虚线剪下,(如图)猜想将①展开后得到的图形,利用全等图形探究菱形是一类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一组邻边相等

菱形的概念: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叫平行四形

菱形的性质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活动3 类比探究 论证归纳

问题: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那么菱形的对角线有怎样的性质呢?

我们做一个实践探究活动。

每个小组将课前准备好的自制四边形(菱形)、线绳和量角器,任意改变其形状,探究两条对角线之间、对角线与其通过的对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分工合作进行探究。教师参与其中,和学生一起讨论。

由各小组展示探究成果。得出菱形的性质

菱形的性质2 :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一组对角(推理证明)

3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4 :菱形的面积=对角线积的一半(推理证明)

推理证明由学生完成,教师注意纠正学生在推理演绎的过程中可能出现错误和不恰当的地方。

活动4 建立模型 提炼方法

例题 如图,菱形花坛ABCD的边长为20米,∠ABC=

60°,沿着菱形的对角线修建了两条小路AC、BD,求两条小路AC、BD的长和花坛的面积(分别精确到0.01m和0.01m )

分析:(如图)

由菱形对角线的性质可知

BD平分∠ABC且互相垂直,

所以∠ABO=30°∠AOB=90°由勾股定理

可求AO、BO的长,从而求出AC、BD的

长度,也就求出了菱形(花坛)的面积。

解题过程略。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证明由学生回答板书

反思总结:实际问题要建立数学模型,用数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菱形课件"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