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体积及体积单位的教案

发布时间: 2024.04.18

体积及体积单位的教案。

如果您对“体积及体积单位的教案”感兴趣接下来的内容会对您有所帮助,如果你认为这个内容值得分享请将它转发给你的朋友圈。根据教学要求老师在上课前需要准备好教案课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是老师自己去完善的。教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指导。

体积及体积单位的教案 篇1

第九课时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

教学内容:教科书P30页例11,练一练,练习七(1-4)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

2.会应用对比的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握它们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3.会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进率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

学前准备: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提问: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想想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请画在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上.

学生6人一组,回忆并再次经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推导过程.

(2)展示学生的推导过程,可请1~2名学生代表他们的小组上台述说,并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示意图──将边长1分米的正方体纸盒画上100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展示出来.

二、探究新知

1、推导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猜猜看,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呢?

你们能应用类似的方法推导出来吗?

要求每个小组将推出来的结果用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纸盒表示出来.

学生6人一组,进行探索、推导.教师巡视各组情况并进行指导:让每个学生在1平方分米的纸上画出100个小格,然后贴在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盒块的6个面上.这样,就得到一个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的数学模型。

(2)展示推导过程

请1~2名学生上台述说他们的推导过程:正方体棱长1分米,也就是10厘米,体积就是(101010)立方厘米.并将他们做好的模型进行展示。

(3)全班归纳总结:教师用课件动态展示将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分割成1000个棱长1立方厘米的过程,并在示意图下醒目地写上: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或写在黑板上)

3.推导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提问:不用操作,你能想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

(2)学生独立思考.可提示:在脑子里想一个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再将这个正方体分割成棱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体,想想可分割多少个?

(3)学生先在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归纳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教师用课件显示出来(或写在黑板上)。

4.总结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提问:你学过哪些体积单位?请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把它排列出来,然后说出每个体积单位的相邻单位。

(2)引导学生观察: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并想一想: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想好后在书上填空。

5.构建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的计量系统.

(1)让学生说一说,到目前为止,所学的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各有哪些,它们分别是计量物体的什么的?

(长度单位是用来计量物体长度的;面积单位是用来计量物体表面大小的;体积单位是用来计量物体所占空间大小的.)

(2)提问: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它们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相同吗?学生回答后将书上第31页上的表格填完整,集体订正。

三、练习应用

1、完成练一练完成练习七第1题

引导学生认真审题,独立解答。

集体交流,指名说说换算思路。

2、完成练习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引导学生说说面积单位换算与体积单位换算的区别。

引导学生归纳将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相邻的低级单位的名数的一般方法(师板书):

高级单位的名数1000=相邻的低级单位的名数

四、全课总结

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回忆时可按本节课所学知识的顺序来叙述。

本节课学习了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知道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会应用体积之间的进率进行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

五、作业

练习七第3、4题

板书设计

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高级单位的名数1000=相邻的低级单位的名数

体积及体积单位的教案 篇2

一、总体说明:

《体积和体积单位》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主要采取了小组活动的形式,来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教师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体积的概念,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再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最后让学生从教学活动中知道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二、说教材

1、内容:《体积和体积单位》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教材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体积的概念,再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最后教材说明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2、目标:通过《体积和体积单位》本节课的教学

(1)让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2)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

(3)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3、教学重点: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教学难点: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

5、教学准备:烧杯、石块、体积单位、课件。

三、教学策略:

1、采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实验法和自学法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4、采用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乌鸦喝水》的小故事。

2、揭题:师:你知道乌鸦是通过什么方法喝到水的吗?这蕴涵了什么道理?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建立“体积”概念。

师出示实验一,“把小石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你发现了什么?说明什么?”请生读题,分组操作。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说明:物体占空间]{板书}。

师再出示实验二,“把大小不同的两个石块分别放入盛有高度相同水的两个烧杯中,你又发现了什么?说明什么?”请生读题,分组操作。

师:通过这个实验,

你发现了什么?它们水面上升的高度相同吗?这说明什么?(大的物体占的空间大,小的物体占的空间小)。[说明:通过2个实验培养学生的小组学习、协作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实物演示:橡皮、铅笔盒、书包。

师:观察这三个物体,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大?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小?

书包与讲桌相比,谁占的空间比较大?

引导学生得出:物体占空间有“大小:{板书}。

生概括体积的定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生齐读。

师:桌上这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你知道体积比书包大的物体吗?你知道体积比火柴盒小的物体吗?[说明:体积的意义十分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里的第一个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物体“占有空间”。再通过第二个实验,让学生形成“空间有大小”的鲜明表象,帮助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便于建立“体积”的概念。]12

体积及体积单位的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对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

2、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玻璃杯、水、石子、书包、橡皮擦等教法学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

生:听过。

师:谁愿意将乌鸦喝水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生讲解故事的大概意思。

师:乌鸦为什么会喝到水呢?能通过实验来说明吗?

生动手实验,把石子放入瓶中。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水面升高了。

师:是瓶中的水增加了吗?

生:不是,是石子占了水的位置,把水挤上去了。

师:说得非常好!如果乌鸦口渴得厉害,想尽快喝到水,你有办法吗?

生激动地:放大的石子。

师:为什么要放大石子?

生:大石子占的位置大,水上升得快。

二、合作探究

(1)建立体积概念。

出示实验: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个杯子里。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这说明什么?

实物演示:橡皮擦、铅笔盒、书包。

师:观察这三个物体,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大?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小?

三、学习而新知

书包与讲桌相比,谁占的空间比较大?

引导学生得出:物体占空间有大小:{板书}。

概括体积的定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师:桌上这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你知道体积比书包大的物体吗?你知道体积比橡皮擦小的物体吗?

师:出示书中插图,比较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

体积及体积单位的教案 篇4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体积和体积单位》,这节课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展开说课。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面积单位,认识了正方体、长方体之后学习的,它将为学生以后计算物体的体积做下铺垫,同时,也为学生利用体积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打下基础。

对于这节课,教材是借助两个大小不同的牛奶包装箱,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两个问题,逐步学习体积的含义和体积单位。

学情分析:

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影响教学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和生活经验去进行教学,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在生活中对物体的“体积”有了初步的感知,通过学习面积单位已积累了探究“体积单位”的方法。并且,五年级的孩子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健全,还需要我们适时的引领和指导。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目标确定如下:

1、理解体积的含义。借助教具,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的观察、分析、操作和概括能力。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认识体积单位。

教学过程:

为了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需要准备的教具是:两个一样的杯子、水、石块、木块、沙子,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等教具。可以采用直观演示为主、谈话交流为辅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训练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技能,让他们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感受学习的乐趣。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设计了4个环节来完成。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

出示教材提供的情境图,让学生筛选有用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有效的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这一环节要探究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体积。

首先,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做两个实验,先让学生读一读出示实验要求再动手,目的是让学生做到实验有目的、思考有方向,通过实验得出石块和木块占有空间。

然后再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占有空间?在学生交流汇报中感知物体不仅占有空间,而且有大有小,从而揭示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接着试一试:

下面每组中的两个物体,谁的体积大?

这道题的目的是让学生直观感知物体体积的大小。

第二个问题:体积单位。

当不能直观判断两个物体体积大小时,该怎么办?这就是我们探究的第二个问题,这时候我们要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测量面积的方法来测量体积,可以用小正方体摆一摆。开始采用大小不一的小正方体来摆,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学生思考。

得出要采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来测量。

对于体积单位的问题,我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然后汇报交流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用字母表示是:

接着我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的方式感知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大小。而1立方米的大小我借助教具围成正方体框架,让学生感知它的大小。

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或1立方米。

这样,(总之,我借助直观观察,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习新知以后,还需要让学生在练习中加以巩固。下一环节

第三环节:自主练习。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3个练习题:

2.选择合适的单位名称。

微波炉的体积大约是40()。

课本封面的面积大约是4()

设计目的:形式不同、分层设计,既有对知识的理解,又有对知识的运用,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尝试解决的过程中巩固提高、深化理解。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本环节我采用问题引领式小结: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你的收获是什么?在学生回顾交流的过程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上的积累,还有学习方法的渗透和学习技能上的提升。

板书设计:

重点知识写在主要位置,便于学生整体了解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总结概括。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不足之处,敬请指导。谢谢!

集装箱的体积大约是40()。

文具盒的体积大约是200()

设计这道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区分面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不同,同时让学生理解立方米和立方分米是较小的体积单位,立方米是较大的体积单位。

3.把正方体(棱长5厘米)礼品盒装到箱子(长40厘米、宽30厘米、高10厘米)里,最多能装多少盒?(材料厚度忽略不计)

这是一道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题目。

这道题主要考察: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里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1.下面的图形都是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说一说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

实验一要求:

1.准备盛有半杯红色水的玻璃杯和用绳子捆着的石头一块。

2.用手提绳子将石头浸入玻璃杯的水中,观察放入石头后水位有的变化情况。

3.说说观察的结果,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

实验二要求:

1.准备2个同样的杯子。第一个杯子装满沙子,第二个杯子空杯。

2.将一块木块放入第二个杯子中,然后从第一个杯子向第二个杯子中倒沙子,倒满为止。

3.说说观察的结果,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

体积及体积单位的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并建立体积单位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教学重点:

1、建立体积概念,认识体积单位。

2、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1、我们学过的常用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各有哪些?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体积和体积单。

(1)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体积单位的表象。

(2)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就是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4、自学提示:

(1)( )叫做物体的体积。

(2)计量物体的体积要用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和( ),可以分别写成()、()和()。

(3)棱长是1㎝的正方体,体积是。

棱长是dm的正方体,体积是()。

棱长是1m的正方体,体积是()。

5、跟踪练习:

(1)用体积概念解释乌鸦为什么能喝到瓶子里面的水?

(2)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m、1dm、1cm。

1、选择合适的体积单位填空。

一个仓库的体积是12( );

一堆沙的体积是1.9();

微波炉的体积约是45( );

一箱纯奶的体积越是8( );

1、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它们分别是用来计量物体的什么的?

2、跟踪练习:

(1)书28页做一做第1题。

(2)说一说:

测量篮球场的大小用()单位;

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用( )单位;

测量一只木箱的体积要用()单位。

(1)( )叫做物体的体积。

(2)计量物体的体积要用()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 )和( ),可以分别写成()、()和()。

(3)棱长是1㎝的正方体,体积是()。

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

棱长是1m的'正方体,体积是()。

2、选择合适的体积单位填空。

(1)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8 ( );

(2)一台录音机的体积约是 20 ( );

(3)五年级语文课本的体积约是297( );

(4)一个蓄水池的体积是4.2()。

(1)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体积单位大于面积单位 。(3)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也是1厘米。

4、书上1、3题。

5、小明数学日记。

我们的教室占地面积约是60()。我的身高只有1.4( ),所以被安排在第一桌,离老师的讲台最近,老师的讲台上放着一个体积为1()的粉笔盒,里面放了不少粉笔,一支粉笔的体积约为7( ),粉笔盒的旁边是一瓶体积为50()的红墨水盒。在教室的前面有一块面积是4()的黑板,黑板旁边还有我的最爱:一台体积是200()的电视机!

选择适当的体积单位填空。

(2)一本数学书的体积大约是200( );

(3)一本大字典的体积大约是2( );

(4)一台电视机的体积大约是120();

(5)一个书包的体积大约是16.5 ();

(6)运货集装箱的体积大约是40( );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体积及体积单位的教案 篇6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这堂课,内容和知识点都较少,思维层次较浅,教材上安排的练习题难度不大。用教材上的例题教学,立方分米与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比较直观形象,学生能浅显易懂的接受。但是我觉得对于学生思维深度和广度的培养帮助不大。我想利用好教材的知识点,挖掘教材知识点的形成,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沟通,在看似简单浅显的知识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连贯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感受数学知识的奥妙所在。

案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每相邻俩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每相邻俩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根据学生交流反馈教师板书:

长度单位:厘米10分米10米

面积单位:平方厘米100平方分米100平方米

体积单位:立方厘米1000?立方分米1000?立方米

(容积)(毫升)(升)

二、探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师:我们学过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根据学生回答在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下面板书。(如上)

教师:同学们,我们来猜想一下,相邻俩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会是多少?你有什么依据?或者你是怎样来验证。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学生小组交流后教师指导学生反馈:

反馈的情况如下:

1、1000毫升就是1立方厘米,1升就是1立方分米,1000毫升就是1升,那么1000立方厘米就等于1立方分米了。

2、长宽=底面积,面积单位就是100进率的。底面积高就是体积,高是长度单位10进率,所以体积单位我猜想就是10010=1000进率的。

3、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面积是长度长度,单位是平方,相邻两个单位间进率是1010=100,我想求体积是长度长度长度,单位是立方,那么相邻两个单位间进率是101010=1000。

4、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如果用厘米作单位这个正方体就是边长10厘米,体积就是1000立方厘米了。

第四种验证的方法就是教材上的。教师在学生说的时候用电脑同步演示。这样在学生前面几种猜想的基础上,又直观形象地演示了一遍,给前面几种验证方法来了个充分的证明。

从上面的教学案例,我发现学生猜测体积间的进率并不是像老师想象的那样,按照教材出现的例子而来的。而都是凭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验证相邻两个体积间的进率。由于学生各自的经验不同,所以他们就从自己的角度,在自己的思维层次上来推测、理解体积间的进率,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不仅让他们加深对此知识点的理解,而且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度,拓宽了学生思维的广度。这样看似简单的一节进率课,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也能上得生动有趣。

体积及体积单位的教案 篇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课程实验教材《数学》五年级(下册)43—45页练习

1、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2、了解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之间的进率。

3、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重难点: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几个体积单位,谁知道是那几个吗?

2、很好,那我们以前还学过关于长度和面积的单位,谁来说下常用的长度单位有那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有那些?

3、那么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4、你们想不想知道体积单位他们之间的进率呢?

二、研究探讨

1、刚才我们知道了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也就是说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而且我们知道1米=100厘米。那么谁来说下我们是怎么知道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呢?或者他们的推导方法是什么呢?

2、对我们可以根据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来推导1平方米=1米×1米=10分米×10分米=100平方分米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推导出1平方分米=1分米×1分米=10厘米×10厘米=100平方厘米

3、我们知道1立方米=1米×1米×1米,那么大家想一想,用刚才的推导关系怎样得出平方米和平方分米的关系或者进率?

4、好,大家想了一会了,谁来上黑板把你自己的想法用算式书写出来。

5、表扬学生,并且书写正确的推导算式:1平方米=1米×1米×1米=10分米×10分米×10分米=1000立方分米。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我书写的关系式推导出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的.关系。得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6、练习

20立方米=

立方分米

1.2立方米=

立方分米

200立方分米=

立方米

3000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7、我们刚才知道了相邻的2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那么不相邻的立方米和立方厘米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我们先想下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对,等于10000平方厘米,同样用推导关系可以推导出来。那么现在大家自己动手推导出立方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指导)

8、集体反馈结果。得到1立方米=1000000立方厘米。

9、练习

0.2立方米=

立方厘米

0000立方厘米=

立方米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2、3题。

2、我们还学习了容积单位,下去同学们把他们之间的关系做出来,再根据体积和容积之间的关系,求出他们之间的进率。

四、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2、单位换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体积及体积单位的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理解并掌握体积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间的化和聚。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准确地运用单位间的化聚法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体积单位进率和单位之间的互化。 教学难点: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转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教师提问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口答填空,并说明算法和算理。

(1)4米=( )分米=( )厘米

(2)500厘米=( )分米=( )米

3、谈话引入:我们复习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进率,和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之间转换的方法,今天我们学习常用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单位之间的转化。

二、学习新课

(一)认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认识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的关系

(1)指导学生自学,出示自学提纲

A、棱长是l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B、棱长是l0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C、1立方分米与1000立方厘米哪个大?为什么?

(2)学生分组汇报.教师演示动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l”

2、推导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的关系.

(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立方米与立方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呢?

(2)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而1米=10分米,所以棱长是l米的正方体可以划分成1000个棱长是l分米的小正方体,即1000个体积为l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板书:l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3)思考: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呢?

3、小结: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l000

4、完成书上想一想,填一填。

三、巩固反馈.

1、口答填空,说出计算过程

0.9立方米=( )立方分米

54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38立方分米=( )立方米

4立方分米5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10.35立方米=( )立方米( )立方分米

2、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0.5立方米=500立方厘米( )

2.6立方分米=2立方米60立方厘米( )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设计意图 :体积单位的换算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进行教学的。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结合实际模型理解立方厘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为了更好地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两个特点: 1.重视学生的自主猜测、主动探究。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猜想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再通过验证发现常用的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转化、推算等方法。 为了让学生明确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本节课先对旧知识进行复习,借以引导学生利用转化、类推的方法,让学生提出猜想,然后通过合作验证等活动得到结论,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的换算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升=1000毫升

"体积单位教案"延伸阅读